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秘色瓷的秘是什么顏色(中國傳統制瓷工藝越窯精品——越窯秘色瓷)

導讀秘色瓷的秘是什么顏色文章列表:1、中國傳統制瓷工藝越窯精品——越窯秘色瓷2、秘色瓷:臣庶不得使用的皇家極品青瓷,造就無中生水的奇異視覺3、神秘之美——秘色瓷4、秘色瓷:奪

秘色瓷的秘是什么顏色文章列表:

秘色瓷的秘是什么顏色(中國傳統制瓷工藝越窯精品——越窯秘色瓷)

中國傳統制瓷工藝越窯精品——越窯秘色瓷

一、秘色瓷簡介

秘色瓷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越窯青瓷中的精品,越窯秘色瓷,中國古代越州名窯(今浙江一帶)進貢朝廷的一種特制瓷器,簡稱“秘瓷”。

瓷器到了秘色瓷的時期,開始有了宮廷的特征,我們所說的“官窯”是宋代形成的,宋代以前沒有官窯的概念,但是秘色瓷的這個時候,官窯的概念已經開始形成。

二、秘色瓷由來

晚唐時期,出現了一種瓷器,對中國瓷器影響非常大,叫秘色瓷。秘色,秘密的顏色,它是由越窯改進而來。起初有人認為這種綠色是龍泉燒制,窯口也不明,因此它的價格都無法確定,一直忽高忽低。

徐寅所著的《貢余秘色茶盞》記載“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由此可見秘色瓷在當時已受皇室青睞,成為進奉的貢品。

三、秘色瓷現世

秘色瓷被發現于陜西省法門鎮的法門寺地宮里。

1981年,法門寺內一座佛塔倒塌,6年后在重修這座佛塔的過程中,人們才發現有個地宮,此地宮在當初建成至今已有1113年歷史,期間沒有被任何人騷擾過,在一千多年后被打開,發現其中物件都為當時下葬時所埋下,《衣物賬》上清楚記載共2499件文物,人們為之震撼,這對于整個陶瓷界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發現。因為有了法門寺這批秘色瓷出土,才把我們傳了一千多年的秘色瓷的謎底解開,原來都不知道“秘色”是什么色,“秘色”它是一個秘密的顏色,是一個你看不到的顏色,所以在此之前都知道有秘色瓷,但是不知道究竟是哪個顏色,直到這次法門寺佛塔坍塌才徹底揭開了“秘色瓷”那神秘的面紗。

▲ 法門寺內倒塌的佛塔

四、秘色窯欣賞

法門寺地宮所埋秘色瓷總共14件,其中秘色瓷八棱凈瓶被放置在靠近門口的位置,另外13件都被放置于一個大盒子內,地宮的《衣物賬》上記載“瓷秘色碗七口,內二口銀棱,瓷秘色盤碟共六枚”。

▲ 法門寺出土 秘色瓷八棱凈瓶

▲ 唐 葵口秘色瓷盤

▲ 唐 秘色瓷葵口碗

▲ 五代 秘色瓷蓮花碗

▲ 唐 五瓣葵口大凹底秘色瓷盤

▲ 唐 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盤

▲ 唐 五瓣葵口淺凹底秘色瓷盤

五、秘色瓷燒制技術被還原

2012年8月,聞長慶父子在上林湖畔,用傳統工藝方法成功燒制出了失傳千年的越窯秘色瓷,經國內陶瓷權威科研機構采用先進高科技儀器、通過常量元素測試互佐,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沈岳明與國內一批文博界、考古學、陶瓷界專家現場鑒定確認,聞氏父子基本掌握了燒造秘色瓷的工藝技術,2014年12月17日,聞氏父子發明的“越窯秘色瓷燒制工藝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證書,專利權期限為20年。

▲ 五代秘色瓷與恢復秘色瓷釉色和元素對比相同

聞長慶——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被文化部古陶瓷特聘鍳定專家、景德鎮陶瓷大學聘鍳客座教授、法門寺博物館聘為研究員、浙江大學文博系聘為研究員,寧波市民辦博物館協會副會長、寧波市文物考古博物館學會理亊、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越窯青燒制技藝、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 “瓷癡”聞長慶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馬未都說收藏》

秘色瓷:臣庶不得使用的皇家極品青瓷,造就無中生水的奇異視覺

唐代詩人陸龜蒙曾這樣吟誦到: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

奪得千峰萬山之翠色,這里寫的就是越窯青瓷中的極品——秘色瓷。自從在晚唐燒制成功開始,秘色瓷就一直是皇家專用的一種瓷器,所謂“臣庶不得使用”,便足以說明其地位之高高在上。一個“秘”字,更是讓秘色瓷差點成為千古謎團。

