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證券合一版(事關1.1萬億基金的大事!上交所ETF申贖業務多碼合一,有這幾方面影響)
財富證券合一版文章列表:
- 1、事關1.1萬億基金的大事!上交所ETF申贖業務多碼合一,有這幾方面影響
- 2、寧波銀行啟動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便利化試點服務
- 3、芯馳科技成為國內首個四證合一汽車芯片企業
- 4、過半客戶移動端交易 華泰財富管理轉型
- 5、國聯證券研究報告:機制、人才、戰略、業務、財務亮點紛呈
事關1.1萬億基金的大事!上交所ETF申贖業務多碼合一,有這幾方面影響
記者 杜萌
今日,廣發、工銀瑞信等多家基金公司發布《關于旗下管理的上海上市ETF實施申贖業務多碼合一的公告》。
廣發基金公告顯示,根據上交所的統一安排,將于2022年6月20日(下周一)起,公司旗下管理的上交所上市ETF將取消申贖業務相關代碼,投資者可通過證券代碼(與交易使用的證券代碼相同),選擇申贖相關業務類型,參與ETF申贖業務。廣發基金涉及的上交所上市ETF合計17只,為滬深300ETF基金、基金、 廣發貨幣ETF等等。
這和上交所6月15日發布的《關于上海證券交易所ETF申贖業務多碼合一及遷移上線切換有關事項的通知》有關。通知顯示,上交所將于6月20日(下周一)起實現ETF申贖業務多碼合一,并將原競價撮合平臺實物申贖的股票ETF申贖業務遷移至綜合業務平臺。
上交所表示,自2022年6月20日起,上交所ETF申贖業務實現多碼合一,ETF申贖業務申報方式調整為“證券代碼5***** 業務類型”,取消ETF申贖相關業務代碼,包括:申贖5****1、申贖資金5****2、非滬市資金5****5、港市資金5****6。ETF申贖業務統一通過綜合業務平臺進行申報,上交所競價撮合平臺將不再接受實物申贖的股票ETF申贖業務申報。
ETF申贖業務多碼合一上線后,上交所交易系統將以“證券代碼 ETF細分類型”的方式識別不同ETF類型對應的業務模式。各ETF的細分類型將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行情網關、證通云盤、UT5等渠道于產品信息文件中下發,便于相關市場參與人進行相關業務設置。
此次的ETF申贖多碼合一上線切換與業務遷移將于2022年6月17日日終清算工作結束之后一次性完成,業務切換不設置并行期。
那么對于參與ETF交易的投資者來說,此次將原實物申贖的股票ETF申贖業務遷移至綜合業務平臺,有何影響?
“這次申贖業務多碼合一,對一直在二級市場買賣ETF的投資者來說,沒有任何影響,還是按照之前的證券代碼參與買賣ETF;而對于之前在競價撮合平臺上進行實物申贖ETF的投資者來說,那么隨著這部分股票ETF代碼的取消,也將按照二級市場上的證券代碼進行ETF的買賣。”某頭部公募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上交所對ETF的申贖代碼進行多碼合一,主要會涉及到數量投資部的日常算賬環節,但是對ETF的日常交易不受影響。投資者購買ETF時,因為實物申贖代碼的取消,交易也會更加方便。”某公募數量投資部人士表示。
“目前深交所實行的是ETF一品一碼,只有二級市場交易代碼,而上交所ETF一只產品占用多個代碼,除了可能為投資者帶來誤解,也會擠占代碼資源,尤其是比較好的代碼。在ETF多碼合一上線后,會取消ETF申贖代碼和資金代碼,競價撮合平臺將不再支持ETF申贖業務。”另一位公募股票投資部人士表示。
上交所數據顯示, ETF具備成本低廉、高效透明、分散投資等特點,是進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重要配置工具。隨著境內 ETF 市場的蓬勃發展,投資者參與熱情持續高漲。2021 年全年參與滬市 ETF 交易的賬戶數超過 1150 萬戶,是五年前50萬左右參與人數的 23 倍。截至2022年3月底,滬市ETF市值規模超1.1萬億元。
寧波銀行啟動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便利化試點服務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12月12日,人民銀行寧波市中心支行統一部署啟動寧波市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作為試點銀行,寧波銀行成功落地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便利化試點業務,并辦理了寧波市首筆本外幣合一賬戶的美元跨境收匯業務。
