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住滿男病人(凌晨12點有人問診,懷孕妻子被檢出陽性怎么辦?)
婦科住滿男病人文章列表:
- 1、凌晨12點有人問診,懷孕妻子被檢出陽性怎么辦?
- 2、46歲醫(yī)生孕媽:一個人的婦產科
- 3、痛心!17歲少女同時感染10個HPV亞型,非常罕見
- 4、大美醫(yī)者王成榮:待機時間最長的婦科專家
- 5、2008年,四川素全法師連破三戒,見血污開葷腥,救下千人性命
凌晨12點有人問診,懷孕妻子被檢出陽性怎么辦?
上海一位剛自然流產的女士,作為陽性丈夫的密接,也被送到酒店隔離。她發(fā)現(xiàn)自己還在不斷出血,緊張害怕中,打通了網絡問診平臺醫(yī)生的電話。
接電話的是某醫(yī)院婦產科的男醫(yī)生閔雨珈,他詳細詢問病情后,安慰對方說,這是正常情況,“就像你摔一跤,傷口也得兩天才能愈合一樣”,并告訴了她萬一情況嚴重,有哪些處理方式。
周圓圓是一位婦產科醫(yī)生,也是一位懷孕36周的孕婦,她最理解這些準媽媽們的敏感、焦慮和擔心。網絡問診時,給孕婦們一個合理的診斷之余,她也會盡量地安慰她們,“不僅是醫(yī)生,也是陪伴者”。
孕產婦一直是上海疫情中備受關注的群體。封控打亂了一些孕產婦原有的孕檢節(jié)奏,當出現(xiàn)意外情況時,一些人會首先選擇線上問診。
3月上旬,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下發(fā)《上海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期間孕產婦醫(yī)療服務保障工作方案》,對孕產婦的就診流程作了明確規(guī)定。要求各助產醫(yī)療機構通過互聯(lián)網醫(yī)院等多種形式努力為孕產婦提供健康宣教、臨床咨詢、心理支持和就診指導。
為解決患者需求,上海不少三甲醫(yī)院開放了全天的互聯(lián)網醫(yī)療,閔雨珈、周圓圓,包括正在援疆的上海醫(yī)生肖成文等許多醫(yī)生加入網絡問診的行列。
大部分情況下,醫(yī)生無法依靠線上問診完全解決患者的問題,但通過細致的溝通,可以幫助判斷病情,給出專業(yè)的治療建議。幫助患者在疫情之下“去”或“不去”醫(yī)院之間做出一個選擇。
以下為他們的講述:
4月1日晚,在上海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的急診室外,一名孕婦被抬下救護車。 新華社記者 袁全 攝
閔雨珈:給患者指條路
上海封控管理之后,我們就開始實行輪流值班,科室的醫(yī)生分成兩組,7天一輪,上7天,休7天。值班時,醫(yī)生就住在醫(yī)院里。值班室有兩張高低床,能住4個人,也有醫(yī)生在辦公室里搭行軍床。這樣避免醫(yī)生每天來回走,增加感染幾率。
4月初,我們醫(yī)院普通的門診量一天也就在60個左右,發(fā)熱門診的人一直很多。醫(yī)院規(guī)定門診和病房的醫(yī)生不交叉,防止感染,我在病房值班,工作間隙就會接一些網上的問診。
這一段時間網上問診比以往增加了不少,晚上十二點多時,還有人來咨詢。
現(xiàn)在網絡問診主要是三類情況:早孕出血、產檢和人流的問題。
早孕出血的情況很常見,只是在平時,出現(xiàn)問題,大家可以直接掛號找到醫(yī)生,給自己下一個診斷,該吃藥吃藥,該治療治療。現(xiàn)在,因為封控在家,出現(xiàn)這種情況,患者的恐慌、害怕情緒是被放大的。可能網絡問診也是她們沒辦法的辦法了。
一般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先判斷她是先兆流產出血還是宮頸方面的出血。問她最近有沒有做過婦科檢查,有沒有宮頸問題。如果方便的話,我會建議她去醫(yī)院做檢查,不方便的話,讓她觀察下出血量。如果出血量少,在家休息一下,多吃點容易消化的東西,避免便秘,多數(shù)人是可以通過休息好轉。如果出血比較多的話,還是會建議她去醫(yī)院做B超和用藥來保胎。因為網上問診是有一定限制的,看不到人,也做不了檢查,只能根據她的病史,指導她去處理。
因為疫情,很多孕婦的常規(guī)產檢就做不了,很焦慮。我就會讓她放松心情,如果沒有腹痛,沒有大量出血的話,7周左右做一次B超,到12周時,再去健康檢查就可以了。到了孕中期階段,3到4周去一次醫(yī)院;到孕晚期(34周)后,兩個星期去一次。因為特殊時期去醫(yī)院,也存在一定的感染風險。
