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飲酒飲的是什么酒(重陽節是怎么來的,為何這一天古人要登高、插菊花和戴茱萸)
重陽節飲酒飲的是什么酒文章列表:
- 1、重陽節是怎么來的,為何這一天古人要登高、插菊花和戴茱萸
- 2、重陽九月九,共飲一杯菊花酒
- 3、網絡中國節·重陽節|九九重陽節,風俗習慣知多少?
- 4、重陽節的九個小知識:為何又叫登高節?
- 5、今日是重陽節,十首寫重陽節的千古名篇含注解譯文值得品讀
重陽節是怎么來的,為何這一天古人要登高、插菊花和戴茱萸
重陽節,我們都不陌生。尤其是王維的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由于我們現在的生活節奏變得極快,人們的價值、生活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而對傳統文化產生了一些隔膜,對于傳統節日也沒有了以往的熱情和儀式感。如果說人們對節日還有企盼,那就是學生可以放假,上班族也可以不用加班了。
然而時代再怎么變化,人的基本情感(喜怒哀樂愛惡懼)是不會發生變化的。我們今天對重陽節不會有太多的真切體知,如果說有的話,那就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天的中國,很多年輕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發展,大都遠離家鄉,與自己的父母分離。但是人在異鄉總會有一種孤寂之感,尤其是每逢佳節之時,這種情感更濃。這便是一種文化的深層積淀,中國人重視血緣家庭和團圓的價值追求已經深深的根植于我們的血脈當中。從這個層面來說,傳統節日已經不再是個簡單儀式的問題,它包含著我們的價值訴求、文化訴求等等。因此,我們就有必要回到古人的生活世界,一窺他們的重陽節是如何過的?
重陽節,我們都知道時處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因為“九”為數之極,又是極陽之數,故二“九”相重,即為“重陽”。在這一天,民間有登高、插菊花、茱萸的風俗,故又有“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等不同稱謂。此外“九九”又和“久久”諧音,即長長久久之意,蘊含了人們非常美好的價值訴求,所以民間也常在該日舉行一些祭祖與敬老活動。也是因為這個原因,2012年,我國法律明文規定將農歷九月九日定位“老年節”。
既然重陽節如此具有文化內涵,我們就會疑問,它到底是什么時候起源的,以及其風俗背后到底有何蘊意?
關于“重陽節”的起源,見于《呂氏春秋》。其中記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由此可知當時人們在秋九月,農收之時就有祭祀上帝、祖先的活動。按照荀子的說法,“天地者,類之本;先祖者,生之本”。之所以會舉行這些活動,我們不能無知地將其看作是一種迷信,實則是古人追尋自己“從哪來”的問題,是一種報本反始的心里及價值訴求。
另外,根據《西京雜記》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由此,我們也可知道早在西漢時期就出現了佩戴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等習俗。人們認為這些活動可以令人長壽,這也許是受到當時一些術士服食藥物追求長生的影響。
此外,《荊楚歲時記》也說:“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這是什么意思呢?隋代的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也就是說人們在重陽當天舉行大型宴飲的活動不知起于何時,一直到宋代還依然保持完好。“重九江村午宴開,奉觴祝壽菊花醅。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這是對當時重陽佳節的描繪。人們在重陽節這天舉行宴飲,喝菊花酒,祝福老人們健康長壽,整個一幅其樂融融的盛景。其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孝”文化,以及一種敬老、尊老的價值觀。從這點來說,重陽節被稱為“老年節”不是沒有道理的,自有其深遠的歷史淵源。
從這些材料,我們可以看出,西漢時期的重陽節儀式、習俗已經相當完備了。因此,重陽節的起源絕不止于漢代,應該可以上溯到更早。不過,“重陽節”作為一個名詞出現還是在三國時代。例如,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寫到:“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到了晉代,陶淵明也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我們知道,陶淵明獨愛菊,故愛屋及烏,對重陽節也是情有獨鐘。
當然從漢代到魏晉時期,重陽節的一些習俗主要還是在宮廷及士大夫中傳播。直到唐代,重陽節才被正式定位節日。從此以后,朝廷與民同樂,以及在重陽節這天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來慶賀這一節日。
關于重陽節,其中最重要的習俗當屬“登高”。
可是人們為何登高呢,其意義何在呢?《禮記·祭法》有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其實這是一種簡單的萬物有靈論,即早期人類對于超自然、超人格力量的一種崇拜。早期人類主要通過采集、漁獵來獲取日常的生活資料,而由于大山提供了茂密的森林、各種野獸,以及高山上的雷電擊中樹木導致自然起火,人們在反復實踐中認識到可以用它來烤炙食物。總之,人們認為山是神秘的,故對其有敬畏之意。有人還對“崇”字做了解讀,即“從山從宗,宗聲”可見最早的崇拜也是對山而言的。
此外,還有登高“辭青”之說。我們都聽過三月“踏青”之說,那么與“踏青”相對的就是“辭青”了。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說:“有治看攜酌于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
那么,插茱萸的習俗是怎么來的呢?