據悉,此次寧波市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是金融系統貫徹落實穩經濟大盤一攬子政策,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寧波市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發達,涉外企業數量多,外貿進出口總額居全國前列,此次試點不僅有利于為涉外企業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務,提高企業資金周轉效率,改善地方營商環境,也有利于支持浙江自貿區寧波片區、跨境貿易高水平開放試點等經濟金融改革,有利于促進寧波外向型經濟發展,支持高水平開放。
寧波銀行表示,在人民銀行寧波市中心支行統一指導下,將不斷創新優化業務流程,加速推進本外幣合一賬戶的試點,為進出口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芯馳科技成為國內首個四證合一汽車芯片企業
本報記者 龔夢澤
2021年12月31日,芯馳科技G9網關芯片獲得了由國家密碼管理局(以下簡稱“國密局”)商用密碼檢測中心認證的《商用密碼產品認證證書》,本次認證涵蓋了對安全芯片的安全等級、密碼算法、安全芯片接口、密鑰管理、敏感信息保護等多維度項目的綜合評估,芯馳科技成功通過所有項目認證,成為國內首批獲得國密認證的車規芯片企業。
據記者了解,此前芯馳科技在車規芯片的功能安全方面已經成就顯著,短短三年通過了AEC-Q100可靠性認證、ISO26262ASILD功能安全流程認證、ISO26262ASILB功能安全產品認證。此次國密認證的加持,也讓芯馳科技躋一躍成為目前國內首個四證合一的車規芯片企業。
事實上,在整個汽車產業鏈智能汽車的發展前提始終繞不開安全這個重要前提。隨著車聯網生態的逐漸成熟,人車路協同將極大增加車與車、車與人、車與路的密切溝通。此外,“軟件定義汽車”趨勢下未來的OTA升級會更加頻繁,任何一個環節中的信息交互遭遇黑客攻擊,都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
為此,芯馳科技G9中央網關芯片采用了多核異構的結構,內置了高性能HSM加速模塊,從設計之初,就完全按照國密標準進行設計。和傳統外接獨立加密芯片相比,芯馳科技的HSM加密模塊的性能高達200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支持國密算法并不等同于通過國密認證。根據國密局對芯片信息安全的評估準則,國密算法只是評判的一個維度,而基于整個芯片信息安全的架構設計以及信息安全的流程體系對于最終的信息安全的認證更加重要。
“只有通過了國密局的全方位評估,才能最終獲得國密認證。”有汽車行業資深專家告訴記者,這有點類似于汽車行業的安全碰撞測試,只有最終通過了IIHS、NCAP等第三方權威機構的全方位測試,才能最終對汽車安全進行客觀中肯的定論。
芯馳科技方面表示,在2020年新四跨大規模測試中,公司G9網關的報文驗簽實測達到3800次/s,意味著每秒可以實現300多臺車的信息同時交互,性能表現位列當年芯片測試組第一。
本次成功獲得首批國密認證,也印證了芯馳科技在安全投入上的不遺余力。從功能安全認證到信息安全認證,從產品發布到1年與70%國內主機廠及Tier1開展合作。芯馳科技以踏實的造芯態度,持續助力中國智能汽車產業的繁榮發展。
(編輯 張明富)
過半客戶移動端交易 華泰財富管理轉型
5月份A股指數在震蕩中連番創出近七年新高,引發券商業績暴漲,公告顯示,22家上市券商共錄得凈利潤166億元。“同樣是大牛市,券商面臨的競爭環境和2007年相比已經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了。”一家上市券商在北京金融街的營業部總經理向記者表示。
“互聯網 ”改變券商競爭格局
2013年以來,“余額寶”引領的互聯網金融大潮的迅速興起和廣泛滲透引發了券商傳統經紀業務史無前例的巨大變革,把握“互聯網 ”帶來的新機遇成為券商面臨的共同課題。作為業內最早全面推進互聯網布局的券商,華泰證券是這場變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在行業領先的移動互聯網服務平臺助力下,其經紀業務持續保持行業龍頭地位。公開資料顯示,華泰證券股票基金交易市場份額從2012年的5.5%一路攀升到2014年全行業第一的7.9%,2015年一季度更是達到了8.3%。
一位券商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券商觸網戰略能否奏效不僅僅是開戶、產品、營銷等表層的變革,更需要線上線下整體業務資源的重新整合,需要整體運營管理方式的徹底變革,這一切都有賴于是否植入了互聯網思維,在這一點上與券商大小沒有必然聯系,但與強烈的變革創新意識和高效的執行力有關。”記者調查顯示,互聯網是華泰證券經紀業務取勝的基石,最大的差異化優勢是基于互聯網的全業務鏈服務、一流的移動金融平臺、線上線下服務的聯動協同能力和高效率、低成本的集約化運營管理能力。
互聯網優勢助力券商牛市掘金
