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體簡體中文版(一款美漫風橫版動作射擊游戲)
三位一體簡體中文版文章列表:
一款美漫風橫版動作射擊游戲
HELLO~大家好,這里是小白的每日一游推薦時間。世上的游戲千千萬,有許多好玩的游戲由于缺乏宣傳,所以不被廣大玩家所熟知。在這里小白每天會為大家推薦一款評價很高但是不太出名的游戲~
《爆裂聯盟與克里德博士的邪惡軍團(Blast Brigade vs. the Evil Legion of Dr. Cread)》是一款驚險刺激的平臺跳躍玩法的惡魔城風格2D冒險游戲,深入的探索體驗爆炸場景,在游戲中打造精英英雄團隊拯救整個世界!
本作是一款美漫風橫版動作射擊游戲,玩家要扮演一隊國際特工,在遭受到了不明攻擊后前往一座島嶼消滅邪惡的博士。游戲的創作靈感來自于上世紀80年代激動人心的爆米花動作電影。在一個內容豐富多彩的漫畫風格世界里探索和回溯,利用平臺跳躍游戲技巧、解謎智慧以及爆炸型武器庫和技能拯救整個世界!
游戲的玩法采用了標準的橫版動作過關玩法,并且融入了當前很多流行的元素,整體上可以看作是合金彈頭、惡魔城、三位一體等眾多游戲的融合。我們的角色要在一座小島上展開冒險,這里包含了合金彈頭式的彈幕射擊以及跳跳樂模式,惡魔城中的開放世界探索和獲取能力,三位一體中的多角色一鍵切換以及動作解謎玩法。
游戲中玩家可以控制三名角色,每個角色所持有的武器不同,有善于快速攻擊的小手槍,也有善于群傷但是攻速緩慢的榴彈,同時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特殊技能,例如鉤爪等,可以用于解謎和度過特殊地形。游戲的普通戰斗過程也非常的惡魔城,每個小兵都需要謹慎應對,不能像街機游戲一樣兩槍放倒敵人,揮霍血量也完全不夠你堅持到下個存檔點的。而游戲的BOSS戰卻和合金彈頭非常類似,你有極低的容錯率,BOSS攻擊距離遠,攻擊力又高,需要玩家依靠背板和技巧來取勝。
總的來說,本作作為一款橫版射擊游戲,包含了眾多市面上優秀的同類游戲的元素,這些內容融合在一起的效果并不能說特別好,很多玩家說既找不到惡魔城的那種緊張刺激的戰斗體驗,也不能玩出合金彈頭那種快節奏的爽快感,更沒有三位一體的那種有趣的解謎體驗,只能說并不是所有有趣的內容堆砌在一起就能產生質變的。推薦給喜歡橫版射擊游戲的小伙伴。游戲支持簡體中文,Steam售價70RMB。
好啦,今天的游戲推薦就到這里了,小白這里還有好多好玩的游戲,咱們下期繼續。
歡迎關注喜愛游戲的小白,也請喜歡小白的朋友幫忙分享一下!
周二冰點特惠!怪物火車神之褻瀆鏡之邊緣低至三折
怪物火車
Monster Train
-20% 原價¥80 現價¥64
限時特惠!9月9日 截止
支持簡體中文 好評率97%
【介紹】:《怪物火車》是一款特別的 Roguelike 卡牌構筑策略類游戲。登上前往地獄的火車,巧妙地運用戰術來守衛多個縱向戰場。多名玩家實時競技,無限重玩的游戲機制,《怪物火車》能夠隨時為您帶來歡樂。
【簡評】:用獄魔的狂怒翻倍的法術達成攻擊力50230,這就是卡牌游戲的魅力了。
神之褻瀆
Blasphemous
-50% 原價¥88 現價¥44
限時特惠!9月9日 截止
支持簡體中文 好評率88%
【介紹】:《Blasphemous》是一款重視技術性砍殺戰斗的暴力動作平臺游戲,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夢魘般的世界:Cvstodia。探索、升級您的技能,并殘酷地處決成群來襲的敵人,以繼續追尋打破永世天罰的方法。
【簡評】:你不再是任何東西,只是一個匿名的面孔,沒有聲音,沒有手勢。你的懺悔,已經結束。
涅克羅蒙達:下巢戰爭
Necromunda: Underhive Wars
-20% 原價¥148現價¥118
限時特惠!9月15日 截止
支持簡體中文 好評率57%
【介紹】:前往涅克洛蒙達——蜂巢之都的深處,在遍布反烏托邦下巢的曲折隧道中引領、定制和發展壯大自己的幫派。與敵對幫派火拼,斗智斗勇,爭奪權力、財富、生存權和榮耀。在競爭激烈的戰術RPG中壯大己方幫派桌上游戲《涅克洛蒙達》改編的首款電子游戲單人游戲或加入激動人心的4路在線幫派戰斗。
【簡評】:用心做建模,用手做機制,用腳寫程序。
鏡之邊緣
Catalyst
-60% 原價¥138 現價¥55
限時特惠!9月14日 截止
支持簡體中文 好評率86%
【介紹】:《鏡之邊緣:Catalyst》通過流暢的第一人稱動作提高了動作冒險類游戲的檔次,使玩家沉浸于緋絲為自由而戰的故事中。
【簡評】:真的很喜歡鏡之城的質感。我只是個無情的截圖機器。
三位一體4:夢魘王子
Trine 4: The Nightmare Prince
-70% 原價¥118 現價¥35
限時特惠!9月19日 截止
支持簡體中文 好評率90%
【介紹】:三位一體4:夢魘王子是ModusGames制作,Frozenbyte分享的動作冒險游戲,四代會延續三代2.5D的畫面風格,重點聚焦于講述噩夢王子的故事,在玩法上相比前作會更加完善。
【簡評】:難度比較休閑,畫面很棒,一度讓我有回到哥倫比亞天空城的錯覺
龍騰世紀-審判
Dragon Age? Inquisition
-70% 原價¥238 現價¥71
限時特惠!9月14日 截止
支持簡體中文 好評率69%
【介紹】:為拯救 Thedas 而戰。此時此刻,每個選擇都至關重要。創建您的英雄,選擇他們的技能,組建一支隊伍,鏟除世間邪惡。
【簡評】:很耐玩,玩法也多(角色多,特色多),但制作裝備很累。
霍現?。何鏖T慶原型明武宗考
西門慶是《金瓶梅詞話》中的最中心人物,是一個具有多重社會身份和廣泛歷史內涵的獨一無二的不朽形象。
過去的許多研究者一般多認為西門慶是一個封建惡霸勢力的代表人物①,近年來隨著《金瓶梅》研究的深入,又有不少論者主張他是一個新興商人的典型②。
