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血統深淵鎧甲(八王之亂最后贏家,掌握天下精銳,為何沒能阻止五胡亂華)
暗黑血統深淵鎧甲文章列表:
- 1、八王之亂最后贏家,掌握天下精銳,為何沒能阻止五胡亂華
- 2、海王大起底,CG特效打造超能力朋克范兒
- 3、戰績0:500,1066年前的盎格魯撒克遜騎兵,戰斗力有多差
- 4、一匹戰馬價格夠百名騎兵吃一個月?騎馬與砍殺里古代馬價靠譜嗎?
- 5、看海王前,先讀這篇就對了
八王之亂最后贏家,掌握天下精銳,為何沒能阻止五胡亂華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志歸浩然
字數:5302,閱讀時間:約14分鐘
編者按:早先在西晉都督制度的文章《唐朝藩鎮之亂,西晉就提前上演?這個制度才是八王之亂最大幕后黑手!》中,我們講過,西晉在統一中國之后,依然繼承了曹魏時期地方刺史可同時兼職軍鎮都督的制度,這一制度構成了八王之亂的軍事基礎,歷時七年的苦戰之后,東海王司馬越成為了這場戰亂最后的勝利者,同時也繼承了所有的惡果。此時,西晉王朝經過多年苦戰,雖然國力大損,但也沒有到滅亡的地步。然而,掌握大權的東海王司馬越身為遠枝宗親,既不能稱帝,又不肯放權,只好擁立新君間接控制朝政。然而,由于執政能力的低下,司馬越竟一度失去了對傀儡皇帝的控制,與傀儡晉懷帝展開了長達數年的明爭暗斗。作為八王之亂的最后勝利者,東海王司馬越是如何在內斗中,將西晉王朝葬送的呢?
亂世前奏
長達七年的八王之亂,將西晉王朝除青徐都督區和幽州都督區之外,幾乎所有的地方軍事重鎮全部摧毀。最終的勝利者東海王司馬越以司馬氏家族的遠系宗親的身份,掌握了大權。由于東海王出身于司馬懿的四弟東武城侯一系,只能算是司馬氏家族的遠親,不足以繼承帝位。
因此,著名的何不食肉糜皇帝晉惠帝司馬衷被毒死后。司馬越雖然掌握了天下大權,但卻不敢輕易稱帝,只能擁立司馬衷的弟弟司馬熾為晉懷帝,自己在幕后掌管大權,但是此時的西晉王朝,百廢待舉,新繼位的晉懷帝不愿意做司馬越的傀儡。特別是司馬越本身并不是什么頂尖的實權派人物。它能夠在八王之亂中崛起,完全是靠摘桃子。
從一開始登場,司馬越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政治投機分子。公元303年,西晉太安二年,就在成都王司馬穎和河間王司馬颙聯手攻打代表朝廷鎮守洛陽的長沙王司馬乂,司馬越在雙方相持不下的情況下,選擇背叛洛陽朝廷,將長沙王司馬乂逮捕。
趁著河間王司馬颙和成都王司馬穎兩敗俱傷的局面下,迫使東平王、青徐都督司馬楙讓出了西晉最后一個青徐都督區兵權,利用西晉最后一個完整的軍鎮勉強消滅了司馬颙和司馬穎。八王之亂給西晉王朝帶來了災難性的破壞,特別是這場戰亂的主角都是宗室藩王,除了長沙王司馬乂之外,其他的藩王都不代表中央朝廷的權威,這就導致中央朝廷在地方的權威收到了巨大的挑戰。
關中地區已經因為長期的戰亂秩序崩潰,加之胡漢流民的逃亡,西晉王朝在當地的存在面臨嚴重挑戰,幽州,冀州,平州等地成為了王浚半割據地區。
司馬越雖然名義上掌握了天下大權,但實際上他能控制的范圍只包括青州,徐州,豫州,兗州,揚州荊州北部,還有冀州南部,洛陽周邊等地區,而這些地區匯集了從關中地區逃難過來的大量流民,面對西晉王朝的殘酷壓迫,這些黎民百姓對于司馬家族有著沒齒的仇恨,這對司馬越維持自己的統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如何重整天下,再樹中央權威,才是當時的重點。
然而,東海王司馬越及其屬僚大多出身士族門閥,不通實務故而行政水平低下。而被他擁立的司馬熾同樣不甘淪為傀儡,值此社稷危亡之際,身為實權諸侯的東海王司馬越與自己擁立的皇帝,展開了長達五年的內斗!
▲司馬越一系的控制范圍就在中原、并州、冀州局部地區,統治及不穩固
東海王的崛起
西晉時期,世族門閥快速崛起,晉王朝希望通過大封諸侯的方式制衡地方門閥,但這種制衡關系的前提是中央朝廷能夠樹立起威望,然而,八王之亂卻正好摧毀了中央政權的威望。反倒是地方諸侯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政治實體。
玄學的興起使得地方的門閥壟斷了文化教育,對于各地區人才的選拔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力,各州的地方官能否獲得門閥控制的地方人脈的支持決定了他們的政治前途。此外,門閥通過土地兼并,囤積了大量土地,又掌握了經濟大權。
鎮守地方的宗室藩王本身的血統就是一個強大的政治資源,特別是在中央,朝廷權威喪失后,宗室藩王同樣是司馬家族的人,這就為另立中央提供了條件。在軍事方面,西晉王朝設立了一系列的軍鎮,軍鎮都督控制軍權,獲得都督的支持或者宗室藩王直接兼職都督就等于掌握了槍桿子。
因此一但整合起門閥士族的人脈和財力、當地的都督區藩王的血統,外加上都督區的兵權,那就可以構筑一個強大的政治團體,而司馬越形成的這個政治團體為后來東晉的成立和“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立定了基礎。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竊國大盜。司馬越對于整個中原地區的統治缺乏合理性,他最害怕的,就是被別人奪權。因此,在八王之亂結束后的五年中,作為名義上擁有天下大權的司馬越只干了一件事——集權。但他的集權并沒能給天下帶來任何建設,只是一味的加強東海王一系在整個晉王朝的影響力。
司馬越幕佐現可考知共79人,他們分布在15州近50郡,絕大多數為士族,沾染玄風之士約比儒學之士多出一半以上。其中瑯琊王氏占據了重要地位,成為司馬越幕府的中堅力量,司馬越幕僚是朝中權臣幕府中規模最大、人才最多、玄學化程度最高的一個。
這樣的一群玄學家顯然不具備什么治國理政的才干。簡而言之一句話: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正是這么一群“好慕玄虛”的門閥士族構筑了東海王一系的政治基礎。
晉懷帝的反擊
第二部分,我們敘述了,東海王司馬越的政治基礎是一群以玄學家為主的門閥世族, 這群人往往沉迷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與現實的政治需求脫節,這就導致東海王司馬越的這套政治班底,在處置國政和軍事事務的過程中效率極其低下,但為了保全自己的全是東海王司,馬越堅決不肯放權給別人,更不肯將權力交給天子。
這個時候,匈奴人劉淵在并州建立割據政權,川蜀之地,賨人李雄率領流民反晉,關中地區在氣候突變和常年的戰爭中被破壞殆盡大量原居于雍州,并州地區的老百姓只能跑到冀州豫州地區乞討求生,成群結隊的流民無所生計,只能起兵造反,嚴重的動搖了司馬越的統治。
鑒于東海王集團的無能,皇帝司馬熾也開始了奪權的斗爭,其奪權斗爭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掌握中央禁軍,并啟用一些少壯派的將領,以此將禁衛軍收攏到自己的麾下。禁軍是西晉王朝最為依仗的精銳部隊,戰斗力冠絕天下,是西晉朝廷權威的保障。
