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戰爭官網(斯巴達用300人擋住波斯十萬大軍,拯救西方文明,他們如何做到的)
斯巴達戰爭官網文章列表:
- 1、斯巴達用300人擋住波斯十萬大軍,拯救西方文明,他們如何做到的
- 2、安菲波利斯戰役:雅典和斯巴達,雙方統帥同歸于盡
- 3、制度之殤,曾誓死抗戰,卻賣國求榮?戰斗民族斯巴達的墮落之路
- 4、希臘史詩——斯巴達300勇士
- 5、鐵血斯巴達?被這支100%由同性戀組成的軍隊干翻在地……
斯巴達用300人擋住波斯十萬大軍,拯救西方文明,他們如何做到的
【軍武次位面】作者:嘿喵
波斯人:“我們射向天空的箭會把太陽都遮住!”。斯巴達勇士:“那我們就在陰影下戰斗! ”
斯巴達(希臘語:Σπ?ρτη)是古代希臘城邦之一,一說到斯巴達,幾乎在所有人腦海中冒出的形象都是佇立在溫泉關的手持一個長矛和盾牌,渾身肌肉的斯巴達裸衣戰士。他們以300斯巴達戰士、700底比斯人和6000名希臘諸邦聯軍在溫泉關面對數倍于己的波斯大軍毫不畏懼,兩天的時間里未進寸步,反而死傷慘重。
斯巴達戰士這么強,為什么后來還是被淹沒在了歷史潮流中?
軍武MINI:斯巴達之殤
斯巴達人是一個驍勇善戰的民族,他們經常發動戰爭,擁有的步兵訓練嚴格扎實,是古代世界上作戰能力高強的步兵之一。在斯巴達生活中,“國家至上,軍事第一”是他們的基本政策,男人為國家作戰,女人為了國家生育。國王猶如軍隊司令,學校等于兵營,老師就是軍訓教官。
當斯巴達的嬰兒剛出生時,便要被檢查體質,如果不合要求,便會被葡萄酒灌死,棄尸荒野。合格的嬰兒會用葡萄酒為其洗澡,然后交給他的父母撫養。當男孩長到7歲時,便會被編入團隊進行殘酷嚴格的軍事訓練他們要被訓練為絕對服從,身手敏捷,不怕艱苦的軍人,所以每年均會被燒得滾燙的皮鞭鞭打,并不許求饒或叫喊。
當男孩過了12歲,便會被編入少年隊,只能光身赤腳,不論天氣冷暖均只許穿一件外套,并只可在軍營里作少量進食,逼使他們在外面偷取食物,鍛煉他們的身手。若被人發現,則會被處罰,因為這證明他身手不靈活。至20歲后,則成為正規軍人。30歲時便會成親,但還是要每天作軍訓。60歲時便會退役,國家會對他們比較優待,但仍要作為預備軍,隨時候命。
一名希臘重步兵(包括斯巴達)通常會手持一面圓盾,和一根約2.7米的長槍,另外還會有一把短劍。身上的裝備也不會像電影中的那樣光著膀子裸衣作戰,重步兵一般會穿著當時廣泛使用的青銅胸甲,并帶著有護臉的青銅頭盔。
在作戰時雙方的步兵方陣會保持完整的隊形進行進攻,雙方的前列兵會用盾牌互相推擠并用長槍攻擊,企圖迫使對方的陣型后退并破裂。這個時刻主要是依靠整個方陣的力氣,勝負就看哪方訓練和勇氣夠不夠精實,能否站穩住腳,并維持這個隊形較久。當一方力氣不濟時就讓陣形被推開一個缺口,破裂陣形的一方通常都無法抵擋敵人進攻,而使戰役分出勝負。
雖然斯巴達人每一位都是勇敢的戰士,但是他們的人數并不多,斯巴達的社會階層是種族制度。第一階層是純正的斯巴達人,享有完全的公民權者,他們都住在斯巴達城內,盡管人數很少,卻掌握國家的軍政大權,雖有田而不自耕,其職業只有參軍和做官二種。
第二為庇里阿西人,為斯巴達人入侵時,沒有抵抗而順從的居民,從事于工商業而無參政權,雖為自由民,然不得享有完全的公民權利,他們都住在斯巴達城周圍,及邊境山區和海岸地方;戰時需要為斯巴達軍隊支援。
第三 為希洛人、黑勞士。其實就是當時的奴隸。他們生活極其艱苦,是斯巴達人的公有財產。他們在戰時要作先鋒,但又沒有任何權利,斯巴達人可以隨時殺死他們。黑勞士無論表現如何,每年都要被鞭刑一次,目的是讓他們牢記自己的奴隸身份。甚至每年會組織斯巴達少年區獵殺黑勞士。以此培養斯巴達少年的戰斗意志。
因此,黑勞士曾經多次發動起義和叛亂。有學者認為,斯巴達對外的連年戰爭使黑勞士的負擔重到難以承受,但許多受剝削的黑勞士,后來找到機會擺脫了斯巴達人的剝削和奴役(如第三次美塞尼亞戰爭中重新獲得獨立),讓原本習慣于依靠剝削黑勞士(美塞尼亞人)為生的斯巴達人因此難以謀生,是斯巴達衰落的原因之一。
▲藍色為斯巴達,紅色為雅典,黃色為波斯
灰色是中立國,綠色為歐洲其他
除了一些民族的反抗外,斯巴達人地理上的孤立也是衰落的原因,斯巴達的東北邊與西邊都是山脈,不易與其他城邦產生文化交流,造成斯巴達文化的發展停滯不前,也沒有思想家或作家誕生,因此在希臘文化中并沒留下太多貢獻。
▲馬其頓步兵方陣
斯巴達聯合雅典等希臘聯軍戰爭波斯大軍后,斯巴達為了與雅典爭奪霸權,又展開了長達數十年的戰爭,后來斯巴達甚至聯合曾經的敵人波斯,最后終于獲勝,但是不久便被新興的底比斯打敗,緊接著有被馬其頓的安提帕特將軍使用由著名的馬其頓方陣擊敗,從此斯巴達走向衰亡。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游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安菲波利斯戰役:雅典和斯巴達,雙方統帥同歸于盡
希臘波斯戰爭以后,雅典和斯巴達兩大城邦集團之間經濟和政治矛盾激化,導致伯羅奔尼撒戰爭。公元前422年8~9月間,雙方在愛琴海北岸的安非波利城發生決戰,雙方統帥同歸于盡。這就是著名的安菲波利斯戰役。
一、希臘同盟之間的矛盾和紛爭
