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前沿資訊

高速偶遇新130炮(一門炮竟相當于一個炮兵營的火力,055的這門130艦炮有何神奇之處)

導讀高速偶遇新130炮文章列表:1、一門炮竟相當于一個炮兵營的火力,055的這門130艦炮有何神奇之處2、不多見的82式130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3、5分鐘傾瀉200發炮彈: 中國新130艦炮

高速偶遇新130炮文章列表:

高速偶遇新130炮(一門炮竟相當于一個炮兵營的火力,055的這門130艦炮有何神奇之處)

一門炮竟相當于一個炮兵營的火力,055的這門130艦炮有何神奇之處

【軍武次位面】:風林火山

2018年中國以驚人的速度下水了多艘055驅逐艦,并且于去年下水的首艘055已進行了海試,預計明年上半年就能服役。作為中國海軍驅逐艦發展的集大成者,055身上匯集了中國海軍一系列尖端裝備:除了令當今所有驅逐艦都望塵莫及的雙波段雷達和世界上口徑最大的112個垂發單元,055上最引人注目的武器就是艦首那門巨大的HPJ-45型130mm主炮,這也是除美國朱姆沃爾特級上的155mm艦炮外,世界上口徑最大的艦炮,那么這主炮背后究竟有何奧秘。

▲相比052D,055取消了炮口制退器

自從海戰進入火器時代以來,艦炮可以說是最古老的武器。當時評價一艘戰艦戰斗力的指標就是看上面搭載的主炮數量和口徑大小。在航空母艦出現之前,艦炮一直是海戰場上最核心的武器,自無畏艦出現以來,艦炮口徑是越來越大。尤其是二戰中出現的一系列超無畏艦,更是艦炮的威力推向極致。我們今天常說的12海里領海,當初就是用艦炮的最大射程來測量的,大炮射程即是一個國家的領海范圍。

▲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艦炮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艦炮

▲衣阿華級戰列艦上裝備的16英寸406mm主炮和炮彈

二戰后,隨著艦載機和導彈發展,艦炮失去了海戰武器中的核心地位,甚至有一段時間各國都紛紛取消了艦炮。但事實證明,在所有海戰武器中,艦炮的靈活性和可靠性都是無可替代的,所以到目前為止,艦炮都是戰艦上必不可少的武器。

▲意大利奧托76mm艦炮

▲蘇聯AK-176艦炮

與以往戰列艦上搭載的巨型艦炮的不同,現代艦炮的設計發展為兩個方向,一個是以對海面目標打擊為主順帶負責防空,這種用途的艦炮一般以中口徑為主,采用全自動射擊,可以有效的對海面和空中目標進行打擊。但較小的口徑導致艦炮射程和威力不足。這種艦炮的適用性很廣,目前大部分國家的戰艦都裝備這種艦炮,其中以意大利的奧托梅萊拉76mm艦炮和前蘇聯AK-176艦炮最具代表性。

▲054A和056上裝備的HPJ-26型76mm艦炮

我國054A型護衛艦上裝備的HPJ-26型76mm艦炮就是參考了AK-176的設計。而另一個發展方向就是徹底放棄對空防御功能,專門執行對海對岸打擊任。這類艦炮口徑通常在100mm以上,追求遠射程和大威力,目前美國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裝備AGS-155mm艦炮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艦炮,使用增程炮彈射程超過100公里。 按照這兩種思路發展而來的艦炮功能都比較單一,所以目前各國的艦炮設計思路都朝著高平兩用發展,既可以對空防御,又可以平射打擊海面和陸地目標。在這方面法國的100mm緊湊型艦炮最先嘗試的,100mm的口徑在射程、威力和射速達到了平衡,各種功能都能勝任。我國052C驅逐艦上裝備的HPJ-87型100mm艦炮就是在該型火炮的基礎上研制的。但由于追求多用途,其在射程上不如76mm艦炮,威力和射程不如130mm艦炮,可以說是什么都行,什么都不行。目前西方國家的戰艦上使用最廣泛的還是意大利的奧托127mm艦炮,這款火炮射速高達45發每分鐘,威力和射程也不錯,勘稱現代高平兩用炮的優秀之作。

