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被撞飛解體起火車手安然無恙(事故兩小時后,周冠宇平安走出醫療中心,本周末還會出戰F1奧地利站)
賽車被撞飛解體起火車手安然無恙文章列表:
- 1、事故兩小時后,周冠宇平安走出醫療中心,本周末還會出戰F1奧地利站
- 2、da Costa收獲個人第二冠|2016國際汽聯F3世界杯
- 3、路虎翻滾2死2傷、寶馬翻滾2死4傷,你還覺得它是炒作嗎?
- 4、速降車手從數米山崖摔下卻很少受重傷,他們有什么保命絕技?
- 5、F1車手的鋼鐵之軀是靠什么組成的
事故兩小時后,周冠宇平安走出醫療中心,本周末還會出戰F1奧地利站
來源:新聞晨報
F1大獎賽英國站的嚴重撞車事故中,周冠宇幸運地在賽車防翻滾撞擊的Halo系統保護下安然無恙,讓現場的所有人和電視機前的車迷們都感到欣慰。
救護人員從傾覆的賽車中將周冠宇救出后,他被抬上擔架送去了銀石賽道的賽事醫療中心進行詳細檢查。其實沒有直接被緊急送往醫院,就已經說明周冠宇的問題不大。
果然,不久后周冠宇效力的阿爾法·羅密歐車隊就得到了消息,中國車手意識清醒,全身沒有骨折的跡象,他將會留在賽事醫療中心觀察一段時間。
北京時間晚上10點發生的事故,半夜12點當法拉利車手塞恩斯在銀石賽道收獲了個人職業生涯首個F1冠軍的同時,周冠宇已經被允許可以離開賽事醫療中心。
周冠宇也是第一時間在社交媒體上向大家報了平安,還放上了一張新鮮出爐的自拍照片,“我沒事,很幸運還可以站在這,今天Halo救了我。謝謝大家對我的關心!”
隨后,周冠宇回到了圍場中的阿爾法·羅密歐車隊區域。F1首席執行官多梅尼卡利也是特地前來看望了周冠宇,對他的平安歸來表示高興。
現在看來,周冠宇很大可能會正常參加本周末的今年F1大獎賽第11站——奧地利站的比賽。
此外,周冠宇事故中被波及的威廉姆斯車隊車手阿爾本也已經確認沒事,從醫院出院。
“一切都好!也讓我高興的是,周冠宇也沒事!感謝醫療人員和所有發來的信息。著眼于奧地利的比賽吧!”阿爾本在社交媒體上報平安的時候,還不忘周冠宇的情況。
其實就在事故發生后,自己被撞得不輕的阿爾本在賽道救護人員過來詢問他情況的時候,就表示自己并無大礙,并且讓他們立刻去查看周冠宇的情況。
而作為是事故的“肇事方”,拉塞爾也是第一時間停車,跑著沖向周冠宇的賽車,并且在現場試圖幫忙救援。
拉塞爾表示,“首先最重要的是,周冠宇沒事。這是一個可怕的事故,所有的功勞都歸功于賽道工作人員和和醫療團隊的快速反應。”
da Costa收獲個人第二冠|2016國際汽聯F3世界杯
(da Costa:我能想到唯一會改變這場比賽結果的因素就是安全車...)
