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手勝利藝術(中國氣步槍拿下金牌!射擊運動員和狙擊手相比,誰的技術更好些?)
狙擊手勝利藝術文章列表:
- 1、中國氣步槍拿下金牌!射擊運動員和狙擊手相比,誰的技術更好些?
- 2、狙擊手:以小博大真功夫
- 3、狙擊手| 關于志愿軍戰士和美軍所用的狙擊槍,你了解多少?
- 4、狙擊手排片超四海,張藝謀要靠冬奧會開幕式翻盤了?
- 5、范忠東:青春熱血與冷槍冷炮的交織——觀張藝謀電影狙擊手
中國氣步槍拿下金牌!射擊運動員和狙擊手相比,誰的技術更好些?
最近的東京奧運會仍舊如期的舉辦了,而我國這次前往參加東京奧運會的代表團依舊非常豪華,為東京奧運會參賽人數最多的國家,達到了777人。而我國奧運代表團表現也是十分出色,拿下了東京奧運會首個金牌,還是00后小將楊倩贏得。拿下了女子10米氣步槍射擊比賽的金牌。奧運冠軍的難度可謂是非常高的,需要集中只有硬幣大的靶子,打出10環的成績。而軍隊狙擊手也是很強的存在,他們可以百米甚至千米內精準爆頭,一動不動伏擊長達十幾個小時,當射擊運動員遇上軍隊阻擊手,誰才是最強的狙神呢?可以拿到最后的勝利光環。
實際上如果拿奧運冠軍來和普通的狙擊手相比,很多人都會毫不留情的說出答案,但是要比也是拿各自領域同等級別的實力來對比。奧運冠軍是和來自全球多個國家的運動員競爭,得拿出非常好的成績,擊敗更多的對手,命中更高的靶心,越能打中10環,則奪冠概率越大。而阻擊手這點基本上就比不過運動員了,他們只需要在隱蔽處或者制高點埋伏好,擊殺掉目標就行,而這個目標大小也比奧運冠軍射擊的只有硬幣大的靶子子大多了,所以很多人覺得奧運冠軍可以拿下勝利。
但是事實并不是如此簡單,阻擊手里也有神槍手。在之前我國軍方的抖音號里面,就有一個“槍王“,做法可謂是十分震撼人心,也是讓不少人心跳。這位槍王對自己的槍法異常自信,在幾百米外爆氣球那叫不是事,直接讓士兵在自己頭上放個蘋果,然后遠處直接精準爆掉,在1200米外晃動特別大的小目標精確命中,這就是我國的高原槍王楊友剛。這樣的場景可不是電影和電視劇里的神槍手,那都多半是假的。這個狙擊手的出色表現,就是冠軍也是很難做到的。
射擊運動定和軍隊狙擊手的使用場景,槍的類型以及使用習慣都是不一樣的。奧運會的運動員一般參加的比賽項目是手槍、步槍、移動靶和飛碟。就拿我國這次奪冠的10米氣步槍射擊來說,他們的設計射擊距離只有10米,在射擊的時候也不會有很大的后坐力,另外比賽奧運會場也不會有風、目標的動靜態晃動,突發情況等等。射擊運動員的使用習慣也是為比賽專門訓練的,只進行一個科目,射擊動作和習慣都是在根據比賽來進行。
軍隊狙擊手的任務就和運動員不一樣了,他們基本上都是為了以殺掉敵人為目的。狙擊手一般也是需要掌握多種槍型,不想射擊運動員那么單一,這樣射擊運動員專業性強于狙擊手,而狙擊手多樣化用槍強于射擊運動員。距離方面比射擊運動員更遠,射擊運動員最短訓練都是200米起步。狙擊手面臨的實際情況比射擊運動員更加復雜,射擊目標要受到風,光線,溫度,目標的移動性,突發情況等,環境比射擊運動員復雜很多,射程也更遠。另外狙擊手的偽裝能力和耐力以及專注性要比射擊運動員要更強,一個是拼命,一個是任務,不一樣的。
關于射擊運動員和狙擊手來說,要說誰的技術更厲害。就得看這個射擊環境了。像奧運會比賽這種環境,很明顯射擊運動員更強;如果是按照戰場來說,軍隊狙擊手明顯更強。其實從名譽和地位加上經濟收入來說,肯定是射擊運動員更好點,拿到金牌將會有更大的榮譽。而狙擊手這方面名譽和收入來說肯定比不了射擊運動員,即使是非常出名的神槍手,也很難受到很大的關注和經濟利益。其實兩者都是為了國家,都是不同的領域,真正誰強就看在什么樣的環境吧。
狙擊手:以小博大真功夫
又一次被打臉了——先前看到《狙擊手》的預告片和宣傳物料時,我預感不會好看,沒想到它卻成了春節檔中最大的驚喜。
