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33006(致敬14年前汶川地震挺身而出的華為英雄群體代表:羅濤和他的伙伴)
致敬14年前汶川地震時挺身而出的華為英雄群體代表:
羅濤和他的伙伴們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級地震。華為第一時間派出搶通人員赴災區一線搶修通信,一群平凡的工程師 他們奮戰在搶通一線。
他們是一群平凡的華為人,他們又是勇敢的搶通突擊隊員。地震發生后,他們不畏艱險,主動請纓,和移動、電信、聯通、網通的突擊隊員一起冒著余震、泥石流,陸空并進,爭分奪秒深入汶川、綿陽、青川、北川、都江堰等重災區,克服天氣惡劣、道路毀損、地形艱險等困難,連續作戰,以最快速度讓重災區人民打通了災后第一個報平安電話。
第一個到達汶川地震現場的華為員工:羅濤
01
羅濤是第一個到達汶川地震現場的華為員工
比起解放軍的不怕犧牲、不怕累,我做的工作算不了什么
出發前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級地震。華為第一時間派出搶通人員赴災區一線搶修通信。。。。。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公司技術支持人員立即趕赴四川移動了解網絡受災情況,排除網絡故障,并一直在現場保障,直到5月13日凌晨4:00。5月13日凌晨,公司緊急協助四川移動組織5套3006C、1套3012基站、傳輸設備。5月13日中午,公司安排無線工程師、傳輸工程師各一名隨同四川移動赴汶川突擊隊搶通,后由于交通受阻,改至都江堰搶通,并在5月14日完成基站開通。5月14日,公司工程師現場配合四川移動緊急鋪設都江堰至汶川的臨時通道。并配合移動公司準備在汶川、茂縣、理縣、平武四個重災縣分別各搶開3個基站。5月14日晚,公司接到四川移動“空投搶通”的任務,當晚安排三名空投人員赴四川移動待命。5月15日凌晨,針對無線話務量激增的情況,公司協助移動對成都端局緊急擴容,同時進行無線側網優調整;凌晨4:00,對成都核心網擴容成功,設備整體處理能力提升25%,極大緩解了成都等地的移動通信壓力。
出發前準備:
5月14號到15號,是華為和伙伴們在一線忙碌準備,準備進入災區搶通的日子。隨著一線指揮部的建立,華為各個部門的人員,服務、銷售、供應鏈,從世界各地向成都集中,甚至有很多外派海外的員工,本來好不容易從國外回來休假的人員,也放棄了在國內其他省份和家人團聚的機會,響應公司號召,甚至主動報名奔赴汶川。。。。。
汶川抗震周期,華為一線投入1000多人,還有更多在后方支撐者;救災設備投入1億多元。。。。
這是當時的戰時倉庫調配情況。
與此同時,與移動,電信,聯通客戶一起協調各種搶通方案,連夜調試設備
由于災區情況不明,需要做好了各種準備才能保障自己,戰勝困難,壓縮食品,衛星電話,藥品,帳篷,被褥,應急燈,急救工具,應急情況培訓,一樣也不能少。
這些即將出征的將士,當時大多數都是80后,在一刻,所有的對于80后的懷疑都煙消云散了,只要是號的機制與團隊,無論什么70后,80后,90后都終將成為我們社會的脊梁,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羅濤主動請纓
5月15日凌晨1:00,公司“抗震救災”指揮小組通知羅濤等幾名技術服務部同事到指揮所臨時辦公地點集合,指揮小組組長袁曦說:“移動決定做空降試點,地點汶川,誰愿意去?”
話音剛落,“我去!”羅濤應聲搶答,“第一、我是四川人,為家鄉做事義不容辭;第二、我負責無線GSM技術服務,業務對口;第三、我對3006C型基站熟悉,有決心、有信心把站點開起來!”
就是乘著這些黑鷹,羅濤和合作伙伴兄弟們向著汶川飛去
時間一個小時,一個小時地過去
沒有消息
所有的人守在微信電話前,度日如年
突然
傳來消息“羅濤在汶川山頂降落了!”
