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夢境鮮血伯爵(刀塔傳奇鮮血伯爵最強陣容 220W傷害陣容詳解)
永生夢境鮮血伯爵文章列表:
- 1、刀塔傳奇鮮血伯爵最強陣容 220W傷害陣容詳解
- 2、2022年,波蘭驚現女吸血鬼遺骸,鐮刀封喉腳趾上鎖,防止復生
- 3、生化8的高個吸血鬼女士火了,但她到底是個啥?
- 4、FGO英靈集 伊麗莎白·巴托里〔萬圣節〕
- 5、穆夏:從先鋒藝術回歸民族傳統
刀塔傳奇鮮血伯爵最強陣容 220W傷害陣容詳解
刀塔傳奇的永生夢境有迎來了好久沒見的鮮血伯爵,在這個BOSS身上想打出高傷害比較困難,那么鮮血伯爵高傷害陣容怎么搭配?鮮血伯爵220W傷害怎么打?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一個給力陣容。
BOSS技能分析:
鮮血獻祭:血祭所有敵人,并附帶流血效果,流血時將無法被治療。
分析:給所有人上一個負面效果,持續流血并且不能被治療。
邪惡十字:長時間禁錮一個附近的敵人。
分析:被禁錮的英雄無法放技能、也無法攻擊,所以幻刺將不適合打這個BOSS。
詛咒之劍:每當鮮血伯爵殺死一個單位,會變成一只蝙蝠,蝙蝠的攻擊會讓人附帶流血效果,流血時將無法被治療。
分析:每殺一個單位召喚一個蝙蝠,被蝙蝠攻擊的單位附帶流血效果,不能被治療。值得一說的是,幻象被伯爵殺死后也會召喚出蝙蝠,蝙蝠免疫物理傷害。
狂暴:BOSS每受到一定傷害,就會提升自身的能力。
分析:永生夢境的BOSS共同擁有的能力,掉血越多,BOSS越強。
陣容:
潮汐/人馬、死亡先知、術士、小鹿、浣熊機甲
戰術分析:
1、術士和死亡先知在能量滿后第一時間開出大招。
2、小鹿要在BOSS流血效果過后,等到術士的地獄火殘血時開啟大招回血。
3、術士的第二個大招,要等到boss的大招抬手動作打出傷害(只有幾百),再砸下來,這樣可以保證第一個寶寶不死且砸下來的第二個寶寶滿血,可以頂住更多的時間。
4、死亡先知和浣熊機甲就是有大就開大了。
5、前排只需要一個很肉的游戲就行了,人馬的開場盾可以吸收那么一點傷害。
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boss倆連斬之后,就會向前走,此時在boss走的過程中,術士和死亡先知開大,地獄火砸到boss上,boss最后幾秒會回頭攻擊,來確保最后的英雄不被殺掉。沖上高分的關鍵就是機甲浣熊最后能不能開出大招了,開出就能上220W傷害了。
這里也可以用1肉 4輸出的隊伍來打,不過比較危險,上面的陣容這里地獄火可以吃BOSS的禁錮技能可以減少很多T受到的傷害。小編還是推薦上面的陣容。
2022年,波蘭驚現女吸血鬼遺骸,鐮刀封喉腳趾上鎖,防止復生
2022年,在波蘭的皮恩村當中,波蘭考古學家發現了一處17世紀的墓地。
在挖掘的過程當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一具十分特別的女性尸體。
這具尸體的喉嚨橫跨著一把鐮刀,腳趾上還被掛上了鎖鏈。如此不尋常的埋葬方式,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哥白尼團隊大學的負責人,波林斯基教授得知這件事后,表示這種埋葬是17世紀人們用來防止“女吸血鬼”復生的方法。
而早在2015年的時候,考古學家們就曾在距離皮恩村130英里外的德魯伊斯科村發現了五具類似的女性尸體。
那么,這些女性究竟是不是傳說當中的吸血鬼?她們又是如何被埋葬在這里的?
吸血鬼的起源
吸血鬼起源于歐洲,是歐洲文明的產物,與基督教的關系密不可分。
古波斯是世界上最早記錄有關吸血怪物記載的國家之一,考古學家們曾出土過一個陶罐,上面的圖案是一名男子想要同吸食他鮮血的妖怪斗爭的圖畫。
古巴比倫和亞述的神話當中,也有關于莉莉圖的記載。
根據記載,莉莉圖一名專門以吸食血液為生的女性,長相美麗清純,最喜歡吸食年輕男子的新鮮血液。
而到了后來,莉莉圖的形象發展成為希伯來文化當中的莉莉絲和她的女兒麗露,她們專門吸食人類的血液,并最終讓他們失去生命。
古希臘羅馬神話當中人首蛇身的女怪拉米亞和青銅腳惡魔恩浦薩等等,也都是吸人鮮血和元氣的魔鬼。
但是這些神話傳說當中的吸血神怪與真正意義上的吸血鬼并不相同,他們是古代傳說當中半神半鬼的魔怪,通常具有永生和不死的能力。
而吸血鬼的最大特點就是,必須要靠吸食活人的新鮮血液來維持自己不老不死的狀態。
拉米亞和恩浦薩在古代并不是以怪物的身份出現,而是被古代的人們看做是半神半怪,有著強大的能力和永生不死的生命。
盡管對她們的存在十分恐懼,但還是以崇拜和敬畏為主,與中世紀歐洲人最為憎惡的吸血鬼,完全不同。
因此,這些吸血神怪并不是歐洲中世紀當中最為常見的吸血鬼,她們只不過是吸血鬼的雛形。
在希伯來人的思想當中,鮮血既是生命的原來,同時也是罪惡和黑暗的象征。因此,他們為了贖罪,通常會將祭品與自己的鮮血灑在祭壇周圍的方法,既表示自己愿意用生命來贖罪,也表示已經罪惡摒除。
因此,在基督教的語境當中吸食鮮血就等同于吸食鮮活的生活,也就是在吸收別人的罪惡。
基督教當中將圣經當中的該隱稱為吸血鬼的鼻祖,根據記載,壓亞當和夏娃被驅逐出伊甸園后,生下了許多的孩子。
該隱就是其中的老大,主要負責在田野之間耕種,而他的弟弟亞伯則是在草原上放牧為生。
有一次,兩人按照習俗向上帝敬獻祭品,弟弟亞伯奉上的是美味且豐盛的肉食。而該隱拿出的則是自己在田間種植的青菜和蘿卜等各種蔬菜。
