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殺出重圍3修改器(2020年中國區健康健美類APP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導讀殺出重圍3修改器文章列表:1、2020年中國區健康健美類APP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追光丨足協杯首輪對陣出爐全民足球盛會看點幾何?3、旺仔牛奶后繼無人,旺旺以后還能旺嗎4、Web3在

殺出重圍3修改器文章列表:

殺出重圍3修改器(2020年中國區健康健美類APP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年中國區健康健美類APP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編輯導讀: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人們認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當80后90后都在為自己的頭發、體型、身材煩惱,并且自身具有不錯的經濟實力,健康健美行業得以快速發展。本文作者將從三個方面對此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2020 年全球封鎖政策下,全球市場對健康健美類應用需求巨大,健康健美類應用借此殺出重圍,并憑借其極低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在全球范圍不斷刷新數據極限,書寫里程碑的一年。”健身類APP是一種運動輔助應用程序。

主要向用戶提供健身常識和制訂健身計劃,并可以推薦最完整的鍛煉方案及執行工具,提供健身計算器、跟蹤、調度和進步的繪圖功能,還能根據戶的體質來推薦食譜。在“996”“中年油膩”“壓力肥”“防脫抗衰”環繞的都市,相較于傳統健身房辦卡買課而言,極低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是他殺出重圍的根本原因。

2020年間,消費者在居家期間希望保持健康和安全,全球范圍市場對健康健美類應用需求巨大,健康健美類應用全年增速驚人,移動健康領域迎來里程碑的一年。 iOS13 正式版發布后,蘋果在APP Store應用分類中新增 Apple Watch App 熱門分類,一起來看看Apple Watch的小動作。

Apple Watch App熱門分類為健康健美APP分發優質暴露位置

在Apple Watch App 熱門分類中,健康健美類APP得到了高度的重視。Apple Watch App 熱門分類首頁,新增“陪你運動”推薦位,主推健康健美類 App,幫助用戶精準獲取APP;7個banner中健康健美類2個,優質的暴露位置,最大程度的吸引用戶。

另外本次Apple Watch也針對運動愛好者推出了運動版的“個性表盤定制”,這除了與Apple Watch的特性有關,另一個關鍵的因素當然是在“投其所好”。

Apple Watch App熱門分類高推薦頻次

在Apple Watch App 熱門分類中,健康健美類APP被推薦頻次最高。在Apple Watch App 6個分類中,蘋果小編往期共推薦22 款產品,其中健康健美類 App 數量最多,占比 63.63%。

健身健美類 App 不僅在 Apple Watch App 中受到重點推薦,同樣在產品的分類中也能獲得蘋果小編的推薦。蘋果有意識的讓用戶更多的注意到這個分類,可以側面反應健康健美類APP的用戶數據以及趨勢。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饑荒、瘟疫和戰爭離人們越來越遠,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健康狀況開始下降,加之新冠疫情的突襲,人們開始將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保持健康。2020 年在全球封鎖政策下,健身房和體育設施紛紛關閉,人們開始尋找不同的運動方式,通過APP對著屏幕鍛煉,獲得虛擬的線上集體鍛煉體驗,健康健美類APP的發展以穩步上升的趨勢前進。

一、健康健美類APP的數據表現

1. 全球數據表現

1)從下載量的角度

根據App Annie《2021 年移動市場報告》,在 2020 年,全球健康健美應用下載量出現了短時間內的激增,在 2020 年 3 月 22 日當周,健康健美應用下載量達到 5900 萬,與 2020 年 1 月和 2 月的周平均下載量相比增長了 40%;在 4 月激增至 2.76 億次,同比增長 80%。

全球全年總下載量增長了 30%,達到 26 億次;使用時長也增長了 25%,達到 54 億小時(僅 Android 手機)。

而七麥數據顯示2020年1月~2021年1月間,中國區健康健美類APP下載量總量為151,642,449,約占全球總數5.83%。

然而,如圖可見,這些可觀的下載增長數據,幾乎適用于全球范圍,但中國是個例外。盡管總用戶支出增長比平均水平高出 55%,但中國區下載量卻下降了 5%。

根據2020年中國區健康健美類APP的下載數據,可以看出,增速放緩主要開始于2020年7月,并持續到春節。對比中國區疫情發展的時刻表,中國區疫情在2020年5月進入防控常態化,7月經濟大規模復蘇,健身房、游泳館等全方位復產,消費者運動方式又轉回公共場所,對數字健身產品需求下降,數據趨勢與疫情發展幾乎保持一致。可以推測,健康健美類APP增速放緩與中國區的經濟復蘇存在一定關系。

而在2021年2月中國區春節狂歡后,新年立下的flag激勵數百萬人開始健身,這在下載數據上可以直觀的體現。

2)從營收的角度

App Annie《2021 年移動市場報告》顯示,用戶支出在 4 月后的幾個月出現激增,但在 2020 年 8 月,用戶支出達到了 1.85 億美元的全球最高水平,同比增長 45%。全球消費者 2020 年在健康健美應用上的支出接近 20 億美元,與 2019 年相比增長了 30%。

而七麥數據顯示2020年1月~2021年1月間,中國區健康健美類APP收入總量為352 萬美元,約占全球總數0.18%。

3)從發行的角度

市場對健康健美應用的需求激增,引發開發商爭相為消費者提供一系列新產品。根據App Annie估算,在 2020 年,全球發行了超過 7.1 萬款健康健美應用。這與 2019 年相比增長了 13%。其中在 iOS 中的應用數量為 2.4 萬;在 Google Play 中的應用數量為 4.7 萬。

