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朝105攻略(秦始皇如果長生不死,會一直統治下去嗎?會實現法治社會嗎?)
秦始皇朝105攻略文章列表:
- 1、秦始皇如果長生不死,會一直統治下去嗎?會實現法治社會嗎?
- 2、為什么雍正王朝的觀眾緣,不如康熙王朝?
- 3、大秦賦秦昭襄王最后的8年,滅東周、行霸道,余威懾六國
- 4、山河月明首播質量高!眾老戲骨飆戲太過癮,要創歷史劇巔峰?
- 5、秦始皇巡游到底為了什么
秦始皇如果長生不死,會一直統治下去嗎?會實現法治社會嗎?
秦始皇統一天下后,成為當時有史以來最有威勢的人,還幻想著能一直統治下去,說:“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為了能實現這個“宏偉”的目標,秦始皇不斷地派人去尋找“長生不死藥”,希望能讓自己“長生不死”。
當然,秦始皇的這個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被他寄予厚望的徐福帶著五百童男童女一去不復返,自己跑到日本當皇帝去了,讓秦始皇非常郁悶,很快就一命嗚呼,他一手開創的大秦帝國,也在三年后就分崩離析了。
那么,我們就來假設一下:秦始皇如果真的能“長生不死”,秦朝會一直統治下去嗎?中國的歷史會發生什么變化?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秦始皇嬴政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帝王,善于謀略,殺伐果斷,第一次統一六國,從根基上決定了中國歷史的走向,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而且,秦始皇在建國后也非常有作為,在政治上采取三公九卿制度,用郡縣制代替分封制,而且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為國家的穩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深深地影響了后世幾千年的歷史,被稱為“千古一帝”也毫不為過。
因此,有不少人認為,如果秦始皇真的能“長生不死”,一直作為帝王領導中國社會的變革,大秦帝國必將越來越繁盛,百姓生活也會比盛唐還繁榮富強。而且,秦始皇的軍事能力也非常強悍,在他的統治下,中國的疆域版圖會不斷擴充,最終成為世界第一大帝國。
這樣的想法,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秦朝為什么會滅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秦始皇駕崩后,秦二世胡亥根本沒有治國的本領,對百姓橫征暴斂,搜刮民財,激起民變,最終導致秦朝在短短的三年后就被滅掉。
那么,如果秦始皇沒有駕崩,以他的能力,這樣的情況是根本就不會發生的。
秦始皇雖然出身于帝王之家,但是他很清楚老百姓的心理,這一點是胡亥完全不能比的。
秦始皇重視以“法”治國,跟別的統治者對儒學、道家的盲目追從不同,秦始皇更注重自己作為君主對律法條令的控制,他在位期間,刑法嚴格的制度也形成了社會以君主命令為尊的局面,除非逼不得已,布衣百姓基本不會公然反抗秦朝的統治。
這種以歷法為尊、法律條令大于道德束縛的社會統治,跟今天的“依法治國”很有相似之處,可見秦始皇還是很有超前意識的,如果他長生不死,中國法律的進步可能會提前兩千多年。
不過,實際上,秦始皇如果能長生不死,他統治下的秦朝就算能多維持一段時間,最終也免不了被各地的起義所吞滅的結局。
因為秦始皇實行的法律條令主要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跟今天的法律政策為人民服務的本質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這就決定了秦朝不可能作為“萬世王朝”,改變中國歷史的格局。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告訴我們,封建社會過分強調君主個人利益的制度,最終會被維護大多數人利益、講究人人平等的社會所取代,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人類社會不同于動物社會的本質所在。
因此,只要秦朝的社會體制仍舊是封建主義社會,那么秦始皇的不死之軀也不過是秦朝統治時間變長的保護傘,秦朝除了存在時間更長一點,與其他的封建王朝沒有多少區別。
而且,秦始皇雖然比兒子胡亥能力更強,但是到了他的統治后期,其殘暴比胡亥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統一各地的思想文化,發起了大規模的“焚書坑儒”行動,雖然在短時間內快速確定了秦朝以法家思想為尊的政治體系,但也顯然不利于秦朝的長治久安。
到了秦始皇統治后期,更是橫征暴斂,為了修建萬里長城,不斷增加賦稅和徭役,抓捕百姓,用嚴酷的法律條例壓迫他們為自己的私欲付出勞動甚至生命,與其說秦末起義是在胡亥的統治下爆發的,不如說胡亥實際上是當了秦始皇的“替罪羊”!
