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萬提斯的作品(尋書歐洲|塞萬提斯守護著的圖書館)
塞萬提斯的作品文章列表:
- 1、尋書歐洲|塞萬提斯守護著的圖書館
- 2、世界文學發展史西歐文藝復興文學之十三:塞萬提斯1
- 3、重點新書 | 2021年5月商務印書館十大好書
- 4、一周藝術人物|卡塞爾策展人聯名抗議,薛松香港展非常道
- 5、公考常識積累外國文學名家及其作品
尋書歐洲|塞萬提斯守護著的圖書館
崔瑩
01:24
尋書歐洲之西班牙國家圖書館(01:24)
在馬德里的Paseo de Recoletos 20號矗立著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它就是西班牙國家圖書館。這座圖書館由鐵柵欄圍著,令人望而生畏。我鼓起勇氣走進鐵門,步入圖書館所在的大院,看到圖書館的正門前陳列著六座神情肅穆的雕像。我繼續忐忑不安地推開圖書館的玻璃門,過安保,門口的工作人員卻對我說:“歡迎?!痹瓉恚M管西班牙國家圖書館呈現的是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面孔,但它歡迎世界各地的游客參觀。工作人員告訴我,除了可以參觀圖書館大廳、董事會議室和展廳外,我也可以提前通過網絡預約,進館查閱資料。
西班牙國家圖書館院門
西班牙國家圖書館
先來說說圖書館門前的雕像。居于正中的兩座雕像是西班牙6世紀末7世紀初的教會圣人、神學家圣依西多祿和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這位國王很支持寫作,他主編的作品包括法學巨著《法典七章》、科學著作《阿方索星表》和關于下象棋的指南《對弈集》等。兩人身后的四座雕像從左都右分別是西班牙人文學者安東尼奧·德·內布里哈,西班牙哲學家瓊·路易·維維斯,西班牙劇作家、詩人洛佩·德·維加和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薩維德拉。這六座雕像是西班牙雕塑家阿古斯丁·克洛爾·蘇比拉茨的作品,六位人物都是西班牙歷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他們注視著圖書館門前來來往往的人流,靜靜守護著這個充滿智慧的地方。
神學家圣依西多祿
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
塞萬提斯
西班牙國家圖書館最早由菲利普五世國王于1712年下令創建,原名“皇宮公共圖書館”。國王規定所有印刷商必須向圖書館提交在西班牙印刷的每本書的樣本。1836年,該圖書館不再隸屬皇室,而歸政府管,同時更名為國家圖書館。1896年3月16日,西班牙國家圖書館向公眾開放。1931年,圖書館對閱覽室進行了改建,以容納更多的讀者。1986年,西班牙國家報紙圖書館、西班牙書目研究所和西班牙文獻和書目中心等機構,都被并入國家圖書館。目前,該館的館藏超過2600萬件物品,其中包括1500萬冊圖書。
進入圖書館后,只見大廳正中央擺放著一座現代人物衣著的雕像,它是西班牙作家、文學批評家、歷史學家馬塞利諾·梅嫩德斯·佩拉約的雕像。
西班牙作家馬塞利諾·梅嫩德斯·佩拉約
佩拉約坐在一張扶手椅上,手捧一本書,正在聚精會神地看著。佩拉約曾經五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于1912年去世,在他去世5年后,西班牙國家圖書館將他的雕像矗立在這里。2006年,這座雕像曾引發一番風波。時任圖書館館長、西班牙女作家羅莎·雷加斯宣布要將佩拉約的雕像移到圖書館外,但這種做法馬上遭到眾人的反對。反對者的理由是:再也沒有誰比得上圖書館外那幾個人物重要。經過半年多的口水戰,羅莎·雷加斯最終以這座雕像的石料經不起風吹雨打為由取消了這個計劃。
繞過雷加斯的雕像,便進入圖書館的展廳,展廳內陳列著館藏的有代表性的圖書,并且多是帶插畫的書。
一樓展廳
不過我注意到,其中有些圖書是古籍的復制本,這大概是保護古籍的方式之一。當然,如果運氣好的話,也能看到古籍的真面容。之前,西班牙國家圖書館曾經舉辦展覽,展出鎮館之寶“達芬奇的手稿”,即馬德里手稿1和2。據說這兩份手稿一度失蹤了許久,直到1966年,人們才在西班牙國家圖書館的藏品中意外發現它們。除此之外,圖書館也會在合適的時機展出館藏的《唐吉訶德》的首版、中世紀最偉大的騎士文學史詩《熙德之歌》手稿等。
古籍復制本
圖書館二樓的董事會議室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地方。室內陳列的那些華麗的書柜原本屬于曼努埃爾·德·戈多伊。戈多伊曾兩度出任西班牙首相,并一直被后人視為“麻煩制造者”,因為他斗膽追求西班牙女王,并對西班牙國王查理四世百般諂媚奉承。而實際上,他開明且有文化,曾試圖和意欲控制整個歐洲的拿破侖對抗,以拯救日益衰落的西班牙。然而不幸的是,他最終潰敗并不得不離開西班牙;幸運的是,他的書柜和藏書都被安全地保存在西班牙國家圖書館中。
董事會議室懸掛著西班牙宮廷畫師米格爾·哈辛托·梅蘭德斯為菲利普五世及其家人繪制的肖像,只見菲利普五世拿著一本書,他身穿盔甲,系著將軍腰帶,站在國王身邊的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伊麗莎白·法爾內塞,她也拿著一卷書。這幅畫是專門為閱覽室設計的,目的是將王室與知識聯系在一起。這對皇室夫婦的四個依然年幼的孩子的肖像也懸掛在這間房間里。
總體來說,西班牙國家圖書館的氣氛莊重,讓人不由得感覺讀書是一件很重要很嚴肅的事情。書籍中不僅有知識,也有文明的火種和光芒,對書籍產生敬畏和熱愛,也是社會進步的需要。
