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沉默2003(沉默的真相:正義若不彰,長夜必難明)
我本沉默2003文章列表:
- 1、沉默的真相:正義若不彰,長夜必難明
- 2、沉默的真相:懸疑與深邃
- 3、美國情色片之王,偷拍性侵大學生狂賺上億:我幫她們釋放天性
- 4、熱血傳奇:傳奇歷代版本大盤點,這些游戲版本你都知道嗎?
- 5、逐漸沉默的手機:為什么很多人都不愛設置手機鈴聲了?
沉默的真相:正義若不彰,長夜必難明
作者:胡不歸
要說近日最火爆的劇集,非《沉默的真相》莫屬。
九月中旬,《沉默的真相》在某視頻網站獨家播出,改編自紫金陳的懸疑小說《長夜難明》,至今在豆瓣上超過41萬人打分,仍保持在9分以上。這幾年,國產懸疑劇從《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到《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正在逐漸崛起,不僅受眾越來越廣,題材也越來越吸引人。
回到《沉默的真相》上,它之所以能在一片期待中成為一匹不負眾望的黑馬,有眾多因素的加持。首先,就劇本而言,《長夜難明》可以說是紫金陳最被看好的著作之一,甚至連此前大爆的《隱秘的角落》原著口碑都不如它,這為影視化打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其次,白宇 廖凡的主演,以及一群實力派演員的陣容,都為劇集的品質做了保障,事實證明,導演在角色的選取上是極為穩妥的。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沉默的真相》所傳達出的正義觀、價值觀,都是無比感人的。那些看似理想主義的東西,在角色做出無限的付出后成為現實,無法讓人不動容。而這些傳達出來的價值觀,是劇集的內核,也是一個故事真正打動人的所在。
《沉默的真相》以一起地鐵拋尸案開頭,采用插敘的手法,跨越十年,講述了平康縣年輕的檢察官江陽歷經多年,在付出無數代價后終于查清侯貴平之死的真相。這個故事,關于正義與罪惡的對抗,出現了形形色色的人,皆具有代表性。2000年,侯貴平到苗高鄉支教,但在支教過程中卷起一起性侵案件丟了性命,且被污蔑為畏罪自殺。2003年,侯貴平前女友李靜找到時任平康縣檢察院科長的江陽希望為侯翻案,江陽當時的女友吳愛可也是一名年輕的檢察官,聽到不公后義憤填膺,說要給侯貴平一個清白。那時候,我們以為年輕的女孩是正義的化身,可她知道案子的嚴重性后就退縮了。她什么都明白,但依然選擇裝傻,只為明哲保身。吳愛可是大多數人,世界上多得是面對不公毫不猶豫希望做出改變,但最終只是默默放棄的人,沒人能苛責他們,因為我們都是這些“沉默的大多數”。
而江陽是“勇敢的少數人”。當他面對李靜的翻案請求猶豫時,那是面對未知本能的忐忑,但從他打開侯貴平尸檢報告的那刻起,他就踏上了危險重重的未來。面對越查越灰暗的案子,江陽有過很多可以放手的時刻,當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從前途光明的檢察官,到身形佝僂的修手機匠,他的人生跨過了太多“至暗時刻”。說到底,江陽只是一個有實力、沒背景的年輕檢察官,若順應官場與時事,未來定是不可限量,但當他義無反顧扎進這個案子的時刻他,他的人生就開始一步步走進泥潭。當然會有人說江陽太傻了,但沒人忍心讓他停下來,因為查明真相已經成了一個相信法律的人最深的信念。他的青春、事業、家庭,他的一生,從一開始就全部投入了破案中。江陽不是與魔鬼簽協議的那個人,從一開始,他就是要揪出魔鬼的那個人。
我們常說,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同樣的道理,那些冤假錯案的翻盤,不過是有人頂住了層層壓力,承受了黑暗打擊,將那些不公、不光彩,那些罪惡翻了出來,呈現在世人面前。
從侯貴平到江陽,他們都是相信正義的人。一個努力尋找學生被性侵的證據,一個努力還冤死的人清白。很多人沒有侯貴平和江陽的勇氣,但總有人滿懷信念和勇敢,在每一個岔路口都選擇前行。
