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前沿資訊

臨潁美人在白帝(#唐朝那些女人#公孫大娘,舞動四方、杜甫動情)

導讀臨潁美人在白帝文章列表:1、#唐朝那些女人#公孫大娘,舞動四方、杜甫動情2、云裳羽衣壁紙分享|四星服飾—行云妙舞3、印象·長安:不負長安三千年,地名風雅知多少?4、唐詩中的大唐

臨潁美人在白帝文章列表:

臨潁美人在白帝(#唐朝那些女人#公孫大娘,舞動四方、杜甫動情)

#唐朝那些女人#公孫大娘,舞動四方、杜甫動情

唐朝作為一個發達的時代,精神文明生活當然也非常高,各項娛樂活動非常豐富,接下來這位就是娛樂圈的名人。

公孫大娘,她是開元盛世時的唐宮第一舞人。善舞劍器,舞姿驚動天下。唐文宗時曾把三樣東西稱為是前朝三絕,一是“裴旻劍舞”,二是“李白歌詩”,三是“張旭草書”,其中兩樣就和這位公孫大娘有點關系。

而杜甫自從看了大娘一眼后,多年一直念念不忘,憂國憂民的詩圣亦有兒女情長啊。。。一首《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冠蓋古今。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鴻洞昏王室。

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

玳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最后一句“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我不知道她現在在哪里,只有在荒山把相思化成愁疾,深深地表示了杜圣對大娘的思念之情啊。

云裳羽衣壁紙分享|四星服飾—行云妙舞

“行云妙舞”套裝寄語:

今有佳人,一舞劍器,名動四方。

頭發“行云妙舞綰”寄語: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耳飾“行云妙舞珰”寄語: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頸飾“行云妙舞鏈”寄語:

絕代有佳人,仙樂演宮商,絳唇珠秀,螓首娥眉,動人心腸。

手飾“行云妙舞腕”寄語:

絕代有佳人,纖手弄箜篌,皓腕翻飛,手釧叮當,心應弦響。

衣服“行云妙舞衣”寄語: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腿飾“行云妙舞環”寄語:

絕代有佳人,妙舞引鳳凰,身姿婀娜,腳環作響,銷魂奪魄。

鞋子“行云妙舞鞋”寄語: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手持“行云妙舞傘”寄語:

鳴鞘聲入千花去,靈風依傘繡輿深。

印象·長安:不負長安三千年,地名風雅知多少?

長安

西安的古稱

取義“長治久安”

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

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

長安

十三朝古都

世界歷史名城

中國四大古都之首

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長安文化影響深遠

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中華文化的杰出代表

“隋唐大運河”的起點

“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首都北京著名的神州第一街---長安街,就是以“古長安”命名

長安地名 風雅好聽

人文典故 詩詞韻味

其中的“文化自信”

需要您留心品味。。。

興慶宮:

“興慶宮”是唐長安三大宮殿之一

唐玄宗、楊貴妃常宴會于此

現在其遺址上建有興慶公園,

李白的《清平調》便是起源于興慶宮的“沉香亭”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

朱雀門:

今西安城朱雀門內到西大街百盛的那條路

唐朝皇帝往城南祭天所走街道,又稱“盛唐天街”

韓愈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說的就是這條路。

梨園路:

“梨園”的說法,源自唐代,

唐玄宗李隆基在這里成立了,

歷史上第一座皇家音樂戲曲學院,

杜甫回憶起當年的梨園盛景: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耀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動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五味什字:

元《長安志圖》將今南廣濟街稱為藥市街,

清《西安府圖》將南廣濟街南部稱作五味什字,

明、清兩代,直至民國初年,這里藥業匯集,

曾有藻露堂、復元成、樹仁堂、萬年堂等多家中藥店,

街名以中藥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

下馬陵:

漢朝時著名改革家董仲舒死后,埋葬于此。

漢武帝經過這里時為了表示對董仲舒的尊敬,

特別下馬步行,于是民間稱這里為“下馬陵”。

后來因為口音又被稱為“蛤蟆陵”(注:陜西方言),

白居易《琵琶行》中言及:“自言本是京城女, 家在蝦蟆陵下住” 。

樂游原:

它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的地方,

漢宣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樂游原”。

李商隱最著名的《登樂游原》就是這里,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白《憶秦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曲江池:

曲江池是西安著名的歷史遺跡,

秦朝時就有了很大的規模,時稱“陔州”。

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對曲江水源進行了疏浚,名為“宜春苑”,

后經戰亂,荒蕪干涸,到唐開元年間,玄宗李隆基重新疏竣開渠,

引大峪水入黃渠而注于池中,因地形曲折,江水漫流,故名“曲江”,

《太平寰宇記》說:“曲江池其水曲折,有似廣陵之江,故名之” ,

當年曲江,南有紫云樓、芙蓉苑,西有杏園、慈恩寺、曲江亭,

兩岸宮殿連綿,樓閣起伏,菰蒲蔥翠,垂柳如煙,景色綺麗如畫。 

魚化寨:

這里曾是周武王為其雨花公主祭天之地,

幾經變遷,“雨花”漸漸被演繹成了“魚化”,

有鯉魚化蛟龍的祥瑞。

自唐代始,進京趕考的舉子都要來此地祭拜,

祈求能一舉考中,實現“魚躍龍門”的愿望。

丈八溝:

西游記中魏征夢中劍斬涇河龍王,

龍王的龍頭長一丈八尺,

從云中落下的龍頭地方就叫“丈八溝”。

等駕坡:

現今西安東郊浐河邊上的一處“高地”,

相傳秦王李世民登基后一日出外游獵于此,

突然一只猛虎出現,秦王馬匹受驚慌不擇路,

秦王馬快百官追不上,于是派出快馬四處尋找,

百官在此高坡之上四處了望等候圣駕,

三日后快馬才尋的圣主歸來,百官三日不曾離坡,“等駕坡”由此而來。

月登閣:

月登閣村雛形可追溯至周朝,

到了唐代,這里被稱為“月燈閣”,

相傳:唐代新科進士及第后,除曲江池宴飲、慈恩塔題名,

會來此舉辦馬球會,用馬球比賽的方式慶祝及第。

遙想大唐的“月燈閣”:皓月當空,月影浸水,閣樓弄月,風雅至極。。。

三兆村:

三兆村位于西安城東南,“漢宣帝杜陵原”下,

村落原住民是“呼延氏”,來源于北方草原“呼衍部落”,

呼衍王的弟弟“左伊秩訾”降漢后,被漢元帝封為“關內侯”,

三兆村的呼延姓氏就是其后人,作為“皇親國戚”,世代守衛漢代皇家陵園---“漢宣帝杜陵”。

古代燒灼龜甲以卜吉兇,其裂紋似玉、似瓦、似原田者,稱為「三兆」。

《周禮?春官?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

? 鄭玄注:「兆者,灼龜發於火,其形可占者,其象似玉、瓦、原之舋罅,是用名之焉。原,原田也。

? 杜子春云:玉兆,帝顓頊之兆;瓦兆,帝堯之兆;原兆,有周之兆。」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堅定“文化自信”的你,是否能講出一個長安城的典故?

