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大全日本彩色(7月新番女友成雙第1集的原畫全是中國人,啥情況啊?)
漫畫大全日本彩色文章列表:
- 1、7月新番女友成雙第1集的原畫全是中國人,啥情況啊?
- 2、36張珍貴的彩色老照片:怪怪奇奇,一百多年前日本的獨特風貌
- 3、龍珠超83話:神龍再現,巴達克跨越界限,覺醒新進化形態
- 4、國漫籃球,終于有人重新挖掘了這個題材
- 5、春宮畫家筆下的女人與貓
7月新番女友成雙第1集的原畫全是中國人,啥情況啊?
7月新番已經開播,只要是之前看過新番導視的網友,對于7月檔選擇追哪幾部番心里應該有數吧。其中《女友成雙》這部作品的關注度還算挺高的,它的漫畫原作就是出自《笨女孩》的作者“弘幸”之手。而且男主正大光明的“腳踏N條船”這個噱頭,也是十足的看點之一。
第一集看完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片尾的制作人員STAFF名單,這一集的原畫和第二原畫全部都是中國人,甚至連作畫監督都有2個是國人。好家伙,我看的這個番難道是國漫嗎?
本集負責上色的也都是中國人,作畫監督有4個,其中2個是中國人。
為什么這集的制作人員里中國人的比例會這么高呢?而且原畫還是純國人的陣容。一說到這里相信很多人就開始笑了,這不就是外包嘛,有什么好奇怪的,這UP真是沒見過世面,少見多怪。確實,看背景一堆的偷國人的名字就知道這集背景是外包的,但也僅限于背景,作畫還真的不是外包。
為什么這么多外國人原畫還不算外包?你逗我呢?先別急,我們先來說說制作《女友成雙》的這家動畫公司——手冢Production。
手冢Production的正式名稱叫做“株式會社手塚プロダクション”,前身是一代漫畫大師手冢治蟲創立的公司。1961年,手冢治蟲成立了“手冢治蟲制作動畫部”以制作影片及動畫。翌年,該動畫部門被正式注冊為“蟲制作公司”,并由手冢治蟲擔任社長。
1968年,手冢治蟲為方便漫畫制作及版權管理,而成立了“手冢制作”。1973年蟲制作申請破產后工作重心全部轉移到了手冢制作這邊來。從1980年手冢制作重制了《鐵臂阿童木》,并于日本電視臺播放52集。
2007年,手冢制作將手冢治蟲所有的出版漫畫系列進行數碼化及彩色化。2008年,手冢治蟲的兒子手冢真表示他將會在手冢制作完成父親的遺作《森林傳說》。該片于2014年完成,同年8月于廣島國際動畫影展上舉行首映。
現在的“手塚Production”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手塚制作”從1968年誕生至今,其實已經有50多年歷史了。
制作過的動畫阿童木、黑杰克這些自家IP就不說了,隨便挑幾個大家熟悉的,比如:《粗點心戰爭2期》《五等分的新娘1期》《安達與島村》還有跟MAPPA共同制作過的《多羅羅》《坂道上的阿波羅》以及最近才播完的4月番《異世界魔王與召喚少女的奴隸魔術》。
我們都知道手冢治蟲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當他第一次看到中國的動畫家萬籟鳴制作的動畫片[鐵扇公主]之后,開始萌發了對制作動畫片的熱情。手塚一生中最大的愿望便是能有機會與中國動畫工作者一起工作。于是后繼者繼承了手塚治蟲的遺志,在中國創立了一家動畫公司,名叫“北京寫樂美術藝術品有限公司”。
這個北京寫樂美術藝術品有限公司是手塚P的大中華區分公司,純純的日企。手冢P的高馬本部只管版權,已經沒有了動畫制作部門,動畫制作大量啟用外社(如Shaft、MadHouse、MAPPA、StudioM2以及北京寫樂。
北京作畫部并非外發機構,而是手冢P本社實打實的作畫工作室,屬于分社。所以手冢p的作品在片尾經常出現大量中國人的名字,這些人都是北京寫樂的員工,也就是手冢P的員工。本來就是自家的員工怎么能說是外包呢?
