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m1軟件(iPhone12pm,M1版MacBook使用感受及周邊推薦)
小米手機m1軟件文章列表:
- 1、iPhone12pm,M1版MacBook使用感受及周邊推薦
- 2、當情懷遇到發燒!錘子M1對比小米5S高配版誰更勝一籌
- 3、2021年iPad選購指南及生產力APP推薦
- 4、MIUI、Flyme、Smartisan OS各自有什么優勢
- 5、雷軍曬小米十周年,小米一代狂賣700多萬!有你的陪伴嗎?
iPhone12pm,M1版MacBook使用感受及周邊推薦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藍色光芒
創作立場聲明:本文非跑分評測類文章,而是從一個多年蘋果全家桶重度使用者的角度真誠分享新iPhone和macBook Pro對比上代產品的使用感受。本人能保證文中所有物品均為自費購入,站在獨立第三方的角度分享真實感受,但不能保證一定和你的感受一樣,歡迎理性探討,還請不喜勿噴。
另外本文中所有附件產品均為張大媽推送的活動價購入,常刷張大媽你懂的。
每年9月的科技春晚今年延期到了10月和11月。從9月開始的幾場蘋果發布會有期盼也有失望,不過也習慣了蘋果的牙膏,一年一換的iPhone還是要換的。
M1芯片的MacBook Pro本來是報觀望態度的,原來的計劃是等明年14寸mbp上市再換掉今年6月剛買的MacBook Air。沒想到上市后一片叫好,就忍不住也換了一個。
本文不跑分不評測,只談使用感受,再介紹幾個自己在用的周邊。網上專業的評測一大堆,就不班門弄斧了。我覺得使用感受更重要。那就先從iPhone說起。
iPhone X之前基本都是一年安卓一年iPhone的節奏,隨著蘋果生態越來越成熟,逐漸買齊了蘋果全家桶。陷于蘋果生態,iPhone X之后的主力機一直是iPhone。
每年的蘋果發布會前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爆料,越接近發布會時間的爆料越靠譜。手里有iPad Pro和Apple Watch 4代,所以第一場發布會的iPad Air 4和Apple Watch 6都沒有換新的動力。Apple Watch 5代和6代的更新實在太小了。
12和12pro發布后,經過蘋果直營店就去摸了一下,說老實話12的手感比我當時手中的11 pro max好很多,很輕,又適合單手操作。不過用慣大屏的我還是打定主意耐心等待12 pro max的發布。
12 pro max發布后沒時間去看實物,等開賣了就直接官網訂了兩臺。蘋果官網比起淘寶京東實在弱爆了,晚9點開賣后各種卡頓報錯,我記得當時刷了半個多小時才訂到2臺,發貨時間已是12月初。一比之下才覺得久經雙十一618洗禮的淘寶京東有多牛逼。
記得當年iPhone X發售的時候也是官網下單發貨時間太久,就嘗試早上6點蘋果官網預約直營店購買,早起預約了好幾天都搶不到,最后還是等官網發貨的。這次本也以為預約沒戲,大仁提醒后第二天早上很輕松就預約到兩臺12 pro max,當天就取消官網訂單屁顛屁顛跑去直營店購買了。
預約的下午時間,但實際上早到了也可以提前取貨的,不必一定等到你預約的時間。進店蘋果小哥登記身份證掃描預約二維碼之后很快給拿了兩臺,店里隨手拍了張照片沒拆就回家了。
店里摸了摸mini,也很喜歡,手感在iPhone里無敵了,有想買來當備機的沖動