但沒想到的是,上帝在看到兩人送來的食物后,對弟弟亞伯十分寵愛,對哥哥該隱則是疏遠和冷漠。
這讓該隱對弟弟亞伯十分嫉妒,并選擇設計謀殺了亞伯,
上帝在知道這件事后,決定對該隱進行懲罰,讓他受盡永生和無休止的折磨。
在歐洲的吸血鬼傳說當中,該隱所遭受的懲罰就是終生要靠著吸食活人的鮮血血液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并且,該隱的子孫世世代代都要受詛咒的懲罰。
由于無法承受這種折磨,該隱創造了出第二代的吸血鬼,而他們則有13個后代,并建立了13個大氏族。
誕生在歐洲的吸血鬼傳說,和基督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簡單點來說,吸血鬼是基督教和歐洲文明相結合的產物。
公元后,隨著基督教的影響日益擴大,其教義也開始在整個歐洲開始盛行。
這些教徒們便大肆宣揚耶穌和他們共進最后的晚餐,借助葡萄酒和面包象征自己的血和身體,并認為這些血液具有贖罪的價值。
甚至,到了之后他們強調這些血液能夠產生神奇的功效,以致于早期的教皇不得不提出一件,反對只從字面上解讀最后的晚餐。
他們擔心這樣的解釋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和曲解,會導致一些異教儀的誕生和滋養,例如用活人獻祭或者是在儀式上人吃人。
722年,法蘭克王國的查理曼大帝統治了住在英格蘭的薩克森人,強迫他們改信基督教。
為此,查理曼大帝還專門頒布了赦令,逼迫薩克森人接受洗禮。
根據這道赦令,查理曼大帝把凡是異教的教徒以及那從字面解讀耶穌晚餐的人,一律處死。
盡管有了這些預防的措施和禁令,可在這些基督教徒看來,鮮血依舊是一種非常神奇東西,只要喝下鮮血,就能夠被賦予一種超自然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又經過鬼神學的渲染,催生出了一系列的吸血鬼迷信。
11世紀時期,一些深受迷信思想影響的巫師和以及想要賺錢的醫生把鮮血當做具有贖罪功能的神圣物品。
他們濫用基督教徒對圣母瑪利亞的崇拜,竟然宣稱只要喝下少女純潔的血液就能夠獲得長生不老的能力。
并且,還能延緩衰老,永葆青春美麗。
這個時期的吸血鬼還并沒有誕生,直到14世紀,歐洲發生了大面積的瘟疫,吸血鬼才徹底誕生。
當時的人們為了避免受到傳染。醫生們往往并沒有仔細辨別病人是否真的已經死去,就把他們匆匆掩埋。
幾天之后,由于某種原因人們不得不打開棺材。
在打開棺材后,他們發現尸體的姿勢改變了,有的尸體上還沾染上了血跡。
事實上,這不過是當中被淹的病人脈搏并沒有停止跳動,僅僅是處于深度昏迷的狀態。
等他們在棺材當中醒來時,掙扎所導致的。
但當時的醫學科技并沒有那么發達,再加上貧窮、愚昧和信息閉塞等原因,這些死去的病人被稱為吸血鬼,從而引發了持續幾百年的吸血鬼迷信。
吸血鬼的傳說
瘟疫和各種傳染病是吸血鬼迷信滋生的土壤,而此后教會的立場態度卻猶如催化劑一樣,促使著各種關于吸血鬼的傳說愈演愈烈。
不僅如此,教會當中一些人所寫的書籍,開始有意識地引導信徒們去相信,甚至去崇拜追隨吸血鬼。
這樣一來,各種和吸血鬼有關的傳說和活動席卷整個歐洲。
那時人們將吸血鬼看做一種長相恐怖的怪物,有著兩顆尖銳的牙齒。
每當午夜時分,吸血鬼便會出來覓食,吸食人們的鮮血,他們生活在陰暗潮濕的角落當中,靜待著黑暗的降臨。
17世紀伊始,在歐洲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讓本就迷信的匈牙利人異常震驚。
那就是1611年巴托里伯爵夫人的訴訟案。
據說,伯爵夫人的城堡修建在山區一片十分陰森恐怖的樹林當中。
伯爵夫人派人劫持山下村莊里的少女,并把她們全都關在自己的城堡當中,每天吸取她們的血液。
根據當時的資料記載,受害者多達上百人,雖然沒有人敢就此斷定巴托里伯爵夫人就是吸血鬼。
但是幾乎所有的編年史當中都記載著,伯爵夫人在喝受害者的血液時非常快樂,甚至還把鮮血裝滿浴盆,用來淋浴,以永久保持自己的青春美貌。
而她所做的這一切,只是想要挽回丈夫的心。
伯爵夫人的丈夫常年征戰在外,總是把伯爵夫人一個人丟在家里,這讓她感到十分寂寞無聊。
伯爵夫人的仆人托爾科便慫恿她學習巫術,以此里挽回伯爵的心。
在這個過程當中,伯爵夫人得知喝下少女純潔的鮮血可以讓自己永葆青春,她便下令讓自己的仆人劫持那些無辜的農家少女,對她們加以折磨。
伯爵去世后,伯爵夫人便更加肆無忌憚,經常從山下劫持那些少女。
除了助紂為虐的托爾科之外,還有伯爵夫人的奶媽和管家,以及一名叫做達爾維拉的女巫。
接二連三出現的少女失蹤案件,在當地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人們紛紛認為這些少女是被吸血鬼擄走的,目的是想要依靠這些少女新鮮的血液來維持的生命。
為了查明事情的真相,伯爵夫人的表兄在1610年的12月30日,親自率領一隊士兵和騎兵包圍了巴托里伯爵夫人的城堡。
在士兵們攻破城堡的那一刻,里面還在進行著血腥殘酷的殺戮。由于伯爵夫人和王室沾親帶故,被免于一死,但卻被終身監禁在自己的房間內,門窗都被堵死,只留下一個送飯菜的小口。
伯爵夫人死后,城堡也自然被廢棄,只不過關于她的詛咒和傳說卻依舊沒有停止。
此后幾百年內,仍舊不斷又十分離奇古怪的傳言。有的人甚至還表示伯爵夫人死后還在施虐加害無辜的百姓,從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伯爵夫人。
