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3中文完整版(94央視版三國演義第3集:董卓霸京師上)
三國演義3中文完整版文章列表:
- 1、94央視版三國演義第3集:董卓霸京師上
- 2、白話三國演義 第一回 宴桃園豪杰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下
- 3、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失街亭
- 4、三國演義
- 5、反三國志演義:尊劉反曹,被日本尊為圭臬的最強三國同人爽文
94央視版三國演義第3集:董卓霸京師上
電視劇插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字幕:第一部 群雄逐鹿
字幕:第三集 董卓霸京師
編 劇:杜家福
導 演:蔡曉晴
攝 像:陳 軍、王殿臣
美 術:邱 旭
作 曲:李一丁
錄音合成:宋寧寧
燈光設計:孫永福、李榮惠
制片主任:尤世軍
劇情:西涼刺史董卓(字仲穎)護駕完成以后,與謀士李儒(字文優)回到自己的營地,他倆跳下馬來,邊走邊交談著。
董 卓:我觀當今天子暗弱無能,倒是陳留王聰穎好學,可承大位。今日軍前你看他恩威并施,撫慰得體,小小年紀,實實難得呀!
李 儒:有此同感。
劇情:董卓和李儒走到軍中大帳門口,董卓脫掉自己的頭盔交給了侍衛。然后,與李儒走進了大帳。
董 卓:嗯!我若是廢少帝而立陳留王,你看此事可行否?
劇情:董卓和李儒在大帳中坐了下來。
李 儒:公欲借廢立之事以揚威,倒也是個好主意。
董 卓:我久在西涼,這朝中之事,如何能于極短之日,樹立權威?立于當朝?我想無過于廢舊帝立新君之舉了。
李 儒:廢舊立新?好!公行此舉可獲二利。
董 卓:試言之。
李 儒:昔日伊尹、霍光行廢立之事,皆在千古名相,一代人杰。今日主公效法先人,必定名垂青史,此一利也。
董 卓:嗯!這二呢?
李 儒:此次救駕大功,使公威著群臣之上,此時公若立新君,誰敢不從?新君既立,公便可攜天子以令群君,進而以謀天下,此二利也。
董 卓:哈哈……(站了起來)你真不愧是老夫的智囊啊!有此二利,何不為之啊?
劇情:李儒站起來走到董卓面前。
李 儒:嘿嘿!雖有二利,可是還有一害。
董 卓:嗯?還有一害?說說看。
李 儒:我朝自章、和二帝起,凡在朝中掌大權者,諸如竇憲、鄧騭、閻顯、陳蕃,以至新近被“十常侍”所殺之大將軍何進,未有一人不遭橫死暴亡。請主公恕我直言,擁立皇帝者,固然權傾朝野,威赫當時,但是也把自己置于眾矢之的,此一害,愿主公思之,慎之!
董 卓:嗯!溫故而知新,好!你這番肺腑之言,甚好!甚是!然而我董卓并非竇憲、鄧騭等人,更絕非何進屠夫之輩,既是有二利僅一害之舉,何樂而不為呀?
劇情:董卓率部闖進京城,兵士在城里殺人放火,搶劫財物,橫行街市,無惡不作,鬧得城中百姓惶惶不安。董卓坐在馬車里見百姓對他們的到來如臨大敵,四處逃散,得意地大笑著。
董 卓:哈哈……
劇情:晚上,在司徒府,后軍校尉鮑信(字允誠)焦急地找司徒王允(字子師)和中軍校尉袁紹(字本初)尋求對付董卓的辦法。
王 允:唉!國家多難,社稷多災,“十常侍”方除,又來了,又來了個董卓。
鮑 信:他每日進街市,都是這樣,鐵甲軍開道,橫行街市,百姓們避之猶如惡鬼,鬧得京城內外惶恐不安。
袁 紹: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唉!
鮑 信:近日他出入宮廷肆無忌憚,百官驚怵,天子不寧。當初鄭泰、盧植等早有言在先,說董卓面善心狠,一入禁廷,必生禍患,真讓他們言中了。我看董卓心懷異志,應速速除之。
王 允(搖搖頭):唉!
鮑 信:二位意下如何?說呀!
袁 紹:哎!鮑校尉之言,我又何償不知?只是“十常侍”之亂剛剛平息,朝廷新定,此時不宜輕舉妄動。
鮑 信:那司徒大人,你的意思呢?
王 允:嗯!此事且容再議。
劇情:鮑信猛地一下站了起來。
鮑 信:既然如此,我引本部兵馬離京暫回,何時討伐董卓,再來效力。
劇情:鮑信說罷,向王允和袁紹一拱手,便快步走了出去。這時,王允的侍衛拿著一份請柬走了進來。
侍 衛:大人!董大人送來請柬。
王 允(接過請柬):嗯!
劇情:侍衛退了出去,王允打開請柬看著。
王 允:董卓明日在溫明園宴請百官。
劇情:王允將請柬遞給了袁紹,袁紹打開請柬看著。
劇情:荊州刺史丁原(字建陽)手拿著請柬,在義子呂布(字奉先)的護衛下走進了溫明園。王允、袁紹、典軍校尉曹操(字孟德)手拿請柬先后走進了溫明園。他們進來后,相互拱手行禮。
曹 操(對袁紹):哦!本初!
劇情:曹操正準備走向自己的坐位,正好與呂布打了一個照面,彼此并不說話,只是相互對視了一下。丁原走到了自己的坐位上,向呂布使了一個眼色,呂布手持方天畫戟坐在了丁原的身后。
侍 衛(高喊):董公到!
劇情:董卓笑嘻嘻地走進了溫明園,李儒隨后跟了進來。
董 卓:呵呵!老夫來遲,(向眾大臣施禮)失禮!失禮!坐!坐!坐!
