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我國歷史上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么(端午紀念:屈原到底姓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導讀我國歷史上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么文章列表:1、端午紀念:屈原到底姓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2、屈原不姓屈3、屈原精神與端午文化的傳承4、中國古代風流人物——屈原5

我國歷史上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么文章列表:

我國歷史上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么(端午紀念:屈原到底姓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端午紀念:屈原到底姓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每逢端午,吃粽子就會想想起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離騷》流傳至今,為人所知,但卻很少人知道屈原的姓氏,當然很多人的認知里面,屈原不就是姓屈嗎?那我只能告訴你,屈原并不姓屈!

按照一般人的思維,屈原不姓屈,還能姓什么?當然這并能怪你,以為歷史和文化的原因,造成的知識誤解,其實屈原的姓,和歷史上的很多姓是一樣的,比如秦始皇“嬴政”姓趙,孝武帝姓“王”等。但深究起來,其實屈原和電視劇《羋月傳》中的羋月同姓,但是也不能叫“羋原”。

在先秦時代,姓、氏的用法和今天是不太一樣的。姓氏一分為二,男子習慣稱氏而不叫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先秦時期的貴族,對于這個是很講究的。而屈本是一個地名,據說在今天的河南和湖北一帶。春秋時期楚武王封王子瑕于屈,其子孫遂以屈為氏。所以只能稱之為屈原或屈平,但這這是一個稱謂,并不能說是姓名。

其實姓氏,姓是族號,而氏則是姓的分支,本來姓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稱號,可后來一些大的分支也成了姓,這是百家姓中很多姓氏的來源是一樣的,有些是賜姓個,也有一些分支出來的姓氏。而如果要追究“本家姓氏”那就要看氏了。

戰國之后,姓和氏逐漸合而為一,后來也就沒有姓和氏之分,所以按照今天的姓氏來說,屈原姓屈也是對的,前提是不要去追究自己的族譜,不然就要亂七八糟了。

司馬遷屈原列傳中記載“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國國君姓羋,至少在春申君代楚自立之前,楚的國姓就是羋。屈是屈原的氏,當時姓與氏是分開。

屈原乃是楚國的公族,楚國國君姓羋,《史記·楚世家》:“楚國的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之后)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后也?!?/p>

楚武王熊通的兒子被封在“屈”這個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后代就以屈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類似的,還有春秋時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戰國時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國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夠從春秋前期一直延續到戰國后期,一直處于楚國的高層,這個家族可謂經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閭大夫,據說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務。

所以屈原應該叫做,熊姓屈氏,或者直接的叫做“熊元”,但是叫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還是我們對于自己的祖先的傳承,紀念這一份詩人的愛國情懷,而名字一個稱謂而已!

屈原不姓屈

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也是王族貴室。

意思很簡單,屈原作為屈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之祖”,他不姓屈,姓羋,全名叫羋屈平,或是羋屈原。

羋姓,出自黃帝顓頊系統的祝融氏,祝融八姓之一。厲害的是,祝融是上古三皇五帝中的赤帝,黃帝的第四代孫,更是后世言傳的火神。

祝融下有八姓:己、董、彭、禿、妘、曹、斟、羋。其中羋姓族群從商代遷徙至南方楚地,當傳到熊繹時,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陽(也就是現在湖北宜昌)。

也就是說,屈原和羋月是一個家族的。

春秋初期,約公元前700年,楚武王熊通的兒子被封在“屈”這個地方,叫屈瑕,他的后代就以屈為氏了。

屈原精神與端午文化的傳承

來源:光明網

作者: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 由興波

又到一年粽葉飄香時。

每年端午節到來時,全國各地都會舉辦各種文化慶?;顒?,以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對中國文學史貢獻巨大,他開創的“騷體”對后世詩歌影響深遠,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屈原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光輝的藝術形象,以《離騷》為代表的充滿積極浪漫精神的作品,充分汲取了古代神話的浪漫元素,并將其發展到非凡的高度。后世很多詩人都受其作品影響,感受到他的精神感召,創作出諸多偉大的愛國詩篇。

漢代的賈誼寫下《吊屈原賦》,對屈原的遭遇表示深切悼惜。其實,賈誼的經歷與屈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他將自己心中的憤慨不平與屈原的憂愁幽思融匯在一起,表達對賢人失意、小人得志這種不公平狀況的極大不滿。只是,賈誼認為屈原沒有必要以死殉國,應當勇敢地活下去,同殘酷的現實斗爭到底。

