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三字經中子不學螞蟻莊園(濰坊人文傳:成語典故與寶都街道)

導讀三字經中子不學螞蟻莊園文章列表:1、濰坊人文傳:成語典故與寶都街道2、談科學漫畫的發展與傳播3、兒時誦讀經典,長大后更加優秀,創造力也出類拔萃4、與張雙南教授聊聊

三字經中子不學螞蟻莊園文章列表:

三字經中子不學螞蟻莊園(濰坊人文傳:成語典故與寶都街道)

濰坊人文傳:成語典故與寶都街道

“危在旦夕”

“危在旦夕”是一句發生在咱們昌樂縣寶都街道,且和孔融有關的成語。說到孔融,大家會很自然的想到“孔融讓梨”的故事?!度纸洝分械摹叭谒臍q,能讓梨”,即出處于此。

那么,“危在旦夕”這句成語如何發生在寶都街道?孔融和寶都街道又有什么關系?

那是在東漢末年。公元190年,孔融出任北海國相,人稱“孔北?!?。那時北海國下轄18個縣,涵蓋今天的濰坊市境域以及萊州市西部。說來這北海國的國都位于劇縣,就在今天的昌樂縣寶都街道高家河、戴家莊一帶。

當時的北海國,是黃巾軍起義鬧的最兇的地方??兹谧鳛檫@里的地方行政官,出兵屯駐都昌,結果被黃巾軍的管亥部包圍??兹谝娡粐鸁o望,形勢危急,只好請東萊人(今龍口市)太史慈向平原國相劉備求救。太史慈見到劉備后,說:“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見《后漢書·孔融傳》)。

那時,劉備和孔融雖為“同級干部”,但劉備“出道”不久,名氣還不大。而孔融作為“建安七子”之首,早已名滿天下,“粉絲”眾多。見到“大腕兒”有求于自己,劉備很是吃驚地說:“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邪?”于是,劉備“遂遣兵三千救之。賊乃散走”。

這也是《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的故事。同時,這個故事也留下了“危在旦夕”這句成語。意指危險就在早晚之間,后來人們常用它來形容危險就在眼前,情況十分緊急。

孔融在北海為相六年,如《后漢書》所記,他“收合士民,起兵講武”、“立學校,表顯儒術,舉賢良”,深受百姓愛戴。

“捫虱而談”

“捫虱而談”這句成語流傳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了,該典故的主人翁是被范文瀾稱為“將相群中第一流將相”的昌樂寶都人王猛。

王猛,字景略,生于公元325年,北海劇(今昌樂縣寶都街道,縣治在該街道的高家河、戴家莊一帶)人,是十六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王猛出身貧寒,曾以賣畚箕為業。但他“博學好兵書,謹重嚴毅,氣度雄遠,細事不干其慮?!惫?54年,東晉荊州鎮將桓溫北伐,駐軍灞上。此時的王猛,只是一個寒士,他聽到這個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到桓溫的大營求見,在大庭廣眾之中,一面摸尋身上的虱子,一面縱論天下大事,滔滔不絕,旁若無人,他的見解和神態讓桓溫感受到他的非同凡響。后來,王猛被網羅賢才的苻堅重用,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將軍,輔佐苻堅掃平群雄,統一北方,被稱作“功蓋諸葛第一人”。他成就的偉業,連同他的“捫虱而談”典故流傳下來。自此,在許多文人雅士那里,捫虱不僅不是一件令人難堪的事情,反而是一件風雅的舉止,捫虱而談也成為言談不凡、態度從容不迫、無所畏忌的代名詞。

“東閣待賢”

昌樂縣寶都街道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涌現出了三國時吳國重臣滕胤、“功蓋諸葛第一人”的王猛等將相?!皷|閣待賢”的成語典故,則與出生于寶都街道的“布衣丞相”公孫弘有關。

公孫弘,字季,西漢柳泉國人。這柳泉國屬于侯國,在今寶都街道南流泉村和北流泉村。這里三面環水,綠柳繞岸,因此被稱為“柳泉”。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因他視公孫弘為偶像,就把“柳泉”改為“弘陸”,以紀念公孫弘。后人取源遠流長之意,又改名為“流泉”。

公孫弘年輕時曾為獄吏,后因犯錯而被免職。他40多歲開始潛心研究《春秋公羊傳》,由于學習刻苦,很快成為著名學者。漢武帝時,63歲的公孫弘被任命為丞相。據史料記載,公孫弘位在三公,俸祿甚多,但他卻身穿布衣、食不重肉。因此,被稱為“布衣丞相”。

公孫弘不僅為官清廉,而且深知“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為廣招賢才,他特地在自家庭院的東邊開了一個小門,建了房舍,用于招才引智,吸納各地有才能的人,讓他們為國出謀盡力。他用自己的俸祿,供給這些有才能的人,以至于自己家無余財。這就是“東閣待賢”典故的來源。

由于公孫弘廣開賢路,接納人才,這一時期人才濟濟,成就了西漢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后來,“東閣待賢”這一典故,用來指廣開賢路,款待、招納人才。

“不食周粟”

“不食周粟”說的是伯夷、叔齊兄弟倆兒的故事,出自《史記·伯夷列傳》。這哥倆兒是商朝末年,孤竹國(位于今河北東部)國君之子。他們的老爸臨終前讓叔齊“接班”,但叔齊卻讓給老大哥伯夷做國君。倆人讓來讓去,索性一塊兒離家出走。孤竹國人只好“立其中子”,也就是讓老二接了班(按照古人“伯仲叔季”的排序,從名字上可以推測,伯夷是老大,叔齊是老三,家里還有一個叫仲什么的老二)。

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即周文王)尊老敬老,于是便一起投奔。西伯昌去世,周武王繼位后,便開始了討伐商紂王的事業。當周武王的大軍開拔到今河南孟津一帶時,兄弟兩人趕緊騎馬趕去,建議立即停止對商紂王的動武,并批評周武王此舉是不孝不義。周武王的手下一聽,敢辱罵領導,那還了得,立馬拔出劍來要殺這哥倆兒,幸虧被姜太公制止。姜太公說:“這倆人是有義之人?!币髮⑹總儾灰獮殡y他倆兒。

商朝滅亡,天下歸為周朝后,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一件可恥之事。于是,哥倆一路向東,來到了今屬昌樂縣寶都街道的丹水河畔,那時屬東夷之地。在這里,兄弟倆兒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不食周粟。粟,就是小米,泛指糧食?!安皇持芩凇保褪遣怀灾艹蟮厣铣霎a的糧食。既然不吃糧食,他們就“采薇而食”。薇,俗稱“野豌豆”,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他倆兒就靠吃這種草本植物的種子為生。

后來,住在丹河附近的一位婦人對他們說:“你們不吃周朝的糧食,可是你們采食的野菜也是周朝的呀!”婦人的話提醒了他們,于是他們就連野菜也不吃了。哥倆兒就離開丹水河畔,來到在今昌樂縣城東八九里地的首陽山上隱居了下來。最終有一天,哥倆兒餓死在首陽山。

今天,在首陽山上仍留有“夷齊祠”,以表彰他們的品格氣節和精神美德。在首陽山腳下的十里堡村大街上,據說曾立有大石碑一方,上刻:“幾根傲骨頭撐持天地,兩個餓肚皮包羅古今”。此碑雖已失存,但這兩句話仍在民間流傳。

(來源:濰坊新聞網)

談科學漫畫的發展與傳播

漫畫可以說是美術界的“另類”,其畫面不大,通俗易懂,貼近大眾。雖然有人認為它難登大雅之堂,但它還是受到眾多的讀者喝彩。

漫畫產生的歷史并不長,可許多藝術身上都可看到它的影子,喜劇、小品、相聲都是近親。它題材漫無邊際,形式無拘無束,更有表現力和親和力,這正是我們科普工作尋找的合作“對象”,于是便形成了我們的科學漫畫。

如今,許多報刊沒了漫畫專欄,科普報刊上也很少看到科學漫畫了,這不能不令人憂慮。要改變現狀,首先希望各級科普單位領導重視利用文藝形式(包括漫畫) 宣傳科普,傳播科學思想、科學知識、科學技術和科學方法。

當前進入新媒體時代,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再推進科學漫畫的發展和傳播,邁出新的一步。

科學漫畫的時代背景

科學漫畫可說是漫畫中派生出來的一個新品種,它具備漫畫藝術的基本特征,又飽含科技知識的內容,所以也有人稱之為“邊緣學科”或“邊緣藝術”。

對科學漫畫的定義現在還很難作出。就其名稱也還沒有統一規定,有人稱之為科學漫畫,也有人稱之為科技漫畫、科普漫畫。按照我的理解,科學漫畫可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狹義者,僅指具有科技知識內容的漫畫。如從廣義理解,那么除了有科技知識之外,表現人們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宣傳科技政策的,歌頌報道科技新成就的,諷刺違反科學的觀念、思想和方法的,揭露封建迷信的,批評不講衛生和破壞生態環境等的,都可算在科學漫畫的范疇之內,甚至取材于科技生活的幽默畫,也可以包括在內。

20 世紀80 年代,科學漫畫應運而生,隨勢而長,在科普傳播中施放了相當的能量。如中國科普研究所采用漫畫來宣傳環境保護、宣傳破除迷信、宣傳健康衛生,還精選部分佳作復印向全國報刊發通稿,數十家媒體轉載。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中長時間報道破除迷信漫畫展,有聲有色,影響甚大,顯示了科學與藝術結合的能量。

我轉軌到科學漫畫領域,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是我的性格不喜歡隨大流,我喜歡做別人從來沒有做過的、具有探索性的事情。同時,選擇科學漫畫也有當時的時代背景。20 世紀80 年代,國家大力宣傳“四個現代化”,科普事業很繁榮,幾乎每個省都有科普雜志,最需要科學漫畫,但當時科學漫畫沒有人去畫。政治、時事、兒童、旅游、生活、幽默題材的漫畫我都畫過了,最后我選擇了科學漫畫。

