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八哥破解版(最新但丁神曲中文全譯本等入選商務印書館3月好書)
英語八哥破解版文章列表:
- 1、最新但丁神曲中文全譯本等入選商務印書館3月好書
- 2、好書·推薦
- 3、黑衣人宇宙全新升級重磅來襲,今年暑假必看!
- 4、小說:對外一向冷漠的他,對自己夫人卻像搖尾巴的大狼狗似的
- 5、安徽省檢察院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最新但丁神曲中文全譯本等入選商務印書館3月好書
中新網北京4月9日電 (記者 應妮)商務印書館2021年第3期“月度新書發布會”8日晚在線上與讀者見面。經過讀者投票和專家評審,2021年3月“商務印書館十大好書”正式公布:《中國制造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研究》《麗澤憶往:劉家和口述史》《利論》《向著少女與光:巴爾蒂斯回憶錄》《神曲》(全三卷)《當昆蟲遇見人類文明》《識途篇:專家、學者、教授談英語學習》(增訂本)《猶太人與世界文明》《歐洲歷史地理》《審美即生活》等十種好書入選。
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李平介紹,3月商務印書館推出了系列自然博物、科普類圖書。《那些我生命中的飛羽》是一部記述作者張率與鳥的故事,描述了49種常見的鳥類,基本覆蓋了身邊常見的鳥類,包括我們常見的燕子、喜鵲、烏鴉、八哥、雨燕等。作者張率(網名“鳥窩里的貓妖”)曾冒著生命危險從盜獵者手中解救鳥類,還曾和小伙伴一起為了救助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而徹夜不眠。
昆蟲學教授、科普作家吉爾伯特·沃爾鮑爾的《當昆蟲遇見人類文明》則為讀者解答了昆蟲與我們的生活究竟有什么關系,昆蟲與人類文明有什么關聯的問題。
《植物的反擊:重構自然秩序的食蟲植物》以捕蠅草、豬籠草和茅膏菜等食蟲植物為對象,梳理了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各個時期的科學家們認識、探索、研究食蟲植物的過程。
《現代天文縱橫談》脫胎于北京大學吳鑫基教授開設的課程,介紹了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超新星、引力透鏡、類星體等天體,以及對宇宙演化和地外生命的探索,經過精心的改寫,降低了理論難度,很是適合大眾閱讀。
意大利偉大詩人但丁的《神曲》被譽為“中世紀文明的百科全書”,2021年是但丁逝世700周年,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商務推出了但丁逝世700周年特別版《神曲》,由年逾八旬的意大利文翻譯家肖天佑歷時多年從意大利語原文苦心譯就,是近20年來漢語世界最新《神曲》中文全譯本。
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陳小文向讀者推薦了《中國制造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研究》《麗澤憶往:劉家和口述史》《許淵沖漢譯經典全集》等書。
主題出版方面,《中國制造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研究》一書頗受讀者關注,目前我國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的攻關期,促進中國制造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路徑和方略是什么?《中國制造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研究》一書回應了這一時代主題。本書深刻剖析了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特征和價值增值模式,系統分析了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布特征、低端鎖定效應和突破機制,全景式揭示了中國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理論依據、現實路徑和政策體系,是破解當前中國產業全球價值鏈提升難題的一部力作。
商務印書館被稱為“學術出版重鎮”,3月也推出了多種學術新書。《麗澤憶往:劉家和口述史》是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劉家和回顧九十二年學術報國之路的口述史。展示了一代史學名家的人生成長之路、學術建樹與學術思想,也通過大歷史中的個人視角,折射出20世紀三十年代以來中國社會歷史的變遷。《煉獄的誕生》是法國著名歷史學家、年鑒學派第三代——“新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雅克·勒高夫的重要代表作品,也是心態史領域的代表作品。鄧曉芒教授的《西方美學史講演錄》、印度孔雀王朝時期的開國元勛憍底利耶的《利論》,以及《兒童心理之研究》等圖書也受到讀者的關注。
據悉,“涵芬讀書月”自2020年創辦,旨在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通過“月度新書發布會”“月度十大好書推薦”“世界讀書日”系列讀書活動等主題活動的形式,讓更多經典新書走進千家萬戶,傳遞經典閱讀價值,助力全民閱讀和書香社會建設。(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好書·推薦
《三三六六的秘密教室》
劉海龍 著
少年兒童出版社
六六和三三是一對龍鳳胎姐弟。有一次,調皮的三三從樓上垂下一張紙,上面寫著他獨創的密碼文字,他希望有什么人能發現他的秘密信件。
讓他興奮的是,那封信在15樓被人摘走了,等他把那封信收回來的時候,發現居然有人破解了他的密碼,還編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三三和六六對樓下這個神秘而又充滿童心,像孩子一樣的作家叔叔三郎老師產生了好奇心,他們通過各自的“秘密專線”與三郎老師取得了聯系,向他請教作文技巧,并傾訴各自的心事。
六六喜歡讀書,想成為一位大作家。
但是三三卻不喜歡讀書,更不喜歡寫作。
所以,三郎老師給他們制訂了一個特別的學習計劃,從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表情描寫、外貌描寫、環境描寫、特點訓練、情感表達訓練等最基礎的寫作技巧開始,進行系統的學習……
在三郎老師的幫助下,三三愛上了閱讀,愛上了寫作;六六甚至開始嘗試創作,并發表了第一篇童話故事,她的夢想已經發芽。
#我為什么寫?