截止到目前,《金瓶梅》的主人公西門慶究竟是一個什么形象,他的真實身份到底如何劃定,依然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筆者經過深入思考和反復研究,認定西門慶的原型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他的主要身份是皇帝而絕非是普通的商人或惡霸③。
只有徹底破解西門慶形象之謎,《金瓶梅》中的許多謎團才能得到合情合理的解釋。
戴敦邦繪·西門慶
一、三十三歲──西門慶年齡的奧秘
《金瓶梅》中的西門慶活了33歲,這個年齡是作者隨意杜撰的,還是精心設計的?回答當然是后者。
《金瓶梅詞話》開篇就引用了宋時卓田寫的一首詞:
丈夫只手把吳鉤,欲斬萬人頭。如何鐵石,打成心性,卻為花柔?請看項籍并劉季,一似使人愁。只因撞著,虞姬戚氏,豪杰都休。
這一首引詞,在《詞話》中具有特殊的含義,它總括了全書的創作主旨,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寓意就是暗示了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年齡問題。
對于這首詞,臺灣著名學者魏子云先生認為,詞中所述劉邦寵愛戚夫人的故事是諷諫神宗皇帝寵幸鄭貴妃的,并以此作為神宗有廢長立幼企圖的鐵證④。
魏先生沒有把握住作品的整體內容、整體結構,所以立論是錯的。
小說引用卓田的詞作為全書的總綱,以項、劉的關系來暗示明武宗和明世宗的關系,這才是作者的真正用意。
寫情色是手段,是掩體,目的是為了罵嘉靖。
霍現俊 著
西門慶的年齡問題,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加以論證。
(一)、易學理論根據
《詞話》中的主要人物的年齡是作者精心設計的,全書的結構是一個奇特的數字網絡結構,它來源于《周易》。
《周易》在儒家經典中被列為群經之首,幾千年來影響到自然、社會、思維研究的各個領域,所以有人稱它為“宇宙代數學”。
明朝人非常注重易學,明成祖朱棣永樂五年開始修建的北京京城,它的設計和布局就是依照陰陽八卦原理而定的。
這里簡要地介紹一下《周易》中講的一些道理,看看《詞話》的作者是如何根據這些理論來設計人物年齡的。
《周易?系辭上》: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⑤
一三五七九,是陽數、奇數,其和是二十五(1 3 5 7 9=25);二四六八十,是陰數、偶數,其和是三十(2 4 6 8 10=30);天地之數總和為五十五(25 30=55)。這就是易數的主要來源之一。
過去,民間老百姓在天地廟貼對聯,上聯寫“一三五七九”,下聯寫“二四六八十”,就是采取《易經》上的說法,奇數代表天,偶數代表地,合起來是“天地”,普通人也是懂得這一道理的。
《周易?乾卦》: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⑥
乾卦九五,“九”是陽數的最高位,“五”是陽數的最中位, 含有“至尊中正”的意思,古代術數家說是人君的象征,后因以“九五”指帝位,稱為“九五之尊”。
《周易》
楚漢相爭,項羽失敗了,但司馬遷在《史記》中特意為他立了“本紀”,還是按帝王來看待他的,“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⑦。
據《史記》“三家注”說,項羽活了三十一歲(公元前232—前202),《明史》載明武宗朱厚照也活了三十一歲(1491—1521)。
《詞話》中西門慶活了三十三歲,三個人的年齡加起來恰好是“九五”歲(31 31 33=95),正是“九五之尊”。
如果西門慶是三十二歲或三十四歲,就不合“九五”之數(古人的年齡都是按虛歲來計算的)。
西門慶寫得像個皇帝⑧,原型就是明武宗,作者在這里泄露了“天機”。
如果讓西門慶也活三十一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影射明武宗,一是作者在那個專制時代不敢這樣寫,二是這樣寫也就失去了藝術的真實性。
《詞話》的寫法就是將現實的真實性和藝術的真實性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
西門慶年齡的設計,表面上叫人看不透底細,深層的含意又使人能領悟過來,作者真是用盡了“心機”。
(明)蘭陵笑笑生 著
(二)、歷史事實根據
《詞話》的作者以項羽劉邦的關系來影射明武宗和明世宗的關系,這種選擇具有深邃的歷史眼光。
楚漢戰爭項羽失敗,劉邦當了皇帝;明武宗無子,朱厚熜繼承了帝位,江山也落入他人之手,這跟項羽和劉邦的關系是有一致性的。
明武宗和項羽更有著驚人的相似。兩人不僅都活了31歲,而且性格上也有相同處。
項羽是一個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者,少時學書不成,學劍又不成,學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傲δ芸付?才氣過人”,“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自矜功伐”,“五年卒亡其國”⑨。
楚霸王叱咤風云,不可一世,剛愎自用,最后灑淚別姬,烏江自刎。
明武宗生而好武,暴戾恣睢,“為學之暇”,“頗好騎射”。自稱“威武大將軍”,“志欲肅清四海,鞭笞四夷”,“屢駕鑾輿,昭布圣武;以示安不忘危之意”。
寧王朱宸濠反,兵敗被王守仁所俘,明武宗為了炫耀武功,命于廣場釋宸濠等,然后再擊鼓鳴金而擒之,示為己所俘。終于“嘔血于地”,死在豹房⑩。
兩人不僅在年齡、性格上有共同點,就是在相貌上也簡直是“孿生兄弟”:楚霸王“舜目重瞳”,明武宗“目卒質如玉”。
明武宗可謂是項羽的“再生”了。
明世宗畫像
西門慶的形象脫胎于明武宗。
他從小是個“好浮浪子弟”,“使得些好拳棒”,“一表人物,軒昂出眾”;粗獷少“文”,淫威逼人;雖不是“大將軍”,卻也有“武略”的封號。好色荒唐,結果是身染重病,一命嗚呼!