李 儒(對眾大臣拱手):諸位見諒!
董 卓:坐!坐!
李 儒:請!請!
劇情:董卓與眾大臣分主賓坐了下來。大家坐定后,董卓環視了一下請到的眾大臣。
董 卓:諸位!自西涼來到京都,今日還望諸位關照一二。今日老夫略備薄酒,請諸位歡飲,諸位能光臨,不勝榮幸。啊?哈哈……(端起酒碗)諸位!請!請!請!
眾大臣:董公請!
劇情:董卓將碗中酒一飲而盡,丁原也將碗中酒一飲而盡,而王允、袁紹、曹操等則猶豫著沒有渴,董卓見狀,得意地大笑起來。
董 卓:哈哈……
劇情:董卓將自己的酒碗重重的扔在自己面前的桌案上。
董 卓:諸位莫驚,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 自古以來,天子為萬民之主,萬乘之尊,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承社稷。而當今圣 上,懦弱少威,君儀失度,不如陳留王聰明好學,精明強干。我欲廢少帝而立陳留王繼承大位,諸位,以為如何?
劇情:眾大臣對董卓提出的廢立皇帝之事,都保持著沉默。董卓環視了一下眾大臣。
董 卓:如若諸位無有異議……
劇情:丁原猛地一拍面前的桌案并將其掀翻站了起來。
丁 原:哼!你是何人?敢發此狂言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并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哼!此舉形同篡逆。
劇情:董卓猛地一拍面前的桌案。
董 卓:哼!今日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劇情:呂布手持方天化戟擋在了丁原的前面,并怒視著董卓。李儒見勢不妙,急忙走到董卓身邊。
李 儒:主公!主公!今日飲宴之處,不談國政!呵呵!不談國政。呵呵……
劇情:侍中蔡邕(字伯喈)、議郎彭伯見狀也趕緊上前勸阻丁原。
蔡 邕:建陽息怒!建陽息怒啊!
彭 伯:建陽息怒啊!
丁 原:哼!(對呂布)走!
劇情:丁原說著向門外走去,呂布緊跟其后。丁原走到門口停下腳步,轉過身來。
丁 原:董卓老賊!你休想得逞。走!
呂 布(對董卓):哼!
劇情:丁原和呂布走了出去。
董 卓(氣憤地):哼!適才老夫所言,合公道否?
袁 紹:董公!今“十常侍”新滅,朝廷初定,百廢待舉,不宜再生事端,以至上下不寧啊!
董 卓:哎呀!老夫此舉正為國家社稷著想,本初何必多慮呀?
盧 植:明公差矣!
劇情:尚書盧植(字子干)站了起來。
盧 植: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余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今天子雖幼,但聰明仁智,并無分毫過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又無伊、霍之大才,怎可妄談廢立之大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劇情:董卓聽罷憤怒地站起來,欲拔出寶劍。
董 卓:我先殺了你這逆賊。
劇情:袁紹看到董卓的舉動,欲拔劍上前,被王允勸阻。曹操也站了起來,怒視著董卓。蔡邕、彭伯走上前來勸阻著董卓。
蔡 邕:董公息怒!董公!董公!
彭 伯:董公!董公息怒!董公,盧尚書海內人旺,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
劇情:董卓無奈地將寶劍插回劍鞘,然后仰天大笑大笑起來。
董 卓:哈哈……諸公受驚了,坐!坐!
王 允:哦!諸位!董公所言廢立之事,乃國家社稷之大事。依老夫看,不可于酒后相商,還是改日再議。董公,你看……王允告辭!
劇情:王允說罷走了出去。蔡邕、彭伯走上前向董卓施禮告辭。
蔡邕、彭伯:告辭!
曹 操:告辭!
劇情:袁紹、曹操等大臣也走了出去。董卓見眾大臣都離開了溫明園,沮喪地深深嘆了一口氣。
劇情:第二天,丁原率部前來討伐董卓,并在洛陽城外搦戰,董卓率部出城應戰。兩軍對壘,雙方旌旗招展,嚴陣以待。呂布頂束發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隨丁原出到陣前。
丁 原(高聲叫罵):董卓老賊!國家不幸,宦官弄權,以致萬民涂炭。
董 卓:大膽丁原!
劇情:董卓示意麾下一名將領出陣交戰。
將領甲:是!
劇情:將領甲策馬舉槍向丁原軍陣前沖殺而來,呂布策馬揮戟迎了上去,只一個回合,就將將領甲斬于馬下。緊接著,又將數名董卓麾下的將領斬于馬下,并一戟砍掉了董卓的頭盔。董卓掉轉馬頭,率部倉惶而逃,丁原和呂布率部緊追不舍,奮力砍殺,大獲全勝。
呂 布:殺!
將士們:殺!……
丁 原:殺!
將士們:殺!……
劇情:董卓率領殘部倉惶逃回洛陽城中,緊閉大門,丁原和呂布率部沖殺到城下。
呂 布(得意地):哈哈哈哈……
劇情:董卓、李儒、賁中郎將李肅(字偉恭)等將領走到軍帳門口,董卓脫掉了自己的盔甲交給了侍衛,轉過頭來看著眾將領。
董 卓:哼!瞧瞧你們,都跪下!
劇情:眾將領在軍帳門口都跪了下來。
董 卓:咳!我若得呂布,何愁天下不得呀?哼!
劇情:董卓走進帳中坐了下來,李儒和李肅起身走了進來。
李 肅:主公!
李 儒:主公!
李 肅:我與呂布乃是同鄉,深知此人有勇無謀,見利忘義,愿憑三寸之舌,說呂布來降。
董 卓:嗯?你能說服呂布?
李 肅:是!
