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童話村電影網站(現實版神筆馬良來了!用一支筆把家鄉變成網紅童話村)

導讀童話村電影網站文章列表:1、現實版神筆馬良來了!用一支筆把家鄉變成網紅童話村2、新華全媒+|在這里,你可以永遠相信童話和魔法3、一場青年與鄉村的雙向奔赴4、好書從哪來?如何讀

童話村電影網站文章列表:

童話村電影網站(現實版神筆馬良來了!用一支筆把家鄉變成網紅童話村)

現實版神筆馬良來了!用一支筆把家鄉變成網紅童話村

如果讓你改造你的家鄉,你會怎么做?

尚勤杰選擇用畫筆把自己的家鄉變成了網紅村。

三年前河南輝縣的小屯村還只是一個無人知曉的無名村莊,三年后在尚勤杰化腐朽為神奇的畫筆下,小屯村變成了色彩斑斕的網紅村。國潮漫畫、宮崎駿漫畫、錦鯉,各種色彩斑斕的場景油畫代替了單調的灰墻。

T哥在用TCL 98Q10G電視看記錄視頻時,墻面的人物生動得仿佛要從電視屏幕躍出來,通過TCL 98Q10G電視10.7億色彩的顯示,瑰麗斑斕的色彩被完美呈現,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仿佛親身處于充滿童心快樂的童話世界。也就不難理解小屯村怎么一躍成為大家爭相拍照打卡的網紅村,T哥光是看視頻都心動了。

尚勤杰在鄉村的墻上作畫也是機緣巧合,他原本在廣州學習美術專業,畢業后留在一線城市做美術培訓,每個月能拿到過萬的薪水。

2020年,尚勤杰回家過年,但恰好碰上疫情爆發,于是被迫留在家鄉。他和同樣學美術的朋友看著村里灰白的墻,商量著想為村里增加一點色彩,就在幾面墻上開始涂鴉。后來工作人員找到他,說只畫一兩面墻不好看,想讓他們把整條街都給畫滿,后來范圍又擴大到了整個小屯村。在農村搞繪畫,一天下來賺的錢遠遠不及在北京的收入,但尚勤杰想能讓村子變豐富多彩一些也很好。

后來疫情轉好,小屯村解封,朋友很快回自己的城市工作了,只剩下尚勤杰一個人,他想把約定好的事情做完再走。結果一畫就是一年多,一年后村里大大小小的墻壁上,都遍布色彩絢麗的人物與場景。

他把墻繪視頻發到網絡上后,受到了追捧,不少旅客慕名前來打卡,沉寂的小村莊也變得熱鬧起來。隨著客流量增多,村干部和村民也看到了商機,他們順勢打造了配套的民宿、餐飲,而尚勤杰也被聘為鄉村規劃師。

他也表示:“我會一直把這件事情做下去,展示出不一樣的美麗鄉村。畫畫是實現個人價值,現在有一種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又實現了社會價值。”

而除了尚勤杰,也有越來越多像他這樣的年輕人返鄉,致力于讓鄉村美起來富起來。

正如那句話所說:我們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離開貧困的家鄉,而是為了讓家鄉擺脫貧困。

新華全媒+|在這里,你可以永遠相信童話和魔法

9月20日

北京環球度假區正式開園!

經歷了試運行期間

朋友圈別人的刷屏

終于可以

……

繼續看別人刷屏了!

↑9月20日拍攝的北京環球度假區開園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9月20日,在北京環球度假區開園儀式現場,演員表演歌舞節目。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北京環球度假區

是世界第五個、亞洲第三個環球主題公園

是迄今為止面積最大的環球影城項目

↑9月20日,在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游客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主題景區游覽。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9月20日,在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游客欣賞未來水世界特技表演。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9月20日,在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游客在侏羅紀世界努布拉島主題景區游覽。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9月20日,在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游客在北京環球度假區侏羅紀世界努布拉島主題景區感受奇遇迅猛龍互動體驗。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9月20日,在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游客游覽變形金剛基地主題景區。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9月20日,在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游客在北京環球度假區體驗霸天虎過山車。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在這里

沉浸式的游樂體驗

可讓你“穿越”魔法世界

然而

如果“穿越”回過去

你是否還記得

記憶中的童年樂趣?