與此同時,歐洲的一些國家宗教開始運用自己手中的力量,來壓制那些不聽話的人。
巫術、迷信也成為了一個禁詞,他們甚至不惜采用燒死女巫這樣極端的方式。
女巫和吸血鬼,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一個只會禍害人類的怪物。
但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女巫和吸血鬼污蔑女性,讓這些無辜的女性喪生。
無論你是平民百姓,還是王公貴族,只要和女巫以及吸血鬼沾上關系,等待她們的將會是無窮的折磨和最后的死亡。
為了防止這些“女吸血鬼”復活,人們會將在她們的脖子上釘上十分鋒利的鐮刀。
如果“女吸血鬼”想要試圖站起來,就會被鐮刀割傷或者直接砍掉腦袋。
并且,還會在她們的腳趾上鎖上鐵鏈,防止她們“復活”之后來找自己復仇。
但此時的吸血鬼在人們的眼中,只是一個長相恐怖的怪物。
但到了18世紀,歐洲再次出現了新一輪的瘟疫時,吸血鬼便成為了罪魁禍首,并且對吸血鬼的外貌描述有了更加詳細的敘述。
而這時大規模地驅逐女巫運動也已經結束,宗教無法找出更合適的“兇手”。
為了安撫教徒的心,宗教必須要為瘟疫找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吸血鬼的出現就恰好代替了女巫的作用,成為了這場瘟疫的“兇手”。
當時的宗教和王國,為了消除瘟疫采取了一系列聳人聽聞的做法。
他們將公墓打開進行查驗,倘若尸體沒有腐爛,那就會被認定為吸血鬼,最終會被用火燒毀。
有關吸血鬼的傳說就像是瘟疫一樣,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并被一些研究者記錄成冊。
即便是到了18世紀末,吸血鬼仍舊是人們經常討論的話題。不少貴族和學者們對吸血鬼的話題非常感興趣。
但相較于往日的恐懼和不安的迷信,這個時期的吸血鬼,更多地成為了文學作品當中一個重要的題材。
吸血鬼的樣貌不再丑陋難堪,而是英俊瀟灑,溫柔深情,甚至還帶有貴族血統。
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給吸血鬼的丑陋形象賦予了意識,并且還創造出了美艷神秘的卡密拉夫人和深情又憂郁的德古拉伯爵等一系列的吸血鬼形象。
中世紀的吸血鬼,是那時人們心中對不解事物的想象,同時也是宗教用來穩固自己權利的武器。
但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早已經不再相信這些封建迷信思想,而是選擇用科學和真理來解釋未知的事物。
生化8的高個吸血鬼女士火了,但她到底是個啥?
文 / 易碎
“So we finally meet.”
上個月的1月22日,卡普空準時奉上了新一期的“生化危機展示會”直播。直播中公布了《生化危機:村莊》的故事預告片,以及一段六分鐘的實機演示。
《生化危機:村莊》的舞臺設立在一座位于東歐邊境的村莊,主角依舊是《生化危機7》的“小透明”伊森-溫特斯,為了尋找自己的女兒,伊森不得不進入村莊外的城堡,面對名為蒂米斯特雷庫的城主和她的女兒們,從預告來看這幾位美艷的“女士”應該就是游戲的主要反派了。
各種意義上的“很大”
在以往的恐怖游戲里,玩家面對的反派角色要么陰森恐怖,要么心理變態,更有甚者重口惡心讓人產生生理不適,然而這一次,《村莊》的反派蒂米斯特雷庫女士和她的女兒們讓很多玩家改觀了(比如我)。
我現在十分希望進入游戲,然后讓她對我干點什么。
1
早在游戲正式公開之前,《生化危機:村莊》的一些泄露情報就揭示了游戲的主要靈感來源,“狼人”的西方民間傳說和吸血鬼文學,而蒂米特雷斯庫顯然是負責“吸血鬼”的那部分。
“我可以”
蒂米特雷斯庫女士的身份成迷,她的真實年齡不明,但似乎仍然保持著中年女性的面容和豐腴的身材。
不過,真正讓玩家著迷的還是她的身材,豐腴的身材曲線和巨大的XX之外,預告和DEMO中都顯示蒂米特雷斯庫女士要比主角伊森高出很多,在穿過城堡中的一些門時甚至必須要彎下腰才能通過。Kotaku此前通過考證游戲中的城堡年代原型,經過門高的數據推算蒂米特雷斯庫女士的身高大概是2.43米。
然而卡普空的藝術總監高野友憲站出來表示,你們猜的還是太小了,蒂米特雷斯庫女士的官方身高數據連同高跟鞋和帽子,大約是290cm。
她的設計,外觀和身高似乎與日本都市傳說“八尺大人”相似。兩者都擁有蒼白的皮膚,極高的身高,而且都戴著寬檐帽。但是,蒂米特雷斯庫似乎主要針對各個年齡段的女性受害者,而“八尺大人”則針對兒童。
趕巧“八尺大人”又有不少成人二創,So...
就這樣,玩家們對蒂米特雷斯庫女士徹底淪陷了。
我完全可以!
2
雖然“村頭大戰吸血鬼”這個概念聽起來確實挺玄乎的,但是至今為止《生化危機》系列一直沒有打破一個“底線”,那就是不搞牛鬼蛇神的事兒,換言之,無論制作組在游戲初期為了恐怖效果搞出多么怪力亂神的設定,到最后都能用“病毒變異”之類的解釋“強行”自圓其說。
哦,這當然不是說卡普空對待《生化危機》系列時遵從嚴謹的科學精神,相反這個系列一度走在“怪力亂神”和“力大磚飛”的邊緣,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樓頂二人轉式槍斗術”。
現在看到這個畫面我還是忍不住笑出聲
又或者是身體素質無限接近美國隊長的李三光:
順帶一提CG電影《生化危機:詛咒》中出場的暴君為暴君T-103量產型,單手腕力大約有13t,而身穿防彈衣的里昂可以正面接下T-103量產型的全力一擊...