互聯網金融對券商經紀業務最大的顛覆莫過于對線上線下服務平臺的重新定義。其核心問題就是線上線下平臺的拓展和整合。基于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前瞻性認識和向財富管理轉型的發展戰略,華泰證券對線上和線下平臺進行了清晰定位和功能劃分,并進行了功能全面提升。華泰證券副總裁孫含林表示,“重塑營銷服務平臺是華泰證券經紀業務向互聯網和財富管理轉型的關鍵任務,華泰證券經紀業務平臺的大規模變革可以歸納為兩個集中,標準化業務向互聯網平臺集中,高端客戶和個性化服務向線下平臺集中。”
線上來說,華泰證券構建全方位的互聯網營銷服務平臺,實現展示、引流、營銷、服務功能多合一,使之成為公司經紀業務戰略轉型的前沿載體。華泰證券一直是中國證券行業踐行“互聯網 ”戰略的先鋒,早在1997年就率先推出網上交易。2007年華泰證券又在大牛市中先行一步,推進數據化、網絡化建設,打造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構建完整的客戶數據庫,運用大數據對客戶行為進行分析,這個系統奠定了華泰證券互聯網營銷分層分級服務的基礎,是其后續開展一系列互聯網金融布局的根基和源泉。2009年華泰證券制定并開始實施以移動互聯網為主要發展方向的全面互聯網化的戰略目標。
經過多年積累,去年4月,華泰證券推出了新版的移動理財服務終端“漲樂財富通”,把“漲樂財富通”打造成為客戶“口袋里的理財專家”和承載華泰證券各類業務的平臺,客戶通過手機隨時隨地辦理各種業務和享受華泰證券全方位的服務。截至2015年3月31日,華泰證券移動應用軟件的累計下載量達660萬次,其中“漲樂財富通”下載量約300萬次。根據移動互聯網綜合數據服務公司TakingData的數據,今年5月,“漲樂財富通”用戶量覆蓋率排行各券商App之首,用戶覆蓋率增長速度遠超同行同類平臺,用戶活躍度也位居行業領先地位。“漲樂財富通”作為專業的移動證券服務平臺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平臺效應、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
全面的互聯網布局為華泰證券贏得了券商觸網大潮的戰略先機。2013年,華泰證券率先推出網上及手機開戶功能,并于當年10月領先業內啟動了“萬三”傭金開戶,打破了客戶開戶的地域藩籬,并在傭金上體現了其按服務收費的服務定價模式,把選擇傭金和服務的主動權交給了客戶。
去年年中開啟的牛市行情和“一人一戶”限制的放開,讓券商營業部柜臺前再次排起了開戶的長龍,不少券商措手不及。而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華泰證券網上開戶數占其所有開戶數的近97%,超過一半的客戶通過移動端進行股票和基金交易。
線下方面,華泰證券在行業率先開展了實體網點的全面變革。營業部從功能上轉變為互聯網落地平臺,政府、企業資源整合平臺,財富管理平臺和產品銷售平臺,在提供標準化服務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專業投資者、機構客戶和個人高凈值客戶,根據客戶的理財與投融資需求,營業部正在成為華泰證券全產品展示與推介、全業務貫穿與拓展的窗口。這樣的定位效果顯著,自2012年到2015年一季度末,華泰證券富裕、高凈值及機構客戶數累計增長超過128%,這幾類客戶對公司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收入貢獻率高達近80%。
超半數營業部“輕裝上陣”
孫含林介紹:“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券商面臨著運營管理機制的重大變革,我們不是就互聯網講互聯網,打造集約化的組織管理和運作機制,是確保互聯網戰略深入推進的關鍵。”基于線上線下平臺的功能定位,華泰證券變革了傳統的經紀業務運營模式,并大力推動財務、風控、運營和IT等中后臺職能向總部、分公司集中,不斷降低運營成本。越來越多的營業部通過調整職能、壓縮面積、調整信息架構、集中后臺運維等措施實現了輕型化,也騰出了更多精力向中高端客戶提供專業的財富管理服務。目前華泰證券擁有132家輕型營業部,占證券營業部總數的53.9%。
集約化管理提升了運營效率,提高了客戶服務能力,華泰證券籍此吸引了大量的客戶群體。從2012年底的590萬名增加到2014年底的650萬名,再增加到2015年一季度的逾680萬名,成為中國擁有最大經紀業務客戶數量的大型綜合券商。特別是今年4月“一人多戶”政策放開后,其客戶數量更是迅猛增長。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公司托管市值規模達到2.1萬億元,行業排名第三。客戶的質量也不斷改善,富裕客戶、高凈值客戶、機構及企業客戶迅速增加,在整個經紀業務客戶中的占比從2012年3.5%提升到2015年3月底的7%。龐大的客戶和托管資產基數為華泰證券提供基于客戶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提供了基礎。拓展渠道大規模引流、提升服務大規模轉化沉淀成為華泰證券互聯網發展戰略最為核心的策略。
