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逆火輔助免費版(逆火前行 為消防騰飛插上科技翅膀)

導讀逆火輔助免費版文章列表:1、逆火前行 為消防騰飛插上科技翅膀2、5.5億美元買了一肚子氣,中國把殲8戰斗機送到美國改裝過程3、blingbling~這張名單會發光!4、美國最讓人羨慕的地

逆火輔助免費版文章列表:

逆火輔助免費版(逆火前行 為消防騰飛插上科技翅膀)

逆火前行 為消防騰飛插上科技翅膀

他是一名90后消防員,逆火前行,救民于水火是他肩上的責任;他是清華大學、廣西民族大學“雙料”研究生,迎難而上,創新在火線是他心中的一份熱愛。這位戰斗在消防一線的最美“逆行者”就是廣西南寧市消防支隊特勤一中隊代理中隊長張章煌。

入伍8年來,張章煌先后參加滅火救援1156次,解救被困群眾452人;參加消防安全保衛500多次,排除隱患險情326次;由他創新研發的危險化學品偵檢操法,被編入部消防局《危險化學品處置應知應會手冊》。他認為,新時代消防員就是要勇于改革、善于創新,成為滅火救援的強者、大型活動安保的勝者。

滅火救援在火線,改革創新在火線。張章煌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斗力,積極探索新時代綜合性應急救援發展新模式新路徑。因改革而強,因創新而勝。張章煌成功研發9個作戰和管理平臺、19個智能信息化系統,創新19項技戰術操法,改進65項器材裝備。在他帶領下,中隊發明了緊急避險信號器等多種器材裝備,形成科技創新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生動局面,打造成廣西消防“尖刀中隊”,連續5年被總隊評為先進。

2016年在清華大學深造時,張章煌發現,消防員一直依賴的指揮中心居然是“信息孤島”,傳統指揮模式缺乏信息采集、反饋手段,指揮中心難以實時掌握前方戰況,難以適應新形式下大型活動安保的需要。于是張章煌向課題組提出“數字化消防車”概念,開展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研究。

張章煌聯合其他幾名同學組成研發團隊,設計出智能消防輔助決策系統,制作出模擬運用的宣傳片,得到消防高層高度評價。隨后南寧市消防支隊把這一系列投入實戰,該系統成功融入安保技防體系,通過在車輛上安裝GPS定位系統和各功能部位的信號采集器,在電子地圖實時顯示消防車的位置、狀態、油料、水量、泡沫液量、隨車器材等信息,為指揮決策提供強大數據支撐。

2018年9月,張章煌研究出的智能化裝備管理系統,推動實現消防應急救援“一張圖”,在第十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成功應用。指揮部通過智能消防輔助決策系統,精準指揮100輛消防車執勤備戰,得到國家領導人高度贊揚。他改進粘貼式堵漏工具,有效提高了帶壓堵漏能力;他設計水帶鋪設車,解決了長距離供水難題。2018年11月,張章煌憑借迎難而上的精神,從全國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光榮當選第四屆“十大杰出消防衛士”。

火線創新,火線閃光。張章煌總結出的新型火場排煙戰法,在戰斗中得到成功檢驗。2017年9月,南寧市工信大廈四層電纜井起火,自動防排煙系統停電失效,20多名市民被濃煙包圍。張章煌指揮戰友破拆樓梯間玻璃,利用排煙車從正門處正壓送風,快速將樓梯間內濃煙向上排出,成功開辟救援通道。在這場戰斗中,他敏銳覺察到,火勢嚴重時消防電梯無法使用,會拖延救援時間。于是張章煌運用電動升降機和繩索從外部建立運輸通道,為高層建筑火災物資保障伸出強有力的“科技翅膀”,破解了“一高一低一大一化”滅火救援又一難題。

在國際交流舞臺上,張章煌大顯身手。在東盟地區論壇第四次聯合救災演習上,廣西消防總隊主要負責危化品科目處置,張章煌入選集訓隊任偵檢組組長,帶領隊友深入冷庫、化工廠等場所開展訓練,驗證偵檢方案科學性和實戰效能。最終在演習中,張章煌帶領隊友運用危險化學品偵檢操法,確定泄露物質最快、封堵泄露點最多,圓滿完成危化品事故處置演習任務,得到參演國高度贊揚。演習后,張章煌創新的危險化學品偵檢操法,被編入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危險化學品處置應知應會手冊》,填補了我國該領域的空白。2017年,張章煌將新操法運用實踐,成功處置南寧市“1·23”粗苯槽罐車泄漏事故,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不僅如此,張章煌還設計了橫向破拆科目中運用簡易音視頻生命探測儀,在2018年7月第二屆東盟地區論壇城市應急救援研討班上大放異彩,得到救援研討班參演國一致認可。張章煌與美國、加納、越南等國家以及港澳臺地區共開展61次技術交流,贏得國際國內同行贊譽,更為綜合性應急救援工作夯實技戰術基礎。

張章煌說,“創新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真正在現實中遇到困難,為解決困難而創新實踐。” 他投身消防創新事業,為中國消防騰飛世界插上科學的翅膀。這是他心中的一份熱愛,也是一份家國情懷。這份家國情讓他一步步提高自己,將學識寓于實踐,有效提升災情處理能力,托起生命之舟,救民于水火之中。

在各大“戰場”上,張章煌是智能化作戰系統的創新強者,赴湯蹈火,竭誠為民。他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為消防事業貢獻出火紅的青春,淬煉成對黨忠誠、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新時代消防衛士,樹立了新時代綜合性應急救援主力軍、國家隊的新形象。

掃碼在手機端打開頁面

5.5億美元買了一肚子氣,中國把殲8戰斗機送到美國改裝過程

前言:中國武器研制史上曾經犯下不少錯誤,就是認為實現零的突破就可以了,沒有想到如何形成戰斗力和可持續發展。如核潛艇1970年下水后的研制工作就斷了線,20年沒有研制新型核潛艇,殲轟7“飛豹”戰斗轟炸機用完庫存的“斯貝”渦扇發動機后沒有再造一架,仿制的運8中型運輸機40年產不足100架。迫于形勢需要,現在抓緊研制、改進新型號,發展出了“高新工程”系列飛機。大型飛機也是多年徘徊不前,水轟5也就生產了幾架,僅有的兩艘大型補給艦造岀后全賣了,殲-8戰斗機也是如此,不過這個本來是失敗的過渡型號卻成為中國航空科研史上的重要型號,從60年代一直不停改到2005年才放棄。

一:殲8戰斗機的起源

1963年,部隊非常需要一種爬升到20千米高空打美國的U-2飛機的戰斗機,當時中國最好的戰斗機是米格-21,可是米格-21從滄縣機場起飛,到13.5千米高度時做上升轉彎才爬升到19千米,爬得太慢,不敢用加力,到升限以后也只有一分半鐘留空時間,飛行員肉眼只能看到6千米,找不到U-2飛機就得就近找機場降落了,1964年空軍開始改進米格-21,要求爬得快、留空時間長、看得遠,一開始計劃用8噸推力單發發動機,可搞了20多個方案還是不行,總設計師黃志千提出用兩臺米格-21發動機推動一架米格-21的方案,經過15年研發,花掉了2.631億元的研制費后終于在1979年設計定型為殲-8戰斗機,