劉海龍
“三三六六的秘密教室”作者。兒童文學作家、小學語文教師、兒童閱讀推廣人
在我二十年的語文教學生涯里,我遇到過很多學生,遇到過很多不知道怎么寫作文的孩子。
恰巧現在我的班上有好幾對龍鳳胎,于是我就把幾個孩子的特點揉捏到一起,塑造出兩個全新的形象——三三和六六。弟弟三三調皮搗蛋但正義善良,姐姐六六心思縝密而又天真爛漫,他們倆每天都在上演貓和老鼠一般的“鬧劇”。
書中有兩只會說話的鳥,一只叫白娘子的鸚鵡,一只叫黑李逵的八哥。當然這兩只鳥的出現也不是憑空而來的,幾年前,我曾經在一個花店里,遇見過一只八哥,它就很會說話,吸引我時常光顧那家花店。
這些有趣的事就都被寫進了我的故事中。我像收集種子一樣,把生活中的精彩瞬間,或者奇思妙想記錄下來,當我需要它們的時候,就讓它們在我的筆下開出枝葉來。
#我為什么推薦?
曹文軒
北京大學教授、兒童文學作家
劉海龍曾是一位深諳語文之道的小學老師。資深語文老師 兒童文學作家這樣的雙重身份,讓他可以巧妙而自然地將作文技巧與兒童故事結合在一起,帶領小讀者深入文學創作的腹地,探秘更美的風景。
謝倩霓
兒童文學作家、《少年文藝》執行主編
一對龍鳳胎的有趣日常,一位神秘老師與兩只會說話的小鳥,這個組合與作文技巧的碰撞讓人耳目一新。劉海龍讓小讀者們從故事中看到自己,將寫作之門的鑰匙遞到他們手中。
周其星
小學語文名師、全國“百班千人”讀寫計劃總導師
豐富的經歷,每個瞬間都記錄著孩子成長的快樂和憂傷;奇妙的幻想,鸚鵡和八哥能講話會歌唱,它們在孩子的夢境中撲扇翅膀;有趣的課堂,寫作技巧和故事情節融為一體,讀寫聯動,相得益彰。讓我想起了葉圣陶老和夏丏尊老合著的《文心》,精彩的生活下面,寫作的奧秘在閃光。
#我為什么要做?
韓璐
“三三六六的秘密教室”系列責任編輯
“雙減”是個令家長和孩子都拍手稱快的好政策,內卷的勢頭終于緩和了一些。可是輔導班沒有了,課外需要提高作文能力怎么辦呢?
閱讀無疑是最佳的辦法。而由一位有著二十年語文教學經驗,且尤其擅長寫作教學的兒童文學作家來創作的童書,則最契合孩子們的需要。
所以當劉海龍老師和我談到三三六六這套書的構思與想法的時候,我們一拍即合,決定一起為小讀者們推出這套故事與寫作相結合的叢書。
#作者簡介
資料:世紀閱讀
編輯:周玉
黑衣人宇宙全新升級重磅來襲,今年暑假必看!
春節檔的《流浪地球》 成了年度國產科幻大片,《阿麗塔:戰斗天使》的CG特效也掀起了新一輪的科幻熱,讓不少人大呼科幻電影看起來夠過癮。可提起影史上的科幻電影,《黑衣人》系列才算是元老級的經典!
1997年第一部《黑衣人》上映,成為當時最賣座的科幻片,奠定了它在科幻影史上的重要地位。電影里的外星人和高科技裝備成為流行文化元素,即使在20多年后的今天仍備受觀眾喜愛。
科幻電影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對未來進行架構,《黑衣人》電影中令人大開眼界的超時代宇宙觀,就像那顆藏著整個宇宙的玻璃彈珠一樣令人好奇和驚嘆。千奇百怪的外星生物偽裝成人類移民到地球居住,生活在MIB的管控內;能隨身攜帶的“銀河系”;藏在地球的“薩塔之星”。更是以幽默的風格向觀眾表現了MIB管理局、危機處理小組等理念。
(橘貓脖子上掛的就是“銀河系”哦)
其中最讓觀眾印象深刻的,莫過于那些充滿想象的外星生物形象。毛茸茸的C18置物柜外星人、插科打諢的夜行蟲、變身維密天使的蛇蝎美人。當然,怎么能落下前三部的笑點擔當——弗蘭克。這只外表萌萌噠的八哥,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話癆,曾一度幸運的“晉升”為探員,承包了無數笑點。
高科技武器也是《黑衣人》電影的重要亮點,令人印象深刻。比如使用時必須要帶上墨鏡的記憶消除筆,看起來很弱雞但威力巨大的袖珍手槍等等。
《黑衣人》第一部在1998年獲得了三項奧斯卡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原創配樂、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化妝。最終拿下了最佳化妝獎項是對電影想象力的表彰。
《黑衣人》系列中的每部上映都相隔多年,但觀眾對它的喜愛卻從未減少過。如今七年過去了,新作《黑衣人:全球追緝》(暫譯)強勢來襲,在角色、劇情、場景、特效、動作等方面升級,不僅有眾多新的外星生物加入,還展示了諸多高科技新武器。
預告片中,新晉搭檔花樣百出。錘哥不僅“扔錘子”,還帶著女武神“蹦迪”,一邊飆車一邊抓捕邪惡外星勢力,高科技新武器完全顛覆想象。除此之外,還有更多新奇多變的外星人,想象力爆表!
《黑衣人:全球追緝》由《速度與激情8》導演F·加里·格雷執導,科幻電影之父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監制,如此強大的制作班底,相信正片定會十分精彩!全新故事將以探員M和探員H的故事展開,“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女武神”泰莎?湯普森繼《雷神3》后再度搭檔,攜手破解最大危機——內奸,為“黑衣人”世界拓展新的可能。電影《黑衣人:全球追緝》將于2019年6月14日北美上映,暑期必看!
小說:對外一向冷漠的他,對自己夫人卻像搖尾巴的大狼狗似的
“嗯,我懷疑是有人在他身上下了封印咒文,”云深深拿起《天字真言》,迅速翻到符咒篇,她將里面有封印咒文的記載又仔細琢磨了一遍。
如果不是錯覺,那么這個封印咒文就是真實存在的,但以她目前的水平,還無法破解如此高深的咒文。
看來得找秋風道人幫幫忙了。
云深深合上書本,示意顧驚鴻穿上衣服。
顧驚鴻對她的命令一向是言聽計從,立刻乖乖地拿起衣服往身上套,只是動作實在太笨拙,看得云深深都差點急死了。
她一把奪過衣服,說:“我來我來!”
