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衛劍閣192(煙雨三國之謀士篇)
這是2020年5月10日下午與惠州日報記者張晨“網絡直播”的文字整理版。
張晨記者(以下簡稱張):余律師的專業是歷史,職業是歷史。去年出版了《三十而律》,今年疫情期間也完成了《煙雨三國》。上次在“閱客書筑”直播了《煙雨三國之主公篇》,這次則談談《煙雨三國之謀士篇》。余律師認為三國時期的牛人,誰最缺謀士?
余安平律師(以下簡稱余):三國時期最不缺文臣武將也不缺謀士的是袁紹,其次是袁術,再次是劉表。但恰恰是袁紹成就了曹操,袁術成就了孫策、孫權兄弟,劉表的人才儲備就像荊州被曹操、孫權、劉備“三分”一樣,也被曹操、孫權、劉備各得一些。劉備沒有為人他作嫁衣裳,因此劉備的謀士一直都很稀缺,這也是劉備起家很早卻成就事業很晚的原因。
張:“曹劉孫”這三家分別是什么時候起家的?
余:曹操起家是在初平二年(191年)袁紹表其為東郡太守,發跡則是初平三年(192年)濟北相鮑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兗州牧。劉備起家是在初平二年(191年)被老同學公孫瓚表為平原國相,發跡則是興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謙表其為豫州刺史。孫堅雖然在初平元年(190年)被袁術表為豫州刺史但很快敗亡,直到興平元年(194年)袁術派孫策渡江進攻劉繇才正式起家,建安元年(196年)孫策擔任會稽太守,開始正式發跡。不過,劉備在建安元年(196年)被呂布偷襲丟掉徐州后,一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擊敗曹操才開始站穩腳跟,而孫策在建安元年(196年)擔任會稽太守后就有穩定的根據地,因此劉備在“三家”里穩步起家則是最晚。
張: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劉備最重要的謀士,從此劉備才有穩定的戰略與穩定的根據地。如果劉備在20年前就遇到劉備這樣的謀士,他有沒有機會創業成功?
余:劉備在興平元年(194年)曹操進攻徐州時帶兵救援徐州,被徐州牧陶謙補充了四千丹陽兵,表為豫州刺史。這時呂布在成功的鼓動下偷襲曹操的老巢兗州,80座城市只剩下3座城市,曹操幾乎無家可歸。曹操這時向劉備示好,回師進攻呂布卻屢戰不利,曹操都想要去鄴城投奔“老大哥”袁紹。這時曹操的重要謀士程昱勸阻了曹操,說還有一萬兵馬,還有自己和荀彧這樣的謀士,還是有希望打敗呂布。如果投奔袁紹,將軍您能看袁紹臉色?雖然曹操最終聽從程昱的建議擊敗了呂布收復了兗州,但也說明曹操處于最危險時期。如果此時劉備有重要謀士在身邊,必然不是“坐山觀虎斗”,而是鼓動徐州陶謙一起出兵,聯合呂布夾擊曹操。曹操剛剛在徐州屠城,陶謙、劉備的復仇之師和呂布的并州鐵騎聯手,此時曹操羽翼未豐,也許曹操也就“領盒飯”了。
呂布剛剛在袁紹處受氣出逃,劉備如果身邊有一流謀士必然鼓動呂布北上進攻袁紹,則袁紹陷入幽州公孫瓚、兗州呂布、豫州劉備、徐州陶謙的夾擊之下,袁紹究竟還能活多久都是問題。劉備身邊缺乏一流謀士,也就錯過了聯合呂布夾擊曹操的機會,也錯過了支持公孫瓚消滅袁紹的機會,當然最終錯過了復興漢室的機會。曹操也是“命好”,呂布偷襲兗州時劉備沒有趁火打劫。
張:余律師認為曹操陣營誰才是第一謀士?
余:曹操陣營第一謀士當然非荀彧莫屬。荀彧不僅是潁川士族集團的領袖,而且是曹操的“大管家”相當于劉邦的蕭何,而且向曹操推薦了鐘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甚至杜畿、嚴象、韋康、司馬懿等人,可以說曹操的陣營的人才儲備主要就來自荀彧。如果說荀攸與郭嘉可以相互替換,賈詡和程昱也可以相互替換,那么荀彧則是無可替換。以官渡之戰為例,荀攸、賈詡在曹操身邊出謀劃策,荀彧在后方坐鎮,重大事務曹操還需要聽取荀彧的意見,這才是曹操陣營的“定海神針”。等到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廢除東漢開國皇帝劉秀開創的“三公”制度專門為自己恢復丞相制度后,荀彧就與曹操分道揚鑣甚至不再向曹操舉薦人才不再為曹操出謀劃策,曹操也就開始走下坡路。
張:網上似乎更喜歡吹捧郭嘉、賈詡,這又是為什么呢?