唐詩中的大唐藝術‖一舞劍器動四方

上期說到唐詩中的大唐藝術,介紹了唐朝音樂的發展,詩人顧況、杜甫,都對其進行了描繪,并引出了動人的故事。本期繼續講唐詩中的大唐藝術,看看詩人們是如何描繪的,其中又有哪些值得欣賞的故事?

唐朝的舞蹈很豐富,他們把小型而且娛樂性強的舞蹈,分成健舞與軟舞兩大類。健舞動作迅速,剛健,包括《劍器》《胡旋》《胡騰》《柘枝》等,軟舞動作緩慢安詳,表情比較細膩,包括《涼州》《綠腰》《回波樂》《春鶯囀》等。

唐玄宗時,出了一位以舞劍器而聞名的舞蹈家公孫大娘。開元五年,她在河南的一個廣場上,舞劍器渾脫,觀眾如山,圍得水泄不通。詩人杜甫當時年方六歲,也鉆進人群中,親眼觀賞了公孫大娘的絕技,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50年后,即唐代宗大歷二年,杜甫在今四川奉節,再次看見了舞劍器。這次舞者是公孫大娘的弟子臨穎李十二娘。她的舞姿豪健,有著與公孫大娘一樣的風格。

杜甫當初看公孫大娘演出時,正處于唐朝全盛時期,當時的公孫大娘還是個美麗的姑娘。而此時杜甫已經56歲,頭上白發蒼蒼。比杜甫至少大十幾歲的公孫大娘,自然是不堪問。就連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都進入了中年。

自從唐玄宗天寶末年發生了安史之亂,十幾年來戰亂沒有平息過,杜甫自己也被迫在蜀地漂泊。開元盛世,成了人們記憶中難以追回的好日子。而當時的皇帝唐玄宗以及他的兒子唐肅宗,都已先后去世,所有這些,使詩人杜甫感慨萬分。在這種情況下,他寫下了七言詩《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杜甫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霍洞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

玳宴急管曲復終,東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詩的意思是:過去有一位美麗的公孫大娘,每逢她一舞劍器,就會使四方的人們轟動。觀眾密集重疊如山,一個個激動得口瞪目呆,大驚失色。只覺得天地都隨著他的劍而起伏不停,光耀閃爍,猶如羿射落了九個太陽;矯夭變化,老是一群天神騎龍在揮想起舞時,動作迅即見光如電,霹靂轟鳴,五道中場接郎,兒子像是清江碧海,波平如鏡,水光凝然。三年紅唇的公孫大娘已經老了,他朱秀飛舞的武植也已看不見了,現在有弟子傳下了她超美妙的技藝。0引的李12年在白帝城,妙舞劍氣,神態威嚴和他問答,知道了情況使我更為時勢而感慨悲傷,玄宗皇帝當年的8000名侍女中,公孫大娘的劍器舞從開始就是第一。

10年的時光過得真快呀,規模大,時間長的安史之亂使得王室衰敗,長安城內的皇家月宮在戰亂中流落四方,歌妓舞女們人都老了,身世凄涼,金利山的唐玄宗陵墓上所種的小樹已經長大得粗如拱把了。我所在的瞿塘峽白帝城也已經是草木蕭條衰敗。人別駕宅中,宴會上急促的劍氣樂曲已經奏 完了。觀看舞蹈的極樂情緒過去了,東升的月兒帶來了悲哀和感慨,我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才好啊,跑遍了熟地,腳底都起了老繭。回想起來到處都是戰亂和動蕩不安,跑這么快有什么意義的?

在甫這首詩,上半首極力描繪公孫大娘舞劍器的雄健舞姿以及弟子傳得的精彩舞技,下半首感嘆五十年來的變遷,和人事零落。

好了,本期的唐詩中的大唐藝術就先介紹到這兒,感謝讀者的閱讀和點評,下期精彩繼續。

紅樓夢詩詞大全170卷141—160卷 隨身伴,獨自意綢繆。

這部《紅樓夢詩詞鑒賞》分一百七十回進行講述,有頑石偈、絕句、太虛幻境對聯、癩頭僧嘲甄士隱詩、中秋夜對月有懷口吟一律、對月宙懷、好了歌等。本書所用插圖選自《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新鐫繡像紅樓夢》《增評補像全圖金玉緣》《繡像紅樓夢》《增評補圖石頭記》《增評加注全圖紅樓夢》《全圖增評金玉緣》。這部紅樓夢詩詞鑒賞分一百七十回進行講述,有頑石偈、絕句、太虛幻境對聯、癩頭僧嘲甄士隱詩、中秋夜對月有懷口吟一律、對月宙懷、好了歌等。

目錄:

姽婳詞三首

芙蓉女兒誄

紫菱洲歌

歌謠

親友慶賀賈政升官

黛玉見帕傷感

琴曲四章

悟禪偈

望江南·祝祭晴雯二首

贊黛玉(原文 賞析)

黛玉照鏡(原文 賞析)

嘆黛玉病(原文 賞析)

感懷(原文 賞析)

答黛玉禪話 (原文 賞析)

薦包勇與賈政書

匿名揭帖兒

賞海棠花妖詩三首

尋玉乩書

嘆黛玉死

與賈政議探春婚事書

姽婳詞三首

姽婳詞三首

其一(賈蘭)

姽嫿將軍林四娘,玉為肌骨鐵為腸,

捐軀自報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

其二(賈環)

紅粉不知愁,將軍意未休。

掩啼離繡幕,抱恨出青州。

自謂酬王德,詎能復寇仇。

誰題忠義墓,千古獨風流。

其三(賈寶玉)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習騎射。

秾歌艷舞不成歡,列陣挽戈為自得。

眼前不見塵沙起,將軍俏影紅燈里。

叱咤時聞口舌香,霜矛雪劍嬌難舉。

丁香結子芙蓉絳,不系明珠系寶刀。

戰罷夜闌心力怯,脂痕粉漬污鮫綃。

明年流寇走山東,強吞虎豹勢如蜂。

王率天兵思剿滅,一戰再戰不成功。

腥風吹折隴頭麥,日照旌旗虎帳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戰死時。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黃沙鬼守尸。

紛紛將士只保身,青州眼見皆灰塵。

不期忠義明閨閣,憤起恒王得意人。

恒王得意數誰行,姽嫿將軍林四娘。

號令秦姬驅趙女,艷李秾桃臨戰場。

繡鞍有淚春愁重,鐵甲無聲夜氣涼。

勝負自然難預定,誓盟生死報前王。

賊勢猖獗不可敵,柳折花殘實可傷。

魂依城郭家鄉近,馬踐胭脂骨髓香。

星馳時報入京師,誰家兒女不傷悲!

天子驚慌恨失守,此時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綱,不及閨中林四娘!