古人認為茱萸可以入藥,菊花也一樣。早在唐代這種習俗就已流行開來,我們從王維的詩中也可窺見。茱萸具有驅蟲去濕、逐風邪之效,并能消積食,治寒熱。九九重陽節,陽氣過亢,為極兇。故而佩戴茱萸就是為了辟邪、逢兇化吉,這和端午節的佩菖蒲、喝雄黃酒有著相似的蘊意。
至于菊花酒,那是重陽節的必備飲品。“我花開后百花殺”,秋天時,其他花都凋零了,惟有菊花在綻開,且菊花不艷俗,有著高潔的品格。故在三國魏晉以來,菊花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聚會飲酒、賞菊賦詩漸成風尚。
重陽節在秋季,文人對秋多有感懷之意,所謂自古逢秋悲寂寥便是。重陽登高本是一種美好的習俗,但因客居他鄉,抑郁不得志故而多有悲涼之感。我們大可不必,正如杜牧詩言“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文:甪里先生
參考文獻:《帝京歲時紀勝》《禮記·祭法》《荊楚歲時記》《呂氏春秋》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重陽九月九,共飲一杯菊花酒
這里是酒經,一位資深白酒愛好者,關注我,與您共同探討白酒奧妙~
記得《甄嬛傳》里有甄嬛向太后獻賀禮的場景:
到了重陽節,按照慣例,甄嬛向太后獻上了表禮敬賀,還準備了菊花糕和菊花酒。
除了送菊花糕和菊花酒給太后祝福之外,槿汐還細心地加了一個茱萸香袋,用紅絲帶系著,加上了桑葉和榆葉覆蓋,做成了三色禮品,一大早便讓芳若送去給太后了。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也叫越椒或艾子,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
而且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
在重陽節佩戴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茱萸雅號“辟邪翁”,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
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
《十二月月令圖.九月》
《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
這消災避難、步步登高、延年長壽的祝福,甄嬛即便是大著肚子,都一一將禮數做全了。
古人真是講究,現在的人不光失了傳統,也失了禮數。
重陽玉律應,萬乘金輿出。
風起韻虞弦,云開吐堯日。
菊花浮圣酒,茱香掛衰質。
欲知恩煦多,順動觀秋實。
重陽佳節,中國民間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民間傳說,喝了菊華酒可以延年益壽,這種說法不無道理。
《本草神農經》說"菊服之輕身耐勞",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曾指出菊花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痺、治百病"的功效,晉代陶淵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之說。
而現代醫學也表明,菊花酒具有明目、降血壓、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等功效。
菊花酒亦作“菊華酒”,一種用菊花雜黍米釀制的酒。
菊花酒在漢代盛極一時。
漢高祖時,宮中每逢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在禮教森嚴的皇宮中,想必,這和漢高祖劉邦的提倡是分不開的。
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中,重陽節民間飲菊花酒的風尚也和漢高祖有著很大關系。
漢高祖劉邦所鐘爰的戚夫人被呂后殘害后,她的宮女賈某被驅逐出皇宮,從此將宮中過重陽節的種種習俗傳入民間。
漢高祖之后的眾多朝代,菊花酒都是宮廷釀酒的一種,得到不少皇帝的偏爰,被稱為"長壽酒"。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于何代……今北人亦重此節,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
魏時曹五曾在重陽贈菊給鐘蹈,祝他長壽。
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
明代萬歷年間的《酌中志》有"九月,御前進安菊花,吃迎霜麻辣兔、菊花酒"的記載,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此外,清朝的康熙皇帝也爰飲菊花酒。
重陽節是我國源遠流長的一個民俗文化傳統節日。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因為民間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
在這一天,老百姓吃重陽糕、登高與喝菊花酒。
作為重陽特有的節日食品,重陽糕最早是為了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后來慢慢有了登高吃糕,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據史書記載,重陽節吃糕在漢代《西京雜記》就有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食人長壽。”