(崔瑩:記者、紀錄片導演、專欄作家,愛丁堡大學博士,熱愛行走和文學,喜歡收集世界各地的老插畫書,出版有《英國插畫師》《英國插畫書拾珍》等書。)
責任編輯:顧明
校對:欒夢
世界文學發展史西歐文藝復興文學之十三:塞萬提斯1
西歐文藝復興文學之十三:塞萬提斯1
米蓋耳.德.塞萬提斯.薩阿維德諾(1547-1616 年)生于阿耳卡拉.德.埃納雷斯鎮。父親是個潦倒的外科醫生,經常在瓦利阿多里德.馬德里.塞維利亞等地行醫,塞萬提斯也跟隨父親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因為家境不好,他只上過中學。1569年他充當紅衣主教胡利奧.阿克夸維多的隨從,游歷了那不勒斯、羅馬、威尼斯、米蘭等地,接觸到一批文人學者,閱讀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這是他一生中最悠閑的歲月。1570年塞萬提斯從軍,被派到西班牙戰艦" 候爵夫人號" 上服役。
1571年參加抗擊土耳其的勒班多海戰,身負重傷,左手殘廢。1572年至1573年,塞萬提斯曾在納瓦里諾和突尼斯的拉.哥列達等地作戰。1575年他帶著統師堂胡安向國王請求把這位屢建戰功的年輕士兵升為軍官的推薦書,和一起在軍中服役的弟弟啟程回國,卻遭到土耳其海盜襲擊,塞萬提斯被帶到阿爾及爾。因為他帶的書信被土耳其人當作重要人物,索取巨額贖金。家人無力籌措,只好先贖出他的弟弟。在阿爾及爾,他5 次組織逃亡,但都失敗了。1580年神父胡安.希爾和安東尼奧.德.拉.貝利亞前往阿爾及爾營救俘虜,才被贖回國。他以一個英雄的身份回來,后半生卻一直貧困潦倒。他曾任軍需官,受到鄉紳的誣諂,而且數次入獄,都是因為有" 虧欠公款" 、" 帳目不清" 等嫌疑,每次在獄中時間都很短,因為總能查清事實證明他的清白。1603年他結束了稅吏工作,在瓦利阿多里德的下等公寓居住,與酒館和妓院為鄰,但他堅持寫作,完成了《堂吉訶德》第一卷。出版后轟動一時,可他個人生活又屢遭不幸。但他仍頑強地堅持創作,而且又有人出版了《堂吉訶德》下卷的偽作,內容惡毒,促使他加快《堂吉訶德》下卷的寫作,1615年出版。1616年他完成了最后一部小說《貝爾西萊斯和西希絲蒙達歷險記》,同年逝世。
塞萬提斯的一生是不幸的,盡管他豐富的經歷可以使他深刻地了解西班牙的社會風貌,使他的作品不朽,但卻無助于生活的改善,而且還由于強烈的批判精神而與時代格格不入,這也是許多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共同的命運。
他很早就開始寫詩,寫過長詩、十四行詩、哀歌等。他的十四行詩大多輕松迷人。他認為自己最滿意的一首詩是《在塞維利亞大教堂里.腓力二世的靈臺前》,諷刺教會僧侶的鋪張,反映人民的不滿。
1613年他發表長詩《帕爾那索斯游記》,傳說帕爾那索斯代表詩文之神所在地。在這首詩里,他介紹了西班牙重要詩人,贊美了他欣賞的,嘲諷了他厭惡的,并提出了自己的創作主張是一種" 虛構近似真實"。
他寫過劇作《努曼西亞》,是他著名的悲劇,以古代努曼西亞4 千居民抵抗8 萬羅馬侵略者為背景。偉大的努曼西亞人民沉著而堅定為自由獨立而戰斗,寧與城市共存亡,決不作羅馬的奴隸,最后放火燒毀了城市,毀滅了自己的生命。這部壯烈的悲劇,有許多可歌可泣的場面:一個孩子被羅馬軍隊放在高塔上,讓他授予軍隊入城的鑰匙,孩子從塔上跳下,寧死不從。這部劇的愛國精神和英雄性格強烈影響了西班牙人的精神,馬德里被法西斯包圍時就上演過這出戲。而且塞萬提斯還塑造了一些群體的英雄形象,這種表現手法很有獨創性。
他1615年出版的《八出喜劇和八出幕間短劇》,反映愛情與風俗,其中著名的有《審判離婚案件的法官》、《薩拉曼卡的山洞》等。他還寫過憂郁的田園小說《伽拉苔亞》,發表于1584年,影響不大。他的短篇小說集《訓誡小說》發表于1613年,內容及形式獨具個性,具有永久的魅力。
塞萬提斯認為" 訓誡" 的含義是注重作品的美學價值,寓教于樂。他在自序中寫道:" 我寫這些小說就像在我們社會的廣場上擺一張桌球臺,每一個玩球的人都可以從中得到樂趣而不會受到損害" ,因為" 誠實而愉快的游戲會使你得到益處而不是傷害"。訓誡小說有12個短篇,有寫才子佳人、王公貴族、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浪漫小說,內容輕松,格調高雅,也有屬于流浪漢小說風格的作品以及哲理對話作品。名篇有清新幽默的《吉卜賽姑娘》、人文主義思想的《慷慨的情人》,還有以兩只狗為主人公,在明媚的夜晚軟和的草墊上聊天評價主人的《狗的對話》。《玻璃碩士》寫一位碩士發瘋之后認為自己是玻璃制成的,有許多明澈聰敏的感受,但病愈后,就和世人一樣渾渾噩噩了。
他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貝爾西萊斯和西希絲蒙達歷險記》充滿了驚險離奇的故事,歌頌堅貞的愛情,而且運用了他一貫的幽默的手法。而且書中不時出現一些名言警句,如:" 沒有一個情人對他心愛的人會不擔心丟失,沒有一種好運會穩定得沒有一絲波動,沒有一個釘子會如此堅固能停止命運的車輪。""沒有長久的福,也沒有長久的禍" 等。
有人認為塞萬提斯即使沒有《堂吉訶德》,只憑上述作品,也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但我們還是希望有這部深刻的名著。別林斯基說過:" 在歐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學作品中,把嚴肅和滑稽,悲劇性和喜劇性,生活中的瑣屑和庸俗與偉大和美麗如此水乳交融……這樣的范例僅見于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重點新書 | 2021年5月商務印書館十大好書
經過廣大讀者的熱情投票和專家評選
2021年5月商務印書館 “十大好書”
來啦!
