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青蛙為什么會呱呱的叫(河岸蛙鳴第一聲)
夏天青蛙為什么會呱呱的叫文章列表:
河岸蛙鳴第一聲
文/蒙山樵夫
初中時候學過一篇非常有趣的課文,是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的科普小品《大自然的語言》。文中以詩化的語言,描述生機盎然的自然現象,幾十年過去了,仍然記憶猶新。
“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這段優美的文字,伴隨我走過幾十年的光陰,每到春天,看到草木競相萌發,百花次第開放的熱鬧時節,我總是想起這段文字。就在今天,按照平日的生活習慣,我早早起來,到河邊的跑道跑步。忽然聽到一聲蛙鳴,當時,我就跟跑伴說:“今天,怎么有青蛙叫???記得以前都是小麥挑旗的時候,才有青蛙叫?!毖睾拥览^續跑,便聽到不是一聲蛙鳴了,很多青蛙此起彼伏很是熱鬧。這真是罕見??!昨天在這河邊還悄無聲音的,怎么今天就蛙鳴陣陣呢?
看一下日歷,才過了春分第六天,離清明還差9天,在這個日子聽到蛙鳴,真是新鮮了。人們說,春脖子短,我覺得這春天幾乎就沒脖子。這溫度就是初夏的溫度,也無怪乎這青蛙要出來報到了。
看一看河岸,柳樹已經吐絮了,柳枝是濃密的秀發垂下來,苦菜子已經長出很肥厚的葉片了,薺菜已經開出白色的花朵。楊樹也露出嫩嫩的葉芽,河堤上連翹蓬蓬勃勃開著厚密的黃色的花朵,蘆葦還是去年的身子,新芽還沒發出來,玉蘭花白色的花瓣已經飄落。突然想起《大自然的語言》的句子,感覺這樹芽花朵,都是各類草本木本們生命的萌發和綻放。小鳥兒開始筑巢了,有些鳥兒銜一長長的枝兒,修復自己的愛巢,是給自己將要到來的雛準備的吧?
想那冬天里我沿著冰凍的河床走的時候,河床凍得非常堅硬。河水是最近才從上游五龍湖水庫放下來的,這野鴨可比冬天幸福多了。在水面游來游去,不時在水面享受著美味。或是漂浮的蟲兒?或是游動的魚兒吧?河床寬闊的地方,蛙聲很熱烈。這是清晨的時光里,因這蛙聲的到來,這河岸很熱鬧。
在河邊跑道,只聽蛙聲,不見蛙影。記得去年夏天一場大雨后,在跑道上,幼蛙們蹦蹦跳跳,不時出現在腳下。今天,只聽到水里的蛙聲。我覺得在這浚河,蛙才是主宰者。想來想去,今天這青蛙的叫聲頗引逗我的思緒。想著這春天的蛙,我的興趣被撞擊出了火星,真的不好熄滅。我還是到古詩詞里去看一下吧?“春草池塘獨聽蛙”(宋·曹豳),這是暮春時節的蛙聲;“久雨初晴睡正長,春蛙鳴遍舊池塘”( 宋· 釋斯植),這是春雨后的蛙聲??磥恚裉爝@浚河邊的蛙聲也不奇怪。
農諺說:蛙聲一響,谷麥滿倉。辛棄疾“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夏天的蛙聲里報告了豐收的消息。夏天才是蛙最得意的時節。這青蛙是益蟲,能大量捕食田間害蟲。農人們聽到蛙鳴就像聽到豐收的號角,那心里肯定是特別興奮的。宋人趙師秀的詩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分明告訴我們這池塘就是蛙的快樂的家園。記得童年的夏天,每逢雷雨之時,蛙聲此起彼伏,一汪池塘一汪蛙。這震撼的音樂,幾乎能壓下雷聲。
