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總動員國語(超人總動員2的意外驚喜包寶寶,8分鐘看哭了不少人)
超人總動員國語文章列表:
- 1、超人總動員2的意外驚喜包寶寶,8分鐘看哭了不少人
- 2、時隔十四年超人總動員2回歸 當奶爸比拯救世界還難?
- 3、續作多保守,超人總動員2卻是皮克斯近年最大膽的冒險
- 4、超人總動員2來襲,精彩的總動員系列動畫,你都看過了嗎?
- 5、歷時14年,今年口碑最好的超級英雄動畫電影超人總動員2
超人總動員2的意外驚喜包寶寶,8分鐘看哭了不少人
2004年,皮克斯的《超人總動員》上映,贏得票房口碑雙豐收。影迷苦等14年后,《超人總動員2》于6月22日上映,雖然口碑不如前作,但是依然是一部動作、情感都可圈可點的佳作。
不過,本文要說的是前面8分鐘的貼片動畫《包寶寶》。
“貼片”一般用于廣告,在電影放映前播放,屬于“顯性”推廣,在觀眾等待的這段時間內,將推廣內容展示給他們。
但如《包寶寶》這樣的“貼片”動畫,卻是我第一次在影院收到的福利,雖然看的時候一度懷疑自己進錯了影廳。
《包寶寶》是一部很“中國”的動畫短片,人物造型是皮克斯常有的夸張大頭,但是片中的“包子寶寶”,也是皮克斯此類形象一貫的“萌”。
這支短片,講述一位母親某次做飯蒸了幾屜包子,其中一只包子竟然有了生命。掉到籠屜里之后,“抽”出了胳膊、腿,變成一個萌噠噠的“包子寶寶”。
寂寞的母親將這只小包子當成孩子一樣去照顧,小心翼翼地保護它,給它做各種好吃的,在墻上刻線,記錄它的成長。
隨著小包子漸漸長大,曾經的“母子”親密無間一去不回,它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交際自己的世界,拒絕母親再介入它的空間。
當母親費心費力為它做了滿桌子好吃的,滿懷期望想跟它同桌一起分享的時候,它卻看也不看,甩上門跟“狐朋狗友”一去狂歡。
之后,還要跟自己的心上人一起離開。
母親哀求攔阻不成,一氣之下將小包子吞進了口中。
之后鏡頭一轉,原來前面發生的這些,都是母親的夢。
她在睡夢中不停哭泣,淚流滿面。
最后的結局是“國式團圓”,現實生活中的兒子與母親和好,兩個人坐在床邊像“小包子”小時候一樣并排吃東西,兩張臉上都滿是淚水。
兒子學著包包子,雖然模樣丑陋,餡都露了出來,卻是一種母子相依的家庭溫馨。
這只動畫短片第一次亮相是在今年4月份的“翠貝卡”電影節,但與廣大觀眾公開見面,便是伴隨著《超人總動員2》。
雖然風格不同,但是“包寶寶”與“超人總動員2”的主題一致,都是從家庭本位出發的責任與付出。
《包寶寶》的8分鐘,看哭了很多中國觀眾,但是母親一氣之下吞了包子的那段,卻成了很多外國觀眾的笑點。
這大概就是中西方家庭觀念的不同吧。
對于中國母親來說,從孩子來到的那一刻起,哪怕他還只是腹中一顆小小胚胎,卻已經寄托了家人的希望和祝福。
從孩子降生的時候起,他更是全家人的目光焦點。
《包寶寶》中的母親顯然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做飯、買菜、打太極拳、照顧孩子,就是她的生活日常。
這樣的前提下,“小包子”便是她生活甚至生命的全部。
那段“吞了小包子”的情節,雖然是個詭異的夢境,卻是現實的折映。
多少次,我們讓母親失望生氣的時候,她也曾抱怨“寧愿從來沒生過你。”
但是,我們都知道,自己依然是她心中最重要的人。
《包寶寶》的導演是一位華人年輕女性,名叫史之矛,所以,這部小短片才能夠如此準確的展現東方母子的相處狀態。
她想通過這部短片傳遞的,不僅是希望孩子能體諒、理解母親對自己的依賴和愛,也是對影片中這類母親境遇的展示。
你可以擁有自己的世界,卻不要為了自己的世界遺棄過往。
你想要與心中的愛一路同行,卻不要忘了那個曾經一路用愛照護你的至親。
時隔十四年超人總動員2回歸 當奶爸比拯救世界還難?