↑1988年4月,全家坐上自行車,逛公園去。新華社記者 畢玥年 攝

↑1955年6月,在北京市“少年之家”新建的體育場上小朋友們進行“騎馬”賽跑。新華社記者 喻惠如 攝

↑1956年12月,河北省高陽縣邢果莊村的小學生們在空地上跳繩。新華社發

↑1962年1月,吉林省延吉市的孩子們帶著自己心愛的“小冰爬犁”來到冰場上滑冰。新華社記者 白容炳 攝

↑1954年春節,河北省晉縣五區劉靳莊的兩位農村小姑娘快把秋千蕩得和樹梢頭一般高了。新華社 發

物資匱乏年代

只需身體和想象

就能造出一個“游樂園”

后來

我們可以從公園里的滑梯上

飛馳而下

↑1955年8月,在上海市海倫路兒童公園兒童活動區里最受歡迎的螺旋滑梯。新華社記者 楊薄濤 攝

可以騎上我心愛的小木馬

暢游方圓1平方米的世界

↑1979年,小朋友在杭州兒童公園騎上小木馬。新華社記者 吳元柳 攝

讓我們蕩起雙槳

“未來水世界”就在這平靜的湖面之上

↑1955年8月,兒童們在鞍山二一九公園劃船。新華社記者 楊禮門 攝

改革開放后

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游樂園出現

于是……

過山車呼嘯而來

↑1985年8月31日,北京密云國際游樂場正式開放接待游人。北京密云國際游樂場的大型翻滾過山車最高時速90公里,車軌總長1060米,高36米,乘客無不感到新奇驚險。新華社記者 鄭書福 攝

木馬“跑”起來了

↑2005年7月21日,在杭州市青少年宮,一名男孩在旋轉木馬上開懷大笑。新華社 發

小船可以“上天入地”

↑2005年10月3日,幾名游客在吉林市江南公園乘坐游船“激流勇進”。新華社 發

蕩秋千完全不費力

↑2004年7月10日,游客們在北京石景山游樂園的旋轉飛椅上盡情享受飛一般的感覺。新華社記者 李俊東 攝

不,是坐秋千

↑2005年4月29日,民工子女們在溫州樂園乘坐“波浪秋千”,樂得合不攏嘴。新華社 發

游樂園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2007年9月18日,一名油漆工人正在給重慶科普中心游樂園的設備刷油漆。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再后來,隨著文旅產業發展

更具氛圍感的“主題公園”涌現

驚險刺激的游樂項目不再是唯一賣點

沉浸式場景成為更吸引人的消費體驗

↑2011年10月5日,小游客們在安徽蕪湖“方特夢幻王國”主題公園內進行現場繪畫。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

↑2016年10月2日,游客在蘇州樂園乘坐驚險的“龍卷風”游玩。新華社 發

↑2020年5月11日,演職人員在上海迪士尼樂園門口歡迎游客。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

而今,在北京環球度假區里

刺激的騎乘設施

酷炫的聲光電技術

逼真的電影場景

歡樂的演出

圓你心底夢想

瞬間“變”成

巫師、大俠、馴龍師……

↑2021年8月26日,演員在北京環球影城未來水世界主題景區表演。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在北京地鐵通往環球度假區的1號線-八通線沿線

有一站是“八角游樂園”(石景山游樂園)

這座游樂園已有35年歷史

↑1986年建成開放的北京石景山游樂園是一座大型的現代化游樂場所。新華社記者 宋連峰 攝

另一條通往環球度假區的北京地鐵7號線沿線

則設有“歡樂谷”一站

那是中國較早的主題公園

↑2011年7月3日,游客在北京歡樂谷游玩。新華社 發

四通八達的北京地鐵軌道線

串起了游樂園的變遷

從伙伴間的游戲

到公園里的滑梯

到市中心的大型游樂園

再到主題公園

變的是越來越豐富的游玩體驗

不變的是

無盡的歡樂

親朋的陪伴

↑2021年8月25日,游客在觀看北京環球影城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主題景區霍格沃茨城堡夜間燈光慶典表演。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新華社記者 王君璐 陳鐘昊 任超 報道