選了2臺藍色256G,256對我來說如果照片都存在本地是不夠用的,不過現在照片都存在iCloud上所以沒問題,一般可用空間大概在100G左右。iCloud空間一路買到2T和家人共享。
今年的開箱最簡單了,只有一根線而已
兩臺12盒子的厚度和去年的11盒子厚度差不多。蘋果不僅省了充電器和耳機,也省了很多運輸成本。同樣容積集裝箱里能裝近2倍于11的12。
再看看11pro max的開箱。
12 pro max的藍色我個人還是很喜歡的
藍色不銹鋼邊框的質感也不錯,顏值上比11max還是有提升的
再看下綠色的11 pro max
放在一起比比,12max還是明顯比11max大一圈,顏色上來說藍色綠色都不錯。老婆做備機的iPhone X也加入,iPhone X用到現在3年了,沒什么問題。手感很舒服,單手操作也很方便。
說幾點iPhone 12 pro Max的使用感受
換機完全沒有新鮮感,一個劉海設計用了4年,也就蘋果敢這樣。蘋果現在是完全放棄創新了嗎?徹底變成了牙膏廠。還真有點懷念諾基亞的時代。
即使剛用了一年xs max,一年11 pro max,12 max剛拿在手里也是重量感滿滿。特別是睡前躺床上刷手機的時候,總怕掉下來砸掉門牙。不過幾天后就會適應。
邊框變直,加上尺寸比11max進一步增大,12max的手感是不如11max的。要手感還是買12/pro/mini
屏幕對比11max并無肉眼可見的提升。
拍照和視頻對比11max有提升,對焦很快,暗光的時候非常明亮清晰,防抖很牛。夜景人像,杜比視界,ProRAW格式加入,超廣角也有夜景模式...可玩性進一步提高。
信號對比11max有明顯提升,原來部分11max沒信號或信號弱的地方現在都能正常通話,高通基帶和重新設計的天線作用明顯。估計對比華為還是不如。iPhone作為手機的基本功,總算到了能用的程度。
目前顯示有5g信號的時候,感覺速度并不比4g快多少。
續航時間感覺比11max略有下降。按我的使用強度勉強能撐一個白天吧。
充電更吃功率了,原來18w的充電頭充起來明顯比11max慢,峰值功率能達到24w吧。電池密度很難突破,那充電速度就很重要了。小米已經120w有線充,55w無線充了,希望蘋果在充電速度上不要被安卓陣營拉的太遠。
個人對MagSafe完全沒興趣,這年頭15w也敢叫快充,哈哈。而且磁吸在背面,充的時候要吸上,充完要拔下來,吸上和拔下來的動作有線充的插拔區別不大吧?充電速度還慢于有線充,我直接有線充不好么?不知道意義何在。前兩年幾十塊買了個小米的立式無線充放書房,干活的時候放上去也挺好用。原來iPhone僅支持5w、7.5w的無線充就是個笑話,提升到15w之后肯定談不上快,堪堪能用的程度吧。
我的11 pro max出手時,電池健康還是100%,咸魚上很多人都問我是不是換過電池了,最終的買家也懷疑用了一年電池還是100%是不是有問題,一定讓我用愛思測一下電池才最后下單。我覺得可能和我的充電習慣有關系吧,我基本上用到30%多就開始充電,充到90%多就不充了,都是睡前充好拔線。從不會晚上睡覺前用到手機還有百分之幾的電量然后一夜充到天亮。鋰電池不要過度放電也不要過度充電,算是個充電的小tips。
接下來簡單點評幾個周邊,都是我現在在用的,不敢說好不好適不適合,僅分享使用感受,值友們各取所需吧。先聊聊耳機
其實時間放到現在,AirPods 2和AirPods Pro都不推薦購買了,建議等新品。
AirPods 2佩戴舒適,但太不隔音了,室內聽聽ok,室外就gg了。不過睡前躺床上用AirPods聽音樂到睡著還是很舒服的,不是入耳式耳塞可以在床上隨便滾
