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高清壁紙(新海誠新作,卡梅隆阿凡達2,致命女人3你期待哪個?)
阿凡達高清壁紙文章列表:
- 1、新海誠新作,卡梅隆阿凡達2,致命女人3你期待哪個?
- 2、國外疫情難控,指環王重映惹爭議,影院炒冷飯成下半年常態?
- 3、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不該被遺忘的文化,你還記得嗎?
- 4、DC電影海王值得看嗎?IMAX頂級視覺盛宴,媚拉真的太美了!
- 5、VR影片不好看這個鍋,不能光讓VR背
新海誠新作,卡梅隆阿凡達2,致命女人3你期待哪個?
2022年,不少國際大片要上映了,快來看看吧!
卡梅隆導演的《阿凡達2》預計明年12.16在北美上映,影迷應該狂歡了,再有一年就能看見了。
《阿凡達2》進入的是潘多拉星球的海底,這個景色光想想就興奮。當初《阿凡達》橫空出世,直接把3D電影炒出圈了,綺麗的潘多拉星球,也體現了卡導的審美,這次海底世界,可發貨空間更大。期待《阿凡達2》可以再引領一次電影熱潮,給觀眾更多驚喜。
新海誠新作《鈴芽戶締》將在明年秋季上映,該劇講述了17歲少女遇見了為了尋找“門”而踏上旅途的青年。
看故事情節和新海誠以往《天氣之子》《你的名字》等差不多,講述少男少女們的故事。不過,新海誠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畫面極美,隨便截圖都是壁紙。動漫往往呈現更多的想象,畫面可以隨意搭配,產生絢麗的效果,還是期待新海誠新作的美。
《致命女人》第三季續訂,新卡司主演新故事。這個思路其實是對的,開始《致命女人1》大火,就是故事情節的“爽”,三個家庭故事不同,但是主題是相同。
《致命女人2》就是完全新的故事,新的主演,但是內核沒變,還是“致命的女人”,故事有第一部的三條線變為第二部的一條線,內容同樣精彩。
第三季就是全新的內容,不過“致命女人”的主題不編,形式就任意發揮了。這個系列本質就是“大女主爽劇”,類型固定,不同只是表現形式,發揮空間比較大,還挺期待的,不知道能不能延續口碑。
總得來說,有保障的導演或者IP出續集總會有更多的關注,這就是口碑品質作品自帶的宣傳熱度。但珠玉在前,想要超越也比較難,畢竟期待高了。
國外疫情難控,指環王重映惹爭議,影院炒冷飯成下半年常態?
最近,隨著夏天的到來,影院也再次回暖了,很多大片都將上映,春節檔之后的片荒將徹底終結。
要說近期影院最火的電影,毫無疑問就是《金剛大戰哥斯拉》了,作為怪獸宇宙的終極對決,哥總和骷髏島靚仔都是人氣超高的怪獸,這次集結可謂雙倍的快樂。
整部電影的劇情我們幾乎可以忽略,但是壯闊的場景和爆炸的動作戲,都讓人印象深刻,頭皮發麻。
同時,就我個人而言,我最關注的是一部冷門的重映電影《指環王》系列,作為西方魔幻的巔峰之作,雖然在國內受眾較少,但絕對是影史上不可逾越的經典作品。
仔細重刷這些大片你會發現,無論是1999年的《指環王》,還是2021年的《哥斯拉大戰金剛》,都是非常注重畫面和色彩的電影,色彩可以表達電影的情感,塑造電影的氛圍。
在怪獸宇宙中,有著各種名場面,靠濃烈的畫面色彩來營造氛圍。比如哥斯拉大戰基多拉時的混沌灰暗:
原子吐息大招呈現時的酷炫夢幻:
以及地底世界陽光氤氳的烏托邦既視感:
而《指環王》更是每一張都可以用來做壁紙,尤其是色彩的使用,堪稱爐火純青。世外桃源夏爾,就永遠是陽光明媚,以黃綠色調為主,讓人感覺家一般的溫馨。
美好的精靈,出場總是自帶柔光特效,他們的家園更是絕美:
人類世界的最后堡壘白城,與山融為一體,閃耀著耀眼的光芒:
被戒靈占據的米納斯魔窟,黑暗中透露著綠光,讓人不寒而栗。
其實現在,隨著移動設備和各類媒體平臺的發展,我們的觀影渠道遠遠不止電影院了,最近的一部超級英雄大片《正義聯盟》導演剪輯版也是正火,由于這部電影的院線版已經上映過,所以導演剪輯版只能在網上自己找資源,相信不少人都是在手機上看完的這部三小時大片。
而手機觀看電影,體驗確實有待提高,比較困擾我的一個點是,手機的屏幕和色彩常常難以原汁原味展現電影畫面,同一個電影換一個手機,也許就能換一種色調。那么是否有這樣一部手機,能為我們呈現最完美的電影色彩呢?
還真有,OPPO全新旗艦Find X3系列,作為色彩影像旗艦,實現了從拍攝到展現都是電影級的10億色。
在觀影之前,我覺得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10億色。
目前主流的安卓手機系統本身,最多只能支持8bit色,也就是共計1677萬種顏色,這樣導致了各個色域之間的過渡不夠流暢,會有明顯斷層。
而OPPO首次在安卓機上搭載的全鏈路色彩管理系統,重構了底層代碼,讓安卓機第一次支持10bit色,共有10.7種顏色,整整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可以看到,同樣的幾個色域,10bit的過渡遠比界限分明的8bit順滑流暢。
有了全鏈路色彩管理系統作為基礎,OPPO Find X3,從影像的獲取到展示,都是10億色。搭配10億色臻彩曲面屏,看電影絕對是視覺上的巨大享受,那些影視作品中的名場面必須再看一次!
此外,眾所周知,影像一直都是OPPO的強項,在圖像生產的這一環節,Find X3搭載了十億色雙主攝,色彩的捕捉和表現力極強。
尤其是雙主攝中的超廣角主攝,在保證圖像更多內容的同時,也因為OPPO自研曲面鏡片的加入,讓整體成像能更好防畸變。
同時,OPPO不僅可以讓我們暢快看電影,更給了我們拍攝電影的能力——獨家姜文電影濾鏡,按下快門就是一段故事:
姜文經典的黑白風格,隨便一拍,極有格調。喜歡黑白攝影風格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除了可以用姜文視角看世界,OPPO Find X3還給了我們一雙微觀世界的眼睛,將同樣獨家的60倍顯微鏡塞進手機,日常生活也變得有趣了起來。
喝一杯酒,都能用手機把玩好久:
人民幣上的條紋上原來還有“人民幣”三個字,想不到吧!
