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爾號小豆芽在哪抓(小游戲里的早早歸心)
不知在讀此文的你聽沒聽說過4399。如果聽過,如果你與我年齡相仿,再如果你也在寫意的年紀接觸了網絡,那么我們應該塵封了相似的記憶。
摩爾莊園、賽爾號、功夫派、森林冰火人、炎龍傳說、天書奇譚……這一個個名字,把我的網絡足跡清晰地勾連,我不清楚它們算不算時代記憶,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們離我們的生活漸漸遙遠。我在越來越多的手機游戲應用里看到了它們的影子,讓我快速的興致盎然,又很快興味索然。因為我知道,曾經為了一個小游戲、一個網頁游戲整日整夜的思索、盤算的日子已經過去了,那種淡淡的執迷的味道早已煙消云散。
還記得當年為了獲得第一個賽爾號的100級精靈,我走街串巷。總是要找到有電腦的親戚朋友或者同學家去才肯罷休,至于拜托同學給我掛機拿經驗那就更是稀松平常了。那時,有錢充米幣、充年費超能nono,那簡直比現在擁有最新款的蘋果手機還要風光。
那時,對游戲的信仰就是那樣簡單而純粹,為了一只稀有精靈——小豆芽,可以連續三個周末在同一時刻打開電腦。那時玩的是游戲,更是探索,是生活的激情。那時候,對游戲比我更執著的人往往被公眾稱為有網癮。
歷史就是這樣滑稽,那時候的網癮少年幾乎不被社會上的任何群體理解,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楊永信電擊療法為代表的戒網癮行動才能甚囂塵上,成為主流。可是如今呢?超過8億的網民幾乎時時在線,事事上網。某種意義上,網癮不再是一種異常現象,反而成了常態,倒是那些遠離網絡的人,常被公眾費解甚至誤解。
當然,當年的網癮少年更多還是沉迷游戲,這的確不是好事,現在人們的時時在線,是因為網絡滲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幾乎無法擺脫網絡,兩者的確不能混為一談。
不過,我感嘆這些并非想為網癮少年“翻案”,只是愈發感到時代局限性的強大。在我短短廿載的生命歷程中,有多少信念被翻轉,我的,身邊人的乃至所有人的。這些劇烈的轉變無時無刻不在打“固執”的自己的耳光。
品評歷史時高瞻遠矚、談笑風生的我們到了現實生活中就立馬成了狼狽的模樣,一次次悔不當初、幡然醒悟,是可笑還是可悲?
由此,我才明白,為何“越是閱歷豐富的人,越知道謹慎的設定自己的認知邊界”,老話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是“謹慎的設定自己的認知邊界”的最好印證。換句話說,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也是人生的頂級智慧。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甄別自己不知道什么也成了一件難如登天的事。
就像我們今日頭條的用戶,如果每天刷了足夠多的信息流,那近乎無所不知的錯覺就來了,這樣的話,即使想修正自己的認知邊界,又哪里知道自己真懂什么,假懂什么,不懂什么呢?
這對于誰都是個難題。至于如何處理好?
看修行,也看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