走在河邊,河岸水草還沒長出來。這青蛙就有點急不可耐了,“呱呱呱”一陣響亮的鳴叫,幾乎讓人忘記了這里還是春天。按照往年的經驗,蛙聲都要伴著雨的,蛙是民間的天氣預報員?!傍B語知天陰,蛙鳴識天雨”,“雞唱未圓天已曉,蛙鳴初散雨還來”這些詩句都是蛙預測晴雨的例證??墒墙裉靺s是陽光明媚呀,想來想去,這今春第一聲蛙鳴,的確讓我費神。
杏花剛剛落英,桃花尚未綻紅,楊樹都沒展葉,蘆芽沒有開萌。家鄉浚河在春天里就有了一聲蛙鳴。這自然的語言,在向我們傳遞著什么樣的信息呢?是夏的到來么?是雨季的來臨?是豐收的喜訊?還是因了我日日在這河邊守候,而向我問候呢?這大自然無窮的奧妙,我私下以為這是浚河派出的使者,用這新春的第一聲鳴叫,向我溫情致意。或許這本身就是個未解的自然之謎,需要我日日的陪伴,留給我深沉的思考。
(作者聲明:本文所選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晨讀|蟬鳴與蛙聲
現在鄉村的夏夜已很少能聽到蛙聲了,好在知了白天還在不停地鳴叫,給鄉村帶來幾許熱鬧與生機。
在我的家鄉,蟬叫“吾知了”,青蛙叫“田雞”,吾知了與田雞叫得最響的都是雄性,據說是為了刷存在感,也算另有所圖。
把蟬叫“吾知了”,也許是仿聲,因為蟬整天叫著 “吾知了,吾知了”。把青蛙叫作“田雞”,也許是一種象征,天蒙蒙亮,雞就不停地叫;天黑了,青蛙也不停地叫,像田里的雞。在鄉村,方言里的很多物名物候都得到簡單、生動、充分又形象的表達,如百足之蟲的蜈蚣叫“百腳”,這是方言的偉大。
小時候在知了的叫聲中度過每個盛夏,所以記憶中的“吾知了”是好玩又可煩的。好玩就是每個夏天,村里的小伙伴們都要去捉知了,也都會捉知了,拿一個網袋或塑料袋,用一根鐵絲把袋口圈成環狀,插在一根長長的竹竿上,悄悄走到樹下,慢慢地伸向知了旁邊,再迅速套住它,知了聽到聲音就要起飛,正好飛進網里。有的小伙伴聲音大,動作慢,竹竿還沒伸到知了的身邊,早就把知了嚇跑了。捉知了也有點小風險,頭頂的楊樹上刺毛蟲很多,有時會掉下來,皮膚只要碰到一點點就要痛好幾天。午休時,也是知了一天中叫得最響的時候,那時沒空調,天熱午間休息都敞開大門開著窗,那知了叫得真煩人。
知了的生命力非常強,在土地里潛伏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肯鉆出地面蛻變蛻殼,爬上樹飲而不食,太陽出來了就鳴叫。記得小時候拿著手電筒跑到河邊的樹旁,看著知了爬出來蛻殼、變身,非常神奇。村里有幾個小男孩聽大人說知了殼是一種好藥材,每天早上起得很早,到河灘的樹旁撿知了殼,積起來賣給小鎮上的藥店。后來在蘇東坡的詩里讀到了“千里共嬋娟”,在博物館里看到了“玉蟬”。在古代,蟬作為一種吉祥物,或許就是復活永生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象征吧。
青蛙的叫聲不比蟬鳴低調,但聲音要好聽得多,且有節奏感,不像知了叫,單調重復得有點枯燥。鄉村夏夜,特別是雷陣雨過后的黃昏,田野里、池塘邊群蛙齊聲,高歌猛進,此起彼伏,大有“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的氣魄。除了蛙聲,青蛙的眼睛和皮膚也是引人注目的,但青蛙最漂亮的不是它大大的眼睛和五顏六色的皮裝,而是它從高高的河灘上往湖里跳的動作,靈活敏捷,身姿優美,還有剛跳到水里游泳的姿勢,四肢一伸一展,線條優美到極致,連湖面的水波也是那樣柔和。
