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前沿資訊

突襲3閃電戰秘籍(突襲3:系列里難度最大,也被看作沒落的開始)

導讀突襲3閃電戰秘籍文章列表:1、突襲3:系列里難度最大,也被看作沒落的開始2、漢武帝送的數十車好肉,霍去病寧愿放臭都不吃,卻給匈奴帶來毀滅3、莫斯科會戰:當強弩之末遇上眾志成城4

突襲3閃電戰秘籍文章列表:

突襲3閃電戰秘籍(突襲3:系列里難度最大,也被看作沒落的開始)

突襲3:系列里難度最大,也被看作沒落的開始

在《突襲2》的眾多資料片都取得矚目成績的同時,另一款《閃電戰》成為了競爭者,也可以稱作接班人,它們在一些游戲要素上非常相似,然而就是這款來自俄羅斯的游戲,撼動了《突襲》系列在“二戰真實即時戰略游戲”類型上的地位,此時二戰即時戰略游戲百花齊放,2005年《閃電戰2》采用3D引擎發售,告別了二戰2D游戲時代;2006年美國THQ發行《英雄連》,小隊作戰的突出特色,瞬間俘獲一大批玩家;相反的,2007年末Fireglow也繼續研發了全新的突襲下代引擎,理所當然也是3D,正式版本名稱為:《突襲3:勝利進軍》,在游戲中利用全新的3D引擎著重刻畫大戰場,大戰役,海陸空全面配合,有的一張地圖涵蓋150平方公里的面積,著實讓玩家手足無措。

在出師不利的環境下,工作室依然花了兩年時間開發出一款資料片:《最后一戰》,接著工作室解散……

《最后一戰》資料片對戰役和地圖進行了縮減,可玩性大大提高,新的兵種,單位作戰時的配合,還是華麗的戰斗效果,都是可圈可點。

游戲特別人性化,尤其是可以用Caplock鍵切換單位兵種提示,讓玩家一目了然。而且3D渲染的地圖更加真實,更符合當時玩家的審美。

視角可以自由切換,玩家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陣地和戰斗情況,讓人身臨其境;而在2009年的時候,《戰爭之人》一舉成名,至此,《突襲3》漸漸隱沒在了單機游戲的海洋,在國內也沒有正式的中文版代理(國內游戲公司那會都弄網游掙錢呢),而在當年最大的突襲論壇上,一直流傳著《最后一戰》的一個mod版本,這個版本去除了戰役,保留了很多經典地圖,當然難度肯定是有的。

漢武帝送的數十車好肉,霍去病寧愿放臭都不吃,卻給匈奴帶來毀滅

最近,有一條關于西漢名將霍去病的新聞上了新浪微博的熱搜。在茂陵霍去病墓前,擺滿了游客們送的巧克力。當記者問起為什么要給霍去病贈送巧克力時,回答卻讓人破防了。

“霍去病死時只有24歲,應該也是一個愛吃愛玩的青年郎吧!他一定會喜歡巧克力的!”

霍去病就像一顆燦爛的流星,來得璀璨,去得匆忙。他18歲橫空出世,橫掃匈奴,進而位極人臣。但是僅僅5年之后,霍去病卻帶著一身的功勛和漢武帝悲痛欲絕的淚水,走進了大漢帝國專門為他修筑的陵墓里。霍去病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神往。

說到霍去病,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伯樂——漢武帝。一次,漢武帝像往常一樣,前往他的姐姐——平陽公主家做客。在推杯換盞之間,漢武帝看上了一名美麗的侍女,并與她發生了一夜情。

然而正是這一夜的風流,卻生生給強漢帶來了三位大將軍,因為這名侍女的名字叫做衛子夫。

很快,衛子夫被漢武帝帶回了宮殿,并得到了寵幸。不久后,衛子夫就為漢武帝生下了一個兒子——劉據。母憑子貴,衛子夫很快就取代了原本的皇后——陳阿嬌,成為大漢帝國新任皇后。

衛子夫得寵后,衛氏家族自然也“雞犬升天”。于是,漢武帝將衛子夫的弟弟衛青提拔為自己的親信,并讓他掌管羽林軍。

元光五年(前130年),匈奴興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漢武帝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與李廣、公孫賀、公孫敖一起,分四路討伐匈奴。衛青首征,果敢冷靜,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圣地龍城,并在龍城之戰中,首虜七百人,取得勝利。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

這場戰役,是自漢初以來,漢軍第一次在主動出擊中戰勝匈奴。狂喜的漢武帝立即將衛青封為關內侯,并且給予了大量賞賜。

其后,衛青又三出邊塞,并三破匈奴,而且戰果越來越大。其中在元朔二年(前127年),衛青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漢軍活捉匈奴數千人,奪取牲畜數百萬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區。隨后,漢武帝遷徙10萬百姓,在河套地區建立了朔方郡。