2021年度往期重點新書:
重點新書 | 2021年4月商務印書館“十大好書”
重點新書 | 2021年3月商務印書館“十大好書”
重點新書|2021年2月商務印書館“十大好書”
重點新書 | 2021年1月商務印書館“月度新書”
1.《馬克思主義三個來源經典著作譯叢》
讀來源,知馬恩
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必備經典
馬克思主義三大來源著作首次系統整理面世,填補國內空白
《光明日報》:一份理解馬克思主義“繞不開的書單”
追根溯源,為馬克思主義研究提供系統性、權威性、便利性的經典譯本
“我們黨歷來提倡讀經典、悟原理,讀經典既要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同時也要讀馬克思主義來源的經典”
——艾四林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馬克思主義三個來源經典著作譯叢 · 德國古典哲學》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馬克思主義三個來源經典著作譯叢 · 古典政治經濟學》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馬克思主義三個來源經典著作譯叢 ·空想社會主義》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2.《香港故事》
數百老照片展示香港記憶
五十個故事品味香港百態
感受 “故事” 里的香港
有情懷、有觀點、有溫度的專欄
2018年6月新華社香港分社創辦并開播“香港故事”欄目,從開播至本書出版的近3年時間里,以每周一篇的節奏已播發了140篇稿件,在新華社客戶端上的累計瀏覽量超過一億,影響遍及海內外。本書是從“香港故事”欄目中精選的50篇作品,作為記者對這座城市所做的別致的 “注腳” 。
繞過香港 “購物天堂” 的標簽
深水埗最后的“布市場”、街頭的報攤、巷子里的“武俠味”、菜農的“朋友圈”、最后的抗戰老兵······揭開香港這個繁華都市的面紗,里面藏著豐富而饒有趣味的香港故事,深耕這片沃土,“香港故事”挖掘出香港的另一番天地。
繞過香港 ‘購物天堂’ 的標簽,劃破維多利亞港燈火通明的夜幕,放緩高節奏化的港人腳步后,描述給讀者的是香港的另一面:街頭巷尾的煙火氣、有別于都市化的民俗活動、深巷中的美食地圖、深入骨髓的人文氣息?!?/p>
既有小人物的命運,又有大時代的波折
“香港故事”欄目每次選取的點都不同,既有小人物,也有社會賢達;既有作家、畫家、醫生、藝人,也有菜農、外傭、創客、港漂;·····他們是生活中各行各業實實在在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敬業勤力,他們的喜怒哀樂、人情冷暖、隨大時代席卷而來的人生變遷,無須著墨過多,平實的筆觸就能真實地呈現出平凡生活的靜穆與端莊。而這種臻于化境的樸實無華,才是生活的本質。
正如讀者反饋的那樣:“相對于充滿時效性的新聞稿件,這些 ‘香港故事’ 更像是一間深夜食堂,展現的更多的是世間人情百態。”
3.《風下之海——明清中國閩南海洋地理研究》
滄海茫茫,扁舟一葉,浪涌如山,何以謀生?
深入了解明清季風、熱帶氣旋控制下的
中國閩南民眾的海上生活
中國歷史海洋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
中國的歷史地理學研究,以往的學者們把學術的主要關注點,基本上是放在中國本土的地域之內,對于中國本土之外的社會經濟活動及其與社會地理的聯系,則較少涉及,迄今為止尚未見到有比較突出和比較系統的研究成果。李智君教授的《風下之?!髑逯袊}南海洋地理研究》一書,顯然又是一部彌補這些學術缺憾的重要著作。
——著名歷史學家、中國明史學會常務副會長、廈門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部主任委員 陳支平教授
閩南是中國影響深遠的文化地理區域之一,然而何謂閩南,卻鮮有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特征詮釋。本書研究證明,從唐宋至明清,閩南一詞,是福建省的代名詞,直至晚清才作為泉漳兩府的文化地理名稱,被廣泛使用。介于海陸之間的閩南,有別于其它文化地理區域的顯著特征有二,其一是閩南歷史文化的內向化。所謂文化的內向化,指閩越之地被納入中原王朝教化之區,閩越原住民文化被中原漢文化逐漸取代之后,閩南民眾有一種強烈的脫蠻意識和心向中原的文化認同心理。其二是閩南經濟的外向化。外向化,是指宋元明清時期,閩南沿海民眾為了生存,以海為田,依托國際市場,通過進出口貿易發展經濟的趨向,即“生計必藉于販洋”??v觀中國東南沿海,歷史上兼有這兩個特征的地域,唯有閩南,這從閩南語在全球分布之廣泛,可見一斑。本書將其歸納為閩南人的海陸異用。
19世紀中葉,海洋是一個權力的“公共地”,沿海地區則是一個典型的“邊際地帶”。此岸,清政府及其地方代表——士紳,在邊際地帶的控制力有大有小,從而導致洋人和地方會黨在通商口岸的勢力各不相同,因此,不同權力之間角逐所造成的民眾移民海外的內推力也就有大有小。在公共地海洋上,有限的秩序來自口岸城市權力的輻射。輻射區之外,移民的命運就由海盜、奸商、臺風等來決定了。彼岸,又是一個邊際地帶,不同的是踏上彼岸的中國民眾變成了客居者。
4.《堂吉訶德沉思錄》
讀懂西班牙民族意志
?呈現更全面的堂吉訶德精神
散文式優雅的文筆
飽含情感的詩意呈現
薩爾瓦多·達利的畫作作封
內涵精致書簽
1914年,奧爾特加出版了第一部著作《堂吉訶德沉思錄》,100多年來,學界始終對這本薄薄的小冊子興趣盎然、研究不斷。在這本書中,奧爾特加將自己對哲學、美學、文學以及西班牙國情等問題的思考進行了理念層面的概述與建構,人們認為在這些文字中,“閃爍著這位年輕哲人對自己尚未完全成型的思想體系最初的靈感,對他未來的哲學思想具有奠基性、關鍵性的作用”。
奧爾特加在書中關注《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與其作品所體現的精神,在對西班牙民族特性進行剖析之后,他認為塞萬提斯的精神即意味著應當發揮本民族自身獨特的敏銳性,選擇恰當的“視角”去認識真實事物的復雜矛盾。他認為塞萬提斯精神正是促使西班牙沖破封閉、與歐洲文化溝通的橋梁,是連接西班牙民族文化傳統與現代性的紐帶:
“如果我們能夠清楚地認識塞萬提斯的模式,認識他接觸事物的方式,我們或許可以獲得一切。因為正是一種百折不撓的堅韌精神統領著塞萬提斯的精神之峰,因為在他的詩學文體里,存在著一種哲學、道德、科學和政治思想。(……)因此,如果我們還有勇氣與才華,就應當以一顆純粹至誠之心去譜寫全新的西班牙篇章?!?/p>
可以說從《堂吉訶德沉思錄》開始,奧爾特加以某種文化領袖的身份登上西班牙的文化政治舞臺,開始了他對西班牙甚至歐洲文化長期的影響。
5.《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書目提要(1-19輯)》
一書在手
全套漢譯名著盡在掌中
整體展現漢譯名著已出版的全部書目及其內容簡介
亦是一部學術名著知識譜系圖
本書將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1-19輯約850個品種書目進行列目并提煉出內容提要。書目及提要內容按“漢譯名著”的五大學科領域進行編排,各學科領域內再按輯數先后排列,具體內容包括每個品種的書名、作者名和譯者名,以及對作者及書內容的簡要介紹。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列夫·舍斯托夫是20世紀俄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早年先后就讀于莫斯科大學數學物理系和基輔大學法律系。晚年長期在法國索邦大學任教,撰寫論著,與西方著名哲學家胡塞爾、海德格爾、馬克斯·舍勒,著名文學家布伯爾、紀德等交往。
商務印書館新版舍斯托夫文集共十三卷,在國際上所有文集中是最全的。其中第1、6、12和13卷是新發現的舍斯托夫著作,國內初次譯介,底本都是主編于2014-2015年在莫斯科大學留學期間收集齊的。目前文集已出版1-12卷,后面的卷冊將陸續與讀者見面。
1898年,舍斯托夫第一部哲學著作《莎士比亞及其批評者勃蘭兌斯》發表?!渡崴雇蟹蛭募烦呀浄g過的著作外,增補了最新發現的舍斯托夫著作4部。中文版《舍斯托夫文集》共分為13卷。
書目(已出12卷):
第1卷 莎士比亞及其批評者勃蘭兌斯
第2卷 托爾斯泰與尼采學說中的善
第3卷 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尼采
第4卷 無根據頌
第5卷 開端與終結
第6卷 偉大的前夜
第7卷 鑰匙的統治
第8卷 在約伯的天平上
第9卷 曠野呼告
第10卷 雅典與耶路撒冷
第11卷 思辨與啟示
第12卷 唯憑信仰
第13卷 希臘哲學史講演錄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7.《踏墟尋城》
一本適合大眾讀的考古書
一本充滿溫情的學術歷程“回憶錄”
一窺“學術網紅”、考古人許宏先生的學術求索經歷
一探早期中國的“墟”與“城”
圖文并茂,帶你“迫近古代中國的真相”
在人類農耕聚落形態演進的過程中,從均質的村落一種形態孕育出城市和村落二元結構,是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革。
文明、國家和城市這三個在含義上有密切關聯的概念,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歷史現象所做的解釋。張光直先生指出:“國家、文明和城市化不僅從一開始就同時出現,而且在任何情況下,它們相互影響,從而導致了它們的出現。”“貧富分化、城市化和國家關系是文明的三個必要的社會決定因素。”
世界各區域早期文明史研究表明,從農業文化中誕生的第一批城市,無一例外都是權力中心,或可稱為“王權城市”或都邑。中國的情形更是如此,“政治性城市”是貫穿整個古代史的主流城市形態。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早期城市(都邑)就是人口相對集中、居民成分復雜的國家權力中心。且在單純的工商業城市出現前,它是唯一的形式。城市的政治、軍事職能一直占主導地位,經濟職能則不斷增強,這是貫穿先秦城市發展過程的一條主線。完全脫離了政治軍事中心的、單純的工商業都市在先秦乃至秦漢時代尚未出現。因此,先秦城邑在不同時期的變化,也就主要地取決于社會組織乃至國家形態的變化。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8.《新時代學生字典》
適合新時代學生使用的新型語文字典
參考新教材、體現新規范
規范:收錄《通用規范漢字表》中規范漢字和表外的統編語文教材用字等約8300個。
實用:設有注音、筆畫、部首、釋義、組詞、提示、辨析、字源、字謎、知識窗、經典名言等10余種功能,貼近學生學習。
新穎:收錄近年來的新詞新義新用法,反映新時代新成果;講解字詞中的優秀傳統文化與地域鄉村文化。
豐富:有18種附錄,高效積累語言文化知識;160余幅插圖,直觀展現豐富多彩的人文歷史與自然世界。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寫了《新華成語大辭典》《新華多功能字典》等“新華”系列品牌辭書,以及《商務館小學生字典》《商務館小學生詞典》《商務館小學生組詞造句詞典》等,主持修訂了《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等。
9.《聶魯達的第一道光》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聶魯達最后一段愛情與命運
一曲古老的“意大利歌謠”
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藍本
跨越20余年的故事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詩人
聶魯達的最后一段愛情與命運
聶魯達一生懷著對人民、對自然、對和平的熱愛。在嚴酷的現實和斗爭中,他被迫一次次流亡。給詩人帶來溫暖和愛的是馬蒂爾德·烏魯蒂亞的出現。1946年,兩人在圣地亞哥的一次花園音樂會上不期而遇,繼而彼此追尋、逃避、別離、重逢、墜入愛河,像是找到了一直在尋找的另一個自己。兩位戀人之間的愛戀深沉、閃耀、神秘又不可預料,尤其是在那不勒斯卡普里島上的一段難得的平靜浪漫的生活成為詩人生命中最明麗的時光。