▲美國海軍MK-45型127mm艦炮

▲052上裝備的HPJ-79型100艦炮

而在艦炮設計上不甘落后的蘇聯也搞出了著名的AK-130型艦炮,這款火力強大的艦炮充滿了蘇式武器的簡單暴力,為了追求高射速而采用雙兩聯裝設計,兩門火炮同時開火,最高射速高達70發每分鐘,最大射程達29公里,雖然威力和射速強大,但高達90噸的重量使得這門炮只能安裝在8000噸以上的大型戰艦上。

▲AK-130型艦炮

隨著上世紀90年代我國引進4艘現代級驅逐艦,其上面裝備的AK-130艦炮也進入我軍裝備序列。在使用中我軍對這款火炮的大威力和遠射程非常滿意,但較大的重量使得AK-130無法安裝在新型的052D型驅逐艦上,于是我國在AK-130的基礎上去掉一根炮管和配套的裝彈機構,改進原來落后的電子設備,最終的成果就是052D和055萬噸大驅上裝備的HPJ-45型130mm艦炮,而相比于052D上的130艦炮,055上的取消了炮口制退器,其火力打擊能力相當于一個陸軍炮兵營的水平,對海上和岸上目標都具有極強的打擊能力。 目前055上的130mm艦炮是除美國DDG-1000上的155mm艦炮外最大口徑的艦炮,隨著055的批量建造,未來有可能換裝更大口徑的155mm艦炮甚至是電磁炮,這也標志著我國戰艦設計水平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游戲,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不多見的82式130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

在上海“東方綠舟”的“國防園”里,一門少見的輪式自行火箭炮被擠在“水泥航母”的第二層甲板上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與其他展品不同的是,它的前面并沒有介紹標牌,有些人最初把它當作自行式國產107毫米輕型火箭炮,但仔細觀察后,卻發現它的口徑是130毫米,底盤從車頭看上去像是陜汽的延安250,但個頭明顯要小很多……原來,這是我軍炮兵武器中的一個“冷門”型號——國產82式130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

上海東方綠舟“國防園”內展示的82式130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

82式130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是國產第一代中口徑火箭炮的最后一種改型,是63式130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的改進型,于1982年設計定型。該炮戰斗全重7.5噸,底盤采用東風EQ240 型越野車底盤,運動速度和越野性能都比63式的NJ230型越野車底盤要高;駕駛室改成雙排座位,能乘載8 名乘員,改善了炮手乘車條件。82式130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發射火箭彈的定向管數量由63式130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的19管增至30管,為減輕重量,采用了當時較先進的旋壓薄壁管,30管定向器采用機械瞄準。配用彈種為殺傷爆破火箭彈,130毫米火箭彈屬于渦輪火箭發動機自旋轉穩定火箭彈,基本結構與世界上使用廣泛的107毫米火箭彈相同,但威力更大、火力更猛烈;因為130毫米火箭彈長度較短,底盤上有足夠的空間再攜帶一組(30發)備用彈,火箭炮定向管可帶彈進行短途行軍,行戰轉換時間為一分鐘,戰行轉換時間僅35秒,火箭炮齊射時間間隔0.5秒,8名炮手手工裝填一組備用彈僅需時100秒,60發火箭彈能在5分鐘內發射完畢。此外,82式火箭炮的回轉盤由63式的立軸式改為無立軸滾道式,轉動更為平穩;高低機由蝸桿式改為齒弧式,射界更大(高低射界0°~+50° 方向射界170°);取消了63式的千斤頂,采用氣動板簧固定器支承,能有效消除射擊時引起的車體振動,操作也更加方便,縮短了戰斗行軍轉換時間。

很多人認為,由于幾乎是與82式130毫米火箭炮研制定型的同時,參考著名的蘇聯BM-21“冰雹”,射程、威力和精度都遠超過任何一種130毫米火箭炮的81式122毫米火箭炮也已研制成功,因此這種外形有些奇特的82式130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并未量產裝備部隊。但是因為當時部隊對于新型火箭炮的需求較為迫切,所以還是有一定數量的82式130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被生產出來并且交付部隊。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82式130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曾經在一些邊、海防部隊的炮兵團服役。

