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著名比薩斜塔為什么是斜的(螞蟻莊園7月16日答案最新:意大利比薩斜塔為什么是斜的?)
意大利著名比薩斜塔為什么是斜的文章列表:
- 1、螞蟻莊園7月16日答案最新:意大利比薩斜塔為什么是斜的?
- 2、上海有座塔竟然比比薩斜塔還要斜!你知道嗎?
- 3、比薩塔下什么都是斜的
- 4、意大利比薩斜塔要改斜歸正了,還沒有去推塔的要趕緊了
- 5、比薩斜塔斜度減少,但 4000 年里它可能都不會被拉直
螞蟻莊園7月16日答案最新:意大利比薩斜塔為什么是斜的?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7月16日-17日答案最新!螞蟻莊園7月16日問題是:意大利著名景點比薩斜塔,為什么是斜的?我們經常食用的藕,其實是蓮的?螞蟻莊園小課堂每天都會準備兩個問題,有時候也有冷知識。螞蟻莊園7月17日問題是:為什么有些鏡子用得久了,會感覺沒有原來清晰?在中國空間站生活的宇航員,他們能洗澡嗎?
螞蟻莊園是支付寶app內的一個公益玩法,用戶在自己的螞蟻莊園內飼養小雞后,小雞會產蛋,用戶可以捐贈雞蛋來參與到公益活動,而每天螞蟻莊園有一個小課堂問答,這里我們整理了每一天小課堂的問題正確答案,讓大家可以快速找到答案。下面一起來看看正確答案吧。
螞蟻莊園7月16日今日答案
1、我們經常食用的“藕”,其實是蓮的?
答案:地下莖
藕是蓮的根莖部分,是睡蓮科植物的肥大根莖,也被稱為蓮藕。在我國的山東、河南、安徽等地均有種植。蓮藕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微量元素、礦物質等,營養價值比較高,口感微甜且脆,可做菜也可入藥。
藕,又稱蓮藕,屬蓮科植物根莖,可餐食也可藥用。在我國的大部分省份均有種植。
藕,屬蓮科植物。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煮食,是常用餐菜之一。藕也是藥用價值相當高的植物,它的根葉、花須果實皆是寶,都可滋補入藥。用藕制成粉,能消食止瀉,開胃清熱,滋補養性,預防內出血,是婦孺童嫗、體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質食品和滋補佳珍。藕含豐富的維他命C及礦物質,具有藥效,有益于心臟,有促進新陳代謝、防止皮膚粗糙的效果。在我國的江蘇、安徽、湖北、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均有種植。藕又稱蓮藕,因其地下莖色白故也名白莖。江南靖士陳志歲《詠荷》詩:“身處污泥未染泥,白莖埋地沒人知。生機紅綠清澄里,不待風來香滿池。”藕也是種植區的農業重要經濟作物。藕為睡蓮科植物。
2、意大利著名景點比薩斜塔,為什么是斜的?
答案:地基土質松軟
比薩斜塔地基下面的土層由各種軟質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軟的粘土相間形成,而在深約一米的地方則是地下水層,比薩斜塔剛建造就因為地基原因產生傾斜。
比薩塔之所以會傾斜,首要關鍵之處在于所處的地底土層較為復雜,不僅被不同材質的土壤分成了好幾個層級,而且這些土層又由各種柔軟的黏土物質和砂質淤泥混合,更不利的是,地基下的水位也很淺,深度大約只有1米,這么一來,比薩塔這么個大家伙,自然剛一建造就因為以上種種原因而產生不均勻沉降和傾斜。開始的時候建到了4層,人們就不敢再往下建了,生怕還沒等建好就倒了,直到50年之后,才再次恢復工程,當初預計是要建造八層,放鐘的那一層,更是直到1350年才加建。
后來的加建中,人們為了防止斜塔過于傾斜,都為此傷透腦筋,他們在向上加建時故意向反方向傾斜,試圖“扳正”重心,在2007年的測量中,竟然發現塔身被成功扶正了約45厘米!當然在關于它成型的不斷爭論中,很多學者都為此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他們用先進的儀器對斜塔的制作材料和結構等進行了測試,專門研究這個的一個著名史學家認為,制造這座塔的每塊石頭都是精品,石塊之間的咬合堪稱精妙,有效防止了塔身傾斜引起的斷裂,他認為這是塔之所以不倒很重要的一個內在因素。
螞蟻莊園7月17日答案最新
1、為什么有些鏡子用得久了,會感覺沒有原來清晰?