《聶魯達的第一道光》以真實的歷史事件、文學的詩意,展現了聶魯達詩歌創作背后撲朔迷離的人生經歷和遼闊澎湃的心路歷程,宛如一曲古老的意大利歌謠,在每一個渴望愛與自由的人的心中久久回蕩。
巴勃羅·聶魯達是二十世紀所有語種中最偉大的詩人。他書寫任何事物都有偉大的詩篇,就好像彌達斯王,凡他觸摸的東西,都會變成詩歌。
——加西亞·馬爾克斯
10.《被掠文物回家路》
全面梳理“二戰”期間軸心國對同盟國的文物劫掠
從國際視野梳理二戰期間被劫掠文物返還路徑
分析中國對日追索文物的現實困難和可能路徑
助力日掠文物返還中國的實踐
文物返還是文化遺產法領域的一個重大國際性難題。它不僅涉及法律和道德問題,也涉及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事關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大量文物被掠奪或被非法轉移,雖然是歷史上發生的,但其返還問題一直被國際社會視為特殊的歷史遺留問題,近三十年來得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和歐洲各國的廣泛關注,相關理論與實踐已經比較成熟。
作為“二戰”最大的受害國之一,中國有大量的文物在戰爭期間被日本破壞和劫掠。戰后初期,日本在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占領監督下,歸還了部分中國文物。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以及國際局勢的變化,美國改變了對日政策,致使大量被日本掠奪的文物未能及時返還。這一歷史懸案長期橫亙在中日之間,成為影響東亞地區穩定的不確定因素。如何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需要學術界對相關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較為理性的闡釋和梳理。
一周藝術人物|卡塞爾策展人聯名抗議,薛松香港展非常道
第15屆卡塞爾文獻展即將落幕,近日,策展團隊發表公開聯名信,拒絕咨詢委員會取消電影放映的要求。此舉得到泰特現代美術館館長弗朗西斯·莫里斯以及百余位參展者的支持。
在紐約,策展人坎迪斯·霍普金斯獲2022年獨立策展人國際聯盟利奧獎;在中國香港,藝術家薛松近作展“非常道”揭幕;在京滬兩地,藝術家李怒、西班牙攝影藝術家山地的展覽也已開啟。《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一周藝術人物”,報道并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德國|卡塞爾文獻展策展團隊
發表聯名信,拒絕咨詢委員會取消電影放映要求
ruangrupa成員合影。 圖片來源:第十五屆卡塞爾文獻展官方
據Artforum中文網報道,統稱為米倉團體(lumbung community)的第15屆文獻展參展成員和藝術總監ruangrupa于9月10日發表公開聯名信,宣布他們“絕對拒絕”接受由文獻展股東任命的咨詢委員會的初步調查結果:該委員會要求立即取消“顛覆影像小組”在第十五屆文獻展上的“東京膠片”電影放映活動。米倉團體表示,咨詢委員會的報告“標志著惡性審查結構中的種族主義轉向”,并譴責委員會的建議是“惡意的審查行為”。共有100多位藝術家、團體和組織在公開信上簽名。
米倉團體這篇題為“我們憤怒,我們悲傷,我們疲憊,我們團結”的聲明同時在文獻展專屬網站和e-flux網站上發表。此前不久,由文獻展的股東和監督委員會為調查本屆文獻展反猶主義指控組建的“科學咨詢小組”發布了一篇非常簡略的初步調查建議(只有德語,沒有英語,這并不符合該組織新聞稿的常規雙語形式),他們認為“最緊急的任務”是“停止由‘顛覆影像小組’以‘東京膠片電影節’的名義放映的60年代至80年代親巴勒斯坦宣傳影片”。“東京膠片電影節”是由來自拉馬拉和布魯塞爾的團體“顛覆影像小組”組織的放映活動,文獻展將其描述為“放映最新修復的影片的電影活動”,揭示了“日本和巴勒斯坦之間被忽視的、未被記錄的反帝國主義團結”。咨詢小組認為,這些作品“充滿反猶主義和反猶太復國主義內容”,并稱電影相關評論“通過不加批判的討論合法化原始材料中對以色列的仇恨以及對恐怖主義的美化”。該咨詢小組還認為這些由日本導演、前日本赤軍(與巴勒斯坦解放人民陣線有關聯)成員足立正生收集的影片“與已經被撤下的稻米之牙作品《人民的正義》相比,其潛在的煽動性更加危險”。
稻米之牙的爭議作品《人民的正義》被拆除后的弗里德里希廣場。 圖片:馮優
米倉團體在聲明中提到了他們看到的一份更具體的報告,其中委員會稱此屆文獻展的“策展和組織結構環境允許反猶太復國主義、反猶主義和反以色列的情緒盛行”。米倉團體轉而質疑咨詢委員會所使用的IHRA(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對反猶主義的定義,表示“該定義導致對以色列的批評和對猶太復國主義的批評與反猶太主義混為一談”,從而“回避了定義術語的嚴肅任務……在轉喻法的模糊性中抹去它們之間的巨大差異”。米倉團體的信稱該委員會“壓迫性、偽科學的方法……是將德國歷史和罪惡感轉換和投射到巴勒斯坦與其他反殖民斗爭中去?!?/p>
與此同時,由泰特現代美術館館長弗朗西斯·莫里斯、德國策展人烏特·梅塔·鮑爾、藝術家阿瑪·坎瓦(amar kanwar)等八人組成的“尋找委員會”(The Finding Committee)對ruangrupa和米倉團體最近的聲明表示支持,認為“媒體和政客對整個文獻展團隊施加的壓力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程度?!痹趦商烨鞍l布的一份聲明中,該委員會寫道,“我們既反對反猶主義毒藥,也反對其目前的工具化……我們擁護第15屆文獻展的多元性,以及首次聽到來自世界各地如此豐富的藝術聲音的可能性?!?/p>
據Artnet報道,作為有唯一決定權的15屆文獻展藝術指導,ruangrupa拒絕接受取消“顛覆影像小組”放映的建議。目前該小組在Hübner-Areal場地的展示仍在進行中。第15屆文獻展將于9月25日結束100天的展期。
紐約|策展人坎迪斯·霍普金斯
獲2022年獨立策展人國際聯盟利奧獎
坎迪斯·霍普金斯 圖片:Thatcher Keats.