這樣一部又能看電影又能拍電影的全能色彩影像旗艦,在這個馬上就要出游的五一假期前夕,可稱“及時雨”。遇到好山好水好風光,用它拍拍;
旅程累了找放松,用它看電影打游戲體驗也是前所未有——當然,也大可不必擔心這一通操作下來電量告急, Find X3系列4500毫安的大容量電池,搭載超級閃充、無線快充等電量黑科技,15分鐘充至54%電量;32分鐘充至100%電量,讓你出門在外也無需苦哈哈背個充電寶。
由于西方疫情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以《花木蘭》為代表,越來越多的歐美大片選擇在流媒體上映,而手機也許將會成為我們愈發重要的觀影工具,已經有越來越多從業者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手機屏幕和大銀幕,將同樣重要。
去年疫情期間,徐崢其實就已經將電影《囧媽》以6億元的價格賣給了流媒體平臺,讓大家第一次在手機上看到了大片的首映。
而隨著5G時代的到來,手機的潛力遠遠不止我們這塊屏幕,VR絕對是3D電影之后,下一個火爆的大片觀影方式。從默片時代到現在,電影其實是一個不斷下沉的過程,技術的更新讓我們能以越來越低的成本,獲得更加震撼的體驗。
當年阿凡達在國內上映時,大家工資都是兩三千,一張3D電影票可以賣到上萬元,而現在,手機也能給我們足夠的觀影震撼。未來的電影格局會是什么樣,實在讓人期待。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不該被遺忘的文化,你還記得嗎?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它是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
目的是動員全社會
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
小U希望通過自己的傳播平臺
呼吁更多的人
發現并保護身邊的、遠方的文化和自然遺產
增強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為此特向攝影愛好者們發起
“共守中國文化之魂與民族精神之根”
主題圖片征集活動
小U從中優選了一部分佳作
與大家分享!
自然與物質文化遺產
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創造性的生土建筑藝術杰作。福建土樓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建筑規劃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非常節約、非常堅固,防御性極強,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筑類型。“福建土樓”產生于宋元時期,2008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攝影:張煒 )
長 城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墻,而是以城墻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御體系。長城修筑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于此。但真正形成體系是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時期的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后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明時期修筑。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攝影:程國棟)
頤和園
頤和園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15公里,占地約290公頃。公元1750年,清朝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崇慶皇太后在此改建清漪園,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重建后改稱頤和園。頤和園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與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1998年11月頤和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攝影:程國棟)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攝影:金代江、李景偉)
金代江 攝
金代江 攝
龍門石窟前的人潮,恰似佛祖眼中的滾滾紅塵。 李景偉 攝
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筑的一個重要流派,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六百年前。
“小橋流水桃源家,粉墻黛瓦馬頭墻”,在晨曦中,在夕陽下,在風雨里,牌坊和門樓擋住城市的喧囂,蜿蜒的古巷顯得更加寧靜。沿著伸向遠方的青石板小路,在你的眼前展開的是一幅幅不同品味的畫卷,散發著被時光浸潤過的甘苦與滄桑,隨處都是飄落到人間的仙境,帶給人們是無限遐想。(攝影:陳振)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8月,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被列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等三大景區構成的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04年2月,被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著名的好萊塢大片《阿凡達》在這里取景。(攝影:雷慶安)
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藝術寶庫。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攝影:天馬)
天 壇
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時期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禱豐年的專用祭壇。天壇壇域近方形,南側兩角為直角,北側呈圓弧狀,體現中國古代對天地的認識“天圓地方”。天壇是中國木結構建筑的頂峰,僅憑木榫交結,斗拱支架,用木材就完成了這一驚世杰作。于199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攝影:程國棟)
吉木乃草原石城
在新疆阿勒泰吉木乃縣薩吾爾山北坡,裸露的巖石與開闊的草場相間,半山腰上一座石頭“城堡”居高臨下,守望著山下的一望無際的吉木乃平原。當你由南向北穿過新疆北部的準噶爾盆地,在“平沙莽莽黃入天”的天際盡頭,眺望一列黛色的山脈漸行漸近,這就是橫亙于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之間,綿延2000多公里的大山脈阿爾泰山。阿爾泰山在蒙古語里意為“金山”,歷來以富金藏寶而聞名,而這里還有的另一種“寶藏”,一片由風蝕雪侵、冰水凍融以及巖石風化所形成的奇景迭出、奇偉壯麗堪稱絕妙的花崗巖地貌,這里就是國家地質公園吉木乃草原石城。