董 卓(高興地):哈哈!天助我也!快說說,你將怎樣說降他?
李 肅:聽說主公有一匹名馬,叫作赤兔。我說降呂布,須仗此馬。
董 卓(有不舍之意):難道無有此馬,你便說不動他?
李 肅:主公!呂布乃世之虎將,武將所愛者,一是兵刃,二是坐騎,三為鎧甲。此三樣乃為將者安身立命之物。今觀呂布所乘,不過尋常戰馬,他能不思良駒騎乘嗎?赤兔寶馬,于公說來,不過寵物而已,而戰場廝殺,性命相搏之武將說來,無異于性命一般。那呂布手中方天畫戟,身上獸面吞頭連環鎧,皆非尋常之物,所缺者為胯下坐騎耳。如得赤兔之馬,則如虎添翼。主公若想收降呂布,我以為,非赤兔馬不足以動其心,也不足以示公之誠意,不知主公可舍得此馬?
董 卓:嗯!(站起來猶豫著)嗯!
劇情:董卓走到李儒的面前,想聽聽李儒的看法,李儒沒有說話,而走到了大帳門口。這時,李肅走到董卓面前。
李 肅:如有此馬,再加珠寶先動其心,某再勸說,陳說利害,料那呂布必反丁原,來投主公。
李 儒: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馬?
劇情:董卓在李肅和李儒的勸說下,終于下決心將赤兔馬贈送于呂布。
董 卓:好!老夫舍馬。
劇情:李肅向董卓一拱手,向大帳外走去……
白話三國演義 第一回 宴桃園豪杰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下
劉備跟鄒靖說:"聽說盧植與張角在廣宗交戰,盧植曾是我的師傅,我想前去幫忙。",于是鄒靖率軍回幽州,劉備則帶領自己的五百人馬去投靠盧植,盧植見了劉備很高興,留他在帳前聽調。
張角軍十五萬,盧植只有五萬,兩軍在廣宗相持不下,盧植跟劉備說 張梁、張寶在潁川,與皇甫嵩、朱儁對壘,想借給劉備一千人馬讓他去潁川打探消息,于是劉備領兵趕往潁川。
當時皇甫嵩、朱儁把賊軍打退到長社,賊軍依草結營,皇甫嵩就和朱儁商量用火攻,于是命軍士帶著稻草埋伏好,當晚刮起了大風,軍士們一起放火,頓時火光沖天,皇甫嵩、朱儁同時率軍攻打賊寨,賊眾大敗,四散奔走。
殺到天亮,張梁,張寶帶著殘兵敗將奪路逃走,突然一路軍馬截住去路,為首的將領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姓曹名操字孟德。
曹操是曹嵩的兒子,曹嵩原本姓夏侯,因為做了中常侍曹騰的養子,所以改姓曹,曹操小名阿瞞,年幼時就很機智多謀,曹操的叔父見他游手好閑,很生氣,就告訴了曹嵩,曹操因此被曹嵩罵了。于是曹操心生一計,當叔父再次來曹操家的時候,曹操假裝中風倒地,嚇得叔父趕緊去告訴曹嵩,曹嵩馬上趕來看曹操,曹操卻安然無恙,曹嵩問:“你叔父說你中風了,怎么現在好了?”曹操答道:“我從來沒有這種病,只是叔父不喜歡我,才這么說我。”曹嵩信了他的話,以后就不相信曹操叔父的話了,曹操從此更加放蕩不羈。
當時很多人都說曹操長大了必是治世之材,二十歲的時候,曹操被推舉當洛陽北部尉,他剛正不阿,不怕權貴,大家都很怕他,不敢犯罪。因為黃巾起義,他被任命為騎都尉,率馬步軍五千,前來潁川助戰。正好碰到張梁、張寶敗走,曹操攔住大殺一陣,斬首萬余級,繳獲大量馬匹物資,張梁、張寶僥幸逃脫,曹操見過皇甫嵩、朱儁后,馬上引兵追趕張梁、張寶去了。
劉備和關羽張飛在去潁川的半路就聽到了喊殺聲,等見到皇甫嵩、朱儁時,賊兵已經敗走。劉備跟皇甫嵩、朱儁說明了來意,皇甫嵩推測張梁、張寶會去廣宗投靠張角,讓劉備一行返回廣宗去幫盧植。劉備在回廣宗的路上居然遇到盧植被囚在一輛檻車里,于是下馬問其原因。盧植說因為張角會使用妖術,所以他久攻不下,朝廷派左豐來探查軍情,左豐是個貪官,他找盧植索要賄賂,盧植拒絕了他的要求,左豐就回朝廷誣告盧植怠慢軍心,不敢出戰。朝廷震怒,派中郎將董卓來代替盧植,盧植則被押送回京問罪。
張飛大怒,要救盧植,被劉備攔住。關羽說:“”現在盧植被抓,我們去廣宗也沒有熟人了,不如回涿郡。”劉備按關于的意思決定向北回涿郡,走了幾天,忽然聽到山后面喊聲大震,劉關張上山一看,只見漢軍大敗,黃巾軍鋪天蓋地而來,大旗上寫著“天公將軍”,原來是張角的軍隊。于是三人馬上率軍出擊,張角剛殺敗董卓,乘勢追趕,沒料到殺出了劉備一行,張角軍隊大亂,敗走五十余里。
三人救了董卓回寨。董卓問他們現居何職。劉備說:“平民。”于是董卓看不起他們,沒有以禮相待。張飛大怒:“我們冒死救了這廝,他卻如此無禮。若不殺之,難消我氣!”于是拿起武器要去殺董卓。
正是: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盡誅世上負心人!畢竟董卓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失街亭
司馬懿精通兵法,老謀深算,連諸葛亮見了他也頭痛三分。
諸葛亮在祁山寨中,知道司馬懿當上了征西都督,同先鋒張郃帶兵出關,立即對帳下諸將說:“如今司馬懿出關,首要目標必定是攻取街亭,斷我咽喉之路。誰敢帶兵去守街亭?”