如果你被無限悲壯的《復仇者聯盟3》打擊得還沒緩過氣來,不妨去影院里看一看剛剛上映的《超人總動員2》,這部由皮克斯出品的動畫版超級英雄電影,絕對能給你帶來不遜真人電影的驚喜。
作者:李俐
2004年,《超人總動員》一經問世就成為皮克斯經典代表作之一,不僅票房大賣,還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等重磅獎項。十四年后的這部續作,將動作、冒險、喜劇、懸疑、家庭元素融為一體,不僅以1.8億美元的首周末票房創下北美動畫電影首周末票房影史第一,更是不負粉絲十四年的漫長等待。
《超人總動員2》的故事緊接著第一部,講述了超能先生成為專職奶爸,彈力女超人來拯救世界,一家人開始面對著生活重心的轉變,這時一個新的反派出現,超人一家一邊兼顧生活,一邊聯合酷冰俠阻止一個危險陰謀的故事。和前作相比,該片的視覺效果和聲音更為逼真生動,寫實的場景在IMAX大銀幕上尤為驚艷,巨大鉆頭摧毀城市等震天撼地的火爆場面比比皆是,同時,在技術層面的全面進步讓皮克斯對細節的處理做到了極致。
爸爸回歸家庭,媽媽走上職場,這樣的設定既順應了時代的潮流,也給電影帶來更多樂趣。以往在拯救世界時無所不能的“超能先生”,在獨自照顧三個孩子時卻變得疲于奔命、力不從心。面對青春期遭遇情感問題的女兒,他不知如何安慰只會越幫越忙;大兒子的數學作業,更搞得他焦頭爛額;還處于嬰兒期的小兒子,則是精力超級旺盛,哄睡、換尿布已經讓爸爸筋疲力盡,還要應付這個超人寶寶無法自控的超能力大爆發。有意思的是,14年前看《超人總動員》的那一批影迷,估計很多人如今也當上了爸媽,相信大家更能對超能先生的不易感同身受。想當個好爸爸,真的比拯救世界難多了!
在反派“屏霸”的設計上,《超人總動員2》也與時俱進,將其設定為一個利用各種屏幕控制人們思想的黑科技高手,這也不由得讓觀眾反省生活中的自己,整日深陷于手機、ipad、電腦的我們,還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么?而對超級英雄文化本身的質疑和批判,也一直是這幾年同類電影的重要主題,《超人總動員2》的反派邏輯正基于此:當人們把懲惡揚善的希望全部寄托于超級英雄時,是否會令人類自身越來越軟弱?能在一部動畫電影中融入以上種種思考,也是皮克斯一直以來能夠吸引成年觀眾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影片上映時還將播放同樣由皮克斯出品的《包寶寶》小短片。該短片由加拿大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執導,講述了一位年邁的中國媽媽因兒子長大離家而郁郁寡歡,卻又意外地成為一個由包子變成的天真活潑的包寶寶的母親的故事。石之予是皮克斯史上首位女性短片導演,作為一位華裔移民,她經常會感覺母親待她就像是對待一個珍貴的小包子,于是根據自身經歷拍出了這部短片。和《超人總動員2》的美式家庭喜劇不同,《包寶寶》將傳統的中國家庭故事用無對白動畫生動地展現了出來,充滿濃濃的東方溫情。“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這種親子關系大概只有中國觀眾才能最深刻地理解。在眼花繚亂的美式大餐前,先吃上這樣一屜冒著熱乎氣兒的小籠包,絕對是超值的觀影體驗。
(原標題:當奶爸,比拯救世界還難?)