H股超額認購補充資本金
華泰證券在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的過程中,擺脫了靠天吃飯的困局,以融資融券業務為主的資本中介業務成為最新業績增長點。今年一季度,華泰證券融資融券余額行業排名第二,股票質押融資業務規模達到186.6億元,資本中介業務收入占整個經紀與財富管理業務收入的比例達到了39%。
融資融券業務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全業務鏈體系的支撐和充足的資金支持。依托全業務鏈戰略體系,借助公司專業的投資研究及資券管理能力,華泰證券融資融券業務全面提升業務的內涵和外延,致力于為客戶提供信用交易、融資、數量化策略咨詢于一體的全方位、綜合性、財富管理型金融服務。
資本規模是決定券商競爭地位、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與發展潛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充裕的資本規模將是券商快速發展的基礎。本月初,華泰證券以聯交所今年新股集資王、認購王、凍資王的身份進軍H股,募集資金347.2億港幣。本次H股發行上市將顯著提升公司的資本實力,募集資金也將主要用于融資融券等迅猛發展的資本中介業務,將迅速助力業務發展,形成雪球效應。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華泰證券近年來憑借清晰的戰略思路和堅定的改革舉措迅速躋身行業領先地位,其全面深入的互聯網戰略在國內大型券商發展中獨樹一幟,也搶占到了互聯網競爭時代的戰略制高點。H股發行上市將極大地推動公司的戰略轉型和創新發展步伐,提升公司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并進一步打開國際化發展的新空間。
國聯證券研究報告:機制、人才、戰略、業務、財務亮點紛呈
(報告出品方/作者:招商證券,鄭積沙、劉雨辰、曾廣榮)
一、穩定的公司治理、優秀的管理團隊、扎實的資本實力、豐富的客戶基礎
1、實控人無錫國資邀請前中信系高管掌舵,屬地財富客戶和企業客戶優勢明顯
國聯證券前身為無錫證券,實際控制人為無錫市國資委,通過直接持有和通過國聯信托、無錫市國聯發展、無錫市地 方電力有限公司等企業間接持有,合計持有國聯證券股份達 48.6%。公司多位管理層出自中信證券,班子能力值得信 賴,同時管理層也獲得實控人高度支持,經營自由度較高,有利于優秀管理層的戰略目標的積極推動及有效執行。
公司地處長三角核心地區之一的無錫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高凈值客戶相對較多,財富管理市場廣闊。根據胡潤研究院 2021 年數據,無錫市擁有 600 萬人民幣資產“富裕家庭”數量 41000 戶,同比增長 4.86%,全國排名第 17 名; 1000 萬人民幣“高凈值家庭”數量 19000 戶,同比增長 6.74%,全國排名第 15 名。600 萬人民幣可投資資產“富 裕家庭”數量 14600 戶,全國排名第 17 名,1000 萬人民幣可投資資產“高凈值家庭”數量 9820 戶,全國排名第 15 名。國聯證券作為本土券商,全國 88 家營業部中有 59 家位于江蘇省內,占比高達 67%,具有天然的客戶資源優 勢。此外,無錫市制造業基礎雄厚,在集成電路、醫藥健康、物聯網等戰略新興產業上建立了產業集群,企業客戶基 礎較好,待上市企業儲備豐富。
2、A H 兩地上市,21 年完成 51 億定增,資本實力不斷擴充
國聯證券于 2015 年 7 月于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20 年 7 月于上交所主板上市,成為國內第 13 家兩地上市的券商; 2021 年,公司順利完成 50.9 億的非公開發行股票,多輪運作后資本實力持續提升,同時說明資本市場較為認可公司 發展前景向好預期。截止 2021 年末,公司注冊資本達 28 億,凈資產和凈資本分別為 160 億和 148 億。
3、“前中信系”高管入駐,龍頭券商經驗奠定發展基礎
2019 年,時任中信證券 CFO 的葛小波先生赴國聯證券任總裁,同時招募諸多中信系管理人才和業務骨干加盟國聯證 券。當前,國聯證券高管有 9 人,其中葛小波、尹磊、尹紅衛、李欽、王捷及汪錦嶺 6 人均具備不同程度的中信證券 任職經歷。現任董事長兼總裁葛小波自 1997 年以來便在中信證券任職,歷任投資銀行部經理、交易與衍生產品業務 部負責人、財務負責人、首席風險官等職位,2022 年 6 月被任命為國聯證券董事長兼總裁,兩職合一意味著股東的 高度信任和管理的高度統一,有利于戰略實施和政策執行。副總裁和財務負責人尹磊曾任中信證券執行總經理、中信 金通證券計劃財務部總經理、財務總監,副總裁尹紅衛曾任中信證券財富管理部執行總經理,均為能力出眾的中信老 將。葛小波加盟后打造出具備豐富行業經驗、卓越管理能力、前瞻性戰略思考能力的豪華管理團隊,為公司把握市場 趨勢,長期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4、員工持股計劃提升員工忠誠度,建立長效人才激勵機制。