歷史上一直有它的傳說,除了陸龜蒙的命名詩之外,五代人徐夤也曾贊嘆“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將秘色瓷寫的尤其美妙,充滿著令人遐想的風姿。

但一直以來,人們卻只能在詩文里領略它的神姿,因為還未在考古中發現秘色瓷。那時候,大家還不知道,其實秘色瓷是越窯青瓷的一種。直到1987年,陜西扶風法門寺的寶塔突然倒塌,關于秘色瓷的秘密才彰顯于世。

封閉千年的法門寺地宮的最后一次開啟,還是在公元874年,唐僖宗親自下令封的。許是歷經千年的塵封,它想向世人呈現不一樣的東西吧。為了配合法門寺佛塔的修復,考古工作者對其進行發掘清理時,意外發現了一批稀世之寶。

其中有唐代絲綢之路貿易繁盛的代表琉璃器皿與香料,還有4枚佛指舍利,唐代皇帝奉佛的金銀器、珠寶、服飾等幾千件珍貴文物,還有的,便是已消失千年都快要成為傳說的秘色瓷。

八棱凈瓶

秘色瓷最早就是為唐代皇室專門燒制的,根據詩文中的描繪,秘色瓷具有青翠、勻凈、韻美的美好特征,其技術難度很高。再加上秘色瓷的特殊地位,皇家器物有“秘不示人”的保密習慣,以及它的名字太過于形象化,因此長期以來,人們都搞不清這到底是種什么瓷器,是否是新的品類。而法門寺的開啟,則讓人們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法門寺地宮共出土了14件秘色瓷器,有瓷盤、瓷碟、瓷碗及瓷瓶,這些秘色瓷器釉質明亮、潤澈,尤其是其中一件秘色瓷盤,造型獨特,似玉類冰,在光的照射下,能看到盤內仿佛有水一樣,潤澤精美,這種“無中生水”的視覺景觀實在讓人驚嘆。

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

而這些秘色瓷不是什么新的品類,其實就是越窯青瓷。越窯青瓷起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燒,主要產地是在浙江省的寧紹地區。它最惹人喜愛的就是那溫潤如玉的釉質,瓷器表面細膩光滑,呈半透明色,極富美感,能極好地襯托出茶水的顏色,因此非常受歡迎。

法門寺曾是唐代皇家寺院,大唐皇帝曾經多次迎奉佛骨舍利到長安供養,因此能出現在法門寺內的器物必定都是千挑萬選中的極品。

秘色瓷把瓷釉的天青色澤和瓷胎質地發揮到了極致,有著素雅精美的藝術風格,又融合了“玉”質文化中的溫潤特性,被皇帝當作進貢佛祖的供養品,其崇高地位不言而喻。

在中國陶瓷業的發展歷史上,唐代越窯秘色瓷是非常有代表性和審美價值的,在秘色瓷的發展中蘊含著傳統文化的靈性。而法門寺秘色瓷的發掘出土則是一個里程碑,它揭開了困惑人們千年的秘色瓷之秘,也讓我們見識到了這種精湛絕倫的造型藝術,清新淡雅的釉色藝術背后,是秘色瓷美學獨特的魅力。

神秘之美——秘色瓷

秘色瓷,我國唐宋時期浙江上林湖地區越窯燒制的一種青瓷,越州名窯進貢朝廷的一種特制瓷器。它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越窯青瓷中的精品,簡稱“秘瓷”。"秘色"一詞最早出自晚唐詩人陸龜蒙詩篇《秘色越器》,詩云:“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宋、明、清迄今,學者們為“秘色”一詞的確切含義聚訟不已。據宋人說,五代吳越國王錢鏐規定越窯專燒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藥配方、制作工藝保密,其神秘色彩可見一斑。

秘色瓷的歷史傳說

秘色瓷在今人眼里一直是個謎。人們只是從記載中知道它是皇家專用之物,由“越窯”特別燒制,從配方、制坯、上釉到燒造整個工藝都是秘不外傳的。相傳五代時吳越國王錢繆命令燒造瓷器專供錢氏宮廷所用,并入貢中原朝廷,庶民不得使用,故稱越窯瓷為“秘色瓷”。至于它的釉色,也像它的名字一樣,秘而不宣,后人只有從詩文里領略它非同一般的風姿,詩歌、文獻的描寫越是優美,越引得人們去考證、猜想,以致于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說法。而秘色瓷究竟"秘"在何處,知道的人卻越來越少,也就越發加劇了這種瓷器的神秘感。