“我不止一次問自己,這么做到底值不值。后來我明白了,所謂的值不值,就是當你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你還有沒有遺憾。等我把這一切都做完,我就沒有遺憾了。”
江陽在死之前,錄了這樣一段視頻。從意氣風發的檢察官到蜷縮在行李箱中的一具尸體,江陽用生命寫下了正義。在無數個漫漫長夜里,他都在憧憬著黎明的到來。
長夜難明,但終究有人會是那盞明亮的燈火。
正義必將彰顯,長夜終會天明。(胡不歸)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沉默的真相:懸疑與深邃
作者:師文靜
作家紫金陳的“社會推理派三部曲”其中兩部《無證之罪》《壞小孩》改編成影視劇之后,第三部小說《長夜難明》的改編劇也于近日播出,這就是《沉默的真相》。
根據《壞小孩》改編的《隱秘的角落》,曾在不久前刷爆網絡成為懸疑劇爆款,《沉默的真相》同樣不甘示弱,一播出便取得9.2分的高分,觀眾好評度在近幾年的影視作品中不多見。《長夜難明》作為高智商犯罪小說邏輯縝密,讀起來酣暢淋漓,小說雖以推理取勝,卻披露了很多社會問題,涉及各類職業群體,屬于較有厚度的作品。《沉默的真相》對原著還原度很高,踏踏實實講了一個深邃的故事,有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有切實的傷痛,也有震撼心靈的勇氣、真誠和善良。
《沉默的真相》呈現了黑暗與光明、正義與邪惡的正面交鋒,也很好地呈現了社會正義、追求正義與真相的一群人的無奈與勇氣。白宇飾演的年輕檢察官江陽失去了愛人、家庭甚至生命,以慘烈方式死去,只為讓被掩蓋、被沉默的真相暴露于陽光之下。這個懸疑故事的內核就是江陽的自殺,江陽為何死了而且是自殺,他的自殺為何牽扯到律師、法醫、警察、記者等如此多的人,他的自殺能達到他“以死求真相”的目的嗎,這是整個12集故事的邏輯鏈。在這個邏輯推理鏈條下,觀眾發現隨著劇情的展開,江陽背后有著更大的深淵,牽扯出發生于2000年的支教老師侯貴平溺水死亡案。
侯貴平所在的2000年,江陽調查案件的2003年至2010年,廖凡飾演的警察嚴良所在的尋找真相的當下時間,構成了三重時空線索,故事來回穿梭于不同時空中,一環一環相扣,案中有案,制造一重又一重的懸疑感。隨著嚴良等警察的調查不斷深入,侯貴平死亡背后的陰謀浮出水面。該劇最令人嘆息的不是犯罪分子的惡,而是尋求真相的年輕檢察官的痛苦人生,極力想掩蓋真相的人和極力揭開真相的人的對決中,正義、善良和勇氣取得了勝利。江陽作為黑暗中的一抹亮光,他讓人心疼又敬佩。
這部劇匯集了廖凡、白宇、譚卓、寧理、趙陽、田小潔等一眾演技派,在表演上保證了該劇的質感。白宇飾演的江陽從剛畢業的燦爛年輕人,到患癌的虛弱無助,表演上自然流暢過渡自然。這部劇中白宇有很多表演上的“高光時刻”,被觀眾津津樂道。有人說廖凡就像一塊沉重的石頭,放在什么浮夸、懸浮的劇中都能壓住陣腳。這部劇中,嚴良有著敏銳的偵查洞察力,不按常理出牌,這個人物被廖凡演出了自己的特色。他將角色身上獨特的、超越普通人的那些東西打磨得很圓潤,讓人看得不突兀,臺詞拿捏得很好,觀眾不出戲。譚卓飾演的李靜每一次出場狀態都不同,但演技派就是厲害,通過幾個動作、幾個表情就表現出了內心的波瀾壯闊。一路協助江陽的律師張超、法醫陳明章、刑偵隊長朱偉分別由寧理、田小潔、趙陽飾演,都是有血有肉的角色,被三位演員詮釋得很完美。
故事深刻、演技好之余,該劇好看的點還在于它在視聽方面都很高級。為了在三條故事線和三個時空中穿梭而不突兀,這部劇從視覺、剪輯上做了很細膩的工作,讓敘事很流暢。該劇有大量的很有創意、很巧妙的時空轉場鏡頭,對蒙太奇手法的運用熟練又貼合,很多鏡頭被網友們作為教科書一般的例子單獨剪輯出來。比如,兩個時空里的人物嚴良、江陽共同走過的路、共同面對的某一種遭遇,被剪輯在一起;該劇還借助升騰的熱氣、窗戶、臺詞中的某一個物件等做轉場道具,自然流暢,又很有意境。這部劇將嚴良和江陽前后時隔數年的追求真相的鏡頭剪輯在一起,增強了該劇的懸疑感和看點,又有深刻的寓意,那就是這個世界上永遠存在正義的一面,而且正義正在接力。
