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傳說154隱藏(昨天學習強國四人賽猛增194題,速來背題吧,第二輯)
神話傳說154隱藏文章列表:
- 1、昨天學習強國四人賽猛增194題,速來背題吧,第二輯
- 2、學習強國四人賽分類整理三十二_ 每日更新5篇
- 3、傳統手工風箏的傳說故事你知道多少呢?
- 4、盆栽桂花的養植和護理的那點事兒
- 5、七十二行祖師爺都是誰?獸醫伯樂?屠宰業張飛?媒介月老?
昨天學習強國四人賽猛增194題,速來背題吧,第二輯
102.群雄混戰和三國形成階段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爭中的最后一次大戰是____。
A.赤壁之戰
B.官渡之戰
C.夷陵之戰
正確答案:C.夷陵之戰
103.咸寧五年(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舉大軍攻滅____,統一了全國,結束了自東漢末年以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
A.蜀國
B.魏國
C.吳國
正確答案:C.吳國
104.“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描述的是唐代文學家____的潮州之貶。
A.韓愈
B.孟郊
正確答案:A.韓愈
105.唐代出現了____這一新的文體,它最初是一種講唱佛經故事以宣傳佛教的通俗文學形式,后來則多講唱歷史故事、現實事件或民間傳說。
變文
俗講
正確答案:變文
106.唐代詩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中的“樂天”是指____。
A.詩人白居易的字
B.地名
C.年號
D.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正確答案:A.詩人白居易的字
107.“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杜甫對唐代詩人____的評價。
A.李白
B.王維
C.王勃
D.韓愈
正確答案:A.李白
108.“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一千古傳誦的名句出自唐代詩人____的《代悲白頭翁》。
A.劉希夷
B.王維
C.張若虛
正確答案:A.劉希夷
109.補全唐代詩人李白《渡荊門送別》詩句:仍憐故鄉____,萬里送行舟。
A.水
B.友
正確答案:A.水
110.寓言故事“葉公好龍”出自漢代劉向的____。
A.《新序》
B.《說苑》
正確答案:A.《新序》
111.晚唐詩壇上,皮日休、____二人并稱“皮陸”。
陸龜蒙
陸暢
正確答案:陸龜蒙
112.唐代詩人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hóng)、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wéi)、夏侯審,被稱為“____”。
A.大歷十才子
B.閩中十才子
正確答案:A.大歷十才子
113.中國文學史上所指的近體詩是指____代形成的與古體相對而言的格律詩體。
A.唐
B.元
C.明
D.清
正確答案:A.唐
114.導彈發射塔為發射大型導彈建造的專用塔架及設施,不可以用來發射運載火箭等。____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B.錯誤
115.五言律詩的定型,是由唐代詩人宋之問和____最后完成的。
A.張若虛
B.沈佺(quán)期
正確答案:B.沈佺(quán)期
116.榴彈在空氣中爆炸時,爆轟產物猛烈膨脹,壓縮周圍的空氣,產生空氣沖擊波。空氣沖擊波在傳播過程中將逐漸____,最后變成聲波。
A.衰減
B.增強
正確答案:A.衰減
117.三國時期,為了適應褒斜道等山地運輸需要,節省人力畜力,____改革運車,制成木牛和流馬。
A.馬鈞
B.諸葛亮
正確答案:B.諸葛亮
118.郭沫若創作的話劇《蔡文姬》取材于真實歷史人物。蔡文姬,東漢末詩人,本名琰。____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正確
119.曾自詡為“五言長城”的唐代詩人是____。
A.韋應物
B.劉克莊
C.劉長卿
正確答案:C.劉長卿
120.補全唐代詩人李白《古朗月行》詩句:又疑瑤臺鏡,____在青云端。
A.飛
B.掛
正確答案:A.飛
121.
122.唐代傳奇創作的興盛期是在____。
A.中唐
B.晚唐
正確答案:A.中唐
123.下列詩人中,____的詩有“詩史”之稱。
A.杜甫
B.王維
C.白居易
正確答案:A.杜甫
124.代表了漢代五言詩的最高成就,被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鐘嶸《詩品》評價為“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的是____。
A.《古詩十九首》
B.漢樂府
正確答案:A.《古詩十九首》
125.“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這一關于詩的定義是____提出的。
A.白居易
B.劉勰
正確答案:A.白居易
126.唐代傳奇小說興起期的第一篇作品是____。
A.《綠珠傳》
B.《古鏡記》
C.《聶隱娘傳》
正確答案:B.《古鏡記》
127.補全唐代詩人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____過萬重山。
A.已
B.駛
正確答案:A.已
128.
129.
130.唐代詩人白居易自編詩文集《白氏長慶集》,將詩作分為諷喻、閑適、感傷和雜律四大類。其中,《長恨歌》屬于____。
A.感傷詩
B.閑適詩
諷喻詩
雜律詩
正確答案:A.感傷詩
131.以“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一聯名動京師,卻又終身不仕的盛唐詩人是____。
A.孟浩然
B.李白
C.王維
D.杜甫
正確答案:A.孟浩然
132.儒、釋、道三家中,唐代詩人杜甫受____思想影響最大。
A.儒家
B.道教
正確答案:A.儒家
133.“三吏三別”標志著杜甫現實主義詩歌創作達到了新的高峰。“三吏”中,不包括____。
A.《潼關吏》
B.《石壕吏》
C.《新安吏》
D.《賊退示官吏》
正確答案:D.《賊退示官吏》
134.
135.薛道衡和楊素是____代前期的代表作家。
A.隋
B.唐
正確答案:A.隋
136.從題材上而言,漢代五言古詩《上山采蘼蕪》是一首____。
A.婚戀詩
B.山水詩
C.農事詩
正確答案:A.婚戀詩
137.西漢時期著作《淮南子》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話傳說和史料。書名中的“淮南”最可能是指____。
A.編著者為漢淮南王劉安與門客
B.書中所記神話傳說多發生在淮南地區
正確答案:A.編著者為漢淮南王劉安與門客
138.花間詞派“鼻祖”是____。
A.溫庭筠
B.韋莊
正確答案:A.溫庭筠
139.
140.初唐類書《藝文類聚》的編輯方法是“文居于前,事列于后”。____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B.錯誤
141.下列作品中,____是西漢文學家賈誼的政論文代表作。
A.《過秦論》
B.《吊屈原賦》
正確答案:A.《過秦論》
142.“長吉體”是唐代詩人____所開創的詩體。
A.李賀
B.韓愈
C.白居易
正確答案:A.李賀
143.《史記》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130篇。其中,主要記載歷代帝王世系及軍國大事的體裁是____。
A.本紀
B.列傳
C.世家
D.表
正確答案:A.本紀
144.在唐朝貞觀詩壇的后期,介于貞觀、龍朔之間,出現了一位重要詩人____,形成一種詩風“上官體”。
A.上官儀
B.上官婉兒
正確答案:A.上官儀
145.補全唐代詩人李白《望廬山瀑布》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____落九天。
A.銀河
B.銀蛇
正確答案:A.銀河
146.唐代文學的繁榮,表現在詩、文以及小說、詞的全面發展上。其中,最高成就是____。
A.詩
B.散文
正確答案:A.詩
147.
148.