在希波戰爭時期,希臘各城邦為了共同保衛自己的獨立,組成了反波斯同盟,并推選斯巴達為盟主,而雅典實際上是這個同盟中力量最大,威望最高的成員,幾次重大戰役都發揮了巨大作用。波斯軍從希臘本土趕出去以后,希臘同盟之間的矛盾和紛爭就出現了。
一些手工業、商業生產和海上貿易發達的城邦,包括已經解放和還在波斯帝國統治下的色雷斯、赫勒斯蓮特海峽兩岸和小亞細亞沿岸的希臘城邦在內,都竭力主張繼續戰爭,把反對波斯的戰爭進行到底,恢復和黑海沿岸各地區正常的經濟交往。
斯巴達是農業國,沒有海上貿易,當軍事行動轉移到海上以后,他們對于同盟的支持就不那么熱心了。在這種情況下,愿意繼續作戰的國家,當然對斯巴達人有反感,進而開始聚集在雅典人的周圍。后來這些國家以雅典為中心成立了新的同盟,叫做雅典海上同盟。雅典海上同盟成立不久,就對駐扎在黑海、色雷斯沿岸和赫勒斯蓬特波斯軍隊展開攻勢,并很快就肅清了這個地區的波斯軍隊。
公元前五世紀中期,雅典實行民主改革,使之變成了希臘最巨大最繁榮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而雅典海上同盟實際變成雅典海上霸權。伯羅奔尼撒半島上以斯巴達為中心的同盟對此大為反感,雙方的矛盾逐漸尖銳起來。造成對立的原因一方面有經濟政治方面的,另一方面雙方都想爭奪希臘世界霸權,另外,兩大同盟的盟國之間各種矛盾也交相錯雜,日趨擴大和加深,最后終于發展到無法調和的地步。
二、戰爭的導火線是由雅典和斯巴達同盟國成員科林斯爭奪移民地引起的
科林斯的經濟實力、海上力量雖然也很強大,但是同雅典這樣一個強敵作斗爭是難以匹敵的。科林斯感到自己力量不足,不得已只好求助于斯巴達同盟國的支授,斯巴達對雅典軍事力量的強大早感不安,不過眼下由于自己后方很不安寧,無暇參戰。科林斯和其他城邦卻竭力慫恿和壓迫,斯巴達害怕提亞的普拉太亞城,可是沒有成功。兩月后,斯巴達王親自出馬率重裝步兵侵入阿提卡,在雅典附近的平原上互蹂蹦襲擊,農村居民無法安身,被迫逃到雅典城。
雅典人深感陸軍力量的不足,正面抗擊必然會遭到重大損失,因此采取以計算雙方實力對比為基礎的作戰計劃,發揮海上力量的優勢,以己之長擊敵之短。
就在斯巴達侵入阿提卡時,雅典人避免和敵人在陸上會戰,集中海軍襲擊伯羅奔尼撒沿岸、封鎖敵人的港口,切斷敵人的貿易往來,以迫使敵人疲敝乞和。斯巴達后方受到襲擊。被迫回兵。
公元前430年,斯巴達軍再次侵入阿提卡,燒殺掠搶,殘酷無比。農民逃避兵災,紛紛涌入城內。由于雅典控制著海洋,雖然城中人口過剩,也沒有感到糧食的恐慌。但是由于涌入城市的農村居民集中在狹小的地方,生活環境極其惡劣,因而潛藏著農民不滿情緒的危機。而雅典陸軍處于劣勢,雅典王伯里克利計難兩全,不得不如此。
事實上,這個戰略使雅典的有生力量得到保存,后來由于發生了瘟疫,才打亂了伯里克利的戰略。集中在雅典城內的居民遭到瘟疫的侵害,而大量死亡。雅典海軍中也發生瘟疫,數以百計的人死去,伯里克利也于公元前429年因疫而死。巨大的不幸使雅典人在精神和經濟方面都受到嚴重影響。
四、克里昂把雅典艦隊開進了伯羅奔尼撒,斯巴達的局勢發生變化
公元前428年,斯巴達同盟的重裝步兵再入阿提卡,雅典同盟、愛琴海東岸累斯博斯島上的米提利尼城邦又起而暴動。而雅典內部也分裂為和戰兩派。在這非常時刻,民主派領袖克里昂竭力主張抗戰。他就任雅典統帥后,把伯里克利的防御戰略,迅速變成進攻和侵略性的戰爭。
公元前425年,克里昂把雅典艦隊開進了伯羅奔尼撒,占領了皮洛斯港的門戶斯法忒里亞島,還俘虜了一支斯巴達貴族陸軍。首戰告捷,使他十分得意,隨即又率領陸軍企圖再戰斯巴達軍。
斯法忒里亞島的陷落,使斯巴達的局勢發生變化。就在這時候,斯巴達采取伯拉西達將軍的主張,避開雅典的實力主體,由伯拉西達率領一支約二千人的精銳部隊,橫過希臘半島向北挺進,經過強行軍到達馬其頓和色雷斯之間的卡爾西迪西半島。斯云巴達統帥伯拉西達在這里一面使用武力,襲擊雅典同盟和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是安非波利斯城:二面進行煽動和挑撥,對一些愿意脫離雅典的城邦許下諾言,給予他們自由和保護。在斯巴達的策劃下,大部分雅典同盟倒戈于斯巴達。
伯拉西達的這些行動,使北部兩軍的局勢發生根本變化。雅典人看到自已的同盟開始解體,十分驚慌。迫使雅典把自己的主力派來援救。
五、克里昂不等援軍到達就向安菲波利斯開進
公元前422年,雅典統帥克里昂立即征集一千二百名重裝步兵、三百名騎兵以及同盟軍,三十艘戰船直取卡爾西迪西半島。登陸后分水陸兩路出擊,順利攻取托倫城,接著取海道繞過阿托斯海角,直撲安非波利斯。雅典軍在愛昂登陸后,克里昂感到單憑這些力量恐怕難以取勝,就分別派使者到色雷斯及其他同盟國求援。
雅典人因等待援兵,駐扎在愛昂。克里昂的想法是,集中龐大的力量后,一下子把安菲波利斯城全部包圍起來,然后一舉奪取此城。這個計劃本來是不錯的,但后來士兵看他老是按兵不動,以為他是被敵人嚇壞了,對他表示不滿。土兵的煽動和催促使他的思想動搖了,不等援軍到達就率領部隊拔營出發,向安菲波利斯開進。
安菲波利斯城在斯特賴夢河的拐彎處,三面環河,是天然的護城河。城東修筑了城墻,墻下有一條大道向南通往愛昂,再往東是一個小山,雅典軍到達后,占領了城東面的小山。克里昂詳細偵察了城外地形,計劃萬一有什么不測,就隨時撤退,其實安菲波利斯城里這時沒有防守,雅典人也沒有發現敵人。如果雅典軍在這時能發起進攻,也許不難攻陷該城。但雅典人沒帶攻城器械,也沒有攻城的欲望。