余:郭嘉是被易中天吹捧起來,認為郭嘉是“預言家”,其實歷史上郭嘉也就是“憑感覺”很神,預見到孫策會被刺殺,預見到進攻劉備時袁紹不會來“攪局”,預見到進攻袁紹時劉表不會來“攪局”,此人的第六感特別厲害,但真正向曹操提出戰略戰術安排的反而是荀彧、荀攸叔侄。賈詡成為“網紅謀士”,這是因為此人特別擅長“自保”,不僅善于選擇欣賞自己的“老板”,而且能夠“善始善終”,甚至關鍵時刻說服張繡投奔曹操,說服曹操以大兒子曹丕為世子。不過,荀彧比較是世家大族,曹操雖然逼死了荀彧卻依舊對其以禮相待,荀彧家族在魏晉時期并沒有受到沖擊,長子娶曹操的女兒安陽公主,第六子荀顗是司馬昭的心腹與西晉開國元勛官至太尉,女婿陳群是曹魏司空,這種家族繁華是郭嘉、賈詡不可比的。
張:劉備的謀士不多,為什么諸葛亮在歷史上如何被尊重?
余:諸葛亮的功績顯然不如司馬懿,但諸葛亮卻因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受到推崇,成為“人臣”的楷模。哪位帝王都希望自己的臣僚象諸葛亮一樣才華橫溢又盡忠盡職,諸葛亮也就成為“又紅又?!钡牡浞叮瑲v代皇帝不推崇諸葛亮難道推崇司馬懿?哪位大臣要是以司馬懿為偶像,可能早就被告發誅殺了??梢哉f諸葛亮在歷史上被尊重,一則因為他真的文武全才,既入文廟又入武廟;二則因為他“政治正確”,后世君臣需要以他為榜樣教化子孫。
張:劉備陣營的謀士,諸葛亮以外“第一人”應該是誰?
余:劉備陣營的謀士,知名的其實也就是諸葛亮、龐統、法正、徐庶,其中諸葛亮是蕭何之才,法正則是張良之才,龐統其實施政不如諸葛亮,用兵不如法正。徐庶跟隨劉備日短,難以建功立業。法正跟著劉備,甚至在漢中之戰擊敗了劉備的頭號勁敵曹操。曹操當時說了一句話,劉備向來不是我的對手,原來是法正在他那里。我一直把曹操這句話看成曹操慣用的自我安慰“精神勝利法”,其實曹操這句話也說明劉備有了法正才是一流,劉備離開法正只是二流。后來劉備東征荊州失敗,諸葛亮就感嘆說,若法正在一定有辦法勸阻劉備東征,即使不勸阻劉備東征也不會敗得這么慘。這說明即使是“武廟十哲”之一的諸葛亮,對法正的軍事才華也是自嘆弗如。法正的軍事才華能夠折服用兵“仿佛孫吳”的曹操和指揮象征的諸葛亮,可見其過人之處。
張:劉備多次敗于曹操都沒事,為何敗于陸遜就一病不起?
余:就像袁紹多次被老資格的公孫瓚打敗都沒問題,但被袁紹向來看不起的“小弟”曹操打敗了就一蹶不振,許多人受得起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的羞辱,卻受不了比自己地位低的人的不敬。劉備遇上曹操,打敗仗是正常現象,漢中之戰“意外”勝了曹操,劉備就“飄”起來了,認為自己本來就很厲害。夷陵之戰如果劉備是被曹操打敗應該可以接受,確實被名不見經傳的黃口小兒陸遜打敗,劉備就一口老血噴出來,最終只能白帝托孤了。要知道劉備東征基本沒有能臣名將,所謂關興、張苞本就是羅貫中捏造的名將,劉備東征也是大概率失敗,這也是劉備東征前先稱帝之所在,否則吃了敗仗如何稱帝?
張:東吳是否沒有謀士?除了魯肅,沒有看到哪位職業謀士。張昭、張纮內政還行,但對外實在夠嗆。
余:東吳的謀士也很不少,只是他們同時是領軍主帥或者陷陣猛將,從而掩飾了謀士光環。無論是周瑜還是魯肅甚至甘寧,都提出進攻江夏,奪取荊州,北向爭奪天下,周瑜甚至提出奪取荊州后再奪取巴蜀,聯合馬超共同進攻曹操。在東吳謀士的規劃里,荊州是志在必得,后來西晉滅吳就是順長江東下而不是橫渡長江,也說明荊州關系東吳生死,劉備奪取漢中后就應該放棄荊州。
張:東吳的謀士應該能夠預見到奪取荊州后劉備必然東征,為何不勸阻孫權殺關羽?
余:東吳的謀士當然能夠預見到奪取荊州后劉備必然東征,殺不殺關羽其實劉備都會東征,而且不殺關羽則增加劉備東征的實力。有些人想當然認為孫權不該殺關羽,其實只要奪取荊州則劉備與孫權就必有一戰。從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荊襄之戰,孫劉聯盟維持了11年之久。孫權、劉備聯手擊敗曹操,孫權、曹操聯手擊敗劉備,這也說明“三家”任何兩家聯合都足以壓制剩下一家。如果曹操多活幾年,孫權就可能“領飯盒”了。
張:劉備進攻孫權時,曹丕為何坐山觀虎斗?