二、秘色瓷的發現過程

1987年,隨著陜西扶風法門寺寶塔的轟然倒塌,塔基下的地宮暴露出來,一批稀世之寶的出土轟動了世界,其中有令佛教徒頂禮膜拜的佛骨舍利,有唐懿宗供奉給法門寺的大量金銀器、瓷器、玻璃器、絲織品,尤其重要的是,同時還出土了記錄所有器物的物帳碑,讓文物考古專家明明白白地知道了出土物的名稱。其中有13件越窯青瓷器,在記錄法門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帳上,這批瓷器的確記載為“瓷秘色”。物帳碑上"瓷秘色"三個字,叫古陶瓷專家眼前一亮。這幾件瓷器,有八棱瓶和圓口、花瓣形口的碗、盤等,共同的特點是造型精巧端莊,胎壁薄而均勻,特別是湖水般淡黃綠色的瓷釉,玲瓏得像冰,剔透得如玉,勻凈幽雅得令人陶醉。秘色瓷神秘的面紗終于被撩開了。

據出土文物考證,秘色瓷色澤綠黃,滋潤光澤,呈半透明狀,晶瑩潤澤,有如湖面一般清澈碧綠。尤其是其中兩個銀棱秘色瓷碗,高7厘米,口徑23.7厘米,碗口為五瓣葵花形,斜壁,平底,內土黃色釉,外黑色漆皮,貼金雙鳥和銀白團花五朵,非常精美。其質地細膩原料的處理精細,多呈灰或淺灰色。胎壁較薄,表面光滑,器型規整,施釉均勻。"秘色"則是一種青中泛湖綠的釉色,它是越窯青瓷中極為罕見的一種色調,這種色澤的燒造成功,取決于燒成后期窯爐內還原氧和燒成溫度,只有控制還原氧和燒成溫度,才能使胎、釉原料中的氧化鐵還原為氧化亞鐵,賦于瓷器以青綠顏色,釉層才能滋潤透明,且有玉的美感。

三、秘色瓷的美學意蘊

"秘色瓷"自古以來在神秘面紗之內仍然得到萬千贊譽。唐陸龜蒙的《秘色越器》詩云:”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痹娙擞们啻溆麧C的千峰秀色,貼切地描述越窯青瓷的釉色,令古陶瓷專家和收藏愛好者叫絕。五代人徐夤的《貢余秘色茶盞》更是極盡遣詞造句之能事,用一連串的比喻把越窯青瓷的釉色描繪得猶如美女簪花:"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宋人趙德麟有"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的記載。前蜀王王衍的贊美:"金棱含寶碗之光,秘色抱青瓷之響",則對金棱秘色瓷碗作了生動描述。關于秘色瓷的質地和色澤,清人說是"其色似越器,而清亮過之"。

其實,之所以得到如此多的贊譽,秘色瓷的美除了其精湛的燒制藝術外就在于神秘二字了。秘色瓷在晚唐時期燒制成功,不久之后,五代錢氏吳越國就把燒造秘色瓷的窯口劃歸官辦,命它專燒貢瓷,的確是"臣庶不得使用",它當然遠離百姓,高高在上了。至于它的名稱,偏偏不明說是青瓷,也不像宋代那樣,取些豆青、梅子青一類形象的叫法,卻用了一個"秘"字,著實逗弄得后人傷了一千年的腦筋。而細想想,這個"秘"字又包含了多少實的與虛的內容。這樣極富深意的名稱,恐怕只有浸泡在詩歌的海洋里的聰明的唐代人才琢磨得出吧?

微信號ID:shjrsc ←長按可復制(每天推送最新古玩咨詢鑒定評估)

主編郵箱:1761944581@qq.com

秘色瓷:奪得千峰翠色來

晚唐著名詩人陸龜蒙有一首詩《秘色越器》:

九秋風露越窯開,

奪得千峰翠色來。

好向中宵盛沆瀣,

共嵇中散斗遺杯。

這是"秘色"一詞最早出現,結合其它文獻,人們大概認為:“秘色”的意思是“保密的釉料配方”,“秘色瓷”就是上了保密配方的釉而燒成的瓷器。

但秘色瓷器究竟是什么顏色、器形如何,什么年代燒制一直眾說紛紜,一千年來沒有定論,使秘色瓷蒙上了神秘的面紗。

1987年4月,隨著陜西扶風法門寺寶塔地宮的打開,一批稀世之寶的出土轟動了世界,首當其沖的當然是令佛教徒頂禮膜拜的釋迦摩尼佛骨舍利,還有唐懿宗供奉給法門寺的大量金銀器、瓷器、玻璃器、絲織品,尤其重要的是,同時出土了記錄所有器物的物帳碑,讓專家們明明白白地知道了出土物的名稱。