六、斯巴達統帥伯拉西達的計策
斯巴達統帥伯拉西達正在愛昂西約十公里的阿吉拉斯。他得知雅典軍進攻安非波利斯的消息后,為進一步摸清情況,親自率領偵察兵進行偵察。斯巴達人這時兵力共有二千名希臘重裝步兵,三百名希臘騎兵,另有二千五百名同盟軍以及騎兵輕盾兵。伯拉西達根據偵察的情況,決定派一千五百名士兵據守阿吉拉斯,防止萬一,其余兵力迅速開進安非波利斯。
伯拉西達對自己的軍隊也缺乏信心。他認為,就軍隊數量來說雖然和雅典軍不相上下,但質量上大不一樣。雅典軍是一支經過挑選的精銳部隊;而斯巴達軍人員繁雜,裝備粗糙,軍容不齊。如果與雅典軍正面發生沖突,這些弱點勢必就會暴露在敵人面前。必須出奇制勝,爭取在雅典援軍沒有到達之前一舉將他們擊潰。
為此,他把兵力分為三部分:兩部分兵力分別隱蔽在安菲波利斯城東面城墻的南門和北門,另一部分軍容不正裝備不齊的兵力,由伯拉西達親自率領隱蔽在中門。他的計劃是以其中門的兵力首先出城誘敵,使雅典軍產生輕敵心理,進而出兵迎敵,當雙方交戰時,另外兩部分兵力就打開城門,繞到側后沖亂敵陣,然后三面出擊,亂中取勝。伯拉西達為此召集全軍發表演說,一面鼓舞士氣,一面命令部隊按計劃進行部署。
七、雙方統帥同時陣亡
雅典軍因為駐扎在小山上,居高臨下,對斯巴達軍的行動看得清清楚楚,城內雖然作了掩敲,也沒能逃脫雅典人的眼目。克里昂目睹斯巴達軍的一切,心中猶豫起來,想主動進攻但沒有帶攻城器械,等待敵人沖擊后再抵抗,又怕兵力不足而吃虧。思來想去,最后的結論還是不作冒險,耐心等待兵到來。于是,他命令部隊退回愛昂。左翼在前,右翼在后。
土兵們對此極為不滿。當他們調頭時,許多人意志消沉,動作遲緩,隊伍秩序紛亂,各種兵器彼此互相碰撞,叫罵聲不絕。斯巴達統帥伯拉西達一看戰機來到,便下令出擊。駐扎在南門的士兵們首先打開城門,沿大道快速向南攔截雅典左翼部隊。雅典左翼正沿山路南撤,隊伍秩序混亂。他們突然受到斯巴達軍意外的沖擊,隊伍很快散開,失去平衡。等候在北門的一部分兵力也從左翼沖過來,雅典軍遭到兩面攻擊,秩序更加混亂。走在前面的雅典軍左翼受到打擊后,立即潰亂逃跑。斯巴達統帥伯拉西達轉而又率軍集中攻擊右翼,包圍中的右翼瘋狂抵抗,拼命反擊。
他們集中在山上堅持反擊,打退斯巴達軍三次進攻,使斯巴達軍難以接近。沖擊中,斯巴達統帥伯拉西達一馬當先,率兵沖殺,結果在混戰中被雅典軍砍殺致死。
斯巴達軍前進受阻,不得不改用騎兵和輕盾步兵進行包圍,用標槍遠距離投射。雅典軍遭到標槍的射擊無法抵擋,傷亡慘重,被迫潰逃。斯巴達騎兵乘勝追擊,雅典軍一部分被殺死,一部分逃到山里沿小徑跑回了愛昂。雅典統帥克里昂也在退卻途中被殺死。
此戰就雙方損失人數而言并不算多,雅典人共陣亡六百人左右,斯巴達方面損失幾十人,但是雙方統帥都同時陣亡,從而影響了整個戰局。
安菲波利斯戰役結束后,由于阻得和平的兩個主將同時死亡,雅典和斯巴達要求和平的空氣濃厚起來。他們不愿為無為的戰爭犧牲自己,而十年艱難的戰爭,使雙方力量耗盡,膽氣消失。這時在雅典,溫和派占了上風。他們主動派使者前往斯巴達舉行會談,共同商討和平大計。
公元前421年,雙方結了一個五十年和約,依照和約,雅典把戰爭中征服的一切地區歸還斯巴達,斯巴達也放棄安菲波利斯等一些其他城市。但是,追隨斯巴達的一些重要成員,象科林斯、梅加脂、玻俄提亞等城邦,幾年奮戰一無所獲,所以對斯巴達的政策很不滿意。
制度之殤,曾誓死抗戰,卻賣國求榮?戰斗民族斯巴達的墮落之路
說到戰斗民族,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俄羅斯,網絡上常有關于俄羅斯人民在武力方面特別生猛的新聞,不過,對于西方人而言,他們歷史上最早也是最有名的戰斗民族,應該歸屬于古希臘文明中的一個城邦,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斯巴達。
戰場上的斯巴達重裝步兵
一提到斯巴達,想必很多人都會想到歷史上300名斯巴達勇士力敵號稱百萬的波斯大軍的故事,同時,許多文藝作品、影視作品以及電子游戲,都有講述斯巴達這個城邦的故事,或是加入了斯巴達的要素在其中。不過,說到為什么斯巴達人會這樣勇猛,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們的制度,可惜,這個制度讓斯巴達在歷史上崛起,同時,也讓斯巴達走向了衰亡和墮落。
斯巴達這個城邦,位于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的拉科尼亞地區。斯巴達人并不是拉科尼亞的原住民,而是歸屬于入侵這里的多利亞民族的一支,他們在擊敗當地的原住民后,建立了斯巴達這個城邦。一開始,斯巴達和其它希臘城邦一樣,并沒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隨著一個叫做呂庫古的人在前8世紀末左右從海外歸來,斯巴達就開始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改革斯巴達的呂庫古
呂庫古這個人應該是一名斯巴達貴族,至少積累了相當的財富,他曾經從斯巴達出發,到當時已知的古典文明世界游歷,在這個過程中,呂庫古一直在思考怎樣的政治制度適合斯巴達,終于,在他人到中年時,他返回了斯巴達,利用他的影響力,與斯巴達的統治者達成合作,開始了對斯巴達的改革。