來源: 新華社

一場青年與鄉村的雙向奔赴

來源:經濟日報

今年,河南八百里伏牛山腹地小縣城欒川的一紙鄉村運營招募令登上熱搜。一批青年大學生紛紛奔赴鄉村,以民宿管家、旅游主播、研學導師、劇本殺主持人、新型農民等身份,化身“綠水青山合伙人”,形成了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的熱潮。

驅車出欒川,沿伊河溯游而上,20分鐘后抵達重渡溝收費站。向北行,是素有“北國水鄉”之稱的重渡溝景區,人流如織,車水馬龍。向南走,車人難覓,略顯冷清。沒想到,這里卻是年輕人賈東鵬奔赴的方向。

蹚過伊河水,再穿過一片玉米地,一座民宿小院映入眼簾。“以前誰能想到,在這‘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山溝里,會有一群年輕人跋涉而來,享受無人煩擾的慢生活?”賈東鵬言語幽默又引人思考。

賈東鵬創辦這間民宿前,小院還是四秋村廢棄的村辦小學。一次邂逅,讓這個“90后”上班族調轉了人生方向。賈東鵬賣了房和車,一頭扎進了山里。半年時間,小院改頭換面,賈東鵬還為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天使民宿·伴山”。盡管周邊沒有景區,但并不影響它的熱度。四秋村火了,賈東鵬的事業也在欒川扎了根。

多年來,美麗鄉村建設大規模鋪開,發展的陣痛也隨之而來。內容同質、千村一面,缺乏鮮明的定位和個性,缺乏專業的管理和運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鄉村自我造血功能。就連原來風風火火的景區型旅游村,再靠單純販賣“吃農家飯、住農家院、摘農家果”的老套路,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審美疲勞”。

隨著旅游方式加速迭代,年輕一代成為消費主力。然而,固守賞山水、品土菜、憶鄉愁“老三篇”的旅游村,已難以滿足青年人的新需求。

“青年人流失、老齡化加劇等問題使鄉村內生活力減弱。反映在鄉村旅游層面,就是運營不善、創新不夠、業態不活,年輕人不喜歡、不買賬。”欒川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欣欣直言。欒川人明白,搞文旅必須懂自己、懂游客、懂運營,而這三點都需要重新審視。經過一番頭腦風暴,一個基本判斷逐步形成共識:未來鄉村形態必然是“青年友好型鄉村”,要以青年人視角審視鄉村,以年輕化業態引流消費。幾經調查研究后,欒川找到了切入點。

今年開春,一紙“來欒川,做綠水青山合伙人”的鄉村運營招募令面向全國發布,以51個鄉村旅游精品村的生態資源,廣攬青年運營人才,全面挖掘鄉村文化價值、美學價值、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康養村、民俗村、攝影村、垂釣村、風車村、童話村……在招募中,當地跳出“小而全”老路子,提出30多個“專而精”鄉村業態新方向。

“英雄帖”一出,揭榜者紛至沓來。從事礦業貿易的欒川人石彩芳便是其中之一。她相中了潭頭鎮大王廟村。大王廟歷史上曾叫“文曲村”,以石橋、古樹、老井、老宅名揚鄉里,出了不少文化名人。“以前大王廟的開發不可謂不下功夫,在古村落保護修復、村莊基礎設施提升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然而,囿于業態和運營缺失,大王廟一直不溫不火。”潭頭鎮黨委書記李向珂坦言。石彩芳得知鄉村運營招募的消息后,第一時間返回家鄉。遍訪山村之后,石彩芳篤定地選擇了大王廟,認為大王廟的文化資源就是為研學基地量身定制的。