出土的13件瓷器對應物帳碑上"瓷秘色"三個字,讓古陶瓷專家眼前一亮。專家們恍然大悟:秘色瓷我們并不陌生,它原來就是越窯青瓷中的極品,只是從前相見而不相識。這13件“秘色瓷”除兩件為青黃色外,其余釉面青碧,晶瑩潤澤,有如湖面一般清澈碧綠,秘色瓷神秘的面紗終于被撩開了。

其實從20世紀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隨著遺址調查和考古發掘,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帶的越窯遺址被陸續發現,出土的文物證明這里為東漢至宋(1世紀—12世紀)越窯青瓷的中心產地,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航點之一,歷代朝廷先后在此設立貢窯,并置官監窯,大量燒制越窯青瓷。其中的精品胎質細膩,釉色天青,釉面瑩潤,是專供皇家使用的珍品,因“保密的釉料配方”,民間不能使用,所以被稱做“秘色瓷”。唐代大墓、杭州的吳越國錢氏墓群,都出土過精美的秘色瓷,只是當時不明所以而已。

秘色瓷之所以神秘了一千年,除燒造難度極高,技術秘不示人外,它沒有采用豆青、梅子青一類通俗形象的叫法,卻用了一個個"秘"字,頓時顯得高高在上,神秘莫測,讓后人燒腦了一千年,大概是唐朝這個詩歌時代獨有的浪漫和趣味吧。

法門寺13件瓷器的出世解開了人們對秘色瓷顏色器形、燒制年代等的猜測和爭論,同時如八棱秘色瓷凈水瓶等更成為秘色瓷的標準器形。

我不告訴你,你永遠都不會知道的陶瓷秘密

#2020生機大會主題#

#致敬真知灼見#

一說起中國的陶瓷,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瓷器店里,琳瑯滿目的瓶瓶罐罐。

我的家鄉在九江。

原本與陶瓷關系不大,大家都知道,陶瓷的世界著名產地是九江邊上的景德鎮。

但這件事情可不是今天這樣的,仿佛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情。

大家可能不知道,景德鎮生產的陶瓷,在民國之前,有時候會被人叫做"九江瓷"。有個民國的文人叫許之衡,寫了一部錯誤百出的陶瓷學術著作,叫《飲流齋說瓷》,還別說,這可是一本著名陶瓷著作,凡是玩陶瓷的人,就沒有不知道的。正是在這本書里,談到過這件事情。

九江在長江邊上,是景德鎮陶瓷重要的貿易口岸。許多景德鎮的陶瓷,都是從九江口岸,沿著長江,最終分散到世界各地的。因此,一些只在九江進貨的商人,就誤以為陶瓷是九江的特產,也就不奇怪了。

九江是一個船碼頭林立的水岸城市,從我記事的時候開始,我便知道九江船碼頭沿岸,全是瓷器店。從小,我便對這些瓶瓶罐罐的店鋪,熟視無睹、見怪不怪。

沒曾想,如今我卻為了這些個瓶瓶罐罐的勞什子,殫精竭慮,苦苦思索,也算是一種命運吧。

言歸正傳,凡說到陶瓷,我們應該即刻就能想象出,它的大體范疇內的事物,自古以來,便是那些瓶瓶罐罐,多數時候,別無其他。

我們可以用一個嚴肅的詞語,稱其為:器物。

這些瓷泥燒制的器物,可以說已經深度參與到我們的日常生活里,以至于對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熟視無睹的。沒有那個吃了飯沒事,拿著他的飯碗,進行莊重地"文化凝視",或者,竟然還看出來些許藝術的氣息。

這就屬于鬼扯了。

一般情況下,對于普通的百姓來說,陶瓷也僅僅是作為尋常日用的器物,吃飯的碗、盛菜的盆、裝米糖的罐、腌菜的缸、種花的缽,插雞毛撣子的筒。如此而已。只是對于富貴人家,才會擺上幾只僅僅用于觀賞的花瓶,用于裝飾大而不當的豪宅,顯擺一下自己多么地富有。

要說對于生活與人生,尚有什么別的意義,除了吃、喝、盛、儲、外加裝飾室內空間之外,或者它們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偶爾作為一種廉價的家庭解壓道具,對于延續實在過不下去的家庭生活,起到了緩沖作用。

