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博士的家2游戲(口述丨我開了縣城第19家付費自習室,相信一年能回本)

導讀博士的家2游戲文章列表:1、口述丨我開了縣城第19家付費自習室,相信一年能回本2、牛奶血!女博士吃了它,多器官衰竭昏迷9天3、書法學科升級之憂4、工作后再考研,成功上岸以后呢?5、

博士的家2游戲文章列表:

博士的家2游戲(口述丨我開了縣城第19家付費自習室,相信一年能回本)

口述丨我開了縣城第19家付費自習室,相信一年能回本

澎湃新聞記者 吳怡 實習生 王加敏

如果住在縣城,你愿意到付費自習室學習嗎?

近日,“河北一縣城開辦超10家付費自習室”的話題引發熱議。這種被稱為“花錢買自律”的商業模式,上一輪火起來還是在2019年,最先在一線城市涌現。經歷了跑馬圈地式的廝殺和市場優勝劣汰的篩選,如今付費自習室已經逐漸下沉到縣城,搶占新市場。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有付費自習室相關企業3600余家。近5年,付費自習室相關企業復合增長率達到73%。從成立時間來看,成立于5年內的付費自習室相關企業占比超92%,其新興產業屬性明顯。從企業性質來看,84.2%的相關企業屬于個體工商戶。而從地區分布來看,遼寧省以670家相關企業位列第一,占全國企業總數的近2成。

知乎上有人說,“付費自習室,是夢想的另一個代名詞。”對于成年人,付費自習室是逆襲的新跑道。而就付費自習室而言,盈利則是生存之道。到底是誰在養活縣城付費自習室?澎湃新聞找了兩位在縣城經營付費自習室的年輕老板聊了聊:一個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鹿邑縣城的付費自習室已經多達二十四五家;另一個在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老板胡東(化名)才開業一年的付費自習室已經實現了收支平衡。

“探索多種盈利模式很有必要”

口述者:胡東(化名)

自習室所在地: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

今年暑假,我在家鄉泗陽縣開了一家付費自習室。當初開這家自習室,是自我需求和市場需求促成的。

我在國外讀博士,需要寫論文,回國以后發現縣城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專心學習。我也曾到咖啡店或茶餐廳寫論文,但有點吵。而且我發現縣城有很多人在考公務員或研究生,也有這方面的需求。于是,我萌生了開自習室的想法。

我覺得,付費自習室逐漸在縣城流行是從新冠疫情開始的。以往大部分人會去公共圖書館或在學校里,疫情后,圖書館和學校加強防疫管理,而私營自習室相對來說更自由、自主。

同樣因為疫情,考研、考公和考編的人數大幅增多。我們縣城的圖書館可能容納不了這么多人的需求,所以付費自習室適時出現。它先是大規模出現在大城市,現在在縣城慢慢多起來,這也是行業的下沉和輻射。

來我的自習室主要有三個群體:考公務員、考編制和考研的人。還有一些小群體,比如初中生、高中生,他們平常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學習,只有周末才會過來。

從經營狀況來看,現在10月份屬于淡季,旺季是在暑假。因為疫情期間,學校暑假可能不讓學生留校,很多大學生會來付費自習室。但暑假一結束,很多學生就會回校上學,客源會流失很多,僅剩下少部分學生繼續留在自習室復習考研考公。不同時間段,客源也有所不同。白天,考研的學生偏多;晚上,很多在職的人下了班就會來學習,準備考公考編。晚上反而比白天熱鬧很多。

胡東經營的付費自習室。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我開的自習室有五十多個座位,每天大概有二十個人來這里學習,節假日和周末可能有三十個人左右。自習室一個月的營業額約有六千元,整體租金一年不到5萬元,現在大體上是收支持平的狀態,假期可能會高一點,有盈利。我覺得開業第一年能收支持平就挺不錯了,暫時沒想太多盈利的事,因為我開自習室的初衷是自己想用。

關于縣城自習室,我有兩點想法。第一點就是價格與便利,我覺得縣城不比大城市,大城市很多消費者可能對價格沒那么敏感,但縣城很多人更在乎價格,價格優惠他們才愿意消費。例如,我的店月卡只需要兩百元多一點,在上海、杭州這些大城市就會貴很多。此外,便利度也是顧客挑選自習室考慮的重要因素。比如自習室下樓就有餐飲店,盡量不要在偏遠的地方,否則中間休息吃飯會很麻煩。還有必備的機器或服務,如打印機、小零食等。本質上,大家是想找一個實惠方便的地方學習。

胡東經營的付費自習室。

第二點就是要探索多種盈利模式。這是我們門店的亮點和特色。大多數自習室都是在賣座位,而我們不單賣座位,還跟考公培訓機構合作,成為某機構的泗陽縣城獨家代理考場。因為這家機構會安排考公考編的人進行線下模考,但一般情況都會安排在城市里,不會在縣城單獨開辟考場。我同學在縣城考公務員就碰到過這種麻煩,只能跑去城區參加模考。所以,我們跟這所機構談戰略合作計劃,專門開辟了考試場所,讓泗陽縣參加考公、考編模考的人不用特地去到宿遷,直接在自習室參加模考。

這樣能實現雙贏,一方面方便培訓機構在縣城展開模考,另一方面我們自習室知名度也提升了。此外,我們還會在自習室推廣培訓機構的課程,如果消費者購買,我們可以拿部分抽成。這種做法在全國來講,算比較前衛。合作的培訓機構也說,如果效果好未來會推廣到其他地方,和更多縣城自習室合作。

“預估運營12個月或能回本”

口述者:楊譯(化名)

自習室所在地: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

我在鹿邑縣剛開了一家付費自習室,現在處于試運營階段。其實,我之前對付費自習室沒什么概念,也是機緣巧合才了解到它。我平時愛讀書,但有了家庭和孩子之后,在家感覺很難專注看書。我妻子之前考公務員時去過付費自習室,她提議可以開一家來試試看。

我聽了她的建議,先去了解我們縣城的市場行情。我問了身邊的朋友,發現大部分人不太了解,整體上還算偏冷門的行業。后來,我又去了縣城的付費自習室,我們當地大概開了十七八家,但質量參差不齊,裝修好一點的比較精致,差的只是在屋里擺了幾張桌椅。我和經常去付費自習室的大學生和在職的人聊,發現市場需求很大,客源有保障。

綜合自身的需求和市場的因素,我決定在縣城開一家付費自習室,大概是第19家。其實付費自習室在縣城的行情挺不錯,從我的門店開始裝修到現在試運營,期間當地又新開了五家。

楊譯經營的自習室。

截至目前,我的店已經試運營20多天,生意不錯。人多的原因,除了試運營期間是免費的,還有自習室的環境和氛圍好。我看了一遍縣城里其他付費自習室,發現大同小異,主要提供座位。但我的門店要有差異化、優化,不僅提供學習區、背書區,還有住宿區,消費者甚至可以直接住在這邊,形成一體化的學習空間。門店裝修精致,配備一位小管家處理各種事務,還注重細節把控如室內溫度、室外噪音等。

開店的成本不低,裝修占了大頭。裝修、設備和水電等加起來花了大概12萬元。目前自習室還在試運營階段,尚未盈利,但我對后期的經營狀況很有信心,很多顧客給予了積極的反饋。

我們自習室的營收也更加多元,不僅售賣學習區和背書區的月卡、季卡,也售賣住宿區的月卡。就目前來看,預估運營12至14個月就能回本;如果經營情況好,也可能10個月左右就能回本。總體來說,我對付費自習室未來的發展還是很看好的。

楊譯經營的自習室。

本期資深編輯 邢潭

牛奶血!女博士吃了它,多器官衰竭昏迷9天

家住上海寶山的顧小姐

中秋節當夜突發腹痛

送到家門口的醫院后一抽血檢測

居然抽出一袋“油脂”

并且生命垂危

抽血結果震驚!