上周日, António Félix da Costa 憑借優秀的表現摘下太陽城集團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國際汽聯三級方程式世界杯的個人第二冠。
盡管這位桿位出發的 Carlin 的車手在比賽最初被隊友 Sérgio Sette Camara 超越掉至第二,但在之后的比賽中把握好了安全車提供的機會,在第 7 圈實現反超,成功奪回領頭位置并穩守至終點,將冠軍帶回。
Camara 第 1 圈的表現十分出眾,在文華東方大直道上抓緊尾流迅速超越 Callum Ilott 和 da Costa ,更一度將差距拉大到 1.2 秒。
直到第 5 圈, Nikita Mazepin 在碧瑤彎撞車引發安全車出動,縮短了 Camara 的領先優勢。這也給了 da Costa 在第7圈得以成功反超到機會。
第十圈時, Nick Cassidy 的撞車事故引發安全車第二度出動。比賽于第 13 圈重新開始, da Costa 再次拉開與 Camara 的距離,以避免勁敵有機會在葡京大直道展開攻勢。
比賽來到最后一圈, da Costa 進一步將領先優勢拉大至1.1秒。與此同時,來自德利賽車隊的兩屆澳門冠軍,此時排名第三的 Felix Rosenqvist 利用尾流超越 Camara ,首先駛入葡京彎。 Rosenqvist 嘗試追擊 da Costa ,但卻沒有足夠時間向對手施壓,最終落后1.603秒屈居第二。
Kenta Yamashita 、 Callum ILOTT 和 Jake Hughes 分列四、五、六位。
(Callum ILOTT 的20號賽車)
中國車手方面,葉弘歷在澳門連續遭遇兩起事故,第二場自由練習時賽車失控打滑后橫在賽道,后方的周冠宇躲閃不及,迎頭撞向葉弘歷的賽車,還好車手都安然無恙。但是葉弘歷只能缺席之后的第二場排位,最后只能在選拔賽中排在第27位發車。
(葉弘歷)
車隊搶修到凌晨三點,趕在選拔賽前將賽車修復。但令人沮喪的是,選拔賽發車后不久就在文華東方彎出現多起事故,同隊的日本車手佐佐木大樹突然減速,緊隨其后的葉弘歷躲閃不及,與前者追尾,賽車飛向空中,后輪重重砸在佐佐木大樹的賽車上,早早結束了東望洋之戰。
(周冠宇的18號賽車)
周冠宇在第二次練習的撞車事故后,在選拔賽中遭遇了引擎故障,不得不退賽。在最后的正賽中以第15位完賽,表現可圈可點。
(鄭穎聰的12號賽車)
在本賽季因學業而未能經常參賽的澳門車手鄭穎聰第三次征戰東望洋賽道,在比賽周末的表現不俗,最終收獲第12位。
路虎翻滾2死2傷、寶馬翻滾2死4傷,你還覺得它是炒作嗎?
在各類交通事故中,雖然車輛高空跌落、翻滾的現象并不常見,可一旦車輛出現此類事故,特別是持續翻滾,所造成的重傷甚至是死亡幾率,往往要高于普通碰撞、追尾等事故。
例如2015年一輛白色路虎車沖下高架橋,造成的慘烈后果令人觸目驚心;例如無錫一輛路虎車因快速行車撞上隔離護欄造成翻滾,導致兩死兩傷的悲慘事件;再例如不久前,一輛等紅燈的寶馬7系被瑪莎拉蒂追尾,連續翻滾后,瞬間起火燃燒,導致2死4傷的慘劇......這些悲痛、惋惜的事例,無不為我們敲響警鐘。
也正因此,小編想起了日前一汽奔騰進行的“空投”翻滾測試:使用一架直升飛機將奔騰X40吊起,隨后以120km/h的飛行速度,從兩高米的空中將車輛進行投放,以此來測試奔騰X40的安全性能。同時,這也是車輛翻滾測試在國內的首次公開。
然而,關于這次測試,消費者、網友們褒貶不一,有人說其是首開先河、創新之舉,應大力支持;也有人說其是一場鬧劇、嘩眾取寵罷了。那么,究竟應該怎樣去看待這件事情?究竟應該怎樣去評論它,今天我們就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好好的聊一聊。
測試結果如何?奔騰X40安全性能如何?