總部位于紐約的非營利性組織獨立策展人國際聯盟宣布,坎迪斯·霍普金斯(Candice Hopkins)獲得2022年利奧獎?;羝战鹚故强肆_斯/塔吉什第一民族(Carcross/Tagish First Nation)公民,是紐約塔卡尼克(Taghkanic)的Forge Project的首任總監和首席策展人。Forge Project是成立于2021年由原住民主導的項目,重點關注“原住民藝術、去殖民化教育,以及支持文化、食品安全和土地正義方面的領導者”。她將與美國印第安人社區之家共同分享這一獎項,后者是位于紐約的一間非營利組織,為生活在紐約地區的美國原住民提供援助,并經營展覽空間AICH畫廊。
霍普金斯因提升原住民藝術家的知名度而為人所知。她是2019年首屆多倫多藝術雙年展和今年舉行的第二屆展覽的高級策展人。她曾擔任2019年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加拿大館和2017年第14屆文獻展的策展團隊成員?;羝战鹚惯€參與策劃了一些以原住民藝術家為中心的開創性群展,包括為ICI舉辦的“探查:五部分的展覽”,該展覽自2019年開幕以來已在七個場地巡回展出,以及2013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國家美術館舉辦的“點燃:國際原住民藝術”。
利奧獎以藝術經銷商利奧·卡斯泰利的名字命名,用于表彰對當代藝術領域有特殊貢獻的人。過去的獲獎者包括畫廊家瑪麗安·古德曼、洛杉磯郡美術館館長邁克爾·高文、導演史蒂夫·麥奎因等。(整理/畹町)
中國香港|藝術家薛松
近作展“非常道”香港揭幕
薛松
近日,藝術家薛松的展覽“非常道——薛松近作展”在中國香港季豐軒舉辦,展出薛松逾二十幅由2019年起創作的“法自然”系列拼貼作品。
薛松的作品從火中誕生,透過作品中圖像的毀滅與再生,在創作中思考著“自然之道”。他從自然中發現和提取圖像,以造詣精湛,掌控純熟的拼貼手段解構重組圖像。作品主題摒棄了所有可辨識的文化符號或歷史敘事,取而代之對自然、四季、節氣等的抽象表現,以至一種生命輪回不息的意象。遠觀隱約可見水、火、葉脈、大理石和冰裂等意象及抽象的形式美。近看細察其標志性的現成圖像文本拼貼。微觀與宏觀的矛盾,圖像與內容的沖突,在畫面上不斷地制造出疏離和變異的戲劇化效果。
最新個展呈現薛松近年在創作的開悟及突破:從圖像敘事方式轉到抽象形式,見證他對自然之道、物我關系的反復思考,以及于藝術之道的追求。
個展現場
個展現場
薛松于1965年出生于中國安徽,其成長階段正值中國改革開放的劇變時代,社會急速現代化,經濟轉型,物質主義興起,挑戰傳統美學的現代藝術運動如火如荼。身處紛繁的上海,薛松具有六十年代出生一代的文化特征: 對歷史深刻反思、強烈時代感知、個人藝術追求,透過創作觀照社會,建立獨特面貌同時,與同代藝術家一起推進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展覽將持續至2022年10月15日。(文/畹町)
上海|西班牙攝影藝術家山地
攝影書法聯展來到了塞萬提斯圖書館
山地(Santiago Barrio)
9月15日,“反者道之動”攝影書法聯展在上海塞萬提斯圖書館開展,展覽由西班牙攝影藝術家山地(Santiago Barrio)的攝影作品和徐康巖(字蛻山)的書法作品組成,呈現傳世經典《道德經》中的深奧哲思。
山地的攝影作品
山地于1970年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畢爾巴鄂出生。在二十余年的歐洲攝影生涯中,他曾與世界知名雜志《VOGUE》、《TIME》、《ELLE》、法國《世界報》等長期合作, 還曾為西班牙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世界報》《國家報》和《阿貝賽報》供稿。他拍攝過的人物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最頂尖的藝術創意人群,包括著名設計師、藝術家和歐洲頂級奢侈品牌的領軍人物。少年時期的武術培訓經歷讓山地一直欣賞中華文化,道家思想更是極大地啟發了他的藝術創作。2012年起,山地開始在北京生活和創作。
展覽主題“反者道之動”出自《道德經》第40章。作為中華文明的奠基著作之一,也是全世界的文化瑰寶,《道德經》闡釋著自然、社會運行的總規律,通過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格言,引導讀者走向與宇宙萬物的和諧共生。對于山地而言,這些寫于2000多年前抽象又富含深意的文字,恰好為他的攝影語言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 時而神秘而深邃,有時又無比清晰和透徹,這位古代先賢的精彩論述在他的鏡頭中借由尋常的生活物品以不尋常的陳列方式表達出來。山地以藝術辯證的方法,向觀者提供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對《道德經》的視覺解讀。
山地在展覽上回憶自己16歲時第一次讀到《道德經》的情景,“我看到的第一感覺就是‘天書’,完全無法領會。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并且讀過不同譯本的《道德經》,慢慢感覺到有些東西已經在你心里了,你知道自己不一樣了。西班牙人很難理解‘無為’‘無不為’這些中國傳統思想。我有一張攝影作品,是一尊大佛,眼睛上貼了一扇中式窗戶,這是為了告訴大家,通過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不真實的?!?/p>
用攝影來表達《道德經》是一種對撞,也是另一種詮釋。山地說:“影像是非常西方的,我們的風格很直接、有棱角、有力量,這是我的美學教育基礎。而中國藝術是另一種,像絲綢,像水,所以彼此可以互補。這場攝影與書法、圖像藝術與符號藝術之間的對話,希望能讓大眾重新燃起對于這本經典的認知和關注,感受我們與世間萬物不可分割的關系。這些作品也是一條傳遞老子智慧的新通道,在妙不可言的‘道’,看清自己的本真映像。”(文/徐明徽)
北京|藝術家李怒
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
李怒
9月17日,藝術家李怒個展“流沙即磐石”于今日美術館呈現。展覽共包含藝術家李怒的20多件作品,除《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創作于2019年,其余都是新作,涉及雕塑、裝置、影像、繪畫等多重媒介,其中的文本裝置“What’s the date today?”(今夕是何年)展示于今日美術館1號館的東側外墻。