1980年12月,殲-8原型機交付部隊試用,到1984年底停產共生產了44架,殲-8白天型也生產了52架,空軍認為試用認為速度、爬升率、實用升限以及作戰半徑比殲-7飛機有明顯提高,但維護難度大,維護人員多,再次出動時間長,前輪擺振引起使空速管老斷和平尾振動,空軍數次反映質量問題,認為問題不解決不能用于戰斗科目訓練,更不能作戰,也沒有達到空軍最初對提出的全天候作戰要求,很多人認為其應下馬、做教練機,無奈的是空軍最重視的殲-9下馬。作為殲-9完成前過渡的殲-8戰斗機是中國當時唯一的第二代戰斗機,只能繼續改進成殲8A,

殲8A是配備了SL-4雷達的全天候型,原型機在1980年5月完成總裝,1980年6月25日第一次地面試車時液壓泵出現共振破壞,液壓紅油噴起火燃燒,燒毀原型機和附近另外1架返廠大修機,損失700余萬元,科研成果付之一炬,只能重新生產,1984年,花費9000萬元研制費用后,殲8A設計定型,終于達到了1965年確定的技術要求,但投產時已落后,研制了17年的204雷達搜索距離僅為18千米,單脈沖晶體管技術可靠性太差,又不具備下視功能,所用的霹靂-2乙導彈早已停產,霹靂-5乙空空導彈又和204雷達不匹配,根本不能執行作戰任務,所以只生產了31架就1990年停產,并在1992年改裝了607所研制的JL-7AG單脈沖雷達,探測距離提高到28千米,稱為殲-8E,而美國的戰斗機上的脈沖多普勒雷達最大搜索距離已經達到了70千米。

殲-8的先天不足是機頭進氣道限制了機載雷達的尺寸,早在1980年,三機部部長呂東和空軍司令員張廷就要求大力改進殲-8到可以以對付蘇聯的米格-23和蘇-19戰斗機。主要設想是改為兩側進氣,裝配埃森貝格集團的2021雷達,加裝半自動引導系統的地空指揮引導數據與傳輸設備,換裝渦噴13A發動機,并列為1985年前重點研制項目。9月4日,總參謀部、國防工辦以(80)參裝字第594號文《關于殲-8改進型(殲8II型)主要戰術技術要求》批準了項目。1981年方案論證會初步確定采用SL-4雷達,1982年又決定配裝南京14所設計的208雷達,探測距離只有30千米,配套的“霹靂”4雷達制導導彈是仿制美國“麻雀",事實上這些配備勉強能與蘇聯出口型米格-23戰斗機相當,和蘇聯空軍的原裝米格-23相比差距相當明顯,更不用說米格一29戰斗機。

二:天折的“和平典范”計劃。

1980年,中美關系進入蜜月期,雙方就洽談過改進殲8雷達性能不足的問題,并計劃在1983年進行合作,1981年4月17日,殲-8I首飛,美國政府在當天就批準了殲-8II合作項目,中國將合作項目稱為八二工程,1984年年初,美國空軍派來一組由飛行員和空軍系統工程部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帶隊的是清末軍機大臣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翁同酥的曾孫子翁以頓,時任美駐華使館的空軍副武官,這群人直接來到沈陽參觀正在做地面試驗的殲-8II,美國人一邊夸殲-8II做工比F-16還好,一邊又說高級轎車裝的卻是吉普車的儀表,表示會幫助中國改成全新的戰斗機。

美國人接著又到電子部14所考察,中國專門為專家組配了一架專機拉著他們從北京到南京到處看,美國空軍一位女性工作人員帶的一部手提計算機讓在場的很多中國專家很羨慕,7-8月,專家組又返回中國,列岀一份長長的清單,要求實地考察中國附件倉庫、機場設施、技術保障等各種設施,這時國防科工委已經決定全盤和美國人合作,自然全部同意了,但美國人要求的是圖紙和接口控制文件難倒了中方人員,當時的人英文水平不是很高,填寫電線規格、輸出電壓、電流,環境條件等表格只能動員研究所所有人員一起干,中國方面也約了英國的馬尼公司和達索公司來貨比三家,以色列人也趕來建議,通過接觸,中方人員感受到了現代電子系統的樣子,

1985年,中國派出專家組赴美考察,先后參觀了格魯門、麥道波音等公司,然后來到萊特的美國空軍系統司令部一間保密談判間里和美國系統司令部司令麥克皮克空軍中將談判,雙方不斷討價還價,每隔一兩個小時出來透透風,中方要求雷達有捷變頻能力,麥克皮克空軍中將說美國的雷達都沒有這個能力,中方認為中東戰爭中的F-16雷達就有,麥克皮克空軍中將先是不同意,最后同意改成可以快速變化雷達頻率,由于中國在可靠性、安全性、維修性、保障性都沒有嚴格的軍標,規范只好按照美國的要求來辦,最后與美國空軍簽訂由美國空軍負責招標并改裝的協議,一共改進55架次殲-8II,但合同里就明確講了,軟件只能看不給,合同金額高達5.5億美元,這就是中美蜜月期的巔峰之作“和平典范”計劃。

1987年,中國將2架殲-8II戰斗機和一架做靜力試驗的殲81I機身前段運抵美國比斯派格,1988年完成航電系統的安裝及測試,0101號機隨即送到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空軍飛行試驗中心”6510中隊由資深飛行員進行全面試飛,同時中方約20名技術人員前往格魯門公司和代頓空軍基地接受培訓,到1989年0101號機完成大部分試飛項目,美方認為改進后作戰能力相當于F-16/79,0102號機已經完成航電系統的協調試驗,沒有升空完成空中試驗項目,地面模擬測試中出現的問題也沒有解決,1989年中,計劃一度停頓,雖然幾個月就恢復工作,卻再無合作氣氛,美方和盡量避免提及與中國的合作計劃,并在1992年將2架殲-8II樣機和4套完整的航電系統返還中國,返還前還讓臺灣派人參觀了一遍。

三:天折的殲-8III戰斗機

和平典范”計劃雖然天折了,但中國技術人員學習了西方航空技術的整體性、可發展性和前瞻性,培養了一批掌握了航空電子技術的技術人員,國內航空設計單位完整的了解從頂層文件到具體工藝的設計規范,認識到了綜合航電對戰斗機的巨大價值,了解了當時較先進航電系統的綜合和軟件設計規范,這種技術實踐是獨立研制所無法獲得的,殲-8I1最初的火控系統僅能對付中高空目標,無法下視探測低空目標。美方把F-16A/B戰斗機的AN/APG--66(V)X波段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移植到殲--8II上,改稱PRCF-8APG--66(V),該雷達最大搜索距離約140千米,具有頓率捷變能力,可快速更換修理,能夠在地面雜波干擾中搜索井鎖定目標,這是中國雷達基本無法做到的

有了APG-66(V)雷達,殲-8II才能夠有效攔截低空突防的蘇軍圖-22M“逆火”轟炸機和蘇-24戰斗轟炸機,不過然APG-66(V)無法使用AIM-7“麻雀"中距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可以使用AIM-7“麻雀"中距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的APG-68雷達美國不會提供,但美方為殲-8II座艙增加了類似F-16的下視顯示器和平視顯示器,可顯示雷達成像、字母數字、符號疊加輸出和電視制導視頻圖像,飛行員可直接讀取各種信息。空對空作戰時可透過平顯看到目標和疊加的雷達目標截獲指示符號、瞄準光環、最大/最小發射距離指示、瞄準操縱點、彈丸示蹤線(熱線)和速度矢量。巡航時顯示方位、速度、高度和操縱信號等,大大降低飛行員的工作強度。