國聯證券股東大會于 2022 年 6 月審議通過了 2022 年度員工持股計劃,員工持股計劃規模不超過 7200 萬,存續期為 5 年,鎖定期 12 個月。計劃參與人包括公司董監高、VP 及以上職級人員以及其他核心骨干,其中公司董監高的認購 比例不低于總份額的 20%,其他參與員工人數不超過 350 人,認購比例不超過計劃總份額的 80%。員工持股計劃的 推出有利于公司吸引和保留核心業務及管理人才,同時有利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促進公司長期可持續的健康發展, 促進公司、股東、員工三方利益最大化。
二、零售經紀轉型財富管理、機構業務著力衍生品、投行業務升級產業聯動
1、2019 年管理層更迭,公司規模和盈利水平顯著改善,收入結構持續優化。
2018 年證券行業景氣度較差,公司營業收入 9.9 億,歸母凈利潤僅 0.5 億。2019 年中信系管理層入駐后,營收與利 潤逐季改善。2021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9.67 億元,同比增長 58.11%,18-21 年 CAGR 為 44%;歸母凈利潤 8.89 億元,同比增長 51.16%,18-21 年 CAGR 高達 159%。22 年一季度,在市場震蕩下跌景氣度弱化的情況下,公司實 現營業收入 6.36 億,同比增長 35.15%,歸母凈利潤 1.89 億,同比增長 20.05%,業績領跑同業。截至 2021 年末, 公司資產總額 659.39 億元,行業排名 35 名,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權益 163.81 億元,行業排名 39 名,杠桿倍數 3.48 倍,全年 ROE 7.27%,受資本金擴張拖累略低于行業。22 年一季度 ROE1.14%,同比下降 0.33pct,截至一季度末 總資產 723.72 億,較年末增長 9.76%,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權益 166.14 億,較年末增長 1.42%。公司自管理層更 迭以來,經營情況高速發展,顯著快于行業水平,充分彰顯機制、人才、管理、戰略的核心價值。
近 2 年公司資金業務收入占比逐漸提升,經紀業務收入逐漸下降,擺脫逐步業務通道化特征。21 年投資業務占主營 業務收入比例 47%,收入貢獻最高,且為歷史最高占比。經紀業務收入占比 24%,投行業務收入占比 17%,信用業 務收入占比 7%,資管業務收入占比 5%。22 年一季度投資業務收入占比 34%,受景氣度下滑投資收益降低導致,投 行業務收入占比 26%,經紀業務收入占比 24%,信用業務收入占比 11%,資管業務收入占比 6%。
2、財富管理業務:由零售經紀向財富管理轉型。
經紀業務收入持續增長,財富管理轉型初見成效。2021 年公司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實現收入 6.09 億元,同比增長 15.8%。2021 年國聯證券股基成交總額達 2.72 萬億元,同比增長 28%;經紀業務凈收入 6.1 億元,同比增長 15.8%。 代銷金融產品收入快速增長。2021 年實現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 0.68 億元,同比增長 132.5%,遠高于行業 54.0%的 增速,代銷金融產品業務收入占經紀業務收入比重 11.2%,同比提升 5.7pct。22 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經紀業務收入 1.38 億,同比增長 7.8%。
傳統經紀業務占比較高,財富管理轉型進行時,收入結構逐步優化。21 年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 4.94 億,占證 券經紀業務收入的 81.1%;交易席位租賃收入 0.47 億,占證券經紀業務收入 7.7%,在 42 家上市券商中排名第 33; 代銷金融產品收入 0.68 億,占證券經紀業務收入的 11.2%,在 42 家上市券商中排名第 20;基金投顧業務還處于探 索階段,投資咨詢服務凈收入 0.89 億。從收入結構看,公司財富管理雖然布局領先,但與財富管理相關的代銷、席 位租賃、投資咨詢收入規模和占比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此外,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服務能力較強,能有效滿足私募 客戶對沖和杠桿需求,有望成為服務私募客戶的抓手,預計未來私募經紀業務將迎來較快發展。