當時斯巴達雖然統治了拉科尼亞地區,但是卻相當不安定,因為作為斯巴達公民的統治民族人數太少了,據后世研究估計,當時的拉科尼亞地區主要有三種人,分別是斯巴達人、庇里阿西人以及希洛人,這里面,斯巴達人是入侵者的后裔,而庇里阿西人是主動投降的原住民后裔,而希洛人是抵抗到底,最終無奈投降的原住民后裔。這三類人,斯巴達人最少,而希洛人卻數量眾多,人數比例大概在1比16左右,因此,對于統治者斯巴達來說,內部壓力巨大,再加上外部還有其他城邦虎視眈眈,因此,斯巴達的改革是勢在必行的。
那么,呂庫古的改革,到底是什么樣的呢?如果簡單概括,那就是,斯巴達從此由一個城邦變成了一支永不解散的軍隊。
原住民希洛人飽受斯巴達人壓迫
呂庫古改革中,首先將斯巴達人、庇里阿西人以及希洛人之間徹底分隔開來,斯巴達人是戰士和統治者,居住在斯巴達城中,庇里阿西人是商人和工匠,定居在拉科尼亞的城鎮中,不過不能居住在斯巴達城內,而希洛人則是農奴,遍布在拉科尼亞地區的農村中,不過,說是牲畜更為恰當。
對一個普通的斯巴達人而言,完全按照戰斗機器的方法進行培養。一個普通斯巴達男性,出生時將會進行體質測試,一旦被發現有殘疾,那么輕則貶為庇里阿西人或者是希洛人,重則直接扔下懸崖摔死。只有健康的嬰兒,才會被賦予斯巴達公民權,而到7歲為止,這個嬰兒都可以在母親身邊長大,但,一到7歲,斯巴達人就會被送去參加集體生活,除了最基本的文字教育,剩下的,全是從頭到腳的軍事訓練,斯巴達的孩子們睡在最簡陋的帳篷里,吃由希洛人奴仆簡單熬制的黑色肉湯雜燴。而到了20歲,斯巴達人必須接受達標儀式,他們只能攜帶武器,然后一個人深入荒野,在那里生活7天,便最終帶著一個希洛人的頭顱回來,這樣從才能被視為合格,從而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成年斯巴達公民,同時正式進入斯巴達軍隊服役。而到了30歲的時候,斯巴達人才被允許結婚生子,擁有自己的房子,但夜晚還是要回到軍營。直到60歲,斯巴達人才會退役,這就是一個斯巴達男人的一生。
斯巴達人從小就要面對噩夢般的訓練
而在經濟上,呂庫古的改革可謂干脆利落,斯巴達的錢幣與其它城邦不同,不再采用金幣、銀幣或者是銅幣,而一律改為鐵幣,要知道,古代錢幣一般本身是有價值的,斯巴達全搞鐵幣,那么自然而然,其它地區的商人就不再想和斯巴達搞貿易了,因此斯巴達的經濟完全自給自足,當然,這樣也促使了斯巴達城邦內部的公民對金錢極為淡漠,畢竟全都自給自足了,大家要窮一樣窮,要富一樣富,某種意義上來講,鞏固了城邦的凝聚力。
至于政治上,呂庫古改革則建立了獨一無二的制度。改革后的斯巴達,同樣擁有希臘文明“標配”一般的公民大會,由30歲和60歲之間的斯巴達公民組成,除了重要國策的投票之外,他們還能決定監察官和長老會議的人選。監察官又是什么呢?監察官主要是負責監督斯巴達國王,糾正國王決策上的問題,任期是1年,必要時候,全體5名監察官還可以罷免國王。斯巴達的國王一般有兩位,說是國王,其實一般僅負責對外作戰的指揮,絕大多數時候,他們無法染指內政,至于長老會議,理論上來說,它主要負責內政和外交,由28名年過60的斯巴達公民以及2位國王組成。
擁有國家的軍隊-斯巴達
在完成了改革之后,呂庫古就出國巡游,與其它城邦進行友好交流去了。據說,臨走前,他和斯巴達的公民們約定,即使公民們發現改革不好,也請在他回到斯巴達之后再修改,斯巴達公民們紛紛同意,畢竟那時候他們的首要目標,就是讓自己強大起來,不被臨近城邦以及國內的希洛人消滅。諷刺的是,呂庫古在外面就病死了,而斯巴達,也如公民們的約定一樣,就像著魔了一樣,在他們獨立自主的時間里,再也沒有修改過法律。
那么,呂庫古的改革,成效究竟如何呢?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實在是太成功了,斯巴達在后來,不僅穩穩地壓制住了國內的希洛人,還擁有了一支全希臘最強大的軍隊,臨近的城邦根本不敢和斯巴達對抗,后來,斯巴達還在它所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組建了同盟,這就是與雅典的提洛同盟兩分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同盟。
但是,呂庫古的改革,卻隱含了一個致命的隱患,正是這個隱患,將斯巴達乃至整個希臘本土都帶入了無盡深淵。
版圖空前龐大的波斯帝國
斯巴達政治制度的問題,首先在第一次希波戰爭中顯露。公元前490年,強大的波斯帝國萬王之王大流士一世兵發希臘,同時派遣使者要求希臘各城邦臣服,除了雅典和斯巴達之外,其它城邦紛紛歸降。為了抵擋波斯帝國的入侵,斯巴達和雅典結為同盟,但當波斯軍隊已通過海運來到雅典城附近的馬拉松平原時,斯巴達的軍隊的腳步都沒有邁出過拉科尼亞,因為,斯巴達國王與5位監察官,正在因為要不要出兵而爭論。還好,雅典軍隊贏了波斯人,否則,因為猶豫不決而導致盟友亡國,斯巴達豈不是要成為希臘笑柄。