朔方郡的建立不僅解除了匈奴對長安的威脅,同時還成為了漢朝大舉進攻匈奴的戰略基地。從此以后,匈奴柔軟的腹部便暴露在漢朝騎兵的矛尖之上。此戰,漢軍全甲兵而還,衛青功不可沒,因此被封為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

元朔五年(前124年)春,衛青率3萬騎兵從高闕出發,突襲匈奴右賢王主力,斬首數千人,俘虜男女一萬五千余人,牲畜達千百萬頭。漢武帝接到戰報后,立即派人將大將軍的印綬授予前線的衛青,他的三個兒子尚在襁褓之中,卻均被封為侯爵。由此,衛青的軍功和富貴,都達到了頂峰。此時的衛青已經位居于丞相之上,全國兵馬都受其節制。

然而盛極必衰,匈奴人逐漸發現,戰無不勝的衛青也是有弱點的。

漢初之時,漢朝國力貧弱,缺少馬匹,很難和機動迅捷的匈奴相抗衡。因此漢朝采取了修筑長城,被動防守的方針。因此漢軍此時的作戰方針,是背靠邊塞的堅城,以靜制動。

在這個背景下,善于內線防守的韓安國、李廣、程不識等將領脫穎而出,一時間成為守衛國家邊塞的柱石。然而這樣的戰法卻治標不治本。俗話說:“不可千日防賊。”即使再堅固的防守,也可能有疏漏。而一旦出現疏漏,那就將以數千乃至數萬邊民被殺掠為代價。

對于這樣被動的局面,漢武帝頗為不滿,于是他在朝會上引用《左傳》的名言,大呼道:“寇可往,我亦可往。”從此以后,漢武帝下定了決心,必須主動出擊匈奴,將侵略的源頭徹底拔掉。

然而從內線轉向外線作戰,又談何容易。大漠茫茫,人生地不熟的漢朝軍隊很容易迷失方向,畢竟那時候別說是GPS,就連指南針也沒有。因此,漢軍只能依靠不太靠譜的地圖,在沙漠和草原中尋找那些來無影、去無蹤的匈奴人。

而在這個背景之下,李廣、韓安國等老一輩將領就落伍了。因為他們只適合內線防御作戰,一到大漠,他們就抓了瞎。而這也是李廣經常迷路,被敵人圍攻、屢戰屢敗的根本原因。

與之相對的,作為新興將領的衛青則成為了新派將領。一方面,他善于帶領騎兵進行突襲,總能出其不意地抓住敵人的軟肋;另一方面,衛青擅長于“集群化”作戰,而這正是他能夠制勝的根本。

衛青領軍,重視前后左右中各軍的配合。一旦出戰,衛青總是呼啦啦地帶出一大票將領。一旦開戰,衛青就將前、后、左、右等數軍聚合在中軍周圍,形成了一個密不透風的鐵疙瘩由于是騎兵行軍,因此這個“鐵疙瘩”還有一定的奔襲能力。

一旦找到敵人,衛青則會先依靠戰車建立營壘,在營壘后布置弓弩手,阻擋匈奴騎兵的第一次沖鋒。待敵人精疲力盡、人困馬乏之后,營壘內的騎兵就會趁勢殺出,將敵人團滅。而這,也是衛青屢屢取勝的原因。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衛青的戰法卻漸漸陷入了疲態。匈奴人發現,自己在正面戰場,確實不是衛青的對手。既然不是對手,為何不能跑呢?畢竟匈奴不像漢朝,沒有城池需要防守。漢軍雖然深入大漠,卻沒法對當地進行有效的控制。即使打贏了,也無法占領匈奴任何一片土地。

相反,若漢軍找不到匈奴的主力,則會蒙受巨大的損失。這是因為漢軍討伐匈奴,是注定賠本的買賣。

漢軍行動需要輜重,需要運送糧草,其中所耗費的人力物力簡直是天文數字。即使擊敗了匈奴,也很難抵償出擊的花費,畢竟匈奴太窮了,除了牛羊,啥也沒有。

因此漢軍一旦出擊,就必須找到敵人,并將他們殲滅掉,讓他們再也無法侵犯漢朝的邊境。若漢軍出擊卻無功而返,即使一個人也沒有損失,也是一種失敗。畢竟漢朝投資大量糧草、馬匹和軍餉,卻沒能獲得相應的回報,這不是虧本的買賣是什么呢?