吉木乃草原石城是典型花崗巖石蛋地貌,是距今200-300萬年以來地質年代中由風蝕、水蝕、風化形成的。考古表明早在四五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活動,2018年4月草原石城內的通天洞遺址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攝影:張波)
龍脊梯田
廣西龍勝龍脊梯田地處廣西桂北龍勝山區,分為平安壯寨梯田、龍脊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三個部分。悠久的歷史,良好的生態,豐富的種質資源,蔚為壯觀的梯田景觀和獨特的壯、瑤民俗風情使龍脊梯田的自然生態與民族文化得到了高度的融合,在2014年成功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8年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攝影:唐玲冰冰糖)
龜山漢墓
修建于公元前128年的龜山漢墓,為西漢第六代楚襄王劉注的夫妻合葬墓,墓葬規模宏大,鑿山而建,至今仍有許多待解之謎,被譽為“東方金字塔”。(攝影:John靖)
青海門源
青海門源地處祁連山和大板山的峽谷地帶,每年6至8月份,60萬畝油菜花盛開,點綴著純潔的雪山、湛藍的湖水、健壯的牦牛、神秘的寺院,形成一幅幅中國西部旖旎的風景!(攝影:徐騫)
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平遙古城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攝影:海石花Coral張建中)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后的豐碑。它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唐、宋時期中國石窟藝術風格的重大發展和變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并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而著稱于世,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1999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攝影:劉琳)
祆神樓
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順城關大街東端,是國內僅存的一座祆教建筑。設計精巧,結構奇特,是山西省木構建筑之精華、明清樓閣式建筑之典范。因獨特的建構和非同尋常的經歷,1996年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三晉三大名樓”之一。(攝影:許愛蓮和風細雨)
永祚寺雙塔
永祚寺雙塔,又名凌霄雙塔,是山西省會太原現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位于太原市城區東南向山腳畔。永祚寺內的兩塔猶如一對孿生姊妹,相映成趣,一個是先建的“文峰塔”,一個是后建的“舍利塔”。雙塔巍峨俊秀,是我國雙塔之最。(攝影:天馬)
非物質文化遺產
跳火光
廣東佛山里水赤山村“跳火光”活動已有300多年歷史,早在乾隆年間,“跳火光”便成為該村元宵節不可缺少的一個活動。元宵節當晚,全村人一起吃過飯后便走巷串戶到各家去“跳火光”,寓意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攝影:郭冀華)
鼓藏節
是黔東南、桂西北苗族 、侗族最隆重的祭祖儀式。節日由苗族各姓鼓藏頭組織。一般在歷史上關系較密切的村寨間進行,鼓藏節有小鼓大鼓之分。小鼓每年一次,時間多在初春與秋后農閑季節,村寨殺豬宰牛邀請親友聚會,其間舉行斗牛、吹蘆笙活動;大鼓時間間隔不同,有時隔8年、10年、12年、18年、20年一次,乃至時間更久。“鼓藏節”的重要內容是祭祖。(攝影:路海洋 )
阿細祭火節
阿細祭火節是每年農歷二月初三,在云南彌勒市西一鎮紅萬村彝族阿細人都要舉行隆重而精彩的回歸自然,如癲似狂,視火為萬物之靈的神秘慶典。這祭火神節是祖輩留傳下來的古老傳統,相傳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攝影:曹巨波)
客家習俗“作大福”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李姓每三年一次作大福,遠近聞名。每年的農歷九月,客家人都要舉行傳統民俗活動“作大福”,上供是作大福的主要活動。供場上擺滿了桌子,供桌上,豬頭、肝花、雞、鴨、魚、酒、米粄、糖果、水果等應有盡有。活動非常熱鬧,為了祈福五谷豐登,游子歸來,國泰民安。(攝影:張煒)
打鐵花
打鐵花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鼎盛于明清時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于2008年被國務院和文化部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趙吉生)
廣靈大號
廣靈大號是以地名命名的山西廣靈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其形狀如倒扣的大甕,當地人又稱為大甕號。大甕號的聲音低沉渾厚,余音裊裊,韻味悠長。(攝影:空城)
京 劇
京劇是融唱、念、做、打于一體的戲劇表演藝術,它廣泛植根于中國傳統敘事結構,表達了傳統中國社會的戲劇美學理想和價值觀念,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2010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攝影:陳鴻鈞)
長子縣響銅樂器
中國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有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響銅樂器傳統工藝。千百年來,晉劇、京劇、評劇、梆子、秧歌、鼓書、道情、八音會等地方藝術形式以及道教、佛教日常和法事需求,促使響銅樂器行業興盛發展,品種豐富,覆蓋廣域。而這里則被稱作“北方銅樂器之鄉”,據記載,公元627年,長子縣手工銅業作坊制作的響銅樂器就已遍及各地,是為中國最早生產響銅樂器的地方。
響銅樂器制作整套工序和工作標準繁雜而嚴苛,其特點一是“千錘打鑼”,就是銅坯要經過千百遍地鍛打來塑造器形并改變金屬內部結構;二是“一錘定音”,匠人在鑼面上敲打,尋找定音的區域,找準之后定點錘敲完成定音工作。這道工序需要對調式、音高、音色有深刻的理解,音律感覺敏銳,還要配合精準的手法,是必須要經過長年累月經驗積累和音樂熏陶才能掌握的高難技術。然而,響銅樂器工藝制作習藝周期長,體力勞動強度大,尤其是現代化機械設備的沖擊和傳統藝術形式的式微,使得這項技藝瀕臨后繼無人。(攝影:老樹林)
賈氏泥塑
賈銀永,是“賈氏泥塑”,俗稱“復活的泥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太原市工藝美術大師。一坨普通的黃泥巴在他手中復活,活靈活現變成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排著隊打預防針的小朋友痛苦、驚恐,捉迷藏的孩子們快樂、彈玻璃珠孩子的專注把我們帶到那個童真年代。掏耳朵、賣平遙牛肉、做醋、下棋、紡線、趕集一個個表情豐富、極富感染力和生命力的泥塑作品活靈活現地呈現在大家眼前,詮釋著山西地方特色的泥塑,用生動的肢體語言向人們講述著歲月深處漸去漸遠的風土人情。(攝影:豬立葉李蘇霞)
疊滘龍船賽
疊滘龍船賽是廣東佛山非遺項目,疊滘鄉歷代祖輩都在狹窄多彎的河涌上扒龍船,歷經數百年的歷史沉淀后,直到2007年,疊滘龍船進入杉木時代,到2008年比賽速度更有了質的飛躍,快速入彎后留下水痕,速度和入彎線路便形成了類似賽車的漂移,締造了傳統習俗與現代流行詞的完美結合:“龍船漂移”。疊滘龍船漂移獨一無二,絕無僅有。(攝影:郭冀華)
客家習俗“鬧春田”