149.單選題]艦船航海指向儀器____,是利用自由支承的磁針在地球磁場作用下指向磁北的特性而制成的。
A.磁羅經
B.電羅經
正確答案:A.磁羅經
150.水下槍械通常在大于30米深的淺水范圍內使用。____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B.錯誤
151.元白詩派是以唐代詩人____、白居易等人為代表的詩歌流派。
A.元稹
B.元結
正確答案:A.元稹
152.導彈發射筒是發射導彈的筒形專用裝置。對于有些導彈,發射筒還可以賦予初始轉速。____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正確
153.補全唐代詩人李白《望天門山》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____邊來。
A.日
B.天
正確答案:A.日
154.儒、釋、道三家中,唐代詩人王維受____思想影響最大。
A.佛教
B.道教
正確答案:A.佛教
155.石器時代、人類在氏族戰爭中只能使用極簡單的生產勞動中使用的原始工具,到原始社會的晚期才形成不同于農業生產工具的兵器。____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正確
156.定向能武器是指以很____發散角發射的高能射束直接摧毀、破壞和殺傷裝備、設施及人員的武器。
A.大
B.小
正確答案:B.小
157.通信聲吶是指利用聲波進行水下通信的聲吶,可進行敵我識別和協作測距。____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正確
158.泰始八年 (公元272年),晉武帝密謀伐吳,命令益州刺史____在轄地修治戰船器仗,訓練水師。后來的滅吳戰爭,這支水師沿江東下,一路勢如破竹,直取吳國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
A.王濬
B.祖狄
正確答案:A.王濬
159.所謂火箭增程,是在彈丸底部加裝一個火箭發動機,該火箭發動機在彈丸飛出炮口____點燃,從而在彈道上產生推力,增加射程。這種彈藥稱為火箭增程彈。
A.前
B.后
正確答案:B.后
160.地雷和水雷屬于____。
A.投擲式彈藥
B.布設式彈藥
正確答案:B.布設式彈藥
161.按發射時填裝方式區分,從炮尾裝入炮膛,關閉炮閂后發射的炮彈是____。
A.前膛炮彈
B.后膛炮彈
正確答案:B.后膛炮彈
162.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軍直逼成都,取得不戰屈敵、滅亡____的重大勝利,結束了三國鼎立格局。
A.蜀國
B.吳國
正確答案:A.蜀國
163.匕首槍既可用作匕首刺殺,又可開槍射擊。____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正確
164.火炮在發射前必須進行瞄準。在水平面上進行的瞄準稱為____。
A.高低瞄準
B.方向瞄準
正確答案:B.方向瞄準
165.新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個班用槍族是____槍族。
A.81式7.62mm
B.87式5.8mm
正確答案:A.81式7.62mm
166.從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東漢帝國分裂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前夕,群雄初起,兼并戰爭激烈,最后由____統一了北方。
A.曹操
B.劉備
C.孫權
正確答案:A.曹操
167.我國1999年裝備部隊的主戰坦克,戰斗全重50噸,乘員3人。主要武器為1門125毫米滑膛炮,采用____裝彈機。
A.自動
B.手動
正確答案:A.自動
168.爆破榴彈的特點是炸藥量多,且炸藥的猛度大。為了多裝炸藥,一般總是采用____彈壁。
A.薄
B.厚
正確答案:A.薄
169.引信主要由發火控制系統、 安全系統、爆炸序列、能源裝置等組成。其中,____是引信最重要的功能系統,它保證引信在遇到不同的目標,在不同的彈目交會條件下,在適當的位置起爆彈藥。
A.能源裝置
B.安全系統
C.爆炸序列
D.發火控制系統
正確答案:D.發火控制系統
170.1883年,美國人馬克沁發明了利用____推動的槍炮,開創了槍炮自動裝填的先河。此后,各種結構的機槍、自動步槍、沖鋒槍以及各種口徑和輪式結構的火炮便相繼問世。
A.壓縮氣體
B.火藥燃氣
正確答案:B.火藥燃氣
171.始創于三國時期的____,是劃分轄區、指定主將統一領導轄區軍事的制度,是三國軍事領導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A.刺史制
B.都督制
正確答案:B.都督制
172.曹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世家大族出身的____發動“高平陵事件”,一舉控制了曹魏政權。
A.司馬懿
B.司馬昭
正確答案:A.司馬懿
173.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曹奐禪讓帝位于司馬炎,曹魏滅亡。司馬炎稱帝后,改國號為晉,以____為都城,史稱西晉,司馬炎是為晉武帝。
A.西安
B.洛陽
正確答案:B.洛陽
174.按照彈道特性,火炮分為平射炮和曲射炮。一般彈道平直延伸、射程遠、威力大者稱為____。
A.曲射炮
B.平射炮
正確答案:B.平射炮
175.沖鋒槍,指單兵雙手握持能連發射擊手槍彈的速射槍械。____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正確
176.步槍是一種單兵使用的長身管____武器。它是步兵的基本裝備,主要以火力殺傷暴露的有生目標,有的還可用刺刀、槍托進行格斗。
A.肩射式
B.腰射式
正確答案:A.肩射式
177.導彈在火箭發動機推力和制導系統作用下,從發射點到火箭發動機關機時的飛行軌跡,被稱為飛行彈道____。
A.主動段
B.被動段
正確答案:A.主動段
178.當榴彈爆炸時,彈體將形成許多具有一定動能的破片,這些破片的大小和形狀是可控的,稱為可控破片。____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正確
179.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在臨終時,給其弟孫權佩上印綬,指出“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____,我不如卿”。
A.東北
B.江東
正確答案:B.江東
180.轉輪手槍是典型的單管多膛轉動式槍械。____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正確
181.17世紀中葉,法國發明的____,發射速度可達到2發/min。到18世紀,經過改進的手槍相繼出現。
A.火繩槍
B.燧發槍
正確答案:B.燧發槍
182.三國時期,為了興復漢室,蜀將諸葛亮率軍五次北伐____,顯示了小國弱民威武自強的決心。
A.吳國
B.魏國
正確答案:B.魏國
183.殺傷榴彈主要依靠彈丸爆炸后形成的破片,殺傷暴露的和輕型掩體內的有生力量等。____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正確
184.20世紀80年代,我國研制了第一代____槍械,第一種無托步槍5.8mm的槍族誕生。
A.大口徑
B.小口徑
確答正案:B.小口徑
185.我國將口徑(槍、炮或發射管內膛的直徑)等于和大于20mm的射擊武器稱為____。
A.火炮
B.槍械
正確答案:A.火炮
186.1995年式班用機槍是我國于1995年設計定型的____班用槍族中的輕機槍,1997年裝備駐港部隊。
A.9毫米
B.5.8毫米
正確答案:B.5.8毫米
187.公元808年前后,中國煉丹家發明了____。到中國唐代末期,隨著化學技術的進步,化學能的利用技術得到提高,開始將它用于制造兵器。
A.火藥
B.冶煉術
正確答案:A.火藥
188.補全唐代詩人李白《贈汪倫》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汪倫送我情。
A.不及
B.勝似
正確答案:A.不及
189.火箭炮是一種發射無控火箭彈的裝置。從其作用原理上來看,它____身管火炮的范疇。
A.屬于
B.不屬于
正確答案:B.不屬于
190.我國1977年設計定型、1981年生產定型的7.62毫米小型自動手槍,配備于軍隊、警察及其他特業人員,能單手裝填和射擊。____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正確
191.尾翼穩定式炮彈的彈丸不旋轉或低速旋轉,依靠彈丸尾部的尾翼來保持飛行穩定。____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正確
192.“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審言,是盛唐時大詩人杜甫的____。
A.祖父
B.外祖父
正確答案:A.祖父
193.“感于哀樂,緣事而發”是東漢文學家、史學家班固對____的評價。
A.《國風》
B.《古詩十九首》
C.漢樂府
D.漢大賦
正確答案:C.漢樂府
194.被明代文人胡應麟奉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是____。
A.崔顥的《黃鶴樓》
B.杜甫的 《登高》
C.李商隱的《錦瑟》
正確答案:B.杜甫的 《登高》
學習強國四人賽分類整理三十二_ 每日更新5篇
關注我,點擊我的文章,方便學友查閱往期的學習強國四人賽試題庫,題庫持續更新中......
151 "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B】。
A.中秋節
B.端午節
C.清明節
D.重陽節"
152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嚴格控制新增宅基地占用農用地,不得占用【B】;涉及占用農用地的,應當依法先行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
A.農村建設用地
B.永久基本農田
"
153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單位應當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定期開展【B】,及時消除火災隱患。
A.監管、督查
B.防火檢查、巡查
C.消防檢查、管理"
154 "雷鋒同志的故鄉是【B】。
A.遼寧省撫順市
B.湖南省長沙市
C.遼寧省鞍山市
D.遼寧省沈陽市"
155 "秦腔,起源于古代陜西、甘肅一帶,因以【B】為擊節樂器,又稱“梆子腔”。
A.架子鼓
B.棗木梆子
C.云鑼"
156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宋代詞人秦觀的佳句,這是一首詠【B】節的節序詞。
A.元宵
B.七夕
C.中秋
D.重陽"
157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于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2020年7月11日,鄭和下西洋【B】周年。
A.600
B.615
C.630
D.640"
158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B】的名句。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李商隱"
159 "《小河淌水》是一首經典的民歌作品,源于云南【B】,由尹宜公創作于1947年,被西方音樂界譽為“東方小夜曲”。
A.彌勒
B.彌渡
C.蒙自"
160 "唐代有一種詩體叫“長吉體”,“長吉體”詩善于運用神話傳說和怪誕、華美的語匯,創造出異想天開、從未有過的意象。開創“長吉體”詩歌的是【B】。
A.李商隱
B.李賀
C.李白
D.李清照"
161 "“紅船精神”的誕生地是【B】。
A.上海
B.浙江嘉興
C.江蘇揚州"
162 "銅石并用時代主要使用的銅是【B】。
A.白銅
B.紅銅
C.黃銅
D.青銅"
163 "根據《關于完善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對“兩病”(高血壓、糖尿病)參保患者門診發生的降血壓、降血糖藥品費用由統籌基金支付,政策范圍內支付比例要達到【B】以上。
A.30%
B.50%
"
164 "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B】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A.800
B.1000
C.1200
D.2000"
165 "地球上最小的光合自養生物是【B】。來源:《十萬個為什么》(第六版)(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年版)
A.聚球藻
B.原綠球藻
C.球石藻"
166 "下列地名中,因著名文人得名的是【B】。
A.成都浣花溪
B.杭州蘇公堤
C.南京桃葉渡
D.青島瑯琊臺"
167 "現在不少地方采取錯峰用電,如在某地,早上6點到晚上10點電費每度為6170元,晚上10點到早上6點每度僅為3070元,錯峰用電的意義在于【B】。
A.僅僅只是為居民節約了電費
B.優化電力資源配置,提高電力供應整體的效率與效益
C.增加電網的峰谷負荷差
D.提倡工廠增加夜班排班量"
168 "主戰坦克火炮口徑一般為105~125毫米,身管長度為口徑的50倍左右,屬【B】。來源:《國防科技奧秘》(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年版)
A.榴彈炮
B.加農炮
"
169 "唐代女詩人薛濤是古代手抄加工紙的研制者之一,曾精心制作一種深紅色的小箋紙用來寫詩,大家非常喜愛,被稱為【B】。
A.便箋
B.薛濤箋
C.信箋
D.云箋"
170 "大洋酸化的原因,在于大氣【B】的增加。來源:《十萬個為什么》(第六版)(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年版)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臭氧"
171 "國家實行【B】的就業政策,建立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引導農業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
A.城鄉分割
B.城鄉統籌
C.城市優先
D.農村優先"
172 "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其著作《靈憲》里明確地告訴我們,月球本身是【B】發光的。
A.會
B.不會
"
173 "1935年3月底,項英、陳毅等率領約300人,先后到達贛粵邊地區,同當地黨組織和游擊隊會合,以【B】為中心,堅持艱苦的游擊戰爭。來源:《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年版)
A.梅嶺
B.油山
"
174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博物館式皇家園林是【B】。
A.圓明園
B.頤和園
C.暢春園
D.西花園"
175 "相控陣雷達天線的核心是【B】單元。來源:《十萬個為什么》(第六版)(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年版)
A.防干擾
B.收發
C.冷卻散熱"
176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無線電頻率使用許可的期限不得超過【B】年。
A.5
B.10
C.15"
177 "大部分魚的身體中都有一種能夠控制浮降的特殊構造——“【B】”魚兒就是靠它來上浮和下潛的。
來源:《十萬個為什么》(第六版)(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年版)
A.魚鱗
B.魚鰾"
178 "1907年6月,“春柳社”公演了一部根據美國斯托夫人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改編的大型劇目【B】,改編者對原著進行了創造性的加工,突出了奴隸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思想。
A.《雷雨》
B.《黑奴吁天錄》
C.《茶花女》
D.《迦茵小傳》"
179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風、雨、雷電等天氣現象,一般發生在大氣層的【B】中。
A.中間層
B.對流層
C.平流層
D.電離層"
180 "我國的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采用的是【B】稅率。
A.比例
B.超額累進
C.定額
D.超率累進"
您的每一次評論和轉發,都給了我繼續堅持的動力。題目整理很辛苦,歡迎點贊、收藏、評論、轉發,謝謝!