當時,科學漫畫不僅發表園地較多,約稿的也多。比如《大眾科學》《科學畫報》《中學生》,它們都需要科學題材的漫畫,這樣客觀上就把我引領到科學漫畫上來了,同時還實現了我小時候的夢想——我在少年時代就很喜歡科普,希望做這方面的工作。比如我接受沈左堯的約稿,一年內為《科學大眾》畫了五六期的扉頁,內容涉及科學實驗、科學趣聞等,還有玩具科學等方面的內容,這本雜志里面有的文章寫得很有意思,我覺得有內容可畫。

轉行之后,我覺得可畫的東西太多了,上到天,下到地;大到宏觀世界,小到微觀世界都能畫。宏觀世界比如銀河、黑洞;微觀世界比如中子世界、電子世界都可以畫。別的畫不能畫的題材和內容,漫畫可以畫。漫畫還能通過一定的技巧畫出無形的世界,比如云彩可以畫,空氣也能畫。所以,用漫畫的手段表現科學是很科學的,而且青少年也特別容易接受。

我畫科學漫畫是從畫科學插圖開始的,但是畫插圖等于是為他人做嫁衣。別人的主題,讓你來幫助圖像化,沒有個人的思想。所以,除了畫科學插圖之外,我開始進行獨立的思考,畫獨立的科學題材的漫畫,包括關于環境污染、吸煙的危害等方面的科學漫畫,慢慢地完成了從畫科學插圖到獨立的、正式的科學漫畫創作的轉變,也就是開始進行獨立的科普創作。

如果說自20 世紀80 年代,我開始用漫畫來獨立反映科學知識,那么90 年代后,我的思想觀念又發生了一些變化。我覺得科學漫畫不能停留在反映科學知識領域內,應利用藝術手段去普及科學思想、科學觀念和科學方法,這才能更具廣泛的作用和影響。比如,揭露邪說歪理、愚昧迷信,借用漫畫來批駁,無疑是最有戰斗力和普及性的。

一般漫畫與科學漫畫的區別

一般漫畫的內涵和科學漫畫的內涵有所不同,一般漫畫的內涵更寬一些,包含科學漫畫,還有生活、風俗、文化、歷史等方面的內容。其他題材的內容插圖比較好畫,但是科學插圖不好畫。比如,20 世紀80 年代葉永烈寫了一篇介紹紅外線測距儀的文章,要我畫插圖。我發動全家人找了一個晚上關于紅外線測距儀的資料,最后只找到了一張原理圖,但是這張圖對我沒有幫助,因為我需要知道它的外觀,所以最后這張畫還是沒有畫出來。如果是畫文學插圖就較好找資料,比如畫汽車、火車,到處都能找到資料,實在不行就去街上寫生。再比如,原子彈我沒見過,只知道是個“小胖子”,圓墩墩的,但是沒見過實體,就畫不出來。所以科學插圖不好畫,科學插圖要求準確性。文化插圖可以夸張,可以想象,但是科學插圖只能允許一定程度上的夸張,不能隨意夸張。

現在,科學和藝術結合得不夠深入,不是什么都可以搞成科學漫畫的,有的適合搞,有的不好搞,有的搞起來群眾也不一定喜歡。像環境保護這個題材群眾看得懂,就能接受,但是如果做核聚變,群眾看不懂,也畫不出來。所以,科普漫畫要注意選擇題材,適合大眾看的我們就做科普漫畫,如果是給專家看的,就沒有必要畫成漫畫。

漫畫對提升青少年的認知能力和想象力是有一定作用的。用漫畫這種形式傳播科學本身就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學習興趣。趣味是無聲的、無形的老師,當你對一個東西產生興趣之后,不用老師督促也會主動地去學習。漫畫本身有趣味性,孩子看完之后就被它的藝術形式所吸引了,就像糖衣藥丸似的,藥是苦的,但是包上糖衣以后就很容易吞掉了,同時也把有益的成分吸收了。

科學漫畫也是這樣,把知識加以包裝,不要讓它又苦又澀,讓大家可以接受,這是科普的一個很重要的辦法。如果大家覺得科學很苦澀、很難懂,那就沒有達到我們科普深入淺出的目的。把科學寫得很深奧,別人都不懂,那有什么意思呢?

漫畫是求新、求變的藝術,需要怪誕、與眾不同、獨樹一幟,要和別人不一樣,像新聞一樣,需要反常的東西。冬天下雪穿棉襖不奇怪,夏天下雪穿棉襖就奇怪了。奇而怪之,怪就有趣,有趣就產生笑了,不奇不怪就不可笑了。

所以,我認為笑的因素就是反常。在這反常里面有的是錯誤的,有的是失誤的。我覺得需要研究一下漫畫產生的笑,比如什么叫諷刺,什么叫幽默。諷刺和幽默是不一樣的,幽默往往是因為機智而產生的,而可笑往往是因為愚蠢而產生的。幽默往往含蓄而又機智,我們要防止漫畫的低俗化和庸俗化。

前幾年我呼吁開展漫畫進校園活動,所指的是廣義上的“漫畫進校園”,不僅僅局限于科學漫畫,而是用漫畫的思想和科普的思想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從小接觸漫畫,在品德上也有收獲。漫畫進入校園不是為了培養漫畫家,而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達能力,因為漫畫的創作更多地需要創造力和想象力,如果從漫畫入手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敢于想、敢于創新,那么中國的青年將來大有可為,思維能力將比我們這一代人強。

做好科學漫畫的傳播

20 世紀80 年代和90 年代,中國科協辦了很多次展覽,油畫、國畫、剪紙藝術等都有涉及,題材很廣泛,包括農村題材、破除迷信、綠化等等。但是這些大型展覽會停留在展覽會本身,沒有再延續傳播,沒有將那些作品變成畫冊和科普資料就退稿了,工作好像只做了一半。

我后來辦《全國科普插圖展》,就把那些作品全部拍了照片,這樣以后如果有需要,關于這次展覽的資料就是現成的。過去辦展覽最后都會把參展的作品退給作者,退完之后還有沒有保存就不清楚了,等到要用的時候找起來就很麻煩,也因此丟失了很多寶貴的資料。我們后來搞的科學漫畫展,除了展出之外,還將精品發通稿,向全國百家傳媒發送,請他們當二傳手,進行再傳播。報刊、電視臺、網站等比出畫冊、搞展覽會的影響更大、更廣,這樣可以使數百萬讀者見到,真正達到了科學傳播的目的。

前20 年我們比較重視主題性科學漫畫和知識性、故事性的科學漫畫。實際上這方面做得不夠,在少年兒童讀物中占的比例很小,但我們仍要堅持做下去,還應拓寬領域,擴大知識面。例如,在少年兒童智力開發方面漫畫大有可為,利用漫畫具有形象的可視性、趣味性,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對科學的親近感,變敬畏科學為敬愛科學。把講科學、信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觀念在少年兒童中扎下根,成為他們一生的信念。

我們應大力宣揚科學家的探索、學習、無畏的精神。用連環漫畫故事性的插圖生動地介紹。我們的學校里似乎很少懸掛中外科學家畫像、塑像。在中小學生中大力宣揚中外科學家以及他們的成就,是科普美術家、漫畫家應盡的職責。

我們應大力開發少年兒童的智力。通常的學習歷程,就是接受知識的過程。比較多的是使用記憶方式、手段。例如珠算口訣、乘法口訣、歷史朝代口訣……直到三字經、百家姓全文的背誦。然而,這些方式在提升少兒的想象力、思辨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方面卻無所作為。少年階段最愛幻想,天馬行空,如果在此階段加以引導,發揮想象力、創新思維,他們就很有可能走上發明、創造之路。

如何開發想象力?我想還是從興趣入手,孩子們最易接受它,興趣也可說是無聲的老師,它不用約束,而是在無拘無束中讓你接受你應接受的一切。

在能產生興趣的手段中,漫畫藝術可謂是其中有效的一種,它形象、直觀、生動,它幽默有趣,它表達通俗易懂,正是我們科普需要的好伙伴、好幫手,它可以為我們傳播科學知識、科學理念和科學方法。

過去我也看到過《趣味物理》《趣味數學》《趣味動物學》……可惜后來罕見了,放棄了這個好的傳播方式。我們應當繼承下去才是。和漫畫這一形態的結合也是一種新的創造,新的思路。

如何進行科學漫畫創作?各種形式的漫畫創作都有各自的創作特點和要求。我從自己的創作實踐中體會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學會掌握漫畫這項工具。一是學會漫畫構思,二是學會漫畫造型。這是創作科學漫畫的基本功。

其次,平時注意積累文字素材,尤其是具有趣味性的科學材料,可以多讀科普書刊。選材很重要,不太適合的題材,往往事倍功半。

第三,注意積累形象資料,并練習變形。

第四,要用有趣的構思來表達科學內容。要做到“有趣的”,首先要選擇比較有趣的素材,然后進行巧妙的構思。繼而用有趣的漫畫形象畫出,這樣的作品就能引起人們的興趣。培養自己“巧思”的能力,可以多注意閱讀一些漫畫,看笑話,聽相聲,分析它們的“點子”和“包袱”,找出規律來。

第五,要充分發揮漫畫的長處。漫畫能富有風趣地表現大至宏觀世界,小至微觀世界(如原子核),甚至無形的東西(如空氣) 也能用擬人化把它畫出來。只要不違反科學原理,藝術上的虛構、夸張都是允許的。

科普傳播要與時俱進

如何推動科學漫畫的發展?