項羽、朱厚照、西門慶在作者筆下是“三位一體”的。
據《史記》載,劉邦活了六十二歲(公元前256—前195)。項羽三十一歲加上劉邦的六十二歲,是九十三歲。
《金瓶梅》寫的內容,上限在明武宗,下限在明神宗,這是公認的事實。查《明史》,明世宗朱厚熜活了六十歲,明穆宗朱載垕活了三十六歲,明神宗朱翊鈞活了五十八歲。
西門慶影射明武宗,作者讓他活了三十三歲。劉邦暗射明世宗,一個是六十二歲,一個是六十歲。
這樣看來,劉邦比明世宗大二歲,這是盈;明武宗比西門慶小二歲,這是虛。
一盈一虛,符合《周易》的盈虛之道。《易?豐》說:“天地盈虛,與時消息?!?1
《莊子?秋水》上也說:“消息盈虛,終則有始。”12西門慶的三十三歲加上明世宗的六十歲,正好也是九十三歲。明穆宗、明神宗的年齡都不相合。從這里亦可揭開西門慶年齡的奧秘。
戴敦邦繪·西門慶
(三)、《詞話》的編年根據
《金瓶梅詞話》的內容,從敘事時間上看,起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公歷1112年),止于宋欽宗靖康二年(丁未,公歷1127年),正好是十六年?!对~話》一百回,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回至第十回,為序幕;
第二部分是第十一回到第八十回,為主干;
第三部分是第八十一回至第一百回,為尾聲。
這一百回的時間分配,前十回大略是三年,中間七十回大略是四年,后二十回大略是九年。
后二十回的時間跨度很大,第一百回一下就敘述了五、六年的事情。主體部分的確是精雕細刻,而尾聲則是“草草收兵”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作者是“囿于”時間而不能自如。為了湊合“十六年”這個數字,所以,作品才形成了上述格局。
《詞話》的時間編年為什么是十六年,而不是十五年或十七年?這是由小說的主旨來決定的。
萬歷本《金瓶梅詞話》
明武宗朱厚照在位十六年(1506-1521)。西門慶影射明武宗,因此,小說的故事編年也就成了十六年。
西門慶的原型就是明武宗,又一次得到證明。
我們還可以作進一步的分析。
《史記?項羽本紀》說:項羽“初起時,年二十四。”13三十一歲自殺,活躍期是六、七年。
《明史》載:明武宗從正德九年起,“帝始微行。”14到正德十六年死,“活躍期”也是六、七年。
《金瓶梅詞話》敘述西門慶出場時是二十六、七歲,三十三歲死,活躍期也是六、七年。
三個六、七年,又一次充分證明了西門慶的原型就是明武宗。西門慶的年齡就是這樣精心設計出來的。
《詞話》卷首的那首引詞是全書的總綱,其中就暗示了西門慶的年齡。
《詞話》最后又寫到吳月娘活了七十歲,中間還有其他一些人的年齡,如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孟玉樓等,都依據《周易》原理而定。
所以,《金瓶梅》的寫法是以數字始,以數字終,全書的整體結構是一個精密奇特的數字網絡結構。
這就是《金瓶梅》最大的謎底。
解開了《金瓶梅詞話》這個大謎,其他問題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西門達──西門京良
西門慶暗指明武宗,因為武宗篤信佛教,自稱“大慶法王”。
《明實錄?武宗實錄》載,正德五年六月:
命鑄“大慶法王西天覺道圓明自在大定慧佛”金印,兼給誥命?!按髴c法王”,蓋上所自命也。及鑄印成,定為天字一號云。
西門慶有一“慶”字,“大慶法王”也有一“慶”字,《詞話》的作者就是這樣巧妙地把二者拴系到了一起。
本來在《水滸傳》中,西門慶既沒有父親,也沒有祖父??墒堑搅恕对~話》作者的手中,卻為其父起名叫西門達,祖父叫西門京良。
為什么起這樣的名字?作者是有深意的。
西門慶之父西門達在《金瓶梅》中共出現二次(第二十五回和第三十九回)。
作者之所以選用這一個“達”字而不用其他的字,是因為,“達”字在古代是一個入聲字,在《平水韻》中屬于曷韻。
到元代,北京一帶的語音發生了變化,入聲沒有了,凡是過去讀做入聲的字都分別念成了陰陽上去四個聲調。
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就把“達”字歸并到了“家麻”韻中,念陽平,和現在普通話的讀音是一致的。
“達”和“大”都屬于同一個韻部,不過聲調有些不同罷了,“大”念去聲16。
一個“達”,一個“慶”,合起來不就是“大慶”嗎?
“大慶“者“大慶法王”也。西門慶者,明武宗也。
作者為什么不直接選用一個“大”字,而采取諧音呢?太明顯了,那是要被殺頭的。
霍現俊 著
這里還需說明一點的是,萬歷丁巳刻本第三十九回“西門達”的“達”字,原來寫的是一個“通”字,墨筆點去,在旁邊又加上一個“達”字。
這里面有深意存焉。一種可能是原來刊刻時搞錯了,看出問題后又點去改正。
還有一種可能是作者為了掩人耳目,故意把“達”換成“通”,“通”“達”義同,西門達字“通”,他的名字也可叫西門通了。
作者在《詞話》中經常使用這一手法,使人猜不透機關。但是作者還是希望讀者能夠體察到他的良苦用心,最終還是使用了一個“達”字。
西門慶的祖父西門京良,這是《詞話》中的又一個密碼。試看古代典籍對“京良”二字的解釋:
京:
《爾雅?釋詁上》:“京,大也。”17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與京?!倍蓬A注:“京,大也?!?8
《方言》卷一:“敦、豐……京、 、將,大也。……燕之北鄙,齊楚之郊,或曰京,或曰將,皆古今語也?!?/p>
丁惟汾音釋曰:“京為張之同聲假借?!妒酚?陳涉世家》:‘涉乃立為王,號張楚。張楚即京楚,大楚也’?!?9
良:
《說文?部》:“良,善也。”20
《詩?小雅?角弓》:“民之無良,相怨一方?!编嵭{:“良,善也?!?1
慶:
《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孫星衍疏曰:“……言天子有善,兆民享其利,寧靜可致久長也?!?2
《詩?大雅?皇矣》:“則友其兄,則篤其慶。”毛傳:“慶,善?!?3
從文字釋義來看,我們很清楚地知道,“京良”的意思是“大善”,而“大慶”的意思也是“大善”。
西門京良就“西門大慶”,正是“大慶法王”的暗喻。
作者深怕別人理解不了自己的良苦用心,在西門達之后又特意設置了西門京良這一名字,讓有心的讀者去破譯。
西門慶的原型就是明武宗,真是一書之中“三致志焉”。
《金瓶梅》中凡是最關鍵的詞語,往往是重復出現,借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只有懂得了這一點,才能徹底破解它的許多奧秘。
三、豹房──藏春塢
明武宗朱厚照荒淫無度,嬉游無“方”,在封建皇帝中也是比較典型的。他在正德二年建立了“豹房”,實際上是一個淫樂場所。
《明武宗實錄》正德二年八月:
蓋造豹房公廨,前后廳房,并左右廂房、歇房。時上為群奸蠱惑,朝夕處此,不復入大內矣。
《明史》《明會要》中都有這方面的記載。
《金瓶梅詞話》中,西門慶建有一個“藏春塢”,作者為何要起這樣的名字,它和“豹房”有何聯系?試析如下:
“塢”字不見《說文》。
《字林》:“塢,小障也。一曰小城?!?/p>
《廣韻?姥韻》:“塢,《通俗文》:營居曰塢?!币鉃榉朗赜玫男”?。后來一般用以指四面如屏的花木深處,或四面擋風的建筑物。如花塢、竹塢、船塢等。
“塢”字在元代以前讀上聲,屬姥韻。“屋”字在元代以前讀入聲,屬屋韻。
元代入聲消失,北京人把“屋”讀成了上聲,和“塢”字的讀法完全相同,同屬于“魚模”韻25。所以,“藏春塢”就是“藏春屋”。
“藏春塢”是西門慶家的特殊建筑物。藏春塢者,偷情之屋也。西門慶與宋惠蓮、李桂姐等非妻妾發生性關系都選擇在這里。
霍現俊等 著
明武宗有“豹房”,西門慶有“藏春塢(屋)?!蹦阋环?我一屋,房屋相連。
西門慶的“藏春塢”就是明武宗“豹房“的對譯。如果換成“藏春閣”,就失去了它特有的意蘊26。
“藏春塢”是一個密碼,這一信息載體告訴我們,西門慶的原型就是明武宗。
四、天子十弟兄──會中十友
《金瓶梅詞話》第十回寫到,花太監因侄男花子虛沒妻室,就使媒人說親,娶李瓶兒為正室。花太監死后,錢財都落在花子虛手里:
每日同朋友在院中行走,與西門慶是會中朋友。西門慶是個大哥。第二個姓應,雙名伯爵,第三個姓謝,名希大,,還有個祝日念、孫寡嘴、吳典恩、云里手、常時節、卜志道、白來搶,共十個朋友。卜志道故了,花子虛補了。每月會在一處,叫兩個唱的,花攢錦簇頑耍。
西門慶的“會中朋友”不多也不少,恰好是十個。
如果是在一般的小說中,有多少個朋友,這個“數目字”或許并沒有什么深奧的意義,可在《詞話》中就不同了,這個“十”是有來源的。
《明世宗實錄》正德十六年六月云:
初宸濠之亂,太監張忠聞濠已就擒,圖冒其功,乃提兵急趨南昌,至則都御史王守仁已執濠赴南京矣。忠失望甚恚。江西按察使伍文定迎謁……忠愈怒,以銅鎚擊之,文定昏仆,觀者無不駭憤。
文定畏其兇焰,屢求解任,不報。至是始以狀聞。且言:忠昔與安邊伯許泰、左都督劉暉至江西,忠自稱天子十弟兄(筆者按:“天子”指明武宗),泰稱威武副將軍,與朝廷同僚,暉稱總兵官朱,系朝廷兒子。迫脅天子命吏,稍口弗 其意,輒窘辱之。
張忠自稱是“天子十弟兄”,正是武宗倚重太監這一情況的真實反映。西門慶“會中十友”即來源于此。
戴敦邦繪·西門慶熱結十兄弟
西門慶是“大哥”,當然就是“天子”了。西門慶的原型就是明武宗,在小說中還可以找出很多證據。
例如,吳月娘與其兄吳鎧即是影射武宗之妃吳氏與其父吳讓的。
據《武宗實錄》載,正德元年八月乙丑,“太監陳寬傳旨,冊沈氏為賢妃,吳氏為德妃”28。
這是一個重要的暗示,因為西門慶第一個妻子姓陳,明世宗第一位皇后也姓陳。西門慶的繼配姓吳,明武宗的妃子也姓吳,并被封為“德妃”。
吳德妃的父親叫吳讓,正德二年三月,“升錦衣衛百戶沈傳、吳讓為指揮僉事。傳、讓以戚里乞恩,特許之。”29“讓,武廟德妃父也?!?0
顯見,吳德妃的父親吳讓是錦衣衛官員,由錦衣百戶升為指揮僉事的。
《詞話》中,吳月娘是清河左衛吳千戶之三女,與《實錄》中所說的情況極相合,這個“吳千戶”就是升為“指揮僉事”的吳讓,正千戶為正五品,指揮僉事為正四品,品級相連。
可見,吳月娘姓氏的來源,就是以明武宗德妃吳氏為依據的。
吳月娘有兩個哥哥,吳大舅、吳二舅。吳大舅有名字,吳二舅沒有交待。
據萬歷丁巳本《金瓶梅詞話》,吳大舅的名字前后不一致,有稱“吳鏜”、“吳鎧”的,有稱“吳有德”的,其實是一人31。
這正是作者慣用的手法──即將歷史上的真實姓名相互雜糅,使讀者“莫明其胡涂”32。
戴敦邦繪·吳月娘
《金瓶梅》的寫法是“變中有不變”,是《易》中“變易”與“不易”理論的具體應用。
抓住本質,去掉雜亂,問題還是清清楚楚的。
《詞話》第七十七回,西門慶對吳月娘說:“已是保舉你哥升指揮僉事,見任管屯?!?/p>
這里的“指揮僉事”和前面吳妃的父親吳讓由錦衣百戶升為“指揮僉事”不是完全一樣嗎?
《實錄》指的是吳妃的父親,小說中移成了吳月娘的大哥(《北史》中有“稱父曰兄”的說法)。
雖變化無常,但“吳”這個姓沒有變,“指揮僉事”這個職銜沒有變。至于將吳鎧這位真實的歷史人物移植在小說中,其寓意是暗指吳讓,因吳鎧又叫“吳有德”,“有德”該是他的表字,即“謙讓有德”。
他是明武宗的皇親,在《詞話》里則是西門慶的親戚。由此看來,《金瓶梅》完全是寫實,它的許多主要情節并不是憑空虛構的。
我們說西門慶的原型是明武宗,并不是說西門慶就等于明武宗。
西門慶是一個整合形象,是集皇帝、奸商、惡霸、酷吏、淫棍于一身的形象33。
至于有人說,西門慶的形象哪里像個皇帝,這是沒有挖掘出作品中的真正底蘊,鬧不清作者的真正意圖而產生的一種誤解。
本文作者 霍現俊教授
注釋:
①游國恩等《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3月版。
②參見盧興基《論〈金瓶梅〉──16世紀一個新興商人的悲劇》,文載《中國社會科學》1983年第3期。
③參見拙著《金瓶梅新解》,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版。
④魏子云《金瓶梅的問世與演變》,《臺灣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1年版。
⑤《周易正義》,《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1980年9月版,第80-81頁。《注疏》本《周易》與通行本《周易》中這段話句子的排列順序兩者有所不同。
⑥同上書,第14頁。
⑦《史記》卷七,中華書局簡體字本2000年1月版,第239頁
⑧劉輝《也談〈金瓶梅〉的成書和“隱喻”──與魏子云先生商榷》,文載《金瓶梅藝術世界》,吉林大學出版社1991年7月版。
⑨以上引文均見《史記?項羽本紀》,中華書局簡體字本2000年1月版。
⑩《明武宗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
11《周易正義》,《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1980年9月版,第67頁。
12《莊子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7頁。
13《史記》卷七,中華書局簡體字本2000年1月版,第209頁。
14《明史》卷一六,同上,第140頁。
15《明武宗實錄》卷六四,“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第1407頁。
16周德清《中原音韻》,見《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12月版,第201頁。
17《爾雅注疏》卷一,《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1980年9月版,第2568頁。
18《春秋左傳正義》卷九,同上,第1775頁。
19丁惟汾《方言音釋》卷一,齊魯書社1985年1月版,第11-12頁。
20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2月第2版,第230頁。
21《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1980年9月版,第491頁。
22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中華書局1986年12月版,第530頁。
23《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1980年9月版,第520頁。
24《明武宗實錄》卷二九,校印本,第0742-0743頁。
25周德清《中原音韻》,見《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12月版,191頁。
26《金瓶梅詞話》中亦說“藏春閣”,這是作者故意混淆概念。
27《明世宗實錄》卷三,校印本,第0147-0149頁。
28《明武宗實錄》卷一六,校印本,第0489-0490頁。
29《明武宗實錄》卷二四,校印本,第0657頁。
30《明世宗實錄》卷三一,同上,第0834頁。
31見《詞話》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八十四回。又,六十四回出現過一個“吳鎧”,官職不詳,似應是另一人。
32吳鎧其人在《明武宗實錄》《明世宗實錄》中多次出現,職銜是御史,后有升遷。吳堂,大理寺少卿。又,正德、嘉靖時期名曰“鏜”的人較多。
33參見拙著《金瓶梅新解》,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版。
文章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本文由作者授權刊發,原文刊于《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1,第3期。轉發請注明出處。
【Steam折扣推薦】騎馬與砍殺系列特價促銷!
