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晚報電子版(人大代表、信訪群眾面對面解民憂)
三峽晚報電子版文章列表:
人大代表、信訪群眾面對面解民憂
來源:【三峽晚報】
本報訊:為真正解決群眾急、難、愁、盼,馬店鎮各級人大代表探索人大代表接待信訪群眾新模式,2023年1月16日,馬店鎮三名縣、鎮人大代表來到“信訪接待室”主動接待來訪群眾,了解群眾反映問題,主動參與基層矛盾化解,以實際行動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鎮人大代表耐心傾聽、詳細詢問,對來訪群眾所提出的問題,現場進行會商,對解決信訪事項提出具體可操作的方案和建議。
“聚民意、惠民生”行動開展以來,馬店鎮人大代表積極組織各級代表第一時間進行學習,深刻領會此項行動精神,定期接待群眾來信來訪,并深入各自選區,開展代表聯系選民活動,認真傾聽群眾意見建議,收集和排查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對排查出來的矛盾著重抓好化解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人大代表的職責與擔當。(圖文:劉明佳 韓同瑞 王亮)
本文來自【三峽晚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最后3米沖刺!三峽水庫騰庫容迎汛期
來源:【三峽晚報】
本報訊:截至6月5日8時,三峽水庫水位已消落至148.37米,距防洪限制水位,不足3米。三峽水庫本輪消落從2021年11月11日起開始,為今年迎戰主汛期做足準備。
三峽工程是長江防洪體系中的骨干工程,防洪是其首要任務。每年汛前,三峽水庫按要求逐步降低水位,并于6月10日消落至防洪限制水位,以騰出防洪庫容,應對汛期長江流域可能發生的洪水,保障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安全。
三峽水庫的防洪庫容為221.5億立方米,容量相當于1550多個西湖。消落期間,三峽集團積極開展生態調度試驗,為魚類繁殖創造條件。(記者萬龍云)
本文來自【三峽晚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過小年宜昌喜迎瑞雪
來源:【三峽晚報】
三峽晚報訊(記者王紅玉 通訊員汪雪峰)臘月二十三和二十四,北方人和南方人先后喜過小年。這兩天,飄飄揚揚的雪花也趕來過節,給市民平添喜樂。但略微遺憾的是,中心城區只能看見雪花飄,難以見到積雪。
看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市民如同遇見期待已久的好友,喜悅滿懷,紛紛拍雪景,曬雪照,玩得不亦樂乎,朋友圈一時被雪景刷屏。
點軍牛扎坪農家樂生意興隆,許多市民邀約親朋好友,戶外賞雪,圍爐品酒,十分愜意。
這場瑞雪從1月14日晨開始,一直下至15日夜間。農村和山區積雪非常明顯,五峰、長陽等地的積雪最深處超過3厘米。但城區則難覓積雪。
記者從宜昌市氣象臺獲悉,預計16日開始雨雪稍歇,連著兩天陰天到多云,僅山區局部有短時小雪,但氣溫還是很低,最低溫-2℃,最高溫也只有9℃。
宜昌市氣象臺1月15日16時49分發布道路結冰黃色預警信號,警示這兩天有道路結冰,提醒注意防范。
為保障城市快速路正常通行,1月15日凌晨,宜昌市環衛處組織快速路作業公司融雪除冰應急小組,對快速路全路段進行路面巡查,目前路面情況一切正常,暫無積雪、結冰現象。
本文來自【三峽晚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初心百年 三峽晚報慶祝建黨百年新聞特刊之一·崢嶸歲月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
宜昌,地處鄂西渝東之要沖,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在中共宜昌地方組織領導宜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征程中,這里發生了無數氣壯山河的革命故事。
