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調休2021(紅星觀察|法定節假日或將優化,專家建議增設暑期黃金周)
五一調休2021文章列表:
- 1、紅星觀察|法定節假日或將優化,專家建議增設暑期黃金周
- 2、立志航空報國,奮戰攻堅一線
- 3、早安武漢︱重要通知!本周六起,武漢地鐵乘車有新變化
- 4、新華全媒+|這個五一,看最美勞動者如何煉成
- 5、四川新聞聯播|扎根一線 以靜致遠
紅星觀察|法定節假日或將優化,專家建議增設暑期黃金周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近日聯合印發《國民旅游休閑發展綱要(2022—2030年)》(下稱《綱要》),旨在進一步優化我國旅游休閑環境,完善相關公共服務體系,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豐富旅游休閑內涵,促進相關業態融合。
據悉,《綱要》共提出10項重點任務,具體包括發展現代休閑業態、提升旅游休閑體驗、推進產品創新升級等內容。其中,關于保障旅游休閑時間、優化全國年節和法定節假日時間分布格局的內容,引發社會熱議。
“希望放假不調休”“建議加長春節假期”……諸如此類聲音受到關注。《綱要》出臺后,會如何優化全國年節和法定節假日?紅星新聞采訪了相關專家。
文旅部官網截圖
1
每年近三分之一時間在休假
為何仍感“假期荒”?
實際上,我國節假日天數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已有所增加。紅星新聞記者查閱發現,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法定年節假日為7天;1999年增至10天;2007年頒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設為法定節假日,假日格局得到進一步完善。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法定節假日已變為11天,算上周末休息日,每年非工作日總計在115天左右,占比超31%。換言之,中國人每年有近1/3的時間在休假。
此外,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2021年10月發布的《中國休閑發展年度報告(2021)》統計,與2019年相比,2021年城鎮居民工作日、周末、節假日休閑時間均出現不同幅度增長,其中周末增幅最大、節假日次之,休閑時間分別增加0.91小時和0.64小時。其中,農村居民平均每天休閑時間從3.14小時上升至4.36小時,漲幅達38.85%。
即便休息日超百天,依然有不少人感到“假期荒”,國慶、春節扎堆出游的話題不絕于耳。這背后,真的是放假天數不夠,還是放假的“打開方式”不對?
“從總量上看,放眼全球,我認為我國節假日天數并不少,也符合我國國情國力。”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在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表示,大家之所以覺得假期天數還不夠,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戴斌認為,其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經濟發展,大家渴望有更多的假期來滿足自身享受生活的方式;其二,由于現行假期多為集中休假,這造成了居民的集中出游,帶來的出行體驗感、品質感相對變低,這也構成了人們認為節假日不夠用的一大重要原因。
而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創產業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所長劉思敏看來,雖然目前我國休假總天量并不算少,居于世界中等水平,但這也意味著,在假期天數上我們仍有進一步增多的空間。“很多網友呼吁假期延長,我覺得是很合理的需求。”
同時,劉思敏提出,人們之所以感覺“假荒”,是因為現行的休假結構還不夠合理。劉思敏解釋,隨著國內經濟水平增長,人們精神需求提升,旅游成了很多人的選擇。但“風景在遠方”,除了國慶、春節兩個長假外,其他諸如清明、端午等三天假期,并不足以支撐遠游以及長途探親等較為耗時的安排。
2018年國慶節,成都春熙路步行街人山人海。紅星新聞資料圖
2
前挪后湊的調休,合理嗎?
專家:從國際上看,還可以加以優化
自2008年開始,我國共設元旦、春節、清明、端午、勞動節、中秋和國慶七大全民法定公休節日,按照規定,全民公休節日的假期通過調整雙休日來集中休假,休假時段每年由國務院發布。但網友對調休頗有微詞,一項媒體公開的調查顯示,在“短假無調休”“長假有調休”和“都行”三個選項中,近80%的網友選擇“短假無調休”。
那么,前挪后湊的休假模式,在國際上是否有先例?戴斌回應紅星新聞表示,1999年我國實行黃金周制度,連放七天假,實際上是三天假期,加上雙周末的調休。這種黃金周制度最早是向日本學習借鑒,國際上也有少數國家或地區,通過這樣的集中休假方式,以實現拉動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
“但這種方式并不多見。從國際主流來看,更多國家和地區的長假并不需要調休,正常該休幾天就休幾天。”戴斌說。
紅星新聞記者查閱發現,如美國共設有10個法定節假日,規定將原本固定日期的節日調整為與其最接近的星期一,并以此固定下來。換言之,對于固定日期節日,美國很少調休。舉例來說,比如獨立日恰好在周中,那么就當天放假;如果其在周末,那么則在下周一補休一天。
再如日本,共設有16個假期,也同樣放假不調休,但會補假。比如假期趕上周末,則在下周一進行補充。
3
增加假期時間,我們真的需要嗎?