血液表面浮起一層“黃油”

本以為是普通腸胃炎,但顧小姐的抽血結果,讓人震驚——血液呈粉紅色且分層很快,可以很清晰看到一層白色物質漂浮在最上面,靜置后變成“黃油”模樣。并存著嚴重代謝性酸中毒及呼吸性堿中毒,顧小姐陷入了昏迷。

血透置管、血漿置換上機、氣管切開、有創動脈血流動力學監測……整個假期里,醫護們輪流值守,腳不著家。

華山醫院寶山院區急重癥醫學科主任夏志潔介紹,根據檢查結果,患者為糖尿病酮酸中毒合并高血脂癥,同時還合并爆發性胰腺炎,因此引起了極度的呼吸衰竭、頑固性低氧血癥和肺水腫。

入院第九天

終于蘇醒!

面對女兒的病情,顧小姐的父親哽咽著說:“我很傷心,她從小到大就沒有這么苦過,沒有女兒我們還活著有什么意思啊?我已經是大約70歲左右的人了。”

接下來的一周,醫護們進行了一系列“絕不放棄”的治療。最終顧小姐在入院第九天蘇醒。但是蘇醒后的第一句話:請把手機給我,卻讓醫護們感到意外。

據悉,顧小姐不僅是音樂學博士,同時也是青年演奏家,平時工作非常忙碌。顧小姐表示,7、8月份一直在出差,工作量非常大,沒有停過,身心都到了臨界點。

工作和心理的雙重壓力下,她又食用了一碗油脂滿滿的蟹粉拌飯,回家以后就出現了腹痛。

禿黃油是

用純蟹黃和蟹膏熬制而成

鮮香滋味不用說

但對身體的負擔也不小!

10月19日,顧小姐進行了出院后的第一次復診。萬幸的是,雖然曾多器官衰竭,但是因為搶救及時,顧小姐并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

“油大”的飲食

會讓血液發生什么變化?

醫生指出,出現“牛奶血”、“黃油血”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中的脂肪成分過高。血脂是人體血漿內所含脂質的總稱,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等。以甘油三酯為例,通常情況下,血液中甘油三酯濃度超過1000 mg/dL,血漿就會呈現出乳白色。

據了解,青年人工作或者娛樂強度過大而導致促發身體嚴重危機的案例不在少數。

醫生提醒:當工作感覺到非常勞累,休息后仍不能得到緩解,要及時到醫院去查看。

綜合:看看新聞Knews綜合新聞坊、寶山臺

來源: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

書法學科升級之憂

作者:于明詮

今年秋季,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將“美術與書法”正式列為一級學科,幾年間,書法學科實現了“三級跳”。在圈內圈外一片歡呼的同時,也不由令人深思,這樣的“學科升級熱”將對書法、書法學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最近,書法學正式升級為“一級學科”,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其實,前幾年書法學才剛剛由“三級學科”升級為與中國畫學并列的“二級學科”,三五年內實現了連續“三級跳”,的確有點讓人一下子不適應。接下來可以想象,雖然毛筆還是那管毛筆,墨汁還是那瓶墨汁,但書法專業則今非昔比,莫名其妙地成為高等教育的“新寵”和“香餑餑”了。

書法學三五年內實現了連續“三級跳”

可以想象,各高校可以藉此爭辦書法專業(目前至少已近二百所,可以想象很快將“遍地開花”)已有的書法專業可以藉此大肆擴招。教研室升格為“系”,“系”升格為二級學院。又得引進、安排、提拔多少“院系領導”和“專家人才”啊,也難怪大家如此“歡呼雀躍喜出望外”。全國目前有“八大美院”,加上清華美院、上海美院和河北美院,實際上應為“十一大美院”,若再藉此弄出十個八個獨立設置的“書法大學”、“書法學院”來,也說不定。與美術學、音樂學一樣,咱書法也“一級學科”了嘛。因此,書法圈內圈外一片沸騰,一片歡呼,合情合理。

作為一名普通的書法作者和高校書法教師,似乎也應該跟著歡呼一下才是,否則就可能意味著不知好歹不識抬舉。我實在想不出,究竟應該具體歡呼些什么。假如“升級”之后只是帶來上述種種變化,此刻,我不僅“歡呼”不出來,而且相反產生了一種深深的憂慮,沒有辦法忍著不說出來。

1962年,潘天壽提出應設置書法專業,同年年底舉行了書法講授提綱審查會議。1963年,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院)書法篆刻專業正式成立。

近些年,高校“改名熱”、“排名熱”、“合校熱”、“建大學城熱”、“建分校熱”、“擴招熱”等等,此起彼伏。大概一輪輪“熱”過來,已經“熱”得都差不多了,基本沒有再“熱”的剩余空間了,現在就輪到“學科升級熱”了。

按常理推斷,之所以設為“二級學科”,應源于已經有了許多并列的三級學科,需要選擇設立一個亟需加強和重視的“二級學科”“統領”“率領”之、從而“推”上去。而設為“一級學科”,則意味著下面已經有了數量太多且十分成熟的二級學科及三級學科,需要再設一個更高級別的“一級學科”“統領”“率領”之,“推”上去,自然而然地使之“更上層樓”。比如經濟學為一級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則應該包括新古典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生態經濟學、宗教經濟學、農村經濟學等等;三級學科可能就更具體、更專業一些,比如農村經濟學作為二級學科,下面的三級學科則再分土地經濟學、農村產權研究等等;同樣作為二級學科的宗教經濟學,下面的三級學科則包括西方宗教經濟學、中國宗教經濟學等等。

那么,書法學作為二級學科,下面的三級學科有哪些?現在再升一級,設為“一級學科”之后,下面的“二級學科”以及更下面的“三級學科”又分別是什么?究竟有還是沒有?大家看法很不一致。真到了書法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三級學科多得、成熟得必需“升級”之后“統領”“率領”之,才能“推”上去,不升級“統領”“率領”推上去,就嚴重制約這門學科發展了么?這個理由似乎目前還遠遠不成立。

2021中國美院畢業展,部分場館展出的作品。

注意到也有個別專家主張,書法學下設二級學科如書法史、書法理論、書法美學、文字學、古典詩詞等。書法美學不應隸屬于美學,而美學不應該隸屬于哲學嗎?文字學、古典詩詞不應該隸屬于古漢語、古典文學而往上共同隸屬于文學嗎?把別的成熟獨立的學科硬性拉過來一拼湊,就是所謂的“學科建設”么?還有,下面的“三級學科”呢?不至于再分設楷書學、隸書學、草書學乃至筆墨紙硯學吧?或者再分秦代書法史、元代書法史等若干“書法斷代史”學科?而且,至今文藝學、文獻學、古文字學等學科下面都設有“書法方向”,“書法方向”就是下設的二級或三級學科。書法學升級為一級學科之后,那些“書法方向”是除掉之后在書法學科下面重設,還是劃出一塊“自留地”各干各的?倘如是,不是疊床架屋“拆東墻補西墻”地瞎折騰么。想再弱弱地問一句,當下書法圈即使擅長古文字研究的教授博導們,比之裘錫圭、姚孝遂、高明、何琳儀、曹錦炎、吳振吾、徐在國等,有幾個敢拍胸脯自信的?因此,若古文字學專業下設書法方向博士點當然可以,反之,書法一級學科下設古文字方向博士點就笑話了。

中央美術學院在央美美術館的畢業展現場

或者反過來推:這門學科的研究太過豐富細致,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往“下”具體“分化”。比如哲學、文學、數學、物理學等等,原有的學科科目實在無法包容不斷涌現的新的研究領域及其新出現分支學科條目,必須條分縷析、層層設置更加具體細致的學科科目,水漲船高順理成章,原來最初的哲學、文學、數學、物理學等學科,自然而然被推為一級學科。