青蛙是吃害蟲的,所以從小覺得青蛙的叫聲也好聽。小時候看到過青蛙吃蚊蟲,速度驚人地快。青蛙也喜歡在田埂旁邊尋蚯蚓吃,一條又肥又大的蚯蚓,它伸伸脖子就吞下去了。青蛙還會吃其他的小動物,但這也不影響青蛙得到“莊稼的衛士”這個名副其實的光榮稱號。
現在鄉村的夏夜已很少能聽到蛙聲了,田野寧靜得有點清冷,好在知了白天還在不停地鳴叫,盡管不像以前那樣聲音嘹亮,但還是給只有老人與田的鄉村帶來幾許熱鬧與生機。
(稼穡)
以積極健康心態聽取蛙聲一片
作者:鄭桂靈
近日,成都市龍泉驛區一居民在“人民網地方留言板”反映,龍泉驛區陡溝河公園一處池塘每到4月,癩蛤蟆叫聲此起彼伏,吵得附近住戶夜不能寐,建議將池塘填平。對此,管理方回應:癩蛤蟆是“三有”保護動物,是不允許私自捕捉的,有癩蛤蟆出現的地方說明該地生態環境良好。由于夏天已至,癩蛤蟆叫聲屬于正常自然現象。(5月15日《成都商報》)
說到噪音擾民,人們曾投訴過施工聲音過大、汽車胡亂鳴笛、商家喇叭聲太吵等噪聲污染,可如今連哇哇鳴叫的“癩蛤蟆”也被投訴成擾民的始作俑者。不過,根據公園管理方的回應,“蛙聲一片”是生態環境變好后的自然現象,癩蛤蟆又是“三有”保護動物,算不得“噪音擾民”。如此說來,被蛙聲吵到的居民當對此多些理解、寬容與適應。
現實中,居民休息被蛙聲吵擾到的情況并不鮮見,尤其是對于有開窗睡覺習慣和晚上睡眠不好的人們,此起彼伏和震耳欲聾的蛙鳴,的確吵得人們夜不能寐。為此,一些地方都曾經發生過居民投訴癩蛤蟆“太吵”的案例,比如,湖北武漢、海南三亞等,但結果大都不了了之。畢竟,根據我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其所稱的“環境噪聲”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因而,從法律的角度解讀,癩蛤蟆叫聲當不屬于噪音。
也許,對于好久不聞“蛙聲一片”的人們,每天能夠枕著青蛙呱呱的叫聲入眠,當為詩意般生活的享受,尤其是對于那些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們,能夠在大自然賜給的蛙鳴聲中入睡,更是人生幸事。依循自然規律,初夏時節正是青蛙“求偶”生理期,在自然環境下集體發生連綿蛙叫,正說明城市水體質量變好、生態環境向優的可喜變化,值得人們自豪與欣慰。難怪武漢園林和林業局負責人在回應相關投訴時回應:“蛙鳴正是為好生態代言”。
事實上,我們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得益彰,其和諧本義就當包括“和而不同”的情形?,F實生活中,我們在享受大自然帶給人類絢麗斑斕、鳥語花香的愜意美感同時,也需要對由自然物候、鳥獸蟲魚給生活帶來的些許煩惱給予理解包容,比如鳥鳴、鳥糞、蟬鳴、蛙叫等可能帶來的聽覺不爽和生活不便。這既是不可改變的自然規律,其實也是生態環境的應有現象。
凡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自然聲音與噪音污染是有著本質區別的,不可同日而語。面對人與自然可能發生的生活矛盾,強行驅離和硬性改變顯然不可??;唯有更新認知、調整心態、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方為上策。
