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人人正式回歸社交(雙十一復盤下:多元生態,回歸本質)

導讀人人正式回歸社交文章列表:1、雙十一復盤下:多元生態,回歸本質2、陌生人社交指南:一份進化論視角的社交研究3、MAU激增3倍、進入多國下載總榜,反ins社交App真的開始默默生長了?4

人人正式回歸社交文章列表:

人人正式回歸社交(雙十一復盤下:多元生態,回歸本質)

雙十一復盤下:多元生態,回歸本質

伴隨著私域流量等概念的崛起,以及更多玩家們在電商業務上的布局,已經走過了14個年頭的“雙十一”電商大促,還迎來了哪些改變?直播電商平臺之間又存在著哪些差異?本篇文章里,作者便針對“雙十一”大促當下已經浮現的一些變化進行了剖析,一起來看。

本期為雙十一的其他改變點:私域崛起、抖音vs視頻號雙11帶貨邏輯、直播電商各平臺差異明顯、回歸電商本質。

一、私域崛起

私域崛起、平臺渠道相對弱勢,雙11流量/營銷之爭,演化成主播和資本之爭:今年雙11,留量開始取代流量成為新的目標對象。流量時代,關注的是橫向上的邊界的拓展、規模的大小,所以頻繁有燒錢補貼現象。

而留量時代,關注的是縱向上的深度的挖掘、潛能的激發,所以很多電商玩家不斷強調對B端進行深度賦能,優化和提升C端體驗,以實現復購。

當留量取代流量,電商打法也開始煥發出生機與活力。以快手為例看公私域變化。

在公域流量與私域流量的傾斜分配上,快手越來越加大自身公域流量的權重。

在快手此前“去中心化”的自然算法推薦原則下,私域流量與公域流量的比例是4:6。私域更公平,公域更有效率,快手損耗了效率,兼顧了公平。但事實上,在流量自然法則下公平也很難實現,流量會向頭部家族聚攏。

當家族掌控了平臺大部分流量后,家族運作變得越來越低效、無規則,這制約了快手的進一步商業化。所以快手需要一套新的平臺機制,來平衡公平與效率,適應并促成增長,形成良性循環。因此2020年中,快手推出8.0版本,產品界面同時兼容單雙列。

對任何一個平臺來說,頭部固化意味著失去了增長點。快手新增單列產品界面來擴大公域的行為,意在形成一種公域擴容,私域賦能的內容運營模式。私域強調粘性,公域強調流量,這樣才能讓創作者成長起來。同時,吸引更多的新人創作者加入,新人加入后也不會面臨一個絕對固化的快手生態,任何人都有成長的可能,流動性、上升空間依然存在,整個平臺就能保持活力。

同時快手商城從過去以發展私域流量為主的策略,進化為發現頁和關注頁的公私域流量雙輪驅動,滿足商家高效、長效的經營需求。

今年8月,快手電商公布了“公私域循環雙輪驅動”的流量策略。在以往的“信任電商”基礎上,讓具備優質內容的商家可以獲取更多的公域流量,進一步放大了主播的信任人設。在這個過程中,商家可以通過“上新”來實現“種草”和新客獲取,并把這些新客沉淀為自身店鋪、直播間的粉絲。

今年雙11則上線了快手商城。在快手商城、搜索場、店鋪直播間等場域的搭建上,快手逐漸形成了類似抖音的“全域信任電商”架構,商家品牌可以通過店鋪自播、達人分銷、商城陳列、用戶主動搜索等多種渠道激發用戶購買欲望,完成銷售。對用戶來說,能接觸到產品,并下單“拔草”的渠道也越來越多樣。

雙11這些活動也同樣是快手釋放公域的契機,能更好地把公域流量提供給商家和其他電商平臺(2022年10月28日至12月31日期間小黃車可以使用天貓商品鏈接;10月28日至11月30日可以使用京東自營商品鏈接,不過抖音仍無此打算),達到公私域的均衡發展。

取消外鏈給快手帶來的價值

快手電商生態依然不夠成熟,切斷第三方鏈接,將導致生態內商品數量變少,直接影響流量和轉化率。

主播們在大促期間,需使用淘系和京東的鏈接,快手小店SKU有限,SKU的增加,能有效提高流量,提高消費者粘性,可以和淘系、抖音形成差異化的營銷方案。

而且如果掛了淘寶鏈接,在淘系內大量成交可以提升商品的搜索、推薦權重;其次,商品權重提高,品牌知名度起來,能帶來新用戶,投放快手 淘寶的組合,對商家是雙重利好。

如果快手沒有淘寶鏈接,商家的錢都投在快手,一場直播做完了也就結束了,快手還沒有商城公域流量,沒有搜索場景。

今年雙11品牌客戶,針對囤貨、計劃消費種草的投放變少,基于低價消費的直播場景是熱點。

在品牌預算集中涌向直播場景,直播電商蛋糕變大之后,快手還鎖緊SKU,會有主播資源流失的風險。

眾所周知,在“二選一”渠道霸權逐漸消失之后,直播電商平臺也在爭奪主播,加速“內卷”,尤其是淘寶直播:目前有流量號召力的直播公司都在多渠道布局,比如起家于抖音的羅永浩、劉畊宏夫婦,今年齊齊進入淘寶直播。快手頭部主播瑜大公子背后的遙望科技,就在做“抖快淘”三駕馬車全域布局。快手的開放,是競爭之下的所為。

從最直接的現金流角度,開放外鏈,快手平臺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獲得的是收入增量。從現在到11月30日,如果快手生態里天貓和京東鏈接成交100億,按照從第三方平臺鏈接成交額中抽取6%的傭金算,快手躺平即可喜提6億現金。

二、抖音vs視頻號雙11帶貨邏輯

抖音傾向于讓商家帶貨競爭,是存量選優的邏輯。

抖音今年的活動玩法與貨架電商類似,著重放在滿減、補貼,商家讓利使消費者獲得優惠。

加上抖音是實時賽馬機制,當開播獲得一波推流后,流量便只能通過同層級競爭對手PK獲得,實時流量會形成實時標簽;其次,系統隨時都在排名,直播流量不斷通過賽馬機制來篩選優質直播間,進而向其分配更多流量。商家和達人并沒有太多的主動權,平臺對流量有著絕對的掌控。

視頻號,更傾向于讓商家滾雪球,是挖掘增量的邏輯。

視頻號直播鼓勵商家用私域撬動公域。

本次視頻號雙11玩法通過“流量券”來刺激商家/達人進一步激活自己的私域流量池。為鼓勵微信生態內外優質達人開播帶貨,活動期間商家/達人作為帶貨主播,若直播間的成交GMV滿足對應門檻要求,都將會獲得對應流量券激勵,以此形成正向循環。

視頻號則基于人>貨、場的先天優勢,利用私域的先天優勢深挖社交關系鏈的交易需求,以“人”為中心構建“新交易場景”。

從近7天視頻號直播大盤商品價格來看,100-300元的商品占比是最高的。高客單價的商品相對來說在視頻號更容易成交,如羽絨服、教育課程等。

其中教育課程這類千元以上的商品,通過微信群轉發、朋友圈的裂變、朋友圈的推薦,給用戶建立認知,并產生裂變行為,最后引導用戶進入直播間。

教育課程需要反復的去夯實記憶點和知識框架,增加了用戶粘性,也增加了用戶的記憶;另外一點,就是教育類產品的服務需要個性化的咨詢,這對后期的轉化鏈路和最終的GMV是有巨大幫助。

其次,對于已有微信私域(公眾號、小程序商城)的品牌商家來說,在視頻號大促期間冷啟動會相對比較容易。對于有線下門店的商家,每個導購的微信就是一個大的私域池,可以在大促期間以門店矩陣號的形式開播。

三、直播電商各平臺差異明顯

淘寶直播托生于淘寶商業生態體系,電商基建等方面具有優勢。抖音作為短視頻第一,內容優勢分明,今年5月抖音電商升級“全域興趣電商”,將進一步應用內容優勢,以“被動興趣內容 主動探索場景”雙向驅動生意增長;快手擁有濃厚的私域社區氛圍和強信任關系,快手電商對自己的定位是“新市井電商”,即以直播間為超級節點,由信任驅動的體驗型電商。