參軍馬謖說:“我愿意去。”
諸葛亮說:“街亭雖小,關系卻大。如果街亭丟失,我大軍就全部要完蛋了。你雖然深通謀略,但街亭當地既無城可守,又無險可阻,極其難守。”
馬謖說:“我從小熟讀兵書,精通兵法,難道連個小小的街亭也守不住嗎?”
諸葛亮說:“司馬懿不是等閑之輩,先鋒張郃又是魏國的名將,恐怕你不是他們的對手。”
馬謖說:“別說是司馬懿、張郃了,就是曹睿親自來,我也不怕他。如果出了事,丟了街亭,我愿意以全家性命擔保。”
諸葛亮說:“軍中無戲言。”
馬謖說:“我愿立下軍令狀。”話說到了這個地步,諸葛亮也就答應馬謖前去,馬謖也寫了軍令狀交上去。
諸葛亮給了他二萬五千名精兵,又派王平當他的副手。他叮囑王平說:“我一向知道你小心謹慎,所以將這一重任托付給你。你一定要在當路要道之處扎營,使敵兵不能偷偷溜過。你們安營完畢,立刻畫出地形圖送給我看。凡事要商議定當再做,千萬不可輕舉妄動。切記,馬謖、王平帶兵走后,諸葛亮又召高翔來,吩附說:“街亭東北上有一城,名叫列柳城,是山間荒僻小城,可以屯兵扎寨。我給你一萬兵,駐守列柳,萬一街亭危急,你可以帶兵去救。“
諸葛亮又想:高翔不是張邰的對手,還應當有一員大將屯兵在衡亭的右邊。于是,他派魏延率領本部兵馬駐扎在街亭的后面。這樣安排停當以后,諸葛亮命令趙云、鄧芝進軍箕谷,自己率大軍從斜谷攻取那城,任命姜維為先鋒,向魏軍展開正面進攻。
再說馬謖、王平帶兵到了街亭以后,看了地勢,馬謖就嘿嘿笑道“丞相真是太多心了!這種山野偏僻小城,魏兵怎么敢來?”
王平說:“即使魏兵不敢來,也應當在五岔路口立下營寨,要士兵們伐木建立柵欄,這樣才可以長久守下去。”
馬謖反對,說:“要道路口怎么能是建立營寨的地方?這里側旁有座山,四面都不相連,而且樹木很多,是少見的天險,應當把軍隊駐在山上。”
王平一聽,連忙說:“屯兵道口,筑起城墻,即使有十萬敵軍來也無法通過。如果在山上屯兵,敵軍將我們四面圍住,我們就束手無策了。”
馬謖不以為然,哈哈大笑,說:“你真是見識短淺!兵法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如果魏兵到來,我保證讓他們片甲不回,一網打盡。”
王平堅持勸阻,說;“這山是軍事上的絕地,如果魏兵切斷我們取水的道路,那我軍就不戰自亂了!”
馬謖放下臉來呵斥說:“你不要胡言亂語。兵書上說:‘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魏兵斷絕我取水的道路。蜀兵豈不要拼死作戰,以一當百。我熟讀兵書,連丞相遇到軍事上的問題也經常向我請教,你為什么老要和我鬧別扭!”
馬謖是主將,既然他固執己見,王平也拗不過他。于是,王平請求率兵五千,到山下西邊另扎一個小寨,與山上大寨成為犄角之勢,互相呼應。馬謖開始連這一點也不肯答應,幾經苦口婆心勸說,才勉強分出五千兵給王平。王平帶兵匆匆下山,在十里路外扎營,趕緊畫出地形圖,派人連夜趕去稟告諸葛亮,具體說明馬謖在山上扎寨的情況。
司馬懿在進攻前,派他的兒子司馬昭去探路。司馬昭探路回來向父親報告:“街亭有兵把守。”
司馬懿仰天長嘆說:“諸葛亮用兵如神,我的確及不上他。”
司馬昭笑笑說:“父親為什么要自己喪失志氣?我看街亭很容易攻取下來。”
司馬懿說:“你怎么敢說這種大話?”
司馬昭說:“我親眼看見當路并沒有建寨立柵,軍隊都駐扎在山上,所以知道街亭一定可以攻取。”
司馬懿十分高興地說:“如果蜀兵真的在山上,那是老天保佑我成功了!”
當天晚上,天氣晴朗,月色皎潔,司馬懿到山下周圍察看了一遍,然后回營。馬謖在山上看見司馬懿在偵察,大笑說:“他如果要活命,就別來圍山!”他傳令與諸將:“如果敵兵過來。只要看見山上紅旗搖動,立刻往四面沖下去。”
司馬懿回到寨中,派人打聽是誰帶兵在守街亭,回報說是馬良的弟弟馬謖。
司馬懿嘿嘿冷笑說:“徒有虛名,是個蠢才!諸葛亮選用這種人物,怎么能不誤事!”
他又問:“街亭左右還有軍隊嗎?”