我為四娘長太息,歌成馀意尚傍徨。

《姽婳詞》突出地表現了曹雪芹政治觀點上的矛盾:他一方面不滿封建制度,一方面又想"補天";一方面憎惡政治腐敗、現實黑暗,一方面又為清帝國的命運擔憂,為本階級的沒落哀傷;一方面同情奴隸們的痛苦和屈辱,為受冤遭迫害者提出強烈的控訴,一方面又主張"清清白白"地做人,"守著多大碗兒吃多大碗的飯",反對奴隸們用暴力來推翻現存的制度,爭取自身的解放。在《姽婳詞》中,他以當今皇帝褒獎前代所遣落的可嘉人事為名,指桑罵槐,揭露和嘲笑當朝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和外強中干的虛弱本質:"天子驚慌恨失守,此時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綱,不及閨中林四娘?"這無疑是大膽的。但是,把封建王朝在農民起義風暴的猛烈掃蕩下的土崩瓦解看成是一場災難,這又說明曹雪芹并沒有完全背叛自己的階級。

清代康熙之后,政治上轉向黑暗,隨著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斗爭是益激化,農村中的奪糧、抗租和"搶田奪地"的斗爭也此起彼伏;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條件,雖則尚未成熟,但已在醞釀之中。封建地主階級中一些對現實比較有清醒認識的人,開始擔心象前代青州唐賽兒,以至李自成那樣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不久就會重新出現,哀嘆沒有人能"挽狂瀾于既倒"。《姽婳詞》正反映了這種深懷隱憂的沒落階級的思想情緒。

脂硯齋在小說寫到"黃巾、赤眉一干流賊余黨"時,曾加批語,以為不能實看這些話,否則,"便呆矣",還說,"此書全是如此,為混人也。"因而,有些研究"紅學"和史學的同志認為,從史事看,林四娘應死于抗清,"非與義軍為敵者"(周汝昌同志《紅樓夢新證》第二三零頁),此詩實"與義軍無關","對立面為侵擾青州之清軍",這樣寫是為"避清帝爪牙之耳目",或者更肯定的認為"是指崇禎十五年十二月清軍在未入關前,一次入浸明境山東青州之事"(引自徐恭時同志一九七六年八月三十一日來信)。此說,不僅關系到作者對農民起義的政治立場問題,也關系到這位滿族子弟會不會存在某些反滿意識的問題。這是令人懷疑的,但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撇開隱寫史實的深意探索不談,還想再說幾句有關小說人物形象的話。

《姽婳詞》這段情節,在小說描述晴雯之死的過程中是強行插入的,給人以一種仿佛是游離的、節外生枝的感覺。寶玉吊晴雯撲了空回來,就被叫做吊林四娘的詩,做成《姽婳詞》,作者連過渡的文字也不要,緊接著就讓他撰寫《芙蓉女兒誄》,這一切都顯然是有用意的,那就是通過詩來暗示誄文中所包含的政治寄托;或者行文上稱之為前者為后者"作引"。然而把一個以生命去酬答平日恩寵的貴族姬妾與一個遭封建勢力迫害而死的女奴放在一起寫,以便作某種類比的意圖,實在也不妥當。它同樣清楚地表明了曹雪芹思想中所存在的深刻矛盾。

芙蓉女兒誄

維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無可奈何之日,怡紅院濁玉,謹以群花之蕊,冰鮫之縠(h),沁芳之泉,楓露之茗(mng),四者雖微,聊以達誠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宮中撫司秋艷芙蓉女兒之前曰:

竊思女兒自臨濁世,迄今凡十有六載。其先之鄉籍姓氏,湮(yān)淪(ln)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qīn)枕櫛(zh)沐(m)之間,棲息宴游之夕,親昵(n)狎(xi)褻(xi),相與共處者,僅五年八月有(yu)奇(jī)。

憶女兒曩(nǎng)生之昔,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妹悉慕媖(yīng)嫻(xin),嫗(y)媼(ǎo)咸仰惠德。

孰料鳩(jiū)鴆(zhn)惡(w)其高,鷹鷙(zh)翻遭罦(f)罬(zhu);薋(c)葹(shī)妒其臭(xi),茝(chǎi)蘭竟被芟(shān)鉏(ch)!花原自怯,豈奈狂飆(biāo)?柳本多愁,何禁驟雨?偶遭蠱(gǔ)蠆(chi)之讒,遂抱膏肓(huāng)之疚(ji)。故而櫻唇紅褪,韻吐呻吟;杏臉香枯,色陳顑(kǎn)頷(hn)。諑(zhu)謠謑(xī)詬(gu),出自屏幃(wi);荊棘蓬榛(zhēn),蔓延戶牖(yǒu)。豈招尤則替,實攘詬而終。既忳(tn)幽沉于不盡,復含罔屈于無窮。高標見嫉,閨(guī)幃(wi)恨比長沙;直烈遭危,巾幗慘于羽野。自蓄辛酸,誰憐夭折?仙云既散,芳趾難尋。洲迷聚窟,何來卻死之香?海失靈槎(ch),不獲回生之藥。

眉黛煙青,昨猶我畫;指環玉冷,今倩誰溫?鼎爐之剩藥猶存,襟淚之余痕尚漬(z)。鏡分鸞(lun)別,愁開麝月之奩(lin);梳化龍飛,哀折檀(tn)云之齒。委金鈿(din)于草莽,拾翠盒(注:此字寫法為盍代勺中之丶)于塵埃。樓空鳷(zhī)鵲,徒懸七夕之針;帶斷鴛鴦,誰續五絲之縷?

況乃金天屬節,白帝司時,孤衾(qīn)有夢,空室無人。桐階月暗,芳魂與倩影同銷;蓉帳香殘,嬌喘共細言皆絕。連天衰草,豈獨蒹(jiān)葭(jiā);匝(zā)地悲聲,無非蟋蟀。露苔晚砌,穿簾不度寒砧(zhēn);雨荔秋垣(yun),隔院希聞怨笛。芳名未泯(mǐn),檐前鸚鵡猶呼;艷質將亡,檻外海棠預老。捉迷屏后,蓮瓣無聲;斗草庭前,蘭芳枉(wǎng)待。拋殘繡線,銀箋(jiān)彩縷誰裁?摺(zh)斷冰絲,金斗御香未熨。

昨承嚴命,既趨車而遠涉芳園;今犯慈威,復拄杖而近拋孤柩(ji)。及聞槥(hu)棺被燹(xiǎn),慚違共穴之盟;石槨(guǒ)成災,愧迨(di)同灰之誚(qio)。

爾乃西風古寺,淹滯青燐(ln),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楸(qiū)榆颯(s)颯(s),蓬艾蕭蕭。隔霧壙(kung)以啼猿,繞煙塍(chng)而泣鬼。自為紅綃(xiāo)帳里,公子情深;始信黃土隴(lǒng)中,女兒命薄!汝南淚血,斑斑灑向西風;梓(zǐ)澤馀(y)衷,默默訴憑冷月。

嗚呼!固鬼蜮(y)之為災,豈神靈而亦妒。箝诐(b)奴之口,討豈從寬?剖(pōu)悍婦之心,忿猶未釋!在君之塵緣雖淺,然玉之鄙意豈終。因蓄惓(qun)惓(qun)之思,不禁諄(zhūn)諄(zhūn)之問。