1. 快手和拼多多更像

兩者的直播商品都是低價產品居多,用戶群多在下沉市場,用戶屬性與使用習慣也相似。

平臺的電商營銷模式也類似,快手重社區屬性,并提出“信任電商”、“熟人經濟”概念,這兩點都強調社區概念。信任電商就是先建立熟人關系獲得信任,再做電商;熟人經濟即商家做長久生意,在售后、價格方面為顧客讓利,顧客回頭率高。

我們常說“刷抖音,玩快手”:刷的是內容,玩的是社交。可以說快手的獲客,是一種社交裂變的模式,與拼多多的營銷模式不謀而合。

拼多多起家于微信幫助引流的拼團與“砍一刀”等社交裂變玩法。為區別與淘寶京東這類傳統貨架電商,拼多多一直在強推“社交電商”屬性。

由于高重合度的下沉市場用戶與類似的營銷策略打法,快手與拼多多在用戶端、商家端、供應鏈可能會陷入同一市場范圍內的貼身肉搏競爭階段。

2. 視頻號和京東無大主播

快手、淘寶都出現了頂級主播,而微信視頻號和京東卻沒有出圈的大主播,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抖音、快手和淘寶能出現大主播,都少不了官方的大力扶持。

淘寶最早帶起直播帶貨形式,早早便簽約了一批主播發力,官方也從流量及供應鏈上均對主播進行扶持。

而抖快都是以短視頻內容發家的平臺,增加直播帶貨的變現途徑,顯然能提高商業化效率,所以扶持主播直播也很正常。而且主播們可以先用短視頻內容打造人設吸引粉絲、積攢流量和人氣,再開始直播帶貨,這種模式更容易孵化超級主播。

再看微信。

微信的定位是社交,而視頻號本來的作用是想替代朋友圈成為人們信息分享的媒介,就跟早期的抖快一樣,都是先做原始內容積累,然后才有延伸。

在視頻號直播的人群可分為2類,一類是專業團隊,包括主播和公司團隊的品牌宣傳,比如近期出圈各種演唱會;另一類是普通市民,直播就是和親朋好友分享下日常生活。在視頻號中,后者用戶群體發展空間更大些,但目前來說,這類群體還不足以成長為現象級的主播。

另外,視頻號入局較晚,商業化和電商化的建設暫不完備。正向激勵的運營手段、用戶體量、產品日活均比不上成熟的短視頻平臺(例如:抖快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均超過100min,而視頻號僅35min),經驗豐富的主播更傾向入駐抖快。

這種情況下,微信視頻號很難出現像李佳琦、羅永浩那樣的大主播。

不過,這不代表視頻號在直播帶貨這條賽道上沒有優勢,畢竟視頻號是2020年底才上線的直播功能,2021年底才開通直播帶貨,用戶心智尚未建立,等視頻號完善了自身的電商體系,結合微信天然的私域流量經營優勢,也是有機會成為直播帶貨的佼佼者的。

再看京東。

京東不僅沒有大主播,作為電商平臺,它甚至不追趕直播趨勢,畢竟京東的平臺定位是主打“真快好省,直營店多”。

所以京東更重視的是建設完整的產業生態,而直播只是賣貨中的一環。京東的重點在于提供差異化的高品質服務,比如次日達。

直播帶貨的一大賣點是便宜,但京東的優點并不是性價比,而是產品質量、物流速度、售后服務,這很難在直播中體現。

而且京東以3C家電產品為主,客單價高,復購率低,用戶決策期較長,付費更謹慎。且京東品牌商家居多,為了維護品牌形象和利益,是不能隨意降價的,再加上自營物流的成本壓力大,就更難在直播間把大件商品價格壓低。對消費者來說,沒有低價優勢,就很難在直播間成交,所以京東并不適合做直播。

3. 內容平臺社交平臺發力

內容社交平臺B站微博小紅書,也在以各種營銷內容、互動玩法進行宣傳推廣,吸引更多用戶種草:在微博,有眾多明星達人的傾情推薦;在小紅書,有海量的好物測評和分享筆記;在B站,李佳琦的《所有女生的offer2》成了熱門綜藝,UP主的直播帶貨也在進行中。

小紅書現在發現頁就可以刷到直播,也有商家帶貨。官方還發布了開播攻略。雙十一期間還設置了帶貨排行榜,參與活動的主播能獲得官方扶持,排名靠前的主播除了獲得更多流量曝光,還有官方的優惠券獎勵。

B站今年10月,“直播電商小助手”發布了直播電商的相關規則和信息,在直播欄目下增加“購物”專區,還發布了UP招募激勵計劃,激勵更多用戶加入直播帶貨的行列。

四、回歸電商本質

在消費者全渠道購物的情況下,相比于萬億的GMV,平臺們會更關注的是消費者對平臺的忠誠度。價格是消費者選擇平臺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價格之外,平臺間的差異化競爭不容忽視,商品質量、種類、服務等因素都會影響消費者的流向。

今年雙11呈現出一些變化:電商平臺都將預售時間調整到了晚上8點,消費者與商家不用繼續熬夜;平臺間少了火藥味濃烈的價格戰,大促營銷變得克制,開始回歸商業本質,強調實體經濟。

溯源直播電商本質,作為電商新業態,直播電商是電商直播化、內容化的呈現方式,為其帶來了新增量,但究其本質仍是電商,電商的本質則是流量變現。流量數量上限和流量粘性上限決定著直播電商市場規模的上限。

而聚焦于直播電商關鍵角色“流量”,其核心需求是“多快好省”服務體驗。因此,直播電商成交規模上限能夠拉高的關鍵在于,依托成熟的電商生態,提供“多快好省”的高質量服務。“多快好省”需求的完整實現,需要依托成熟的電商生態。

1. 商家

比起之前,現在的商家會更關注三個點,第一是在平臺內經營投入能否獲得增長,第二是利潤有沒有保障,第三是會注重用戶的生命周期管理。

早年的雙11,可能只是商家的一個清貨渠道,但現在,商家在尋求更精細化的運作來獲得確定性的增長,不再只關注GMV的數據,而是關注起了雙十一后的長尾流量。

2. 電商平臺

淘寶發布的第一份戰報重點突出了平臺內腰部主播、新主播和店播等角色的成長,阿里還發布了《2022天貓雙11社會價值報告》,其中,就業創業、助農助老、平臺公益和綠色低碳被頻繁提及;京東的雙11開門紅戰報中,物流被放到了重點,突出了中小品牌和中小商家的成長;抖音預售戰報中將商城作為單獨角色羅列,放大了預售商品在商城的曝光量、搜索曝光量。

官方戰報的差異化,描繪出平臺各自發展邏輯的變化,不再是單純“幾分鐘破了幾億”的數字,而是數字背后的質量與效率。

從2016年直播電商的初興起,到如今的常態化發展,直播電商已成為占有線上電商市場份額超15%的商業模式。不論是日常經營、還是大促活動,各個平臺的直播間已經成為商家主播鏈接用戶、種草好物優品的重要紐帶。

3. 消費者

直播帶貨的本質還是電商,比拼的正是電商生態系統的能力,消費者感興趣的仍舊是貨品的質量與履約體驗。

為此,各平臺的頭部主播們自然不會舍近求遠。

當直播帶貨歸根結底還是回歸到拼貨的階段,MCN(直播機構)則會愈發接近品牌的經營思路,走向成熟的電商平臺開設自己的經營陣地。

豐富、穩定、強大的電商生態系統,才是直播電商的護城河。基礎設施完善,商家服務體系、消費者體系、貨品體系、物流體系與支付體系完備,這正是淘寶的優勢所在。

雙11期間,各平臺大主播“閃電入淘”。也正是看重了淘寶更強的用戶消費力,更深的品牌商家池,更全面的支付、物流、客服、品控、履約、旗艦店產品運營等電商基礎體系。

從成交效率看,似乎也證明這一點。10月31日天貓雙11第一輪開買的首個小時,淘寶腰部主播交易額同比增長250%。

淘寶更加豐富的品類,更加完善的購物體系,以及消費者進到直播間無需擔心的商品質量保障、價格優惠力度、物流及時送達、售后處理效率等,讓淘寶的腰部主播、新主播、直播機構,在本輪雙11上實現了高速增長。