來源:北京晚報
續作多保守,超人總動員2卻是皮克斯近年最大膽的冒險
2004 年,當《超人總動員》以一副革命者的姿態出現在大屏幕上時,觀眾們都被影片所征服,連著名影片網站 Metacritic 也給出了 90 的高分。
文/馬小褂
迄今為止,好萊塢已經涌現了無數的超級英雄電影佳作,可《超人總動員》依然是超英電影在 Metacritic 上的最高分。因為《超人總動員》的橫空出世,實在是太具有顛覆性了。
在超英電影還未流行時就拍出「反超英」的合家歡電影,又是好萊塢首部以人類角色的 3D 動畫電影大作,《超人總動員》的企劃本身就已經非常具有開創性了,然后再加上絕佳的造型設計和表演,嚴絲合縫的劇本結構,大膽而流暢的鏡頭語言和諜戰電影風格的爵士配樂——這樣的電影,想不火都難。
《超人總動員》的粉絲一直在翹首期待這部作品的續作,可是皮克斯的續作有《賽車總動員》系列的前車之鑒,粉絲心中難免又會有些忐忑不安。
十四年過去了,連當時還是小學生的觀眾都開始逐漸踏入社會了。超英電影早已大量占據電影屏幕,以人類為角色的 3D 動畫電影大家也已經司空見慣。當年《超人總動員》最開創性的幾點,現在看來已經沒什么大不了。
立法限制超級英雄?這設定恐怕連小孩都不會覺得有多酷,現在連《樂高蝙蝠俠大電影》都在這么拍。被生活的重負給壓得喘不過氣來的超級英雄?日本那邊像《天體戰士》這樣的搞笑日常片一拉一大把,甚至國內也有動畫拍這個題材,早就不新鮮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終于迎來了《超人總動員2》。作為粉絲,你對《超人總動員2》是否滿意呢?
對于不同的觀影者來說,看重的可能是電影里的不同層面。失去了「顛覆者」的光環,《超人總動員2》以原有的框架可能很難讓觀眾再次感受到新意,也自然有相當多的粉絲發出「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感嘆。可是換一個角度來想,卻未嘗不是給我們一次重新審視布拉德·伯德和《超人總動員》系列的機會。
在我看來,單從劇本角度而言,這次的《超人總動員2》由于先天性的缺陷很難再做到前作故事的高度,這是《超人總動員》本身其實并不是一個適合改編續作的系列。由于角色的超能力實際上是和角色個性掛鉤,而一旦角色性格得到成長,他/她的能力就難以再與性格做到如此完美的貼合——例如,巴小倩的能力是隱身和防御立場,這代表了她對外界的抗拒心態,一旦第一部中她跨越了這個障礙,那么她的能力就難以在第二部中再次與性格、情感沖突掛鉤。
然而,《超人總動員2》依然做出一些非常大膽的決策:
它不僅保留了布拉德·伯德頗有標識性的作者化視聽語言風格,而且比以往更加敏銳的抓住了一些時代性的議題:例如女性社會職能的變化,媒介控制下的擬像社會,以及很少有影評人提及的,對粉絲文化的重新認知。
系列的續作往往是保守的,創作者往往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畢竟總有前作粉絲作為揮霍的后盾;可《超人總動員2》卻選擇了相當激進的姿態。這種大膽讓我覺得相當可貴,尤其是在皮克斯已經逐漸向迪士尼靠攏的當下,《超人總動員2》甚至給我一絲皮克斯仿佛重新找回了當年創業激情的感覺。
我曾經在影評中寫道「《尋夢環游記》代表了最好的皮克斯,也代表了最壞的皮克斯」,但對于《超人總動員2》,哪怕它在劇本上為人詬病,我卻反而對皮克斯重新有了期待。規規矩矩做出討所有人歡迎的答卷,那不是我希望看到的皮克斯。反而是古靈精怪,有棱角也有缺陷的皮克斯,才更加體現它的活力。
因為缺陷可以逐漸彌補,而銳意大膽的精神丟掉了,卻難以再找回。
在評論《超人總動員2》之前,讓我們先回顧一下《超人總動員1》的開創之舉。