始知上帝垂旌(jīng),花宮待詔(zho),生儕(chi)蘭蕙(hu),死轄芙蓉。聽小婢(b)之言,似涉無稽(jī);據濁玉之思,則深為有據。何也?昔葉法善攝魂以撰碑,李長吉被詔而為記,事雖殊,其理則一也。故相物以配才,茍非其人,惡乃濫乎其位?始信上帝委托權衡,可謂至洽至協,庶不負其所秉賦也。因希其不昧之靈,或陟(zh)降(jing)于茲(zī),特不揣(chuǎi)鄙俗之詞,有污慧聽。乃歌而招之曰:

天何如是之蒼蒼兮,乘玉虬(qi)以游乎穹(qing)窿(lng)耶?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駕瑤(yo)象以降乎泉壤耶?望傘蓋之陸離兮,抑箕(jī)尾之光耶?列羽葆(bǎo)而為前導兮,衛危虛于傍耶?驅豐隆以為比從兮,望舒月以臨耶?聽車軌而伊軋兮,御鸞(lun)鹥(yī)以征耶?聞馥郁而薆(i)然兮,紉(rn)蘅杜以為纕(xiāng)耶?炫裙裾(jū)之爍(shu)爍(shu)兮,鏤明月以為珰(dāng)耶?籍葳(wēi)蕤(ru)而成壇畤(zh)兮,檠(qng)蓮焰以燭蘭膏耶?文瓟(b)瓠(h)以為觶(zh)斝(jiǎ)兮,漉醽(lng)醁(l)以浮桂醑(xǔ)耶?瞻云氣而凝盼兮,仿佛有所覘(chān)耶?

俯窈窕而屬耳兮,恍惚有所聞耶?期汗漫而無夭閼(yān)兮,忍捐棄余于塵埃耶?倩風廉之為余驅車兮,冀聯轡(pi)而攜歸耶?余中心為之慨然兮,徒噭(jio)噭(jio)而何為耶?君偃(yǎn)然而長寢(qǐn)兮,豈天運之變于斯耶?既窀(zhūn)穸(xī)且安穩兮,反其真而復奚(xī)化耶?余猶桎(zh)梏(g)而懸附兮,靈格余以嗟(jiē)來耶?來兮止兮,君其來耶!

若夫鴻蒙而居,寂靜以處,雖臨于茲,余亦莫睹。搴(qiān)煙蘿而為步幛(zhng),列槍蒲而森行伍。警柳眼之貪眠,釋蓮心之味苦。素女約于桂巖,宓(f)妃迎于蘭渚(zhǔ)。弄玉吹笙(shēng),寒簧擊敔(yǔ)。征嵩(sōng)岳之妃,啟驪(l)山之姥(mǔ)。龜呈洛浦之靈,獸作咸池之舞。潛赤水兮龍吟,集珠林兮鳳翥(zh)。爰(yun)格爰(yun)誠,匪簠(fǔ)匪筥(jǔ)。發軔(rn)乎霞城,返旌(jīng)乎玄圃。既顯微而若通,復氤(yīn)氳(yūn)而倏阻。離合兮煙云,空蒙兮霧雨。塵霾(mi)斂兮星高,溪山麗兮月午。何心意之忡忡,若寤(w)寐(mi)之栩栩?余乃欷(xī)歔(xū)悵望,泣涕彷徨。人語兮寂歷,天籟兮篔(yn)筜(dāng)。鳥驚散而飛,魚唼(sh)喋(zh)以響。志哀兮是禱(dǎo),成禮兮期祥。嗚呼哀哉!尚饗(xiǎng)!

小丫鬟所說晴雯為芙蓉之神事乃利用傳說創新。宋代歐陽修《六一詩話》:"[石]曼卿卒后,其故人有見之者,云:恍忽如夢中言:我今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忿然騎一素騾,去如飛。"此故事,作者的友人敦敏也曾用過。《懋齋詩鈔·弗(弓中間加一豎杠)宅三卜孝廉》詩:"大暮安可醒,一痛成千古。豈真記玉樓,果為芙蓉主。"誄:歷敘死人生前行事,在喪禮中宣讀的一種文體,相當于現在的悼詞。晉代陸機《文賦》述文體之特點說:"誄纏綿而凄愴"。

在第七十七回至七十八回里,寶玉身邊的侍女,也是他最親密的女友晴雯遭到王善保家的誣陷,被王夫人趕出大觀圓,凄慘地病死在她表兄家里。寶玉聞訊,悲不自勝,寫了這篇情誼深長的祭文來哀悼她。因小丫鬟信口胡謅說晴雯死后作了專管芙蓉花的花神,這正好稱了寶玉的心,就把晴雯當作芙蓉花神來祭奠。

(寶玉)想了一想:"如今若學那世俗之奠禮,斷然不可。竟也還別開生面,另立排場,風流奇異,于世無涉,方不負我二人之為人。況且古人有云;潢污行潦、蕷蘩蘊藻之賤,可以饈王公,薦鬼神。原不在物之貴賤。全在,心之誠敬而已。此其氣也。二則誄文挽詞,也須另出己見;,自放手眼,亦不可蹈襲前人的套頭,填寫.幾字搪塞耳目之文;亦必須灑淚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寧使文不足悲有余,萬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戚。況且古人多有微詞;非自我今作俑也。無奈今之人全惑于功名二字,故尚古之風一洗皆盡,恐不合時宜,于功名有礙之故也。我又不希罕那功名,不為世人觀閱稱贊,何必不遠師楚人之《大言》、《招魂》、《離騷》、《九辯》、《枯樹》、《問難》、《秋水》、《大人先生傳》等法,或雜參單句,或偶成短聯,或用實典,或設譬寓,隨意所之,信筆而去,喜則以文為戲,悲則以言志痛,辭達意盡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間哉尸寶玉本是個不讀書之人,再,心中有了這篇歪意,怎得有好詩好文作出來。他自己卻任意纂著,并不為人知慕,所以大肆妄誕,競杜撰成一篇長文。(參戚序本、庚辰本校)

這里,"古人多有微詞,非自我今作俑也"一句,特別值得注意。它明白地告訴我們誄文是有所寄托的。所謂"微詞",即通過對小說中虛構的人物情節的褒貶來譏評當時的現實,特別是當時的黑暗政治。何以見得呢?所引為先例的"楚人"作品,在不同程度上都是諷喻政治的。而其中被誄文在文字上借用得最多的是屈原的《離騷》,這并非偶然。《離騷》的美人香草實際上根本與男女之情無關,完全是屈原用以表達政治理想的代詞。

清代與"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的情況大不一樣,特別是雍正乾隆年間,則更是文禁酷嚴,朝野惴恐。稍有"干涉朝廷"之嫌,難免就要招來文字之禍。所以,當時一般人都不敢作"傷時罵世"之文,"恐不合時宜,于功名有礙之故也"。觸犯文網,丟掉烏紗帽,這還是說得輕的。曹雪芹"不希罕那功名","又不為世人觀閱稱贊",逆潮流而動,走咱己的路,骨頭還是比較硬的。