渠道端 B-B-C 模式拓客。渠道方面,券商的客戶觸達能力是傳統弱項,線上流量弱于互聯網,線下流量弱于銀行, 許多財富管理客戶由股民轉化而來。國聯積極與財富管理需求較強的中小商業銀行、缺少投顧牌照的互聯網渠道建立 戰略合作關系,吸納擁有客戶資源的財經大 V。國聯證券已與 24 家銀行、第三方機構簽約合作,實現業務正式上線 11 家,包括寧波銀行、杭州銀行、嘉興銀行、京東等,規模發展迅速。同時公司借助互聯網理財整改和投顧業務規 范監管契機整合財經大 V,吸納入職國聯證券幫助引流客戶。預期當前來自 B 端的間接客戶數量超過公司直接客戶數 量,B-B-C 模式帶來的間接客戶占主流。
管理層眼光獨到,選擇基金投顧賽道作為突破口。公司基金投顧包袱小,面對行業痛點針對性打法造就優秀經營成果。 基金投顧還在探索階段,如何做好沒有標準答案,公司無關大小重回同一起跑線,給了中小券商在財富管理賽道趕超 的機會。目前行業在服務轉型和人才儲備上存困難,行業痛點即商業模式的起點,在解決痛點方面國聯交出一份不錯 的答卷。
服務方面,很多券商的考核機制還是通道交易類和理財服務類并行的混合考核模式,無法引發員工深度關注客戶需求 及滿意度情況,難以實現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買方投顧轉型。國聯證券包袱小,19 年以來國聯不考核傭金市占 率,以財富管理業務創收為重點。公司希望打造“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策略方面,公司根據客戶差異化服務場 景定制策略,基于渠道方對客戶的了解共同參與開發策略,力求服務不同場景不同類型的客戶。公司認為買方投顧模 式關鍵需要建立客戶信任,目前頭部券商也沒有實現這一目標。公司在無錫本地深耕多年獲得一定優勢,但全國范圍 的拓展仍在探索。 團隊方面,行業整體財富管理專業化人才儲備不足。國聯證券戰略是用體系幫助個人。國聯人員招聘質量距離頭部券 商仍有差距,公司整合資管部門等其他業務線支持財富管理部門人員,形成基金投顧服務體系。而行業普遍依賴分支 機構與投資者建立聯系,高素質投顧和投研人員儲備不足,國聯的戰略顯著領先行業。截至 21 年末,經紀和財富管 理業務人員 1259 人,預計公司 2-3 年時間財富管理前臺人員將擴充到 2000 人以上。(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投行業務:升級為投行 投資聯動模式。
隨著前中信系管理層入駐,公司積極擴充投行業務團隊,高效聯動項目資源并挖掘區域資源優勢,業績高增。公司通 過全資子公司華英證券從事投資銀行業務。隨著前中信系管理層入駐,國聯證券投行部門引入多個優質投行團隊,投 行部門人數從 19 年末 276 人增長至 21 年末的 432 人,2 年增長 56.5%。和招商(投行約 1000 人)、國信(投行 1001 人)、申萬(投行 876 人)等大型券商比,投行部門人數還有一定成長空間;21 年投行業務實現收入 5.09 億, 同比增長 85.1%。21 年華英證券完成股權承銷保薦項目 9 單,其中 IPO 項目 2 單,再融資項目 7 單,股權承銷金額 人民幣 134.61 億元,同比增長 300.15%。債券承銷規模 431.4 億元,同比增長 49.7%。22 年一季度投行業務收入 1.63 億,同比增長 91.76%。股權業務發展后勁十足,截至 6 月 14 日,華英證券 IPO 項目儲備 9 家,取得批文待發 行 1 單,在審項目 2 單,申報輔導項目 6 單。
雖然投行業務收入增速較快,但國聯投行業務尚未進入業績釋放期,考慮到投行業務的項目周期,從人員擴張到業績 上兌現還需一段時間孵化。21 年國聯證券投行部門人均創收 118 萬,低于人員規模相似的浙商證券人均創收 256 萬, 銀河證券人均創收 141 萬和東吳證券人均創收 200 萬。公司計劃加強考核與篩選,持續優化投行部門人均產能,預 期未來投行部門人均產出有翻倍預期,接近行業投行業務 10 名左右券商人均產出水平。
投行業務區域特色鮮明,通過“投行 投資”模式,推進投行業務轉型升級。公司戰略上從通道型投行向產業型投行 轉型,用產業思維推動企業資本運作,加強投行與投資聯動。此外,無錫政府重視直接融資對本地企業發展的支持和 帶動,作為無錫本地唯一券商,公司獲得政府較多支持,公司投行和直投項目聚焦生物醫藥、綠色光電、智能制造、 半導體、新材料等本地重點產業,搶抓全面注冊制改革機遇,打造精品特色投行。21 年 1 月,子公司國聯通寶出資 8500 萬與無錫鄉村發展振興投資基金共同設立“江蘇老字號產業投資基金”并擔任管理人,基金總規模 10 億;12 月國聯通寶成為揚州經開新興產業發展基金管理人,基金總規模 10 億元。2021 年國聯通寶實現營收 6055 萬元同比 增長 1840.7%,凈利潤 2101 萬元,上年同期為-232 萬元。預期未來 3 年,直接投資項目將進入利潤收獲期。21 年 公司科創板跟投實現收益 2343 萬,上年同期為 0,科創板跟投和私募股權投資均取得了較大突破。