最重要的一環是1553標準總線,當時難倒中方人員的是1553B串行信息綜合總線,軟件很繁瑣,應該如何編碼,那些碼代表什么信息等等,中方人員花了幾十萬元把幾臺微機連起來編程,就這樣開始與美國人合作,1553標準可以雷達光電探測、導航、傳感、座艙顯示、外掛管理和火控計算機等信息完美綜合,西方武器系統基本上都符合1553標準,讓不同廠商的航空電子設備的規范化、標準化,中國以后的戰斗機完全參照了1553的標準,中國還從和平典范”計劃中學到了火控計算機、LN-39慣性導航系統和外掛武器管理系統,還基本了解了中距攔射空空導彈的技術原理,返回的4套完整電子設備成了國內航電發展的重要參考,

但項目中斷浪費了本就緊張的資金,白耗了寶貴的時間,使空軍出現了戰斗機空白,空軍只能選擇自行改進完善殲-8II作為替代品,1991年1月,一肚氣的軍委領導人認為美國制裁欺負我們,我們一定要自己把殲8II搞好爭口氣,不計代價搞200架,這個“爭氣機”計劃被稱為殲-8III計劃,殲-8III戰斗機基本上就是換裝新型航電系、1553B數據總線和脈沖多普勒雷達,有關單位想畢其功于一役,爭取花7億元在1995年前后研制與殲-10水平相當的戰斗機,所以殲-8III戰斗機應用了太多的新技術,外掛載荷也增加了25%,飛機重量大大的增加,渦噴13發動機已經帶不動了,只有還不夠成熟能滿足需要,裝上渦噴14發動機的01架樣機在1993年12月12日首飛成功,04架樣機于1995年12月17日首飛,但在1997年轉場閬良機場時左起落架撞斷在一條臨時挖的電纜溝里沖出跑道撞樹損毀,1998年9月為了補充損失而緊急投產的05號原型機起飛三分鐘就發動機故障墜毀,

四:結語

事故后空軍認為殲-8III戰斗機技術狀態不佳,決定下馬。殲-8III戰斗機雖然失敗,但在系統綜合上的收益很大,基本突破了先進航電和武器綜合的軟、硬件瓶頸,提高了經驗與能力,中國從引進和合作為起點,到引進國外成套系統實現國產化,再到自行研制先進航電火控系統,今天,中國的先進航電系統已經突飛猛進,殲-8Il作為戰斗機是失敗的,但作為先進航電系統發展的平臺,確實起到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blingbling~這張名單會發光!

“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引著青年以更加昂揚上進的姿態奮進新征程,用不懈奮斗擦亮最靚麗的青春底色。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建團百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論黨的青年工作》,扎實做好“學習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主題青年化闡釋,從青年成長見輝煌成就,從閃光故事見偉大變革,進一步激勵廣大青年施展才干、實現夢想,今年8月,團市委聯合中國青年報社、上海報業集團共同啟動“新時代上海閃光青年”選樹宣傳活動。

通過組織推薦、媒體推薦和社會化報名,活動共吸引了近600名青年報名參與。經過兩輪評審和公示,最終形成100位“新時代上海閃光青年”,選樹宣傳活動名單于今日正式發布。他們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涌現出的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先進青年典型。他們的故事里,記錄著堅定上進、勤學創新、熱血擔當、無私奉獻、崇德守信的點點滴滴,匯聚起昂揚向上、不斷向前的奮發之力。

堅定上進,勇擔家國重任

青春的榮光是擔當。

無論是數次逆火而行的消防員周鵬、在國門一線打擊跨境違法犯罪的警察孫方雨,還是在高空執行交通巡邏、突發事件觀察、應急救援任務的“云上玫瑰”卜佳露,他們在不同戰線上頑強拼搏,不懈奮斗,迎難而上,勇擔重任,是當之無愧的青年榜樣。

每每想起雪山軍營的爐火,華東師范大學的“00后”學生楊沁怡都覺得非常溫暖。從上海遠赴新疆參軍,她開始了“風沙拌飯笑尤甜”的日子,既當戰斗員、話務員、文藝兵,也赴喀喇昆侖高原執行邊境一線斗爭任務。在她看來,“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一次又一次的攀登”。

從班級墊底到名列前茅,從大涼山到上海,從沒接觸過電腦到保送人工智能專業碩博連讀,楊孟平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這位華東理工大學信息學院2021級博士生,一直致力于家鄉的勸學促學,累計影響幫助了2000多名學生。

大上海保衛戰期間,上海大學“00后”學生包思憶接替81歲的奶奶,成為長寧區天蒲小區最年輕的“代理”樓組長,發布信息、搬運物資、服務核酸點位,他都盡心盡力。他說:“我是大學生,是共青團員,更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在社區需要我的時候,我應該挺身而出。”

不懈奮斗,完成非凡任務

青春的底色是奮斗。

“白帽黑客”羅清籃,用高超的技術守護著網絡世界的大門,致力于為更多人提供更安全的環境;蔡翊州帶著相機,走遍了上海18條地鐵線路,讓更多讀者、乘客、市民了解地鐵的幕后故事;在南北極乘風破浪的龔慧佳,一次次駕駛科考船完成艱巨任務……他們帶頭立足崗位、苦練本領,爭做行業骨干、青年先鋒,在創新創造中服務社會。

從警8年,上海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探長楊帆經手檢驗的生物物證超過1萬件,為2000多起刑事案件提供關鍵破案線索。“將每個細節追到窮盡,最終將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是他為維護社會安定、保障人民安寧做出的承諾。

“戰場”不分大小,“舞臺”也不分高下。西凌家宅路1號公廁,是保潔員鄒富建工作的地方。他負責的公廁里有墻貼、綠植和報紙欄,有人專門騎電瓶車來這里上廁所,他的秘訣是“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做”。

常人眼里的簡單事,諸如說話、走路,張佳鑫也要反復練習。他出生時,因大腦缺氧造成了神經系統疾病,肢體出現一些缺陷,說話有些口齒不清,但他在《脫口秀大會》上的表現驚艷了觀眾。“首先自我愈合,然后帶著觀眾一起和解”,他用實力讓自己閃光,也帶給更多人溫暖。

崇德奉獻,干實事做好事

青春的品格是奉獻。

田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疫情期間,她每天跑兩三百公里,只為給別人家的孩子送上救命藥;身患Ⅰ型糖尿病的金晟常年致力于為兒童提供糖尿病預防、科普、關愛支持服務,將公益做成了事業;帶領8000多名殘疾人主播在有聲書演播行業闖出一席之地的馬寅青,走出了一條“聲入人心”的動人之路,她也從中感受到奉獻的快樂和意義。

作為B站UP主的孟映宏,在疫情期間“意外”成了樓長,她用視頻記錄下自己的經歷,引起全網“圍觀”,很多人受她影響加入了志愿者隊伍。她說:“作為內容創作者,我會用生活縮影,讓更多人了解青年一代的想法與力量。”

在志愿服務這條路上,“95后”的徐歐陽已經走過8年。他積極參與金暉行動、老黨員“口述人生”、宣誓教育、醫療支援、幫困助學、助老助殘、愛心暑托班等志愿活動,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3000余小時。

身患漸凍癥的唐旭,用唯一能動的食指,不僅完成了學業,還做了件改變社會的“大事”。從上海海事大學畢業后,他成為一名IT工程師,用業余時間開發了小程序“小蜜蜂”,為殘障人士提供無障礙出行幫助。他說:“在上海,我受到了那么多幫助,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幫助別人。”

在這座

擁抱青年、成就青年的希望之城

青年正不懈追尋

更強韌、更勇敢的人生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認識

這百位“新時代上海閃光青年”

并走進他們的閃光事跡吧!