路一順,大王廟村的“棋局”順勢走活。農事研學讓農產品賣出了好價錢。紅色研學以劇本殺形式,盤活了閑置的河南大學潭頭辦學紀念館、鄉愁民俗館。“如今,百姓在家門口就業分紅,集體收入打著滾往上翻。”大王廟村黨支部書記楊國鋒感慨。

大王廟的另辟蹊徑是欒川鄉村運營模式轉型的一個縮影。鄉村運營招募令發布以來,累計招引了200多個運營團隊到欒川考察,成功簽約15家,帶動1000余名大學生到鄉村創業,帶動高端民宿、非遺研學、運動休閑、創意農莊等多元業態蓬勃發展。

“過去,美麗鄉村建設習慣以行政手段推動。現在模式變了,鄉村運營師說了算。在項目策劃之初前置運營思維,市場在哪里,業態的選擇就瞄準哪里,真正實現效益最大化。”欒川縣委書記趙莉說。

在這輪青年返鄉投身鄉村運營的大潮中,欒川推出了一攬子激勵政策,從制度層面保障創業所需,讓大家“輕裝上陣”。

2018年,不滿30歲的張杏杏辭掉銀行的工作,回到欒川縣城開辦了一家烘焙工作室。草莓是烘焙的重要原料。一開始,張杏杏在農場小量采購,后來她萌生了自己開農場的念頭。恰逢鄉村運營招募,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了名。沒成想,事兒成了!“有志不在年高。我們就看中了這個姑娘的干勁、拼勁。”龍潭村黨支部書記郝躍川說。縣里的支持也是實打實的,100萬元集體經濟引導資金、30萬元免擔保創業貸款、農業植保培訓……很快,草莓基地就風風火火地干起來了,并延伸植入了星空露營、野炊燒烤等業態,成為年輕人夜生活的集聚地。

“只要青年有志于鄉村運營,我們就愿意給機會、給平臺、給政策。”趙莉說,欒川向簽約入駐的鄉村運營師及其團隊送上了政策大禮包,保障運營主體放心投資、安心運營。比如,在金融支持上,欒川推出“鄉賢貸”金融產品,設立1000萬元融資擔保風險補償金,30萬元以下貸款免擔保;在技能培訓上,開展“人人持證、技能欒川”工程,聚焦鄉村運營所需,精準提供民宿管理、研學導師等專業培訓;在運營獎勵上,策劃項目政府優先支持,運營費用政府給予補貼,運營突出給予高額獎勵,有效激勵運營主體獻計獻策。

當下,欒川鄉村運營大學生引才計劃正在形成“雁陣效應”。賈東鵬的“天使民宿·伴山”從一個小院招牌成長為集設計、施工、運營、培訓于一體的產業品牌,匯聚了一大批民宿運營人才;石彩芳的“大王廟研學之旅”,帶起了一支由數十人組成的研學導師團隊;張杏杏的草莓農場也有了新規劃,規模要再擴充,業態會更多元,還有更多小伙伴加入……以生態搭建舞臺,以青年吸引青年,以運營激活鄉村,這場青年與鄉村的雙向奔赴必將結出美麗鄉村的甜美果實。

好書從哪來?如何讀好書鄉村兒童閱讀的困境與突圍

“無書可讀”曾經是制約鄉村兒童閱讀的瓶頸。目前,在教育部、當地政府以及公益機構的幫助下,多數鄉村學校的圖書早已告別數量匱乏的時代,但是書目更新滯后,圖書與孩子的年齡、閱讀能力不匹配,兒童閱讀師資匱乏等仍然是困擾鄉村閱讀教育的問題。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公益機構在送書之外,提供更多軟性服務,政府、學校、老師、學生多方合力,為鄉村兒童閱讀探索出一條“突圍”路徑。

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果園鄉中心小學的閱讀課上,孩子們從圖書角挑選喜歡的書籍閱讀。受訪者供圖