當然,要在這樣環境之下,揭露封建政治的黑暗,就得把自己的真實意圖巧妙地隱藏起來,"尚古之風"、"遠師楚人"、"以文為戲"、"任意纂著"、"大肆妄誕"、"歪意"、"杜撰"等等,也無非是作者護身的鎧甲。借師古而脫罪,隱真意于玩文,似乎是模擬,而實際上是大膽創新,既幽默而又沉痛。藝術風格也正是由思想內容所決定的。

明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這篇表面上寫兒女悼亡之情的誅文中,要用賈誼、鯀、石崇;嵇康、呂安等這些在政治斗爭中遭禍的人物的典故。為什么這篇洋洋灑灑的長文既不為秦可卿之死而作;也不用之于祭奠金釧兒,雖然她們的死,寶玉也十分哀痛。

(靖藏本第七十九回)。這本采從作者在小說中安排芙蓉花叢里出現黛玉影子、讓他們作不吉祥的對話等情節中,也可以看得十分清楚。的確,作者在藝術構思上,是想借晴雯的悲慘遭遇來襯托黛玉的不幸結局的:晴雯因大觀園內出了丑事,特別是因她與寶玉的親近關系而受誹謗,蒙冤屈,將來賈府因寶玉闖出"丑禍"而獲罪,黛玉憑著她與寶玉的特殊關系,也完全有可能蒙受某些詬辱的。"似讖成真"的《葬花吟》中"強于污淖陷渠溝"的話,怕也不是無的放矢吧。晴雯是寶玉不在時孤單地死去的,而且她的遺體據說是因為"女兒癆死的,斷不可留",便立即火化了。黛玉也沒有能等到寶王避禍出走回來就"淚盡"了,她的詩句如"他年葬儂知是誰?""花落人亡兩不知","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等等,也都預先透露了她"紅斷香消"時無人過問的情景。她的病和晴雯一樣,卻死在"家亡人散各奔騰"的時刻,雖未必也送入"化人廠",但總是返柩姑蘇,埋骨"黃土垅中",讓她"質本潔來還潔去"。"冷月葬花魂"的結局,實在也夠凄涼的了。脂評特指出誄文應對照"黛玉逝后諸文"看,可知寶玉"一別秋風又一年"后,"對境悼顰兒"時,也與此刻"汝南淚血,斑斑灑向西風;梓澤馀衷,默默訴憑冷月"的景況相似。當然,使她們同遭夭折命運的最主要的相似之處,還是誄文所說的原因:"固鬼蜮之為災,豈神靈之有妒?"在她們的不幸遭遇中,作者都寄托著自己現實的政治感慨。這可以說,與我們現在所見續書中寫黛玉之死的情節毫無共同之處。

作者在誄文中表現出強烈的愛憎態度:用最美好的語言,對這個"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的女仆加以熱情的頌贊,同時毫不掩飾自己對慣用鬼蜮伎倆陷害別人的邪惡勢力的痛恨。但是,由于作者不可能科學地來認識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質,所以,他既不能了解那些他加以類比的統治階級內部斗爭中受到排擠打擊者,與一個命運悲慘的奴隸之間所存在著的階級區別,也根本無法理解邪惡勢力就產生于這一制度的本身;要拔除這種邪惡勢力,就必須從根本上消滅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制度。

紫菱洲歌

池塘一夜秋風冷,吹散芰荷紅玉影;

蓼花菱葉不勝愁,重露繁霜壓纖梗。

不聞永晝敲棋聲,燕泥點點污棋枰;

古人惜別憐朋友,況我今當手足情!

賈赦將迎春許嫁了孫紹祖,并將她接出大觀園去。寶玉發惆悵,天天到迎春住過的紫菱洲一帶俳徊,只見"那岸上的蓼花葦葉,池內的翠荇香菱,也都覺搖搖落落,似有追憶故人之態",情不自禁,吟此一歌。

迎春雖已搬出大觀園,但尚未過門成親,禍福甚難逆料,寶玉即發此悲嘆,仿佛已有不祥的預感。可見,魯迅說賈府中,"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這話是很有道理的。寶玉見紫菱洲一帶寥落景象的文字之后,有一條脂批說:"先為對鏡悼顰兒作引。"這條批語,可注意者有三:一、這里的描寫,與后來寶玉悼黛玉所見瀟湘館景象,定有相似之處。那時,當也是人去僂空,草木搖落,景象凄涼,而且也是秋天。二、此處"作引"尚有歌八句,彼時所作,當篇幅更大,內容分量更重;否則,寫黛玉之死的文字,在藝術上就壓不住寫晴雯的。三、從脂批語氣看,"悼顰兒"也不象是八十回之后隔了很久的事。這樣,很可能原稿從第八十一回起,情節發展即開始出現急遽的變化;不幸之事,接二連三:三春去,香菱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電閃雷鳴中,一場暴風雨隨之而到來。如果我們這樣的估計,大致不錯的話,那么,原稿下半部開始是決不會再用松散的筆調去寫"四美調游魚"之類無謂情節的。

歌謠

寧國府,榮國府,金銀財寶如烘土。

吃不窮,穿不窮,算來總是一聲空。

鳳姐在周瑞家的面前嘆窮,周瑞家的附和說:"真正屈死人!外頭的人,打量著聽咱們府里不知怎么樣有錢呢。"還把她聽來的這首外面傳的兒歌講給鳳姐聽。

這是一首似擬作的民謠。雖然寫得淺俗,但精神上追追舍己為似乎不太象真正的發謠。前幾句還好,套的是《護官符》,只是語言平淡;后幾句仿史書中常見的那種預言禍福能得應驗的所謂民間"口號"。其實,所那些東西多半是統治階級中某些人利用迷信觀念來乖毛制造政治輿論所捏造的假民謠。賈府的敗落是地主階級內部奪產與權力的結果。各派政治勢力之間勾心斗角,各施陰謀,其深藏之禍機,常非外人年易知。"算來總是一聲空",是誰在替他們盤"算"呢?受盡賈府欺壓、盤肅的廣大百姓的情緒該不是這樣的吧?它倒很象出于跛道人、甄士隱一類人物之口。但難道他們所唱的不正是一種沒落階意識的反映嗎?