李怒的創作植根于日常,以自我經歷和主觀感受為媒介,表現對大環境的普遍性感知、個體的情緒波動和群體在宏觀社會演變中的精神狀態。
李怒 《死亡是唯一的出口 》
文本裝置 《What’s the Date Today?》
李怒有在歐洲曾經的學習與游歷,這促成了他對于地緣、邊界或差異性的持久關注和表達,也為他在聚焦本土議題時提供了參照系。有別于前代藝術家大量使用中國元素和符號的做法,李怒對現實處境的回應充溢著想象力和跨文化的征引,有時,會呈現為沖突感的現場,有時,思考又會落實到貌似輕悄的表達中,而他對于藝術的轉化邏輯與價值有著清晰的認知:“作品的意義建立在對某些事件的思考上,而非這些事件本身”。
“流沙即磐石”出自阿根廷詩人、作家博爾赫斯初版于1969年的一本詩集,原文這樣寫道:“沒有什么建于磐石,/一切皆在流沙之上。/但我們的責任就是建造,仿佛流沙就是磐石……”,這些詩行始終鐫刻在李怒的記憶深處,并且被他用作了本次展覽的標題,所要傳達的是:一粒流沙般的個體應該成為磐石般堅韌的存在。(文/高丹)
公考常識積累外國文學名家及其作品
古希臘
荷馬,古希臘盲詩人。主要作品為《伊利亞特》(又譯《伊利昂紀》)、《奧德賽》(又譯《奧德修紀》)。
《伊利亞特》敘述十年特洛伊戰爭,《奧德賽》寫特洛伊戰爭結束后,希臘英雄奧德賽歷險回鄉的故事。馬克思稱贊它“顯示出永久的魅力”。
英國
1、莎士比亞,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主要作品為劇本37部,悲劇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喜劇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等,歷史劇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等。馬克思稱之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2、笛福,著名小說家,主要作品為《魯濱遜漂流記》,描寫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英雄。
3、拜倫,偉大詩人。代表作為詩體小說《唐璜》,通過青年貴族唐璜的種種經歷,抨擊歐洲反動的封建勢力
4、雪萊,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主要作品為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抒情詩《西風頌》(“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云雀頌》、《自由頌》等。詩劇表達反抗專制統治的斗爭必將勝利的信念。浪漫主義詩人最優秀的代表之一。歐洲文學史上最早歌頌空想社會主義的詩人之一。
5、狄更斯,作家,主要作品為長篇小說《大衛、科波菲爾》、《艱難時世》、《雙城記》揭露資產階級的貪婪、偽善和司法、行政機構的腐敗。是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
6、柯南道爾,作家,主要作品為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探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偵探小說。
7、肖伯納,戲劇家,主要作品為《華倫夫人的職業》、《鰥夫的房產》、《巴巴拉少?!?、《蘋果車》等,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偽善和罪惡,同情工人階級。伏尼契,著有反映革命者英雄氣概的小說《牛虻》。
法國
1、莫里哀,偉大的喜劇家,是世界喜劇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之一。主要作品為《偽君子》、《慳吝人》(《吝嗇鬼》)等共37部喜劇。鞭撻封建制度和丑惡勢力,是世界喜劇中最出色的作品。
2、雨果,偉大作家,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最卓越的代表。主要作品為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侗瘧K世界》寫失業短工冉、阿讓因偷吃一片面包被抓迸監獄。后改名換姓,當上企業主和市長,但終不能擺脫迫害。
3、司湯達,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為《紅與黑》寫不滿封建制度的平民青年于連,千方百計向上爬,最終被封建勢力送上了斷興臺。“紅”是將軍服色,指“入軍界”的道路,“黑”是主教服色,指當神父、主教的道路。
4、巴爾扎克,世界文學界的偉人,現實主義大師。主要作品為《人間喜劇》,包括《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貝姨》、《邦斯舅舅》等。是世界文學中規模最宏偉的創作之一,也是人類思維勞動最輝煌的成果之一。馬克思稱它“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
5、都德,著名作家。主要作品為長篇小說代表作《小東西》等,短篇小說有《最后一課》、《柏林之圍》等。與福樓拜、左拉、龔古爾、屠格涅夫組成文學社團“五人聚餐會”。
6、莫泊桑,被稱為“短篇小說巨匠”。主要作品為長篇小說《一生》、《俊友》短篇小說《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項鏈》。和俄羅斯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一起被譽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
7、歐仁、鮑狄埃,工人詩人。主要作品為《國際歌》。工人作曲家比爾、狄蓋特譜曲,列寧說他是“一位最偉大的用歌作為工具的宣傳家”。
8、羅曼、羅蘭,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主要作品為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描寫一個以個人奮斗來反抗社會的藝術家的悲劇人物(以貝多芬為原型)。
其他國家