而七麥數據顯示2020年1月~2021年1月間,中國區健康健美類APP數量增長為16,795,占全球總數23.65%。

2. 中國區頭部產品數據表現

在分類下載榜單的競爭依然很激烈,從下載排行榜數據可以看出Keep、美柚、薄荷健康數據表現較為穩定,而華為運動、小米運動借助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也表現出了良好的下載數據。

在分類收入榜單的表現上,2020年keep全年營收10,136,923 RMB,占中國區健康健美APP總營收41.12%,以領先第二名近乎10倍的年度營收表現 ,穩居中國區分類榜首。

二、發展趨勢

1. 健康訴求持續增強,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

1)年輕人健康紅燈,九成年輕人已有養生意識,覺悟與行動均到位

2)用戶群體多層次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互聯網的發展,養生低齡化、健身高齡化已不再鮮見,健康健美領域用戶群體正在逐步擴展。

70后中老年用戶由于身體條件下降,對養生健體、預防運動損傷、社交屬性強的低強度活動需求較大;80后中年用戶解壓、塑身修形需求增長;90后以運動社交,喜歡通過曬運動照、曬運動成果在社交網絡中塑造自身健康形象。

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健身需求,本質訴求大致可以歸為三類:食補、運動、社交。目前市場的健康健美APP側重點各有不同,幾乎可以覆蓋各層次用戶的剛性訴求。

健康健美APP根據功能主要分為以下類別:

訓練APP:

主打提供健身課程、體能監測、GPS跟蹤等服務。如Keep、Feel等;

營養APP:

主打健康飲食,提供食物卡路里計算、定制飲食計劃等服務。如:薄荷營養師等;

硬件結合APP:

主打運動管理和健康管理,提供實時監測、運動時長、心率等服務。如小米運動、華為運動等。

冥想睡眠APP:

主打睡眠管理。提供冥想指導、睡眠音樂、睡眠監測等服務。如蝸牛睡眠、潮汐睡眠等。”

3)用戶渴望找到組織

兼具社交屬性的健康健美APP,協助使用者拓展新社會關系,并加強現有社會關系。

用戶群體屬性相近的社交圈層,一定程度減輕了個體的孤獨感,也幫助使用者協同他人一起管理生活,以更好地堅持自我管理。

APP在輔助減重塑形、運動鍛煉、規律作息的過程中,保護和拓展著用戶的精神自留地,滿足用戶在現實世界中未能實現的生活愿景,并重塑著個體對自我的感知,建構著“更好”的自我形象。

2. 互聯網高速發展,下沉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三四五線城市人口超10億,互聯網藍海市場大于一二線城市,這是未來的重要機會,是互聯網收入倍增的機會,也是創業公司“農村包圍城市”彎道超車的機會,更是風險投資投出新一代獨角獸賺錢的機會。

而健身健美領域在三四線城市尚未深度滲透,還有數量龐大的用戶資源等待挖掘。

3. AI發展助力家庭健身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視產品越來越多的加入AI健身功能,讓單調枯燥的運動方式更加豐富多彩。最新發布會的新一代華為智慧屏V系列,AI健身功能所依賴的關鍵技術“骨骼識別算法”,來源于華為2012實驗室的技術預研團隊,新一代華為智慧屏V系列推出更領先的技術,將以前的單人、二維、15節點骨骼關節識別技術,升級到最大三人、三維、30節點,再次領先行業。借助于這一套體系,AI健身能夠對用戶的身體狀況實現全方位的了解,從而為用戶定制出符合其當前身體狀況的健身計劃,AI健身或將顛覆傳統健身健美理念。

當前的AI識別技術實際上并不理想,由于當前技術能力不足,AI對于用戶動作的識別精確度并不高。

三、危機與突破

1. 一片繁華與危機四伏

在互聯網推動下發展起來的運動健身類APP市場看上去一片繁華,還處在蓬勃發展期,但危機無處不在。這種危機,既來自于流量變少、競爭變大的環境原因,也有內容模式難以創新、過度同質化的內部原因。

1)流量變少,用戶資源搶占激烈

市場環境并不樂觀,在互聯網的上半場,眾多運動健身APP面世,相互搶占市場,目前已經形成了以Keep、悅動圈、咕咚三大APP為首,小米運動、Fit Time、薄荷健康緊隨其后的穩定局面。

而走到互聯網的下半場,市場被瓜分完畢,流量日趨珍貴,搶占成本越來越高。增長紅利不再,渠道下沉和盤活存量成了新的難題。各大APP開始面臨諸如用戶忠誠度不夠、打開率低、滲透率開始逐步下滑等等問題。

2)流量變現困難,APP難以生存

推動商業化和拉動存量、擴大盈利是APP們生存下去的根本。而線上售賣課程的盈利根本不足以提供可觀的盈利供其擴大市場,運動健身APP急需找到新的出路。

3)產品同質化明顯,缺乏核心競爭力

不僅界面相似,內容版塊也差不多,功能單一,缺乏核心競爭力,使得不少APP的7日留存率不達20%,用戶粘性低。

2. 如何尋找新出路?