答案:鏡子表面被腐蝕
因為鏡子,也是玻璃一種,玻璃實屬液態的。時間久了一流動就看不清楚了。鏡子如果長時間放置浴室被水蒸氣覆蓋 久而久之鏡面就會蒙上一層面紗。有時我們不經意的哈氣 或用濕布擦拭 都會使鏡子變形并降低光亮度 就是照的人不真 照的人或發黃或發黑或瘦或胖。
所以買鏡子的時候也要注意看 盡量選變形指數最小的。擺在外面的鏡子 長期受灰塵影響 也會變形。
2、在中國空間站生活的宇航員,他們能洗澡嗎?
答案:能
一般來說,夏季天熱時人們每天都要洗個澡,冬季天冷時人們通常每周洗一次澡。對于航天員而言,他們所處的空間站應該是四季如春的恒溫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是每3~5天洗一次澡,既能夠清潔身體又能夠緩解疲勞。
但是,我們必須考慮到空間站中特殊的失重環境。在空間站中,航天員時刻都處于接近零重力的環境中。零重力狀態下,淋浴噴頭不會主動出水,洗澡水也不會主動往下流,而是會漂浮在空中。
航天員如果在太空中洗澡,水流無法順著身體往下流,很有可能會被無數的小水珠包圍起來,無法達到洗浴效果,反而會給自己帶來諸多麻煩甚至是危險。
航天員雖然無法在空間站中“洗澡”,但是可以在空間站中“擦澡”。不管是美國的國際空間站,還是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在上面長期停留的航天員都采用“擦澡”的方式清潔身體。
我們中國的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上也是采用“擦澡”的方式清潔身體。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在接受采訪時透露,我們的航天員在太空中“擦澡”時,就拿出一塊濕毛巾,加熱之后擦拭身體。
航天員洗頭也很簡單,直接把浴帽套在頭上,擠出免洗的洗發液一揉搓就完事了。
上海有座塔竟然比比薩斜塔還要斜!你知道嗎?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比薩斜塔”,它被譽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當初在修建時因地基不均勻和土層松軟而傾斜,傾斜角度3.99度。科學家伽利略也在這里進行了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
可知道比薩斜塔的你不一定知道在上海也有座斜塔,甚至比比薩斜塔還要斜!它就是位于上海市松江區佘山鎮天馬山景區的護珠塔,又稱護珠寶光塔,建于北宋元豐二年(1079),高18.82米。截至2015年,護珠塔向東偏離2.28米,傾斜度達7.10度。其實,這個斜度已超意大利比薩斜塔,所以有“上海比薩斜塔”之稱,成為上海一大奇觀!
護珠塔的不倒傳說
護珠塔為什么不倒?說到這個問題,總能讓人聯想到一些民間傳說或者故事。
傳說在塔的東面20米處有一株古銀杏樹,古樹分技呈龍爪狀,向西撲抱塔身。當地老人分析,此銀杏樹是“山神之手”,支撐著護珠塔,所以幾百年來斜而不倒。
此外,還有人說,護珠塔傾斜的原因是挖寶引起的,百年前護珠塔腳下經常出現挖寶人,直到護珠塔塔底被挖出一個大洞,塔身變得傾斜。于是民間便開始流傳,護珠塔的鎮塔之寶被人挖走。
這些美好的傳說,當然不足為信。其實更多的人認為護珠塔不倒之謎還是與古代造塔的技藝有關。
專家解答斜塔為何傾斜
有建筑專家提出,塔的傾斜和使用的建筑材料有很大關系。護珠塔的材料是混凝土結構,古代建筑用很粘稠的米燒成粥,打成漿,和石灰、砂子拌在一起,這樣的材料很堅固,接近于今天的鋼筋混凝土。
除了建筑材料外,護珠塔的建筑結構也很特殊,護珠塔的塔身是一個八角形結構,塔門的設計是每隔一個面開一個門。而且每層的門不開在同一個方向的墻面上,使得每個沒開門的墻面像四條腿一樣支撐著每一層塔身。每層墻面之間既相連又不承受一層的壓力,使塔身受力十分均勻。同時因為使用十分牢固的石灰糯米等材料,即使遇上較強的臺風、地震等外力作用,某些墻面斷裂塔身也不會輕易倒塌,在這種情況下護珠塔縱然因地層原因發生傾斜,但仍可保持斜而不倒的姿態。
此外,也有大學教授認為,護珠塔的傾斜是由于地基情況跟建塔當年時相比,已積累了巨大的變化。在挖開的土層顯示護珠塔塔體坐落于兩種基礎之上,即一半在山體基巖上,一半在石碴上,導致塔身傾斜是地基情況有較大變化造成的。至于塔身為什么不倒,仍有待最終確認。
看到身邊有一座比比薩斜塔還要斜的塔,聽聞古人精湛的造塔技藝,你是否對這座神秘的護珠塔也充滿了興趣呢?那就和頭條君一起探秘這建筑史上的古老奇跡吧!