但凡夫妻吵架的,一激動就拿出來摔。摔得聲音脆亮,四濺而裂,一副很能解氣的模樣,于是生活又可以和和美美地,過下去了。

再要從陶瓷這個瓶瓶罐罐的世界里,尋思出一種別樣的氣質,恐怕也就是我這種百無一用的書生,才會干的無聊事情。

于是乎,我還真干了。

我對瓶瓶罐罐的思考,穿過日用的平常,以及金錢的誘惑,竟然凝視出了它隱含的文化可能:它或能脫胎換骨地,生成為當代中國的一種全新的高級文化(Hochkulturen)和藝術。

說起高級文化,這件事情就沒法跟嚴肅的學術界探討,人們以為我估計想錢想瘋了,或是名利之心過甚,有點急火攻心到了胡言亂語的程度。

因為嚴肅的文化學告訴我們:文化,是不可以被物質化的。那么,歸于文化的藝術,其實也就不能被物質化。

這件事情非同小可。

一般人可能不會想到,那些動不動就冠以什么什么文化,什么什么藝術的說法,嚴格來說,其實是非常不嚴謹的。

這樣一來,首先,"陶瓷藝術"這個詞語,在嚴肅的學問里,就變得身份可疑,仿佛是個沒有學籍的藝術系插班生。

而且,西方的學術界,還真就是這么定義的:他們將諸如"陶瓷文化",或者"茶文化"、"青年文化"這一類定義,稱之為"亞文化"(sub-culture),或者說局部文化。它是區別于主文化的。

也只有主文化,我們才簡略地說,它是"文化":這里面已經就包含著"高級文化"的含義與價值。

同理可證,"陶瓷藝術",也就是一種基于局部文化的藝術,或者鸚鵡學舌地說,叫"亞藝術"。

那么,陶瓷作為藝術,成為高級文化的組成部分,就沒有這個可能!

雖然"高級文化"一說,在嚴肅的學術界,也是打得一地雞毛、不可開交,各有各的理,但總體來說,它必然關涉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文明的最有價值,也最能標明它們自身獨特的主體性直觀感受的事宜。

比如,我們怎么能分辨啥是"英倫范"呢?或者"德國味道"、"意大利腔調"、"日本風格"……,諸如此類的東西,其實正是由它們各自的,不同階段的高級文化,體現出來的,學術地說,叫主體性直觀。

而且,凡是這一類主體性的直觀,都有連續性和一貫性,說白了,就是各自的文化傳統,它們以一種符號語言的結構形式,進行著傳承和流變。一般情況下,傳承大于流變,就像我們雖然長相清奇,但也不是天生孤品,尚有很大一部分,有點像我們的爹,以及爹的爹。

這就是血緣意義的主體性直觀。

而文化的主體性直觀,與血緣和DNA,還是很相似的。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就把這些東西,統一稱之為一個特定人類群體具有的,文化的主體性。

這樣一來,我們就會發現,我們一下子就掉進了一直沒有被解決的思想陷阱里了:那些堅持說陶瓷是工藝美術,或者工藝品的人們,是不可能承認,陶瓷可以作為一般意義上的藝術(當然是作為高級文化的成員)而存在的。

事實也仿佛就是如此。

我們去那些時尚的藝術區看展覽,我們看見的,都是紙本啊,布面啊,或者別的什么材料做的藝術品,但它們都不是用材料來統一歸類和命名的,以此證明它們各自對于文化的出生高貴:藝術之高貴,其實正是因為它隱秘地,就是一種高級文化。

就像我們不能將水墨畫,稱之為"紙藝術"、"墨藝術"或者"水藝術",或者將西方人的架上繪畫稱之為"布藝術"、"油彩藝術",或者將雕塑稱之為"大理石藝術"、"不銹鋼藝術"……。

"陶瓷藝術",于是表情瞬間尷尬起來。

不過沒關系,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馬未都沒工夫看(想看也看不著),王剛不敢砸的,正宗的中國陶瓷,而且,絕對在文化這個領域,可以稱之為藝術,而且還是嚴肅的藝術。

我把它們,稱之為"新中國藝術陶瓷",或者"社會主義藝術陶瓷"。

坊間則另有稱謂,不過比較雜亂,有的簡稱"567陶瓷",有的在家里憋出個大詞兒,將它們自我命名為"紅色官窯",竊以為,這也是"財膽包天"的事情,以為冠以"官窯"二字,就會價值連城。

"567陶瓷",這個命名倒還說得過去,畢竟是用年代的簡稱,嚴肅的學術也是認賬的。但這個"紅色官窯",恐怕就屬于不明覺厲了。就試問一句:官窯是帝王文化、階級文化的產物吧?甭管它什么顏色,你們想否定社會主義中國的偉大事業不成?