“新時代上海閃光青年”

選樹宣傳活動名單

(以姓氏筆畫為序)

丁 曉

中共四大紀念館黨支部副書記、宣教部主任

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用貼近年輕人的講解方式傳遞紅色文化。

卜佳露

上海市公安局警務航空隊飛行二大隊二級警長

作為女飛行員巾幗不讓須眉,擔負掛旗巡航、水域巡查、救援演練等重大飛行任務。

馬寅青

上海寅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

帶領殘障人士在有聲書演播行業闖出一席之地,走出一條“聲入人心”的多元化就業之路。

王 權

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疫情伊始,爭分奪秒加緊新冠病毒研究,為認識病毒復制機制和發展抗病毒藥物提供重要科學基礎。

王 巖

開天工作室模型設計師

專注中國本土雕像的IP衍生品設計、制作和銷售,為志愿軍戰士塑像、向英烈致敬。

王 凱

中國寶武寶鋼股份中央研究院汽車用鋼研究所研究員

在冷軋軋制、熱鍍工藝技術和鋅鋁鎂鍍層開發工作中創新攻關、揮灑青春。

王子健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

積極傳承、發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鄉村振興賦能助力。

王伊曉

上海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能源互聯網中心主任

負責光伏領跑者基地、“互聯網 ”智慧能源等多項國家級試點示范項目,在綠色低碳領域展現青春擔當。

王春明

上海市黃浦區車站消防救援站副站長

入隊12年累計出警4000余次,用赤膽忠誠譜寫消防救援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閃光篇章。

王媛慧

上海市崇明區新河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立足鄉村勤奮創作,推出百件集民俗、藝術于一體的音樂作品,孜孜不倦傳播傳統文化。

王群龍

上海凈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學生時期的公益達人,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投身產業,用實際行動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王麒淦

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2019級本科生

連續11年多次為四川省松潘縣漳臘村建設水泥橋、鋼架橋做捐贈,彰顯公益精神。

牛俊坡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五〇九所火星環繞器總體主任設計師

長期奮斗在型號一線,為“天問一號”成功環繞火星、著陸火星作出突出貢獻。

化樹明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西區局銷售組織與智家現場管理

扎根企業一線,在實踐中學、從書本中學,在全國技能比武等大賽中斬獲殊榮。

田 丹

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餓了么)同城藍騎士隊長

作為餓了么應急特需項目唯一一位女騎士,疫情期間用心用情傳遞特殊人群急需的奶粉、尿不濕和藥物等物資。

包思憶

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學2021級本科生

抗疫期間,成為長寧區最年輕的“00后”代理樓組長,讓青春在奉獻中閃閃發光。

馮 蕾

上海微笑青年公益服務中心副理事長

11年如一日投身社會公益事業,致力于倡導關注兒童閱讀,關注鄉村教育。

皮 剛

上海航天局149廠總經理助理兼飛行器領域副指揮

十余載從事載人航天型號研制,勤于學習、勇于創新,將青春熱血揮灑于中國空間站建造的圓夢征途。

呂永鵬

上海建工上海市政總院研究院院長

鉆研海綿城市建設、流域水環境治理等領域,為人民城市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朱忠壹

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思政課教師、團委書記,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專任教師

深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融入大思政課教育教學,同時把浦江經驗播撒到珠峰腳下。

伍 銳

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航運技術與安全事業部實驗中心主任、副研究員

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科創中心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任佳鶯

上海市兒童醫院北京西路綜合辦科員

抗疫期間積極做好國際援助,援滇期間發揮特長服務邊疆,用公益奉獻為青春添彩。

華 磊

上海市虹口區嘉興路街道瑞虹第一社區黨總支書記

世博女兵轉型成為“小巷總理”,創新工作方法、守護居民健康,在社區大家庭中綻放青春光彩。

劉 凱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癥醫學科主管呼吸治療師

做好重癥監護室里的“特種兵”,疫情中落日余暉下的兩個身影讓人倍感溫暖。

劉 真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研究組組長、研究員

作為本土培養的青年科學家,攻克非人靈長類體細胞克隆的國際公認難題,填補領域空白。

劉曉磊

上海市青浦區稅務局貨物和勞務稅科副科長

始終立足崗位、勤學苦練,開展“一企一策”個性化服務,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

羊振杰

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街道新成居民區干部

迅速成長為社區“獨挑大梁”主力,用行動踐行守護城市誓言,在奮斗中書寫青春華章。

孫 偉

上海體育學院籃球教師、副教授,中國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務計劃援老撾項目志愿者

志愿服務期間擔任老撾國家男籃主教練,帶領隊伍闖進東盟運動會前八名,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孫方雨

上海邊檢總站上海機場邊檢站二級警長

在嚴密口岸管控、外防疫情輸入等方面成績突出,用專注和專業筑起鋼鐵國門。

孫遲賢

上海市金山區浦育青少年發展指導中心主任兼理事長

多次奔赴云南普洱,為山區孩子捐獻助學金、公益課程,點亮孩子們對藝術的熱愛。

孫曉璇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電纜分公司試驗三班組員

從事高壓電纜局部放電檢測工作,扎根電力保供一線,守護城市光明。

李 青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C919事業部主任兼總裝車間主任

全力保障C919大型客機型號任務,用智慧和汗水演繹新時代民機產業工作者的奮斗故事。

李 燾

上海市黃浦區老西門街道社區管理辦主任

堅守疫情重點社區防疫工作,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李守富

上海市金山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黨支部副書記、副主任

作為基層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者,心系農民、服務農業,努力滿足農戶日益增長的技術需求。

李紹前

北斗三號衛星總體主任設計師,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導航所總體室主任、二支部書記

傾力研制北斗導航衛星這一國之重器,為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導航系統付出無悔青春。

楊 帆

上海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刑技中心生物物證室探長

參與檢驗生物物證超過1萬件,為2000多起刑事案件提供關鍵破案線索,也是團圓行動的幕后無名英雄。

楊山巍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分公司樣板技師、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

憑借過硬的車身修理技能在世界技能大賽斬獲金牌,立志在技能領域鼓舞更多青年。

楊沁怡

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大夏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2020級本科生

曾服役于新疆軍區某紅軍師,在中印邊境發生對峙沖突后,赴喀喇昆侖高原執行邊境一線斗爭任務,展現新時代好青年的熱血擔當。

楊孟平

華東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21級博士生

致力于家鄉大涼山的勸學促學,深入5個村莊、7所學校,累計影響幫助2000多名學生。

吳峻嘯

上海市青浦區崧華養護院執行院長,上海中福會養老院人事部主管、工會主席

連續奮戰在為老服務的防疫一線,守護著疫情中最脆弱的群體。

何 嘉

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街道大魚社區營造發展中心創始人、主任

將社區營造理念引入新華路,推動社區發生更多有活力有溫度有創造性的故事。

鄒富建

上海欣望環境衛生服務有限公司公廁保潔員

在公廁保潔崗位上,不辭辛苦、精益求精,將平凡小事做到極致。

張 栩

智研匯(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七貓中文網簽約作家

深耕航空航天領域18年,同時將專業知識儲備和領域優勢訴諸筆端,做一名執著的“空天追夢人”。

張力克

澎湃新聞原創視頻部資深記者

曾暗訪河北、重慶等多地傳銷組織,歷盡艱辛完成年度調查報道,同時解救了許多被困人員,報警打掉了數個傳銷窩點。

張文樸

波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

疫情中,夜以繼日地開發“靠普互助”小程序,搭建企業對接社區需求發布平臺。

張禮駿

上海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教師

用心鉆研業務,是國內高校中首位開設美洲古代阿茲特克與瑪雅語言文化課程的教師,出版數部中西雙語互譯作品。

張偉偉

華建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醫養三院建筑設計師

全力投入駐場設計上海最大的應急改造方艙項目,為防疫貢獻青春力量。

張國濱

上海市寶山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審判團隊負責人

累計辦理刑事案件1400余件,辦結多起重大疑難案件,練就過硬司法技能。

張佳鑫

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脫口秀演員

出生時因大腦缺氧造成了神經系統疾病,但通過不懈努力走上了《脫口秀大會》的舞臺,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影響了更多青年。

