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過度動漫無刪減百度網盤完整(20歲大學生吹空調吹進ICU!近期高發!醫生緊急提醒……)
呼吸過度動漫無刪減百度網盤完整文章列表:
- 1、20歲大學生吹空調吹進ICU!近期高發!醫生緊急提醒……
- 2、老年人陽了,能居家治療嗎?哪些情況必須去醫院?
- 3、早起喝杯淡鹽水?多吃蔬菜助排便?這些可能是偽常識
- 4、孩子胸痛能吃速效救心丸嗎?
- 5、2022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布:李文輝、楊學明、莫毅明獲獎
20歲大學生吹空調吹進ICU!近期高發!醫生緊急提醒……
都說“夏天的命是空調給的”
但許多夏天的病也是空調給的
……
小朱
近日,長沙20歲大學生小朱
剛剛結束了考試
本來準備愉快地開始自己的
暑假生活
不料卻因為突如其來的氣促
不得不到醫院就診
在湖南航天醫院急診科
進行相關檢查后
診斷為縱膈氣腫
呼吸道感染
考慮到小朱呼吸過快、無法平臥
病情進展迅速
收治在重癥醫學科監測治療
經了解
小朱平時不愛運動
夏天天熱更是長時間待在空調房
這次也是考試完宅家多日貪空調
最后惹病上身
醫生表示,一般天冷時,大家都會預防呼吸道疾病,而在天熱時,卻容易忽視。天熱太陽曬,大家喜歡待在室內吹空調,但家居空調長期不清洗容易滋生細菌,公共場所大多門窗關閉,空氣流通不暢,若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內,容易引起呼吸道過敏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1
什么叫“空調病”?
鼻塞、乏力,癥狀像感冒又不是感冒,就是“空調病”嗎?醫學上其實并沒有一種病叫作“空調病”,這是一個社會學的病名,通常與空調的不恰當使用有關。
每個人的體質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同,所以表現出來的癥狀也因人而異。有的人表現為咳嗽、鼻塞、拉肚子,可能是因為突然從高熱的室外進入涼爽的室內,身體無法很好地應對快速的溫差變化引起的;
有的人表現為鼻子干、喉嚨干、皮膚干,甚至出現流鼻血的情況,這是因為空調吹出來的風濕度比較低,導致室內空氣干燥,容易造成上呼吸道和皮膚干燥;
有的老人睡一宿空調房,第二天早上出現口眼歪斜、關節僵硬癥狀,這可能是因為受涼導致的面神經炎和肌肉關節病變;
有的孩子打噴嚏、流鼻涕,甚至過敏和哮喘,可能是空調長期未清洗引起的過敏。
2
如何科學健康清涼度夏?
1、每天注意通風,定時打開窗戶,關閉空調,增氣換氣,使室內保持一定的新鮮空氣。
2、長期在空調室內工作和學習的人群,應該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平時多喝開水,防止干燥,加速體內新陳代謝。
3、避免空調冷風直吹,最好設置風向朝上。尤其是大汗淋漓時,最好不要直接吹冷風,也不要馬上吹空調,降溫太快容易生病,要做好冷熱的過渡。
4、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由于經常出入空調環境,冷熱突變,皮膚附著的細菌容易在汗腺或皮脂腺內阻塞,應常洗澡保持皮膚清潔。
5、定期清洗空調,使用消毒劑除菌,防止微生物滋生,減少疾病的污染源。
6、不要在靜止的車內打開空調,以防汽車發動機排出的一氧化碳回流車內而發生一氧化碳中毒。
7、適當進行鍛煉,增強個人體質,通過提高免疫力來預防夏日“空調病”。
來源:長沙電視臺政法頻道(ID:zhengfapindao)
監制:劉洪 黃林昊
編輯:嚴海
校對:董靜雪
老年人陽了,能居家治療嗎?哪些情況必須去醫院?