雖然受限于市場資源有限等諸多因素,《狙擊手》在這個檔期注定無法票房大爆了,但這兩天穩步上升的口碑、排片量和上座率,都說明該片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肯定。
某種程度上,《狙擊手》走了一條與現在日益增“大”的國產戰爭電影背道而馳的路,重新撿起了“小而精”的創作理念,交戰主體不過十幾個人,把全部精力專注到具體的戰斗和角色上,以小見大,該有的都有。
張藝謀帶著女兒張末共同完成了這樣一部犀利精巧的戰爭片,詮釋了什么叫做寶刀未老、學無止境。
【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劇透。】
《狙擊手》最大的優點以及最根本的賣點,是把戰斗過程拍得足夠好看,簡潔、利落、干練、流暢。
影片的故事背景是抗美援朝戰爭后期的“冷槍冷炮運動”,志愿軍狙擊五班班長劉文武給予敵人重創而名聲大噪,美軍中尉為擊敗這個強敵,調集好手精心為對方下了個套,全片所有戰斗場面幾乎都發生在這兩隊人馬之間。
電影的節奏感極佳,在簡單交代完背景和人物后迅速進入了正題,從五班被伏擊開始,到大永擊斃敵首約翰,一連串令人目不暇接的戰斗戲始終把觀眾牢牢扣在緊張殘酷的戰場上。
在此過程中,五班的戰術運用可圈可點,而且這些戰術還往往與角色設定和人物關系有關,例如米老二兩人領銜使出的“引蛇出洞”,就指出了他們曾做過類似的演出,同時暗示了志愿軍戰士們閑時并不枯燥的生活。
之后劉文武和大永全火力輸出的“趕鴨上架”,展現了五班最好的兩位狙擊手的高超能力,而大永最終取得勝利所用的“后發制人”,更是突出了他對于嚴師劉文武的繼承和發揚,象征著戰斗技巧與戰斗精神的薪火相傳。
難能可貴的是,《狙擊手》為五班設置了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以美軍頂尖狙擊手約翰所率領的精銳狙擊小隊(這部分要感謝張末的努力)。
盡管這支小隊的人數略少于五班,但圈套是他們下的,戰場是他們挑的,再加上他們一出手偷襲就先后放倒了4名五班戰士,同時還占著槍械裝備上的優勢,因此,他們給五班和觀眾們造成了巨大的壓迫力——這是一場艱難的逆風仗。
與許多類似題材作品不同,《狙擊手》里的美軍不再是純粹依靠火力優勢或者妄自尊大的形象單薄的反派,影片做了大量符合其文化語境的處理,他們也有軍人榮耀和七情六欲,也有非同尋常的戰斗力——比如在被五班用一招引蛇出洞干掉側角的兩名隊員后,約翰并未垂頭喪氣,而是迅速投入戰斗狀態,隨后在敵陣前方找到了一枚炮彈,伺機而發、以眼還眼。
尊重對手就是尊重自己,無論在戰略原則上該多么藐視敵人,在具體戰術及更多層面上,始終應該重視和正視敵人的強大。
由于影片的鏡頭始終聚焦在具體的戰斗細節和人物身上,《狙擊手》的角色塑造成果(相比起實際花費的筆墨)意外得好。
影片這方面的戲眼顯然是落在劉文武和大永兩人身上,尤其是大永,還擔負著細微、緊湊但仍然存在的成長線,他的優點是有文化、天賦高,缺點是不夠果決,容易多愁善感。
雖然互動不多,但通過寥寥幾幕,就能發現劉文武對這名戰士的看重和操心了,又是告誡他“不準哭”,又是教育他關鍵時刻手要快、要狠,還在大永受挫沮喪時不斷強調集體價值和戰斗意志。
像是五班減員到只剩3人時,大永被巨大的失利和傷痛牽動了悲觀情緒,開始念起敵人的船堅炮利,劉文武立刻喝止了他的情緒蔓延,怒吼出“你我在,五班在”的頑強。
所以在我看來,《狙擊手》的“煽情”部分都是非常高級的,不刻意、不做作,而是深埋在劇情中,等著它自然出現,再沁入觀眾的心中。
我最喜歡的,也是讓我淚流不止的一場戲,便是五班大喊亮亮“不要睡”的一幕,眼見重傷的亮亮沒有動彈,劉文武情急之下想出一起高唱《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的辦法,“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一遍又一遍的歌聲,讓亮亮起了反應。