4、證券投資業務:股票敞口低波動小、固收配比大收益穩定、衍生品交易活躍。
證券投資收入逆勢增長,業務范圍包括權益類投資、固收類投資、股權衍生品業務。2021 年,投資業務收入高增, 實現收入 13.94 億,同比增長 105.6%;營收占比 47%,為收入貢獻最大的業務;2022 年一季度,在市場震蕩下跌, 同業券商投資業務收入普遍大幅下降甚至虧損的環境下,公司依然實現 2.13 億投資收入,同比 25.7%,在 42 家上 市券商中排名第 7,出眾的投資能力有助于推動公司業績的穩定增長。 權益類投資控制風險敞口,以價值投資為主,總體穩定。公司在權益類投資方面堅持投資具有中長期上升空間和價值 的標的,在投資規模上進行總量控制,占公司總資產比例相對較小,確保方向性投資在熊市中降低對業績的負面影響。 公司權益類投資相對平穩,保持較低的回撤,助力公司業績的持續提升。
股權衍生品為重點布局領域,未來將申請一級交易商牌照增厚收益。目前,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包括策略性交易、場 外期權、收益互換三大類,通過持續提升交易服務和產品設計能力,公司已基本實現對市場主流業務品種和交易結構 的全覆蓋。在市場參與方面,除了現有 8 家一級交易商之外,公司是資本市場上最活躍、最積極的衍生品交易者,2021 年累計簽約場外期權和收益互換名義本金同比增長 241%,場外期權業務收入 2.8 億,排名行業第 10 名。
5、信用業務:業務收入占比收縮,兩融市占率上市,股質部分風險化解。
融資融券業務市占率穩步提升,未來將大力拓展融券業務。公司定增募資的用途之一是發展融資融券業務。2021 年, 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規模提升至 104.07 億元,同比增長 19.23%;實現息費收入人民幣 6.13 億元,同比增長 41.24%, 市占率由 2019 年的 0.4%上升至 2021 年末的 0.57%。22 年一季度信用業務收入 0.72 億元,同比增長 30.91%。未 來公司將以融券為發展重點,一方面通過著力開發企業機構和戰略配售方面增加券源,另一方面通過加強與公募基金 合作拓展融券券源。 股票質押業務規模持續下降,整體以防風險為主。因市場股票質押項目風險頻發,行業及監管均持續推進股票質押業 務的風險防范化解,整體業務規模呈持續縮減趨勢。2021 年,公司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信用減值損失為-8329 萬,較 2020 年有所轉回,存量業務風險得到化解。
6、資管業務:發揮鏈接器作用,協同財富管理。
2021 年,資管業務收入 1.41 億元,同比增長 95.8%;公司資產管理 AUM 達到 1024 億元,同比增長 169.28%。其 中集合資產管理規模為 130 億元,同比增長 80.7%;單一資產管理規模為 523 億元,同比增長 78.7%,資產證券化 業務增速較快,規模為 371 億元,同比增長 2263%。22 年一季度公司資管業務收入 0.35 億,同比增長 75%。
以資產配置為特色,實現資管業務和財富管理協同效應。國聯證券資產管理業務聚焦 FOF 和固收 兩大領域。其中 FOF 圍繞公司大方向 50 體系,重點打造資產配置能力,搭建集公募、私募一體的多策略產品池,提供長期穩健的產 品配置服務,推動靈活資產配置加“大方向”產品配置雙輪驅動。固收 的體系偏重國聯證券的債券投資能力,力求 打造旗艦產品,為財富管理代銷樹立自主研發資管產品的品牌。此外公司重視基金管理能力,積極申請公募基金牌照。 22 年 6 月國聯證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公司設立資管子公司的議案,公司擬出資不超過 10 億設立全資資管子公司并 申請公募基金業務資格。
三、盈利預測
核心假設
根據證券市場景氣度、行業發展趨勢和公司戰略規劃,我們對國聯證券 2022-2024 年業績進行預測,分別作出以下 主要假設并展望轉型預期。
財富管理業務
考慮當前市場交投活躍度和未來市場景氣度,假設 2022-2024 年市場股票基金日均交易量(單邊)分別為 9030 億元、 10384 億元和11422 億元。公司財富管理部門人員仍處于快速增加狀態,21 年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部門員工數量 1259, 同比增長 17.9%,預計財富管理客戶數量將隨著人力擴張而增長,同時將帶動市占率提升。2021 年市占率為 0.49%, 假設公司 2022-2024 年股基交易量市場份額增速分別為 20%,6%,4%,市占率分別為 0.59%,0.63%,0.65%。測 算公司 2021 年傭金率為 0.018%,假設未來將保持現有傭金水平,公司 2022-2024 年傭金率為 0.018%、0.018%和 0.018%。