專家:四類人群急需長假
在每年的全國兩會上,呼吁增加長假期,取消調休是不少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
“我們呼吁增加假日總量,但更重要的是需要進一步合理優化假日結構,換言之,就是我們更需要長假。”劉思敏認為,眼下雖然雙休日填充進了假期,但對于四類人群而言,小假期或者雙休,并不能滿足遠距離出行需求。
第一類人群,異地尤其是跨省就業打工者,他們需要長假期來實現遠程探親的需求;第二類人群,即小康白領人群,需要長假來滿足中遠程休閑度假的精神需求;第三類人群,即中西部旅游業比較有優勢的地區,更加需要東部地區客源前往消費旅游,而這同樣會促進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第四類人群,即我國目前相對“老少邊窮”的地區,同樣需要額外的客源來實現經濟發展。
基于以上原因,劉思敏認為,眼下延長假期很有必要,呼吁增設黃金周,以實現假期結構的優化配置。
節假日,樂山大佛景區擁擠的人群 資料圖
4
帶薪休假制度
政策落地為何會“打折扣”
一直以來,國家層面始終強調把帶薪休假制度貫徹落實。紅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14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2015年發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均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把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納入議事日程,制定帶薪休假制度實施細則或實施計劃;《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則明確,在2020年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實。
“帶薪休假確實是基本權利,特別是職工應該享有的權利。”戴斌告訴紅星新聞,從現實來看,我國帶薪休假制度仍有進一步落實和普及的空間。
對此,劉思敏也表示,從帶薪休假的保障上,我們和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劉思敏解釋稱,雖然我國已經施行了帶薪休假制度,但是不少企業都會設置工作年限,或者休假起點定為5天,且最多不超過15天,況且并非每一名工作者都享受帶薪休假制度。相比之下,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已然能做到平均每月都有額外的帶薪休假。
在劉思敏看來,切實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減少休假前提條件,增加休假時長,擴大帶薪休假群體范圍,是需要學習借鑒的地方。
不過,主動放棄帶薪休假權益的群體,也不在少數。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發布的《休閑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休閑發展報告》顯示,在北京市有業群體中,2016年有30.1%的人沒有享受帶薪休假。在這些人中,“工作太忙,沒時間休”的占比達45.6%,“單位無帶薪休假制度”等原因位居其后。
對此現象,劉思敏表示,即便國家強調帶薪休假制度,但由于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國情不同,所以政策落地的效果也會“打折”。這背后的原因,在于我國目前的勞動力市場依然供過于求。
“從帶薪休假的提出,到落實,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戴斌分析指出,下一步,我國需要增強國民旅游休閑的觀念普及,增加職工的權利意識,用好5-15天的帶薪休假。這樣一來,結合現有的節假日,一方面可以提供遠途旅游休閑所需的時間,另一方面也更符合我國現有的國情國力。
國慶黃金周,擁堵的高速路 圖據新民晚報 資料圖
5
如何優化法定節假日格局?
專家:適當增加假日總量,增設長假期
實際上,這已不是文旅部第一次出臺有關優化國民旅游休閑的文件。2013年3月,文旅部便下發了《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該文件明確要求保障國民旅游休閑時間、改善國民旅游休閑環境、推進國民旅游休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國民旅游休閑服務質量等任務。其中包括加強帶薪年休假落實情況監督檢查、逐步實行低票價、打擊欺客宰客、城市休閑公園限時免費開放、提高旅游休閑教育質量等保障措施。
上述文件實施以來,我國旅游休閑環境得到持續優化,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產品和服務質量顯著提升,旅游休閑內容也持續拓展延伸。
那么,本次新《綱要》出臺,又釋放了什么信號?前挪后湊的調休制度,是否會暫停?更多長假是否會應運而生?對此,劉思敏表示:“我個人認為,《綱要》出臺后,假期結構會在一定程度上沿著這個方向改變。但具體怎樣去改,改到什么程度,現在還不能判斷。”