看不懂的英文書和“大部頭”名著

“孩子應該在什么階段讀什么書?有沒有專家可以給我們列一份書單?”貴州省興仁市大山鎮河壩小學老師盧中良現在的困惑是,怎么給孩子提供合適的書。

興仁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河壩小學坐落在距離市區45公里左右的大山腳下,前后是連綿起伏的青山,“這所小學是七里八鄉最偏僻的了。”

今年31歲的盧中良從2015年起就在這大山里教書。他回憶說,當時,班級和學校使用的課外讀本都是國家統一配發的圖書,有寓言故事、童話書等。如今,班里圖書角放的這些書幾乎快被孩子們翻爛了。

在他的印象里,從2015年至今,學校曾經接到過三次圖書捐贈,但很多書并不適合孩子閱讀,有的是孩子們看不懂的英語書,有些是“大部頭”的名人傳記,繪本和拼音書很少,孩子們能看的書只有十分之一左右。

距離河壩小學十幾公里的鎮上倒是有書店,但賣的大多是教輔材料。

“學校的孩子大多是由爺爺奶奶照看的留守兒童,大人們平日里奔波,哪有時間督促孩子看書哦,他們放了學幾乎就是玩。”盧中良坦言,全校181個孩子,想靠家長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很難,而學校圖書更新的滯后導致孩子們幾乎讀不到最新、最合適的課外讀本。

云南昭通巧家紅山鄉牛欄小學同樣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近30年來,校長蒲明洪帶著他的3個教學班里的26個孩子上課,雖然學校的書籍500多本,也有寓言故事、科教書籍等不同類型,但版本確實有些陳舊了。

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鄉村兒童閱讀資助項目負責人馮倩表示,公益機構在與鄉村學校接觸中發現,雖然很多學校有圖書館、閱覽室,但存在閱讀材料不實用,書目多年沒有更新的情況。

2014年,在當地政府和社會公益組織幫助下,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果園鄉中心小學開設了圖書室,藏有圖書兩萬余冊。

該校語文老師王莉莉說,目前圖書數量已不是問題,但學校內很多書都是大人憑借自己的意愿給孩子買的,多是些世界名著之類,一上來就讀名著,離孩子們的現實生活太遠。王莉莉希望,未來政府、學校、公益組織購書時可以多聽聽孩子們的意見。

缺失家長陪伴難形成閱讀習慣

盧中良說,在河壩小學的一百多名孩子中,只有一名叫鄧明朗的四年級學生有閱讀習慣。

鄧明朗告訴新京報記者,他的爸爸媽媽都外出打工不在身邊,書都是在當地炸雞店工作的姑姑給他買的。

“‘閱讀循環圈’的理論認為,兒童閱讀需要三個核心要素,分別是兒童接觸的閱讀資源、引導兒童閱讀的成年人和創設閱讀環境,鄉村兒童在這三要素上都有欠缺。”馮倩說道。

在馮倩看來,鄉村兒童閱讀現狀嚴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成人閱讀者的引導,對于城中村流動家庭、鄉村留守兒童家庭而言,指望家長引導兒童閱讀很難。

北京豐盛公益基金會心悅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的調研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2019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該中心在河北、云南、新疆,對鄉村學校校長、教師和學生進行了兩個階段的調研,共覆蓋27798名中小學生。

第一階段報告對43所鄉村中小學校主管學生閱讀的校長及相關教師進行的調研結果顯示,90%以上的鄉村中小學校人均圖書擁有量達到了國家二級標準,但 72%的學校反饋孩子們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30%的學校反饋孩子們對閱讀缺乏興趣。第二階段針對小學生的調研發現,超過六成的鄉村學生平均每天閱讀 時間不高于30分鐘。

該中心在對20余位主管學生閱讀的鄉村教師線上訪談后,發現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鄉村地區未形成良好閱讀環境且孩子未形成閱讀興趣,低年級組學生識字量有限且更需要家長指導等。

“很多學校和老師還蠻重視,但學習時間、課業壓力與閱讀課外書存在沖突。”北京豐盛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張曉潔認為,父母對閱讀缺乏重視,很多鄉村孩子受家庭環境的影響,難以形成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

鄉村教師能否承受閱讀之重?