凡是各地都督府無法對付的叛亂,如公元299年的齊萬年叛亂和280年禿發樹機能之亂,關中都督和涼州大軍都無法應對的叛亂,全部在中央禁軍(史書記載“宿衛軍”)的兵鋒之下瓦解冰消。
八王之亂期間,從趙王司馬倫到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只要是控制了洛陽朝廷,都要極力的拉攏禁軍,確保自己可以代表朝廷權威。特別是八王中最為“公忠體國”長沙王司馬乂,僅僅依靠量少而精良的禁軍力抗關中、鄴城兩大都督府和豫州、揚州、沔北都督府各一部,近四十萬大軍的圍攻。
雖然長沙王司馬乂因東海王背叛偷襲,在戰局徹底分出勝負前就終兵敗身死,但洛陽宿衛軍也避免因戰局的延長而遭遇更大的損失。雖然成都王司馬穎曾經對禁軍中不服從自己的軍官進行了清洗,但禁軍主體依然得以保存。直到永嘉時期,禁軍的規模和戰斗力都得到了保存,這也就給司馬熾提供了寶貴的兵力。
▲洛陽的禁軍幾次經歷重組,到西晉后期依然頗有戰斗力
▲司馬越的無能使得石勒等反晉勢力武裝在河北、河南地區肆意馳騁,進一步破壞了司馬越對其勢力范圍的統治
除了宿衛禁軍,晉懷帝在地方也找到了可以制衡司馬越的合作伙伴。由于司馬越集團能力低下,根本無力鎮壓漢趙政權和各路起義軍,石勒、王彌、公師藩等人在黃河兩岸肆意攻城略地,甚至還把鎮守鄴城的東海王的廢物二弟司馬騰給殺了。反倒是活動在冀州、兗州、青州的茍晞茍純兄弟僅僅依靠少量的兗州地方駐軍,可以勉強維持山東河北地區的秩序,并且多次擊敗了名將石勒和王彌的軍隊。
面對戰績斐然的茍晞兄弟,東海王司馬越感到了強烈的不安。對于東海王司馬越而言,雖然自己無力鎮壓各地起義軍,但這并不意味著取得輝煌戰果的茍晞就有資格掌握兵權,因此司馬越多次想要奪取茍晞苦心經營的兗州兵權,如此亂世,丟了兵權就等于丟了命。自私到愚蠢的司馬越和茍晞之間產生了不共戴天之仇。
因此,晉懷帝開始大力支持茍晞兄弟,借助茍氏兄弟在兗州的勢力威懾司馬越的大后方——徐州和青州。
▲茍晞屯兵兗、青,南下可以威脅到東海王集團的大本營
內斗禍國
晉懷帝扶植禁衛軍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效,公元309年,漢趙皇帝劉淵連續兩次出兵圍攻洛陽,晉軍經過苦戰,兩次擊敗了漢趙軍隊的圍攻。但是就在晉懷帝和朝臣艱難支撐局面的同時,東海王集團的行為卻實在令人大跌眼鏡。
晉懷帝雖然是被司馬越扶持才當上的皇帝,但東海王身為遠親,且依靠青徐地區士族才獲得了權力,這就導致司馬越在洛陽朝廷的影響力不足,無法完全控制皇帝,這就給了皇帝和朝中大臣一定的活動空間。特別是最有才干的繆胤、繆播兄弟得到了皇帝的重用,繆播被授予中書令職務,這也是八王之亂爆發以來,皇帝第一次奪回了裁決機要的權力。
東海王面對皇帝在軍事和政治方面的舉措大為震驚。在手下,劉輿、潘滔的攛掇和誣告之下,永嘉三年三月十八日,東海王發動政變,派遣士兵突襲皇宮,將繆胤、繆播兄弟等十余名朝中大臣殺害。隨后,又以宮廷禁軍多次干涉政局,是導致全國戰亂的元兇為理由,罷免了皇帝剛剛培養和拉攏的全部中層軍官(記住這件事)。
原文:
越疑朝臣貳于己,劉輿、潘滔勸越悉誅(繆)播等。越乃誣(繆)播等欲為亂,乙丑,遣平東將軍王秉,帥甲士三千入宮,執(繆)播等十馀人于帝側,付廷尉,殺之。帝嘆息流涕而已。……太傅越解兗州牧,領司徒。越以頃來興事,多由殿省,乃奏宿衛有侯爵者皆罷之。時殿中武官并封侯,由是出者略盡,皆泣涕而去。更使右衛將軍何倫、左衛將軍王秉領東海國兵數百人宿衛。——《資治通鑒·晉紀九》
司馬越的詭計立竿見影,剛有起色的皇權勢力被迅速被摧毀,洛陽的君臣斗爭以司馬越全勝告終。自此,繆播等大臣被害,導致晉懷帝失去了裁決機要的權力,自此皇帝詔令再難出宮一步。
罷免晉懷帝任命的宿衛禁軍武官后,這些被皇帝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無以為生,只能含淚離去,此舉不僅導致禁衛軍出現了人才斷檔,而且還把一些中層軍官逼到了漢趙那一方,比如左積弩將軍朱誕就投靠了漢趙劉淵,將洛陽周邊的防務情況全部透露給了漢趙軍隊。
史書記載:“左積弩將軍朱誕奔漢,具陳洛陽孤弱,勸漢主淵攻之。淵以誕為前鋒都督,以滅晉大將軍劉景為大都督,將兵攻黎陽(資治通鑒·晉紀九)。”拉開了漢趙三攻洛陽的序幕。
在摧毀了晉懷帝在朝廷的勢力后,永嘉四年,司馬越開始向西晉的中流砥柱——茍晞下手了。司馬越的幕僚潘濤誣陷茍晞謀反,想要在名義上剝奪茍晞的合法權力,以便于未來討伐茍晞。此舉導致了茍晞和司馬越一系徹底鬧翻。雙方由此開始兵戎相見。
時潘滔及尚書劉望等共誣陷晞,晞怒,表求滔等首,又請越從事中郎劉洽為軍司,越皆不許。——《晉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三十一》
永嘉四年,茍晞的勢力只分布在兗州青州一帶,不僅實力有限,還要時刻防備曹嶷、石勒等人的襲擊,司馬越和茍晞公然翻臉,導致茍晞不得不在防范各路反晉大軍的同時,額外分出一部分軍隊防范同為西晉大臣的司馬越。給青州兗州防務工作構成了巨大的壓力。
隨著朝中大臣就戮;禁軍武官隊伍瓦解;外加青州茍晞勢力遭到削弱,司馬越成功破壞了晉懷帝恢復皇權主導大局的計劃,西晉王朝再也不可能獨立平定各地叛亂。到了永嘉五年,東海王及其黨羽確實重新掌握西晉大權。
然而,與他一起得意的還有趁著晉朝內斗而做大的反晉武裝和各路割據勢力。直到永嘉四年末,幽州王浚坐擁數萬精兵,萌發了割據河北稱帝的野心;荊州和豫州淮西地區已經被關中地區的流民控制;青州地區也出現了軍閥曹嶷的反晉勢力,天下分崩已然不可避免。
▲永嘉四年局勢圖,漢趙政權出現多股獨立勢力,石勒的鐵蹄從河北到長江肆意馳騁,但晉朝方面也是派系林立
此時,漢趙政權基本控制了并州,多次渡過黃河,直接進攻西晉首都洛陽,大權旁落的晉懷帝能依仗的武裝只有東海王(控制下的宿衛禁軍和青徐都督區的殘余部隊)和自顧不暇的茍晞兩只武裝。作為西晉王朝實際控制人的司馬越早就被糟糕的戰局嚇破了膽,根本就沒有反擊甚至抵抗漢趙進攻的勇氣。自公元309年開始,漢趙軍隊開始不斷攻打洛陽,而史書上卻從沒記載過,司馬越有什么主動出擊的打算。
司馬越之所以不敢主動出擊,一方面是他本人和整個東海王系官員執政能力低下。另一方面,由于早前司馬越為了奪取禁軍控制權,將駐守洛陽的宿衛禁軍將領全部掃地出門,換上了東海王系的軍官,東海王一系的將領能力強弱暫且不說,僅憑東海王曾經背叛過長沙王司馬乂的黑歷史,他的資歷就無法收服禁軍之心,加之兵不識將,將不識兵,首都禁軍的規模雖大,但是司馬越也不敢擅自調動出戰。
面對“國破山河碎”的局面,東海王及其黨羽只在乎權力到底是不是我的。公元310年,就在漢趙三攻洛陽;石勒轉戰河北淮南之機,司馬越穿上鎧甲,終于向傀儡天子請命,以討伐石勒的名義,帶領著幾萬軍隊和幾乎所有的朝廷官員從洛陽出發了,然而這支軍隊此行的目的確是逃跑!而遭到威脅的石勒,也已經磨刀霍霍,準備好迎接一場大決戰……
參考文獻:
[1] 林校生.司馬越府“雋異”與西晉王朝的歷史出口[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3):93-104.