再聊奔騰X40的安全性能之前,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此次測試的過程:當車輛成功投放之后,車輛左前輪最先與水泥地面碰撞,為第一受力點,接著由于慣性的原因,車身右側與地面大面積接觸,進而翻轉、彈跳,最終靜止,整個過程中車輛正面未受到較大沖擊。
其實,無論是現場的媒體老師和工作人員還是后來看到照片的消費者、網友,心中無一不是充滿震撼、驚心動魄:怎么說一臺SUV也是個大塊頭,就這樣硬生生的砸向地面,再加上連續的翻轉,能不能保持車身的完整性都不知道。然而,奔騰X40卻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慘不忍睹”,不僅車身整體沒有明顯變形,連車內的測驗假人也完好無損的固定在座椅上。
可能有很多朋友跟我想的一樣,雖然表面看起來沒有明顯變化,其內部“五臟六腑”肯定受到了重創。然而,這一想法很快被否定,中汽研權威安全專家在認真勘察了奔騰X40空投過后的安全狀況,細心采集相關數據,經過科學的分析后,依舊給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答案:奔騰X40在本次空投的所有測試科目中表現優異。
通過現場圖片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奔騰X40不但前后四個車門可以正常開啟,A柱、B柱、C柱均為產生明顯變形;在安全系統的保護下,駕駛員位置的測驗假人坐姿正常;經過注水測試,燃油箱也沒有發生泄漏狀況等。這就充分說明,如果發生類似安全事故,消防員、駕駛員不僅可以輕松救援或者自救,并且也能避免二次事故的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結果也被公證處人員進行了現場認證,充分打消了人們對奔騰X40質量的懷疑,用實力證明了都市“小裝甲”并非浪得虛名。
那么,奔騰X40為何這樣強悍呢?其實,這要得益于奔騰X40采用了加強型3H結構車身,以及車身結構使用超過20%的超高強鋼,不僅具有足夠的強度,還具有極高的韌性和焊接性,能夠將碰撞所產生的的巨大動能充分的分散車身的各個部位,使沖擊能量能夠得到有效的分解,從而保證成員安全,這同樣也是其能夠在中國C-NCAP安全碰撞測試中取得5星安全評價的原因。
氣囊為什么沒有彈開?安全性到底怎樣?
那么接下來,就到了消費者最為關注,也是網友十分質疑的一個問題:如此高強度的碰撞、翻轉,車輛的氣囊、氣簾為何沒有打開?是否能夠有效保障駕乘人員的安全?
其實,說起安全氣囊,相信大多數消費者都會覺得這是最有效、最能夠保命的安全配置,同樣也是汽車安全性能的最后一道防線。就如平時我們在網上看到有消費者吐槽一樣:幸好安全氣囊及時彈出來了,不然危險可就真大了。那么,奔騰X40沒有彈出安全氣囊,就真的說明它在此方面的安全性不強嗎?
首先,我們要了解安全氣囊在何種情況下才會打開:1,相對車速>50km/h;2,撞擊的點必須在傳感器附近,一般是車輛正前方左右60°之間;3,要與剛性墻壁或障礙物發生碰撞才會彈開安全氣囊,,拿大錘等硬物砸傳感器位置也是不會打開的,因為傳感器發生作用主要是有速度造成的。
由此來看,安全氣囊雖然是為了碰撞所準備的,但也不是說發生了碰撞,氣囊就一定會打開。亦如我們今天所講的奔騰X40,首先左前輪撞擊地面,接著側面觸底翻滾,并沒有正面撞擊,沒有觸發到傳感器,所以前排氣囊沒有打開是十分正常的。值得一提的是,安全氣囊在打開時,無論是彈出速度還是沖擊力,都是十分巨大的,在沒必要的情況下,盲目打開反而會對乘客造成二次傷害。
此外,由于本次參加測試的車型是奔騰X40 1.6MT豪華型,該車型配備了主/副駕駛座安全氣囊,并沒有配備側氣簾,故然不存在側氣簾沒有彈出的問題。
為什么做這項測試?有何種意義?
通過上述,我們可以發現奔騰X40無論是在車身結構還是在安全配置上,并不存在安全性能不足的問題。于是,又有很多網友表示疑問,一汽奔騰為什么要做這樣的測試呢?這樣的行為是否是營銷的一種手段呢?
實則非也,早在2006年,一汽奔騰就舉行過十分震撼的活動,分別是真人側翻安全評測和極限靜壓評測。由專業車手駕駛奔騰B70在車身沒有任何加固強化的狀態下,以110km/h的時速沖向斜坡,接著在車體下落后任由其在慣性狀態下滑行、翻滾,結果是駕駛員安然無恙,側翻后的奔騰B70除了車身受損外,還可以正常行駛;而極限靜壓測驗則是讓一個荷載5噸多的集裝箱靜壓在一汽奔騰車頂,重量超過國家標準的2.7倍之多,結果是車身整體結構沒有變形,四門也可以無阻礙打開。
而目前大火的奔騰T77,近段時間還舉行了PK坦克的活動,小編就有幸目睹。此舉不僅讓我們對其車輛的動力性能和車身剛性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還讓我們看到了一汽奔騰這些年來技術的進步和實力的成長。
或許有人說,這次的試驗雖然成功,但不夠完美,應該選擇一臺有氣簾的車;也有人會問,為什么要把如此暴力的景象呈現給大家,一些消費者看后會不會擔心和害怕?更甚者,還以“作秀、嘩眾取寵”等詞來形容這次活動。
事實上,輿論總是伴隨爭議,尤其是在進行創新性的大型事件上。但是,我們總不能說遇到爭議、遇到質疑,就停下探索和創新的腳步,也不能抱著因噎廢食的態度去看待中國品牌的崛起,更不能說是等到國外出臺此類實驗了,我們再拍手叫好。那樣,我們還何來創新?何來超越?