咨詢人流的也比較多。一個女士懷孕九周多,問可不可以做人流。我告訴她一般十周之內都是可以的,如果是在管控區(qū)或者防范區(qū),就可以來我們醫(yī)院掛號、做檢查、預約手術時間。現(xiàn)在醫(yī)療資源有限,手術要根據病人的孕周大小來先后安排。
一天下午,我接到一個網上問診,一位女士自然流產后一周左右還在出血。她丈夫測出了陽性,去了方艙。了解了情況,我就告訴她,流產之后,兩周之內出血都很正常,只要量不多,這是子宮內膜的修復過程,就像你摔一跤,傷口也得兩天才能愈合一樣。
這位女士當時一個人在酒店隔離,又剛流產,沒人陪,聲音聽起來很緊張,我把這個情況告訴她之后,感覺她放松了一些。
現(xiàn)在網上問診,我覺得更多時候,我起到的是一個安慰的作用。比如前段時間,一位孕婦核酸檢測為陽性,哭得稀里嘩啦的,特別擔心會影響孩子。我把國外一些研究數(shù)據發(fā)給她,告訴她,根據國外的報道來看,沒問題的人占大多數(shù)。除非你是長時間發(fā)熱或孕期產檢有什么其他問題,否則這個疾病對胎兒的影響,就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影響不是特別大。
醫(yī)學上永遠沒有100%的事情,我不可能說,你肯定沒問題,但我會告訴你一些數(shù)據、一些事實,這樣,對方聽了反而更信服,更容易放松下來。
疫情期間,就醫(yī)的規(guī)則改變了,而且還是不斷變化的。因為信息的相對不對稱,很多人只能通過網上問診來了解,醫(yī)生更需要的是他的專業(yè)性和他對問題冷靜、準確的判斷。這樣患者得到這些信息后,心里就會踏實一點,知道往哪兒走。
你說我最近有沒有遇到特別觸動的事情,好像也沒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歡離合,我們平時也見多了。如果大家都感情那么豐富的話,就沒辦法干活了。疫情期間,既然大家有這個需求,我就盡量幫忙解答。雖然說不能夠完全解決問題,但有條路給人家指一指,能解決一點問題是一點。
疫情期間,醫(yī)院開設了孕產婦愛心營養(yǎng)站,為來產檢的孕產婦免費發(fā)放早餐帶回家。圖片來源: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y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
周圓圓:孕媽媽幫助孕媽媽
疫情以來,很多病人沒有辦法就診,我們只能盡量擴大網上的門診量,我們醫(yī)院的互聯(lián)網門診工作日全天開放了,以前一周只開半天。
我本人也是一個孕晚期的孕婦,加上我住的小區(qū)有人被測出陽性了,這段時間我就待在家里,也參與其他平臺的一些網絡問診。
互聯(lián)網門診遇到的一些咨詢類問題比較多,比如說有些病人會問,醫(yī)生,我現(xiàn)在去不了醫(yī)院,配不了藥,停藥對我的病影響大不大?還有說我本來約了手術,現(xiàn)在不能去了,我的病會不會惡變?或者我們小區(qū)有陽性病例,能去你們醫(yī)院看病嗎?我就針對這些困惑,給他們解釋,彌補信息差。一般,問題得到解答,他們就不會特別焦慮了。
我遇到了一個比較著急的咨詢是,一天半夜十二點多,一位男士在網上留言說,她老婆是孕婦,核酸檢測是陽性,現(xiàn)在出現(xiàn)發(fā)熱癥狀了。一連發(fā)了好幾條,感覺很焦慮。他想知道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處理?以及孕婦核酸陽性對寶寶有沒有影響?
我第二天早上看到,馬上給他回復。先告訴他,從目前的研究來看,這個病毒通過胎盤影響寶寶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不要太過于擔心。然后再解決她現(xiàn)在目前的癥狀,比如一些物理降溫的方法。最后我提醒他記得上報。
四月初,一位孕婦打電話問診,她很急,說自己有易栓癥,要長期使用肝素,疫情期間,她不能去醫(yī)院配藥了,就想在網上找醫(yī)生配。像她這種長期看診的病人都很有經驗,咨詢時,會把詳細的病歷記錄都發(fā)給你。我把所有的記錄都確認后,給她配了藥。比較幸運的是,她要的幾種藥,電商平臺上都有,當時還能快遞,就幫她解決了這個問題。
因為有的醫(yī)院無法收治,很多臨產的孕婦就轉到我們醫(yī)院來了,我們醫(yī)院的分娩量是比疫情前大了,但醫(yī)生是在減少的,因為有的醫(yī)生被隔離在家中,所以我們的工作量是變大了。前段時間,我們科就剩我和另外一個醫(yī)生看門診了。
現(xiàn)在來產科門診的孕婦也會問一些特別的問題:醫(yī)生,這段時間,我吃得不太好,我的寶寶有沒有營養(yǎng)不好,長得不好或發(fā)育得不好的?