鬧春田是福建閩西長汀童坊鎮舉河舉林村特有的,相傳上百年的習俗,每年的正月十二(舉河村)、十四(舉林村),村民都會把關公的塑像抬到泥田里,奔跑打轉,祈求新的一年里五谷豐登,同時也借此增進村民間的感情。(攝影:張煒)
抖空竹
空竹以竹木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是一種民間傳統玩具。南京人又習慣稱之為“嗡”,把玩時稱“抖嗡”。空竹為手工車木做成,從鋸竹子、劈竹子、砍竹子再到刻竹子、車料子、砂板子等前后要經過七八道工序,一年才能做出1000只嗡。南京是抖空竹技藝發展具有代表性的地區之一。清代中葉以后南京夫子廟地區成為我國三大民間百藝戲展演聚集地之一,每到春節,制嗡藝人紛紛擺攤,一邊表演抖空竹,一邊向觀眾出售,歡樂熱鬧,成為過年時夫子廟的一道景觀。2011 年,抖空竹入選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攝影:谷昌旺)
六月會
熱貢六月會,流行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的傳統民俗活動,已流傳一千四百多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六月會”為每年農歷六月,熱貢許多藏、土族村落舉行的民間祭神活動,包括祭祀儀式和民間歌舞等。熱貢六月會具有很強的傳統文化特點,它集儀式、慶典、歌舞、民間小戲表演為一體,具有藝術學、宗教學、人類學、民俗學、文化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 (攝影:曹巨波)
秧 歌
秧歌在中國已有千年的歷史,明清之際達到了鼎盛期。在民間,對秧歌的稱謂分為兩種:踩蹺表演的稱為“高蹺秧歌”,不踩蹺表演的稱為“地秧歌”。近代所稱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2006年,秧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攝影:趙吉生)
鋼火燒龍
湘西鋼火燒龍是流傳于湘西地區,以吉首馬頸坳鎮為代表的獨具特色的元宵節民間狂歡習俗。據考證,鋼火燒龍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是當地群眾為了避免災情,得來吉祥,定于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都舉行隆重的燒龍儀式與慶典。其實在1950年以前,每年過元宵節的時候,都要舉行盛大的鋼火燒龍活動,由鎮上大戶人家集資贊助。2010年以后,隨著文化的復興,非遺保護工程的推進,政府連年舉辦,鋼火燒龍活動逐漸復興。(攝影:田文國)
河湟皮影戲
河湟皮影源遠流長,發源于陜西西路皮影戲,在青海東部農業區已經流傳三百多年。與青海地方方言相融合,形成青海特有的“影子”腔。在漫長延續過程中,無論是皮影的制作、影戲的演出、唱腔的設計都是口口相傳,師傅教徒弟學。它主要的流行區域分布在西寧、大通、湟中、平安、互助、樂都、化隆、貴德及湟源、民和、循化等縣市。河湟皮影戲在經歷了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后,已在河湟大地培育了其滋生發展的土壤,并逐漸成為河湟地區群眾一項主要的娛樂活動。它不僅和當地廟會、集市貿易、賽馬會、花兒演唱會、耍社火等時令節日、民俗風情緊密相連,而且形成了具有渾厚、強烈、古樸、粗獷的鄉土藝術,具有濃厚的高原特色。(攝影:曹巨波)
浦江板凳龍
浙江浦江縣一帶,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條如板凳樣的長板,連接成長龍,在龍首的帶領下,穿行在狹窄的古巷中,如行云流水,出神化入。是當地春節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
浦江板凳龍,又稱為長燈,由龍頭、龍身和龍尾三部分組成。一條龍從頭到尾,由幾十節、幾百節甚至上千節板凳串聯而成,陣形變化豐富,集書法、繪畫、剪紙、刻花、雕塑藝術和扎制編糊工藝為一體,游動時又融體育、雜技、舞蹈為一爐,不僅保留了我國尤其是浙中和江南沿海一帶的傳統民間文化,同時,又保留了書畫、剪紙等民間藝術的原生形態。2006年,浦江板凳龍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陳鴻鈞)
感謝攝影師們為我們記錄了
寶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影像
或許每天我們都在遺忘很多事情
但這些中華民族文化的魂
請不要遺忘
它們
需要你我共同守護
- end -
編輯 - Sunnie
圖片來自全球華人旅拍大賽社群
*圖片版權歸攝影師本人所有*
未經授權 嚴禁擅用
DC電影海王值得看嗎?IMAX頂級視覺盛宴,媚拉真的太美了!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吐槽一下海王這部電影。
如果你在糾結是否去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
海王這部電影幾乎是DC所有電影中場面最霸氣最好看的一個。
這部電影的戰爭場面已經完全超越了星球大戰系列,
當然它不可能替代星戰在一代人心中的地位,但是《海王》這部電影絕對代表著整個DC電影的崛起。
如果你是一位劇情控,那么我依然向你推薦這部電影,因為海王的劇情真的非常的痛快。
143分鐘的片場幾乎沒有任何讓人感覺到無聊的地方,雖然這種直白的劇情有一點點的單調,
但是對于DC的粉絲來說,這部海王的起源電影幾乎是滿滿的誠意。
如果你對海王一點沒有了解的話,那么這部電影將會讓你了解什么叫做真正的“七海之王”!
海王崛起的故事發生在《正義聯盟》的時間線之后,部分劇情講述的是海王父母的愛情故事。
妮可·基德曼飾演的亞特蘭蒂斯女王也非常的好看,她因為反對聯姻才和海王的父親相遇。
這是一部幾乎沒有任何刪減的電影,因為根本沒有需要刪減的地方。
所以你會在電影院完整的享受一次溫子仁導演帶來的視覺盛宴。
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只有一個感受:“真的太美了!”
畫面的每一幀幾乎都可以截下來當做壁紙,可能有些人覺得我這種說法有些夸張,
但是在海王預告片中透露出的戰爭場面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關于媚拉:
媚拉這個角色真正太好看了,她幾乎在每一個鏡頭中都吸引著別人的眼球。
相比之下海王的顏值確實有點尷尬,你甚至會覺得他有點配不上媚拉。
奧姆:“我也是一個帥哥,媚拉你為啥要拋棄我?嚶嚶嚶!”
尤其是媚拉在海王和奧姆決斗的時候的那一身衣服,真的將她身上所有的光彩都散發了出來。
這部電影有什么缺點嗎?
《海王》這部電影當然也有一些缺點,很多地方的細節劇情落入俗套,甚至經不起推敲。
整體劇情上看有一些進展過快,但是這并不是一部看劇情的電影。
如果你喜歡看曲折的燒腦的劇情的話,為啥不去看懸疑電影呢?
另一個缺點就是沒事就爆炸(炸門),我真的很想吐槽這個劇情,
因為在電影中整整炸了四次不止.....(導演你是彩虹六號玩多了嗎?)
海王的劇情很“直接”,也很簡單,但是配上壯麗的場面就成為了一部非常完美的作品。
最大缺點:媚拉太美,場面太帥,讓劇情變得可有可無......
我推薦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看海王的IMAX,它的效果比普通的3D好了太多,
它真的是一部頂級的視覺盛宴,許多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做的最做的事情就是感嘆。
如果單單從畫面上來說的話,我甚至覺得海王已經超越了復聯3的戰爭場面,
這并不是指復聯3的場面不夠好,而是海王的流暢度真的太棒了!
畫面滿分這個評語給這部電影真的一點都不過分,它已經完全的超出了我的期待。
復仇者聯盟3是給人拳拳到肉的真實感,而海王卻給人一種仿佛置身于海底仙境的感覺。
簡單的來說:海底世界 阿凡達 星球大戰。(外加媚拉的顏值)
和這部電影相比,去年的《正義聯盟》幾乎就是搞笑的小場面了......
溫子仁步步封神,DCEU崛起有望!