顧驚鴻立刻伸開雙臂,神情無比自然,看得云深深特想揍他丫的!
她迅速幫他穿好衣服,在系腰帶的時候,兩人貼得非常近,幾乎能感受到彼此的溫熱鼻息。
云深深一下子就想起了那個荒唐的晚上。
那些纏綿的綺麗畫面撞入腦中,刷的一下,她的老臉變得通紅。
此時手中的腰帶也好像故意跟她作對似的,不管怎么拉扯,都沒法成功打成活結。
顧驚鴻見她急得面紅耳赤,伸手去幫她,手指在觸碰到她的手背時,她就像是被燙到了般,猛地收回雙手,同時急退兩步。
“我、我肚子餓了,出去吃東西,云小滿你幫他弄吧,”說完,她就落荒而逃。
顧驚鴻想也不想就追了上去。
最后屋子里只剩下云小滿一個人,他隨手抓起一個蘋果,放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哼道:“果然是娘大不中留!”
第二天,他們三人就駕著馬車直奔渡口,搭上商船,朝著千惠城的方向駛去。
他們不知道的是,在他們走后不多久,接連有三撥人尾隨到密川鎮,打聽他們三人的去向之后,這三撥人立刻馬不停蹄緊追而去。
遼闊的江面上,一眼望去,盡是波濤水漾,偶有飛鳥劃過天際,發出清脆的鳴叫。
商船漂浮在水面上,緩緩前行,一切風平浪靜。
云深深正睡得正香,忽然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有人在大喊:“不好了,水匪來了!大家快逃啊!”
水匪?
云深深一個激靈,立即從床上爬起來,剛一拉開房門,就見到船艙內到處都是慌忙跑動的人影。
顧驚鴻仗著身材高大的優勢,單手抱著云小滿,硬是從狹窄的通道擠到了云深深面前。
見到他們兩人沒事,云深深稍稍松了口氣,她滿問:“船老大呢?”
云小滿說:“已經駕著小船跑路了。”
“臥槽!”云深深氣得臉都綠了,當初收船費的時候,那家伙吹得天花亂墜,現在一出事,他就毫不猶豫地拋下滿船乘客跑路了,簡直無恥!
“喂,我說你們要走就走,干嘛堵著這里礙事啊!就算你們想死,也別拉著別人啊!”有人經過他們身邊時,開口就罵。
云深深正要開口反擊,就見到顧驚鴻稍稍側首,瞥了那人一眼。
幽深的黑眸里,折射出陰冷的寒芒,刺得那人渾身一震,好似被掐住脖子的八哥般,再也發不出任何聲音,立刻夾起尾巴灰溜溜地跑了。
或許是因為顧驚鴻的氣勢太嚇人,原本在他附近的人,這會兒全都被嚇得退出去老遠,他們寧愿繞道,也不愿再靠近這尊煞神分毫。
云深深略感詫異,她沒想到顧驚鴻居然還有這樣的作用,不禁多看了他兩眼。
注意到她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顧驚鴻立刻收回氣勢,雙眼放光地看向她,像只搖晃尾巴的大狼狗,正在賣力地討好主人。
云深深:“……”
她摸摸顧驚鴻的腦袋,然后對云小滿說道:“你看清那群水匪有多少人嗎?”
“大概一百多個,”云小滿有些別扭地挪動屁股,他不太習慣被人抱著,但現在情況緊急,容不得他挑三揀四,他只能忍著。
沒過多久,那些沖往船艙底部的乘客又沖了回來,同時發出絕望的叫喊:“沒有小船了,唯一的一艘小船都被船老大開走了,我們無處可逃了!”
無處可逃,只有死路一條。
江面上,不知何時漫起濃濃白霧,一艘載滿水匪的大船從白霧深處駛出,緩緩靠近商船。一條條胳膊粗的鉤鏈從水匪船中扔出,緊緊勾住商船,將兩艘船綁在一起。
數百名水匪順著鎖鏈,滑行到商船之上,他們手持武器,目露兇光,口中發出興奮的嚎叫。
他們很快就將船夫全都殺了個干凈,猩紅的血水滲透了甲板,令人作嘔的氣息彌漫空中,嚇得所有乘客瑟瑟發抖。
安徽省檢察院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綠水青山天賦于皖。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礎,是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標志。為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協同推進安徽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展示安徽省檢察機關經驗做法,安徽省檢察院遴選發布一批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引導各地檢察機關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中持續深入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的獨特效用。
該批典型案例共8件,含行政公益訴訟案件5件,民事公益訴訟(含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3件,保護對象既涉及揚子鱷、長江江豚、普通鵟、穿山甲、青檀樹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也包括底棲“紅蟲”“一枝黃花”等影響自然界動植物食物鏈構成的物種,涵蓋森林、濕地、河湖等多種自然生態系統,所涉生態要素多、保護范圍廣、治理成效好,生動體現了安徽省檢察機關守護“皖”美自然的生態檢察實踐。
本次發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既與今年9月發布的《安徽省檢察機關“守護綠色江淮美好家園”專項檢察監督活動典型案例》相互呼應、相互補充,也是對安徽省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階段性總結。下一步,安徽省檢察機關將以此為契機,不斷深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為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提供有力的生態檢察保障。
安徽省檢察機關生物多樣性保護
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1.安徽省五河縣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沱湖濕地生物多樣性行政公益訴訟案
2.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違法農業開發活動行政公益訴訟案
3.安徽省南陵縣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國家級揚子鱷自然保護區長樂片區外來物種行政公益訴訟案
4.安徽省無為市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千年青檀樹行政公益訴訟案
5.安徽省宣城市檢察機關督促整治“加拿大一枝黃花”行政公益訴訟系列案
6.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人民檢察院訴房某某等六人掠奪性捕撈底棲動物民事公益訴訟案
7.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民檢察院訴王某某等十人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8.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人民檢察院訴姜某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案例一
安徽省五河縣人民檢察院督促
保護沱湖濕地生物多樣性
行政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 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 府檢聯動 綜合治理
【要旨】
針對侵占濕地違建、非法養殖、餐飲污染、非法獵捕等破壞濕地生態的違法行為,檢察機關依托“府檢聯動”機制,采取檢察建議、“回頭看”、圓桌會議、提起訴訟等方式持續跟進監督,推動同類問題集中整治和系統治理,構建多方聯動、全域治理、齊抓共管的生態保護格局,切實保護生物多樣性。
【基本案情】