很多觀眾感到遺憾的是,這部劇的敘事方式采用的“上帝視角”,而非主角視角。上帝視角讓觀眾在前幾集就猜到了劇情的發展方向,讓這部劇略微失去了一些懸疑感和沉浸感。不過,這是一部禁得住看的作品,耐看來自這部劇劇情本身的魅力。該劇真正的看點不是兇手是誰,因為兇手早就出場了,而案中案是如何發生的、為何發生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每個人追求真相的過程如何,他們因何而無力,因何受冤屈,他們付出了什么樣的代價才獲得了正義,這才是《沉默的真相》真正好看的地方。謎底早就亮牌了,有一些人為了尋求真相不惜賭上了自己的婚姻、家庭、事業和人生與黑暗抗衡,這才是這部劇最有張力的地方,最悲情的地方。悲劇感、悲情感也是社會推理派作品的最顯著的特點,它吸引讀者和觀眾在看完劇后,依然帶有惆悵和失落,在故事的余味中被徹底打動。(師文靜)
美國情色片之王,偷拍性侵大學生狂賺上億:我幫她們釋放天性
2000年左右,歐美流行文化多以性感、反叛為主,日漸崛起的娛樂圈綜藝真人秀更多都在展示自由、興奮與釋放天性。
如今二十年過去了,很多千禧年發生的文化事件都在近幾年被大眾提及,外國網友開始對當時歐美娛樂圈對女性物化和剝削的事件進行重新審視。
這當中大家最為熟悉的,例如解放小甜甜布蘭妮;
賈老板為珍妮特·杰克遜表演中走光事件道歉;
△04年,賈老板與珍妮特同臺表演時扯掉了珍妮特的衣服,事后珍妮特被封殺并要求向公眾道歉,賈老板一再沉默
快時尚品牌Abercrombie & Fitch遭到抵制;
△品牌涉嫌外貌歧視,拒絕提供大碼服裝,身材羞辱
更大一點的,還有撼動娛樂圈的“韋恩斯坦案”。
最近,美國早年爆火的綜藝《狂野女孩》也重新回到大眾視線。
盡管節目早在2011被停播,但無數被偷拍、性侵的女性乃至未成年人,直到今天都活在“被成為情色片主角”的陰影中,被周圍人指責甚至拋棄,人生盡毀。
這些年無論受害人如何上訴呼吁,警方、法院都沒有給予過多關注,也讓幕后創始人喬·弗朗西斯(Joe Francis)神隱到現在,直到今天都沒能受到應有的審判。
前幾天,TNT電視臺播出了最新紀錄片《Girls Gone Wild Exposed》,回顧了這位“軟情色之王”的崛起與崩塌,從受害人與節目工作人員的視角,向大眾重構喬是如何披著“解放女性”的外衣,做著剝削和物化女性的惡行。
當時,“派對狂歡”成了繼電視真人秀和雜志外,美國年輕人慶祝天性釋放的另一陣地。
久而久之,為派對辣妹們量身打造的節目《Girls Gone Wild 狂野女孩》應運而生。
不同于電視電影,這檔節目的發行市場主要集中在DVD,主角多為剛滿18歲的在校女大學生。
攝制組會將鏡頭對準派對上火辣的女大學生們,慫恿她們暴露身體或其他表現得“狂野”的行為,以此展示思想上的前衛與大膽。
特別在每年春假(基本在三月份,持續1周左右),節目組會開著巴士車在城市間輾轉,在各地酒吧、海灘等主要派對根據地尋找目標。
自1997年發行以來,《狂野女孩》成了大學校園流行文化之一,更是有了春假時學生們競相購買DVD的場面。
在那個互聯網剛剛起步的千禧年,學生們在派對上遇到《狂野女孩》攝制組時都會難掩內心激動,伴隨著主持人的誘導和周圍同齡人的起哄,在鏡頭面前展示自己的身材。
最為標志性的動作就是讓她們掀開上衣露出胸部。
漸漸地,《狂野女孩》被人們對標為“TV界《花花公子》”,創始人喬·弗朗西斯(Joe Francis)更是以“解放天性”為營銷,成為娛樂圈“軟情色之王”,也有人稱他是“千禧年版休·赫夫納”。
“80年代被認定是情色的東西,現在成了人人必追的真人秀。”
但喬的野心不止于此,不但出了衣服帽子等《狂野女孩》的周邊,還打造成IP將商業版圖擴大到酒吧、餐廳、音樂節和電影。
而《狂野女孩》也遠遠超出了大學生這一核心受眾,這些最低9.9美元的DVD視頻走進名人世界,像賈老板,布拉德皮特,帕里斯希爾頓、卡戴珊家族等公眾人物都戴過《狂野女孩》的帽子或其他周邊。
△皮特在采訪中透露自己是《狂野女孩》粉絲
喬也以創始人身份活躍在臺前,同很多好萊塢明星成為密友,經常一起結伴出游。
在當年,《狂野女孩》的節目畫風不是沒被人們質疑:一些剛剛跨入18歲的姑娘在鏡頭前裸露自己,這難道不是打著解放口號的“明”情色?