1921年,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始人之一董必武在宜昌進行革命活動。1925年,宜昌第一個黨組織——中共當陽小組創立。1927年,當陽瓦倉起義打響了鄂西秋暴的第一槍;賀龍在宜昌領導創建了全國第一支少數民族武裝——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
土地革命時期,宜昌創立的荊當遠、湘鄂邊、巴興歸、枝宜等革命根據地,是全國三大蘇區之一——湘鄂西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抗日戰爭爆發后,宜昌作為中共湖北省委、湘鄂西區黨委機關所在地,對領導全省和湘鄂西地區抗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解放戰爭中,中共宜昌地方組織領導宜昌人民完成宜昌地域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并為支援解放大西南作出了重要貢獻。
(策劃:視頻部、政宣部
剪編:邵健
特別鳴謝:
宜昌市史志研究中心
宜昌烈士陵園)
五峰水利:泗洋水清山如黛 水簾飛瀑放木排
來源:【三峽晚報】
(通訊員 伍琳 何生凡)泗洋河系清江右岸一級支流,古稱長茅河。發源于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采花鄉采花臺村雨花寨,自南向北流經五峰、長陽兩縣,于五峰縣傅家堰鄉鴨兒坪村水田坪流入長陽,于長陽縣漁峽口鎮雙官墓村匯入清江。泗洋河總長45.1km,流域面積418km2,五峰境內段河長41.5km,流域面積410km2。所屬行政區劃涉及采花鄉和傅家堰鄉,水域惠及24村4.52萬人。
神 秘
泗洋河流水清澈,兩岸青山如黛,沿途山水相依,風景妙趣橫生。泗洋河是一座生長神話傳說的藝術寶庫,是一片鮮血浸染的紅色沃土,是一方生態環保的綠色天堂,河流所經之地有著動人的傳奇故事。“爛船洲”其來歷就讓人產生置身仙境的遐想。傳說泗洋河初通舟楫時,清江邊有個年輕后生,獨撐木船,沿泗洋河逆流而上,被沿河兩岸山光水色所吸引,為“仙人巖”水簾飛瀑如畫的風景所招引,乃停船系攬,上岸直攀“仙人巖”,卻見兩位白髯飄逸的長者,俯身棋局,博弈正酣。他略通棋道,頓生好奇,于是湊近觀看,直到這二老和戰兩局結束后,他才返身下山,待來到停船處,遍尋船只,不見蹤跡,問及一老農“見我船只沒?”農夫答曰:“六十年前曾有人棄船在此,無人認領,早作朽木棄于水中,此處地名叫爛船洲,都好幾十年了呢。”那年輕后生如夢方醒,驚嘆“仙界一局棋,人間數十年啊!”隨后化羽而去,杳然無跡。黑潭河是泗洋河在傅家堰境內二叉口至馬渡河段的俗稱。途徑爛船洲、穿孔、柳樹壩子、梓木壩、水田坪、馬渡河,過長陽橋埠村匯入清江,該地原屬長陽,1963年4月2日劃歸五峰管轄。黑潭河得名至今才一百余年,青山墩崩塌前,但凡去北邊做生意的人都在沿河駕船劃排,直入清江,旺水時節,可以駕船上行至二汊口一帶。人們將境內山貨銷往漁峽口、資丘等地,再把外地的油鹽、布匹、窯貨之類帶回家鄉經營。當時交通閉塞的窮山僻壤,這條河流便是溝通外界的“黃金水道”。從白廟村的豬圈門到梓木壩再到黃家臺,連片的河灘是一個田沃水豐的天然糧倉。這里河床開闊,水流平緩,上游來水循西岸河灘打個璇。傳說當年有精壯后生駕水牛犁田,一天只能耕走個來回,老一輩人都夸耀說,梓木壩是一塊丟個石子都能發芽的寶地。其樂融融,相伴著泗洋河水生生不息。
神奇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匠人匠心的厚道守護著神奇的自然風光,所有美景都是大山天地珍藏的“限量版”。水清清、詩漫漫,漫步其中,水清岸綠的如詩畫卷令人心曠神怡,仿佛置身在潑墨山水畫里,百看不厭。河面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兩岸綠樹掩映,奇峰林立,景色秀美,懸泉飛瀑,潺潺流水與碧綠的畦田交相輝映,蔥蘢的綠樹與清新的空氣相得益彰,整潔的房屋與干凈的河水完美融合。“借你一身體驗所有,還你一城無所不有”。神奇的水域滋養著最美堰域和醉美采花,個大飽滿的白廟蜜桔、獨一無二的紅皮香蒜、香酥可口的高山核桃、聞名遐邇的采花毛尖、回味無窮的白溢冰窖、粒粒醇香的冷水稻米、肉美味鮮的生態野魚,“山珍野味”流連忘返。