[2]《資治通鑒·晉紀九》
[3]《晉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三十一》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志歸浩然,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海王大起底,CG特效打造超能力朋克范兒
海王平常使用的武器是普通三叉戟和五叉戟,但當他穿上海王“圣衣”,手握波塞冬三叉戟時,立刻就具有號令七海的至尊能力。
海王小時候就展示出與海洋生物溝通的能力。
漫畫里的海王有時很孩子氣。
湄拉在漫畫里性格更加復雜。
海底水族的服飾設計力求達到美學與力學的統一。
海底有類似古羅馬競技場建筑風格的宮殿。
復古與新科技的巧妙混搭,成為影片視覺呈現的一大特色。
海王(左)與同母異父弟弟海主(右)的打斗是片中重頭戲。
《權游》中的馬王。
海王亞瑟。
作為DC今年唯一的超級英雄動作冒險巨制,由華裔導演溫子仁執導,杰森·莫瑪、艾梅柏·希爾德、妮可·基德曼等明星聯合主演的《海王》即將于今日登陸內地院線,從市場角度來說,《海王》占據了極佳的檔期,影片不僅比北美提前兩周在內地上映,也正好接棒在內地票房火爆的漫改大片《毒液》,并且離年底賀歲檔也有兩到三周的空余。這部耗資1.6億美元的影片的票房表現不僅事關內地今年總票房能否突破600億,也是DC電影自去年《正義聯盟》口碑票房遭遇翻車后,一次要正名的“翻身仗”。
雖然還沒有解禁爛番茄評價,但是已經解禁社交媒體口碑的《海王》,獲得了清一色的好評,票房分析師羅天文認為,“目前看來《海王》的預售成績不算太出彩,但根據它的熱度幾乎可以到達8億量級,但是在好口碑的加持下,有望在缺乏動作巨制外片的12月拿下10億以上的票房,加上大眾對觀影的空前熱情,影片也很有可能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新京報專訪主創、獨家揭秘“海王”故事文化,解讀幕后制作故事,共同走進神秘的海底亞特蘭蒂斯王國。
【解碼海王】
身世來歷,半人類混血
電影《海王》故事線很簡單,主要講述了庫瑞的出生,成長,并最終成為“大海之王”的故事。海王原名亞瑟·庫瑞,他從小就展現出了遠超常人的特質。他的武器,是著名的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冬的武器,能操控大海力量,掀起風浪的魔法三叉戟。在DC漫畫世界里,他是正義聯盟的創始人之一,是海底城市亞特蘭蒂斯的國王。作為一名君王,海王統治著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地表,全球97%的生物皆可聽其調配。可以說,海王是一個擁有豐富歷史而且極為復雜的漫畫人物。在DC電影宇宙中,海王被重塑成為更加強壯的形象。根據漫畫中的內容,海王是美國慈恩港燈塔看守人湯姆與海底之國亞特蘭蒂斯女王亞特蘭娜所生、擁有半人類、半亞特蘭蒂斯人的血統。
家庭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海王亞瑟從亞特蘭蒂斯女王母親亞特蘭娜那里繼承力量,從普通人父親那里繼承人性,兩個來自不同世界的人沖破世俗彼此相愛。他是跨越種族的愛情結晶,也是在他們被迫分離的環境下長大的,那么陸地和海洋哪里才是他的歸宿呢?因為海王父母的愛情對于世俗來說是一種禁忌甚至是挑戰,這給他的生活帶來了一種疏離感。亞瑟從小缺失母親陪護,他的母親亞特蘭娜在燈塔家中受到來自亞特蘭蒂斯的一場襲擊后,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將給這個家庭帶來無窮危機,她不得不離開丈夫和幼小的兒子回到海底。
超凡能力,水陸通用
因為DNA中有一半來自亞特蘭蒂斯血脈,亞瑟發現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擁有了各種超能力:他力大無比、可以在水下呼吸、高速移動、承受深海的高壓、可以與海洋生物自由溝通。他幾乎刀槍不入并快速愈合傷勢……除了他的水下超能力,他在陸地上也是個“超級英雄”,無論是在水下還是在陸地,他都擁有非凡的力量。另外,生活中的他生性不羈,是個喜歡買醉然后開嘴炮的糙漢子。
在漫畫中,亞特蘭蒂斯人非常忌諱有金色頭發和水色眼珠的人,而海王天生就有這些生理特點。在影片《海王》中,海王的頭發像他的母親,偏亞麻色,水色眼珠成年后并不明顯。另外在漫畫中,海王有一個弱點:每小時至少接觸一次水,否則就會死去,但在影片中,沒有體現這一點。
朋克造型接地氣
很多人評價海王造型“非常朋克”,他有金黃的長發、結實的肌肉、渾身都是文身,還穿著一條緊身皮褲,事實上,最初創作的時候,主創就希望海王成為一個不太一樣的超級英雄,就像如果跟其他超級英雄在一起時,可能會因為跟蝙蝠俠意見不合就直接揍蝙蝠俠,導演溫子仁則認為所有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以朋克裝扮來打造海王和他的性格非常相符,而且接地氣。
揭秘
漫畫中的海王,是個彩蛋王
●海王在1941年的漫畫中首次問世,他初期在海上抗擊納粹海軍,中期專心對付諸如“黑蝠鲼”等海盜,后期曾經被謀殺但又復活加入黑燈軍團成為活死人,然后又被復活。
●在1994年的漫畫中,海王在食人魚池塘中失去左手(堂堂海王卻被魚所傷?),斷臂后裝過鉤子和特殊金屬的假肢等(楊過 鐵鉤船長的既視感)。
●海王曾因尋仇遷怒,抬升海面淹沒西歐,造成600多萬人死亡。
●漫畫中,海王曾追求過神奇女俠。但在二人的婚禮上,神奇女俠的母親被亞特蘭蒂斯人暗殺,神奇女俠與海王翻臉,她不但取消婚禮,后來還曾將海王前女友湄拉斬首,亞特蘭蒂斯人和亞馬遜人爆發戰爭。
●在火星人進攻地球且眾多超級英雄失蹤的危機情況下,海王曾一度成為“正義聯盟”的領袖,他親自招募并訓練了四個新隊員吉卜賽女郎、震波、雌狐、鋼人入盟,危機解除后,海王辭去領袖和湄拉享受二人世界。
●在漫畫中,海王的妻子是海后湄拉,二人有一個兒子,但在一次大戰中兒子不幸喪生,湄拉將喪子怪罪于海王的懦弱,因此兩人感情決裂。
特效
炫目“海底王國”究竟如何打造?