但更多人都愿意相信,這些女生只是單純地穿著《狂野女孩》的文化衫在鏡頭前展示美好身體,很少有人認為一個和這么多大明星都是好友的人會干什么非法勾當。
時至今日紀錄片播出,人們才知道有的女生被偷拍,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出現在DVD中;有的女性被惡意灌醉,在意識不清楚下被誘導裸露身體;有的女性在喝醉后被操縱在鏡頭面前做出私密舉動,并在拍攝結束后被喬性侵……
Michelle Padilla意識到自己成為《狂野女孩》主角時已經為時已晚。
當時,正與同學們聚會的Michelle被學校里一群男生圍住,他們像瘋了般對著她有節奏地高喊“看看你的胸!看看你的胸!看看你的胸……”
Michelle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一位男生說她已經成了《狂野女孩》新一期的“封面女郎”,而里面的視頻基本全校都看過了。
Michelle回憶道,自己確實在一場派對中掀起了上衣,但當時并沒有看到任何鏡頭和關于《狂野女孩》的話筒和標志。
同樣被蒙在鼓里的還有Tabitha,18歲的她在海邊度假時被人搭訕,說附近正在舉行一場“比基尼大賽”,站在臺上跳跳舞就會拿到100美金。
上臺前,一些“工作人員”還給Tabitha這些參賽女生提供了啤酒助興,在酒精的作用下很多人的行為越來越大膽,有的女生在攝像師的誘導下裸露全身,甚至與其他參賽女生發生親熱行為。
眼看舞臺有了“情色專場”的畫風,大感不妙的Tabitha選擇穿衣跑路,但沒想到5年后,一名律師敲響了自己家門。
這名律師受其他受害者所托要對喬·弗朗西斯發起集體訴訟,Tabitha是她找的被蒙在鼓里的受害者之一,律師說:“你知道你成了情色DVD的代言人了嗎?現在你的照片已經出現在很多海報和公交車兩側的廣告欄了。”
殊不知,像Michelle和Tabitha這樣從外人口中聽到自己成為“情色DVD主角”還是較能接受的方式,很多無辜女生面臨著更為尷尬的場景,她們的視頻甚至被家長或其他長輩們看到……
25歲的Nicole在睡夢中被家人叫醒,他們指著手中的DVD質問Nicole為何會出現在這里,要不是朋友主動告訴,他們永遠不知道自己女兒會出現情色DVD里。
Nicole回憶道自己三年前參加過一場“比基尼比賽”,除了喝了很多酒外,其他都沒印象了,而這段視頻更是不知道被誰拍,以及在什么情況下被拍的。
負責對喬·弗朗西斯提起訴訟的律師透露,她見過很多“被參加過”《狂野女孩》的女性,也聽到了很多令人心碎的故事,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家里的支持,她們有的人被趕出學校,有的人被趕出教堂,甚至被父母趕出家門。
“她們永遠也無法擺脫自己犯下的錯誤,和隨之帶來的痛苦。”
除了受害者的講述,很多《狂野女孩》的工作人員也現身說法,揭露了老板喬在幕后的骯臟行為。
James曾是《狂野女孩》的攝像師,他坦言當初來這家公司應聘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參加免費派對,喝免費的酒,如果能占占便宜再好不過……
但事實上,這份工作也給James帶來了不小沖擊。
有時,喬會在派對上將一些女生帶到巴士車或其他房間里,這種私密環境更容易對女生進行洗腦和控制。
“女孩不愿在鏡頭前脫衣服怎么辦?對喬來說那只是時間問題,他有的是辦法讓女生妥協。”
他會用一套專業的話術對她們進行誘導,比如“親親你的朋友”、“給你點酒放松一下”。
更讓James震撼的還是喬為了鏡頭毫無底線,當時喬把James叫到了一輛房車里,現場還有一名已經喝醉的女生,她正赤裸全身躺在床上。
“喬遞給我一個瓶子,讓我把瓶子裝滿水,我以為是那個女生渴了,沒想到喬把裝滿水的瓶子往那個女生身體上倒,等她清醒后,他開始誘導女生做出私密行為……”
在經歷這些事之前,James像很多人一樣認為《狂野女孩》只是一個讓女生掀起外衣的流行文化。
負責視頻編輯的Scott總結出了喬的商業哲學:在他眼里,每個女性,無論你是否“清純”,年紀有多小,都是可以拿來性化的。
事實如此,鏡頭前被性化后的女性都成了喬剝削的資源。
“他從來沒把這些女性當做人,而是叫她們b子或j女。”
在他眼中,只要打著“解放天性”的口號,他就可以盡情拿這些女孩來牟利。
這種商業模式下,所有出鏡的派對女生都是免費演員,不用支付給她們任何費用,最多在拍攝結束后給她們一件T恤或帽子當做紀念。
曾經,Scott也嘗試著問過為什么不給女孩們一些報酬,但換來的卻是喬的一陣嘲笑。
自1997年發行起,《狂野女孩》兩年內盈利2000萬美金;2001年,83種不同“主角”的DVD銷售了450萬份;2003年,喬花費了2100萬美金打廣告,帶來了超過1億美金的收入……
那段時間,各大電視臺深夜時段幾乎被《狂野女孩》的廣告包圍。