1、歌德,德國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者。主要作品為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詩劇《浮士德》。
2、席勒,詩人、劇作家。主要作品為《陰謀與愛情》(劇本)、《歡樂頌》(詩)。
3、海涅,詩人,政論家,馬克思的朋友。主要作品為(酉里西亞的紡織工人)、《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4、普希金,偉大詩人。主要作品為抒情詩《自由頌》、敘事詩《青銅騎士》、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對19世紀俄國文學的發展起了開創和奠基的作用,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典范,享有世界聲譽?!巴荆嘈虐桑好匀说男腋5男浅骄鸵仙?,射出光芒!”(《代致恰達耶夫們》)。
5、果戈理,19世紀俄國最優秀的諷刺作家,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主要作品為諷刺喜劇《欽差大臣》,長篇小說《死魂靈》。
6、岡察洛夫,俄國作家。主要作品為《奧勃洛摩夫》。
7、屠洛涅夫,主要作品為長篇小說《羅亭》、《父與子》、《貴族之家》,散文故事集《獵人筆記》中篇小說《木木》?!东C人筆記》的短篇描寫農奴的悲慘生活,抨擊農奴制度,被譽為“一部點燃火種的書”。
8、列夫.托爾斯泰,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主要作品為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世界現實主義文學的頂峰之一,列寧稱之為“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
9、契訶夫,作家。主要作品為短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套中人》中篇小說《第六病室》、劇本《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姊妹》等,是俄羅斯唯一以短篇小說創作登上世界文壇高峰的作家。
10、高爾基,無產階級偉大作家。主要作品為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長篇小說《母親》,散文詩《海燕》等。列寧稱之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杰出代表”,稱《母親》是一部“非常及時的書”。
11、奧斯特洛夫斯基。主要作品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12、但丁,意大利,偉大詩人,文藝復興的先驅。恩格斯稱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主要作品為《神曲》敘事長詩,由(《地獄》、《凈界》、《天堂》三部分組成)。以幻想形式,寫但丁迷路,被人導引神游三界。在地獄中見到貪官污吏等受著懲罰,在凈界中見到貪色貪財等較輕罪人,在天堂里見到殉道者等高貴的靈魂。
13、薄伽丘,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重要作家,人文主義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為短篇小說集《十日談》。10個青年為了躲避瘟疫,住到郊外一個莊園里,每天每人講一個故事,10天共講了100個故事。反對等級制度和禁欲主義,要求自由解放。
14、塞萬提斯,西班牙。主要作品為《堂、吉訶德》。描寫堂、吉訶德和侍從桑喬、潘薩的冒險經歷。揭露封建勢力的丑惡,諷刺騎士制度和騎士文學。是歐洲最早的優秀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15,安徒生,丹麥童話作家。主要作品為《丑小鴨》、《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等。世界上最優秀的童話作品之一。
16、密茨凱維支,波蘭杰出詩人。被譽為“飛禽之王--鷹”。主要作品為《青春頌》被譽為波蘭青年的《馬賽曲》。
17、裴多菲,匈牙利,十九世紀最優秀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主要作品為《民族之歌》、《反對國王》等。
18、易卜生,挪威,戲劇家。“問題劇”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為《玩偶之家》、《國民公敵》20多個劇本。尖銳地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矛盾,是世界戲劇作品的瑰寶。
19、惠特曼,美國偉大詩人,主要作品為詩集《草葉集》其中包括《敲呀!敲呀!敲呀!》,這樣的戰斗詩篇。打破傳統詩的格律,首創自由體新詩。反對蓄奴,爭取自由平等。
20、馬克.吐溫,美國作家。主要作品為長篇諷刺小說《鍍金時代》,兒童文學《湯姆、索亞歷險記》,短篇小說《競選州長》、《百萬英鎊》等。對資奪主義的現實認識不斷深化,由輕松的幽默轉向了辛辣的諷刺。
21、歐.亨利,美國短篇小說家。主要作品為《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后一片藤葉》等,約300篇。被謄為“美國生活幽默的百科全書”。
22、海明威,美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代表作是中篇小說《老人與?!?。描寫一個老漁夫與鯊魚搏斗的故事,表現“人的能耐可以達到什么程度,描寫人的靈魂的尊嚴”。重要作品有《永別了,武器》、《乞力馬扎羅山的雪》等。
23、小林多喜二,日本作家,日本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者。代表作有中篇小說《蟹工船》等。描寫漁工悲慘的生活和覺醒、斗爭。
24、泰戈爾,印度詩人;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詩集有《飛鳥集》、《新月集》,《園丁集》,長篇小說《沉船》等。他的《人民的意志》一詩被定為印度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