五河縣沱湖濕地常年保持10萬余畝,貫通淮河、澮河、漴河、潼河、沱河五大水系,是安徽省首批省級自然保護區,以白鶴、大鴇、野生大豆等珍稀動植物為主要保護對象。近年來,侵占濕地違建、非法養殖、湖面餐飲、非法獵捕等問題突出,破壞濕地生態系統,損害生物多樣性,物種和種群數量下降。
【調查和督促履職】
2019年6月,安徽省五河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五河縣院)在辦理王某某等11人長期盤踞沱湖違法養殖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過程中,發現沱湖沿岸非法占用、破壞濕地問題突出,于2019年12月11日立案。經走訪座談、無人機巡查、調取衛星遙感數據等方式,查明:自2018年初,王某九、于某金等人擅自侵占沱湖濕地180余畝,搭建房屋、私設圍網養殖,嚴重破壞濕地生態環境。
2019年12月18日,五河縣院向五河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加強沱湖濕地生態保護和執法監管,責令行為人停止違法占用濕地、限期恢復原狀等。同月30日,該局回復稱,已下達責令整改違法行為通知書、限期拆除違法圍網。五河縣院開展檢察建議“回頭看”發現,案涉侵占濕地未恢復、非法養殖圍網未拆除,遂通過召開座談會等方式跟進監督。2020年9月9日,該局又回復稱其不具有監管職責。
2020年11月27日,五河縣院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請求判令五河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履行濕地保護監管職責,責令行為人停止占用沱湖濕地、限期恢復原狀。五河縣人民法院立案后,該局立即采取措施,協調水利、公安、行政執法和屬地鄉鎮政府等聯合執法,拆除包括案涉在內7處違建房屋及非法養殖圍網,恢復被侵占濕地675畝。五河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已實際履行監管職責、公益訴訟目的全部實現,遂采納五河縣院建議,于2021年5月14日裁定本案終結訴訟。
2021年5月18日,五河縣院以本案為契機,專題報告沱湖濕地公益保護工作,獲縣政府主要領導肯定。聯合水利、自然資源和規劃等11部門開展“清河清湖”專項行動,制發檢察建議10份,督促清理圍堰3000余畝,違建房屋、度假別墅40余處,非法養殖18處、捕魚船35艘,餐飲漁船27家,促成政府投入600余萬元建成“沱湖濕地公園”。設立沱湖濕地檢察工作站、生態修復基地,籌建生態展覽館,放流魚苗50余萬尾、底棲動物10余噸。
沱湖濕地生態保護效果凸顯,管束植物增至84科207屬292種,浮游植物68屬;野生動物46科99種、浮游動物48屬,水產品49種;野生鳥類增至103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8種,列入IUCN紅色名錄NT物種2種、CITES附錄Ⅱ和附錄Ⅲ各5種。沱湖現代生態漁業示范區建設項目獲批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區。
【典型意義】
濕地是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生物多樣性豐富,被譽為“地球之腎”。針對嚴重破壞濕地生態系統的違法行為,檢察機關依法能動履職,采取檢察建議、“回頭看”等方式跟進監督,對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堅持以訴的形式履行法律監督本職,以“我管”促“都管”,聯合開展專項行動,集中整治濕地亂象,強化系統治理,構建多方聯動、全域治理、齊抓共管的生態多元保護格局。設立濕地檢察工作站、生態修復基地等,采用增殖放流、補植復綠等方式修復生態,并推動獲批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區,多管齊下,府檢聯動,共同守護濕地生態之美,實現了生態保護、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有機統一。
案例二
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人民檢察院
督促整治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違法農業開發活動行政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 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 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違法農業開發 長效機制
【要旨】
針對在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進行違法農業開發等破壞長江生態環境的行為,檢察機關能動履職,通過訴前檢察建議、磋商等方式,推動行政機關及時全面履行種植業監管和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職責,切實保護好淡水豚棲息地環境。
【基本案情】
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于2000年被安徽省批準為省級保護區,2006年2月升級為國家級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以淡水豚為主的珍稀水生動物、沿江濕地鳥類和長江淡水生態系統。2018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及緩沖區存在大面積違法農業種植問題,影響淡水豚棲息地生態環境安全。
【調查和督促履職】
銅陵市義安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義安區院)在履行“守護綠色江淮美好家園”專項檢察監督活動中發現該案線索,于2019年6月18日立案。經與相關行政機關溝通協調,全面掌握案件情況,通過調取衛星遙感數據等相關文件資料、運用無人機等方式開展調查核實,查明:案涉區域內被開墾進行農業種植(含套種)面積為3.15萬余畝,涉及A鄉鎮5個江心洲,農業種植面積2.9萬畝(核心區面積2.3萬畝,緩沖區0.6萬畝),其中1.32萬畝由銅陵某木業公司予以造林,每10年為一個輪伐期,1.58萬畝于2013年2月分別流轉至某農場和當地種植大戶進行農業種植;B鄉鎮2個江心洲,農業種植面積0.25萬畝,分別流轉至銅陵某木業公司和當地種植大戶進行農業種植。銅陵市義安區農業農村局(以下簡稱區農業局)未能全面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規定的監督管理職責,導致保護區內違法農業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破壞長江淡水豚生存環境,損害了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2019年8月14日,義安區院向區農業局制發訴前檢察建議,建議查處違法農業種植行為,做好生態恢復工作;切實加大日常監督管理力度,形成長效機制。后義安區院主動走訪區農業局,就整改工作多次磋商,協調推動解決整改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區農業局及時完成相關整改工作并于2019年10月12日書面回復檢察機關:一是立行立改,對案涉區域臨時搭建物的拆除清理事宜,與案涉公司、農場及種植大戶簽訂不再種植農作物的協議,農作物收割后將農機設備及廢棄物全部清除,出臺退出農業種植的補償方案,并撥付生態補償金;二是強化管理,制定保護區管理規劃及日常巡查制度;三是廣泛宣傳,通過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營造共同守護自然保護區的良好氛圍。后義安區院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等對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一致認為整改效果良好,沒有出現問題反彈等情形,遂于2019年10月22日作出終結案件決定。