1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提出“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離,也可自愿選擇集中隔離收治”。老年人感染后能否居家治療?老年人居家治療有什么特別的注意事項?11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Ⅰ科主任陳國忠教授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給出如下建議:
哪些老人可以居家治療
目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感染者以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為主,大多不需要特殊針對性處置,一般患者可在家觀察治療。
60歲以上老年人及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群,身體抵抗力較差;有部分老年人未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種,他們感染后出現重癥的風險增加。因此,老年人出現新冠病毒感染后,沒有基礎疾病,或者基礎疾病控制較好處于穩定期者,可以根據《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指導,做好準備,居家治療。在居家治療期間,需密切觀察身體情況,必要時趕緊就醫。
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人,他們身體免疫力進一步下降,不少人身患多種基礎疾病,重要臟器功能變差。居家治療時,看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積極做好健康監測,密切觀察健康狀況的變化。如果基礎病需要特殊治療時,感染后建議就近就醫治療。
這些情況需要就醫
根據指南,居家治療期間,如果出現呼吸困難或氣促,或是用藥后體溫仍持續高于38.5℃、超過3天,或是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且不能控制的,就應當做好個人防護,到醫院進行救治。
陳國忠介紹,對于老年人來說,除了以上這些情況之外,還要提防感染導致原有基礎疾病加重、引發的其他健康問題。比如,原本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感染后可能會導致血壓不穩定;原本患有腦血管基礎病的老年人,感染后可能會引發腦梗或腦出血。
因此,老年人居家治療期間,如果用藥兩天后仍發熱超過38.5℃,嘔吐或腹瀉超過兩天,或是出現胸痛、頭昏、抽搐、精神和食欲不佳、意識模糊等癥狀等情況,也應及時就醫。
陳國忠特別強調,有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重要臟器基礎病的老年人,如果居家期間病情急性加重,最好直接就近到有條件的醫院就診,或撥打120送醫,以保障就醫路上的安全。
老年人還需適當備這類藥
老年人居家治療,需要準備哪些藥物?陳國忠建議:
首先是基礎疾病治療藥物。多數老年人身患一種或多種的基礎疾病,需長期規律用藥,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因此,老年人日常用藥,如降壓藥、降糖藥、降血脂藥、抗凝血藥等,可準備一個月左右的量;家里可適當備些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藥。
其次是緩解呼吸道癥狀的藥物。可對照指南的“常用藥參考”,在出現癥狀的初期對癥用藥。比如,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來緩解發熱、頭痛、關節痛、肌肉痛等;如果咳嗽明顯、咽喉疼痛,可服用連花清瘟顆粒或百靈消咳顆粒、強力枇杷止咳露等。
老年人用藥注意這三點
“老年人在用藥方面需要注意的有三點:一是不能擅自停用基礎疾病治療藥物;二是警惕重復用藥、超劑量或超次數使用藥物;三是用藥期間要做好健康監測。”陳國忠強調。
一方面,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導致慢性病、基礎疾病病情加重,患有基礎疾病的人一定要規律用藥,控制好病情。在病情穩定的前提下,無需改變正在使用的基礎疾病治療藥物劑量。
另一方面,有些老人出現癥狀后,容易“病急亂投醫”,導致用藥誤區。比如,同時服用多種解熱鎮痛藥物,或是把退熱藥物與復方感冒藥同時服用,甚至加大用藥劑量,認為能快速見效,這樣反而可能導致服藥過量,出現藥物不良反應。
此外,居家治療期間,需每日監測體溫,定期監測血壓、血糖,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冠心病或患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日常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藥物,若同時服用退熱藥,會增加消化道出血風險,需額外觀察是否有黑便或小便發紅等情況;患有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系統慢病的老年人,也要提防退熱藥是否引發喘息加重。
因此,老年人用藥時一定要嚴格遵照說明書使用,如果拿不準,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或其他方式,咨詢相關醫療機構,在專業人員指導下用藥。
吃好睡好心態好,恢復得更快
部分老年人擔心吃得太好,容易引發內分泌疾病,日常對飲食控制較多,不敢吃肉、喝牛奶,不敢吃蛋黃。還有些老年人擔心身體抵抗力不足,緊張到失眠。專家建議,為更好地幫助身體康復,老年人應當保證營養充分與均衡、睡眠充足,保持樂觀心態。
現有經驗顯示,老年人感染后,出現高熱一般不會超過3天。可提前了解病情大致進展情況,放松心情,理性對待疾病過程。
在居家治療期間,老年人可以適當臥床休息,飲食方面要注重肉、蛋、奶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熱水,保證營養均衡,維持血糖穩定;如果身體允許,可在家中適當活動;保持心態平和,不必過度擔心感染會導致重癥。日常記得定期給房間通風,居家期間要控制外出,做好個人防護。
37度里“新冠咨詢”群來了
近日,37℃健康部落陸續收到市民的咨詢信息。為切實減少在封控門診就診時交叉感染的風險,更好保護市民朋友的健康 ,健康部落現建立“新冠咨詢”微信群,目前主要覆蓋全科、呼吸科、中醫科、感染科、內科等,為您提供線上咨詢服務,有需要幫助的市民可進群咨詢。群里有醫護人員,可指導居家隔離、護理、用藥、飲食,以及盡早識別重癥患者等。
記者:王春嵐 通訊員:杜巍巍
來源: 37度里丨長江健康融媒
早起喝杯淡鹽水?多吃蔬菜助排便?這些可能是偽常識
俗話說“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吃吃喝喝本來是件簡單又平常的事情,但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關于吃喝的各種“健康常識”也越來越多。
這些“常識”中,有些確實有理有據;但也有一些說法,看似科學,讓人深信不疑,實際上卻是謠言!