所以,一汽奔騰這次究竟是首開先河,還是嘩眾取寵,我想那些帶著“有色眼鏡”的人心中,也已經有了答案。
而之于為什么要做此次測試,一汽奔騰除了將自身車輛的安全性能展現給消費者外,也是對真實交通事故形態的再現。據中國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統計數據,車輛從橋梁、懸崖、或者高地上跌落是一種典型的事故形態,而從高處跌落發生翻滾時導致成員死亡或重傷的比例,遠高于正面、側面、追尾等交通事故的比例。
此外,一位負責碰撞的權威工程師還曾說道:翻滾事故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是一項有意義并且有必要的測試。亦如一位網友所言:一汽奔騰只是做了很多車企都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情,我們應該給予鼓勵、給予掌聲,讓更多的車企加入到此隊列中。
結語:“中國制造”or“中國智造”?我想這個問題大家都會選,而對于如何由“制”轉換為“智”,我相信大家心中也都有一個模糊的答案,那就是不斷創新、不斷實踐。
誠然,自主品牌在某些方面與合資品牌相比尚有一些差距,但我們也要理性、客觀的看待、評論,不能總是帶著一副“有色眼鏡”,而忽視了我們自主品牌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成長。再者說,我們現在應該要做的,不就應該大力支持,像一汽奔騰這樣踏踏實實、切干實事、努力帶動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企業嗎?
速降車手從數米山崖摔下卻很少受重傷,他們有什么保命絕技?
每當我們看到無比驚險刺激的自行車速降視頻時,都會被車手們驚人的勇氣和車技,以及那些山野間的曠世美景所震撼。不知你注意過沒有,許多速降車手在從數米高的山崖上狠狠地摔下之后,卻能瞬間爬起來完成下一個動作,似乎完全不受傷害(也有摔車后受傷較嚴重的情況,但一般較少發生)。這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就像你看到MotoGP比賽中,摩托車手們那身可以在極高時速行駛時,仍能在大部分摔車事故中讓他們幾乎安然無恙地站起來的騎行服和頭盔一樣,自行車速降車手們在進行這項運動時,也會使用十分專業的護具去保護自己的身體,這身真材實料的全副武裝,能夠最大限度地使速降車手們在摔車后,得到全方位的保護。
頭盔:
速降自行車的頭盔和山地、公路車的頭盔完全不同,類似于摩托車的頭盔,將車手的頭部進行全方位的保護。頭盔內部的墊材也十分厚實,使車手們在摔車受到沖擊后,在避免受到外傷的同時,對可能造成的腦震蕩等內傷的發生概率大幅降低。
眼鏡:
速降車的行駛速度非常快,且專業的速降賽道路況復雜,在砂石飛濺的情況下,很容易進入眼睛。此外,自行車速降多在野山中進行,山里風大,使用一般的騎行眼鏡的話,防風效果則無法達到最佳程度。
所以,自行車速降使用的眼鏡,多為防風護目鏡,和滑雪運動使用的是類似的外觀類型。
護甲、護膝:
許多速降車手的騎行服看起來十分寬大,其實,那是因為騎行服內藏有“暗器”。車手們在危險性較高的賽道,會將一身專用的護甲穿在騎行服內部,這身護甲,可以對車手的頸部、四肢、胸部、腰部及背部進行全方位的保護。
很多車友認為自行車速降非常帥氣,也想親自進行嘗試,但千萬不要忘了,專業的速降車手們在進行這項運動時,是會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全方位保護的,所以,如果你決定了加入“速降軍團”,請一定不要忘了置辦這些用來“保命”的護具裝備哦~
本文編輯:貝司貓
有用的知識要和大家分享,轉發本文并關注咕咚騎行——干貨、快訊、趣聞,了解更多與單車有關的事!