騎馬與砍殺合集
Mount & Blade Full Collection
售價:¥249 -66% ¥84
(非史低 史低¥62 持續到4月14日)
好評如潮:95%
語言;官方簡體中文
其他:該游戲包含所有騎砍系列作品,想單獨購買請參考下圖
- 簡評 -
統帥將士,征戰沙場,統一天下!
可玩性極高
游戲內容相當豐富
經典神作
一代玩家的回憶
- 求求你出騎砍2吧!
九張羊皮紙
Nine Parchments
售價:¥70 -% ¥35
(新史低 持續到4月12日)
多半好評:72%
語言:官方簡體中文
其他:該游戲包含在三位一體整合包中享受-82%折扣優惠
- 簡評 -
一群學徒魔法師趁學校遇襲,翹課去尋找丟失的九頁法術秘籍,想借此來完成他們的魔法書。
畫面絢麗
音樂清新悅耳
玩法很帶感
流程精短
多人玩法歡樂多
- 服務器太屎
- 趣味性較差
李如龍:漢字的歷史發展和現實觀照
李如龍,1936年生,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文學科評議組成員,福建省語言學會會長。(李如龍提供)
漢字是世界文字中的奇跡
全世界的文字走過了表形、表意和表音的三個過程。大量的原始文字、古典文字,例如西亞的兩河流域5000年前的楔形文字,后來大都被表音的字母文字取代了。在林林總總的世界文字之中,現在還留存的不采用字母來標音的古典文字 ——“意音文字”,只有漢字一種。
古老的漢字從定型的甲骨文算起,已經有3500年的歷史,為什么它能夠長盛不衰,至今還有強盛的生命力呢?從秦漢的“隸變”到現在,正如周有光先生所說,“漢字適合漢語,所以3000多年只有書體的外形變化,沒有結構的性質變化”。一句話——漢字適合漢語,點出了這個奇跡的奧秘。
瑞典的漢學家高本漢早在90年前就說過:“這個文字是中國人精神創造力的產品,并不是從它族借來的;書體很美麗可愛,所以中國人常應用他為藝術的裝飾品。而且學習起來也并不見得怎么繁難;只需熟悉了幾百個的單體字,就得到了各種合體字里所包含的分子?!?/p>
如果說,周有光是精通世界文字發展史之后,對自己的文字有堅定的“自知之明”,高本漢便是深刻理解中國文化之后的“旁觀者清”了。
許多歐洲人是沖著古老神奇的漢字來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文化的,高本漢就是其中之一。他出生于1889年,1909在俄國學漢語,1911來西安,兩年間調查20多種方言,1915年寫成《中國音韻學研究》的博士論文并成為教授,他是最早、最成功的西方漢學家,他的博士論文指導著中國第一代語言學家創建了中國的現代語言學。法國教育部現任的漢語總督學白樂桑也是個漢語漢字迷。他1950年出生,1973年來北京留學。他說過,漢字是藝術,一見到它就被吸引住了,并且揮之不去。他認為學好漢字可以更快更好地學習漢語,編了一系列通過常用漢字學漢語的好教材,多年來成為歐洲最流行的漢語課本。
誠然,在外國人當中,也有些人鄙視漢字,認為中國人時至今日還在使用幾千年前的漢字,是落后的“抱殘守缺”的蠢事,有些人恐懼漢字,以為應該繞道走、不學漢字、直接學漢語才是聰明人。和他們相比較,高本漢和白樂桑是高明的學者,是真正的聰明人。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自從漢字成了漢語的書面符號,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載體。從甲骨文所記錄的商周編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鐫刻的嬴秦的歷史,先秦諸子的論辯和散文,漢代的《史記》、《說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900卷、近五萬首《全唐詩》和近八萬卷的包括經史子集的《四庫全書》,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維邏輯和藝術創造。中國作為古典文獻的大國,無論是數量或質量都無愧為上乘。漢字為締造中華文化的圣殿立下了豐功偉績。
漢字所以能夠長盛不衰,它的生命力來自它的內部結構。漢字是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結構體,在形音義之中,表意是它的主體功能。隸變之后字形穩定少變,占著大多數的形聲字,表意的形旁相對準確,表音能力較差。穩定的形、義使它超越了標音能力的缺陷,盡管古今漢語和南北方言語音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還能“由文知義”,形成了“目治”的習慣。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書面閱讀,異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溝通。不同的民族雖有各自的語言,用漢字書寫的書面語,都被大家尊為共同的文化載體。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間,《切韻》系韻書最為標準音,通過“科舉取士”普及全國,形成了文讀的“字音”類別,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異保持著多多少少的對應,使操作不同口音的人都認同為統一的漢語。滿族入關統治中國三百年,正是處在古代漢語向現代漢語轉變的歷史時期,也是中華文化達到鼎盛的時期,《四庫全書》和《紅樓夢》所標志的文言和白話也登上了頂峰。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的漢字、就是多民族共同創造統一文化的最好見證。
統一的文字不但維系著統一的書面語和統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們這個擁有數億人口的大國能夠經常保持著統一的局面,中國歷史上雖然也有戰亂和分裂的時候,但總是分久必合、分少合多。