角色服裝 同時體現漂浮感和金屬感
為了能在電影中實現溫子仁對于海底角色的想法, 經驗豐富的服裝設計師許姆·巴雷特邀請到老牌DC漫畫家保羅·諾里斯(負責海王)、尼克·卡迪(負責湄拉,奧姆和黑蝠鲼)共同設計全片對服裝的設計共使用了超過2500種材料,在巴雷特看來,亞特蘭蒂斯中每個人都處于在水下漂浮、游泳或戰斗的狀態,通過吊威亞可以讓演員看上去是漂浮在水中。但視覺特效需要看起來像實景,所以服裝的懸浮感很重要,要使它們看起來薄如蟬翼。設計團隊仔細揣摩了亞特蘭蒂斯的歷史,“亞特蘭蒂斯人曾經也生活在陸地,幾千年前他們遷居海底。他們在水下不斷進化。我們會想他們的網狀魚鰭是否是從雙腳進化而來?我認為他們服裝的材質,形狀以及顏色都受到他們周圍珊瑚,魚類以及海藻的影響,特別是他們的盔甲。對我們而言采用金屬制作的盔甲是非常不實際的,因為演員需要長時間吊在威亞上,金屬盔甲對他們來說太重了,所以最后用了有金屬質感的纖維物制作盔甲。”
海底光線 藍色和金色為主色
事實上,光線是亞特蘭蒂斯戰士制服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電影制作團隊想到用“生物發光”的創意來照亮深海,于是在戰士面部設計了LED設備,內部由小型淺色濾鏡片組成,它們可以在演員的臉上反射藍光,設備通過程序控制可以發射出200種不同的燈光。另外,每一場戰役都需要武器,結合漫畫原作與劇本上添加的部分,《海王》不但擁有由鐳射槍和其他超現代武器帶來的科幻元素,還大篇幅保留了亞特蘭蒂斯各種三叉戟肉搏戰,道具大師里奇·德內說,“三叉戟是我們的圣劍和圣杯,是整部電影亞瑟和湄拉一直在尋找的寶物,溫子仁一直堅持在三叉戟上增加文字,因此我們研究了大英博物館收藏品上的古文字,從中獲得了許多對于亞特蘭蒂斯的靈感。另外金色在攝像機上看起來效果很好,光是這個顏色涂漆就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
文化構建 古羅馬混搭新科技風
在設計師比爾·布雷斯基腦海中的亞特蘭蒂斯水下世界很像古羅馬,“如果它還沒有滅亡的話,那里是現代科技和古代風俗的結合,還保留著角斗士的競技場。那就是我想象中的亞特蘭蒂斯,一個未被征服的獨立世界,高度發達的同時還背負著古老的權利和風俗。”他認為,全片至少三分之二的場景都處于海底,這是最復雜的挑戰,“亞特蘭蒂斯是個水下文明世界,一群人來到海底并在那里定居, 逐漸演變成七個王國:亞特蘭蒂斯、咸水族、漁夫族、澤貝爾族、海溝族、逃亡族及迷失族,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陸地世界是什么樣的。最后我們采用了來源于地中海某地的新古典主義文化,可能是希臘文化甚至是埃及文化的先驅。但和它不同的是我們添加了數字技術的元素。”
實地取景 CG 50多個場景完美呈現
《海王》主要在澳大利亞昆士蘭黃金海岸拍攝,該片使用了威秀娛樂所有的九個攝影棚。電影共搭建了50多個場景,其中主要有亞特蘭蒂斯宮殿以及競技場、國王奧姆的軍艦及先王的寶座等。盡管有大量的拍攝空間,拍攝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海底世界的水流,溫子仁表示,“我喜歡拍攝實景,實景拍攝越多越好,我們拍攝了許多模擬水下的實景,一開始我們在藍幕前進行拍攝,有幾天將設備浸入水槽之中進行拍攝。對我來說依舊需要進行實景拍攝,只有非常復雜的特效才需后期制作。”對特效團隊來說,他們的壓力則更大,特效監督麥基文表示,7個海底王國,數千種生物都要通過CG呈現,演員們又是在干燥環境下進行拍攝,之后再制作成水下的效果太具有挑戰,例如頭發、衣服等所有東西在水下看起來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頭發都要進行CG渲染,就只有不斷使用不同的幀頻、設備移動演員來營造一種水下移動的感覺。
【對話】
導演溫子仁喜歡《西游記》 杰森·莫瑪心里住著小狗狗
新京報:花了兩年半的時間打造《海王》,對于你來說它意味著什么?
溫子仁:這部電影與心愿達成有關,對于我來說就是實現我的愿望,也是我拍這部電影的額外收獲——在電影中創建一個新世界。我們創作了所有這些不同的場景、人物、服裝、生物……所有的一切,幸運的是一路上能有如此出色的幕后團隊以及天賦異稟的演員與我為伴。
新京報:有沒有考慮過在你未來的電影加入中國神話的元素?
溫子仁:我是個華裔,在我長大的過程當中聽到很多中國的故事。從小我就非常喜歡《西游記》、還有像《大話西游》一樣的故事,例如孫悟空也是非常棒的,再加上角色背后蘊含的哲理也非常令人振奮,所以將來我一定會考慮。我成長的過程當中其實已經受到了中國元素的影響,以前拍恐怖片就已融入不少了。
新京報:都知道你是學海洋生物學的,這個專業對你的表演有幫助嗎?
杰森·莫瑪:對海洋的熱愛當然有(幫助),其實我是在夏威夷出生,我一直都想在大學里學海洋生物學,也曾幻想以后從事海洋生物方面的工作,但后來就參加了影視工作,雖說做電視節目時經常喝酒,也記不清楚當時發生了什么。但對于海我能有所感受,從菲律賓到夏威夷,到塔希提島還有斐濟,許多島嶼都有他們自己供奉的水神。這些都引起了我的共鳴。
新京報:亞瑟這個角色和你之前在《權力的游戲》或是其他影視作品中扮演的硬漢有什么不一樣嗎?
杰森·莫瑪:我想其他角色比亞瑟要更堅強一些,正如我之前講過海王是跟我的性格最接近的,他橫跨海陸。溫子仁很熟悉我,所以他把原本構想的這個比較好笑的角色展現出了不同。影片里你可以看得到海王有他脆弱的一面,這是我的其他角色里可能沒有的。比如說最后的場景里我們跟海怪打斗充滿了自己的回憶。賦予海王的元素特別多元,他表面上是硬漢,但心里也會像小狗狗一樣,會談戀愛、會墜入愛河里,是個極其豐富的角色。
撰文/周慧曉婉
戰績0:500,1066年前的盎格魯撒克遜騎兵,戰斗力有多差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洗兵大秦海上波
字數:4370,閱讀時間:約15分鐘
編者按:“一個習慣于吃敗仗的民族!一個缺乏軍事素養的民族!”聽到這個尖銳到刻薄的評價,恐怕許多人很難猜出這究竟是哪個缺乏光榮歷史的民族,甚至會聯系到某些國家近代的屈辱歷史,也猶未可知。但與大眾的刻板印象恰恰相反,這句來源于“征服者”威廉在黑斯廷斯戰役前演講的貶低對象,恰恰就是創造了赫赫有名的“日不落帝國”,在許多人眼里自古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文成武德無一不備的“盎格魯-撒克遜人”。
甚至,征服者威廉毫不留情地貶低不列顛島上的“昂撒民族”是連弓箭和騎兵都不會用的劣等蠻族,自古以來就落后無能,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凱爾特人時代,出現在愷撒統領的羅馬遠征軍團面前的不列顛土著早就裝備了馬拉戰車和騎兵。《高盧戰記》中記載,面對登陸的羅馬軍,不列顛土著大膽地派出戰車和騎兵,來到灘頭阻擊,土著騎兵“輕松自如,熟悉地形,或是站在岸邊,或在入水不深處猛擲標槍,或者策馬沖殺前行。這些馬匹都訓練有素,矯健靈活。”而戰車則“戰馬狂嘶,車輪軋軋,使對方陣營陷入混亂......技法純熟,即使是從陡坡沖下,也可對飛奔的戰馬掌控自如,或停或走,隨心所欲。”
▲不列顛島的凱爾特土著以慣用“車騎戰術”而著稱
盡管相對于歐洲大陸上的群體,孤懸海島上的不列顛土著所擁有的與戰馬相關的軍事技術水平并不高,但絕不是對騎兵一無所知。羅馬帝國對不列顛的征服則帶來了更多的軍事技術,甚至有5500名薩爾馬提亞騎兵加入了不列顛的羅馬駐守軍團,這些東方赫赫有名的游牧騎手裝備了重型騎槍、鱗片甲甚至是戰馬鎧甲,無疑大大提高了這一時期不列顛島的“整體馬戰水平”。
▲駐守于不列顛島上的羅馬薩爾馬提亞族騎兵