唐代大詩人李白深受屈原的影響,他在《江上吟》詩中寫道:“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痹娭械那郊辞@畎讓⑶c楚王對比,突出屈原的偉大愛國精神,而楚王只是被歷史遺忘,空自留下歷史的遺跡樓臺。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六月二十日夜渡?!吩娭性f:“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蘇軾晚年被貶到儋州,卻始終以一種樂觀中蘊含斗爭的精神面對,也正是受到了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精神的感召,他、雖經歷了無數的挫折,仍能保持高潔的品性。

直到當代,屈原的精神仍然受到人們的尊崇,歷經兩千余年,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雖然屈原的一生是悲劇,但他留下充滿美好理想的愛國詩篇卻永遠為后人所傳頌,那些出自屈原詩歌中的名句,我們仍會背誦;他的高尚品格和愛國精神,也廣為傳頌。正所謂“風騷傳后世,端午留千古”??梢哉f,屈原在后人的心目中獲得了永生。

今天,人們通過吃粽子、賽龍舟的方式祭奠屈原,他的“求索”“愛國”精神,成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高尚精神。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社會的發展,端午節逐漸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人們祭奠屈原,不僅是為了祭奠屈原本人,也寄托著人們的愛國熱情, 屈原精神也成為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

傳統民族節日文化蘊含著豐富而寶貴的民族精神,近年來受到各方重視。每逢春節、元宵節、端午、中秋等中華傳統節日,各地都紛紛舉辦相應的文化活動,逐漸恢復傳統的節日習俗。以端午節為例,前幾年全國多地舉辦了“龍舟大賽”,媒體也以不同形式進行宣傳報道,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文化的傳播借助各種新形式獲得了巨大發展。網絡直播、短視頻、音頻、圖解、小游戲等各種新媒體傳播手段備受青睞,受眾數量呈幾何基數增長。線下與線上相結合,傳統節日文化得以深入到當代生活,它的具體形式發生了改變,不變的是后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弘揚和傳承。

對于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歷史遺產,我們要充分認識并有效繼承下來,堅定文化自信,從學理的深入研究轉入傳播實踐的應用,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全面認識傳統文化,合理汲取傳統文化之精華,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魅力,從而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由興波)

中國古代風流人物——屈原

一、屈原生平

——楚國詩人政治家,博聞強識志遠大。

1、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

——內舉賢能明法度,對外力主抗強秦。

2、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

——愛國詩人辭賦祖,浪漫文學奠基人。

3、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辭賦之祖”“中華詩祖”。

——九歌九章和天問,離騷詩經并風騷。

4、屈原作品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并稱“風騷”,對后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和平理事會確定,屈原四大文化人。

5、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早年經歷

——生于丹陽秭歸里,嗜書成癖多而雜。

1、周顯王二十九年(前340年)正月初七日,一說周顯王三十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生于楚國丹陽秭歸。次年,居樂平里。周顯王三十九年(前330年),屈原居樂平里。自幼嗜書成癖,讀書多而雜,“石洞讀書”與“巴山野老授經”當在這一年。

——體恤民眾做好事,眾口一詞獲贊譽。

2、周顯王四十年(前329年),居樂平里。屈原雖出身貴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眾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響,故十分同情貧苦百姓。從這時起,小小年紀便做了許多體恤民眾的好事,博得了眾口一詞的贊譽。

三、初露才華

——秦軍無故犯楚境,組織青年奮力擊。

1、周顯王四十八年(前321年),秦軍犯楚境,屈原組織樂平里的青年奮力抗擊,他一方面居高臨下地對青年們進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種戰術,機智果敢地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一展其非凡才華。

——屈原應召進京去,五國聯兵抗強秦。

2、周慎靚王元年(前320年),仲春三月,屈原應楚懷王之召出山進京。這一年他在鄂渚為縣丞。周慎靚王二年(前319年),升任楚懷王左徒。這一年深秋,屈原首次出使齊國。周慎靚王三年(前318年),忙于楚之內政外交工作。楚、魏、趙、韓、燕五國聯兵攻秦,屈原隨軍而前。

四、變法改革

——變法改革民心沸,貴族面臨覆滅運。

1、周慎靚王四年(前317年),屈原忙于變法改革,制訂并出臺各種法令。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繼續進行變法改革,與舊貴族和一切頑固勢力進行斗爭。周慎靚王六年(前315年),深入進行變法改革,民心沸騰;楚之形勢大變,舊貴族面臨著覆滅的命運。