2004 時,超級英雄電影還并不流行,無論是漫威宇宙的開山之作《鋼鐵俠》,還是眾多影迷推崇的諾蘭作品《蝙蝠俠:黑暗騎士》,都要等到 2008 年才出現。除了福斯的《X戰警》和索尼的《蜘蛛俠》系列等少數作品市場表現良好之外,超英電影整體仍然處于低迷狀態。
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拍超英片具有非常大的危險。可《超人總動員》不但拍了,而且大膽選擇了「反超英」的方式:由于超級英雄被法律禁止活動,主角一家不得不選擇適應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將要面臨的中年危機,超級英雄們也會遇到。
我們的超能先生不像尋常超級英雄一樣有著令人艷羨的健美身材,反而是一位大腹便便、頭發稀疏的中年發福男子,只有健碩的胸肌還能依稀看出些當年意氣風發的痕跡。而彈力女也從英姿颯爽的超英女郎,蛻變成了忙于處理家務的萬能家庭主婦,還不得不騰出手來應付撫養子女過程中的各種麻煩。
「反超英」的故事背景與中年危機、家庭矛盾的主題被導演布拉德·伯德(Brad Bird)巧妙地融合起來,以輕松歡快的基調讓觀眾容易接受的同時,卻又借超勁先生(Syndrome)之口表達出更深度的思考——「當所有人都成為超人,也就沒什么超人了。」
如果說「反超英」本身還不夠顛覆,畢竟好萊塢大片雖然不敢輕易這么玩,超英漫畫里卻早有類似題材。不過《超人總動員》還做到了另一件當時好萊塢動畫業界不敢嘗試的事情:用 3D 動畫表現人類角色。
因為在當時,3D 動畫技術還不成熟,渲染粗糙,表演僵硬,這在表現人類角色時非常容易陷入「恐怖谷效應」——如果一個 3D 動畫角色有著人類的模樣,卻感受不到生命力,行為舉止透著怪異時,觀眾只會覺得可怕而難以移情。
2001 年日本 3D 動畫電影《最終幻想:靈魂深處》
無論是皮克斯早期的《玩具總動員》、《怪物公司》,還是夢工廠的《史萊克》、藍天的《冰河世紀》,都巧妙地利用了玩具、怪物等非人類角色來回避這一難題。而日本以人類為主角的 3D 動畫電影《最終幻想:靈魂深處》當時在技術上已經登峰造極,卻依然遭遇慘痛失利。
當布拉德·伯德向皮克斯提交《超人總動員》的原案時,人類角色反而是比超英題材更大的冒險。他的解決方案是采取好萊塢二維動畫黃金時期夸張的諷刺畫(caricature)似的造型和表演風格來塑造角色,頗有幾分米爾特·卡爾(Milt Kahl)當年的神韻。這種諷刺畫風格的人類角色既避免了觀眾陷入恐怖谷效應,同時也避免了迪士尼式軟萌可愛的同質化傾向。
如果概括性地總結這兩點,那么就是:做題材新穎的合家歡故事同時又在成人眼中具有另一層深刻意義,以及別樹一幟的造型、表演風格。這是皮克斯區別于迪士尼的優勢,卻也是皮克斯一直以來打不開中國市場的劣勢。哪怕我們影迷們再推崇皮克斯,但是無可否認的是,在絕大多數中國觀眾眼中,皮克斯的故事是另類的,造型和表演也是另類的。
《尋夢環游記》首次為皮克斯贏得了中國票房上的巨大成功,可是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它本質上是向迪士尼同化后的結果,一個沒有任何棱角、完全討大眾喜歡的家庭向童話故事。甚至,我們看到連皮克斯自己的造型、表演風格都完全被迪士尼同化了,也開始用圓潤的輪廓、流線型的線條去強調孩童般天真無害感,以此誘發觀眾的共情。而格林·基恩標志性的表情庫(stock expressions)在統治迪士尼長達 30 年之后,終于也開始占領皮克斯。
我并不喜歡迪士尼這條一味「追求安全」的路線,但你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我要強調的重點不在于迪士尼路線本身好不好,而是皮克斯應當有自己的模樣。
不是所有動畫公司都應該成為迪士尼,那反而會失去了自己。
所以對于《超人總動員2》來說,我最看重仍然是它銳意進取的部分。