但隨著歐洲民族大遷徙和羅馬帝國的崩潰,不列顛島上的羅馬據點也陷入衰退,而新的入侵者也降臨英倫島嶼——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日耳曼人紛紛渡海侵入不列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英格蘭”一詞的意思即盎格魯人的土地。
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算得上“不知道騎兵的用法”,他們一開始的規模甚至與后世的維京海盜相仿佛,比羅馬軍團小得多,往往只乘兩到三艘船來到不列顛,而當時每艘船只大體上最多能搭載50-60人,也就意味著絕大多數入侵者可能只有100-200人。如此小規模的侵略,代表盎格魯-撒克遜人也很難運輸足夠的馬匹,從北歐渡海的小船很難裝載足夠多的戰馬,更別提為它們提供食物。
盡管缺乏人數優勢和騎兵技術,但日耳曼入侵者對瀕死的不列顛羅馬文明社會仍然是巨大威脅,同期的不列顛歷史學者記載,渡海而來的“蠻族人喜歡破壞和劫掠,正如他們喜歡屠殺和暴行一樣,他們經過一處,把所有的東西都掠走,留下的只不過是閃閃的火光和凄涼的廢墟”。
不列顛居民紛紛向自身已經瀕臨死亡的羅馬帝國求援,“野蠻的敵人把我們驅趕到海上,大海又把我們驅趕到敵人面前。面對著大海和敵人,我們要么被殺死,要么被淹死”,可并沒有得到什么支援。
與此同時,北方原本被羅馬人擋在哈德良長城之外的“蠻族”——更早的不列顛凱爾特土著皮克特人、斯特拉斯克萊德人也開始南下劫掠,他們倒是保留了優良的騎兵傳統。
斯特拉斯克萊德人習慣于跟隨他們的畜群移動生活,成年男子手持長矛,騎馬劫掠,不分青紅皂白地襲擊。皮克特人則經常騎馬向羅馬人沖鋒,然后立即撤退,引誘羅馬騎兵遠離他們的步兵。然后,第二批皮克特人會從樹林里跳出來,殺掉任何愚蠢到追趕他們的羅馬人。
▲斯特拉斯克萊德人騎兵
▲皮克特人的騎兵
外有強敵,又無援助的不列顛“文明土著”又陷入了最致命的危機——內斗,舊的血緣部落體制戰勝了羅馬的官僚制度,但上古氏族所謂的“醇風美俗”早已不在,自治的“小共同體”制造了無數的昏庸暴君,按照當時歷史學家的說法,“選舉國王,不是依據上帝的法令,而是依據他們比常人更為殘忍的天性。這些國王在沒有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能之前,就死于內斗,因為本性更殘忍的人將會被選為國王”。
盡管羅馬化的凱爾特人,不列顛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亞瑟王”一度應用羅馬人的騎兵戰術對抗日耳曼步兵,得以痛擊他們,使得日耳曼人在大約50年內不能再進一步擴張。但大勢卻絕非少數人所能阻擋,爭權奪利的不列顛諸王不斷引狼入室,更多的由盎格魯-撒克遜人建立的小王國遍布不列顛島,不列顛的土地上戰亂不息,到處都是征戰與殺戮,市鎮被毀,耕地減少,許多帶著王冠的頭顱被砍下,大地上滿目瘡痍。
在戰火中,原先羅馬人留下的痕跡除了筆直寬闊的羅馬大道外盡被抹去,農田被茂密的森林所覆蓋,原先人煙稠密之地成為群狼棲息之所。文明化、羅馬化的凱爾特社會崩潰了,人口劇烈下降,一直到11世紀,人口仍只相當于羅馬統治時期的一半。
相較于保存了羅馬養馬傳統的歐洲大陸諸日耳曼王朝,比如墨洛溫和加洛林王朝,不列顛的馬種退化相對嚴重,盡管盎格魯-撒克遜世界仍能通過荷蘭地區的弗里斯蘭人輸入質量較好的歐洲馬匹,但數量十分有限。
大多數的不列顛馬匹仍舊是矮小而堅苦耐勞的本地馬種,比如英國人自稱血統悠久且“世界上最古老”的埃克斯穆爾矮馬,這些隨時可以使用的馬匹并不總是非常適合貴族武士沖殺戰斗,它們通常只有“11掌-12掌”高,即肩高不過114-130厘米,甚至夠不到秦軍戰馬的及格線。
▲埃克斯穆爾矮馬(Exmoor Pony)
當然,即便不能跨馬沖殺,戰馬仍然在別的地方有大的用處。例如象征權力和尊貴的身份象征。古英語諺語“貴族應該騎馬,部隊應該緊密地騎在一起,步兵應該站穩腳跟”就是這一點的體現,詩句中也有“精工打造的馬鞍,裝飾著華美的寶石,這才是高貴國王的戰袍”的描述。
盡管與其他的日耳曼部落相比,盎格魯 - 撒克遜人埋葬馬匹和馬具非常罕見,考古顯示的數量極其稀少,迄今為止只有不到四十個例子,反倒是最富有和最高貴的大貴族會用戰馬和鍍金的馬具做陪葬,比如考古中出現的英格蘭“金馬鐙”。
除此之外,這一時期的馬倒是經常作為早期金屬制品的象征出現,當然也是拜印歐民族的崇馬傳統所賜,僅有的馬骨常常以維京的異教徒船葬形式出現。
▲英格蘭地區出土的馬鐙,基本都有鍍金和精美的紋路
使用馬匹作為運動——比如在馬上揮舞武器,展示自己的武勇嗎,乃至充作休閑時的交通工具是“炫耀性消費”的一部分,這是這一時期盎格魯-撒克遜的“精英生活方式”,將馬納入社會崇高成員的葬禮是增加輝煌的另一種手段。
▲不列顛金屬制品中的馬形象
在阿爾弗雷德國王時代,大部分盎格魯-撒克遜軍隊用戰馬來偵察、傳信或者運輸,盎格魯撒克遜國王要求鄉紳和民兵們除了準備劍斧和盔甲外,還要提供戰馬。從北歐而來,幾乎征服不列顛的克努特大帝更是要求麾下貴族的軍事職責里,包括準備四匹有馬鞍的戰馬和四匹沒有馬鞍的備用馬,更低的軍事貴族等級則要求提供四匹馬,但這些戰馬大概率只是貴族的機動工具和馱獸。
但是,在騎兵的意義上使用戰馬,在馬背上用長矛戰斗,對于整個盎格魯撒克遜時期來說并不合時宜。雖然馬鐙,馬鞍,長矛和盾牌都在戰場上使用,但沒有直接的歷史證據表明盎格魯人有過大規模的騎兵沖突。
▲8世紀時期的盎格魯-撒克遜騎手
▲石雕上的不列顛騎馬武士比武
▲出土于掃克伯恩的盎格魯-撒克遜騎馬武士
在更多的時候,那些有錢購買和飼養戰馬的盎格魯-撒克遜貴族,很容易依靠戰馬來完成長途行軍或戰場機動,甚至是在迅速攔截襲擊者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或許,戰馬也可能成為良好的指揮平臺,首領騎在戰馬上,居高臨下地指揮他麾下的步兵。但一旦抵達他們需要的戰場地點,英國人的主力就會將馬匹送往后方,自身下馬徒步作戰。這一點和昂撒民族的同鄉維京人是如此相像,近乎完美地復刻了他們祖先的軍事文化。
歷史上的幾次軍事慘劇表現了盎格魯-撒克遜人并不擅長使用騎兵,赫里福德鎮之戰中,盎格魯-撒克遜人遭遇了可恥的軍事失敗,因為諾曼人伯爵要求并不擅長騎馬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強行騎在馬背上投入戰場,去對抗威爾士軍隊。結果甫一交鋒,盎格魯-撒克遜“騎兵”就悉數崩潰,因為他們完全不會在激烈搏殺的戰場上控御馬匹,更別提大規模成隊列作戰了,據歷史學家記載,“大約有四五百盎格魯-撒克遜騎兵被殺,而他們沒有殺死哪怕一個敵人”。
公元991年,爆發于埃塞克斯的一次戰役中,英國人對抗維京人,在戰前英國首領拜爾特諾特將己方的全部戰馬趕到后方由人看守,其他人結成盾墻作戰,只有他自己還騎在馬上指揮。結果當拜爾特諾特落馬時,他的坐騎據說被人騎走,剩下的英國人目睹了戰場上唯一的一匹戰馬“逃走”的場面,紛紛誤認為首領棄軍而逃,原本堅實的隊形就此瓦解。
▲巴約掛毯展示的受傷和垂死的戰馬
▲奧塞貝格掛毯上的挪威馬
在斯坦福橋之戰中,盎格魯-撒克遜國王哈羅德和他的親衛隊都騎著配備了完整馬具的戰馬,國王“踩在馬鐙上,坐得很穩”,但抵達戰場后,他們都下馬徒步結陣,排成了整齊的日耳曼盾墻陣型。
顯而易見,盎格魯-撒克遜人善于步戰而嚴重短于騎戰。他們的步戰水平的確優秀,在黑斯廷斯大戰之中,面對夾槍沖鋒的諾曼騎士,英格蘭人就“像在地上生了根一樣巋然不動”,每一名英格蘭士兵都“在英勇地抗擊。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盡其所能地抵抗。他們投擲各種各樣的東西,包括長矛、鋒利的斧子以及系在木棍上的石頭”,陷入混戰的諾曼騎兵被迫與英格蘭人近身肉搏,并遭受了沉重的損失。