正推、反推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并不矛盾。問題是,目前書法學科的發展真到“水到渠成”必須“一級學科”了嗎?且不說與“知識爆炸”時代日新月異的自然科學學科相比,即使將其與中國畫學學科比較一下,無論哪個方面,似乎都有著不小的差距,而中國畫學科現在依然是一級學科美術學之下的二級學科。

學科越分越細,篆刻與書法的“解綁”似乎也不遙遠了

中國書畫藝術本來講究詩書畫印四位一體同修共進融會貫通,這是書畫藝術之所以為傳統藝術的“傳統”二字應有之義。古人先賢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用不著一一舉例。現在學科越分越細,都爭搶“突出地位”和“專業的純粹性”。“詩文”留在了文學院古典文學專業;本來書法與國畫并列在一級學科美術學下面,同為二級學科,也還勉強說得過去。書法學今已升級為與美術學并列的一級學科,書法也因此把中國畫“趕出去”了,中國畫當然也把書法“分出來”了。現在篆刻還與書法暫時“捆綁”在一起,恐怕也長久不了。不是早就有人倡議成立與中國書法家協會并列的中國篆刻家協會么(中國藝術研究院設立中國書法院的同時,就另設了中國篆刻院,已開先例),看來,篆刻學也遲早會從書法這個“一級學科”的“束縛”下擺脫出來從而升級為“一級學科”,這似乎也合情合理勢在必行,說不定已經在醞釀籌劃的過程中了。因此,在貌似被重視的“升級”背后,我感受到的卻是一門完整的傳承有緒的藝術,正在被無情地“肢解”“凌遲”。

“升級”,就意味著被重視;“三級跳”,就意味著被重視以及加倍更重視,就意味著資金經費的投入成倍加大,招生規模成倍擴大,畢業生成倍增加。本來已經多得不得了的書法博士碩士本科生再增加數倍。全社會熱了幾十年的“書法熱”再加若干把“火”,讓其更“火”更“熱”。是教育經費(實際上也就是納稅人的錢)多得花不出去了?還是社會真的急需這么多書法專業人才?需要全社會“書法熱”更“熱”一些?我們當然可以找一個堂皇的理由,比如: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傳統文化藝術人才,提升和推進書法藝術學術研究和繁榮書法藝術創作,等等。找這樣空洞而“正確”的理由,何至一條兩條,完全可以列出幾十、上百條,甚至號召大家寫出一大摞煞有介事的學術論文。但這真的符合今天高等學校教育所應承擔的責任使命和遠景規劃嗎?

2019年在上海舉辦的全國大學生篆刻創作現場

即使今天社會現實千真萬確亟需這么多書法藝術人才,這是通過提升學科級別,不惜急急忙忙“三級跳”,以此“大躍進”的方式能夠奏效的嗎?當年,“貧下中農學哲學”“老太太賽詩會”鬧騰得比這個厲害多了,真的因此多出來幾個像樣的哲學家和詩人了么?不過一場勞民傷財的鬧劇而已。

從歷史上看,成為一個書法家需要一輩子的修為,起碼六十歲之后才有可能稍微看出點眉目。而學術研究也同樣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讓我們的后代從少年兒童時期就開始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沖擊”六十歲之后當“書法家”、“書法學者”嗎?先別說成功率高與低,社會果真需要這么多“書法家”“準書法家”“書法學者”嗎?書法博導、博士、碩士的“學術成果”、書法家們的“創作成果”,能造“芯片”還是能上“火星”?還是能增加GDP?事實上,目前書法專業的畢業生包括碩士、博士,絕大多數畢業后,都是直接間接地參與各種形式的書法培訓班以謀生,或者也有直接加入送外賣、快遞隊伍的。設身處地替他們想想,在就業形勢極不樂觀的當下,他們除了寫寫毛筆字一無所長,靠什么生存養活自己呢?讓他們都到各地文化市場上擺地攤,還是到農村集市上賣春聯?當然,有人從“書法學科升級”中似乎看到了希望:報考書法專業的學生一旦多起來,“培訓”這塊“蛋糕”就雪球一樣自然“滾大”。我只想在這里問一句:那然后呢?

書法培訓班的孩子正在練習書法

要說為了弘揚傳統文化,而傳統文化包羅萬象,書法顯然不是唯一,甚至不是最主要最核心的。而且,幾乎所有傳統文化藝術都是文化精英的藝術,與是否“人多勢眾”并無直接關系。更不能用“群眾運動”的方式,搞一哄而上的“大躍進”、“人海戰術”,那樣的結果,不僅于學術的真正提高、藝術的真正繁榮無補,而且必然會傷害真正的學術和藝術。打個比方,若哪天上級下發一個紅頭文件,讓全國人民都去寫劇本、唱京戲,會因此多出來幾個老舍曹禺、梅蘭芳馬連良嗎?如果真正從弘揚書法藝術角度著想,當然應該是“拉升提高”,恰恰不是“普及推廣”。何謂“拉升提高”?就是金字塔一樣,碩士博士的培養在專精,注重學術深度和創作高度,做成“象牙塔”。試想,到處是碩、博士點,隨便什么水平,都是碩導、博導,能“導”出什么顯而易見,如此粗制濫造大干快上,別說弘揚,連繼承都做不到。

當然,也可以這樣認為,書法學成為一級學科,書法可以有名正言順的自己的博士,而不寄“美術學”“文藝學”“文獻學”等學科之“籬下”了,但其學術含量也會因此降低甚至抽空了,因為書法學純粹之學術含量太過單薄。也有觀點認為,書法創作研究方向的博士則可由此開一方便之門。對此,實在不能茍同。且不說,畫畫的博士已屢遭詬病,書法創作比之繪畫,顯然更不具備單獨設立“創作型”博士的條件與資格。

華師大書法專業碩士生用毛筆記的日記

比如,國家一直花大氣力振興京劇,也只是把全國最頂尖的中青年演員組織起來,辦了三期所謂研究生班。絕對一流的導師一流的學員,這些學員包括大紅大紫的于魁智等,也只能稱“某期研究生班學員”,而不敢直接稱“戲曲學碩士”。當年,梅蘭芳稱“梅博士”,那是人家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再者,文學創作比之書畫創作,學術意味似乎更濃重一些,作家詩人還是比較擅長文字表達的,但至今未見有“創作型”文學博士,莫言榮獲了諾獎夠牛了吧,也只是收獲了幾個“榮譽博士”的虛銜而已。其實,說到底,有沒有“創作型”博士,與弘揚不弘揚這門藝術沒有直接的必然的關系。

同理,今天即使把書法學設為“特級學科”、“超一級學科”,所有大中小學都開書法課,研究課題經費增加再增加,招生數額擴大再擴大,書法學術研究就會立竿見影地提升了?就會出來一摞摞《書譜》《藝概》《畫禪室隨筆》《廣藝舟雙楫》了?就出來一批批的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米芾了?這些年以種種“大干快上”的方式弄出來的大量的學術垃圾還少嗎?董明珠說,她個人愿“砸”500億開發“芯片”,我們都不懷疑她愛國情懷的真誠,只是覺得她確實沒文化,不懂常識。當然,她這個“砸”字用得特好,“砸”象征著一種了不起的大氣魄。但她忘了,一拍腦門兒玩“砸”了,也是這個“砸”字。

華師大美院書法專業貼在教室里的教學計劃表

若說為了提高書寫漢字的技藝(冠冕堂皇的說法是“提高文化素質”,其實有多少素質的提高培養比寫字素質要重要緊迫得多,比如說真話的素質、獨立思考的素質、大膽創新的素質等等,我們的青少年最不缺少的大概就是“一筆一劃平平正正”如此這般循規蹈矩的素質了),現在硬筆都很少用了,鍵盤取代書寫是大勢所趨。如此耗費大量時間精力練習寫毛筆字究竟意義多大呢?如果靠弘揚和振興傳統文化藝術比如寫毛筆字,真能讓民族騰飛,讓國家強大,那埃及人民天天研究楔形文字和金字塔,早就應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天下無敵了。

當然,“升級”之后,短期內對書法本專業自身的發展會帶來若干“好處”,最起碼,教師評職稱名額會增加若干;短時期看,我們的畢業生找工作的機會也可能會多一些。但我們作為“行內”的人,看問題是不是應該更遠一點,站得更高一點呢?不僅要站在書法作者、書法教師總之“書法圈”內看問題,還要站在所有文化藝術教育的高度看問題,而且要站在當代中國高等教育的大局看問題,特別更要站在當前世界高等教育發展大趨勢下看問題,可能就看得更清楚了。當年樣板戲《龍江頌》里有句唱:莫讓“擴大”了的“私”字擋住我們的雙眼!