AirPods Pro其實用下來還不錯,降噪和佩戴都ok,音質嘛也沒網上說的那么差。另外現在AirPods Pro在蘋果多設備間自動切換很王道,打開手機、ipad等都會自動連接。但可能是設計上的問題,我的AirPods Pro已經換過3次了,都是有滋滋的雜音,最近一個耳朵又不行了,還是老毛病。關于這個問題蘋果也發了公告。
無線耳機還有個好選擇,森海的無線饅頭2代
1代剛出我就買了,2代上市又把1代出了。2代補齊了1代續航和降噪的短板,1代你放在那里幾天不用電會自己放光。二代沒這個問題,并且續航強勁,我最多一次聽了6個小時才報電量低。音質也不錯,是AirPods Pro之外的另一個好選擇。就是多蘋果設備切換沒有AirPods Pro方便。
再聊聊手機殼。
今年沒買太多,目前主力殼就下圖三個
這三個殼中保護性最好的是原廠硅膠殼,最厚
我依然選了藍色
上機效果還行,就是硅膠容易沾油沾灰
殼高于屏幕,有一定厚度
11max用原廠硅膠和皮殼的時間最多,兩個殼各自使用時間大概在四五個月左右,都有明顯的磨損。皮殼從藍色變成了黑色,磨損比硅膠殼更明顯。想買原廠殼的同學要考慮一下
透明殼不想買蘋果原廠的,傻貴。買了個AirJacket
用了幾天,還不錯
選了高透的,基本能還原原機的色彩,背部完全沒有彩虹紋。缺點是容易進灰,而且進灰了很明顯
殼有一定的厚度,有一定保護性。佩戴和取出比之前的Air Jacket容易一些
側面殼是高于按鍵的,拇指大有時會按不下去。
總體來說喜歡透明殼的朋友,Air Jacket是個好選擇。
最后一個是這個號稱比裸機手感更好的凱夫拉手機殼
手機殼10克的重量,確實輕若無物
內部有logo和編號
上機,手感確實比裸機好。為什么后面說
不是全包,按鍵部分,和手機上下部都是裸露的
對我來說這個殼最大的問題在底部,充電口下面的手機殼部分是有點翹起的
通常我單手握持手機的時候都習慣用小指擋住手機防止跌落,Pitaka底部殼翹起部分正好抵住小指,有點鋒利,用的時間長一些還是挺疼的。
很多人說我買個care,然后裸奔不好么。實際上裸機的不銹鋼邊框很滑,當手機平放在桌子上的時候不那么容易拿起來,特別是手濕的時候。雖然這個超薄的凱夫拉殼,對于手機跌落的保護性存疑,但清晰的纖維質感增大了摩擦力,不僅容易拿起,也降低了手滑跌落的概率。所以有人說套上這個殼比裸機手感更好,就是這個原因吧。裸機確實滑了些。
我對比了同為凱夫拉材質的Benks,Pitaka的做工和用料還是有優勢的。照片上可能看不出,實際上Benks的凱夫拉殼表面好像多了一層膠質,比Pikata手感粘膩,摩擦力又比Pitaka小容易滑手。
看側面可能這層膠質更明顯些
不過是全包的,底部的手感肯定好于Pitaka。整體也很輕薄,防護性好于Pitaka,喜歡凱夫拉殼的也是個好選擇。
當然,Evutec的凱夫拉殼也不錯。我曾經xs max和11 pro max都用過,值得推薦。
2C1A,兩個C口單獨用的話最大功率都是65w,同時為電腦和手機充電時,C1輸出45w,C2輸出18w
主流充電協議都支持
還買了一個單口的小米,很小巧,不過因為手里要充電的設備多,單口的用的很少
個人還是更推薦征拓的S3,多口還是更實用一些。那些18w,30w的單口充電頭都不推薦。畢竟現在大部分電腦都支持Type C充電,65w的頭手機電腦都能充,出門或在家一個充電頭就夠了。當然大功率游戲本65w肯定是不夠的,可以考慮100w或老老實實用原配充電器。
體積征拓稍大一點
不過征拓插頭可以收縮,小米的不能
個人還是喜歡多口的,方便。不過這種直插式的,有的酒店墻插很松,容易掉下來
目前用的主力充電頭就是征拓的S3,充手機、MacBook Pro和常見的數碼產品都沒問題。體積很小出差帶著方便。