而匈奴,就是想要讓衛青做這種賠本的買賣。

元朔六年(前123年)春,衛青指揮公孫敖、公孫賀、趙信、蘇建、李廣及李沮六將,分領六路大軍,自定襄出發,北進數百里。然而匈奴早就得到了情報,主力部隊望風而逃,此戰中,漢軍雖然聲勢浩大,只斬獲了數千人,也沒能殲滅匈奴的主力。

不僅如此,匈奴還誘敵深入,將漢朝大將蘇建、趙信所部三千余騎全部殲滅。蘇建自身逃回大本營,而趙信則率軍投降。

這一次的出擊,讓漢武帝非常失望。他并沒有像往常一樣賞賜衛青,而是以“失兩將軍,亡翕侯(趙信),功不多”為由,僅僅只給了衛青一千金。對于富貴至極的衛青來說在,這點黃金完全聊勝于無。

衛青的“無功而返”,讓漢武帝倍感苦惱。他已經敏銳的發現,衛青的戰法也是治標不治本的。但當他閱覽戰報,卻眼前一亮,因為他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他便是霍去病。

霍去病,是衛子夫妹妹的私生子,同時自然也是衛青的外甥。衛子夫、衛青得勢之后,霍去病也享受到了榮華富貴的滋味。

漢武帝為人暴戾,但卻非常喜歡小孩子。很快,年幼可愛的霍去病便被養入了宮廷,漢武帝甚至親自帶過他。霍去病長大之后,漢武帝又將他提拔為自己的侍衛。

為了培養霍去病,漢武帝花了很多心血,甚至親自教授他兵法之道。皇帝屈尊親自教授兵法,是何等的榮耀,然而霍去病卻就是不肯聽。他說:

”用兵之道存乎一心,講究隨機應變,何必要聽古人云?”

漢武帝一聽,不但不生氣,反而樂了。這少年是可造之材啊!用兵之妙,本來就存乎一心,哪能拘泥于書本?不得不說,漢武帝識別人才的技能,可以用神奇來形容。

元朔六年(前123年),霍去病不到18歲,漢武帝有心讓他去舅舅衛青的部隊里歷練一下。作為驃姚校尉,霍去病統領了800名精銳騎兵。

此戰之中,霍去病沒有謹遵舅舅衛青過于持重的打法,而是脫離大部隊,獨自追擊敵軍。

霍去病的800騎兵,行動如同雷霆,他尋覓著匈奴右賢王的蹤跡,悄悄地摸進了敵人的駐地。隨后霍去病長矛一揮,對敵人發動了迅雷般的打擊。在短時間內,2200多名匈奴人失去了他們的腦袋,,其中包括匈奴的相國、當戶等高級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匈奴單于伊稚斜的祖父輩籍若侯產(籍若侯乃封號,名產),并俘虜單于的叔父羅姑比。

此戰之中,霍去病功冠全軍,成為這次不太成功的征伐中少有的亮點。看完戰報,漢武帝大喜過望:“我果然沒看錯人啊!”

于是他下令,將南陽郡穰縣的廬陽鄉、宛縣的臨駣聚合成一個新的縣城——冠軍縣。而霍去病,也成為了古代中國第一個冠軍侯。

僅僅兩年,漢武帝又將霍去病叫到了面前。皇帝要給霍去病下達一個新的任務,那就是奪取河西走廊。為此,漢武帝將霍去病封為驃騎將軍,這可是僅次于大將軍的職位,相當于全國軍隊的二把手。同時,漢武帝還交給他1萬精銳騎兵,讓他務必完成任務。

在此戰之中,霍去病再次展現出他神奇的用兵能力。大漠中很容易迷路,但霍去病從來不迷路,從來都能找到敵人;匈奴人速度很快,別人都追不上,但霍去病從來都能追上,而且還能將敵人圍住。

首先,霍去病以驚人的速度穿越了西羌與匈奴的結合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到匈奴渾邪、休屠部落面前,并且僅僅只用6天時間,跋涉千余里,斬獲敵首8960級,斬殺2王,擒獲渾邪王子。此戰中,漢軍幾乎沒有任何損失,全甲而還。

就在匈奴人驚魂未定,為沒來得及舔舐自己傷口時,霍去病再次像閃電般歸來。此戰之中,霍去病原本要和合騎侯公孫敖一起攻擊匈奴。但到了總攻的時間,公孫敖卻遲遲不到,很顯然,他迷路了。

然而霍去病再次展現出他驚人的應變能力:“不管了!我們自己進攻!”霍去病因糧于敵,狂飆猛進,大敗敵軍,單于單桓、酋涂王及相國、都尉以眾降下者2500 人,斬首30200級,擒獲五個國王以及其他貴族69人,相國以下官員63人。

匈奴在河西走廊的統治,徹底被打崩了。事后,匈奴單于不滿渾邪王在河西的多次失敗,準備將他們招到王庭進行誅殺。無奈之下,渾邪王只好向霍去病投降。誰知在投降當天,渾邪王麾下部分降眾不愿投降,密謀逃跑。

在此緊急的關頭,霍去病當機立斷,率部馳入匈奴軍中,大砍大殺,一下殲滅了企圖逃亡的軍士8000余人。最終,剩下的4萬匈奴人只好低頭受降。最終,霍去病押著浩浩蕩蕩的降眾,順利地回到了長安。