羅濤到達汶川災區
5月15日下午18:40,華為技術服務工程師羅濤和中國移動工程師一起,攜帶油機、華為基站3006C、衛星接收器等設備乘直升機奔赴汶川,降落在震中汶川縣城,成為災后第一個進入汶川的華為員工。
羅濤成功抵達汶川后,通過衛星電話向守侯在成都前線的總部匯報:“我已踏上了汶川的土地!”公司抗震指揮中心正在召開全國抗震救災電話會議,接到電話后,參會人員熱烈鼓掌。
以下照片選擇汶川搶通小組提供的素材
空中俯看震后汶川
羅濤說:看到飛機后,鄉親們很熱情,飛機降落時螺旋槳產生的風很大,他們匍匐著爬過去幫忙卸載物品。“牛腦寨村是一個羌寨,當地村民看到我們,一下子就跪了下來,給我們獻上了紅色的哈達,那種眼神讓人揪心,心里不禁咯噔了幾下。”
卸貨
運貨下山
廢墟上的老人
汶川山頂積雪終年不化,羅濤一行下了飛機就投入到搶通工作中,有的鄉親就蹲在旁邊,蜷著身子,整夜陪伴著這一小隊工程師。
搶通汶川通訊
5月16號早晨8:15,基站成功開通。看著驚魂未定的災區鄉親站在華為基站3006C下拿著手機通報平安的場面,羅濤不禁熱淚盈眶。
裝設備
調通了(我司羅濤現場照)
在汶川現場堅守的6天,羅濤經歷了食物匱乏、缺鹽少水、余震威脅等困難。回想起來,羅濤顯得很平靜:“我能第一個去汶川,只是機緣巧合,我還是我,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
村民們報平安
淚水
匯報汶川保障狀況
2008年5月17日21:00羅濤汶川現場反饋:目前汶川基站3006C運行良好。基站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距離汶川縣城有4小時的步行路程。該基站基本保障了當地搶險隊的通信,并讓當地受災群眾通過電話與親人互報平安。目前現場小分隊面臨飲水問題、食品匱乏,正在協調中。汶川開始降雨,為防止濕流,現場已對設備做好防雨,小分隊人員已轉移到較安全的地方。
孫董親自發慰問短信
5月18日下午,羅濤收到我司孫董(當時正在災區指揮救災)回復的短信:
羅濤:收到你的短信。很感動,也放心了許多。你們的平安牽系著大家。在這個最嚴峻的時刻,你們冒著危險恢復了地震中心汶川的通信。電視、報紙都報道了。我們的網站上也登出了你的消息(中英文) ,還有你們出發前的照片。我們全球員工(應該是全國人民)都為你們驕傲。
你們要保重自己,千萬注意安全!缺水缺食物或任何你們需要的東西告知我們。我們會盡快解決。也為后面空降的人做好準備。向你們年一起戰斗的團隊問好。我們的心與你們在一起。
我們今天有七批要空降的團隊。
孫亞芳
“你用座機打過來”
羅濤沒有將自己空降汶川的事告訴家人。出發時,羅濤給愛人打電話:“老婆,我在加班,晚一點要去高新西區的機房值班,不回來了。”15號晚到達汶川后,汶川已成孤島,通信,電力全部中斷。羅濤的愛人連續打電話都不通。16號基站搶通后,愛人終于撥通了羅濤的電話。羅濤在電話里說:“我還在高新西區值班。”愛人說:“我不信,你用座機打過來!”羅濤這才把實情告訴了愛人,并叮囑愛人不要把自己的行程告訴父母。 我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
5月16日,衛通宣布傳輸已完全OK,BSC側檢查LAPD消息跟蹤,發現消息已通,放通傳輸后,我司基站調測成功。經過12個小時,克服平常難以想象的困難,摸黑施工,在各方面的積極配合下,最終成功完成了中國移動汶川災區首個應急站點的開通!災區移動通信恢復!