為推深做實淡水豚保護工作,義安區院聯合區農業局等部門于2020年9月會簽《關于加強野生動物保護、規范野生動物養殖、嚴厲打擊非法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的意見》。2021年3月,義安區院會同區農業局再次對淡水豚自然保護區重點水域開展專項監督行動,打擊非法捕撈水產品、違規垂釣等破壞淡水豚生存環境的違法行為,成效顯著。
【典型意義】
長江江豚是世界上鯨類動物中唯一具有淡水亞種的動物,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由于受農牧漁業活動、水污染物排放等影響,其種群數量下降迅速,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已將其列為“極危”物種。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存在大規模違法農業開發行為對淡水豚的生存環境造成了破壞,使其本就脆弱的生存狀況更加瀕臨危險。檢察機關通過訴前檢察建議、磋商等方式推動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恢復受損生態,形成長效機制,切實保護好長江江豚棲息地環境,實現雙贏多贏共贏的辦案效果。
案例三
安徽省南陵縣人民檢察院
督促整治國家級揚子鱷自然保護區
長樂片區外來物種行政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 揚子鱷自然保護區 防治外來物種侵害 政協提案與檢察建議銜接轉化 系統治理
【要旨】
針對省政協委員關于揚子鱷自然保護區發展的提案,檢察機關及時進行公益訴訟案件化辦理。對外來物種侵害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通過訴前檢察建議等督促職能部門修復揚子鱷野外棲息環境,有效抑制外來物種損害當地的生物多樣性。
【基本案情】
近年來,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陵縣長樂片區范圍內存在大量的外來物種“加拿大一枝黃花”(以下簡稱“一枝黃花”)“福壽螺”,破壞了揚子鱷生存環境及保護區生態平衡。
【調查和督促履職】
2022年安徽省“兩會”期間,安徽省政協委員提出關于加強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樂片區發展的提案,由安徽省人民檢察院逐級交辦南陵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南陵縣院)。該院初查后,于2022年8月24日立案,與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南陵站聯合走訪相關職能部門和當地群眾,聽取意見,調取衛星遙感數據,利用無人機航拍等手段對外來物種規模及其危害程度開展系統調查,查明:2003年、2010年,“福壽螺”“一枝黃花”先后被國家環保總局列入首批入侵中國的16種“危害極大的外來物種”之一、第二批《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該外來物種具有超強的繁殖力,抑制入侵地其他植物的生長或破壞食物鏈構成等,破壞生物多樣性,改變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監管職能部門為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分局、基層政府等。
2022年8月30日,南陵縣院邀請人民監督員、政協委員、“益心為公”志愿者、律師代表等5名聽證員及職能部門代表召開聽證會,達成治理共識。8月31日,南陵縣院依法對南陵縣農業農村局、縣自然資源規劃局(以下簡稱縣農業局、縣自規局)等行政機關分別制發檢察建議,建議由縣農業局牽頭,協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制定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治理方案,指導屬地政府組織實施;配合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及時控制、消除外來物種危害。后南陵縣院主動走訪被建議單位,就整改工作多次磋商,協調推動解決整改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收到檢察建議后,縣農業局聯合南陵縣院,牽頭召開專題會商會,制定南陵縣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方案、“一枝黃花”春季防控方案、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實施方案;利用融媒體中心、種養殖大戶微信群、外來物種手冊等宣傳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知識;召開集中鏟除現場會,鏟除外來物種約15萬株。縣自規局召開林長制工作會議,研究揚子鱷保護區外來物種防治方案;邀請專家學者對“福壽螺”等問題實地考察指導,對保護區特殊性提出科學防治建議。籍山鎮、弋江鎮政府投入50余萬元,清理揚子鱷核心區及緩沖區“一枝黃花”1850余畝、福壽螺200余畝。2022年12月2日,南陵縣院對該案作出終結案件決定。
為全面筑牢縣域外來物種防治屏障,10月14日,南陵縣院對全縣范圍內的國、省干線路域、鄉道路線、主要江河流域開展治理外來物種專項檢察監督活動,向水務、交通等職能部門及屬地政府制發檢察建議,督促依法履職,推動外來物種系統防控治理,成效顯著。
【典型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檢察機關依法能動履職,通過政協委員提案轉化為公益訴訟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通過召開聽證會、圓桌磋商會議聽取意見、達成共識,明確牽頭部門,推動各職能部門聯防聯治,共同守護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取得良好治理效果。對縣區域范圍內國、省干線路域、鄉道路線、主要江河流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專項監督活動,形成應對外來物種入侵防治合力,以“我管”促“都管”,推動系統治理,筑牢揚子鱷保護區生態屏障。
案例四
安徽省無為市人民檢察院
督促保護千年青檀樹
行政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 古樹保護 訴前磋商 特邀檢察官助理 訴源治理
【要旨】
檢察機關積極履行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督促行政主管部門履行古樹保護職責。促成各方會談磋商,形成“府檢聯動”合力。發揮特邀檢察官助理作用,加強古樹保護的專業性和精準性,破解古樹資源保護難題,推動訴源治理。
【基本案情】
位于無為市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內的一顆古青檀樹樹齡逾千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認定為一級古樹,樹圍約需十二人合圍,高逾六丈、冠幅約700平方米。今年來,該古樹保護范圍內存在油煙污水直排,地面非通透性硬化,古樹枝干上有大量絲帶、鐵鎖懸掛,保護欄設置不完備等問題;養護責任單位疏于養護管理,影響古樹正常生長。
【調查和督促履職】
安徽省無為市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無為市院)通過群眾舉報獲悉該案線索后,即多方調查古樹保護存在的問題,于2022年4月7日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