究竟該如何優化假日分布格局?劉思敏認為:“就是在適當增加假日總量的情況下,重點增設長假期。”他解釋稱,一方面社會需要更加貫徹落實帶薪休假,另一方面就是增加額外的黃金周,或者延長黃金周假期天數。只有增加黃金周長假,才是改善假日分布結構的有效手段,也是當下釋放旅游消費,扶持旅游產業的一項重要策略。
劉思敏還表示,建議增設3~5個法定節假日,并恢復過去的五一黃金周,呼吁在8月增設“避暑黃金周”。
他解釋稱,人們集中在十月或寒暑期出游,同時人們回家探親、辦婚禮、甚至領略四季風光都成了剛需,但如今卻無法徹底得到滿足。所以才有了國慶、春節人滿為患的局面。
劉思敏建議,或可考慮在每個季度都設置黃金周。他補充說,其實增設兩大黃金周,只需新增5個休假日,其中2天放在原有3天休假基礎的五一期間,另3天放在8月、連休周末,這樣就能讓每個季度都有黃金周。
而戴斌認為,優化現有節假日制度,建議把更多選擇權交給人民群眾,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對旅游休閑個性化、多樣性、品質化的要求。同時,戴斌也指出,旅游休閑制度的設計、優化也都必須從國情出發,不能過于理想化,既要考慮到人民對休閑的權利的滿足和實現,也要考慮到節假日制度調整所帶來的成本。
而對于如何合理放假,早在2017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曾公開表示:法定節假日假期長短的設置,需要與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綜合考慮假期增加對用人單位人工成本、生產經營發展等方面的影響。
紅星新聞記者 楊雨奇 吳陽 實習生 李想
編輯 官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立志航空報國,奮戰攻堅一線
10年前,一位英雄倒在了勝利時刻。10年來,他的精神不斷激發出奮進的力量。
2012年11月23日,中國第一代艦載戰斗機殲—15騰空而起、成功降落,令世界矚目。兩天后,殲—15艦載機研制現場總指揮、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羅陽卻突發疾病、不幸殉職。
英雄逝去,精神長存。10年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全系統累計成立1.5萬余支“羅陽青年突擊隊”,覆蓋科研、生產、試驗、試飛、服務保障、疫情防控等各個崗位,共有37萬余人次參加,有力推動了各型航空武器裝備的科研生產進程。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公司累計成立1969支“羅陽青年突擊隊”,在羅陽戰斗過的地方,隊員們擎起航空報國的旗幟,扎根航空裝備研制一線,攻堅克難、建功立業。近日,4位隊員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講述了如何讓青春在建設航空強國的火熱實踐中綻放光芒。
方文墨——
把小事做到極致
20年前,一名身高1.88米的大個子走到機床前,引得旁邊老師傅直搖頭:“這個頭兒,和操作臺高度不匹配,干鉗工估摸干不出什么名堂。”
用了10年時間,這名大個子奪得了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鉗工冠軍。他還創造了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精度——“文墨精度”。他就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首席技能專家、沈飛公司標準件中心鉗工方文墨。
方文墨出生于遼寧省沈陽市一個工人家庭。19歲時,他從技校畢業,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分配到沈飛公司工作。
方文墨所在的分廠承擔著為飛機操控系統加工零件的重要任務。飛機要安全飛行,一個鉚釘都不能出問題。從工作第一天開始,方文墨就立志“做全國最好的鉗工”。他把家里的陽臺改造成工作室,一有時間就埋頭苦練。酷暑時節,汗珠順著他的頭發滴落,衣服被汗水浸透。他專注于手中的零件,常常10多個小時不吃飯,只靠喝水補充體力。正常情況下,鉗工一年大約會換10把銼刀,方文墨一年卻換了200多把。
教科書上手工銼削精度的極限是0.01毫米,而方文墨的加工精度能達到0.003毫米,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1/25,被稱為“文墨精度”。
這樣的精度,是如何做到的?“精密加工過程,是靠著平時的勤學苦練,掌握一定的肌肉記憶后才能完成,我們把這項技能叫作‘人刀合一’。”方文墨告訴記者。
2013年,沈飛公司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個班組——“文墨班”,這讓方文墨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一次,廠里把一項緊急加工任務交給“文墨班”,這個任務難度大、風險高,加工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導致零件報廢。