影片從第二幕開始,AB故事開始交叉進行:彈力女外出拯救世界,超能先生留在家中養娃。這種對傳統認知上「男主外、女主內」的反轉是本片前期宣傳中的最大賣點,不過在我看來,《超人總動員2》更巧妙的一點對兩人個性上的補充。
我們看到第一部中彈力女擅長隨意變形拉伸的身體去應付撫養、保護孩子時的各種突發問題,而這一部中,單人出擊、不再有顧慮下的彈力女暴露出自己內心追求刺激的一面,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從未見過的全新彈力女。
影片的 A 故事是巴先生一家重新贏回超級英雄應有的權利,而彈力女則顯然是 A 故事中的絕對中心。在彈力女拿到新摩托開始執行任務時,有一句相當有趣的臺詞,為我們揭示了她不為人知的過去:在與超能先生結婚之前,她實際上曾經是個飛車女!于是在騎上摩托后,彈力女瞬間找回了年輕時肆意張狂的姿態,被風吹散的頭發更顯得非常酷。
只是在追逐懸浮地鐵時,從家里巴小飛打來的電話讓彈力女從飛車辣妹狀態瞬間切換回到了家庭主婦,兩種身份的轉換顯得相當自然,而緊急狀態下的強烈身份反差對比也加強了彈力女那種女性的神秘魅力感。不得不說,相比前作,《超人總動員2》中的彈力女在性格塑造上更加豐滿。
在 A 故事中,布拉德·伯德最大膽的嘗試——恐怕也是皮克斯近年來最大膽的嘗試——是讓合家歡動畫電影中的動作戲更加緊張和激烈。
作為從孩童時期起就愛看《007》和《碟中諜》(60年的電視劇)的死忠諜戰片愛好者,布拉德·伯德在《超人總動員1》中就展現了非常多的諜戰片元素,尤其體現在彈力女為營救超能先生而潛入反派基地那一段中。
到了《超人總動員2》,布拉德·伯德更進一步加強了影片中的諜戰片色彩,讓本片成為合家歡動畫電影中最具有驚悚、懸疑味道的存在。從電視臺轉播現場,到營救飛機上的政客,再到潛入屏霸基地,彈力女在整個第二幕中的橋段均以充滿 60 年代復古風味,黑暗、神秘的諜戰片基調呈現出來。
無論是盯著屏幕、臉上映著熒光的電視臺主持人特寫鏡頭的緩慢推近,還是突然現身的屏霸和之后一閃而過的彈力女的快速剪輯,都帶給人動畫片中久違的驚悚感受。說實話,連我都有些被嚇到,何況是兒童觀眾了——前提是如果他們沒有在之前的劇情中睡著的話。
與此同時,《超能總動員2》在 A 故事中的動作戲相比前作來說要少了一些喜劇化的處理,而顯得更加激烈。接受了真人實拍片的洗禮之后,布拉德·伯德在動作戲編排上的天賦在本作中展現得更加充分,無論角色在場景中如何橫轉挪移,角色之間相互的位置卻依然清晰,動作戲的強度也更有視覺刺激感。
看起來這應當是動作戲的常識,可實際上絕大多數動作戲導演做不到這一點。《超能總動員2》單從動作戲的角度,已經是近幾年來最為出色的超級英雄電影,沒有之一。如果《復仇者聯盟3》的動作戲能有此水準,劇本上哪怕再有瑕疵也會變得容易接受得多——大家來看動作戲大片,不就是為了動作戲看得爽嗎,打斗晃來晃去只看見激光biubiubiu,一到群架就變成「奔跑吧兄弟」,那算怎么一回事呀?
動作戲上有一個顯著的變化是,槍在本片中的出現頻率大大增加了。可能許多人沒有注意到,雖然《超能總動員1》中也有大量槍械存在,可是《超能總動員2》中,彈力女作為超級英雄第一次使用了槍械——用來開鎖。這是諜戰片中相當常見的橋段,但在動畫電影中卻往往會被認為對兒童來說過于危險。
這正是《超能總動員2》中相當大膽的選擇。在近代合家歡電影,尤其是動畫電影中,好萊塢大鱷總是會盡可能追求故事和視覺層面上的保守,而盡量避免出現過于驚嚇的鏡頭和強刺激的動作戲,可與之帶來的是,保守的策略同時也會失去一些敘事上的可能性。
然而,在布拉德·伯德成長起來的 60 年代,充滿懸疑和動作色彩的諜戰片反而是兒童觀眾最為熱衷的類型之一,哪怕會被嚇到,可小孩子們依然興致不減。布拉德·伯德實際上為我們重新帶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為孩子盡可能提供安全的內容,真的是應當的嗎?