探子報稱:“離山十里有王平駐扎的營寨。”
司馬懿派張郃帶領兵馬擋住王平的來路,又派申耽、申儀帶兩支兵圍山,先斷了蜀兵取水的道路。等蜀兵自亂,然后乘勢攻擊。
當夜調度完畢,第二天早,張郃領兵先往背后去了。司馬懿指揮兵馬,一擁而上,把山四面圍住。馬謖在山上看下去,只見魏兵漫山遍野,旌旗招展,隊伍嚴整。山上蜀兵見了,膽戰心驚,不敢沖下山來。馬謖搖動紅旗,將士們你推我,我推你,沒有一個人敢往下沖。馬謖怒氣沖沖,親手殺掉兩名將領。于是,將士們只得硬著頭皮下山來沖魏兵。魏兵巋然不動,蜀兵被逼退回山上去。這一下,馬謖才感到形勢不妙,只得下令守住寨門,等待外面援軍來救應。
王平帶兵來救,卻被張郃帶兵擋住。兩人交戰了幾十個回合,王平力窮勢孤,打不過張郃,只得退走。從早上到夜晚,魏軍圍山整整圍了一天,蜀兵山上沒有水,軍隊吃不上飯,寨中大亂。到了半夜時分,山南蜀兵大開寨門,下山降魏。馬謖禁止不住。司馬懿又派人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更加亂了。
馬謖眼看守不住了,只得帶著殘余兵卒從山的西面殺下逃命。司馬然故意讓開一條路給蜀兵逃竄,然后命令張郃跟隨后面追殺,蜀軍狼狽不堪,死傷嚴重。
張郃追殺了三十幾里路,忽然前面殺出一員大將,原來是魏延率兵趕到了。張郃回馬就走,魏延率兵追來,想重新奪回街亭。趕了五十多里路,兩邊伏兵奔了出來,左邊司馬懿,右邊司馬昭,抄到魏延背后,張郃回頭殺來。三路人馬將魏延困在核心。魏延左沖右突,不能脫身,手下兵馬,損失大半。正好高翔將列柳城的兵全部帶來救援街亭,想重新奪回街亭。誰知高翔中了埋伏,沖不出重圍。幸虧這時王平率兵殺到,救了高、魏二人。他們奔回列柳城來,列柳城已被司馬懿占領。魏延擔心陽平關失守,就與王平、高翔領兵回陽平關去了。
司馬懿大獲全勝后,下令向西城進軍。他認為西城雖是個偏僻的小縣,卻是蜀兵屯糧的地方。如果進占了這座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就都在掌握中了。于是,司馬懿留申耽、申儀守列柳城,親自率領大軍向斜谷進發。
諸葛亮回到漢中以后,清點人馬。馬謖知道自己犯了大罪,難逃軍法的懲罰,就叫人把自己捆綁起來,一進軍帳,就跪在地上請罪。
諸葛亮一見馬謖,氣得臉色都變了,憤怒地說道:“你從小熟讀兵書,對戰略、戰術都很了解,應該知道街亭是戰略要地,關系重大。我幾次三番叮囑你:街亭是我軍的根本重地。你以全家性命作保,領受這一重任。你如果肯早聽王平的忠告,怎么會有這場大禍?如今損兵折將,失地陷城,都是你不聽忠告、固執己見所造成的。如果不正軍法,怎么能使大家心服?”
馬謖流著淚說:“我這次闖了大禍,死罪難逃。希望丞相能好好照顧我的兒子。那么,我死去以后,也決無遺憾了!”
諸葛亮也流著淚說:“我與你義同兄弟。你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就下令將馬謖推出轅門外斬首。
這時,參軍蔣琬從成都來,看見武士要斬馬謖,大吃一驚,高聲叫道:“刀下留人!”他慌忙進帳去見諸葛亮說:“人才難得。當今天下未定,殺掉智謀之臣,豈不可惜!”
諸葛亮流著眼淚回答:“現在三國分立,四方興兵,如果不嚴格執行軍法,又怎么能去征討敵人?馬謖必須處斬!”他下令左右立即執行命令。
一會兒武士將馬謖的頭顱獻上。諸葛亮見了,痛哭流涕,十分傷心。
蔣豌問諸葛亮:“既然馬謖犯了罪,根據軍法當斬,丞相為什么要這樣傷心?”
諸葛亮流淚回答:“我不是為馬謖而痛哭,而是我想到先帝在白帝城臨危之時,曾經囑咐過我:‘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現在果然應驗了先帝當時的判斷。我深恨自己用人不當,知人不明,追憶先帝的遺言,因此才會這樣傷心流淚呀!”大小將士,聽了諸葛亮的話,一個個都淚流滿面。
諸葛亮下令斬了馬謖,將他的頭顱傳給各營將士看后,用線縫在尸體上,放在棺內埋葬,親自寫了祭文,對馬謖的家屬從優撫恤,按月發給錢米。接著,他親自寫了一道奏章,責備自己用人不當,見事不明,因此造成了箕谷之戰的失敗,請求自貶三級。
三國演義
第一回豪杰宴桃園三結義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滅亡以后,楚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相爭,最后漢王爭得天下,并建立了漢朝。從此,天下統一。到了東漢末年,朝廷腐敗無能,宦官專權,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建寧二年(169),各種災難不斷,漢靈帝向臣子們詢問原因,議郎蔡邕(yòng)上疏,直率坦誠地說:“都是宦官干政導致的。”這句話被曹節偷聽到了,并告訴了他的同黨。他們一伙人想方設法陷害蔡邕,最終蔡邕被貶回鄉里。后來張讓、趙忠、封謂、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勾結在一起。這十個弄權的宦官人稱“十常侍”,其中的張讓特別受皇帝寵信,皇帝甚至稱呼他為“阿父”。從此天下大亂,盜賊蜂起。
