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前沿資訊

怪物x聯盟霹靂彈(宇宙最全間諜暗器大賞)

導讀怪物x聯盟霹靂彈文章列表:1、宇宙最全間諜暗器大賞2、說長論短話末敏——談談末敏彈的優長與局限3、以色列F-15被曝光仍在裝備霹靂-8的原型彈,美國很感興趣4、伏龍記被動道具

怪物x聯盟霹靂彈文章列表:

怪物x聯盟霹靂彈(宇宙最全間諜暗器大賞)

宇宙最全間諜暗器大賞

[紅瓊]改編自英國歷史上一樁真實事件。

女主瓊·斯坦利,英國人,劍橋大學物理系出身,二戰期間參與了“合金管計劃”,負責合金技術研究的協調工作,屬于英國原子彈研究的最核心部門。

一次會議上,她偶然得知自己的工作其實是在幫美國制造核彈,攻擊目標原本是德國,但在德國投降后,這個目標改成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

瓊見阻止不成,就請求能提前通知日本,但研究者們不同意,還說下一步要用此武器攻打蘇聯。

為避免日本的悲劇重演,瓊成為克格勃間諜,冒著叛國罪,用微型相機將核彈機密泄露給了蘇聯,最終憑一己之力成功阻止了第二顆原子彈爆炸。

女主瓊·斯坦利的原型是梅利塔·諾伍德,代號“霍拉”,任職于英國有色金屬科研協會,三十年來一直為蘇聯刺探英國情報,令軍情六處名譽掃地,被稱為“紅色奶奶”

雖然在電影[紅瓊]中,她始終沒承認自己“師從”克格勃,但從她所使用的刺探情報的工具——微型相機來看,毫無疑問,她是一名訓練有素的間諜。

不僅如此,她還備有一枚叫“毒珊瑚”的針,一旦身份暴露,就插入敵人的手腕,旁人查不出來。

??[紅瓊],男女主同為蘇聯情報機構——克格勃的間諜,毒珊瑚為男主所贈,為免女主任務失敗

——這就是克格勃的手段。但世界上的情報機構何止克格勃,而類似的“騷操作”,只怕更多。

【鑰匙槍】英文寫作“Key Gun”,表面看是鑰匙,其實是一把迷你手槍。在“007系列電影”第15部[007之黎明生機]中,就有這么一把類似鑰匙的暗器,只不過是車鑰匙,內部裝有高濃度塑膠炸藥,只要吹出固定音節,就能釋放出這種炸藥。

【手電筒式散彈槍】(上圖)由美國ARES防務系統公司開發,除照明外,能作.40口徑的散彈槍。

【手電筒式電擊槍】(下圖)屬近戰武器,所發出的電荷可使敵人瞬間失去意識,幫助間諜逃跑或躲藏。

【手套槍】1942年由Stanley M. Height在費城設計,為.38口徑,在牛皮手套背面裝得結結實實,間諜只需著長袖衣裝,將其掩蓋,通過握拳或擊打目標,將頂部柱塞推向敵人的身體,即可觸發。如果事出緊急,也可雙手抱頭,佯裝投降,在腦后遮住手套槍,待敵人進入射程范圍內,再將其擊斃。冷戰期間,這款武器一直由美國海軍情報局使用。

【煙斗槍】1939年到1945年,英國特種部隊所使用的外形像煙斗的槍,間諜只需握住煙斗的斗柄,后扭轉斗槽,便可打出致命一擊。缺點是只適用于近距離搏殺,且只能發射一枚小口徑子彈。

【口紅槍】1965年,柏林情報人員從克格勃女間諜手中獲得的一把外形像口紅的.45口徑單發手槍,只需按下開關,口紅中心就會發射子彈,是絕佳的暗殺武器,被稱作“死亡之吻”。

【藏有手槍的書】二戰期間,德國某間諜的一本關于政治經濟學的書中,藏有一把Liliput Kal .25口徑手槍。據我猜測,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男主從《圣經》“出埃及記”一章裁剪出的用于越獄的鶴嘴鋤(下圖),其靈感應當來源于德國間諜。

【手杖相機】20世紀初的一種隱藏在手杖扶柄上的相機,有間諜還會在杖身內置刀片,如果不小心暴露身份,可像拔劍出鞘一般將刀片拔出,使手杖變長矛,準備近身迎擊。

【Steineck ABC手表相機】蘇聯克格勃從國外的間諜手中所沒收的最多見的間諜工具,為德國人Walter Zapp于1948年開發。其表盤中置有微型膠片,可拍攝8張照片,但因為沒有取景器,所以拍攝時相當困難。

說到手表,007系列電影中有許多手表外形的暗器,比如第4部[007之霹靂彈],邦德戴了一塊裝有蓋氏計算儀的表,用于測量輻射值;第8部[007之你死我活],邦德靠一塊可以變成電鋸的勞力士手表鋸斷了繩索,成功翻盤;第11部[007之太空城],邦德又靠一塊藏了一圈炸藥的精工電子表逃出生天。可以說如果沒有手表,邦德早就死了千八百回。

電影[王牌特工:特工學院]中也有手表暗器,但相比007稍顯弱雞,既不能引爆炸彈,也不能變成電鋸,而是用作麻醉槍,且能致使敵人失憶。因此我懷疑主角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工藤新一。

【扣眼相機】F-21扣眼相機產于1970年,代號“Ajax”,可藏于普通外套內,快門則置于口袋中,用手觸發后便可拍攝照片。

【領帶相機】英文寫作“Photo-Cravate”,是1890年法國Edmund & Leon Bloch公司開發的一款間諜相機,機身全銅,內有6張可旋轉式底片,因厚度僅7毫米,極易掩人耳目。

