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南平同城游大廳(兩岸知識產權交流合作 廈門敞開大門傾情推進)

導讀南平同城游大廳文章列表:1、兩岸知識產權交流合作 廈門敞開大門傾情推進2、南川 提升產業能級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3、新春走基層農特產品進高速服務區 沿著高速買買買4、【奮

南平同城游大廳文章列表:

南平同城游大廳(兩岸知識產權交流合作 廈門敞開大門傾情推進)

兩岸知識產權交流合作 廈門敞開大門傾情推進

廈門市知識產權局局長盧琳兵介紹兩岸知識產權交流合作情況。 孫自法 攝

舉辦兩岸知識產權經濟論壇、規劃成立兩岸知識產權經濟促進會、打造兩岸知識產權交易運營中心、構建兩岸知識產權銀行、開辦知識產權臺灣博士生專班……

與寶島臺灣隔海相望的福建省廈門市,同臺灣交流密切,廈門經濟特區也因臺而設,成為祖國大陸對臺交流的“橋頭堡”。近些年來,作為目前全國唯一的兩岸知識產權經濟發展試點城市,廈門更是敞開大門,傾情推進海峽兩岸知識產權交流與合作,通過努力,交流進展顯著、合作成果豐碩。

“知識產權是廈門城市邁向未來發展的原動力和新引擎。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發展知識產權事業,建設知識產權強市,是廈門經濟特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廈門市知識產權局局長盧琳兵表示,廈門將依托全國唯一的兩岸與“一帶一路”知識產權經濟發展試點政策,積極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大運用、大服務體系,努力創建知識產權強市。

廈門市美亞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介紹其研發的一款安保機器人。 孫自法 攝

多措并舉深化兩岸知識產權合作

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實施10周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期組織的“知識產權,競爭未來”主題采訪活動首站來到廈門。談及廈門知識產權發展的兩岸特色優勢,盧琳兵娓娓道來。

他介紹說,首屆“兩岸知識產權經濟論壇”2015年在廈門成功舉辦后,兩岸知識產權經濟促進會也在規劃之中,知識產權推動經濟發展方面,可廣泛建立集合兩岸智力資源的學科、智庫支撐體系。同時,在兩岸大學、科研機構拓展知識產權學院、知識產權研究院,成立知識產權研究會,建立知識產權專家顧問委員會,指導籌建兩岸分行業知識產權聯盟,有望集中兩岸力量研究知識產權經濟國際性問題。

今年4月,廈門市正式頒布實施《關于進一步深化廈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其中,涉及知識產權內容就包括“臺灣地區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業在廈門注冊的獨立法人,可牽頭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享受與廈門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業同等政策。受聘于在廈門注冊的獨立法人的臺灣地區科研人員,可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負責人申報,享受與廈門科研人員同等政策。對臺灣地區知識產權在廈門轉化的,可享有廈門知識產權激勵政策”。

“支持臺灣民間資本和機構參與‘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運營投資基金、兩岸知識產權銀行、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知識產權經濟協作區和知識產權新型智庫等重大項目建設。鼓勵臺灣同胞參加大陸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支持臺灣同胞在廈門注冊執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

位于廈門的美圖公司。 孫自法 攝

探索分步建設兩岸知識產權銀行

對于廈門最新出臺措施中提到的備受關注的兩岸知識產權銀行,盧琳兵指出,兩岸知識產權銀行是立足廈門、面向兩岸、服務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的金融實體,是“兩岸知識產權經濟發展試點”和“閩臺金融合作”的核心項目,從兩岸區域性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起步,在政府引導和市場推動下,聯合大陸和臺、港、澳、僑資本,發揮國有資本、臺港澳僑資本及民間資本的不同優勢,提供專業化、規范化、國際化的高規格、低風險的知識產權金融服務,以及以此為核心的覆蓋知識產權市場化全價值鏈的知識產權金融和運營綜合服務體系。

兩岸知識產權銀行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模式,廈門將探索分步建設“商業性、政策性、運營性三合一”兩岸知識產權銀行,實現知識產權傳統金融業務與創新型業務的全方位發展,其開展知識產權運營業務主要包括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知識產權投資基金業務、知識產權開發基金業務、知識產權證券化業務、知識產權信托業務及知識產權保險業務等。