2022年4月14日,無為市院會同無為市林業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化旅游體育局(以下簡稱市林業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旅局)等職能部門代表,邀請檢察機關聘任的具有古樹保護專業知識的檢察官助理,在古樹所在地林場召開訴前磋商會。特邀檢察官助理建議各職能部門重視古樹消防安全,定期檢查,排除安全隱患,實行精準管護,實現古樹資源保護與旅游資源開發的雙贏。會上各參會單位對落實古青檀樹保護措施達成共識:一是“減負”,及時清理枯枝,調整古樹重心;二是“松綁”,適時松開支撐架鋼絲纏繞,防止鋼絲嵌入損害樹體;三是“防腐”,定期去除朽木,防止古樹病蟲害的發生。
2022年4月18日,無為市院向市林業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其依法督促園區管理機構履行古青檀樹養護職責,完善落實相關養護措施;制止油煙生活污水直排,地面非通透性硬化以及懸掛物品等損害古樹生長環境的行為。市林業局收到檢察建議后,立即完善古樹保護方案,指派專人維護,切實做好古樹養護工作,消除古樹生長安全隱患。2022年6月,無為市院聯合市林業局、市文旅局、園區管理機構對古青檀樹保護項目進行現場驗收,經過實地評估,認定修復保護措施到位,保護效果良好。2022年7月13日,無為市院決定終結案件。
結案后,無為市院與市林業局、市生態環境局共同剖析古樹保護問題的管理漏洞和深層次原因,依托“林長 檢察長”協同治理模式,建立包括加大資金投入、落實養護責任、定期治理病蟲害、強化普法宣傳等古樹名木保護長效機制,實現長效長治。
【典型意義】
古樹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科研價值和極高的經濟價值。古樹名木孕育了自然絕美的生態奇觀,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變遷,承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鄉愁情思,是不可復制的人文和歷史資源。針對養護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損害案涉古青檀樹正常生長行為,檢察機關以檢察建議、磋商等方式督促職能部門履行職責。發揮特邀檢察官助理作用,協調多家行政機關會同磋商,完善古樹養護方案,嚴格履行古樹保護主體責任。建立長效機制,切實提高古樹保護能力和水平,以“我管”促“都管”,真正做到雙贏多贏共贏。
案例五
安徽省宣城市檢察機關
督促整治“加拿大一枝黃花”
行政公益訴訟系列案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 生物多樣性保護 人大代表建議轉化 “益心為公”志愿者 一體化辦案
【要旨】
針對人大代表加強“加拿大一枝黃花”治理的建議,檢察機關通過開展專項活動將代表建議案件化辦理。運用一體化辦案方式督促推進外來物種跨區域整治工作,發動“益心為公”志愿者和人民群眾參與,構筑群防群治工作體系。推動建立長效防治機制,清除外來入侵物種,保護生態環境安全和區域生物多樣性。
【基本案情】
近年來,宣城市各縣(市、區)均大面積存在“加拿大一枝黃花”(以下簡稱“一枝黃花”)。該花被引入國內后,發現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能分泌抑制其他植物生長的物質等,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系統。
【調查和督促履職】
2022年 9月1日宣城市人大常委會根據安徽省人大代表《關于高度重視“一枝黃花”摸排清除工作的建議》,向宣城市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宣城市院)移送關于對“一枝黃花”綜合治理的代表議案,建議開展督促整改工作。宣城市院根據實地勘察,研判“一枝黃花”正處于開花期,具有蔓延擴散的緊迫性,決定立即開展整治專項活動。2022年9月8日立案后,該院即組建專班,集中開展線索研判、法規梳理、調查核實、文書制作、訴前溝通,統籌推進案件辦理。同時,針對“一枝黃花”跨區域傳播特點,該院將相關情況通報相鄰地區檢察機關,推動同步開展工作,整體推進跨區域的“一枝黃花”清除工作。
專案組進行了充分調查。一是通過實地調查、詢問當地村民、聽取專業人員意見,使用無人機對揚子鱷保護區、飲用水源地等地區航拍,調取衛星遙感數據等材料,發現全市各縣(市、區)均大面積存在“一枝黃花”,其中揚子鱷保護區內蔓延形式更為嚴重,對保護區生態和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威脅。二是發揮“益心為公”志愿者分布各地、熟悉情況的優勢,發動志愿者提供相關線索100余條。三是查明行政監管缺位問題并厘清責任;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確定農業農村局及屬地鄉鎮、街道辦事處對生物安全負有監管職責。
專項活動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向負有監管職責的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建議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對轄區內“一枝黃花”進行全面摸排、集中清理,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擴散蔓延,消除生態安全隱患;加強科普、宣傳,發動群眾、志愿者參與防治。
相關行政機關收到檢察建議后,即成立工作組,共安排資金100余萬元,發動村民和志愿者1000余人次開展排查,通過機械清除、人工挖除方式清除8822余畝“一枝黃花”;通過村公開欄、入戶宣傳、科普倡議等方式廣泛宣傳“一枝黃花”的危害、識別知識和防治措施,鼓勵群眾積極舉報,參與鏟除工作。
為凝聚共識,增強合力,郎溪縣、宣州區等基層檢察院啟動公開聽證程序,邀請相關單位、屬地政府、“益心為公”志愿者和人民監督員參加聽證會,共商“一枝黃花”長效長治解決辦法;促成屬地縣、鄉鎮政府出臺防除工作文件,將“一枝黃花”防治確定為近三年的重點工作,安排財政資金,確定了藥物防治和人工鏟除相結合的防治方案。
【典型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針對人大代表反映的“一枝黃花”等外來物種嚴重威脅當地自然保護區、水源地等生物安全問題,檢察機關依托代表建議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銜接轉化機制,通過專項辦案活動將人大代表建議案件化辦理,共同保護公共利益。針對外來入侵物種跨區域傳播的特點,積極落實一體化辦案機制,聯合相鄰地區檢察機關,運用系統思維,統籌推進跨區域清除工作。運用“無人機”航拍等技術手段取證,廣泛發動、組織“益心為臺”志愿者和群眾參與,構筑群防群治工作體系,促成行政機關出臺防治長效機制,有效清除有害外來入侵物種,保護生態環境和區域生物多樣性。
案例六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人民檢察院
訴房某某等六人掠奪性捕撈
底棲動物民事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民事公益訴訟 掠奪性捕撈底棲動物 生態損害賠償替代性生態修復
【要旨】
天然水域中的底棲動物,是河湖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檢察機關在辦理非法掠奪性采捕天然水域底棲動物民事公益訴訟中,通過專家鑒定評估對生態環境損害因果關系、損害價值等專業問題予以界定、量化,提出40倍的具有懲罰性賠償訴訟請求,并實施替代性生態修復,強化對生物鏈和生物多樣性公益保護效果。
【基本案情】