《生化危機》系列從5代開始,就走上了一條主角滿世界炸火車炸飛機炸輪船的好萊塢動作片道路,盲目追求大場面導致恐怖感蕩然無存的問題在6代集中爆發,引起了很多玩家的不滿。
因此,從7代開始《生化危機》系列開始回歸原本的生存恐怖游戲體驗,為了塑造恐怖感,7代不僅參考了經典恐怖電影《德州電鋸殺人狂》,還搞出了各種神神叨叨的演出。
在宣傳階段懸念很足的“女鬼”
不過只要稍微了解一下《生化危機7》的劇情框架,就會發現游戲中的一系列“超自然現象”都是來自反派角色的精神控制。整個7代事件的主要成因,都是神秘組織“聯盟”聯合H.C.F制造了E-001人型B.O.W伊芙琳。
E-001伊芙琳的原本樣貌
由于她是在E類型中制造的(之前經歷過A-D),因此代號E-001。作為生化武器實驗計劃中最優秀的B.O.W.——E類型,伊芙琳擁有隨意分泌“Mutamycete”霉菌感染并控制他人的能力。為了讓B.O.W.方便混入人類社會,所以被設定成大約十歲人類少女的模樣。但是要持續接受治療,不然身體就會以25倍的速度衰老。
游戲開場時玩家就遇到過的老奶奶,其實就是老化后的伊芙琳
2014年,因擔心敵對公司對伊芙琳造成威脅,公司安排艾倫和米婭護送伊芙琳轉移。但是伊芙琳在途中暴走并摧毀了遇難船,米婭和她落在了路易斯安那州并被貝克一家帶回。當晚伊芙琳便感染了杰克和瑪格麗特,被感染的人會看到伊芙琳的幻象,聽到伊芙琳的聲音,漸漸喪失自己的意志,最終伊芙琳會闖入被感染者的心靈,使其無法還擊,淪為伊芙琳控制的傀儡。
至此貝克一家被伊芙琳感染,開始襲擊和綁架宅邸附近的游客,引發了7代的事件。
在劇情的后期,“岳父”殘存的意識才將事情的緣由告訴伊森
7代的故事很好地表現了目前的《生化危機》的主基調,故事往往會利用比較經典的恐怖元素來塑造恐怖感,但仍然會在根源上回歸系列的母題:生化病毒帶來的災害。游戲剛開始可能會感覺和生化題材拉不上關系,深入劇情后玩家才會發現整個故事情節其實還是圍繞B.O.W——Bio Organic Weapon的縮寫,也就是有機生物兵器來展開。
換言之, 現在因美艷的身姿讓玩家們迫不及待進游戲過兩招的蒂米特雷斯庫女士,很有可能也是一個B.O.W或者B.O.W的衍生物。
問題來了,她是個啥?
3
從她的衣著大概能判斷她的年齡,蒂米特雷斯庫女士身著純白色的絲綢長裙,佩戴白色內襯的黑色禮帽,這種樣式的禮帽在歐洲的婚禮上比較常見;點綴浮華的珍珠飾品和優雅的胸花,當然最具特色的還是她那1930年代風格的短卷發。
蒂米特雷斯庫女士渾身散發著上世紀貴婦氣息
換言之,如果蒂米特雷斯庫女士選擇保留著她“凍齡”前的妝容和著裝,她的實際年齡很有可能超過80歲,畢竟《生化危機7》的主線故事發生在2017年,而《村莊》的故事則是7代的數年后,很有可能就是2021年。
至于她“凍齡”的手段,拜托,這里可是《生化危機》,我想不到“病毒感染”之外的其他選項。
主要的問題可能還是她感染了哪一種病毒,《生化》系列時間線比較早的“始祖病毒”實驗也要到1967年才開始
蒂米特雷斯庫是一個撒旦信徒,可能是為了維持生命而信奉吸血鬼和血祭。她從1950年代定期從事“吸血鬼”活動,并在1958年之前成功誘變了三名女性,也就是她的三位“女兒”。這也說明了她具備通過某種方式感染和同化他人的能力。
蒂米特雷斯庫還和一位名為“母神米拉達”的上級交流,談論關于“儀式”的事宜,疑似是他們的教派的高層
蒂米特雷斯庫的家庭密切與貴族勾結成聯盟來控制附近的村莊,這種控制使蒂米特雷斯庫的家人殘酷地統治著城堡,并定期雇用村民,從中選擇受害者綁架到城堡的地牢中,以受害者的血液創造出一種濃烈的紅酒,叫做Sanguis Vrginis(拉丁語意為“少女之血”)。
PS5獨占DEMO《MAIDEN》中,玩家可以在城堡發現貯藏紅酒的房間
她的姓氏Dimitrescu是希臘血統的名字,不過采用了斯拉夫語的版本,可以翻譯為“ Dimitr之子”。“Dimitr”是希臘語“Demetrios”的斯拉夫語譯本,意為“ 德墨忒爾的追隨者”,而德墨忒爾是希臘神話中豐收和肥沃的農業女神。名字Alcina則代表“意志堅定”之意。
農業女神德墨忒爾
這個名字有很重的諷刺意味,以“農業女神的追隨者”為名的女人實際上是盤踞在城堡中的“吸血鬼”。
長年居住在古堡里、容貌永駐的女性,綁架村民用人血釀造紅酒,有明顯的飲用血液的習慣...諸多設定都讓蒂米特雷斯庫女士在《生化危機》——一個比較強調科幻色彩的故事里展現出了“吸血鬼”的詭秘氣質,結合《生化危機:村莊》的故事背景設立在東歐某地,蒂米特雷斯庫女士的設計原型很有可能參考了中世紀歐洲著名的“吸血女伯爵”,李·克斯特伯爵夫人,巴托里·伊麗莎白。
?