當然,如果秦始皇的長子扶蘇能繼位,徹底改變秦始皇橫征暴斂的政策,與民休息,或許還能延緩起義的爆發,但是胡亥這個二混子,根本沒有治國的本領,完全復制了秦始皇的暴政,最終讓秦朝分崩離析!
所以,胡亥的下場其實就是秦始皇的下場,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說到底,秦始皇只是一個能力強一點的封建君主而已,并沒有能力改變封建社會的本質,幻想中國能在秦始皇的統治下早日實現法治社會,就有點異想天開了。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大秦帝國》《秦史稿》《百家講壇》)
為什么雍正王朝的觀眾緣,不如康熙王朝?
電影爛番茄 系【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看娛樂熱點深度解讀,認準理娛君!
幾年前,歷史作家二月河參加節目,主持人撒貝寧要他分別給電視劇《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打分,這兩部劇都改編自他的小說。
二月河自己參與了《雍正王朝》劇本的創作,他給這部劇打了80分。而對于《康熙王朝》,他給了四個字的評價:“無話可說”。
二月河給出的理由是,他沒有參與劇本創作,不好做出評價,但明眼人都看出他對《康熙王朝》極度不滿。
《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優秀,這在許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在大眾印象里,無論從哪個維度看,《康熙王朝》是遠勝《雍正王朝》的。
從人物來看,康熙要比雍正討喜,所謂康乾盛世。康熙是創始人,在位61年,從無到小,從弱到大充滿了傳奇色彩,觀眾喜歡看的就是這個。而雍正是工作狂,在位13年,58歲就過勞死,雖算得上明君,但過于無趣,拍出電視劇差點意思。
從影響力來看,兩者也不是一個級別。《康熙王朝》當年播出的時候可謂萬人空巷,番茄君記得上學時為了看這部劇,一碗稀粥能喝兩個小時。韓磊演唱的主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更是響徹大街小巷。
而《雍正王朝》要枯燥得多,番茄君記得跟隨我爸看這部劇,因為太過嚴肅,一度看得昏昏欲睡,中途棄劇,完全沒有后來看《康熙王朝》的熱血沸騰。
從演員看,《康熙王朝》幾乎是陳道明的個人秀,一部劇讓他的帝王形象深入人心。《雍正王朝》雖然有唐國強和焦晃兩大“帝王專業戶”,但這部劇對他們來說只是錦上添花。
最后即使在豆瓣上,兩者的評分也都是9.1分,勉強打個平手,但《康熙王朝》 的評分人數是10萬 ,《雍正王朝》只有4.8萬。
《雍正王朝》1999年登陸央視,巔峰收視達到過15%,但在2001年火成現象級的《康熙王朝》面前還真是個弟弟。
可20年過去了,觀眾的審美也在提升,在今天看來,《雍正王朝》是要比《康熙王朝》更勝一籌——
《康熙王朝》用一個字形容就是“爽”,盡管它播出的平臺是央視,邀請的演員是戲骨,改編的小說是嚴肅歷史小說,故事的主角是一代帝王,但本質上還是那種大男主偶像劇。
在劇中康熙戴上了金手指,開了上帝視角,主角光環傍身,打怪升級安排。
皇后、容妃、慧妃全死心塌地愛他。
斗鰲拜、滅吳三桂、擒噶爾丹,手到擒來。
每當遇到過不去的坎兒,朕早已看穿了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這和現在的網絡爽文、穿越爽劇沒有太大區別。但觀眾就愛看這個,試想觀眾上班讀書累了,晚上回到家看著《康熙王朝》 ,過把帝王的癮,豈不快哉?