寫樂契約員工可以有機會調到日本工作。契約員工制作的動畫,名字直接上片尾,并且排在“手冢production”行列里。寫樂外發給無錫工作室的外包,片尾不打無錫相關公司名字,打的是“北京寫樂美術藝術品公司”,相關人員名字不上字幕。寫樂非契約員工參與制作的,在“北京寫樂美術藝術品公司”行列里署名。
不過現在的手冢production也面臨著很多問題,比如說人才短缺和主力過于老齡化。原畫團隊都很年輕,對于監督方面又過于依賴桑原智。像《異世界魔王與召喚少女的奴隸魔術》《安達與島村》《五等分的新娘 第1季》《女友成雙》這4部作品全是由桑原智擔任監督,著實是有些“青黃不接”。
手冢production是中國籍員工數量最多的日本動畫公司,在業界已經找不出第二家了。這主要原因當然是來自手冢治蟲大師的中國情結,以及他的后人對老爺子遺愿的繼承。雖然制作的動畫質量不盡人意,但我們還是要祝福他們。
36張珍貴的彩色老照片:怪怪奇奇,一百多年前日本的獨特風貌
兩位穿著和服的日本女子
攬鏡自照的日本女子
一位正在做家務的日本女子
腰挎長刀的日本武士
身穿鎧甲的日本武士
雪后的一位打傘的婦女,這張照片給人一種荒涼之感。
打著花傘,坐著人力車的日本年輕女子。
一個賣器皿的日本商店。
一位日本女子肖像
雪后,一位婦女身上落滿了潔白的雪花。
背著孩子的日本婦人
身披鎧甲,手執長刀的日本武士
演奏團體,吹拉彈唱,應有盡有
一位醫生正在給一位病人診斷
著裝艷麗的三位日本女人
一位正在彈唱的日本藝伎
身披鎧甲的日本武士
游船上的日本女子,清澈的湖水里有著清晰的倒影
拉人力車的人,在中國都是一個車夫,畫面上的日本卻是兩位,當然了,乘客也是兩位。
日本的一位身穿華麗衣服的官員
表情有些怪異的男子
騎馬的人
彩色紋身男子
紋身男子,這是把中國的鐘馗紋在后背上了嗎?
三位喝茶的日本婦女
日本老僧
挑著擔子,賣水果的男子
山中風景,潺潺的溪水,幽深的樹林,靜謐的環境。
三位日本武士
一名女子肖像
全身武裝的日本武士
一家賣瓷器的商店
路邊的餐館
一位日本女子肖像
鐮倉大佛
兩位健壯的相撲選手,蹲在地上,蓄勢而發。
上面這一組照片是一位法國攝影師拍攝的一百多年前的日本。
這些照片在時間上對應的大概是我們的晚清。
同一時期的日本,無論在穿著上,還是在風俗面貌上,都與清朝有著很大的不同。
所以,對于異域風情,多少看起來,我們還是感到有些怪怪奇奇。
如果不是這些老照片,恐怕我們永遠無從知曉一百年前日本社會的真實模樣。
這是現代攝影技術帶給時代的進步。
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們對歷史的認知。
龍珠超83話:神龍再現,巴達克跨越界限,覺醒新進化形態
日本動漫龍珠超漫畫第83話已經更新,標題為“巴達克VS佳斯2”,四十年前的謎團終于揭曉了。整體來看,本話的主要內容都是巴達克與佳斯的打戲內容,孫悟空和貝吉塔的戲份幾乎沒有。這次的看點是孫悟空的父親巴達克覺醒了,使用新形態打敗佳斯,具體的戰況如何呢?