哦不對放錯了,是這個:
這位臭名昭著的伯爵夫人是匈牙利著名的連環殺人犯,巴托里伯爵夫人和她的四個共犯被控告虐待及殺害上百個處女以及年輕女性,真正被殺害的人數有多少,無法得悉。
據說伊麗莎白在她的孩子出生之后仍繼續虐待農民的女兒,據考證她三年之內至少虐死589人,有人說巴托里伯爵夫人的這種做法可能出于一種受虐后的報復心理,另一種說法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年輕時代的美貌漸漸離她遠去,1599年時39歲的伊麗莎白開始討厭鏡中的自己,原本她對自己的美貌信心滿滿,然而在生下八個孩子后,皮膚出現了斑點和皺紋,她為此煩惱不已,一直苦于找不到改善的方法,她企圖以化妝品和昂貴的服飾來掩蓋自己失去青春后的容貌,但這樣依舊遮擋不住那日益增加的皺紋,之后她從中尋找永遠保持青春美麗的方法。
依據其中一種已不可考證的傳說,她讓人給少女放血,然后用這些鮮血沐浴,或者喝掉。巴托里伯爵夫人一開始的目標都是附近的農女,由于城堡內的傭人待遇很好,所以不少的少女就被吸引到城堡內工作。她虐待的方式包括:長期毆打致死、火燒手、臉、下體、切斷手、將身體的肉咬下、冷死、餓死、以及性虐待。
試玩DEMO中,城堡的地下牢房里也堆滿了類似的刑具,地牢中找到的字條顯示城主會將村民“囤積”在地牢里
換一個角度來說,慘白發青的肌膚,超乎常人的身高,可以從指間長出利爪作為攻擊手段,蒂米特雷斯庫女士目前展現出來的一些特質確實和《生化危機》中最出名的B.O.W之一——“暴君”存在部分重合。當然, 大多數暴君都為了保證可控性而人為降低了智力,而蒂米特雷斯庫女士顯然維持著相當高水平的智力。
另外,我們已知蒂米特雷斯庫女士的三個“女兒”都是由她來進行誘變,而這三名女性都出現了嗜血,精神錯亂的狀態并且具備驅使昆蟲甚至將身體分解成昆蟲移動的能力,蒂米特雷斯庫女士作為病毒的攜帶者是否也具備這樣的能力?這些能力從哪種病毒感染而來?這些都需要到5月游戲發售后去尋找答案。
預告中還有一個細節,城堡上空出現了疑似帶翼狀的人形生物,根據此前黑客泄露出的開發中畫面,玩家將會在流程中遭遇這種敵人,并且似乎和蒂米特雷斯庫女士有密切的聯系
個中細節需要到游戲發售后才能知曉,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蒂米特雷斯庫在游戲后期必然會展露出B.O.W的不同形態,因為按照《生化危機》的系列慣例,這些身材姣好性感優雅的女性反派到最后都會變成詭異的變異生物。
比如5代和威斯克一起行動的妖艷女反派艾克塞拉,被威斯克注射了響尾蛇病毒之后變成了一灘巨大的黑色觸手;6代利用C病毒特性“復刻”了艾達王外貌的反派卡拉,最后變成了裹滿白色粘液的畸形生物;《啟示錄》CG里就被變異怪物殺死的FBC特工瑞秋,在后來的流程里被T深淵病毒感染變成了滴漏者,最詭異的是它身上還保留了一些“性感”要素,后來還被做成了DLC成了突擊模式里的可用角色...
艾克塞拉變異前
艾克塞拉變異后
滴漏者瑞秋
現在如此多的玩家這么喜歡蒂米特雷斯庫女士的設計,甚至由此產生了“希望她來捉我”這種影響恐怖氣氛的念頭,到時候游戲正式發售,玩家們進入城堡和蒂米特雷斯庫女士歡樂地玩耍,結果一不小心打出了蒂米特雷斯庫女士的其他形態...不知道那時玩家們會報以怎樣的情緒...
不過,當我把這份疑慮告訴一位最近整日觀賞蒂米特雷斯庫女士同人圖的朋友,并把此前系列里諸多變異后的“美女”形象展示給他看,暗示他蒂米特雷斯庫最終也會變成類似德行的時候,他的回答是:
“這不是更好嗎?!”
......
果然人的XP有著無限的可能,但愿他在5月7日游戲正式發售后能和蒂米特雷斯庫女士玩得開心。
FGO英靈集 伊麗莎白·巴托里〔萬圣節〕
角色相關
1560年誕生于匈牙利的名門、以龍牙作為紋章的巴托里家。龍娘是卡米拉女王的同時空異位體。卡米拉以大量虐殺平民而聞名,但這和此時的龍娘并沒有關系。
——但是,作為從者被召喚的是她尚未犯下罪行之前十四歲的姿態。雖然是邪惡的反英靈,卻同時也是向往戀愛的少女。性格外向、強勢、充滿主動性,但膽小的部分簡直是災難,結果上要么是幫了自己人,要么就是放跑了敵人,會在關鍵時刻“哎,怎么說也是個英靈嘛”地發起善心來。
但她很討厭被人說“其實是個好人來的吧?”之類的話。
言行上很享受折磨別人來取悅自己,但伊莉莎白與其說是抖S,更貼切點說應該是天生且純粹無垢的施虐狂。由于當時出生的的貴族似乎都傾向于根本不將貴族以外的人類考慮成「人類」,所以伊麗莎白根本沒將對方視為同一生物。對她來說「傷害人類」一事跟呼吸沒什么兩樣,折磨人類(下層民眾)既是自己的義務也是職責。她稱得上是貴族主義一詞的具現。
完全不明白別人的痛苦,不如說她是看見別人在痛苦才能認識到「這個生物是人類」的精神病患者。以豬、松鼠、兔子等將人比作低等動物的蔑稱來稱呼別人。主人公為男性時會稱他為「小豬」,女性時則是「小栗鼠」。FGO中咕噠男是小狗,咕噠子是小鹿。在邪龍百年戰爭中和清姬一起被召喚,被召喚后用蔑稱小狗/小鹿崽子稱呼了勸架的主人公,其后被主人公反諷「總比爬行類好。」或「哺乳類更高級。」后和清姬聯手與主人公敵對然后被輕易擊敗。
盡管沒有一般人的道德觀念,又因為技能“頭痛”不把別人當人來看的伊麗莎白,這次也因為有所改悔、或者說是有所成長的關系,在本作成了還算懂事的乖乖反英靈。
似乎特別喜歡萬圣節,將其當成類似豐收祭的節日——雖然萬圣節原本是凱爾特傳說中的收獲祭和主題公園之類的東西一點關系都沒有,但那種事情和伊麗莎白才是一點關系都沒有吧?