思美人

五、讒而見疏

——上官大夫讒見疏,罷黜左徒任三閭。

1、周赧王元年(前314年),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讒而見疏,被罷黜左徒之官,任三閭大夫之職。周赧王二年(前313年),屈原第一次流放漢北地區(今河南西峽、淅川、內鄉一帶)。秦國張儀破楚齊聯盟,楚懷王兩次興師伐秦,結果都被秦打敗,漢中郡淪陷,史稱“丹陽之戰”。

——張儀賄賂靳尚去,鄭袖進言回秦國。

2、周赧王三年(前312年),楚國發兵反擊秦國,在藍田(今陜西藍田一帶)大敗。楚懷王重新啟用屈原,讓他出使齊國,目的是讓齊楚兩國締結新的聯盟。周赧王四年(前311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攻取楚召陵?;菸耐踉阜譂h中之半給楚,與楚結盟。楚懷王比起漢中的土地,更想要獲得張儀。張儀來到楚國,由于重金賄賂了靳尚,并得到楚懷王寵姬鄭袖進言,得到釋放回到秦國。

——懷王領悟張儀騙,權宜之計用屈原。

3、秦惠文王死,子武王蕩立。屈原出使齊國,回來楚國的時候張儀已經離開,屈原勸諫懷王說:“為什么不殺張儀?”懷王后悔,派人追張儀沒有追到。周赧王五年(前310年),秦武王元年,張儀由于不被武王滿意,離開秦國趕赴魏國。屈原仍事懷王為三閭大夫。懷王領悟到被張儀欺騙,出于一時權宜之計起用屈原為齊使,當屈原從齊國回來后馬上便被楚懷王疏遠。

——屈原不能參朝政,居住郢都設教學。

4、周赧王六年(前309年),秦武王二年,齊宣王欲為縱長,惡楚之與秦合,遣使遺楚王書,懷王猶豫不決,昭睢力諫,遂不合秦而合齊以善韓。屈原不能參與朝政,極可能通過昭睢等大臣敦懷王合齊。周赧王七年(前308年),秦武王三年,甘茂取韓宜陽。屈原居住在郢都,設壇教學。周郝王十七年(前298年),秦昭王發兵出武關,攻楚,斬首五萬,取析(今河南淅川)及左右十五城而去。

六、流放漢北

——秦楚復合謀相反,讒言害之避漢北。

1、周赧王十一年(前304年),屈原流浪漢北(漢江以上,今河南南陽西峽、淅川一帶)。秦楚復合,與屈原謀劃相反,而奸人必有讒言害之,避地漢北,當有不得已之情在,故《九章·抽思》有欲歸不得之意。

——憎恨聽信小人言,語言蒙蔽損害國。

2、周赧王十三年(前302年),齊、魏、韓三國聯軍攻打楚國,楚懷王派太子橫到秦國為人質,請求秦出兵援救。秦王命客卿通率兵救楚,擊退了三國聯軍。次年,秦國一大夫與太子橫因為私事爭斗被殺死。太子橫懼怕秦昭王怪罪,私自逃回楚國。此事使秦、楚兩國關系惡化,導致了此后秦國對楚國的頻繁進攻?!扒骱蕹淹趼犘判∪俗嬔?,讓不真實的語言蒙蔽了正確的語言,這些謠言將會損害楚國的利益,是方正的人不能容忍的,所以屈原在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太子立為頃襄王,公子子蘭為令尹。

3、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屈原此時已從漢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勸懷王不要赴會,說:“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可懷王的幼子子蘭怕失去秦王歡心,竭力慫恿懷王前去。結果懷王一入武關,就被秦軍扣留,劫往咸陽,要挾他割讓巫郡和黔中郡。楚懷王被劫往咸陽,楚由齊迎歸太子橫立為頃襄王,公子子蘭為令尹,不肯向秦割讓土地,秦又發兵攻楚,大敗楚軍,斬首五萬,取十六城。

思美人

七、放逐江南

——屈原免職放江南,郢都鄂渚入洞庭。

1、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楚懷王死于秦國,秦國將他的尸體送回楚國安葬。諸侯由此認為秦國不義。秦、楚絕交。屈原被免去三閭大夫之職,放逐江南。他從郢都出發,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屈原到達長沙,在這楚先王始封之地遍覽山川形勢,甚起宗國之情。

——背叛秦國頃襄王,秦國伐楚決勝負。

2、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楚頃襄王六年,秦國派白起前往伊闕攻打韓國,取得重大勝利,斬首二十四萬。秦國于是送給楚王書信說:“楚國背叛秦國,秦國準備率領諸侯討伐楚國,決一勝負。希望您整頓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戰。”楚頃襄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懷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國的下場,就是因為“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