就題材問題而言,目前比較普遍存在的是知識面不廣、不深,作品中不少是停留在吸鐵石、氣球、放大鏡……等題材上,或者是機器人、太陽能的傘,因而造成表現方法的雷同。科學漫畫要以知識性為主,但題材還是寬些為好。

形式問題。我覺得形式還不夠多樣,這是目前的現狀。單幅、組畫、連環的、圖解、大場面的,都可以搞。新的形式的產生也是由于原有的形式不能表達內容而出現。不同的形式可以有不同的知識容量,比如單幅畫總不如組畫、連環畫容納的知識內容多。所以,形式要不斷探索、創造。

隊伍問題。目前科學漫畫作者隊伍是小的、不穩定的,缺少一支長期作戰的隊伍。不能僅靠搞一次展覽才抓一次作品,需要建立一支精悍的作者隊伍,開闊題材就會擴大作者范圍,吸引專業漫畫家來畫這類題材??梢杂筛骺破兆鲄f、科普美協來組織短期研究班、培訓班來逐步擴大隊伍,總結經驗,促進創作。平時更需要各科普刊物的提倡和幫助,為科學漫畫提供園地。此外,如有可能,編輯出版科學漫畫年鑒,2—3 年選編一本。有了這許多廣闊園地,科學漫畫這朵科學之花才能開得更加茂盛,更加鮮艷。

科普可以充分運用漫畫的手段,但也得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充分運用多媒體成果宣傳科學,才能大有可為,讓傳播推進一步。

按理說,科學總是走在時代的前列,科學在宣傳自身方面也應走在前列。可是,科技界的各種新媒體多為工商企業、影視服務行業服務,為他們創名牌、造明星,而為我們科學普及做了什么呢?科技界有星也亮不起來,有成果也不見多少,宣揚力度大不如工商、文藝界。打開媒體,幾乎成了廣告的天下、明星的天下。人家商業廣告乘的是“高鐵”,我們科普宣傳乘的是“普客”。

科普應該充分利用最新的媒體,加強宣傳力度,投入充足的資金。例如全景電影、字幕電影,3D 電影有多少人見到?電視機如今相當便宜,不知農村小學課堂能否掛一塊平板電視配合教學?網絡、手機相當流行,仔細看會發現里面還有不少偽科學,甚至傳播迷信的內容。

目前有些媒體聲、像俱佳,稍加配套就可使科普更新,為我所用。假如為中小學配制教學輔導片,擴大視野;為游戲機裝配有智力開發內容的軟件,在游戲中學會看出山形地貌,學會戰略戰術、交通規則……,那該多好!

我曾參觀過兩個航空公司,看到他們用模型駕駛艙培訓駕駛員,駕駛員坐在椅子上就能看到“虛擬”的跑道、燈光,跟真景一樣。在大連某家動漫公司參觀,坐在放映室椅子上“觀光大連風光”,猶如坐在真的轎車里穿街越野參觀游覽,如臨其境。這些設備要普及到少年宮中該多好。

我們的科普漫畫也不能停留在展覽館里、科普畫廊上和報刊上,應該將精品復制成光盤、軟件,通過電腦、網絡、手機等各種渠道廣為傳播。當然,網絡、手機也應有專人來做編輯出版工作。要重視“二傳手”,重現“再傳播”。

這里也有收視率的問題,關鍵要看我們的節目做得如何,做得精彩、豐富一樣可以贏得觀眾。江蘇衛視每周五有一臺《超強大腦》節目,它是一個展示人類記憶力、觀察力的節目。由于它采用了舞臺銀幕演示方式,加上主持人、嘉賓,以及真牛、真羊上臺,場面宏大,相當吸引眼球。而邀請外國選手、引入“競賽機制”更加誘人。這說明科普節目多動腦就有成果,出新才有出路。能吸引觀眾,就能吸引投資者。作為漫畫也要出新,例如漫畫可以和動畫結合,把漫畫、連環畫改編成“微型動畫”,動態化就能吸引孩子。如果可能,也可引入“競賽機制”,搞“少年兒童科學幻想漫畫賽”,更能吸引人們積極參加,提高作品水平。

我們還可以與小學、幼兒園合作,進行漫畫開發智力的試驗教學,取得經驗,就可推廣傳播,成為教材。

作家、畫家走出斗室,與各種新媒體多接觸,就能創作出新類型的作品和佳作來??茖W插上藝術、技術的翅膀,會飛得更高更遠!

作者簡介:繆印堂,著名漫畫家,曾先后在中國美協《漫畫》雜志、中國美術館、文化部文藝研究院、《民間文學》及中國科普研究所工作,為中國科普研究所高級工藝美術師、研究員。

本文原刊于《科普研究》

E N D

兒時誦讀經典,長大后更加優秀,創造力也出類拔萃

幼兒時期接受過“素讀”經典練習的人,長大后學習外語,比如學德語時記憶復雜的詞形變化表沒有一點困難。德語單詞變化表非常復雜,讓一般人撓頭,但對受過“素讀”訓練的人來說卻是輕輕松松盡入腦海。2歲、3歲或4歲時乃至13歲前練習過背誦的大腦的吸收力格外強,記憶復雜的詞形變化也相當容易。

由此可知,幼兒時期的“素讀”能夠訓練出一個和普通人完全不同的大腦。這種大腦不僅吸收力特別強,創造力也出類拔萃。

古今中外很多偉人、名人、名家、學者都是從小大量誦讀典成長起來的,如中國的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楊振寧、丁肇中、李政道、吳仁寶、張瑞敏等。

毛澤東青年時代讀過《十三經》(包括《詩》《書》《易》《論語》《爾雅》《孝經》《孟子》《周禮》《儀禮》《禮記》《公羊傳》《榖梁傳》《左傳》),還讀過《老子》《莊子》。

魯迅小時候就能背過《鋼鑒》。茅盾能背《紅樓夢》。胡適九歲之前就已熟記《四書》《五經》。周祖謨能背《漢書》。陸宗達能背《左傳》。錢穆九歲能背《三國》《四書五經》《史記》。

張恨水在十四歲之前就能背誦《三字經》、《論語》、《大學》、《中庸》、《孟子》、《易經》、《詩經》、《千家詩》、《禮記》、《左傳》等經典著作。

辜鴻鳴、錢鍾書、陳寅恪、南懷謹等中國國學大師更是以博聞強記而著述頗豐。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美籍華人楊振寧5歲接受私塾教育,即能背誦2000多個典故的《龍文鞭影》,中學時,他利用一個假期全文背會了5-6萬字的《孟子》。

外國的有:馬克思能大段大段背誦《莎士比亞》。比爾·蓋茨在7歲的時候也曾“素讀”了三萬多單詞的《馬太福音》。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熟讀《論語》,說起《論語》來如數家珍,中華文化根底深厚,并堅持用《論語》的智慧指導工作和生活。

日本學者中村正直3歲開始學習“素讀”《四書》《五經》,學習唐詩選。獲得諾貝爾獎的湯川秀樹博士從3歲時就開始習讀四書五經了??梢哉f,正是幼兒時期每天晚上的“素讀”練習幫助湯川秀樹博士提出了中子理論。戰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科學家有10個人,他們全都作過這種‘素讀’經典的練習。等等,還有很多例子不勝枚舉。

韓國和日本很多著名企業家在介紹管理經驗時,他們都能地大段大段地引用我們的經典文化和智慧。日本、韓國、朝鮮的孩子都必須要“背誦包括四書五經在內的很多書”。

猶太人是非常優秀的民族,他們為什么這么有智慧?因為他們從孩子1歲半開始就對他們進行記憶訓練,大量誦讀本民族經典《舊約》,孩子到了5歲時就要記住全部《舊約》。

猶太教育培養出了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的教育就是以記憶學習為中心,強調反復朗讀。(占全世界不到0.03%的人口,諾貝爾獎獲得者卻占30%)

以上這些對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重大貢獻的偉人、名人、名家、學者,之所以能夠成功,都與他們在孩童時期打下的基礎(大量誦讀經典)是分不開的。

因為使腦子變聰明的方法就是要大量的死記硬背。古代日本人的做法就是“素讀”經典——不求理解含義、只照著字面朗讀漢籍經典。

讓孩子在13歲前潛心“素讀”經典,夫唯不爭,磨礪大器,13歲后,天下莫能與之爭。

—— END ——

作者簡介:君揚,熱愛生活,喜歡讀書,熱愛一切美好的東西,在讀書和寫作中找到向上生長的力量。學習研究家庭教育12年,專注國學經典教育5年??茖W育兒路上,陪千萬父母一起成長。微信公眾號:智遠親子誦讀。

與張雙南教授聊聊 陰陽五行與天人合一

幾周前,同學轉來張雙南先生的演講視頻。囑我也錄制一個視頻,談談我的觀點,當時我滿口應承下來。反復觀看張雙南先生的演講和他與孫小淳教授的辯論后,我食言了,完全沒有與張雙南先生隔空辯論的熱情。

張雙南先生自我介紹,他是天文學家,研究黑洞與天體演化。當他得知“天人合一”和“陰陽五行”列入《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后,他的內心是崩潰的,崩潰的,崩潰的!

張雙南先生說,他一九八六年清華大學畢業后,感覺自己書讀得不夠多,于是去讀碩士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后還是覺得書讀得不夠多,又去英國留學,這時候才知道自己書讀的真的不夠多。

地球人都知道,張先生這是假謙虛、真驕傲,是在標榜自己書讀得多。他用大量的篇幅介紹西方科學發展史,還搬出了亞里士多德和哥白尼等西方先哲,試圖證明科學屬于西方、中國古代沒有科學,并拿杞人憂天說事。

事有湊巧,我這位同學是張雙南先生的校友,他在清華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時,張雙南還在讀大三,依理雙南先生應該叫他一聲師兄。他同張先生一樣,研究生畢業后,覺得書讀得不夠多,也去西方留學去了,也是西方愽士。看來張先生不孤獨,讀書多的大有人在,并非鳳毛麟角。與張先生不同的是,他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書讀得多;相反,他覺得自己的內心更加空虛。

其實這不奇怪,愛因斯坦早就說過,一個人的知識越多,與未知的邊緣拉得越長,才越虛懷若谷,越覺得需要學習,越不敢在人前夸耀。

看過同門師弟的演講,我這位同學不僅沒有惺惺相惜,似乎還不敢茍同,才慫恿我站出來與張雙南先生辯論。

我沒有與張雙南先生辯論的熱情,不是我懶惰,而是擔心自己的語言功底差,措辭水平有限,一不小心傷了這位科學家的自尊。

我對科學家是十分敬重的,曾經也夢想自己成為其中的一員??茖W家在我心中近乎于神,知識淵博,下知地理,上知天文。

聽了張雙南博士的演講,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科學家不是神,是人!不管他天文知識有多淵博,也存在某些方面的知識盲點。

這樣評價張雙南先生并非貶損,而是基于事實。從張先生的演講得知,他書是讀了不少,但內容相對單一,幾十年都在自然科學里面摸爬滾打,接觸到的知識都源自西方,大部分時間在與洋人打交道,進而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中國人與現代科學無關。

張先生演講的主題是“什么叫科學”,滔滔不絕講了半天,都在談西方自然科學發展史,居然忘了給科學下個定義。我只好幫張先生補上:

科學(Science)是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知識系統,是已系統化了的知識。按領域分類,主要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形式科學和交叉科學。

張雙南先生與孫小淳教授爭論了一年多,其間他曾經承認天人合一、陰陽五行屬于哲學,卻矢口否認它們屬于科學。聽他這么一說,可能大家的心也是崩潰的,崩潰的,崩潰的!