當下直播最重要的兩大因素就是貨品和風險。目前,淘寶直播在貨品端的審核是最為嚴格的,從風險層面上,平臺就已經幫主播做好了嚴格的把控。

與其說,是淘寶直播需要新的頭部主播,不如說,這是一場各取所需的雙向奔赴。

作者:一步兩步,微信公眾號:瞎學瞎看

本文由 @一步兩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陌生人社交指南:一份進化論視角的社交研究

編輯導語:戀愛綜藝近兩年很火,本文以戀綜《半熟戀人》中成年人面對愛情的方式為引子,從心理學和社交行為學的角度,講述了異性社交的必要路徑,并對男性和女性之間社交行為的差異進行了解讀,不妨來看看。

我的社交研究系列源于2019年,內容來源包括與不同圈層人群的交流接觸,對心理學的研究,對陌生人社交的剖析。

這個系列的文章也包含著我一直以來做社交和心理學研究的愿景:讓更多人能夠遇到對的人。

本文是這個系列的第3篇,更側重從心理學和進化論視角思考社交和親密關系的本質。探討如何從陌生人變成親密關系、陌生人社交行為背后的因果,希望為更多正在吃愛情苦的人、互聯網人、心理學愛好者、社交領域從業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幫助。

一、前言

最近戀愛綜藝爆火。

今天這份陌生人社交指南,就從《半熟戀人》中的故事說起。

口碑爆火的《半熟戀人》,不知道你有沒有被成年人的愛情磕到。

節目中,剛進小屋的羅拉,隨性的打扮,沒有男嘉賓對她表達好感。甚至羅拉自己都坦言搞笑女,大家喜歡你,但是不會愛你。后來第一次天選約會的時候,羅拉搖身一變,從丸子頭變成了長發披肩,真實不裝的性格,能能也是自此心定羅拉,大膽示愛。

和羅拉對比很強烈的是節目中的周楠,一直沒有打開自己,仿佛一直處于“端著的”狀態,沒有主動找心動的人聊天,一直在自己的人設中無法脫離,甚至在與心動的人相處時,仍會以一種“我是一個需要被對方細微照顧的人”給到對方壓力。這種主觀意識,讓本來能夠產生的愛情火苗,接連被撲滅。

《半熟》中成年人面對愛情的方式,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端著的、說不出口的喜歡,等于沒有。愛情一定不是等來的,是需要靠主動和付出才能換來的。

不端著,要主動表達心意,是成年人愛情的關鍵。那么為什么當眾表白,這個男性很鐘情做的事情,女性很多時候不買賬甚至很下頭呢?

原因有兩個。

第一,場合不對。很多男性把當眾表白當做一件浪漫的事,但其實這一定是一件因人而異的事情,一定要充分考慮對方對社交壓力的敏感程度,尤其是中國人本身就屬于社交壓力敏感型的人群,這種當眾帶來的社交壓力帶來的不是驚喜,更多時候是一種把對方放在火上炙烤的尷尬和驚嚇。這本質是一種根植于父權體系的脅迫和道德綁架。

第二,時機不對。在還沒有建立起吸引的情況下盲目表白,是一種只會感動自己的魯莽的英雄主義。表白不是沖鋒號角,而是勝利的旗幟。在好感、吸引還不夠的階段的表白或者瘋狂送東西,除了感動自己沒有其他用處。

所以應該如何去追尋自己的愛情?

到底該不該表白?

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情?

首先需要先明確的是,親密關系這件事一定沒有一個放之萬物皆準的定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由于每個個體成長環境、原生家庭的不同,其心理對于親密關系的需求程度和喜好都是有差異的。

下面我通過心理學和社交行為學的視角,給大家提供一些陌生人社交中的共性方法論。

二、異性社交的必要路徑

來思考一個問題,兩個人從陌生人到親密關系,這個過程有哪些關鍵步驟?

首先來看一個概念,社交領域對于關系的定義分為強、弱、陌生關系。

人與人相識相愛就是一個從陌生關系到弱關系,最后到強關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的開始,需要有一個認識新人的渠道,而過程中會不斷地遇到新的人。

再是信任感建立的過程,說白了就是有吸引且慢慢熟悉的過程。這個過程從陌生關系逐漸變為產生了連接的弱關系,然后是從普通朋友到親密關系的關系升級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包括了三個關鍵節點:從公域到私域、展示面建設、關系升級。

1. 從公域到私域

首先是從公域到私域,也就是你怎么認識新的朋友?想想看,你每天公司家里兩點一線,人際圈子是不是很久沒有打開了?工作后的你,是不是疲于處理新的關系,更愿意大多數時候保持現有的社交圈子?

但是對于單身的你來說,茫茫人海,偶爾心血來潮來一次戶外運動,遇到的也都是小朋友老爺爺老奶奶。這種環境下,如果不做出改變,拓寬圈子,你去哪里找合適的人?

所以,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先擴大自己認識新朋友的渠道。這個事情和投廣告一樣,目的是擴大你個人作為“商品”的曝光量。從轉化的視角來看,在轉化率一定的情況下,盤子入口擴大,你遇到合適的人的機會就會增加。

有一種說法,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會有2萬個人很適合和你在一起。但由于每個人內在外在條件的差異,有的人人見人愛,命里自帶很多桃花,但可能對于你這個個體,你認識一百個新的異性,才會遇到一個合適的人。如果你不主動擴大自己的交際范圍,實際上你遇到你喜歡的那個人的時間可能會更晚。

甚至當你遇到你想永遠在一起的那個人的時候,你發現你還不會愛人,你還沒準備好。

經營親密關系是一個需要成長鍛煉的能力,沒有誰可以一上來就可以擁有。對于每一個人來說,你在愛情中要吃的苦都是一定要吃的,該經歷的一定要經歷,以后才會避坑,不是你逃避你不談戀愛,你將來就不會犯錯。

那么,開始你的愛情的第一步,借用互聯網領域的說法,如何擴大在公域目標人群中曝光的次數呢?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選對渠道,包括線上和線下渠道。

線上和線下渠道都有靠譜和不靠譜的說法,那么什么叫不靠譜?

就是這個渠道的人社交的目的和你社交的目的不匹配,通過這個渠道認識的人可能存在大量的騙財騙色。或者你可能是抱著長期戀愛的目的去交友,而有的人則是抱著短擇交友的目的。比如:

短擇較多的線上渠道比較常見的是dating類的APP,長擇渠道則是一些嚴肅婚戀性質的APP,但這個邊界沒有那么清晰。

線下渠道是指在日常的現實中可以認識的異性場景,線下遇到有眼緣的人,可以勇敢地搭訕。這個環節真誠很重要,但是也有一點需要提醒大家,如果線下遇到搭訕或者第一次認識的時候就感覺一切都很舒服,如沐春風,你和TA的關系進展也很迅速,那么就要注意,對方的經驗可能會比較豐富,你們在愛情上的段位是不對等的。

或者說,你被兼容了。

從公域到私域,總結下來就是,找合適的線上或者線下渠道曝光自己,認識的新朋友要加微信,加微信并不是說要你養魚,而是只有先產生連接才有后續更多的可能。

2. 展示面建設

認識了新人之后,第二步就是得有策略地展示自己。

什么叫展示面呢。

用過社交APP的,應該見過他們提示你應該創建的內容吧。能讓別人一瞬間了解你的就是展示面。

為什么要做好自己的展示面呢?這就和平時我們線下見朋友要提前裝扮,要注意自己的談吐和著裝是一樣的。

親密關系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吸引。那么如何建立吸引?靠的是你自身價值的輸出,就像是價值主張,展示你的價值,其實就是讓你喜歡的人更好地了解你。

當下的年輕人本來就缺少一些互相了解的渠道,工作日就是上班,回家就是睡覺刷抖音,如果你再連一些自己的展示面也不去建設的話,別人怎么去了解你,去知道你的價值呢?等著別人來發現你,在這種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是不可能的。

如何建設展示面?