【煙盒相機】德國史塔西于上世紀60年代制造,尺寸小,安靜,易隱藏,內有微型彈簧纏繞的35毫米膠片,可拍攝照片高達18張。

007系列電影中也有和香煙有關的間諜工具,比如第5部[007之雷霆谷]中裹在香煙里的小火箭;第10部[007之海底城]中俄羅斯女間諜所抽的迷魂煙;第11部[007之太空城]中設置在煙盒中的、可以打開保險柜的透視儀。

【鋼筆相機】上世紀70年代末,供美國中情局特工使用。

在電影[007之太空城]和[王牌特工:特工學院]中均有鋼筆外形的間諜工具出現,其中前者可以注射毒液,后者則能釋放毒劑。

【戒指相機】意大利人開發的微型相機(左圖),適于拍攝敵人的面部特寫。電影[007之擇日而亡]和[王牌特工:特工學院]中都有這種戒指,但功能不同,前者是可以震碎安全玻璃的超高頻單音戒指,后者是能放射5萬伏特電壓的電擊戒指。

懷表相機

【空心硬幣】美國中情局于上世紀50年代研發,可用于傳遞情報,但空間狹小,僅夠存放一份微縮影印文件,且需先用針插入小孔打開,再拿高性能放大鏡讀出其中隱藏的信息。

1953年,一間諜組織將裝有情報的硬幣交給一報童,因動作匆忙,致使報童沒能接住,滾到地上,微縮膠片登時大白于天下,而美國聯邦調查局花了4年時間才解讀出其中的指令信息。

【保加利亞雨傘】1978年9月7日早晨,因政治迫害而逃至英國的保加利亞作家喬治·馬科夫,在滑鐵盧橋上的巴士站等車時,被一陌生男子的雨傘刺中大腿。男子連連道歉,喬治·馬科夫便沒有放在心上,直到夜里下班回家,才感到大腿疼痛難忍,泛起一片紅疹,并伴隨高燒不退。

3天后,馬科夫不治身亡,倫敦警方受命驗尸,發現他的腿部被植入了一顆針頭大小的金屬球,直徑1.52毫米,內含90%的鉑和10%的銥,還有微量蓖麻毒素。這些原本都被蠟封,是馬科夫的體溫將其溶化,使毒素從小球中流出,英媒稱之為“雨傘謀殺(Umbrella Murder)”。

法國導演熱拉爾·烏里受此案啟發,拍攝了電影[傘中情],里面的男主正是靠著一把藏有毒針的雨傘逢兇化吉的;當然,[007之最高機密]中也有一把傘,只要淋了水就能觸發,殺死打傘之人;還有[王牌特工:特工學院],兩個男主都使用過一把防彈傘,撐開便可防彈,還能透視發射子彈攻擊。

【袖扣】由蘇聯克格勃開發,內藏有微縮菲林。電影[007之太空城]中雖沒有這種袖口,但有Q博士為邦德做的袖箭,使之兩次靠此物件化險為夷。

【自殺眼鏡】1975年至1977年,美國中情局特工使用,鏡架末端藏有紅色氰化物顆粒,如果任務失敗,可吞食這種顆粒自殺,以免牢獄之苦。

007系列電影中也有兩副間諜眼鏡,一副出自[007之雷霆殺機],功能是消除玻璃反光,非常雞肋。另一副出自[007之黑日危機](圖),具有透視功能,可以檢測出哪些人攜帶了武器。

這種眼鏡也是[王牌特工:特工學院]的招牌,其不僅能實現全息投影,還能如GPS一般定位嫌犯位置,也能做特工彼此間的通訊工具。

當然最高級的要數鋼鐵俠的“伊迪絲”。在前不久上映的[蜘蛛俠:英雄遠征]中,彼得·帕克繼承了鋼鐵俠這副斥資數億美元的眼鏡,基本的通訊功能當然有,還能黑進別人的手機獲取信息,更能與軍事衛星取得聯系,調動上萬臺無人機。

【足跡偽裝】類似馬鞍或牛鞍的一種鞋底,間諜用此來隱藏或偽裝自己的足跡。

【密碼化妝鏡】鏡面有一排密碼對照表,女間諜可用之破譯情報。

【樹樁竊聽器】美國中情局于上世紀70年代設計,并將其放置在莫斯科反導防御基地附近,用于攔截蘇聯秘密無線電數據,再通過衛星傳輸給中情局。

【打火機槍/竊聽器】左上圖與下圖為Zippo品牌研發,內含8發.22口徑子彈的打火機槍。右上圖則是在打火機內側安裝的竊聽器。

【馬提尼/電燈開關竊聽器】

【錄音機里的無線電發射器】

【鞋跟情報發射器】上世紀60年代,羅馬尼亞間諜曾在鞋跟上安裝麥克風和發報器,來記錄西方外交官們的談話,相當于一個行走的廣播電臺。

美劇《糊涂偵探》和電影[007之俄羅斯之戀]中也有皮鞋外形的暗器出現,前者可作移動電話,后者的鞋頭藏有刀片,大反派幽靈黨3號羅莎·克萊布就是用此招將邦德逼得節節敗退的。

【間諜風箏】意大利EOLO SpA公司研制,線長25米,箏架上裝有一臺小型數碼相機。

【U-2型偵察機】外號“蛟龍夫人”,1953年7月由美國空軍打造,可不分晝夜于7萬英尺高空執行全天候偵察任務,為決策者提供重要情報,同時又不被蘇聯雷達或導彈發覺。

【直腸逃生膠囊】上世紀60年代,由美國中情局研制并分發給特工吞食,使之隱藏于直腸而不被發覺,內含10件逃生工具,也有的是一支.45口徑手槍,必要時可幫助間諜逃脫。當然,前提是你得先把它掏出來。