眾所周知,哲學是科學的主干。如果有人說哲學不屬于科學,人們一定認為此人是科盲,缺乏科學素質??磥磉@樣的評價太武斷,張雙南先生就是一個例外。張先生是天文學家,不能說他是科盲、沒有科學素質。

張先生被自然科學一葉障目,不知道山外有山,除了自然科學還有其它科學。他知道亞里士多德是西方自然科學的鼻祖,這很好!但別忘了,亞里士多德首先是西方哲學的鼻祖。

自然科學只是哲學眾多分支中的一脈而已,沒有古典哲學,就沒有現代的自然科學。

張雙南先生尚且不知哲學是科學,不知道哲學與科學的關系,說明科技部、中宣部把陰陽五行、天人合一寫入《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確實很有必要,讓中國公民對科學有個系統的、正確的認知,不至于都像張先生一樣,以為科學只有一種。

僅僅從定義上否定張先生的觀點,或許張先生不服。毛澤東說: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我們就簡單聊聊天人合一、陰陽五行到底是什么,借此與張雙南先生共同提高。

張先生是搞天文的,那就先說說天人合一。所謂天人合一,原本是“天地人合一”的簡稱,意思是說天地人是一個統一體。

天人合一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舉不勝舉,為便于張雙南先生理解,就從張先生最擅長的宇宙說起。

什么是宇宙?“宇”是指空間,“宙”是指時間。所謂宇宙,就是所有空間、時間、物質以及事物的總稱。《秒懂百科》上是這樣定義的。

天、地、人,古稱三才。語出《易傳·系辭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眱和膯⒚山滩摹度纸洝防镎f:“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哲學之于人,其三大終極命題是:人從哪里來,活著干什么,死后往哪里去;之于空間的三大終極命題是:天地從哪里來,現在處于什么狀態,將來會怎么演化。這些都是哲學要研究的課題。張雙南先生研究的黑洞與宇宙演化問題,只是哲學的一小部分。

古人認為,人可以向天、地學習,人道可以與天道、地道會通,通過法天正己、尊時守位、知常明變,以開物成務,建功立業,改變命運。

因此,中國人很早就開始了對天的研究,并很有成就,一度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

張先生說中國的天文學僅限于占卜和二十四節氣指導農耕,此話差矣。二十四節氣不僅可以用來指導農耕,還能描述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跡,并且精確到分秒之間。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歷法比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更精確、更直觀。夏至到了,老百姓都知道這天晝長夜短,太陽對大地的入射角變得最大,未來的一個多月天氣很熱;及至秋分,晝夜平分,天氣該逐漸變涼了;到了冬至,晝短夜長,太陽的入射角變得最小,未來的一個多月將成為全年最冷的時候;及至春分,迎來又一個晝夜平分日,此后天氣慢慢回暖。

現在流行的西方公元歷法,把一年簡單平分為十二個月后,還被幾位古羅馬的長老們隨意增減,弄得二月份只有二十八天,與二十四節氣相比,全然沒有什么先進性。這一點,張先生作為天文學家應該比誰都清楚,怎么也口不擇言,把二十四節氣說得一無是處,著實令人費解。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一切活動(包括科學研究)都受到天、地的約束,人必須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更好地生存于天地之間。當代人都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還據此提出了環境保護的概念,正在不遺余力去踐行,并由此發展出一門新的學科——環境科學。

天人合一的例子還可以舉一大堆,比如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比如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中國人很早就知道海潮與月亮的關系,也清楚女人的生命節律與月亮的關系,這便是“經潮”一詞的來歷。

由此可見,古人說的“天人合一”沒有任何毛病,不知為何張先生不認同天人合一。好在他質疑天人合一時說的并不多,我也只好就此打住。

張雙南先生認為陰陽五行只是算命的把戲,不是科學,這令我十分訝異。好在他還知道陰陽五行出自《易經》,這讓我們有了討論的切入點。

《易經》是什么?一般人不知道,張先生也未必知道?!兑捉洝肥顷U述天地世間關于萬象變化的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兑捉洝纷鳛橹腥A傳統文化的總經,中國的其它經典、文學藝術、軍事學、中醫中藥,乃至于天文學都以此為藍本展開。

可悲的是,絕大多數人不僅沒有真正研究過《易經》,反而道聽途說,把易經和算命混為一談,認為都是裝神弄鬼的把戲。殊不知是算命先生扛著易經與陰陽五行的大旗,干坑蒙拐騙的勾當。

我們不能否認易經有預測的功能,但預測不等于算命,算命只是預測功能的一部分。況且,預測只是易經的一個分支,并非易經的全部。如果說易經是用來算命的,這是以偏概全。這就好比女人能生孩子,但不能說女人只是用來生孩子的。否則,你的頭會被女同胞打破?;氐郊依?,你的妻子、女兒,甚至你媽都說打得好。

陰陽五行在算命師嘴里是一碼事,寫在《中國公民科學素養基準》里,卻不是一碼事,而是兩回事,它是《陰陽學》與《五行學》的統稱。兩者都是從《易經》里面獨立出來的學說。

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先說說五行。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玩過錘子、剪刀、布的游戲。西方人也據此玩起了“三權鼎力”的政權架構,還在滿世界招揺過市。殊不知,這些不過是“五行”的簡化版本。

五行學的主旨是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系。五行學是取象比類學,不是五種元素,而是將萬事萬物按照“潤下、炎上、曲直、從革、稼穡”的性質分別歸屬到水火木金土五個項目中,廣泛應用于哲學、歷法、軍事、中醫學、社會學,占卜當然也用得上。但由于篇幅所限,關于算命的問題沒法在此展開。

中國古人把宇宙萬物劃分為五種性質的事物,并叫它們為“五行”。水潤下,火炎上,木曲直(彎曲,舒張),金從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穡(意指播種收獲)。

用在不同的場合,五行代表的內容也隨之變化。當用于描述味道時,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要完整解釋五行,還得說說陰陽。

易經認為,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陰陽對立的統一體,易經中用“爻”來表示。后來孔子給它取了一個名稱,叫太極。

太極有幾個特點,一是其小無內,其大無外;二是不易,陽就是陽,陰就是陰;三是變易,特定條件下,物極必反,甚至陰陽可以互換;四是事物都是陰陽的統一體,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當代醫學證明,男人體內有雄激素,也有雌激素;女人體內有雌激素,也有雄激素。男人之所以是男人,女人之所以是女人,只是各自體內的雌雄激素水平不一樣。當男人體內注入大劑量的雌激素、顛倒體內雌雄激素比例后,男人就變成了泰國的人妖。

上世紀中葉,是物理學家探索微觀世界的高潮期。毛澤東先后問過許多知名科學家,物質可不可以再分?科學家們都說不能再分了。毛澤東卻不以為然,他說,“我認為可以再分。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惫?,數年后物理界傳來消息,發現了更小的粒子。國際上還有人建議,把最新發現的粒子命名為“毛粒子”(Maons)。毛澤東用中國傳統哲學理論,為現代科學研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列寧說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革命是如此,科學更是如此。

毛澤東為什么有這個底氣?因為毛澤東學了易經,知道“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的典故和物質“其小無內”的道理。張雙南先生是研究宇宙的,應該也相信宇宙“其大無外”吧。

起初物理學家知道電子有陰陽(正負)之分,發現了中子、質子時,科學家認為它們都是中性的,多年后才發現有反中子與反質子。

現在最熱門的量子科學也證明,光子也是成雙成對出現的,兩個配對的光子,不論距離遠近,在同一時刻其狀態總是相反的。物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光量子糾纏”,卻無法解釋為什么會有這么神奇的現象。如果用太極(陰陽)理論解釋,這種現象就是一種必然。我們的老祖宗早就說了,其小無內,其大無外,陰陽變易。

這種現象要讓愛因斯坦來解釋確實有點難。兩個相距十分遙遠的光子,它們同一時刻收到對方的狀態信息,這逾越了光速不可超越的假設,用相對論沒辦法解釋。

愛因斯坦確實偉大,不僅體現在他對現代物理的巨大貢獻上,更體現在他對自己的超越。他把狹義相對論發展到了廣義相對論的高度,大膽預測光線在經過超大型天體時,光也會改變方向,并以此證明光子也是有質量的。

任何一個科學理論都建立在某個假設之上,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公式假設沒有空氣阻力;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假設光速恒定且不可超越。

所有的假設都是為了建立一個參照系?!靶⌒≈衽沤杏危∥∏嗌絻砂蹲摺!蹦茏屛∥∏嗌阶咂饋?,是作者把小小竹排當成了參照系。“在九曲黃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車的窗口,一站站燈火撲來似流螢飛走,一叢叢山嶺閃過似浪濤奔流?!痹娙税蚜熊嚠敵闪藚⒄障?。沒有人覺得不妥,反而為作者的才氣嘆服。