平時隨身的充電寶是征拓18w,非常小巧,充電速度也ok
這個組合用了1年多吧,體驗不錯。就是拉車線的那個魔術貼扎帶很容易掉,最后到底丟了。
膜就買了這款,湊了3個185。第一次用這個膜感覺不錯,很薄,基本能全覆蓋,高透,手感順滑。
線習慣床頭用根1.8米的,晚上躺床上可以一邊充電一邊用手機。可選擇的很多就不展開了。
再說下MacBook Pro吧。今年6月份出了手里的15.4 MacBook Pro,12寸MacBook,和華為的MateBook x pro。原來想幾臺換著用,實際上懶得換來換去基本都會盯著一臺用其它的都吃灰,就都出了換了新的13寸的低配MacBook Air,想過渡一下明年換14寸MBP的...半年用下來感覺還是不錯的。
本想等明年14寸MacBook Pro上市買個高配的就幾年不換電腦了。不過M1的MacBook Pro上市之后,鋪天蓋地的評測都說M1如何牛逼,就忍不住又買了個體驗一下M1,又買的低配再過渡一下...到明年看蘋果的MacBook新品發布情況再考慮換不換吧。
簡單開個箱吧
包裝、外觀、配件都完全沒變化,也是沒什么新鮮感
盒子比air大一圈,封面展示的不同,主要突出air的輕薄
內容物都是電腦本體和充電器、線。其實兩個本的投影面積幾乎一樣,但Pro的包裝盒邊框更厚保護性更好
充電器有不同,pro是61w,air是30w。不過我都不用,反正有征拓。一般我手機和電腦的配件到出的時候也都是全新
pro深空灰,air金色
air的金色第一眼看上去挺好看,不過不耐看,稍有點玫瑰金的意思,作為鋼鐵直男覺得還是灰色適合我。當時買air的時候也是灰色沒貨選了金色。
air薄是必須的
都是剪刀腳鍵盤了,雖然手感比ThinkPad還差很多,但比之前的蝴蝶鍵盤是好多了
屏幕確實是pro更好,照片上可能還看不出來,亮度調成一樣,pro的屏幕更通透,對比度更高、色彩更準確鮮艷。air雖然也是視網膜屏,和pro的屏放在一起還是有點泛白。不過不ab對比的話,air的屏其實也ok。一分價錢一分貨唄
pro的最大亮度是500尼特,air是400尼特
說說M1版MacBook Pro半個月來的使用感受。我的使用場景只是辦公,網頁,office,微信等常用軟件了。不p圖不編輯視頻,不玩游戲。以下和手中air的使用感受對比皆基于我的使用場景。
速度明顯提升,原來的air也流暢,但偶爾有卡頓的現象。M1版基本無卡頓,打開屏幕秒亮屏進入工作狀態,打開關閉APP都是飛快。office等常用軟件完全沒有兼容性問題,只是第一次啟動會提示安裝Rosetta之后大概需要20秒時間,再之后office文檔就都是秒開了。
續航明顯提升,感覺上是air的1.8-2倍的續航了,電量那是十分的堅挺,完全沒有電量焦慮。
屏幕確實比air更通透,看起來更舒服。只是跑航母的大邊框依然健在。個人對邊框還是蠻在意的
2個Type c雷電接口少了一些,至少也應該一邊一個,這樣充電的時候電源在左邊還是右邊都方便。當然這要新款改設計才行了
外放的效果比air更好,出差可以不用帶bose的藍牙音箱了,雖然比不上16寸MacBook Pro,但做文檔的時候聽聽音樂還是ok的。
Big Sur可以安裝ipad和iPhone的APP,但目前體驗并不好。首先很難搜索到手機常用的APP,比如張大媽,淘寶,京東等,還很容易搜到山寨APP。并且都標注未針對macos驗證
ipad版的APP還大一些,比如這個張大媽ipad版,目前還是老版本不能升級新版。iPhone版的APP在電腦上基本就是6寸手機屏的大小,而且目前不能調整大小。不過以蘋果的能力和號召力,大部分常用APP登陸Big Sur應該只是時間問題吧。