沿河兩岸,壯美雄奇的絕壁仙女巖、天造卡普月亮灣瀑布、銀河落人間的三姊妹瀑布、險峻鏈接的吊水古橋、佛光普照的羅漢洞、冬暖夏涼的暑天冰穴、登山坐觀浪漫唯美的星空,神奇美妙的深山“寶藏”等你來探尋,“采菊東籬下”的生活亦不過如此,沉醉于美不勝收的山水美景,還有鄉村生活的別樣風情。“水利萬物而不爭”,五峰水利人“以水為媒”,為了護好這一片碧水默默付出著,清理雜草,播綠種花,河床整理、蓄水保水、“一河一策”,同心協力、綿綿用力,確保綠水長流,以“河長制”為筆,勾勒出碧水清流新畫卷,圍繞水域發展布局,跨縣聯席會議、日常監管巡查,聯合水政執法,依托岸線復綠、中小河流治理、傅家堰水廠等民生項目建設,打造特色小鎮、特色村寨和水美鄉村,加快好山好水向好產好業轉變,“筑堡工程”成效在“河長制”工作中得到生動體現。“水利人”平凡而又光榮的稱謂,“深夜的燈火、黎明的微光”,他們為了規范采砂在河邊蹲守十余天不眠不休,他們為了巡查河道徒步十余里山路,他們為了核對指示牌信息走遍五峰每條山川河流,翻山越嶺,風雨無阻,他們朝氣蓬勃、奮發有為,時刻以飽滿高昂的熱情和艱苦奮斗的作風堅守著“兩山”理念和“綠色”財富,不斷激活水域經濟,激情澎湃的河灘越野、泗洋河畔精品橘柚采摘節、村民望收成河燈祈福許愿,橘園、柚園、核桃園,以水致富、以水興業,通過“河長制”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轉化。
神住
“世外桃源的風物,從來就包裹情意”。鄉土情結。泗洋河既有著才情靈慧、詩意浪漫,又有著質樸敦厚、沉默堅韌,一幅水繞城、綠抱水、生態好、環境美的自然畫卷為你展開。一方水土一方風情,綠幽幽、水潺潺,呈現出土家情懷。泗洋河滋潤著一年四季,春天岸邊果比葉茂的野櫻桃、河中鰭比花紅的桃花斑,夏天草間藏著繁星一樣的野草莓、根下住著更比蜜甜的地枇杷,秋天香甜誘人的“七月紅”“八月柞”“九月毛栗子”笑哈哈,粒粒金黃醇香的烤玉米、口舌生津的沙田柚,冬天圍爐烤著粉糯香甜的馬爾科,唇齒充溢油香的“殺豬飯”“抬格子”。當身處大城市的你,倍感“快節奏”的壓力時,可以到泗洋河畔走走看看,體驗舒適悠閑的鄉村生活,閑臥水邊,拋魚線,漫隨云卷云舒,嘗人生百味,談笑浮生流年。霧海團風的大龍坪、神秘不解的連江洞,古樹名木“茶樹王”、“如泉流轉”的左泉洞,白溢寨觀景平臺一覽田園風光,黑峰尖攀巖挑戰,藏金洞探險之旅,“茶香藥谷”“楚天名茶第一鄉”實至名歸,鄉村如果沒有泗洋河的陪襯,不會有現在的靈氣。紅色印記。1949年11月采花設區,時任漁洋關區委書記劉美樹自告奮勇要求到匪患未除、條件艱苦的采花開辟新區,劉美樹時年36歲,身經百戰,張官波年方18歲,一同到采花,去長茂司返回途中,經過白鶴村沙壩子一座木橋,橋長木朽,搖晃難走,突然遭到一伙匪徒的前后夾擊,二人被燒得皮開肉爛,慘不忍睹,烈士的鮮血染紅了泗洋河,為了鞏固新生政權,為了五峰人民的幸福,來自齊魯大地的鐵血漢子,獻出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賀龍青少年時期,曾多次到泗洋河趕騾子、放木排,泗洋河留下了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戎馬馳騁、浴血奮戰的足跡。1930年2月12日至17日,湘鄂邊特委在長茂司劉庸舟家秘密召開五縣黨代會。嗣后,紅二劉軍大部隊經田家山、廟沖入長陽枝拓坪,留下一批骨干建立紅色政權,紅軍醫院亦設在大龍坪。秀水明山。豐水季節,純凈的水面時不時濺起朵朵浪花,波瀾壯闊,空氣中彌漫著歡歌笑語,耳邊響起了周杰倫《青花瓷》的旋律,“天青色等煙雨,炊煙裊裊升起,你眼帶笑意。”兩岸農戶家古法釀制的包谷酒、土家煙熏臘肉香飄四溢,“土起瓦蓋” 的夯土房冬暖夏涼。城市與大山的距離就是一張車票,來一場說走就走、心馳神往的鄉村旅行,體驗泗洋河的四季之美, 感受雪花綻放的氣候、山花浪漫的季節,看細水長流。竹筏漂流、垂釣戲水,感受大自然的饋贈,民俗體驗、民宿服務,古跡探秘、民俗尋根、感悟土家文化,體驗農耕樂趣,怡然自得,好不愜意。
“山不在高,有水則靈”。只有不斷堅持“河長制”,把區域治水、暢流活水、生態美麗幸福河湖建設為奮斗目標,強化系統治理,突破治理瓶頸,才能實現漁舟唱晚、魚翔淺底的綠色愿景,才能蹚出了一條土家山寨科學治水新路子。
本文來自【三峽晚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