我們面臨的無情現實是:一方面高科技精英人才不斷外流,一方面人口出生率銳減,應屆高中畢業生數量年年大幅度遞減,以至于各個不斷盲目擴招的大學每到高考錄取時就四處搶生源,斂學費,才能維持規模越來越大的高校經費開支。而另一方面,社會老齡化又日趨嚴重,新生代社會勞動力不僅科技文化素質低,而且數量銳減,潛在危機已經形成并開始顯現。再對比一下世界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結構與模式,這樣的狀況和發展形勢下,我們社會急需的、當代高等教育最亟待培養的,是什么樣的人才,都是明擺著的問題。如其忽悠有大批青年人都去寫毛筆字,還不如多辦幾所藍翔技校及職業學院,于國計民生更有些實際的意義。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明確提出了教育要努力做到“三個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那才是正理兒、正道兒,忘了這“三個面向”真是不應該。等若干年后再回來,“一把鼻涕一把淚”地“痛定思痛”,代價可就大了去了。最滑稽且麻煩的是,之所以如此讓書法學科急急忙忙“連升三級”,可能還有一些因素,只是未必擺得上桌面罷。某些專家學者以及教育官員,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和所謂“話語權”,早已喪失了起碼的學術良知、道德操守。這話題,稍有良知者都心知肚明。前幾年就一直有人為書法“爭地位”,倡議單獨建一座與中國美術館同級別同規格的“中國書法館”,真是奇葩的想法。有了同美協并列的書協,中國美術館就不適合展出書法作品了嗎?展出書法作品的展覽效果就會打折扣嗎?如果北京建一個中國書法館,按現行體制模式,各省市以及各地市也勢必要跟著建。一下子冒出若干各種級別規格的“書法館”,光展覽書法作品,不展覽美術作品,不可笑嗎?就起到繁榮書法藝術作用了嗎?如果成真,這樣疊床架屋重復建設,要浪費多少財力物力?中央三令五申號召要過緊日子,這些倡議者居心何在?都站在各自的“小立場”上為自己的行業(專業)爭“面子”,真實目的究竟是在爭什么,想干什么呢?不能不令人深思。另,本來書法學科升級與社會書法大眾也沒有多少直接瓜葛,但不難發現,這個本屬于高等教育學科建設的話題,廣大的社會書法大眾卻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狂歡,真是匪夷所思!

華師大書法專業學生作品

當然,被那些掌控話語權的專家學者忽悠上去的事,只要領導拍板決定的,就是辦砸了也是下不來的,更是退不回去的。一般普通教師、普通作者怎么看怎么想無足輕重,自然用不著理會,甚至或許還要被“聰明者”譏為不自量力自討沒趣。我想說的是,“假大空”的可怕,我們已經司空見慣,本不必大驚小怪。但比“假大空”更可怕的,是它往往以“政績”為掩護,以“發展”“繁榮”的名義暢行無阻肆意妄為。這樣的教訓,我們經歷得太多了。

但愿我上述憂慮純屬杞人憂天。(于明詮)

來源: 澎湃新聞

工作后再考研,成功上岸以后呢?

工作的第一年,丁黎明決定,一定要考研究生。

從北京某985高校畢業后,她帶著一張簡歷應聘與經濟管理專業對口的工作。北京人才濟濟,“985”沒有帶來太多光環,成績普通,實習經歷普通,丁黎明多次碰壁后去了出版公司做編輯。

轉行的想法依舊強烈,然而機會寥寥。

這時,丁黎明想到了考研。邊工作邊考,辭職考研,換個目標學校繼續考,最終她經歷“三戰”,考上了研究生。

公開數據顯示,從2017年起,全國考研報名人數連續上漲,從201萬人增至2023年的474萬人。其中除了本科應屆生,像丁黎明一樣工作后重新考研、甚至多次備戰的“大齡考研人”也不在少數。

經過職場打磨,“大齡考研人”對于讀研有更清晰的需求,有人想換賽道,有人想在本專業上繼續提升,用學歷換取一張理想工作的入場券。當他們成功“上岸”,讀研真的帶來了他們所期待的嗎?

進入職場后,“我明白我就是要考研的”

大四時,丁黎明沒有想清楚考研還是工作,就先找工作試試。

籠罩未來的迷霧很快散開,露出現實——學歷、專業、實習經歷、性別都成為進入職場的門檻。

“要找到對口的工作很難。學經管的人很多,我沒有特別強的實習,要求本科以上的崗位,投遞簡歷人多的話還是偏向研究生。”丁黎明記得,那時簡歷投了很多,回應很少。性別上她也感受到歧視,有銀行招人,面試的20個人里只有幾個男生,“他們問問題會盯著男生問,女生可能就說了幾句話,‘好了,你不用說了’。”

成為一名出版編輯不到一年,考研的想法萌生了。“我不是一個特別有主意的人。從我以往的經歷來看,通過考試來實現提升是我最熟悉的路,所以當時就選擇了考研。”她希望通過讀研提升專業能力,找到對口工作。

23歲,丁黎明開始邊工作邊考研,目標是“一個凡是學經濟管理的可能都會想去的名校”。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初戰落敗。

第二年,她從北京辭職回到四川老家,全身心投入備考。父母很不理解,“你畢業了就找個工作,為什么還要考研”;她的生活作息也和父母的格格不入,“晚上我要復習到11點多,家里人就覺得你怎么睡那么晚,早上又不早起,對自己的干擾挺大的”。于是,“二戰”以一分之差落榜。

成績一出來,丁黎明就返京找回了原本的工作,并開始“三戰”,目標改為北京的另一所211財經類院校,專業方向從金融學轉為經濟學。

“我明白我就是要考研的。”她說。

大部分時候,丁黎明6點下班,在公司附近的餐館吃個晚飯,7點半左右回到出租屋,待在自己房間看書,11點左右洗漱睡覺。“下班回到家,自己擠時間,包括利用周末閑暇時間看書。”她覺得,“當時也沒有什么負擔,沒有男朋友,不用談戀愛,下班以后如果太累,睡一覺就可以開始看書了。”

有過前兩年的備考經驗,第三年反而是輕松的,工作和收入也讓她放平了心態,“假如沒考上還有工作”。最終,她憑借一個“還可以”的成績敲開了研究生的大門。

備考期間,肖潔在本子上寫下每日計劃。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從重慶走到北京的肖潔,一路選擇的是掙脫原本的專業。

肖潔本科就讀于外語類院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她對這個專業并不感興趣,只是高考分數決定的。畢業后,她如愿去培訓機構做了英語老師,如果工作努力帶課多,月薪可以達到5萬元以上。