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際,方文墨當機立斷,把自己正在攻關的一項技術成果“移植”到此次加工任務中。制訂方案、方案評估、開展論證……數十輪攻關后,方文墨帶領大家確定了最佳加工參數,試制件一次加工成型。最終,總體任務比預計工期提前5天完成。
方文墨是第一批“羅陽青年突擊隊”隊員,“文墨班”的許多成員也陸續加入了突擊隊。在沈飛公司標準件廠二樓的練功室內,操作臺下的木質地板被腳印磨白了,旁邊的不銹鋼工作臺上留下一處處汗漬。“文墨班”成員就是在這里苦練鉗工技能。
憑借精湛技藝,“文墨班”成了全公司的“排障特種部隊”。有一次,沈飛公司成品件廠來了二三十人,他們拿著兩個裝配不上的部件,搞不明白問題出在哪。“文墨班”的楊國心站了出來,經過詳細診斷和銼制,他和同事用了不到2個小時就把問題解決了。
10年間,“文墨班”攻關課題150余項、協調工藝問題40余個,破解了一批航空產品高精度加工難題。方文墨常說:“把產品當作工藝品去對待,把職業當作事業去看待,把小事做到極致,每個人都會成為大國工匠。”
王剛——
專治“疑難雜癥”
他加工的鋁片能達到薄如A4紙般的0.1毫米;他加工的銑床銑削達到0.005毫米;他的小孔鉸削技術能達到0.002毫米的精度極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首席技能專家、沈飛公司數控加工廠銑工王剛,工作20多年來不斷挑戰技術極限。
王剛在沈陽飛機制造廠邊長大,經常奔跑著追逐天空中飛機的軌跡,稚嫩的心里逐漸萌生出“航空夢”。1999年,從沈飛技校畢業的王剛,如愿以償進入沈飛公司,成為一名銑工。他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時到崗,刻苦鉆研技術,很快成為了技術能手。
在一次交流會上,王剛得知,國外一家公司能實現最小加工壁厚0.25毫米的精加工,而當時沈飛公司只能達到0.3毫米的精度。王剛心里暗暗較起勁來:“他們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而且要超過他們。”
緊接著,王剛開始進行緊鑼密鼓的加工實驗。近百次嘗試后,他把加工壁厚挑戰到只有0.1毫米。但王剛并不滿意,又經過不間歇的反復實驗,他迎來了自己技能新高度——銑床銑削加工的手工精度達0.005毫米。“只有苦心鉆研,勤加鍛煉,始終堅持精益求精,才能在平凡中創造神奇。”王剛向記者說。
憑借著絕活,王剛成為第一批“羅陽青年突擊隊”隊員。他癡迷于解難題,專治“疑難雜癥”,被稱為生產線上的“妙手神醫”。
有一次,某新研制的飛機進入最后裝配階段,安裝人員卻發現,連接軸就是插不進裝配套中,生產被迫停滯。在緊急關頭,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王剛。
王剛急匆匆趕到現場,徑直爬上高大的飛機機身,不時用手指敲擊零件并細致辨聽,最后,他的目光停在裝配套周邊區域的幾處零件上。他把這些零件做了簡單修整加工,終于,機翼與機身順利完成對接,戰機展現出威猛的外形。
20多年來,王剛帶動一大批青年職工成長成才。2010年,沈飛公司成立第一個以員工名字命名的班組——“王剛班”,承擔起大量攻關任務。2011年,沈飛公司又成立“王剛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室為科研生產提供技術保障,并對技能骨干進行深造培養。
田芳——
繃緊質量這根弦
在沈飛公司部裝廠,要問廠里唯一的一位女班長是誰,沒人不知道答案。一頭利落短發,一副黑框眼鏡,一身藍色工裝,胸前別著一枚黨員徽章,她是田芳——飛機鉚裝工高級技師、沈飛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班組長。
2004年,18歲的田芳以技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進入沈飛部裝廠,成為一名鉚裝工。“其實我在學校學的是鉗工,鉗工是單一工件的打磨、精修、加工,但鉚裝工需要把所有零件組裝在一起成為部件,屬于飛機裝配領域。”田芳告訴記者,為了離“造飛機”更近一些,她毅然接受了這個挑戰。
圖紙更為復雜、工具多達幾百種……面對以前從沒接觸的全新工作,田芳從理論知識到實際操作全面“補課”,白天跟著師傅邊干邊學,晚上下班后還要把筆記帶回家繼續消化,進行提煉和總結。就這樣,田芳很快掌握了工作要領,一般人從學徒工到獨立操作需要8個月到1年,她只花了3個月時間。2005年5月,田芳成為部件班班長。
田芳坦言:“作為一名女班長,年紀又比較小,說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她給自己定下小目標:成為生產線上的多面手。在一年半的時間里,田芳全面提升個人業務能力,掌握了全班工序。此后,無論班組里哪道程序遇到困難,她都能幫助處理。
有一次,在裝配某型機時,班組發現這種產品材料極其特殊,并沒有合適的加工刀具。田芳就帶領大家翻閱資料,挑選不同種類的工具,嘗試各種各樣的角度,終于解決了特制材料的制孔裝配問題。還有一次,一個重要部件無法安裝,若要重新回爐制造,成本高不說,還會耽誤生產節點。田芳主動向上級請纓:“讓我來試試。”她和工友們一起,將60多個零件全部分解出來,一一測量,再重新組裝,最終保質保量地完成了裝配任務,一個零件也沒有浪費。