在互聯網的下半場,健康健美APP對市場的爭奪已經不再只是線上的游戲,為了擺脫危機,眾多APP都在通過打通線上和線下、綜合性轉型、增加趣味性等形式來謀求新發展,將重心慢慢地由教程、監測向社區轉移,以帶給用戶更多精神層面的刺激,給予用戶很強的參與感和歸屬感。

目前不少資本依舊看好中國健身大市場的無限潛力,隨著國人健康意識的加強,運動健身行業必然還會迎來進一步的發展和擴張。但要創造屬于運動健身類APP的下一個黃金年代,APP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可以說,未來誰將運動的玩法升級得最好,誰就能盡可能多的擁抱用戶,擁抱無限的市場。

1)向綜合性APP轉型

社交屬性尤為重要。用戶開始期望在各個領域找到“組織”, 用戶群體屬性相近的社交圈層,一定程度減輕了個體的孤獨感,也幫助使用者協同他人一起管理生活,以更好地堅持自我管理;

功能多元化。不少運動健身APP都在尋求功能上的融合,比如華為運動健康就已經推出了在線醫生、在線預約等功能,力求向綜合性APP轉型。

2)打通線上和線下,形成閉環流量

Keep在敲定1.27億美元的融資以后,就開始熱火朝天的打造自己的線下健身房Keepland和服裝品牌KeepUp,用以承載keep上億用戶線下轉化的可能。

調養家APP也在熱火朝天的打造線上和線下的融合,今年調養家的新活動以線下運動 線上公益的模式亮相,聯合線下行走聯盟萬步薈推出了“為愛行走”活動,鼓勵用戶每天行走一萬步。用戶每走一萬步就能兌換1元的愛心公益金,這種參與感十足的活動創新,在激發更多人的運動積極性的同時,也很好的維持了用戶粘性和APP的打開率。

3)增加趣味性

通過社交獎勵、內容激勵、運營維系等多個維度去降低用戶對運動的心理預期,試圖以降低門檻的方式去吸引更多人來運動。增加運動愛好者之間的互動,把運動由一種單獨性的活動變成一種團體活動,從而規避用戶忠誠度不夠、打開率低等問題。

本文由@Laz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追光丨足協杯首輪對陣出爐全民足球盛會看點幾何?

8月15日

2022賽季中國足協杯賽第一輪抽簽結果出爐

來自中甲聯賽的18支球隊將在首輪登場

通過單回合淘汰賽

爭奪9個晉級名額

中甲領頭羊南通支云將迎戰石家莊功夫

此外還有多場強強對話將會上演

本屆足協杯

由來自中超、中甲、中乙、中冠聯賽的

41家俱樂部球隊共同參與

賽事分兩個階段

共六輪比賽

第一輪將于8月20日到22日

在大連、唐山、南京三個賽區進行

第二階段為第二輪至第六輪比賽

擬定于2022年11月22日至2023年1月8日期間

以主客場方式進行

2021年10月14日,上海申花隊球員張璐(左)與四川民足隊球員李龍在比賽中拼搶。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隨著比賽臨近

這項擁有60多年歷史的國內足球賽事

再次引起球迷熱議

山東泰山能否延續王朝?

有無“黑馬”會驚艷賽場?

哪位新人將嶄露頭角?

讓我們一起盤點本屆足協杯的幾大看點

2022年1月9日,山東泰山隊球員在頒獎儀式上慶祝。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看點一:山東泰山的衛冕之路

2022年1月9日晚

在2021中國足協杯決賽中

山東泰山以1:0擊敗上海海港

收獲了隊史第七個足協杯冠軍

這讓他們在足協杯冠軍歷史的名單上一騎絕塵

來到新賽季

可以預見泰山將會迎來其他隊伍的更大挑戰

他們能否成功衛冕?

值得期待

看點二:“草根”逆襲故事能否再上演?

中超、中甲各18支球隊

加上中乙3支和中冠2支球隊

四個級別隊伍的參與

體現了足協杯“全民足球”的理念

也給了許多“草根球隊”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

2022年8月1日,四川九牛隊球員南松(前)在比賽中射門。新華社發(史康攝)

在2021賽季足協杯比賽里

來自中甲聯賽的四川九牛首輪擊敗北京國安

并一路挺進四分之一決賽

類似的故事在足協杯的歷史上還有很多

“敢于挑戰,以弱勝強”

是這片綠茵場的特性

本賽季又有哪匹“黑馬”能殺出重圍?

讓我們拭目以待

看點三:哪些新人將在這個舞臺成就夢想?

在2021賽季足協杯與青島青春島隊的比賽中

泰山隊的陳澤仕迎來職業生涯首秀

并以16歲239天的年齡

打破該賽事出場最年輕球員紀錄

資料圖:陳澤仕(右)在比賽中突破。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同一賽季

當時20歲的劉祝潤

在代表上海海港出戰足協杯四分之一決賽首回合比賽時

收獲了職業生涯第一粒進球

…………

足協杯是新人表現能力、成就夢想的舞臺

希望在新賽季

能有更多新人嶄露頭角

為中國足球注入更多新鮮血液與活力

記者:劉揚濤

策劃、編輯:趙建通

旺仔牛奶后繼無人,旺旺以后還能旺嗎

或許你已經牢牢記住了「人旺、財旺、氣旺、身體旺」的廣告語,但我賭你今年過節一定沒有買旺旺大禮包。

畢竟,小孩子才愛旺旺,成年人都是良品鋪子、良品鋪子、來伊份、恰恰、旺旺混著買。沒什么品牌忠誠,要的就是大雜燴、品牌優惠。而每一個用戶考慮的品牌越多,具體在單個品牌上花的錢就更少了。從這一點來說,今天的旺旺在零食屆的優先度可沒那么高了。