教培與學校是互補的,這意味著她要在周一到周五晚上、周末、寒暑假補課。工作一長,她開始顧慮:“以后成家就得照顧小孩,和教培時間是沖突的。教培只是一個權宜之計,年輕的時候干幾年,后面基本上都會轉行或者去學校。而且工作不穩定,年紀大了,想要去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躲起來。”

她想去國際學校,最大的阻礙是本科學歷。工作的第5年,她決心考師范類院校的研究生。

肖潔的考研復習時間記錄。

作為老師,她有一套復習方法——每次復習時用鎖機軟件鎖定手機,分階段制定學習計劃,看書、理解、復述、重復記憶,她用750個小時把專業課本背了15遍,以超過分數線30分左右的成績一次“上岸”。

“當時沒有把這個當做很枯燥的復習,而是假設自己在做一個實驗,看自己在三個月的時間能不能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大學。”肖潔說。2021年9月,她成為北京的一名教育類專業碩士。

拒絕“瞎卷”,“我知道哪些東西對我是必要的”

當“逃避工作”成為越來越多人讀研的理由,“上岸的大齡考研人”已經對研究生的兩三年有著清晰的目標和規劃,也更坦然面對學業壓力。

讀研期間,林又青看了許多論文。

成為研究生之前,林又青的工作在外人看來是很羨慕的,朝九晚四,許多假期。2012年7月從小語種專業畢業后,她進入外國駐華大使館工作,主要負責兩國間學術和文化交流活動等。

工作久了,她發現自己兜兜轉轉于各種瑣碎事務,工作內容同質化嚴重,晉升空間有限。抱著“尋求專業突破、打開工作新思路”的想法,2017年,她考入上海一所211院校的新聞學研究生。

研究生為她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從語言到新聞,她接觸到和工作不一樣的內容,喜歡簡單純粹的學術討論。

有次,她和室友走在校園里,碰到一名傳播學同學。這個同學忽然就拉著她們開始講論文,介紹她的研究方法、整體思路,她和室友則說出各自想法,給出建議。

這個半路上的小事讓林又青記到現在,“我覺得這種討論非常有意思,之前很久沒有和別人有過這種交流了。我很喜歡大家關于一個問題做純粹的探討,不涉及任何利益關系或顧慮,就單純在問題上做隨心的交流。包括各種小組開會、討論我也喜歡。”

林又青從圖書館借的專業書籍。

做研究、寫論文的痛苦時刻當然也有,但工作過后,她覺得自己承壓能力更強、面對問題的心態更平和。林又青說,剛開始參加工作時遇到不順心或解決不了的事,就會很焦慮暴躁;25歲以后看待事情的角度有了變化,讀研反而沒有太大的壓力,“我沒有給自己設定特別遠的目標,我只是想找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想法拓展自己。”

想進國際學校的肖潔,按照自己的計劃走得有條不紊。

“研究生期間,我沒有和很多人一樣去瞎卷,到處去考一些證書,不管自己需不需要。”她說,“和20出頭的人不一樣,我知道哪些東西對我來說是必要的。”

剛入學,她就報名了高中數學教師資格證。“如果去國際學校教書,只會英語是不可以的,你得用英語去教其他學科,最好是數理化等理科。我的本科是經管類專業,要學習數學,我的數學成績還是挺不錯的,所以就想拓展這個科目。”

專業課學習外,她的課余時間都在圖書館備考教師資格證,“運用考研時的學習方法,拿出考研的態度,老老實實地在圖書館復習”,2022年1月她的筆試、面試都通過了。此前她也考取了國際教師資格證,“這些證書是有幫助的,(國際學校)面試的時候,能夠讓校長或者學科組組長覺得這個人是很用心在準備的。”

專碩2年,一年上課,第二年就可以實習。在公立學校實習2個多月后,她進入上海一國際學校教授數學和英語,“覺得還挺滿意的,同事關系比較好,助教團隊比較完善,只需要認認真真地上課備課就行了。”

“讀研給了我一個轉型的機會。”肖潔很慶幸,考上研究生沒多久,教培行業就遭遇了“雙減”,考研給予她充分的轉型余地。明年6月畢業,她將和現在的實習學校簽約,研究生學歷也可以直接落戶上海。

多了學歷籌碼,然后呢?

無論讀研的初心,畢業時在期望的領域謀得一份工作是基本訴求。不過,新問題總是不斷產生。

讀研之前,丁黎明想去的是銀行或券商。入學以后,她發現路有很多,可以搞研究,可以去企業,“選擇一下多了起來”。

在30歲的關口,她當初擇業時面臨的性別問題依然存在,還多了年齡問題。

她想報考北京的公務員,挑了一個專業對口的職位。交材料時,對方詢問了年齡,她剛好在限定年齡的上限,然后沒有收材料就讓她走了。“研究生班上有很多工作以后想轉換賽道或想晉升再考進來的,年齡在讀研時沒有什么影響,但在應聘某些職位時限制會比較大。”她說。

不過,憑借財經名校的研究生學歷,她的選擇范圍終究寬了許多,三年收獲的知識、結識的師友、學校提供的資源為她帶來豐富的機會,投出去的簡歷有了更多回音。最終,她進入一家國企做數據分析工作,解決了北京戶口,收入也比在出版業翻幾番。

考研時,丁黎明在研友群里聽說了很多消息,學校情況、讀研經歷、考研成功案例等等,這些一直激勵著她考研。如今,她充分肯定自己的選擇,但仍建議其他人考慮性價比:“做這個事之前,你得先了解這個事兒最終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收益,了解信息是很重要的。”

畢竟,不是每個研究生都有丁黎明的工作好運。

2020年求職季對林又青而言是漫長的。正值新冠疫情暴發時,她投出去的簡歷要么沒有回應,要么面試好好的卻沒了音信,要么不是想要的工作。“我對讀研沒有質疑,但還是會有些焦慮和壓力。我覺得我認準了一個未來可以發展的方向,但是我始終進不去這個行業的門。”

雖是應屆生身份,但她無法回避她已30歲了,比普通應屆生大出很多。“面試時都會問為什么讀研,看起來我們解決問題的經驗多,實際上很多單位會認為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可塑性更強。”年齡和身份在她身上產生了矛盾。

7月畢業時,她被劃入“靈活就業”,而真正的工作還要再等3個月才來,在一家事業單位做研究工作。一年后,她跳槽到另一個單位做新聞輿情分析,工作緊湊但還算規律。

“和以前的工作相比,我沒有覺得哪個更好。但現在這個,我覺得更有方向性,工作中獲取的信息可以帶來思考,某些領域的問題可以深入研究,未來也許可以啟發不同的職業發展路徑。”林又青說,本科畢業那幾年,她覺得能做的事情有很多;讀完研,她感到可以確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在一個能夠長期發展的方向上深耕下去。

周盈拍攝的校園風景。

接受采訪的還有周盈。她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從陜西寶雞的二本院校畢業后,拋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自學設計,在西安一家工作室給兒童插畫填色,在蘇州做服裝,后來又去深圳的互聯網公司做新媒體運營。

2018年,工作遇到瓶頸期,手里也攢了些錢,周盈決定去讀研,學自己喜歡的專業——西安某211高校的美術學學碩。對她來說,讀研是彌補對本科學歷的不滿和沒有學習藝術的遺憾,同時也希望獲得專業能力上的提升。

周盈想過,“當初選擇學碩,因為想堅持一下,一口氣讀到博士,然后去找個大學當老師。一口氣就到位了。”現實是,她好像稀里糊涂進入了校園,應該選擇設計學而不是美術學,讀研期間只發表過1篇論文,家庭的經濟壓力讓她對申請博士感到猶豫。

2022年7月畢業后,工作難找,她去了廈門,跟著以前認識的老板做起市場營銷工作,幾乎和專業所學無關。她甚至有些懊惱:“我不應該來做這個,我不想拋掉這幾年所學。”