展示面=美好 真實 適當修圖

展示出你的生活、你的愛好、你的態度,對于發的圖片再稍微修修圖。一個忠告,學學攝影,至少學學構圖和P圖。發朋友圈本身是一個販賣美好的過程,給別人傳達的也是一種期待,我相信和你在一起會有美好的故事發生的感受。

有的戀愛課程會說要給自己打一些標簽,自己是個好男人,有生活,有愛心,有追求,還孝順等等,這里的建議是,不要過分的標簽化自己,美好的也一定要是自然的、真實的。虛假的標簽獲得不了真誠的愛情。

3. 關系升級

經過上面兩步,拓展了社交面,也做好了展示面,那么追求一個人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關系升級應該如何進行?

這里以線上的關系升級為例。所謂線上的關系升級,其實就是通過聊天讓兩個人的關系升溫。這里也是很多同學都有的困惑,到底應該怎么聊天。很多人聊天,要么聊著聊著就沒下文了,要么就最后聊成了朋友。

因為大部分的聊天是回應式的聊天,比如“在嗎”“吃了嗎睡了嗎”,你這么發消息的時候,你希望對方回復你什么?你不帶話題,對方很難知道如何回應你。這種聊天模式就和在銀行辦業務本身沒有區別,問一句答一句,不會帶有任何情感。

大家可以想想看,過往的記憶中,什么樣的人和經歷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一定是那些讓你產生強烈情緒波動的人和事。

所以聊天過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和對方產生情緒上的互動。社會心理學上說,自我暴露的廣度和深度是人際關系深度的一個敏感的探測器。翻譯過來就是,話題的類型和回答的方式決定了你們之間關系的發展。

沒有營養的辦業務式的聊天非常消耗情緒價值。本質上人和人的關系升級是因為互相的需要,聊天里面互相需要的是什么?是情緒價值。所以對男性來說,和女性聊天的重點是什么?是代入其中,理解情緒,表達感受,而不是只回應問題,否則要么把天聊死了,要么聊成朋友。

關系升級過程的主要指導思想,要把毛主席的話反過來記,敵進我進,敵退我退。

如果對方對你感興趣,你也對對方有好感,就不要裝矜持,主動出擊。

如果從對方的聊天回復頻率、內容上來看明顯沒興趣,比如對方的回答是終止話題的,比如“嗯嗯”、“哦哦”,或者干脆都是很久才簡單回復一句,那就暫時不要硬聊。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戰略撤退,主動降低關系預期。

以退為進,做好你的價值建設,以后還有機會,不要在不會聊和還沒有建立吸引的時候強行聊天,小不忍則亂大謀。追尋愛情的過程不是感動自己的過程,過早的暴露需求感大概率是失敗的結果。

三、進化心理學視角的社交行為解讀

上邊的三條路徑其實只是很簡單的三點,實際在從不熟悉到相愛的過程還需要做很多。有的同學可能會對我上邊說的這些表示不屑或者不贊同,可能會說,搞這么多套路干嘛,我真誠一點不就好了。

沒錯,當然需要真誠,但是除了真誠之外,還需要有一定的技巧的。這是因為男性女性兩種性別,在長久的進化過程中因為環境、生理結構等等的不同造就了各種思維上的差異。

而技巧的本質,就是用來彌補思維差異的手段。接下來,我就從進化心理學的視角去解釋一些男性女性之間的差異。

1. 為什么要做渠道甄別

第一個,也是剛才上文反復提醒大家的,一定要做好渠道鑒別,尤其是女性,因為男性更容易出現短期擇偶這件事情。

這里要提到男性短擇的適應性收益。

首先我們明確一個觀點,我們都是基因的奴隸,我們做的事情,包括求愛、婚姻、撫養子女,其實都是受基因驅使,通過在不同時刻分泌不同的激素,促使我們做它們想要的事情,為了讓它們永遠傳遞下去。

雄性動物在傳播自己基因的過程中,一次性行為付出的很少,但是得到的收益是顯著的。想想看,從基因的視角去看,可能雄性只需要花幾分鐘就可以談幾億的項目,就可以增加讓自己的基因傳播下去的概率,這個是不是一件付出少但收效大的事情?

這就是男性偏愛臨時性關系的原因。

雄性不斷尋找交配對象,其實是本能地被基因誘導去獵艷。歷史上,有權有勢的男人都是通過增加配偶的數量來增加后代的數量。

所以在拓展交友渠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鑒別短擇和臨時性關系。

2. 為什么不能做舔狗

第二點,上文也有提到,在愛情中要主動追求不端著,但追求的過程要靠吸引去追求親密關系,而不是靠跪舔。

這里涉及到進化心理學中的一個觀點:

親代投資理論:對后代投資較多的一方(通常指雌性),在擇偶時會更加挑剔。因為雄性動物只需幾分鐘,但雌性動物可能需要十月懷胎,需要哺育后代,期間喪失勞動力且容易受到危險。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女性會喜歡被很多人喜歡的男性,因為被別人喜歡本質是一種認可,被多人喜歡本質上是一種環境幫忙篩選出優質基因的過程。

追求愛情的過程中,純靠舔很難找到合適的感情。因為跪舔是不具備競爭性的。除了不能跪舔之外,對方也會不斷在相處的過程中拋出廢物測試,廢物測試是貫穿在女生和男生關系升級過程中的始終存在的。

那么什么叫廢物測試呢?舉個例子,比如女朋友和你媽掉水里你先救哪個就是一個典型的廢物測試問題。

這個測試的本質是會拋給你問題,如果回答不好就是低價值的,或者說廢物,對方就喪失了和你繼續深入溝通的意愿。因為低價值,不具備讓自己基因傳遞下去的條件。

所以,獲得愛情靠的是吸引而不是舔,舔從進化論的視角就行不通。雌性希望獲得的是更優質的雄性,更有競爭力的雄性。

3. 為什么不能那么講效率

第三點要解釋的是,為什么我會強調聊天不要那么講效率。

這個本質上也是一個思維差異,從性別角度去看的話,大部分男性講效率,大部分女性更講陪伴。人的一切遺傳向的意識形成,大部分都和所處的自然環境有關。

從遠古的尼安德特人時期來看,雄性負責狩獵,雌性負責采集糧食和撫育后代。從進化論的角度,自然選擇了具有較強細節記憶能力和采摘能力的女性。我們都是這些女性的后代。

而陪伴和情感共情的這個過程,是讓女性可以更快和其他人建立聯絡好人力關系的途徑,這是建立社會支持的必要途徑,只有能擁有良好關系網絡的雌性,才能在這種場景下獲得更多的生存手段。

共情是女性維持社交關系的關鍵,所以追女生的過程中就要做好這種陪伴式的共情,讓女生和你相處的時候有這種正向的情緒波動。

其實女生說你不懂我,就是不懂她的情緒。真正有效的陪伴是共情 和你在一起的瞬間有情緒波動。所以聊天不能只用陳述性的終止型表達。話題需要延續,聊天需要提供情緒價值。

總結一下,要真誠有真心,但不能“過于認真”。在態度上要很真誠,但是在說話方式上不要很認真嚴肅,否則會嚇到人家而且是無法產生情緒互動的。這對于你追求愛情是沒有幫助的。

四、寫在最后

談戀愛、親密關系的維系是一個亙古難題,它和追求事業一樣,也是一個需要學習和實踐的能力,不要覺得在愛情中對方是在折磨你,而是大家都在為了生存和存在負責。

本文提到了很多“術”,很多掌握了這些術的人,會開始不斷地和不同的人發展成為親密關系,體驗如毒品一樣的短擇的快感。

短擇帶來的危害,除了健康、聲譽等等問題,最重要的一點,一旦短擇成癮,就會陷入到一種新鮮感中毒的狀態,這種情況下將很難再去沉淀經營親密關系。

用羅翔老師的話說,真正長久的親密關系,除了有肉體的吸引,更有知識的吸引,有心性的吸引,有靈魂的吸引,這些東西會讓你們的感情扶級而上,但如果只有肉體的吸引,只沉溺于肉體的吸引,有一天你一定會厭倦。