也推薦點周邊吧,內膽包我一直用Incase的,保護性和做工都不錯。這款薄一些,但四邊保護都很好
磁吸的方式封口,實測不會掉出
在用的另一款保護性很好,但厚度較大。多了個拉鏈袋可放點小物件
內部植絨
另外在辦公室或家里用MacBook的時候,可以考慮配一個27寸4K的Type c接口顯示器,一根Type c圖像聲音輸出,充電等全搞定。到辦公室了插上,下班了一根線一拔帶上電腦走人,一個字方便。4k或更高分辨率的顯示屏體驗不錯,大屏又比MacBook Pro自帶13寸屏干活更方便。
比如Dell的這款。其他品牌也不少,可選擇的很多
藍牙觸摸板也是必須的,體驗比鼠標好,畢竟mac的手勢操作是很好用的。我自從用了mac就沒再用過鼠標了。鍵盤嘛,就自己發揮了。
好,就聊這么多,年底了,對自己好一點,多上張大媽該剁就剁別猶豫。
當情懷遇到發燒!錘子M1對比小米5S高配版誰更勝一籌
隨著智能手機越來越主張拼配置,對于狂熱的手機數碼、手游電競愛好者來說,擁有一部有著強悍的性能、較好的手感、極致的拍照水平的手機是件非常爽的事情。接下來TechWeb將與你分享老羅“有情懷”的錘子M1(工程機)對比雷軍“功能越來越豐富”的高配版小米5s,這兩款手機都是搭載了高通驍龍821處理器,前者為“滿血版”和后者為“降頻版”,看看綜合方面較量之后到底誰最強呢?
外觀方面
錘子M1手機正面采用5.15英寸1080p的JDI屏幕,分辨率為1920×1080,支持陽光屏、暗光屏。機身采用雙面玻璃工藝,正面都延續了T系列的精致聽筒、隱藏式光線/距離感應器、呼吸燈以及窄邊框設計,背面都采用收邊設計,使得手感很不錯。
小米5s手機外觀設計與小米5沒有太大變化,只是屏幕變大了,并且取消了MI LOGO,正面整體設計沒有錘子M1更簡潔些。正面屏幕也同樣采用5.15英寸1080P的LCD屏幕,1920 x 1080 分辨率,支持壓力感應觸屏,支持陽光屏、暗光屏,覆蓋2.5D玻璃。還采用了類似樂視的“ID無邊框”的極窄邊框設計,黑色版看不出明顯的黑邊。不過,2.5D玻璃邊緣與金屬邊框處有著一道高光倒角進行過渡,觸感會有微微割手,小米5s卻依然更像是小米4s的換代。
錘子M1手機屏幕下方為類似iPhone的塑料圓形Home鍵設計,老羅最終還是放棄了三顆實體按鍵。這個操作習慣上非常類似iPhone的Home鍵,支持觸摸解鎖,短按下去Home鍵即可關閉屏幕,按兩下即可清理軟件任務,支持輕觸返回等操作,支持設置快捷Home鍵按鍵方式,特別的就是電源鍵集成在Home鍵里了,長按下Home鍵即可開關機操作。支持同時加入5個不同指紋,兼容支付寶微信的指紋支付功能。
小米5s手機屏幕下方為超聲波指紋識別Home鍵,把傳感器隱藏在玻璃下面,玻璃蓋板上沒有打孔,觸控式的Home按鍵,超聲波指紋技術與基于電容式觸摸屏的指紋技術相比具有諸多獨特優勢,包括能夠穿透由玻璃、鋁、不銹鋼、藍寶石或塑料制成的智能手機外殼進行掃描,該技術徹底解決了傳統指紋因為汗水,油脂,污垢而不能解鎖手機的難題。另外,超聲波指紋識別Home鍵的兩則為安卓傳統標準按鍵,左邊為菜單鍵,右邊為返回按鍵。
2021年iPad選購指南及生產力APP推薦
iPad選購建議及APP推薦(@指尖測評)
目前正是蘋果返校季優惠期間,很多朋友可能想趁這個時候入手一款iPad,或用于學習,或用于娛樂。但iPad種類還挺多的,有iPad Mini、iPad、iPad Air、iPad Pro,它們都有哪些區別呢?哪款iPad才是適合自己的呢?