為了重新成為用戶中的唯一,旺旺一直在努力擺脫「中年危機」,讓自己再「旺」起來。

最潮的「老消費」品牌,旺旺

1962 年創立的企業,如果用人的標準來評判已經到了「六十而耳順」的年紀。但作為一家企業,一個知名品牌,任何營收下降和增長放緩都是需要反思的。所以從 2013 年旺旺營收超過 231 億,凈利潤 41.9 億那一年開始,旺旺已經反思了 9 年。

這 9 年,旺旺真的很努力,步履不停想要讓這個 60 年的老品牌煥發生機。這些努力也讓它成為了新消費浪潮中最潮的「老消費」品牌。簡而言之,年輕人喜歡什么,我們就要做什么。

年輕人喜歡趣味營銷,那就有趣起來。

旺旺大禮包

旺旺原先的廣告風格是土味魔性洗腦風,接下來就要做趣味輕松風。第一步,把旺旺的經典產品全部放大。原先的雪餅精致可愛,三口一個,變大的雪餅已經和你臉一樣大了,飯量小的可以直接拿它做主食。

一起變大的還有浪味仙、旺旺仙貝、旺仔小饅頭、旺仔牛奶……別說變大的到底好不好吃了,至少視覺沖擊是有了。這一波,旺旺通過「陪你一起長大的零食」具像化出了一次圈。

你曾經的零食變大了

陪你一起長大的零食變大也不夠,小時候看的廣告也得變大。所以三年級六班的李子明同學變成了李子明老師,在校門口送旺仔牛奶的媽媽負擔更重了,因為隨之變大的旺仔牛奶也變得更重了。

廣告也長大了

年輕人的盲盒也沒落下,把用戶最熟知的產品改為解壓的盲盒玩具也就是入門。集合了用戶收藏癖 盲盒玩法才真把旺仔牛奶玩出了花,56 個民族的盲盒式瓶身就像集郵一樣讓用戶瘋狂,全部一套的旺仔牛奶在閑魚也曾拍賣出 3W 的價格。

除了瓶身和產品本身變化吸引眼球,旺旺也把這些用戶熟知的產品外形元素放到了家具、解壓玩具上。簡簡單單的零食解壓玩具放進盲盒里,仿真又解壓,讓你來拆一拆盒。

而熟悉的零食配上家具也有了另一種趣味——小饅頭沙發、小饅頭懶人頭發、旺仔牛奶椅子、旺仔雪餅臺燈……其中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香味的小饅頭沙發更是網紅之最,到今天官方發個沙發圖都有人在評論區表示種草。

旺仔小饅頭懶人沙發

新消費品牌都愛的聯名更是少不了。和匡威聯名出帆布鞋,和自然堂聯名出面膜,和服裝品牌 TYAKASHA 聯名推服裝。年輕人喜歡的酒飲、咖啡也不放過,除了瓶裝水,瓶裝的酒精飲料和旺旺要開線下咖啡店的傳言都展現出了這個老品牌不想被甩下的急迫。

在向年輕人靠近的路上,旺旺一直在努力,從未想放棄。

但現實問題并沒有改變,旺旺用來聯名的 IP 形象很熟悉,用來玩趣味營銷的零食也很熟悉。它們都有了幾十年的歷史,這證明旺旺這么多年基本沒有什么新產品殺出重圍或在用戶心中留下了認知,它們還處于吃老本的階段。

追著年輕人跑,而不是領跑年輕人

零食市場新產品不斷,每一個受歡迎的新品存在都是在威脅老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在市場空白期成為中國零食巨頭的旺旺當然也不能眼看著自己的地盤被占據,因此品牌一直很努力地在老樹發新芽。

每年都給新品投入較大的營銷宣傳支出,「發」到現在,旺旺最火、最年輕的王牌產品還是旺仔牛奶。

這才是整個品牌的核心問題。營銷可以花錢找足夠貴、足夠好的營銷公司,你是甲方,乙方也想做到完美給自己積攢案例。但能不能做出下一個足夠好喝、好吃的飲料和零食始終只能靠自己,畢竟那些能夠打造爆款的全是競品和友商,沒誰做慈善替你造爆款。

可惜旺旺的創新能力令人堪憂,目前用戶認知最強的米果類零食也并非自研。米果類零食的技術引進于日本米果制造大廠巖冢制菓,創始人蔡衍明持續拜訪了對方兩年才獲得了技術授權,之后發布了旺旺的第一個爆款產品旺旺仙貝,之后是旺旺雪餅、旺仔小饅頭。

仙貝、雪餅解壓玩具

哪怕是創新也是微創新,之后也有推出過 Follow Me 法樂米風味餅,其實和之前雪餅的味道并沒有很大差別,味道沒突破還是原地打轉。旺仔牛奶換了不同包裝,做了不同口味,例如巧克力、堅果味,但本質依舊是你從小喝到大的旺仔牛奶。

這可能并不全是旺旺的錯,畢竟常年沒有對手,看到車尾燈都算第二名贏的情況下品牌實在很難有什么求新求變之心。直到 2014 年開始逐漸走低的營收給了旺旺當頭棒喝,2016 年旺旺營收減少了 32 億,這個時候品牌才開始奮起直追。

2017 年,旺旺推出了 50 多款新品,這些產品既有零食也有果汁、咖啡等類型飲品。可惜營銷預算花了,能夠靠著自身產品質量被選擇的幾乎沒有。2018、2019 年,旺旺基本上保持著每年 100 的新款推新頻率,基本雷聲大雨點小,沒什么效果。