對“羅陽青年突擊隊”成員田芳來說,處理急難險重任務是“家常便飯”。“其實,鉚裝的特點就是常常要處理各種裝配誤差,這份工作極其復雜,需要耐心、細致。”田芳說,面對棘手問題,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迎難而上,“生產節點和周期就是軍令狀,我不能讓生產停在我的手里。”
多年來,無論是來回搬運、反復安裝幾十斤重的零組件,還是為了完成型號任務連續加班幾個月,田芳從不退縮。在裝配生產線上工作18年,田芳始終繃緊質量這根弦,未出現過一次產品超差問題,優良品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是名副其實的“質量標兵”。她所帶領的班組,也分別在2015和2017年度兩次獲得“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
回首10年前,在殲—15研制中,田芳和團隊成員連續在單位吃住了好幾個月。一天晚上11時左右,殲—15艦載機研制現場總指揮羅陽看望大家。“我清楚地記得羅總在現場說的一句話:‘將來艦載機成功試飛,你們在場各位都是英雄!’”田芳說,這句話她一直銘記于心。在她看來,推動航空科技自立自強,離不開科技創新,也離不開工匠精神。未來,她還要帶動更多青年骨干參與進來,將技術創新落實到生產線上,打造出更多高精度產品,作出更大業績。
孫志強——
嘗到創新的甜頭
“空中沒有停車場,試飛沒有后悔藥。”熟悉孫志強的人都知道,他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作為沈飛公司的一名裝配工,孫志強主要負責飛機操縱系統安裝與調試工作。用他的話說,這份工作就好比飛機制造的神經外科醫生和循環內科大夫,一旦哪根電纜短路、導管堵塞,都會直接威脅飛行員和飛機的安全。
對待工作,孫志強嚴謹認真,多年來一直保持做記錄的好習慣。“我負責的電氣調試,有很多用目視方法檢驗不到的問題,除了使用測量儀器,也需要積累大量經驗。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每次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方便以后查閱。”孫志強說,起初只有他一個人在記,后來整個班組都養成了這個好習慣。現在,班組里每個人都有兩三本記錄本,遇到難題還能分享經驗。
36歲的孫志強已是工友眼中的“老師傅”。10多年來,他參與完成了多種型號國產戰斗機科研生產的課題攻關和技術攻關,總結提煉出7萬多字的講義和150多張手繪“零誤差裝配簡圖”。
阻尼件是艦載機獨有的一種桿類裝置,一直以來,阻尼件的安裝調試工作堪稱“老大難”。大家開玩笑地說:只要在廠房看到10個以上的人聚集,不用問,準是在安裝阻尼件。
為何這樣說?孫志強告訴記者,阻尼桿又重又長,約有200公斤,需要至少10個人以托舉方式來進行安裝調試。由于人力長時間托舉很累,隔一段時間得歇一會兒,因此一般需要1天才能裝上。同時,在調試過程中,需要測量行程數值,原本采用的目視手工畫線方式,效率和精度都很低。
面對這一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孫志強主動擔當作為。他帶領“羅陽青年突擊隊”成員現場查看阻尼件的原有裝配及調試流程,詳細記錄每個步驟的操作內容,充分聽取操作者的建議想法。收集完這些信息后,孫志強組織隊員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是否可以將手動劃線改為間接確定刻度?氣體的填充量怎么控制?經過激烈討論,他們提出引進“飛機阻尼件安裝調試駕車”以及“阻尼件緩沖支柱壓縮行程測量儀”兩種設備的設想。成員們發揮所長、協同作業,結合數模裝配仿真分析的創新方法,制造完成了駕車和測量儀。
在現場實踐中,操作者數量下降到3人,安裝的效率大大提高。“小試牛刀取得成功,讓我嘗到了創新的甜頭。”孫志強說。
孫志強堅持用工匠精神裝調一架架“大國重器”,2021年他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孫志強說:“每當看到自己參與制造的戰鷹神勇起降,我感到無比驕傲!”
王剛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早安武漢︱重要通知!本周六起,武漢地鐵乘車有新變化
“五一”假期
武漢地鐵運營時間有變!
↓↓↓
26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地鐵運營公司獲悉,為保障“五一”假期軌道交通運營組織工作,武漢地鐵制定出詳細行車方案:
4月30日(“五一”小長假首日),軌道交通1、2、3、4、5、6、7、8、11號線運營時間為6:00至23:00,軌道交通16號線、陽邏線運營時間為6:00至22:30。
5月1日至5月4日,軌道交通1、2、3、4、5、6、7、8、11號線運營時間為6:30至23:00,軌道交通16號線、陽邏線運營時間為6:30至22:30。
5月7日調休上班,軌道交通1、2、3、4、5、6、7、8、11號線運營時間為6:00至23:00,軌道交通16號線、陽邏線運營時間為6:00至22:30。
節假日期間(4月30日至5月4日),軌道交通7號線按單一大交路(園博園北—青龍山地鐵小鎮)組織運營。
福利來啦
節假日期間,武漢地鐵聯合第三方持續開展多重乘車優惠活動最低0.1元乘車!