吐槽:海王在這部電影之后將會是徹底的DC電影一哥,
至少在蝙蝠俠上映之前,他的地位幾乎沒人可以撼動。
DC偷偷的在電影中將海王強化了挺多,他的表現也非常的霸氣。
VR影片不好看這個鍋,不能光讓VR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飛觀,作者丨魏初韡
今年2月,在隔壁韓國的一家VR工作室綠幕前,戴著HTC Vive Pro頭顯、Vive Tracker、體感反饋手套、無線適配器等裝置的母親Jang Ji-sung正在為自己的女兒小娜妍過生日。
母女倆唱完生日歌后,娜妍說要許一個生日愿望:
“希望爸爸不要再抽煙了,姐姐和弟弟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不要讓我們的媽媽再難過了。”
聽到這話后,包括Jang Ji-sung和她的兩個孩子在內的所有人都流下眼淚。眼前的娜妍只是上面的那家虛擬現實工作室打造的VR投影,真正的娜妍已經在三年前因為血癌去世了。
韓國廣播公司(MBC)找到了韓國VIV Studio公司,希望能通過VR,幫助Jang Ji-sung女士與自己思念的女兒重逢。
于是,韓國VIV Studio公司利用8個月的時間,打造了一個虛擬現實系統,并將母女重逢拍攝成一部名叫《遇見你》的9分鐘紀錄片。這個視頻在Youtube上一播出,一周內獲得了1300萬人次的點擊量。
VIV Studio公司的制作團隊從娜妍過往的照片、視頻和語音中提取了她的聲音、表情和動作等數據。再找來小演員對她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進行模仿,同時團隊利用動作捕捉技術進行拍攝。接著利用容積攝影技術,對長相接近娜妍的妹妹的外形特征進行捕捉,作為人物模型的基礎。
這部影片的最后,VIV Studio公司使用了一種浪漫主義的手法為這個溫馨的故事結尾:
“小娜妍跟媽媽說自己困了,然后在媽媽哄自己入睡的時候,慢慢化為一道光。最后,像梁山伯與祝英臺一樣變成一只翩翩飛舞的蝴蝶飛走了。”
前一陣,不少網友心心念的“下飯大片”《風味人間 第二季》在騰訊視頻播出,在第二集“螃蟹橫行記”中,讓人唇齒留香的蟹黃在風味團隊攝像師的手下煥發出充滿誘惑的魔法。
蟹黃飽滿濃郁,油光四溢。攝像師們通過超微距攝影和顯微攝影技術,為屏幕前的網友帶來了莫名的舒適體驗。
通過嶄新的視覺影像技術,平時我們吃螃蟹時肉眼無法注意到的微觀世界被放大千百倍,一些原本我們認為十分熟悉和平淡的東西,突然呈現出一種“驚奇感”。
這樣的鏡頭不僅僅能夠帶來視覺上的“奇觀”,很多時候技術作為一種手段介入藝術創作,在原本主觀和感性的沉浸式體驗中,間離出一絲別樣的理性審美。比如第一季《風味人間》中就有這樣的段落:
“鹽是如何一點點的滲透到臘肉里,發揮出它最大的美味功效;露水與豆漿相遇后,如何凝結成豆腐。食物與調味料、食物與食物、食物與大自然,如何通過時空流轉,發生奇妙的化學和物理反應。”
這樣的段落在風味系列中還有很多,技術的介入使得原本沉浸在美妙視聽語言打造的“幻覺”中的網友們突然意識到:
奇怪的知識好像增加了。
敘述、議論和說明,幾種表達方式的交替使用,使網友們能夠在屏幕前心腦共用,形成“共鳴”與“陌生化”交替的審美體驗。這是紀錄片——這種非虛構作品類型所區別于影視虛構作品帶來的一種“跨界”享受。
這類新技術使得風味團隊打造的“風味盛宴”在成功收割了網友們口水的同時,也在商業上取得了以往紀錄片團隊在市場方面想像不到的成功。
這既是藝術的勝利,也是技術的勝利,更是跨界的勝利。
史上最牛的“跨界青年”,既是畫家、又是工程師、物理學家,還喜歡大晚上跑到墓地里偷死人骨頭做研究的硬核醫學愛好者,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達·芬奇曾經講,“藝術要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飛。”
說過這話的達·芬奇老爺子也身體力行地創作出了自己扒過死人骨頭后靈感爆棚的名畫《維特魯威人》,那幅素描圖上裸男所呈現的完美身材無不讓人們嘖嘖稱奇。同時,老爺子在搞藝術創作的同時,也意外得出了另一個數學屆的著名副產品———黃金分割率。
在中世紀,也許像達·芬奇這樣的藝術家們還不會去思考技術與藝術的交相輝映能夠在商業上帶來何種新的可能?但時間進入20世紀,一個出生在硅谷附近的硬核男人日后改變了整個IT界,他Think Different式的熱血對我們這個時代的商業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喬布斯傳》(官方的那版!)中有一個段子是這樣講的:喬布斯在大學時迷上了中國書法,他被神秘的東方藝術和美學所吸引,日后Apple I中自帶的字體,全部是喬布斯親手參考中國書法所設計。
“教主”曾在接受采訪時講,“蘋果產品是一個集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工程師、物理學家的團隊共同打造的,它是科技與人文的結晶。”
喬布斯的左手人文,右手科技論,催生出Apple——這一美股史上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蘋果和喬布斯的很多底層邏輯被眾多商學院作為標桿案例進行研究。
回到技術與影視內容的討論,影視產業本身正是因為無數新技術的誕生才愈發繁榮興盛。技術不僅催生出電視、IMax、流媒體等從各種維度提升用戶觀影體驗的新玩法、新手段,也讓不少傳統藝術通過技術再次在這個時代被注入新的生命。
當代著名的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提出過一個加速回報定律,他認為技術的改良是以過去的成就為基礎的,且每隔十年,革新的步調就會不斷加倍。
這有點像芯片領域的摩爾定律,但與摩爾定律一樣的是,它們的時間周期正隨著我們高速變化的時代急劇縮短。
于是,飛觀團隊希望通過探討當下新媒體技術在影視藝術領域的滲透,來思考泛內容領域的一些商業問題,比如當下一些新媒體技術將要或者可能如何改變我們的內容市場。
我們選擇VR技術在影視內容領域的應用作為切入點,并邀請了國內知名VR內容工作室Sandman Studios的創始人樓彥昕,請他從技術與藝術融合的角度角度談一談以VR技術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會為這個市場注入何種新的可能性。
入圍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VR單元的【地三仙】
1
VR 影視內容這一塊在國內很早就有人探索,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VR內容作品,是財新傳媒2015年拍攝的《山村里的幼兒園》,這部作品全程使用360度視角觀察一個小山村中幼兒園的生活。
可能在不少人看來,這樣單純的紀錄性作品稍顯無聊,但作為VR在國內首次與影視內容的觸電,它的意義十分重大。
樓彥昕認為,VR從14、15年開始在國內比較火了之后,影視行業的創意和制作人才都在進行著一些實踐。
它的表達方式與傳統的影視表達是很不一樣的,傳統的影視創制團隊的主導作用很強。就是說導演決定觀眾能夠看到什么,也決定了觀眾如何看,甚至高明的導演都可以決定觀眾看完后,他們產生了何種感受。