在萬圣節活動中撿到圣杯的碎片,因而作為Caster職階登場,邀請了主角享受僅僅一夜的萬圣節的美夢(在這之后因為回不去英靈座,和主角簽訂了契約留了下來)。在初次圣誕節活動中給海上的弓兵三人組送去特別演唱會(讀作毀滅性音波武器)。在空之境界活動中,她黑暗的半身作為敵人留在了大樓內,被擊倒后真身莫名覺得異常舒暢,沖進廚房做了餅干非要送給達·芬奇吃。
作為吸血鬼卡米拉原型的鮮血伯爵夫人……
因技能『無辜的怪物』的關系被魔人化……
但又因偶然撿到的圣杯而附帶了萬圣節屬性。
好吧真是莫名其妙。為偶像文化所傾倒的同時,
追加了城堡中的做夢小公主屬性,真是屬性滿載的從者。
身高/體重:174cm·44kg
出處:史實
地域:匈牙利
屬性:混沌·惡 性別:女性
※身高包括帽子。
萬圣節原本是凱爾特的收獲祭,和主題公園毫無關系,
但對伊麗莎白而言這根本就不是問題。
她開開心心地做起了南瓜派(劇毒),
堅信著只要有浪漫十足的祝福,充滿戲劇性的煙花景觀,
就一定能讓人感到滿足。
龍女:
或許是因為巴托里家的家族紋章上的龍是有意義的,
伊麗莎白擁有隔世遺傳的龍之因子,通過成為從者,
這種因子表現了出來。
看上去像是在萬圣節出沒的惡魔,但她擁有龍的角和尾。
虎牙貌似也不是吸血鬼之牙,而是龍的牙。
『無辜的怪物』是通過生前所作所為給人留下的印象,
扭曲過去和存在方式,令能力、樣貌發生變化的技能。
擁有同樣技能的還有弗拉德三世。他是因其死后,
在小說家的創作下才淪落到怪物的下場,
而她則是因為生前的所作所為,才受到了這樣的對待。
『鮮血極致魔女』
階級:E- 種類:對人寶具
(Bathory Halloween Erzsebet)
伊麗莎白以此寶具召喚她一生支配的城堡——
監獄城恰赫季斯,作為展現自我的舞臺。
名字略有變化,但內容并沒什么改變。
對尖刺拷問鐵處女的逸話用一句
『和我完全沒關系啦』棄之不顧,
武器由槍改成叉子的伊麗莎白。
由于魔力過剩,所以就算沒怎么學過魔術,也能行使攻擊魔術。
本人完全不清楚其中原理為何。
雖然隱藏著過剩的才能,卻完全不知道怎么運用,
這點確實很有伊麗莎白的風格。
南瓜圣杯
伊麗莎白·巴托里醒來時,
發現自己的職階變成了Caster。
「哎? 為什么?
我可不懂什么魔術啊……整人節目?
啊,但經常聽說從偶像轉職成
報導員(Caster)呢……
說長篇新聞也不會咬舌頭的知性派偶像……
嗯,能行!」
正當現成魔女在搭配服飾時,
背后的南瓜圣杯放射出燦爛的光芒。
“可別掉以輕心哦,蜥蜴啊……你的艱難困苦,
挫折辛酸才剛開始……”
伊麗莎白〔萬圣節〕(Caster)裝備,且自身在場時,己方全體弱化耐性提升30%
穆夏:從先鋒藝術回歸民族傳統
作者:舒夢(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近日,在北京嘉德藝術中心,《永恒慕夏——線條的魔術》展覽展出了阿爾豐斯·穆夏(又譯作“慕夏”)的作品,也探索了穆夏對20世紀六七十年代東西方藝術與設計以及插畫與漫畫作品的深遠影響。此外,穆夏的“永久展”在中國成都穆夏美術館落戶。館內陳列了180余幅穆夏經典作品,包括承載“穆夏風格”的戲劇海報、商業廣告、插畫、裝飾板等。無獨有偶,在捷克布拉格最大的展覽館——布拉格城堡騎術學校中,“穆夏:情感(iMUCHA:eMOTION)”開展。在此展覽中,穆夏的代表作《斯拉夫史詩》以數字化的形式——巨大的3D投影以及激昂的管弦樂伴奏,給觀眾帶來多感官的情感體驗。兩個展覽均在今年6月28日開展,中國和捷克遙相呼應。
阿爾豐斯·穆夏資料圖片
莎拉·伯恩哈特資料圖片
1穆夏的藝術命題
穆夏的一生頗為傳奇。1860年,他出生于南摩拉維亞(今捷克境內)伊凡契茨小鎮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宮廷侍者,母親是磨坊主的女兒,家庭收入微薄。早年的穆夏表現出繪畫和音樂天賦。1878年,穆夏未被布拉格皇家美術學院錄取,開始在維也納環形劇院從事舞臺美術的工作。1881年11月,一場大火燒毀了維也納環形劇院,他不得不離開維也納。1885年9月,穆夏來到巴伐利亞慕尼黑美術學院學習,后來,在庫恩·柏拉斯伯爵的資助下,他前往巴黎深造。1890年,穆夏在巴黎創辦工作室以設計插圖謀生。1894年,34歲的穆夏因給巴黎當紅女演員莎拉·伯恩哈特的歌劇《吉斯蒙達》設計戲劇海報一炮而紅,成為家喻戶曉的插畫藝術家。此后,他設計的商業廣告、插畫、裝飾板等逐漸形成獨特的“穆夏風格”——用優雅的曲線描繪女性波浪形的頭發和飄逸的衣服,并配以幾何圖案和動植物圖案的裝飾。此后,穆夏為伯恩哈特創作了一系列的戲劇海報,并且隨著伯恩哈特在美國的巡演,這些海報影響了美國的海報設計風格。1906年,穆夏造訪美國,為上流社會女性創作肖像畫,并曾在紐約、芝加哥和費城的大學任教。1908年,他還為紐約德國劇院內部裝飾創作了三幅新藝術風格的大型寓言壁畫,分別代表悲劇、喜劇和真理。在美國,他遇到了日后的贊助人——美國企業家查爾斯·克萊恩。1910年,50歲的穆夏放棄了商業繪畫帶來的優渥生活,回到故鄉布拉格。在那里,他繪制完成了布拉格市民會館內市長大廳裝潢壁畫以及著名的《斯拉夫史詩》系列主題油畫。
穆夏在藝術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早期極具先鋒意味的“穆夏風格”在商業上獲得的巨大成功,以及晚期嘔心瀝血創作的《斯拉夫史詩》系列油畫。如果“穆夏風格”代表著其在“新藝術運動”中的先鋒典范,那么《斯拉夫史詩》表達了穆夏藝術從抽象回溯到寫實,從名利雙收的商業浪潮回歸純粹藝術,從紛繁復雜的現代主義回到民族歷史的現實主義,展示了一位在“美好時代”收獲了名利的先鋒藝術家在晚年鉛華洗盡、返璞歸真的藝術姿態。
“世紀末”的現代派藝術家都面臨著傳統的摹仿—再現機制不能反映現實的困境。譬如現代派文學批評語言危機,認為語言不能充分地再現現實,與此類似,現代派繪畫批評視覺再現危機,批判文藝復興以來形成的焦點透視的方法和嚴格的比例也不再有效。為了嘗試解決危機,他們都開始了對各自藝術形式的探索。