今天指尖就來盤點這幾款iPad,幫你選到適合自己的iPad。
PS:以下所列價格均為教育優惠價格
iPad Mini分析
先來說說iPad Mini,這是它的主要參數:
屏幕:7.9英寸,原彩顯示
處理器:A12
接口:閃電接口
價格:64G 2727元;256G 3896元
A12處理器的性能評分為96分,略低于(沒低多少)驍龍865處理器。小米10、iQOO 5、華為MatePad 11的處理器都是驍龍865,也就是說這幾個性能其實是差不多的。
閃電接口就是蘋果專用的接口,需要用蘋果頭的線去充電。
iPad Mini的尺寸只有7.9英寸,我個人認為,受限于它的屏幕尺寸,它的適用場景應該是閱讀、看新聞、輕度游戲等等,適合玩陰陽師、光遇這類游戲,以及iOS生態里各種好玩的單機游戲(紀念碑谷等)
用來看劇、看電影,又或者記筆記,我覺得這個尺寸太小,用起來不爽。
假如你想買一塊平板用來刷微博、閱讀、玩iOS端的游戲,可以考慮購買64G的Mini,256G的太貴,就沒必要了;想要看視頻、記筆記,可以考慮別的iPad。
總體來說,不推薦。
iPad 分析
接下來說說iPad,這是它的主要參數
屏幕:10.2英寸
處理器:A12
接口:閃電接口
價格:32G 2349元;128G,2849元。
它的性能參考iPad Mini,是差不多的;充電依舊是要用蘋果頭充。起步價2349元看著還不貴,但32G用起來捉襟見肘。同價位的華為MatePad 11,性能差不多,有高刷新率,四揚聲器,存儲是64G,還能插SD卡擴展存儲,這款iPad的性價比反而沒有華為的高。
從性價比的角度考慮,同價位的華為MatePad11其實是更好的選擇。
但如果你用的是iPhone,或者你更傾心于iPadOS的App生態,那么這個價位可以考慮買這款iPad,128G的。
適用人群:學生黨考研、記筆記(筆需要另外買,記得買一代的Apple Pencil);用來玩iOS端的游戲,如陰陽師、FGO等;用手柄玩光遇之類支持手柄的游戲;想買一款入門iPad的人。
它的缺點:單揚聲器,外放看視頻體驗沒有Air的雙揚聲器好。(所以如果是“愛奇藝黨”,華為那個有四揚聲器,會更適合些)
iPad Air分析
接下來說說iPad Air,這是它的主要參數
屏幕:10.9英寸,原彩顯示
處理器:A14
接口:USB-C
價格:64G 4399元;256G 5599元
它的性能是什么概念呢?它比安卓的旗艦處理器麒麟9000和驍龍888還要強上不少(麒麟9000得分126分,A14得分168分),用個四五年也是沒多大問題的。接口是USB-C,而不是傳統的蘋果閃電接口。USB-C接口就是我們現在安卓手機常用的充電口,扁口,無需分正反。
它是雙揚聲器,外放看視頻效果會比單揚聲器好很多。
外觀上采用了全面屏設計,取消了home鍵,解鎖方式是電源鍵指紋識別。沒有120hz刷新率,也沒有面容ID。
iPad Air相比iPad,屏幕有原彩顯示,有雙揚聲器,處理器性能進一步提升。但容量只有64G和256G的版本,沒有折衷的128G,這就讓人很糾結了。