但真實的皇帝哪有那么好當?
最是無情帝王家,榮華富貴的背后有多少人覬覦你的王位?天下蒼生,有多少人指著你吃飯?
從秦始皇到溥儀,中國歷史上的帝王有335人,平均壽命卻只有41歲,非正常死亡率為44%,皇帝這個職業算得上最折壽的職業。
《雍正王朝》正是撕掉了帝王夢的假面,描寫了一個勤勉皇帝糾結痛苦的一生,處處看到的是帝王的無力感和無人懂我的寂寞,本劇用兩個字形容就是“厚重”。
在劇中,康熙也好,雍正也罷,都不再是無所不能的神人。
一體納糧、攤丁入畝、科舉舞弊、旗主逼宮、重組軍機,這些一聽就讓人頭大的事兒才是他們的工作的日常,很多問題都是積攢了多年難以祛除的頑疾,讓他們夜不能寐,性情暴烈。
而他們的手下,也不是忠奸分明,有忠跳反的隆科,有能力出眾人品極差的年羹堯,有參透了“伴君如伴虎”而悄然隱退的鄔先生,君臣關系也十分微妙,互相提防,亦敵亦友。
雍正贏得了天下,卻犧牲了兒女情長,在劇中他的情感生活也是泛善可陳,本劇的女演員顏值都不太高,缺少了感情戲,讓它有點“不近人情”。
《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一個代表唯物史觀,一個代表英雄史觀。
唯物史觀絕對的正確,創造歷史的永遠是普通大眾,英雄人物在歷史的洪流里往往身不由己,但觀眾不喜歡;英雄史觀更具傳奇色彩,英雄人物從天而降力挽狂瀾,這是大多小說和影視劇創造的思路。
兩部劇,《康熙王朝》 是糖,初嘗可口,但你不會吃第二遍;而《雍正王朝》是茶,第一口很苦,回味卻更多。
在過去,觀眾接觸電視劇的機會只有一次,所以《康熙王朝》這種“第一眼好劇”更能吸引眼球。
現在呢,一部電影確實可以二刷三刷,無數被冤枉的好電影得到了“平反”,但《雍正王朝》有44集,二刷三刷的阻力太大,劇情干貨太多,梗太少,所以一直被遺忘。當年看兩部劇的觀眾已經長大,他們更多憑借印象流給兩部劇安排了座次。
《雍正王朝》的編劇是劉和平,國產劇的巔峰《大明王朝1566》就出自他的手, 2007年,湖南衛視上線《大明王朝1566》,這部豆瓣9.7分的神劇卻在開播遭遇了滑鐵盧,之后湖南衛視“痛定思痛”,播出了《一起來看流星雨》,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在當下這個浮躁的時代,是沒人愿意出力不討好,拍這種嚴肅的歷史正劇了,《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這樣的劇在幾十年內應該會絕跡,而《康熙王朝》的變種,無數速食爽劇才是這個時代的主角,這不得不說是一件遺憾的事情。#影視雜談#
本文作者是作為“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而寫,來今日頭條,看更多娛樂深度好文~~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仁者愛吃魚)
大秦賦秦昭襄王最后的8年,滅東周、行霸道,余威懾六國
大型歷史劇《大秦賦》上線后,好評不斷,該劇雖然是以秦始皇嬴政為主線,但卻橫跨秦國四大君王,他們分別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莊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劇中,秦昭襄王出場時,已經垂垂老矣,但余威仍在,讓人望而生畏。
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國在長平決戰,最終秦國大勝,40萬趙軍被坑殺,趙國從此一蹶不振。秦昭襄王放眼望去,東方六國再無獨立與秦國抗衡的能力。次年(前259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王陵攻打趙國都城邯鄲,秦趙雙方開啟了長達三年的邯鄲之戰,《大秦賦》第一集就是以此為背景。這一年,秦昭襄王已經66歲,在秦王的位置上坐了47年之久。47年的苦心經營,讓他具有傲視天下的實力。
秦昭襄王在戰國時期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幾乎所有秦國的名人都和他有聯系。那個任用商鞅變法,讓秦國逐漸強大起來的秦孝公是他的爺爺;那個攻占巴蜀,任用張儀“連橫”策略的秦惠文王,是他的父親。那個臨朝稱制、霸氣十足的羋太后,是他的母親。那個舉鼎而死的秦武王,是他的哥哥。后來統一六國,建立帝制的秦始皇,是他的重孫。
秦昭襄王共計在位56年,他的爺爺、父親、哥哥在位時間加一起,也比不過他。他的兒子、孫子和重孫在位時間加在一起,也沒超過他。史學家翦伯贊曾說:“秦昭襄王年間,秦國對六國的斗爭已經取得壓倒性勝利,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
秦昭襄王19歲登基,他在位期間秦國不斷東擴,歷經并主導了伊闕之戰、五國伐齊、鄢郢之戰、華陽之戰和長平之戰,野心昭然,霸氣十足。那么,在《大秦賦》的時間范圍內,秦昭襄王最后的8年時間到底干了什么呢?