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原因是斯巴達內部的僵化導致了權力位移。原本公民大會和長老會議應該會成為主要的決策機構和最高權力機關,但是,由于長期的軍事訓練和輕視教育,斯巴達公民服從性很強,可政治素養卻很糟糕,所以很少能提出有效的提案,反倒只能在面對監察官的提議時點頭附和。而長老會議則更有意思,由于那個時代的生活以及醫療條件,還有斯巴達全民皆兵的制度所致,斯巴達人很少有人能活到60歲,因此,長老會議有時連人都湊不齊,而那些勉強到60歲的人,仍然是一些只會服從卻沒有政治素養的人。就這樣,斯巴達人的從小到大的軍事訓練,也讓他們成了“愚民”。
斯巴達國王其實就是高級打手
那么,斯巴達內部有沒有政治頭腦清晰的人呢?有!就是斯巴達的兩位國王,斯巴達的國王并不出自普通民眾,而是兩大家族一家一個人,國王的繼承人一般在7歲后不會參加集體生活,而是接受單獨教育,成為能指揮斯巴達軍隊的人,他們卻被監察官牢牢壓制,根本無法抗衡,所以,即使有頭腦清晰的斯巴達國王,也不能對斯巴達進行改革。
更糟糕的是,監察官任期只有1年,選出來的監察官往往對于政治不怎么了解,只能機械式地遵循從呂庫古時代留下來的斯巴達傳統,偏偏這群人又擁有實際上的斯巴達軍政大權,可想而知,這樣的斯巴達,最終會成什么樣子。
在斯巴達逐步陷入僵化的背景下,希臘迎來了波斯帝國的第二次入侵。公元前480年,波斯帝國統治者薛西斯點起號稱百萬的20萬大軍,同時搭配多達數千艘船只的海軍,大舉入侵希臘。大敵當前,全希臘自由城邦在科林斯地峽的伊斯米亞召開作戰會議,雅典主帥地米斯托克利主張全力集合海軍力量,打敗波斯海軍,從而迫使波斯陸軍因補給不足而撤退,但聯盟之主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卻在僵化的思維下,主張陸地作戰,帶領軍隊到溫泉關抵擋波斯大軍。這里說一下,列奧尼達其實是經歷過普通斯巴達人教育和訓練的,因為他兄弟早死才成為了斯巴達國王。
300名斯巴達勇士阻截如同潮水一般的波斯大軍
盡管斯巴達人在戰場上勇猛異常,給波斯人造成了2萬人的傷亡,但最終因為對手抄小路,以及人數太少而敗亡,列奧尼達戰死沙場。盟主列奧尼達的死亡給雅典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在極短的時間內,波斯大軍就能抵達雅典城,同時,斯巴達和其它伯羅奔尼撒城邦,還打算在科林斯地峽堅守,可這也變相算是放棄了北邊的其它希臘城邦。不過希臘世界運氣太好,雅典主帥地米斯托克利在薩拉米斯海戰中重創波斯海軍,導致薛西斯倉皇逃離,只留下18萬陸軍駐扎在雅典城廢墟附近。
第二年,列奧尼達的侄子保薩尼亞斯率領重整的希臘聯軍主力對陣在普拉提亞一帶的波斯主力,雖然由于補給不足而減員,但是波斯軍隊數量仍然很龐大。保薩尼亞斯主張詐敗,吸引波斯主力騎兵追擊,然而將他們帶到丘陵地帶后,趁對方因地形而行動不便時,再一口氣殲滅他們,結果遭到部下的斷然拒絕。斯巴達步兵們要求遵守傳統,絕不撤退,氣得保薩尼亞斯警告他們是在忤逆國王,這才讓斯巴達步兵們老老實實執行戰術,從而最終贏得了勝利。
普拉提亞戰役是斯巴達對外戰爭的最高峰
戰后,保薩尼亞斯獲得了“普拉提亞英雄”的美譽,可是,卻被監察官視為離經叛道的暴君。監察官首先動用權力,剝奪了保薩尼亞斯的王位,后來又試圖召見保薩尼亞斯,在深宮大院之中刺殺他,可保薩尼亞斯反應了過來,躲到了神廟里去,監察官們索性命令人封死神廟,對外宣稱保薩尼亞斯自殺,然而將這位斯巴達英雄活活餓死在了神廟里。
戰略落后,而且僅僅因為國王采取靈活的策略,而不遵守傳統,就將英雄國王殺死,不知變通,斯巴達的衰落,從這里就有跡可循了。
希波戰爭結束后,希臘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走向了高速發展的道路,但是,這卻和斯巴達無緣。希臘的黃金時代,主要歸功于經濟的發展,第二次希波戰爭后,雅典利用強大的海軍鞏固了海上貿易線的安全,大力排除海盜,同時將波斯海軍死死壓制,又把雅典城發展成當時的地中海地區的經濟重鎮,而這些經濟上的好處,對于自給自足的斯巴達而言,完全夠不到邊。
強大的雅典海軍曾經薩拉米斯戰役碾壓波斯海軍
而隨著雅典的崛起,臨近雅典的城邦科林斯和底比斯等,都覺得受到了威脅,因此他們選擇先加入斯巴達的伯羅奔尼撒同盟,隨后在進行針對雅典盟友的軍事行動,試圖將斯巴達拖入與雅典的戰爭中。當時,雅典和斯巴達的兩位統治者、雅典首席將軍伯利克里和斯巴達國王阿希達穆斯共同合作,一直努力試圖將戰爭扼殺在搖籃之中。可是,隨著科林斯和底比斯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而斯巴達的檢察官又一直逼迫國王出兵,席卷希臘世界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終于爆發了。
其實,斯巴達卷入戰爭實在是下下之選,因為,盡管壓制雅典的行為是合理的,但通過戰爭來壓制卻是下下之選,因為雅典的擴張主要是經濟的擴張而非大力擴張領土,而且雅典城對于全希臘的經濟而言十分重要,伯利克里為首的雅典政府也愿意和斯巴達達成妥協,實際上,雙方還曾在公元前446年共同發布和平協定,約定保持至少30年的和平。
伯羅奔尼撒戰爭變相摧毀了斯巴達和雅典
戰爭爆發后,斯巴達利用陸軍的優勢,逼得雅典人不敢主動出擊野戰,但斯巴達也不敢強攻雅典城,而雅典海軍牢牢控制海洋,斯巴達也拿他們沒辦法。但是,戰況對于斯巴達來說并不利,這不是因為雅典最終擁有戰勝斯巴達的陸軍,而是因為斯巴達不敢用陸軍冒險行動,他們不敢到遠離斯巴達的地方長期作戰,同時又害怕出現傷亡。