晨起一杯淡鹽水
去火、排毒又美容?
“晨起一杯淡鹽水,去火、排毒又美容”,這個說法流傳了很長時間,很多人都信以為真,把每天早上喝一杯淡鹽水當成一個養生好習慣來實踐。
經過一夜的呼吸、排汗、排尿等生理活動,人體確實需要及時補充水分。但是,淡鹽水中含有較多的鈉離子,早上一醒來就喝,反而可能加重高滲性脫水,導致口干舌燥感加劇,體內水分流失得更多。
而且,早上6~10點時血壓會處于一天中的第一個峰值期,此時如果再攝入鈉鹽,會使血壓上升得更猛烈,對于有基礎疾病的人來說很容易引起腦卒中、急性心梗等心血管意外。
建議
晨起后、早餐前,更建議大家飲用一杯200ml左右的溫開水。
當運動量過大、大量出汗時,或者腹瀉以后可以喝杯淡鹽水,以穩定組織液的滲透壓,維持機體的正常代謝活動。
便秘時得多吃蔬菜?
便秘的誘因其實有很多,包括運動過少、腸道菌群數量下降、肛門疾病、藥物副作用等,而多吃蔬果不是“萬能方”,不能解決任何原因導致的便秘問題。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盲目大量攝入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反而會增加消化負擔,可能加重病情。
建議
不同因素引起的便秘,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來緩解:
①因膳食纖維缺乏、運動過少、肥胖、年老體弱等導致的無張力性便秘:多吃粗糧、蔬菜及帶皮水果,增加食物中的膳食纖維攝入,從而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便。
②因胃腸道疾病、某種神經失調或使用瀉藥過久導致的痙攣性便秘:更建議吃一些質軟、光滑、低纖維的食物,如蛋類、牛奶、魚、嫩肉等,以減少對腸道的刺激。
③因腸梗阻而導致的阻塞性便秘:需通過手術治療或其他手段去除病因。
生病就喝粥
喝粥能養胃?
“生病時要喝粥”相信已成為不少人默認的習慣了。的確,對于吞咽困難或是食欲不振的病人來說,軟爛易入口的粥算是一種不錯的食物。
可是,若是從營養角度考慮,白粥的營養成分較為單一,身體虛弱的病人僅靠它,很難增強體質、加速康復。
而且,即便粥中添加有肉、菜等食材,經過熬煮后仍無需過多咀嚼,這會導致唾液淀粉酶分泌減少,消化時間延長。
偶爾吃一頓可能沒什么,要是經常喝粥,則可能加重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胃潰瘍等疾病,并使胃的消化功能逐漸退化。所以,“生病就喝粥”、“喝粥能養胃”這兩個說法都不成立。
建議
吞咽困難、只能吃流質的人可以選擇喝粥;
能正常進食的人,最好還是多樣化飲食,攝入充足的肉蛋奶、豆制品、水果蔬菜等,補全營養以提升自身免疫力;
至于食欲不佳、實在喜歡喝粥的人,可以搭配新鮮的小菜喝一些,但記住不要長期、大量食用。
零脂肪食物更好?
逛超市時,如果看到包裝上標注著“零脂肪”、“低脂”等字樣,你是不是也會很動心?比起別的產品,會優先選擇它們呢?