2019年11月23日,房某某等六人各自在北淝河蚌埠市淮上區段,用機械泵吸式采捕船掠奪性采捕天然水域中底棲動物搖蚊科幼蟲(俗稱“紅蟲”),被該區農業農村水利局執法人員巡查時發現,現場查獲搖蚊科幼蟲41.5斤,并分別受到責令停止非法捕撈、罰款800元的行政處罰。
【調查和訴訟】
蚌埠市淮上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淮上區院)在履行公益巡查職責中,發現這起破壞生物多樣性系列案件線索,遂移送蚌埠市人民檢察院。檢察機關通過走訪座談、查閱資料、咨詢專家等方式調查核實:搖蚊屬雙翅目昆蟲,已知5000余種,目前淮河流域有20余種,搖蚊科幼蟲系變態發育中的水棲階段,體內富含血紅蛋白呈紅色,俗稱“紅蟲”,依附于水生植物或淤泥,以有機碎屑等水體中的有機物為食,處于水生物食物鏈的底端,對于凈化水質、為肉食性水生物提供天然餌料、維持河湖生態平衡等具有重要作用。北淝河系淮河的重要支流,有底棲動物70余種(屬),其中“紅蟲”生物量占底棲動物總量的50%以上。房某某等六人用機吸方式掠奪性捕撈,直接損害底棲動物、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魚類資源,擾動水體破壞水生物的生存環境,影響水生物資源的繁殖、生長、棲息等,嚴重危害案涉水域的生態系統穩定和平衡,破壞了生物多樣性,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符合民事公益訴訟條件,遂于2020年9月11日立案審查。委托安徽師范大學野生動植物種及其產品鑒定中心出具的評估報告及補充說明,認為房某某等六人利用船載的抽取裝置對河道底層進行采砂式過濾捕撈搖蚊科幼蟲,屬于拖曳泵吸耙刺型的嚴重非法捕撈行為,直接破壞搖蚊類資源,導致水質惡化,破壞河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根據水生物研究相關成果和《非法捕撈案件涉案物品認(鑒)和水生物資源損害評估及修復辦法》規定的計算方法,可以捕獲物市場交易價(80元/kg)的40倍計算生態環境損害價值為66400元;紅蟲難以合法獲取且增殖放流成活率較低等因素,建議采取放流魚苗、螺獅等水生動物和濕地水生植物修復水生態環境。
2021年3月5日,淮上區院依法向蚌埠市淮上區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判令房某某等六人承擔鑒定費用3000元;賠償生態損失66400元用于放流魚苗、螺獅等水生動物和濕地水生植物修復水生態。淮上區法院經審理判如所請。判決一審生效。
為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淮上區院聯合農業農村等部門,在位于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北淝河沿岸放流魚苗1萬余尾、螺獅200余千克,補植水生植物1000余棵。
【典型意義】
本案系全國首例對掠奪性采捕底棲動物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案。底棲動物種類繁多,是河湖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機械泵吸式掠奪性采捕,直接破壞搖蚊科等底棲動物資源,嚴重影響水生物生存環境,破壞河湖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平衡。掠奪性采捕天然水域中底棲動物執法監管難,在天津、江蘇、安徽等地形成非法產業鏈,檢察機關發揮公益保護獨特作用,通過民事公益訴訟加大對破壞生態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對采捕底棲動物對生態環境損害因果關系及損失難以確定、量化等難題,委托高校專家出具鑒定評估意見,明確生態損害價值和替代性修復方式,獲法院支持并實際履行,切實保護河湖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案例七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民檢察院
訴王某某等十人
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刑事
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野生動物資源保護 穿山甲保護 生態環境修復費用 連帶責任
【要旨】
針對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違法行為,檢察機關在追究違法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同時,可以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訴請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民事責任,加大違法成本和懲處力度,實現對野生動物資源、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的有力司法保護。
【基本案情】
2020年4月至11月期間,王某某等九人先后從“黃大哥”、詹某某、蘇老板等處非法購買印尼、非洲等地穿山甲甲片7000.95千克,后通過物流、貨運等轉運至亳州銷售給他人。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間,何某某等三人(另兩人未歸案)非法購買穿山甲甲片934.625千克,已銷售907.5千克。經亳州市價格認證中心認定,王某某等九人買賣穿山甲甲片價值4014.4481萬元、何某某等三人買賣價值702.3665萬元。經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司法鑒定中心鑒定,上述動物制品均為穿山甲屬Manis動物甲片。
【調查和訴訟】
亳州市譙城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譙城區院)在履行審查起訴職能過程中發現該公益訴訟案件線索,于2021年12月9日立案,次日在正義網發布訴前公告,期滿后無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就本案提起訴訟。經調取審查卷宗、走訪調查核實認為,案涉十名違法行為人明知非法買賣穿山甲甲片違法,仍“秘密”大量收購、出售,主觀上具有侵害故意,實施非法買賣行為,對野生動物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危害,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符合民事公益訴訟條件。
2022年4月14日,譙城區院以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對王某某等十人提起刑事公訴和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判令王某某等九被告連帶賠償收購、出售穿山甲甲片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費用4014.4481萬元;何某某賠償702.3665萬元;上述十被告在省級新聞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訴訟中,被告辯稱其不是獵殺者,穿山甲來自境外,可能自然死亡,未危害我國生態環境。檢察機關認為,我國作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具有履行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法律義務,被告收購、出售行為助長了獵殺行為,是破壞生態鎖鏈中的重要一環,與生態系統損害具有因果關系,應當承擔生態損害賠償責任。