看著驚魂未定的災區鄉親站在華為基站3006C下拿著手機通報平安的場面,羅濤不禁熱淚盈眶。 在汶川現場堅守的6天,羅濤經歷了食物匱乏、缺鹽少水、余震威脅等困難。回想起來,羅濤顯得很平靜:“我能第一個去汶川,只是機緣巧合,我還是我,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
羅濤分享了現場解放軍的故事。一支部隊在羅濤小分隊空降汶川后也趕到那里。他們沒有白天黑夜之分。一位解放軍腳上磨出了大大的血泡,鞋都不能穿了,還在驕陽下幫助鄉親們搭建帳篷。羅濤說:“比起解放軍的不怕犧牲、不怕累,我做的工作不算什么!”
羅濤休閑照
讓我們記住這些包括我司羅濤在內的6位勇士給災區搭建起通訊生命之橋
02
都江堰——張巍華、穆川波等:他們在余震中奮戰
5月14日深夜,四川網通都江堰前線搶險指揮部發回信息,網通都江堰中心機房因為地震已經傾斜30度,隨時有垮塌的危險。都江堰中心機房是連接重災區汶川的重要通信樞紐,直接影響到通信抗災保障。公司立即連夜同網通公司進行協商,商討搶修方案,安排搶險人員。
5月15日一早,數據工程師張巍華,傳輸工程師穆川波奔赴重災區都江堰,進行設備搶運,現場安裝。到達都江堰后,工程師立即協助網通公司技術人員搭建臨時機房,安裝設備,經過通宵的努力,終于在5月16日凌晨3:00完成設備的全部轉移,安裝,調測。
5月17日四川網通提出網絡要在都江堰新建一套5200F,將原來匯聚到郫縣的業務,修改到都江堰匯聚。公司立即響應,到緊急庫房查找設備備貨,并將設備運輸到機房。下午16:00,張巍華隨同四川網通技術人員趕往都江堰,通過緊張的工作,晚上23:30完成了設備安裝調測。此時已經沒有返回成都的汽車,都江堰城區供電還沒有完全恢復,整個城市大部分還籠罩在黑暗中,而且余震不斷。18日凌晨,都江堰又開始遭遇雷陣雨狂風。工程師同網通公司工程師擠在一個還有些漏雨的小帳篷里坐了一晚。
所有的工程師都時刻準備著。傳輸工程師高建國經常半夜趕往機房趕制數據。NGN工程師羅裕,每天值守機房,協助網通公司技術專家研究搶通阿壩州NGN業務的方案,終于17日晚19:30,阿壩州TG上線。傳輸工程師康有志,在自己母親高燒不退的情況下,將母親送到醫院,就立即趕往了機房,參加成都到北京地震局的設備調測。貨物專員李良,為了找到給網通公司搶險需要的兩塊長距光板,15日晚在雙流機場180箱貨物中,奮戰一個通宵,找出了需要的光板,并立即送往網通公司。
03
汶川縣漩口鎮——張旺、張斌:
一包壓縮餅干支持24小時; 來一線搶通,是我應該做的
張旺:一包壓縮餅干支持24小時
5月16日下午4點多,接到去汶川縣漩口鎮一線搶通的任務后,網絡產品技術服務部的張旺匆匆啃了幾口面包,就和硬件工程師張斌、四川電信工程師一起坐越野車出發了。凌晨3點,經過長達11個小時的艱苦奔波,看著沿途令人揪心的災后場景,終于到達了漩口鎮,開始星夜搶建電話應急站,盡快滿足漩口鎮災民通信報平安的迫切需求。
在車燈和柴油發電機照明的支持下,張旺和其他工程師一起,用雙手搬運地震坍塌的碎石,很快清理出空地,并建起了軍用帳篷。張旺負責接通光纖,因為半夜光線不足,現場地面復雜等原因,整個團隊工作到第二天早上10點多,應急站終于成功開通。之后,張旺還和其他成員一起,對漩口鎮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教他們使用應急電話站的方法。5月17日下午4時,張旺從漩口啟程返回成都。整整24個小時,這個28歲的小伙子投入了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搶通,期間只匆匆吃了一包壓縮餅干充饑。他說:“參與到災區搶通,在我生命中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電話開通后,當地村民、志愿者焦急地擁上來打電話向親人報平安,看到他們跟親人通上話后興奮不已的樣子,我覺得是對我們辛苦工作最好的安慰。”張斌:來一線搶通,是我應該做的
成都代表處工程部的張斌老家在雅安,也是這次地震的受災區,所幸的是家人一切平安。15日晚上,張斌往家里打電話,故意問:“媽媽,我現在在待命,很可能被派到地震災區工作,你說我該不該去?”