有人讀到這里,可能會產生疑問,難道說勇猛的斯巴達戰士貪生怕死嗎?原因并非如此。
真正導致斯巴達不敢冒險行動的原因,是斯巴達的人口,斯巴達一直執行優生策略,對嬰兒精挑細選,而且,長期集體生活,導致斯巴達男性較難生育子嗣,甚至由于長期的集體生活,斯巴達男性中出現了很多同性相戀的情況,進一步遏制了斯巴達人口的擴張。而斯巴達人口的減少,會導致軍隊的減少,從而削弱對國內希洛人的震懾作用,希洛人對斯巴達人又極度仇恨,你想想,希洛人既是斯巴達人的奴隸,又常常在斯巴達人的儀式上被殺,可想而知,如果斯巴達軍力削弱,其國內會發生怎么的動亂。因此,歷史上斯巴達幾乎不對外擴張領土,有一次,他們曾經試圖占領西面鄰邦美塞尼亞的土地,可當他們輕而易舉地擊敗對手后,發現一旦派兵駐守,國內兵力就會相對空虛,結果索性直接回國了。
內部的希洛人被斯巴達人視為大敵
而對于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期的斯巴達國王阿希達穆斯而言,他對此的感覺就更強烈了,在他剛剛成為國王時,斯巴達城發生了地震,城市近乎全毀,許多斯巴達人被倒塌的建筑壓死。聽到斯巴達人的遭遇,十幾萬希洛人拿起農具直撲斯巴達城而來,如果不是斯巴達人訓練有素,很快便集合起來作戰,可能斯巴達當時就滅亡了,危機時刻,斯巴達人甚至向雅典請求援軍,最終才平息了內亂。
因此,在整個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人都采用一種很特殊的策略,那就是讓斯巴達人率領雇傭兵和武裝起來的庇里阿西人外出作戰。在這一時期,斯巴達一方涌現出了不少優秀將領,比如奪取雅典北方重鎮安菲波利斯的布拉西達斯,以及幫助西西里敘拉古擊敗雅典遠征軍的吉利普斯,還有最終擊敗雅典的呂卡德。
《刺客信條奧德賽》中的布拉西達斯形象
伯羅奔尼撒戰爭持續近30年,由于一直無法擊敗強大的雅典海軍,因此戰爭遲遲不能結束,為了結束戰爭,斯巴達最終做了一件足以令人唾棄的事情,那就是用小亞細亞希臘城邦為代價,邀請波斯帝國資助以及派出海軍作戰。最后,在犧牲對岸同胞后,斯巴達統帥呂卡德帶領波斯海軍粉碎了雅典海軍,最終促使雅典投降。
悲劇就在雅典投降之后展現在了希臘人面前,小亞細亞城邦被出賣給了死敵波斯帝國,雅典衰落了,與之同時衰落的,還有全希臘的經濟,大批希臘人難以謀生,特別是那些老兵,只能外出當傭兵作戰,而斯巴達人也不例外,最諷刺的是,希臘傭兵的效忠對象,往往就是波斯帝國,就這樣,曾經大敗波斯帝國的人們的后裔,成了后者麾下的高級打手。
因為戰術落后,斯巴達人遭受史無前例的慘敗
而此時,斯巴達國內的人口也沒有增長,甚至還越來越少,正如前文所說,許多斯巴達士兵在經歷過艱苦的斯巴達生活后,發現傭兵事業收益頗豐,能夠用金錢享受優越的物質生活,因此選擇離開斯巴達當傭兵,并且很多人再也不回斯巴達。結果,最寶貴的人力資源遭到削弱的斯巴達,最終在公元前371年,因為陳舊的戰爭策略而敗給了軍事改革后的昔日小弟底比斯,所謂的戰斗民族遭遇史無前例的慘敗,并且從此走向了急速的衰落。
人力的削弱,戰略戰術的落后,導致斯巴達從此不再顧及外界的變化,而是一心專注于壓制國內的希洛人。就在斯巴達人已經成了頭埋在沙子里的“鴕鳥”時,希臘北邊的邊緣國家馬其頓崛起了。著名的亞歷山大大帝之父腓力二世在公元前338年于喀羅尼亞戰役大敗底比斯、雅典及其他希臘城邦的聯軍,并將敗者整合進了自己的同盟之中,而斯巴達面對這個比100年前的雅典更具威脅的勢力,已經沒有力量和勇氣反擊了,只是龜縮在拉科尼亞地區。
亞歷山大的東征使得馬其頓本土空虛
但是,斯巴達徹底衰落的道路卻還沒有結束。公元前333年,發動東征波斯帝國行動的馬其頓之王亞歷山大,在伊蘇斯戰役大破號稱50萬的波斯帝國主力軍,在敗北的波斯軍隊中,正好就有大批的斯巴達雇傭軍,這些人戰敗后就選擇逃回斯巴達。由于這批人的回歸,加上亞歷山大帶領馬其頓主力離開了希臘本土,斯巴達人有了小心思。本來馬其頓統一希臘的野心就昭然若揭,斯巴達被吞并也只是時間問題,再加上這些敗給馬其頓的斯巴達雇傭軍,也給了馬其頓對希臘動兵的借口,與其等待對方行動,不如主動出擊!
斯巴達于是在整合一番臨近同盟城邦后,對掌控希臘大部的馬其頓王國發動攻擊。然而,結果卻是悲慘的,斯巴達的士兵不是不能作戰,但他們的戰略戰術已經嚴重落后了,同時精銳的斯巴達士兵人數也不占優勢,面對留守在本土不足2萬人的馬其頓軍隊,斯巴達聯軍大敗,僅僅是斯巴達自己的士兵,戰死的人數就超過5000人。
羅馬人給了斯巴達最后的憐憫
從此以后,盡管斯巴達在亞歷山大死后還對分裂的馬其頓發動戰爭,但已經淪為一個無足輕重的弱小勢力。公元前192年,斯巴達被希臘亞該亞同盟吞并,很快,這個同盟連同其它勢力,一起被羅馬共和國吞并為自己的領土,盡管羅馬人額外開恩,給了斯巴達和雅典自治權,但最終,斯巴達在歷史的長海中消失,就連確切消失的時間記錄,都沒有了。
呂庫古的改革,使得斯巴達通過獨一無二的道路,成為古希臘數一數二的強大城邦,但是,呂庫古卻沒有想到,他的改革反倒掐死了斯巴達的未來,越發陳舊的制度卻擁有壓制變革者的力量。王安石所說的“人言不足恤,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放在斯巴達身上,何嘗不應該是這個道理呢?