【紙牌地圖】

【煤炭炸藥】二戰期間由美國中情局開發,是一種煤炭外形的炸藥包,旁邊盒子里裝的是油漆,可將炸藥涂成與目標所在地的煤炭相同的顏色,以便混入其中。

【間諜鴿】一戰時期,德國人發現鴿子可以自由自在地飛越敵軍戰場,便將相機設定為每隔一段時間自動拍攝圖像,后捆綁在鴿子身上,用以偵察敵方陣地。資料顯示,這種間諜鴿返回的圖像比衛星照片更加清晰,甚至有鴿子一次帶回了12張照片,挽救了數百名盟軍的生命。

【間諜海豚】1973年冷戰時期,蘇聯組建的一支“海豚部隊”,可執行安裝炸彈、排除水雷、攻擊敵方潛水員等一系列海下任務,以應對“美軍威脅”。

【機器鯰魚“查理”】2003年,美國中情局科技部成立40周年宴會上,展示了一種鯰魚外形的水下探測器,由抗壓外殼、壓載系統、 通訊系統和尾部的推進系統組成,可無線遙控其在核反應堆等敏感水域附近采集水樣、竊取相關情報而不被人發覺。

【間諜蟑螂】2006年,東京大學研究人員在蟑螂背部安裝了CPU和無線電裝置,可遠程遙控,探測情報,并利用蟑螂的身體機能充電。

【間諜海豹】由俄羅斯軍方馴養,可以扛槍、排雷、咬匕首、檢測管道,協助人類在水下作業。

【間諜白鯨】2019年4月29日,一挪威漁民在出海打漁時,發現一頭白鯨在跟蹤他的船,身上還纏著帶子,“像是固定gopro和武器用的”。隨后,漁民將帶子取下,看到扣子上寫著“圣彼得堡設備”,有專家認為,其“很有可能是俄羅斯軍方派來的間諜”。

【間諜貓】由美國中情局馴養,需先把電池藏于貓咪胸部,再將電線沿其脊柱連接至耳朵上的麥克風,尾巴則用作天線——整套訓練耗資1000萬美元,被稱作“Project Acoustic Kitty”。可直到幾年后中情局才發現,大部分貓咪在執行任務時,根本不會聽人類的話。

說了這么多國外的,其實我國也有一位非常優秀的間諜,曾于1994年赴港調查一起恐龍骨架盜竊案,隨身攜帶了多種暗器。

有的看起來是個大哥大,其實是一只剃須刀;有的看起來是一只剃須刀,其實是一臺吹風機;有的看起來是一臺吹風機,其實它還是一只剃須刀。

??[國產凌凌漆]

雖然沒什么卵用,但其搞笑的功能在間諜圈兒里我認為還是出類拔萃的。

說長論短話末敏——談談末敏彈的優長與局限

降落傘通常被視為“守護生命之傘”,但是有一種掛著降落傘的炮彈,現身戰場往往意味著更大的威脅。近年來,在一些熱點地區發生的坦克被攻頂戰例中,摧毀坦克的部分彈藥在最后階段就“撐開”了一頂頂小傘。

這種彈藥就是末敏彈,又稱末端敏感彈藥。掛在末敏彈上的小傘,其目的就在于讓彈藥在空中適當減速,以便讓彈載搜索定位裝置發揮作用。那么,末敏彈在最后階段都會撐開一頂小傘嗎?它為何被稱作“效費比很高的反集群裝甲武器”?它具有如此功效為何卻沒有被太多國家使用?在不久的將來它能繼續扛起“反集群裝甲目標的火力擔當”大旗嗎?請看解讀——

環環相扣的“三板斧”

對絕大多數末敏彈來說,“開傘”是不可缺少的一環。以“撐開”降落傘為標志的空中減速、螺旋式探測、自鍛成形金屬杵攻擊這環環相扣的“三板斧”,奠定了末敏彈在陸戰場上的一席之地。

在設計之初,末敏彈就是為了有效攻擊裝甲集群而生。在此之前,各國常用的兵器是集束炸彈,即通過將大量子炸彈“塞入”一個個母彈體,再在目標上空投放,對裝甲集群所在的一定地域進行無差別打擊。當時的集束炸彈有明顯弊端,最主要的一點是威力和精度有限,可毀傷輕型裝甲目標,但對重型裝甲目標有點“無奈”。

于是,在各國多方探索下,末敏彈問世。能用當時服役的火炮發射、能有效擊穿重型坦克頂裝甲、能一石二鳥甚至更多地增加打擊目標數量等,成為末敏彈的立身之本。

與導彈和制導炮彈空中姿態全程可調不同,末敏彈只把功夫下在空中飛行的“最后一公里”上。在飛行前期和中期,末敏彈母體會像其他炮彈一樣在空中按彈道規律飛行,到了后期一定階段,末敏彈才使出“三板斧”絕技。

空中減速是末敏彈“揮出的第一板斧”。要把快速飛行的母彈“叫停”在裝甲集群的上空,減速、減旋與穩態系統包括減速傘和減速氣囊等至關重要。當彈體姿態穩定并達到既定條件后,減速設備被拋掉。“分身”出來的子彈藥會放出渦旋式旋轉降落傘,一方面繼續保持較低的下降速度,另一方面使末敏彈以一定角度開始旋轉,為彈載敏感器實施掃描提供條件。

需要說明的是,此時的渦旋式旋轉降落傘只是選項之一,像瑞典和法國聯合研制的BONUS末敏彈,降速增旋采用的則是兩片張開式弧形翼片。由此可見,不是所有末敏彈在最后階段都會撐開一把小傘。