從功能角度來說,劉文武3人唱軍歌的目的性非常明確,就是為了喚起亮亮的意識,但正是在這非唱不可的客觀環境下,志愿軍戰士的榮譽感和昂揚斗志以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方式全面爆發了出來,這才是理想中的優質抒情。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的主流電影開始追求更大的投資、更大的規模、更大的場面,這個方向沒錯,因為以前我們確實沒法拍“大片”,就像“氣多鋼少”戰勝“鋼多氣少”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誰不希望有更好更強的武器裝備呢?——現在有條件了,當然要多拍些曾經只有好萊塢才能拍的片子。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忘了“氣多”才是打勝仗的根本關鍵。現在拍電影的錢越來越多了,片子卻越來越難打動人,說到底還是怠慢了內功的修煉。
《狙擊手》為現在的國產戰爭片及所有大片上了頗有“復興”味道的一課:小有小的精悍和專注,管中窺豹式的剪影一樣能媲美大而全的風采,并且還有“降低創作與觀看門檻”的優勢。
盡管《狙擊手》還存在一些劇作上的問題,但考慮到96分鐘的片長和實際的成片效果,它已經足夠好了。
我發現自己這兩年每次看張藝謀的電影都要夸他一次,倒不是說他回到了創作巔峰(事實上再也回不去了),而是欽佩他年過七旬還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創作欲望和探索精神,今天還是冬奧會開幕,一想到他幾個項目連軸轉,就覺得“國師”之稱真是當之無愧。
狙擊手| 關于志愿軍戰士和美軍所用的狙擊槍,你了解多少?
大家好,我說“爛片王”
由張藝謀和張末指導的《狙擊手》在春節檔火爆上映。影片對細節的刻畫讓我們深刻的了解了抗美援朝的殘酷,志愿軍在各方面都落后于美軍的前提下并最終取得了勝利,可見有多么的不容易。
而《狙擊手》主要聚焦五班的故事,這是一個特殊的部隊,每一個戰士都是一名神槍手,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志愿軍戰士和美軍所用的狙擊槍。
影片開頭所說的志愿軍所有的“莫辛納甘”步槍什么來頭?
1890年代初期,歐洲國家的軍用步槍,都從大口徑黑火藥槍彈,改用了小口徑無煙藥彈了。
1891年,沙皇俄國也研究出了這種采用小口徑無煙藥彈的步槍,名為M1891。
它是由俄國陸軍上尉莫辛,和比利時設計師納甘兄弟共同設計的。
俄國軍方吸收了莫辛和納甘兄弟雙方的設計,而最終定型的新式武器,故名“莫辛—納甘”步槍。
由于莫辛納甘精準、簡單、實用、耐用、成本低的優點,莫辛納甘從來沒有退出過人類戰場,延續了130年之久。
朝鮮戰爭中,我軍緊急向蘇聯訂購36個步兵師的莫辛-納甘步槍,其型號為M1944。
它長1016毫米,空槍重4公斤,槍口彈頭速度為820米/秒,有效射程為1000米。
其所用子彈,為7.62×54毫米,底部邊緣凸起,彈夾5發裝。發射時,需要手動操作,旋轉后拉式,彈倉供彈,一槍一發。
再看看美軍,美軍狙擊隊使用的是M1903A4狙擊步槍
M1903A3步槍的類型是旋轉后拉式手動步槍是在毛瑟兵工廠的特許下研制的,生產商為美國春田兵工廠(斯普林菲爾德)
從1900年開始研發,1903年定型,該步槍口徑為7.62毫米,槍身全重為3.94公斤,槍管長610毫米,槍身全長為1097毫米
初速為每秒鐘823米到每秒鐘853米之間,有效射程為550米,彈匣容量為5發,適配彈藥為M1906步槍彈。
本片中美軍使用的狙擊槍安裝了8倍光學瞄準鏡——M73B1
M73B1瞄準鏡體積小、質量輕、可靠性較好,為進一步改善M73B1的密封性,從而開發了防水性良好的瞄準鏡,該瞄準鏡于1945年初被選作制式,命名為M84瞄準鏡.