本文所有權歸頭條上海所有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比薩塔下什么都是斜的
紀念品造型傾斜古怪眾游人拍照歪著身子
十幾年前,在意大利中部城市比薩的著名斜塔修復期間,有人曾提出方案將斜塔扶正,但是,當時主持斜塔修復工作的專家委員會未接納這一方案。確實,比薩斜塔要的就是這么個斜勁,如果斜塔不再斜了,還有什么特色可言。現在,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蜂擁到比薩城,都是慕斜塔之名而來。
比薩斜塔所在的奇跡廣場上,有不少幾乎和斜塔同期修建的大教堂、洗禮教堂等建筑藝術杰作。修建斜塔時,它在整個廣場的設計規劃中只是教堂的一座由乳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鐘樓,確切地說,斜塔只是個“配角”。1174年,人們開始修建鐘樓,修建過程中因地基沉陷而發生傾斜,800多年來斜而不倒,以斜勁“喧賓奪主”。比薩斜塔修復工程耗資約合2500萬美元,基本上達到預期效果。專家認為,經過修復的比薩斜塔,只要不出現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300年內不會倒塌。
由于人們都想親眼見識斜塔,故游人多不勝數。聰明的商人抓住商機,在這里建了一個斜的世界。
一進入奇跡廣場,就是一個一字排開的紀念品市場。五顏六色的紀念品都中了“斜”。那些由大理石、石膏、陶瓷和玻璃等不同材質制作的斜塔,都是以比薩斜塔為原型而仿造的。與它們擺在一起的酒瓶子、玻璃杯、花瓶、筆筒等居然也都中了“斜”,其造型平時看來古怪無比,但是一放在奇跡廣場上,看著就非常正常了。特別有意思的是,那些膚色各異的游人在觀看和挑選這些旅游紀念品時,為了能更好地欣賞其中的圖案,都歪著脖子看,有的人連身子也跟著傾斜起來。
在奇跡廣場上,以斜塔為背景攝影留念的游人,更是各有各的“斜招”。凡是到這里來的人好像都受斜塔的感染,如果站直了在斜塔前留影似乎有點不般配。因此,云集于此的游人各顯身手。有的人歪著身子照,使身體與斜塔保持平行。有的人站在遠處,發揮豐富的想象力,擺出像太極拳里“云手”的姿勢,將雙手推到與頭齊平的位置,對準斜塔傾斜的腰部。現場看,好像人與物相隔上百米,有點互不相干,但是,通過照相機鏡頭的變化,可以拼合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拿照片一看,似乎整個斜塔完全是靠此人的兩只手臂支撐著似的。有的人更出奇想,站在與斜塔傾斜相反的方向,作出推斜塔的姿勢,好像斜塔之所以能斜全是他們用力推出來的。塔上停留只限30分鐘,要想真正體驗斜塔的“斜”味,還是要登塔。
比薩斜塔高約60米,塔體由8個層面組成,在直徑16米的塔體中心有可以上下的螺旋形臺階約300級。人們通過臺階可以直接登到塔頂。每個層面周圍是用大理石雕塑的柱廊,以前人們可以在每層柱廊間繞塔一周,但是現在為了游人的安全,登塔者一律不準走塔體的外圈,從底層到第七層全是走塔體內的臺階。走這段路時,人們幾乎看不到外邊的景色,因此對塔體的傾斜感受不深。但是,當游人到了第七層與第八層之間時,情況就大不一樣了。由于塔體自北向南傾斜5.5度,第七層與底層相比,已經傾斜了四五米。而且,從第七層往第八層攀登時,空間是開放的,人完全走在外面,雖有護欄保護,但由于塔體斜度加大,站在上面總覺得自己的身體也是斜的,有搖搖欲墜之感。有些游人的腿開始發軟,眼睛根本不敢往下看,仿佛下面就是萬丈深淵。盡管站在高處可以觀賞比薩城的全景,但由于腳下傾斜,游人已顧不上欣賞了。
