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為何要用顯卡(GPU)?顯卡挖礦劃算嗎?
其實CPU和顯卡(GPU)都可以用來挖礦,但CPU在設計上是為串行指令集所優化的,而顯卡的GPU單元則適合大規模并行算法。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主流CPU只有4個物理核心,而顯卡中的流處理器動不動就數千個,并且流處理器非常適合挖礦這樣的方程式解密運算,因此挖礦計算能力上顯卡的GPU完爆CPU。
此外顯卡通常搭載有4GB以上的物理顯存,在大吞吐量計算時有很大的作用,而CPU所能依靠的緩存非常非常小。目前用顯卡挖礦是主流方案,特別是AMD的顯卡更受礦工歡迎,這是因為AMD的顯卡流處理器比同級別nVIDIA顯卡更多,因此對于復雜運算的計算效率也更高一些,當然對于3D游戲來說差距反而沒這么大。
顯卡挖礦是一種不錯的解決方案,但僅限于比特幣以外的貨幣,這是為什么呢?比特幣作為最早的虛擬數字貨幣已經被逐步研究透,顯卡挖礦平臺搭建雖然簡單,但多卡平臺成本也是很高的,而且顯卡功耗很大,多卡下主機功耗超過1000瓦是很正常的。為了解決不必要的能耗和優化算法,一些能人開發了專門用于比特幣挖礦的礦機,比如用專用集成電路ASIC打造的礦機,國內就有很多種。
比如前幾年比較火爆的南瓜礦機和阿瓦隆芯片等,,現在流行的螞蟻S9也是這類產品,這類專用芯片對比特幣的解密速度非常高,遠遠超過顯卡的效率,同時對電力消費又非常低,所以就挖比特幣而言遠比顯卡劃算的多。不過這類礦機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它們只能對特定幣種使用,而電腦可以對目前主流的多種數字貨幣進行挖礦,包括門羅幣、以太坊、瑞波幣等。通用性超強是電腦平臺的優勢之一。
不過就像剛才所說的,電腦挖礦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功耗和算力成本等。特別是用電成本,以上海市為例,本地居民用電有階梯價制度,年耗電量3120度為一檔,每度電0.617元。第二檔為3120-4800度,每度電0.667元,第三檔從4800度起跳上不封頂,每度電0.917元。
以一臺1500瓦功率礦機來算,24x7運行一個月的話差不多是1116度電,以此推算3個月左右第一檔電價就消耗完。1個多月后第二檔電價也將耗盡,迎來的將是接近1元一度的第三檔電價。當然這一算法還有漏洞,畢竟沒有把8小時低谷電價和其他電器算進去。但總耗電量依然不會變。而且1500瓦功率還只是電腦輸出值,考慮到電源存在轉換率的問題,實際每小時還會多出幾百瓦耗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