當家長缺位時,鄉村學校的老師們能否承擔起陪伴并引導孩子閱讀的重擔?

從現實情況來看,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盧中良曾利用中午午休的時間帶領孩子們一起閱讀“水滸小故事”,但是由于鄉村學校師資匱乏,學校工作太忙,很難堅持下去。

河南汝陽縣王坪鄉柳樹村小學的鄭老師也曾面臨著同樣問題。這所山村小學對應的420戶居民分散在50個大大小小的山溝溝里,最遠的離學校有11里地。8名教師帶96位學生,數學、語文什么都教。

60歲的鄭老師在這里教了一輩子書,今年剛退休,“孩子的家長識字也不多,孩子們放學趕緊跑回家吃飯,做完作業也很晚了,沒有時間看書。”鄭老師說,學校會拿出一些課時,讓孩子們在閱覽室讀書,但除此之外,孩子們仍無閱讀習慣。

“鄉村教育資源相對落后,閱讀往往是鄉村學生認識世界的窗口。”王莉莉希望學生們能夠多讀一些書。她在班級里設置了圖書角,她所在的學校每周拿出一節語文課作為閱讀課。在閱讀課上,王莉莉讓每個孩子自由選書閱讀。

“不是每個老師都有能力帶著孩子做好閱讀。光是讓孩子把課內知識學好,有的老師就已經很累了。”王莉莉坦言,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有帶孩子閱讀的意識和能力。“畢竟考試成績更關乎老師的實際利益,對老師來說,把時間花在課內知識上,短時提升成績更顯著。”

教師質量參差不齊,是鄉村兒童閱讀開展的一項難點。親近母語總課題組核心成員孔曉艷曾長期從事鄉村閱讀類公益項目。

前不久,孔曉艷曾赴距離昆明7小時車程的某個云南村落進行教師培訓,接觸到不少偏遠山區的一線教師。她告訴記者,與城市相比,在鄉村從事一線教學的語文老師,其文本解讀能力、眼界格局,總體比較薄弱,教師自身的閱讀量就不夠,更別提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除了自身能力有待提升,老師的教育觀念也是影響鄉村閱讀教育的重要原因。

在孔曉艷看來,導致鄉村閱讀難以推行的原因,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對圖書沒有興趣,而是部分教師對閱讀的觀念淡薄。

“不要把閱讀當成負擔”

雖然面對諸多困境,但部分鄉村小學已在多年的閱讀實踐中,摸索出一條現實可行的路徑。

在距離四川省廣元市城區近40公里的山村里,坐落著一所鄉村小學——利州區范家小學。8個班級、90名學生、14名在編教師,組成了這所包含幼兒園部及小學部的微型農村寄宿制學校。

與學校規模小、人數少的情況相比,這所學校的學生在閱讀上則顯得很“富足”——人均擁有120本書籍,每天50分鐘的閱讀時間、10分鐘的閱讀分享時間、設置每間教室的閱讀區域……

閱讀上的“富足”,離不開管理者的重視。范家小學校長張平原希望通過各種舉措幫助孩子培養起閱讀習慣。

2014年,張平原接手范家小學,成為這所鄉村學校的校長。怎么合理安排住校生在校期間的晚自習、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成了張平原亟須解決的問題。經過一番考慮,張平原決定,將住校生晚自習的第二節課設置為學生的自由閱讀時間,共50分鐘。

張平原介紹,學校會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在班級的圖書角放置不同的書籍。

如何閱讀這些書籍?學校并沒有硬性的規定。比起指定書籍、要求學生完成讀書筆記等方式,張平原更希望學生們能根據興趣選書,按照自己的方式記錄。張平原舉了一個例子:針對一年級學生的閱讀課程,學校教師會花20分鐘為學生們講讀繪本的內容,后30分鐘則由孩子們自己閱讀繪本。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逐步培養 學生獨立閱讀、自主閱讀的能力。