我的個人建議是,不建議買64G的版本,256G的版本價格太貴,預算5000 多,我更建議去買蘋果官方翻新的11寸iPad Pro(A12X處理器),A12X處理器(190分)性能比Air的處理器要強上更多,同時有四揚聲器,看視頻都比Air體驗好。保修一樣有一年。(備注:翻新版256G的iPad Pro售價5799元)
不過不喜歡翻新機的話,買Air也可以的。
iPad Air適用人群:預算較多,不想用入門款iPad;學生黨記筆記(需要買二代Apple Pencil);用來玩熱門游戲;用來繪畫。
iPad Pro分析
接下來說說iPad Pro(11英寸),這是它的主要參數:
屏幕:11英寸,原彩顯示,自適應刷新率
處理器:M1
接口:USB-C
價格:128G 5799元;256G 6599元;512G 7799元
它的處理器M1是蘋果自研的處理器,這顆處理器原本是用在蘋果的筆記本電腦Mac上的。這顆M1用在移動端,簡直就是欺負人,怎么說呢?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上面提到的驍龍865處理器,是去年安卓手機的旗艦處理器,M1的性能是它的三倍。
總之,如果你買了它,六年內都不用再換平板了。
擁有120hz刷新率,無論是刷信息流(比如微博)還是用于繪畫,都會特別舒服。四揚聲器,外放看直播、視頻,臨場感強。有面容ID,可以人臉識別解鎖。
購買建議:如果預算非常足夠,入手iPad Pro準沒錯,它的性能足夠你使用好多年。無論是用于繪畫、做筆記、看視頻、上網課、玩游戲等等,體驗都非常好。
選購建議總結
需要一塊平板輔助閱讀、玩游戲,可以考慮iPad Mini,其他情況不推薦;
按照預算來的話:
預算3000以下,買10.2英寸的iPad,可配合一代筆記筆記。
預算4k5,可以考慮iPad Air吧,但是64G的容量,我覺得實在太小了,不介意單揚聲器可以考慮買入門款iPad。
預算5k5,買256G的Air還是買128G的Pro呢?喜歡大容量的就買Air吧,不太緩存視頻到本地,就沖Pro,Pro的性能實在太強了。
預算非常足夠,就買M1處理器的iPad Pro。
按照需求來的話:
記筆記 繪畫的話,10.2英寸的iPad也夠用了,這款比較適合大多數人(只是單揚聲器外放效果不太好,耳機黨可以不考慮這一點)。
除了以上需求,還有外放看視頻的需求、緩存大量視頻的需求,可以考慮翻新款的256G的10.5寸的iPad Pro,價格在4k以內。
想要一個性能夠強,能用四五年性能依舊在線的iPad,那可以考慮買iPad Air或者iPad Pro。
iPad端APP推薦
最后,附上一些在iPad上口碑很好的APP推薦。這些APP大多是需要付費的,我是建議大家支持正版的。
記筆記:GoodNotes、Notability
做思維導圖:Mind Node、幕布
繪畫:Procreate
視頻剪輯:LumaFusion
PDF批注:PDF Expert、MarginNote3
本地視頻播放:nPlayer
看電視:央視影音HD
以上內容,是指尖花了4天的時間整理出來的,如果對你有幫助,希望可以幫忙點贊或者評論走一個哦,謝謝大家!