網絡咨詢和面診是不一樣的,你去看病,可能醫(yī)生三兩分鐘給你看完了。但是平臺咨詢有時要問很久的,像我喜歡把病人的情況問清楚一點,還要跟她要之前檢查的報告,有的病人就不理解,會著急。
特殊時期,只能說相互理解吧。前不久,在醫(yī)院上班,一個患者就說,你都這么大月份的孕婦,還在上班,我的眼淚就順著N95的口罩流了下來,幸虧還戴著防護的面罩,沒被人發(fā)現(xiàn)。我懷孕36周了,但沒辦法,醫(yī)生少,患者又有需求。
因此,我很能理解這個特殊時期求診的孕婦。懷孕期間,人比較敏感。網絡咨詢時,她們的焦慮情緒,我都深有體會,我會盡量給她們一個合理的診斷,適當?shù)匕参克齻儭?/p>
婦產科醫(yī)生在參加遠程會診。圖片來源: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y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
肖成文:在新疆接上海孕婦線上問診
我是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yī)院的主任醫(yī)師,去年8月開始,我隨單位醫(yī)療隊赴新疆支援。
我在這邊線上接診的時間是碎片化的,如果是電話,可以預約,一次通話大概是15分鐘。我忙的話,會稍后撥回去。如果是圖文,那么我看到也會及時回復。
大部分情況下,在不能和患者見面,無法檢查身體的情況下,我很難僅僅通過線上問診完全解決她們的問題,但是我可以通過耐心的詢問,幫助患者分析病情,判斷就診時機,在封控期間給出建議。
我記得比較清楚的是一天晚上10點鐘,有一位上海的患者告訴我,她覺得左下腹有些疼痛,已經疼了1個多小時,她很擔心是不是宮外孕,而她現(xiàn)在隔離在家,很難去醫(yī)院。我仔細問了她癥狀,疼痛的程度,我判斷她很有可能是宮外孕,就強烈建議她立刻報備社區(qū),去最近的醫(yī)院檢查。后來她聯(lián)系我,說確實是宮外孕,在社區(qū)的幫助下去了醫(yī)院,我們前方的同事也及時幫她做了手術,排除了風險。這個案例,可以說是比較緊急的情況。
還有一個孕產婦,此前在上海一家三甲醫(yī)院,約了17周的羊水穿刺手術,那么到了17周了,她又在封控,不能做手術怎么辦?我給她分析了一下,她的染色體異常概率比較小,不用著急。我的建議就是晚一點沒關系,等疫情緩解一點,重新再約時間就可以了。因為如果她走綠色通道去做了羊水穿刺,回到家,可能要去到單獨隔離的環(huán)境,生活反而很不方便。
這種結論就是結合著病人的病情,然后給出建議,不是盲目的,必須是科學地去評估她的就診時機。
還有一個病人,她是封控在辦公室,每天吃外賣。而且她有過胎停史,所以她就很緊張,又吃不到葉酸片,我主要就是幫她緩解焦慮,比如幫她判斷有沒有早孕反應,因為有的時候孕婦的焦慮本身也會導致流產和不良后果。其實我能做的事情,就是給她一些營養(yǎng)指導,比如說飲食種類盡可能的多樣化,一定是少量多樣的,變相地補充復合維生素。
其實,懷孕是一個生理狀態(tài),一般不會危及生命,因此在就醫(yī)優(yōu)先級上,孕產婦人群是不如急癥患者的。但是這個過程中,她們仍然需要專業(yè)的建議和心理上的支持。如果我的建議能真正地幫到患者,我也覺得很欣慰。
2020年武漢疫情的時候,我重新回到線上問診平臺,也開始在網絡上做一些科普和直播。那個時候就覺得,對于隔離中的人來說,線上還是能夠解決一些問題。
上海疫情期間,我們醫(yī)院的產科是正常的運行狀態(tài)。孕婦來我們醫(yī)院,我們會給孕婦開通綠色轉診通道,也有其他醫(yī)院產檢的病人,臨時轉到我們這邊來。
其實我們醫(yī)院是給孕產婦建群的,幫她們解答一些問題,回答她們產檢的一些焦慮,醫(yī)院都在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一些事情。
像我這樣,通過遠程會診去救人幾乎是不可能的,我能力也很有限,比起那些一線的醫(yī)護,我做的事情還很微不足道。
4月1日晚,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的護士在急診預檢臺做接診準備。 新華社記者袁全 攝
(閔雨珈、周圓圓、肖成文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王霜霜 朱清華 實習生 王一凡
編輯 胡杰 校對 張彥君
46歲醫(yī)生孕媽:一個人的婦產科