親友慶賀賈政升官

花到正開蜂蝶鬧,月逢十足海天寬。

續作者插入此對句,以開容頁府車馬填門的熱鬧情景。

作為喜慶語看,這一對句還是擬得不錯的。但從小說的思想傾向來看,就有問題。它缺少了八十回之前常有的、在這里也是應該有的譏刺意味。從曹芹的原來構思看,賈政的命運顯然被續作者改變了。他本該是官場倒霉的。因為在《紅樓夢曲·恨無常》中,賈元春的冤魂曾哭哭啼啼地正告她父親:"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現在,元春的話算是白說了,靠著續書者的恩賜,賈政老爺官亨通,他高升了郎中。

黛玉見帕傷感

失意人逢失意事,新啼痕間舊啼痕。

黛玉在氈包中揀衣服,見從前寶玉送她的兩塊舊手帕,上邊有自己題詩,于是便"觸物傷情,感懷舊事"。對句是形容她淌眼淚的。

"新啼痕"句:宋代秦觀《鷓鴣天》詞:"枝上流鶯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

續作者沒有什么新鮮內容可寫,就常常翻八十回前的舊賬,而且動不動就是"觸物傷情";所"傷"之"情",不但空泛,有時還與所"觸"之"物"不大相干。這里就是明顯的例子:書中含混地說,黛玉見帕想起"初來時和寶玉的舊事來",也不知究竟指的是哪些舊事"。紫鵑則說,"那都是那幾年寶二爺和姑娘小時,一時好了,一時惱了,鬧出來的笑話兒。要象如今這樣斯抬斯敬的,那里能把這些東西的遭塌了呢?"事情很清楚:當時寶玉挨打,黛玉憐惜知己,為之而痛苦流淚,寶玉這才贈帕以示心意的。黛玉感知己之用心,更激動流淚,題詩寄情,這究竟跟"斯抬斯敬"有什么關系呢?能把這當作"笑話兒"嗎?看到手帕,想起往事,又怎么能說是"失意人逢失意事呢"?續作者根本不懂曹雪芹寫那個情節的用意,所以只好瞎說一通。

琴曲四章

風簫簫兮秋氣深,美人千里兮獨沉吟。望故鄉兮何處?倚桂桿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長,照軒窗兮明月光。耿耿不寐兮銀河渺茫,羅衫怯怯兮風露涼。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煩憂。之子與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無尤。

人生斯世兮如輕塵,天上人間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

黛玉得寶釵信和詩后,也賦四章,翻入琴譜,以當和作。妙玉與寶玉走近瀟湘館,聽得叮冬之聲,便在館外石上坐下,傾聽黛玉邊彈邊唱此曲。

前八十回黛玉之作多寫環境的嚴酷無情,如春花遭風雨摧殘之類,與人物的思想性格扣得比較緊;這里所寫秋思閨怨,如家鄉路遙,羅衫怯寒等等,多不出古人詩詞的舊套,在風格上也與寶釵所作雷同。這些都反映了原作和續作在思想基礎和藝術修養上的差別。詩的后兩章明說寶釵,暗指寶玉。但以寶釵與寶玉二人作表里,未必恰當。因為兩人的思想和人生觀很不一樣,同用"不自由"、"心相投"之類的話,就容易模糊原作的思想傾向。末章嘆人生變幻、一切都是前世命定,顯然也是俗套。

妙玉聽琴,如果只限于寫她先聽"變徵之聲",呀然失色,又聽"君弦"崩斷,起身就走。寶玉問她怎么樣,她只回答說:"日后自知,你也不心多說。"這就過于神秘化了。舊小說中多有"屈指一算,大驚失色"或"天機不可泄漏"之類套語。妙玉的形象本來是刻劃得很現實的,而續書者卻未能免俗,在這位世俗的尼姑頭上,也畫上了這道靈光圈,這實在是不合理的。

悟禪偈

大造本無方,云何是應住。

既從空中來,應向空中去。

惜春聽說妙玉坐禪中了"邪魔"嘆息她"塵緣未斷",便想自己若出家時,定能"一念不生,萬緣俱寂",于是,口占了這一偈。

說妙玉欲念未盡,所以內虛外乘,先中邪魔,后遭劫持,說惜春能領悟萬境歸空的禪理,暗示她與佛門結有夙緣等等,都是離開了她們所處的社會地位,特別是離開了封建大家庭的衰敗過程,孤立地來描繪她們的思想、遭遇和生活道路的。這樣,它就違背了現實生活的邏輯,宣揚了理學和宗教所共同鼓吹的那種"存天理,滅人欲"的反動思想 。

望江南·祝祭晴雯二首

望江南·祝祭晴雯二首

隨身伴,獨自意綢繆。誰料風波平地起,頓教軀命即時休;孰與話輕柔?

東逝水,無復向西流。想象更無懷夢草,添衣還見翠去裘;脈脈使人愁!

天氣轉冷,焙茗到學房給寶玉送衣,拿來了晴雯補過的雀金裘。寶玉見物傷感,關了門,點了香,擺好果品,拂開紅箋,口祝筆寫道:"怡紅主人焚付晴姐知之:酌茗清香,庶幾來饗"!接寫了這兩首詞。

曹雪芹的"勇晴雯病補雀金裘"一節當然是寫得出色的。但是,后面是否有必要用"人亡物在公子填詞"來舊事重提呢?續書者認為這樣的呼應可以使自已的補筆借助于前文獲得藝術效果,所以他仿效"杜撰芙蓉誄"的情節,也焚香酌茗,祝祭亡靈,并填起《望江南》詞來了。這實在是考慮欠周。他沒有想到魯班門前,本是不該弄斧的。有了《芙蓉女兒誄》這樣最出色的淋漓酣暢的奇文,兩首輕飄飄的小令又算得了什么?何況,它的命意、措辭又如此陋俗不堪!如果晴雯有知,聽到寶玉對她嘀咕"孰與話輕柔"之類肉麻話,一定會象當初補雀金裘時那么說:"不用你蝎蝎螫螫的!"原作之所缺是應該補的,原作寫得最有力的地方是用不著再添枝加葉的。在一陣驚天動地的大炮轟鳴之后,來幾下小兒玩的砸炮湊熱鬧,是完全不必要的。

贊黛玉(原文 賞析)

亭亭玉樹臨風立,冉冉香蓮帶露開。

這是形容黛玉美貌的話。時到如今,再從寶玉眼中看出,是多余的。語言之庸俗,令人幾不可耐。續作者以為是在贊美黛玉,其實,連寶玉都被他丑化了。

黛玉照鏡(原文 賞析)

瘦影正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

這是感嘆黛玉病中照鏡,顧影自憐的話。這兩句詩是從明代風流故事中抄來的,寫在這里以充小說文字,這也是續書者的故伎。故事原出明代支小白(如增)《小青傳》:謂小青乃武林馮生之姬妾,姓不傳(一說與生同姓馮,因諱之)。早慧,工詩詞。十六歲嫁馮生。生婦奇妒,命小青別居孤山。有楊夫人者,勸小青別嫁。不從,凄惋成疾。命畫師畫像,自奠而卒,年十八,葬西湖孤山。姻戚集刊其詩詞為《焚馀草》。這里,續書者所取兩句,即其臨池自照瘦影后所作,流傳頗廣;明代徐(左歲右羽,音hui)取詩意作《春波影》雜劇演其事。小青故事又見于明代陳元明所作之傳。后張潮《虞初新志》亦記其事,姚靖增修《西湖游覽志》及《西湖志》等皆載入。阿英《小說閑談》更辨其事之有無。所傳馮小青全詩說:"新妝欲與畫圖爭,知在昭陽第幾名;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紅樓夢》的續作者摭拾此類,濫竽充數,假托原作,這實在是曹雪芹的不幸。

嘆黛玉病(原文 賞析)