而 B 故事里,原本特別男子漢的超能先生在處理家務、撫養孩子卻是笨手笨腳,讓人開懷大笑。在總裁溫斯頓·德沃爾提出,彈力女是第一階段改變大眾印象的最佳人選時,超能先生下意識地問出了:「比我還好?」為此還遭受了妻子彈力女的白眼。
在勸妻子接受溫斯頓邀請并承擔看家任務時,丈夫那副復雜糾結的模樣,以及從電視里目睹妻子的成功后,一邊在電話里恭喜妻子卻一邊做出痛苦的神情,簡直堪稱皮克斯近年以來最為有趣的表演,一點兒也不模式化,又能讓人捧腹大笑。
這些橋段善意地諷刺了我們許多男性心中潛在的大男子主義情緒,卻并未利用這一點去加強夫妻沖突,只是點到即止。在看到《超能總動員1》中戰場上無所不能、職場上卑躬屈膝的超能先生之后,我們又看到了夫妻關系里超能先生的另一面,他的角色塑造也因此變得更加有血有肉。
可盡管不情愿,超能先生依然選擇了擔負起家庭的重任。從一開始以為看家是件簡單的小事,消極態度來應對而被家庭瑣事折磨得精疲力盡,再到最后真正意識到家庭勞動的重要性,轉而積極主動思考如何撫養孩子時,超能先生完成了自我的蛻變。
正如影片中 B 故事的主旨:「只要做好了,為人父母就是英雄行為。」
這也是第一次有合家歡動畫電影講出這個道理。實際上,超能先生一開始愿意為家庭而「犧牲」的心態并不是合理的許多電影中的男性,包括現實中的男同胞們,哪怕愿意承擔家庭主夫的重擔,也往往會認為陷入「被女人養」的心態。一旦有了「犧牲」心態,實際上兩性的關系就已經不再對等。
可《超人總動員2》提出了相當具有現實意義的論題:無論誰主外誰主內,家庭職能的劃分并沒有「犧牲」一說,無論是做社會勞動還是家庭勞動,兩者的價值并沒有高下之分。
如果說《超人總動員2》的劇本中有什么問題,最大的問題就在于 A/B 故事直到最后也是兩條平行線,并沒有在第三幕的高潮中交匯。在對抗屏霸的過程中,由 B 故事帶來的情感動力并沒有化為戰勝反派的力量,這也導致在劇本結構上沒有前作那般嚴絲合縫。
然而,《超人總動員2》卻是近年來皮克斯最為大膽的一次嘗試。它不完美,但是再一次長出了鋒利的棱角,讓人看到了那個永遠另辟蹊徑、勇敢創新的皮克斯。希望未來的皮克斯,不要忘記這種精神。
戳下方【了解更多】直達動畫學術趴網站,發現每日動畫資訊~
超人總動員2來襲,精彩的總動員系列動畫,你都看過了嗎?
最近,《侏羅紀世界2》霸占了全球多個電影市場冠軍寶座,其中表現最好的當然是我們大天朝,目前票房累計突破10億元,超越前作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過,就在我們津津有味的討論大恐龍時,《超人總動員2》卻悄然登陸了北美影院和全球部分市場,并以2.31億美元的票房力壓《侏羅紀世界2》的1.73億,強勢登頂全球票房冠軍。為什么一部動畫片能“干”得過一部科幻巨作呢?因為這部動畫是由皮克斯制作的,皮克斯出品,必屬精品,今天我們就來看下皮克斯歷年都有那些票房佳作吧。
1、《玩具總動員》
作為全球知名度最高的系列動畫之一,《玩具總動員》不但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各大獎項也是拿到手軟,三部電影在IMDB上的平均分達8.0以上,成為皮克斯最具代表性的動畫電影系列。而《玩具總動員4》現在也已確認正在制作當中,目前定檔2019年6月21日上映。
2、《海底總動員》
《海底總動員》在2003年一上映就獲得了空前好評,并在2004年成功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獎”,全球票房達9.4億美元,成為2003年票房收入第二高的電影,僅次于《指環王3》的11.2億。續集《海底總動員2》于2016年上映,票房更上一層樓,在全球收獲了10.28億美元,也是排名當年全球票房第二名,僅次于漫威的《美國隊長3》(11.53億)。
3、《賽車總動員》
一直被人稱為動畫版“速度與激情”的《賽車總動員》,應該是皮克斯口碑最差的系列電影了,在票房上也表現得不顯眼,沒有一部在全球超過6億美元,能拿出手的應該只有第一部,因為開篇之作的劇情還是很完整的,將美國汽車文化、公路片、勵志片等模式進行了融合,而最大的貢獻就是,它讓皮克斯周邊的產品賣到飛起,熱度一直持續到現在。至于后面兩部續集嘛,就有點吃力不討好了。
4、《機器人總動員》
這部電影想必不用多介紹了吧,0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獎,第66屆全球獎最佳動畫,全球票房5.3億,一部用充滿愛的故事感化了無數觀眾,這是皮克斯迄今為止最引人矚目的杰作,堪稱完美。
歷時14年,今年口碑最好的超級英雄動畫電影超人總動員2
最近一部新片的上映,《超人總動員2》(The Incredibles 2)上周在北美開畫,砍下近2億美元票房,超越《海底總動員2》,刷新動畫電影的所有紀錄。(來源:影探)
口碑方面,IMDB評分、爛番茄新鮮度僅次于《尋夢環游記》,吊打近期所有同門,甚至被譽為《玩具總動員3》以來最好的皮克斯續集。票房能不能超越另說,反正明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已經預定了。畢竟皮克斯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在喜滋滋的把它加到必看list之前,讓我們回顧一下,這貨到底是什么來頭?