傳統手工風箏的傳說故事你知道多少呢?
傳統手工風箏的傳說故事你知道多少呢?
風箏起源: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風箏真正的起源,現在已經無法證明,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于中國,而后廣傳于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南北朝,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的。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開放時,將對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
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制木鳶,飛升天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試制了三年,終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制造的這只木鷂是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約紀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后,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由于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相傳“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有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墨子把制風箏的事業傳給了他的學生公輸班(也稱魯班),<墨子?魯問篇>中說,魯班根據墨翟的理想和設計,用竹子做風箏,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魯班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鴻書>上說:「公輸班制木鳶以窺宋城」。
最初風箏常被利用為軍事工具,用于三角測量信號、天空風向測查和通訊的手段。就如春秋時期,魯班『制木鳶以窺宋城』。
公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面的地道的距離。而垓下之戰,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上敷竹笛,迎風作向(一說張良用風箏系人吹簫)漢軍配合笛聲,唱起楚歌,渙散了楚軍士氣,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關于風箏的記載,時間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亂〕,梁武帝被侯景圍困,城墻被包圍。曾放風箏向外求援,據南史卷八十「侯景傳」中所述,在梁武帝蕭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時,侯景作亂,叛軍將武帝圍困于梁都建鄴(即今南京),內外斷絕,有人獻計制作紙鴉,把皇帝詔令系在其中,當時太子簡文在太極殿外,乘西北風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軍發覺射落,不久臺城即遭攻陷,梁朝從此也衰微滅亡。這是簡文施放風箏向外求救不幸失敗的故事。
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賜箏的生動景象。
相傳在公元前五世紀時,希臘的阿爾克達斯就發明了風箏,可惜后來失傳。直到公元十三世紀,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從中國返回歐洲后,風箏才開始在西方傳播開來。
又從其它考據證實,約第十世紀傳至韓國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紀才傳至歐洲。
美國也有放風箏的故事,當時的人們以為雷電與閃光,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懼,富蘭格林則利用風箏,證明了雷電與閃光是空中放電的現象,而發明了避雷針。
風箏的傳說:
關于風箏的起源的傳說,大體有四種傳說。一是斗笠、樹葉說;二是帆船、帳篷說;三是飛鳥說;四是李鄴說。
但就風箏起源于中國的結論,則是目前世界風箏界一致公認的。
斗笠、樹葉說
斗笠是一種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當人類由漁獵轉為耕作時就開始使用,特別在熱帶亞熱帶是必不可少的,那時的斗笠制作很簡單,系繩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軟的樹皮纖維。據說有一農夫正在耕作時,忽然狂風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農夫趕緊去追,一下抓住系繩。恰巧這系繩很長,斗笠便象風箏一樣在空中飛行。農夫覺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經常給村民放斗笠,后來演變成放風箏。樹葉說來自于中國南方一帶。據說古時候人們對風卷樹葉滿天飛的現象十分崇拜,便用麻絲等拴樹葉放著玩,逐漸演變成放風箏活動。中國臺灣的高山族、海南島的黎族人,早些時候就是用面包樹的葉子做風箏。
純手工制作閃電鳥風箏
純手工制作閃電鳥風箏
純手工制作閃電鳥風箏
純手工制作閃電鳥風箏
帆船、帳篷說
人類使用木舟的歷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產。后來又有了帆船。傳說禹時船上已有了風帆。帆是借助風力的機械,人們便 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風箏放飛。還有人說,風箏起源于北方的帳篷,最早的風箏是人們模仿大風刮起帳篷在空中飄揚的現象制造出來的,之后逐步演變成了一種游樂活動。
飛鳥說
從歷史記載和發現的古代風箏看,其結構、形狀、扎繪技術等,一個突出的標志就是以鳥的形狀多。因而得出結論:最初的風箏問世,是受飛鳥的啟發,模仿飛鳥而制造并以飛鳥命名的。人們崇尚飛鳥、熱愛飛鳥、模擬飛鳥而制作風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風箏因此而生,是天經地義的道理。 風箏起源于中國,著是目前世界風箏界一致公認的結論。中國最早的風箏是有古代的科學家墨翟制造的。據中國的史料《韓非子 外儲說》載: 墨翟居魯山(今山東青州一帶)“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于用木頭制成了一只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制造的這只“木鷂”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
第四種說法是:風箏由五代時期的李鄴發明的。所見文著有明代陳沂在《詢芻錄 風箏》中這樣寫道:五代李鄴于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戲。后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如鳴箏,故名風箏。
中國風箏歷史:
十三世紀時,意大利馬可·波羅自中國返回歐洲后,始傳到世界各地。
據古書記載:“五代李鄭于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后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故而不能發出聲音的叫“紙鳶”,能發出聲音的叫“風箏”。
古代風箏,曾被用于軍事上之偵察工具外,更進行測距、越險、載人的歷史記載。
南北朝——風箏曾是被作為通訊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時,侯景圍臺城,簡文嘗作紙鳶,飛空告急于外,結果被射落而敗,臺城淪陷,梁 武帝餓死留下這一風箏求救的故事。
北齊——文宣帝高洋,將人綁上翅膀,令人從高塔跳下摔死,名為“生”。
漢代——楚漢相爭,韓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風箏,并裝置竹哨弓弦,于夜間漂浮楚營,使其發出奇怪聲音,以瓦解楚軍士氣。
唐代——將被用于軍事上的風箏,已漸轉化為娛樂用途,并于宮庭中出放風箏.
宋代——把放風箏做為鍛煉身體的功能,百姓在清明節時,將風箏放的高而遠,然后將線割斷,讓風箏帶走一年所積之霉氣。
明代——以風箏載炸藥,依“風箏碰”的原理,引爆風箏上的引火線,以達成殺傷敵人之目的。
清乾隆——即有雙紙控制風箏詳圖尺寸與解說。
日據時代——因軍事的理由禁止放風箏,因為鮮艷的風箏可傳遞給敵方訊息,并提供飛機轟炸的目標。
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曾用特技風箏做活動靶,訓練打靶。
1980年,風箏開始廣受喜愛,除原來雙線外,并演變成三線,四線的技術風箏或特技風箏。
民間風箏的特點:
其一:沒有經過專門訓練農民和手工藝人作為民間風箏的制作者,他們按照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審美習慣制作風箏,寄托人生樂趣和理想。這類風箏造型、用料、色彩、風格充滿著濃厚鄉土氣息。
其二:民間風箏主題鮮明,配合傳統節令,裝飾性突出。
其三:民間風箏風格粗獷,淳樸,一般就地取材,蔑扎紙糊即成。
其四:民間風箏古老傳統,受地域文化、經濟、風俗等因素影響,制作者祖傳世襲,相互觀摩,有集體創作的性質。
風箏圖片欣賞
風箏分類:
軟翅風箏:
即一般常見的禽鳥風箏,造型多數是禽鳥或昆蟲。鷹、蝴蝶、蜜蜂、燕子、仙鶴、鳳凰、蜻蜓、寒蟬、螳螂等皆屬此類風箏。為放還有一種可拆裝的軟翅風箏,把傳統的上下分開的蝴蝶翅膀,改為活翅膀,固定骨架,便于折疊,放飛效果逼真,或頂的翅膀一張一弛,保證了風箏的穩定性。