蘇州本輪疫情期間,吳中區(qū)一位46歲的婦產科醫(yī)生龔云,懷孕8個月仍然堅守在崗位上。
今年46歲的龔云是尹山湖醫(y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yī)師,婚后一直沒能當上媽媽,今年她終于如愿懷孕。
不過由于是高齡初產,她的孕期比常人艱辛許多。“我是高危,年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還有子宮肌瘤、免疫系統(tǒng)疾病,所以這是超高危。”龔云說。
由于身體原因,龔云需要每天定期打針吃藥,她也知道自己需要充足的休息。蘇州本輪疫情突如其來,2月14日醫(yī)院里所有的醫(yī)生和護士都要外出進行核酸檢測采樣,原本應該在家待產的龔云此時毅然選擇堅守婦產科急診,“只有我了,門診不能停診。我覺得我還能堅持, 這邊不能空”。
一連幾天,得知采樣的同事凌晨5點就要集合,龔云凌晨5點多也早早來到醫(yī)院接班。她要負責門診、急診以及病房里的所有病人,“整個科里面就我一個人,病房的病人我去看過 ,病房里面還有小手術我把她做完,平常的普通門診也要看掉”。
從2月14日到2月28日,雖然白天科室里只有她一個人,但龔云把日常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條,解除了抗疫一線同事們的后顧之憂。
由于龔云是高齡孕婦,孕前血壓就不穩(wěn)定,同事們很是擔心她,她卻常常撫摸著孕肚輕輕地對寶寶說:“寶寶,媽媽不怕辛苦。你是媽媽的好孩子,也一定是個堅強的寶寶。媽媽上不了抗疫一線,但能帶著你盡自己所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很開心。”
現(xiàn)在,龔云肚里的寶寶已經8個月大了,一家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寶寶能健健康康地出生。
(來源:看蘇州客戶端 責編:薛文杰)
痛心!17歲少女同時感染10個HPV亞型,非常罕見
門診,最近來了一位17歲的女孩小a。小a神色緊張,說自己2個月前發(fā)現(xiàn)身體下面竟然長出了“小菜花”...
我看了小a的化驗單,非常吃驚,宮頸居然有6個HPV亞型陽性,其中高危型占了好幾個;陰道鏡檢查結果顯示多處宮頸黏膜慢性炎伴鱗化,伴局灶濕疣樣變。外陰HPV分型檢測檢查結果顯示有10個人乳頭瘤病毒(HPV)亞型陽性,其中7個高危型。
同時感染10個亞型的病例,我從醫(yī)三十多了見過無數(shù)的病例,唯獨這次覺得非常罕見。結合查體和前期婦科門診的病理活檢排除宮頸癌變,確診這些贅生物是“尖銳濕疣”。
萬幸的是小a及時就診,趕緊為她制訂了完備的診療方案,期待能很好地控制病情、延緩進展。
門診中,年紀輕輕就感染高危型HPV病毒的患者不少見,看著這些花季的男孩女孩,不僅擔憂他們的身心健康,也感慨HPV感染的預防工作還是任重道遠。
希望家庭、社會關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給予青少年更多關愛。
HPV感染的途徑主要有以下這幾個地方,大家一定引起重視
HPV的傳染途徑除了性交傳染以外,在公共的浴池、浴巾、公廁等,這些如果消毒不夠徹底的情況下,也可能會感染到HPV病毒。預防措施如下:1、在性交的時候,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如男性的包皮過長,可能會隱藏一些病毒,這些病毒在同房過程當中就會傳給女性。2、女性由于生理結構問題,病毒可能潛藏在宮頸局部,所以她比男性更容易出現(xiàn)潛藏和疾病發(fā)生,所以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3、用公共浴池、澡堂、公共浴巾時,一定要高度地重視清潔程度,特別是在一些公廁等地方,如果能夠使用一次性的用品,就盡量去使用。
我從醫(yī)30余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拯救HPV疾病患者
如果您有:
1.HPV 高危16、18、33、35、52、58等
2.HPV低危6、11、60、66、63、81等
3.HPV持續(xù)感染,反反復復不轉陰
4.宮頸癌變
5.cin1、 2、3病變
只要您需要,在評論區(qū)留下您的序號,我都會為你做出解答!!