河西之戰,徹底斬斷了匈奴的右臂。為了鎮壓匈奴的囂張氣焰,并且提振必勝信念的民氣,漢武帝為這四個郡分別取了個霸氣無比的名字——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直到今天,這些城市的名字依然沒有改。

河西之戰后,霍去病成為西漢政壇炙手可熱的新貴。原本歸附于衛青的門客,紛紛轉到了他的門下。然而霍去病卻并不居功自傲,依然對舅舅保持了尊敬,甥舅關系依然親密無間。而此時的霍去病,還不到20歲。若按現在來說,霍去病年紀只是個大二的學生。別人還在學習、玩游戲、看抖音,霍去病已經統領千軍萬馬了。

河西平定之后,漢武帝認為,是時候向匈奴人算總賬的時候了。當時,匈奴單于聽了漢朝降將趙信的建議,將王庭從漠南遷到苦寒的漠北。如此遙遠的距離,如此惡劣的環境,漢軍恐怕就不敢來了吧!

誰知漢武帝卻偏要來個“我亦可往”,他集結10萬精銳騎兵和數十萬步兵,決定來一場空前規模的漠北之戰。

相比于衛青,漢武帝對霍去病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他將勇猛敢戰的將領,大多交給了霍去病。按照計劃,霍去病將直接攻擊匈奴單于親自帶領的部隊,取走這個罪魁禍首的頭顱;而衛青的任務則是支援,攻打單于側翼的右賢王。

然而由于情報的偏差,霍去病和衛青的目標卻掉了個個。衛青撞上了匈奴單于主力,而霍去病則盯上了右賢王。

戰斗開始前,心疼霍去病的漢武帝,給他專門準備了很多食物,包括上好的精米和肥肉。同時,他還將自己的御廚配備給霍去病,讓他享受皇帝一般的飯食。因此,專門供應霍去病飲食的運輸車,就達到了數十輛。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些食物直到霍去病凱旋而歸,都沒有動上一口。這些放臭了的食物,全被倒在了草原之上。那么霍去病為何沒有承蒙漢武帝的好意,享用這些美食呢?

首先,這是霍去病戰術的需要。和舅舅不同,霍去病作戰以閃電般的突襲為主,而這也是霍去病總能取勝的根本原因,也是漢武帝之所以看好他的原因。閃電戰,是戰勝匈奴的最優解。

漢軍進入漠北,必須要承擔極大的后勤負擔。而漫長、拖沓的后勤,只會拖累軍隊的前進。面對來無影去無蹤的匈奴人,漢軍必須比他們更快;若要快,就必須甩開自己的輜重隊伍,直接取食于敵。而在史書中就曾稱贊霍去病:

“輜重人眾攝詟者弗取……取食于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

也就是說,霍去病打仗,從不依賴輜重。相反,他還能搶走匈奴人的牛羊,吃匈奴人的糧食。《孫子兵法》有云:“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

因此在追擊右賢王時,霍去病就必須舍棄這些美食,達到突襲的效果。霍去病絕非挑食,他和其他士兵一樣,都要吃匈奴人的牛羊。漢武帝賜予的美食,霍去病實在沒有機會吃,只能臭掉。而學者推測,霍去病之所以會英年早逝,就是因為他食用了有病的牛羊。

那么就有人要問了,既然霍去病自己不吃,為何不分給士兵們吃呢?

這是因為那數十車美食,是漢武帝以個人名義贈送給霍去病的。若霍去病將食物分給將士,是用漢武帝的禮物來樹立自己對將士的私恩。若漢武帝聽聞此事,不僅不會感到欣慰,反而會感到警惕:“長期以往,軍隊到底姓劉,還是姓霍?”

用公物施私恩,是人臣的大忌,霍去病的政治眼光,是相當毒辣的。霍去病死后26年,也就是公元前91年,漢武帝發動巫蠱之禍,衛子夫、太子劉據以及衛青的后代,盡遭誅殺。霍氏家族本屬于衛子夫一黨,卻沒有受到任何株連。

由此可見,在漢武帝心中,霍去病一直都是忠誠的,甚至超越了衛青。因此有人認為,霍去病不僅是軍事方面的天才,同時也深諳權謀之道。若霍去病不死,巫蠱之禍或許就不會發生吧!