但是VR就完全不一樣,它解放了觀眾的眼睛,目前可能你看什么還是需要創制團隊去決定,但如何看、怎么看已經完全由觀眾自己決定了。
這在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一場“眼睛的民主化革命”。
1898年12月28日,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館放映自己拍攝的一部名為《火車進站》的片子,當影片播放時,坐在座位上的觀眾真的以為火車從畫面中跑了出來,他們失聲尖叫,紛紛逃竄。
盧米埃爾兄弟日后又在巴黎的咖啡館內陸續放了五十多部他們拍攝的短片,當時行情異常火爆,好奇的人們為了看那些幾分鐘的短片,往往需要早早過去排隊。
不知道“黃牛黨”一說在當時有沒有出現, 但從這點也可以看出,電影天生具有商業基因,因為它為人們營造了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奇觀式幻覺”,這為無聊的都市人們提供了延長生命體驗的契機。
1965年,美國信息處理技術專家艾凡·薩瑟蘭發表了一篇題為 《終極的顯示》的論文。
它提出將計算機顯示屏作為“一個觀看虛擬世界的窗口“,并像科幻小說一樣預言了這種顯示所能達到的對現實的仿真程度,論文中這樣寫道:“只要用適當的程序,這樣一種顯示可能創造出類似于文學中愛麗絲漫游奇境的效果。”
隨之衍生出的具有應用意義的特征是人們可以通過VR,不僅能體驗到與自己平時身處環境類似的一個空間,還可以通過這項技術開闊自己的眼界,增長自己的見識。可以使用一個更加宏觀的視角(比如上帝視角)來了解這個世界。
在應用上,VR通過外接硬件設備來觀察營造的虛擬世界,因此它的出現還顛覆了原本影視內容的觀看規則。
我們在觀看一部影視作品時,不論是電影銀幕還是電視屏幕,它都是對于畫面的某種切分,它預示著我們是通過一個成比例的窗口觀察一個世界。這種切分類似于戲劇舞臺和畫家的畫板,而現在的屏幕也是同理。
但VR設備佩戴在我們的眼睛上,它能夠隨著我們的身體和視線進行移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種局限。
隨著用戶的視點進行移動而使得看到的景象發生實時的變化,這使得觀眾擺脫了鏡頭為他提供的視角,真正做到了“千人千面”。
360度的全景視角使得我們的眼睛極度的自由,如果再結合動作捕捉技術、3D影像拍攝技術、知覺感應技術、仿生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
那么未來也許在某部VR影片結束后,走出影院的人們會在交流過程中得出全然不同的故事和結局,這也是由于視角的自由和解放所帶來的“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式”的效果。
目前,這種體驗在國外已有了先例。
國外著名 VR 影視公司菲利克斯和保羅工作室( Felix&Paul) 制作出品的 VR 紀錄片《游牧民族》通過去除帶有引導性的字幕和旁白,不斷調整機位,隨時切換視角等方式使得聽不懂游牧民族語言的觀眾產生環境陌生感與臨場感。
此時的觀眾不僅僅是第三者的視角在觀看一個全景紀錄片,而是真的“置身其中”,很多時候化“化身”為陌生的群族中的一員,以參與者的身份去體驗那個生存空間和生活方式。
目前,國內在VR影視內容方面的嘗試,主要有2016年的國內首部VR紀實真人秀《雄鷹少年隊》,以及互動視界關于西藏盲童的微紀錄片《盲界》,還有知名紀錄片導演趙琦團隊打造的系列旅行紀錄短片《奇遇》,和商業化相對較為成功的VR 航拍紀錄片《最美中國》。
贊頌中國大好河山的《最美中國》是在虛擬現實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航拍的拍攝技術,給人以獨特的視角來感受中國大地的雄偉壯麗。
而旅行微紀錄片《奇遇》中則有高清的水下攝影鏡頭,導演趙琦在手記中透露,當時團隊為了拍攝完美的水下畫面,不惜花費20多萬從美國購買了一臺能夠360度全景拍攝的水下攝影機Abyss,這成為全組最貴的設備。
誠然,VR技術這幾年隨著國內一些影視團隊的嘗試,走出了從0到1的第一步。
但從內容本身的角度上,不少網友表示,這些片子看過之后感覺有沒有VR都無所謂,沒有VR其實那些內容也能看,VR加持之后也并沒有使得這些內容更好、更吸引人。
這個問題直戳本質,如果一項新的技術應用并沒有使得觀眾產生非他不可的感覺,那么它存在的必要性將會大打折扣。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像剖析任何一個商業創新問題一樣,老生常談的從硬的基礎設施和軟的服務生態上講。
前幾年,在實際的商業應用層面,國內不少進軍VR領域的廠商,都沒能拿出一款令人稱心如意的產品。
這其中,國內的暴風科技曾經在2014年推出了“暴風魔鏡”系列產品,但就像不少業內人士評價的那樣:
從VR體驗層面來說,Gear VR是及格線,HTC Vive、Oculus 在及格線之上,而暴風魔鏡半年間推出的五六款產品始終在體驗上離及格線十分遙遠。
“暴風魔鏡只要近視一上200度,根本沒法看,看不清。”不少使用過暴風魔鏡系列產品的網友也發出了類似的抱怨。同時,暴風影音CEO馮鑫在2017年接受采訪時講,“集團不考慮繼續向電視和VR領域追加資金。”
當時,有媒體評價這幾乎是判了暴風魔鏡的死刑。
但在短短2年之后,原本的影音播放器巨頭暴風,隨著頻頻曝出的丑聞,樹倒猢猻散。CEO馮鑫也被批捕,只在坊間留下一段傳說。
暴風魔鏡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前幾年國內VR行業很多創業公司的一個縮影,但除了一些資本故意吹起的泡沫之外,不少VR設備在當時仍面臨著一些無法解決的剛性問題。
比如在價格上性價比不高,一個體驗較好的PC VR設備價格仍然較貴,只能在極客小圈子里流行。國內品牌小派8K x 標準版,價格9999元、國外的Valve Index 全套999美元、HTC Cosmos Elite 全套899美元,而作為入門級產品的Oculus Rift S 也需要全套399美元的價格。
但近幾年,隨著技術的迭代,價格因素開始發生著一些積極的變化,淘寶上一搜能買到價格2000-7000元不等的PC VR頭盔,選擇的余地大大增加,VR眼鏡方面也取得很大的進展。
去年10月19日,世界VR產業大會上,VR&AR初創公司平行現實(Pareal)發布了業界迄今為止最輕薄的VR眼鏡——Pareal VR Glasses,它的眼鏡厚度僅為23mm,佩戴重量不足100g,售價1999元。
除此之外,前些年一直困擾行業的網絡傳輸和帶寬問題隨著新基建帶來的5G建設也逐漸得到改善。
從技術上來講,5G的推出,將存儲、功耗和處理能力從電腦推向邊緣云。流暢的VR體驗只需要很便宜、很輕薄的VR眼鏡,所有的運算將在云上進行。
云中能進行所有VR的渲染,然后通過5G網絡實現高速傳輸,5G VR云可以大大降低VR成本,提高VR體驗。
一個數據表明,2019年,VR一體機的出貨量達到280萬臺,較2018年增長了一倍多,粗略計算,全球的VR硬件已經超過千萬臺。
普華永道曾經樂觀地預測,VR將成為未來五年收入增長最快的媒體和娛樂類別,在全球范圍內,預計未來五年的平均年增長率將達到40%。
目前來說,依照整個行業的發展勢頭,性價比問題和外部基礎設施問題在可預期的未來完全可以期待。
2
那么,既然硬的基礎設施我們能看見光明的未來,剩下的問題就是:軟的服務生態如何?