與其說詩人能把竹排、列車當參照系,不如說詩人把自己當成了參照系。那么,古人把地球當參照系,說太陽繞著地球轉就沒有什么不妥。

張雙南作為天文學家喜歡較真,一定要說是地球圍著太陽轉,大家也可以理解。他還知道太陽也不是靜止的,太陽在圍著銀河系轉。人們認為張先生知道的真多。如果刨根問底,銀河系圍著什么轉?張先生知道銀河系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跑。跑到哪里去,圍著什么轉?張先生也不敢肯定。易經說這不奇怪,“其大無外”,宇宙無限。人類的知識與過去比進步不小,與宇宙比還十分有限。張先生也不能例外。

不管你會不會吟詩作對,不論你對詩歌感不感興趣,像“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樣美麗的詩畫都能喚醒人們對江南的向往。這就是文學的力量。

不論是百姓還是學者,沒有人質疑“日出”表述不當。人是有理性的高等生物,不會用不相干的東西來否定約定成俗的東西。誰都知道,只能太陽曬我們、我們不能曬太陽的道理,但這并不妨礙我們繼續曬太陽,也不妨礙我們說日出日落。

像這樣把被動態表述為主動態的事,不只老百姓干過,科學家也照樣干。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經西方科學家定義,指向北面的磁針尖稱為北極,用N表示;另一端稱為南極,用S表示。根據異性相吸的原理得知,地球北極的磁場應該是南極(S極),南極的磁場是北極(N極)。

看來,西方的科學家也知道以人為本。

文化是文化,科學是科學,兩者雖不完全絕緣,但大多并不相干。不知道為什么,張雙南先生非要生拉硬拽,拿杞人憂天說事。

杞人憂天只是文學作品,作者無非是想以此諷刺不切實際擔憂的人。其中的勸諫者也僅僅是就事論事,消除杞人的憂慮而已??蓮埾壬且樦饺说乃悸?,先研究天為什么不塌,地為什么不陷,等研究結果出來了再去安慰杞人,說根據我的研究,近幾十億年,天不會塌,地也不會陷,你不必擔心。我想弱弱的問一下張先生,研究結果出來的時候,杞人還在嗎?

也許在張先生眼里,幫助人解除眼前痛苦不重要,重要的是說話要有科學依據。他這算不算迂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杞人憂天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四百多年,那時候張先生說的、西方科學的鼻祖亞里士多德還沒有出生。

此刻,我想抖膽問一句:張雙南同志,你是不是有點強人所難?

小兒辯日的故事也發生二千四百多年前。小孩問孔子,太陽是早晨離我們近,還是中午離我們近,孔子回答不了。作者只是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像孔子這樣的智者也有知識盲點。張雙南先生大概沒有明白作者的用意,沒有反省自己知識的盲點,反而一味往自然科學上去套。

有首歌名叫《我的眼里只有你》,歌中的你是指情人。張雙南先生眼里只有天文學,只有自然科學,只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他把宇宙中的黑洞當成了自己的情人,這種敬業精神值得肯定。但我要善意地提醒一下張先生,黑洞這玩藝,現在很時髦,老祖宗早就預言到了。

老子在《道德經》里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其中的大音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次聲波與超聲波,人的耳朵聽不見;大象就是張雙南先生研究的黑洞,憑肉眼和觸覺沒法感知其形狀。因此,在黑洞研究領域難得出成果。

或許張雙南先生在黑洞研究領域難出成果,又不甘寂寞,才跑出來對《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品頭論足。

我們不煩看看《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原文是如何表述的:

文中對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明確定性為哲學思想觀念,是樸素唯物論和整體系統的方法論。

意思再明白不過了,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是社會科學。張先生為什么非要用自然科學去檢驗呢?如果張先生認真閱讀了原文,還沒有理解原文的意思,那只能套用網絡熱詞問問:語文是不是體育老師教的。

張先生一興奮,說了很多話似是而非,經不起推敲,什么“科學就是刨根問底”,什么杞人憂天是異想天開,什么“技術不是科學”……等等,等等。如果一一辯駁也太浪費時間??偛荒軓埾壬|疑一個問題,我們除了解釋,還要質疑張先生在質疑中的所有問題。

質疑是科學家的特質。我對張雙南先生敢于質疑權威的勇氣十分佩服,只是要提醒一下張先生,《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是由科技部、財政部、中宣部牽頭,組織三十多個相關部門編寫的,該寫什么,不該寫什么,該怎么表述應該是經過了充分討論的,沒有十足的底氣,對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研究不到位時,還是不要匆忙發聲為好。

我也喜歡質疑,只是比張教授慢半拍。我是岳陽人,曾一度對陳列在樓上的《岳陽樓記》牌匾上字跡產生過疑問:懷疑牌匾是不是文物。好在當時沒有說出口,后來經過討教,證明我是錯的??磥砺新暮锰?。

我真誠希望張雙南先生也慢一點,尤其是對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免得像天生麗質的馬皇后一樣,步履匆匆,露了馬腳。

經典改變了我的命運,我和3歲寶貝讀經典后的生命變化

吾家有女初長成,寶貝目前4歲半,入讀德宜書院時剛滿3歲,自從娃開始接受傳統教育及誦讀經典后,我們的三口之家也開啟了一段“翻天覆地”的家庭改變,請慢慢聆聽我的親身故事,雖然篇幅長,但是我們可以有“心”的相遇,這一次我把自己感動哭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不是把我的文章當成“故事”閱覽,而是一次生命的旅程,教育的心得。還請諸位多多包涵我的筆拙。

認識我的周邊親戚朋友鄰居都非常好奇,這個娃的媽媽放著自家小區樓下“國家一級一類公立幼兒園”不送,為啥偏偏跑到距離住所二十公里外的“中英文經典式書院”去誦讀經典度過童年呢?教學條件和環境沒有高大上也更不是豪華奢侈金碧輝煌,反而映入眼簾的都是中外名畫名字,人文氣息濃郁,師資不是年輕的幼師也沒有外教而是一群樸實的傳統文化的傳播者,交通和費用都需要自己承擔,甚至小區里的其它寶媽,聽說我放著國家的“羊毛不薅”自掏腰包,還每天那么周折去接送孩子,很不理解,每當這時,我都會發自內心的笑一下,不解釋…… 因為,讀經典的好處太多了,幾句話根本說不過來,而明白的不需要說什么自然明白;不明白的,無論怎么說,沒有體驗也很難明白,不是嗎?

我和經典的緣分

送我的寶貝去德宜書院誦讀經典的緣分,要從我的一場意外說起。2012年,我得了一場大病,鬼門關周旋了45天,高燒不退,超強CT顯示,雙肺全白,腸鏡,胃鏡,肺活檢等等一系列檢查能做的都做了,每天都被那些高科技醫療儀器折磨著,有一些記不住名字的檢查,好多天后還會因損傷而出血,排出來的痰都有一股蛋白質腐臭的味道,需要打止痛針才能入睡。身邊病友換了一批又一批,也感受到了很多癌癥晚期的人,在生命最后階段經歷的那種心理折磨,這段時間,逼得我不得不去思考:活著是為了什么?應該如何活著?如果我能有三年生命,我會如何珍惜……想了太多太多,悄悄寫下了遺書。我確實病了,不止身體,更多的是我的心和思想。很幸運,最后的診斷結果,以肺癌和肺炎一字之差,讓我似乎重生了一次!我發現,這45天的思考,讓我翻天覆地的改變,所有發生的事情,都可以成為渡你的橋梁,而面對死亡,會明白的更徹底些!

很幸運,可以在二十幾歲人生剛要起步的時候,有過這樣深刻的思考和自?。?/p>

出院后,我再也沒有想過工作、賺錢、升職、加薪……,不在認為生孩子會耽誤我的前程,也不再認為熬通宵交出一份高質量的報告和方案是多么值得驕傲的事情,相反,這是非?!坝薮馈钡?;無論你在工作崗位級別經理也好,總監也好,總裁也好,出了公司的門,你還是你,沒有任何的光環,又有什么可爭可驕傲的呢?無論你薪資有多高,失去了健康,一樣不會快樂!不要覺得你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家人才真的需要你,不是嗎?我用一年半的時間配合醫生治療,吃了大量的激素類藥物,又用兩年半的時間調理身體,這四年我只做一件事,追回失去的健康!只有失去才懂得它的重要,可找回又談何容易?。?!

2016年一月,我終于如愿以償,迎來了我的天使——女兒桐桐。這是我最大的愿望,面對死亡的時候,才感受到孩子的重要…… 孩子真的是你在這個世上,精神的寄托和延續……她是我新生命的第一份禮物,我意識到一個母親對孩子幼年時的陪伴至關重要,我小心翼翼的呵護著,和絕大多數媽媽一樣,總想把最好的給她,一千多一套的衣服舍不得給自己買,卻舍得給一兩歲的孩子買,一條薄薄的裙子980元,孩子爸爸眼睛都不眨一下;零食堆滿四個大抽屜,大部分都是進口的零食,水果每天保證四種以上,凡事給孩子吃的,都從“山姆進口超市”精挑細選;玩具首選大牌子;八個月大時就給孩子買了她自己iPad,為了聽英語學兒歌;怕孩子上學后出去玩的機會少,一歲不到就帶著孩子出國游,每周末都周邊自駕游,還要住在星級酒店,必須要有游泳池和兒童樂園,平時爸爸努力賺“米”,我和媽媽兩個人帶著孩子,那兩年除了經濟壓力稍微大一些外,其它感覺都還好。