敏感器進行螺旋式掃描是末敏彈“揮出的第二板斧”。敏感器是末敏彈的“眼睛”。當前,主要有紅外、主/被動毫米波、激光敏感器3種,3者之間還可互相組合,以便讓末敏彈適應不同作戰環境。出于對精度和速度的追求,第三代末敏彈普遍采用“紅外 毫米波 激光掃描”復合敏感器,而不再是第二代末敏彈“紅外 毫米波”的慣用模式。三模復合敏感器的使用,使其對目標的辨識與定位更快、更準。由渦旋式旋轉降落傘或弧形翼片助推的螺旋式掃描,則使敏感器可往復探測一定圓形范圍內的目標,經“請示”中央控制器后對其發起打擊。

自鍛成形的金屬杵攻擊目標是末敏彈“揮出的第三板斧”。自鍛成形不是新概念,目前,不少反坦克導彈及火箭筒的戰斗部就采用空心裝藥方式,引爆后用自鍛成型彈丸攻擊目標。不過,和一般破甲彈戰斗部構型略有不同,末敏彈的藥型罩錐角通常大于90度,狀如淺盤。起爆時,金屬藥型罩不會形成聚能射流,而會被壓縮為一個短粗的金屬杵體,以2000-3000米/秒的速度“捅穿”目標,并造成目標內部更多裝甲崩落。這種杵體在速度上雖不如金屬射流,但它不像金屬射流那樣易受旋轉和炸高等因素影響,因而適用范圍更廣,毀傷性能也更為穩定。

當然,“三板斧”并不是末敏彈優勢的全部。成本較低、效費比高,能用戰機、導彈、炮彈、火箭彈等多種平臺來發射等,都體現著其“三板斧”背后的“乾坤”之大。

經濟高效但研發艱難

末敏彈最擅長的是攻擊頂部裝甲,無論是用導彈、火箭彈、炮彈發射還是由布撒器布放,從天而降的優勢都使它更易于攻擊裝甲集群的這一“命門”。

如天女散花般優雅,又如群狼獵殺般冷酷。在攻擊的最后時刻睜開“霹靂之眼”,末敏彈因此又有著“作戰精靈”之稱,在戰場上的主要優勢體現在:

其一,末敏彈在毀傷裝甲集群時,效費比頗高。攻擊裝甲目標,反坦克導彈、制導炮彈、反坦克火箭筒、巡飛彈等都可作為選項,但現實是只要一沾“制導”兩字,彈藥的身價就飛漲。而反坦克火箭筒的射程又較有限。用激光制導炮彈,不僅造價不菲,且需要較長時間用激光引導,用于攻擊少數高價值目標尚可,但一旦面對裝甲洪流,就“顧東顧不了西”。末敏彈通過“只在末段使用敏感器”的方法有效克服了上述缺點,其結構比導彈和制導炮彈簡單,彈載裝置的重量不大,從而成為一種經濟性較好、可“大把”使用的“高端兵器”。

曾有數據表明,要毀傷同樣數量的裝甲目標,末敏彈與子母彈、榴彈的耗彈量之比為1∶40∶250。雖然當今彈藥性能整體提升,這一比例已有所調整,但這一數據仍大體能體現出末敏彈在毀傷裝甲集群時的優勢。

其二,末敏彈的研發不易,較高的技術門檻把大多數“追求者”擋在門外。研發末敏彈的初始要求之一,是要能用現役裝備發射。無論是火炮、導彈還是布撒器,彈內容積都相對有限。而末敏彈必須具備與“三板斧”相關的部件,要把兩枚以上的子彈藥連同這些部件整合進一個容積有限的彈體內,且要具備抗高過載能力,沒有過硬的技術是很難實現的。

尤其是如何提升彈載敏感器的性能、如何讓敏感器又快又準地發現并辨識目標、如何與中央控制器更好地“聯手”等,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解決。而且,末敏彈完成空中減速后,從搜索目標到識別、瞄準、起爆,所有“動作”要在幾毫秒(人眨一下眼睛需要200至400毫秒)之內完成,最短的甚至不到1毫秒,研發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這也正是美國研制“薩達姆”末敏彈先后用時20年、耗資17億美元,占據后發優勢的德國“斯馬特”末敏彈研制仍然用時12年、花費6億美元的原因。也正是因此,當今世界上,僅有美國、德國、俄羅斯、中國、法國和瑞典具備研制末敏彈能力。

其三,末敏彈能適應較復雜的環境,對距離較遠目標給予打擊。通常,在斷壁殘垣聳立、街道交錯縱橫的城區作戰環境,或者樹葉遮天、溝壑縱橫的山地條件下,對隱匿其間的眾多裝甲目標實施打擊,精確制導武器往往施展不開或力有不逮。這時,末敏彈就可憑借其彎曲彈道、較大的火力覆蓋面、較高的打擊精度大逞其能。在這方面,由德國Pzh2000自行榴彈炮發射的SMArt155型末敏彈、法國“凱撒”155毫米卡車炮發射的BONUS末敏彈(瑞典和法國聯合研制)最大射程分別可達27千米、35千米。俄羅斯“龍卷風”遠程火箭炮發射末敏彈時射程可達90千米,其一個戰斗部可攜帶5枚末敏彈子彈藥,一旦數臺火箭炮齊射,將更容易演繹出天女散花般的打擊場景。

后繼者或將日益多能

在打擊裝甲集群方面,末敏彈的本領可謂獨占鰲頭。但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末敏彈正在漸漸失去“理想的用武之地”。