與此同時,為期近2個月的“地鐵讀城·閱見武漢”第十屆讀書節系列活動持續開展。市民乘客可前往指定站點打卡8條讀城線路,領取護照、集蓋印章。詳見>>>
快轉發收藏
告訴你的好友吧
(采寫:記者陶常寧 通訊員李丹 張可)
武漢成立首個“刑事辯護百人團”
為構建我市刑事辯護領域儲備軍,我市首個青年律師“刑事辯護百人團”正式成立。26日,武漢市司法局、武漢市律師協會與武漢大學法學院簽訂了定向培養計劃書,依托高校對執業律師進行回爐培訓。
武漢城市低保每月漲至910元
近日,武漢市政府審議并通過了新的城鄉低保標準及其他困難人員救濟標準: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870元提高至91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730元提高至780元。本次提高后的新保障標準從4月起施行。詳見>>>
武漢華星光電t5項目主體
提前封頂
26日,武漢華星光電在漢投資150億元的t5項目主廠房提前封頂。該項目預計將于2023年6月實現量產,將在現有5.5萬片/月的基礎上,新增加4.5萬片的產能,使武漢華星光電這一全球最大的低溫多晶硅生產工廠得到進一步擴產。
陽邏港1/3集裝箱卡車
都是電動的
26日,4臺嶄新的純電動集卡車在陽邏二期碼頭正式投入使用,目前陽邏港三個碼頭已經投入20輛純電動集卡車,占集裝箱卡車總數的36%。一年下來,20臺純電動集卡車能為陽邏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890噸。
洪山區公布小學新生入學政策
記者從洪山區教育局獲悉,今年小學新生入學政策已確定。符合入學條件的適齡兒童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可于4月28日—5月12日完成網上登記。詳見>>>
新一輪降水又要來了
“今天七彩祥云到處飄,我拍到了其中一朵!”26日中午,家住東西湖萬科四季花城小區的市民曾女士向長江日報報料,在天空中看到了七彩祥云。這是因陽光折射所產生的一種大氣光學現象,名為“日華”。
市民曾女士拍到的七彩祥云。
“春無三日晴”,今天又有雨,白天我市天氣轉陰,局部有陣雨;今晚到明天白天,有一次降水過程,伴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明晚到后天白天,降水結束。受冷空氣影響,我市北風增強,氣溫將有所下降。
武漢市天氣預報
4月27日白天:多云轉陰天,局部有陣雨,19℃~26℃,偏北風2到3級轉3到4級,陣風5級。
4月27日晚上到28日白天:陰天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雷電,13℃~23℃,偏北風3到4級,陣風5到6級。
4月28日晚上到29日白天:小雨轉多云,12℃~20℃,偏北風3到4級。
五一假期全國收費公路
對部分車輛免收通行費
今年“五一”假期,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車通行收費公路免收通行費,具體免費通行時段為4月30日(星期六)0時至5月4日(星期三)24時。交通運輸部建議旅客在出行前提前了解各地疫情防控政策,并做好出行路線規劃。
新修訂《機動車登記規定》
5月1日起實施
公安部新修訂的《機動車登記規定》將自2022年5月1日起實施,再推出5項便利機動車登記新措施:私家車新車上牌免查驗、小客車登記全國“一證通辦”、車輛信息變更“跨省通辦”、申請資料和檔案電子化、部門信息聯網共享核查。
中國營商環境改善幅度
連續兩年躋身全球前十
國家有關部門發布《中國知識產權保護與營商環境新進展報告(2021)》。報告顯示:中國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全國市場主體突破1.5億戶,企業活躍度保持在70%左右,承載了7億多人的就業基本盤。
李金早一審獲刑15年
2022年4月26日,遼寧省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文化和旅游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李金早受賄案,對被告人李金早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六百萬元;對李金早受賄所得財物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遼寧男籃奪得CBA總冠軍
遼寧本鋼隊手捧冠軍鼎慶祝。新華社 發
26日晚,2021—2022賽季CBA總決賽第四場比賽中,遼寧男籃戰勝廣廈男籃,橫掃對手奪得本賽季CBA總冠軍。總決賽中發揮出色的遼寧球員趙繼偉獲得FMVP稱號。
關于新冠傳播
美國曾拖延一個關鍵信息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日前報道說,大量政府文件顯示,2020年底美國密歇根州發生新冠病毒疑似從水貂傳播給人的事件。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對此知情,但延遲至少3個月后才對外公布,并且沒有公開發表聲明,只是“悄悄”在其網站更新了相關信息,以至于未引起廣泛關注。
4月26日下午4時,武漢市盲童學校的老師鄒時勇,牽著他的導盲犬六六緩緩走出校門。作為武漢市第一只持證上崗的導盲犬,六六已陪伴鄒時勇三年。隨著大眾對導盲犬的了解,導盲犬能進入的場所越來越多。遇見導盲犬該怎么做?記得“四不一問”——不撫摸、不呼喚、不喂食、不拒絕,在有時間和能力時,主動上前詢問視障人士是否需要幫助。
如果你在路上碰到導盲犬,會和它打招呼嗎?