并且有一天你一定會成為海王,因為肉體的愛很容易被滿足,你會去尋找一個又一個肉體,滿足又厭倦。周而復始,直到筋疲力盡。

真正可以長久保鮮的新鮮感,是和一個人體驗不同的新鮮事,而不是和不同的人體驗相同的事。一段穩定的長期關系,能夠帶給你的,遠比短擇帶來的短期快樂更長久。

忽略別人的定義,放下人設的包袱,尊重對方,講方法的、大膽地主動,勇敢地出擊。一輩子很短,為什么不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走過。

不要盲目勇敢,但也不要給自己留遺憾。

參考文獻:

1. 《進化心理學》 戴維·巴斯

2. 《社會心理學》戴維·邁爾斯

3. 《愛的溝通》約翰·戈爾曼

4.《愛的五種能力》趙永久

5.《愛的進化論》阿蘭·德波頓

作者:我是YUE岳,一個寫過10w 、學了7年計算機、待過BAT、每年逼著自己看50本書的產品經理。研究過玄學,折騰過創業,各大網站的簽約作者,也是一個半路出家的心理咨詢師。關注社交、心理學、AI、玄學、互聯網、求職等領域。微信公眾號:RE完美主義者。

本文由 @YU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MAU激增3倍、進入多國下載總榜,反ins社交App真的開始默默生長了?

編輯導語:2020 年開始,創業者們高舉反 ins 社交大旗。如今,“反主流”社交 App「BeReal」開始漸成氣候,在這篇文章中,筆者深入體驗「BeReal」,分析了其吸引用戶的各類原因,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近日 Apptopia 的數據顯示,“反主流”社交 App「BeReal」從 2022 年年初到現在,App 月活用戶增長了 315%。

而對于這款新型社交 App 來說,比較難得的是,除了增長幅度不錯,下載量絕對值也進入了 22 個國家/地區 iOS 免費總榜 Top100,包括英國、加拿大、法國等。而 Sensor Tower 的數據則顯示「BeReal」2 月份雙端下載量為 130 萬次,主要發生在 iOS 端。

「BeReal」iOS 版本進入 22 個國家

下載總榜 Top100(4 月 9 日)| 來源:data.ai

其實,這款 App 的增長勢頭在年初就有跡象,白鯨出海也曾2 次報道。只是,這次披露出的數據讓我們更加正視這款 App,這一兩年海外市場大喊的反 ins 口號,終于開始照入現實了嗎?

一、上線 2 年多,MAU 突然激增?

「BeReal」又是一款法國社交 App,不得不說,這幾年法國創業者做社交 App 真是有一手,具體可參閱我們之前撰寫的文章《Zenly、Yubo、Fruitz,法國為什么能頻向全球輸出爆款社交App?》。這款 App 是2019 年 12 月上線的,不過 Apptopia 數據顯示,「BeReal」65% 的下載都發生在 2022 年。

在 2022 年 1 月之前,「BeReal」的全球日下載量在 1 萬左右,進入 2022 年,「BeReal」的日下載量有 3 次激增,分別在 1 月 11 日、2 月 15 日和 3 月 29 日,增幅回落后的日下載量分別維持在 3 萬、6 萬上下,整體呈現出下載量階梯式上升的情況(第三次增幅回落后的數據未披露)。

我們簡單推論一下 App 下載量 3 次激增的原因。1 月份正是歲末年初交界的時間點,「BeReal」推廣了類似“年終盤點”的活動,將 2021 年的回憶生成視頻,這一點國內讀者肯定都很熟悉了,類似網易云音樂的“年度歌單”和支付寶的“年度賬單”。「BeReal」連續 3 次更新都在改進這一功能,且恰好在 App 第一次下載量激增的時間段。另一個原因,在筆者看來既是 App 1 月份下載激增的原因,也是 App 全球下載量一直在上升的原因。

「BeReal」在 2022 年 1 月份推出了“校園大使計劃”,這也是一個十分經典的獲客方式。不過「BeReal」對校園大使的條件也有較高要求,必須是全日制學生、住校,而且如果在某國讀書,必須為本國居民,也就是說如果我是一個海外中國留學生,就沒有資格成為校園大使。看得出來,「BeReal」希望通過真正了解本地文化以及有豐富校園生活的學生成為意見領袖,在學生群體中先打出知名度。

此外,Apptopia 文章中披露了對「BeReal」第 2 和第 3 次下載激增的猜想——媒體曝光。在 2 月 15 日與 3 月 29 日,Newsbreak 和彭博社 2 家媒體發布了「BeReal」在美國校園受到歡迎的報道,其中 Newsbreak 的文章由哈佛校報 Harvard Crimson 投稿,在 Harvard Crimson 網站上也有曝光。2 篇報道之后,「BeReal」都迎來了下載量激增,不過最近的這次下載量上升后的數據還沒有被披露。校園大使計劃 媒體關于 App 在校園流行的實時報道,這套組合拳,很可能是「BeReal」增長的主因。

而筆者 4 月 7 日查看時,「BeReal」在美國 iOS 下載總榜第 54 位,在英國下載總榜第 1。下載增幅穩定后日下載量預計也會超過 6 萬。

圖片來源:data.ai

雖然 App 在英國勢頭正猛,不過拉長時間線來看,App 的發源地法國仍然是其最大的市場,Apptopia 數據顯示,「BeReal」27.2% 下載量來自法國,其次是美國。

過去 2 年,一個新社交 App 上線,“反主流社交模式”是一個屢試不爽的噱頭。這幾年依靠反主流社交創意在上線初期短暫火起來的 App 不少,不過最后大多歸于沉寂,成為了小眾 App。「BeReal」也是這樣一款反主流社交 App,它的增長來得晚了一些,但持續時間更久。也可以看到,相較于同期的一些產品、甚至是明星產品,「BeReal」的活躍度也更高。

二、2 分鐘內上傳動態,過時不候

鑒于各方面不錯的數據,筆者再次對「BeReal」進行了更深入的體驗。

從開發初衷來看,「BeReal」與其他 App 并無不同。

主流社交媒體最常被詬病的是按照粉絲數等標準對用戶進行分層,導致不平等的交流地位,以及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由于 App 形成了以影響力論資排輩的氛圍,導致很多用戶為了獲得更高關注度擺拍、精修圖片,讓社交變了味,也對很多用戶造成了社交壓力。放到國內,越來越少人發朋友圈,也是這一點的印證。

當用戶開始產生逃離主流社交平臺的想法,敏銳的開發者自然想要承接這一部分流量,這也成為一直沉浸多年的社交產業可能出現變化的一道口子。基于此,很多新上線 App 都會取消“粉絲數”的設置,不提供修圖選項,以此來博得首批用戶認可。

「BeReal」也采用了同樣的方式,用戶必須允許 App 訪問通訊錄才可以注冊,用戶可以通過邀請通訊錄成員來添加第一批好友,一方面解決用戶進來和誰做什么的問題,一方面直接讓用戶將關系網絡沉淀到產品中,所以結合校園大使計劃,當一個用戶被種草,他/她通訊錄的朋友們會一起被帶入 App 里。

玩法上,用戶拍照時前后攝像頭都會開啟,拍完后只有上傳選項,不允許修圖或者添加濾鏡,好友之間可以相互評論或者用自拍表情包來互動,也就是 RealMoji 功能。

「BeReal」貼文呈現形式(左)

與自拍表情包互動功能 RealMoji(右)

RealMoji 是「BeReal」新添加的功能,用戶自拍作為表情包用于回復和評論,同時借鑒了今年年初登上美榜下載前列的「Locket Widget」的創意,用戶在手機主界面將「BeReal」添加為小組件,當好友用 RealMoji 評論用戶動態時,用戶可以在手機主菜單直接看到圖片。這個設置讓用戶在「BeReal」上的互動變得更加輕量和顯性,成為無法被忽視的存在。