MIUI、Flyme、Smartisan OS各自有什么優勢
三個系統的優化底層思維
MIUI以前走的是大而全的路線,收集用戶的意見和痛點,然后進行分類然后逐個優化,這樣做出來的MIUI非常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很多功能就是用戶需要的。MIIUI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用戶的需求是無窮無盡的,做得越多,系統就越臃腫,為了解決臃腫,MIUI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優化。
Flyme和MIUI的思路是差不多的。
Smartisan OS的做法和MIUI完全不一樣。老羅是個偏執狂,他的偶像是喬布斯,喬布斯的名言是不需要做用戶調研,給一個最好的,用戶就會非常喜歡。所以Smartisan OS是按照老羅的風格做出來的產品,非常簡潔,同樣也非常偏執。功能比MIUI要少很多,但是完全夠用。同時保持了系統的穩定性。用到現在Smartisan OS不會死機,不會奔潰,而MIUI的錯誤就會很多,死機和奔潰概率要一些。
三個系統的用戶量
MIUI是億級別用戶,Flyme也是千萬級別的。
Smartisan OS是百萬級別的。
云服務
MIUI的云服務非常穩定,照片和通訊錄的存儲非常讓人放心,并且看上去小米能活得很久,所以我會選擇小米的云服務。
Flyme的云服務比MIUI稍微差一些。
Smartisan OS的云服務是三者最差的,和歡喜云進行合作,不是老羅自主研發,現在慢慢地在優化歡喜云,但是我曾經丟失過一次錘子便簽的所有內容,郁悶啊。
三個系統的UI
MIUI的系統已經差不多固定的風格了。不難看,也絕對曾不上好看。
Flyme一直走的是小清新,喜歡的人喜歡,不喜歡的人絕對不喜歡
Smartisan OS王自如曾為傻大黑粗,但是我覺得這種UI很適合老年人使用,圖標比較大,自提也比較大,整體風格偏擬物,非常有個性。
系統流暢性
原來三個系統都不夠流暢,隨著硬件的提升,最高版本的系統,6G內存,高通820以上的處理器,都是不卡的。
注意,小米4現在已經開始卡了。小米5以上機型不卡。
錘子T1,T2,M1,M1L都不卡,但是堅果手機很卡。
系統的耗電量
三個系統現在在耗電方面都做得不錯,尤其是錘子M1L足夠我用一天。
魅族Flyme做得最差,電池經常會出現不穩定的情況。
小米4以上的機型,在耗電方面做得很好。
電池容量越來越大,國產機在耗電方面已經做得比iPhone還要出色了。
雷軍曬小米十周年,小米一代狂賣700多萬!有你的陪伴嗎?
今天上午,雷軍在微博曬出小米十周年的老照片。照片中包含第一代小米手機的設計圖,并且雷軍還表示,第一代小米手機賣了700多萬臺。
小米M1是小米真正走進用戶的第一款手機。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機在北京798藝術中心D·PARK北京會所舉行發布會。
核心配置上,小米M1率先在國內搭載高通MSM8260雙核1.5GHz主頻手機,采用Adreno 220圖形芯片,配備1GB內存和4GB存儲,最高支持32GB內存卡擴展,這也是當年安卓最頂級的配置。憑借著一句"為發燒而生",小米成功殺入手機市場。
要知道,當年的HTC、三星和摩托羅拉,在同樣的配置下,售價均超過4000。而小米突然以1999的價格殺出,讓它自然而然地成為當時最大的黑馬。同時,1999這個數字,也是用戶多年來愿意為其吶喊的原因。
當然,手機的成功,也并非價格就能決定。早在2010年8月16日,雷軍就與大學同學合作,用"民間大神"的角色,提供首個為中國人深度定制的安卓ROM下載,它就是MIUI。話說小編在高中時期,就憑借一部中興手機,刷遍了整個MIUI,體驗感及其舒適。
全新的動畫、精美的圖標、快捷的通知欄、海量的主題、超自由的定制化,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MIUI。而搭載MIUI操作系統的M1,無疑是錦上添花。事實證明,小米一代也沒有讓人失望,最終以700多萬的銷量在手機市場中爭得一席之位。
"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是小米公司的使命。從小米1代到小米5,小米也一直堅持1999的價格。自從小米10發布,很多人都說小米變了。但小編想說,正值5G發展的突擊期,硬件成本必定不會便宜。如果大家肯花時間認真了解一下產品,就應該知道:小米,依舊是那個讓人熱愛的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