行軍狀態下的82式130毫米火箭炮

2010年之后,最后一些現役部隊的82式130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被國產新型模塊化輪式火箭炮全部替代,轉入預備役,這種外形頗為獨特的輪式自行火箭炮自此從我軍現役裝備中消失……

轉入預備役炮兵部隊的82式130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

5分鐘傾瀉200發炮彈: 中國新130艦炮火力超過陸軍炮兵營

為什么現如今大多數軍艦上只有一門主炮?而且是單管的?這是長久以來很多公眾的疑問。以中國海軍為例,我們在1970年代發展的051型導彈驅逐艦,安裝有2門雙聯的66式130毫米艦炮,到90年代建造052型驅逐艦,再到新世紀大規模建造的054A型導彈,052C/D和055型導彈驅逐艦,分別安裝一門76毫米、100毫米和130毫米單管艦炮。在2000年進口的2艘俄制956E現代級驅逐艦安裝2門雙聯130毫米主炮,而隨后引進的2艘956EM改進型現代級驅逐艦,主炮數量則減少到一門,這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艦炮在現代海軍中的地位已經下降,主力水面艦都配備著反艦導彈,導彈成為艦對艦和艦對空作戰的主要武器,大口徑艦炮的作用只是在登陸作戰的對岸轟擊中能夠發揮作用,其余都是輔助作戰。

第二方面,以現代化先進艦炮的作戰能力,水面艦艇安裝一門大口徑主炮就已經很厲害了。目前導彈驅逐艦上的大口徑艦炮,都采用了水冷炮管,射速都大幅度超過陸軍的同口徑火炮。艦炮還普遍采用雷達光學火控系統,精確度也大幅度超過陸軍火炮。

由于沒有冷卻裝置,陸軍大口徑火炮的持續射速大大低于海軍艦炮,例如66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的最大射速為每分鐘6~8發,這僅僅是指火炮射擊第一分鐘的爆發射速,152炮在進行急速射時,打不了兩分鐘就會炮管過熱,射速會下降到3~4發/分鐘,射擊5分鐘以上的射速更是降低到1~2發/分鐘。所以,大多數陸軍火炮的半小時或一小時的持續射速通常只有1~2發/分鐘以下。

以色列的ATMOS2000型155毫米車載自行榴彈炮,52倍口徑炮管,北約標準155毫米彈藥,底排增程全膛榴彈射程達41公里。該炮使用了獨特的輔助裝填裝置,最高爆發射速達到20秒內發射3發炮彈,但持續半小時的持續射速則只有35發炮彈,每分鐘才1發多一點。

美軍M777A2超輕型榴彈炮的急速射,炮擊間隔大約7~8秒一發,每分鐘爆發射速能打8發左右,這射速相當快了,大約只比中國05式自行加榴炮的自動裝填機慢一點點。但這個速度也只能維持1~2分鐘,隨后要轉入持續射擊,速射降低到每分鐘1發。

目前現役射速最快的大口徑火炮是德國pzh2000榴彈炮,德國陸軍要求的爆發射速1分鐘12發,1分47秒20發,持續射速是1小時射擊120發。中國軍隊自用型的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于2005年裝備部隊,隨后又發展了05A型,目前已裝備近30個炮兵營,總數量近500門。由于采用鋼制藥筒,是真正的全自動裝填系統,不論是爆發射速還是持續射速都是世界第一,單車的火力遠遠超過美制M109A6火炮,甚至接近德國pzh2000榴彈炮。

盡管陸軍火炮的爆發射速很驚人,但持續射速都不理想。比如德國PzH2000的射速是每分12發,但是每輛炮車備彈只有60發,也就是說只能持續射擊5分鐘。每門火炮配備一輛AGS彈藥車,備彈335發,用每分12發的速度可以持續射擊半小時。包括自行火炮在內的陸軍火炮,都有一個展開-射擊-收起-轉移-再次占領陣地的過程,不具備行進間射擊的能力。艦炮就沒有這個問題,可以邊機動邊射擊,火力投射效率也更高。