大美醫(yī)者王成榮:待機時間最長的婦科專家
>>>大美醫(yī)者王成榮:“待機時間最長”的婦科專家
近日,由省委宣傳部、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省衛(wèi)生健康委共同主辦,歷時4個月評選的20位第四屆“健康四川——大美醫(yī)者”名單出爐,王成榮榜上有名。
目前,94歲高齡,被稱為“送子爺爺”的王成榮仍在一線發(fā)光發(fā)熱,每周在四川省第二中醫(yī)醫(yī)院有3個半天的門診工作。
1956年,作為國家第一批“西學中”的學員到高研班學習中醫(yī)3年,此后卻出乎所有人意料選擇了婦科。“當時國家最缺的就是外科和婦產科醫(yī)生,當然男生選擇外科的居多,考慮到國家需要,我就選了婦產科,這一干就是60多年。”
8月19日晚,在第四屆“健康四川——大美醫(yī)者”現(xiàn)場交流活動訪談中,王成榮表示,“作為一名醫(yī)生,醫(yī)德醫(yī)術缺一不可,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黨和國家的培養(yǎng),對得起人民群眾,做到問心無愧,這才是一個合格的醫(yī)生。”
“君之疾苦同身受,我所診藥似己療。”他始終視患者為親人,以方便、有效、價廉的方式來替患者考慮并解決問題,他堅持“衷中參西”,幫助患者少走彎路。
在業(yè)內,大家稱他是西南地區(qū)“待機時間最長”的婦科專家;在患者的口口相傳中,他能解決婦科的各種疑難雜癥,尤其是擅長治療不孕不育癥。他就是被群眾稱作“送子爺爺”的四川省首屆十大名中醫(yī)王成榮。
王成榮堅持以“人生在世,事業(yè)為重;白衣天使,服務人民”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兢兢業(yè)業(yè)、默默無聞地在醫(yī)學領域里辛勤耕耘六十八載。
6月里,一個普通的星期四,94歲高齡的王成榮仍然在自己的診室里坐診,雖然早已到了退休的年紀,王成榮幾十年來卻堅持退而不休,慕名而來的患者仍絡繹不絕。他說,只有穿上白大褂,服務在門診一線,才是真正踏實地過日子。
懸壺濟世 把患者當作親人
“君之疾苦同身受,我所診藥似己療。”醫(yī)者仁心,懸壺濟世,在四川省第二中醫(yī)醫(yī)院門診樓三樓,全國名老中醫(yī)王成榮傳承工作室的門口,掛著一幅王老親自提的對聯(lián)牌匾,這也是王老從醫(yī)一生的行醫(yī)準則。“作為醫(yī)生,最需要的就是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更好地幫患者解決疾苦。我一直很喜歡《論語》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行醫(yī)、做人都要如此,做到換位思考,才能真正地幫助患者。”94歲的王老思緒清晰且堅定地說。
從醫(yī)六十八年來,他也是這樣踐行的: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盡量為患者降低治療費用,減輕患者負擔。選用藥物時,他會優(yōu)選效優(yōu)價廉的藥物;開中藥方劑時,藥物組成也盡量簡化求精,處方僅七到十味藥,大多數(shù)藥方每付僅有十多元。“只要辨證準確,用藥恰當,方劑組成雖然簡單,治療效果卻可‘藥半功倍’。”他說。
作為醫(yī)生,王成榮的大半時間都是與患者度過的,可以說,患者是他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患者們一致評價,“他是一個真正把病人當作自己的親人看待的好醫(yī)生”。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王成榮從醫(yī)68載期間,有近40萬患者受益,有效率在70%~85%之間,即使按70%計算,也有20多萬個家庭在王成榮醫(yī)生的診治下享受了原本不敢奢望的天倫之樂,也因此被廣大患者親切地稱為“送子爺爺”。
在患者們的眼中,他就是他們的恩人、親人,為聊表心意,許多人都會送來各式各樣的禮物,都被王老回絕。環(huán)顧王老的門診室、客廳書房,墻面上連一面錦旗都沒有,這對于一個擁有“四川省首屆十大名中醫(yī)”稱號、行醫(yī)近七十載的名老專家來說,確實有點出人意料。“這是因為老師從來不收受患者的任何一點禮物,即便是錦旗也不讓我們掛出來,而是鎖在柜子里。”他的學生如此說道。