在這場雷霆般的追擊戰中,右賢王大吃苦頭,70000多名匈奴人丟掉了腦袋。霍去病一路追擊到狼居胥,并在那里舉行了盛大的祭山儀式。從此以后,“封狼居胥”成為了華夏軍人至高的榮譽。

在短短五年內,霍去病便讓11萬匈奴人丟失了性命,同時喪命的還有數十名匈奴的高級官員。其戰績,已經超越了其他漢朝將領的總和。霍去病曾對漢武帝豪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若霍去病活得長一點,恐怕就真能實現滅亡匈奴的弘愿了。

然而可惜的是,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不幸病逝,年僅24歲。他留給漢朝最后一個遺產,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假以時日,霍光也將和衛青和霍去病一樣,成為漢朝的大將軍。

霍去病的死,讓漢武帝悲痛欲絕。讓他傾注了無數心血的霍去病,竟然就這么死了。自霍去病之后,再也沒有哪位漢朝將領,能夠取得了和他一樣的戰績。

霍去病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為了紀念霍去病,漢武帝為他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他特意調遣河西五郡的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東的霍去病墓。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在他的墓前,擺放著一座醒目的雕塑——馬踏匈奴,象征著他為保家衛國而下立下的赫赫武功。

到了今天,曾經受到萬千寵愛的霍去病,依然受到人民更多的偏愛。他的墓前到處都是鮮花和零食;西安的霍去病雕像,已經成為了網紅打卡的景點。很多游客排著長隊,就是想摸他一把,沾沾他“去病”的喜氣。西安的核酸貼紙,也畫上了霍去病的形象,畢竟他的名字也可以讀成“嚯!祛病”。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霍去病去世的時候,也只有不到24歲。如果活到現在,霍去病應該也是一個愛吃、愛玩、愛闖蕩的青年吧!

莫斯科會戰:當強弩之末遇上眾志成城

來源:中國國防報

向蘇軍投降的納粹德軍士兵。

1941年12月6日,蘇聯紅軍在歷經兩個月的艱苦防御后,對莫斯科附近的納粹德軍發起全線反攻。這不僅意味著蘇德戰場蘇軍戰略反擊的到來,而且標志著納粹德軍橫掃歐洲的“閃電戰”戰術的破產。除蘇聯的嚴寒,蘇聯紅軍能夠戰勝納粹德軍,強大的動員能力發揮了巨大作用。納粹德軍兵敗莫斯科城下,分散兵力,糟糕的后勤是重要原因之一。

蘇軍強大的動員能力。納粹德軍高層制定的“臺風”作戰計劃,要求在幾周內殲滅莫斯科周圍的蘇軍重兵集團,攻占莫斯科。這不僅低估了蘇聯的軍事實力和民眾頑強的抵抗精神,也喪失了戰略彈性。德國情報機構對莫斯科方向蘇聯紅軍兵力部署也出現嚴重誤判,只看到蘇軍前方部署情況,對后方蘇聯紅軍部隊的情況一無所知。

事實上,蘇聯紅軍的動員能力,遠遠超出德軍想象。蘇聯戰史文獻《莫斯科會戰》記載,1941年11月底至12月初,當前線距首都25~30公里時,增援部隊從蘇聯的四面八方趕赴莫斯科。列車每晝夜行駛800~900公里,從烏拉爾、西伯利亞、伏爾加河流域和中亞運來武器裝備和物資。據統計,整個莫斯科會戰中,蘇軍統帥部先后投入的戰略預備隊,僅合成集團軍就達18個。轉入反攻前夕,蘇軍統帥部向莫斯科方向調去的兵力達150個師和44個旅,分別占蘇軍戰略預備隊師的52%、戰略預備隊旅的47%。轉入反攻階段后,蘇軍同時集中6個集團軍的戰略預備隊,對當面德軍形成強大兵力優勢,德軍想轉入防守都非常困難,快速攻占莫斯科的計劃淪為泡影。德軍陸軍參謀長哈爾德元帥在日記中寫道:“我們最初計算敵人大約有200個師,現在查明番號的有360個師。”

德軍師老兵疲成強弩之末。蘇聯幅員遼闊的國土和堅強的抵抗決心,是消磨德軍“閃電戰”的天然克星。偏偏希特勒又陶醉于突襲蘇聯的巨大戰果,不顧德軍進攻潛力逐漸耗盡的實際,指揮南方集團軍進軍高加索,致使中央集團軍群不得不抽出大量兵力保護自己的翼側,表面上德軍攻城略地,實際上兵力分散。等到德軍一路攻至莫斯科城下時,已成強弩之末。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提出過“進攻頂點”理論,強調任何進攻都會遭遇某個關鍵時間(及空間),超過這一時間(及空間),形勢就會發生劇變,進攻者就會遭到猛烈反擊并極有可能陷入慘敗,莫斯科會戰正是德軍的“進攻頂點”。從蘇德戰爭爆發到1941年7月16日,德軍推進了800公里,攻占斯摩棱斯克用時23天,平均每天推進約33公里,速度之快,令人震驚。然而,從莫斯科戰役開始的10月1日到12月5日蘇軍反攻前,67天里德軍僅推進346公里,平均每天只有5公里。與先前相比,德軍中央集群兵力約增加了27個師,所用時間增加近2倍,損失增加1倍,而推進距離卻不足一半,速度不及之前的1/6。