盧琳兵透露,在先期選取8家試點銀行開展兩岸知識產權金融試點特色業務基礎上,2017年12月,廈門已推動設立大陸首家知識產權銀行,服務兩岸知識產權金融業務發展。

三達膜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員工進行該公司一種自主知識產權的膜產品作業。 孫自法 攝

謀劃“小兩岸”轉向“大兩岸”

兩岸知識產權交流與合作未來將如何推動進一步發展?盧琳兵提出由“小兩岸”轉向“大兩岸”的設想。

“小兩岸”以廈門為基點,以廈門知識產權經濟試點核心區為基點,逐步通過廈漳泉同城化、龍巖、南平山海協作區,推向福建全省,通過金門,推向馬祖、澎湖、臺灣本島,拓展知識產權經濟協作區,最終建成“閩臺知識產權經濟區”。

“大兩岸”則以“閩臺知識產權經濟區”為基點,以共建知識產權經濟協作區的模式,拓展至閩臺以外地區,經由大陸、港澳、東南亞,向“一帶一路”沿線乃至全球華人地區,建成全球中華知識產權經濟協作區。

盧琳兵表示,加強兩岸知識產權經濟建設,依靠兩岸同胞智慧,必將加速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的中國夢,并為建設繁榮和平的世界做出貢獻。

他說,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實施10周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廈門將推進國際知識產權新城建設,推進形成世界知識產權主題公園、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知識產權示范產業園“三大板塊”,積極構建知識產權投資公司、“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運營投資基金、兩岸知識產權交易運營中心、知識產權新型智庫、兩岸知識產權銀行 其他知識產權運營服務機構。

廈門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院長林秀芹教授介紹臺灣博士生專班培養情況。 孫自法 攝

兩岸知識合作前景廣闊

廈門知識產權領域的兩岸特色優勢,不僅體現于當地政府部門的政策措施里,在高校和企業中也是各有千秋。

廈門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院長林秀芹教授介紹說,該研究院充分發揮海峽兩岸地緣優勢,自2014年起,面向臺灣地區招收在職博士生,極好地滿足了在廈門、福建其他地區的臺灣企業在職人士對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需求,迄今培養(含正在培養)臺灣博士生專班學生25人,當中不乏島內知名人士。

去年11月,2017年兩岸商業秘密保護學術論壇在北京舉辦,圍繞“兩岸商業秘密保護法律現狀”“兩岸商業秘密保護之互助溝通及救濟”“兩岸商業秘密保護經驗交流”等展開研討。林秀芹認為,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商業秘密保護的問題日益突出,該次論壇對于促進兩岸商業秘密保護法治化進程具有積極意義。她透露,論壇舉辦之后規劃成立兩岸商業秘密保護委員會,其秘書處將設在廈大。

林秀芹表示,廈門在推進兩岸知識產權交流合作方面具有諸多優勢,包括地緣優勢、文化同源優勢,語言相通優勢、產業對接優勢、經濟融合與互補優勢、產學研官合作基礎優勢等,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同時,廈門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將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過程中,發揮重要和獨特作用。她希望廈門進一步攜手臺灣創新與知識產權人才產業資本,一同打造兩岸知識產權聚居地核心區,并走向全球。

廈門天馬微電子公司研制的一款可彎曲屏幕頗受矚目。 孫自法 攝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廈門通過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大運用、大服務體系,營造出良好的營商環境、充滿活力的創新氛圍,不僅使當地涌現出美亞柏科、三達膜科技、美圖、天馬微電子、首創君合等一大批非常重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的高科技公司及知識產權服務企業,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臺灣企業和臺灣青年到廈門投資、創業,為廈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來自臺灣的李俊誼現任廈門天馬微電子公司負責技術的副總經理,其領銜的研發團隊中就有6名臺灣同胞。他說,大陸企業在技術研發上的大手筆投入,對臺灣研發人員非常有吸引力,能讓他們在事業上找到用武之地。

