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聽見涼山演員表(中國導演電影新勢力,本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節獲獎名單出爐!)

導讀聽見涼山演員表文章列表:1、中國導演電影新勢力,本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節獲獎名單出爐!2、涼山緝毒警察周脈軍:與毒販過招的刀鋒戰士3、吉狄馬加:詩人不能只待在象牙之塔,游離于

聽見涼山演員表文章列表:

聽見涼山演員表(中國導演電影新勢力,本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節獲獎名單出爐!)

中國導演電影新勢力,本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節獲獎名單出爐!

自從去年的《長城》被吹捧的天花亂墜,上映之后卻收到影迷影評界的差評之后,國產電影似乎一直鮮有佳作。七月份的爛片橫行的國產電影保護月卻出現了一部讓小編驚喜的國產動畫——《大護法》。

雖然大家都愛吐槽各種各樣“手撕鬼子”抗日神劇、墮胎懷孕的校園愛戀、裝神弄鬼雷死人的國產鬼片......但是作為影迷的我們比誰都希望可以在影院、熒幕前、電影節上看到屬于我們的國產佳作。

就在今天代表著中國新生的導演演員力量的第十一屆FIRST西寧青年電影節公布了競賽單元的各部獲獎名單,今天小編就陪大家總結盤點一下中國導演電影的新生力量,也許就在不遠的將來大家就能看到這些年輕導演執導的佳片了~非常值得期待!

對比一年一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FIRST西寧青年電影節知名度遠遠不及,但是在小編個人看來,參展導演的作品雖然稚嫩青澀,但是有著自己的態度和真誠,效果雖然粗糙劣質,但是有一份能感動人的張力和熱情。

(評委都請上了中國鬼才導演姜文,誠意滿滿呀!)

這樣小眾的作品更文藝,也更能體現出一些不是流竄在大屏幕上但是熱愛電影的年輕導演的態度。比起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受到稱贊的《父子雄兵》(剛上映小編就去看了,有些失望),FIRST西寧青年電影節的有些年輕導演的處女作甚至比已經成熟的大鵬監制主演的作品更有意義,更特別。

今天為大家重點介紹的是本屆“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的獲獎作品《小寡婦成仙記》,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是6.7分,但是考慮到是蔡成杰這位尚不出名的導演的第二部作品,一部國產小眾片,能夠達到及格線以上的標準已經很不容易了。

相對于在上海國際電影節被大肆吹捧,觀感上粗糙、段子粗暴爛俗、第一視角拍攝效果如同手機拍出來的《父子雄兵》只有5.1的低評價,影迷們的眼睛是亮晶晶的~

對比一下,大家懂的~

影片講述一個死了三任丈夫的農村寡婦的悲慘身世。她遭村民厭棄,為了尋找住處,度過冬天,而假裝裝神弄鬼替人看病驅邪,騙取住所。沒想到弄假成真,真的成了薩滿,而最后無力拯救村民的貪婪和冷漠,倍感絕望走向死亡的荒誕故事。

作為一個新興導演愿意花心思和功夫去講述一個類似于莫言筆下、張藝謀拍攝的《大紅燈籠高高掛》那種魔幻現實類型的電影,可以看出,導演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并且勇于去表現的。

導演關于這部獲獎作品自己的闡述是:“本片通過一個農村婦女裝神弄鬼的故事,展示北方農村的眾生相,考察農民群體生存情況,精神、道德以及信仰的現狀。以荒誕的表現手法,來揭示農村的諸多問題,諸如信仰缺失,重男輕女,家庭暴力,空巢兒童遭遇性侵等問題。”

比起國內像《左耳》《秘果》系列某些熱衷于刻畫男歡女愛、歲月靜好、墮胎懷孕的校園愛情電影,和《京城81號》系列一些拿“鬼”做噱頭天天裝神弄鬼,用幻覺、精神分裂、沼氣吸食過多這樣令人貽笑大方的借口糊弄觀眾,

還有像《小時代》系列拍著PPT一般紙醉金迷生活,徒有其表空無內在的國產鬼片導演,新晉導演的思想和對現實、平常人大眾群體的考察思考似乎要深入的多。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資歷年輕的導演的處女作《聽見涼山》在豆瓣有著8.0分的高分評價。

以導演蔡成杰為代表的年輕導演們日后會不會厚積薄發拍攝出一部部打響年輕導演名號的優秀作品,可能性也是大大的喲~

以上就是本屆的全部獲獎名單,如果大家也對中國電影、小眾電影的新生力量感興趣的話,可以深入去了解哦~

說不定,我們在不遠的將來就會離糟粕低俗沒有邏輯惡意煽情的“手撕鬼子”、“校園純愛”、“沒鬼裝鬼”系列越來越遠了。

也希望中國的這些新導演們能拍出一些優秀深刻的電影作品~小編會持續關注保持期待的,也會第一時間和大家分享新出的國產佳片的喲~!