衷中參西 懷赤誠之心獻身醫(yī)學
1954年,王成榮畢業(yè)于四川醫(yī)學院,1956年作為第一批“西學中”學員到衛(wèi)生部委托成都中醫(yī)學院舉辦的高研班學習中醫(yī)三年。在當時那個思想較為傳統(tǒng)保守的年代,少有男同學會選擇婦科,但王成榮卻立志把婦科發(fā)揚光大。問及原因時,王成榮坦言,學習婦產科是因為當時國家的需要。
“當時最缺的就是外科和婦產科醫(yī)生,我們班分成兩半,一半讀外科,一半讀婦產科,很多男生不愿意選婦產科,但因為我當時是班長,又考慮到國家需要,我就帶頭選了婦產科。”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學醫(yī)經歷,讓王成榮將其所學西醫(yī)理論、中醫(yī)理論巧妙地結合在臨床應用中,“衷中參西”,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學術思想:采用西醫(yī)先進的檢測手段對疾病性質進行準確診斷,使中醫(yī)的望聞問切四診手段得到了延伸,運用中醫(yī)的整體觀、發(fā)展觀對疾病證候進行科學判定,實現(xiàn)了中醫(yī)病癥結合診斷婦科疾病的準確化、簡單化,為中醫(yī)辨證論治標準化開辟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在他的指導和帶領下,所在科室成功被四川省中醫(yī)藥管理局評為中醫(yī)藥防治重大疾病中心——四川省不孕病防治中心,2020屆中國中醫(yī)醫(yī)院最佳臨床型專科。
傳承發(fā)展 為中醫(yī)藥事業(yè)培養(yǎng)后繼人才
對于中醫(yī)藥來說,傳承發(fā)展至關重要。在為醫(yī)學事業(yè)的奮斗歷程中,他不僅用醫(yī)術救治患者,更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的后繼人才。
“王主任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一個是對醫(yī)術精益求精,對患者盡心盡力,另外就是他對年輕醫(yī)生毫無保留的幫助和提攜。”作為王老的學生,四川省第二中醫(yī)醫(yī)院婦科支部書記曹亞芳主任醫(yī)師說:“培養(yǎng)后輩,王老非常認真,他會逐字逐句審閱修改學生們撰寫的論文和疾病的診療方案;在王老那里首診的患者,他會在制定診療方案后回一句‘掛當班醫(yī)生號’,分診給年輕醫(yī)生,讓年輕醫(yī)生能接觸更多的疑難病患,提高專業(yè)水平”。也正因為王老的傾囊相授、治學嚴謹,越來越多的學生都成為省內學科領域的專家。
當記者想要進一步了解王老從醫(yī)過程中還總結了哪些經驗時,王老轉過身,小心翼翼地從自己隨身攜帶的布包中捧出一本精心包有書皮的精裝讀本給記者看,翻開內頁后看到,這是一本出版于2014年的《王成榮婦科經驗集》,主編是王成榮的學生王輝礫主任醫(yī)師,王成榮為編審。
從醫(yī)六十八載,他堅持以“人生在世,事業(yè)為重;白衣天使,服務人民”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兢兢業(yè)業(yè)、默默無聞地在醫(yī)學領域里辛勤耕耘。“精誠勤勉、謙遜和善、研修不倦、身正垂范”的成榮精神已成為醫(yī)院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成為四川中醫(yī)藥人不懈追求的時代典范。
綜合自健康四川官微
2008年,四川素全法師連破三戒,見血污開葷腥,救下千人性命
文|閱梔
編輯|閱梔
今天我們要說的事,發(fā)生在2008年5月12日,14:08分,四川汶川。
這個時間和地點組合在一起,很多人都能想起那天發(fā)生的事。
地震,災難,死亡,哭喊,恐懼……一場自然災害帶來了苦難,也在人們之間傳遞著巨大的恐慌。
在救援隊還沒有到達的那段時間,應該是四川人民最絕望的時刻。地震發(fā)生2個小時之后,一個女人慌慌張張地在斷壁殘垣間奔跑。
那一刻,很多人都瞧見了她,幾次摔倒又爬起來,手掌擦擦膝蓋的血跡,手背擦掉臉上的淚水。她的目的地,是一座寺院。
看著仍舊挺立的寺廟,她眼中的淚水被希望之光替代,并用力地敲門:
“里面有人嗎?快開門,我找主持,是要救命的,快開門啊!”
大門應聲而開,看著面前的和尚,她說出了自己的請求:
醫(yī)院即將坍塌,能不能讓即將臨盆的產婦來寺內避難?