實際上,大家并不必如此“聞脂肪色變”。脂肪包括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作為三大營養物質之一,除了能提供能量之外,脂肪對體內激素的調節、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心情調控等都有著重要作用,也是一種身體不能缺少的元素。
一般來說,每日脂肪攝入量應占總能量的20%~30%,一味減少脂肪的攝入反而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此外,脂肪還具有增加口感的作用,為了彌補零脂肪食品的味道欠缺,廠家可能會往其中添加更多的糖。仔細觀察營養成分表,可以發現有些零脂肪食品,雖然脂肪含量確實為零,但糖含量、熱量大多都很高。
建議
比起單純認準“零脂肪”、“低脂”等字樣,選購食物時更重要的是查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根據上面的營養含量來決定是否購買。
來源: CCTV回家吃飯
孩子胸痛能吃速效救心丸嗎?
冬日的一個清晨,兒科接診了一位躺在平板車上、由120急救車護送來的13歲男孩,他在半小時前吃了五粒速效救心丸。接診醫生很疑惑:孩子怎么會吃了老年人常備的速效救心丸呢?
事情的起因原來是這樣的:孩子上學途中自覺胸痛、胸悶,愛孫心切的爺爺立刻掏出自己隨身攜帶的速效救心丸給孩子吃了五粒,孩子的癥狀不僅沒有得到緩解,還表現出情緒急躁。情急之下,爺爺撥打了120,叫來救護車。
爺爺愛孫心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不明病因情況下給孩子吃藥實在不可取。服用任何藥物切記要對癥,盲目或擅自服藥會適得其反,甚至危及生命。
我們都知道速效救心丸是老年人的常備藥。具有行氣活血、祛瘀止痛之功。可增加冠脈血流量,緩解心絞痛。該藥的適用人群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多年的“三高”患者、多年老煙民、肥胖的人。當出現心絞痛的先兆癥狀如胸悶、心前區不適、左肩感覺又酸又沉時,可含服速效救心丸。
那么孩子的胸痛、胸悶等同于老年人的心絞痛嗎?需要吃速效救心丸嗎?當然不是的。兒童的胸痛、胸悶原因很多,包括心血管、肺、肌肉等器質性病變,另外還包括功能性的神經精神因素。
器質性疾病主要包括以下五種情況:
心臟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等;
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表現為反復咳嗽、喘息、氣促、胸悶,當運動后或接觸過敏源后會突發胸悶、氣促,部分孩子有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家族史;
自發性氣胸:突然出現胸痛、胸悶,深吸氣疼痛明顯,甚至不能做深呼吸動作。氣胸多見于瘦高體形的初、高中男生;
肋軟骨炎:是肋骨及胸骨交界的軟骨發生炎癥反應。常有病毒感染或感冒,自覺前胸部有針刺般的痛感。在青少年人群中,有相當比例的胸痛癥狀是肋軟骨炎導致的;
胃腸道疾病:疼痛位置在胸部下方靠近上腹部處。通常在飯前或飯后出現癥狀,多合并有惡心、反酸、腹脹等不適。
常見的功能性原因包括:
過度換氣綜合征:由于焦慮或者緊張引發的呼吸急促、過度換氣,從而造成二氧化碳排出過多導致堿中毒。孩子常因過度呼吸而出現胸痛,還可出現心跳增快、四肢麻木,甚至抽搐。過度換氣造成血中酸堿不平衡,偶爾也會引起冠狀動脈收縮而造成胸痛;
心臟神經癥:無器質性心臟病依據而發生的胸悶、胸痛、氣短、心悸癥狀,屬于心身疾病大范疇。比如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如與家長、同學發生爭執,患兒會產生以上癥狀。經過休息、思想放松、調節情緒,很快能恢復正常。
因此,當孩子出現癥狀時要及時就醫,通過影像學、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測查找病因,對癥治療。對于功能性的胸悶、胸痛,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心理治療,疏導不良情緒,放松心情,癥狀可以自行緩解,切不可自行用藥。
文/王會娟 吳珺(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來源: 北京青年報
2022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布:李文輝、楊學明、莫毅明獲獎
新京報訊 據未來科學論壇官微消息,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于8月21日公布2022年獲獎名單。李文輝因其發現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體為鈉離子-牛磺膽酸共轉運蛋白(NTCP),有助于開發更有效的治療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藥物的成就獲得“生命科學獎”;楊學明因其研發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靈敏度量子態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學儀器,揭示了化學反應中的量子共振現象和幾何相位效應的成就獲得“物質科學獎”;莫毅明因其創立了極小有理切線簇(VMRT)理論并用以解決代數幾何領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對志村簇上的 Ax-Schanuel 猜想的證明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李文輝,獎勵他發現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體為鈉離子-牛磺膽酸共轉運蛋白(NTCP),有助于開發更有效的治療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藥物。
李文輝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
乙型肝炎是人類健康的大敵,目前全球仍有超過兩億五千萬人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感染者會有高風險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李文輝帶領其實驗室于 2012 年發現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體為鈉離子-牛磺膽酸共轉運蛋白(NTCP)。這一發現是乙肝病毒研究領域 30 年來里程碑式的突破,揭示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機理,有助于開發更有效的治療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藥物。