加裝8倍瞄準鏡的M1903A3
還有一個細節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為什么美軍的槍頭都有一個喇叭性的裝置
該裝置是M2消音器,可以有效降低槍口火光和發射藥的煙霧,這樣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想要鎖定對手基本上不可能,所以影片中多次強調一個細節——美軍狙擊手的位置
影片中還有一個疑問就是為什么志愿軍的槍沒有高倍鏡?
其實莫辛納甘是可以加裝瞄準鏡的,只是造價太高,一直瞄準鏡的價格可以購買幾十條槍了,所以瞄準鏡對于志愿軍就是奢侈品。
甚至連最基本的望遠鏡都是奢侈,影片中只有班長才能用上簡陋的望遠鏡。
2021年,相繼有三部影片都是聚焦抗美援朝的,這部影片沒有《長津湖》的大場面,而是更多的聚焦細節,通過對細節的刻畫,突出了志愿軍戰士的精湛的技術和堅強的意志。
你還知道關于抗美援朝的哪些武器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狙擊手排片超四海,張藝謀要靠冬奧會開幕式翻盤了?
文/納蘭澤,納蘭澤自媒體編輯部
春節檔各大電影熱映,吳京、易烊千璽主演的《長津湖之水門橋》領跑并一騎絕塵,上映不到五天,票房已經超過了20億元。另一部魏翔、馬麗主演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票房也已經突破了10億元。
不過,在整個春節檔口碑最好的電影當屬張藝謀、張末執導的另一部朝鮮戰爭電影《狙擊手》。這部電影目前在豆瓣評分7.7分,好評率達到了74%,差評率僅為4%。但令人遺憾的是,《狙擊手》排片“起早貪黑”,在各大影院中往往只有清晨檔和午夜檔排片。
目前,《狙擊手》的票房僅有1.76億元,甚至遠遠落后于5億元票房檔的《四海》《奇跡·笨小孩》和《熊出沒·重返地球》。
為此,張藝謀曾出來公開喊話,希望院線能給《狙擊手》更多排片機會,但沒想到《狙擊手》的排片不降反跌。《狙擊手》從大年初一的9.7%的排片,一度下滑到5.8%。
2月4日大年初四晚,張藝謀總導演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在鳥巢驚艷舉辦,有網友表示,“張藝謀太懂中國人的浪漫了”。
在網友們交口稱贊冬奧會開幕式的創新、科技、美輪美奐的同時,也終于將一大波流量轉移到了對《狙擊手》的關注上,為《狙擊手》搶得了可能逆襲的機會。
在冬奧會開幕式結束之后,張藝謀也終于對外接受了采訪。
他對于《狙擊手》的水準,還是十分有信心的。但是對于不理想的票房和排片,張藝謀也表現出了很多的無奈。
他表示,“排片比較慘”,但因為冬奧會,也實在顧不上電影了。
對于張藝謀的無奈,網友們開始行動了起來。大量網友表示,需要用實際行動支持讓中國再次驚艷的張藝謀,支持他的優秀電影。
為此“開幕式后要給張藝謀補張電影票”的話題一度沖進新浪微博熱搜榜前十。甚至有網友在開幕式后,連夜去電影院買票表示支持。
在冬奧會開幕式的傳播效應加上電影口碑的持續發酵下,院線也終于意識到《狙擊手》的后續潛力。目前,《狙擊手》的整體排片已經在初五回升至8.5%,完成了對韓寒執導的電影《四海》的超越,或有去年劉德華主演的《人潮洶涌》厚積薄發的可能。
作為一部以朝鮮戰爭為主題的主旋律作品,《狙擊手》確實值得令人稱贊。電影獨辟蹊徑,不僅沒有采用張藝謀最擅長的宏觀敘事和大場景美術去追求視覺的震撼沖擊,也沒有過分去渲染很多同類型片的個人英雄主義,而是用非常冷靜、客觀的手法去呈現了朝鮮戰場的真實、慘烈與殘酷。
在朝鮮戰爭后期的冷槍冷炮的戰場上,當我們一直為神槍手張桃芳們的實力和戰績津津樂道的時候,張藝謀和張末用殘忍又熱血的方式告訴了觀眾光榮背后的巨大犧牲。
在朝鮮戰場上,每一個志愿軍戰士都是血肉之軀,都可能死,都會死。但對于他們來說,生死不重要,重要的是軍令、是任務,是“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與很多主旋律戰爭電影刻意削弱對手來凸顯我方的強大,或單方面突出我方戰士英勇,刻板化敵人相比,《狙擊手》成為少有的將正式敵人實力的電影。
張藝謀為《狙擊手》中的美軍狙擊小隊的主要人物建立了豐滿的人設,讓他們和真實戰場一樣不僅戰力強大,而且沉著冷靜、善用謀略。正是通過與這樣強大的對手的交鋒,才更能顯現出我軍戰士獲取戰斗勝利的艱難。