第一,擴張、擴張、再擴張!
長平之戰后,秦國雖然取勝,然而國內消耗巨大,秦昭襄王不顧反對,繼續出兵攻打趙國,逼趙國割讓六座城池換取和平。趙王答應后又反悔,秦昭襄王勃然大怒,派王陵攻打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和楚國求援,秦昭襄王不惜和三國開戰。雖然最后沒有打敗三國,但打出了秦國的氣勢。
三年后(前256年),秦昭襄王派大將趙摻攻打韓國,斬首4萬,占領韓國陽城。又出兵攻打趙國,占領20多個郡縣,殺俘虜9萬,把趙孝成王打得沒一點脾氣。
公元前254年,秦昭襄王攻打魏國,占領了吳城,魏國被逼無奈,向秦國投降,淪為秦國的附屬國。韓國國君韓桓惠王也親自到咸陽覲見秦昭襄王。這一年,離秦昭襄王去世還有兩年時間,他雖然老邁,但余威足以震懾六國。
總之,長平之戰后,秦昭襄王野心勃勃,看誰不順眼就打誰,他的目標只有兩個字:東出!
第二、寡人不僅殺敵人,還殺自己人!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被稱為一代殺神,長平之戰,白起為秦國立下不世之功。后來,王陵久攻邯鄲不下,秦昭襄王欲派白起到前線,白起當時因病不能起身,王陵戰敗,損失八千多人,秦昭襄王本就不高興。接下來白起病愈,秦昭襄王立即派白起支援邯鄲,白起卻不贊成繼續攻打邯鄲。白起的理由有三點:
其一、邯鄲易守難攻。
其二、長平之戰后,秦國空虛,應當及時休養。
其三、諸侯怨秦已久,逼之太急,他們必將抱團抗秦。
秦昭襄王見白起不樂意,改派王龁頂替王陵,繼續攻打邯鄲,結果在趙、楚、魏三國的聯合下,秦軍大敗。白起因此諷刺秦昭襄王不聽自己之言,秦昭襄王大怒,強令白起帶兵出征,在大軍經過杜郵時,秦昭襄王派使者攜天子劍賜死了白起。
從白起之死可以看出秦昭襄王的霸道性格,敵人也好,功臣也好,惹急了寡人都能殺!
三、周郝王,別對他太客氣!
因秦昭襄王太過霸道,連續重創山東六國,作為東周王室的掌門人,周郝王看不下去,他帶領燕、楚、韓等國打算建立聯軍,再次合縱攻秦,大軍直逼函谷關。此舉徹底惹怒了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立即命秦軍攻打洛邑,直逼周王室。聯軍聽聞周王室被攻打,急忙撤軍救援,如此,函谷關之圍被解,周王室卻遭了大難。
秦昭襄王派人攻打洛邑時,許多人都有顧慮,畢竟,周王朝是天下共主,若秦軍真的攻入皇城,到底如何對待周郝王,需要秦昭襄王給個限度。結果秦昭襄王說了一句話:周郝王這個老東西,對他不用太客氣!