而這也意味著“原生”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很難產生真正的騎兵部隊,連諾曼騎兵都難以撼動的英格蘭盾墻當然可以對付那些騎著矮馬、分成部落作戰的少數蘇格蘭、威爾士騎馬戰士,而那些少數自詡武勇的英格蘭本族騎馬武士則會成為戰場上的明顯目標,而且受驚的戰馬四處亂跑,很容易對這對步兵構成重大危險,更不用說它們對英格蘭傳統戰術和陣型造成的分心和干擾。
盎格魯-撒克遜人孱弱的騎兵既出于他們保守而“實用”的歷史傳統,也由他們所處和所制造的環境所導致,但無論如何,落后就要挨打,諾曼征服者帶來了歐洲大陸上更先進的騎兵技術,從而用劍與血再一次征服了不列顛諸島,讓盎格魯-撒克遜人品嘗了他們祖先曾做過的事情。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子孫富裕了,祖上也就闊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這段“黑歷史”就被歷史長河的滾滾波濤所遮掩。
參考文獻:
《Alfred's Wars_ Source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Anglo-Saxon Warfare in the Viking Age》
《Weapons and Warfare in Anglo-Saxon England》
《“A nobleman should be on a horse’s back”——The role of horsemen in Anglo-Saxon warfare》
《諾曼征服:黑斯廷斯戰役與英格蘭諾曼王朝的崛起》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洗兵大秦海上波,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一匹戰馬價格夠百名騎兵吃一個月?騎馬與砍殺里古代馬價靠譜嗎?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吳畋
字數:3191,閱讀時間:約6分鐘
編者按:之前曾有熱心粉絲,向冷君詢問,因《騎馬與砍殺》游戲,而產生的戰馬價格疑問。寵粉的冷兵器研究所當然要幫忙解決粉絲的疑問啊!作為曾在《騎馬與砍殺:戰團》耗費幾百個小時的玩家之一,筆者在此簡要列出一些材料,以供諸位讀者和玩家參考。
眾所周知,《騎馬與砍殺》是一款雖然發生在異位面的卡拉迪亞大陸,實際上卻以中世紀西北歐(斯瓦迪亞、諾德)、南歐(羅多克)、東歐(維吉亞、庫吉特)和中東(薩蘭德)為背景的游戲。因此,這里不妨從中世紀盛期史料較為豐富的法、英兩國入手,看看當時的戰馬究竟價值幾何。
▲圖1. 《騎馬與砍殺:戰團》
首先,什么是戰馬?
中世紀的西歐人主要推崇來自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戰馬,它們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阿拉伯帝國的阿拉伯、柏柏爾馬和羅馬帝國的軍馬孑遺。不過,當時的人們盡管已對馬匹血統和培育有了一定概念,卻仍然主要以馬匹用途劃分類型,雖然大體上可以分為軍用、獵用、乘用和農用四類,但這些分類也時常出現交集。
▲圖2.西班牙戰馬的直系后裔安達盧西亞馬
并不是所有軍用馬匹都可稱之為戰馬,軍中拉車的挽馬、載貨的馱馬一般都不會承擔戰馬角色,就連騎乘用馬也未必會是馳騁沙場的戰馬。以法蘭西為例,理想狀況下的一名騎士在出征時應當至少攜帶1匹大型戰馬(grand cheval)、1匹溫馴的騎乘用馬(palefroi)、1匹通用馬(roncin)、1匹通用小馬(roncinet)以及若干馱馬。騎士本人自然會在戰場上使用大型戰馬,他的扈從就只能將就騎余下的各類馬匹——不過,理想和現實之前總會存在巨大的差距。
▲圖3. 《法蘭西大編年史》(Grandes Chroniques de France)插圖中的大型戰馬形象
在中世紀的英格蘭,最優秀的戰馬通常稱作“右手戰馬”(destrier),它基本上就是法蘭西人口中的“大型戰馬”,一般是貴族本人在戰場上的坐騎,它不但體格高大,對其他馬匹也極具攻擊性:追逐、撕咬、踢踏都可謂司空見慣,十字軍東征期間甚至多次被戰場上的中東母馬惹得心猿意馬。“右手戰馬”的名稱據說源于貴族為了節約馬力平時不會乘坐戰馬,只讓扈從用右手牽引戰馬行進,其價格通常在20鎊(此時1英鎊含銀量約為311克)以上,甚至可能高達80鎊,也就是相當于25公斤白銀,按今天的白銀交易價格約合13萬人民幣。不過,白銀的價值在中世紀和現代差別極大,如此計算難免太過低估,若是以英格蘭普通人的購買力作為對比,那么,根據英國Nationalarchives網站的折算,1300年的80鎊大約相當于2017年的5.6萬英鎊,折合人民幣48萬元。
▲圖4. 第三代彭布羅克伯爵騎著大馬擊落對手
英軍重裝騎兵從14世紀起往往以“跑馬”(courser)充當戰馬,這類馬匹在《騎馬與砍殺》游戲中文版里譯作駿馬,游戲中雖然防御一般但速度奇快,是高速騎槍沖刺流的最愛。而在真實歷史上,需要承載人員和鎧甲的“跑馬”當然會頗為強壯,但總體而言確實比“右手戰馬”要矮小、輕捷一些,價格自然也會低不少。
較為貧窮的騎士和扈從甚至使用“通用馬”(rouncey),它在諾曼征服時代僅僅是一種農用馬,到了13世紀才發展為可供騎乘的多面手,其價格可能低至5-10鎊。作為輕騎兵或騎馬步兵投入戰斗的霍比拉游騎(hobilar或hobelar)則騎著價格最低僅有2鎊的矮馬。至于最廉價的農耕馬,據《英格蘭與威爾士農業史》第二卷中的統計數據,1300年前后的均價僅為10先令(0.5鎊),拉車的挽馬稍好一些,均價還在17-20先令(0.85-1鎊)之間浮動,不過,個別僅值2-3個先令的劣馬也屢見不鮮。
▲馱馬是騎馬與砍殺中許多玩家的起步坐騎,雖然速度最慢,后來也會擔負在物品欄減輕負擔增加移動速度的重任
當然,正如窮苦的騎砍玩家騎著旅行馬起步一樣,若是面臨馬匹緊張的狀況,挽馬、馱馬以及較為健壯的馬騾(雄驢雌馬交配所生),都可能在某些特殊場合臨時供人騎乘乃至充當“戰馬”。大名鼎鼎的圣殿騎士團對馬匹有過如下分類,其中就赫然列出了“騎乘用騾”:
1、右手戰馬
2、突厥馬
3、溫馴的騎乘用馬
4、騎乘用騾
5、馱馬
6、通用馬
▲圖6.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亞利桑那州騾騎兵
公元1302年,阿圖瓦伯爵(Comte d’Artois)羅貝爾二世(Robert II)在準備出征佛蘭德時留下過一份較為奢侈、詳盡的馬匹價目表:
大型戰馬5匹(其中1匹明確記載來自西班牙),均價280利弗爾
無特定說明的戰馬8匹,均價115利弗爾
跑馬(coursier)1匹,價值60利弗爾
溫馴的騎乘用馬2匹,每匹50利弗爾
通用馬14匹,均價34利弗爾
通用小馬3匹,均價12利弗爾
羅貝爾價目表中的利弗爾是巴黎利弗爾,當時1個巴黎利弗爾含銀量在100克左右,略少于1/3英鎊,也就是說,他的一匹“大型戰馬”足足價值28公斤白銀,按購買力折算約合54萬人民幣,普通的“正牌”戰馬單價也可達到11.5公斤白銀。
▲圖7. 羅貝爾二世雖然買了許多好馬,卻還是在同年的金馬刺之戰中被佛蘭德民兵拉下馬擊斃
但是,由于法王出征佛蘭德勞師動眾,導致馬匹價格上漲,羅貝爾二世顯然是不得不高位接盤。公元1269年,路易九世(圣路易)參與十字軍東征時,從香檳和布里市場購買的“正牌戰馬”均價約為85圖爾利弗爾(1個圖爾利弗爾含銀量為80.88克,85利弗爾約合6.9公斤白銀),這樣的價格可能更接近一般情形。考慮到此時法軍騎兵日薪約為12.5蘇(白銀41.85克),步兵約為1蘇(白銀3.34克),那么一匹良馬就可以抵得上騎兵四個半月的薪餉、步兵整整四年的收入(當然,中世紀的步兵幾乎不可能連續干上四年)!