而設計上,「BeReal」也非常簡單,主菜單內只有“好友”和“發現”2 個版塊,“好友”版塊展示用戶自己與好友的動態和互動消息,“發現”版塊展示其他用戶的動態,在這個版塊下,用戶只能通過 RealMoji 來評論對方。

以上功能都不是「BeReal」的首創,只能說借鑒得不錯。而「BeReal」區別于其他反社交 App 最大的創新點在于其設置的用戶上傳動態時的規則。

不知道具體哪個時間,但每天一定會有一條消息進來提醒你,花 2 分鐘告訴朋友你在干嘛。在很多 App 想辦法吸引用戶注意的時候,「BeReal」將動態發布時間限制為 2 分鐘,且用戶 1 天只能發布 1 則動態。系統會在一個隨機時間發出通知讓用戶上傳當時的動態,如果延后發布或者 2 分鐘內重拍過幾次,好友都能夠發現。

同時,「BeReal」拒絕“潛水”,用戶只有發布當日動態后才可以解鎖其他人的動態,且用戶無法查看好友前一天的動態,和“閱后即焚”的玩法有些相似。從限制動態發布的時間到限制貼文數量,「BeReal」似乎處處做減法的方式反而帶來了不錯的效果。

三、處處做減法的「BeReal」,靠什么吸引用戶?

「BeReal」創始人 Alexis Barreyat 在過往采訪中很實在地表示,「BeReal」沒有批判 Instagram 或者 TikTok 這些主流 App 的想法,而只是為了彌補 Instagram 等 App 在不斷擴大用戶群以及進行商業化過程中缺失掉的社交屬性,為熟人搭建社交空間。

但這里存在一個問題,如果主打熟人社交,那么「BeReal」對標的就不止 Instagram,還有 Messenger、WhatsApp 等以一對一以及群組聊天為主要功能的主流熟人社交 App。

在筆者看來「BeReal」對標 Instagram 的部分并沒有那么突出,這里簡單說一下。

由于「BeReal」不支持修圖,同意添加「BeReal」好友,意味著將展示素顏和最日常的片段給對方,這樣的設置會讓用戶添加好友時更加謹慎,更容易形成更緊密的熟人社交圈。使用 Instagram 時,用戶可以設置賬戶公開或者僅對好友可見,僅對好友可見雖然也可以圈定一個較小的群體,但由于 Instagram 已經形成的發布美照的氛圍以及點贊、粉絲數等功能,還是會提高用戶發布素顏照片的心理負擔。而「BeReal」不設置粉絲數、限制照片的不可 P 圖性質、限制上傳時間,都能營造一個大家一起“擺爛”的輕松社交氛圍。

而當「BeReal」對標主流聊天類 App 時,它的差異點就十分明確了。

年前,一款在抖音上火起來的國內社交 App 「啫喱」刷爆筆者朋友圈,主打熟人社交,筆者也加了一些好友,在 App 內活躍了一整個春節假期。但是當假期結束,每一個動態形象都試過、空閑時間沒那么多的時候,筆者還是回到了微信,因為除了與好友交流,工作、與長輩聯系都不得不使用微信。

圖片來源:小紅書

小眾社交 App 就隱藏著這樣一個使用門檻,用戶需要先離開一個更多場景下使用的主流社交 App 轉向一款新 App。所以如果新 App 的操作越復雜、功能入口越深,反而更有可能“勸退”用戶。那么,一款一開始定位小眾的 App 會不會輕量一些反而更好?

「BeReal」借鑒「Locket Widget」的 RealMoji 小組件功能,加上各種限制時間和數量,在實質上將 App 做輕了。而從筆者個人體驗出發,2 分鐘限時發送動態的設定,在心理層面降低了用戶的使用負擔。但事實是,用戶很少會只在「BeReal」中停留 2 分鐘,上傳“丑照”才解鎖到的好友動態,怎么可能不刷一波呢?

「Locket Widget」小組件

除此之外,在筆者看來,「BeReal」的定時發送動態功能,雖然本身是異步社交,但因為把時間限定在很短的范圍內,提供了語音、視頻聊天之外的另一種遠程“同步”社交的感覺,能提升用戶社交參與感。而同一時間發布動態照片,相比一起語音、視頻聊天,準入門檻也低了很多。這個功能是 WhatsApp 等主打聊天的 App 沒有的。再加上一天只有一次同頻參與的機會,這種設置更加驅動用戶在當下打開 App。

不過,筆者也注意到有用戶抱怨「BeReal」定時通知的時間設置不合理,在自己最想分享日常的時段從來沒出現過推送。

不難看到,「BeReal」看似在將 App 做輕的做法,實際上在促進用戶使用 App。根據 SensorTower 信息以及筆者在 App 內的體驗,「BeReal」目前還沒有開始變現。但 App 一個很大的優勢在于可以通過定時推送掌握用戶活躍度較高的時段,這很有可能成為 App 未來商業化的突破口。

四、結語

在筆者看來,鼓勵用戶嘗試一個新的社交 App 就像是讓人們跳脫舒適圈,更多的人會選擇一邊咒罵原有的生活,一邊躲在習慣的領域,不愿改變。

同樣作為反 ins 社交 App,「BeReal」只做了一點改變,但目前來看卻帶來了不錯的效果,究其原因還是「BeReal」真正洞察了目標用戶的心理,并讓用戶做出最少的改變來實現需求滿足。

作者:zhaolisa,公眾號:白鯨出海

本文由@白鯨出海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CC0協議。

老年人購物社交產品——可行性分析

探索某款產品是否可行時,盡可能全面地做好產品可行性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產品后期經不住市場考驗,避免投入過多人力、物力、財力而收效甚微。作者在本文中以老年人購物社交產品為例,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老齡化漸露苗頭的現在,銀發市場的潛力不可小覷。據研究,綜合電商和短視頻在老年人/銀發族人群中是具有極大潛力的。本文旨在探索做一款針對老年人的購物社交產品是否可行,若可行則如何對這款產品進行定位和設計。

一、產品定位:購物社交產品

定位詳解:同時滿足用戶的購物需求和社交需求;在社交中促進用戶的購物欲望,從而實現產品推廣;在購物后通過用戶對產品進行反饋,實現社交功能。

二、目標用戶解讀

    為什么針對老年人?

    目標用戶的特征是什么?

    需要瞄準用戶的哪些痛點?

    通過什么功能解決這些痛點?

    核心使用場景是什么樣的?

1. 為什么針對老年人?

1.1 人口結構

首先我們將老年人/銀發族定義為50歲以上的人群。

從中國人口結構變化(數據來自:中國數據網)的數據中可看出,近17年來,我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占比呈現上升趨勢,超過了青少年(0-14歲)的人口比重。銀發族正逐漸成為不容忽視的一類用戶,可作為下一個我們關注的市場對象。

1.2 移動互聯網細分行業滲透率

從2022年08月,50歲以上人群在移動互聯網細分行業的滲透率數據(數據來自:中國移動互聯網數據庫)可看出,即時通訊、綜合電商和短視頻在老年人/銀發族人群中是具有極大潛力的,滲透率均高于80%,即時通訊的滲透率甚至高達90.6%。

其中,抖音一類的短視頻平臺也正以其簡單的操作吸引著老年人,使得老人群體加速成為網購大軍。

1.3 政策環境

近兩年來,國家各政府部門陸續發布適老化相關的通知、細則。

如2020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推動解決老年人在智能技術運用方面的問題;2020年12月和2021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相繼發布《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和《關于進一步抓好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實時工作的通知》,更是進一步推動了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的落地執行環節。

在進行適老化應用升級后,京東APP長輩版的用戶不僅實現了逐月穩步增長,成交單量達到了2018年的3倍,購物用戶數也達到了2018年的1.8倍,均有明顯的提升(數據來源:2022“銀發族”消費趨勢報告),老年群體逐漸習慣了線上購物的新生活方式。

可看出在政策環境下,針對于老年群體的互聯網體驗不可忽視,未來也勢必會涌入更多針對老年人群體的互聯網產品。

1.4 經濟環境

隨著社會福利保障機制和養老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老年人群體的收入水平也正持續走高(數據來源: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2021年我國老年人的月退休金可達3500元(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而與過去重儲蓄的結構相比,當前時代的老年群體更看重生活質量,他們的消費意識更強,也正呈現著消費升級的趨勢,這無疑是銀發產品的新機遇。

2. 目標用戶的特征是什么?