戰國末期,周王室徒有其名,并無和諸侯抗衡的能力。如此以來,秦軍輕易俘虜了周郝王。占領了東周王室名下的城池,并且運回象征皇權的九鼎。周郝王隨后去世,周朝879年國祚就此結束。
秦昭襄王滅周,不僅僅是占領土地這么簡單,此舉向山東六國展示了秦國的報道,更表示秦國有獨立對抗六國的實力。在信心上,對六國是沉重的打擊。
有意思的是,秦昭襄王在運回九鼎的過程中,有一只豫州鼎在泗水彭城落水丟失,只有8只鼎被運回咸陽。巧合的是,秦朝末年,彭城有一位叫劉邦小吏,擔任泗水亭長,他后來攻入咸陽,建立了大漢王朝,似乎冥冥之中早有注定。
生命的最后8年,不顧國內民生凋敝,窮兵黷武,仍然堅持東出,最終創造輝煌戰績,這就是秦昭襄王!
筆者認為,秦昭襄王在歷史上雖然存在爭議,他雖然冤殺功臣,雖然蠻不講理,但他的功績卻不能被掩蓋。大秦時代,有劃時代意義的秦王只有三位,他們分別是秦孝公、秦昭襄王、秦王政(秦始皇稱帝前)。若無秦孝公的改革變法,秦國不可能崛起,若無秦昭襄王的強勁發展,秦國不可能傲視山東六國,秦始皇更不能完成統一。
對于秦孝公來說,秦昭襄王是最好的繼承者,對于秦始皇來說,秦昭襄王是最好的引領者。
山河月明首播質量高!眾老戲骨飆戲太過癮,要創歷史劇巔峰?
大家好,我是拳姐,一個熱衷于職業吃瓜的深度影迷,今天來給大家嘮嗑一下電視劇《山河月明》。
實不相瞞,這幾天我居然都盼著這個假期早點結束;原因很簡單,等了好幾年的《山河月明》可算開播了.......
其他朋友劇荒的感觸可能不太深,畢竟家庭劇、時代劇最近都有扛把子的佳作;但歷史劇愛好者真的已經寡了太久了,不信你就看網友們澎湃的反應
說回來,我發現劇方操作很強勢,很早就出了一個十多分鐘的超長預告片。這操作其他劇可輕易不敢嘗試,但我看完之后就懂了,合理猜測他們就是在炫耀演員陣容——從頭到尾都是老戲骨,這把好牌還愁打不出王炸嗎?
01
某種意義上,大家熟悉的純正史劇味兒,真得靠這些老戲骨們親自召喚回來。《山河月明》講的是明史,太祖朱元璋這個角色直接請來了陳寶國坐鎮——
讓他來演帝王將相,說服力已經直接拉滿了。而且陳寶國跟明史劇是真的有緣,且不說在《大明王朝1566》里塑造的嘉靖深入人心,他跟朱元璋的緣分也不是頭一回了。
畫面再一轉,正在啃燒鵝的開國名將徐達,竟然是張豐毅。
就,關于這張面孔也不用多介紹啥了吧?除了正劇之外,他演的史劇角色也挺多的,《赤壁》里的曹操,《秦始皇》里的嬴政,大伙應該都不會忘。這兩位頂級男演員在《大宅門》之后終于又碰頭了,讓我們說:謝謝《山河月明》!
至于其他的演員,對歷史劇愛好者來說也基本都是熟臉。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陣容基本是《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主演組團團建了——《大明王朝1566》里的楊金水,我愿稱之為最有記憶點的史劇宦官。
演員本人王勁松這回來演劉伯溫了,又是一個智商點滿的角色。
朱元璋的另一智囊李善長,看著眼熟不眼熟?