中國的陶瓷,宋代以前呢,可以說,除了吃飯盛物的日用,大多數都是祭祀與冥器,也就是跟鬼神打交道的居多,不論是漢代還是魏晉,乃至隋唐,我們都能看見那些存留于世的陶瓷,谷倉也好,唐三彩也罷,遼三彩也罷,其實都是冥器。

這一大段時間里,中國陶瓷的發展,與世界陶器的發展,并沒有什么文化上的天壤之別,真正的區別,其實在于技術。

中國人控制火的能力,可以說,是自智人利用野火以來,人類第一個登峰造極的民族。正是這個在當年,完全屬于"人工智能"級別的控火技術,讓中國人能將陶,燒成瓷??蓜e小看這一點:燒陶溫度最高800℃就可以了,成瓷的溫度,得控制在1200℃往上。這可不是就地挖個坑就能做到的。歐洲人第一次看見來自中國的瓷器,還以為是海里的某種軟體動物的殼。荷蘭代爾夫特,一直想山寨中國的青花瓷,結果怎么做,都是陶。最后,山寨的陶,倒成了代爾夫特的文化傳統,可見燒瓷之不易。

溫度控制技術,讓中國,成為為了瓷的國度。

我就很納悶,你們歐洲人燒不出瓷來,于是就否定瓷文化是中國的高級文化?這也太阿Q精神了吧!

這個先不談。

我們說說,自從有了燒瓷的火控技術,到景德鎮的二元配方的誕生,瓷器是什么變成瓷文化的。而且,也只有中國,才有瓷文化作為高級文化的歷史,因此,它不被外人所認可,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就不得不提到宋代。

到了宋代,從唐代開始走進皇家的青瓷,于是開始產生了超越單純器物的文化直觀——青瓷,于是成為了青瓷文化。這是皇家品位對瓷器制式的全面體現。最終,成為當年中國人的普遍意義的"高雅文化"。

我們知道,唐代特別著名的青瓷,就是秘色瓷??梢哉f,青瓷成為"高雅文化",離不開唐秘色。正是秘色瓷的皇家品位,濫觴了中國瓷文化往后的高級文化屬性。

這就不得了了。

從秘色到宋青瓷,可以說是中國陶瓷,特別是對于中國獨有的瓷文化來說,是具有歷史奠基意義的。這個"歷史奠基意義",絕不是說宋瓷是中國陶瓷的技術高峰,而是說,宋瓷成為了中國瓷文化與美學,作為高級文化的真正開始。

所以,有些人說,宋瓷是中國陶瓷文化的高峰,那是不對的,準確的說,是中國瓷文化與美學的開篇。其美學地位,相當于歐洲的文藝復興,但又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主體性直觀表現。

自宋瓷到元青花,從元青花到彩瓷,從彩瓷到新安畫派淺絳彩對瓷器裝飾的影響,從淺絳彩到新彩,從新彩到高溫色釉。這個歷史發展線索,如果簡單用材料發展的歷史眼光來看待,我們將痛失中國瓷文化與美學的基本發展邏輯結構。

事實正是如此:今天,中國人自己都不承認中國陶瓷是藝術,而歸為實用美術或者工藝美術。而正是這樣的思維邏輯,讓從事陶瓷事業的人,也始終郁于工藝美術的邊界規定,僅僅在如何提高技術,傳承技術上用工,耽誤了整整一百年不止。

而我認為,中國自己的高級文化部分里,瓷文化是占有半壁江山的,另半壁江山,就是山水文化。山水與瓷,是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的文化主體性直觀的根本所在。

那么,精彩的部分就來了!

中國陶瓷文化,特別是瓷文化,是怎么出現美學的人文科學視閾的呢?也就是說,除開山水文化自董其昌一脈,將山水畫明確以美學理論的形式,上升為中國人的高級文化主體性,并被世界學術界所認同,瓷文化是怎么出現美學的理論的呢?

告訴大家,目前還沒有。只有我一個人在這樣胡思亂想。

我是怎么胡思亂想的呢?