在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設有與國際接軌的專利、商標、版權三權合一的知識產權機構,并開放臺灣代理機構入區執業。廈門片區提供的信息顯示,該片區目前打造有兩個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其中,廈門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現有臺灣企業或團隊95個,臺灣創客180人,并建有海峽兩岸無人機暨智能機器人孵化基地;云創智谷現有臺灣企業或團隊85個,臺灣創客120人。目前,廈門自貿片區已累計批設臺資項目6259個,合同利用臺資163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104.4億美元,吸引約3000臺灣青年前來創業就業。(完)(記者 孫自法)

原標題:兩岸知識產權交流合作 廈門敞開大門傾情推進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南川 提升產業能級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重慶日報

鴻璐鋼構生產車間 攝/甘昊旻

  一季度,南川經濟運行實現“開門穩”:主要指標穩健運行,主導產業穩量提質,發展動能穩中有升,市場活力穩步釋放……“穩”的背后,是產業能級提升給予的強大支撐。

  近年來,南川區按照全市深入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不斷壯大實體經濟要求,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培育工業產業集群、發展大健康產業、做好現代農業特色文章,產業能級加速躍升。

  培育產業集群

  全力推進工業強鏈補鏈延鏈

  工業是南川產業能級優化提升的主戰場。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是南川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南川區加快引領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鋁材料、頁巖氣、現代建筑、機械制造等四大產業集群,全力推進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夯實載體支撐。規劃構筑起15平方公里“一園四組團”,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目前,入駐企業253家,投產企業210戶。2021年,完成工業投資77億元、增長25%。

  加快串珠成“鏈”。抓住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和龍頭企業,以商招商,補鏈成群,集聚發展。引入鋁器時代、超群工業等企業,延伸鋁產業鏈條,由單純賣鋁原料升級為出售環境友好、附加值高的鋁材料、鋁產品;打造南平現代建筑產業園,首先定向招商引進鴻路鋼構、隆富遠大等行業龍頭企業,然后瞄準預制混凝土部件、功能板材等關聯產業招商。如今,產業園簽約關聯項目12個,協議引資132.8億元,去年實現產值39.05億元。

  強化創新引領。高新區創建全面啟動,去年新增“四上”企業39家,累計擁有有效期內高新企業36家、市級科技型企業547家,鼓勵和引導恒亞鋁業等5個企業成功創建市級數字化車間。

  憑借這樣的發展思路,南川工業發展后勁十足。以頁巖氣產業為例。南川區目前已探明頁巖氣地質資源儲量3300億立方米,今年預計將投產新井50口以上,年產氣量預計達到20億立方米。“十四五”期間,僅此一項,年產值就將達到30億元。

  發展大健康產業

  綠色資源催生百億元產值

  大健康產業發展,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經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內在要求。

  南川區厚植“三優”稟賦“三富”資源優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向大健康產業這片“新藍海”進發。

  6月,金佛山中藥材物流配送中心即將投用,作為《南川區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的重點項目,中心將全面提升中藥材初加工、展示、交易、倉儲、物流等功能。

  依托金佛山“中華藥庫”之優勢,南川在全市率先建立中醫藥產業科技園,加快實施中醫藥產教融合示范區、中國生命健康科學城等重大項目,構建“種、加、銷、醫、養、研”中醫藥全產業鏈。目前,中醫藥產業科技園區落地企業40余家,華潤三九等開工建設,上藥慧遠等企業投產在即,預計新增產值10億元。

  在構建中醫藥全產業鏈的同時,南川康養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

  2018年以來,圍繞“養生、養心、養老”,南川區把資源優勢變為發展勝勢,打好氣候牌、森林牌、溫泉牌、醫養牌、運動牌,大力發展森林康養、文旅康養、運動康養、中醫康養4種業態,“世遺凈土·康養勝地”引人矚目。

  親子家庭農場、網紅懸崖游泳池、森林步道……每逢周末,良瑜養生谷好不熱鬧,吸引了眾多中心城區市民前往打卡。作為森林康養的產品之一,良瑜養生谷已然成為都市人回歸自然、養生度假的世外桃源,贏得了市場和口碑。近兩年,南川區規劃建設良瑜、興茂、黎香湖等八大康養旅游綜合體,逐步構建了八大康養組團,推出養老、溫泉、運動等產品體系,打造重慶四季康養“第一居所”。