涼山緝毒警察周脈軍:與毒販過招的刀鋒戰士

新華社成都7月26日電 題:涼山緝毒警察周脈軍:與毒販過招的“刀鋒戰士”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吳光于 薛晨

從大涼山到“金三角”,從羊腸小道到深山密林,他的名字讓毒販聞風喪膽。

他曾帶隊深入“金三角”腹地,跨境抓捕大毒梟,上演真實版“湄公河行動”;他曾縱身跳下20米高懸崖,抓捕嫌疑人;他曾多次在公路上上演生死時速,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藏區深夜突襲。

他是禁毒戰線的“刀鋒戰士”——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公安局禁毒局副局長周脈軍。

深入龍潭 鏖戰邊境

周脈軍雖然是個“80后”,卻因為長年的風餐露宿,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蒼老很多,瘦巴巴的身材,不穿制服的時候,在人群中的辨識度很低。

很難相信,這個瘦巴巴的漢子,在過去6年里,無數次沖鋒陷陣,參與破獲130多件毒品刑事案件,抓獲600多名犯罪嫌疑人,繳獲600多公斤毒品。

2018年10月29日,記者收到一條周脈軍發來的微信。這條信息的背后,是他組織偵破的兩起特大跨國販毒案。事后,他告訴記者,當時一名涼山籍毒梟藏身境外,行動小組在公安部、四川省公安廳的指揮下,與云南警方密切配合,通過與境外多方斡旋,過境實施抓捕,但不能攜帶武器。在槍支泛濫、局勢不穩的境外,行動小組人身安全面臨極大威脅。

“進入疑似毒梟藏身的賓館后,我們都看到了電梯里的彈孔,但沒有一個人退縮。心里想的是,干就是了!”說起案子,他兩眼放光,講到精彩處,讓聽者豎起汗毛。

由于嫌疑人長期蟄伏境外,耳目眾多,聽到風聲后逃之夭夭,第一次抓捕未成。

一周后,行動小組將嫌疑人鎖定在邊境某口岸附近。通過近半天的蹲守,嫌疑人的身影在人海中一閃而過。“我一眼就把他認出來了,幾乎同時,他也看到了我。我們一下子沖了上去,他想反抗已經沒有機會了。”

此次行動,專案組從境外抓回8名毒梟,149名犯罪嫌疑人被繩之以法,一舉摧毀了兩個盤踞境外多年的販毒集團。

跳崖追兇 生死時速

“毒販都是不要命的,要收拾他們,只有比他們更不要命。”周脈軍說。

蹲守是緝毒警察的工作常態,有時候一蹲就是好幾天,精神時刻高度緊張。特別是夏天在車里,不能讓外面看到車里有人,不敢開空調、開窗,一守便是一兩個小時。“那種感覺簡直令人窒息。”

毒品犯罪的嫌疑人很多也是吸毒人員,其中不乏艾滋病患者。與他們“過招”,警察還面臨著很大風險。“他們有時瘋狂起來會咬人,自傷自殘,恨不得跟我們同歸于盡。”

談及抓捕過程中遭遇的生死瞬間,他漫不經心地講起的往事,全是讓人目瞪口呆的硬核故事。

2016年,周脈軍和戰友一起到邊境跟蹤一起毒品案件,經過兩天追蹤,發現了嫌疑人的蹤跡。“他騎著摩托車,我們開著兩輛越野車,山路非常窄,車很少,當他發現身后有車時就警覺了。”

周脈軍的車先超過了嫌疑人,準備在彎道處把他逼停,誰知車剛一停下他就聽見槍響,馬上調頭折返。懸崖邊,一名戰友正守著嫌疑人剛丟下的裝滿海洛因的背包,嫌疑人已從懸崖上跳了下去。“懸崖大概有20多米高,有超過70度的一個斜坡,兩名戰友已經跳了下去,當時根本來不及想,我也往下跳。”