硬翅風箏:
常見的元寶翅任務沙燕風箏即屬此類。它的特點是升力片(翅)用上下兩根橫竹條做成翅的形狀,兩側邊緣高,中間凹,形成通風道。
翅的端部向后傾,使風從兩翅端部逸出,平著看象元寶形。如北京流行的米字風箏,、花籃、鴛鴦、喜鵲、鸚鵡等,這種風箏的硬翅 是固定的形式,而硬翅范圍以外的造型與骨架結構,則隨內容題材的不同而變化。
龍型風箏:
主要以龍頭蜈蚣風箏為主,是濰坊風箏的一大特色。
板子風箏:
即人們傳說的平面形風箏。從結構和形狀上看,它的升力片就是主體,無凸起結構,風箏四邊有竹條支撐。此類風箏較多見,扎制容易,飛升性能好,又適合表現多種題材,是少年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板子風箏,京津地區也叫拍子風箏,有八角菱形或者瓢蟲形,這類風箏一般都拖著個長長的尾巴或穗子,這對起飛有逸出。板子風箏中,最簡單的一種是“瓦爿”塊,方方的一片,南方農村叫它“二百五”,北方俗稱“箏子”,又叫“屁簾兒”。
立體風箏:
一般采用折疊結構的骨架,由一個或多個圓桶或其他形狀的桶組成,如宮燈、花瓶、火箭等
桶行形風箏:
由一個或多哥圓桶或其他形狀的桶組成的風箏,象宮燈、花瓶、火箭、酒瓶等皆屬此類。
自由類:
自由類包括跨種類,運用新技術,吸取外國風箏之長的風箏。跨種類的如"鵲橋會",把串式、立體、板子等幾種方法集于一體;運用新技術的如長120米的串式風箏"梁山一百單八將"、"百鳥朝鳳"等,不僅能迎風轉動,還能敲鑼打鼓、噴煙冒火,"孫悟空"還能在放飛中七十二變。
風箏文化
中國傳統風箏文化藝術由傳統風箏藝術和傳統風箏文化兩部分組成。風箏文化是在風箏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而又促進了風箏藝術向更廣闊的領域發展,進而形成了獨具東方藝術特色的中國傳統的風箏文化藝術。
風箏圖片欣賞
有著二千多年歷史的風箏,一直融入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傳統的中國風箏中,隨處可見這種吉祥寓意之處:“福壽雙全”、“龍鳳呈祥”、“百蝶鬧春”、“鯉魚跳龍門”、“麻姑獻壽”、“百鳥朝鳳”、“連年有魚”、“四季平安”等這些風箏無一不表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吉祥圖案運用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征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圖案”的美術形式,賦予求吉呈祥、消災免難之意,寄托人們對幸福、長壽、喜慶等愿望。它因物喻義、物吉圖案,將情景物融為一體,因而主題鮮明突出,構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獨特的格調和濃烈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對鳳鳥迎著太陽比翼飛翔的圖案,稱為“雙鳳朝陽”,它以豐富的寓意、變化多姿的圖案,體現了人們健康向上的進取精神和對美好幸福的追求。
中國吉祥圖案內容豐富,大體有“求福”、“長壽”、“喜慶”、“吉祥”等類型,其中以求福類圖案為多。
求福:
人們對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與“遍福”、“遍富”諧音,盡管它形象欠美,但經過充分美化,把它作為象征“福”的吉祥圖案。以蝙蝠為圖案的風箏比比皆是,如在傳統的北京沙燕風箏中,以“福燕”為代表,在整個硬膀上,可以畫滿經過美化的蝙蝠。其它的取其寓意的風箏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獻壽”、“五福捧壽”、“福壽雙全”、“五福齊天”、“五福獻壽”等,周代《洪范》篇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攸好德”謂所好者德,“考終命”謂善終,不橫夭。按五福寓意,福已包含富和壽。其他的求福吉祥圖案還有“魚”和“如意”(如意原是竹木制的搔杖,專搔手夠不到的地方,因能盡如人意而得名)。與此有關的吉祥圖案與風箏有:“連年有魚”,“喜慶有余”,“鯉魚跳龍門”,“百事如意”,“必定如意”,“平安如意”等。
長壽:
古往今來人們都希望健康長壽。寄寓和祝頌長壽的圖案很多:有萬古長青的松柏,有據說能享幾千年壽命的仙鶴及色彩繽紛的綬帶鳥,有據說食之可以長命百歲的“仙草”靈芝和能夠使人長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追求和表達長壽的“壽”字有三百多種字形,變化極為豐富。源于佛教的“萬”字紋樣,寓“多至上萬”之意。在沙燕風箏中,腰部的圖案就多為回轉“萬”字紋樣。與此有關的吉祥圖案與風箏有:“祥云鶴壽”,“八仙賀壽”等。
喜慶:
表達人們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喜喜”是人們常見的喜慶圖案。喜鵲是喜事的“征兆”,風箏中有“喜”字風箏,“喜喜”風箏碰等,與此有關的風箏和吉祥圖案有:“喜上眉梢”,“雙喜登眉”,“喜慶有余”,“福祿壽喜”,“雙喜福祥”。喜慶圖案頗具情趣的還有百蝶、百鳥、百花、百吉、百壽、百福、百喜等圖案,如“百鳥朝鳳”。寓間美滿婚姻、夫婦和諧有鴛鴦圖案風箏等。
吉祥:
龍、鳳、麒麟是人們想象中的瑞禽仁獸。龜在古代是長壽的象征,后來以龜背紋代替。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關于龍的話題,中國是個尚龍的國家,在我們國家里龍是有著特別的意味,龍有著鹿的角,牛的頭,蟒的身,魚的鱗,鷹的爪的神奇生物,被視為中華古老文明的象征。以瑞禽仁獸及其它物象構成的傳統吉祥圖案有:“龍鳳呈祥”,“二龍戲珠”,“彩鳳雙飛”,“百鳥朝鳳”等。中國傳統風箏——龍頭蜈蚣長串風箏,尤其是大型龍類風箏,以其放飛場面壯觀,氣勢磅礴而受人喜愛。
(一)風箏文化藝術源于人類進化本能的意識形態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來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來表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藝術起源于人類的社會勞動實踐,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風箏的起源”主要有“飛鳥說”;“斗笠樹、葉說”;“風帆說”。從風箏的“起源的說法”分析,風箏起源于人類進化本能的娛樂需求;源于人類對大自然的渴求與探索;源于人類對美好理想的追求與想往;是人類進化本能的意識形態的表現。
(二)風箏文化藝術是多種文化藝術集合的產物
從風箏的結構造型設計、選材用料到繪畫裱糊制作工藝等分析,風箏涉及到的藝術學科和門類極為廣泛。如美學、色彩學、空氣動力學、氣象學及造型藝術、繪畫藝術、民間藝術等多種門類和學科。在實際制作中風箏的扎制、裱糊、繪畫、放飛又涉及到更多的門類工藝技巧。所以說風箏藝術是多種藝術集合的產物。
(三)風箏文化藝術的形成是風箏自身功能的反映
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又是一定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藝術又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們頭腦中反映的產物。風箏文化藝術的形成也離不開這一原則。風箏文化藝術的形成源于風箏本身功的表現。因為對風箏第一功能的要求是放飛性能,因為只有能放飛的風箏才能寄托人類對自由、對宇宙無限空間探索的追求與向往;才能實現人類對自已美好理想追求的寄托與自我的寬慰;用放飛風箏的形式來放飛自已的理想、愿望與寄托。當然各階層人士的理想與愿望和寄托不同,但是人類對美好未來的追求性是共同的。正因為有這一共性的存在,風箏才被歷代的勞動人民、文人墨客,甚至皇室貴族所接納并發展形成了一種文化藝術的氛圍。如歷代少年兒童所喜愛的風箏圖案多是動物、飛禽;商人等則喜愛 “財神增福”;文人墨客則喜愛 “功名富貴”;而老年人則喜愛“鶴壽延年”;達官貴族則喜歡象征權勢的“龍鳳呈祥”等。特別是歷代的文人墨客、借風箏抒發自已不同的情感,從而豐富了風箏文化藝術的內涵。不同社會階層的社會人士對風箏文化藝術不同的要求,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有濃厚東方藝術色彩的、內涵極為豐富的中國傳統風箏文化藝術。
由于風箏文化藝術的形成源于人類進化本能的意識形態的反映,而且風箏經歷代的革新進化又形成為多種民間藝術的集合,從而使它更具有社會實踐應用的普遍性。在社會應用實踐中,風箏的自身功能又在不斷地革新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如健身功能、有利于兒童手腦并用和智力開發的功能、陶冶情操、抒發情懷、增進交往友誼等功能。今后其功能和應用還將不斷拓展和豐富,因而它更被社會的各階層所應用和喜愛,使它具有了廣泛地不衰退的社會基礎。
二.中國傳統風箏文化藝術的內容
中國傳統風箏文化藝術的內涵極為豐富,它的發展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完善與豐富的。它的內容及表現形式多彩多姿。從歷史資料記載和現實發展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風箏的詩,詞,畫及文學藝術作品中國風箏文化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組成部分,同時中國風箏文化藝術的內容及形態的表現首先是伴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和中國文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和豐富與改進的。風箏,唐代已入詩,宋初已入畫,元代已入戲。明清代時代已入小說。翻開中國文學歷史的畫卷,瀏覽那浩如煙海的文化藝術寶庫,從漢賦唐詩宋詞,到元曲明畫清代小說,以風箏為題材者不計其數。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寫風箏、畫風箏、詠風箏、放飛箏。風箏已成為文人墨客筆下廣泛的題材。人們給風箏以深刻的寓意,用風箏來描繪人間的悲歡離合,以風箏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藝人在制作風箏骨架