張建恒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生態工程系副主任

專注于藻華災害暴發機制與防控技術研究,服務國家生態文明戰略,取得顯著生態與社會效益。

張晨怡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團中央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志愿者

在云南洱源一所中學支教,組織策劃了“一起云支教·閱讀向未來”公益計劃等,彰顯青春志愿精神。

張震宇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機器人研發工程師

敢于創新、銳意進取,在外骨骼機械結構、控制算法和電子系統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陸丹瓊

上海市松江區新浜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房干事、上海第35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作為上海第35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成功挽救了一條年輕的生命,在臨床醫生、家庭醫生、抗疫崗位繼續揮灑青春。

陸瑋慧

上海富朗特動物保健股份有限公司職員

抗疫期間,為志愿者團隊提前畫好卡通人物,讓“大白”們變得更加可愛,拍攝好舞蹈視頻為大家加油鼓勁,用青春熱情感染每一個人。

陳 翀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團委副書記、國家眼部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黨支部委員、全國青年文明號號長

臨床工作嚴謹負責,科研創新勤勉鉆研,科普公益持之以恒。

陳 豪

美光半導體(上海)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師

致力于聾人手工師與消費者之間的無障礙溝通,為聾人群體創造更多學習機會與就業崗位。

陳亦凡

東航技術應用研發中心有限公司服務培訓中心乘務培訓部教員

在世界技能大賽餐廳服務項目中榮獲優勝獎,實現中國隊在該項目上獎牌“零的突破”。

陳秋婕

上海青春在線青少年公共服務中心網絡宣傳部高級主管

秉持“傳播公益正能量,暖心撫慰青年心”態度開展12355青少年服務臺工作,同時累計開展公益交友活動181場,服務青年15850人次。

羅 鵬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對外合作部科員

從事志愿服務近10年,涵蓋科普宣教、愛老敬老、門診助醫等多個領域。

羅清籃

上海謀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作為開放安全理念的建立者與倡導者,創立了5萬名實名認證的白帽黑客社群。

羅綺雯

歐邑小站主理人

通過“咖啡 ”形式,將咖啡館打造成社區驅動器,共創更加朝氣蓬勃、美好溫馨的社區。

金 真

上海基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團委書記

作為“兩新”組織黨群工作者,創建了“圓周率”黨建品牌,在思想建設、組織形態等方面積極探索普適性方案。

金 晟

上海市靜安區小糖人青少年兒童服務中心理事長兼總干事

創立靜安區小糖人青少年兒童服務中心,專門開展青少年糖尿病相關預防、科普、關愛服務,疫情期間傾力服務病患家庭。

周 鵬

上海市金山區消防救援支隊學府特勤站特勤一分隊二班副班長

歷經各類滅火救援戰斗2000余起,營救被困群眾百余人,展現青春“火焰藍”逆火而行、舍生忘死的精神傳承。

周世奇

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曹家渡派出所民警

與街道、社區共同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區平安新格局,也成為“網紅青年民警”,引領新時代新風尚。

於亮紅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三黨支部書記

擔任上海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主放大器系統負責人,曾刷新超強超短激光脈沖峰值功率世界紀錄。

鄭金龍

上海閩龍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帶領企業在南疆建起3個現代化工廠,9條精深加工產線,解決就業1000余人,促進援疆幫扶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

鄭驍捷

中國舞蹈家協會街舞委員會上海聯絡辦秘書長

整合全市300余家街舞工作室,成立上海街舞聯盟,積極推動新興領域青年成為熱心公益的青年生力軍。

孟映宏

香港城市大學學生(嗶哩嗶哩UP主@拉宏桑)

抗疫期間成為小區樓長,把自己嚴肅緊張、活潑溫暖的樓長經歷拍成視頻發表到網上,感動全網、溫暖人心。

政 荔

上海市嘉定區少先隊總輔導員、嘉定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副主任

始終堅守為黨育人初心,在少先隊輔導員崗位上做好孩子們的“向日葵老師”。

侯 斌

上海厚天減災救援公益促進中心辦公室副主任、青年志愿服務隊隊長

積極投身公益應急救援事業,參與抗疫服務近2000小時,在“7·20”河南特大暴雨災害中和隊友搜救轉移受災群眾近千人。

侯長俊

中國寶武寶鋼股份硅鋼事業部取向制造室總監

扎根生產一線,解決國家特高壓重點工程用取向硅鋼材料“卡脖子”難題,打破國外壟斷。

侯瀟昱

中國電氣裝備集團上海平高天靈開關有限公司電氣工程設計

認真鉆研電氣二次設計,保質保量完成多個地區變電站新建工程設計任務。

姚竹青

上海正陽禽業有限公司設備總監

自主設計研發“雞舍巡棚車”“疫苗恒溫、冷藏一體預溫鍋”等設備,用實實在在的成績為“青年工匠精神”代言。

賈茗萱

上海阿德科特學校學生

勤學善思、勇于創新,完成“一站式智能輔助雙語中醫育兒交互系統”等多個中醫科創項目。

錢 雷

上海翼梟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抗疫期間,開發出“小程序 后端管控”一體化平臺、“碼上有”身份識別系統等,有力保障社區核酸采樣。

徐冰冉

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南汪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抗疫期間,快速建起青年黨員突擊隊、青年議事會等,確保疫情防控應對有序、服務有力、溫暖有心。