漢字在它的青春時期,不但勤勤懇懇地為中華民族服務,還作為中華文明古國的友好大使,傳播到東亞的許多鄰國,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漢字文化圈。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向中國學習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學漢字、讀四書五經,公元720年成書的《古事記》就是用文言文寫的,750年創造了漢字筆畫式的音標——假名,用漢字和假名拼音來書寫日語。二戰期間,曾有人提出要廢除漢字,因為漢字已經用“音讀”和“訓讀”的形式進入日語的血脈,廢除不成,后來采取限用漢字的辦法,規定了1945個漢字作為“當用漢字”。朝韓從公元372年起使用漢字,1444年也創制了漢字筆畫式的諺文字母,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1987年規定,小學只學諺文,中學才學1600個漢字。越南在漢代中葉之后納入中國版圖一千年,一直以漢字為正式文字。直到1945年才改用拼音。正是因為漢字以表意為主、不精確表音,所以才能夠被不同語系的語言借用為文字符號。這種情況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幾千年間,漢字的形體發生過甲、金、篆、隸、楷、草等字體的變化,在筆畫的選擇、結構的調整、繁簡的變異上經過了不斷的探索實踐,不論是什么時代,也不論是什么字體,都創造了書法的藝術。歷來的文人學士大多兼通詩文書畫,和詩畫融為一體的書法藝術,給后代留下了無數珍貴墨寶。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歐陽修、蘇東坡、米芾等數不清的書法家,不但為華夏子孫耳熟能詳,其作品,哪怕只是印刷品或拓片,千百年過去了,都還能受到許多外國朋友的喜愛和崇敬。漢字不但是記錄語言的符號,不論在公眾場合或是私家屋舍,還成為類似西方的繪畫、雕塑的藝術陳列品,這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也是極為罕見的。
凡此種種,都說明漢字確是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瑰寶。
漢字有生以來的傳奇
漢字能夠跨越數千年的歷史空間而不衰,廣泛傳播于不同語系的諸多民族,并不是它具有什么神力,也不是靠著堅船利炮的壓服而強加于人,而是靠著它有生以來的艱苦拼搏精神和使用不盡的睿智。
經過數十年來漢藏系諸語言的比較研究,一方面是漢語和藏緬語之間的同源詞越來越多地被確認;另一方面的事實又說明了藏緬語和秦漢之后的漢語之間還明顯存在許多重大的差別。例如,藏緬語有些還沒有聲調,大多有多樣的復合輔音、有形態變化,還有不少多音詞。對于這兩個方面的悖論,很多學者提出了新的設想:在甲骨文出現和定型的一千年間,漢語可能發生過一場類型的轉變?!对娊洝防镉薪姆种坏碾p音詞(疊音詞和聯綿詞),上古漢語人稱代詞還有“格”的差異(吾、女為主格,我、你為賓格),從漢字的諧聲可以看到明顯存在的復合輔音(dl-、kl-、pl-、hm-等),可能只有“平、入”兩個聲調(王力、黃侃的觀點,若得到確證,也可以理解為韻尾的區別)。所有的這些,都很像是前上古時期舊有的語言類型的殘存。自從漢字定型并成為漢語的書面符號之后,集形音義為一體的漢字成了單音詞,成了上古漢語詞匯占優勢的主體,放棄了使用形態標志來區別語法意義的手段,復合輔音也消減了,為了增加音節容量以擴大單音詞的別義能力,形成了“四聲”的聲調格局。上古漢語之所以成為“單音節的孤立語”,顯然是漢字的“形音義融為一體”和“單字成詞”的結果,這不就是漢字定型的近千年間所帶來的類型變化嗎?這樣的理解,不但能夠解釋上古漢語到中古漢語的許多演變過程,也可以解開漢語和藏緬語之間的異同相悖之謎。這個假設若能得到確證,便說明了漢字一旦和漢語“聯姻”,便主持了“家政”就像莽莽昆侖“橫空出世”,便“攪得周天寒徹”,引起了漢語的一場類型變化,其結果也就是周有光所說的“漢字適合漢語”。
1926年,高本漢在瑞典發表的《中國語言學研究》就提出:“原始中國語也是富有雙音綴或多音綴的文字,有些學者亦承認中國最古的文字形式中,還有這類的痕跡可尋···中國文字的剛瘠性、保守性,不容有形式上的變化,遂直接使古代造字者因勢利導,只用一個簡單固定的形體,以代替一個完全的意義?!?0年的研究正在證實他的先見之明。
從商周到春秋戰國的近千年間,為了書寫更加簡便,漢字的形體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變化:甲骨文采取的是簡單的直筆、短筆,為的是適應在獸骨和龜甲上刻字的困難;鐘鼎陶器模具上所刻的大篆、小篆,因為操作方便了,就不避繁復而追求美觀;到了秦隸就又做了一次靈便的簡化,這就為往后用毛筆書寫楷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漢字的形音義一體化整合,絕大多數的單字也就成了單音詞,實現了文字和語言的統合,上古漢語單音詞成了詞匯系統主體之后,立即又出現了新的問題:由于人類的發音器官是固定的共鳴器,發音能力和辨音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任何語言的音節數大體上都只能有一千多個,但是,隨著人的認知能力的提高,詞匯不斷增多,只用一千多個單音詞來表達意義顯然不夠用,同音詞越來越多,例如“其期旗棋麒騏琪亓祺淇芪綦岐歧萁祇”在上古音就都是平聲、羣母、之韻的同音字。雖然增加了聲調的區別,用一字多音、異讀別義(騎馬、坐騎,好人、好色,采取、采邑,堵塞、邊塞,牛角、角色)可以緩解同音之困,但是,多音多義又帶來了異體字的新問題。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同音字、多音多義字的問題,后來就興起了雙音合成詞,“岐山、旗山,旗子、棋子,麒麟,淇水、神祇、黃芪、歧路、綦年、期間、其間”,這才為單音詞的困惑解了圍。
漢語的雙音詞是從春秋戰國時期產生的,開始的時候主要是聯合式和偏正式,秦漢之后又“融句法于詞法”,采用造句法的動賓、動補和主謂等方式來組構合成詞。雙音合成詞的發展不但徹底解決了單音詞的同音、多音的問題,而且開辟了擴展詞匯更加寬廣的道路。這是漢字適應漢語發展的另一次最為重大的突破性變革。
有了二字合成的新方法,漢語詞匯開創的“書面語構詞”成了一股洪流滾滾向前。歷代的士大夫、文人,尤其是漢唐數百年間的詩人和散文家,沿著此道創造了無數優秀作品,既有按嚴密的邏輯積累起來的豐富詞匯,也有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所創造的修辭手段。在語音方面還形成了二音節的“音步”,創造了平仄相從相間的韻律。正是這幾個結構系列,不僅建造了漢語書面語詞匯的完整體系,也構筑了千古不朽的古詩詞和文言文。另一方面,唐宋以來,識字不多的勞苦大眾在社會生活中也不斷創造著各種通俗而生動的用語,也在用漢字記錄著這些語詞和表達手段,這就是中古時期逐漸發展起來的“白話”。宋元以來的數百年間,書面的文言和口頭的白話,成了并行不悖的兩股洪流,共同推進著漢語的發展?;仡櫫诉@樣的過程,我們不難體會到:造成書口之別、文白之異的是漢字,后來這兩大洪流的相互吸收、不斷接近,也正是有賴于漢字從中所做的斡旋和溝通。