巴達克對戰佳斯,莫奈特召喚神龍
孫悟空的父親巴達克和佳斯交手幾個回合以后,佳斯占據上風,巴達克不是佳斯的對手。佳斯憑借變身的能力,擁有更強大的力量。原本佳斯以為巴達克會束手就擒,不料巴達克毫無畏懼,畢竟賽亞人的戰斗特點就是越戰越勇,佳斯繼續對巴達克拳打腳踢,巴達克苦苦支撐。
就在此時,不遠處的空中,突然出現一條神龍。原來莫奈特和格蘭諾拉離開戰場以后,莫奈特回家找到一星龍珠和二星龍珠,由于這次的龍珠比較特別,只需要兩顆龍珠就能召喚出神龍,莫奈特想幫助巴達克獲得勝利,不得不使用龍珠,召喚出神龍。
莫奈特使用神龍許愿,讓神龍把巴達克送回貝吉塔星,意外的是,巴達克得知此事以后,拒絕神龍的好意,巴達克選擇繼續戰斗,莫奈特不知所措了。莫奈特讓巴達克自己選擇一個愿望,巴達克沒有野心,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茁壯成長,就這么簡單。
巴達克跨越界限,覺醒新進化形態
巴達克和佳斯繼續戰斗,即便巴達克打不過佳斯,但巴達克比較耐打,佳斯逐漸乏力了。佳斯知道巴達克是賽亞人,擔心巴達克會變成巨猿,佳斯把巴達克的尾巴扯斷了。佳斯召喚出長矛,準備除掉巴達克,但計劃失敗了,因為莫奈特突然出現,用身體擋下長矛。
佳斯開始氣急敗壞了,解開身上的封印,直接變身了。然而,巴達克倒下以后,再站起來,非常頑強。雖然巴達克弱于佳斯,但是佳斯無法輕易除掉巴達克,戰斗陷入僵持狀態。佳斯不理解巴達克為何如此頑強,巴達克只是表示自己好戰而已。
在這方面上,孫悟空果然遺傳了父親的特點。巴達克提到“每當跨越界限之時,自己就會進化”。巴達克突然覺醒,進入新形態后實力大漲,佳斯落敗了,本話到此結束。好啦,本期就說到這里,有不同觀點的朋友歡迎在下方留言,想要看到更多精彩的動漫分析,請大家記得關注我哦。
國漫籃球,終于有人重新挖掘了這個題材
如果說談起籃球運動的漫畫,那么日本作家井上雄彥的《籃球飛人》絕對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作品,這部漫畫承載了太多八零后甚至九零后的籃球記憶,青春、陽光、活力,永不服輸的精神,很多青少年都是看完這部漫畫以后才喜歡上籃球運動的,因此,在推廣籃球運動的助力中,《籃球飛人》當之無愧居于首位。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籃球飛人》的,不知道看過多少遍。我還記得第一次接觸這部漫畫是在1996年,高二的時候,班里同學拿著兩本,分別是4和5,劇情是湘北和陵南打練習賽,看的如癡如醉。在我印象中,在那之后的幾年,國內也出過一部以籃球為題材的漫畫,應該是炎冰(本名楊斌)在國內最早的漫畫團體金虹時創作的《壯志驕陽》,雖然就出了一點點,后來也就不了了之了,但至少這是國內的第一次嘗試。
近幾年國漫的發展趨勢讓人振奮,各路開花,無論是動畫還是漫畫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動畫有《靈籠》《斗羅大陸》《凡人修仙傳》等,漫畫有《鏢人》系列。今天要說的這部國漫也是以籃球運動為題材的,這就是國內新生代漫畫家、動畫導演尹川編繪的熱血籃球漫畫《SHOOT!3048》,拿到書之后,頓時感覺眼前一亮,國漫確實要跟上時代的腳步了啊!
《SHOOT!3048 1》作為漫畫系列的開篇,交代的東西比較多,從整體上來看作者是有一定的創作野心的。國內校園中的男女二人組林巖、蘇琴和從美國歸來的劉海,走青春、熱血路線的漫畫,三人角的設定是比較適合的,中規中矩;在美國紐約莫名遭人追殺的神秘籃球高手白貓的隆重鋪墊,這應該算得上是本作中擔任籃球導師的角色存在;2006年,白貓在美國紐約遭到不明人士群體的追殺,幸虧山西刀削面館老板面叔相救;2019年,劉海因在杜克大學籃球選拔賽上受傷而準備回國發展,在與林巖、蘇琴見面后又回想起2015年,白貓在北京的最后的籃球賽演出,那聲勢甚至超越了科比…