盡管對外一毛不拔,但在規避風險上,喬卻很舍得下本。
2000年,負責受害人Michelle案件的律師在與喬訴訟時,拿到了《狂野女孩》公司的財務報表,僅在2000年第一季度,喬就專門支付給律師團隊近20萬美金用來應付各種糾紛,是公司財務支出的第一位。
“也有家長在看到自己女兒出現在《狂野女孩》里后怒氣沖沖地要控告我們,但喬都會給女生家長帶來的律師播放一段視頻。
上面顯示這些女生在拍攝前,‘主動’把駕照ID展示在鏡頭前,表示自己已成年,每當這時,那些要打官司的家長都灰溜溜的走了。”
不過,常在河邊走也有“栽跟頭”的時候。
2003年,喬被指控錄制未成年情色視頻。據媒體報道,喬付給兩名17歲女生每人50美金,讓她們做出親密行為。
一夜間,這位鼎鼎大名的媒體巨頭聲名狼藉,外界都在傳他會判超過100年監禁,他的私人飛機和法拉利也都被沒收。
然而,喬只在監獄里待了一晚就被釋放了,在后來的采訪中,他委屈地哭訴稱,幸虧律師找到了關鍵證據,能證明那兩個女生為了出名對他謊報了年齡,還偽造身份ID。
自那之后,關于喬的性侵和偷拍指控接踵而至。
陸續有7人控告他在派對偷拍,并將視頻放到《狂野女孩》DVD中進行非法牟利;
2006年,18歲女生Jannel站出來控訴喬在芝加哥一家夜總會對她進行性侵。
“他向我表白,一直親我,對我進行性侵,事后我也去報了警,但警察的態度并不是那么相信我。”
諷刺的是,這些官司沒有傷及他分毫,反倒是喬在2009年因為“偷稅漏稅”才被國稅局送到監獄里待了11個月。
雖然失去了自由身,但在這期間喬依舊在監獄里利用電話和互聯網經營著公司。
“他很自信,知道自己遲早會出去的。”
或許是忙于應付各種官司,或許是之前的路走得太順,出獄后的喬完全沒意識到時代已經變了。
當他不斷糾纏在“性侵”“家暴”“賭博”“恐嚇”等各種指控中時,互聯網時代到來,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對《狂野女孩》的銷售市場進行了無情碾壓。
等到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公司已經瀕臨破產。
2013年,深陷漫天官司中的喬申請了破產保護,還在陪審團審判期間帶著家人偷渡到了墨西哥。
嚴格意義上講,喬·弗朗西斯現在是一名美國逃犯,但他也成了一名墨西哥公民,在美國司法部眼中,他們是不會為了一個“輕罪犯人”大費周章走引渡流程的。
躲在墨西哥的日子,喬過得無比美妙,他建了一座度假村,記者們偶爾能拍到黛米·摩爾等一眾大咖去那里度假,瑪麗亞·洛佩茲在那里舉行婚禮,金·卡戴珊和坎耶在那里度蜜月……
可另一邊,那些被他傷害過的受害人直到今天都沒能等來一個交代,她們甚至失去了真正了結這件事的機會。
很多人至今仍然背負著“情色視頻主演”的污名,每每看到遠在墨西哥逍遙法外的喬,都能想到自己被毀的一生。
熱血傳奇:傳奇歷代版本大盤點,這些游戲版本你都知道嗎?
傳奇這款游戲在中國國內,算一算時間已經成功運營了將近20年的時間。在家20年的時間當中,這款游戲也延伸出了無數的版本。有很多版本玩家都覺得十分經典,也有的版本讓玩家覺得差強人意。那無論怎樣,這都是傳奇當中曾經存在過的版本。在這里筆者借著這個機會,盤點一下傳奇早期的那些版本,看一看大家都是否曾經經歷過。不知道我身為老玩家的你是否還記得那些版本?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傳奇在2001年的九月份,成功由盛大公司引入了國內,最早的版本叫做1.01三英雄傳說版本。在這個版本當中很多玩法還沒有被研發出來,為什么叫做三英雄傳說?其實顧名思義,就是象征著游戲當中存在的三個不同的職業。在這個版本的時候還沒有任務系統的存在,想要升級可以說也是非常慢,甚至曾經有的玩家升級到30級就花掉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等到02年的二月份,傳奇迎來了他的第二個版本,名字就叫做富甲天下。這個版本當中成功引入了賭局的玩法,開設了全新的地圖賭局,玩家們可以使用骰子道具來參與游戲,最終勝利的玩家可以獲得祝福神油和三根金條。但后來因為這個版本存在比較大的bug,無奈被官方刪除。
在剩下的幾個版本估計很多玩家都沒有聽說過,而且存在的時間比較短,在這里我就不講了。等到2003年的一月份,傳奇迎來了歷史上最火爆的版本魔神歸來,也就是曾經老玩家口中的1.70版本。在這個版本之中,地圖上迎來了更多的BOSS和怪物,也是這個版本的出現成功將傳奇的熱度推向了巔峰。在03年的這個時候,傳奇就已經達成了80萬玩家同時在線的成就。2002年底,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量才5910萬,而80萬是同時在線人數,如果算上最高在線人數,永不止這些!
大家還記得那段歲月嗎?