連滾帶爬地下去后,三人將嫌疑人死死按住。“把他押上來之后才發現,我們全身都是劃傷,很多刺扎進肉里,手麻了兩天。”

有一回,周脈軍帶隊抓捕一個開貨車的嫌疑人,他先將車停在貨車背后,擋住了退路,然后要求司機下車接受檢查。就在這個時候,司機搖起車窗、放倒座椅,掛上擋準備逃竄。

“我立馬跳上去,掛在車門上想強行開門,但門鎖死了。嫌疑人開始倒車,先把我們的車撞開,把我拖在車門上,原地調了個頭。就在他調頭停頓的那一剎那,我從車上跳了下來,朝車胎開了一槍,把胎打爆了。”驅車狂奔十多公里后,嫌疑人最終被擒。

在山路上以一百五六十碼的速度追擊;在密林中不分晝夜地搜捕;在隆冬時節奔赴高原藏區深夜突襲;為從嫌疑人口中挖出幕后“老板”,想盡一切辦法攻破心理防線……這些驚心動魄的場面,都是周脈軍工作的日常。

舍生忘死 無悔無怨

近年來,通過重拳肅毒、綜合治毒,涼山禁毒攻堅成效不斷凸顯。今年以來,當地毒品刑事案件數、打處人數、行政案件數分別同比下降50%、30%、47%;外流販毒人數、本地新滋生吸毒人數分別同比下降78.7%、55.4%,多項毒情指標持續向好。

這些成績的背后,是涼山禁毒人付出的汗水與鮮血——全州3800多名在編民警全警動員,周脈軍的妻子也是其中一員。此外,還有來自全省各地500多名民警的支援。

在緝毒戰線奮戰6年,一直對家人鮮有陪伴。當初,周脈軍的孩子剛出生就被送入重癥監護病房,可當天他又接到任務,隔著玻璃望著危在旦夕的孩子,他擦了把淚,奔赴邊境抓捕毒販。

“如今,涼山的毒情一天天向好,我相信我們的下一代會在一個更加健康的環境里成長。我們出生入死為就是為了‘天下無毒’的夢想。將來孩子長大了,會懂得我的選擇。”

2013年以來,涼山禁毒戰線有五名干警因公殉職,三十多人因公負傷。“從杜萍、蘭小強、李春陽、沈建國,再到賈巴伍各,我們都是曾經一起并肩戰斗的最親密的戰友。當他們離去的時候,我非常難過……”講到這兒,周脈軍的眼眶有些濕潤。“雖然他們走了,但他們沒走完的路,我們還要更堅定地走下去。”

夏日的大涼山,火把節的火焰燃得正旺。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世世代代流傳著這樣的傳說——當邪惡和黑暗來臨,只要點亮熊熊的火把,就會迎來光明,看到雄鷹飛翔。而舍生忘死的涼山禁毒人,正如這些火把,燃燒著自己,照亮大涼山未來。

“希望每一次出任務,我的戰友都能平安歸來。但我也知道,禁毒這條道路,困難重重、危險重重。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回不來,我也無怨無悔。”他的話,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吉狄馬加:詩人不能只待在象牙之塔,游離于現實之外

近日,“詩歌的榮耀——吉狄馬加《火焰上的辯詞:吉狄馬加詩文集》新書首發暨分享會”在北京舉行。詩人芒克、西川、歐陽江河,評論家唐曉渡、郭文景、張清華、邱華棟、敬文東,作家李洱,翻譯家高興、董強、劉文飛等嘉賓做客北京SKP RENDEZ-VOUS,與吉狄馬加一起暢談與詩歌有關的話題。

作為中國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詩人,近年來吉狄馬加先后獲得諸多國際榮譽,他的詩作已經被翻譯成近40種文字,在幾十個國家出版了100余種版本的翻譯詩文集。《火焰上的辯詞:吉狄馬加詩文集》是吉狄馬加的主要詩歌作品合集,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輯是詩歌,精選了近200首詩人創作于各個時期的優秀詩歌作品,多以故鄉彝族的人、物、風俗等為主題;第二輯是詩人在國際詩歌活動中的文學演講與隨筆精華。

《火焰上的辯詞:吉狄馬加詩文集》,吉狄馬加 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年11月版。