艦炮的射速一直大大高于陸軍同口徑火炮,一是艦炮結構設計熱容量大,二是有水冷設等降溫措施,可以保持高持續射速,這個陸炮就比不了。例如陸軍的122毫米榴彈炮通常以間隔7~8秒一發的射速行8發急速射,然后就需要讓炮管冷卻幾分鐘分鐘,然后再來一輪急速射,然后必須轉入較低的持續射速,否則火炮容易故障事故。所以我們平時看到每分鐘8發的射速,那是理論上的爆發射速,實戰中達不到。這就是為什么電影里總是喊8發急速射的原因,最多8發,然后必須冷卻火炮,不然會損傷火炮壽命。

我國最新型的大口徑艦炮是HPJ38型單管130毫米艦炮,火力極為兇猛,可全自動裝填,射速40發/分鐘,采用單管單/雙鏈路供彈、水套管冷卻,采用70倍口徑的長身管,能夠發射殺傷榴彈、半穿甲爆破彈和兩種制導炮彈。

我國的HPJ38型130毫米艦炮采用了先進的349型火控雷達和光電瞄準系統,能夠自動測量初速,本艦運動量,搖擺量,自動裝訂高低射角和方位角,整個過程是全自動的,閉環的火控系統能夠迅速實時修正彈道誤差,高精度的隨動系統能夠控制艦炮穩定射擊,在有效射程內能夠做到百發百中。

美軍的M109A6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彈炮,最大爆發射速15秒3發,最大射速一分鐘內4發,持續射速為半小時30發。可以用平均每分鐘4發的最大射速射速持續射擊3分鐘,然后需要冷卻炮管5分鐘,然后轉入每分鐘2發的持續射擊。如果想在5分鐘內射擊200發炮彈,需要一個18門制的炮兵營才行。而我國的130毫米艦炮即便是使用普通的非制導的底排增程殺傷爆破彈,也可以在遠離海岸30公里以上,在5分鐘內傾瀉200發炮彈,打擊或壓制10到20個目標。火力相當于一個營的美軍M019A6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

坦克世界 巨炮重甲的延續者!擁有讓杠7羨慕的130炮是什么體驗?

各位車長老爺們大家好呀!圣誕日歷活動已經開始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剁手呢?今天來聊聊50TP這輛波蘭的“大頭娃娃”。它裝備了一門穿深與IS-7相同的130大炮,但均傷比IS-7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它也繼承了波蘭重坦低極速高均傷主打賣頭的特點,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兇猛的火力

主炮數據

50TP裝備一門130mm大炮,均傷有著恐怖的560/560/700點,完爆一般490均傷的130mm炮,實戰中經常打出600 的高傷,震耳欲聾的炮聲?對面掉一大截血實在是種享受;穿深也是IS-7同款的250/303/68,IS-7因為頂級車所以常常被人詬病穿深不足,但50TP這輛9級車用這個穿深就完全夠用了。

轟!

普通配置下的火力數據

然而高均傷必然要付出代價,裸裝填一發要整整16秒,再加上0.4的精度和3秒的漫長縮圈讓這門炮沒法急停開火,需要仔仔細細打出每一發,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它0.22/0.22/0.16的移擴,稍微一動就得重新縮圈。這會錯過很多輸出機會,往往圈只能縮到一半,中不中只能交給服務器。

布朗運動彈

賣頭打傷害

裝甲數據

“大頭”50TP的車體裝甲相比扛把子E75要差一些,首上很硬,等效在290mm左右但車體正面有一個凸起的觀察窗,正對時等效只有235mm上下,而且無論怎么擺角度總有一部分的等效不高,此外它還有個脆弱且面積很大的褲襠,遇到會打的怎么扭都沒有用。

凸起的觀察口(俗稱投幣口)

車體正面裝甲

碩大又脆弱的褲襠

相比之下炮塔就顯得靠譜多了,正對時完全不虛340破,圓圓的卵形炮塔對AP等效輕松突破340mm ,加上自帶的8°俯角,賣頭時對面只能看到一個大大圓圓的頭伸出來然后哐當就是一發600,但這個頭也不是無敵的,有兩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頭包,平地賣頭還是有被擊穿的風險。