德軍后勤保障嚴重脫節。德軍在制定攻占莫斯科的“臺風”計劃時,只注重從軍事上著眼,但卻忽視后勤準備。

物資儲備的不足,使德軍所需物資要長途跋涉從后方前運,造成戰時后勤保障的混亂,時常補給不足、供應不上。特別是德軍幻想莫斯科戰役能在入冬前結束,戰前完全沒有進行御寒物資的生產和儲備,以致嚴冬到來時,不能為前線部隊及時提供冬服及其他防寒物資,使得德軍人員大量凍死凍傷,武器裝備無法使用。

在運輸工具方面,德軍過多指望繳獲和利用俄國鐵路車輛,但繳獲的機車和車輛難以滿足需求,又不得不將俄國鐵軌改成德國軌距,這一浩大的改造工程直到莫斯科會戰結束也沒有完成。納粹德軍的鐵路和公路運輸,從一開始就與戰役需要嚴重脫節,以致隨著戰役的發展,后勤保障困難的情況日益嚴重。

由于原料缺乏,坦克、車輛油料嚴重不足,德軍無法進行持續作戰,也就難以充分發揮“閃電戰”戰術的效力。在利用繳獲油料方面,因蘇聯汽油辛烷值太低,需加入苯添加劑后,德國車輛才能使用,德軍“就油于敵”的希望落空。

在給養保障方面,由于蘇聯人民實行堅壁清野,德軍在蘇聯只能獲取有限的糧食,無力保持持續攻勢。在軍馬飼料供應上,蘇聯當地飼料主要是干草和麥秸,長期喂食燕麥的德軍軍馬很難適應,大批病倒或死亡。在這種糟糕的戰勤條件下,納粹德軍根本無法實現攻占莫斯科的戰役目標。(武國強 軍委國防動員部政治工作局)

盤點:世界上幾款經典軍用大飛機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動于九天的“大國之翼”

不約而同的歡呼雀躍,奔涌而下的激動淚水,群情振奮的引吭高歌……作為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大飛機之一,運-20大型運輸機的數次現身,次次都能點燃現場軍迷和公眾的火熱激情。

一架大飛機,為什么能引起軍迷如此強烈的情感反應?能制造大型運輸機,為什么會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生產并擁有大型運輸機,對一個國家和軍隊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

今天,讓我們跟隨空軍工程大學專家的思路,去回顧和盤點世界上幾款經典的大型運輸機,去感受這些“大國之翼”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大飛機之大

大肚能容的空中驕子

所謂大飛機,通常是指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大飛機包括軍用大型運輸機和民用大型運輸機,以及一次航程達到3000公里的軍用飛機和100座以上的民用客機。在軍用飛機領域,大型軍用運輸機最吸引人們的眼球。這些飛機之所以被稱為大飛機,是因為它們有著一些令人驚嘆的“大”特性,即大體積、大容量、大航程等。“大”,是其最重要的標志。

目前,世界上有能力制造和擁有大型軍用運輸機,且種類、型號齊全的國家,主要是美國與俄羅斯。在不同歷史時期,兩國都曾制造出一大批經典的軍用大飛機。

美國當前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軍用運輸機包括C-5、C-17、C-130。其中,C-5“銀河”運輸機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大型戰略運輸機,也是美國空軍現役最大、服役時間最長的戰略運輸機,從1970年至今已有48年之久。由于其運載量大,因而被稱為“胖子阿爾伯特”。一架C-5運輸機可以同時運輸6架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或者6輛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或者2輛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

C-17“環球霸王Ⅲ”運輸機載重量達77噸,既能夠執行戰略空運任務,又能夠在緊急時刻執行戰術空投任務。也正因此,盡管C-17比C-5“年輕”得多,但是由于使用頻繁,導致其壽命大大縮短。按照計劃,美軍可能將分別于2040年和2033年讓C-5和C-17退役。

C-130“大力神”運輸機雖然是起飛重量為70噸的多用途戰術運輸機,但是由于其一次航程可達3800公里,因而也屬于軍用大飛機之列。它還是當前世界上服役國家最多、改型最多的軍用運輸機。

盡管俄羅斯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型號、數量不如美國多,但也擁有諸如伊爾-76和安-225等家喻戶曉的著名軍用運輸機。特別是伊爾-76軍民兩用型戰略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達190噸,從蘇聯時期到如今的俄羅斯,它一直都是擔當戰略運輸重任的核心支柱。伊爾-76運輸機在誕生之初,就曾經創造了25項世界紀錄,如在2000米高度創造的最大有效載荷70.12噸的紀錄,在11875米高度創造的載重70噸的紀錄等等。

此外,在蘇聯時期建造、現歸屬烏克蘭的安-225“夢幻”戰略運輸機,則一直頭頂著“世界運載量最大運輸機”的光環,它本是專門為運輸蘇聯“暴風雪”號航天飛機而生。其滿油飛行距離達到1.54萬千米,最大起飛重量達640噸,最大載重量250噸,若換算成乘載人員,可運送2000名乘客,是世界上最大客機A380的4倍。