但在孩子兩歲半以后,經常沖著我們拍桌子大喊大叫,隨意發脾氣,喜歡摔東西,姥姥需要每天追著喂飯,還三天兩頭積食,孩子長期積食對健康的影響有多大,這無異切斷了寶寶的營養供應。孩子夜里從來沒有睡過一次不起夜的整覺,這無異于阻礙了孩子大腦和身體的生長發育,這樣下去結果可想而知。我開始反思,帶孩去醫院測微量元素、營養科檢查,每天各種營養品,魚油,鈣鐵鋅硒、維生素、DHA、一樣也不敢落下,可仍然不見任何起色,兒童醫院的專家們把這一切都總結為——喂養習慣不好。甚至孩子性格越來越暴躁,那個乖巧懂事,人見人愛的小天使,在一點點消失,甚至因為每天的焦頭爛額,經常會把脾氣撒在家人身上,我只有用“一團亂麻”四個字形容我當時的困境!我確信我對孩子的教育一定出錯了!我只有“養而沒有盡到教”的責任,養不教父之過!一個好母親可以影響家族未來三代人的命運!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在我一籌莫展,焦頭爛額的時候,我生命中的貴人出現了。平時雖然很少聯系,但我們每次溝通都是坦誠相待,毫無保留,她告訴我有一個書院,專門教孩子讀四書五經,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以弟子規為行為準則…… 我瞬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快就聯系老師實地考察,來的那一天我驚呆了,在村里一個二層樓的院子里,這里沒有五花八門的玩具和電子產品,簡簡單單的益智玩具和體能鍛煉球類,更多的是朗朗的讀書聲和孩子們無憂無慮的笑聲以及一個個知書達禮,天真無邪的可愛笑臉,那個時候老公連門都沒進來,我知道他肯定是不同意把孩子送來的。我和第一次見面的子和老師推心置腹的聊了一個多小時,她給我看孩子們讀的書,《孟子》、《易經》、《論語》…… 我隨手翻開了一本,全是黑白繁體字,很多字我都不認識,但內心生起了恭敬心,當時不明白為什么,現在明白了,幾千年的文化與智慧流露在文字見,這些文字是有它的能量和力量的!談話未結束,我就已經下定了決心。

我很幸運,父母如此愛我,老公尊重我的每一次決定如此遷就我,他即使心里一萬個不愿意,也尊重和配合我。主要的原因是老公沒有了解過傳統文化,沒有接觸過經典,所以他才沒有那么接受,然而現在完全改變了。就這樣,孩子三歲時來到了德宜書院。

經典給我上的第一堂課

我的娃在送到書院之前自己吃飯、喝水、大小便,穿鞋拖鞋,穿衣脫衣,自己睡覺,刷牙洗臉…… 一概不會,甚至開始上課連教室都不肯進,忽然換了一個環境,就像一個受驚嚇的小貓咪一樣,一直躲在老師身上不肯下來,幾個老師輪流抱著。幾個月都不肯上學,好幾次送她時看著她哭的傷心的樣子,我都是躲在車里,哭完了再走。我不止一次想過退縮,不止一次開始產生質疑,但我心里很確信,書院能教給孩子的,是我教不了的,而這些對孩子未來人生一定有很大幫助。誰都喜歡舒服和無拘無束,但任由孩子自由散漫的長大,而不加管教和約束,也許是愛,但絕不是明智的愛,因此而種下的苦果,要搭上孩子的一生為代價,不是嗎?

明白了這些,我堅定了。我開始轉變了思想,不再憂心忡忡,我告訴孩子:媽媽好愛你啊,讀書越多長大后越快樂越幸福,所以媽媽送寶貝去讀書,答應媽媽好好讀書,好嗎?我每天都給她重復這樣的話,孩子是有靈性的,知道什么是愛,每次都會很認真的點點頭。

直到有一天,老師給我發來她安靜的坐在教室上課的視頻,一節課90分鐘,沒有亂跑,沒有哭,安安靜靜聽老師一字一字的讀《孟子》。再后來,老師一次次發來的視頻中,看到她自己吃飯、喝水、排隊打飯、自己刷碗、自己睡覺的小小身影,我又哭了,不同的是,這次因為開心而哭……

突然有一天我意識到,孩子性格開始變化,不在隨便發脾氣大吼大叫,不再摔東西,不再對著長輩拍桌子,做事情開始有耐心,懂的關心身邊人;”謝謝您””我愛您””媽媽你是最棒的””爸爸辛苦了”這樣的話經常掛在嘴上,大人生氣了,她會第一時間說:”我錯了,請原諒”。同時好行為習慣開始形成,回到家里自己穿鞋,天一黑就困了,關上燈蓋好被子就睡著了;如果自己的杯子沒有水了,要么自己倒水,要么詢問大人可不可以喝其它杯子里的水,吃東西前要得到大人許可;從來不在超市里要零食和玩具而吵鬧;身體狀況開始變好,她不再起夜了,可以完整的一覺睡到天亮自然醒,跟著太陽規律的作息,積食從長期變成了偶爾現象。

孩子的的點點滴滴變化如待人接物,禮貌,生活習慣,自理能力,還有識字量等,我深深感受到我選擇是對的。

再再后來,桐桐在家也能向在書院那樣自立,和我一起讀書兩個小時不厭倦,看到姥爺做飯會說:姥爺辛苦了!姥姥照顧她時會說:謝謝姥姥,我愛您。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時,性格溫和,謙讓有禮…… 而這些變化,僅僅用了半年左右。孩子在書院這半年多的變化,讓我看到:這世上沒有不優秀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教育!

孩子剛剛開始啟蒙,就遇到了如此負責和大愛的老師,遇到了如此智慧和寶貴的中國文化。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想桐桐的一生都會感恩書院這幾位父母恩師!感恩中華幾千年圣賢們無私博愛傳承下來的智慧結晶,指引她人生的前行之路……

經典幫我塑造了新的人生觀

看到了孩子的變化,我很驚喜,非常欣慰,我不再焦慮和束手無策,與書院結緣后,同時也開啟了我的蛻變之路,德宜書院定期會給家長開課,我參加的最長的一次課程是三天,吃住都在書院,分文不要,劉校長說:孩子好教育,家長最難教,家長教好了,孩子自然就好了。每次學習都會讓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都能喚醒我沉睡在內心深處的一些覺知,老師會送給家長書籍,老師鼓勵我一起堅持讀經典,還會耐心的告訴我如何讀這些生澀難懂的天書,分享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教我如何健康飲食和保健…… 我的第一本啟蒙書是《孟子》,我開始每天晚上和孩子坐在一起,有節奏的大聲讀著:”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到后來讀了《大學》、《論語》、《中庸》、《孝經》、《弟子規》、《黃帝內經》、《老子莊子選》、《易經》……

其中,每日必讀《朱子治家格言》,我深信這些文字會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心里,成為約束她一生的行為準則,我多少次幻想過,未來的人生路上,她會遇到多少生活和心里的人生障礙,她會不會和我一樣,在成長路上遇到數不清的困惑和不知所措,卻在還沒有想明白的時候,已經錯過了大好年華……。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時刻提醒她要懂得惜福不可浪費;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告訴她不可目光短淺;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成,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叮嚀她不可忘本,要為子孫后代積福;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教會她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屈;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教會她該如何做事;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等等,教會她如何做人。這短短的一千多字,就像明燈一樣,在迷惑之時為她指引正確的方向……每一句話都像是慈母般的敦敦教誨的。

當你全神貫注在一件事上的時候,你會發現,真正驅動你的是積極熱情的求知欲!

我開始沉浸在不斷學習的快樂之中。我開始樂于購買書籍,比如《三體》、《黃帝內經》、《理想國》、《宇宙》、《曾國藩家書》等等,我越來越喜歡聽高質量的音頻,比如:王財貴、劉豐、王東岳、梁東、倪海廈、徐文兵、陳大惠……這一年多受益匪淺,太多次因為產生磁場共振而淚流滿面,不經意間,我的思想,認知,人生觀,世界觀徹底顛覆了!用一個比喻來形容,重新刷機并更換了新的系統。

真的很幸運,可以在面對過死亡后,在還算年輕的人生階段,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與這些充滿智慧的人暢談心扉,而我是那個最受益的人,這一年多學習到的內容,是我三十年成長歲月中,遠遠不能企及的……

經典告訴我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自從那次大病以后,我徹底明白了健康的意義,所以對于中醫養生非常重視,經過書院老師的指導和這一年多學習實踐,收獲頗深。同時反復聽梁東和徐文兵的《黃帝內經》、倪海廈的音頻,他們的節目表面上淺顯易懂,內涵博大精深,我發現中醫與古典文化、音韻、美食、天文地理、歷史人文、甚至宇宙能量等等息息相關,它完全就是使人獲取智慧的便捷之路,與此同時還找到了為自己養生續命的密鑰?,F在中醫的大環境的確很艱難,那是歷史和社會體質問題導致的,但只要我們用心尋找和辨別,你會發現一顆又一顆閃光的鉆石,總能帶給你驚喜。這十年我跑了太多次醫院,北京醫療條件在全國應該算是比較優越的,幾乎每次都是三甲醫院專家號,做了太多的檢查,也吃了太多的藥,不管是大病還是小毛病,除了發燒感冒外科創傷類,大部分都給你一個慢性病的定義,只要慢性就意味著基本靠維持,醫生也表示很無奈,但他們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了,一開始我不太愿意相信,現代醫學不是已經很發達了嗎,為什么我看好幾次病都看不好,只能維持呢?一個個疑問一直裝在心里,等待慢慢尋找答案。后來隨著接觸的黃帝內經的內容越來越多,我開始有一些明白了:人不是機器,五臟六腑也不是零件,人思想的一個小的波動都可以引起心臟乃至五臟六腑的一連串漣漪效應,拋開全局看個體,當然永遠找到不問題所在,根本治愈也就無從談起了,人的健康與否,不是一個小小的零件能決定的,要找到根源,找到那個啟動生命裝置的閥門,就像時鐘一樣,一旦指針走亂了,就要重新調整到正確的軌道上。

吃決定了一個人的健康情況,但如何吃,也許真正明白的人寥寥無幾。現在主流的有素食、輕食、斷食、低碳、生酮、純肉等等,每一種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嘗試并學習了其中的一些原理,個人的感覺是《黃帝內經》中關于飲食和保健的內容,是文化底蘊最深厚,最順應天地自然,實踐最充分最智慧的飲食方式,無可替代與超越!四季調和、子午流注、陰陽與五行、食療與藥賦、情志與臟腑等,哪一樣不滲透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習慣與認知中?只有走進它,才能真正窺探到它的力量和智慧,而我們常常僅憑極其有限的認知,輕易的下定論,豈不是一種極大的損失?難道你的才智,可以超越古人五千年層層迭代積累的智慧嗎?