旺旺近年推新頻繁

官方還曾推出過一個「你沒吃過的旺旺」集合,被網友戲稱為「你沒什么印象的旺旺」。

當然吃過可能也沒什么印象,甚至可能有壞印象。

Vista 氫商業就曾下單買過重達 2.8kg 的巨型旺旺禮包,只是除了經典零食,能被評價為平平無奇的都算比較好的評價來了。黑芝麻奶糖、地獄辣拌面、雪姬米酒都得到了差評,夢夢水更是被評價為「帶著花露水味的涼茶」,口剎糖被形容為需要用唾液沖泡的咖啡包。

雪姬米酒

只能說想用大禮包來帶量的心昭然若揭,但吃完之后可能新品也能失去所有顧客。

近些年旺旺的新品你很難說它沒有做市場調研,畢竟它出的每一款都已有成功案例。

不管是酒飲、咖啡、低脂零食、功能飲料、氣泡水,市場從不缺大受歡迎的成功案例,可惜踩著巨人腳步的旺旺就是失敗了,哪怕有品牌本身的渠道帶量也帶不走。可能是真的難吃到了某種地步,屬實是當代零食屆「扶不起的阿斗」。

雖然失敗了很多次,但旺旺也沒放棄嘗試。最近上市的「會嗨」營養素飲料是它第六次進軍了功能飲料賽道,就過往經驗來看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放棄嘗試永遠不可能成功。

很難說旺旺的這些策略是完全無效的。畢竟新產品雖然沒立住,但 2021 財年上半年的財報,半年報營收也同比增長了 10.5% 達約 113.8 億元人民幣,這是上市以來上半年歷史新高。只是業內對這個消息卻沒有很興奮,畢竟大部分產品已經進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的旺旺讓人看不到成長性。

「會嗨」的包裝看上去也沒有很出彩

毫無疑問旺旺的中年危機已經持續很久了,它們現在在努力追上年輕用戶。這距離那些領跑年輕用戶的品牌本身就已經差了一點點,產品力的不足還可能讓它再差多一點。

在這種努力追逐的過程中,我們能在 22 年的旺仔牛奶后再一次看到旺旺的熱銷新品嗎?

Web3在印度先起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陀螺財經,作者|尹寧

近年來,印度,一個傳統視野中塵土飛揚的第三世界國家,逐漸進入了全球的舞臺中心。

1960年,印度的人均GDP僅有82.2美元,而這一數據在2021年已達到2277.4美元,超過法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2021年印度GDP再次破8,達到8.9%,略勝于我國8.1%。盡管其中注水成分明顯,但以臺面數據相比,印度的GDP增速已然超過我國,《經濟學人》指出,在過去的十年里,印度經濟發展速度已超過了其他大多數經濟體,將為全球創造一個巨大的新市場和制造基地。

自2014年莫迪執政后,制造業全球樞紐一直是其宣揚的重要目標,但就現狀而言,印度野心卻不止于此。近日,莫迪在印度獨立日發表講話稱,印度的目標是在25年內成為發達國家,該國政策將支持國內能源、醫療教育和數字技術。在聲勢浩大的本土保護下,憑借著廣闊的人口紅利與已成規模的IT基礎,印度似乎正不甘成為互聯網的陪跑者。

“印度制造”夢碎,印度劍指互聯網

位于北半球的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坐擁長達7000多公里的海岸線,占據肥沃的恒河平原,疆土遼闊,區位優勢顯著,戰略位置十分突出。但盡管如此,每當提及印度,大部分群眾多停留在摩托飛揚、基建落后與恒河水帶來的可怖印象,實際上,印度在近年來的經濟發展亦可圈可點。

盡管由于歷史原因,印度有長期的貿易保護主義傳統,但憑借全球化與工業化浪潮,印度仍在外向型經濟的基礎上斬獲了產業轉移的全球化紅利。在近十年,印度GDP由2012年的1.83萬億美元飛躍至2020年的2.67萬億美元,人均GDP由1443.9美元增至1933.1美元,增速亮眼。

2021年,盡管新冠流行讓印度付出慘痛代價,但得益于農業好年景、海外市場高需求和謹慎的財政貨幣政策,相對其他國家,印度經濟沖擊有限,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就持續呈現出較為強勁的復蘇狀態。從數據而言,2021年,印度GDP為3.17億美元,增速為8.95%;人均GDP為2277.43美元,整體仍處于穩定向好趨勢,摩根士丹利預計其2022年GDP仍將以7%的增長率保持高速增長。

從人口而言,當前印度人口約為14.03億,成為全球僅次于我國的第二大人口大國。但與我國人口結構相比,印度的人口結構較為年輕,呈正金字塔結構,勞動力人口充沛,根據聯合國的數據,2020年印度的年齡中位數為28.4歲,中國為38.4歲,美國為38.3歲。而從勞動力成本而言,以制造業為例,印度的普工工資多在1500元左右,相比越南的2500以及我國中西部省份的4000,印度正處于人口成本鼎盛時期。可以看出,印度天然具有廣袤的市場腹地與龐大的人口紅利。

在此背景下,印度似乎天然具有發展制造業的優勢,而其龐大的人口也需通過制造業予以吸納。但從現實來看,盡管2014年納倫德拉·莫迪上臺時明確以“印度制造”作為其執政導向,其就業人口仍以農業為主,印度品牌價值基金會數據顯示,農業是印度約58%人口的主要生計來源,而第二產業制造業并未吸納足夠多的就業。