大飛機之威

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

2013年1月26日,我國運-20大型運輸機首飛成功,國人為之歡呼雀躍。人們對這個昵稱為“胖妞”的大飛機,給予的最多贊譽就是“大國重器”。

為什么人們給予大飛機如此的厚愛?那是因為,對于國家而言,能造“大飛機”體現的是國家強大的工業實力。目前,能制造大飛機的國家不多,主要在于其制造難度太大,屬于高端裝備制造業。

如果說航空工業是公認的“產業之花”,那么航空工業產業中的大飛機制造則是真正的“航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對一個大國來講,能否制造大飛機關乎政治、國防和經濟多方面的影響和意義。

C919大型噴氣式客機與運-20大型運輸機、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被譽為我國大飛機家族的“三劍客”。它們的橫空出世,標志著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全面突破。

在軍事領域,“大飛機”體現著軍隊強大的戰略投送能力。縱觀歷史,二戰結束后,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都高度重視以大型運輸機為主體的空中戰略投送力量的建設,也都有著幾乎相同的以空中投送力量干預海外事務的成功案例。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后,美國展開了代號為“五分錢救援行動”的戰略空運支援行動。行動期間,美軍動用大批C-5、C-141等戰略運輸機,在半個月內實施了565架次的空運任務,為處于緊要時刻的以色列運送了包括M60坦克、反坦克導彈在內的22400噸武器彈藥和物資,有力地支援了以色列,幫助其扭轉戰局。

1977年11月,蘇聯動用225架安-12、安-22和伊爾-76等大型運輸機,在4個月內,跨越三大洲為所支持的埃塞俄比亞運送了600輛坦克、300輛步兵戰車,近400門各型火炮,以及百余架作戰飛機。獲此支援的埃塞俄比亞軍隊徹底戰勝了入侵的索馬里軍隊。蘇聯這次行動也因此被稱為“用大型戰略運輸機打了一場精彩的跨洲際閃電戰”。

歷史與現實都證明,能不能制造軍用大飛機,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軍隊戰略能力的重要標志。也正因為此,運-20大型運輸機于2016年7月6日正式列裝中國空軍,被視為中國空軍戰略投送能力邁出的關鍵性一步。

大飛機之能

價值非凡的戰場多面手

軍用大飛機的重要意義不僅僅在于它能運送物資,更在于它有足夠的改裝“變身”能力。

這一點在C-130“大力神”運輸機上體現得尤為明顯。20世紀50年代服役的“大力神”運輸機至今各種任務改型已經有40余種。人們較熟悉的是曾經在越南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頻頻亮相,由“大力神”運輸機“變身”的空中炮艇、電子戰飛機和心理戰飛機。

AC-130空中炮艇是在“大力神”運輸機基礎上加裝了五管加特林機炮、榴彈炮和博福斯機關炮,以及先進的火控雷達和熱成像儀改型而成。其可在戰場目標上空盤旋射擊,專門打擊地面敵方武裝人員、裝甲目標和堅固建筑物。即使進入信息化戰爭時代,美軍依然保留了AC-130U、AC-130W兩種型號空中炮艇,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作戰的美軍地面特種作戰部隊提供強大火力支援。

EC-130E“突擊隊員獨奏曲”和EC-130J“突擊隊員獨奏曲Ⅱ”心理戰飛機是美國空軍裝備的兩型專用心理戰飛機。其在“大力神”運輸機基礎上加裝了高性能的廣播發射系統,可用調幅、調頻和高頻模式進行大范圍廣播,并能采用國際標準信號進行彩色電視節目的播放。

除此之外,C-130還有EC-130H“羅盤呼叫”電子戰飛機、HC-130戰場搜索與救援機、KC-130空中加油機、MC-130特種作戰飛機、WC-130氣象偵察機等一大批“兄弟姐妹”,幾乎包攬了戰場上絕大多數特勤業務。

俄羅斯的伊爾-76戰略運輸機在這方面不亞于“大力神”運輸機,前者也被改裝成一大批專業飛機,如電子干擾機、消防飛機、空中軍事醫院、海上搜救機、航天訓練機、空中加油機、預警機、特種激光飛機等等。

可以說,C-130和伊爾-76的戰場變身,從另一個方面體現了軍用大飛機的重要意義和巨大價值。(王鵬)

半年損失700萬人,斯大林如何扭轉局勢反敗為勝,這幾點成關鍵

【軍武次位面】:路芷

在俄羅斯的近代歷史上,經過了由沙皇統治的沙俄到列寧創建的蘇聯,最讓深入人心的就是就是俄羅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領導人,一戰中沙皇領導的沙俄參戰確得到了失敗的苦果,而二戰中斯大林領導的蘇聯不僅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還確立的世界大國的國際地位。面對德國來勢洶洶的閃電戰,蘇聯在前線連連受挫,在半年之內竟然損失了700萬大軍,斯大林領導的蘇聯軍民是如何奇跡般反敗為勝。