當時的巨鹿郡有弟兄三人,大哥叫張角,二哥叫張寶,三弟叫張梁。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指古時候考不上功名的秀才),后來卻自稱“天公將軍”,張寶自稱“地公將軍”,張梁自稱“人公將軍”,他們鼓動百姓反抗,并趁機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軍起義。此時何進上奏皇帝,建議皇帝立刻發布命令,讓全國各地準備御敵。
為了挽救統治,朝廷不得不張貼皇榜,到處招兵買馬,用以鎮壓黃巾軍。皇榜到了涿縣城內,引出了一個英雄。這個人平時不是特別喜愛讀書。他性格平和寬厚,少言寡語,喜怒不形于色;胸有大志,喜歡結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高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本是漢景帝的后代子孫,姓劉名備,字玄德,時年二十八歲。
劉備看完皇榜后長嘆一聲。此時,他忽然聽到身后有人大聲道:“大丈夫不為國家出力,嘆什么氣?”劉備回頭看,那人身高八尺,頭像豹子,眼像銅環,燕子下巴,絡腮胡子根根直立,如同虎須,說話就像打雷,樣子十分威武,就問他姓名。那人說:“我姓張名飛,字翼德,祖祖輩輩居住在涿郡,有些家產,靠賣酒殺豬為生,專好結交天下豪杰。剛才見你看榜長嘆,所以來問。”劉備說:“我本是漢室宗親,現在看到天下大亂,想破賊,卻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嘆氣。”張飛說:“我愿意出錢募兵,跟你共舉大事,怎么樣?”劉備聽了很高興,便邀張飛到一家酒館飲酒。正伙著,見一個大漢推一輛車子到門前停下,進店就對酒保喊道:“快拿酒來,我吃了好去投軍。”劉備見這人身高九尺,胡子長二尺,臉色如紅棗,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威武,就邀他同坐,問他姓名。大漢說:“我姓關名羽。字長生,后改云長,河東解良人。我因打抱不平殺了惡霸,現已經逃出來五六年了。這幾天聽說此處招兵,就來投軍。
劉備將自己和張飛想要殺敵保國的志向告訴關羽后,關羽十分欣喜。于是三人來到張飛家里,商議大事。張飛說:“我莊后有一園。桃花正盛開,明天我們到園中祭拜天地,結為兄弟,齊心協力,共圖大事。”劉備、關羽齊聲說好。
第二天,張飛在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等祭禮,三人焚香跪拜,立下誓言:“我三人結拜為異姓兄弟,同心協力,救國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可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三人以劉備為大哥,關羽為老二,張飛為三弟。祭盟天地,三人又殺牛擺酒,招募了三百勇士,在園中痛飲。
后來,三人開始準備軍器,正愁沒有戰馬時,來了兩個販馬的客商,贈送他們戰馬五十匹,金銀五百兩,鐵一千斤。劉備謝了客商,請來三國演義名三國演義名
工匠,為他們打造武器。劉備打造了雙股劍;關羽打造了八十二斤重的青龍偃月刀;張飛打造了丈八點鋼矛。三人又都各自打造了一身鎧甲。沒過幾天,他們聚集了五百余勇士,去應募了。涿郡太守劉焉見三人威風凜凜
(形容聲勢或氣派使人敬畏。威風:威嚴的氣概;凜凜:嚴肅,可敬畏的樣子)。
非常高興。劉備說起宗派,劉焉大喜,便與劉備以叔侄相稱。
過了幾天,劉焉命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帶領那五百勇士去攻打正進攻涿郡的黃巾軍,這一隊黃巾軍的將領是程遠志。在戰場上,程遠志的副將鄧茂迎戰張飛。只見張飛揮動長矛,正刺中鄧茂的心口,鄧茂從馬上翻下來,死了。程遠志見到這一情景,怒火中燒,一心想要殺了張飛,便騎馬向他奔去。此時,關羽揮舞著大刀迎了上去,程遠志
·002 ,
,
反三國志演義:尊劉反曹,被日本尊為圭臬的最強三國同人爽文
歷史名著三國演義,想必沒有人不知道,也沒有人真的沒有看過。
這本講述了中國歷史上,從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到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爭霸,這短短不足百年故事的小說,因為其對于戰爭場面刻畫之宏大,諸葛亮、曹操、關羽等角色塑造之神奇。成為了無數人啟蒙的古典文學范本。
對于三國中的故事和人物,沒有幾個人會不了解。對于以劉備為首的蜀漢王國最終未能恢復漢室,諸葛亮、關羽、姜維等人最終功虧一簣,壯志難酬的劇情,恐怕也沒有幾個人不為之惋惜。
今人如此,古人亦是如此。
所以在大約100年前,一位民國文人感慨于當時軍閥混戰的局面,又因為自己熟讀三國,所以大筆一揮,寫下了一本堪稱最早也最爽快的三國同人文——反三國志演義。
1 反三國志演義的由來
反三國志演義的作者是周大荒(1886年-1951年),一位典型的清末文人。雖然沒有清朝的功名在身,但是卻和老派文人一樣,擁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學與歷史功底。
他擔任過報社主筆,也就職于法院,擔任過高等書記官,甚至還在亂世之秋里出任過數個軍閥的幕僚。