沒錯,是《大明王朝1566》里“拿捏天下”的胡宗憲啊!
這還沒完,隔壁的《雍正王朝》也派出了不少戲骨出馬:比如八爺和十三爺,也都來劇里齊聚一堂了。
“八爺”王繪春這回在《山河月明》里演道衍,預計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亮點人物。
《山河月明》講的是明初的故事,元軍的傳奇將領王保保在劇里也有戲份。想不到吧,居然是咱們相當熟悉的張光北來演——仔細一想也沒毛病,大將專業戶嘛。
王姬的馬皇后,陳寶國的朱元璋也是一對神仙組合。
一眾老戲骨的加盟,某種程度上已經能給劇集的質量提前背書了。但不止這些,我發現青年組角色的人選也挺有意思的。
這回馮紹峰和何晟銘都來了,好家伙,四爺和八爺再續前緣,這回仍然演兄弟(一個是成年朱棣一個是朱標)。
朱棣的少年階段是成毅特別出演的,不得不說他古裝味兒確實很正。
女演員這邊呢,成年徐皇后是穎兒來演;演另一重要女性角色伯雅倫的張芷溪,也是常見于古裝劇的面孔。
歷史題材久不見于電視劇舞臺了,但一回歸就有這種讓人秒回當年的班底陣容,咱們觀眾是真不虧。片花里大家的狀態看著也都挺盡人意,可能好戲骨們永遠寶刀不老吧。
02
說完了演員,再來說點大家關心的別的:
《山河月明》由導演高希希來操刀,他導過的《三國》大家也都看過,武戲漂亮,人性的糾葛也突出,他在古裝劇方面的底子是有的。據說劇組啟用的是《覺醒年代》的攝影師,畫質都是6k標準。
但作為觀眾對歷史劇更掛心的一點,其實是它能不能在尊重歷史的同時講好故事——別的不說,今晚首播的這一集筆力很好:大幕尚未真正拉開,但觀眾能淺嘗到兩股勢力間的制衡。
明和元兩股兵力在沙場相逢時,很多戰爭畫面都有血有肉自帶語言。比如元軍防線被攻破的一幕,預示著一開始明軍占優的戰況。
但一次夜襲之際,元王妃被俘,她不堪受辱所以自殺。
這是轉折點一般的存在,前線戰局自此變得更加變幻莫測。
在前線焦灼之際,名將徐達卻并沒被啟用,第一個鏡頭居然是他宅在家里吃燒鵝。
劇情借兒女的口道出了他的處境,“爹已是中書右向,凡事都要留著地步”
太祖朱元璋想要保全他,奈何實在無兵可用,最后還是選擇啟用徐達。
他受了馬皇后的啟發,想用結親來平息外界的悠悠眾口。
被他選中的結親人選朱棣已經漸露鋒芒,心思既不止在功課上也不在兒女情長上,在這個亂世之際,他想走上戰場。
就這樣,前朝和戰場的不少矛盾都基本被第一集講出來了,節奏方面是很不錯的。
聚焦明代的歷史正劇已經有不少經典了,不知道《山河月明》會不會因此壓力山大。但我發現這劇有一點是打出了特色牌的,它很會在歷史視野下進行溫情的人物表達——
不少人物之間的交流都是“耐看”“好看”的。比如朱元璋和馬皇后之間的商議橋段就很有煙火氣,兩個人先是夫妻,再是帝后。
朱元璋在學堂懲戒老四的畫面也很有戲,咱就是說,比起那些諄諄教學的套話,這一幕才是老子對兒子的真情流露吧?