穆夏是“新藝術運動”的先鋒。“新藝術運動”的形式探索,首先是觀看方式的改變。日本浮世繪的單線勾邊、塊面平涂的裝飾手法和攝影技術的發明與完善,改變了藝術家觀看世界的方式,從立體轉向平面。其次,“新藝術運動”倡導“回歸自然”,采用充滿有活力、波浪形和流動的線條,從植物和花卉形態中提取抽象的裝飾圖案,以有機連貫的曲線取代機械化的直線等等。不同于19世紀末裝飾藝術所表現出的頹廢和悲觀情緒,“穆夏風格”洋溢著一種充滿活力和動能的自然和明朗。作為現代裝飾藝術的一次革新運動,“新藝術運動”突破了傳統的純藝術和應用藝術的界限,打破了平民藝術和貴族藝術的嚴格區分,裝飾藝術品高雅精致卻平等親民。這是第一個將普羅大眾當作藝術接受者—消費者的藝術運動,穆夏的先鋒藝術也借助印刷技術支撐的大眾傳媒成為大眾藝術。藝術品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被廣泛應用于室內設計、平面藝術、家具、玻璃藝術、紡織品、陶瓷、珠寶和金屬制品之中。穆夏在巴黎時期是“新藝術運動”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的藝術探索和追求卻比“新藝術運動”本身走得更遠。
《托斯卡》資料圖片
2戲劇海報:“穆夏風格”的古典與現代
穆夏是靠一張戲劇海報聲名鵲起的。戲劇海報往往取材于戲劇中某個場景定格的“姿態”,用演員在表演中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來講述一個故事。而這個靜止永恒的畫面凝縮了舞臺上的敘事動能和變化,暗含著創作者和社會的觀點與立場。正如意大利當代哲學家阿甘本所說,“在姿勢中,力量與行動,自然與習俗,偶然性與必然性變得密不可分”。戲劇海報具有媒介之間的互文性以及各種觀點的沖擊和張力。
1894年12月26日,法國女演員莎拉·伯恩哈特打電話給勒默西耶出版公司的經理布倫霍夫,計劃為歌劇《吉斯蒙達》訂購一張新的戲劇海報。這部戲劇此前在文藝復興劇院演出時大獲成功。顯然,伯恩哈特對第一張海報不滿意,決定為作品重新制作一張海報,為圣誕假期后的重演做宣傳,并且要求在1895年元旦之前出稿。然而由于圣誕假期,出版社無人可用。伯恩哈特打來電話時,穆夏正好在出版社校樣,而且他曾經為伯恩哈特的舞臺劇服裝制作過一系列插圖。因此,布倫霍夫要穆夏盡快為伯恩哈特完成新海報的設計。這張海報于1895年1月1日出現在巴黎街頭,立即引起轟動。伯恩哈特訂購了4000張,并與穆夏簽訂了6年的合同,穆夏隨后成為法國炙手可熱的海報設計藝術家。
《吉斯蒙達》戲劇海報高達兩米多,海報上的伯恩哈特身著一襲拜占庭貴族的金色長袍,頭戴鳶尾花冠頭飾,身披植物紋樣披肩,手持棕櫚枝。歌劇《吉斯蒙達》講述的是中世紀希臘女公爵吉斯蒙達和平民的愛情故事。海報描繪的是戲劇高潮場景中女主角吉斯蒙達拿著棕櫚枝參加“棕枝主日游行”的一個瞬間的姿態。海報的創新之處是吉斯蒙達腦后華麗的彩虹形拱門,像一個光環,讓光線聚焦在女主人公的臉上。唯一的背景裝飾是吉斯蒙達腦后的拜占庭馬賽克瓷磚,其余部分均為留白。與當時典型的鮮艷繁復的海報不同,這張海報具有韻律化的線條、簡潔的輪廓線,以及高雅內斂的色彩。海報的頂部帶有標題《吉斯蒙達》,底部簡潔地呈現了戲劇的演出信息:文藝復興劇院。簡單的構圖突出了演員的主體地位,將真人大小的人物放在拱形輪廓中,突出了吉斯蒙達的尊嚴和個性,同時也符合伯恩哈特的戲劇理念。她曾說:“舞臺上最為至關緊要的是我們,是演員。這種類型的垃圾(過于繁復的舞臺布置)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19世紀90年代的法國劇場,布景和服裝都開始追求現實主義風格,戲劇演出中也增加了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真實細節。而伯恩哈特的戲劇理念對當時的戲劇思潮來說,是獨特且先鋒的,與21世紀著名的戲劇導演格洛托夫斯基的“貧困劇場”理念相似:舞臺布景扼殺了戲劇的本質——演員和觀眾。
19世紀末法國政府取消演期的限制,而戲劇演期的長短可以衡量一個作品是否成功。在19世紀末,商業海報也開始大量使用石版印刷工藝,彌補了傳統手繪不能批量化生產的缺陷。同時政府放松了對海報這種大眾媒體的管制,因此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出現了藝術家們設計的各類海報。在這樣的背景下,穆夏因為一張戲劇海報,職業生涯發生了戲劇性的、出人意料的轉變。穆夏的藝術成功一方面是對古典藝術的創新,另一方面則有賴于現代技術。海報作為一種“復制機械時代的藝術作品”,改變了大眾對藝術的反應。同時戲劇海報作為戲劇的衍生品,反過來為戲劇擴大了觀眾的范圍——戲劇演出具有現場性,是不可復制的藝術,其觀眾的數量往往是有限的,然而戲劇海報的流行卻提高了戲劇的大眾性。
穆夏此后為伯恩哈特設計的戲劇海報都是她所出演的角色,《茶花女》《洛倫扎喬》《美狄亞》《托斯卡》和《哈姆雷特》無一例外。歌劇《茶花女》源于法國作家小仲馬的同名小說,于1852年搬上歌劇舞臺。伯恩哈特于1896年9月30日首次演出新版本《茶花女》,穆夏在海報中將女主角描繪成一個身著精致禮服的現代巴黎淑女。這幅海報不僅顛覆了《茶花女》昔日的古板形象,還對當時的時尚潮流產生了影響。法語版本的《哈姆雷特》于1899年5月首演,伯恩哈特扮演男主角哈姆雷特。穆夏設計的宣傳海報中,由凱爾特風格圖案裝飾的拱形背景,映襯出哈姆雷特煢煢孑立的身影。特別精彩的是,鏡像中有一個雄姿英發、英勇果斷的背影,與主體猶疑不決的“延宕”王子形成了對比。