等效不高的包包,適當搖頭晃腦可以避免被穿

賣頭之給你看個大寶貝

其他數據

50TP這輛巨炮重甲的延續者車重居然真的只有50噸,和D系某些中坦一樣(可能還撞不過人家),它跑不快不是因為太重了而是發動機跟不上,650匹的發動機只能給它35/14的極速,總體機動手感和高噸位怪獸一個水平,轉場啥的是別想了,老老實實一條路走到黑。

配件與玩法

配件上老規矩輸彈 垂穩這兩個老兄弟必上,剩下一個槽位根據打法可以上通風增強手感,上改進耐久增強生存性,或是炮控改善縮圈,還可以上小垂穩(改進型傳動裝置)彌補移擴和加強靈活性,甩炮的時候準度能好一點點。

什么叫輕奢啊

低級房可以利用裝甲換炮強壓,畢竟沒有幾個8級車扛得住它的老拳,或是賣頭打伸縮,怎么能撈到傷害怎么來,要注意仔細縮圈打好每一炮,幾秒的縮圈換來一發十幾秒的炮彈不飛還是很值的。高級房就得退居二線,有機會就賣頭沒有就偷炮,實在不行就一炮換一炮,有均傷就是這么豪橫。

換炮不虧

總結

戰車評分(與同級同類型對比)

火力 ★★★★☆

裝甲 ★★★★

機動 ★★

娛樂性 ★★★★☆

收藏價值*★★★50TP是一輛很有特色的傳統重坦,有著高均傷和糟心的炮控,打穿爽翻打飛氣一年,車體裝甲還可以,加上一個大大的鐵頭和俯角玩起來別有一番味道。但這輛波蘭巨獸并不是那么好駕馭的,不像E75找個掩體側面一擺就行,不僅需要傳統重坦扎實的基本功,還需要賣頭的技巧和一雙穩穩的手,不然不是打不穿就是射向月球。

這里是坦克空間站,永遠為玩家著想的坦克公眾號。原創不易,如果您喜歡我們文章,還請轉發分享宣傳,讓更多的車長們回到屬于咱們自己的陣地上。也歡迎各位車長在下方評論與小編討論。最后祝各位車長炮炮擊穿,炮炮高傷!

了解更多

殲10B掛神秘電子眼發強烈信號,中國戰機告別火箭彈已近在咫尺

隨著“坦克兩項”比賽在昨天拉開序幕,中俄等多國參加的2018年國際軍事比賽也就此拉開序幕。在所有的比賽當中,“航空飛鏢”應該是最受矚目的項目之一,今年解放軍更是首次派出殲轟-7A、殲-10A等飛機在內的大機群赴俄羅斯參賽。

殲轟-7A、殲-10A參加的比賽中,中國軍迷最“不爽”的打火箭彈依然是決定成績的關鍵因素。解放軍的飛機不但參賽的練,即便是蘇-35、殲-10C等先進機型也在練。相較之下,不但美國戰機很少在打火箭,歐洲四代半戰機中也只剩“鷹獅”還有在打火箭。那么解放軍戰機先進了,為何還不放棄火箭彈呢?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這事。

△殲-10A在參加“航空飛鏢”比賽前夕苦練“本領”

從根上說,中國空軍是由蘇聯一手幫助建立的,打火箭的功夫自然也是“優良傳統”。蘇聯打戰的基本原則是 “集中火力/兵力于一點”,將敵防線打出一個缺口再進行突破,因此其陸軍向來就重視炮兵與火箭的發展,并傾向于集中運用。

將火箭裝到飛機上其實就是機動性更高,讓指揮官更容易調度的手段。對飛行員而言,火箭的威力介于機炮與炸彈之間,但射程卻是無制導武器中最遠的,因此發射火箭的載機可保持在小口徑防空火炮的射程外而提高安全性。

△蘇-35在中國的首次亮相少不了打火箭彈

蘇聯在冷戰期間發展了57毫米、80毫米、130毫米、212毫米、240毫米、250毫米...等多種版本的空射火箭,現有主力是編號為S-8型80毫米火箭。這種火箭在上世紀60年代為蘇-24前線轟炸機所發展,但后來比較常用在蘇-17/22戰術攻擊機上。