吉狄馬加對聶魯達的漫游傳統有一個推進

在歐陽江河看來,吉狄馬加最重要的是他的長詩文本。長詩寫作,有一個主體性問題:誰在寫作?歐陽江河認為,吉狄馬加的長詩屬于聶魯達長詩體系,聶魯達是南美大地上漫游的游吟者詩人,他的寫作主體是大地漫游意義上的“自我”,吉狄馬加也是這個“自我”,但是跟聶魯達的“自我”又很不一樣,吉狄馬加對漫游傳統有所發展。在這里,歐陽江河以吉狄馬加的長詩《雪豹》為例。歐陽江河認為,《雪豹》中引入了世界性文化話題——生態問題,具有總體性質的形而上介入,人類總的危機感,生態破壞,機器文明對自然的破壞等后現代性的當代話題。而在聶魯達那個時代,前期現代性展現的更多是推動的、進步的力量,“《雪豹》這樣的長詩,對人類生態改變的話題,在吉狄馬加的這首詩里有淋漓盡致、高瞻遠矚的觸及。他對聶魯達的漫游傳統有一個推進,將早期現代性推進到當代性。”

那么,如何看待吉狄馬加長詩所呈現的漫游傳統、贊美傳統呢?在歐陽江河看來,這可能和吉狄馬加詩歌文本的主體性有關。聶魯達長詩的“自我”,主體性是肉身性的,他本人在拉美大地上漫游,其寫作主體具有自傳意義,把“自我”的肉身性、日常性都寫到主體性和人民的接觸、和世界的關系里面去了,但吉狄馬加不同。歐陽江河認為,吉狄馬加有一個代言人的身份,他是文明的詩人,代言彝族這個種族,但與此同時,吉狄馬加的求學和工作經歷,又讓這種雙重的、多層疊的主體性非常有意思,這個主體性是獨特的、特別珍貴的,這種多層疊,不僅包括寫者,也包括讀者、翻譯者、評論家,由此建構的當代性里包含了很多,包括某些不可控的、偶然的成分。

1月15日,吉狄馬加(前右一)等人在“詩歌的榮耀——吉狄馬加《火焰上的辯詞:吉狄馬加詩文集》新書首發暨分享會”現場。

郭文景的重要身份是作曲家,他也幾乎沒有參加過詩歌圈活動,但他希望表達自己對詩歌的敬意,因為在他的音樂創作中,當代文學和詩歌對他非常重要。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從教三十多年,郭文景發現了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當學生選用中國古代詩詞來作曲時,其音樂呈現出來的面貌比較單一,而用現代詩歌作曲時,音樂就會呈現出非常多樣化的面貌,學生自己的個性也顯現出來了。在郭文景看來,這正是新詩的意義和價值之一。

郭文景曾為海子生前最后的一首詩譜曲,就是《春天,十個海子》,這部作品他希望用最極致的美去寫死亡,在光明的春光中感受黑暗,為了完成這部作品,他突破了以前音樂的語言。郭文景第一次跟吉狄馬加合作,是將他的長詩《圣殿般的雪山》寫成交響合唱,寫的是雪山昆侖山高原。接下來,他還要將吉狄馬加的《大河》寫成音樂。郭文景坦言,自己喜歡吉狄馬加詩歌中的歷史感、精神高度和宏大的規模。郭文景出生于重慶,上世紀六十年代上小學時,他雖然沒有讀過任何關于大小涼山的文字,卻從大人那里聽到了很多關于大小涼山的談論,“他們的談論給我留下的印象是,那是一個極為遙遠的地方、極為神秘的地方,甚至還是一個比較恐怖的地方,充滿了神秘感。”

劉文飛:馬加把詩歌的溫暖給了我們

作為吉狄馬加的讀者,吉狄馬加的幾句詩歌,正是李洱進入他詩歌的途徑,“一句詩是:每個人的出生都是相同的,但死亡的方式各不相同。還有一句是:有人失落過身份,而我沒有,我的名字叫吉狄馬加,我曾這樣背誦過族譜,吉狄、吉姆、吉日、阿伙,瓦史、各各、木體、牛牛。”

在李洱看來,吉狄馬加的寫作,寫的是從自然人到文化人,從個體的人到種族的人的過程。“我們生下來的時候,都是自然之子,雖然出生的時候他已經背負著種族和文明的重負,但他還是個自然人,但我們死亡的時候,就成了文明之子。我們生命的過程,就是文明化的過程,也是重新認識自己種族的過程。所以,他一遍遍地寫他的大涼山,寫他從大涼山出來之后又回頭看大涼山,這是一個對生命、對文明史的回顧。”從這個角度出發,李洱認為,不妨把吉狄馬加的詩看成是人類學的詩歌讀本,“馬加的詩天生地跟人類學有關,可以從人類學的角度去闡釋。”

在很多場合,吉狄馬加被稱為是“民族的詩人,世界的公民”。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吉狄馬加詩歌中的國際性、世界性呢?