徐歐陽

上海市徐匯區漕河涇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驗科技師

致力金暉行動為老服務,累計志愿服務時長3000余小時,為老人晚年生活增添色彩、帶去溫情。

徐海捷

上海建工設計總院項目經理、城市更新設計師

組建“微光”青年設計志愿服務團隊,為人民城市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高 煜

上海地鐵第一運營有限公司虹橋火車站站車站站長

開創特色服務品牌“小煜流星輪”,12年間總結了“鐵三角服務聯盟”“四大禮儀”等多項特色工作法。

高一棟

嗶哩嗶哩UP主@某幻君

作為UP主正能量聯盟青春代表隊隊員,多次參與紅色系列主題活動,主動傳播正能量。

唐 旭

利歐集團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后端開發工程師

2歲時被確診為重癥進行性肌肉萎縮,憑著唯一能動的食指一直讀到大學畢業,開發出“小蜜蜂”無障礙地圖小程序,幫助更多殘障人士便捷出行。

唐廣賢

上海市三墩學校副校長

抗疫期間,全程護航返校復學、等級考、中高考,全力守護孩子們的“理想之路”。

唐佳麗

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運動員

與隊友一起讓中國女足時隔16年再次問鼎亞洲杯冠軍,積極傳承“永不放棄、永不言棄”的女足精神。

姬 星

上海陽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EDG電子競技俱樂部總經理

以中國隊教練身份率領2018雅加達-巨港亞運會英雄聯盟項目中國隊出征,最終摘得金牌。

戚冰雪

上海芭蕾舞團演員

勤奮好學、敢想敢拼,在《長恨歌》《哈姆雷特》等十余部大型芭蕾舞劇中塑造了一批深入人心的形象。

龔慧佳

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教師

巾幗不讓須眉,曾擔任上海世博會開幕式旗船表演頭排小艇駕駛員,也曾作為中國第6次北極、第31次南極科學考察機動駕駛員。

隋翼遠

江蘇大學管理學院2022級本科生

兩度捐骨髓救母,用孝親敬老的事跡感動社會,用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挫折。

董里木

馮 耀

上海市浦東新區滴水湖消防救援站特勤分隊二班班長,上海市浦東新區滴水湖消防救援站特勤分隊二班消防員

有勇有謀、敢于擔當,積極營救兩名被困堤頂路內部灘涂的男子。

韓燁星

上海工商外國語職業學院新媒體與文法學院2017級專科生、上海市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云南隊隊長

在云南邊陲志愿奉獻,積極開展“情暖滬滇·愛心助學”公益行動,累計受益青少年4600人次。

程維維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核醫學科醫生、團委書記

在臨床業務方面精益求精,積極探索多模態核醫學技術在神經退行性疾病診斷中的新應用。

謝 歡

同濟大學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院長、上海市優秀青年女教師聯誼會會長

自覺扎根中國大地爭創世界一流,研發成果用于探月工程嫦娥三、四、五號,為實現量測級探測精度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謝邦鵬

國網上海浦東供電公司首席數據師兼張江中心數據管理組組長

他是“三清博士”(本、碩、博都就讀于清華大學),也是一線工人、創新能手、能源管家,在平凡崗位上書寫精彩青春。

雷 雯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生物醫藥檢測中心主任

帶領團隊開展穩定同位素標記試劑產品國產化研發,突破國外市場壟斷。

蔡翊州

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工務分公司組織員兼團委副書記(掛職)

帶著相機走遍上海地鐵18條線路,記錄下千余篇通訊報道,讓更多讀者、乘客、市民了解地鐵背后的故事。

管至為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管理處主管醫師、團支部書記

作為市疾控中心應急處的一名“90后”,在抗疫前線連續奮戰近3年,用青春熱血保障人民安康。

翟 煒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泌尿科副主任醫師、研究員

扎根臨床一線,注重醫教研全面發展,在腎臟腫瘤微創外科手術及臨床基礎研究領域努力鉆研。

潘曉喆

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陸家社區黨總支委員、崇文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

在抗疫期間勇挑重擔、沖鋒在前,帶領社區年輕人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戴 楊

上海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管理中心(上海市科技人才發展中心、上海市外國人來華工作服務中心)外專服務部(國際交流部)部長、副研究員

致力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扎實推進國際人才服務與海外引智等方面工作。

魏 帥

美團公司外賣騎手

作為退伍軍人,抗疫期間自愿加入浦東抗疫志愿者,始終堅守崗位、任勞任怨、無私付出。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團市委將聯合中國青年報社、上海報業集團、青年報社圍繞“新時代上海閃光青年”,開展“接力式”宣傳報道,通過展現閃光青年背后的奮斗故事,樹立青年榜樣,引領廣大青年與希望之城同心奮斗、與偉大時代同頻共振。

部分來源:解放日報(記者 劉雪妍)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整合:赫茲、青春上海實習生 崔茂輝

見習編輯:連翊辰

校審:沈蔚

終審:何婷婷

三連

↓↓

美國最讓人羨慕的地方,一聲令下全是大神,很多好飛機海軍看不上

?F111B的失敗給海軍獨立研發先進飛機提供了機會,這次計劃改名為VFX,通用動力,格魯曼,LTV和麥道以及北美羅克韋爾都來競爭。海軍通過F111B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需求,不過這難度可一點都沒有減少。首先,新飛機要在至少240千米外執行兩小時的戰斗空域巡航任務,載油量也要滿足兩分鐘的加力作戰要求。執行護航任務時,要能在距離航母800千米外作戰。這意味著,新機型可以將航母的防守范圍擴大至800千米外,加上導彈的射程,蘇聯的轟炸機必須在1000千米外發射導彈,否則就會被這種新飛機輕松屠殺。有人要問,蘇聯不是有戰斗機護航嗎?那個年代蘇聯就米格25和米格23拿得出手,而且還沒服役,這倆飛機一個是純粹的截擊機,一個是截擊機味道濃郁的前線戰斗機,也只有米格25的高速優勢能找到相應的和戰術。米格25和米格31是雙火悍將的第一章,那時候也說到過,依靠高速能力是米格25在面對這些新一代飛機時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有米格31是蘇聯解體前唯一能直面美軍戰機的超級戰機!米格25只能老老實實待在導彈的射程外面,一旦過分靠近,呵呵,你就能真正地體會到美國那令人絕望的技術優勢!

飛機的武器選型很簡單,除了麻雀和響尾蛇以及M61A1火神機炮外,還有從F6D那里繼承過來的遠程導彈系統,既能遠距離高速截擊,也能近距離空戰格斗,艦載機嘛,一畝三分地,還不得能力越多越好!

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格魯曼贏了!可是其他四家也是當時頂尖的大佬,那格魯曼到底怎么贏的呢?通用動力名字雖然簡單,但是能耐可不簡單。我們曾經介紹過的B36和B58都是康維爾的作品,到了1953年,通用動力完全收購了康維爾,變成了自己旗下的一個部門。所以很多資料也都說康維爾也參與了競爭,其實就是通用。康維爾的機型是Model44 VFX,使用了雙座布局,兩臺發動機,單垂尾,機頭稍稍鈍圓。

北美和羅克韋爾在1967年合并,后來又一步步合并,在1971年成為羅克韋爾國際,因此在美國的論壇和資料中都會說羅克韋爾,說北美的比較少。后來羅克韋爾的航空航天以及國防部分賣給了波音,也讓美軍轟炸機三駕馬車中的兩架都是波音的。

羅克韋爾的NA-323 VFX機型是唯一一架固定翼飛機,不跟你們這些人玩可變后掠翼,固定翼又結實又輕便,設計好了照樣漂亮。NA-323樣子非常漂亮流線,圓滑的機翼充分應用了翼身融合設計,甚至有些蘇27的影子。其進氣道很有意思,兩個楔形進氣道拼在一起,結構上接近臺風戰斗機,但是這樣子,怎么和B1轟炸機這么像?果然是一家人吶!

麥道比較兇悍,F4已經統治海空軍,實力沒的說,他帶來的是非常另類的Model 225A,怎么個另類呢?他不光使用了可變后掠翼,還有進氣口外側的前置鴨翼,整架飛機看起來已經隱隱約約有些F15的味道了,Emmmm,有點意思。

不過,這幾個機型都沒被看上,海軍看上的是格魯曼的機型和沃特的方案。沃特這個公司比較復雜,在以F14為主角的節目里深究他也沒意思,咱就叫簡稱沃特吧。沃特的Model 507可不簡單,使用了那個年代流行的進氣調節錐,可變后掠翼為彈出式,能在機腹下掛載六枚遠程導彈,機身兩側各掛載兩枚響尾蛇導彈。這個機型很不錯,而沃特犯了個錯,那就是海軍雖然有不少他們家的機型,但是這次的Model 507確實有點保守,比如說單垂尾和導彈掛載方式!