余:劉備進攻孫權時,孫權最擔心曹丕趁火打劫,趕緊向曹丕稱臣甚至送還于禁等人示好。曹丕這傻子竟然認為孫權剛剛歸順自己就去進攻他,會導致其他想歸順自己的人止步。這傻子難道不知道孫權不是真心歸順,而且此時“三足鼎立”局面形成沒有諸侯歸順曹丕?曹丕想當然認為可以坐山觀虎斗,然后蜀國戰敗則進攻吳國,吳國戰敗則進攻蜀國,他忘了不能趁火打劫就是被各個擊破?
兩強相爭,第三方必須把坐山觀虎斗與趁火打劫放在一起,就像孫臏提出圍魏救趙一樣需要認準出兵時機。出兵太早了,會幫別人承擔軍事壓力;出兵太晚了,就撈不到好處。當年朱元璋和陳友諒鄱陽湖大戰,張士誠這個傻子就“坐山觀虎斗”結果被老虎吃了,他難道不知道無論是陳友諒還是朱元璋誰能最終獲勝都不會放過他?張士誠不能出兵過早,那樣陳友諒以較輕的代價擊敗了朱元璋必然會乘勝消滅張士誠。張士誠也不能出兵過晚,等到朱元璋騰出手必然順手消滅張士誠。張士誠應該在朱元璋主力集結到鄱陽湖后吞噬朱元璋的地盤但避開南京,避免過分刺激朱元璋讓他回援。等到朱元璋將陳友諒包圍在鄱陽湖尚未最后消滅時,張士誠就應該全軍出動攻占南京并直奔九江,這就讓朱元璋陷入兩難境地?;鼐劝桑愑颜彸脵C突圍前功盡棄;不回救吧,后方丟失軍心不穩。咬著牙消滅陳友諒吧在與張士誠決戰吧,張士誠還給不給朱元璋喘息機會。
曹丕如果趁著孫權大軍主力被劉備牽制在荊州,以傾國之兵南下進攻東吳,孫權也就陷入了困境。陸遜大軍回援吧,劉備必然銜尾追擊;陸遜大軍不回援吧,江東危矣而且陸遜大軍軍心不穩。如果曹操在,必然以為漢壽亭侯關羽報仇為借口出兵東吳,孫權可能就要“領飯盒”。一旦孫權敗亡,劉備如何能夠獨自支撐?曹操等了11年才等來孫劉內訌,這機會竟然被曹丕浪費了。
張:三國后期究竟有沒有謀士?
余:三國后期當然有謀士,例如鐘會。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爽集團,曹爽集團重要骨干夏侯霸逃奔蜀漢,就對姜維說曹魏有個年輕人鐘會鐘士季,此人要是掌權則是蜀國和吳國的憂患。景元三年(262年)鐘會向司馬昭獻計,大規模造船擺出一副進攻東吳的架勢,這樣東吳就不敢出兵救援蜀漢。然后出兵進攻蜀漢,滅掉蜀漢后造成基本完成,就可以順流而下滅亡東吳。
鐘會被司馬師、司馬昭稱為我的張良,足以說明鐘會智謀超群。魏延鎮守漢中采取“御敵于國門之外”戰略,守住秦嶺隘口,讓曹魏軍隊無法進入漢中。姜維認為魏延這種戰略雖然能夠保住漢中,卻不能立功,于是“誘敵深入”放棄秦嶺隘口,而是在漢中建兩座堅固的城池即漢城、樂城。一旦魏軍進攻漢中,遲遲不能攻破漢城和樂城,遷延日久后勤補給困難,則蜀漢軍隊可以趁勢反擊將其擊敗。姜維這種戰略擊敗了曹爽這樣的“草包”,卻對鐘會毫無辦法。鐘會率領十幾萬大軍進攻漢中,并沒有像曹爽那樣猛攻漢城、樂城,而是用兩倍的兵力圍困這兩個城市使得守軍不能出來破壞魏軍后勤補給線,主力大軍馬不停蹄直奔陽平關,甚至在蜀漢援軍趕到之前奪取陽平關。如果不是姜維虛晃一槍逼退諸葛緒及時回防劍閣,蜀漢都被鐘會滅亡了。姜維雖然在劍閣擋住了鐘會大軍,卻被鄧艾偷襲陰平小徑直奔成都,蜀漢最終還是滅亡了。
如果昆陽之戰時王尋、王邑有鐘會的聰明,留下幾倍的兵力圍困昆陽城,主力部隊直奔宛城,則劉秀就是有“開掛”的本領也只能認栽。誰告訴你遇到的城池都要攻下來?你的兵力是對方的N倍,你完全可以留下一支部隊圍困或者監視路上遇到的敵人,主力馬不停蹄直奔敵人要害之地,不要做你的對手希望你做的事。
張:請用一句話總結三國謀士。
余:善謀的謀士遇上善斷的主公,這才是珠聯璧合。
張:余律師自己在律師事務所扮演什么角色?
余:我曾說自己“善謀不善斷”,屬于典型的謀士角色,逐漸把“善斷”的角色移交出來,專心致志于“善謀”的角色,這樣既可以讓我“角色更專一”,也可以“思維更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