劉文飛提到,在吉狄馬加的一版俄文版詩集中,俄國詩人葉夫圖申科寫了一篇序言,序言的題目叫《擁抱一切的詩歌》。這正是因為,吉狄馬加的詩歌是擁抱一切的,“這種詩歌一定是宏觀的,一定是溫暖的,一定是簡單的。他作為一位彝族詩人,寫他的故鄉大涼山當然是他的優勢,但是他并沒有在詩中特別具體的、具象地寫他身邊的人和事,他家族的歷史,他都是從很概括的、具有世界意義、人類意義的視角去寫,這是我們讀他的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感覺,好像很多人都能不約而同地體會到這一點。”劉文飛說,“馬加把詩歌的溫暖給了我們,這種詩歌的溫暖中間,有他對他母親的愛,有他對他朋友的愛,有他對其他詩人的愛,更有他對詩歌的愛,對生活的愛。”

在《火焰上的辯詞:吉狄馬加詩文集》一書的序言中,葉夫圖申科寫道:“馬加的詩歌是一幅由世界上許多優秀詩人的創作構成的鑲嵌畫,這里有匈牙利的自由歌手尤諾夫,有俄國未來派首領馬雅可夫斯基,有西班牙反法西斯主義者洛爾迦,有土耳其詩人希克梅特,有智利人聶魯達,有被蘇聯時期的劊子手活埋的格魯吉亞詩人塔比澤。馬加是由所有這些詩人構成的。”

在這樣一個時代,在這樣一個大的歷史背景下,寫詩、詩人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個話題。那么,詩人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寫詩?如何以一個詩人存在?在活動現場,吉狄馬加的分享圍繞著這些話題展開。

吉狄馬加說,人類只要還存在,詩歌就不會消亡。詩人的存在,詩人通過詩表達對現實世界的看法,當然是他個人的心靈感受,也是極為個人的東西,但詩人首先是自然人,一旦進入了社會,進入了文化,或者說進入了一種更大的文明,那么詩人的個體寫作,就會產生更多的意義。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詩人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身份,他的寫作一旦變成文字再進行傳播,那么讀者就會對他的作品,進行不同層面的解讀,其作品的社會意義當然就會充分地顯現出來。

吉狄馬加認為,作為一個古老民族的詩人,他是幸運的,他的幸運在于他在精神上是與偉大的彝族史詩傳統相承接。吉狄馬加說,“彝族是這個世界上,英雄史詩和創世史詩最多的民族之一,這其中就包括《阿細的先基》《查姆》《梅葛》《支嘎阿嚕》等。據不完全統計,這樣的英雄史詩和創世史詩有十余部,這在世界詩歌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詩歌傳統,可以說我的全部寫作,都來自于我所熟悉的文化和這個強大的精神文化背景。”

如何將這種史詩傳統與現實的寫作有機地聯系起來呢?這正是吉狄馬加所面臨的挑戰,也是他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在摸索的。“寫作說到底,不僅僅是一個修辭和技術的問題,當然,作為一個真正的詩人,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修辭和語言的重要性。其實這也是我在寫作中一直不斷思考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吉狄馬加以自己近一兩年的作品為例,比如說《吉勒布特組詩》、獻給他父親的《遲到的晚歌》,實際上都是在向這種史詩傳統進行個人的回應,同時也是一種致敬。

吉狄馬加說,“《遲到的晚歌》既是對父親的悼之的詩,如果從更哲學和形而上的角度來講,它也是我對人類最古老而永遠還會持續下去死亡的一種屬于精神的記錄。作為一個詩人,如何在傳統、現代性和當下的現場找到一個最佳的結合點,這是需要智慧的,還必須有創造性的發現,否則你很難完成這個已經確定了標高的宿命般的任務。”

在全世界所有民族都站在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的十字路口的當下,我們如何走向明天和未來?在走向現代的過程中,我們如何保留和傳承好自己的歷史以及文化?面對這一問題,吉狄馬加并不贊成歐洲啟蒙運動所主張的工具理性,因為這會讓人失去很多人應該保留的東西,“在今天,我們已經發現在世界性的工業化以來,人類在自然生態、環境等方面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們更需要去關注這些會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各種因素,詩人不能只待在象牙之塔,游離于現實之外。當然,如何見證和書寫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同樣也是有責任和使命的詩人必須去考慮的,同時還要在自己的寫作中付諸實踐。”