心病終須心藥治,解鈴還是系鈴人。

黛玉竊聽得雪雁與紫鵑的談話,說什么王大爺已給寶玉說了親,便心灰意冷,頓時病勢沉重,后來知是誤會,病也就逐漸減退,故續作者發此感嘆。

據脂評提示,曹雪芹原稿中黛玉"淚盡"而逝在先,寶玉成親在后,當然不會有續書中寶玉忽然癡呆,隨人家移花接木的事(第二十回脂評說,寶玉與寶釵后來"成其夫婦時"有"談舊"的事),寫法要現實得多。可見,把黛玉疑心寶玉定了親,或者知道寶玉將娶寶釵為妻,作為致她于死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曹雪芹的原意。《紅樓夢》雖然寫了很多兒女情事,但并不以愛情為中心,也不是一本鼓吹"為愛情而生,為愛情而死"的書,它的思想要深廣得多。試想,寶玉挨了一板子,黛玉就流了多少眼淚!何以知道她后來的"淚盡",不會是因為擔心寶玉受更大的痛苦而自己卻無能為力呢?脂評說,因為"惜其人",所以絳珠之淚至死不干,萬苦不怨"(戚序本第三回)。可見,續書者把黛玉完全看錯了。不知其"病",又怎么能開"藥"呢?黛玉的思想是有所發展的。只限于描寫黛玉在愛情和婚姻問題上為自己而悲傷,這只能證明續書者的思想境界是不高的。

感懷(原文 賞析)

蛟龍失水似枯魚,兩地情懷感索居.

同在泥涂多受苦,不知何日向清虛.

邢岫煙家境貧寒,來賈府后,寄人籬下,日子過得不太好。其未婚夫薛蝌為之而有牢騷,又覺得自己也不得志,就混寫了幾句詩,"出出胸中的悶氣"。

續作者是把邢岫煙、薛蝌作為夏金桂、寶蟾的對立面來描寫的。前者是所謂正派人,后者淫邪比較生動(有人已指出它是有所模仿的),寫正派就沒有生氣,面目也跟這首詩差不多。如果拿這首詩與第一回中賈雨村中秋對月所詠二詩一聯比較一下,我們就會發現薛蝌與賈雨村思想上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但曹雪芹寫的是一個尚未發跡的野心勃勃的官僚政客,而續書寫的則是所謂"秉性忠厚",恪守封建道德的不得志的正人君子。這種截然相反的情況,我們也只能從原作者和續作者的思想觀點根本不同上去解說。

答黛玉禪話 (原文 賞析)

禪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風舞鷓鴣。

這次談禪并不因現實的煩惱而起,是寶玉與黛玉談話中偶然引起的。寶玉說黛玉性靈強,前年和自己說幾句禪話,自己竟對不上來。(這是又借談舊事扯上80回前的情節。)黛玉一聽,乘機又對寶玉"口試"了:"寶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樣?寶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樣?"沒遮攔地提出了諸如此類的一連串問題。寶玉答道:"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意思是只和你一個人好。黛玉說:"瓢之漂水奈何?好不成,怎么辦?寶玉說:"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不是好不成,是心不堅(套用惠能和尚所說"非風非幡,仁者心自動耳"的禪語)。黛玉又說:"水止珠沉,奈何?"我死了,你怎么辦?寶玉就引了這兩句詩來回答她。

第二十二回中黛玉問寶玉:"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你有何貴?你有何堅?"語淺而意深,難怪寶玉答不上來。這一次,恰恰相反,話倒好象很玄,什么"弱水三千"啦,"瓢"啦,"水"啦意思無非是那么一點。所以寶玉"補考"順利通過。上一次是談禪,這一次則是用一些佛語、詩句來遮蓋的說愛。(而且用答復娼妓、歌女的話,來答復黛玉,真是該死!)他們談完之后,續書者還老鴉"呱呱"的叫幾聲。那也無非是利用迷信觀念說,一個死定了,一個和尚做定了。雖然,回目上有"布疑陣"三個字,實在是可以一眼看穿的。

薦包勇與賈政書

世交夙好,氣誼素敦。遙仰カ帷,不勝依切。弟因菲材獲譴,自分萬死難償,幸邀寬宥,待罪邊隅,迄今門戶凋零,家人星散。所有奴子包勇,向曾使用,雖無奇技,人尚愨實。倘使得備奔走,糊口有資,屋烏之愛,感佩無涯矣。專此奉達,余容再敘。不宣。

甄寶玉的父親甄應嘉是賈府世交,因獲罪抄家,貶往邊地,就寫信給賈政推薦他的奴仆包勇前來制投靠賈府。

這封書信與后面周瓊議婚書都是官場文字,紗帽氣熏人。好在它就是擬甄應嘉、周瓊之流官場人物所作的,因而,不經心地讀去,也就不覺得有什么不妥當。但如果讓曹雪芹自己來寫,情況也許就完全不一樣。他有本領能使這種一本正經的東西,變得十分可笑。試將前面賈政上賈妃啟拿來比較一下,就不難看出其間的差別。續作者覺得可以使自己之所長露一手的地方,曹雪芹多半是要加以嘲諷的。

匿名揭帖兒

西貝草斤年紀輕,水月庵里管尼僧。

一個男人多少女,窩娼聚賭是陶情。

這張匿名揭帖兒貼在賈府門口,還有一張無頭榜封好寫給賈璉的,內容也一樣,都是揭發賈芹丑行的。賈政看了,氣得發昏。

書中沒有交代帖兒究竟是誰寫的。但可以看出它有的地方是想模仿古謠諺的。如"西貝草斤"的拆字法,早見之于《后漢書五行志》:"獻帝踐祚之初,京師童謠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為董,十日卜為卓。"不過漢謠拆"董卓"二字為句,每句自有意義;這里把"賈芹"二字拆開,則全不成語。

帖兒雖然把賈府的丑事外揚了,但目的還在于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所以恨榮國府名聲不好,子弟不肖。倘若是一般老百姓,賈府名聲好,出來的都是孝子賢孫,這對他們又有什么好外處呢?

其實,賈芹的所作所為,也沒有什么特別"不肖"的地方。賈母就說過:"小孩子們年輕,饞嘴貓兒似的,那里保的住呢?從小人人都打這么過。"可見,象賈府這樣詩書禮樂之家,祖祖輩輩本來就是這樣荒淫過來的。

賞海棠花妖詩三首

賈寶玉作

海棠何事忽摧聵?今日繁花為底開?

應是北堂增壽考,一陽旋復占先梅。

賈環作

草木逢春當茁芽,海棠未發候偏差。

人間奇事知多少,冬月開花獨我家。

賈蘭作

煙凝媚色春前萎,霜よ微紅雪后開。

莫道此花知識淺,欣榮預佐合歡杯。

八十回之前,曹雪芹讓海棠在晴雯死時枯萎了,這象征著大觀園女兒的命運。現在,續書者讓海棠花也象氣候的"陰極陽回"那樣,能夠死而復生,這也是一種象征。它與本該"一敗涂地"的賈府居然衰而復興一樣,都反映了續書者的創作思想與堅持"追蹤躡跡"的曹雪芹是不同的:續書者在小說中,寧可"失真",也要頑強地表現自己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大家庭利益的主觀愿望。

賈母說:"我不大懂詩,聽去倒是蘭兒的好,環兒做的不好。"這是因為她喜歡聽吉利話。說實在的,三首詩都做得很蹩腳。別人尚可,寶玉也寫得如此笨拙俗氣,毫無詩意,真令人難以置信。而且,這個"古今不肖無雙"的封建逆子,現在居然成了一個善于說好話,能迎合長輩心理的孝子,這個轉變,也實在太驚人了!