李文輝,1971 年出生于中國甘肅,2001 年獲得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學位。2003 年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后期間揭示了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病毒通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受體感染人類。現為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
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
“物質科學獎”獲獎者楊學明,獎勵他研發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靈敏度量子態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學儀器,揭示了化學反應中的量子共振現象和幾何相位效應。
楊學明
南方科技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自從 Eyring和Polanyi 在 20 世紀 30 年代提出化學反應過渡態理論以來,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了多個里程碑式的進展,并多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楊學明開發了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靈敏度的交叉分子束科學儀器,在基元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領域,尤其是化學反應共振態、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以及量子干涉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他發展了量子態分辨的后向散射譜學技術,通過高分辨的散射實驗與精確理論研究相結合,揭示了多類化學反應共振現象,大力推動了在量子水平上化學反應過渡態的研究。此外,他還發展了高分辨的交叉分子束反應成像技術,首次在實驗上發現了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以及自旋-軌道共振分波之間的量子干涉現象。
楊學明的科學研究和他研發的新一代分子束科學儀器為反應動力學領域進一步理解化學反應的量子特性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他的新發現將化學動力學領域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
楊學明,1962 年出生于中國浙江。1991 年獲得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博士學位。現為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莫毅明,獎勵他創立了極小有理切線簇(VMRT)理論并用以解決代數幾何領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對志村簇上的 Ax-Schanuel 猜想的證明。
莫毅明
香港大學
復幾何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核心研究方向,在理論物理和數學的其他分支都有重要作用。在與不同合作者的工作里,莫毅明在復幾何及其應用有兩項基本貢獻。其一是他與 Jun-Muk Hwang 一起創造了代數幾何領域中的極小有理切線簇(VMRT)。這個理論是基于他早期復幾何的工作上發展起來的,并被應用于證明緊不可約厄米特對稱空間(compact Hermitian symmetric spaces)在凱勒(K?hler)形變下的剛性,以及 Lazarsfeld 關于有理齊次空間上解析影射的一個猜想。
其二是他與 Jonathan Pila 和 Jacob Tsimerman 合作,證明了志村簇上的 Ax-Schanuel 猜想。經典的 Schanuel 猜想是數論中的主要猜想之一,志村簇上的 Ax-Schanuel 猜想是 Schanuel 猜想在雙曲幾何中的重要變種。莫毅明與合作者的定理已成為算術幾何中的重要工具。
莫毅明,1956 年出生于中國香港,1980 年獲得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現為香港大學 Edmund and Peggy Tse 講席教授。
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于 2016 年,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中國內地(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
獲獎工作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產生巨大國際影響;
(二)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
(三)主要在中國內地(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完成。完成者的國籍不限。
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 675 萬元人民幣(等值 100 萬美元)。
2016 年至今,未來科學大獎共評選出 27 位獲獎者,他們均是來自生命科學、物理、化學、數學、計算機等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極具成就的科學家,做出了原創性且產生了巨大國際影響的研究工作。
2022 未來科學大獎周將于 11 月舉行,為期一周的議程主要包括與知名高校聯合舉辦的獲獎者學術報告會,分享科學發展前沿成果、探討學科交叉與學術創新的科學峰會,青少年對話獲獎人及頒獎典禮。
編輯 鄧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