環境改善回到了蛙鳴的自然生態,恰恰是一種原生態的生活情景,當被視為大自然的美妙樂章。有媒體曾為鳥糞擾民的反映寫了篇《寧要鳥糞不要沙塵暴》的報道,引導市民正確對待頭頂掉鳥糞的煩惱;一位婆婆也為“蛙鳴”辯解:她住低層,本身睡眠不好,青蛙吵更難入睡,但青蛙是有益動物,不能趕走它們,心態放好,接受就行了。
生態好,心態更要好。面對季節性蛙鳴擾眠,人們不妨試著接受和適應,學會枕著蛙聲入眠,或買耳塞,或閉窗戶。(鄭桂靈)
來源: 北京青年報
七月蟬鳴,八月蟋蟀入窗前
七月,不管是清晨,午后還是傍晚時分,樹上的蟬鳴總讓人覺得聒噪。
據說,蟬要在地下生長3--7年,有的長達10年,然后才破土而出,在夏日漆黑的夜爬到樹上,褪去外殼,變成有翅膀的蟬,然后開始鳴叫,找尋另一半,即使找不到另一半,最多2周時間,它們的一生就結束了。蟬是夏天的產物,是夏的標志,它們用短暫又漫長的一生向世人歌唱“知了知了”。
八月,到了晚間,除了聽到“知了知了”的聲音,雖然住在高高的樓上,也能聽到蟋蟀在窗前唧唧的叫聲。如果回到鄉村,像這樣的夜晚,河里呱呱的青蛙叫也是不絕于耳的。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八月,去看一片芙蓉出水,去賞一池荷葉田田。
靜下心去看夏到秋的轉變,去領略這四季的變遷。美,在世間萬物,靜,在心底深處。
夏日聽蟬鳴
一
我家住在池塘邊上。
從初夏開始,池塘里就有滿滿的荷。
夏日多南風。清晨,敞開窗。絲絲縷縷的荷香會隨風裊裊飄進,香氣盈屋,滿室可聞,而且回旋縈繞久久不散。
過不幾日,隨荷香而來的還有蟬鳴。
初始,蟬鳴就像一支細細碎碎地忽有忽無的哨音。吱吱地溶進池塘的水中,又被荷吸取一部分。這些湊一塊,談不上悅耳,倒也耐聽。就怕隨著氣溫上升,蟬們越來越多。雖說它們不聚眾,卻也叫得歡實。聲浪此起彼伏,沒有音律,直直的,便頗感聒噪。蟬鳴塞得耳朵滿滿的,擊退了荷香,它成了主旋律。
再加上夏日多雨,池塘里的青蛙呱呱呱地伴唱。它們的合奏,一起來,無論如何是制止不住了,就像上演著循環往復的一場戲。無奈中,只得任其自然。但是戲唱得久了,就多多少少有點被人嫌棄起來。此時,卻是孩童的美好時光。
二
其實,蟬鳴最大聲時要數中午,也許氣溫上升的緣故,蟬鳴從一陣一陣的時有時無,變成拖延不斷的長腔調,仿佛它們的聒噪是能夠對抗炎熱夏日的唯一排解方式。
我們這里的鳴蟬有兩種。一種蟬,體長約2厘米,全身黑褐色。它是最早登臺的“歌唱演員”,鳴聲尖而長,連續不斷,吱吱不停。
過不了多久,另一種蟬登場亮相。它們體長約4厘米,混身漆黑發亮,鳴聲高亢響亮,像是男高音。時而獨唱,時而合唱。
不過,它們的聲音有點刺耳,每當中午時分,當群蟬齊鳴時,頗有擾人休息之嫌。偶爾也可聽到兩種蟬鳴組合后的響聲,混合在一起,毫無章法,此消彼長,簡直就是時尚混搭風。
耳朵里灌進的蟬鳴,就是夏日高亢的歡呼,熟絡里熱鬧著。
此時你若心緒清寧,倒也能把蟬鳴當做一種生命的交響樂來享受。
三
與蟬有關的古詩甚多。我偏偏喜歡唐朝詩人虞世南的那首《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后人根據他的經歷解釋詩意道:蟬聲聽上去高亢嘹亮,一般人往往認為,它們是借助于風力而遠傳。作者卻另辟蹊徑,別具慧心,格外強調蟬鳴是出于“居高”而自能致遠。作者獨特的經歷帶來的感受,深深蘊含著一個真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遠揚聲名。它突出強調一種人格的美,強調人格的力量。表現出作者以蟬自許,淡泊名利,從容不迫的風度和應對。書上說這是一種氣節。也許我的修為不能解透詩人的境界,只是覺得詩句描寫貼切走心。
