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皇wing17出招表(斜杠人生:國大法學院教授 葉問詠春第五代傳人)
2008年推出的電影《葉問》,讓更多人認識了詠春拳。作為一種傳統中華武術,詠春拳講究攻守同期,通過快速出拳,借力打力并配合嚴密防守戰勝敵手。作為國大法學院教授,李大明(55歲)在當兵時期接觸到詠春,“第一次學就感覺很熟悉,好像之前練過一樣。”從那時起,他就對詠春產生了濃厚興趣。
回新后的李大明經常飛去香港武館與師傅譚鴻勛(前排右一)切磋。
1988年李大明到新西蘭攻讀法律學位,機緣巧合下走進當地一家武館,跟著那里的師傅練習詠春。之后通過師傅認識了師公譚鴻勛——香港著名詠春拳大師,也是葉問第三代傳人。現如今詠春拳享譽國際,練習者數以萬計,也有幫派之別,打法之分,但凡作為葉問詠春拳后人要有族譜可查。由師公成立的“詠春譚鴻勛拳術總會”,秉承葉問宗師所傳授之詠春拳,其特點是舍力、卸力、借力、發力,意為“舍自己的力,卸對方的力,借對方的力發力”,李大明進一步闡釋。
李大明開辦“新加坡詠春研習軒”,以英文授課。
完成學業后回到新加坡,李大明在國立大學法學院教書,有空就飛去香港跟師公切磋、討教。雖然他已經完成了詠春拳最高級別的訓練,仍繼續練功,因為習武是一生之事,也是修身養性之道。
為了進一步發揚詠春文化,2006年李大明和太太一起成立了“新加坡詠春研習軒”(Singapore Wing Tsun Training Centre),特點是以英文教授詠春。“早年間很多武術課程都是在會館開班,以華語或方言上課。如今的挑戰是很多年輕人不大熟悉方言,用英文教課是為了能夠接觸更廣的群體,讓詠春之術得以延續。”來上課的也有外籍人士,受到電影《葉問》以及功夫大師李小龍的影響,想要進一步了解中華武術。
作為國大法學院教授,李大明的研究方向是矛盾調解。
作為一位法學教授,亦是葉問詠春拳第五代傳人。李大明在兩者兼行的過程中,也漸漸有了萬物相同的感悟。“詠春強調以柔克剛,不到萬不得已不出手,一旦出手就要快、很、準,一招制敵”。許多武術形態以進攻為主,詠春則強調攻守同期,懂得守和退比懂得攻來的更有學問。在法律領域,李大明的研究方向是矛盾調解,“很多時候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不是以力相逼,而是如何避免沖突,將矛盾降到最低,這就是退和守的部分。實在不行需要對簿公堂,律師要懂得抓住痛點在庭上辯護,出招有力,正如詠春一出手,要在短時間內消掉對方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