“去,當然去!年輕人更應該為抗震救災出一份力。”張媽媽是一位普通的退休人員,在電話中異常堅定,鼓勵兒子去一線。16日下午,正在成都某基站搶險的張斌接到去汶川搶通的任務,有了媽媽的支持,他非常坦然地踏上了征程。從凌晨3點到第二天中午,張斌和團隊成員一樣,全力以赴,力保盡快實現漩口鎮的通信。當地村民非常感動,有一位中年人煮了一鍋熱粥,熱情地盛在碗里端給工作人員:“你們這么辛苦地支持我們,我們也一定要表達心意!”聽到一位村民在接通電話后大聲地對著話筒喊“我是你媽,我真的是你媽!我還活著”時,張斌忍不住淚流不止,他說:“來一線搶通,對我而言就四個字——應該做的。””
04
都江堰紫坪壩和龍池鎮——李華: 冒坍塌危險 6次往返漏水隧道
5月16日上午11點半,網絡產品線工程師李華與四川移動公司省公司工程師一起奔赴都江堰,負責紫坪壩大壩水庫及龍池鎮兩臺傳輸設備的調測。
龍池鎮設備站點在半山腰的龍池隧道旁。隧道左邊的山塌陷后到處是碎石,道路中間出現兩個拳頭大小的裂痕。隧道中間段的頂部,山水從地震裂縫處嘩嘩流下,像下暴雨一樣。開通前沒有手機信號,為了調測需要,李華在有坍塌危險的隧道內來來回回穿行了6次,在隧道的一側與網管人員通電話溝通,然后立即趕回位于隧道另一邊的站點調測。一片黑暗中,車燈是唯一的光亮和慰藉,那場景,令李華印象深刻。
第二個站點位于紫坪壩大壩水庫旁邊的山上,山上完全沒有路,碎石時不時的滾下來。李華背著十幾斤重的調測工具,與移動工程師緊緊攙著,一步一步爬到了設備站點。經過近4個小時的持續工作,兩個站點調測完成,紫坪壩大壩水庫附近區域及龍池鎮移動通信順利恢復。當站在設備旁打通第一個電話時,工程師們激動得擁抱在一起。返回成都已經是晚上8點多了,李華說:“感覺很累,但能為災區的通信重建恢復盡上一點力,我覺得無比自豪。”
05
綿陽市鹽亭縣毛公鄉——鄭山強、鐘健:在哪里做搶通都一樣
5月17日下午16:00,鄭山強與鐘健抵達綿陽毛公,任務是搬遷四川移動省干毛公機房,解決因地震導致省干波分綿陽至南充一段光路中斷隱患問題,此問題不解決,省干此段的通信就會面臨極大挑戰。由于交通問題,人先到,但設備還未到。鄭山強與鐘健二人原地暫留。
晚上22:00,設備終于運送到現場,鄭山強與鐘健馬上行動。因為需要搬遷的機房在一座約300米高的山上,鄭山強借著手機的光,深一步淺一步地爬著。“震后的山,靜得連小動物的聲音都沒有,心里一顫一顫的。”鄭山強說。 爬了30分鐘后,鄭山強與鐘健到達機房所在地,但發現需要到另外兩座山的機房去換一個模塊。鄭山強說:“那天晚上,我一共爬了三次山,‘鍛煉’強度不小,現在腿還有些發軟。” 18日早上8:00,經過一整夜的搶修,機房順利搬遷。 綿陽移動相關負責人說:“該機房設備如果斷開,綿陽一半的移動網絡將癱瘓。這下好了!” 鄭山強家在綿竹,家里的房屋在12日的地震中坍塌。他強烈要求到災區支持,他說:“雖然沒能到家鄉綿竹去做搶通工作,但只要是災區,在哪里做搶通工作都是一樣!”