  目前,以八大康養旅游綜合體為代表的康養產業產值已突破100億元,南川獲評“2020年中國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100強區(縣)”,“重慶康養看南川”的態勢正在加快形成。

  做好特色文章

  現代農業加快富民興村

  5月,南川數千畝藍莓進入采收季節,前往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加工廠里,藍莓汁、藍莓醬、藍莓酒等從生產線上下來快速走向市場。

  2018年以來,南川藍莓種植面積已達1萬畝,成為重慶最大的藍莓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區縣。不僅是鮮果的采摘和果品加工,南川藍莓已形成育苗栽種、精深加工、冷鏈儲存、旅游觀光、科普教育等環節的全產業鏈,建成了全市首個藍莓科技產業園。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只有產業興旺了,農民才能有好的就業、高的收入,農村才有生機和活力,鄉村振興才有強大的物質基礎。

  立足特色優勢資源,南川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都市休閑農業,培育形成以中藥材、古樹茶、方竹筍和南川米、藍莓為主的“3 2”特色優勢產業,2021年綜合產值達到33億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208元,已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新支撐。

  注重豐富農業發展新內涵,南川通過“農業 ”融合發展,推動由“賣產品”向更多“賣風景”“賣體驗”等轉變,為富民興村注入了強效持久動能:

  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零突破”,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區縣;

  農產品精深加工快速發展,建成投用特珍食品方竹筍速凍、金山紅古樹紅茶、大觀茶業緊壓茶、嘉藍悅霖藍莓、慶酒等農產品精深加工生產線;

  鄉村游、體驗游、生態游成為農業發展的新業態,創建市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鎮4個、示范村12個、示范點15個,2021年鄉村旅游綜合收入突破68.7億元。

  今年“五一”,南川大觀原點成為熱門打卡地,游客住民宿、逛集市、游鄉村,后備箱被塞得滿滿的。據介紹,大觀原點正在打造鄉村振興共創集群,整合20個鄉鎮、60余家合作社和加工企業的150個農特產品,創建“鄉頌”文創品牌,兩年來累計帶動8萬余名村民增收,成為推動農文旅融合、一二三產業互動的強力引擎。

  南川大地,一幅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王靜 劉廷

新春走基層農特產品進高速服務區 沿著高速買買買

農特產品進高速服務區。東南網記者 馮川葉攝

東南網1月27日訊(本網記者 馮川葉)“我們帶來的檳榔芋很快脫銷了。不少顧客還留了微信,找我線上購買。”27日,省農業農村廳、省高速公路集團,在全國首個沉浸式民族風情主題高速公路服務區——林厝服務區舉辦了“福農優品”進高速農特產品展銷會活動。

該活動聚焦福建高速服務區助力鄉村振興,推動特色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與高速公路服務區各類運營主體合作對接,引導各縣(市、區)就地就近組織特色農產品入駐高速服務區(便利店),進一步拓寬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宣傳推廣福建省“福”文化理念,打響“福農優品”品牌,打造“福”高速形象。

據了解,此次活動還在福泉大往、泉廈樸里、福州桂湖、漳州興泰、泉州槐植、三明秀村、莆田菜溪巖、南平武夷山、龍巖古田、寧德五華山等10對服務區設立展銷分會場,來自全省各地百余種全國及省級名特優新農產品參展,全部同城優質優價。展銷會現場一片火熱,大米、茶葉、水果、蔬菜、食用菌等健康特色農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掀起“沿著高速買買買”熱潮。活動線上線下同步舉行,省高速公路集團還通過官方抖音賬號直播帶貨,助銷福建特色農產品和地域文化,引導網友、旅客積極參與消費助農,“福”高速的體驗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近年來,福建省深入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3212”工程,積極創建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專業村,培育了一批農業特色產業百億強縣、十億強鎮和億元村,打造了一大批區域公用品牌和福建名牌農產品,福稻、福茶、福果、福菜、福菌等“福”字號福建優質農產品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