1、風箏的詩詞文學
唐代詩人元稹的詩題為《有鳥》:“有鳥有鳥群紙鳶,因風假勢童子牽。去地漸高人眼亂,世人為爾羽毛全。風吹繩斷童子走,余勢尚存在天。愁爾一朝還到地,落在深泥誰復憐”。所描繪的就是群童放紙鳶的動人情景。這首詩后來收在《元氏長慶集》里。《全唐文》卷154楊譽《紙鳶賦》:“相彼鳶矣,亦飛戾天,問何能爾,風之力焉。余因稽于造物,知不得于自然。原其始也,謀及小童,征諸哲匠,蔡倫造紙,公輸獻狀。理纖篾以體成,刷丹青而神王”。同書卷953唐榮《紙鳶賦》:“代有游童,樂事未工,……動息乎絲綸之際,行藏乎掌握之中”。可見,唐代少年兒童不但熟練地放風箏,有的還能參與制作,并扎糊成形,作畫于上。唐宋明清時有許多詩都是借放風箏以寄意。李聲振的《百戲竹枝詞》:“百丈游絲放紙鳶,芳郊三五禁煙前。風箏可惜名空好,不及雷琴張七弦”。是說后來由于紙鳶不常安笛,故徒有風箏之名了。宋仁宗的宰相寇準的《紙鳶》詩說::“碧落秋方靜,騰空力尚微,清風如可托,終共白云飛”。宋王令的《紙鳶》則描繪出放紙鳶的后動情景:“誰作輕鳶壯遠觀,似嫌飛鳥未多端。才乘一線憑風去,便有愚兒仰面看;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終日逐為安。扶搖不起滄溟遠,笑殺捕鵬似爾難”。宋代的濰坊高密人侯蒙(1054——1121)《臨江仙.風鳶》詞:“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才得吹噓身漸穩,只疑遠赴蟾宮。雨余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借風箏表達自己的崇高志向。明清時有許多詩都有描寫兒童放風箏,表現了放風箏受人們歡迎的情形。如宋伯仁《紙鳶》詩:“弄假如真舞碧空,吹噓全在一絲風。惟漸尺五天將近,猶在兒童掌握中”。清人張大復《梅花草堂集》寫道:“風箏,一名紙鳶,吳中小兒好弄之”。得碩亭《草珠一串》詩云:“堪笑兒童無見識,偏于此地放風箏”。龐塏《長安雜興效竹枝詞》中:“兒童競放風鳶起,仔細風高斷線時”。北京竹枝詞有聲有色地描繪放風箏,“風箏放出萬人看,千丈麻繩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樣巧,一行飛上碧云端”。清代女詩人陳長生在《春日信箋》中寫道:“軟紅無數欲成泥,庭草催春綠漸齊。窗外忽傳鸚鵡語,風箏吹落畫檐西”。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曾在濰縣即現在的濰城區做過七年的知縣,在《懷濰縣二首》之二里,曾用“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秋千打四圍。五彩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的詩句來形容濰縣春天風箏活動的盛況。在《罷官作》詩二首中寫道:“老困烏紗十二年,游魚此日縱深淵。春風蕩蕩春城闊,閑逐兒童放紙鳶”。由此可見當時濰城春天放風箏已成習俗。濰縣當時的一位詩人郭麟在《濰縣竹枝詞》里也描繪了放風箏的盛況:“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爭上白浪河。紙鳶兒子秋千女,亂比新來春燕多”。清孔尚任寫的一首竹枝詞里也寫道:“結伴兒童褲褶丸,手提線索罵天公。人人夸你春來早,笑我風箏五丈風”。
風箏圖片欣賞
2、風箏的書畫藝術
北宋時代,我們濰坊諸城的張擇端在中國著名的風俗畫卷《清明上河圖》中,就將東京汴梁兒童引線放風箏的情景畫在了自己這一著名的傳世作品上。給我們后代留下了研究風箏的寶貴資料。同時我們從《清明上河圖》中的風箏造型可以看出,北宋時代的風箏藝人已從單一的鳥類造型向多種類型發展。北宋初畫家郭忠恕把民間放風箏作為創作的一種題材。山東省濰縣真武祠中有蘇東坡的一段記載:“郭忠恕,洛陽人,善書畫,尤善山水.因與監察御史爭朝堂,被貶乾州司戶……有富家子喜畫,日給美酒,待之甚厚,久乃以情言,且致匹素。郭忠恕先為畫小童持線車放飛鳶,引線數丈滿之……”蘇軾不僅記敘了郭忠恕的剛正不阿,而且形象地描寫了他作畫時的情景。宋人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一書的《紀藝》篇中,也記錄了畫家郭忠恕用大紙畫風箏的一段付佳話:名畫家郭忠恕有次被人請去當場作畫,展軸一看,卷長數丈,觀者皺眉。只見畫家以筆舔墨三五下,即從容揮毫在卷首畫上了個稚氣可掬的童兒,隨之,從童兒手中牽出一條墨線,一氣延至卷尾,又畫上了小小風箏。此畫落墨不多,首尾兼顧,以一墨線控制全局,觀者嘆絕。南宋宮遷畫院待詔蘇漢百所畫《百子圖》中,已生動地描繪了宋代民間放風箏的動作和工具。明萬氏墨的《九子圖》中,也有民間放風箏的圖景。明代畫家徐渭,在晚年時常以風箏作為繪畫的題材,留下了當時放風箏的形象史料。他在浙江創作的三十七首詠風箏的題畫詩,生動有趣,廣為流傳。他的《紙鳶圖》詩是很有名的,“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鳶。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我亦曾經放鷂嬉,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駐游春馬,閑看兒童斷線時”;“春風語燕潑堤翻,晚笛歸的穩背眠。此際不偷慈母線,明朝孤負放鳶天”;“村莊兒女競鳶嬉,憑仗風高我怕誰。自古有風休盡使,竹腔麻縷不堪吹”。他在題放鷂圖中寫道:“風鳶牛鼻孰堅牢,總是繩穿這一條。借與老夫穿水牯,溈山和尚不曾燒”;“紙鳶是真還是假?鳶繩是線還是絳?今日饒君禽與鷂,他年難逃鼠和貓”。
3、風箏的戲劇與小說
元代的雜劇家關漢卿以風箏為題材的雜劇《緋衣夢》,以一個少年書生“買一個風箏放著玩耍”作引端,表現了古代人民,特別是青年婦女的苦難遭遇。清代李漁的傳奇劇本《風箏誤》,就是描寫書生韓世勛題詩于風箏上,風箏落在詹家,詹淑娟和詩其上,因而結成良緣的故事。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是我國的“風箏大師”和“風箏圣人”。從《紅樓夢》這部巨著來看,全書有許多章節都涉及到風箏。在第七十回里,對放風箏有詳細的描述。在第二十二回里,曹雪芹又通過探春出了一則風箏謎:“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這是以斷線風箏暗示探春遠嫁不歸。這個謎語把放風箏的人和放風箏的季節,以及放風箏斷線后的情景寫得極為生動。現實生活中的曹雪芹,不僅對風箏非常喜愛,而且有很高的造詣。他的朋友敦敏曾在《瓶湘懋齋記盛》中說:“芹圃所扎風箏,羅列一室,四隅皆滿,致無隙地,五光十色,蔚為大觀”。可見他扎糊的風箏數量是很多的,品種也是豐富的。曹雪芹還“旁搜遠紹,以集前人之成,寫成一部描寫風箏的著作—《南鷂北鳶考工志》。這本書里每種風箏均有彩圖,并配一首講扎法、一首講畫法的歌訣,也有考證源流的文字,是我國不可多得的一部有關風箏的專著工具書。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寫過一首風箏的詞:“尋常竹木無奇骨,有甚底,扶搖相?系長繩,撒向春風里,頃刻云霄上。多少紅塵客,望天際,一齊瞻仰。念才同把握,忽凌星漢,真人世,非非想。得意驕鳴不了,似青冥,無窮佳況。我從人心,憑空翹首,將心情質問。不識青云路,去塵寰,幾多尋丈?得何時,化作風鳶去啊,看天邊怎樣?”。魯迅先生的散文《風箏》,說的是他的弟弟兒童時期非常喜愛風箏。在這篇散文里,魯迅先生生動地勾畫了弟弟幼年癡愛風箏的情景。現代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里,也有一段有趣的用風箏越城破燕京的故事。
傳統風箏圖片欣賞
(二)現代的風箏影視音樂藝術作品
由于中國歷代風箏文化藝術內容的豐富多彩,進入現代后,現代文學藝術與風箏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從而進一步豐富了風箏文化藝術的內容,推動了風箏文化藝術的發展。
1、風箏的電影藝術
以風箏為題材的現代電影文學藝術片主要有以下幾部:1959年北京電影制片廠、法國加朗斯藝術制片公司聯合攝制的彩色故事片《風箏》。此片當時曾轟動了全國的教育界;1961年山東電影制片廠攝制的記錄片《濰坊風箏》;1981年中央新聞記錄電影制片廠攝制的彩色記錄片《天津風箏》;1984年山東電影制片廠攝制的彩色記錄《濰坊國際風箏會》;1985年中央新聞記錄電影制片廠攝制的彩色記錄片《風箏之鄉》;1986年10月中央新聞記錄電影制片廠攝制的彩色記錄片《中國風箏》(8種語版);1986年3月美.湯姆森電影制片廠攝制的彩色藝術片《翼的探索》;
2、風箏的電視劇
以風箏為題材的電視劇主要有以下幾部:《風箏情》山東省藝術研究所電視部1986年4月制作;《風箏的故事》煙臺電視臺1987年4月制作;《風箏誤》長春電影制片廠電視部1988年4月制作;
3.風箏的音樂歌曲風箏音樂歌曲主要有:
《扎風箏》中國唱片M—2983“月光下的鳳尾竹”;《彩色的夢》獻給中國、濰坊、國際風箏會。中國錄音錄相出版總社出版中國濰坊錄音磁帶廠制作、發行。《風箏之歌》1987年4月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宋希煥作序。這是一本中國濰坊國際風箏會歌曲集。
(三)現代的風箏圖書雜志文化藝術作品