希臘史詩——斯巴達300勇士
這部電影描述了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戰爭之一:溫泉關之戰。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羅德里格?桑托羅 Rodrigo Santoro 飾)親率30萬大軍征戰希臘。希臘各個城邦迅速派出軍隊結成了聯軍,準備抵御波斯軍隊的入侵。
防線的最前線設在希臘的溫泉關,此處由斯巴達城的國王列奧尼達(杰拉德?巴特勒 Gerard Butler 飾)率領本城300精兵和聯軍4000余人鎮守,斯巴達300勇士的出征完全出于國王列奧尼達的決定,在當時,議院否決國王的出征,認為那樣只會給斯巴達帶來毀滅性的災難。由于叛徒的出賣,希臘軍隊被波斯軍隊抄到了身后形成圍剿之勢。列奧尼達為了保存聯軍實力,讓聯軍首先撤退,自己率領300精兵死守溫泉關斷后,直至戰死,不見后援。
數以十萬波斯大軍浩浩湯湯蜂擁而至,自知必死的斯巴達士兵反而士氣高漲,在戰斗中爆發出驚人的戰力。整個戰爭整整持續了2天,最后列奧尼達和他的300精兵全部陣亡,而波斯軍隊則損失了20000多士兵,薛西斯一世的兩個兄弟也在此役中戰死。
但這并不意味著結束,一年之后,由希臘各城邦組成的聯邦軍隊,戰勝了波斯帝國……
鐵血斯巴達?被這支100%由同性戀組成的軍隊干翻在地……
歡迎來到:自說自話的總裁
今天,我們的故事從這尊高大的獅子雕像開始。
奇羅尼亞
從雅典出發,向西北100公里,我們就來到了奇羅尼亞這座安靜的小村莊。
飛馳在鄉間馬路上,不經意間,這尊高達6.8米的獅子雕像就會突然出現在我們眼前。
1818年,一匹駿馬,也同樣飛馳在這條道路上。
突然,駿馬被一個石疙瘩絆了一下,差點將馬主人拋了出去。
馬主人下馬后回頭查看,原來這是一塊大理石石雕的一角!
這位馬主人是當時知名的英國建筑師喬治·泰勒(George Ledwell Taylor),建筑師的本能告訴他,這可不是一塊普通的石疙瘩。
為了一探究竟,泰勒征集了一些周邊的村民,幫助他挖掘這塊石疙瘩。
第二天,一個威風的獅子頭,重見天日。
泰勒激動不已,他立刻返回雅典報告了這個發現。
然而,當時正值希臘獨立戰爭前夜,政局動蕩,泰勒的發現自然無人關心。
返回英國的泰勒,更是在十多年后,聽說當地的軍閥,為了盜取寶藏,用炸藥炸開了那尊石獅子……
直到1873年,泰勒去世,他也沒能再次重返希臘,去揭開那尊石獅子的秘密。
30年后,新世紀到來,希臘欣欣向榮,1902年,希臘考古學家佐提尼雅蒂斯(Georgios Sotiriadis)
終于挖掘了這處遺址——原來,這尊獅子的下面并沒有寶藏,而是254具,127對緊緊相擁的骸骨……這些骸骨,似乎正述說著2300多年前,蕩氣回腸的古希臘故事。
鐵血斯巴達
回到2499年前,也就是公元前480年,鐵血斯巴達300勇士,溫泉關一戰擊退10萬波斯大軍。
這個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我們就不多說了。
這之后,斯巴達稱霸希臘,數百個大小城邦都聽命于斯巴達。
近一百年中,斯巴達就在整個希臘世界里欺男霸女搞得一個個城邦敢怒不敢言,這其中,底比斯就是被欺壓的很慘的一個……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之后的故事,就是希臘版的“三千越甲可吞吳”了,匍匐在斯巴達腳下的底比斯表面上你儂我儂,背地里偷偷搞小動作……
但是,底比斯的這位“越王勾踐”——伊巴密濃達將軍腦回路似乎與眾不同——在他的奇葩邏輯下——底比斯圣隊誕生了。
底比斯圣隊
話說,伊巴將軍的奇葩邏輯是這樣的:
1,我要搞一支特種小分隊,他們必須忠臣、意志堅定、寧死不屈。這個好理解,在老大眼皮底下搞小動作嘛,總不能太明目張膽。
2,就像我和高吉達斯將軍一樣,永遠是相愛相守的戀人,誰都不會在愛人面前退縮!再有100對我們這樣的愛人,我就能將他們組成天下最堅不可摧的軍隊!
古往今來,都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戰場上與至親并肩作戰,的確能讓人更加勇猛,也更加默契。
但是,如果并肩作戰的戰友,他們之間的感情在上升到另一個維度,比父子兄弟更加親密,會有什么樣的效果呢?
我們繼續往下看,到了公元前378年,伊巴將軍的愛人——高吉達斯將軍制定出嚴格的標準開始招募圣隊成員了:
1,必須是貴族出身,嗯,古希臘打仗,士兵的裝備都是要自費購買的,打仗是貴族的活兒,這點沒毛病;
2,必須是一對戀人而不是單個人的身份參加圣隊。這條就是妥妥的人在家中坐,狗糧天上來了……
3,一對戀人中必須有一人是老兵出身。這點是不是能理解為,如果單兵素質不過硬,很容易應驗那句:秀恩愛,死得快……
幸好,古希臘有古希臘的邏輯,那個時候作為一個成功人士,你要是不是男女通吃,都不好意思出門……
比如,古希臘三賢,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還有我們上期提到的希羅多德,這都是來者不拒。
更幸運的是,底比斯是一座具有悠久基友文化的城市,傳說中,建立底比斯的神就是一位威猛大叔和他摯愛的鮮肉侄子……
所以,如此嚴格的招募標準并沒有在底比斯碰壁,這里的大叔、鮮肉們一聽說,要他們去干翻斯巴達暴政(扳彎斯巴達猛男),都踴躍的手挽著手走向了軍營……
最終,經過嚴格的層層選拔,高吉達斯挑出了150對,一共300人的隊伍,將他們編制成底比斯圣隊,只聽命于高吉達斯和伊巴將軍這對愛人……
斯巴達的鋼鐵猛男,聽說底比斯基佬們起義了,那真的叫:叔可忍嫂不可忍,很快就傾巢而出。
公元前371年,斯巴達國王親率1萬斯巴達大軍,其中700斯巴達精銳勇士,殺將過來,誓與你們這群基佬一決雌雄!