說話的這個女人,是四川什邡市婦幼保健院的院長桂逢春,此刻她面前站著的,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寺廟主持素全法師。
當然,后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素全法師收留了這些產婦,在此期間,先后有108名“羅漢娃”在此降生,成就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而在后來的采訪中,素全法師直言當時的第一個想法是“拒絕”“決不允許”,而在產婦住進寺院之后,這里不僅發(fā)生了“抵制事件”,還有一些“內部糾紛”。
那這中間都有什么樣的波折呢?素全法師是如何從“拒絕”到為此“連破三戒”的呢?
如今14年過去了,破戒的法師如今怎樣了?那108名“羅漢娃”也已經14歲了,如今又都怎樣了呢?
接下來,我們將目光回到那年那時,看看在清規(guī)戒律與自然災難面前,他們是如何攜手共渡難關的。
01、破戒的法師
素全法師不是從小在寺廟長大的,他剃度前的經歷,比一般人的人生都要精彩許多。
在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畢業(yè)之后,就進入政府單位工作,任職團委書記、文化科科長等。在外人眼里,他是前程大好,即將平步青云一路高升,指著他光耀門楣。
可他從小對佛理興趣濃厚,機緣巧合之下,拜師清定上師,正式剃度出家,開始了自己的修行之路。幾年之后,他從一個小沙彌成長為一方主持,在羅漢寺落定。
也是在這里,他的佛法和修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質疑。關于這些矛盾聲音的由來,還是從院長桂逢春敲開門那一刻開始。
“第一反應是絕對不可以”。后來的素全法師說道。
先不說產婦都是女性,還有很多人認為產婦是“不潔”的,更何況如果要生產的話,必定是要見血光的。
僅僅是這兩點,就違背了佛門“不爭血色,不近女色”的兩條清規(guī)。
不過,這個念頭也僅在素全法師的腦海中過了一下,緊接著他就說了一句話:
當然可以,有什么需要我們做的盡管說,你們去接產婦,我們來準備地方。
聽到這樣的話,桂逢春既驚愕又感恩,雙手合十鞠了一個躬之后,她就回去準備東西了。其實對她來說,將產婦轉移到寺廟,已經是當時最好且唯一的選擇了。
災難來得太快太猛,而醫(yī)院都是鋼筋水泥鑄就,余震隨時可能發(fā)生,這里也時刻都有被夷為平地的可能,但寺廟不一樣。
先說羅漢寺那里有一大塊空地,足以讓醫(yī)院的人“安營扎寨”,轉移孕婦和一些必要的儀器過去。
再者說,寺廟是整體是木質,就算坍塌,對人的傷害比鋼筋磚石要輕得多。她這邊去轉移產婦,素全法師卻在寺里被抵制了!
原來,在桂逢春來此之前,已經有近千名僥幸活命之人在寺內避難,里面已經是擁擠不堪。
更何況這次來的,是隨時可能生產的婦人,就算她們什么也不做,就已經破了兩條戒律。
面對僧人和居士們的反對,他只說了一句話:
見死不救才是佛門最大的忌諱。
此話一出,那些慈悲為懷的僧人們頓時感悟,一起幫忙收拾出來幾間完整點的產房,給即將臨盆的孕婦住。
當晚,就有三十幾名產婦和十幾名婦科病人轉移到寺內居住。
看著受難的群眾,佛家的慈悲在一次次點亮法師的心燈,他給寺里定了三條新“規(guī)矩”:
無條件接收災民
無條件提供衣食住行
只要是寺內的東西,無條件提供給災民使用
當這則“告示”被貼出時,還有更大的考驗在前面等待著這個已經破戒的法師。
02、108“羅漢娃”
在婦幼保健院的病人轉移過來當晚,就有一名產婦受到驚嚇,即將臨盆。這一次,桂逢春再一次找到了素全法師。
“有一名產婦要生了,我們能在這里接生嗎?”接生必定要見血,這會擾了佛門清凈,院長說的時候也有些難為情。
“當然可以,需要什么盡管說,我們來做。”這一次,素全法師答應得相當干脆,在決定讓她們住進來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后面會發(fā)生這樣的事。
“一張床,一個封閉的空間,熱水和燈光。”
素全法師和僧人們一起,把幾張餐桌拼在一起,上面墊一床褥子,一些衛(wèi)生紙,醫(yī)生將設備進行簡單地消毒之后,一個“臨時產房”就搭建完成了。
5月13日,羅漢寺迎來了第一聲嬰兒的啼哭,新生命的到來,給災難中絕望的人帶來信念和生機。
素全法師給他取名為唐震雯。