隨著信息化戰爭的到來,以往大規模裝甲集群“對決”的場景出現概率越來越小,取而代之的多是以營、連為單位甚至更小規模的編隊作戰;裝甲裝備除機動能力增強外,信息交互能力也在提升,這使其能遠間隔單點位作戰,分布更趨分散。一些新式裝甲形態如無人智能作戰平臺、外骨骼裝甲士兵等的出現,則賦予裝甲兵器以新的外形,這使以前末敏彈用來判明目標的特征數據部分“失效”。

軍事科技的發展也日益彰顯著末敏彈的固有短板。從某種程度上說,末敏彈是把前期及中期的精度要求“交給了發射平臺”,在此期間,末敏彈的飛行要受多種自然條件尤其是風力影響。較長的滯空時間,使它不得不暴露在對方防御火力的槍口之下。而在后期,其所用敏感器也各有“軟肋”,一旦抗干擾能力不夠,就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各種因素決定了末敏彈要繼續留在陸戰場上就必須升級其能力。具體來說,末敏彈今后很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

一是更易用。為具備更強的打擊裝甲集群能力,子彈藥在保持毀傷力的同時繼續走向小型化、輕質化,是末敏彈發展的一個趨勢。這樣,末敏彈不僅可增加子彈藥數量、攻擊更多目標,而且更易于裝填和發射。同時,為適應今后戰場裝甲目標分布更散的狀況,進一步提升末敏彈子彈藥各自為戰時的打擊精度非常必要,以確保能在更大地理范圍內將目標“一網打盡”。“多能”是末敏彈易用的前提,比如有的末敏彈可被賦予一定巡飛能力,以部分發揮偵察或監視彈藥的作用。

二是求精度。精度是末敏彈的“靈魂”。在現役發射平臺的基礎上,向信息網絡要前期與中期的精度較為可行。畢竟,射擊諸元及相關參數一旦可以從作戰指揮網上實時獲得,那其科學性、全面性、及時性必然會催生出更高精度。對智能化的追求,則會使末敏彈以更合理的路徑準確投放到裝甲集群上空。

三是縮周期。從末敏彈發射到揮出“三板斧”,當前所用周期較長。針對裝甲目標機動能力大幅提升的實際,縮短這一周期有助于末敏彈順利實施“必殺技”。在這方面,末敏彈飛行的前期與中期階段尚有時間可“擠”。尤其是對敏感器的改進,將有助于其精確識別出一些新式裝甲形態。

四是抗過載。末敏彈由火炮等發射的特性,決定了其內部構件必須具備相當的“抗壓”能力。升級后的敏感器,其靈敏程度將進一步提升,同時也必然會面對新的抗高過載要求。這也正是戰機用布撒器“播撒”末敏彈時,常有高度與最大速度限制的原因。如何突破這些限制、將末敏彈的使用變得更智能更安全,也是其今后發展的方向。(楊楊 楊軍輝 王曉煊 浪萬鵬)

來源: 解放軍報

以色列F-15被曝光仍在裝備霹靂-8的原型彈,美國很感興趣

近日,美國空軍B-52H轟炸機經過中東,穿越以色列領空時,得到了一群以軍F-15戰斗機的伴隨護航。令美國軍方感興趣的是,其中兩架F-15裝備了“有趣”的武器——“怪蛇-3”空空導彈。

“怪蛇-3”是一款問世40多年的著名空空導彈,而且在東亞地區還有另一個稱呼——“霹靂-8”。以色列F-15為何還攜帶這種老式導彈?美國軍事專家對此進行了一番分析。

據“戰區”網站的文章指出,以色列F-15不僅每架攜帶了兩枚“怪蛇-3”格斗導彈,還攜帶了四枚老式的AIM-7“麻雀”中距空空導彈。這兩款導彈雖然技術已經過時,但對于以色列的作戰環境而言,卻是很有實用價值的。目前,美國和以色列的F-15戰斗機,標準武器均為AIM-120和AIM-9X導彈。

“怪蛇-3”是以色列在1970年代后期研發的第三代空空導彈,于1982年正式服役,水平與美國AIM-9L/M“響尾蛇”相當。該導彈全重為120公斤,最大射程為15公里,采用銻化銦紅外導引頭,具備全向發射能力,在誕生初期具有世界領先水平。

1982年的貝卡谷地空戰中,以色列空軍的F-15、F-16戰斗機使用“怪蛇-3”擊落了30多架敘利亞戰斗機。由于“怪蛇-3”具有可靠的迎頭發射能力,使得以色列戰機在空戰中具有對米格-21、米格-23的極大優勢。在1980年代后期,這款導彈也被引進到了東方。

后來,以色列又先后推出了“怪蛇-4”和“怪蛇-5”空空導彈,分別屬于第四、第五代空空導彈,導彈的制導靈敏度、抗干擾能力、離軸發射角、最大射程和速度等性能都更優于“怪蛇-3”,早已經成為以色列空軍F-15、F-16戰斗機的主力武器。盡管如此,經過改進的“怪蛇-3”,仍然使其能夠匹敵R-73、AIM-9L/M等空空導彈,因為這些三代導彈仍然被多數戰斗機所使用。

美國軍事專家則認為,“怪蛇-3”仍然被以色列F-15使用,主要是出于成本的考慮。以色列周邊國家例如埃及、伊拉克、沙特等國均裝備有F-15或F-16,與以色列主力戰機型號相同。但是這些同型戰斗機的武器和性能都受到美國的限制,例如埃及和伊拉克的F-16均不能發射AIM-120導彈,只能發射AIM-7“麻雀”導彈,近程導彈也只有較早的AIM-9L/M“響尾蛇”。由此一來,以色列空軍的軍備就沒有那么大的外部壓力了。