尋玉乩書

噫!來無跡,去無蹤,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尋,山萬重,入我門來一笑逢。書畢,停了乩。岫煙便問請是何仙,妙玉道:"請的是拐仙。"岫煙錄了出來,請教妙玉解識。妙玉道:"這個可不能,連我也不懂。你快拿去,他們的聰明人多著哩。"岫煙只得回來。進入院中,各人都問怎么樣了。岫煙不及細說,便將所錄乩語遞與李紈。眾姊妹及寶玉爭看,都解的是:"一時要找是找不著的,然而丟是丟不了的,不知幾時不找便出來了。但是青埂峰不知在那里?"李紈道:"這是仙機隱語。咱們家里那里跑出青埂峰來,必是誰怕查出,撂在有松樹的山子石底下,也未可定。獨是`入我門來'這句,到底是入誰的門呢?"黛玉道:"不知請的是誰!"岫煙道:"拐仙。"探春道:"若是仙家的門,便難入了。

寶玉丟失了通靈玉,一家人到處尋找,還測字打卦,都不中用,就請妙玉扶乩。據說,這就是仙乩在沙盤上所寫下的話。

在曹雪芹的原稿中,寶玉后來也有失玉的事,但情況與續書所寫的根本不一樣。首先,玉是被人從寶玉的枕頭下"誤竊"去的(第八回脂評),并非自動失蹤;其次,有怡紅院穿堂門前"鳳姐掃雪拾玉"(不知是否即通靈玉)的事(第二十三回脂評),而續書沒有;最后,也不是癩和尚送玉,而是"甄寶玉送玉"(第十七、十八回脂評)。雖然,佚稿詳情莫知,但有一點是清楚的:事情的先后經過,在曹雪芹的筆下是按照現實生活中所可能有的形式來描寫的,而續書則是改頭換面地搬用了第二十五回"魘魔法叔嫂逢五鬼,通靈玉蒙蔽遇雙真"的情節。(其實,在那一回后,脂評說過"通靈玉除邪全部只此一見",以后再不會出現類似情節。)續書者之所以這樣寫,是為了可以簡化人物性格的矛盾沖突,依靠情節的離奇來獲得戲劇性的效果。比如他可以在同一天,同一時辰中讓寶釵"出閨成大禮"、黛玉"魂歸離恨天",因為這樣安排的主要困難已經排除"行為偏僻性乖張"的寶玉被徹底解除了思想武裝,他已經隨著通靈玉的丟失變成了一個大傻瓜。為此,就要把失玉這件事以及玉的去處說得越神秘越好。于是就硬派出身于官宦之家的妙玉來扮演巫婆的角色,讓她畫符念咒,見神弄鬼,以便得到乩書中這幾句一覽無余的話,為將來癩和尚送玉,以至最后僧道挾持寶出家,先造輿論。

嘆黛玉死

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

這是續作者寫到黛斷氣時的話。

對句是舊小說中的俗套,它與尤三姐自刎時,曹雪芹以"揉碎桃花"兩句嘆詞為比喻,代替對三姐死亡形象的具體描繪是完全不同的。續書者寫黛玉的死,有點象老太婆說見聞不嫌其瑣碎。諸如"回光返照","攥著不肯松手","出氣大,入氣小","手已經涼了,連目光也都散了","叫人端水來給黛玉擦洗","渾身冷汗",身子便漸漸的冷了","叫人亂著攏頭穿衣","兩眼一翻"也不怕損害人物形象的藝術美感。如果曹雪芹寫尤三姐之死,也寫她如何躺在血泊中掙扎、痙攣、喘氣、咽氣,這能收到什么效果呢?秦可卿、金釧兒、晴雯之死,作者都不正面落筆,"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為寫死而寫死,曹雪芹是不屑于這樣做的。至于續作者最后讓黛玉直叫"寶玉!寶玉!你好"而懷恨死去,這不但不符她生前向警幻說過要償還"甘露之惠"的諾言(原本應是報答大恩,現在的結局,竟成了"以怨報德"誤會不能消除而含恨以歿),而且也最終否定了黛玉是寶玉真正的知已。

與賈政議探春婚事書

金陵契好,桑梓情深。昨歲供職來都,竊喜常依座右。仰蒙雅愛,許結朱陳,至今佩德勿諼。祗因調任海疆,未敢造次奉求,衷懷歉仄,自嘆無緣。今幸サ戟遙臨,快慰平生之愿。正申燕賀,先蒙翰教,邊帳光生,武夫額手。雖隔重洋,尚叨樾蔭。想蒙不棄卑寒,希望蔦蘿之附。小兒已承青盼,淑媛素仰芳儀。如蒙踐諾,即遣冰人。途路雖遙,一水可通。不敢云百輛之迎,敬備仙舟以俟。茲修寸幅,恭賀升祺,并求金允。臨穎不勝待命之至。世弟周瓊頓首。

這封信是賈政外任江西糧道衙門時接到的。周瓊是賈政的同鄉舊相識,去年他們同在京就職,后來周瓊調至海疆。因過去曾與賈政談起過兒女婚事,所以現在來書相求。可以想見,續書者在擬此書札時,是相當得意的,以為頗有文采。然而,這種用駢四驪六的陳腔濫調講的客套話,正是曹雪芹所最討厭的。

從書札中"仰蒙雅愛,許結朱陳"等話和書中情節敘述來看,探春的婚事是賈政自己找的,所以一議就定。對方是賈政的上級的親戚,因此還得到"照應",使他十分高興。王夫人也說遠嫁沒有什么不好:"孩子們大了,少不得總要給人家的。就是本鄉本土的人,除非不做官還使得,要是做官的,誰保的住總在一處?只要孩子們有造化就好。"寶玉初聞遠嫁時,雖悲分離,但后來"探春倒將綱常大體的話說的寶玉始而低頭不語,后來轉悲作喜,似有醒悟之意。(醒悟什么?)于是探春放心辭別眾人,竟上轎登程,水舟陸車而去。"(第一百二回)可是,我們知道:《紅樓夢曲分骨肉》中所唱的是"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等等,做爹娘的根本沒有哭嘛!可見,不符曹雪芹原意。還有"判詞"也不實了。臨別時,連寶玉都"轉悲為喜"了,還有誰"清明涕送江邊望"呢?這樣的"判詞"還不是亂判?再說,畫冊上畫"船中有一個女子,掩面泣涕之狀",不是也完全畫錯了嗎?因為探春是"放心辭別眾人"而去的,何曾"掩面泣涕"來?如果再聯系續作者寫她后來衣錦還鄉探親,探春的運氣實在是很不錯的,倒是曹雪芹錯將她歸入了薄命司。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