14年前爆款先鋒《超人總動員》是一部提起來會暴露年齡的動畫,畢竟第一部上映時間是2004年。
在14年前,它拿下了6.3億美元(當時在北美超越了《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的票房,還拿下了第77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這其中,有導演布拉德·伯德的深厚功力。
雖然名氣比不上約翰·拉賽特,但《頭號玩家》里致敬的《鋼鐵巨人》,皮克斯另外一部奧斯卡最佳(也是小影最愛的)《料理鼠王》,都出自他手。
當年的《超人總動員》故事很簡單,就是一伙超級英雄,怎樣被迫成為普通人,又怎樣重出江湖,打擊罪犯的故事。由于法律規定全面禁止使用超能力。一夜之間,超人夫婦和他們的超能力朋友們,不得不變成碌碌無為的上班族和家庭主婦。某天,一個發明家要展開攻擊超人特工隊、毀滅人類的陰謀。大腹便便的超人,要帶著老婆孩子重出江湖,挽救人類護衛地球。但放眼里面的人物設定,簡直就是融各種超級英雄精華于一爐!
爸爸Bob,超能先生
擁有著超級力量,偶爾會情緒失控,基本上就是個綠巨人,只不過不用變身,也不是原諒色。
爸爸的黑人好基友Lucius,酷冰俠
神盾局長配音,能在瞬間將水凝固成冰,很像X戰警里的冰人。
媽媽Helen,彈力女超人
擁有彈性十足、伸縮自如的橡皮身體,幾乎就是神奇先生(《神奇四俠》)和路飛(《海賊王》)的合體。
女兒Violet
擁有隱形和防護罩的能力,可以說是隱形女俠(《神奇四俠》)本人了。
兒子Dash
擁有超級速度,你可以把他看成快銀(X-man),也可以看成閃電俠(DC)。
小寶寶Jack-Jack
這位就牛逼了,擁有N多超能力,包括變形、瞬移、穿墻、噴火、鐳射眼等等多種技能于一身,一個寶寶,抵得上一群X戰警。
雖然現在看起來有點無聊,但在那個超級英雄還沒看爛的年代,足以讓人大開眼界了。更重要的是當年《超人總動員》里一些情節設置,比如今的超級英雄電影(不是漫畫)領先了不要太多!《正聯》《復聯》里樂此不疲的英雄團戰?人家14年前就有了。
《美隊3》里引起內戰的政府監管協議?人家14年前就有了。
新版《蜘蛛俠》里玩暗戀的青澀超能少年?人家14年前就有了。
讓黑人在電影里做超級英雄?人家14年前就有了。
《蝙超》里抓英雄囚禁起來的噩夢?人家14年前就有了。
在超級英雄還是很神奇、很神圣、很有距離感的2004年,《超人總動員》就把他們拉下神壇,變成為生活奔波的普通一家人。是英雄,也有救錯人的時候;有能力,也有被禁用的一天。
主角因誤救了自殺男,反被告上法庭,政府賠了很多錢,引發更多的索賠案,最后不能不禁止超級英雄使用超能力。你不止能見到他們打擊犯罪的一面,也能看到他們面臨經濟窘迫、小三出軌、中年危機的一面。
在超級英雄還沒泛濫的時候,就打破“超英套路”,一反傳統的把動畫拍出了諜戰 特工 超英 家庭 成長 喜劇的風格。最佳動畫,實至名歸。
14年間翻天覆地一直追皮克斯動畫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他們不喜歡拍續集,除非是特別特別牛逼的。
《超人總動員》也是一樣。盡管當年第一部名利雙收,但導演并沒有趁熱打鐵推出第二部,甚至放出“沒有好故事就不拍續集”的豪言壯語。如今推出續集,相隔之久遠僅次于《玩具總動員3》,也算是影迷們有生之年了。但在這14年間,觀眾眼睜睜的看著MCU、DCEU的崛起,形形色色的超級英雄在大銀幕上來來往往,悲歡離合。你再來一個超英薈萃的續集,是不是有點遲了?