不僅如此,無人機也是一個主要原因。現階段,以色列戰斗機面對這些小型的、不具備規避能力的無人機,如果用高價的AIM-120和AIM-9X導彈有些得不償失,而且AIM-120的多目標攻擊、發射后不用管能力這時也太大重要。因此,這些老式的AIM-7和“怪蛇-3”就有了用武之地。

為此,美國軍事專家對以色列這種務實的行事方式表示了贊賞,并暗示美國海空軍仍有部分AIM-9L/M導彈庫存,可以借鑒以色列的這種“省錢方式”。(作者:陶慕劍)

伏龍記被動道具選擇攻略 伏龍記全被動道具效果一覽

被動道具

除了武器和主動道具,被動道具一共分為6大類,以下分別進行介紹。

攻擊類

此類道具能夠直接或間接影響角色的攻擊能力,或者在角色攻擊時觸發特效。值得注意的是,主動道具、閃避攻擊、受傷攻擊也能觸發該類道具特效。這類道具好用的很多,也是大家最喜聞樂見的類型。

比較好用的道具

五丁開山:攻擊加倍,防御減半。與3x3挑戰結合可以達到6倍傷害、6倍傷害。注意五丁開山是增減的是目前的攻防,因此建議先吃其他增加攻擊力的道具,再吃五丁,最后吃增加防御力的道具。

歸去來:攻擊 100,每擊殺一個敵人攻擊 4,最多 100。這是少有的能單個道具提供100攻擊的道具,而且沒有減益,越早撿到效果越好。

破甲:概率降低敵人防御,對自己是百分比增傷,效果明顯。

斷筋:概率降低敵人速度,與飛梟減速效果疊加,風箏Boss的優秀道具。(對定點Boss饕餮燭龍沒有效果。)

退避三舍、雷霆風暴:普攻、暴擊概率將敵人擊退。擊退時能夠打斷敵人的攻擊,對大怪效果很好。

金箍:普攻概率擊暈,控場道具。

破壁:穿透。對星斗非常重要。

分身:吃1個分身,子彈命中后再分裂為3個小子彈,2個分身,命中后分裂為5個。分裂后的子彈飛行距離受射程加成,0射程幾乎為原地攻擊。

大霹靂:射速-1,然后每次命中后提供額外倍率為1.5的爆炸效果。對多段攻擊的武器尤為明顯。

吸血鬼面具:擊殺敵人回血1。

尸爆:擊殺敵人時概率觸發8向彈。尸爆的8向彈受其他攻擊效果加成,例如分身和大霹靂,可能觸發連鎖反應。

有來有去:擊殺敵人攻擊 1,受傷攻擊-4,上不封頂。對觸手來說,加成比歸去來更加可怕,挑戰模式可以疊加超過200攻擊。越早撿到效果越好。

上清精神:撿錢概率攻擊 1。越早撿到效果越好。

需要謹慎對待的道具

這一類的道具雖然也有增益,但是增益不夠有效或者不夠明顯,再或者有副作用,需要看情況使用。

七傷拳:殺敵眩暈。

酒壯慫人膽:挨打眩暈,可能被敵人連擊。

忽強忽弱(忽然變弱):攻擊隨機增降,血統檢測機,升降概率與幸運無關。曾有人降低到-300。

聲聲慢、電光石火:根據武器考慮。

防御類

本類道具能夠直接或間接影響角色防御能力,或者在角色防御、回避、移動時生效。

幻影移形:回避距離和速度加倍,能夠讓你更輕松地躲避敵人的攻擊。

移動炮臺:射擊時移動速度加倍。對不閃不避挑戰來說是神器。

千斤墜:防御 50,速度-50。加防御的都是好東西。

金湯:防御 100,每次受傷-4。能夠減傷次攻擊,對高傷害的挑戰模式非常有用。

止戰之殤:被動挨打觸發的無敵盾,效果和主動一致,非常好用。

塞翁失馬:每次受傷HP上限 2

鼓上蚤:攻擊-25,速度 100,不劃算的買賣。

不閃不避:攻擊 100,回避會掉血。除非有移動炮臺,否則大部分時候都得拼血。

陸地飛騰法:每次回避,速度 10,能夠提升到上限550。

生命類

本類道具能夠直接或間接回復生命,或者提升生命上限或者回復量。

比較好用的道具:

龜息:生命 50,速度-50。不如千斤墜,但是能重復出現,商店也能買到。

飲鴆:生命加倍,紅心回復量減半。在HP上限高的情況下吃的話效果顯著。飲鴆不會降低青囊丹的回復量。

元嬰:生命-100,每次吃心生命上限 4,最大 100。剛吃之后需要慫一點。

延命金:消費隨機金錢補滿HP。人品檢測機,最低只需1金。

血海飄香:提高紅心的回復量。可以用來中和飲鴆的負面效果。

救命毫毛:瀕死時提供3次青囊丹的回復量,非常好的續命道具。

需要謹慎對待的道具:

死或生:生命上限 50,現有血量減半。除非你囤積了大量紅心,基本上是只虧不賺的節奏。

毒奶:人品檢測機,很可能成為壓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谷神不死:復活之后失去武器和所有增益效果,基本上是再死一次的節奏。