除了設置50分鐘閱讀時間外,范家小學也通過“閱讀美少年”等評選及閱讀進度展示等活動,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同時,學校內部建立了圖書漂流制度,如果師生發現班級中的書籍不合適,可以在學校的圖書儲藏室進行更換。

與此同時,張平原也強調,教師在孩子們閱讀中應該成為一名“陪伴者”“傾聽者”,而不是“要求者”。他介紹,在學生閱讀期間,學校教師會在教室中與學生 們共同閱讀書籍,給學生起到陪伴和示范作用。閱讀課程結束后,孩子們會有10分鐘的時間分享自己閱讀的感悟,教師將扮演傾聽者角色,了解孩子們的閱讀情況。

如今,張平原已在范家小學推行了8年的晚自習自由閱讀課程。他注意到,有些學生在平時休息時間也會走到閱讀區域捧起書,“有的孩子甚至一學期能讀20到30本書。”

“不要把閱讀當成負擔。”張平原堅信,學生應該從小培養閱讀習慣,而閱讀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

送書之外提供更多軟性服務

與此同時,包括公益組織在內的社會機構也在尋找助力鄉村閱讀教育的合適路徑。

馮倩介紹,從宏觀層面而言,目前大部分公益機構采取的策略就是賦能鄉村教師和校長,提供成人的閱讀培訓,打造書香校園的案例,這就需要校長和老師能夠重視閱讀。

孔曉艷認為,當下,更重要的是,孩子們怎么利用現有的圖書資源去開展閱讀。“現在肉的食材已經有了,但鄉村教師不知道怎么進行加工,所以只能把肉繼續放在那,繼續吃青菜蘿卜。”

孔曉艷發現,刺激教師的閱讀興趣,先培養教師的閱讀方法,有時比直接告訴孩子們要多讀書更見效。在她看來,鄉村教師的整體文學素養雖然落后于城鎮教師, 但她能感受到,鄉村教師愿意接觸并學習新內容,“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新天地,一旦有合適的學習資源,他們會比別人更認真,更有熱情。”

“很多老師是不知道路徑,不知道要到哪里去獲得高質量的閱讀。”因此,孔曉艷建議,通過有效的途徑給老師提供高質量的培訓,讓那些有意愿的老師進入學習的體系里面提升自己,之后再去影響他身邊的人,給身邊人提供幫助,然后再讓身邊的人作用于孩子。

為此,孔曉艷所在的機構——親近母語開展了“點燈人伙伴”計劃。在鄉村地區培養80到100名具備較好專業素養、教學能力、宣講能力和公益精神的高階兒童閱讀種子教師,為鄉村學校持續三年提供公益服務,并在自己的班級開展兒童閱讀實驗。

“不能把閱讀引導都壓到教師身上,尤其鄉村老師的行政任務、教學任務都很重,師生比沒有那么充沛,有些老師都是很多科目一肩挑。”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公益 研究中心項目主管許英介紹,這在閱讀公益組織中有分歧,有些組織認為不應該給老師疊加太多負擔,給孩子自由閱讀的時間就可以;有些組織認為這樣沒有效果, 老師需要掌握專業的帶讀能力。

許英認為,破解鄉村閱讀教育難題,需要在送書之外,提供更多軟性的服務,比如在學校組織閱讀活動、吸引志愿者幫助鄉村學生建立閱讀習慣等,讓公益項目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但其亦坦言,目前列書單、送書相對比較容易,但推動進校園項目還比較難。

在孔曉艷看來,鄉村閱讀教育歸根結底是政府、學校、老師、學生的合力。政策和公益機構等社會力量和一線教師需要相互結合。公益機構需要提供專業的支持,引領更多社會資源關注鄉村閱讀;而政府需要承擔管理、激勵的職能,保障公益組織的努力成果。

采寫|新京報記者 劉洋 戚望 吳蘋蘋 校對 翟永軍

來源:新京報

十年@每一個奮斗的你放棄百萬年薪回鄉 浙江象山新鄉賢用十余年打造田園夢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斗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斗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寧波4月20日電(記者 林波)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行走在春日里的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黃避岙鄉湖頭新村,白墻黑瓦的房子倒映在碧水湖畔,村民們三三兩兩地坐在湖橋柳色中,享受著這一刻的閑暇時光。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愜意的田園慢生活或許是每個人心中的“詩和遠方”,同樣也是謝賢華十余年來致力打造的田園夢。