平心靜氣為漢字論衡
當漢字走過了三千年的歷程,這位“老革命”在19世紀末遇到了新問題,受到一百年的圍攻。日本經過明治維新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一躍成為東亞的強國。一百年前的一場海戰,這個老學生教訓起老朽的老師了。當時的一批先知先覺者憤然覺起,要求腐朽的王朝改良革新。他們看到十分之九的不識字的國民被關在政治門外,安分守己而任人宰割;想到自己十年寒窗的識字之苦,認為要振興教育以開發民智,發展科技以建設強國,就必須廢除繁難的漢字,改用便捷的拼音。激進的魯迅甚至喊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第一個“切音字”運動的先驅盧戇章就是廈門人,他閉門十年,研究出一套用拉丁字母拼寫漢語的方案,名為《一目了然初階》。之后的20年間,各地學者紛紛響應,提出的漢語拼音方案有28種之多。辛亥革命后的民國政府,于1918年制定了“注音字母”,算是有了第一個成果。五四之后的三十年間,漢字拼音化運動曾是國共兩黨的共有事業,延安稱為“北方話拉丁字”,上海叫“國語羅馬字”。新中國成立后,1958年國務院通過了《漢語拼音方案》,并在全國各民族的義務教育中作為教學語文的基本工具。198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經過充分討論,決定采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漢語羅馬字拼寫法的國際標準。1986年初,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的文件正式停止了“漢字拼音化”的提法。至此,漢語拼音運動畫上了句號。
漢字不搞拼音化,不等于漢語拼音沒有用。作為學習漢語、認識漢字,教學拼音絕對是一條坦途。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母語教育和對外漢語教育不斷地在證實這個經驗。中文信息處理中的漢字輸入法,在經過“萬碼奔騰”之后也證明了拼音輸入是最佳方案。在其他方面,還有許多漢語拼音的應用正在研究和開發。
然而漢字不要改為拼音文字,也不能說明漢字是完美無缺的。漢字字形繁雜、表音不力、字數太多,這是它三個天生的弱點。吸收歷史經驗,簡化了一批特別繁難的字;確定3500個常用字以供基礎教育之用,限定7000個通用字表等等,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它的繁難。
漢字不宜拼音化,最重要的原因是以下兩條:第一,漢字有雙重身份,它不但是漢語音節的記錄符號,也是漢語的語素,認字并非為了讀音,而是為了識詞。正因為漢字以表意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望文生義”,認得一個字,就可以識得一批詞,掌握600個常用字,就可能讀懂80%的文本。只會拼音、不認得漢字就不可能做到這一條。第二,由于表意漢字作為溝通的橋梁,古代的文言和現代的白話之間并不存在鴻溝,現代漢語的書面語、甚至口語中,除了使用了大量的文言成語之外,還隨時可以引用文言語句,除了“三人行必有我師”“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類常用典故之外,“誠如、愧對、疑慮、滯后、莫非、莫須有”等等常用書面語,也正是從文言來的,通過漢字去讀寫這類語詞,比起通過拼音去掌握方便得多,這是一般的中國人共有的經驗。
漢字真正的強大生命力,在于它和漢語已經相伴幾千年,雖然曾經有矛盾、有調和,經過好多回合的磨合,已經達成了和諧。如果漢字不是表意的語素,僅僅是標音符號,就像一件外衣,說換就換,一點也不麻煩。不論是明代的利瑪竇、清代的威妥瑪所創造的拼寫官話的方案、傳教士為各地方言所設計的羅馬字拼音,或者是中國人創造的各種拼音方案,前前后后怕是不下百種,哪一個不是說用就用、說改就改、說廢就廢!這就是最有力的反證。國外使用過漢字的,只有在日本因為通過“訓讀”作為日語的語素,至今還藕斷絲連,保留著“當用漢字”,其他沒有和當地語言深度結合的,就先后被放棄了。所有的這些,都是漢字不能實現拼音化的最有力證明。
做漢字的莫逆之交
漢字是中國人的老朋友,我們要善待它。
在思想方面,我們應該認識漢字的特征,分清其優點和缺陷;準確地評價它的價值,了解其貢獻和局限,從而采取正確的態度。
漢字的基本特征是它的雙重身份——這個形音義結成的立體化的統一體,既是標注音節的符號,也作為漢語的最小結構單位——語素。作為語素的字有兩個特點。一是字可以組合成詞,詞語可以連接成句,通過字詞句的組織就能實現表達和交際,而且組字成詞和組詞成句的規律是一致的、主要決定于字義和詞義。因此,認字就可以同時識詞、學話。中國兒童語文啟蒙時學拼音、學寫字、組詞造句的訓練,就是按照這個基本特征所組織的“形—音—義,字—詞—句”的教程。世代中國人經過這個教程的訓練,掌握母語的效率并不比外國人差。所以高本漢說:“學習起來也并不見得怎么繁難”。另一個特點是字數雖多,但字頻差異大,加上漢語詞匯以單音詞為核心、雙音詞為基礎,少數字形比較簡單的高頻字、高頻詞可以組成大量詞語,生成各種句子。利用頻度之差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白樂桑就是用“字本位”的理論,教常用字,從字形字義入手,聯詞學話,以少馭多,才獲得成功的。雙重身份是漢字的功能特征,相對而言,作為語素的優點多,作為音節符號則是缺點多。
再看看漢字的內部結構是如何優劣并存的。字的形音義三個方面中,字音雖然不能準確地標注一時一地之音,初學時確實不如拼音文字方便,但是字音歸屬于“音類”,而每個音類在古今漢語、南北方言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對應,中國人學習字音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母語音類進行類推,化難為易;字形方面是比較繁復,但是基本筆畫并不多,除少數獨體字外,都有聲旁和形旁,多數部首可以有效幫助理解字義;字義方面,在中心義(主要義)、引申義、比喻義、邊沿義之間總有一段邏輯聯系??梢?,各種特征也是優點和缺點并存的,因為漢字著重于表意,形音義結構特征中,音、形方面的缺點多些。