財物類

本類道具能夠直接或間接提供金錢、鑰匙和道具等。

橫財:當前金錢加倍。先撿光所有錢才來吃這個。

天相:進行一次寶箱判定。可能出金錢、心和道具。幸運高的話容易有驚喜。

折現/砸鍋賣鐵:普通模式等寶箱剛積累滿一個再吃。挑戰模式隨便吃。

探寶器:每層有可能出現兩個寶箱房。

錢能通神:撿到1金幣,幸運 1,上限100。

削足適履、惡魔契約:用幸運換取其他東西。如果你的幸運高,可以隨便換。幸運不高,-50幸運相當于之后的金錢、心、鑰匙收益變為75%。

愛財如命:用一半血換20-30金錢,除非心攢的多或者急需用錢,否則只虧不賺。

見錢眼暈:眩暈概率非常高,非常影響節奏。挑戰模式更容易坑到自己。

殺雞取卵:直接掛掉,寶箱 3。開荒的話,4寶箱的時候吃,能夠得到金星盤。5寶箱吃,便等于8箱子通關。當然如果你要刷成就或者神開局不小心吃了……

豐儉不由人(突然沒錢):理論收益為0,除非你臉好,或者黑……

糞土:所有錢幣收益-1,撿到錢幣生命 1。也就是說銅幣不提供錢了。除非你幸運高,保證銀幣和金幣掉率,否則就沒有金錢收益了。

偽·點金石:人品檢測機。

雜類(人品類)

本類道具含有大量隨機性很高的道具,一般來說都有一定風險。

二檔:生命、攻擊、速度小幅提升。沒有副作用。

十投九賺:各種屬性提升隨機提升一檔,當然也可能一個也不提升。沒有副作用。

血祭:生命-25,另外隨機某項屬性提升兩檔,除了提升速度沒用以外,其他都不算太虧。

乾坤一擲:金錢清空,隨機某項屬性提升一檔。身上金錢25以下不虧。當然如果錢溢出了要一擲千金也行。挑戰模式可以先消費其他道具之后再吃。

過山車(忽然變弱2):各種屬性隨機增減。感覺增加的概率比降低要高,不過依然有風險。

嫁衣神功:所有屬性小幅降低,換取大量加成物品,可能出各種神器。初始能力高的話,可以放心撿取,降低的能力無關痛癢,和二檔增加的差不多。

房間類:大房間和群怪房間受傷概率更高,清理也更費時間,一般沒有必要吃。

一錘子買賣:越晚吃到越好。8層吃到就是穩賺不賠。

護駕類

本類道具提供1個跟在主角身后的護駕,進行援助射擊或能力提升(護航機)。

鷹眼:瞄準最近敵人進行單發射擊,并能降低敵人攻擊

飛梟:瞄準最近敵人進行3向射擊,并能降低敵人速度

太陽輪:以自身為中心進行8方向射擊,并能使敵人眩暈

三星金面:輪流增加25攻擊、20防御和50速度

護駕可以重復獲得,組成護駕大軍。護駕初始攻擊力為300,增益道具提升百分比尚未測試。

中蘇翻臉三年后,蘇聯向中國提供最先進的空對空導彈,為什么?

中蘇翻臉三年后,蘇聯向中國提供空對空導彈,為什么?

在軍博大廳,偶然注意到殲-8高速戰斗機旁邊有一枚未加標注的導彈。

由于沒有標注,只能根據經驗進行判斷,推測其為我國自行生產的PL(霹靂)-2空對空導彈

殲-8公開報道所帶導彈為霹靂2乙,既然這枚導彈在殲-8旁邊展出,我最初以為是這個型號,但霹靂-2乙的導引頭有所改進,最前端略似鈍頭圓錐而不是這枚導彈的半球形,因此判斷這一枚是比較原始的霹靂-2。

對比一下可以看到霹靂-2(PL-2)和霹靂-2乙(PL-2A)彈頭的區別

霹靂-2導彈彈重85公斤,射程7.6公里,使用被動紅外制導系統,最高速度3,062.5 公里/小時,現在看來并不是一種多么先進的武器,大多數人看飛機的時候,都會把它忽略掉,但這種霹靂-2空對空導彈本身有著極為傳奇的故事 – 那個時代,中國,蘇聯,美國三家用的空對空導彈,也就是中國的霹靂-2,蘇聯的K-13環礁和美國的AIM-9B響尾蛇長得幾乎都是這個樣子,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它們還可以部分互換零件。

這聽起來就太瘆人了,霹靂-2導彈的生產開始于1964年,冷戰時期。那正是一個美蘇爭霸的時代,雙方的武器系統南轅北轍,各行其道,中國則早在1960年就和蘇聯從盟友轉入互懟模式,兵工生產上也在自力更生。由于立場敵對,對于空對空導彈這種當時最尖端的武器,大家肯定在技術上相互保密,怎么可能互通有無,標準化生產呢?而且,誰也沒有能力讓三家統一使用一致的兵器。

準備建立統一戰線打外星人嗎?

這就跟讓魏蜀吳都是用一套法律一樣,聯合國秘書長也沒這個本事。然而,世界就是這么奇妙,這三種空對空導彈真的來自同一個血緣。蘇聯的K-13環礁是根據美國的響尾蛇仿制的,我國的霹靂-2源自于1962年蘇聯提供給我們的K-13.

等等,1962年?那不是中蘇分道揚鑣三年以后嗎?記得那時候滿街都在罵蘇聯修正主義,蘇修怎么可能向我們提供空對空導彈這種先進裝備呢?