所以,當操著濃郁四川口音的班長劉文武的帶領下,與美國狙擊小隊展開了正面的直接對決,在面對戰友的死亡時咬牙地怒喊出“哭個錘子,給老子憋著”時,這份真摯卻更令觀眾崩潰。
當柱元被炸傷后,疼得向劉文武請示“我能喊嗎”,劉文武聲嘶力竭地回應“痛就喊”的時候,無數觀眾不禁流下熱淚。原來,志愿軍戰士們不是不會疼、不怕死,而是用鋼鐵的意志和如山的軍令在硬撐。
讓偉光岸的形象讓步于人性,成為了《狙擊手》與很多同類型電影最大的不同。
無數年紀20歲左右的毛頭小伙,在千里之外零下40多度的朝鮮冰天雪地克服困難作戰。除了鋼鐵般的意志,還有被看似壓抑住的光輝人性。但這層人性里面,也有脆弱、有疼痛、有不甘,卻沒有后悔。
如果說非要有后悔,那就是他們后悔沒有殺掉更多的敵人,沒有更好地保護好自己的戰友。
正如魏巍幾十年前撰下的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些年輕的戰士們,正是最可愛的人。
從《一秒鐘》到《懸崖之上》,再到《狙擊手》,張藝謀的電影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劇情服務于美術的狀態之后,又讓人再次看到了他對于世界、對于民族、對于社會,以及對于人性的洞察。
在《狙擊手》中,我們也從中看到了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中的中國式細膩與中國式情感寄托,看到了團結、凝聚形成的強大向心力。也正是在這種強大的向心力下,中國從朝鮮戰場、越南戰場的軍事戰場,一直戰斗到改革開放、國際貿易摩擦的政治經濟戰場,且越戰越強。
《狙擊手》,這部早該與觀眾見面的致敬與獻禮性質的主旋律電影,沒想到在冬奧會的加持下,散發出了更璀璨的色彩,用另一種方式宣告了這位第五代導演的返璞歸真。
對于這種返璞歸真,票房本不應該是一種簡單的印證。但只有更多觀眾的入場,才能更好地感受到電影的真摯。
隨著院線排片的回升,《狙擊手》有可能真正完成逆襲,收獲更多國人的感動與認同嗎?
再次向大家強烈推薦這部電影。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里,OVER!
范忠東:青春熱血與冷槍冷炮的交織——觀張藝謀電影狙擊手
以犧牲肯定生命的意義,以戰爭見證和平的價值,以血肉橫飛的歷史再現來喚醒中華民族大家庭對七十多年前那場戰爭的記憶。
由張藝謀和張末父女倆共同執導的《狙擊手》在2022年的“春節檔”電影中隆重上映。作為一部意義重大的歷史題材影片,又是張藝謀導演第一部進軍春節賀歲檔的電影,《狙擊手》都賦予了與眾不同的特征和內涵。
影片《狙擊手》以冷槍冷炮運動作為敘事背景,采用普通狙擊手的群像故事作為電影切入點,圍繞志愿軍某連“五班”為完成連隊“帶回偵察兵亮亮”的任務而在無名山坡上進行的遭遇戰展開敘事,表現了“五班”在此運動中一次普通平凡的遭遇戰,從細微之處展示了這場偉大戰爭中的一個小細節,力求通過普通的小故事讓觀眾窺見到抗美援朝戰爭的殘酷與艱辛以及中國人民志愿軍不怕犧牲、英勇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薪火相傳,從而感受到每一個平凡的志愿軍戰士身上那種樸實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家國情懷。
1951年5月,毛澤東在聽取志愿軍參謀長解方和第3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賡關于朝鮮戰場的情況匯報后,根據志愿軍入朝后連續五次運動戰的經驗和美英等軍隊的作戰特點,對志愿軍應采取的作戰方法作了明確指示。毛澤東主席說:“志愿軍總的政治任務是輪番作戰,消滅美英軍九個師,則可解決朝鮮問題。打法上同意彭總提出的不斷輪番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即‘零敲牛皮糖’的辦法。每軍一次以徹底干脆殲滅敵一個營為目標。一次使用三四個軍,其他部隊整補待機,有機會就打。如此輪番作戰,在夏秋冬三季內將敵人削弱,明春則可進行大規模的攻勢。”(《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卷,第492頁)