自從十多年前,知音漫客的雜志采用全彩的漫畫連載以來,國漫的雜志甚至單行本也都是主打全彩,對比歐美和日本的漫畫產業來說,國漫似乎突然的一步到位了。這樣說其實算不上夸張,立足于高的出發點創作出高水準的作品,在壓力和發展的契機下,國漫抓住了機遇。《SHOOT!3048》也是采用全彩的創作方式,并且在畫風上,也頗有井上雄彥的影子。作者尹川的筆觸應該是受到了井上雄彥的影響,無論從人物形象的設計還是從畫本身的線條來看,都有我們熟悉的影子。再就是在故事情節的張力上,為了滿足于現代社會觀眾的需求,作者設定的籃球比賽1VS3、2VS8的橋段確實別出心裁,雖然現實中非常的難,但是漫畫本身就具有夸張的展示屬性,這種設定更加吸引漫畫讀者的喜愛。
從第一本單行本的內容來看,大概還是處于故事的起源階段,介紹人物,介紹背景,設計謎團,留下懸念,節奏稍微的慢一些,并且關于籃球活動、比賽的場景少一些,這些都屬于合理的開展架構。當然,謎團出現的也確實有點多,林巖為什么不打球了?神秘的白貓為什么會被追殺?白貓現在在哪里?劉海為什么對白貓的動態產生那么大的興趣?希望在后續的故事中能夠揭開這些謎題。
#籃球世界##灌籃高手##漫畫##國漫#
春宮畫家筆下的女人與貓
貓作為人類最為親近的動物,人類在4000到6000年之前便開始馴養它,一方面它擁有捕捉老鼠的功能,更是因為人類對貓產生了獨特的情感,而日本自江戶時代起便開始興起了一股“貓”文化,從浮世繪中的貓與人的組合形象、甚至出現了擬人化的貓形象,例如浮世繪中貓妖、近代動漫“小叮當”,小編這篇文章希望能夠理清日本自江戶時代開始“貓”文化發展的脈絡,同時希望通過這一過程也可以分析出日本自江戶時代之后日本民族審美觀念的演變。
01 | 貓的發現以及引進
貓天生具有捕捉老鼠,蛇蝎等有毒動物的天性,所以它被人馴化飼養的歷史已經超過3000年。有史料記載“人類的養貓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 年左右的古埃及。”古埃及的貓咪并非如同今日那般嬌柔,親近人類。它的地位顯赫,是代表女性魅力與幸福的女神貝斯特(bast)的化身,貓的形象經常被古埃及人描繪成擁有女人身體與貓面孔的“貓神”。
因此,最早將貓形象描繪出來的國家是古埃及。大約自公元前1450年起,家貓的形象便經常出現在埃及墓室壁畫描繪的場景中。貓居于女主人的座下,急切地享用魚肉的美味。書吏內巴蒙(Nebamum)的墓室壁畫中描繪了他與妻女以及貓一起在沼澤捕獵的情景,水里滿是魚,天空到處是蝴蝶與鳥,而貓正在竭力控制它所抓到的三只鳥。
古埃及人一直保留著將貓繪制在墻壁上的傳統,貓作為當時神圣的動物并非普通畫匠可以執筆描繪,允許畫貓的人皆為受人崇拜具有神圣力量的人。
古埃及內巴蒙墓室壁畫 約公元前 1360 年
“唐貓”的引進
在日本的考古中最早出現貓的遺骨是在長崎縣壹岐市勝本町的彌生時代遺跡的12件約公元前1世紀的貓股骨等,而發現的遺骨已經是家貓的形態,足以說明日本本土是沒有野生的“貓”,自然也不是存在被馴化的家貓的可能。
其實被日本被人們所熟知的是來自中國的“唐貓”。最早的記載,日本的“唐貓“來源于奈良時代,為了保護隨著遣唐使一同來的經書,人們不得不將貓帶著,以此防鼠。這些”經書守護者“被帶到了日本的宮廷。故,奈良時代之后的許多日本貓都是“唐貓”的后代。
當然,一同與遣唐使前來的還有關于“貓”的畫作,這位日本畫師們提供了畫貓的范例。
<<可橫屏觀看>>
梁楷款貍奴閑趣圖卷 梁楷 絹本設色 33.2cmx185.4cm 中國繪畫 宋代
我們能從南宋時期的貓題材水墨體會到畫家不僅僅是對于貓進行了簡單的描述,更多是將“貓”放置于生活背景之中,強調貓與人、自然之間的關系。在江戶時代浮世繪與南宋繪畫“貓”題材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精練的線條、大量留白、表現貓與生活之間的趣味等。
唐貓經由遣唐使的傳入,一直為皇室圈養。但因為貓咪身手矯捷,且走路沒有聲音,所以為了貓咪不走丟,所以給貓帶了項圈,一直到豐田秀吉頒布“不準用項圈系貓”的公告出來之后,這一現象才得以改變,后人將此稱之為“放逐令”。至此,貓不足為皇室有所,得以傳入民間。
02 | 浮世繪中的貓
我們在上一期關于葛飾北齋的介紹中已經講述了浮世繪的起源,可知浮世繪是用來描繪民間生活場景的繪畫,貓作為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必然同時成為浮世繪表現的一部分。但,同樣出現了對貓癡迷的浮世繪畫家,我們暫且稱之為“浮世繪貓奴畫師”。
浮世繪畫師中的“貓奴”