德宜書院對孩子們的飲食格外用心。嚴格按照黃帝內經和兒童身體發展特點制定食譜,要求學校家庭飲食方式要盡量統一。所有食材均有機,油,面,鹽,蔬菜,小米,姜片,吃的是品質,不是數量,要注意食品安全,務必讓孩子遠離各種飲料、零食。五谷是最好的食品、姜湯水是最好的飲料。蔬菜水果中殘存的農藥、預防禽類發病的抗生素等,均可導致兒童各種病增多。因此,家長應選擇綠色食品,防范餐桌二次污染。德宜書院的做法與社會上絕大多數幼兒園背道而馳 我聽說有些"xx園"想方設法壓縮孩子的飲食開支,只要吃不壞,什么都敢給孩子吃 。德宜書院全國各地尋找有機食材14塊錢一斤的米面, 好幾十一瓶的醬油, 連鹽都是十幾塊錢一小袋的 ,買不到有機蔬菜就自己種 ,到處尋找老種子, 避免轉基因食品傷害孩子, 還每天帶著孩子學習養生知識, 安身才能立命 ,失去了健康 一起都無從談起……要想子嗣綿延家族昌盛,保護好這一顆顆小小的幼苗得有多重要?。∵@些林林總總 難道不是有福的人才擁有的嗎?……對于書院為孩子的付出,我作為一個媽媽, 羞愧難當 。我還需要更認真的學習 、更努力的生活 ,更大毅力克服自身的懶惰……

孩子腸胃供能薄弱,基本以蒸煮燉為主,五谷為主,五菜為補,不撤姜食,截斷一切垃圾和轉基因食品,只吃有機綠色食材。買不到有機蔬菜,學校老師們自己種植,還經常帶著孩子們到菜地里參觀勞動,陽光下揮灑汗水的孩子們,透露出來的是天真純潔,干凈的笑容。為了尋找健康食材,老師們也是費勁了心思,空氣、土壤、水源、種子、種植和加工過程都經過仔細篩選。作為家長我都看在了眼里,家里也都更換了同樣的食材,確實和普通渠道購買的味道好吃很多。

重點是能孕育下一代新生命的種子作物,才是最有生命力最有能量的食物。有些肉食者肯定會說:種子不是用來吃的,所以里面的營養很難消化吸收,吃肉可以精力旺盛,身體強健。短期看確實是這樣,但長期來看就是另一種結果了,比如種子雖然外殼堅硬不容易消化吸收,但我們古人的早就已經智慧的化解了,比如古人發明了豆腐,利用自然發酵方法,直接省略了胃部發酵的程序,還節省了自身的精氣。按照流傳下來的方式制作,不要在不懂原理的情況下自創制作方法。吃肉確實可以使人覺精力旺盛,但人維持生命是靠的精氣神,靠腎精,人之所以衰老死亡就是腎氣消耗殆盡,腎精就像一塊蓄電池,電量耗完了生命也就結束了,所以休養生息其實是在續命,在給腎精充電。人的生命質量不是高速運行就好,而要健康持久。

書院的小朋友啟蒙時就在老師的帶領下接受《黃帝內經》精髓的熏陶,除了飲食外,曬太陽接收天陽,經絡穴位的認知和作用,起居有常飲食有度等順應天道的健康生活方式對生命質量的意義等等,可以讓孩子們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愛惜自己,什么是真正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豈敢毀傷”的意義。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習慣用數據指標作為判斷健康的標準,不知是否發現,指標更多的是告訴你哪里不健康,至于如何健康很容易讓人迷茫,而短暫的效果有可能會形成更大的隱患。真正獲得健康要從自己內心找答案,比如你是否可以克服懶惰每天運動讓身體充滿活力?你是否可以對無處不在的垃圾食品視而不見?你是否可以有恒心規律作息保證好睡眠質量?你是否愿意拿出一定的精力學習如何養生和保?。磕闶欠衲軌蜃龅郊皶r調整好情緒垃圾和負能量?你是否發現了每天都會讓你開心的事和興趣愛好呢……?就這樣一點點帶你尋找答案,直到最后,你會發現,真正的健康只有一條路可走——修身養性。而方法是”格物””致知””正心”,正是《道德經》所告訴我們的高維智慧!

不可小覷的正能量

有的時候書院的微信群里早上六點多就已經發來了 孩子們穿戴整齊上課的圖片并附上一句話:《父母大學》劉昱瑛校長給孩子們授課,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喚醒生命,喚醒內在的動力,提升學習能力。我內心瞬間升起感恩 感動 感激之心!——我是誰 從哪來 到哪去·這九個字是哲學的終極問題。哲學是是引領人類發展的智慧 許多科學家 學者 智者……終其一生都在為此尋找答案我想 老師的用意是喚起孩子內在動力 內在的善良 讓孩子 更智慧的讀書 生活 做人 做事…… 從娃娃起充滿正能量 感恩心 珍惜自己的福分 保留孩子至真至善的天性如果一個人充滿正能量 會吸引更過的良師益友好運和福氣如果一個人內心善良 老天都會護佑你一生平安順遂如果一個人擁有更多的天性 會比社會上層層思想枷鎖束縛的人 更容易了解真正的自己 更容易開啟智慧的大門......從前我聽到能量,高緯度空間等這樣的詞,感覺離我很遙遠,太虛無縹緲??墒钱斘野l現了自身的微妙變化后,深信不疑。曾經的我,自大自傲,年少輕狂,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總學著別人如何耍一些小心機來達到眼前的目的,念頭繁雜,想法越來越多,煩惱也越來越多,消極、負面、憎恨、抱怨…..,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常常夜里一個人偷偷不明原因的哭,對待家人稍有不順心就火冒三丈,說出一些傷人的話,對身邊發部分人都是警惕心,設置一道道防線,看到路邊乞討的都會貼上騙子的標簽……

我一直在努力的改變,知道其難度之大。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和老公吵架鬧脾氣,心中對孩子的那種愧疚和自責,讓我下定決定,必須改變!先想辦法讓自己平靜下來,發現中國的古典音樂,可以幫助我。我從音色唯美的古箏開始,每天一直聽,直到后來著迷到睡覺時也必須聽著水聲鳥鳴才覺得完整,有時我還會陶醉在其中,越聽越覺得美。后來開始聽越來越多的中西古典音樂,對音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明白了什么是正音雅樂,音樂的確可以治病,通過旋律的頻譜與人的內心產生磁場共振,從而調節到高能量的振動頻率上。

聽音樂時你的情緒會有波動,也會根據不同的天氣有不同的心情,你也可以感受到陌生人的內心善良還是邪惡,腦電波是意念磁場產生的物質條件。

愛因斯坦說:沒有物質,只有場。

他的《相對論》195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核心源于兩大實驗。

尺縮效應:尺子的長度在三維空間相對不變,而在超越三維空間的速度下運行,速度越快尺子會越縮短。當速度越接近光速,尺子的質量接近于0(佛家稱為“空”),揭示宇宙中空間的相對性。

鐘曼效應:鐘表的時間在三維空間相對不變,而在超越三維空間的速度下運行,速度越快鐘表會走得越慢。當速度越接近光速,鐘表的時間趨于停止(佛家稱為“定”)。揭示宇宙中時間的相對性。

科學一步步發展的層級是:“物質-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納米-夸克……”但最終發現的物質,竟然在顯微鏡下是看不到的,這種物質被稱為“夸克”——世界上最小的物質或者類物質,或者根本不存在。

《道德經》“有,萬物之母,無,天地之始”。“萬物負陰而抱陽,中炁以為和”。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亦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愛因斯坦、老子和釋迦牟尼的思維模式都超越了三維空間的世界觀。

曾看到過一部紀錄片《暗物質》給我不少啟迪,科學家們已經在21世紀,以科學的角度證實” 暗物質”以能量場的方式存在,它們無處不在,且數量驚人,暗物質是理解宇宙起源的關鍵,宇宙大爆炸時就已經存在了,沒有暗物質我們也將不復存在,科學家們知道它的存在,卻不知道它是什么?

借用劉豐老師的觀點,這世上的一切都是能量相干疊加所成的像。其實能量就是科學所說的波粒二象性原理,暗物質相互作用形成的波,波的相互疊加形成了能量,能量的疊加形成了場,反過來,你現在看到的一切,最終有一天也會再次分解成暗物質類,你能想到任何可以永遠不會消失的東西嗎?所以佛說:一切有如夢幻泡影……,既然不能永存的就是虛幻的,就是一場夢而已。

經典通俗講就是經久不衰的最高智慧,是高維宇宙空間在這個空間的投影,投影就是空間降維的成像,文字是空間能量的載體,攝受眼耳鼻舌身意,讀經典是很好的與高維智慧建立鏈接的方法,讀的同時就是在與這個能量場共振,在我有限的認知里,真的想不到什么方法還能比讀古人留給我們的經典更能獲取智慧的途徑了。

東方智慧的精髓是來自更高維度空間的,從最高宇宙空間向三維空間投影,所以東方智慧講——天人合一?,F代科學是建立在三維空間,向高維空間的探索。

是向下俯視看的通透,還是向上仰望更容易明白真理呢?螞蟻是二維空間的代表,怎么會理解人類的世界?