今天重點推薦:點卡版,點卡版悄然來襲電腦端,這回超便宜一小時一毛錢,一天2.4元。無轉生無商城,絕對是2003年你記憶中的樣子。
心晨游戲致力于分享高品質的傳奇神途手游,如1.76點卡,茅山四職業,復古九職業,我本沉默,各種單職業,絕對高品質,高口碑。私信我傳奇有地址!
逐漸沉默的手機:為什么很多人都不愛設置手機鈴聲了?
編輯導語:七月中旬,微信更新了新功能,其新版本支持用戶自行設置語音來電鈴聲,但是很多人會覺得這個功能其實有和沒有也沒有什么區別。在公共場合,我們很少聽見他人的手機鈴聲。現在的人大部分都不愛設置手機鈴聲了,為什么?
7月中旬,微信發布新版本,格外引人注意的是,新版本支持用戶自行設置語音來電鈴聲,可為朋友設置專屬鈴聲,同時還允許設置“朋友呼叫我時可聽到我的來電鈴聲”。
此消息甫一宣布就引起了廣泛討論,很多網友回憶起了當年使用付費來電鈴聲和彩鈴的日子。那時候,人們熱衷于更換各種不同的手機鈴聲作為提醒來電、表達個性的手段,但這些鈴聲現在基本上已經消失了。
回顧手機鈴聲的發展,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中國的通信業務市場,電話亭和BB機二分天下。90年代末期,當時浙江電信下屬的余杭電信局局長徐福新去日本考察,跟UT合作將小靈通引入中國。小靈通迅速搶占中國市場,手機開始快速普及。但那時候的手機鈴聲非常單調且匱乏,只有預設的幾款像“叮叮叮”“嗶嗶嗶”這樣的單音鈴聲。[1]
1998年,芬蘭的一名工程師厭倦了這種單調的鈴聲,利用諾基亞的信息傳送協議,找到了一種通過短信將音頻文件傳輸到手機的方法,由此引起了鈴聲革命。
其后,新的技術催生了新的問題。在當時,版權意識相對薄弱,網絡的興起使得盜版音樂極為易得,實體唱片銷量極速降低。在盜版音樂肆虐,實體唱片不太賺錢的背景下,唱片公司開始有意識地選擇和運營商展開合作,接入中國巨大的彩鈴市場。
2003年,中國移動音樂市場規模達到7.5億元,一年后增長110%達到15.8億元,手機鈴聲功不可沒。爆紅一時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的彩鈴,半年時間內就收獲了250多萬次的點擊下載,創收500多萬元人民幣。[2]
后來,支持擴展SD卡的塞班、Java、功能機出現,用戶可以自由將SD卡中的音樂設置為手機的來電鈴聲。MP3等聽歌產品的普及,也大大延伸了人們獲得音樂的渠道,短信下載鈴聲業務逐漸開始走向沒落。
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后,隨著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手機鈴聲市場進入寒冬。移動端的即時通訊軟件、社交軟件進一步深入網友生活,打電話早已不再是不可替代的通訊方式。隨著手機功能越來越多,更換鈴聲帶來的新鮮感和快樂也逐漸消失,甚至讓用戶覺得麻煩,取而代之的是非常成熟的手機系統、應用軟件自帶的音效。
于是,那些五花八門的手機鈴聲漸漸退出當代人的生活。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邀請了一位對手機鈴聲印象頗深的作者,首先以第一人稱視角帶大家回顧自2004年深度體驗到手機鈴聲以來的心路歷程,并進一步討論手機逐漸“沉默”、手機鈴聲逐漸被忽視的原因。
一、“我”的手機鈴聲大事記編年史
2004年:
年末家庭聚餐,親戚們不斷接到的拜年電話使我被當年最火的歌曲所環繞,恍惚間仿佛回到了那時常逛的兩元店。
年輕的舅舅仍在懷念《2002年的第一場雪》,平時非常含蓄的大姨和姨夫分別用手機鈴聲在向對方表達愛意,兜里時不時傳來《老鼠愛大米》和《兩只蝴蝶》的聲音。
相比之下,我媽的小靈通所自帶的單音鈴聲顯得寡淡得很。但那個時候的手機鈴聲簡直無孔不入,“想下載這首歌作為您的手機鈴聲嗎?聯通用戶請發送xxxx”。電視中循環播放三遍的廣告,主動伸出了橄欖枝,邀請她進入潮流世界,我媽難抵誘惑,付費兩元。幾天之后,她成為掌握當年潮流曲庫的能力者。