六六陪伴鄒時勇坐地鐵。記者何曉剛 攝
制圖|張莉
統籌|陳智 制圖|趙健 整理|實習生 蔡羽甜
(長江日報出品 來源:長江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
【編輯:汪宇瑾】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新華全媒+|這個五一,看最美勞動者如何煉成
勞動創造幸福,奮斗書寫華章。人生的競技場上,他們用小小的工具,承載著對美好未來的追求,用智慧和汗水詮釋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五一前夕,記者走近5位最美勞動者,聆聽他們鍛造“最美”的初心故事。
一臺筆記本電腦:釋放勞動創造的潛力
“我是幸運的,能夠在我國航天事業上釋放勞動熱情和創造潛力。”記者在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八三廠的數控機床旁看到23歲的胡興盛時,他剛剛獲得今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胡興盛在工作中檢查故障問題。(受訪者供圖)
維護數控機床維修工,除了活用傳統老鉗子、螺栓、扳手工具外,更多依靠一臺筆記本電腦,排查端口、信號故障。
數控機床操作對精度要求高。在幾何精度檢驗、幾何精度補償等環節,他和同事進行過成千上萬次的演練,使機床操作更加精確,以滿足工件生產的要求。不僅如此,一年多的時間里,他還研制了多項設備。
其中一項石墨套管自動打磨裝置,突破了現有生產瓶頸,使無人自動打磨生產效率提升80%;改變現有人工涂脂方式,實現軸承自動涂脂,將生產效率提升了200%……
2021年,他參加了第七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北京市“數控機床裝調工”項目的選拔賽,并獲得第一名。隨后的全國同項目賽事中,他斬獲該項目全國一等獎、賽項全國冠軍,并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比賽中,他完成的零件加工,將精度誤差控制在0.02毫米,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十分之一。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胡興盛說,用技能報國,力爭成為更高水平的技能領軍人才。
一把漏勺:執著錘煉專注
做一名好廚師,劉洋堅持了18年。
劉洋正在吊湯。(受訪者供圖)
記者來到重慶渝中鬧市區的一家餐廳,總廚劉洋正忙著張羅一鍋湯。“我從小就愛烹飪,努力熬好一鍋湯,顧客認為鮮美可口,我也甘之如飴。時光也仿佛氤氳在湯味里。”
“一碗好湯,能暖世人胃”,一把漏勺,是他最心愛的工具。每天天剛亮,劉洋到后廚,幾百斤水、20余斤牛肉,歷經幾個小時熬制,隨著漏勺的攪動,湯底清澈透亮,鮮香撲鼻。
沒有執著,難錘煉出專注。他做吊湯一度失敗,唯有總結規律、不斷嘗試,甚至徹夜工作。
深耕于熬湯,又不止于熬湯。劉洋博采眾家之長,捕捉體驗式消費趨勢,開發出多款新菜品,真空烹飪煮制開創業內先河。他參與186道重慶川菜的創新與改良,推動了重慶飲食文化發展。
今年,劉洋收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說,飲食承載了中國文化,堅持做好每道菜品,要讓顧客感受到美食背后人文力量和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
一臺顯微鏡:微觀世界里的精度
一臺顯微鏡,一塊4平方米的工作臺。林玉登締造的精密零件世界,小到手表機芯研發,大到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
林玉登在工作臺上制作調試模具。(受訪者供圖)
49歲的林玉登是福建上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工模中心副主任、高級技師,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從一名普通模具鉗工到技能大師,每一天都在與精度“死磕”。
從技校畢業,車間里的老師傅現場給他車了一枚戒指,精巧、光滑,仿佛有生命一般,給林玉登打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世界,開啟了他的“工匠人生”。
在精密制造的世界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完成CH31計時跑秒機芯模具的研發制造時,108個不同的尺寸,精度要求達到正負5微米,前后試驗了18次。歷時3個月,林玉登和團隊終于啃下難題,打破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
“中國天眼”巨型望遠鏡上的1.9萬多根桁架結構軸,出自林玉登帶領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團隊之手。“每個都不重樣,沒有捷徑可走,一邊摸索一邊不斷微調。”“天眼”落成,那一刻他自豪不已。
20多年來,林玉登帶領團隊設計與制造了200多副模具、100多個品種、1萬多張模具設計圖紙……“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非常了不起。”——這句來自師傅的教導,常被林玉登引用,“只要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再小的工作,也能闖出一番廣闊天地。”
一把手電筒:照亮“工匠魂”
手拿手電筒,滿手礦漿,在三四十攝氏度的高溫環境中常常一身汗。
谷安成通過手電筒照射判斷礦漿顏色。(受訪者供圖)
這是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遼寧鞍鋼礦業公司齊大山選礦廠一選作業區生產乙班班長谷安成,作為一名浮選工的工作常態。
平均每個班,谷安成都要跑到取樣點十幾次。撈起礦漿,用手電筒仔細查看礦漿顏色,再用手捻一捻,感受礦漿的粒度,分析物料品位,最后做好記錄。23年里,這套動作他做了4萬多次。