我通過正音雅悅清理內心,讓自己先平靜安定下來,定能生慧,通過感悟經典中的智慧,開始向內心追問,探索內在的自己,很多以前困惑的都解開了,我不再糾結,能發自內心豁達的看待周邊人和事,對于一切發生的好與不好,都能尊重與接受,我明白人生其實是在追求更高的認知和智慧,而智慧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有一切都可以作為開啟智慧的鑰匙,包括成功、財富、地位,也包括失敗、疾病、災難、甚至生死,如果你細心發現,一粒沙子,一朵花,一個蘋果也可以幫你開啟智慧,比如:牛頓通過墜落的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世界間的一切看似毫不相干,卻都有潛移默化的關聯……,而你的內心是什么樣的,外在一定會給你相對應的回應。

成功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不斷的試錯,然后找出正確的路線,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一百次一千次。一種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飛躍,你會選擇哪種呢?明白了這些,就能找到人生的方向,也能幫助我們的孩子們在大好年華時不虛度人生,找到自己,走自己的路。

德行的培養

德宜書院老師經常教小朋友們要有感恩之心,開始我不理解,動不動就哭,總感覺不舒服,后來我發現,這種眼淚不是虛假的,是發自內心能量的激發?!皭邸笔俏覀冞@個三維空間能夠感受到的最大的能量,當人的愛呈現時,可以駕馭一切其它能量。愛的能量越大,感召來的力量就越大,感恩心是一切大愛的基石, 歷史不正是真理的縮影嗎?所有偉大的人,絕大多數是心里裝著他人、國家、世界、和全人類的,一切的狹隘與自私,最終都會把路越走越窄,越走越短。

激發起孩子生命內在的感恩之心,不正式塑造一個偉大人格的第一步嗎?

感恩心建立的第一步首先要學會”孝”,通過感知父母無私奉獻的愛,延伸到對天地萬物的愛,從而建立大格局,心能裝的下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所以從很小的時候就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為他(她)的付出都是很不容易的,每天的衣食住行,學習、娛樂、身心靈成長的付出,每一樣都夾雜著父母的血汗,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明白父母是有多么不容易,才會更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書院的孩子們都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回家也要求幫助家長分擔家務,每一項技能老師都不厭其煩手把手教,直到教會為止。每餐前老師都會帶著孩子們大聲朗誦感恩詞,從宇宙太陽,空氣自然,國家農工、到每天的一粥一飯,父母、師長、朋友,方方面面教會孩子心存感恩之心。

現在社會中的孩子,貪圖享樂,攀比富貴;吃不了勞動和學習的苦;十幾歲瘋狂追星,徹底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談戀愛、甚至殉情都變成了轟轟烈烈的事;話說的稍重一些就尋死覓活,一件件一樁樁都讓人心痛惋惜,這難道不是不明事理和無知嗎?但從他出生到犯錯有誰教過他(她)怎樣是正確的嗎?在家長都忙著掙錢的時候錯過了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期,你又憑什么把所有錯誤都拋給孩子?他(她)難道不是受害者嗎?梁冬有一段話很精髓:一個男人要想成功,35歲之前都是要獲得貴人相助的,你必須要學會與比你大,比你有能力的成年男人關系的融洽,讓那些人有因為喜歡你而愿意幫助你的態度,這是有貴人相助的底層原因,而這點是與這個人和他父親間的關系和諧與否的外部延伸,孝對于一個男人一生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所以,忙著掙錢的父母們是否要好好想想,什么才是真正的財富?看得見的錢,隨時都可以花光,隱在背后的財富,才是很正的金山。

三歲看大七歲知天命,三歲孩子的初步行為習慣開始養成,行為習慣可以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七歲時一生的性格品行基本形成,內在格局也開始逐步建立。一個每天都滿腦子帶著疑問不斷尋找答案的孩子,和一個每天都打游戲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未來會有什么差距呢?有些父母是培養孩子長大成人,而有些父母真的只是看著孩子長大成人,甚至更有父母連看都沒時間,這真的是本末倒置,德不配位。

各種能力的培養

我剛開始接觸經典時,子和老師讓我看了一段王財貴教授的演講視頻《一場演講百年震撼》,讓我堅定我會一直陪伴著孩子讀“經史子集”,并持之以恒乃至成為每日必讀的習慣。

過去的孩子讀古書,三四歲唐詩宋詞開蒙起,一直到十三四歲資治通鑒,左傳,史記都已經讀完了,并且可以做到整本背誦,中國幾千年智慧精髓了然于胸。中國古代暫且不說,只說民國文化運動前,接受過古典教育的,還能出現很多文化大家,胡適之,徐志摩,朱自清、錢鐘書、魯迅、老舍、林語堂、毛澤東,白話文運動后,很難再出現這樣的大家了,這確實值得每一個人,每一個父母為了孩子去思考。

一個孩子的基本能力是海綿似的吸收,越小吸收能力就越強大,你教他(她)什么,他(她)就吸收什么,對于孩子來說,三字經和論語比確實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就是句子長短不同而已,但是他如果記憶在大腦中,對于未來人生的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隨著孩子的成長,他的理解力會越來越強,同樣都需要時間和精力,為什么不直接給孩子植入更有價值的信息呢?孩子的關鍵期就那么幾年,浪費不得。

桐桐到書院后,不僅矯正了很多壞的習慣和性情,在每天的學習鍛煉中,她的專注能力大步提升,可以和我一直讀書兩個小時以上,對于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是可以做到的。我相信將來上了小學,45分的課對她來說,也會顯得格外輕松了。記憶力方面也讓我很驚喜,學校每天都有閃字卡,我們后來在家里也加強了這方面的訓練,識字卡時只要當時記住的,三五天或者一周后再測試,依然記得。每天只需要二十分鐘左右就可以記憶十個以上新字。而且桐桐所有故事書,封面文字全都認識。這樣堅持一段時間,相信用不了多久,五歲左右她完全有能力實現自主閱讀,并且不會太費力。擁有了自主閱讀能力,她就可以培養更多的學習能力、理解力、思考力、求知欲…….。

書院老師每天都會帶著孩子們打坐,不管是儒釋道、禪宗、瑜伽、乃至中醫,打坐都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方式,每一個人都很有必要在打坐中凈化、整理和清理自己的內心,同時接通高維能量場,讓自己獲取智慧。據說蘋果公司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喬布斯的禪室,馬云會帶著高管團隊到深山中閉關,他們是近一二十年,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還能改變人類生活方式,大步推進人類發展進程,其中的奧妙究竟是什么呢?

把自己清空,永遠保持一顆謙卑的心,不要讓有限認知障礙了本能的判斷力和直覺,每一次重大變革前都不被全社會看好,但一點不妨礙它在短期內成為社會主流的。所以靜定能力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護和開發我們內在的靈性與天性,減少所知障礙給我們帶來的困擾和阻礙,隨時清空心靈垃圾、調整內在能量場,思維上的高低,心量上的大小與內心的善惡,左右著人們能量頻率的高低與德位的大小,亦是決定了一個外在的人際、事物與環境的變化,德行決定命運、態度決定未來。德位的高低既是能量場頻率的高低,其位置乃由個人所行所思所致,非從外力而來。

當我們幫助孩子建立了自理能力、專注力、記憶力、學習力、靜定的能力、他(她)自然就有了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自然就有了選擇和判斷的智慧,自然明白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還會擔心孩子人生路不光明坦蕩嗎?而這一切都需要在7歲前打好基礎!七歲以后有些天性的能力就逐漸消失了,糾錯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少,越來越難。

提升孩子的視野和認知高度

三歲孩子有必要告訴他(她),這個世界有多大、宇宙有多神奇、哥白尼、伽利略、比德格拉斯、老子、孔子、釋迦摩尼是誰?他們是干什么的?羅斯福、甘地、毛澤東他們有著怎樣的偉大故事造福后人?想象一下,三四歲的孩子,就被這些有高度有能量的人和事感召下成長起來,他(她)的心量與高度還會低嗎?還會因為一個半大娃娃唱一首流行歌曲就迷戀的不知所以嗎?還會沉浸在游戲玩樂中一發不可收拾而貽誤終身嗎?知道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廣,世界有多大,還會甘心做井底之蛙嗎?我們做父母的真的不是希望孩子揚名立世,為自己臉上有光這么狹隘的想法,而是讓孩子在有限的生命空間內活出精彩的自我,找到真正的人生樂趣并盡情的創造與享受!如果還可以幫助甚至造福更多的人,豈不是更圓滿嗎?

書院已經在給孩子們閃卡,各個行業領域的偉人,對人類有突出貢獻的人物和事跡概述,第一次看到上課視頻時,我感動的眼睛濕潤了,書院這是在培養什么樣的人呢?每一顆小小的種子,用心栽培與呵護,未來一定會發光,甚至成為新的奇跡不是嗎?一切皆有可能!

人生高度與認知程度和視野是成正比的!??!

《宇宙時空之旅》是一個非常非常精彩的紀錄片系列,可以幫助人們和孩子建立很好的認知與人生觀世界觀,類似于這樣的珍貴信息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和覺知,幫助和引領孩子開辟人生的康莊大道。

從一開始內心的凌亂和生活的雞飛狗跳,婚姻不止一次徘徊在崩塌邊緣,甚至年紀輕輕就不停的作到身體無法承受與死神擦肩而過。到后來扭轉乾坤似的感悟和痛改前非,我珍惜現在的每一天,每一個當下,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努力做好孩子們的引路人,為家族后代的興旺負起責任和使命感,用自己微弱的能量照亮身邊的人,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不斷的學習和修行,人生就是一場心靈的攀登之路,目標到哪里很難知曉,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場旅途中一定是不斷的讓人感到法喜的過程,人活的其實就是心靈的修行和攀登,您認同嗎?

謝謝您耐心的閱覽,祝福您。愛,是一切創造的源泉!!!

祝福德宜書院桃李滿天下,孕育時代大英才,祈愿更多家庭早日加入經典,全家讀全家福。

讀經的孩子是有福的!

讀經的家庭是有福的??!

讀經的社會是有福的?。。?/p>

德宜書院鏈接介紹,點擊即可:

德宜書院(經典教育)

聯系我們

書院地址:
北京通州區潞城

咨詢電話:
子和老師 150 1132 5618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