此次活動是高速公路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地企合作共贏的一個典范。近年來,省高速公路集團堅決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發揮路衍資源優勢,開展了深度融入各地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服務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一系列活動。截至目前,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6000公里,投入運營服務區124對,19對服務區已建有“司機之家”, 并已具備自駕游驛站(營地)功能;“鄉鎮便捷通”項目紛紛建成通車,所有縣約15分鐘內可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日均服務各類車輛200萬輛次;與多地市開展路衍資源開發合作,百余種地方特色小吃、特優產品入駐服務區,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驛佳購便利店實行“同城同質同價”經營;高速公路服務區全面提升改造,打開連接鄉村、景區、旅游、國省道服務區的后通道。

2022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之年。據悉,省高速公路集團緊緊圍繞服務國家鄉村振興、全域旅游等重大戰略,著力建設大通道,暢通微循環,實現通江達海,把高速公路運輸通道功能提升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平臺,構建具有福建特色、全國領先的高速公路綜合服務體系。特別是將服務區作為第一窗口,進行全面提質升級,使之成為交通行業服務“三農”新亮點,為鄉村振興塑造更加開放的經濟格局;持續推進“司機之家”建設,增設“自駕游驛站(營地)”“物流信息港”服務功能,全力打造高速公路“帶你游、帶你購、帶你吃”的全新形象,使之成為展示福建、宣傳福建的優質平臺和窗口,助力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農特產品進高速服務區。東南網記者 馮川葉攝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農特產品進高速服務區。福建高速公路集團供圖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農特產品進高速服務區。福建高速公路集團供圖

【奮進新征程 福建譜新章】 錨定綠色發展 深化產城融合——訪南平市建陽區委書記魏敦盛

【編者按】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充分展現新時代偉大實踐的豐碩成果,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中國網海峽頻道開展“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福建譜新篇’”主題采訪活動,圍繞“對話黨代表”、“產業發展”、“醫衛先鋒”等領域主題,全方位呈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時代的“福建新篇章”。

中國網福建訊 近年來,南平市建陽區立足自身特色資源稟賦,緊緊把握南平行政中心搬遷、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建設等歷史機遇,發揮宋代中華文脈南移的重要承載地之一的優勢,堅持圍繞“綠色發展”,產業上構建“綠色發展平臺”,加快“5 3”產業集群發展,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協同;城市建設上立足核心區優勢,推動城市擴容提質;鄉村振興上發揮城鄉融合優勢,著力深耕特色產業,推進農文旅融合。

魏敦盛調研環武夷山國家公園發展帶重點項目建設 吳瀚 攝

“奮力打造綜合實力首善之區、綠色生態標桿之區、生活品質示范之區、同城發展樣板之區的‘四個區’新建陽,全方位推進建陽綠色高質量發展超越”,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南平市建陽區委書記魏敦盛表示。

打造三大綠色發展平臺 推動生態產業優勢轉化

2020年1月,南平市行政中心駐地正式遷駐建陽區。行政中心的搬遷讓建陽區的發展迎來了重要的歷史機遇,以建設南平核心城區為契機,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加快構建“一帶三區三組團”縣域開發新格局,加快建陽經濟開發區、西區生態城、考亭文旅板塊建設,打造產業強區,全方位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

魏敦盛指出,加快建設建陽經濟開發區,將開發區創業孵化園區建設作為產業提質增效重要抓手,做優做強林產工業、醫衛材料等專業園區,推動“5 3”產業集群發展。

突出項目帶動。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聘任龍竹科技等4家企業負責人分別擔任林產工業、醫衛材料、旅游康養、機械制造產業鏈鏈長,依托企業精準招商。緊盯環帶、產業鏈、生態保護、民生補短板方向,年內謀劃億元以上項目80個。1—8月已謀劃簽約5000萬以上的招商項目33個,其中開工17個。