——屈原流放荒僻地,遙望龍門到陵陽。

3、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到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區。這次流放的路線,按《九章·哀郢》分析,是從郢都(今湖北江陵)出發,先往東南順江而下經過夏首(今湖北沙市東南)、遙望龍門(郢都東門)經由洞庭湖進入長江,然后又離開了夏浦(今湖北漢口),最后到了陵陽(據說是今安徽青陽縣南)。時間長達十六年,在這之間并寫下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如《九章·悲回風》等。

八、自投汨羅

——攻下郢都王逃難,苦悶絕望投汨羅。

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楚頃襄王十九年,秦將司馬錯攻楚,楚割讓上庸、漢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鄧、西陵。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進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頃襄王只好跟那些執政的貴族們一起,狼狽不堪地逃難,“保于陳城(今河南淮陽縣)”。在極度苦悶、完全絕望的心情下,屈原于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這一年大概是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當時六十二歲左右。

九、歷史評價

古代

——驚才風逸壯志高,山川無極情理勞。

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原雖流放,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班固《離騷序》:”雖非是明智之士,可謂妙才也?!眲③摹段男牡颀垺け骝}》:“不有屈原,豈見《離騷》。驚才風逸,壯志煙高。山川無極,情理實勞。金相玉式,艷溢錙毫。”

近現代

——其言甚長其思幻,其文甚麗其旨明。

1、梁啟超:屈原是“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較之于《詩》,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響于后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惫簦呵恰皞ゴ蟮膼蹏娙恕保活w閃耀在“群星麗天的時代”,“尤其是有異彩的一等明星”。

——天才歌手愛國者,無私無畏且高尚。

2、毛澤東:“屈原的名字對我們更為神圣。他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里。無論在國內國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人?!甭勔欢啵呵恰爸袊鴼v史上唯一有充分條件稱為人民詩人的人”。

——追求創新大詩人,世界文苑實罕見。

3、前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東方系中國語文學教研室主任謝列勃里亞可夫《屈原和楚辭》:“楚辭最主要的作家屈原的英名也赫列于世界文豪之林。”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美國科學和藝術科學院成員、亞洲研究協會成員詹姆士·海陶瑋《屈原研究》:“一個大詩人,又如此追求創新,這在世界文苑中確實極為罕見。

十、后世紀念

宋玉悼詞

——時來則應物來濟,惠無所歸怨無集。

屈原死后,當時社會不少人都不認可他,就像司馬遷說的“不容于世”。唯有宋玉卻為屈原寫悼辭,他是第一個為屈原寫悼辭的人。其辭曰:“夫君子之心也,修乎已不病乎人,晦其用不曜於眾,時來則應,物來則濟。應時而不謀己,濟物而不務功,是以惠無所歸,怨無所集?!彼斡裨诘哭o中表達了對屈原的理解和惋惜。宋玉在辭賦上學習屈原,并且在屈原的基礎上對楚辭進行了發展,所以在當時人們將宋玉稱作是繼屈原以后最杰出的辭賦家。

十一、文物建筑

屈原祠

——屈祠建于唐元和,三峽工程已搬遷。

1、屈原祠最早建于唐朝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建設三峽工程時,與重慶的張飛廟、白鶴梁、石寶寨一起成為三峽庫區文物搬遷復建的四大單體建筑。復建的新屈原祠占地2萬多平方米,投資5000多萬元,是三峽湖北庫區規模最大的地面文物復建工程。新屈原祠采用石木結構,繼承了老屈原祠的地域特色和傳統工藝。

——緬懷先賢動人事,風雨滄桑古風遺。

2、屈原祠內共分12個展覽陳列廳,分別為前殿、南北陳列室(其中包含屈原作品及歷代詩人贊頌屈原作品碑廊)、大殿(祭祀廳)。秭歸屈原祠,記錄了一代又一代屈鄉兒女緬懷先賢的動人事跡,也保存了屈原祠風雨滄桑的歷史過程及其古風遺韻。

屈原墓

——秭歸故里景區內,屈原墓建道光年。

屈原墓有兩處。一處是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鳳凰山屈原故里景區內。屈原墓重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1976年興建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時搬遷到秭歸老縣城向家坪。2006年因三峽工程興建,湖北省文物部門復建到鳳凰山上,以恢復其歷史原貌。