由于全國各地風箏愛好者、研究者、群眾性風箏活動組織及各種形式的風箏活動越來越多,有關風箏研究、制作、放飛等方面的圖書、雜志也越來越多。比較著名的有以下幾部:《濰坊風箏》1985年3月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書是在1984年濰坊國際風箏會后,由齊松濤、孫立榮、柴茂智、曲立秀四位作者協作寫成的。《風箏》1983年9月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作者汪耆年、吳光輝、毓繼明。《中國風箏》1983年10月在中國臺北宏圳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出版,作者謝金監。 《風箏制作》1987年1月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作者韓 春圃、柴茂智、曲立秀。《中國風箏》1987年2月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作者蔣青海。《中國哈氏風箏》1986年5月中國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出版。作者哈魁明、哈亦琦。《風箏技藝與創新》1988年3月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了版。《濰坊風箏》1988年3月文物出版社出版。孫立榮編、劉福聚攝影、封面題字張汀。《風箏的傳說》1992年4月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作者柴茂智《中國風箏》1994年9月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作者王鴻勛、徐淑燕《風箏的制作與放飛》1999年2月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作者柴茂智、劉忠。《風箏制作指導》1999年10月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作者冷世祥。
(四)風箏的郵票,首日封,明信片等集郵文化藝術作品
我國的風箏郵票最早出現在1963年。6月1日發行的“T54《兒童》郵票”。在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自1984年以來,我們濰坊已連續成的的舉辦了二十五屆國際風箏會。全國性的風箏大賽舉辦了十二屆;中國風箏協會在國內組織舉辦了七屆國際性的風箏會;在這些大型的風箏活動中,郵電部門都配合發行風箏的特種郵票、首日封、明信片等風箏集郵文化藝術品。
在此僅列舉1987年以前的部分代表作品:
1980年5月10日郵電部發行風箏特種郵票。第一種雛燕、第二種瘦燕、第三種半瘦燕,各為1500萬張,面額為八分。第四種比翼燕100萬張,面額為七角。1985年4月1日山東省濰坊市郵電局發行第一套風箏明信片四種,內容是龍、蝴蝶、鳳凰:仙鶴童子,共8萬套。1986年4月1日,山東省濰坊市郵電局發行第二套風箏明信片十種。1987年4月1日郵電部發行第二種特種郵票。第一種龍頭蜈蚣,第二種鷹,面額為八分,第三種八卦,第四種鳳凰,面額為三角。1987年4月1日山東省濰坊市郵電局發行第三套風箏明信片十種。1988年4月1日山東省濰坊市郵電局發行第四套風箏明信片10種。1987年4月1日山東省濰坊市郵電局發行首日封。
(五)濰坊舉辦的國際風箏會和各地舉辦的風箏會是風箏文化的新發展
濰坊作為中國傳統風箏的發祥地,濰坊的國際風箏會對全國風箏文化藝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全國各地風箏的愛好者、研究者、群眾性風箏活動組織及各種形式的風箏活動越來越多;在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風箏在中國已發展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多姿多彩的昌盛局面。濰坊已連續成的的舉辦了二十五屆國際風箏會;全國性的風箏大賽舉辦了幾十次;中國風箏協會組織的國際性風箏會舉辦了若干屆。各地都圍繞著自己的風箏會開展了相關的、豐富多彩地風箏文化藝術活動。全國各地舉辦的各種風箏活動推動風箏文化藝術的發展。各地的風箏不斷創新發展,新品種、新風格和傳統的流派,不斷發展和挖掘,喜愛風箏的人們也越來越多。北京、天津、濰坊、南通等城市,已把風箏發展成了工藝美術商品、出口創匯產品,并形成了風箏產業經濟。很多省、市地區開展了規模不同的風箏比賽活動。同時“風箏文化搭臺,經貿活動唱戲”,也促進了各地招商引資和地方經濟的發展。風箏文化藝術活動的發展,對我國社會主義的兩個文明建設,特別是在對外宣傳聯誼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在相互促進的作用下,風箏文化藝術也得到了相應的、更加蓬勃的發展。
三.風箏文化藝術的特點及開發潛力
(一)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中國傳統風箏可扎制表現的體裁內容非常豐富,可謂“竹絲紙絹演乾坤萬物,扎糊繪放抒人間情懷”。乾坤萬物皆可扎制放飛。
(二)形象逼真,喜聞樂見風箏的扎制種類和方法很多,由于它是我國民間多種工藝技術的集合,它做到了題材內容與結構造型繪畫處理的統一,因而不論什么樣的風箏,都具有形象逼真大眾喜聞樂見,便于接受的特點。
(三)風箏文化藝術具有與其它藝術相結合融會的特點風箏是民間工藝品,對風箏的扎制材料、造型、色彩等沒一個固定的格式要求,任由作者發揮創新,只要能放飛上天的就叫做風箏。所以它便于與其它藝術工藝的結合。四.風箏文化藝術具有不朽的生命力的特點 從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只風箏誕生近二千五百年以來,風箏不斷革新發展,其內容形式也在不斷地豐富完善。喜愛、制作風箏;參與放飛風箏活動的人越來越多。目前世界上以有十幾個國家舉辦過近百次國際性的風箏交流動。每到春天,人們就想到放風箏,風箏活動已與人民的生活規律習俗融為一體了,因此它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五.風箏文化藝術具有深層次開發潛力的特點
風箏文化藝術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為社會各階層所接納,并且不斷地被社會所革新運用,因此風箏文化藝術在地方政治、經濟、文化、體育、旅游、工藝品開發等方面具有深層次的開發潛力。我國加入WTO以后,具有東方特色的中國民間藝術將在世界舞臺上做出更高的精彩展示。中國傳統風箏文化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組成部分。通過宣傳展示中國傳統的民間風箏藝術,加強與國內外友人的了解與聯系,加強東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與合作,對促進我國經濟技術、科技文化的發展將一定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引文來源 中國傳統風箏的文化藝術
盆栽桂花的養植和護理的那點事兒
不知你們注意過沒有,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有聞香識花的本事。桂花,以其獨特的甜香,在眾多花卉的香氣中很有辨識度。
中國桂花
作為我國的傳統十大名花之一,桂花,并不單指某一品種,而是對中國木犀屬常綠灌木或喬木等眾多樹木的習慣稱呼。
桂花樹在我國的栽培,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已有兩千五百多年。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神話傳說,更是婦孺皆知。自古以來,文人雅士便有賞桂之風氣,詠桂之作不勝枚舉。中國桂花,在清代初年,經由海運傳入英國,現今歐洲及東南亞地區均有引種。
經過長期的自然雜交和人工選育栽培,我國桂花的品種已經達到包含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四大品種群合計154個品種,在這里我就不一一贅述。
還是就我們在桂花養植過程需要注意的問題,稍稍強調一下。
我們大多數的花友養植桂花的起點,都是從直接購買花農已經嫁接好的兩年齡或三年齡以上的成品桂花開始的,當然也有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小伙伴,可以用扦插,壓條,播種等方法進行栽培,均可成活。但是回報周期較長,特別是播種法,因為實生苗開花很晚,從播種到現花需要將近10年的時間。
還是就我們在桂花養植過程需要注意的問題,稍稍強調一下。
首先是土壤,同我昨天講的梔子花一樣,桂花也是喜歡酸性土壤的花卉,如果要更換盆土,或者植株根系過于發達需要更換大一點的花盆,請在春天發芽之前(敲黑板,老師說這是重點)在更換盆土的過程中,可以添加適量的腐熟肥補充養分,并且每月適當澆淘米水緩慢調節土壤酸堿度。
同梔子花不同,桂花因為是常綠灌木和喬木,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所以南方和北方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均能生長,桂花對于水分的需求并不像梔子花那樣大,日常護理過程中能做到一周澆兩次即可,夏季植物由于蒸騰作用水分散失較快,可以酌情增加澆水次數。
桂花對于溫度和光照的適應能力都比較強,光照和半陰環境均能生長,南方地區可以露地栽培越冬,北方地區和盆栽的桂花則在溫度低于5度時應移入室內越冬,但溫度不要過高,能保持在5度以上即可,次年發芽后再移到室外。越冬期請絕對,務必,一定少澆水。
為了您的嗅覺體驗,施肥請在室外
移出室外,在天氣轉暖之后可以施一次氮肥,初夏時節,可以施一次磷肥,鉀肥,大兄弟溫馨提示:肥料有味,請在室外使用(╯﹏╰)b
葉螨
桂花主要的蟲害就是螨,我們家鄉叫紅蜘蛛,非常小的一種蟲子,很多腿,看起來像蜘蛛,但實際上它不是蜘蛛,,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消滅它,所以它是不是蜘蛛大兄弟我也就不糾結了,螨蟲病非常多發,但也很好治,螨蟲清或者蚜螨殺按照包裝上的用量配制噴施,葉面上下都要噴到,不留死角。藥很便宜,基本花農和花卉市場都有賣,一周噴一次,一個月左右基本就干凈了。
病害多以褐斑,枯葉,掉葉子等表現形式出現,基本都是由菌類引起的,防治方法一方面要注意土壤排水,避免過澇。二要對病葉及時摘除,防止菌類孢子擴散到健康葉片上。三就是及時施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配制1000倍溶液噴施,視好轉狀況決定是否半個月再噴施一次。
在這里我再廢話一句,對于殺螨藥與殺蟲劑的使用還是要強調一定要在室外使用,家中有小孩和寵物的花友,請不要讓您的小孩和貓貓狗狗以及鸚鵡金魚接觸,畢竟它是毒藥╮(╯_╰)╭
最后還是祝朋友們,心想事成,身體健康。
七十二行祖師爺都是誰?獸醫伯樂?屠宰業張飛?媒介月老?