2.1 內在特征

本節首先將目標用戶的內在特征拆解為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數據來自:阿里研究院)。

2.1.1 生理特征

由于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在生理上存在視覺、聽覺的感知能力下降;行為能力下降以及軀體形態改變;在認知能力方面也存在信息處理能力和記憶能力的下降。

2.1.2 心理特征

除了生理特征的退步,老年人在使用互聯網產品的心理上還存在安全感不足的問題,更容易擔心因操作失誤帶來的經濟損失和隱私泄露;隨著年齡增長的自尊心也導致老年人在遇到問題時更不愿求助、容易產生放棄心理。

2.2 外在特征

在進行了內部特征的分析后,現狀針對目標用戶的外在特征分析其潛在的需求。

2.2.1 購物需求

由于生活質量得到提升,老年人的消費意識也逐步增強。

根據2022年1-8月“銀發族”成交單量占比TOP10品類可看出,銀發族在線上消費的購物品類比起往常單純的購買生鮮已經日漸豐富,消費場景從吃到穿、從家庭清潔到個人護理、從廚具到家裝正不斷拓展(數據來自:2022“銀發族”消費趨勢報告)。

老年群體的消費升級,同時也顯示了巨大的消費需求。

2.2.2 分享需求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社交需求是被人們關注的另一個基礎需求,也是滿足將自己與他人進行聯系的一個階段。

而老年群體在購物的過程中,也會更注重其中產生的與他人的情感聯結。比如,他們會和老友相互推薦購買一些商品,親密好友圈子里的推薦不僅存在于年輕人之間,更會存在于老年群體之間,因為這樣屬性的推薦會讓他們覺得商品可靠性更高,這種互相推薦的行為也會增強老友間的情感聯結。

3. 需要瞄準用戶的哪些痛點?

首先分別以傳統電商平臺購物(如淘寶)和直播平臺購物(如抖音)為例繪制流程圖:

傳統電商平臺購物流程

直播平臺購物流程

根據兩種購物行為產生的核心流程,可以總結出我們主要關注的四個痛點。

    對老年人來說,由于感知能力的下降,導致他們的信息獲取成本更高。大量的信息流使得展現在老年人面前的信息不夠直觀。

    傳統電商的操作步驟過于繁瑣、復雜,一套完整的流程往往需要經過多個頁面的跳轉、多個步驟的確認或驗證,而這些流程比老年人所習慣的線下交互過程繁瑣不少。

    直播間購物雖然簡化了路徑,但由于門檻不高、監管不及時的現象,存在著未經篩選的信息,其中不乏一些誘導消費的場景。

    互聯網的普及使得年輕人對基本的操作了然于心,導致許多產品對普通的操作缺少操作指引,老年人作為新用戶難以了解產品的功能和使用流程。

4. 提供什么功能解決這些痛點?

針對這些問題,借鑒直播購物能夠簡化操作路徑的思路,可以分別提供相應的功能點進行解決:

4.1 信息查詢難、獲取難,展現方式不直觀。

支持語音查詢;

通過算法主動推送;

以視頻展現為主;

提供文字和語音提示指引。

4.2 操作步驟過于繁瑣、復雜。

4.3 信息繁亂且未經篩選,誘導信息過多。

4.4 誤操作指引,不清楚功能及流程。

首次使用均提供步驟指引;

添加醒目的功能步驟提示按鍵;

提供主動的客服幫助。

總的來說,就是要在界面和交互均符合適老化設計的前提下,結合語音查詢功能、信息過濾、主動提供客服幫助以及算法推送功能來優化銀發族用戶的體驗。

5. 可能的核心使用場景是什么樣的?

5.1 李奶奶,65歲。

最近天氣冷了,想要在網上買一個好用的熱水袋,但是又不知道什么牌子的好用;

于是李奶奶打開購物社區根據指引用語音輸入“熱水袋”進行搜索,瀏覽其他用戶的分享,看到滿意的分享后根據指引一鍵下單。

5.2 肖爺爺,65歲。

肖爺爺在閑暇時,喜歡打開購物社區瀏覽其他用戶分享的好物;

當他看到一個好評頗多的消遣玩具,并認為該商品能幫助自己消磨時光時,就會根據指引下單購買該商品。

5.3 陳奶奶,60歲。

陳奶奶最近在購物社區的推薦下,從電商平臺購置了一套物美價廉的清潔用品;

陳奶奶認為該商品十分好用,想要將該商品分享給其他有需求的人,于是在購物社區上根據指引錄制自己的分享過程。

三、用戶動力分析

將用戶分為“分享用戶”和“使用用戶”兩類。

“分享用戶”——指愿意在社區中進行UGC內容生產及分享的分享型用戶;

“使用用戶”——指以瀏覽社區并由此獲取信息為主的使用型用戶。

以下將使用“B=MAT”模型進行用戶動力分析。

分享用戶通過發布分享內容或對商品進行評論,可獲得他人認同,同時也能獲得一定的獎勵金額。該獎勵金額可與認同人數成正比。

為了觸發分享型用戶持續不斷地分享內容,可在用戶打開購物社區時進行主動的引導。如:語音提示“去分享一些便宜好用的商品領取獎勵吧”;或放大分享按鈕進行視覺引導。

而使用用戶由于多為退休老人,具有較多的空閑時間,每月也有較充足的可支配金額。這類用戶不光可以通過購物社區消磨時光,還能夠從中獲取令自己滿意的商品信息,從而產生購物行為。

為了觸發使用型用戶的購買行為,就需要通過算法推薦更符合該用戶特征的商品內容,通過簡化用戶挑選的流程以提高用戶的滿意度。

四、產品核心流程

綜合傳統電商平臺中能夠主動檢索的優勢和直播平臺購物的簡潔路徑,可以將該購物社區的路徑簡化如下:

前提條件:支持接入第三方APP進行訂單提交(接口權限可有子女提前設置進行自定義)。

老年人用戶在打開購物社區后,可通過語音搜索商品,獲取他人關于該物品按相關度排列的分享列表,用戶點擊查看內容,若符合心意便可通過“一鍵購買”按鍵跳轉至第三方APP中的提交訂單頁面,支付后可結束購物流程;若不符合心意則繼續瀏覽分享列表。

五、功能結構設計

為符合產品的簡潔化設計,該類型產品一般只需包含兩個主要模塊:首頁和發布。

在首頁,用戶可使用語言功能進行搜索,或直接瀏覽推薦流中的視頻列表并點擊互動;

在發布頁,用戶可直接進行發布內容的錄制并上傳,在每個步驟需要語音播報相關提示。

六、結論

綜合來看,銀發市場的巨大潛力以及移動互聯網細分相關領域在銀發市場中極具潛力的滲透率表明,做一款針對老年人的購物社交產品是可行的。

而若要做這樣的一款產品,除了UI方面的適老化設計和引入語音識別及大數據推送技術之外,還需要考慮如何在確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地前提下盡可能地簡化用戶的購物路徑。

本文由@汪仔想旺自己這個崽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數字世界的地址二:符號,從電子郵件到社交媒體

編輯導語:在各式各樣的符號中,@是我們在網絡平臺上最常見到的一個符號,這個簡單符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本文作者著重向我們介紹了@符號從電子郵件到社交媒體的演化歷史,如果你也感興趣的話就一起來看看吧。