根據印度中央統計局數據,2021—2022財年,印度制造業的總產值為24.71萬億盧比,占GDP比重為16.77%,遠低于莫迪設下的25%目標。從整體產業結構而言,區別于傳統國家以第一產業向后遷移逐漸升級遞進,印度呈現出的跳躍式的產業結構演進過程,以服務業為突破點,構建出以服務業為經濟支柱、部分資本密集型產業為輔的特殊發展格局。

而從實際現狀分析,該現象并非偶然。除勞動成本外,制造業的發展高度依賴供應鏈的完整度與基建的健全性,但印度供應鏈短缺非常嚴重,雖有低廉的成本與廣闊的市場作為制造的根基,卻缺乏強大的本土化品牌,難以擺脫低端制造的桎梏。

但正如其彎道超車的經濟結構一般,印度似乎打算繞過以重、大、全為主要特點的制造業,以本已具有基礎的、輕量級的互聯網作為另一切入點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

從互聯網基礎而言,印度作為軟件外包的重地,擁有全世界第二多的IT公司,以印度硅谷聞名的班加羅爾僅注冊IT公司就超過67000個,同時幾乎囊括了所有熱門高新科技公司的分部,英特爾、微軟、思科、IBM等超過一百三十家的知名IT企業落戶其中。IT企業的發達直接帶來了就業人口的提升,印度擁有充沛的軟件勞動力基礎,根據《GitHub 2021年度報告發布》顯示,美國擁有1108萬程序員,中國擁有652萬,而印度緊隨其后擁有519萬。

而從移動互聯網來看,印度潛力凸顯。根據NHA的數據,印度有11.8億手機用戶,7億互聯網用戶和6億智能手機用戶。2021年,使用互聯網的印度人比例首次突破60%,通信運營巨頭Reliance Jio已擁有了超過4億的移動網用戶。

充沛的就業人口與含苞待放的互聯網需求,兩者的疊加帶動了市場的火熱。近年來,印度的互聯網產業發展倍受關注,開放政策、頂級資本、創新企業聞訊而來,移動電商、社交媒體、支付多點開花,旨在在創業新土壤實現下一個引領全球的中國式發展。據Fintrackr收集的數據,2021年流入印度初創企業的總投資接近380億美元,同比2020年111億美元總融資增長超過300%,以Paytm、Oyo、Eruditus、Meesho、ShareChat為首的創新企業不斷涌現,印度互聯網市場穩步向好。

加密領域的超越,印度不甘淪為陪跑者

全程作為中美陪跑者錯過Web1.0與Web2.0的印度,顯然不愿意再錯過Web3的強勁敘事。

早在2016年,印度就開始對區塊鏈技術進行探索,總理莫迪在世界資訊科技大會中提到:“區塊鏈和物聯網等顛覆性技術將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產生重要影響。它們需要快速融入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當年,印度政府央行和內政部等不同機構組成跨學科委員會開始對區塊鏈技術在政務領域的應用,2017年2月,印度國家銀行(SBI)正式宣布推動成立銀行鏈,2018年2月,印度政府推進官方區塊鏈項目用于學術學位數字證書。

此后,印度產業界開始加速對區塊鏈的研究,用例、技術、相關機構不斷發展,已初步構建起圍繞區塊鏈底層基礎、技術擴展、應用方案的全產業鏈條。但總體而言,囿于區塊鏈技術的成熟性與產業的滯后性,區塊鏈產業仍處于穩步發展階段,暫時并未在印度掀起滔天巨浪。

與發展較緩的區塊鏈產業相反,印度的加密領域表現可謂相當亮眼。

從公眾角度,與低廉的勞動力收入相比,加密領域所帶來的收益讓當地人對其的接受度大幅提升。根據Chainalysis的數據,截止2021年10月,在已統計的154個國家中,加密采用指數中印度排名第二。從區塊鏈游戲方向,印度更是成為了P2E模式的絕佳追捧者,根據Finder發布的報告“NFT Gaming Adoption Report”,在其調查的國家/地區中,NFT游戲在印度最受歡迎,3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玩過P2E游戲”。

在用戶的眾望所歸下,印度加密領域發展迅速。以加密交易所而言,印度有超過十家本土加密交易所,同時正逐漸向全球影響力持續外溢。除幣安投資的WazirX外,Zebpay、CoinSwitch Kuber、CoinDCX已成為本土領頭的交易所。以CoinSwitch Kuber為例,其用戶數在2021年增長了14倍,用戶達1400萬。而 WazirX 2021 年交易量超過 380 億美元,環比增長 44%。同時,WazirX 在 2021 年的用戶規模增長超過 10 倍,達到 1000 萬人,其中來自二線和三線城市的用戶注冊量增長 2648%。

除此之外,憑借開放的加密氛圍與優質的人才儲備,眾多項目也已瞄準該創業熱土,Polygon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總部位于印度的Polygon是以太坊的2層擴展解決方案之一,該解決方案充當以太坊和 dApp 創建者之間的媒介,通過執行層與交易層分離,在側鏈上處理區塊鏈交易從而減輕主區塊鏈的壓力,提高可擴展性。

憑借實用性與效率性,Aave 、Uniswap、Sandbox、OpenSea 等眾多機構在Polygon上展開部署,目前,Polygon上構建超過7000個DApp,引領其成為全球最大的DAPP平臺之一。根據其2022Q2季度數據披露,Polygon第二季度獨立地址數增長12%至534萬個,交易筆數增長4%至2.84億筆,網絡收入為556萬美元。