餌是古代糕點的意思,蓬餌就是最初的重陽糕。
九月是桂花盛開之際,所以重陽糕又叫桂花糕、菊糕、五色糕。
比較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要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菊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全國各地幾乎隨處可見。
菊花有個別名叫“延壽客”,是我國有名的長壽名花,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
晉代葛洪曾在《抱樸子》中記了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
菊花為常用的中藥,《本草綱目》中有“菊之品九百種”的記載。
其中以杭菊、亳菊、滁菊、懷菊最為有名,有“四大名菊”之稱,功效也各有不同。
在秦朝的首都咸陽,曾出現過菊花展銷的盛大市場,可見當時栽培菊花之盛了。
所以古人用菊花來釀酒,也就順理成章了。
菊花酒的炮制方法:甘菊花2000克,生地黃1000克,當歸500克,枸杞500克,大米3000克,酒曲適量。
將甘菊花、當歸、生地黃、枸杞入鍋中,加水煎汁,用紗布過濾待用。
將大米煮半熟瀝干,和藥汁混勻蒸熟,再拌適量酒曲,裝入瓦壇中,四周用棉花或稻草保溫發酵,直到味甜即成。
中國人喝酒,講究與歲時、節令配合。
歲時節令,必有歡聚,歡聚必有飲宴,因此必會有酒。
重陽節飲菊花酒,體現了中國人的養生智慧,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也表達了人們的美好愿望。
消災避難、步步登高、延年長壽。
創作不易,您的點贊/關注/收藏都是對我們的最大支持~
網絡中國節·重陽節|九九重陽節,風俗習慣知多少?
登高今夕事,久久是天長。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習·俗
登高望遠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并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
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由菊花與糯米、酒曲釀制而成的酒,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菊花酒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還有白菊花酒。
遍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茴香科植物,因為出產于吳地的茱萸最好,所以又叫吳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葉為羽狀復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后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本草綱目》認為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風土記》:“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辟除惡氣而御初寒。”重陽日,采摘它的枝葉.連果實用布縫成一小囊,佩帶身上,可用來辟除邪惡之氣。
重陽節佩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或佩帶于臂,或作茱萸香囊,或插戴于發,以避疫消災。茱萸是重陽節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為重陽節俗的主要標志,因此登高會也稱“茱萸會”,重陽節被稱為“茱萸節”。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代替茱萸),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觀賞菊花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來源:臥龍融媒公眾號
重陽節的九個小知識:為何又叫登高節?
重陽節,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時間在農歷九月初九,一直以來備受重視。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程鵬認為,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此外,還有曬秋、放紙鳶、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節的名字咋來的?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九節、菊花節等等,寓意平安、健康長壽。
對于重陽節節日名稱的由來,程鵬說,在《易經》中,“九”數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所以稱作“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節日源頭可追溯到何時?