建陽經濟開發區龍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建陽區融媒體中心 供圖

堅持龍頭帶動。做大做強青華科技、龍竹科技等一批龍頭骨干企業,青華科技入選省創新型民營企業百強榜單,龍竹科技成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一家北交所上市企業。在全球抗疫大背景下,將醫衛產業作為制造業發展重點方向,出臺《加快培育重點產業集群發展的八條措施》,引進了福建閩瑞新合纖股份有限公司等國際領先的ES纖維、無紡布、紙尿褲等生產企業,并通過以商招商,積極招引下游企業及產業鏈配套企業入駐園區,目前第一批入園企業已投產7家,第一批入園企業全部建成投產年產值將達85億元。今年新簽約溫州天成、廈門建發等8家企業總產值約104億元,形成了具有完整產業鏈的產業集群。

去年以來,南平作出了規劃建設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的重大決策部署,作為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建陽區生態優勢明顯、文化資源豐富、歷史遺跡眾多。

對此,魏敦盛表示,建陽始終緊扣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的核心定位,在抓好生態系統保護提升的同時,謀劃實施一批基礎設施提升、文旅融合等項目,形成文旅度假、休閑康養等業態,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優勢轉化,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

基礎設施方面,實施了黃坑鎮至先鋒嶺、麻沙鎮至建陽城區等環帶251公里環線道路交通提升項目9個,預計年底將實現建陽區環線交通全線貫通,形成閉環。

考亭書院 吳大灼 攝

文旅融合方面,發揮宋代中華文脈南移的重要承載地之一的優勢,建陽深入挖掘朱子、宋慈、建本、建盞等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奮力打造與“雙世遺”相匹配、有著千年古縣特質的新建陽。

關于文化優勢轉化,魏敦盛介紹,建陽將以建盞文創為代表的文化產業納入全區重點培育打造的“5 3”產業集群之一,打造建盞文創百億元產業。截至目前,全區共有注冊企業和個體7405家(企業1571家、個體5834家),規上企業12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產值50.8億元,建盞品牌價值達160.43億元。2022年6月,建窯遺址被授予“第二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牌子。同時出臺《南平市建陽區推進“書香建陽”建設實施意見》,組織開展朱子、宋慈、“潭陽七賢”等歷史名人和建本、建盞、茶等特色文化標識研究整理,深入挖掘考亭學派人文思想和“懸燈相望”“芹溪九曲”“馬伏十景”等歷史典故,通過系統梳理全區歷史文化資源,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源頭活水”。

具體項目上,陸續建成了考亭書院、建盞文創園、考亭古街、武夷花花世界景區等項目,實施寒泉精舍、宋慈紀念園等一批文化遺跡保護修復項目,加快打造德懋堂二期、考亭古街二期、武夷天沐溫泉、考亭文旅小鎮、將口鎮建盞文化展示園等一大批重點文旅項目,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空間治理 城市擴容提質

對很多核心城區而言,產業集聚的事半功倍,有賴于城市空間的布局優化,對于建陽更是如此。“建陽按照‘市區一體、綠色發展、產業強區、書香建陽’的發展思路,不斷優化宏觀布局,強化空間治理,讓城市格局更‘博大’、品質更‘精深’”,魏敦盛指出。

建陽以南平市行政中心搬遷為契機,推動同城發展深度融合。全力融入保障新南平建設,累計完成武夷新區征地3.6萬畝、拆遷55.2萬平方米。實施“十縱十橫”交通路網、“三江六岸”景觀提升等57項、總投資103.3億元的同城化項目,全力配合南平市體育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園、生態食品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繞城高速、引水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用。

推動同城發展的同時,改善城鄉面貌。實施“北接西拓南進中優”發展戰略,城市建成區面積從18.3平方公里拓展到44平方公里,中心城區人口突破22萬人。城市功能顯著增強,城區主次干道基本實現“白改黑”,新建改建潭陽大橋等橋梁11座,建成嘉禾大道、建平大道、潭陽大街等“五縱十橫”交通路網,市民出行更加便利便捷。西區生態城人氣商氣集聚,獲評“省級示范商圈”,實現收益57.6億元,帶動固投增長260多億元,成為閩北山區市區一體化發展的典范。