現在,她在等待一個家庭教師的工作機會,因為薪資可觀。如果一直沒有回復,她計劃年底回家,再看看下一步怎么走。

(應受訪者要求,丁黎明、肖潔、林又青、周盈均為化名)

對話專科逆襲碩士的外賣員:我接受自己是平凡的人

9月中旬,是何成最忙碌的一段時間。他白天接受采訪,回復網友提問,晚上直播,中午插空送下外賣。9月21日晚上8點多,澎湃新聞聯系上何成的時候,他剛下播,吃上一口熱面。他說,自己本來吃飯很慢,但最近時間太緊張了,其他事情占用的時間比送外賣的時間都多,當天他只送了三單外賣。

何成的學生時代像是一個勵志故事,他從河南信陽的農村一路考學到北京科技大學英語教育專業念大專,三年后通過專升本考試,升入北京聯合大學讀英語文學專業,后又考取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專業的研究生。

在北京讀書的時間里,何成說自己不喝酒、不抽煙、不打游戲,習慣一個人泡在圖書館、自習室,看過幾百部電影,喜歡莫言和閻連科的小說,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

2019年畢業后,他沒有因為高學歷找一份被認為是待遇優渥的工作,他做過培訓機構的老師,當過流水線工人,面試過房地產銷售、保險銷售,現在在重慶送外賣。

他形容自己不愿意做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為了追求穩定,選擇一份內心不認同的工作。另一方面,一直以來,他也不知道自己該干哪行。

“我不覺得讀了書,就能找到特別好的工作,變得富有”,何成對記者說,“從來沒有想過用知識改變命運”。他喜歡外賣員這份工作帶來的掌控感,隨時上線接單,隨時可以下線,他也提到,選擇送外賣的背后,“有一點被動”,在此之前,他四個月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面對網友對他職業選擇的質疑和惋惜,何成回應稱,自己從未把找工作和學歷聯系在一起,“我可以接受自己是一個有高學歷且特別平凡的人。”

從2022年8月7日正式接單以來,他最多一天送了41單外賣,平臺的月統計顯示,他8月收入3353.5元。

何成8月收入統計。本文圖片除特殊標注外,均為受訪者供圖

8月19日,何成送外賣最多的一天,送了41單。

被媒體曝光后,何成時常在微博、抖音等平臺回應網友質疑,更新送外賣的日常,目前,他的直播間每日有近百人觀看。這引發了網友新的質疑,認為他“炒作”,博取關注。

9月21日,他向澎湃新聞記者解釋直播的理由時說,每個人都有交流的需求和欲望,但自己跟生活中的人溝通得不太好,直播間相當于一個溝通的出口。同時,回復網友的疑惑,“讓我覺得自己能想辦法解決別人的困擾,這讓我找到了價值感。”

【以下為他的自述:】

“總是在適應新環境”

我的老家在河南信陽農村,小時候爸媽都在家里務農,很多親戚不在家種地了,我們家包下來種些小麥、水稻和花生。以前家里還養豬,因為住在淮河的支流邊,我爸經常捕魚,給我們改善生活。我們家在村里屬于中等條件,從來沒有跟別人借過錢。有四個孩子,我排行老三,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弟弟。

何成出生的老宅。

小學六年級以前,我在村小念書,回回考班級第一。但考了第一,我沒有那么開心,也沒有那么渴望爭第一,可能跟我爸的教育方式有關,因為他沒有任何反應,不會表揚我,總怕我翹尾巴。

我爸比較內斂,但也會關心我,記得有一年冬天,我和弟弟出汗了,我爸燒了一壺熱水,弄了一個大盆,招呼我和弟弟到豬圈的混凝土地上洗澡。他之前從來沒給我們洗過澡,當時給我倆打了一身的洗衣粉搓澡,我渾身都火辣辣地疼,那一次印象特別深。

何成(后排左一)和家人合影。

六年級剛開學,有一天放學,我爸突然跟我和弟弟說,明天不用去學校了。第二天帶我倆在街上剪了頭,坐車40多公里去了縣城的爺爺家。爺爺以前是鄉鎮財政所的會計,退休后在縣城買了房,問我爸,要不要把孩子送到縣里讀書?

爺爺奶奶相當于是陌生人,爺爺以前上班的地方距離老家有一百里地,一年都見不上幾次面。之前我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鄉,我和弟弟轉學去縣城以后,媽媽到洗浴中心打工,爸爸回家務農,因為那會兒我二姐還在鄉鎮念初一。

轉學后,我的成績一路下滑。一方面是換了新的環境,我在村小的時候,數學很好,所以轉學后一開始不聽老師講課,靠自學就能學會,但慢慢地再聽,跟不上老師的教學思路了,所以到了高中,數學這一科完全躺平了,數學高考滿分150分,我才考了59分。

另一方面,我和爺爺奶奶并不熟悉,住在他們家感覺比較拘束、壓抑。爺爺奶奶家的規矩很多,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碗里不能剩飯、牙膏不要多擠、刷牙水不能噴地上……有時候,奶奶會不停地絮叨,我也會和她頂嘴。

何成(后排左三)小學六年級轉學到了縣城。

在縣城剛上初中的時候,我的英語很差,因為在村小一到五年級都沒學過英語。如果不是因為初一的一件小事,我可能不會學英語專業,更考不上研究生。

當時初一第一次聽寫單詞,聽寫的內容是五種顏色,我怎么背都背不下來,留下來補考的時候,把小抄藏在袖子里。

英語老師看見了,她走過來輕輕地把小紙條抽走,什么也沒說。從那時起,我沒有再作弊,很努力地記單詞,因為我們家很講規矩,我知道作弊是不對的,第一次就被發現,督促我以后徹底死心。我的同桌在教育機構學過音標記單詞,他教了我這個方法,后來一點點積累,英語成了我的優勢。

初中畢業,我考上了息縣的一所老牌高中,但由于五叔在潢川縣發展,說那邊的教育資源更好,爺爺奶奶也在潢川縣買了房子,我不得不再次轉學。

高中的時候,我從來沒想過自己能考上大學,不會想那么遠。那時候,我也有過理想,想長大了當音樂老師,因為我唱歌很好。高中有藝術類的班級,高二的時候,我想過轉班,做藝術特長生。但班主任知道后給我爸打電話,我爸說:“怎么能學這個呢?學這個沒有前途。”

高一結束分文理,我選了文科。我物理考試不及格,學不了理科。此外,我的史地政基礎還可以,初中很多人覺得歷史是副科,老師管得不嚴,就不學。但我不會那么功利地去想什么有用學什么,只要我感興趣都愿意多學一點。

2011年高考,我考了450分左右,比當年的河南省本科線460分差了近10分。我們學校430分以上復讀免費,我決定回去復讀。當時復讀的同學很多,我們班只有一個人考上一本,考上二本、三本的加起來20多個。但三本學費很貴,一些同學考上了也會選擇復讀。

但我回學校復讀了兩個禮拜,始終沒有進入學習狀態,再來一次可能結果也好不到哪去,比如數學考試中對其他同學來說不算難點的題目,都能給我卡住。8月23日,大專錄取通知書到了,第二天,我就去北京科技大學延慶分校英語教育(幼兒教育)專業報道了。

“選擇了‘離群索居’的生活”

剛到北京念書的時候,心里肯定有一點自卑、迷茫的感覺。但這種感受我已經很熟悉了,我五年級轉學到縣城,發現同學穿的衣服更鮮艷,皮膚更白,文具盒里有各種各樣的筆,有零花錢買零食,學校門口有很多小店,但在農村學校門口什么都沒有。