至于漢字的功過,我們也應該有一分為二的觀點。歷史上漢字是為傳揚中國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在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今天,字音難明、字形難記、字義難辨的問題并沒有根本解決,漢字在電腦上的實現,還有許多問題要研究解決。周有光先生說:“漢字既是古代文明的‘寶貝’,又是現代文明的‘包袱’。一旦認出了漢字既是‘寶貝’又是‘包袱’,再要肯定漢字只是‘寶貝’而不是‘包袱’也就非常困難了。”“歷史永遠是在矛盾中前進的?!泄艧o今’、‘厚古薄今’是不成的。‘有今無古’、‘厚今薄古’也是不成的。唯一的前進道路是‘厚今而不薄古’。這就是認清漢字的兩面性,使‘技術性’和‘藝術性’兩個方面各得其所,在‘兩難之間,去取‘中庸之道’前進”。
有了透徹的認識,自然就會有正確的態度。實事求是、不偏不倚,不一味頌揚,也不無端貶責。對于當前應用,我們應該發揚其長處,改善其不足,努力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文字處理依賴計算機之后,漢字寫不好、提筆忘字的現象多了,接著還會影響閱讀。在現階段,我們還是應該學好漢字,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許多負責任的老師正在想辦法讓孩子們寫好漢字,這是很值得鼓勵的。最近的“漢字聽寫大會”上那些年少的“漢字英雄”,是很令人鼓舞的,當然他們的老師也很是令人敬佩。
網絡文化興起之后,億萬人上網交際,為了快速,本來漢字就沒有學好,或者是為了標新立異,就隨心所欲地寫“別字”,把“版主”寫為“斑竹、班主、斑豬、辦豬、板豬”,故意將“俊男美女”丑化為“菌男霉女”。也有按照讀錯的音寫的:“這樣子”寫為“醬紫”,“尷尬”寫作“監介”,“美國”寫成“米國”(仿造日語的寫法),“我們”寫成“偶們”;還有用字母或數字諧音的:GG(哥哥)、MM(妹妹),886(拜拜了),1414(意思意思),甚至把“正在吃飯”寫成“吃飯ing”。這類做法就有些離譜了,和網絡上創造新詞語是不同性質的。網絡新詞如果造得好,經過一段時間流行,被多數人認可之后,是會進入詞典、成為規范的,例如“博客、粉絲、給力、土豪、山寨、拍磚、吐槽”。亂寫別字則只會造成混亂,不利于語言文字的通行。
五六十年代使用語言文字比較重視規范,但是當時的認識有些片面性,對于語言文字在實踐中變異和發展認識不足,貫徹各種規范時也比較生硬,缺乏靈活性。撥亂反正之后又有些過頭,年輕學生圖方便、愛隨意,老師和編輯也懶得嚴格要求,所以靈便有余而規范不足。就像鐘擺的原理一樣,矯枉之后難免過正,情有可原。然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了,好好總結經驗教訓,制定合理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新時期的語言文字應用走上良性循環是很有必要的。
漢字目前還是海峽兩岸、東南亞及全球華人正在使用的文字,由于歷史上的分隔,在用字上存在一些差異。除了繁體簡體的差異之外,還有一些異體字、古字、方言字的不同。在地球村的時代,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內外華人的聯系日益頻繁,若能謀求當代漢字的“書同文”,對于華夏子孫的交往、對于文化的傳承和經濟的發展都會有很大的好處。如果從“繁簡字的計算機轉換”做起,可以考慮淘汰少量不合理的簡化字,提倡并促進“識繁寫簡”和“識簡寫繁”,經過充分協商,淘汰異體字、統一譯音字,限定不同級別的用字量,商定若干比較通行的方言字,經過學者討論、媒體試行、征求群眾意見,最后才確定公布改革方案。
中國經濟實力的發展向全世界開辟了最廣泛的市場,促進了世界經濟和旅游業的繁榮,許多國家正在興起新一輪的教學漢語的熱潮。要讓特異類型的漢語漢字能夠便于外國朋友學習,還有大量的課題要做。為適用于不同國家、不同職業、不同年齡段的人的需要,要編制多樣化的教材,試驗不同的教法,要培訓大量外國和中國的漢語教師。今天所討論的漢語和漢字的關系所造成的許多和其他語言不同的特征,如何體現到教材和教學法中去,就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認真處理的總題目。
現代化、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的迅速發展,還會帶來社會經濟文化的深刻變化,現在還很難預料。語言文字的應用和社會上的各個層面都有緊密的聯系,50年、100年后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人際交往、人機對話會是什么樣的情況,現在也還難以設想。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進步,一切文化現象總要有相應的變革,根據多年來的觀察和思考,我預感到我們的老朋友——漢字,又面臨著一場新的改革。
新世紀一開始,96歲高齡的周有光先生發表了《21世紀的華語和華文》,提出了新世紀應該精簡字數和夾用拼音的改革。他說:“漢字難學難用,主要不在筆畫繁,而在字數多”。“按照’漢字效用遞減率’,最高頻1000字的覆蓋率是90%,以后每增加1400字提高覆蓋率十分之一。利用常用字、淘汰罕用字,符合漢字規律。與其學多而不能用,不如學少而能用。21世紀將出現一種‘千字文’加拼音的‘基礎華語’,作為學習華語的入門教材……在21世紀的后期,講究效率的華人將把一般出版物用字限制在3500常用字范圍之內,實行字有定量,輔以拼音?!?/p>
周有光先生關于“中庸之道”的說法,讓漢字的“技術性”和“藝術性”各得其所,很值得我們深思。漢字,歷來“出生不報戶口、死了戶口不注銷”,這種情況看來是應該有所改變了,否則真會使我們的后代接受不起這份寶貴而沉重的遺產。試想想,現代化的潮流滾滾向前,時間越來越寶貴,若能減少識字和閱讀的時間,讓青少年更快成長和全力拼搏,對于事業的發展和人才的成長都有重大的意義。為了精簡漢字,可以先分級限量,把對外漢語教學和義務教育的不同等級的用字、社會上不同行業的用字、人名用字、外國譯名用字、編不同字典、詞典的用字和閱讀古籍的用字分別開來,供外國人用的基礎課本最好只用三五百字,讓一百個初學者嘗到易學、有趣的甜頭,留下七八十個繼續學,該有多好!分別壓縮不同領域的用字量,應該也能減少中文信息處理、人機對話、語音實驗等方面的設計和操作的工作量。至于書法藝術,自然就不必限量了。各種用字定量經過試行、讓大多數人體會到好處,經過調整之后再做認定,然后逐步推行,可能會減少阻力。夾用拼音也可以先做小規模的試驗,例如外國的人地名,本來就是“有音無字”的,口語(包括方言)里的“純音綴”、“擬聲詞”,硬去找個意義無關的字來寫,不是更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