圍繞”數字世界的地址“這個議題,沙丘研究所最近會連續更新三篇文章。

在這篇文章當中,我們會展開“@”在最近五十年時間內,從電子郵件的分隔符到社交媒體的提及符號的演變過程。

一、充斥各種符號的網絡界面

互聯網有它許多獨特的表現形式,其中一項肯定是“社交媒體符號”。要是把現在推特或者微博的主頁拿給一個前數字時代的居民看,他估計會暈頭轉向。各種下劃線,“@”,“#”充斥著界面,已然成為了網絡語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過更重要的是,這些符號也為我們在網絡空間的語言提供了結構。

推特或者微博的頁面都充斥著各種符號,它們是互聯網上發言和交流的基本工具

我們從“@”講起。

或許超過很多人的想象,“@”符號其實已經在歷史中存續了千年,并不是互聯網出現以后才由某個極客創造出來的。它曾經作為一個簡寫字符主要在商業世界中被使用著,直到1971年,電子郵件誕生,“@”在這個時候正式進入數字世界,并一直被用作區分用戶名和域名的字符(比如user@foxmail.com)——這種格式確保了每條電子信息都能正確地傳遞到目的地。

在這個基礎上,“@”的第二段生命開始于2006年。主要借助推特(Twitter),這使得這個字符在社交媒體的世界里進一步普及,功能是“提及”或者“直接回復”某人。

這個功能在中文世界也早已經普及開來了。比如說在微博或者微信里,兩個用戶迷失在大量用戶的海量消息當中時,一個會跟另一個說,“你at我一下”。這里的介詞at被當做動詞一樣使用,指的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在一定程度上,這一提及功能甚至已經超越了它在70年代最初的地址意義,變成了很多互聯網用戶看到它的第一反應。

簡單來講,社交媒體的用法里,“@[用戶名]”一般是可點擊的鏈接,通過它可以訪問該用戶的個人資料頁面。而當它成為回復和提及其他用戶的功能鍵,這種機制大大增加了用戶的參與性和互動性。

二、從電子郵件到社交媒體

“@”符號從電子郵件的一個區隔符,變成了一個動詞形式的功能,這一段隱秘的互聯網史值得我們展開聊聊,我們可以借此更好地理解虛擬世界的交往結構。

普遍認為,是推特工程師羅伯特·安德森(Robert Anderson)將“@”從電子郵件的世界引入了社交媒體。在2006年11月2日。他在推特上說:

“@ buzz——你大拇指斷了還在發推?這也太拼了吧?”

推特史上第一條把@用作直接回復的引導功能的推文

圖源:推特

羅伯特·安德森在他想要公開回復的用戶“buzz”前面加上了“@”符號,表達了一個非常清楚的意思:這條推特是有針對地對“buzz”說的。雖說這是一條公開發布的信息,大家都能看到,但說話的對象是非常單一和清楚的。這有十足的開創意義。

除此之外,根據Tumbler用戶@Garret Murray的考據,在安德森的推特發完的二十天后:

“……不知道什么原因,2006年11月23日,我和另外好些用戶都在同一天開始使用@進行回復。我想這就是‘集體[無]意識’吧,畢竟我以前沒見過這些人的推文,他們也從沒見過我的。”

這個從前存在于電子郵件世界當中的小眾符號突然被許多推特用戶使用起來。并且有趣的是,他們似乎并沒有提前互相約定,而是巧合式地在同一天想到了 “@”的這種用法,仿佛這個符號天生就自帶有這個意思,只等一個合適的契機就可以展現出來。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情況,我們不妨回到2006年的互聯網世界。那時候早期Web2.0正在迅速發展,用戶登錄的主要設備還是家用電腦。第一代iPhone還未發布,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還未揭幕。古早的“平臺”屬于小圈子游戲,尚且沒有走向大眾。

2006年,后來在政治與經濟的公共事件上呼風喚雨的推特平臺也才剛出生不久——事實上,“平臺”這個詞都還沒有成為互聯網企業的常用語。如果回到那時候的界面,它的“簡陋”或許會令很多現在的重度用戶難以置信。在它最初的幾個版本里:沒有回復(reply),沒有轉發(retweet),也沒有標簽(hashtag)。

那一年,整個推特社群每天的推文不到5000條,很多狂熱使用者本也是推特自己的員工——相比之下,2022年,每天有約5億條推特。但是,事實證明,如果沒有一個機制來適當地規定方向和結構,5000條推文仍然可以構成一個相當混亂的空間。

推特在2006年的界面

圖源:Twirpz

與電子郵件簡單的點對點結構不同,推特是一個“廣場社交”,其基本結構是公開的,這意味著用戶同時在同一個空間里說話,每個用戶都會聽到他們關注的人。這就像是一個嘈雜的市集,人們在其中不斷走動、廣播自己的聲音。在這種場景下,任何需要多方多次發言的談話都會越來越難連續地進行下去,因為話語的范圍、方向、目標難以確定。

考慮到這個情況,通過電子郵件廣為人知,有著“地址”意義的符號“@”在社交媒體世界橫空出世,似乎既是像用戶@Garret Murray說的那樣偶然并充滿巧合,也是一種功能性上的必然了。

隨著每天推文數量的進一步增長,“@”的使用迅速流行起來,除了向另一個用戶發出公開回復外,它還有“提及某人”的作用。這和電子郵件里的“抄送”(cc – carbon copying)有點像,目的都是讓相關者參與進來,讓介于兩個個體之間的對話發展為關涉更多參與者的討論。

當然,相比郵件,社交媒體留言板中的提及可以是非正式的。這就像在朋友的肩膀上拍了兩下:“來瞅瞅這個,你可能有興趣。”另外,在2007年推特引入標簽(hashtag)功能之前,“@”的提及功能也像是一種手動的召喚儀式(summoning ritual)——用戶可以在一個推文中同時提及幾十個朋友,并快速開啟一個群組討論。

借鑒了推特結構的新浪微博在2009年8月14日開始內測,9月15日就正式將”@“功能添加了進來。

三、“對話線”的必要性

一個嘈雜、流動的空間當中需要一個適當的機制來規定言談的結構和方向——這個機制叫做“對話線”(conversationthreading,互相連接的消息,在論壇時代被叫“跟帖”)。這個概念在電子郵件、留言板、論壇、廣場社交、群聊,以及現實生活中的討論當中都可以找到。簡言之,它的作用是幫助說話者更好地確認,彼此的話是對誰說的。

iMessage里面的“對話線”表現為線條

我們近幾年來接觸最多的“對話線”可能是微信在2019年推出的“引用”鍵——在說話泡泡不斷增多的群聊空間里面,早先的言論很容易被淹沒掉。于是,長按一條消息進行引用,再以此為基礎輸入自己的消息,即可清晰明了地表明新的這句話是對引用那一條的回應。換句話說,這個“引用”鍵在嘈雜的房間中為兩個說話者提供了一根隱形的線索,把他們的話明確地聯系在一起。在不同平臺上,“對話線”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在缺失的情況下,“@”成了最佳的解決方案。

微信里面的“對話線”表現為引用功能,被引用的內容出現在新消息的下方

圖源:APPSO

如果說我們要為“@”符號從電子郵件到社交媒體的演化歷史做一個總結性的觀點,大概是這樣一句話:言說與空間息息相關。

這個觀點不僅僅對數字時代如此,放之前現代甚至古典時代也同樣奏效。一個宏觀的視角是必要的:從電子郵件到社交媒體,“@”的演化不僅僅是一個技術事件,它揭示了作為復數性的人如何共存,并且如何才可以有效進行交往。

我們需要知道“位置”才能互相找到。“@”符號在電子郵件中被解釋為“地址”,在社交媒體中被解作“提及”,這無意間與一個英文詞形成的奇妙的呼應——“address”一詞作為名詞時的意思即是“地址”——“某人的房產的精確位置”,作為動詞,它的意思是“向……述說/向……發表演說”,“將注意力引向某人”,也有“在言說中提及某事”之義。這提醒我們,數字世界快速而自發的演化仍有許多物理世界的規律暗藏其中。

作者:陳飛樾,公眾號:沙丘研究所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nYTKS13sdgzFvR9vEOS28g

本文由 @沙丘研究所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