樓彥昕認為,技術本身的迭代和進步是有其自身固有的發展節奏的,比如VR硬件的水平和5G的應用可以有確定性的預期。
但相比硬的技術,作為軟的創意,它本身的不確定性太強了。雖然距離15、16年已經過去四五年了,這幾年技術和產品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內容和創意也有了很多的實踐。但是不是說,我們現在的內容一定會得到市場的歡迎和用戶的青睞,這個方面不確定性依然跟四、五年前的差別不大。
但創意和內容相比于技術可預期的穩定迭代和進步,它卻有可能實現大的飛越,當然這也需要卓越人才創作出的卓越代表作。
我們知道,藝術史上的每一次飛躍都是由藝術家的經典代表作推動的,就像之前的《阿凡達》,它使CGI技術成為日后一些導演拍攝這類作品時,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式和手段。
或許,對于VR內容的商業化判斷,我們可以從幾大內容巨頭的態度上看到一些端倪。
Netflix認為VR的交互性更適合游戲體驗而非視頻內容,Netflix的首席制作官格雷格·彼得斯認為,VR仍處于早期階段。
與Netflix觀點相左的則是HBO,HBO體驗設計副總裁威爾克森認為,VR技術能幫助HBO更好的講述故事,發揮出獨特的作用。
HBO曾經為《西部世界》、《權力的游戲》、《硅谷》等多部熱門電視劇推出過相關的VR內容,但主要仍是一些預告或先行體驗片性質的視頻,可以說仍屬于謹慎投入。
在投入上,亞馬遜Prime Video可能步子邁得更大一些。他們精心制作了一批VR內容:《侵入!》、《返回切爾諾貝利》、《格陵蘭島融化》等。這些片子都是發揮VR沉浸感強的特點,重視環境氛圍的打造。
同樣愿意投入的還有Hulu,他們的VR流媒體應用支持市面上各種主流的VR眼鏡,因而可以覆蓋更廣的VR用戶。Hulu還投資了VR節目,讓用戶可以在VR中進入現場音樂會甚至進行互動表演。
YouTube VR 擁有全球最大的VR視頻內容庫,并且大部分是免費的,不需要付費訂閱即可訪問其中的大部分內容。YouTube還有專門制作原創VR內容的VR工作室Spotlight Stories。
Netflix的觀點與幾年前他們制作的一些VR影視劇表現不佳有一定的關系,但Netflix內部也表示,目前隨著技術迭代帶來的成本降低和體驗提升已經使得壓在VR 內容上的“三座大山”漸漸開始松動。
愛奇藝是國內平臺中,最早愿意在VR方面嘗鮮的選手。愛奇藝擁有目前最大的VR中文內容庫。2017年,愛奇藝推出旗下自研的首款VR硬件——代號“奇遇”的4K屏VR一體機。
愛奇藝CEO龔宇將VR設備比作PC、移動、電視之外的第四終端,是下一代重要的娛樂終端,而軟硬件結合則是愛奇藝VR布局的重要戰略。
但網友們對愛奇藝VR App最近一次的更新行為了吐槽,“更新后,無法看本地視頻了”、“要在里面辦會員才能用”、“沒手柄啥都干不了”、“玩游戲要下載陀螺儀”。
在華為應用市場上,這款軟件的Andriod端更新時間顯示為2020年5月8日,更新后不少原本的用戶為它打了1分的低分,目前愛奇藝VR App在華為應用市場的評分僅為2.1分。
除了線上平臺之外,國內的數字王國在全國主要城市中運營了60家左右的線下VR影院。他們還買斷了時長為23分鐘的《神探蒲松齡》VR版的版權,并選擇與成龍大哥的原版電影同一天上映。
尚不知曉VR版影片的票房表現如何,但2019年的原版賀歲檔影片卻無論在票房還是口碑上都遭遇了滑鐵盧,豆瓣評分3.8,票房僅有1.51億元。
“其實在商業IP與VR結合這方面,國內一直沒有探索出比較好的方式。”樓彥昕認為,VR通過與商業IP結合,形成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這條路國內仍在起步探索階段。
“這個領域美國做的比較多,他們擅長用IP去包裝一個好萊塢故事。2015年的《星際穿越》、《異形》等作品都在VR方面有一些開發的工作。”但美國人在VR方面的探索上也并不是十拿九穩,前幾年也屢有翻車之作。
“實際上,搞VR 影視不僅僅需要懂藝術,還需要懂技術。”樓彥昕認為VR是一場技術與藝術的交響曲協奏。
很多傳統影視人也無法無縫銜接。一方面對技術本身的不理解使得VR技術無法在作品中發揮它最大的優勢;另一方面,一些懂VR技術的人卻在藝術表達上捉襟見肘,做出的內容令人無法直視。
沒有好內容,作為工具的VR外接設備就對用戶本身產生不了多大的吸引力,用戶數量就上不去。用戶數量沒有,規模化效應也無法顯現,生產VR設備的廠商就面臨更大的風險。與此同時,大平臺和渠道方們也常常苦于沒有好內容而導致對這一領域的謹慎進入。
這看起來似乎陷入了死循環。
3
對于每一個創作者來說,“如何制作出一個好內容?”這樣的問題就跟你問一個投資者“如何在股市上買入一支好股票”一樣充滿玄學。
不論你是一個充滿各種套路的自媒體創業者,還是名滿天下的商業片導演或編劇。大家其實都是在起起伏伏中度過的,任何一個紅到發紫的商業片導演都無法保證自己的下一部作品能收獲令人滿意的票房,同樣一個心智成熟的自媒體小編也不會在面試時向你吹噓自己篇篇10w 。
這一點放在VR內容的創作上同樣具有普適性,“實際上,把一個故事以VR這種新的媒介形態和語言進行講述,這個事情的改編跨度還是很大的。我們拍電影是先有故事腳本,然后是分鏡頭腳本,最后才是電影。拍VR作品也是這樣,需要經過多道工序才能實現。簡單的影視制作邏輯或者游戲制作邏輯都無法拍出好的VR作品。”樓彥昕這樣表示。
他介紹,VR視頻的制作過程主要包括視頻采集、拼接、編碼及傳輸和播放幾個部分。
由于VR視頻需要專門設備,比較復雜,并且數據量比傳統視頻大很多,因此生產制作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也高很多。
據了解,國內VR內容的制作成本,現在是國外的二到三分之一,最低為10萬元1分鐘。按常規VR影片時長為20分鐘來計算,需要超200萬元的制作成本。
不少國內的VR影視制作公司常常抱怨資金投資方面的捉襟見肘,國外的VR制作公司可以從藝術基金、贊助人等途徑獲得充足的資金。
一個經常拿出來講的例子是加拿大公司Felix&Paul Studio,他們既能夠接到電影《侏羅紀公園》、《犬之島》配套VR內容這樣的甲方大合同;也能聯合Oculus、NASA和俄羅斯國營航空機構Roscosmos合作《Space Explorers》這樣的牛逼科幻項目,據說這個項目還獲得不少企業的贊助。
除了錢的問題,制作時間也是一些VR的內容創作者們面臨的難題。
有創作者講,“一支20分鐘左右的視頻,能拿出去見人,起碼需要半年的時間。但大部分國內的電影片方,在一開始并沒有制作配套VR電影的想法,他們往往都是在影片上映前,為了用VR做噱頭助力宣發而希望拍一個VR影片,這種廣告和營銷式的思維也導致VR內容本身的質量不見得有多好。”