06
陳永翾、齊佳:堅守重災區12天, 度過26歲生日
陳永翾(左),齊佳(右)在唐家山堰塞湖搶通現場
汶川大地震后,地震形成的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在禹里下游的唐家山地區阻隔河流形成巨大的堰塞湖,數億立方的積水,嚴重地威脅著上游禹里及下游北川縣城等地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2008年5月18日,公司全球技術服務部員工陳永翾、齊佳與中國移動、衛通搶通保障小組被空投至禹里鄉搶通當地的無線基站設備。20日,保障小組搶通了禹里與外界的通信,有力保障了唐家山堰塞湖區域搶險人員和群眾的通信需求。
24日清晨,由于災后形成的堰塞湖水位不斷上漲,原來站點所處的山坡幾乎成為孤島。齊佳、陳永翾與其他成員一起將重約一噸的設備搬遷到禹里南面山上的望江村,于下午13:40重新安裝開通。
陳永翾休閑照
在堅守通信“生命線”的日子里,陳永翾、齊佳不僅要保障通信的暢通,還要和地震、大雨、泥濘、烈日曝曬等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他們常常要穿著粘有五、六斤重的泥巴鞋在山上行走,胳膊、臉全部被烈日嚴重曬傷、大塊大塊地脫皮。但他們一直保持著樂觀的態度,陳永翾25日給指揮部領導發來一條短信,幽默地說:“昨夜大雨,今天下午地震,共發現兩件事,一、便攜機除了可以用于工作外,還可以用于烤睡袋;二、原來山體也是一個彈性體。今晚又是個雨夜,夠喝一壺的。”當這條短信被轉發到公司領導時,領導回復陳永翾、齊佳:多多保重。
齊佳休閑照
25日正好是齊佳26歲的生日。在現場,項目組在物資極端匱乏的情況下,收集了臘肉、蛋黃派、餅干給齊佳舉行了一個簡單而隆重的生日“宴會”,在成都的同事也特地打電話向他祝賀生日。由于出色的表現,現場救災部隊領導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要將他們編入部隊的通信保障班,并給每個人配發了一套無軍銜的軍裝以示表彰和鼓勵。
5月30日凌晨1:00, 陳永翾和齊佳在完成搶通任務,并堅持值守12天后,平安返回成都,創造了華為人在重災山區搶通站點值守時間最長的紀錄。
07
袁翮、郭亮亮:一定要開通基站,開通不了會對村民很內疚
這是一支5人小分隊,由公司兩名員工、移動四川省公司的工程師老王和其他公司的兩名工程師組成。
5月18日,在赴北川縣的直升機上,小分隊成員相互問起了年齡。郭亮亮最小,24歲,成了全隊照顧的重點。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上工作時,同樣來自太原辦事處的袁翮一旦沒看到郭亮亮在眼皮底下就著急,“他不小心受傷怎么辦?”