當我看見"567陶瓷"之后,我就開始了長達三年的胡思亂想。并在這里,將這些胡思亂想之后的結果,說給大家聽聽,這確實是個秘密,我不說,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知道,還有個這樣的傻子,在干一件這樣的事情。

其實,中國陶瓷的歷史發展脈絡里,有一條非常隱秘的線索,體現出獨特的中國瓷的美學邏輯。但因為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化道統,是一個"君子不器"的道統,因而,雖然瓷的美學,依舊在自我發展,但卻受制于一個"不器之統",而歷史上無文人敢于問津瓷是。

因此,瓷文化的美學部分的發展,至今只有現象,沒有理論,而且現象變化之緩慢,也足以抹滅人們對它進行抽絲剝繭。

自宋到元,青瓷上開始了釉下裝飾繪畫,來自古伊拉克地區的酥麻離青,在景德鎮誕生了元青花。從元青花到永宣青花,可以說,是瓷文化在美學上的一次文化主體性轉折,漢民族,重新奪回了由蒙古游牧民族開創的青花話語權。并慎重地,落上了朝代的款識。

瓷文化,開始正式上升到政治史的高度。

這一點,當我們與歐洲繪畫歷史,進行平行比較的時候,我們就會豁然開朗:歐洲美學發展史,同樣是一部政治史。

正是在這個視野上,我看見了1950年新中國開始社會主義文藝改造,對瓷文化的巨大的影響:正是1950年的文藝改造,讓中國瓷文化,第一次脫離古典主義和民國的晚期古典主義,進入到現代性。

這個線索太重要了!

因為,正是新中國社會主義文藝改造,對瓷文化的高級文化影響,從而讓一張密不透風、厚如幕布的中國陶瓷發展史,剪開了一道屬于美學的豁口。

順勢一拉,這個從未拉開的中國瓷文化的美學歷史,張開了它絢麗多彩的舞臺。

如果,我們知道1950年由李可染提出的國畫改造,所發展出的現代中國美學論爭,及其社會主義美學的中國實踐,我們就應該基本清楚一個屬于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美學立場:由士大夫文化的"心中山水"(董其昌的利家一脈)之高級文化正統,到艾青1953年寫的《談中國畫》:"畫家的意思叫看畫的人能爬上去玩,至于他自己卻是在上海的柏油馬路上散步的。這也是說謊"的"說謊論",正是拉開了中國自身社會主義美學的實踐:由心中山水到社會主義風景——形塑社會主義中國的文化主體性直觀。

千年景德鎮,可以說完整參與了社會主義美學的現代性形塑,而且是第一次將現代性,引入了規矩森嚴的陶瓷文化。

自民國以來,隨著淺絳彩的品位需求,在陶瓷器物繪畫上的落實,來自安徽的國畫流派——新安畫派,開始對景德鎮傳統的"才子佳人"、"多子多福"等等的祥瑞文化產生巨大影響。陶瓷裝飾繪畫,第一次有了中國山水畫的高級文化身影。

可以說,這是自宋瓷產生瓷文化獨立的高級文化品位以來,中國的瓷文化第一次與山水文化進行了匯流。

一時,古老的景德鎮紅店街,產生了一個全新的流派:山水流派。

這個山水流派之中,以汪野亭為圭臬,人稱"汪派山水"。

而這個汪野亭,與當年一起在五龍庵避暑作畫的王琦、王大凡、徐仲南、田鶴仙、鄧碧珊、程意亭和劉雨岑,自稱"月圓會"。乃是景德鎮近代第一個陶瓷藝術小組。這個陶瓷藝術小組,如今被稱之為"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可以說,如今是被商業炒作地不像話了,但人們真的知道珠山八友的貢獻嗎?其實不僅是未必的,而且簡直是驢頭不對馬嘴。

在我看來,正是"珠山八友"成員,對社會主義文藝改造的貢獻,特別是王大凡和劉雨岑,分別對陶瓷藝術的美學發展和工藝美術的貢獻,才讓"珠山八友",有了屬于自己的陶瓷美學史地位。

先說說王大凡的貢獻吧。

王大凡可以說是第一個具有歷史發展自覺的"珠山八友"成員之一,如果沒有王大凡,我們其實也無法看清"珠山八友"的晚期古典主義的屬性。

1952年,王大凡用晚期古典主義的繪畫筆法,繪制了一副瓷板畫《群聚讀報圖》(大型瓷板的出現,是陶瓷文化脫離器物文化,從而上升為純粹繪畫藝術的開始)。該畫題詩曰:"自從土地返回家,到處農村笑語嘩。文化水平多長進,觀書讀報樂無涯。"