何成從縣城騎車回老家,總共15公里。

不同的是,到了北京有了一點點緊迫感,雖然我的家庭沒有缺過錢,但我能感覺到不是那么富裕,所以把錢看得比較重。我爸媽每學期開學給我打一萬塊錢,交完六千塊錢學費,余下的是我一學期的生活費,但我每月只花不到一千塊錢。

直到研究生畢業,我都沒買過幾件衣服。平常吃學校食堂,我都選比較便宜的,后來食堂大姐認識我了,我還沒點菜,那大姐就問:“又是點辣白菜呀?”我偶爾也會點尖椒肉絲,可能點三次辣白菜或者其他素菜才會點一次肉。

其實食堂有窗口打飯和小炒兩種選項,但窗口打飯要排隊,結束得早,所以我每次去點小炒,只有一個菜和米飯。我不愿意扎堆打飯還有一個原因,人家都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桌吃飯,我總是一個人,干什么都單獨行動。

單獨行動的習慣已經有很多年了。我五六歲的時候,和幾十個孩子在村里跑來跑去,如果被我爸看到了,他會在遠處吼一嗓子,說不要跟那幾個壞孩子玩。時間長了,別的孩子能感覺到我爸不喜歡他們,慢慢地遠離我了。

大專的時候,我們寢室八個人,有六個是北京人,另外一個老家也是河南的。他們基本上周末都回家,河南老鄉到了周末也去找他在北京工作的堂哥,所以有些時候宿舍只有我一個人。北京的室友特別健談,我們聊得也挺開心的,但還是很難真正打成一片。

我是因為喜歡英語才選英語教育專業的,但我們這個專業畢業主要是做男幼師。我們班40多個人,總共才兩個男生。

我對這個專業說不上喜歡,我覺得幼師是一個專業度要求比較高的職業,需要做事很細致。這份工作勸退我的,一方面是社會上對男幼師存在的偏見,幾個同專業的男生湊在一起也會唉聲嘆氣,我在貼吧、知乎和人人網上搜索,發現有人覺得男幼師很娘,找對象都不會被考慮;另一方面,我很明確地想要專升本,暫時不考慮就業。

當時我們專業專升本的比例不高,因為很多都是北京生源,他們學這個專業,實用性強,能當老師,有很明確的職業規劃。

但我不甘心只是做一個大專生,而且學校老師很欣賞我,覺得我在英語方面比較強,老師跟我說:“你不讀本科你太虧了,你必須得考個本科。”

2014年,我通過專升本考試,到北京聯合大學讀英語文學專業。

上大專的時候,我平常就會去圖書館,在自習室學習,選擇了一種離群索居的狀態。

我覺得我在精神層面、思想層面高于其他同學,我看了很多書,比較喜歡莫言早期的作品《透明的紅蘿卜》,這是鄉村背景的小說,我小時候是在農村長大的,描述我能感同身受,但自己描述不出來。以前爺爺單位訂報紙和《民間故事》雜志,到了高中,學校門口開了一排書店,每家都有一個小門簾,還有大姐騎電動車來學校門口擺攤賣書,我們上下學經過的時候,就會看一會兒。

上了大學,我不愛喝酒,不愛抽煙,不打游戲。但我看了幾百部電影,美國的、印度的、韓國的,我都會看。我覺得電影能讓人陷入某種思考,里面的東西不是真實的,但它會激發人們的想象力。比如說當你饑餓的時候,被別人欺負的時候,躺著不能動的時候,你想象還有一個愛我的、美麗的姑娘,還有我的孩子,還有我的家庭在等待著我,又能開心幸福地笑了,所以想象力很關鍵。

可能在別人看起來,我比較孤獨,但我有一些自己的小確幸、小歡喜。

我覺得大專不意味著所有地方都不好,可能只是某幾個學科不好。在大專里沒有多少人靜下心來學習,但本科里也有很多人如此。

大學時的何成(右)和弟弟。

我決定考研,因為只要本科畢業就有考研的資格,我想既然有這個機會,那我為什么不考?不去試一試?學校老師都是碩士、博士,他們會講當年自己考研的經歷,我也會受到一些影響。

我當時報考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專業,民間文學方向。一方面是我學了這么多年英語,應該關注一下中國傳統文化,(要有)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很多人本科學了四年中文、哲學,我拿什么跟人家競爭,這個專業競爭壓力小一些。

但我感覺研究生三年,自己沒有進入狀態。比如說我看了一些研究領域學術大咖的著作,那些書我又沒有完全看進去。導師覺得我這個人比較真誠,但學術能力不行。寫學術論文有很多條條框框,需要符合論文寫作規范,但我不喜歡被框住,不喜歡“戴著腳銬跳舞”,所以寫本科論文、碩士論文的過程,都比較艱難。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學樓。

而且我拖延癥比較嚴重,如果一件事情還沒有弄完,下一件事情可能不會開始。比如說我想把畢業論文寫完,拿到畢業證了,再去找工作。但身邊的同學有人在考GRE,準備出國留學,有人在考公務員,我還守著畢業論文這個攤子。

我是我們家學歷最高的,弟弟讀了二本,大姐和二姐都是初中沒念完輟學了,因為當時鄉鎮初中距離村里要走十多里路,住校沒有家長監督,很多人就不學習了。我考上研究生之后,父母肯定會對我的未來多一些期待。

但2019年我研究生畢業后,我不知道該找什么樣的工作,也沒有規劃,回家呆了兩個月。家里人也催我,尤其是我媽,她是一個特別容易焦慮的人,特別有緊迫感。她經常說,你看人家結婚了,工作也穩定了,孩子都多大了。“你們(指何成和弟弟)兩個光棒子怎么辦呀?”

但我可能特別不容易焦慮,我跟她說,如果我每月能掙八千塊錢,你現在可能不焦慮了,但過了一兩年,又會催我結婚,結了婚,又會催生,擔心我的孩子在哪兒上幼兒園,怎么處理婆媳關系……焦慮的事情更多了。找工作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能不比他們更擔心嗎?

從培訓機構到工廠

上大學的時候,我讀過錢理群的書。錢學森問,為什么中國培養不出來杰出的人才?錢理群說,中國的大學正在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我不想做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所以可能很多人追求穩定,考編進體制,我更想做一份我覺得有意義的工作。

我從來沒有想過知識改變命運,我不覺得讀了書,就能找到特別好的工作,變得富有。因為讀書只是改變了你的大腦,改變命運的是你自己,是你的行動。

2019年11月份,我在信陽找到了工作,在一家培訓機構做英語老師,每月收入三千元左右。其實我不知道自己該干哪行,投了幾份簡歷,這家機構錄取了我。做到2020年1月份過年放假的時候,趕上了疫情,公司怕影響復工,要求所有老師初七到公司上網課,我怕被封在公司,就辭職了,一連幾個月都呆在老家。

7月,我還去上海應聘過房地產銷售,但第一輪面試結束我就溜了,因為第二輪是集體面試,好像要做一些團隊活動,那種打雞血的氛圍,我覺得不適合我。我也在招聘網站搜過哪些工作要求研究生學歷,很多都是大數據分析、計算機編程,不是說有研究生文憑一定好找工作。

到了8月份,我又進入了一家英語培訓機構,干到轉年的3月份離職。我做的是一對一英語老師,主要教小學英語。

第二份工作辭職的一個爆發點是,機構里來了一個疫情前在上海做外貿的女同事,她會當著別人的面說自己教的班級成績有多好,老師教得好和學歷高低沒有關系。她的態度好像在告訴我,雖然你有學歷,但你沒有能力,相處起來很難受。

還有一個原因是,我課教得確實不好,跟孩子家長的溝通也不順暢,因為培訓機構肯定希望多掙錢,讓更多的孩子續課,所以溝通起來有一種套路是給家長制造焦慮。但我只關心教學的事情,我來這里是給學生上課的,學不學得進去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如果他不愛學,想要退費,那隨時都可以退。我感覺孩子到了培訓機構格外調皮,他們在學校比較壓抑。