除了海報,穆夏還為伯恩哈特設計了戲劇節目單、布景、服裝和珠寶等,作為畫家的穆夏和作為戲劇演員的伯恩哈特是互相成就的。伯恩哈特極有天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女演員”以及圣女貞德之后最有名的法國女性。在19世紀70年代——“美好年代”的初期,伯恩哈特在法國就以舞臺劇表演而出名,隨后馳名歐美。她在一系列早期劇情電影中擔任女演員并獲得成功,人稱“神選的莎拉”。在大眾媒體文化迅速發展的時代,伯恩哈特的成功除了源于自身精湛的表演,還有賴于她較早懂得利用攝影和現代印刷技術來展現自我,提高在受眾中的知名度。
《吉斯蒙達》資料圖片
《茶花女》資料圖片
《哈姆雷特》資料圖片
《伊凡契茨的兄弟團學校》資料圖片
3《斯拉夫史詩》:穆夏作品的歷史與現實
穆夏曾給朋友寫信說:“……我看到自己的作品裝飾著最上層社會的美術沙龍。我看著這些書籍,它們畫滿了各種傳奇的場景、花卉和花環,刻畫著女性的優美與柔情。我的時間,我最寶貴的時間,都消耗在這些作品上,而我的祖國就像一潭漸漸干涸的死水。在我的靈魂深處,我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正在罪惡地揮霍著本屬于祖國人民的那些東西。”1910年春天,穆夏回到家鄉布拉格,在1912年至1928年這十余年間創作了一系列大型歷史畫作——《斯拉夫史詩》,描繪包括捷克在內的斯拉夫民族從史前時代一直到19世紀的歷史長河中最具紀念性的歷史事件和場景。其中10幅是關于捷克人的歷史,還有10幅描繪的是其他斯拉夫民族。
《斯拉夫史詩》的第一幅畫作《原鄉的斯拉夫人》講述斯拉夫民族在4至6世紀的歷史。此時的斯拉夫人是居住在維斯瓦河、第聶伯河、波羅的海和黑海之間沼澤地的農業民族。他們的村莊不斷受到來自西方日耳曼民族的侵略,侵略者經常燒毀他們的房屋并偷走他們的牲畜。畫面中,遠處村莊被燒毀,畫面下方手無寸鐵的夫婦躲在灌木叢中,臉上是恐懼和脆弱,似乎在懇求觀眾的幫助,展現出強烈的戲劇性和豐富的情感。象征防衛與和平的兩個年輕人抬起牧師向神明禱告,以求結束侵略。散落在背景中的星星和星火隱喻希望和戰爭,預示著只有通過抵抗獲得獨立,斯拉夫人民才能獲得和平與自由。
穆夏在《伊凡契茨的兄弟團學校》中描繪了故鄉伊凡契茨一個陽光明媚的秋日。勤勞的人們聚集在印刷機周圍,檢查印刷的書籍。在前景中,一個年輕的學生在給一位老人朗讀。他們相信教育是真正信仰的關鍵。在小鎮伊凡契茨,學者翻譯了《新約》的捷克語譯本,它成為捷克民族身份的重要象征。
《斯拉夫史詩》的高潮是最后一幅《斯拉夫人的崇拜》,它描繪了斯拉夫人于1918年最終擺脫侵略者得到解放的歷史場景。穆夏在這幅壓軸的繪畫中試圖將《斯拉夫史詩》之前19幅畫中涉及的所有主題匯集在一起,并慶祝斯拉夫民族的獨立。這幅畫由四個不同的色彩區域組成,每一種色彩都代表了斯拉夫歷史上的一個時期:畫面右下角的藍色代表斯拉夫歷史的早期;右上角的紅色代表中世紀胡斯戰爭中流下的鮮血;下方陰影中的數字代表侵略者對斯拉夫民族的反復踐踏;最后,中央的黃色燈光照亮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歸來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士兵,預示著奧匈帝國的瓦解和斯拉夫人民新時代的曙光,小男孩揮舞著綠色的樹枝向他們致敬,畫面中央的人是獨立共和國的象征。1928年9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建國十周年之際,穆夏和查爾斯·克萊恩正式把完整的《斯拉夫史詩》系列捐贈給布拉格市政府。穆夏在致辭中說:“我堅信,對于任何一個國家而言,只有深深扎根于自己的民族根本,持續、有序地穩步壯大,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深入理解過去的歷史對于維護這種發展的持續性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必須懷揣著這樣的希翼:人類各民族將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只有互相理解,才能使這個愿望更易實現。如果我能為加深不同民族之間的理解而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至少,在我們斯拉夫民族中起到一些作用,我將為此深感寬慰。”
穆夏在西歐的現代藝術舞臺和商業領域獲得了鮮花和掌聲,卻能悄然轉身回到斯拉夫故鄉,從唯美和抽象回到苦難和寫實,以現代眼光重新闡述傳統,畫筆從一個個豐腴柔美高貴的貴婦,轉移到圓潤溫和樸實的斯拉夫婦女,在“世紀末”的現代派藝術浪潮中可謂一種離經叛道、特立獨行,卻成就了他內心的藝術理想。從藝術形式探索看,穆夏從現代派的先鋒形式回到了現實主義油畫,但是穆夏的現實主義繪畫卻利用了現代技術和戲劇因素。在《斯拉夫史詩》的創作過程中,照片發揮了重要作用——穆夏在俄國拍攝了大量的紀實照片,基于“第一手觀察”繪制作品,并且穆夏為每一個場景都設定了一種連貫的戲劇性,場面調度呈現出更強的建構性。
正如德國劇作家、戲劇理論家布萊希特所認為的,現實主義是一種不斷變革的精神,它以一種開闊的思路,揭示了現實主義寫作方法的廣闊性與多樣性,揭示了作家、藝術家在審美上把握現實的無限可能性。現實主義在于美學是否作用于現實,是否在政治、歷史、社會中產生了影響。早在1902年,穆夏就呼吁藝術家在藝術作品中建立自己的民族身份,從而擺脫“維也納、慕尼黑和巴黎”等外國模式。穆夏《斯拉夫史詩》的歷史敘事的確從藝術場域中建立起了民族身份認同,成為象征斯拉夫民族團結的紀念碑,在個體、社會、文化三個維度上都有重要意義,這也是穆夏在用藝術的方式參與民族獨立運動。史詩不僅僅記錄過去、反映當下,也指向未來。個體的生命都將終結,只有在日常生活短暫的記憶中建構長效記憶,生命才能在文化和歷史中生生不息。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15日13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