這樣的彩鈴廣告當時出現在了許多電視頻道。圖片來源:騰訊視頻
2006年:
“我們還能不能、能不能再見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幾千年”。
又一年年末聚餐。作為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的舅舅“求了一晚上佛”,大姨和姨夫表達愛意的方式相較于幾年前更加膩歪,“老婆老公我愛你”的鈴聲十分洗腦。
我媽不想接某位親戚的借錢電話,她的《月亮之上》鈴聲響了一遍又一遍,我也是第一次發現這首歌原來還有男歌手的聲音。
餐桌上扔著我媽為了培養我文學素養買的兩本《讀者文摘》雜志,但我只把最后兩頁看完了。那兩張花里胡哨的彩頁是我掌握最新歌壇動向的指引。那時,年幼而樸素的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有錢了,我就把魅力天王、人氣天后、組合對唱、影視金曲區的鈴聲輪著換一遍。
當然,那兩頁的信息量遠不止這些,我也深深地被“交友對對碰”板塊所吸引,抑制不住地想發送“XX男名XX女名”到“XXXXXXXX”來找尋屬于我的緣分天空。
當年的雜志封底幾乎都是彩鈴訂購廣告。圖片來源:微博@1980s-2010s
2009年:
這一年,滿大街的少女們(包括我)將手機鈴聲換成《Nobody》《Super Girl》《Gee》《Sorry Sorry》或者是《Ring Ding Dong》。
無知的我還不知道什么叫“高考禁曲”,直到我坐在期末考試的考場上,腦子里不受控制地響起這些重復的旋律,我才追悔莫及。望著讓我一籌莫展的試卷,只能在腦海中唱一首《Sorry Sorry》向老師真誠道歉。
那時候,手機鈴聲是少男少女們彰顯個性甚至宣告粉籍的方式。年輕人的手機鈴聲成為對年輕偶像的打歌舞臺,記錄了現在老粉們十分懷念的二代團盛世。
2012年:
正值青春期的我十分樂于分享無人關心的情緒,不斷更新QQ簽名和修改來電鈴聲以記錄多變的思緒。
早上手機鈴聲還是《有點甜》,也許下午就會突然傷心,昭告全世界“童話里都是騙人的”,并將QQ簽名改為“失意女孩”。許嵩徐良汪蘇瀧、韶涵靜茹王心凌、杰倫信哲王力宏的單曲副歌部分供我換來換去,裝點心情。
而這時,我的土豪女神同桌已經擁有了一臺iPhone4,馬林巴琴的來電鈴聲就是她尊貴身份的象征。我悄悄感慨著,果然女神只吃原味薯片,有格調的人只用系統自帶鈴聲。身邊用手機鈴聲的人逐漸變少,但這的確也是我第一次感覺到口袋里突然冒出的彩鈴沒有那么悅耳了。
2014年:
智能手機店輻射全國,包括我所在的小城市。我擁有了人生中第一臺iPhone,出于樸素的炫耀心和因長大而產生的羞恥心,我不再更改手機鈴聲了。
在人員密集的場所,不同手機的系統自帶鈴聲不斷響起,過去那些熟悉的曲子,一下子變成了“神曲”“老歌”被束之高閣。
2016年:
為什么會有微信這么善解人意的通訊工具!拯救了作為社恐的我。能發微信就別打電話,成為社交共識。而此時的我簡直要對電話鈴聲PTSD了,每次響起的鈴聲就是我的催命符。
2018年:
我的手機只有靜音,再無鈴聲……
二、手機為何變得“沉默”了?
不知有多少人,有過類似于上面那樣的經歷。手機鈴聲似乎在這近20年的歷史變遷中經歷了一個循環,在享受過非凡的熱鬧后,大家又回到最初的起點,將系統自帶的鈴聲作為自己的審美歸宿,甚至不再需要鈴聲。
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零星響起的手機鈴聲已不再能夠識別大家的個性或音樂偏好,只能用來區分手機品牌。
那個手機鈴聲百花齊放、遍地響起的時代已然落幕了,連帶著電視劇中間和雜志尾頁的那些彩鈴廣告和年輕人們不斷更換鈴聲的熱情一起,被打包遺忘。
而許多人甚至連自帶鈴聲也拋棄,關閉各種提示音,將手機完全靜音,抑或是借助一副耳機,將來自手機的聲音與周遭環境隔絕。
從各色的手機鈴聲到震動靜音,手機逐漸趨于“沉默”。那么,除了最直接的審美變遷,還有哪些原因呢?