在片口鄉的4天,5名隊員配合異常默契,遇到困難立刻圍在一起開“項目分析會”,把風險點一一列出來。工作時,一位兄弟渴了,邊上的立馬遞上水,在艱苦的環境下創造出濃濃的暖意。
這5個個性開朗的隊員與片口鄉村民、部隊也打成了一片。 5個小伙天天早出晚歸,背著沉重的設備步行10公里去山上,村民心疼壞了。一位姓田的大叔自愿加入了小分隊,每天與他們一起上山,扛設備、送水、當幫手。片口鄉有不少人在成都等地打工,自地震發生后村民一直未能向他們報平安,也沒法知道親人的情況。看到村民在沒有信號的情況下還一直試著打手機,袁翮覺得很心酸,“一定要開通基站,開通不了會對村民很內疚。”
5月21日,在北川縣片口鄉協助移動搶通的全球技術服務部員工袁翮和郭亮亮,堅持值守4天,順利開通基站后乘坐直升機返回成都。團隊成員無間的友情,村民和部隊的關心、照顧,家人的支持,讓這個特殊的5人小分隊經受住了考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08
汶川縣臥龍鎮——吳永輝:我們和災區人民都是一家人
5月19日吳永輝深夜借著燈光調測設備
5月18日,接四川聯通公司通知,吳永輝乘車奔赴大熊貓的故鄉臥龍鎮進行救災搶救通信。從成都至臥龍需要翻越夾金山和巴郎山,兩座山海拔都超過4000米。19日凌晨兩點,汽車行至夾金山,濃霧罩著整個山體,就連兩、三米開外的欄桿也看不清楚。吳永輝說:“汽車在路上一抖一抖地行駛著,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司機只得把頭伸出車窗,一邊探路,一邊小心地挪動方向盤。另外汽車還要翻越海拔4532米的巴郎山。汽車在盤山的山路上繞行,眼睛向外一望,懸吊吊的!”
“但是,沿途的人很熱情,遠遠看見‘抗震救災’字樣的車,他們立即排在路兩邊,提著食物,端著水。當車行近時,招手示意車停下,二話不說就往車里塞食物,給大伙遞水。車經過小金縣時遇到一個三叉路口,前面堵塞無法通行,鄉親們一齊聚過來,不停往我們車里送東西,有雞蛋、花生、手套、毛巾等,物品把車填得滿滿的,后排的兄弟連腳都伸不開了!”吳永輝繼續說。
5月19日早上9點,經過十幾小時的顛簸,汽車到達臥龍。吳永輝等搶通人員沒顧得上歇息,立即投入到搶通工作中。他說:“周圍的鄉親們看到我們的車到后,一下就聚過來幫我們取物品、搬設備,時不時問怎么樣了!天色漸漸暗下來,設備還沒有調通,看看鄉親們渴望的眼神,我們連夜調測。20日基站開通以后,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22日,我們返回的路上經過一小山村,剛把車停下,一個約7、8歲的小女孩一顛兒一顛兒地跳上來說,‘叔叔,里面有開水,進去喝。’十幾分鐘后,車拐進了一條小路,前面一個老漢,看起來有七、八十歲了,駝著背,身邊擺了一小簍的梨子,很小很青的那種,可能是自己種的土梨。看我們走近了,緩緩地招手,示意我們停下吃口梨再走,但我們實在不忍心,透過車窗朝老漢微微笑了一下,然后繼續前行。”
“我感到我們每個人在這一刻都是擰在一起的,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我們是一家人!”