也許正是因為有著如此之多的經歷,再加上對于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局面極端厭惡。周大荒才會向往一個擁有一個強力且溫和的正統政府,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政府的力量來解決天下亂局。
所以熟讀三國的他,從1919年開始動筆寫這本反三國志演義,歷時5年登報連載,又用了3年時間全部寫完;直到1930年正式集合成書。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反三國志演義這本書。
對于這本在當時看來非常神奇的同人小說,有學者評論如下:
該書“為一干英雄,代造完成一統時局”,它蘊涵著中國讀者普遍存在的一種文化心理上的理想式需求。
換句話說,這本書成書的最基本原因,就是當時讀者對于連年征戰、混亂不堪的時局不滿,以及希望能有一個大一統政府的心理訴求所致。
2 反三國志演義到底是如何尊劉反曹的
基于上面的背景,我們大致可以知道,這本反三國演義的初衷到底是什么了。
因為這個大方向,所以周大荒在寫書時的基調非常清晰——那就是尊劉反曹抑孫。
所謂尊劉:就是指的一切以劉備的蜀漢政權為正統和第一視角的主人公。所有原創故事的核心根本,都是為了讓劉備一方最終取得勝利而創作的。
反曹:則是把曹操一方當作亂臣賊子,故事里面的最大反派。所謂最終的勝利一定是要戰勝曹操一方才算結束。
抑孫:東吳一方雖然達不到亂臣賊子的程度,但是也是個割據一方的土軍閥。所以在反三國志演義里,東吳也和曹操一樣,成為了天下統一的障礙之一。雖然不像曹操一樣被挖墳拋尸,但最終也是落得名將凋零,重歸中央的命運。
以上面這大基調,配合作者對于三國演義中一個個故事的翻盤與重新構架,一副全新的同人三國畫卷,也就徐徐在讀者面前展開。
而整本書的內容,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徐庶奔走,荊州之變與蜀吳聯盟——第一個階段,作者把這些三國演義里的經典橋段一一翻新,給到了最有利于劉備一方的結果
蜀漢伐魏,東吳之變與南征孟獲——第二個階段,因為上一個階段結果變化,所以作者開始讓故事的走向朝著一個爽文套路一往無前。
終歸一統,劉備諸葛亮歸天與曹彰曹植出走——第三個階段里,作者反而收回筆觸,升華了本書的境界,沒有變成一本徹頭徹尾的爽文小說。
首先是第一階段,通過多次翻案,讓劉備集團擁有了統一天下的地盤與能力
小說一開始的場景,是公元207年——諸葛亮三顧茅廬出山,以及徐庶因為母親的緣故轉投曹操的一年。
而作者第一個要翻的案子,就是徐庶因為投曹而不能輔佐劉備的遺憾。
雖然看起來這是一個小事件,但是引發的后續影響卻是十分巨大的。
首先,劉備陣營從來都不缺少猛將,缺少的是高水平的軍師;按照三國演義來看,真正高水平的軍師只有四人:諸葛亮、龐統、徐庶、法正。
其中龐統和法正早死、徐庶投曹;只剩下諸葛亮一個人。其結果,就是在益州和荊州兩頭戰略中,荊州一側沒有一個能說得上話的軍師人選。
所以要想讓劉備陣營有勝利的可能,徐庶這個高水平軍師就必須留下來,能夠形成幾大頂級軍師搭配幾個方面軍,諸葛亮居中策應的局面。
所以作者就讓趙云和關羽出馬,又來了一次千里走單騎的故事。成功破壞了曹魏的構想,讓徐庶和其母留在了劉備身邊。也給后續拓展同人爽文留下了最根本的邏輯基礎。
因為這件事情的連鎖反應,就是劉備并沒有南逃,而是成功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荊州——雖然少了長坂坡這種讓人激動的橋段,但是卻讓劉備在荊州的地位異常穩固,不會出現未來關羽一旦失敗,整個荊襄地區立刻淪陷的局面。
開了這個好頭,后續自然也就容易打開局面。劉備和三國演義一樣的入川,但是關羽身邊則多了徐庶的輔佐。
三國演義里,龐統被張任設計亂箭射死,而在反三國志演義里,作者則反之寫了一個諸葛亮的設計,直接倒過來把張任射成了刺猬——龐統自然因此活了下來,也成為了輔佐張飛的第一軍師。
所以截止劉備收復益州,在反三國志演義中,整個蜀漢一共形成了四大軍團,分別是:
以諸葛亮為帥,馬超、黃忠、魏延、馬岱等人為將的西川軍團,承擔了歷史上出子午谷到長安,對曹魏發動主攻的責任。
以關羽為帥,徐庶為軍師,關平、周倉等人為將的荊州軍團,坐鎮荊州,承擔震懾曹魏與東吳的任務。
以張飛為帥,龐統為軍師,關興、張苞等人為將的襄陽軍團,出擊方城、宛城,對曹魏南線發動輔助攻擊。
以及以趙云為帥,馬良為軍師,廖化等人為將領的長江軍團,出擊江夏夏口,負責對東吳作戰主攻任務。
如此四大軍團齊頭并進,少則2,3萬人;多則十萬人馬,總計出動將近20萬大軍,對曹魏與東吳同時發動大規模進攻。
正是因為前面留下徐庶,保住荊州以及龐統不死等種種操作,劉備軍團才有了充足的能力去同時挑戰兩大強敵。
雖然還是YY爽文節奏,但是作者也留下了符合邏輯的假想思路,讓書中的設定不至于離譜,讀者也會看的進去。
其次就是第二階段,蜀漢同時大戰曹魏與東吳的幾番大戰。
在一切準備就緒后,數場大戰同時爆發,一時間中原大地上殺聲四起,到處都是刀光劍影。
諸葛亮的第一軍團,正面對上了曹操率領的魏軍主力;關羽第二軍團坐鎮沒有出手(難道作者也怕關二爺動靜太大?);張飛的第三軍團取代了三國演義里關羽軍團的作用,直接對上了曹仁的魏軍二線部隊;而趙云帶領的第四軍團,則和試圖白衣渡江的呂蒙直接打起來。
三線作戰的蜀軍連番大戰,在作者的筆下寫的是酣暢淋漓,讓讀者看得也是大呼過癮。