比薩斜塔經過修復重新開放后,開始控制參觀人數。以前,斜塔對外開放時,只要買了門票就可以排隊登塔。但現在不行了,登塔實行分組和按時段管理,門票上標明持票的游人屬于哪個組,具體登塔時間是何時。到時提前在一個專門的地方集合,將所有的手提物品寄存在那里,然后由專人帶隊,引導到斜塔的入口處。每批登塔者只安排15人,而且在塔上的停留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由于人在塔頂上感覺到明顯傾斜,因此,在售票處明確標明:患有恐高癥者慎重選擇。
每年5月至8月間,比薩斜塔晚上也向游人開放。屆時,游人登上燈火通明的斜塔頂層,可一睹夜幕下的比薩古城和奇跡廣場的美景。而斜塔本身也在夜幕和燈火中顯出迷人的神秘色彩。
在意大利,過一天羅馬假日
追隨公主腳步游覽浪漫之都
很多人向往熱情之國意大利,更向往“世界之都”——羅馬,但他們也常常向記者抱怨,羅馬實在太大了,可看的東西又多,好比一個變化無窮的萬花筒,讓人不知從何下手。每當這個時候,記者都會向他們推薦一種既省時又浪漫的觀光方式:跟隨著名影星奧黛麗•赫本的腳步,沿著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影片《羅馬假日》中的路線,在羅馬這個既充滿文化氣息又羅曼蒂克的古都,過一個完整的陽光假日。
“按圖索驥”,這趟旅行的起點就是馬爾他街51號,電影中這里是記者喬•布萊德利的住所。現在這里大門緊閉,四層小樓由于風吹日曬顯得有些破舊,一些窗戶連玻璃都沒有,只是用塊塑料布擋著。
馬爾他街仍然是那樣寧靜,兩側的小店鋪依然古色古香,古玩店、小畫廊、手工作坊依然相鄰為伴,如果安妮公主回來,一定會找到當年的感覺。熟悉羅馬的人都知道,馬爾他街歷來是羅馬文人喜歡聚集的地方,意大利著名的電影大師費里尼生前就住在這條大街上。
距馬爾他街只有幾步之遙的便是當年讓安妮公主十分著迷的西班牙廣場。文壇巨匠拜倫、歌德、安杰里科、考夫曼、巴爾扎克、司湯達、安德遜等名人都曾在廣場附近的街上居住過,英國詩人濟慈就是在大臺階靠右邊的那間屋子里與世長辭的。
在喬和他的同事陪同下,安妮公主也曾登上過這些通往三位一體山丘的著名大理石臺階。它們由建筑師德•桑蒂斯和斯佩基設計,這兩人同時還是西班牙駐羅馬教廷大使館官邸的設計者,西班牙廣場便由此得名。半個世紀以來,大概沒有哪處的石階能如此風光無限引人注目,簡直就是羅馬文化活動的天然舞臺:每年春季這里擺滿了盛開的杜鵑花,成為花的世界;到了夏天,這里又成為展示意大利時裝的天然舞臺,來自世界各地的名模身著霓裳款款而下,將人們帶入炫目而神奇的意境。
大臺階對面的水道大街入口處坐落著當年安妮公主品嘗意大利咖啡的地方——格雷科咖啡館,不過若今天你來到這里,能夠品味的決不止是香醇的咖啡,這條街現已成為羅馬名牌時裝大都會,瓦倫蒂諾、費雷、范思哲、阿爾馬尼等品牌都在這里設了專賣店。一圈走下來,繽紛的顏色、亮麗的櫥窗、時髦的人群,真是耀眼奪目、應接不暇。安妮公主離開西班牙廣場之后,與喬來到了被稱為羅馬噴泉之最的“許愿泉”。多少世紀以來,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若你能背向噴泉朝水池中投中一枚硬幣,就可以重返羅馬,所以這里永遠都游人如織。這座噴泉始建于1730年,正式完工花了30多年時間,真是讓人驚嘆。這30年都花在塑造海神的形象上了:海神內篤諾站在海貝上,邁著穩重而莊嚴的步伐,海貝由兩匹海馬牽引著,它們分別象征著平靜和波濤洶涌的大海。