格魯曼早在發出那一聲貓叫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未來的走向,在1967年就提出了VFX CWIP機型,有那么點F14的意思。后來格魯曼又趁熱打鐵,推出了303-60方案,可變后掠角度的上單翼,雖然垂尾還沒變成兩個,但是整體布局已經和后來的量產F14非常接近。

格魯曼作為一個后來者,在艦載機慢慢失寵的時候,借著通用的順風車不斷埋頭苦干,這是其后來成功的絕對原因。海軍看了303-60后,喜上眉梢,這可比那個海豬好多了呀!把手里的貓放下,你就是一號候選人,好好干吧!

格魯曼在303-60的基礎上相繼研發了多達8種氣動外形,并且從6000多個詳細的設計方案中選出了2000個方案制造了2000個模型,沒電腦就愣吹么,好飛機不都是吹出來的?這八個方案中,只有303F是固定翼設計,剩下的全部是可變后掠翼設計,而前面說的幾家設計也只有羅克韋爾一家是固定翼,可變后掠翼真的就那么神么?

建議大家先看看F111的節目,以便對可變后掠翼有個基本的了解。現在的新飛機都在使用固定翼設計就是避免了可變后掠翼的先天缺陷,結構復雜重量大。新戰機可以使用更為先進的設計來提升飛行性能,所以可變后掠翼飛機以后估計是不會再出現了!

F111那會,可變后掠翼還處于開始階段,這個某方面算是垂直起降戰斗機替代品的設計是改變飛機起降性和各速度區間飛行性能的優秀設計,也是那個計算機輔助設計不夠完善的年代里最直接生猛的選擇。這類飛機都有維護復雜造價高昂的缺點,相應的,其復雜笨重的結構也對機動性有所影響,不過要是設計和制造出色,反而可以在低速下獲得非常好的機動性,說到底就是,可變后掠翼用的好不好,就看你實力夠不夠厲害了!

海軍剛開始就下了大單,前三批共采購26架,最初的8架用于測試評估,而剩下的18架準備組成一個測試中隊。從這也能看出來海軍對303E方案寄予厚望,而接下來這“厚望”可就更加情深意切了。

海軍在F111B項目中吃盡了虧,通用機型是好,但是不能把海軍最重要的機型這么糟蹋,弄到最后連空軍的F111A都出了大大小小的問題。海軍這次定下了規矩,口說無憑,那就立個字據,拿錢能解決的事,可從來都不叫個事。海軍的要求非常苛刻,我們來說幾個。空重每超出45公斤,罰款44萬,這可是一斤5000美元呀!加速性能每少一秒,再罰44萬美元,看來這時間不是啥時候都越長越好!續航每少10海里接著罰款,這次罰的大,直接100萬美元,電動車真實續航里程要能這樣重罰,估計也沒幾個敢造假了吧!

格魯曼心一橫,成敗在此一舉,我的303E這么優秀,成了那就是傳世之舉,達不到要求,那你扣錢就完事了,難不成你海軍還要用F4打米格?

在后續的測試中,格魯曼也不斷改進方案,最明顯的變動就是變成了雙馬尾,發動機噴口也做了大的改動,也就是今天非常常見的收斂擴散噴口。這些都別急,時間很長,我們一個個來說。

方案完善的時候才1970年前后,這意味著蘇聯那邊的“新一代戰機”跟這架“新新一代”幾乎是同時問世的,可不就是有代差嘛!不過呢,后來俄羅斯把這代可變后掠翼的飛機變成了第三代,把蘇27這類則叫做第四代,嘴炮一句,代差消除,就是這么自信!

學貓叫的格魯曼有擼貓的傳統,什么野貓,地獄貓,熊貓,都是真真切切的貓。F14大家都知道,叫做雄貓。不過為啥會用性別起名字呢?不怕西方女權人士一絲不掛的上街游行示威嗎?萬一再惹了我們這邊月入2000的田園女權,是不是還要謝罪呢?

美國海軍的兩位將軍都叫Thomas,我們一般音譯為托馬斯, Thomas是Tom的全稱,很多歐美明星的全名和我們日常的叫叫法是不一樣的,比如湯姆漢克斯(全名Thomas Jeffrey Hanks),和湯姆克魯斯(Thomas CruiseMapother IV)。一般來說,英國那邊比較講究,常用的是Thomas,美國人不太講究,Tom朗朗上口。

這兩位將軍是F14項目的支持者,始終認為F14會在未來成為海軍最重要的飛機。設計人員為了表達敬意,咋說也都有活干有飯吃,就把F14項目叫做Tom's cat,湯姆的貓,實際上就是湯姆將軍的貓。格魯曼一聽,吼啊,與其叫做湯姆的貓惹人猜疑,我就直接叫做Tomcat,那不是有只傻貓也叫湯姆嘛!Tom在英語里本身就有公貓的意思,這下,世界戰斗機歷史上最經典的名字就此誕生!

中型轟炸機的尷尬,隨著殲-16戰斗機的崛起,轟-6會被其取代嗎?

“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是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渴求的力量,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軍力的重要標準。比如俄羅斯,因為擁有完整且強大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所以即使是在蘇聯解體后常規軍力大幅下降,但是在國際上仍然擁有強大的話語權。

“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包括空基核打擊力量、陸基核打擊力量和海基核打擊力量,而戰略轟炸機,則是各國空基核打擊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因為空基核打擊力量建設的難度高、成本大,因此包括英國、法國等國家已經放棄建設本國的戰略轟炸力量。

美國的核“三位一體”

目前世界上還有三個國家保留有戰略轟炸機,分別是中國、美國和俄羅斯,美國戰略轟炸機部隊的代表性裝備是B-2、B1B和B-52三個系列戰略轟炸機,俄羅斯戰略轟炸機部隊的代表性裝備則是圖-160、圖-95和“逆火”三個系列的戰略轟炸機,中國的戰略轟炸機部隊目前則僅有轟-6系列戰略轟炸機。

和美國、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相比,中國的轟-6系列戰略轟炸機是比較特殊的,因為只有中國的轟-6系列轟炸機是中型轟炸機。在美國、俄羅斯的裝備劃分中,轟-6系列轟炸機只能夠算是執行戰術轟炸任務的戰術轟炸機。不過,因為轟-6系列在中國需要承擔戰略轟炸任務,因此被劃入戰略轟炸機的范疇。

中國轟-6型轟炸機

而在近些年,隨著戰斗機大型化的浪潮越來越明顯,關于轟-6系列轟炸機的討論越來越多。有部分觀點認為,隨著中國大型多用途戰斗機的快速發展,中國完全可以用殲-16這類大型多用途戰斗機,代替轟-6執行作戰任務。那么,這有實現的可能性嗎?