作者丨何安安

編輯丨張婷

校對丨陳荻雁

鏡觀中國·新華社國內新聞照片一周精選

“我的校長是張桂梅”

張桂梅(左)在安慰楊麗梅(8月23日攝)。

8月23日是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報到的日子。16歲的納西族姑娘楊麗梅是今年159名高一新生中的一員。自幼失去父母的她與舅舅一家生活在離學校約300公里車程的麗江市玉龍縣鳴音鎮。報到當天,楊麗梅在校園里見到了張桂梅校長。了解她的情況后,張老師對她說:“到女高來了,啥也不怕!”

8月24日,華坪女高正式開課。楊麗梅說:“高中三年,我要再拼一點,考上好大學,將來學成后回報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大山里的妞妞會唱歌

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大槽鄉,妞妞們和吉布小龍在戶外唱歌(8月6日攝)。

在彝族家庭里,父母一般把女兒喚作妞妞。在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的大槽鄉中心小學,有一個全部由女孩組成的童聲合唱團——妞妞合唱團。

2018年的一個課間,老師吉布小龍抱著吉他坐在操場邊輕聲彈唱。幾個女孩循著歌聲圍坐了過來,跟著音樂一起小聲哼唱。“你們想唱歌嗎?”吉布小龍問到。女孩們沒有說話,眨著眼睛,怯生生地點點頭。在小龍老師的鼓勵下,音樂教室里的女孩漸漸多了起來。

大山讓遠行的步伐變得艱難,這里孕育的音樂卻讓人變得自信勇敢。通過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上的創作分享,吉布小龍讓更多人看到了妞妞合唱團。今年夏天,妞妞合唱團接到邀請,將去北京參加音樂節。女孩們將唱著歌走出大山,走向更大的舞臺。

新華社記者 唐文豪 攝

探館2021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

8月22日,媒體記者在2021智博會展館內參觀裸眼3D展示。

當日,2021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組委會邀請媒體記者探館采訪。2021智博會于8月23日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本屆智博會以“智能化:為經濟賦能 為生活添彩”為主題,會期3天,600多家企業通過線上或線下方式參展。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飛閱塞罕壩

這是塞罕壩機械林場內的望海樓(8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

塞罕壩,這顆位于河北北部的“綠色明珠”,半個世紀前還是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壩林場人50多年堅持植樹造林,用汗水澆灌出綠波涌動的百萬畝人工林海。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重慶:“畫游千里江山——故宮沉浸藝術展”對公眾開放

8月25日,參觀者在“畫游千里江山——故宮沉浸藝術展”上觀賞體驗。

“畫游千里江山——故宮沉浸藝術展”于8月27日在重慶禮嘉智慧公園正式向公眾開放。該藝術展運用數字投影、虛擬影像、互動捕捉等方式,形成藝術作品與人的互動,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當代藝術設計交織,組成創新的文化體驗空間。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長城“守夜人”

8月13日晚,李世翔在寧夏銀川市境內的三關口明長城考察后,結合資料在做筆記。當晚,他在此露宿。

繁星點點,夜幕下的土夯明長城靜臥在賀蘭山下。45歲的李世翔再一次露宿這里,開始了他與長城間的“對話”。

李世翔家住寧夏海原縣。小時候,他生活在縣里西安州古城旁,最大的樂趣便是和小伙伴一起爬古城墻、撿古錢幣。長大后,他在縣城與人合伙經營一家廣告印刷店,去鄉村做業務時經常能看到散落的古城和烽火臺遺址,勾起了他兒時的回憶。

2006年,李世翔開始系統地研究、尋訪長城。他發現,一些隱匿在大山里的長城,在地圖上并未記載。李世翔先根據古籍和相關文獻,確定長城可能存在的范圍和走向,再在衛星地圖上搜索,若發現可能存在長城的地方,就帶上筆、本子、卷尺和干糧開車前往,徒步進山尋找。