離開許愿泉、經過當年墨索里尼曾發表參戰宣言的威尼斯廣場和真理之口廣場,安妮公主來到了羅馬的象征——大斗獸場。當年這里是一座巨大的露天劇場,意大利語稱為“科洛賽奧”(即“龐然大物”的意思)。據說當年建造這個龐然大物時共動用了4萬奴隸,建成竣工的慶祝活動持續了100天,殺死了5000頭猛獸,有上百名角斗士喪生。整個劇場可以容納至少5萬名觀眾,但一年四季的游客還是天天在售票處排起長龍。
追隨安妮公主腳步的最后一站,就是位于臺伯河畔的天使古堡了。這里其實是公元139年建成的一座皇帝陵園,只是由于羅馬多次受到外族人侵襲,而這個建筑堅固易守,后來就多被用做防御性堡壘了。天使古堡與梵蒂岡只有幾百米之遙,為此,在教皇受到戰爭威脅時,這里曾經是教皇的避難所。它與梵蒂岡之間有一條暗道相通,遇到危險時,教皇可通過這一通道從梵蒂岡潛入這座堡壘。
天使古堡是灰姑娘安妮重新成為公主前的最后一個場景,緊跟在后面的就是那個比較悲傷的結尾了。不過您游覽的腳步應該不會在悲傷中停止,羅馬永遠都像個巨大的寶庫,等待著您實現許愿泉前的愿望——再一次來到羅馬。
意大利比薩斜塔要改斜歸正了,還沒有去推塔的要趕緊了
位于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已經是人類建筑史上的非常重要的一座建筑。而伽利略的自由落體試驗更是讓這座斜塔蜚聲世界,成為世界著名旅游觀光圣地。
比薩斜塔其實是一座的教堂鐘樓,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納地區比薩城的奇跡廣場上,這是一個地震多發地帶,該教堂鐘樓始建于1173年,1178年因地基不勻和土層松軟開始傾斜,1350年塔頂中心點已偏離垂直中心線約兩米,1817年達到3.8米,1990年達到4.5米。
自1280年以來,比薩斜塔就至少經受住了4次大地震的打擊,其中一次震級還達到了里氏6.0級。為什么搖搖欲墜了800年,比薩斜塔就是屹立不倒?究其原因,有研究認為,其抵御強震的能力源于松軟土壤的保護作用。
不過,人們還是擔心比薩斜塔會倒掉。因此,波蘭裔意大利工程師杰米歐柯斯基(Michele Jamiolkowski)居中協調,成立了國際委員會,在1993年至2001年間對比薩斜塔進行了修復。
據BBC,意大利比薩斜塔的監測小組專家近日證實,比薩斜塔正在逐漸變直。報道稱,在過去20年間,比薩斜塔“糾正”了4厘米的傾斜。
監測小組專家Salvatores Settis稱,“看上去似乎這座塔年輕了200歲”,“而好消息是這座塔正不斷地、慢慢地變得更直”。
一直到1990年,由于擔心比薩斜塔處于倒塌邊緣,比薩斜塔首次對公眾關閉。此后,從1993年至2001年,一個國際委員會開始對比薩斜塔進行固化修復,耗資2億英鎊,終于將比薩斜塔的傾斜度糾正了45厘米。
2001年,比薩斜塔再度對公眾開放。
據《紐約時報》,比薩斜塔大概是世界上“監控最多”的一座塔,有超過100個傳感器每小時讀取包括外部溫度、內部溫度、風速、材料中的微裂、土壤運動等信息。
比薩官方也正在逐漸控制登塔的游客數量,此前每年大概有40萬游客登上比薩斜塔。
然而,雖然比薩斜塔“不那么斜了”意味著塔的狀況更加穩定,倒塌的風險也有降低,但以“傾斜”聞名的塔可能不再“傾斜”,也許不完全是好事。你覺得呢?