2022年5月27日,亳州市譙城區人民法院以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決王某某、何某某等十人有期徒刑十三年六個月至四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支持了檢察機關刑事附帶民事公益的全部訴訟請求。部分被告不服上訴。二審期間,部分被告主動繳納了部分生態環境修復費用。2022年9月30日,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相應地減輕部分被告的刑事處罰,仍維持一審法院的民事公益判決。
檢察機關針對辦案中發現的大量非法運輸、買賣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違法犯罪問題,主動與公安機關、市場監管、自然資源、郵政管理、交通運輸等部門溝通會商,建立打擊販賣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工作聯動機制。聯合開展為期一年的打擊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行為的專項行動,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50余人,凈化了當地的中藥材市場。
【典型意義】
亳州素有“華佗故里,藥材之鄉”的美譽,居中國“四大藥都”之首,是全球最大的中藥材集散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2017年包括涉案的8種穿山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2020年我國將穿山甲屬所有物種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全面禁止穿山甲及其制品的貿易和走私行為。該案的成功辦理,彰顯了我國作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履行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嚴懲販賣野生動物及其制品行為的責任和決心,對當地中藥材市場凈化野生動物及其制品買賣行為具有警示教育意義。與公安機關、市場監管等部門建立協作機制,筑牢生物多樣性保護司法屏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案例八
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人民檢察院
訴姜某危害珍貴、
瀕危野生動物刑事
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野生動物資源保護 以案釋法 生態修復基地 長效機制
【要旨】
檢察機關辦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類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實行刑事與公益訴訟案件同步辦理、認罪認罰從寬與生態修復相結合的辦案模式,促成當事人主動承擔刑事和民事侵權責任,現場開庭以案釋法,設立生態修復基地,形成長效協作機制,創新野生動物保護和生態修復補償方式,切實保護生物多樣性。
【基本案情】
2021年1月11日,姜某在蚌埠市淮上區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附近,拋撒毒餌獵捕野生動物食用,后被公安機關查獲。現場扣押被毒死的鳥類尸體13種66只,其中普通鵟1只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戴勝、雉雞、烏鶇、山斑鳩、池鷺、八哥、棕背伯勞、北紅尾鴝、灰喜鵲、中白鷺、黑水雞、喜鵲65只,均屬于國家保護的具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經安徽師范大學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鑒定中心評估,姜某獵捕66只野生鳥類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總價值為44900元;評估費500元。
【調查和訴訟】
蚌埠市禹會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禹會區院)在辦理姜某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刑事案件時發現該案線索,遂于2021年3月8日以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立案并在正義網發布公告,期滿后沒有法律規定的機關或有關組織擬提起訴訟。2021年5月7日,禹會區院依法向蚌埠市禹會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禹會區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判令姜某承擔因其侵權行為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失44900元,專家評估費500元;在市級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開賠禮道歉。
禹會區院采用刑事案件與公益訴訟案件同步辦理、整體研判,認罪認罰從寬與生態修復相結合的辦案模式,促成姜某主動繳納各項費用45400元。為加強法治宣傳、提高公眾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禹會區院商禹會區法院于2021年6月10日在案發地現場開庭,邀請13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觀摩庭審,組織濕地周邊村民120余人參加旁聽,并通過蚌埠檢察抖音號同步直播。經檢察機關開展法制教育和釋法說理,姜某當庭自愿認罪認罰并現身說法,賠禮道歉。2021年6月17日,禹會區法院判決支持了檢察機關的全部訴訟請求。
庭審當日,禹會區院聯合林業主管部門組織志愿者等參與濕地公園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公益活動,為遷徙候鳥提供食物補給,并用生態損害賠償金替代性修復生態,增殖放流魚苗10萬余尾、螺螄、貝類等底棲動物300余千克。
針對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系候鳥遷徙重要通道、理想越冬地特點,禹會區院推動在此設立全省首個國家濕地檢察公益生態修復基地,為候鳥創造安全遷徙、棲息的生存環境。同時,禹會區院、禹會區法院與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會簽建立濕地公益保護協作機制,筑牢濕地保護安全屏障。
【典型意義】
非法獵捕野生動物資源,影響生態平衡,破壞了生物多樣性,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檢察機關采用“刑事 公益”、認罪認罰從寬與生態修復相結合的辦案模式,及時有效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積極延伸辦案職能,通過在案發現場公開庭審、以案釋法方式,實現雙重警示和宣傳教育功能,增強了公眾法治觀念和生態保護意識,營造了全民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良好氛圍。創新野生動物保護和生態修復補償方式,借力“府檢聯動”設立檢察公益生態修復基地,建立公益訴訟保護協作機制,凝聚保護生物多樣性合力,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域,教育社會面的效果。
來源:安徽省檢察院微信公眾號、最高人民檢察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