在時間的淬煉下日漸堅定,“匠魂”在反復的撈起、觀察與捻搓中慢慢沉淀。
2015年,鞍鋼礦業公司立項的浮選柱工業試驗在齊大山選礦廠一選作業區處于試驗初期,指標遲遲達不到預期效果。谷安成細心觀察與潛心研究,提出改進設備運轉速度與優化給礦粒度等措施,技術指標得到明顯提升。
小小手電筒也能完成大理想。10余年來,谷安成榮譽等身。對于未來,谷安成已做好打算,不忘初心,守正創新,讓“匠心”薪火相傳。
一支畫筆:畫出奮斗者的幸福人生
一支畫筆,簡單勾勒,泥塑仿佛被賦予了生命,活靈活現。這是山西黎城縣雕塑技師張學義做了20年的工作。
張學義在制作泥彩塑。(受訪者供圖)
小時候,他就喜歡黎城當地傳統戲曲服飾、臉譜。當戲曲遭遇冷落,張學義有了將戲曲臉譜做成泥彩塑的想法,“讓戲曲臉譜以工藝品的形式流傳。”
當時市面上彩繪顏料六七種顏色,而畫臉譜需十幾種色彩,張學義就摸索制造顏料,花費他兩年多時間;剛開始彩繪時,每天在畫桌前坐上十幾個小時,一支毛筆常常用不到一個星期就得更換;畫人物像最關鍵的部位是眼睛,他養成了“見面就盯著別人看”的習慣,有人打趣他是不是給人看面相。
堅持終有回報。他創作的《百幅上黨戲曲臉譜》《黎侯虎》等極富地方民俗特色的泥彩塑作品多次獲獎。
黎侯彩雕制作技藝,2017年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非遺傳承人,他創建非遺技藝創新工作室,手把手地培養、傳授徒弟及員工,帶著鄉親們一起創業。泥彩塑遠銷,更多人認識了黎城當地傳統文化。
今年,張學義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他說,“人生像一支畫筆,精彩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
記者:邰思聰、黃興、吳劍鋒、白涌泉、劉揚濤
編輯:聶焱
海報制作:朱舜
四川新聞聯播|扎根一線 以靜致遠
今天的《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風采》,我們一起走近兩位黨代表,一位從事文物修復,一位專注技術研發,他們都把青春奉獻給了自己熱愛的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人生華章。
這兩天,在三星堆博物館文保中心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三星堆博物館陳列保管部部長余健,正在清理一件出土于三星堆遺址祭祀區3號坑的青銅人頭像。從今年4月份開始,余健和同事們的工作就是對3到8號坑新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進行清理修復,確保2023年底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館時,這批文物能順利上展與觀眾見面。
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陳列保管部部長 余健:它(上面)有很多的附著物,這些面上是一些泥土,同時,在它的表面還有一些附著的一些象牙的骨渣。
2004年大學畢業后,余健就進入了三星堆博物館工作。18年來,余健參與修復了包括青銅神樹在內的3150多件文物。今年除夕夜,他還前往北京把參與修復的青銅大面具一路護送到了央視虎年春晚的舞臺上。扎根三星堆,以傳承中華文明為信仰。余健18年如一日地投身文物保護工作中,讓一件件文物“復活”,綻放千年前的光彩。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陳列保管部部長 余健:作為黨員我們肯定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對文物修復,我們還是懷著一顆很敬畏的心,通過我們保護這批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發揮出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和科學研究的作用。
而來自達州的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張光輝,在鋼鐵企業干了30年的研發工作,帶領團隊攻克了一系列行業重大課題。平時,他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實驗室。
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 方大集團達州鋼鐵達興能源公司化工研究所所長 張光輝:研發最大的困難還是面對著很多的風險,研發一個是投入,投入過后還有產出,這個里頭還有很多新的技術在里頭,如果稍微不慎重,稍微不注意的話,有可能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很大,這個壓力是最大的。
研發不容有失,這個壓力張光輝一扛就是30年。30年來,他帶領團隊攻克了鋼鐵聯合企業碳(氫)素流價值高效化利用、焦爐煤氣和轉爐煤氣生產甲醇技術及甲醇制清潔含氧燃料等一系列行業重大課題,先后獲得省、市、行業科技成果及國家發明專利30余項。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 方大集團達州鋼鐵達興能源公司化工研究所所長 張光輝:內心來說還是想自身搞點東西出來,搞點實實在在對企業有用的東西出來,(這樣)企業綠色轉型又多了一個產品。
工作中取得的成就讓張光輝在2014年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21年他又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面對榮譽,張光輝說,自己是搞研發的技術人,30年來就做了研發這一件事,身為省黨代表,他會一直關注技術研發,讓更多人、更多企業重視技術,讓中國制造更有底氣。
來源:四川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