四
蟬,還是一種食材,可以制作成美味佳肴。尤其是油炸蟬,佐酒,是完美搭配。
記得孩童時,暑假里,我與小伙伴一起,拿了硬要父親特意制作的捕蟬工具。一根長長的竹桿,桿頭擰牢一個鐵絲彎成的圓圈,再縫制一個紗網袋子,鐵絲圓圈周邊與網袋子邊沿縫合在一起,構成了套蟬的得力工具。
中午,我們幾個人相跟著。每個人手里端著長桿,還拿著用來裝抓獲的蟬的塑料袋。
走在大太陽下,我們頂著一頭汗。個個仰著通紅的小臉,眼睛逡巡,追著蟬鳴尋樹枝上趴著的蟬。
有時候看到一只蟬,我靜靜地把長桿靠近蟬抓著的樹干,不等網袋子靠近,蟬不知道是怎么感知到危險的訊號,它展開雙翼飛走了。我的心跟著飛走的蟬失落。蠻有一種“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的況味。
我又跟著蟬鳴看見一只。悄悄地,走到樹下,把長竿子緩緩地探伸上去,力量加速度一下子捂住蟬,一只蟬就這樣收入網袋子里,這時的蟬依然鳴叫。
我收回竹竿,手伸進網袋里抓蟬。它一個勁兒地撲動雙翼,試圖掙脫逃走。無奈它已經被我逮到,就絕不會放走。就這樣,一只又一只,有時候一中午的收獲,可以給晚餐添上一盤愛心的佳肴。
回到家,母親給它們掐掉雙翅,準備熱炒。待鍋里油熱度達到,把蟬往里一放,它們在熱油噼里啪啦翻滾。不消多久,炒酥的蟬出鍋裝盤,表層撒一點點鹽粒。便成為餐桌上最受父親歡迎的一道美味。
父親夾一只蟬放進口中,咀嚼片刻,然后呡一口小酒,腮上的酒窩更深了。一邊嘟囔:“很好的下酒菜?!币贿吥醚劬粗遥骸罢葱」媚锏墓饬恕!?br> 我聽到表揚,心里充滿美滋滋的節奏感,飯也吃得更香了。并且承諾,明天還會跟小伙伴去套蟬。
父親的眼睛里有了不舍:“咱不去了,天太熱,看把我閨女熱壞了。再者,放假也得以復習功課為主。是不?”
我也就隔一段時間,趁父親上班不在家,母親忙活的時候,偷偷約小伙伴出去一次。而每一次都會換來父親的心滿意足。
有幾年,母親帶我住在鄉下。我家的東鄰居住在比我家高出幾米的土臺上。
鄰家在土臺邊沿植了梧桐樹。一到夏天,梧桐樹上的蟬鳴叫囂著躥進我家屋子里,聲音特大。本來就悶熱的中午,再加上蟬鳴聲聲,午睡變成我的一大難題。
驅熱,母親可以用蒲扇,但蟬鳴她是無計可施。為了讓我睡覺,母親把手里的蒲扇搖來搖去,不停歇。蒲扇傳過來的風依然是熱的。涼席上的我來回翻身,就想換一個涼點的地方擱下我因為蟬鳴而煩躁的心,好讓自己快點入睡。如今回憶起來,難道當時要在地里忙碌的母親就不瞌睡?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偉大的母愛的體現在細微處。
五
又到了蟬鳴響亮的時候。回憶里的蟬鳴穿進現實,倒有了一種親切感,好想再回到童年,再享受來自母親手搖蒲扇傳來的涼爽,看父親酒后盛滿幸福的深酒窩。
現下終是明白,蟬鳴來自大自然,是不能禁止的自然規律。
既然如此,我何不拋開雜念,放下包袱,給自己一個輕松點的心情,享受迎著荷香、聽蟬鳴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