比薩斜塔斜度減少,但 4000 年里它可能都不會被拉直
意大利工程師最近宣布,比薩斜塔不僅結構健康,傾斜程度也有所下降。
負責監看比薩斜塔修復過程的監督小組在聲明中表示,經過 17 年觀察,這座地標建筑“很穩定”,并且“正在非常緩慢地減少傾斜”。研究小組稱,這座 57 米高的中世紀遺跡在過去 20 年里被拉直了 4 厘米。來自監督小組的比薩大學地質技術學教授 Nunziante Squeglia 說:“目前它的穩定性比預期得要高。”
比薩斜塔是意大利托斯卡納大區比薩市中心的奇跡廣場的一部分,廣場上有四大建筑:比薩主教座堂、比薩斜塔(鐘樓)、圣若望洗禮堂、洗禮堂墓園。1987 年,整個廣場被列為了世界遺產。
比薩斜塔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它的獨特性在于大膽的圓形建筑設計。雖然在更早年代的意大利鐘樓中,采用圓形地基的設計并不少見。但是,比薩鐘樓被認為是在借鑒了前人建筑經驗的基礎上,對圓形建筑加以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比薩風格。
比薩斜塔在建造的早期一直飽受傾斜困擾。鐘塔始建于 1172 年,在建造的第一階段第 3 層結束時,塔身就已經開始向北傾斜約 0.25 °,如果再按照圖紙向上建造,即將有坍塌的危險。第二階段的建造由于糾偏過度, 1278 年第 7 層完成時反而向南傾斜約 0.6 °,1360年建造頂層鐘房時增加到 1.6 °。 1817 年,兩位英國學者用鉛垂線測量傾斜,那時的測量結果是 5°。 1550 年與 1817 年的勘測之間相隔 267 年,傾斜僅增加了 5 厘米。因此人們也沒有對斜塔進行特意的維修。
而塔之所以會傾斜,是因其地基下面土層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薩斜塔下有好幾層不同材質的土層,各種軟質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軟的粘土相間形成,而在深約一米的地方則是地下水層。最新的挖掘表明,鐘樓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邊緣,因此土質在建造時便已經沙化和下沉。
奇跡廣場,來自 wikipedia
近年來,專家們擔心這座塔會完全倒塌。由于傾斜程度過于危險,比薩斜塔曾在 1990 年 1 月起,自建造 800 年來首次停止對公眾開放。到 2001 年 12 月,經過 11 年的修繕,耗資約 3960 萬美元,斜塔被扶正 44 厘米,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專家認為,只要不出現不可抵御的自然因素,經過修復的比薩斜塔, 300 年內將不會倒下。
在 90 年代開始的保護項目中,專家們利用“地基應力解除法”清除了地基下的一百噸污泥,同時填入八百噸的鉛塊作以保持塔樓的平衡。從 1990 年起的 11 年維護,將傾斜的塔身往回拉了近 48 厘米,讓重心重新回到正常范圍內。
如今, Salvatore Settis 教授領導著一個由三人組成的委員會,負責監控這座塔,并報告其“健康狀況”。他說,這座塔是“世界上被監控最多的遺址”,有 100 多個傳感器每小時讀取各類數據,監控的數據從內外部的溫度、風速、材料中的微裂縫到土壤運動。
“我們讓這座塔年輕了 200 年”,將傾斜程度恢復到了 1820 年左右的狀態, Settis 教授說。“好消息是,這座塔正在持續地往回變直,哪怕幅度很小。”
為了保護比薩斜塔,當地官員還控制減半了上塔頂的人數。“登塔人數必須加以控制”,游客們可以提前預約,或參與團隊游覽。每年有大約 40 萬游客爬上塔頂參觀,而卻有近 300 萬游客參觀了包括大教堂、洗禮堂、兩個博物館和一個墓地在內的整個景點。
盡管翻修使它失去了世界上最斜塔的地位,比薩斜塔至今仍是最吸引人的拍照景點。雖然比薩斜塔經過多次修繕和維護在慢慢變直,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可以完全變直。 Squeglia 教授說,“以目前的速度,這座塔將需要 4000 年左右的時間(變直)”。
題圖來自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