從政府推動到用戶采納,從公眾認知到產業集聚,從知名項目到典型用例,可以看出,印度在Web3領域已奠定了重要基礎,產業鏈也已初步成型,后續隨著以點帶面的飛輪效應釋放,彎道超車意味明顯。但從宏觀而言,其Web3的增長高度依賴于加密市場的發展,后續潛能的釋放仍聚焦于政治決策與監管趨勢。

封還是不封,印度的世紀難題

從政策環境而言,印度對于加密領域的監管始終搖擺不定。

從監管機構而言,對于深受貨幣通脹影響的主權國家,印度央行對加密貨幣的消極態度毋庸置疑,其認為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將導致恐怖主義融資、洗錢和逃稅的增加,且其會嚴重破壞反洗錢和FATF框架。

在此背景下,早在2018年4月,印度央行(RBI)發布了禁止銀行、支付服務提供商和非銀行金融公司等受監管機構向個人或企業提供加密貨幣相關服務的禁令,并于2019年7月起正式實施。

但2020年3月,由于上萬名公眾的請愿,這一提案被印度最高法院駁回,直接導致了印度加密貨幣需求的爆炸性增長。

2021年11月,印度政府在議會會期內向議會提交一項議案,名為“加密貨幣與官方數字貨幣監管2021法案”。此項法案的細節表明,該法案建議禁止印度所有的私人加密貨幣,未來或將僅允許一小部分加密貨幣流通,用以促進加密貨幣的底層技術發展。作為印度最嚴加密方案,消息發布后,在印度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WazirX中,比特幣價格下跌了近14%。

到今年,印度一反常態開始對加密放松,承認了加密貨幣的可交易性與合法性,但卻另辟蹊徑,從稅收的角度進一步遏制其規模性發展。2022年3月25日,印度最高立法機關印度國會的下議院通過加密貨幣征稅法案,主要面向加密貨幣交易所。法案規定自2022年4月1日起,印度境內或為印度投資者提供加密貨幣交易的交易所需繳納30%資本利得稅。稅收實施后,印度主要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每日交易量下降高達 90-95%,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從整體監管走勢來看,不難看出,印度對加密領域的發展猶豫異常,一方面,加密領域帶來的文化繁榮以及經濟價值對于深陷泥潭中的印度而言不容放棄,但另一方面,加密危機所帶來的金融隱患也讓官方機構審慎警惕,尤其是今年Terra事件爆發后,印度央行持續輸出負面觀點,行長Shaktikanta Das甚至表示,“這是一種根本為零的東西,我們的立場仍然非常明確,這將嚴重破壞印度的貨幣、金融和宏觀經濟穩定。”

除加密領域的監管外,印度本身的營商環境與社會情況也值得堪憂,勞動法復雜、征地困難、缺乏穩定的電力供應、落后的物流體系等硬傷凸顯,而另一方面,從曼莫漢·辛格政府到莫迪政府,印度本土保護主義大有更上一層樓的趨勢,對外進口替代與對內幼稚產業扶持雙管齊下,無疑加劇了營商環境的惡化,而此點對中資企業尤其明顯。

2020年以來,為扶持本土手機產業,印度屢次以涉嫌洗錢、逃稅等理由對小米、OPPO、vivo和華為等中企提出指控或發起審查。而據證券時報e公司報道,至少有500家中資企業在印度遭遇了稅務及合規性普查,這是中資企業進入印度以來面臨的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系統性危機。除中方外,外資也難以幸免,近年來,印度稅務部門對Shell、諾基亞、IBM、沃爾瑪、凱恩能源等多家外資企業均實行稅務調查并予以巨額罰款,置市場規則于無物的行事作風也讓外資對于印度的投資謹慎重重。

而對于國情復雜的印度而言,弱勢貪腐的政府與復雜的宗教問題也始終是橫亙在印度發展前的一座大山,弱勢政府導致改革難以推進,種姓制度致使社會難以公平,削減腦袋的精英培養與低教育水平的農業人口形成強烈的對比,也直接推動了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過渡鴻溝。

但另一方面,加密資本仍堅定看好印度。2021年,印度加密貨幣和區塊鏈行業通過48輪融資籌集了6.38億美元,同比增長14.5倍。今年以來,印度本土加密企業大額融資屢見不鮮,不僅交易所CoinDCX以21.5億美元估值完成1.35億美元D輪融資,其可持續項目5ire也以15億美元估值完成由SRAM & MRAM Group投資的1億美元A輪融資。此外,今年6月,紅杉在印度推出了約20億美元的風險基金,Binance 全球情報和調查副總裁 Tigran Gambaryan甚至認為印度可以成為區塊鏈、加密和 Web 3 人才的全球中心。

結語

古印度曾與我國并肩列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在經歷滿身瘡痍后,傳說中的古印度已四分五裂,目前的印度,在難以擺脫的種姓制度、落后的基建環境和日益封閉的國情下,顯得岌岌可危。而缺少制造業補課的印度,寄希望于通過互聯網實現狹道飛躍,無疑也是困難重重。

但反觀其優勢,在美俄關系持續惡化的當下,憑借絕佳的地緣政治左右逢源,同時配合優秀的人口結構以及科技基礎,印度發展也不容小覷。僅從Web3而言,盡管印度在經濟體量難以與大國相抗衡,但依托較為開放的加密氛圍與廣闊的市場規模,在日韓新越的包圍態勢下,其在亞洲也仍占據著一席之地。

是憑借互聯網殺出重圍?還是被國情牢牢鎖住?印度的未來會走向何方,仍未有定論。但可以預見的是,在時代紅利與世界的聚光燈下,印度與它的Web3正如臃腫的“大象”,蹣跚而來。

參考文獻:

財經十一人:印度的野心;區塊鏈日報:印度加密市場的火熱—行業融資增長14倍,散戶偏愛ETH;虎嗅:印度Web3“大躍進”;楊怡爽:從更高格局看待印度發展

山寨機重新開啟模仿秀時代

“美國有蘋果,中國有菠蘿!”