這件事就說來話長了 – 蘇聯人并不是大方過頭,而是欠了債要還。中,美,蘇裝備同樣的空空導彈,其中起了關鍵作用的正是中國人。

話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隨著導彈的概念日益進入軍事領域,美蘇兩國都在努力研制戰斗機使用的空對空導彈,不過雙方設計的方向有點兒不同。蘇聯設計的AA-1(北約稱為“蚜蟲”)空對空導彈在1956年實驗成功,但使用極為受限,只能在2,000米以上使用,還要在發射后用戰斗機本來作用距離就很短的雷達一直照射目標,射程也只有4.5公里 – 要飛行員說還不如使用傳統的機關炮用著方便呢。而美國的AIM-9響尾蛇導彈是發射后不用管的一型導彈,已經具備一定的格斗能力。有這種差別不足為奇,蘇聯設計空對空導彈主要是打笨拙的對方轟炸機,而美國則準備在戰斗機之間的戰斗中用它取代機炮。

蘇聯也曾向我國提供AA-1導彈,我方仿制后稱為霹靂-1型空對空導彈

霹靂-1或者AA-1從未取得過戰果,而美國的響尾蛇導彈在1958年9月24日取得了第一個戰績 – 這個戰績并不是美國飛行員取得的,而是臺海空戰中,國民黨空軍取得的。

在上個五十年代,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進行了一系列空戰,隨著人民空軍越戰越強,特別是經歷過抗美援朝作戰后經驗更加豐富,國民黨軍漸漸招架不住。1958年,解放軍炮擊金門,國民黨空軍屢戰屢敗,壓力極大。為了給其撐腰,美國方面緊急向國民黨空軍提供了當時被視為最先進的響尾蛇-AIM9B空對空導彈,加裝在其F-86佩刀式戰斗機上使用。由于這是一種被動紅外尋的,發射后不需要繼續操作的導彈,所以只要加裝掛架和發射系統,幾乎不需要訓練便可以投入作戰。

攜帶響尾蛇AIM-9B導彈的國民黨F-86戰斗機,注意其外觀與霹靂-2幾乎如出一轍

9月24日,溫州空戰爆發,激戰中解放軍空軍飛行員王自重的飛機發生短暫的發動機故障,掉隊失去掩護,經與敵軍激烈戰斗后不幸墜落,王自重壯烈犧牲。據分析,王自重在發現自己遇到優勢敵機機群后毫不畏懼,沖向敵機群奮勇廝殺。此時,由于響尾蛇導彈只能追尾攻擊,混戰中為了避免誤擊自己人國民黨飛機根本無法進行導彈攻擊,所以竟然被王自重的單機打得四散奔逃,遺憾的是王自重在撤出戰斗時敵軍找到機會對他進行了追尾攻擊,使其殲-5戰機被擊落。

王自重后被空軍授予戰斗英雄稱號

王自重雖然犧牲,但他的座機墜毀處卻找到了若干響尾蛇導彈爆炸后的遺骸,顯示敵軍使用了這種武器。更為意外的是,敵軍發射的一枚響尾蛇導彈沒有擊中目標,落地后被當地農民發現,成為珍貴的戰利品。

此時,蘇聯也深感需要戰斗機使用的空對空導彈,正在加緊研制。神通廣大的克格勃在瑞典收買了一名相關的上校軍官,已經拿到了響尾蛇導彈的大部分圖紙,但因為沒有實物,仿制仍很困難。聽說中國繳獲一枚響尾蛇后,立即與我方交涉,希望能夠獲得這枚導彈,并承諾與中方分享研究成果。由于我國當時在技術上還存在短板,自己直接仿制有困難,在和蘇聯簽訂了嚴格的合同之后,我方將導彈殘骸(不含導引頭)和部分測繪圖紙交給蘇方。

蘇聯方面正是依據中國方面移交的響尾蛇導彈實物,參考圖紙進行了反向研制,1960年制造出了K-13 空對空導彈,1962年開始量產。這型空對空導彈完全模仿響尾蛇AIM9B,連零件的編號都沒有改。這種導彈在越戰中曾擊落美軍的F-4鬼怪式戰斗機。

1962年,蘇聯按照此前約定,將K-13導彈提供給中國。我國經仿制后制造出了今天在軍博展出的這種霹靂-2型空對空導彈。至此,中美蘇三大國使用幾乎同一型空對空導彈的古怪故事落下了帷幕。

最初,我軍獲得的K-13導彈是安裝在米格-21和我國仿制型殲-7型戰斗機上的,后來經過對發射架的調整,殲-6型戰斗機也可以使用。

蘇聯之所以在翻臉之后三年依然向中國提供這種當時被視為先進的空對空導彈,一方面固然是合同所限,要保持起碼的信譽,另一方面則是在這一年蘇聯改進的K-13A型空對空導彈已經投產,它對響尾蛇AIM-9B導彈的一些設計問題進行了改進 – 比如說,響尾蛇導彈是追擊熱源攻擊的,所以往往打在對方飛機的尾噴口上(這里溫度最高),但如果對方飛機朝著太陽飛,響尾蛇會不自量力地向太陽發起攻擊 – 它會認為這是更大的熱源。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蘇聯得知中國手里不僅有一枚響尾蛇導彈。在王自重犧牲后不久,國共一次空戰中,一枚國民黨空軍戰斗機發射的響尾蛇導彈命中目標,但卻沒有爆炸,我軍這架飛機帶著插在尾噴口里面的響尾蛇導彈順利返航,帶回了又一個珍貴的戰利品。既然中國方面仍有樣品,而且科技力量在不斷增強,自己進行仿制的難度也越來越低,蘇方冒著違約的風險保密價值也就不大了。

的確如此,實際上1964年我軍在萊陽擊落國民黨低空偵察機P-2V一架,在其機身殘骸中便曾繳獲四枚自衛用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其型號比擊中王自重飛機的更加先進,我軍籍此修正了霹靂-2原始型號存在的問題,也定型了相當于蘇聯K-13A的霹靂-2乙導彈。

被擊落的國民黨軍P-2V偵察機遺骸

今天,霹靂-2 家族的導彈早已停止生產,但霹靂系列導彈則不斷發展,最新看到的型號是霹靂-12,不過,這些新型號,大多都是我們自己研制的了,需要靠撿來導彈仿制,已經是歷史故事。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