七十二行是對各種行業的通稱,祖師爺則是行業保護神,很受從業人員崇拜。
在“天下第一會館”河南社旗山陜會館的東西廂房,供奉著七十二行祖師爺的雕塑。小旅兔經過采集、整理、匯總,今天將之全部發出,歡迎大家收藏、分享。遇到你的祖師爺,不要忘了點個贊。社旗周邊十里八鄉的和有條件的各行各業從業者可以前往社旗山陜會館實地叩拜,以求祖師爺保佑。反正小旅兔去叩拜過月老和徐霞客,叩拜月老為了祈求婚姻美滿,徐霞客算是小旅兔的祖師爺吧,保佑小旅兔做強做大有錢花。
1.吹鼓手祖師爺——師曠。師曠【吹鼓手】字子野,山西洪洞人,春秋時期著名樂師。他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暝臣。他博學多才,尤精音樂,善彈琴,辨音力極強。以“師曠之聰”聞名于世。后成為吹鼓手行業祖師。
2.木偶祖師爺——偃師。偃師【木偶】據《列子》記載,周穆王西尋昆侖,在返途中,能工巧匠偃師造了一個會唱歌跳舞的傀儡,當場表演給周穆王和他的宮姬看。這就是傳說中木偶戲的起源,而木偶戲也被稱作偃師戲。
3.皮影行祖師爺——李少翁。李少翁【皮影】傳說漢武帝因愛妃李夫人病故,思念心切以至于神情恍惚。大臣李少翁仿照兒童用布娃娃投影的方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腳處裝上木桿。入夜,圍方幃,張燈燭,武帝看后龍顏大悅。李少翁從此成為皮影行的祖師。
4.評書祖師爺——柳敬亭。柳敬亭【評書】(1587—1672年),祖籍南通,生于泰州。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明末清初著名評話藝術家。說書時能傾動市人,后渡江南下,變姓柳,改名逢春,號敬亭,因面多麻,人皆以“柳麻子”呼之。說書60年,名重一時。
5.戲曲祖師爺——唐明皇。唐明皇【戲曲】(685—762年)李隆基,大唐皇帝,廟號“玄宗”。他酷愛音樂。精于多種樂器演奏,并對唐代的音樂制度做了多次重大改革,還設立梨園(音樂學校),擴充教坊,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戲曲藝人。
6.相聲祖師爺——東方朔。東方朔【相聲】(前154—前93年),字曼倩,山東惠民人。漢武帝時初為常侍郎,后升太中大夫、給事中。他生性機智敏捷,詼諧百出,又博學多才,著有《東方朔》二十篇。由于他滑稽善變,機智多端,故時人稱之為滑稽家。
7.戲法祖師爺——呂洞賓。呂洞賓【戲法】山西省芮城人。道教仙人,全真道祖師。相傳在仙人洞得道升仙。另一傳說他是唐末京兆(今陜西西安)人,唐寶歷元年(825年)中進士。后棄官入道,隱居終南山。其后遍游山水,傳道度人。
8.看相祖師爺——劉伯溫。劉伯溫【看相】(1311—1375年)劉基,字伯溫,謚號文成,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
9.算卦祖師爺——鬼谷子。鬼谷子【算卦】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春秋末戰國初時人,是先秦諸子之一。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杰出的兩個弟子。他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尤精于謀略和預測、被算卦行業奉為祖師。
10.風水祖師爺——郭璞。 郭璞【風水】(276—324年),號景純,河東(今山西)聞喜縣人,西晉建平太守郭瑗之子,東晉著名學者。中國風水學鼻祖,其所著《葬經》,亦稱《葬書》,乃中華術數之大奇書,對風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論述,是中國風水文化之宗。
11.鏢行祖師爺——達摩。達摩【鏢行】全稱菩提達摩,為中國禪宗的始祖。于中國南朝梁武帝時航海到廣州。梁武帝信佛,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缽于慧可。后被奉為鏢行祖師。
12.旅游祖師爺——徐霞客。徐霞客【旅游】(1587—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明南直隸(今江蘇)江陰人。先后游歷了十六個省,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他將旅行期間觀察所得,均作詳細記錄,著為《徐霞客游記》。是我國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探險家。
13.紡織祖師——黃道婆。黃道婆【紡織】松江烏泥涇(今上海華涇鎮)人,生活在宋末元初。十多歲被賣為童養媳,婚后不堪家庭虐待,隨黃浦江海船逃到海南島崖州。在崖州隨黎族人學習紡織。后回到故鄉教當地婦女棉紡織技術,成為棉紡業祖師。
14.制陶祖師爺——寧封子。寧封子【制陶】又稱龍蹺真人,為古代仙人。據《列仙傳》載,他原為黃帝陶正。其時洪水泛濫,人居洞穴,每到山下取水,無盛水器。寧封偶于火中得硬泥,遂悟作陶之理。后授黃帝以《龍蹺經》,被封為五岳真人。
15.會計祖師爺——桑弘羊。桑弘羊【會計】(公元前152—前80年),西漢政治家,洛陽人。出生于商人家庭,自幼有心算才能。后任治粟都尉、大司農、御史大夫等職。是著名的理財家,被后人敬為會計行的祖師。
16.梳篦祖師爺——赫連。赫連【梳篦】傳說中的能工巧匠。他琢磨創制梳理頭發的工具,被認為私造“怪物”而問成死罪,因得到獄首相助,把木梳送呈嫘祖娘娘,從而使軒轅黃帝洞察冤獄,赦赫連無罪。從此人們尊崇赫連為梳篦業始祖。
17.窯匠祖師爺——老君。老君【窯匠】太上老君,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謚曰聃。春秋時期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后世以為道家始祖,著有《道德經》五千余言。現今社會多個行業,如鐵匠、煤窯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鐵匠等,皆祭拜老子為祖師爺。
18.花炮祖師爺——祝融。祝融【花炮】傳說中的古代帝王,以火施化,號赤帝,后人尊為火神。有人說祝融是古時“三皇五帝”的“三皇”之一。住在昆侖山的光明宮,是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也有人說祝融叫重黎,在擔任火正官時,黃帝賜他姓“祝融氏”。
19.泥塑祖師——女媧。女媧【泥塑】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女媧用泥土仿照自己創造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又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因此也被傳為婚姻女神。女媧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
20.鹽業祖師爺——蚩尤。蚩尤【鹽業】山西運城解州人,為九黎部落的酋長。他率領眾多先民開發鹽池,冶銅造器,發展農業耕作,研造軍械,富甲一方,名揚天下。皇帝和炎帝聯盟,又策反了解州本地人,內外夾攻,破了蚩尤的堅固堡壘,蚩尤終不敵而殞。
21.皮匠祖師爺——比干。比干【皮匠】商代人。商末野獸橫行,鬧得民不聊生。傳說比干為了救民于水火,調軍隊剿滅了所有的野獸。獸肉被分吃后,比干集思廣益,發明了用硝鞣制的方法,使獸皮柔軟而不變質,他還把制裘技術都傳授給人們,因此被皮匠業奉為祖師。
22.曲藝祖師爺——周莊王。周莊王【曲藝】相傳當初周莊王為正風化俗,特地派出梅、清、胡、趙四個能說會道的大臣,擊鼓說講善惡報應,勸人為善以教化民眾。因此,后世曲藝藝人,均尊奉周莊王為祖師爺。
23.媒介祖師爺——月老。月老【媒介】月下老人是中國神話傳說中專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簡稱“月老”。月下老人所持婚姻簿體現了中國傳統婚戀命定觀,凡未婚男女可祈得到理想中的終身伴侶,已婚男女瞻拜月老后,可期婚姻和美、白頭偕老。
24.車運祖師爺——馬王爺。馬王爺【車運】傳說馬神原是上天的房星,又稱“天駟”。他原為王母駕車,蟠桃會時,被留在天門外,由于發牢騷被貶下人間。在趙州,張果老與魯班斗法,魯班氣得摳下了一只眼睛,被馬王爺安在自己頭上,于是就成了三只眼。
25.商業祖師爺——范蠡。范蠡【商業】字少伯,春秋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謀士和實業家。他輔助越王勾踐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后與西施泛舟五湖,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乃中國儒商之鼻祖。后人尊稱“商圣”。
26..倉儲祖師爺——韓信。韓信【倉儲】(約公元前231—前196年),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漢初三杰”之一。曾先后為齊王、楚王,后貶為淮陰侯。韓信因計謀不能被項羽采納而離開楚軍,投奔劉邦,曾做過管理倉庫的小官。
27.絲織祖師——嫘祖。嫘祖【絲織】中國古代就有“絲綢之國”之稱,是最早發明種桑飼蠶的國家。傳說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帝之妃,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后人都尊奉她為“蠶神嫘祖娘娘”。
28.鞋匠祖師爺——孫臏。孫臏【鞋匠】戰國時期齊國著名的軍事家。以“孫臏賽馬”和“圍魏救趙”聞名。曾與龐涓為同窗,師從鬼谷子學習兵法,后因龐涓陷害而遭髕刑。傳說孫臏為保護被削去髕骨的傷腿,用獸皮制成有史以來第一雙過膝皮靴。后世的鞋匠于是把孫臏尊為保護神。
29.理發祖師爺——羅祖。羅祖【理發】關于羅祖,有三種傳說。一說為唐明皇時人;一說為武則天時人;一說為清代人。傳說雍正皇帝頭上害“癩瘡”,其頭無人敢剃,羅祖扮為道人,給皇帝剃完頭,還用中草藥治好了皇帝的“癩瘡”,于是龍顏大悅,封道長為“剃發師祖”。
30.當鋪祖師爺——馬援。馬援【當鋪】(公元前14年—49年),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馬援視錢財富貴如糞土,他將萬貫家財,散給了親友族人及邊塞上的百姓。后世當鋪業尊他為祖師爺。
31.刺繡祖師——盧媚娘。盧媚娘【刺繡】唐代廣東人。據史籍記載,她幼而慧悟,工巧無比,曾在宮中繡制宮廷用品,唐順宗稱她為“神姑”。她能在一幅一尺見方的絲絹上繡出一卷佛經《法華經》,字體比粟米還小,而且點劃分明。
32.染業祖師爺——梅福。梅福【染業】西漢末年壽春(今安徽壽縣)人,曾任南昌尉,因不滿王莽專制棄家到廬山學仙。傳說梅福在未進入仕途之前,發現和發明了黃、藍、綠等好幾種染布的染料,遂被后世的染織者尊為祖師爺。
33.水運祖師爺——楊泗將軍。楊泗將軍【水運】宋代湖南長沙人氏。傳說他曾經除掉河中興風作浪的孽龍。因其能斬除蛟龍,平定水患,故被水運行業敬為保護神。
34.澡堂業祖師——智公禪師。智公禪師【澡堂】一說志公,亦作“治公”或“智公”,俗稱“智公禪師”和“志公祖師”。相傳,他禪杖上掛有修腳刀具,曾為佛祖釋迦摩尼、達摩老祖及周文王等人修過腳,治過足疾。
35.竹編業祖師——張班。張班【竹編】傳說魯班有個小徒弟張班,既調皮又不用心學藝,魯班一氣之下,把他逐出師門。他只得在竹林邊的洞穴中住下,還用竹子編出了各種生活用品,并編一只精美的籃子送給師娘,魯班因此傳授給他獨門技藝,后人遂尊張班為竹編祖師。
36.剪刀祖師爺——張小泉。張小泉【剪刀】明末安徽黟縣會昌鄉人。他使用聞名的“龍泉”銅為原料,制成的剪刀,鑲鋼均勻,磨工精細,刀口鋒利,開閉自如,因而名噪一時。“張小泉剪刀”是我國的傳統工業名牌,已300多年歷史。
37.獸醫祖師爺——伯樂。伯樂【獸醫】春秋時代人。本名孫陽,善相馬,有“世有伯樂,然后又千里馬”之美譽。他在研究醫治馬方面也不懈追求,成為當時有名的畜牧獸醫。著有《伯樂針經》、《伯樂療馬經》等,在后世獸醫學術的發展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38.藥鋪祖師爺——韓康。韓康【藥鋪】字伯休,東漢時京兆霸陵人。常游名山,采藥賣于長安市中,口不二價,三十余年。后人以“韓康”借指隱逸高士,亦泛稱采藥、賣藥者,市井藥鋪常以“韓康遺風”、“市隱韓康”為匾額,表明賣藥童叟不欺。