假設財富管理人員增長、多部門協同賦能,戰略拓客下財富管理轉型順利,獲得更多中小機構客戶和高凈值客戶資源, 代銷金融產品規模 22-24 年分別增長 50%、70%、60%(基數較低)。公司逐步發力研究所建設,假設 22-24 年交 易席位租賃收入分別增長 50%、25%、20%(低基數疊加人員快速增長、隨 A 股機構化進程演繹);假設基金投顧 發展順利,投資咨詢服務收入增速分別為 60%、40%、30%。 轉型預期:泛財富管理轉型取得成果,機構經紀業務、基金投顧收入增加,收入結構接更多元均衡。預計 24 年代銷 金融產品占證券經紀業務收入的 32%,形成財富管理特色,超過東方、浙商證券 21 年占比結構;交易席位租賃收入 占證券經紀業務收入的 9%,略超國信 21 年交易席位租賃收入占比。此外,預計基金投顧前臺人員數量 2000 人,人 均基金投顧簽約資產 200 萬,投資咨詢業務總收入 2.6 億,基金投顧收入初見規模。
投資銀行業務
公司投行業務區域特色較為鮮明,我們認為隨著全面注冊制改革落地和穩經濟背景下債務融資的放松,未來投行業務 規模將保持上升趨勢。我們測算公司 21 年 IPO 市占率為 0.13%,再融資規模市占率 1%,債承增速 50%。假設公司 投行部門持續擴張,引入頭部券商投行團隊,并且前兩年新進團隊業績開始兌現,2022-2024 年公司 IPO 市占率分 別為 0.25%(重回 20 年水平)、0.33%和 0.42%,再融資市占率分別為 1.4%、1.8%和 2.4%。債券業務規模增速分 別為 40%、30%和 20%。
投行業務結構:當前公司投行部門人員新補充,業績未充分釋放。國聯證券 21 年投行部門人均創收 118 萬,遠低于 同業,參考同為江蘇本地券商的東吳證券,投行部門人均創收 200 萬約為正常水平。預期 22 年投行部門 450 人,產 出開始邁上正軌,實現業務收入約 6.5 億元;24 年投行部門約 500 人,人均產出約為大型券商水平 220 萬,實現投 行業務收入 11 億。當前公司直接投資規模較小,21 年參與“江蘇老字號產業投資基金”和揚州產業基金,預期直接 投資規模逐漸增加,且未來 3 年之前項目進入利潤釋放期。 轉型預期:投資銀行通過人員引進實現規模擴張,并實踐“投行 投資”轉型升級。公司構想投行 投資實現投行資 本化,服務企業客戶,服務產業鏈,另一方面投行為投資提供產品,公司通過衍生品業務服務企業客戶,投行業務轉 型成連接器。
投資業務:
投資業務:公司自營以債券投資為主,權益投資以場外衍生品為主,兼顧收益和風險平衡。考慮到 21 年公司定增 51 億且主要用于衍生品、固收和資本中介業務,配合 3 倍杠桿倍數,預期自營投資資產規模有較大幅度增加。假設 2022-2024 年債券類投資規模增速分別為 30%、20%、16%,權益類增速分別為 15%、20%、13%,基金類增速分 別為 20%、15%、12%。假設 22 年投資收益率為 4.5%,顯著好于行業水平。 投資業務結構:公司當前投資業務理念較為領先,以場外衍生品業務和賣方固收業務為特色,業績較為穩健。衍生品 為機構客戶提供服務,為零售客戶提供產品,并開發企業客戶衍生品服務創新業務,如定增結合衍生品對沖風險等。
轉型預期:向金融市場業務轉型,聯動機構、企業與零售客戶,大力發展去方向化的固收和衍生品業務。開展債券做市以及利率互換,信用保護工具等創新業務,形成穩定 的盈利模式。(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信用業務
信用業務:兩融業務規模與市場風險偏好及交投活躍度密切相關,假設 2022-2024 年融資融券業務市場總規模分別 為 1.53 萬億、2.04 萬億和 2.26 萬億元。2021 年末公司兩融業務市占率為 0.57%,考慮到公司定增提升資本金實力, 市占率有望提升,假設 2022-2024 年兩融余額市占率同比提升 30%,20%,10%,兩融余額市占率分別為 0.74%、 0.89%和 0.97%。 信用業務結構:當前公司融券業務占比較小,公司以公募合作為抓手,建設融券產業鏈體系,大力拓展融券券源,并 采取動態化股指期貨對沖策略,主動增加自營 ETF 的券源供給。 轉型預期:信用業務規模擴張,融券業務占比提升。
資產管理業務
假設未來公司增強主動投資能力,資管規模持續擴張。假設 2022-2024 年資產管理總規模增速分別為 36.2%、12.8% 和 27.9%。 資產管理結構:當前公司主動化轉型有待加強,21年集合資管規模占比13%,定向資管占比51%,專項資管占比36%。 而中信的集合資管規模占比約為 40%。集合資管業務費率約為 0.3%,遠高于其他資管業務,主動管理規模占比提升 有利于增厚利潤率。 轉型預期:公司堅持 FOF 和固收 策略,主動管理規模占比接近頭部券商。22 年 6 月公司股東大會通過出資 10 億設 立資產管理子公司議案,并計劃申請公募基金牌照。預計公司資產管理規模 3 年后達到約 2000 億。其中,主動管理 的集合資管規模占比 37%,接近中信 21 年該比例。考慮成立資管子公司批復和申請基金牌照周期,保守估計 24 年 公司尚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