據程鵬介紹,現存有關重陽節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于《呂氏春秋》之《季秋紀》,記載了古人在九月豐收祭饗天帝、祭祖的活動。
據考證,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禮俗活動。漢代時,重陽習俗進一步普及。
它是否與古代祭祀“大火”的儀式有關?
有說法稱,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程鵬說,“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確定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時間坐標。上古時代,人們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把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俗稱“二十八宿”。
在東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象(蒼龍七宿)。在季秋“大火”退隱的時節,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季節有了新的認識,九月祭火神的儀式逐步衰落。
重陽節的內蘊有多深厚?
重陽節是一個內蘊深厚的節日,在時間流逝的同時,其習俗也在不斷豐富發展。
程鵬解釋,“重陽節”這一名稱的文字記載始見于三國時期,在魏晉時,節日氣氛漸濃,并且有了賞菊、飲酒習俗的文字記載。
比如,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
唐朝時,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后,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在節日期間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
古人如何過重陽節?
重陽可以算是人們生活中秋冬交接的界標之一,節俗就圍繞著人們這一時季的感受展開。
登高望遠是這個傳統節日的重要習俗。程鵬表示,重陽登高的習俗主要源于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岳的崇拜。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清代,北京過重陽節的一個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重陽糕有啥講究?
重陽糕是此時的美食之一,它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程鵬說,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時候,人們還會在重陽糕上插一面小紅紙旗(代替茱萸),并點蠟燭燈。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菊花酒有何寓意?
除了各色糕點,菊花酒也頗受人們的歡迎。
程鵬介紹,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藥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后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
為何要佩戴茱萸?
程鵬說,在重陽節的諸多習俗中,插茱萸的習俗相對來說較為廣泛,主要流行于黃河中下游、淮河、長江流域等地。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據說茱萸香味濃,具有明目、醒腦等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
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傳統節日可以如何傳承?
古人在重陽節這天有享宴祈壽的習俗,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而登高、放紙鳶等活動也反映了人們對健康長壽的祈盼。
程鵬說,現在重陽節亦是老年節,被賦予了敬老的內涵。節日的傳承既要遵循古代禮俗的文化內核,又要與當代的價值觀念相契合。
他認為,擺敬老宴、飲宴祈壽,或者適當帶老人登高,賞菊、飲菊花茶或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都是傳承重陽習俗的重要形式。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今日是重陽節,十首寫重陽節的千古名篇含注解譯文值得品讀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注釋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于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佳節:美好的節日。
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2、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宋代: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櫥 通:廚)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譯文
薄霧彌漫,云層濃密,日子過得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莫要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卷起珠簾,簾內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
注釋
云:《古今詞統》等作“雰”,《全芳備祖》作:“陰”。永晝:漫長的白天。
瑞腦:一種薰香名。又稱龍腦,即冰片。消:一本作“銷”,《花草粹編》等作“噴”。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重陽:農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
紗廚:即防蚊蠅的紗帳。櫥:《彤管遺篇》等作“窗”。
涼:《全芳備祖》等作“秋”。
東籬:泛指采菊之地。
暗香:這里指菊花的幽香。
消魂:形容極度憂愁、悲傷。 消:一作“銷”。
西風:秋風。
比:《花草粹編》等作“似”。黃花:指菊花。鞠,本用菊。
3、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譯文
昨天剛登上龍山宴飲,今天又在這里舉起了酒杯。
菊花為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采折之罪?