劇里的這一版太祖,無疑是一個鮮活的帝王,他本身是從乞丐一路白手起家,講話的論調也很寫實。
比如提到戰事時他跟朱皇后說,“保兒名字里就一個保,王保保,倆保,你說這一個保哪打得過倆”,還真是挺符合人物特質的表達。
再來說說同樣很重要的另一家子,劇情對徐達這個將門之家的描繪也挺有新意:想要表現他此時未被重用,所以就拍他養病在家啃燒鵝。高啊,看似什么都沒說,但又什么都說了。
導演說,他拍《山河月明》的方針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這一點確實很必要,既能保全歷史事實,又可充分塑造性格。
03
從當年歷史劇風靡的那個年代一路走過來的人,等到這么一部《山河月明》的心情應該都挺感慨的;近些年歷史劇鮮見于大屏幕,如今已經很難想象該以什么樣的標準去要求它了。
但打磨了幾年遲遲出發的《山河月明》,也算是幫著開了個好頭:好的陣容是王道;把歷史故事講出誠意和新意,更該是顛撲不破的法則。
#山河月明#
秦始皇巡游到底為了什么
魚羊史記.看新鮮的歷史
撰文:碧海揚帆
編輯:吃硬盤吧
插畫:發達蚊
歷史證明,西方強國都是因為較早具有海洋意識,才無懸念的成為富國、強國,不論是北歐的海盜,還是西歐的遠洋探險,都是歷史上有力的證據。盡管西方的遠洋探險帶有很明顯的殖民主義侵略色彩,但無疑也促進了新大陸的發現、人類之間的相互交流、科技的進步、社會快速向前發展。可以說,中國古代也是航海強國大國,可惜的是,自從鄭和七下西洋后,歷代當權者均看不到海洋的重要作用,而放棄對海洋的開發利用研究,以致后來洋人的堅船利炮打到國門時,腐敗的清朝政府才恍然大悟,但為時已晚。
#01:
秦始皇的歷史功績與評說
中國是臨海國家,又有漫長的海岸線,這就是資源優勢,“千古一帝”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在平定六國后,于始皇帝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即統一六國的第二年)開始了他規模浩大的全國巡游,這其中也包括他對海洋的巡視。
教科書中讀歷史,秦始皇給人的印象往往都是暴君,焚書坑儒,修建阿房宮、修長城累倒多少英雄漢,還有就是生活荒淫無度,派徐福尋找長生不老之藥,在位時就修建秦始皇陵等。
其實,秦始皇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建造了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他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創建皇帝制度,實施三公九卿制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又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筑萬里長城,修筑靈渠,溝通水系。還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李贄(1527~1602)譽為“千古一帝”。
#02:
秦始皇巡游與徐福東渡
秦始皇巡游,過去多被定義為不理朝政,吃喝玩樂里“玩”的一項內容,其實,這也是一國之帝借機巡視國土考察民情最好的辦法。歷史上,秦始皇從二十七年到三十七的十年間共巡游6次,他最后巡游沒有完成,就死在途中了。
古代封建帝王,雖已稱帝稱君,但不一定詳細了解自己江山上的國土資源,百姓疾苦,更不可能完全清楚海岸線多長、什么樣、有多少島嶼等。因為那時沒有衛星,靠人工繪制的地圖還是非常初淺,皇帝雖自封為天子,但其實也是凡人,他不可能什么都知道。