2015年紐約的日本協會畫廊展出了名為“貓的生活:平木浮世繪藏品選的展覽,展示了日本平木浮世繪美術館收藏的關于貓的九十幅江戶時代浮世繪作品。在此次展覽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便是歌川國芳。
我們都知道歌川國芳是美人繪大師,但卻忽視了他對貓的喜愛,在茂呂美耶在《日本人與貓》中多次提及歌川多次在自己的隱號中用了“貓”字,例如“一妙開貓好”、“白貓齊由古野”、“五貓亭恰好”,甚至用了貓形象的簡筆印章。
《貓飼好五十三疋》 歌川國芳 彩色模板印刷
《精疲力盡的貓》
《貓之左手》
在日本的貓文化中出現了獨特的擬人貓的形象,日本人長久以來相信貓可以通人性,這一說法來源于貓在人說話時會改變瞳孔的大小,甚至能夠做出相對應的反應,因此人們相信貓可以聽懂人的語言。
于是,大量的擬人貓形象出現,在浮世繪中有可以直立行走的貓,畫中的貓不再擔負捕鼠或者人類寵物的責任。它們穿著和服,像人類一樣進行工作,享樂。歌川國芳利用貓的形象來模擬吉原中的生活場景。
浮世繪中女性與貓
歌川國芳《 女人、暖爐、貓》
貓作為寵物,形象可愛,四肢柔軟而敏捷,性格多變,雖不易親近人,但當它與主人建立信任后,也會毫無征兆地粘著主人,而在江戶時代的浮世繪中大量出現了女性與貓的組合。
月岡芳年《貓をからかう》,彩色木版畫,37×25.4cm,1888年
從這些美人圖中可以看出人們對于貓的喜愛之情,無論是從人物的動作還是神情中都能夠看出。
美人與貓的組合,是一種相互襯托的組合。貓咪無論是在地上行走,或者在人物懷中都顯示十分乖巧,而美人與貓咪嬉玩的場景同樣唯美至極,女性的氣質與柔美在這一場景中都能夠得以體現。
插畫與動漫中的“貓”文化
如果必須要在插畫與動漫中各選擇一位來代表行業的貓文化,則插畫界必須選擇田中秀治,他筆下的浮世忍者貓具有很強的日本特色。
田中秀治的貓武士則是采用了武士刀與忍者服加上可愛的貓咪,與嚴肅的武士形成了極致的反差,同時讓貓咪也形成了極致的反差萌。
而動漫則非宮崎駿不可了,1988年由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龍貓》以天馬行空的想象,清新優美的視覺感,至今在各大熒幕中火熱。簡單的人物關系,溫情的故事,看似充滿童話的兒童電影,卻充斥了宮崎駿濃烈的宗教意識與對人性的思考。
在故事中,龍貓與貓巴士成為現代日本繪畫中貓形象最為成功的變形,它們的出現同時在全世界掀起了一陣貓咪熱。
宮崎駿并沒有使用傳統貓的形象,而是完全顛覆了貓的基本形態,灰色的毛色、尖腦袋、細小的腳就像老鼠一樣,國人則是用“龍貓”一詞來形容,龍貓本為一種家養的豚鼠。
宮崎駿對龍貓的藝術靈感來源于在其小時候流傳于鄉下老人口中以兔子和貓為原型的精靈故事。傳說在宮崎駿小時候呆的村子里有一種神奇的精靈,它們就像人們的鄰居一樣,居住在我們身邊,但普通人是看不見它們的。唯有天真無邪的小孩子才能捕捉到它們的行跡,如果靜下心來,還能聽見它們在風中奔跑的聲音。
03|日本文化的“貓”符號
從古至今,貓的形象早已被日本藝術家反復使用,成為了一種繪畫的符號。經歷了不同社會與文化環境下的影響,從而產生不同的轉變。
80年的《龍貓》,則是在20世紀80年代經濟急速發展的日本描繪了寂靜安寧的鄉村生活。將貓與自然聯系在一起,同時也是因為在宋代貓題材繪畫中就將兩者聯系在一起。在這里龍貓成為了森林的守護者,它在自然中穿梭,慵懶與神秘成為龍貓的特色。
也許,宮崎駿同時也在那個以效率第一,大力發展的社會時代,提出了一條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大概也只有孩子那樣才能達到吧。
而在江戶時代,畫家們更加關注的人們的生活場景,貓的環境自然也就是生活場景。而在美人畫中,貓咪成為了美人的陪伴,讓我想起《藝妓回憶錄》這部電影。
“我心已死,是一種慢慢的死,帶著每一個希望,直到有一天沒有了一切,沒有希望,沒有什么東西剩下。她化妝自己的臉,為了掩蓋自己,眼睛里還是有很多淚,這不是藝妓想要的,以及不能有這樣的感受。”——《藝妓回憶錄》經典臺詞
我想當她們跟貓咪嬉戲時是真的快樂的,也許只有那一刻。那一刻,是貓帶給她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