15年來,李世翔在寧夏和甘肅多地尋訪,也驅車去過河北、內蒙古、陜西等地,研究長城的筆記寫了三百多篇,拍攝了十幾萬張照片。

尋訪長城費時費力,為了節省時間和開支,李世翔都是自帶食物,睡在車上。夜幕降臨,長城的輪廓映照在星空之下,耳邊傳來陣陣風聲和蟲鳴,李世翔感到十分平靜和踏實。“我感到長城在保護著我,我也在守護著長城。”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太原推進旅游公路建設 為全域旅游按下“快進鍵”

這是8月20日拍攝的太原市西山旅游公路(無人機照片)。

近年來,山西省太原市積極推進旅游公路建設,著力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一條條旅游公路將沿線的景區、公園、古跡等串聯起來,還帶動了沿途多個村落的旅游開發,形成了一道道“路在景中、景在路上”的靚麗風景線。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秦嶺大熊貓寶寶健康成長

8月20日,陜西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幫助大熊貓丫丫為幼仔哺乳。

2021年,陜西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的大熊貓丫丫、樓生、正正共產下4只幼仔。在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下,4只大熊貓寶寶健康成長。目前,陜西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人工飼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36只。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癱瘓”醫生5年服務4000余患者

王磊在家中通過網上論壇互動,回復病友的問題(8月23日攝)。

安靜的房間里,只聽見緩慢敲擊鍵盤的聲音。輪椅上的王磊,一只眼睛盯著屏幕,一根手指回復著互聯網另一端病友的“問診”。

王磊,39歲,安徽黃山人,自幼學習成績優異,2011年取得臨床醫學專業博士學位,后進入南昌一家醫院神經內科工作。

2012年的一天,王磊下班回家后突覺身體不適,頭暈并伴有強烈嘔吐感,隨即昏倒在地。雖經醫院全力搶救,但終因大面積腦干出血,導致全身癱瘓,當時的王磊還懷有身孕。

在父母和醫院的幫助下,產后的王磊開始了漫長的康復訓練。起初,肌肉萎縮、無法發力的她只能躺在床上。經過6年的肌肉運動和器械練習,如今的她可以坐上輪椅。但因身體原因,她也不得不離開心愛的醫生崗位,賦閑在家。

從準備干出一番事業的年輕醫生到終日與輪椅相伴的癱瘓病人,面對巨大的轉變,王磊曾陷入絕望與痛苦。

“我學醫這么久,不能就這樣荒廢了,我必須做點事情!”

2016年,在家人的幫助下,她創建了“花甲論壇”,這是一個關注老年人健康的公益性科普論壇,在這個論壇上網友可查詢醫學知識,免費進行醫學咨詢。

“最開始打字很慢,一分鐘只能打兩、三個字,有時要花上兩個小時來回復一名病友的問題。”王磊媽媽告訴記者。王磊因后遺癥,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滴一次眼藥水,且只能依靠左眼觀看屏幕。憑著一只眼睛和一根能動的手指,王磊每日堅持用4個小時維護論壇,確保病友的每個提問都得到專業的回復。

“她,身體都這樣了,還在論壇上幫助我們,我真的很感動!”患者家屬萬女士見到一直在論壇上聯系的王磊后,忍不住落下眼淚。萬女士的母親患有腦梗,王磊患病前就是她的主治醫師,患病后的王磊一直在論壇上幫助她們,給予她們許多治療、保健方面的專業建議。

在王磊5年間的精心維護下,“花甲論壇”已有4000多名會員。“以前是醫生,現在是病人,我更能體會到病人的心情,能用我的醫學知識幫助到別人,就是我的價值所在。”王磊說。

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張家界“重啟” 馳援醫療隊有序返程

8月25日,在張家界市永定區政府門前,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抗疫醫療隊隊員向前來送別的人們比心。

8月25日8時起,張家界市全域均調整為低風險地區,拆除所有交通卡口,有序恢復公共交通。這意味著,張家界解除關鍵封閉管控措施,正式“重啟”。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轉好,各地馳援張家界的醫療隊將分批有序返程。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百年鞍鋼本鋼牽手,鋼鐵業高質量發展步履穩健

8月19日,工人在鞍鋼新4號高爐進行高爐出鐵作業。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廢棄礦山的華麗蝶變

這是8月20日拍攝的重慶銅鑼山礦山公園景象(無人機照片)。

重慶市渝北區石船鎮曾是石灰巖礦區采石場主要聚集地,數十座巨大露天礦坑遍布山中,森林遭砍伐,耕地被破壞,地質安全隱患突出。

“那時村里整天灰蒙蒙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馬路被大貨車壓得坑坑洼洼,山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坑,環境破壞實在太嚴重了。”一名石船鎮石壁村村民說。