拍院線電影的預告片彰顯了很多VR內容制作者的無奈,但也凸顯出這個領域在商業變現上的不成熟。
一般來說,內容的變現方式,廣告植入往往占據很大一部分。
但VR內容恰恰相反,樓彥昕表示,目前VR內容仍比較小眾,沒有很多人來看所以也很少有廣告主愿意投廣告。現在主要是把版權賣給一些平臺方,電梯云商之前買了一些VR的片子,還有就是跟線下的一些演出去合作,這算是一種技術服務了。
再或者就是如果它具備互動性要素,是互動性作品的話,那么它更接近游戲,可以直接放到平臺上去賣。
另外,作為一種與游戲和影視不同的新媒介語言。樓彥昕表示,在商業變現的探索上,VR也許會在線下出現一些新的玩法,比如嘗試IP衍生品的售賣。
同樣因為沒有好的內容制作,在商業變現上,不少VR App沒有在產品和內容本身上多下功夫。他們反而開始在一些旁門左道上下功夫,比如打著宅男必看等色情擦邊球,通過幾分鐘左右的性感女神小視頻來吸引流量。
如何將VR技術與影視內容進行完美地融合?這恐怕還得從VR本身的技術特征來入手。
美國斯坦福大學虛擬人類交互實驗室主管杰瑞米·拜倫森曾經將VR技術的過程分為跟蹤、渲染和顯示。在虛擬現實中,具有三個主要的技術特征,簡稱 3I 特征。
這三個I分別是想象性 (imagination)、沉浸感 (immersion)和交互性(interaction)。
交互性是連接用戶與“虛擬世界”的一個溝通手段,人們通過外接設備與“虛擬世界”進行溝通,也可以通過自身肢體的移動來控制、操縱自己所視的移動范圍
前幾年,比較流行和前沿的一些新媒體藝術就包含了可交互性這一基本特征。這樣的交互行為主要有3種:
(1)是用戶可以與影視內容中的角色進行交互,比如和片子中的人物進行溝通、發生動作行為等;
(2)是用戶可以穿越時空的限制,與影視內容中的對象交互。我們上面提到的那個韓國VR紀錄片就是這種應用;
(3)是用戶可以和影視內容外的人物以作品本身為渠道進行交互,比如虛擬世界是南極,你在北京,而你的朋友在紐約,你們同時使用VR設備,一起去虛擬的南極去探險。
這三種交互方式都對傳統的影視作品中穩定的故事和情節輸出進行了挑戰,現在的觀眾已經不滿足于傳統“觀-演關系”中的單一內容“傳-受”過程,他們更希望通過自身的參與,來自主決定故事的走向和人物的命運。
隨著商業和市場化的需求,影視創作慢慢變身成為一種為觀眾服務的產品,而這樣的產品思維則使得觀眾對于如何使用產品有著自己的各種想法。這個時代的觀眾,已經不滿意被導演們無形的手安排了。
想象則是與“虛擬”世界交互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體驗環節,用戶在想象中產生頭腦風暴,通過VR系統中給予和現實生活有所差別的情境,幫助和刺激用戶不斷地去對情境當中新的事物進行新的思考。
VR的一大優勢就是想象,因為它本身所創造的情境極為逼真,通過對空間和時間極為逼真的打造或還原,使得用戶本身對于這樣的場景深信不疑。
國內曾有博物館組織過VR體驗紅軍長征的活動,進入博物館的參觀者戴上VR頭盔,重走半個世紀前紅軍走過的路線。眼前真實的草地、河水以及高山,還有時不時發生的戰斗場景都讓不少參觀者對于那段歷史感同身受。
沉浸則是VR技術中基于人心理的特征,通過數字技術和外接設備將人置身于全新的虛擬環境中,使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錯覺。
在傳統的影視作品中,對于沉浸感的打造只能通過視聽手段實現。但隨著我們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現代觀眾的感官在某種程度上開始退化,我們對周遭的事物愈發不敏感。
這種遲鈍恰恰是VR技術能夠進行干預和解決的,它依靠獨特的視聽系統讓用戶排除外部現實世界的刺激,從而完全被吸引到敘事世界中。這樣全身心的投入相信會使得不少觀眾能夠從精神深處享受這場盛宴。
結合VR技術的三個基本特征:沉浸感、交互性和想象性來講,我們可以拿之前上映的《最美中國》這部片子來作出解釋:
《最美中國》的26期內容以一種微紀錄片的形式播出,片方強調攝制組將深入中國全境,以24個節氣為線索,串聯起中國地理、民俗和熱門鄉土時事,講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故事。
作為優酷參與的網生紀錄片內容,一期幾分鐘的長度適合互聯網新媒體平臺的傳播,但長度的輕裝上陣,不能對內容本身的輕薄無力作出解釋。
《最美中國》這部紀錄片從頭到尾都是用一種上帝視角的俯瞰遍覽中國的大好河山,通過VR技術營造出一種山河盡在你眼前的既視感。但這樣的既視感遠無法讓觀眾覺得滿意,它只是提供一種最基本的沉浸感使觀眾身臨其境。
但每期幾分鐘的內容卻給人一種就是看了些山山水水、城市鄉村,別無其他。紀錄片與風光片的核心區別是,紀錄片作為一種電影類型,它本身也是在講故事的,它不能是風光宣傳片,只要配上音樂和簡單解說,再加上各種美到可以當壁紙的畫面就OK了。
它也需要有人物、事件、環境等故事的基本要素。誠然,作為一部旅游風光片來說,它的畫面和鏡頭的確十分養眼,但要是能讓網友們一直不停地看下去,恐怕也很有難度。
另外,在VR技術的使用上是否還可以更加靈活?
固然航拍視角帶來的大全景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但缺少內視角和第三人稱的外視角,使得片子本身的視角單一。視角單一使得所有的內容都得為VR本身服務,這恰恰是一種本末倒置。
無論如何,技術和藝術都是為內容本身服務的,技術和藝術是關于表達的游戲,對于觀眾來說,沒有人會因為這是一個牛逼的技術就去花錢欣賞一個空洞的內容。
總之,作為一種商業化應用剛起步的新技術手段,VR與影視內容的結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平臺方和一些投資人的角度來看,目前VR技術只能作為傳統影視內容中的一些技術手段來達成某些片段中創作團隊期待實現的效果。
從皮埃爾·讓森的“輪轉攝影槍”到愛德華·慕布里奇的“奔馬實驗”,再到愛迪生的“電影視鏡”,一次次的科學實驗和探索使得電影作為大眾娛樂走進千家萬戶。
知名紀錄片導演弗拉哈迪曾經說過一句話:所有的藝術都是一種探險的行為,而所有的藝術家的成就與功過也都在于不斷地發現。
對于VR來說,它單獨作為一種藝術而能夠被人們欣賞,這條道路還有很長。但無論如何,每一次新技術的運用都能為勇于開拓創新的內容創作者們提供想象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