所謂的“零敲牛皮糖”就是“冷槍冷炮運動”。它是集中優勢兵力打小殲滅戰的一個形象化的提法,即通過無數次戰役戰斗上的小殲滅戰,小口小吃逐步擴大的辦法,不斷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積小勝為大勝,達到戰略上消耗敵人,逐漸轉化戰爭形勢之目的。這種戰法,對敵,可以打擊其士氣,動搖其信心,消耗其力量;對我,則可取得經驗,鍛煉部隊,提高戰術、技術水平與指揮水平,不斷增強戰斗力,為打大殲滅戰打下良好基礎。
毛澤東主席這一“零敲牛皮糖”殲滅戰思想的提出,逐漸擴展為志愿軍全軍范圍的狙擊行動。冷槍運動就是狙擊手以單槍或單炮,采用突襲的形式射殺敵方單個目標,以隱蔽、準確、突然為特征。快速游動作戰的狙擊手即是冷槍冷炮運動中削弱敵人有生力量的核心骨干。
《狙擊手》講述了一個少年戰士成長為英雄的故事。影片以陳大永為敘事主體,在陳大永的回憶和講述中展開。電影的開始,陳大永以一個“情感脆弱”的愛哭戰士形象出現,在戰爭中面對戰友和班長的相繼犧牲,陳大永快速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新“神槍手”。影片的敘事從上半部分的班長劉文武到下半部分迅速成長起來的陳大永,在這一過程中,成熟英雄劉文武和成長英雄陳大永之間也完成了單兵軍事作戰技能和精神的薪火相傳。
《狙擊手》不是單講劉文武和陳大永兩個人的英雄故事。陳大永取得的最終勝利是由全體五班戰士的英勇犧牲而獲得。接急救包被敵軍射殺的王忠義、背著沉重鐵板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站起來的胖墩、演手偶戲引出敵軍的綠娃子、自殺的偵察兵亮亮……每一位犧牲的志愿軍戰士,都是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完成任務鋪路的無名英雄。這是一種由個體凝聚、又超越個體的英雄主義,是平凡的無名英雄們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集體詮釋。
《狙擊手》中五班戰士的個人命運被自然地融合到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在戰壕中喚醒亮亮,戰士們唱的是“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身背沉重鐵板的胖墩在犧牲前喊出“我想好了,我兒子就叫鐵板”,希望孩子像鐵板一樣堅強;綠娃子牽掛獨自在家、屋頂漏雨的老婆再也等不到帶著綠手套回家的他;培養和教導戰士們的班長劉文武舍身赴死,遺憾再也不能帶他們回家……五班戰士每一個動人的個體故事,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心愿——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作為五班班長的劉文武將全班戰士從家鄉帶出來,并教會他們如何作戰——見火開炮、后發制人,這是成熟英雄向成長英雄們傳授軍事作戰技能。在成熟英雄劉文武壯烈犧牲后,唯一生還的成長英雄陳大永用成熟英雄傳授的單兵軍事作戰技能和精神與敵軍展開博弈,斗智斗勇,最終取得勝利,成功將情報帶回連隊。在這場艱難的戰爭中,正值青春年少的志愿軍戰士在戰火中用堅定的信仰將“青春熱血”與“冷槍冷炮”相互交織,用生命書寫了英雄代代相傳的歷史譜系,譜寫了一曲催人奮進的“英雄贊歌”。
電影將戰士們個人家庭的敘事貫穿全片,體現了家與國的密切關系:有國才有家。今天祖國大家庭的安寧與富強是無數不怕犧牲、英勇無畏的志愿軍將士舍小家而犧牲自己的生命換來的。以犧牲肯定生命的意義,以戰爭見證和平的價值,以血肉橫飛的歷史再現來喚醒中華民族大家庭對七十多年前那場戰爭的記憶。
影片既呈現了一個動人的英雄代代相傳的故事,又以五班戰士個人敘事來喚醒觀眾的家國情懷和對無名英雄的崇敬之情,也是對歷史書寫背后那些無名英雄的祭奠與紀念。
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就要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傳承志愿軍將士的血性虎氣,讓勝利的旗幟高高飄揚,真正做到無愧于革命先輩、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
(初稿于2022年2月5日,二稿于2月6日中午,三稿于2月7日,定稿于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