諸葛亮與曹操,先是在潼關前幾番大戰;而后更是同老對手司馬懿真正展開了公平的數十萬人馬對決,以洛陽為中心,先后斬殺了曹真、許褚等名將,后續更是動用火藥地雷,生生炸死了司馬懿和司馬師等人。
而三國演義中為讀者最抱不平的呂蒙白衣渡江事件,則被心思縝密的趙云發現并攔截下來。以趙云帶領若干小將,直接反殺東吳,連破江夏夏口等城市,先后擊殺徐盛、呂蒙等東吳名將。關羽再也不會有敗走麥城的遺憾。
這些戰斗,在書中的節奏都極為緊湊,前后不過三十多回十余萬字,就已經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戰爭場面交代的異常清晰。但就文字功底而言,周大荒比起現在的網文作者高出不止一籌兩籌。
而且所有的戰斗場面全部緊扣主題,也沒有寫成完全的一邊倒,諸如張遼、徐盛等德才兼備的名將,同樣有反過來大敗蜀漢部隊的名場面。當然,這些勝利并無助于大局的改變。但是也增加了整個故事的懸念與刺激,讓讀者感受到蜀漢的勝利,并非一路開掛才獲得的。
整體升華的第三階段,蜀漢終究一統天下,但也留下了諸多遺憾之處。
到了小說的后段,曹操已經憂慮而死,司馬懿被諸葛亮地雷炸死(總算滿足了上方谷的夙愿),東吳也同樣兵敗如山倒,蜀漢統一天下近在咫尺之際。作者反而沒有繼續按照爽文的思路往下寫,而是筆鋒一轉,去寫在這個局勢下,各方核心人物的生死問題。
隨著樓桑村大樹無故枯萎,一代梟雄劉備也隨之殞命。在此之前,劉禪于驛站被刺殺,也算是依然保持了扶不起的習慣。而在三國演義里最終隨著蜀漢一道逝去的北地王劉湛,反而在反三國志演義里得償所愿,成為了天下統一后的第一任君主。也算是對他在三國演義里自殺殉國的獎賞。
當然,最讓人遺憾的,還是諸葛亮。
哪怕在這種同人爽文里,丞相最終還是和劉備一道,含笑去世在一統天下的前夜。
不過不同的是,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丞相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而在反三國志演義里的諸葛丞相,則是最終得償所愿,雖然燈枯油盡,但是卻實現了自己的抱負。
除此之外,曹彰和曹植遁入漠北為曹家留下血脈,東吳幼主孫亮舉族出海卻遭遇颶風斷絕后裔。分明代表了后世北元與南宋的兩個不同結局,也是令人頓生無限感慨。
這種對比和殘缺美,才是讓這本同人小說思想境界升華的根本原因。而這種從爽文轉到宿命結局的寫法,也讓這本百年前的同人小說,和現在的同人文章有了本質的區別。
3 反三國志演義里的人物設定
說完了反三國志演義的情節,我們再來看看書中的一些人物設定有哪些不同。
首先,作者明顯最鐘愛的角色有兩個人,馬超和趙云。
前者,作為蜀漢最鋒利的矛,一改原著小說投降后郁郁不得志的結局,四面沖殺,始終與曹魏戰斗在最前線,最終生啖華歆,挖墳戮尸(未成功),徹底報了一家被殺之仇。
而后者也不再是年老后才有機會統兵上場的親衛隊長,不但擁有一支屬于自己的軍團,還和馬超結為親家,也算是把三國演義里郁郁不得志的那口氣全出了。
其次,因為后面的劇情完全虛構,所以作者也是虛構了一批優秀武將,加入蜀漢的陣容之中。
包括黃忠之子黃敘、李嚴之子李豐等等,在反三國志演義里,這批武將的實力也就是稍遜于關興張苞而已。充分緩解了蜀漢中檔次武將數量過少的問題。
最后,魏延、姜維、馬謖等一干蜀漢后期不得志的武將,也都在故事里拿到了圓滿的結局。尤其是魏延和姜維,前者在演義里,可謂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最終倒在了自己人手下;而后者則獨身一人奮戰30年,見證了蜀漢最后的榮光。
兩人在反三國志演義里,也都得到了作者的充分肯定。雖然最終沒有達到五虎將的水平,但是也達到了除了五虎將與諸葛丞相外,能和龐統徐庶,并列文臣武將第二檔最高封賞的地步,也算是終嘗所愿。
當然,在一干新角色設定與老角色的調整中,最出彩的還是馬超之妹馬云騄.
作為馬超之妹,趙云之妻;英姿颯爽的馬云騄可以說是作者創作最成功的原創角色,沒有之一。
成功到什么程度呢?甚至日后制作三國游戲最嚴謹的日本光榮公司,都將她當作正統游戲里為數不多的女將,還給到了90左右的超高屬性,甚至超過曹仁、李典等等一干曹軍大將。
而在影視動畫中,馬云騄登場的次數更多,好多人甚至因此以為她是真正存在于三國歷史中的角色。
能把角色人設做到這點,周大荒的這本反三國志演義,也算是同人小說中的翹楚了。
4 結語
作為有據可查的第一本三國志同人小說,反三國志演義無論從劇情設定,文筆功力還是角色演繹上,都有著上乘水平與自己的特色。
而作者在特定時代下,通過這本書所傳達出的天下一統、百姓安康的愿望,也是現今許多同人小說所無法達到的思想高度。
故事足夠爽快,能夠讓蜀漢迷們看得大呼過癮(當然,喜歡曹操和東吳的讀者可能會覺得有些憋氣)。
設定足夠新奇,邏輯也足夠嚴謹,不會出現很多其他小說中超出邏輯寫崩的情況。
再加上有趣的新人設定和帶有一定反思意味的結局。這本書,無論是對于喜歡三國演義的讀者,還是對于那個時代有興趣的人。都可以作為一本閑暇之時消遣閱讀的精品小說來讀。
也希望通過這本書,大家可以找到一些不同的視角,來重新回顧那個中國歷史上最豐富多彩的時代。
如果對于這本書,還有什么想了解或者抒發情感的地方,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一起討論三國時代的種種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