“他是第一個孩子,也是哭聲最響亮的一個。”素全法師說。
而真正讓寺廟面臨挑戰(zhàn)的,是第十個孩子降生時的場景。
準媽媽楊啟菊已經46歲了,是大齡產婦,還有一些大出血的征兆,隨時可能面臨危險。
這時很多人勸素全法師讓她去外面,因為一旦發(fā)生什么事情的話,對寺廟的影響不是靠持身中正就能解釋的。
產婦情況的確危險,但又不能見死不救。
于是素全法師聯(lián)系到現(xiàn)場的媒體記者,幫忙聯(lián)系了當下條件還算好的85醫(yī)院,將產婦小心轉移。最終,母子平安。
看到這種情況,孩子父親立馬跪在素全法師的面前,一是感謝救命之恩,二是請求法師給孩子“賜名”。
素全法師給這孩子取了個“張弘揚”的名字,意為弘揚佛法,心懷慈悲與愛。
從第1個到第10個,寺里的新生兒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就是產婦的護理問題。寺廟的空氣中,殺雞燉肉的葷腥之氣越來越濃郁。同時,僧人們反對的聲音也越來越高。
僧人們長年吃素,早就忘了肉的味道,忽然聞到只覺得惡心反胃。那一天,幾乎每個僧人都有了躲在角落反酸嘔吐的經歷。
素全法師也是。
但他又深知,產后身體虛弱,如今環(huán)境已經惡劣,再不進補的話,新生兒也沒有母乳可吃,只能帶來更大的影響。
那天晚上,他在佛堂前念了一整晚的經。第二天,他將出現(xiàn)不適的弟子們支開,自己強忍胃酸站在了燉湯的鍋爐前,拿起勺子給寺里的難民們分餐。
第三破,戒葷腥。
但同時,他還發(fā)布一條新規(guī)定,佛門凈地,除了需要滋補的產婦之外,任何人不得燉肉殺生。這是一個僧人的底線。
隨著孩子越來越多,原來的“產房”和“病房”就不夠用了,這一次,他再次行動。
將佛前的禪凳拿出來,給產婦們用。
將佛像移出寶殿,讓難民居住。
在下雨時,他一把扯掉佛像上方的雨布,給難民們支起新的帳篷。
破戒、不敬,這罵名就讓我一個人背。“先保護眼前的活人,泥塑的菩薩日后再說。”
面對弟子的不解,素全法師再一次說道。
從地震發(fā)生到災后重建,2個多月的時間里,羅漢寺一共降生了108名新生兒,正好和108羅漢相呼應。
有人說,這是天意,這些孩子便被稱為“羅漢娃”。
再后來,108個“羅漢娃”就隨著父母回到了新的家園,但他們和寺廟的聯(lián)系,并沒有到此結束。
03、連破三戒,他是當世活佛
一破近女色,二破見血光,三破見葷腥。素全法師曾暗地自嘲,自己是“不干凈”的和尚。
而事實上,他的功德,無人能忘。
抗震救災期間,他一共收留了2600多名受災群眾,承擔起3000多人的伙食。他和僧人們一起,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生火做飯,24小時不間斷,光是鍋爐就燒壞了3個。
而面對采訪時,他常說的卻是“作為過去的事情,我想忘掉,也不愿再提”。但他忘不掉,108個孩子和家長更忘不掉。
從那之后的每一年,孩子們都會被帶到羅漢寺拜見“師爺”,并和兄弟姐妹們一起,過一個特殊的生日。
災后的第三年,108名準媽媽自發(fā)將孩子的貼身衣物剪下一塊,縫制了一件“百衲衣”贈給素全法師。
“百衲衣”又稱“功德服”,修行容易得,世人之愛難得,這件“百衲衣”堪稱珍品。每一塊布上,承載的都是苦難、成長、慈悲、大愛。
如今災難已經過去14年了,素全法師仍舊是羅漢寺的一名僧人,每日誦經講法,用佛法散播希望,拯救靈魂。
同時他還迷上了網上寫作,常常在媒體平臺分享一些自己的抄經感悟,用佛法給無措之人指點迷津。
當年那些給災難帶去生機的孩子們,也已經是14歲的青少年了。他們已經在學業(yè)上各自進步。
有人學了音樂,有人長大的志愿是當兵,有人想要遺忘那段事情,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平凡人”。
他們的名字是唐震雯、張弘揚、姜雨辰等,但回到羅漢寺,他們仍是小十一、小三十,和羅漢們一樣有了自己獨特的“編號”。
“媽媽,為什么我的生日和別人的不一樣?為什么我有那么多哥哥姐姐?”媽媽黃文錦在聽到孩子這個問題時,眼中再次泛起淚水。
“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我講給你聽……”
于淚水中看到希望,在破解后獲得新生,素全法師心中有佛更有愛,當?shù)闷稹艾F(xiàn)世活佛”的美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