打油詩,可以說是陶瓷繪畫上的互文性的傳統節目。

1952年王大凡作品

重要的是,這幅畫正是"珠山八友"作為民國晚期古典主義,向新中國社會主義美學實踐,進行大膽嘗試的代表作品,雖然這件作品依舊將人物,畫得如晚期古典主義人物一樣,但人物的生活,已經體現出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特征了。

這幅畫的繪畫時間,與李可染提出的國畫改造運動,時差僅僅一年多。

可見,景德鎮自始至終都不是文化脫離狀態的。

接著,社會主義美學在繪畫上的實踐,對于景德鎮來說,已經具有了明確的美學路徑了,而且區別于國畫界的實踐。

1954年,試驗瓷廠作品《通景象耳山水農耕瓷瓶》,作為陶瓷繪畫,開創了"從漁樵到農耕"的美學題材過渡。這是陶瓷藝術中,所獨有的部分。它區別于國畫的社會主義風景的形塑,又與純粹的陶瓷繪畫,有所不同。因為,雖然它依舊是作為瓷器裝飾繪畫而存在的,但已經與純粹的裝飾,完全不同了。

1954年試驗瓷廠作品

從"漁樵到農耕",這個脈絡,可以說在后來的,陶瓷繪畫藝術家龔耀庭的繪畫實踐中,思想路線最為明晰。

1956年,龔耀庭畫的"農耕"題材,其筆法還具有王大凡們的晚期古典主義的影子,到了1961年,龔耀庭在一件大型器物上,畫出了完全有別于陶瓷晚期古典主義繪畫的新形式。而且,該瓷瓶的描金裝飾,用了"新八寶圖案",可以說,這是社會主義文藝改造,在景德鎮陶瓷藝術上,日漸成熟的表現。

1956年龔耀庭作品

1961年龔耀庭作品

總體而言,景德鎮獨立發展而成的藝術史邏輯,實際上是極其可觀的。

然而,還有另一套美學邏輯在影響著景德鎮。

梅健鷹等來自中央的指導專家,對景德鎮社會主義文藝改造的貢獻,其實是指導和培育了一批全新的陶瓷藝術人才,為首的即是仍然健在的王錫良老先生。

1954年梅健鷹作品:五彩/斗彩結合石榴罐

國畫改造:社會主義風景的標準圖式在陶瓷上的表現

王錫良老先生是王大凡的侄子,在五十年代社會主義文藝改造期間,雖然沒有太多具有美學史意義的貢獻,僅僅是在陶瓷藝術領域,第一個,而且目前看來也是惟一一個,繼承社會主義風景的美學實踐的藝術家。

但毫無疑問,王錫良作為藝術家的創造力,是不容小覷的,他在六十歲到七十多歲期間,可以說在陶瓷繪畫藝術的領域,開創了獨特的表現主義繪畫形式。也就是說,晚期王錫良,實際上是被今天的陶瓷藝術界低估了藝術價值的。

他從紅店派(景德鎮所謂畫紅,指的是給陶瓷作裝飾的工作,一般集中在紅店街,也就是畫紅作坊一條街),逐漸發展出具有學院派特征的繪畫實踐,并且在他的創作晚期,抵達高峰并真正成熟。

王錫良的表現主義與社會主義風景的結合

客觀地評價,王錫良老先生可以說是社會主義文藝改造以來,景德鎮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完整意義上繼承了社會主義文藝改造成果,并獨立發展出完整的社會主義美學和藝術語言的嚴肅藝術家。與傅抱石、關山月等等老一輩社會主義美學實踐者在1960年代就非常之成熟不同,王錫良老先生直到社會主義文藝改造結束很久之后,才有了自己的繪畫語言的成熟。

晚期王錫良的《好山好水》系列作品,筆法簡練老道,完全可以稱之為景德鎮社會主義美學的代表藝術家。

在五十年代的景德鎮社會主義文藝改造中,另有一件非常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陶瓷新材料的大發展,特別是高溫色釉,逐漸加入藝術家的創作之中。這一加入,最終帶來了景德鎮陶瓷藝術的一個全新的面貌。

可以說,高溫色釉作為陶瓷新材料的發展,真正打開了中國當代陶瓷藝術的全新面貌與藝術史局面:新社會主義美學與藝術,在陶瓷藝術領域,呼之欲出。

陶瓷藝術,正式成為一類嚴肅的高級文化,甚至有推動世界藝術史遞進發展的巨大可能。

50年代的高溫色釉:桃紅堆白 王步作品

60年代的高溫色釉:材料表現主義

21世紀10年代新社會主義美學實踐:重回山水 朱迪作品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