09
青川縣青溪鎮——姜威威、陳志勇:我們一定得盡早開通站點
5月18日早上8:30左右,姜威威與陳志勇第二次試飛成功。“當飛機飛過江油時,平原不見了,眼前突然跳出座座山峰。這時,我才明白什么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透過機窗,我們能看見山體上被地震震出的‘傷口’。”姜威威談到。
上午10:00左右,姜威威、陳志勇成功降落在青溪鎮的一塊稻田上。“飛機降落后,十來個災民聚了過來。12日地震之后,災區人民缺衣少物,他們的眼中流露出對物資的渴望。我與陳志勇很想將自己帶的物品拿出來分一部分給大家。隨行伙伴向災民說,‘鄉親們,我們是來開通通信的,是來幫助大家早日向親戚朋友打通報平安的電話的。”姜威威繼續說。
“青溪的災民很淳樸。聽說我們是來搶救通信的,主動幫助我們搬設備、提物品。一個小孩看見沒東西可幫我們拿了,便從我背包旁拿起一盒餅,說,‘叔叔,我來幫你拿。’青溪鎮日夜溫差大,白天太陽曬得我們手臂上、后頸部分的皮都掉了一層,但晚上又冷得厲害,兩個人穿上厚棉衣擠在一起,還經常被凍醒。接下來幾天,幾戶人家請我們喝粥,幾口過后,身上暖暖的。”陳志勇說。
18號晚,應急基站已安裝完畢,就剩下衛星連接這道關鍵工序了。但因設備缺乏,他們只能結合自己的經驗,用手拿著頻譜儀走動測試。19日,青溪鎮人民政府發出公告說20日左右可能有一次6—7級的余震,可能形成山體滑坡。“聽到這則消息后,我們想一定得盡早開通站點,萬一地震發生,可以保證當地人民的通信,也能做好自救,我們要爭取時間!” 陳志勇說。姜威威說:“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我們都屏著呼吸,眼睛小心盯著頻譜儀,生怕錯過點了!下午5:00,頻譜儀顯示基站與衛星接通,站點成功開通!災民們奔走相告!一位中年婦女手機充電座都還沒取,立即就給親人打去電話,電話一撥通,眼淚就簌簌流了下來!”
5月21日下午5:00左右,我們的設備運行已經穩定,工程師們開始撤出。在返回路上,災民在路上排成兩排,感謝地震后奔赴青川搶險的人們。幾個小孩找來兩塊已經殘破的紙板,上面寫著:“青川人民感謝你們,你們辛苦了!”姜威威說:“看到這一幕,頭腦里再次重現地震后電視上連續播放的鏡頭,心里曾一次次被震撼,一次次被感動。這次,我們行動了!”5月22日凌晨2:30分左右,姜威威、陳志勇抵達成都。
災區孩子們最純樸的答謝
10
一線奮戰有巾幗 溫娜、吳少凡
溫娜、吳少凡是成都代表處獲“抗震救災英雄獎”僅有的兩位女員工。
干練的溫娜,座右銘中也透出一股豪情:“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吳少凡,在搶通工作中率領20多名小伙子的團隊,在近一個月的時間里,晝夜緊張工作,最終成功割接成都核心網擴容項目。她以中英文兩句話闡釋自己的信條:“用心做事,誠信做人”;“Ideal is the beacon. Without ideal, there is no secure direction; without direction, there is no life”。
因為工作原因,吳少凡經常出差在外。郵件中她說:“能夠參與到抗震救災是我人生的一大財富,獎品代表了一段難忘的經歷,我會用心保存一生。”對于獲獎,她只說,“這是盡我所能做了我所能做的,獲獎對我是很大的激勵,也讓我的心充滿感恩,同時會更加珍惜。” 經歷了地震和救災工作,促使少凡思考了很多問題。她說,“人生充滿了變數,要用心、認真地過好每一天,要對得起自己和周圍的人;以后會盡所能追求一種健康、持續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善待一切。” 還有很多人的故事無法寫出,他們的座右銘或簡單或復雜、或文雅或樸實、或奇特或平凡。而這份特殊設計的獎品,它也只是個載體,這些刻在上面的座右銘,是這些年輕的華為人選擇的人生態度。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將自己用青春的光芒將它照亮,用一生的努力將它填滿。
還有叫不上名字的他們.。。。。。
▼
給英雄授勛:英雄紀念獎章
來源于2015年09月02日《華為人》第307期
救災搶通期間,任老板親臨成都代表處,與參與抗震救災搶險工作的員工及成都代表處全體員工進行座談。老板稱贊說,你們都是共和國英雄。
救災搶通之后,在災區最前線奮戰的員工受到公司及部門嘉獎,受當時條件限制,部分員工收到的是一塊木質的榮譽證書。
七年后的2015年,華為重鑄“2008汶川地震救災搶通英雄紀念章”并發了慰問信,讓大家看到前方的星,鼓勵千軍萬馬上戰場。
祝愿偉大祖國國泰民安,繁榮昌盛!
為逝者祈福、愿生者安好,致敬共和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