從離家創業有所成,到放棄百萬年薪回鄉就業,再到帶領村集體經濟收入超239萬元,52歲的象山新鄉賢、湖頭新村黨支部書記謝賢華表示,愿以己所能,助推鄉村共富,“希望通過打造美好田園夢,架起村民共富路。”

象山湖頭新村一景。 象山縣委統戰部供圖

謝賢華是象山縣黃避岙鄉大斜橋村人(后與周家村合并為湖頭新村),2005年他離開家鄉,在舟山與人合伙開了一家洗艙公司。

“那時候年薪就有百萬元。”謝賢華表示,雖然收入高,但因父母、親人都在家鄉,他時常掛念家鄉。

2011年,當大斜橋村邀請謝賢華回去擔任村主任時,他同意了,“自己發展好了,也希望家鄉能發展好。”

于是,他果斷放棄在舟山的公司股份,帶著妻子和孩子回到象山。

房子陳舊,路況落后,水庫存在安全隱患……回到家鄉的謝賢華發現,這和他規劃中的田園夢有著很大的差距。

于是,他任職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定村莊發展定位——旅游興村。

那么,如何旅游興村?

“首先要改變村貌村風。”在謝賢華的理解中,鄉村顏值是發展旅游產業的基礎,“一個村子若連干凈整潔都做不到,談何吸引游客留下來?”

在黃避岙鄉黨委、鄉政府的支持下,謝賢華先是投資136萬元打造了功能齊全的農民會所,又帶領村民在水庫周圍砌起堤壩,清理垃圾,修建游步道,打造鳳凰山登山公園。

在系列村莊顏值提升行動中,大斜橋村毫無疑問變美了。

但變美,僅僅是鄉村振興的第一步,重要的是改變村民觀念,讓鄉風更加文明。

2013年,在謝賢華的提議下,該村村委會包了一輛大巴,帶著數十名村民去了余姚九龍山,象山方家岙村、墩岙村等地考察。

一路上,謝賢華以這些“先進村莊”為樣本,給村民們講解美麗鄉村帶來的變化。尤其是在方家岙村,村民們看到這里的老照片就跟自己村一樣,村莊在變美后吸引了大量游客,瞬間對自己村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幾年下來,大斜橋村拆了數十幢違建項目,村民學會了垃圾分類,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先后被評為浙江省級垃圾分類先進村、浙江省級衛生村。

而在綠水青山的環繞下,謝賢華又在思索如何提升該村造血功能。

2018年,謝賢華瞄準了村里人認為“風水不好”的一塊閑置用地,“這里面朝水庫,視野開闊,是做民宿的好地方。”

于是,在村民不看好的情況下,謝賢華邀請新鄉賢聯手修建了三幢徽派建筑,取名“水調歌頭”,并將民宿外面的一塊荒地鋪上草坪,打造成游客休閑玩樂的綠地。

如今,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成為許多象山人乃至寧波人打卡、團建、結婚的“網紅地”。到了旺季,這里更是一房難求。

2020年,大斜橋村和周家村合并,成立湖頭新村,謝賢華被選為湖頭新村黨支部書記。

也正是在這一年,謝賢華又聯合其他象山新鄉賢,在大斜橋村半山的一處荒地投資780萬元建設“精靈谷”,以趣味山野為重點,打造研學基地。

在系列組合拳之下,湖頭新村也迎來新的發展面貌。數據顯示,2021年,湖頭新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39.71萬元,同比增長24%。

一村一山一特色,作為湖頭新村的“掌門人”,十余年來,謝賢華扎根這片山間地頭,帶動村民走上共富路,“2022年,我們計劃與象山縣文聯合作,打造童話藝術村,還計劃將當地的特產賣到全國各地,增加村民收入。”(完)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