沒什么好說的,不是猛男倒地,就是基佬獻身,大戰不可避免。
這一戰,史稱“留克特拉之戰”,迎戰1萬斯巴達大軍的是300底比斯圣隊以及6000底比斯聯軍。
留克特拉之戰
這一戰,伊巴將軍創新性的發明了斜線式戰術,將300圣隊的威力放大到了極致。
古希臘重步兵的傳統戰法上,都是一字排開,精銳集中在右翼,舉起長矛步步緊逼,整齊威武的軍陣逐漸讓敵軍混亂,在戰斗中如果有隊友倒下了,馬上就會有新的隊友補齊他的缺口,如此保證重步兵方陣的整齊,直到長矛一寸寸扎入敵軍的心臟。
古希臘的戰爭,還是很規矩,很貴族的。
換句話說,就是打仗完全依靠戰陣,戰陣亂了,基本就敗了。
而伊巴將軍這次沒有足夠的兵力擺出與斯巴達一樣的一字方陣,他將精銳至于左翼,左翼從傳統的8-12列加強到50列,右翼則在總攻發動后往回撤退。
這場戰斗,最先接戰的是雙方的騎兵,一番搏殺下來,底比斯騎兵明顯占優,斯巴達騎兵被迫退回方陣,結果打亂了步兵方陣。此時的伊巴將軍突然下令總攻,以300圣隊為首,底比斯軍就像一把斜著的長矛,狠狠的扎入了斯巴達的精銳之中,直取斯巴達國王。
雖然,忠心的斯巴達勇士以身體筑起了足以保護國王的血肉戰線,但這次,他們對面的不再是一臉懵逼的波斯大軍,而是300個同仇敵愾的愛人,和他們一樣穿著鎧甲,舉著長矛,熱血中燒的愛人!
很快,斯巴達勇士的戰線被圣隊沖破,國王被斬首,右翼的斯巴達聯軍一看,國王的勇士方陣都瞬間被突破了,頓時方寸大亂,底比斯聯軍順勢掩殺。
一場惡斗之后,清掃戰場,底比斯聯軍一共陣亡了300人,4000斯巴達軍被殺,其中700精銳斯巴達勇士戰死400人。
鐵血斯巴達,就這樣被300基友干翻在地,從此成為傳說……
之后幾十年的希臘世界,就是300底比斯圣隊,一次次向眾小弟們展示,愛人的力量是無窮的,膽敢造次是要被干翻在地的……
然而,33年后,公元前338年,希臘北方的馬其頓在他們的國王腓力二世的帶領下,揮師南下。
我們的故事又回到了奇羅尼亞——雙方在這里遭遇,史稱“奇羅尼亞之戰”。
奇羅尼亞之戰
雙方勢均力敵,都由3萬名重步兵和2千名騎兵組成。馬其頓軍全部由馬其頓人組成,底比斯軍中有2萬雅典及其他城邦聯軍。
底比斯軍,再次以300圣隊為先鋒擺出了斜線戰陣,而腓力二世明顯是有備而來,他擺出了砧板戰陣,所謂砧板,就是以步兵扮演砧板的角色,正面硬鋼敵軍,而騎兵迂回到敵人側后方后再突然襲擊,扮演錘子的角色。
然而,底比斯的愛人們,顯然不知道腓力二世秘密武器,依舊勇猛的殺入敵陣,正面的馬其頓軍很快就陷入了被動,即將崩潰,千鈞一發之際,已經迂回到底比斯側后方的馬其頓騎兵突然在一個18歲小將的率領下,突入陣中……
小將的騎兵沖鋒前所未有,2千匹馬擺成錐型,從高地沖殺下來,地動山搖……底比斯聯軍哪里見過這種騎兵沖鋒。
雅典軍最先崩潰了,連鎖反應之下,3萬底比斯聯軍很快自亂陣腳,開始四散奔逃,只有300圣隊在亂軍之中依舊保持著陣型,沉著應戰。
馬其頓的小將帶著自己的親兵在敵陣中橫沖直撞,如入無人之境……
很快戰場是只剩下300底比斯圣隊的方陣被數萬馬其頓軍重重包圍,圣隊死戰不降。
戰斗結束時,鮮血灌滿了小將的衣袖,他回到陣中,將短刀、馬鎧往案上一甩,得意的對他的國王,說:“爹,你看這群基佬,既然還要抵抗,哈哈哈,真可笑,趕緊投降去洗洗吧!”
父親依舊冷峻,看著一對對相擁赴死的圣隊戰士們,對他的兒子說:“無論是誰,如果在這些男人如此壯烈的行為下,還恥笑他們有過的不堪生活,都應該被毀滅!”
兒子立刻收起了笑容,嚴肅的站在父親身旁,父親又說:“你們一定要安葬這些烈士,并為他們的陵墓樹立一座高大的獅子雕像,紀念他們的英勇。”
腓力二世說話間,重圍中的圣隊愛人們,依舊在戰斗,絕境之中,他們沒有斯巴達似的吶喊,他們默默的擦干血和淚,拾起愛人的長矛、短刀,繼續搏殺,他們的身體被長矛刺透,被利刃斬斷,但他們依舊在戰斗,直到最后一個人,最后一滴血……
300圣隊倒下了,一顆新星升起了。
殊不知,踏破他們的這位18歲少年,正是日后的——亞歷山大大帝。
古典而優美的希臘故事
好了,我不想讓這個古典而優美的希臘故事以這種悲劇收場,就像當年給我講這個故事的學姐一樣,講到這里,她又惡搞的補充了一句:為什么腓力二世如此了解圣隊?因為他為了這場勝利,曾經獻身圣隊,臥底五年……亞歷山大還當著他爹說什么洗洗,怪不得他爹不喜歡他呢。
聽到這里,當年的我破涕為笑,從此記住了這個古典而優美的故事。也記住了這個300個英勇而真愛的男人們。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