辭職后,我在家歇了幾個月,不是說我在家休息幾個月,而是我繼續在網上、報紙上、招聘APP上看來看去,翻來翻去。但我還是不知道自己能干哪一行,不知道該找什么工作。

有幾家比較有名的互聯網公司在信陽有業務,我親戚推薦我去做英語客服。我想提前了解一下,偷偷溜到他們辦公樓上,觀察他們的工作環境。一個人一個小小的工位,對著電腦,背對背坐著,打電話都要戴耳機。我覺得那個環境狹窄,不自由,我也不喜歡長期對著電腦工作,更喜歡經常在外面跑。

2021年8月份,我在家呆了快五個月,我爸買了很多保健品,我知道他是被人騙了,給退了之后,過了幾天他又下單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產品。前前后后折騰了半個月,我感到精神崩潰。剛好有一天我又吃了發酸的米飯,上吐下瀉,精神和肉體的雙重刺激下,我覺得必須換一個環境,進入工作狀態。

當天,我在微信上聯系了一家長沙工廠的招聘人,買票去了長沙。

去工廠做工人,我沒有失落感。因為我只是沒有合適的事情做,去體驗這么一段經歷,畢竟我在家待了那么久。

那家工廠是做手機外屏玻璃的,我的工作是把玻璃固定在數控機床上,機器自動切割玻璃,好了之后再把玻璃取下來。但這個工作需要人一直來回走,每天走12個小時。工廠是24小時運轉的,兩班倒,一個月上白班,一個月上夜班,平均下來每月收入5500元。

工廠里的大部分人只有小學、初中學歷,休息的時候喜歡(在宿舍)喝點酒,抽支煙,刷刷短視頻,打游戲。但宿舍對于我來說是一個睡覺的地方,有人在宿舍抽煙會影響到我,我多次跟他商量,都沒有用。后來我就不說了,因為我沒必要去改變別人。

何成在長沙打工時的工廠園區。

工廠里的工作很枯燥,但我不會感到無聊,因為我有豐富的想象力,我經常自己開小差,在腦子里想很多有意思的事。上班時去洗手間、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有規定,但這些只是壓抑了我的肉體,沒有壓抑我的精神。而坐辦公室的工作,可能有些人會在精神上打壓你,或者說一些不好聽的話,有很多勾心斗角的事情。

我一直比較樂觀,我記得高中老師講蘇軾的詩歌,說他是一個樂觀豁達的人,講到李白的時候,說他的人生態度灑脫積極,對我都很有啟發意義。

工廠干滿一個月開始交五險,干滿三個月轉正后,可以申請繳納公積金。但我沒有申請,因為我知道自己干不長遠。

今年4月,我辭去工廠的工作,連續晝夜顛倒,身體上吃不消。

步行送外賣的“怪人”

從工廠離職,我只在家睡了一個晚上,就去了重慶。2017年,我研究生做田野調查的時候去過重慶,覺得那里四面環山,空氣好,有一種很天然的感覺。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我很快樂,這是對我之前拖延的一個反擊。我心里清楚拖延下去很不好,也會難受,所以必須當機立斷地趕緊走。

我住在重慶江北區,租房的時候,在平臺推薦的房源里選了一個便宜的。我住的這個房子有六個房間,我租的是最小的一間,不到八平方米,房間朝北。我沒有想到能在重慶呆這么久,可能是租了房,這個沉沒成本把我困住了。

在注冊成為外賣員之前的四個月,我嘗試找過很多工作。面試過賣減肥產品的公司,招聘的崗位是電商運營,實際工作卻是電話銷售。面試過保險公司,對方反復問我,你有畢業證嗎?還說因為我屬于高學歷人才,可以參加公司的優選人才,但要交100元培訓費,我知道任何情況下找工作沒有先交錢這一說。還考慮過做英語老師,但我把分數看得不是很重,教課也不會說你把這個記住能考幾分,我覺得要能學到東西。

四個月沒有工作,我也沒到缺錢花的境地。因為我的憂患意識很強,花錢一直很省,不會貸款或者借錢消費。

所以之前媒體采訪我的時候,我都說,做外賣員是自己主動選擇的。但我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一點被動在里面。因為我四個月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做外賣員也是一種嘗試。

而且在重慶,沒有人認識我。但在老家,畢竟有熟人,肯定要在意別人的眼光。

很多人感覺我可能手里沒錢了,買不起電動車,所以才步行送外賣。實際上我買得起,也有生活費,但我并沒有決定長期做外賣員,所以感覺買一輛電動車或者租一輛電動車,都不劃算。一輛新的電動車五六千元,二手能跑100km/h的也得兩三千元。而每月600元的租車費,如果車刮了,還要再扣一部分費用。如果騎共享單車,重慶這邊有很多坡路,騎車比走路還累。

由于我不騎電動車,我沒有買外賣箱,外賣服是在淘寶花24塊錢買的。

在站點群里,我應該是唯一一個靠步行送餐的人,顯得比較另類。但外賣員主要靠體力吃飯,大部分人沒有精力看群消息,去關注我是誰。

何成在送外賣。

此外,我特別喜歡這份工作的一點是,我有了掌控感。我做眾包騎手,在配送APP上面自己搶單,系統也會派單,但是我不喜歡系統給我派單,給我規劃路線。所以我看到距離近的、方便配送的單就搶,搶完就下線。我下線了,系統就不會給我派單,不會打擾我了。

但大部分騎手不會用我這種方法接單,因為系統會提示下線對騎手有影響之類的。可送一單配送費只有五塊錢,我也不怕受到影響。

送外賣肯定會遇到顧客說話不客氣,或者提了奇怪的要求的時候。比如有的人希望我敲門,有的人不希望;有的人希望我打電話,有的人不希望我打電話;有的人希望我給他放門口,有的人不喜歡放門口。這樣看這份工作可能更受氣,但我和客戶沒有很多正面的交流,這種情緒很快過去了。

但有的商家,如果我第一次去他店里,沒有那么主動和他溝通,他覺得不是很尊重他,下次再接他家的餐,可能有點故意拖延,我心里還是有點不爽。有一次我和客戶說,我在他家店里整整等了20分鐘,白天燒烤店里也沒有人,感覺你可以投訴他,客戶覺得挺奇怪的。

8月初,我在自媒體平臺發布做外賣員的經歷,還沒幾個人關注,到了9月中旬,有媒體采訪我了,大家才開始關注。

何成在社交平臺回應網友質疑。

有人問我,你有夢想嗎?你有目標嗎?我有。但他問,你的夢想是什么?你的目標是什么?我現在還真答不上來,我覺得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虛無縹緲,有點不切實際的。

有人認為,我這么做是一種行為藝術。確實可以理解成是用行為藝術的方式來對社會的職業偏見進行反擊,去喚醒人們打破某種職業偏見。但這種解讀,是在被大家關注之后,慢慢總結出來的。

還有認識很多年的同學問我,你是不是炒作?我感覺很傷心,我只是在網絡上發了自己的生活動態,引發了外界的關注和討論。

我看網友評論,意識到很多人有精神層面的需求,比如說他焦慮,我是一個特別不容易焦慮的人,比如說他自卑,我就特別自信。這讓我覺得自己能想辦法解決別人的困擾,讓別人不那么焦慮,對自己有信心,不要有那么多的偏見,這讓我找到了價值感。

我記得姐夫之前問我,你讀了這么多年書,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心里是不是很低落?

但我從來沒有把找工作和學歷聯系在一起,我可以接受自己是一個有高學歷且特別平凡的人。

我這么多年都沒有什么規劃,計劃趕不上變化,關于未來,我還沒想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