無獨有偶,公元1277年佛羅倫薩城雇傭普羅旺斯騎兵的合約,也曾規定“正牌”戰馬的價值:每一名騎兵都必須配備一匹價值至少相當于133天薪餉的坐騎。
▲圖8. 《騎馬與砍殺》旗艦兵種斯瓦迪亞騎士,他的基礎周薪是38第納爾,基礎坐騎價格則是1224第納爾
然而,就像勞斯萊斯、法拉利等豪車,始終不可能成為汽車主流一樣,“右手戰馬”、“大型戰馬”等良馬的數量,也只占戰馬總數的一小部分。英王愛德華一世曾經坦率承認英格蘭缺乏適于戰斗的大型馬匹,因而于1282年下令,全國年收入30鎊以上的臣民,均應“保有一匹適于戰斗的強壯馬匹,并配有相應的護甲”。盡管如此,當他于同年征討威爾士時,騎兵戰馬主流價格仍然僅為5-8鎊,20鎊以上的僅占全軍戰馬總數7%。1298年,他出征蘇格蘭時的比例也大體相當,當時軍中59%的戰馬價格低于10鎊,30%的戰馬價格在10-20鎊之間,僅有11%的戰馬價格超過20鎊。
▲圖9. 反英大片《勇敢的心》便把背景設定在愛德華一世入侵蘇格蘭
不過,這樣的馬匹比例,多少是在“欺負”威爾士和蘇格蘭騎兵質量低劣,等到愛德華三世在百年戰爭之初前往低地戰場,準備與騎士之國法蘭西交戰時,英軍20鎊以上的良馬比例就已上升到29%,10-20鎊的戰馬比例變為37%,10鎊以下的低劣戰馬則降至34%。
▲圖10. 英法兩國災難性的百年戰爭實際上始于兩國在低地的代理人之戰
總而言之,對于中世紀盛期的大部分英法小貴族來說,10-20英鎊(40-80圖爾利弗爾,按購買力可折合成8-16萬人民幣)的戰馬,已經足以擔當重任,不管它在奢侈的“右手戰馬”、“大型戰馬”面前有多么寒酸,其價格終究已經是普通農用馬匹20-40倍之多,也已抵得上這一時期騎士年收入的一小半,扈從年收入的一半。
▲圖11. 《騎馬與砍殺:戰團》中的馬匹價格
無論如何,至少對《騎馬與砍殺》這款小作坊起家的游戲而言,它設置的馬匹價格階梯已經很對得起這款游戲的歷史背景了。
參考資料:
Ayton, A., Knights and Warhorses: Military Service and the English Aristocracy Under Edward III. Boydell & Brewer, 1999.
Contamine, P., La guerre au Moyen ag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80.
Hallam, H. E. (ed.), The Agrarian History of England and Wales: Volume 2, 1042-135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Hyland, A., The Medieval Warhorse from Byzantium to the Crusades. Combined Publishing, 1996.
Roger, C. J. (ed.),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Medieval Warfare and Military Techn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吳畋,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看海王前,先讀這篇就對了
本周五,《海王》就將在國內正式上映,時間比北美足足提早了兩個禮拜!
屬于中國DC影迷的節日來了,但或許還不止于DC影迷。
“新加冕的DCEU之王”
“《黑暗騎士》之后最好的DC電影”
“80年代施瓦辛格主演小島秀夫執導的《阿凡達》”
已經看過片的外國媒體給出這樣的盛贊。
小電君也已經提前看完影片,可以說,《海王》雖然是一部獨立的超級英雄電影,講述了海王的前世今生。但是主線故事還是發生在電影《正義聯盟》之后,仍然是DC宇宙的一部分。
導演溫子仁以恐怖片起家,但他沒有讓《海王》延續《正義聯盟》《蝙蝠俠大戰超人》那樣的暗黑風格。
影片整體上偏向奇幻史詩,最大看點是應接不暇的水下世界和一波又一波的動作場面,強悍的視覺奇觀將會撐爆大家的眼球!