如果你想就本文中的內容交流討論,歡迎在下方留言
F1車手的鋼鐵之軀是靠什么組成的
就在前幾日,F1澳大利亞揭幕戰第16圈,邁凱輪車隊阿隆索在3號彎嘗試超越哈斯車隊古鐵雷茲的時候發生碰撞,導致賽車沖出賽道撞上護墻,并發生了嚴重翻車事故,他的賽車支離破碎,令人驚訝的是,“頭哥”安然無恙的從駕駛艙鉆了出來。
賽后,阿隆索還一本正經的說:“我得趕緊爬出來,因為我媽媽也在看電視”……
當我們驚嘆F1賽車優秀的安全性能之余,我們也不僅感嘆“頭哥”的鋼鐵之軀如同超人一般!今天我們就聊聊F1車手的鋼鐵之軀是幾方面組成的。
別看F1車手整天坐在駕駛艙那個狹小的空間里,其實他們并不是只會扶方向盤的宅男,他們是體魄最強健的運動員。
F1賽車的駕駛方式和車手所必須經受的強大離心力,和駕駛一般車輛有天壤之別。賽車手不僅體能狀態要優于常人,更要有沉著、冷靜分析的頭腦。
鋼鐵之軀之頸部
頭大脖子粗,不是老板就是伙夫。
這句話說的不完全對,其實還要加上一句,那就是F1車手,不信你觀察一下下面這幾位的照片,就能發現恨不得脖子跟腦袋一樣寬,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因為在駕駛F1賽車時,戴著安全帽的頭部是外露于駕駛艙之外的部分,除了在過彎時必須承受4個G的橫向離心力之外,在剎車時往前的減速力道也同樣超過5個G。在如此高的離心力狀態之下,頭部加上安全帽的重量會變成原來的5倍,因此需要有特別強壯的頸部來抵抗離心力,保持頭部的位置。
鋼鐵之軀之手臂
F1車手的手臂及手腕肌肉是極度發達的。一般的情況下,操作F1的方向盤需要將近30公斤的力量,而在200km/h的時速下轉動方向盤則需要更大的力量,尤其是車輛過彎時更需要強壯的手臂把賽車維持在車手想要的行進路線上。在長達300km的比賽過程中,強壯的手臂與手腕是必須的。不僅要有力量還要有耐力。
鋼鐵之軀之心臟
F1運動對車手心臟要求才是全世界最高的。車手在賽道上飛馳,就算是排位較差的車手的平均心跳也在165下以上,整個比賽持續90分鐘,心臟負荷量可想而知。
車手心跳最大值會達到190以上,這是何等恐怖的數據。因為車手要在溫度高達50攝氏度的座艙中在承受橫向、縱向加速度的同時,忍受心跳190的高負荷工作。
鋼鐵之軀之耐熱性
耐熱性對F1車手也是很重要的。在涼爽的歐洲地區賽站比賽時,駕駛艙內的溫度就可以高達攝氏50-60度。在高溫的馬來西亞雪邦賽道,艙內溫度甚至會超過攝氏80度。雖然車手能不斷補充水分,但將近2個小時的比賽下來,身體脂肪的消耗及脫水總和將超過4公斤。若是一般人,在那樣大量脫水的情況下會造成休克。
鋼鐵之軀之精力
車手除了身體要承受巨大負載外,大腦必須時刻保持警惕,100%的精力集中才能保證車手在90分鐘的比賽中不犯致命錯誤,即使短短1秒的走神就可能導致嚴重的撞車事件。
有些體育心理學家還發明了“悟性曲線”這一理論。 該理論認為當一個人的悟性處于這一曲線的頂點時, 他的狀態是最佳的。這一理論的運用能夠防止車手在比賽前提前進人最佳狀態而影響比賽時的成績。
F1車手們除了賽車訓練之外還要保證充足的體能訓練,如果沒有比賽,車手們每天至少訓練2小時。有比賽的話,每天訓練兩次,每次兩小時。除此之外,他們還要嚴格控制飲食。所以說,當我們看到他們很風光的拿到冠軍慶祝的時候,他們其實是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
眾多"車蟲兒"跟你一起侃侃"車背后的娛樂故事"
為你打造一個無法預知的世界!
微信公眾號:yulechepeng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