最令人費解的是,這部《超人總動員2》的劇情設定,緊接著14年前,甚至就發生在第一部結尾的第二天。這……就讓很多觀眾有點難以接受了。當年看電影的,好多人都從小學生變成了上班族。可是演電影的,大人們都沒老,孩子們沒長大,連寶寶還是那個不會說話的寶寶。
有沒有種“天上一天,地上十年”的感覺?在鋼鐵俠每一部新電影都要換身新盔甲的時代,這超人一家如果還在打電話、還在開汽車,是不是有點太過時了?甚至有人覺得,為什么是《超人總動員2》?不是《超人總動員2049》?把這個續集憋了14年的皮克斯,要講個什么故事?
14年后于平凡中尋不凡由于銀幕外的十幾年時間,在電影里仿佛不存在。因此在這一部的故事背景里,使用超能力依舊是犯法的。不過,故事卻翻開了新篇章——超人們需要傍大款、搞直播、艸人設,才能合法地拯救世界。有沒有感覺嚇一跳?
而且人家看中的,不是男主,而是女主——彈力女超人。畢竟身材好、樣貌佳,做事有巧勁有分寸,還有看頭,和你們喜歡黑寡婦一個道理。
小時候的我覺得女超人屁股太大,現在只覺得這樣的身材性感到爆。所以這一部最大的看點就是:超人老媽拯救世界,超人老爸在家帶娃。誰說拯救世界很難?哄寶寶,教算術也超難的好嘛!
誰說只有超人才能救世界?女超人一樣能頂一片天好嘛!
第一部里就這么獨立的彈力女超人,這次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雖然小baby十八般武藝的超能力,早在2005的短片中就大顯身手。不過在這一部里還是能slay全場!
一個觀眾已經知道了13年的秘密,還能玩出驚喜?我不劇透,等你去看。 這一次,片中的大反派也很有意思,是個能用屏幕把人催眠的“屏霸”。各位低頭族們看到這,是不是感覺后背一涼呢?
至于,大家憂慮的年代感,在電影中反而成了老派懷舊的濾鏡。滿滿蒸汽朋克感的復古科技裝備,在被各種高級科幻特效洗腦的今天,還是能讓人眼前一亮的。
而且,當年第一部的布景設計,都是干凈利落的極簡主義。
在這一部續集里,他們可算是把經典和摩登,復古和現代的風格做到了極致。
流行易逝,風格永存,所以完全不存在畫面過時這一說。縱觀整部電影,最能讓人察覺出差異的,就是特效和技術。在當年還有些像《雷鋒俠》的粗糙人物形象,在這一部里毛發五官都細膩了許多,不再像光瓷面了。
當年這種堪比《爵跡》特效的海水液體,在續集里也更逼真清澈。
新版的沒圖,你們去影院感受啦。而第二部里最好看的,還是要數動作戲的設計和鏡頭調度。尤其是彈力女超人飆車那段,是真人超級英雄電影很難拍出的效果,比看《速激》還要爽。
《超人總動員2》除了原班人馬回歸之外,還多了兩位美劇迷們的老熟人。那就是《風騷律師》二人組,索爾和老麥。
介于最新一季《律師》還沒回歸,所以小影在這里聽到他們的聲音,就雞凍到不行。雖然這是一部動畫片,但是它想表達的內涵一點都不輸真人電影。相比于漫威塑造的超級英雄,這里的超級英雄還要更接地氣一些。值得一提的是,《超人總動員2》片頭將附帶皮克斯新出的中國風短片《包寶寶》。
講述一個華裔女性因空巢之苦倍感憂郁,某天她包的一個包子竟活了過來,讓她再次找回了做母親的感覺。這等買一送一的好事,在國內應該是首次,絕對不要錯過。
最后,本片沒有彩蛋。
不過字幕部分還是值得一看,BGM是每個超級英雄的主題曲,類似“Spider-man, Spider-man.Does whatever a spider can.(蜘蛛俠,蜘蛛俠,蜘蛛干啥他干啥)”這種,蠻好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