面對生態環境惡化,當地政府2012年將銅鑼山采石場全面關停。2016年開始,當地秉持“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理念,加快開展消除安全隱患、植綠覆蓋裸土、保護坑中水體等生態修復工程,同時加大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銅鑼山礦山公園。

不少村民開始在景區從事觀光車司機、保安、保潔等工作,還有的開起了農家樂。景區人氣提升,還帶動當地農產品外銷,幫助農民增收。自2021年2月試運行以來,該園共接待游客50多萬人次。

渝北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幾年修復治理,這些廢棄礦坑生態得到有效恢復。我們正在全力建設集科普體驗、休閑游樂、生態健康為一體的旅游景區,變‘廢’為寶,化‘坑’為園,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賀蘭山下黃河之畔 奏響漁業低碳“綠色交響曲”

銀川市賀蘭縣漁業公園內的寧夏通威現代漁業科技有限公司光伏養魚基地,一只蒼鷺站在光伏板上(8月24日攝)。

位于賀蘭山下黃河之畔的寧夏銀川市賀蘭縣,濕地、湖泊眾多,具有漁業養殖的優勢條件。當地漁業部門通過改良養殖品種、更新養殖技術、創新養殖模式,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治理,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以適水產業為依托,探索園區封閉式農業水資源循環利用模式,在生態建設和綠色漁業發展之間尋求科學平衡發展之路。

經過多年發展,光伏養魚、魚菜共生、稻田養魚養蟹等低碳、綠色、生態漁業模式結合水體循環生態系統、物聯網技術形成的低碳綠色漁業種養殖系統已經成為當地漁業發展以及節能、減排、降耗節水的典范。

截至2020年底,賀蘭縣養殖水域面積5.8萬畝,水產品總產量達5.8萬噸,漁業總產值達6.93億元,產品銷售至甘肅、青海等周邊省區,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水產品集散中心。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涼山村醫講述天職感動浙江衛視觀眾

4月30日下午,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舞臺上,馬麗正在通過浙江衛視向全國觀眾講述一個鄉村醫生的故事,隨著馬麗的講述,奔騰的雅礱江河谷,咆哮的雅礱江水展現在全國觀眾面前。在這高山峽谷中,在羊腸小道上,騎馬巡診的馬麗出現在了觀眾的面前。

就在這個舞臺上,浙江衛視的觀眾們聽到了來自一個涼山鄉村醫生的故事,那是2004年9月的一天傍晚,馬麗在出診為病人診治完畢回家時,一不小心跌到了十多米深的崖下……這一跤,不僅斷送了她懷了三、四個月孩子的幼小生命,而且因為子宮破裂,嚴重受損,連續不斷的子宮肌瘤和囊腫后遺癥,迫使她在10多年的時間里連續做了5次手術,讓她失去了做母親的那份天性、那份榮譽和責任……

那次摔傷的馬麗繼續巡診并沒有休息,當她走到雅礱江邊的吊橋頭的時候,簇擁在她身邊為她送行的人群中,突然跑出一名5歲大的小孩抱著她的腿哭喊“馬麗孃孃你不要走,我不要你走。”

“送行的鄉親們都哭了”馬麗對著直播間的主持人和觀眾說,“于是我留下了,留在了雅礱江邊繼續當村醫。”

馬麗失去了生育能力,卻把雅礱江邊的每一個孩子看成自己的孩子精心的呵護,細心地照料。主持人周立波問馬麗:“這里是中國夢想秀的舞臺,到這里來,你有什么夢想?”

“我的夢想就是擁有一個設施比較完善、條件比較好的衛生站,能夠更好地為父老鄉親服好務。”馬麗的回答再次激起了全場觀眾的掌聲。這就是馬麗,一個涼山鄉村醫生,一個接生了474個孩子無一夭折的鄉村醫生的感人故事,如今她的“孩子”遍布在冕寧縣、在木里縣、在甘孜州的九龍縣,她擁有了人生最大的財富。

馬麗的故事感動了涼山,又感動了浙江衛視的觀眾們。節目結束后,浙江衛視的嘉賓等向馬麗醫生所在的洛居村衛生站慷慨解囊,一共捐助22萬元的資金,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贊助B超機一臺、胎心檢測儀一臺,并表示若后續需要其他的醫療設備將全力滿足。(趙作奎)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