屈原廟

——河南西峽屈原廟,最遲東漢已建成。

河南西峽屈原廟是中國最早的屈原廟。《后漢書·延篤傳》:延篤“遭黨事禁錮,卒于家,鄉里圖其形于屈原之廟”。這里關于南陽屈原廟的記載,是已知見于正史的最早的關于屈原紀念建筑的記錄,這說明最遲在東漢,南陽已建立了屈原廟。中國屈原學會的專家曾到屈原廟考察,認定屈原廟里的壁畫和湖南馬王堆里有相似的地方,并在屈原廟的墻壁上發現有唐代的方磚。由此推斷,屈原廟在唐代已經修建。

十二、端午佳節

——屈原投江五月五,圖騰祭祀端午節。

屈原投江自盡的日子相傳是農歷五月初五,即端午節。端午節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一帶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演變成了中國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歷史文化源流|立文之道 惟字與義

“立文之道,惟字與義?!蔽乃囍挥邢蛏舷蛏撇拍艹蔀闀r代的號角。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

——2021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立文之道,惟字與義”,典出劉勰的《文心雕龍·指瑕》:“若夫立文之道,惟字與義。字以訓正,義以理宣?!薄段男牡颀垺肥侵袊铣膶W理論家劉勰創作的一部理論系統、結構嚴密、論述細致的文學理論專著。從書名來講,“文心”即“為文之用心”,“雕龍”取自“雕龍奭”典故,指精細如雕龍紋一般進行研討。合起來,“文心雕龍”等于是“文章寫作精義”,它問世一千多年,至今依然是廣大學者、文字工作者的必讀寶典。

“立文之道,惟字與義”說的是作文方法,在于運用文字和確立文義。文字憑借解釋規定含義,文義用理論來加以說明。簡單地說,“文”指詞要達意、“義”指立場高潔。這是劉勰對晉代末年文章意旨模糊、耽于言辭、文情詭訛、文風衰薄浮夸的弊病進行批評后得出的結論。

中華文化先賢向來把“立德”“立言”“立功”作為理想人生之追求。《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薄叭ⅰ?,現在我們可理解為理想人生的三個最高標準,即:修養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偉大的功勛業績,書寫傳世的經典文章。說白了,就是做人、做事、做文章?!拔恼虑Ч攀隆?,詩圣杜甫詩中流露出的感懷,體現了中國文人對文字的敬重。三寸管筆千鈞重,筆端系蒼生,文章連國運?!盀樘斓亓⑿?,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成為千百年來中國文人志士共同構筑的“價值體系”,成為著書立言之道,它“上承孔孟之志,下救來茲之失,如皎日麗天?!?/p>

“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并生者何哉”,劉勰在《文心雕龍·原道》中,把“文”的道德意義,提高到與天地并生而不朽的高度。

中國人素來有知行合一,“仁以為己任”的優良傳統。千百年來,他們秉持悲天憫人的情懷,以生民為本的憂患意識、天下視野的價值理想,在提升自身美好德行的同時,立言于世,棄舊圖新,棄惡揚善,以文化人,所形成的至善至美的審美價值標準,在中國古典文化殿堂里得到完美呈現。

五千年浩瀚如星辰的傳世經典,體現了文學家、藝術家襟懷和學識的貫通、道德和才情的交融、人品和藝品的統一,構建了中華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文明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論語》,到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之譽的《史記》;從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詩經》,到華夏大地婦幼皆詠的唐詩宋詞;從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到表達諸葛亮以身許國、忠誠之心的《出師表》……無不閃耀著中華文明之光,寄托著中華民族精神。而中國歷史上先秦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與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佳句,之所以成為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尊崇,正是因為他們把行文之道的“義”立在了國家、民族這個主題上,立在為祖國的前途、命運分愁擔憂,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上。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他經過了生活的甜酸苦辣,但他不但沒有被這些所湮沒,反而顯得更熱愛生活。他的談笑風生里面,閃耀著他對于生活的真意。他的《龍須溝》以市民社會人物的日常言行和家長里短所體現出的味道,通過敘述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大時代,表現了新舊時代兩重天的巨大變化。所以,他成為當之無愧的“人民藝術家”。

“承百代之流,會當今之變”。歷史走入了波瀾壯闊的新時代。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新時代,如何以手中的筆墨、心中的大義,書寫出屬于這個時代的經典力作,是文藝工作者面臨的時代考卷。

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找準文藝工作的歷史方位,把握歷史進程和時代大勢,把行文立義,放在反映中華民族的千年巨變,揭示百年中國的人間正道,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唱響昂揚的時代主旋律上。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李寶波)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