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句廣告語并不陌生,早期國內的山寨機市場遍地開花,什么“牛鬼蛇神”都被擺在明面上售賣,這個傳說中的“菠蘿手機”憑借著出色的Slogan,在一眾山寨機中脫穎。

不過“山寨”畢竟是抄襲和粗劣的代名詞,隨著國內手機廠商的崛起,這一切都被埋在歷史的深處。國產手機廠商憑借著低廉的價格、強大的性能、媲美山寨機的性價比,不斷壓榨山寨機的生存空間。

那最后“山寨機”消失了嗎?

不,并沒有,山寨手機仍舊活躍在下沉市場當中。

從“菠蘿手機”到如今的“i13 Pro”

從早期的“美國有蘋果,中國有菠蘿”,到如今的“i13 Pro”,山寨機一直都在進步,也在吸取自己失敗的經驗。

山寨機為什么失敗?那還不是因為不夠“山寨”!如果將手機山寨的和正品一模一樣,誰還能分清誰是李逵誰是李鬼。這個世界總歸會有那1%分不清真假,或者明知假貨還要購假的人,賣給他們不就完了。

于是乎,山寨廠商們也跟上時代,推出了“i13 Pro”、“MT 40”、“P50 Pro”,走向了潮流前沿。

在某些電商平臺上,目前還有大量的山寨手機在進行販賣,這些手機廠商逐漸從線下市場轉為線上市場,以此來收割線下店無法觸及的下沉的人群。

當我們在搜索正品手機的時候,在推送流中下滑我們就會看到幾款披著相同外殼的超低價“機皇”,比如華為 P50 Pro、iPhone 13等,外觀極其相似,但相似的也只是外觀罷了。

這些手機在參數介紹頁上都不出例外的擁有極其夸張的描述,比如一億像素、8核心頂級性能處理器、7800mAh超級大電池、3D人臉識別等等,簡直就是有什么就往上貼什么,全然不顧虛假宣傳所帶來的影響。

這類廠家多數名為qopo、vivi……是的,你沒看錯,一些廠家為了能讓自家的“高仿”更為逼真,連自己的品牌名字都沒有,僅是在國內的知名手機廠商名字上做了改動,就如同當年的“雷碧”、“康帥傅”一樣,這操作還真不如“菠蘿手機”這名字有魄力。

除了這些頂級的山寨廠,還有一些老牌手機廠商也在做這樣的勾當,比如酷派、紐曼、朵唯等此前的大眾品牌,如今也放下了身段來做這種丟人丟面的操作。

至于這些廠商為什么會淪落到如此的地步,說到根本,還是因為這些老品牌的自身的創新力不足,很難在一片紅海的手機市場殺出重圍,只能跟著國內手機廠商的后面吃一點殘羹剩飯,一步一步的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去依靠制造山寨機茍延殘喘。

說是“茍延殘喘”,但其實整個市場也在對這一品類的手機進行打壓。

此前這類手機產品最火爆的線上渠道其實并非電商平臺,而是在短視頻App上。短視頻APP的興起觸達了更多下沉市場的消費人群,而這剛好也是山寨機廠商們主攻的人群方向,山寨手機廠商和主播一拍即合,于是乎,在一聲聲“不騙老鐵”中,一臺599的手機在直播間賣到了899,主播和廠家都賺了個盆滿缽滿。

短視頻APP賺錢了,手機廠賺錢了,主播也賺錢了。那問題來了,誰虧錢了?

“騙”這個東西,騙的了一時騙不了一世,短視頻APP上售賣山寨機的問題很快就被網友爆出,并且快速發酵。2021年6月22日,知名短視頻平臺快手對一眾手機小品牌下了逐客令,這其中的選手有朵唯、酷派、酷比、索愛、天語、守護寶、中興、雅迪鑫、歐沃、紐曼、糖果等手機。

在快手將其全部下架之后,這些山寨機確實消停了那么一段時間,不過時間到了現在,又冒出了不少商家在售賣自家的山寨手機,改個名字重新開賣,吃相真的難看。

山寨機在夾縫中生存

整個手機市場在對山寨機市場進行打壓,“整個手機市場”自然也包括手機廠商。

國內關于智能機的山寨文化,其實在很早就已經開始了。在我印象里最“破圈”的應該是尼彩,將山寨機從“地下”給拉到了“地上”,甚至越做越大。

當時蘋果的iPhone 4火爆全球,然而高昂的售價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尼彩在這個時候抓到了商機,靠著抄“iPhone 4”的作業賺了個盆滿缽滿,甚至還請了明星做背書,比如王寶強、張智霖、大兵等等。

2012年尼彩已經在全國開了6000多家線下手機店,甚至連機型都更新到了“iPhone 6”。

但是畢竟“山寨者,人恒寨之”,靠山寨起家的尼彩也被同行們抄了底褲,“你彩”、“泥彩”、“呢彩”、“妮彩”等等,這些線下店的裝修和尼彩相仿,并且口號都幾乎相同,甚至有些店家就宣稱自己是尼彩的分店。

“上墳燒報紙——你在這糊弄鬼呢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