體育中心夜景 吳大灼 攝

另外,以補短板、惠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城市更新加速。特別是今年以來,建陽區搶抓新型城鎮化機遇,全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計劃用4年時間完成1200萬㎡城市更新任務,其中2022年謀劃重點片區17個,計劃征收用地面積1800.98畝,涉及房屋建筑拆除84.85萬平方米、改造116.2萬㎡、整治58.8萬㎡。通過城市更新,不斷提升老城片區功能品質、釋放發展活力。

“城市需要塑形,更要鑄魂。在城市基礎設施、空間拓展等硬件完善的基礎上,必須強化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魏敦盛表示。

于是,建陽把朱子、宋慈、建本、建盞等建陽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各方面。加快推進水美城市建設,考亭水美城驚鴻出水,建成考亭書院、考亭古街等22個“水美 文化”重點項目,成功舉辦南平市第三屆旅發大會,獲評國家水利風景區,被國家水利部評定為第三屆全國水工程與水文化有機融合典型案例。考亭旅游度假區獲評全國非遺旅游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麻陽溪畔賞花休閑游入選為文旅部全國鄉村旅游精品路線。

深耕特色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核心城區”定位的建陽,城鄉融合與產城融合同樣重要,鄉村振興是建陽實現城鄉融合的關鍵。

“建陽的鄉村振興必須牢牢立足自身的特色資源稟賦”,魏敦盛介紹,獨特的區位優勢、生態環境、歷史文化等,為建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積攢了眾多優勢因素。

漳墩白茶之旅 陳琦輝 攝

建陽區位優勢明顯,地處閩北區位中心,與南平市十個縣(市、區)中除延平區外的8個縣(市)接壤。生態環境優良,建陽是全國首批、全省首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也是南方重點林區,森林面積1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8.23%,有“林海竹鄉”之稱。特色產業豐富,建陽是中國優質果品基地重點縣,是中國水仙茶、小白茶發源地,桔柚、葡萄、茶葉等特色產業名揚省內外,“建陽桔柚”“建陽白茶”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為此,立足區位和生態環境優勢,建陽發揮中心城區帶動作用,推進以文旅康養、城郊經濟、特色農業為主題的環城區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持續打造12個省級試點村、13個市區級示范村,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重點推進麻沙鎮、黃坑鎮、考亭村、馬伏村、崇雒村、松柏村、后井村、九峰村等重點村鎮建設,形成疊加效應,使重點村鎮優勢特點更加凸顯,努力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的標桿村鎮、樣板村鎮,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示范。2022年書坊建本非遺小鎮獲評全國非遺旅游小鎮。

立足特色產業優勢,推進桔柚、葡萄、種業等產業集群化發展。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把小白茶作為茶產業主攻方向,持續開展“建陽小白茶北方行”活動。深化“民企帶村”機制,支持金夏糧業、夷山物產等農業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拓展產業鏈、價值鏈。抓好徐市優野蔬菜生態基地、中?現代設施農業等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關于特色產業的轉型升級,魏敦盛強調,突出科技引領,優化“科技特派員 ”服務模式,推進科特派進一步向全產業鏈、線上線下服務以及創新創業等領域拓展。把深化科特派制度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相結合,建立健全以扶貧項目、產業聯結、帶動增收的穩定脫貧長效機制,進一步夯實脫貧基礎,助力鄉村振興。

作者:林錦旺 蔡瑛 施德書 江蘇閩

來源:中國網海峽頻道

制作:建陽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金娟麗

復審:林晞 王佳敏

終審:吳淑媛

投稿郵箱:jyxwbjb@163.com

何偉文:如何更好地將協調發展落到實處

來源:環球時報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開會議,聽取“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大政策舉措匯報,審議《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其中著重提到,要深化國家人口中長期發展戰略和區域人口發展規劃研究,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這說明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七普結果顯示,過去十年全國共增加7206萬人口,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已進入低增長期。這樣低的增長還呈現出不平衡的格局。

第一大分化是全國人口增長大多集中在少數省市。2/3的增長來自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和河南五省。廣東一省新增2171萬,占比將近30%。其他絕大多數省區市人口微增長,東三省人口則合計減少1100萬。