相比于蝙蝠俠、超人和神奇女俠,海王對國內觀眾還是比較陌生。
借上映前的這次機會,小電君向大家全面介紹“海王”的前世今生。
海王的兩個身世
“海王”又名水行俠,在1941年出版的《多趣漫畫》首度出現,人物原型來自古希臘神話的海神波塞冬。
他擊沉納粹潛艇,打敗德國士兵,初登場時就是二戰時期的反戰英雄形象。
隔壁家漫威旗下的超級英雄納摩·麥肯齊誕生于1939年,這個同樣是亞特蘭蒂斯國王的人魚混血英雄也被認為是海王的角色原型。
海王在數十年的漫畫故事里歷經了多次起源的改寫和角色軌跡的改變。
其中包括“黃金時代”“白銀時代”“無限地球危機”“起源重述”“新52”等多個系列,陳述起來相當冗長復雜。
不過簡單點說,海王的身世可以歸整為兩個版本。
電影《海王》故事改編的基礎,主要是“無限地球危機”后幾個階段的結合。
海王的本名叫亞瑟·庫瑞,是美國慈恩港燈塔看守人托馬斯·庫瑞和亞特蘭娜的兒子。
母親亞特蘭娜是海洋沉沒王國亞特蘭蒂斯的女王,因為對陸地世界的好奇和多次探訪遭遇亞特蘭蒂斯的驅逐。
在一個暴風雨交加的夜晚,她與湯姆·庫瑞在海邊相遇,電影開場也還原了這段情節。
亞瑟擁有半人、半亞特蘭蒂斯人的混合血統,從小就展示出各種超能力,比如在漫畫里,父親托馬斯發現兩歲的亞瑟在水里玩了一個多小時也沒有溺水。
關于亞特蘭娜的真實身份,亞瑟和他的父親是在亞特蘭娜臨終前才得知的。母親去世后,父親對他進行訓練,教他如何控制自己的超能力。
后來,父親與人類女子結婚,生下亞瑟同父異母的弟弟奧姆。
奧姆一直生活在哥哥亞瑟的陰影之下,也非常痛恨他,后來奧姆失蹤,再次出現的時候已經完全失去記憶,化身“海洋領主”。
在《海王》的海洋宇宙里,有七大王城,包括亞特蘭蒂斯、澤貝爾、海溝族、咸水族、漁夫之國、迷失王城和未知的第七國。
漫畫中,亞特蘭蒂斯沉沒后四國被毀,僅存亞特蘭蒂斯、澤貝爾與海溝族三個國度。
除了第七國,電影對其它六個古國王城都有視覺場景上的呈現,突出了各國在海底種族、生活地域的不同特點。
比如海溝族。它們原本是亞特蘭蒂斯的居民,后來因王城下沉,他們為生存演變成恐怖兇殘、成群覓食的怪獸。
漁夫之國是獵魚族的國度,獵魚族是在形態上進化成半人半魚的種族;咸水族則是一群披肩帶甲的蝦兵蟹將…
海王的超能力和武器
海王擁有不可想象的超級力量,他可以拉動一艘橫跨大西洋、約160000噸的貨輪,也可以把一艘核潛艇從海底推到海面。
他能夠在與神奇女俠、暴龍、超級小子的對抗中保持自己的優勢。
他的力量甚至和超人不相上下,在DC動畫《正義聯盟:亞特蘭蒂斯的寶座》中就出現過海王一拳打敗超人的情形。
海王有非常堅硬的皮膚。極度的嚴寒和酷熱,以及一般武器的炮火攻擊和炸彈爆炸都對他無效。
他還有超久的耐力以及異于常人的超強愈合能力。
海王算是DC宇宙里游泳速度最快的超級英雄,在電影《正義聯盟》里,我們就見過他像馬達一樣在水里向前快速沖刺。
他曾逆流游上尼亞加拉大瀑布,據介紹,游泳速度能在數小時內達到恒定速度175英里每小時。
他還有極強的跳躍能力,從水底輕松一躍,就能跳到幾層樓高的水面上。
海王在陸地上的敏捷度也相當高,雖然不及超人的速度,但反應能力據說要比超人好。
海王最重要也最廣為人知的超能力是和海洋生物的心靈感應。
他可以與它們交流,也可以控制它們的行為,甚至控制人體內部的浮游生物,改變人的水平衡。
海王在視覺和聽覺上也比人類強得多。
他有非凡的夜視能力,能在晚上清楚地看見幾萬英尺下的海底深處。他高超的聽覺能力讓他即使隔著潛水艇也能聽見潛水艇另一側生物的心跳。
海王不只空有一身肌肉,漫畫里他是沉默思考的行動派,據說電影增強了他的幽默感,但也不全是逗比屬性,熟讀歷史、智力不凡的特性在電影里也所體現。
那么,海王的弱點什么?
漫畫曾提及,即便海王水陸雙棲,他也只能在陸地上停留一小時,如果不接觸水,生命力就會變得脆弱,陷入窒息。
至于海王的戰斗力,一方面他靠貼身肉搏,另一方面還是得依靠武器。
海王的第一把武器是母親亞特蘭娜傳給他的五叉戟,后來他突破難關尋找到“死王”的三叉戟,又稱尼普頓三叉戟。
這把武器象征著亞特蘭蒂斯國王代代相傳的王權,能夠操控大海,呼風喚雨,也幫助海王成為亞特蘭蒂斯和七大王城的統治者。
第三把武器發生在“新52”故事當中,希臘之神賜予了海王一把波塞冬的三叉戟。
新的三叉戟讓他能夠控制、疏導風暴,也可以產生海嘯、召喚冰雪,甚至能將水傳送到任何地方。
這把堅不可摧的三叉戟還能縮小到短劍大小,便于攜帶和隱藏。
海王和電影里的他們
海王最初的造型是金色短發,碧藍色的眼睛,時而裸露上身,時而穿上金黃色的鱗片戰甲和騷氣十足的綠色褲裝。
后來漫畫一度改變他的經典造型,讓他蓄起了長發和蓬亂的胡須,更換上一件更像角斗士的銀色盔甲。
這個時期他遭遇斷臂事件,左手也裝上了魚叉。
電影里海王的戰服和漫畫的最初造型一致,不過讓他多加上了紋身,還保留了主演杰森·莫瑪的棕黑色長發。
在漫畫中,海王的弟弟“海洋領主”奧姆有三個版本的身世起源。
電影采用了《正義聯盟》“新52”時期的設定,但在母子關系上做了一些變化。
奧姆成為女王亞特蘭娜和亞特蘭蒂斯護衛隊隊長所生的孩子,也是海王同母異父的弟弟。
他為人殘暴,殺害母親奪取王位,成為亞特蘭蒂斯的國王,并試圖挑起亞特蘭蒂斯和人類之間的戰爭。
由德普前妻艾梅柏·希爾德飾演的湄拉曾在《正義聯盟》中短暫出場。
湄拉是海王的妻子,來自澤貝爾王國,她能控制水的形態、密度和硬度。
在“新52”中的湄拉,還能將人體內的水分抽出造成嚴重缺水昏迷。
海底失落王國澤貝爾的國王涅柔斯在“新52”初登場,漫畫里他是湄拉的未婚夫,但電影將他改為湄拉的父親。
黑蝠鲼是海王的頭號宿敵,也是整個系列的最大反派。他身穿黑色戰衣,雙眼放射紅色激光,電影造型和漫畫里幾乎一模一樣。
黑蝠鲼不是人類變異后的特殊能力者,他是非裔美國人,也是一名機械工程專家和格斗高手。他發明了海陸空三棲的戰斗服,上天入海,刀槍不入,用高科技對抗海王。
在“新52”中,黑蝠鲼意外導致海王的父親湯姆·庫瑞心臟病突發死亡,黑蝠鲼和海王結下宿怨,海王為復仇也殺死了他的父親。
黑蝠鲼從此將海王視為仇敵,并在一次交戰中砍掉海王的一只手。而在“無限地球危機”前的“白銀時代”時期,黑蝠鲼還殺死了海王和湄拉的兒子。
海王是正義聯盟的創始人之一,雖然此次電影沒有出現其他超級英雄,專注于獨立宇宙的打造,但在漫畫里,海王和神奇女俠其實還談過一段非常虐殺的戀愛。
這段感情發生在“閃點”系列階段。
從《蝙蝠俠大戰超人》到《正義聯盟》,DC一直在暗示未來會拍攝“閃點”系列。不知道未來會不會出現這段三角戲碼呢?
應該沒多少粉絲,都好奇杰森·莫瑪和蓋爾·加朵這組CP吧……
“馬王”演“海王”
海王的扮演者是徐錦江?
繼徐錦江的雷神撞臉梗后,他又撞臉了海王的扮演者杰森·莫瑪。
杰森·莫瑪的名氣并不大,此前最出名的作品就是《權利的游戲》。
他飾演的“馬王”卓戈·卡奧裸露雄健肌肉,兇悍霸氣,魅力十足,但只出現了一季。
杰森·莫瑪被評為2017年全世界最性感的身材之一,可相比本·阿弗萊克、亨利·卡維爾和蓋爾·加朵這些“正義聯盟”的同伴,他的星味明顯不足。
但是回看他的人生,他還真是海王的絕佳人選。
他出生于夏威夷島,從小以海為生。他和海王一樣,也是個混血兒,父親是夏威夷人,母親同時擁有德國、愛爾蘭和印第安人的血統。
他在大學學習的專業是海洋生物學,而出道的第一部影視作品《海灘救護隊 第十一季 》也與海有關。
《海灘救護隊 第十一季 》
杰森·莫瑪這種年輕的硬漢型演員其實在現在的好萊塢很難混出頭,戲路也很受限。在被DC選中之前,他要么無戲可拍,要么混跡在一些參差不齊的B級動作片里。
而這回,杰森·莫瑪能不能事業大翻身,就看《海王》了。
/ 福利 /
后臺回復“福利”按規則參與
有機會獲得《海王》電影兌換碼
/ MORE /
/ H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