注釋
即事:以眼前事物為題材之詩,稱即事。
登高:古時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
更:再。舉觴(shāng):舉杯。觴,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遭此兩重陽:古時重陽節有采菊宴賞的習俗。重陽后一日宴賞為小重陽。菊花兩遇飲宴,兩遭采摘,故有遭此兩重陽之言。
4、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譯文
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回望故鄉,身處他鄉,設席送朋友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
心中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我想北歸不得,鴻雁為何還要從北方來。
注釋
九月九日:指重陽節。
望鄉臺: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鄉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臺,眺望家鄉,這種臺稱為望鄉臺。
他席:別人的酒席。這里指為友人送行的酒席。
他鄉:異鄉。
南中:南方,這里指四川一帶。
那:為何。
北地:北方。
5、九日齊山登高 / 九日齊安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
譯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 約朋友攜酒壺共登峰巒翠微。
塵世煩擾平生難逢開口一笑, 菊花盛開之時要插滿頭而歸。
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 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
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終歸如此, 何必像齊景公對著牛山流淚。
注釋
九日:舊歷九月九日重陽節,舊浴登高飲菊花酒。齊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帶。
翠微: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這句暗用晉朝陶淵明典故。登臨: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游覽山水。
牛山:山名。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春秋時齊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6、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代: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譯文
九月九日重陽佳節,我勉強登上高處遠眺,然而在這戰亂的行軍途中,沒有誰能送酒來。我心情沉重地遙望我的故鄉長安,那菊花大概傍在這戰場零星的開放了。
注釋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
強:勉強。
登高:重陽節有登高賞菊飲酒以避災禍的風俗。
憐:可憐。
傍:靠近、接近。
7、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代: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譯文
一院子的菊花金黃金黃,中間有一叢白似霜的花兒是這么孤獨。
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進了少年去的地方。
注釋
郁金黃:花名,即金桂,這里形容金黃色的菊花似郁金黃。
孤叢:孤獨的一叢。
白頭翁:詩人自謂。
8、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宋代:朱熹
江水浸云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違。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譯文
云朵的影子浸在江水里,鴻雁正打算向南飛。我帶著酒壺,邀集客人,找一個蒼翠清寂、煙霧氤氳的地方去飲酒。人世間難得一笑,還好有紫萸黃菊可以摘下來插在頭上,自娛自樂一番。風景還是往年的風景,而人早已不是往昔的人了。
為了慶賀重陽節,應該喝得酩酊大醉,請不要再推辭不喝了。人活著就像寄生在這個世界上,為什么非要奔波勞碌,到最后還怨恨人生苦短呢古往今來,無窮無盡。人間多少春花秋月,終難逃危機。你去問問齊景公,何必為人生短暫而淚沾衣襟。
注釋
隱括:指對原有作品的內容、語言加以剪裁、修改而成新篇。
結客:和客人們一起登山。
塵世:即人生。
紫萸:即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
酩酊:大醉貌。
9、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宋代:晏幾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風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
初見雁,已聞砧。綺羅叢里勝登臨。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滟滟金。
注釋
鳳城:舊傳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簫引鳳降于京城,稱丹鳳城。后遂稱京都為鳳城。
笑靨(yè):臉上笑出的圓窩。
纖纖玉:指雙手細白如玉。
霞觴:指美酒。滟滟金:指金黃色的酒漿。
10、采桑子·九日
清代: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譯文
深秋時分,在這遙遠的邊塞,有誰能記得我?樹葉發出蕭蕭的聲響。返鄉之路千里迢迢。家和夢一樣遙不可及。重陽佳節,故園風光正好,離愁倍增。不愿登高遠望。只覺心中悲傷不已。當鴻雁南歸之際,將更加冷落凄涼。
注釋
九日。即農歷九月九日,是為重陽節。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與親人團聚。
絕塞:極遙遠之邊塞。
木葉:木葉即為樹葉,在古典詩歌中特指落葉。
蕭:風聲;草木搖落聲。
迢迢(tiáo):形容遙遠。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風。因屏風曲折若重山疊嶂,或謂屏風上繪有山水圖畫等,故稱“屏山”。此處代指家園。這句是說,故鄉那么遙遠,只有在夢中才能見到她。
登高:重陽有登高之俗。
魂銷:極度悲傷。
圖文均來自網絡 涉及版權 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