戰術轟炸與戰略轟炸界限的模糊——被核武器模糊的兩種作戰模式

很多人對于戰術轟炸和戰略轟炸之間的差異并不是十分了解,認為反正都是對敵方目標進行轟炸,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差別并不大。但實際上,戰術轟炸和戰略轟炸之間的差異明顯,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作戰模式。

戰術轟炸指的是使用諸如戰斗轟炸機、戰術轟炸機等機種,對敵人某些高價值目標進行打擊,以達到癱瘓或暫時癱瘓目標的某一部分能力和功能的目的。為下一步軍事行動做安全保障。攻擊對象主要是對方的重要軍事目標,一般不涉及非軍事目標。

珍珠港事件就是一種戰術轟炸

而戰略轟炸則是脫胎于“總體戰”的一種作戰模式,所謂的“總體戰”,就是指在兩國爆發戰爭后,對方國家的一切國民都在攻擊之列,傳統意義上的“前線”和“后方”概念區分不再那么明確,只要是能夠削弱對方的作戰能力,相關的攻擊手段都能被接受。

所以戰略轟炸除了攻擊對方的軍事目標外,還會對敵人的非軍事目標,比如各種居民區、民用工業區進行打擊和破壞,作戰對象并不像戰術轟炸那樣,很明顯的指向軍事目標。

對日轟炸就屬于戰略轟炸

轟-6系列中型轟炸機的原型——蘇制圖-16系列中型轟炸機在誕生之初,就是用來對敵人本土進行戰略轟炸的。但是隨著歐美防空技術的進步,圖-16系列中型轟炸機開始搭載各種遠程反艦武器,成為蘇聯海空軍重要的遠程反艦平臺。此時的圖-16系列中型轟炸機,其實就是一款戰術轟炸機。

但是隨著蘇聯核武器小型化技術的進步,為圖-16系列中型轟炸機裝備帶有核彈頭的遠程制導武器成為了可能,和常規武器相比,核武器的殺傷力和殺傷范圍更大,除非對方主動脫離民用區域,不然是無法只攻擊對方的軍事目標,避開民用目標的。此時的圖-16系列中型轟炸機,就成為了一款擁有戰略轟炸能力的戰術轟炸機。

圖-16是蘇聯重要的遠程反艦平臺

而中國在引入圖-16系列中型轟炸機并順利將之國產化之后,也開始沿襲蘇聯在圖-16系列中型轟炸機的發展之路。早期的圖-16只能夠攜帶無制導的核武器進行攻擊,并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核武器實戰能力。但是現在最新的轟-6K中型轟炸機,在裝備有核彈頭的遠程對地巡航導彈后,已經具備了和美國、俄羅斯戰略轟炸機部隊一樣的遠程核打擊能力。

轟-6K

所以,正是核武器的誕生,并成功實現了小型化,使轟-6系列中型轟炸機這類戰術轟炸機,擁有了戰略轟炸能力,并成為中國空基核打擊力量的重要平臺。

中型轟炸機的前途在哪里——戰斗機大型化所帶來的威脅

中型轟炸機目前所遭遇的最大問題,就是在戰斗機大型化的潮流下,其部分作戰任務逐漸被大型戰斗機所取代,甚至是部分戰略威懾任務,也開始逐漸被大型戰斗機所染指。

最典型的就是俄羅斯的蘇-34“鴨嘴獸”戰斗轟炸機,作為蘇霍伊設計局在“側衛”系列上的大型化作品,蘇-34戰斗轟炸機從誕生之初,就帶有強大的對地攻擊色彩。基本型的蘇-34戰斗轟炸機就已經擁有了5噸的載彈量和12個外掛點,具備強大的戰術轟炸能力。

蘇-34擁有強大的戰術轟炸能力

而在今年6月初,俄羅斯國防部增購的76架最新型蘇-34M戰斗轟炸機,不僅使用了性能更好的機載系統,并且能夠使用射程在3500公里到5500公里的Kh-101/102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其中,Kh-102攜帶的還是核彈頭,是未來俄羅斯空基核打擊力量的重要手段。換言之,此時的蘇-34M,已經具備了戰略轟炸能力。

Kh-102擁有核打擊能力

蘇-34系列戰斗轟炸機的快速崛起,很快就威脅到了俄羅斯“逆火”系列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的生存地位。雖然“逆火”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126噸,屬于重型戰略轟炸機,但是因為機體老化,缺乏相應的替代型號,其大部分作戰任務已經開始被圖-160/圖-95和蘇-34系列分割。

和“逆火”這種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相比,轟-6系列中型轟炸機也面臨同樣的情況。作為一款亞音速的中型轟炸機,隨著中國國產大型戰斗機,如殲-16戰斗轟炸機的服役,轟-6系列轟炸機的部分作戰任務已經開始被殲-16戰斗轟炸機所取代。

殲-16已能執行部分轟-6的作戰任務

殲-16戰斗轟炸機同樣擁有12個外掛點,并且能夠掛載大型防區外攻擊彈藥,再加上其4288公里的最大航程,確實已經能夠執行部分轟-6系列中型轟炸機的作戰任務。

中型轟炸機之所以會受到這種威脅,根本原因是戰斗機多功能化,因為需要讓戰斗機執行更多、更復雜的作戰任務,所以現代戰斗機,尤其是擔負有一定作戰任務的戰斗轟炸機只能越造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大型戰斗機擠壓中型轟炸機的生存空間,就成為了必然。

殲-16能夠取代轟-6嗎——轟-20誕生前基本不可能

看到俄羅斯蘇-34系列戰斗轟炸機的快速崛起,很多人也有疑問,作為目前中國裝備的性能最好的戰斗轟炸機,殲-16戰斗轟炸機真的能夠取代轟-6系列中型轟炸機嗎?答案當然是不行。原因也很簡單,轟-6系列轟炸機是中國空軍目前唯一一款遠程轟炸機。

轟-20才能取代轟-6的戰略轟炸任務

首先,在戰略轟炸任務方面,除非轟-20戰略轟炸機出現并有相當數量進入現役,否則中國空基核打擊力量將直接出現空缺。其次,轟-6系列中型轟炸機目前還需要執行一些超視距戰術轟炸任務,而殲-16戰斗轟炸機等大型戰斗機目前還無法執行這類戰術轟炸任務。

以目前中國裝備的性能最先進的轟-6K中型轟炸機作為例子,其作戰半徑可以達到4000公里,滯空時間可以達到43個小時,在機組成員生理極限下,轟-6K中型轟炸機是目前中國擁有的,除彈道導彈之外攻擊距離最遠的裝備。

目前中國輻射距離最遠的空中平臺

在戰時環境下,轟-6K中型轟炸機可以配合DF-21D反艦彈道導彈等超視距反艦武器,提前對來襲的敵方航母戰斗群進行攔截和削弱。而以最大起飛重量起飛作戰的殲-16戰斗轟炸機,其作戰半徑只有轟-6K中型轟炸機的一半左右,讓殲-16戰斗轟炸機執行這類戰術轟炸任務,其作戰效果將大幅下降。

此外,轟-6K目前雖然最大載彈量只有9噸左右,但是其機腹和兩側翼下外掛點,都可以攜帶大型遠程巡航導彈,在出擊架次相同的情況下,轟-6K中型轟炸機的威懾能力和攻擊能力都比殲-16戰斗轟炸機更強。

殲-16適合執行高強度戰術轟炸任務

目前殲-16戰斗轟炸機能夠做的,就是代替轟-6系列中型轟炸機執行作戰半徑在2000公里范圍內的戰術轟炸任務。特別是當對方擁有高性能防空武器,需要進攻方進行高音速、超低空攻擊時,殲-16戰斗轟炸機就能夠展現出比轟-6系列中型轟炸機更優秀的作戰性能。

航電是轟-6系列的重要改進方向

而考慮到轟-6系列中型轟炸機平臺本身是上世紀50年代的產物,要在載彈量、航程、作戰半徑和飛行速度等方面進行突破有很大的難度。因此,轟-6系列中型轟炸機在未來主要是安裝性能更強的機載電子設備,以兼容更多超視距遠程武器的使用,成為一款遠程超視距空中打擊平臺。

圖源網絡,侵刪。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