▲斯大林和列寧

那么就讓我們揭開歷史的迷霧,還原當時的歷史場景,去探究斯大林是如何領導蘇聯軍民進行衛國戰爭。首先先從數據方面進行簡要的對比,戰爭爆發的時候,雙方的人口差異并不算大,沙俄約有1.67億,而蘇聯那是也就2億人口,這并沒有什么懸殊的地方,但是單論作戰人口來說的話,差距還是有點的。論戰前軍隊,蘇聯超過了500萬,而沙俄當時只有140萬,就算爆發戰爭后的動員和后續的繼續擴充,也就450萬左右,不會再多了,但是蘇聯之后大概擴充了3400萬人有加入了戰爭,這其中的差距也是十分懸殊。

▲二戰蘇聯的生產能力驚人

死者戰爭的深入,死亡人數的不斷增加,沙俄有三分之二的人員戰死,這樣的情況嚴重的影響了當時的沙俄將士的軍心,不再相信沙皇,面對這種兵敗如山倒的敗局,沙俄也沒有應急之策。更是有許多像海軍上將高爾查克和鄧尼金這樣的沙皇忠心捍衛者也早已站上了其他政權的山頭。但是在二戰時蘇聯在這方面就做的比較好,他們雖然在前面抵擋不了希特勒的鐵騎,但是能夠安定軍心,一直保持軍心的穩定。斯大林也一直能牢牢掌握政權,這也是兩人之間的差距所在。

戰爭爆發時更應該是全民皆兵。但是沙俄政府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在當時的時候,大約有150個民族,但是政府之動員到了俄羅斯族的人員參戰,其他的民族都沒有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保衛戰中,包括其中沙俄早已經占領的中亞地區(其實這部分人也是相當的落后,在就內戰時還在實行舊的封建制度,這也是當年沙皇統治下的一個錯誤的決定)。當后期嚴重感到自己的兵力不足時也是為時晚矣,其人數與二戰相比,已經不是一個檔次了,其中還包括后期的女戰士。

▲沙俄的領土面積非常夸張

但是蘇聯當時就做的比較好了,他們可是真正的全名皆戰,發動了一切可以發動的勢力,據統計,除本國外,其中亞地區就有不少人員入伍參戰并作為后勤,中亞還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接受了大量受傷人員和落難的人。一定程度上支持者蘇聯的后勤輸出,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

▲手持托卡列夫手槍的蘇聯指導員

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當時它們的國家實力和經濟發展。還是先從沙俄說起,只能說沙皇領導下的沙俄發展太緩慢了。從當時的工業革命開始,它們修建一條鐵路居然需要80年,要知道,它們當時可是號稱自己為世界第五大工業國,這顯然是不稱職的。交通不發達,加上當時的軍需也非常少,說他們有的三人一支槍,一點都夸張。作為一戰中的協約國,英法捐贈了約三萬門火炮,250萬支步槍,在此之前,還有其他國家為其提供巨額貸款,以便提高軍事實力。但是統計結果顯示,沙俄和德國的軍需數量依舊相差懸殊,援助也是杯水車薪。一戰中的其他分屬小國都可以和沙俄相提并論,這樣的情況是直接導致當時沙皇政權的瓦解,也為后來的內戰埋下了伏筆。

▲T34至今還有部分國家裝備

但是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就相比好多了,其經濟實力大大提升。二戰前,斯大林的三個"五年計劃"將蘇聯的經濟提高了十個百分點,躍居到歐洲首位。完善后的重工業體系使得蘇聯的鐵路網更加的密集,達到了鐵路長度的里程碑,長達十萬公里的鐵路更是不容小覷。經濟實力的提高,維持了軍需的充足。就在戰前,蘇聯飛機,坦克,高射炮,裝甲車無所不有,其數量更是多得驚人。在希特勒閃電戰的突襲下,蘇聯被打的措手不及,但是蘇聯在斯大林的帶領下,實力也是相當的雄厚。再有盟國的支持,可比一戰時的沙俄高了很多臺階。德國的軍官也不得不感慨,"我們辛苦在戰場上打了一個星期坦克,還不如高爾基工廠一天制造的呢"。(高爾基工廠即著名的嘎斯汽車廠)

▲冷戰的蘇聯非常強大

與一戰相比,二戰死亡的人數更多,其坦克,飛機更是損失超過八萬多。槍支火炮等數不勝數,但是一戰讓沙俄直接解體,爆發內戰。反過來看蘇聯,不僅贏下了戰爭,更站上了世界第二的舞臺,成為美國目前為止最強大的對手。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游戲,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