39.中藥祖師爺——李時珍。李時珍【中藥】(1518年—1593年),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人。生活于明正德至萬歷年間。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他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
40.制藥祖師爺——孫思邈。孫思邈【制藥】(581年—682年),唐朝京兆華原(現陜西耀縣)人,他通百家之說,有二十四成果開創了我國醫學史上的先河。醫德高尚,是我國醫德思想的創始人。被后人譽為“藥王”,奉為“醫神”。
41.外科祖師爺——華佗。華佗【外科】(約145?—208年),沛國譙(今安徽亳州 )人,三國著名醫學家。他熟練掌握了養生、方藥、針灸和手術等醫治手段,精通內、外、婦、兒各科,辨證施治,診斷精確,方法簡捷,療效神速,被后人稱為“外科鼻祖”。
42.內科祖師爺——張仲景。張仲景【內科】(約150~154年—約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郡人。曾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鑒于當時傳染病盛行,他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寫出了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被后人稱為“醫圣”。
43.玉器祖師爺——邱處機。邱處機【玉器】(公元1148—1227年),字通密,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今屬山東)人。金朝末年全真道第五任掌教。著有詞集。據傳說,他早年就掌握了全套琢玉五技藝,故被后人奉為玉器行的祖師。
44.制漆祖師爺——俞伯牙。俞伯牙【制漆】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俞伯牙遇到柴夫鐘子期,鐘子期感嘆俞伯牙的音樂“巍巍乎若高山,蕩蕩乎若流水”。鐘死后,俞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身不再鼓琴。傳說曾制造漆器,被后世尊為祖師爺。
45.墨硯祖師爺——子路。子路【墨硯】(公元前542—前480年),名仲由,魯國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有政治方面的杰出才干。“二十四孝“中為親負米的主角。子路事親極孝,剛毅勇敢,聞過即改。傳說子路是硯石的發明者,故被稱為該行業的保護神。
46.印刷祖師爺——畢升。畢升【印刷】又作畢昇(約970年—1051年),北宋布衣,湖北英山縣人。宋初為書肆刻工。他發明的膠泥活字印刷技術,具有一字多用、重復使用、印刷多且快等優點。對后世印刷術乃至世界聞名的進步,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47.造紙祖師爺——蔡倫。蔡倫【造紙】(61—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東漢時期的宦官,一度官尊九卿。東漢之前,書寫材料用竹簡或縑帛,不利于文化的傳播。蔡倫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制造成紙張,發明了造紙術。被尊為造紙業的祖師爺。
48.制筆祖師爺——蒙恬。蒙恬【制筆】(?—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人。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曾經北防匈奴多年。因為支持太子扶蘇,被宦官趙高設計處決。據說他以柘木為骨,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制出了便于書寫的毛筆。
49.水產祖師爺——龍王。龍王【水產】神話傳說中統領水族的王。龍王能生風雨、興雷電,職司一方水旱豐歉。唐宋以來,帝王封龍神為王。龍王治水則成為民間普遍的信仰。因為和水關系極為密切,龍王就成了水產業的祖師爺。
50.茶業祖師爺——陸羽。陸羽【茶業】(733—804年),字鴻漸,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并擅長品茗。撰《茶經》三卷,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
51.木匠祖師爺——魯班。魯班【木匠】姓公輸,名般。約生于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魯國人。出生于世代工匠的家庭,在機械、土木、手工工藝等方面多有發明,如曲尺、墨斗、鋸子、刨子,鉆子等,我國的土木工匠都尊稱他為祖師爺。
52.糕點祖師爺——聞仲。聞仲【糕點】《封神演義》中的人物,是商朝末代君王紂王朝中的太師。武王伐紂時,聞仲隨軍出征。他用飴糖與炒熟谷粉制做糖餅,風干后作為士兵的軍糧,這是我國糕點的雛形,聞仲因此也就成為糕點行業的祖師爺。
53.裁縫祖師爺——軒轅。軒轅【裁縫】尊稱黃帝。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他播百谷草木,創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等,是中華文明承前啟后的先祖。被裁縫業敬為祖師。
54.漁業祖師爺——伏羲。伏羲【漁業】與神農、黃帝共同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并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稱為漁業祖師。
55.農耕祖師爺——后稷。后稷【農耕】古代神話傳說中農業部落周人的祖先,名棄。后稷出生后曾被拋棄。但因受到牛羊、鳥獸庇護而未死。棄自幼聰慧,做游戲的時候,便善于種植麻和豆。長大后,還把耕種和收獲的技術傳授給民眾,成為后世敬奉的農耕祖師爺。
56.水利祖師爺——大禹。大禹【水利】夏后氏首領,是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圣帝王,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在治理黃河水患時,他改堵截為疏導,終于成功,根治了水患。治水期間,他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因善于治水,被水利行業敬為祖師。
57.車夫祖師爺——造父。造父【車夫】其祖先伯益為顓頊玄孫。被舜賜姓贏,是西周善御者。傳說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后獻給周穆王。由于造父幫助周穆王打敗了入侵之敵,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他,為趙國始祖。周時也被車夫奉為車夫祖師爺。
58.釀酒祖師爺——杜康。杜康【釀酒】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夏代國君。他發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曹操有詩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遂成了酒的代名詞。被后人尊崇為釀酒鼻祖和酒圣。
59.飲食祖師爺——彭祖。彭祖【飲食】一作彭鏗,或云姓籛名鏗,大彭氏國(今江蘇徐州)人。原系先秦傳說中的仙人,后背道教奉為仙真,被帝堯封于大彭。相傳他活了八百多歲。彭祖善于調制味道鮮美的雉羹(野雞湯),被尊為飲食業的祖師爺。
60.豆腐祖師爺——劉安。劉安【豆腐】(公元前179年—前122年),西漢思想家、文學家,沛縣豐人,漢高祖劉邦之孫,公元前164年被封為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不老之藥,煉丹時偶然在煮沸的黃豆汁中加入石膏,形成了鮮嫩綿滑的豆腐。劉安從此成為豆腐的發明者。
61.饅頭祖師爺——諸葛亮。諸葛亮【饅頭】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國丞相。相傳在七擒孟獲平定西南之時,諸葛亮率軍渡瀘水,曾蒸成面皮包裹牛羊肉餡的“蠻頭”,以代替“南蠻”俘虜的首級祭祀亡靈。因此成為制造“饅頭”行業的祖師爺。
62.廚師祖師爺——詹王。詹王【廚師】相傳詹王原名詹鼠,湖北廣水人,出生于南北朝時代。因隋文帝食遍山珍海味以至膩煩,御廚紛紛改行。詹鼠應征,并讓隋文帝大街小巷找“餓”,最后奉上菜肴“金雞報曉”,隋文帝吃后龍顏大悅,遂封詹鼠為詹王,也被后世廚師奉為祖師。
63.飯館祖師爺——灶君。灶君【飯館】也稱灶王、灶神、灶王爺、東廚司令,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司飲食之神。民間認為,灶君會在舊歷年尾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告人間善惡,所以家家都會祭拜灶君,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64.旅店祖師爺——孟嘗君。孟嘗君【旅店】(?—前279年),性田名文,“戰國四公子”之一,以輕財下士著稱。他先任齊相,發展合縱抗秦勢力,后任魏相,轉而聯趙、燕等國,附秦攻齊,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權變之臣。因門下食客數千人,遂成后世旅店業的祖師爺。
65.制醋祖師爺——帝予。帝予【制醋】杜康之子。帝予模仿父親造酒,21天酉時無意中發明了醋。從此民間廣泛傳揚說:“杜康造酒兒造醋”。
66.制糖祖師爺——鄒和尚。鄒和尚【制糖】唐代大歷年間四川遂寧人。學識淵博,潛心科技,首創了窨制糖霜(冰糖)的技術,遂被尊為制糖業的祖師爺。
67.樂器祖師爺——孟昶。孟昶【樂器】(919—965年),初名仁贊,字保元,五代后蜀末代皇帝。孟昶聲樂造詣很高,精通音律,創作詞曲,首制文人詞曲集、首開畫院、大規模勒石刻經和發揚當地民族音樂,被尊為“孟郎君”或“郎君爺”。
68.畫匠祖師爺——吳道子。吳道子【畫匠】(約680—759年),唐代畫家。畫史尊稱吳生。又名道玄。陽翟(今河南禹州)人。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召入宮庭。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長于壁畫創作。
69.秤匠祖師爺——胡令能。胡令能【秤匠】(785——826年)詩人,唐貞元、元和時期人。隱居圃田(河南中牟縣)。他的詩語言淺顯而構思精巧。因年輕時以修補鍋碗盆缸戥秤為生,人稱“胡釘鉸”。后被秤匠奉為祖師。
70.屠宰業祖師爺——張飛。張飛【屠宰】(?—221年),字益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早年以殺豬為業,與劉備、關羽桃園結義,排行第三,是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因曾從事屠宰業,故被該行業奉為祖師。
71.扎彩業祖師爺——五道真君。五道真君【扎彩】陰間的神,代表著人死后的靈魂。扎彩藝術起源于喪俗,他將扎制、貼糊、剪紙、泥塑、彩繪等技藝融為一體,故扎彩業奉五道真君為始祖。
72.針業祖師爺——劉海。劉海【針業】傳說劉海是晚唐五代人,曾位至宰相。因道士提醒,佯狂歌舞,遠游秦川。最后修道成仙,被道教奉為“北宗五祖”之一,號海蟾子,又被人稱為劉海蟾。“劉海戲金蟾”的故事中,有“線過金錢眼”的動作,劉海從此成為針業的保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