1. “我”對信息過載的無聲反抗
有學者認為,“隨著技術不斷滲入我們的生活,人與技術之間的聯系正變得越來越緊密,后者被賦予更多權利,從而得以影響人的決策、情緒及情感。”
互聯網與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多,信息量呈指數爆炸式增長。在信息嚴重過載的時代,許多人仍渴望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害怕自己錯過什么重要的事項。
但不斷接收手機信息會打斷當下進行的事項,造成分心,學者們的一些研究結果也表明,頻繁接收手機信息對于個體的情緒功能、認知表現、幸福感都存在負面影響。[3]
正如馬爾庫塞所認為的那樣,“現代工業社會的技術進步給人類提供的自由條件越多,給人的種種強制也就越多。”
信息的過載、無度的社交需求使得個體被迫進行長時間、高頻次的手機使用,同時催生了個體對于社交媒體的倦怠感。
已有的對于社交媒體SNS的研究表明,用戶登錄SNS的時刻、時長、頻率均會影響社交倦怠,用戶的在線關系網絡的規模通過影響社交過載等因素繼而影響對于SNS的倦怠,[4][5]而社交媒體倦怠則會使人產生對信息忽略、回避等相應的行為表現。
將手機調為靜音模式則是逃避時時刻刻襲來的信息的無奈之舉,以此來解放時時刻刻被信息所牽動的注意力,提高處理其他事務的專注力。全媒派此前文章《超快節奏的信息環境里,我們為何會容許“意念回復”的存在?》也提出過“意念回復”可以被認為是對過量社交信息的反抗。
我們依賴技術進行信息獲取,同時又犧牲了部分自由。而靜音就是對信息過載的無聲反抗。
2. “我”患了電話恐懼癥
與倦怠同時出現的還有焦慮。
相比于QQ、微信、郵件、短信等可延遲的通訊方式,電話交流顯然對個體的反應能力、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這就會對個體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壓迫感。
早在2000年Dan Herman就首次提出了“錯失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一詞,Przybylsk(2013)將FOMO正式解釋為“個體缺席別人參與的有價值的經歷時的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渴望持續了解他人正在做什么”。[6]
英國心理學家Guy Fielding早年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約10%-15%的年輕人存在電話恐懼(telephone apprehension)的現象,即對于撥打和接收電話感到焦慮。[7]
而信息的過速更新迭代進一步增加了個體對于信息最大量獲取的難度,加重了個體對于不能及時獲取最大量信息的焦慮。不斷彈出的信息窗口提示音催生了個體的惶恐,唯有拿起手機查看信息,這種負面情緒才能稍稍緩解。
到了2019年,一項針對英國上班族的調查發現,76%的80后和90后都會對響起的手機鈴聲產生焦慮情緒,于是,61%的80后和90后為了避免打電話,轉而使用其他的替代交流方式。[8]
由此可見,“電話恐懼”已成為大多數年輕人的“通病”。對于這群人來說,伴隨來電鈴聲而來的是自己難以抑制的焦慮。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
而同樣具有通訊交流功能的其他通訊工具,則提供了可供個體組織語言、斟酌措辭的彈性時間,“說錯話”的概率更小,使個體相對具有安全感。同時,可替代通話的非實時通訊“競品”們,亦擁有表情、圖片等作為言語表達的補充,減少雙方誤解出現的概率。[9]
在這種心理語境中,手機鈴聲被一些人視為“恐懼的使者”,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家逐漸放棄對鈴聲的使用。
3. 手機靜音是“我”對他人的免打擾
戈夫曼在1959年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一書中創造性地提出了“擬劇論”概念,其中的印象管理則是指每個個體和組織都試圖在與他人的互動中管理和控制他人對于自己所形成的印象,按照自我或他人所期待的形象進行自我塑造,并為了回復這種期待而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10]
在當今時代,“不由分說給他人打電話”“公共場所響起聲音很大的手機鈴聲”“公共場所開外放”等現象在社交媒體上屢次被吐槽,“不打擾他人”“公共場合保持安靜”等越來越成為生活中不言而明的社交規則。
個體為了展現文明、禮貌、素質高的形象,會傾向于將手機靜音,保持安靜。學習中、工作中、宿舍內、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中突然響起的鈴聲就像一根針,徑直扎向個體的恥感神經,而保持靜音則會避免這種尷尬、羞恥的情境的發生,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
曾經的手機鈴聲百花齊放,那時喧鬧的鈴聲承載著用戶們接到電話時的欣喜。很難說是人們完全不愛了,畢竟,在今天的短視頻平臺上,那些被反復使用的BGM不就是過去的手機鈴聲嗎?今天的人們一邊嫌棄它們一邊甘于被它們洗腦的樣子,像極了2004年。
而本次微信的功能更新或許能讓不少人因新鮮感而重新設置鈴聲,體驗一把“爺青回”的感覺,但熱度消退后,手機會不會繼續“沉默”下去呢?
參考鏈接:
電手:從什么時候開始你不再設置手機鈴聲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513674492799342
愛范兒:我們的手機鈴聲都去哪兒了?
https://www.ifanr.com/1283653
張聚媛. 手機靜音就能更專注?[D].華中師范大學,2020.
Hong H K, Han S Y, Lee J W, et al.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SNS Fatigue and Ambivalent Attitude on the Intention on SNS Continual Us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 and e – Servi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8(10):129-138.
Zhu Y , Bao Z .The role of negative network externalities in SNS fatigue[J]. Data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2018,52(3):313-328.
Przybylski A K, Kou M, Dehaan C R, et al. Motivational,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fear of missing out[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3, 29 (4) :1841-1848.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2518029
造就:“電話焦慮”:為什么那么多人害怕聽到手機鈴聲?
https://mp.weixin.qq.com/s/sqwqKEey7lecsadHWJqj-w
鵝小滿:為什么現在的人不喜歡打電話,打電話這件事到底能有多可怕?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2518029
胡英,鄧履翔.印象管理視角下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建設策略[J/OL].出版與印刷,[2021-07-18]
作者:橘子;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
本文由 @全媒派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