其設計重點是要在提高對裝甲目標破壞力的同時,修正57毫米火箭精確度較差的缺點。藉由彈徑擴大為80毫米來增加彈頭重量,單具20管80毫米火箭的破壞力就相當于3具32管57毫米火箭巢;另一方面,擴大彈徑也增加了火箭燃料與動能,搭配用氣體彈開的短彈翼取代57毫米的彈簧張開型式,其精確度提高為千分之三,也就是在2000米最大射程有6米的誤差。

△在越戰中發射火箭的F-4B,空射火箭與凝固汽油彈都成為美軍在越戰的代表性武器

從二戰到越戰之間,美軍戰機也大量使用火箭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甚至曾有A-4攻擊機用127毫米火箭擊落米格-17的案例。然而,越戰之后的美軍噴氣機就越來越少用火箭彈(直升機仍大量使用),尤其空軍幾乎只有擔任 “前沿空中管制”(FAC-A)的A-10與F-16還會少量使用白磷火箭與照明火箭作為近接支持的標定之用。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美軍攻擊任務的重心轉為 “戰場空中遮斷”(BAI),要在一次通過中摧毀大量的敵方車輛或物資。多管火箭雖然連發很壯觀,但摧毀的面積卻不如一次投下多枚傳統炸彈或集束炸彈;

    超音速戰機在低空攻擊中不易減速,因此發射火箭后不管是轉彎或爬升都很難不進入敵軍火網。相較之下,維持高速沖過敵軍頭頂并投下減速炸彈反而有較高的生存性;

    利用核戰發展出的爬升投彈技術,戰機也可在防空火炮射程外 “拋射”多枚低阻力炸彈來提高升存性。

因此,美國空軍的主力武器變成各式炸彈與集束武器,搭配防炮射程外發射的“小牛”導彈,密集發射的多管火箭彈逐漸式微。

△現代美軍戰機以激光/衛星制導炸彈為主要武器,圖中F-16掛載的火箭巢主要是用來發射非殺傷的白磷或照明火箭

尤其在海灣戰爭后,美國可以極少傷亡擊敗敵國后,輿論關注的重心轉為對平民的 “間接傷害”。因此美國大量采購激光/衛星制導炸彈,搭配光電制導吊艙這種電子眼來使用,使得進入戰區的戰機幾乎是 “人手一支”光電吊艙。利用制導炸彈,戰機可在3000米以上的中高空進行投彈,自然拉開了與防空火炮及便攜式防空導彈的 “垂直距離”,也就“抹殺”了火箭的主要優點。

由于制導炸彈與火箭的投射軌跡完全不同,美軍平常訓練也是用小型練習彈或普通航空炸彈來節省成本,即便攜帶火箭也是訓練單發標定技巧,已看不到多發猛轟的場景。事實上,美國新一代戰機大多無法發射火箭,例如F-22與F-35兩種五代機主要使用可從彈艙發射的武器,因此不適用火箭巢;F-15E主要使用保形油箱下的掛架來掛對地彈藥,也不適合掛火箭;F-18E/F因為翼下掛架是斜的,也無法瞄準無制導火箭。

△圖為殲-10B掛載光電吊艙,隨著此類裝備普及,這應該是中國空軍告別火箭彈的關鍵前兆

不過,空射火箭彈的價值也不是說就此消失。其在最近反而又“起死回生”。但這里所談的火箭其實已不是傳統定義的火箭,而是安裝了低成本激光尋標器的 “制導導彈”,由于美軍戰機 “人手一支”光電吊艙,因此使用這種制導火箭可以達到極高的精準度,自然也不需要像傳統火箭一般發射壯觀的火海。

因此,解放軍大量使用火箭的問題或許是在昂貴的制導導彈與低精確度的普通航空炸彈之間缺乏一種適當的武器做填補,這點在俄軍中多少也是類似的。我國近年來雖然以 “下餃子”速度發展新型戰機,但整體而言,配套制導武器與吊艙的部署和戰機的更換似乎并沒有完全同步,相信隨著更多時間與經費的累積,這個問題將得到改善,屆時也才是真正大規模告別火箭彈的時候。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