第二大分化是全國人口增長大多集中在少數中心城市。將近60%的增長來自10個城市,其中深圳、廣州、成都、西安和鄭州5個城市合計新增2739萬,占全國新增人口總數的38%。這些中心城市所在省除浙江外,大多數其他地區人口微增長或負增長。廣東省21個市中,珠三角9市合計流入2184萬,非珠三角12市合計減少13萬。珠三角9市中,又集中在廣州、深圳兩市,分別增加598萬和714萬,兩市占到了全省新增人口的60%。

人口增長分化伴隨著經濟發展不平衡。2020年人均GDP,廣東只有5個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6個市低于全國平均,其中10個市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七成。最低的梅州,過去十年人口累計減少37萬,2020年人均GDP31188元,是全國平均水平72447的43%。省內人均GDP最高的深圳是它的5.05倍。由于區域差距擴大,2021年全國百強城市綜合排名,廣東21市只有8市入榜,比2020年減少一個(肇慶),而江蘇13市全部入榜。

四川全省人口增加326萬,總人口已低于江蘇,退居全國第五位。而成都人口激增582萬(剔除簡陽并入因素),其他20個市(州)合計減少256萬。人均GDP在全省倒數的巴中、資陽、甘孜、涼山、達州等人口都是負增長。最低市巴中的人均GDP僅2.27萬元,僅及全國平均水平的31.5%,與本省最高城市成都差距為4.62倍。

同樣采取強省會路線的安徽、河南和陜西三省也有這幾個共同點。第一,全省人均GDP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第二,人口增長均向省會集中;第三,省內大多數市人口均為負增長或微增長;第四,省內區域發展差距均較大。七普結果,三省人口分別增加152.7萬、534.2萬和220.2萬,其中省會合肥、鄭州和西安人口分別增加191.3萬(其他15市合計減少38.6萬)、397萬(其他17個市合計增加137.2萬)和448.5萬(其他市合計減少228.3萬)。2020年安徽16個市中,11個市人均GDP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最低的阜陽僅及合肥的31.9%。

因此,七普結果提出一個問題:在積極發展省會中心城市的同時,如何推動全省各地協調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的五大發展理念是: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其中協調發展和共享發展要求不斷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到2035年,基本實現城鄉區域發展差距顯著縮小。

浙江和福建的實踐提供了有意義的參考。七普結果,浙江全省過去十年人口凈增1014萬,僅次于廣東,且全省沒有一個城市人口負增長。雖然杭州、寧波兩市人口增加最多,兩市合計增加503萬,但只占全省增量的一半;其他一半增長發生在其余9個市。這與它們在全省GDP中比重大致吻合。杭甬二市合計占全省GDP的44%。而浙江各地區發展一直相對協調。2020年人均GDP最高的杭州(人均134891元)是最低的麗水(61355元)的2.20倍。福建發展更加協調。過去十年所有地級市人口均有增長。人均GDP最高的廈門(14.88萬元)是最低的南平(7.46萬元)的1.99倍。福建是全國唯一區域差距不到2倍的省,也是唯一所有地級市人均GDP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

國家提出的一體化發展和都市圈發展戰略指出了基本路徑。其核心就是共同發展、協調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破了滬蘇浙皖四省市行政區劃界限,致力于建設整個三省一市的互聯互通和協同創新體系。大虹橋規劃覆蓋了上海、蘇州和嘉興。張江、合肥兩大國家級高科技園實現戰略性合作。長三角集成電路龍頭企業在整個長三角建設14條生產線。作為長三角都市圈的次都市圈,江蘇、安徽兩省4月16日共同公布的《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明確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實現一極兩區四帶多組團,把面積6.6萬平方公里、人口3500萬的蘇皖八市加兩區連成一片。到2025年實現南京、鎮江、揚州同城化,南京、滁州、馬鞍山同城化。橫跨南京、滁州和馬鞍山的浦口-南礁、頂山-汊河和江寧-博望三個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起步良好。通過一體化發展,各市發展差距將逐漸縮小。

我國各地情況不一,具體發展模式也需因地制宜并不斷創新,但都應朝著協調發展、共享發展的目標,努力到2035年,使我國各區域共同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作者是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