秦始皇一統天下后,幻想自己永遠長生不老,他尋遍國內數位能人、醫生、方士為他出謀劃策,徐福就是其中一位。徐福是秦朝時齊地人,當時的著名方士(方士就是后來的道士)。徐福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等知識。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大隊人馬在泰山封禪刻石,又浩浩蕩蕩前往渤海。抵達海邊,秦始皇登上芝罘島,縱情濃覽,只見云海之間,山川人物時隱時現,蔚為壯觀,尤令秦始皇心馳神往。這種景象,本來是海市蜃樓,但方士為迎合秦始皇企望長生的心理,將其說成傳說中的海上仙境。徐福乘機給秦始皇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長生仙藥。秦始皇大為高興,隨后根據徐福的要求,派童男、童女數千人隨他出海求取仙藥。他本人也在此留連忘返,等候徐福佳音。然而,等來的只是徐福空手而歸。徐福自稱見到海神,海神以禮物太薄,拒絕給予仙藥。對此,秦始皇深信不疑,增派童男童女3000人及工匠、技師、谷物種子,令徐福再度出海。秦始皇則不肯離開,一直等候3個月,不見徐福消息,才悵然而回。
后來傳出,徐福再度率眾出海,來到“平原廣澤”,他感到當地氣候溫暖、風光明媚,便停下來自立為王,教當地人農耕、捕魚、捕鯨和瀝紙的方法,此后再也沒有返回中國。“平原廣澤”是現日本的一個地名(日本人認為徐福在日本的紀州熊野的新宮,今和歌山縣新宮市登陸),此前,徐福連年航海,耗費很大,擔心遭到重譴,這就是徐福東渡日本不歸的原因。
徐福不歸,又東渡到達日本,說明那個時代,徐福等人已經掌握了高超的航海和造船技術,否則,航海等于兒戲。
#03:
秦始皇巡游與目的
秦始皇第六次巡游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10月,先后到達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山東、河北。之后開始海上行程,北至碣石,南達紹興,幾乎環繞了整個山東半島。在這些地方,勒石記功,留下了著名的秦刻石與許多傳奇故事。在當時的條件下,可想而知,途中一定是非常艱難的,與其說是巡游,不如說是探險。因為前方情況不清,路上有數不清的險阻,途中有刺客,水中有大魚。秦始皇甚至親自操持弓弩,與大魚(非鯊即鯨)一搏,真的是一種大海氣魄。也就是在這次巡游途中,沿海北上返山東萊州,在西返咸陽途中于沙丘(今河北邢臺附近)病逝。
秦始皇在十年間六次巡游,史書上所記載的目的不外乎是:宣德揚威安宇天下、虔誠的宗教情感、求仙長生的期望。但是,假如說,秦始皇不東巡到海邊,又怎么了解海洋,利用海洋,保衛海防?
秦始皇東巡看海真正目的,一是由于他命短未能實現抱負,二是因為在別的方面功績偉大,大海之行的目的沒有達到,后人也沒人繼承,所以就被湮沒了。其實,從徐福東渡,海上射殺大魚,都足以證明,先秦時代已經有了堅固的船只,完善的航海技術,尖利的武器,也就是說秦始皇時代,已經具有了深入大海發展的能力。
#04:
秦始皇的海洋意識與以后歷代皇帝的比較
秦國本是周代最西部的諸侯國,在七國中距離大海最遠,秦始皇又出生于內地的趙國首都邯鄲,從小并不了解大海。可是秦始皇剛剛平定天下,就一次次不遠數千里奔向大海,可見他的心情一定是十分急切的。秦始皇之前的帝王們,沒有一個人這樣接近大海。他以后的兩千多年里,出了那么多的皇帝,也沒有一個人有如此的大海經歷和向往。與大海聯系最緊密的是明成祖朱棣,但是行于波濤之上的并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臣下鄭和。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在他們王朝強大的時候,全是著眼于陸地,沒有將眼光放在海上。元世祖忽必烈倒是有征戰日本的經歷,但最終失敗了,而且是敗得很慘,全軍覆沒。當西方人駕馭海洋,發揮海上優勢時,大清帝國,包括有所作為的康熙、乾隆二帝卻也一次次封閉了海洋,放棄了海上爭雄的時機,最后吃了洋人的大虧,直接導致多國列強從海上入侵我國,主權嚴重喪失,八國聯軍打到北京,瘋狂的燒殺掠奪。
就是現在,也不可否認,誰擁有海洋,擁有駕馭開發海洋的能力,誰就是強國。海洋不僅能為人類提供生活必需品——海鮮、食鹽等,也能發展海上交通運輸。海洋還有石油天然氣,及人類至今尚不完全知道了解的大量能源和秘密,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才是人類今后的目標。
推薦閱讀:
秦始皇一生中最大的怪事,他為何對一位鄉里寡婦如此垂青
一個名字極其難寫的男寵,睡了秦始皇的母親,原來卻是別人下的一盤棋
秦始皇晚年為什么不再自稱朕,只因聽了一句話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