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手機騰訊qq2013正式版官方(桌面版成雞肋?騰訊地圖PC端下月停用,百度高德稱正常運營)

導讀手機騰訊qq2013正式版官方文章列表:1、桌面版成雞肋?騰訊地圖PC端下月停用,百度高德稱正常運營2、微信十年,熬死一個又一個對手3、賣身騰訊的搜狗,新戰場如何?4、蝦米音樂倒下,是

手機騰訊qq2013正式版官方文章列表:

手機騰訊qq2013正式版官方(桌面版成雞肋?騰訊地圖PC端下月停用,百度高德稱正常運營)

桌面版成雞肋?騰訊地圖PC端下月停用,百度高德稱正常運營

騰訊地圖停止了PC端服務,更聚焦于移動端。

10月12日,據騰訊地圖在網頁版提示稱,騰訊地圖PC端(個人電腦端)將于11月11日停止服務,移動用戶可以下載騰訊地圖App(應用程序)使用。

騰訊地圖于2013年9月由騰訊旗下SOSO地圖更名而來,自此入局互聯網地圖行業“三國殺”,另外兩家主要競爭對手為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阿里旗下)。 據騰訊地圖官網介紹,目前,騰訊位置服務日均位置服務請求1100億次,擁有2億POI數據覆蓋,服務10億級用戶。

公開資料顯示,騰訊曾經投入較大精力發展地圖業務:2014年,騰訊地圖曾接連入股科菱航睿和四維圖新等地圖測繪領域的專業團隊,以更快獲取底層數據。2021年10月15日,搜狗正式宣布與騰訊完成合并,成為騰訊控股間接全資子公司。

今年5月15日,搜狗地圖宣布下線,關閉所有相關服務,并建議用戶下載騰訊地圖。此后,騰訊地圖逐漸發展并覆蓋全國近400個城市。

不過,騰訊入局地圖業務時間較晚,在2014年之前,互聯網地圖市場主要被阿里和百度牢牢把控,這或許影響了騰訊地圖的后續發展。10月13日,根據應用寶的下載量數據顯示,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分別以27億次與20億次位居前二,而騰訊地圖的下載量為2億次,不及前兩者。在iOS App Store免費導航App排行榜中,騰訊地圖的評分也落后于高德和百度。

有業內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分析稱,之所以互聯網巨頭十分重視地圖業務,是因為地圖作為入口的作用十分重要。數據顯示,在移動互聯網的生活服務類應用中,有超過六成的應用與導航地圖有關。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用手機地圖確認地理位置,再去搜索周邊的生活服務項目。

對于此次騰訊地圖停止PC端運營的原因,接近騰訊人士告訴記者,更多還是出于聚焦移動端的考量。不過,也有分析人士也將其解讀為騰訊非核心業務收縮的一部分,此前騰訊“降本增效”舉措曾引發廣泛關注。騰訊CEO馬化騰、總裁劉熾平曾多次公開表態稱,騰訊已經實施成本控制措施,并調整部分非核心業務,有助于在未來實現更優化的成本結構。

在最新公布的二季度財報中,騰訊表示,今年二季度主動退出非核心業務,收緊營銷開支,削減運營費用,未來將聚焦于提升業務效率并增加新的收入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騰訊今年已經陸續下線10余款產品,包括曾經紅極一時的QQ堂、企鵝電競、看點快報、掌上WeGame、搜狗地圖、搜狗搜索App等。

今年7月25日,騰訊內部發文調整騰訊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組織架構和部分管理干部,宣布成立地圖產品部和數字孿生產品部,同時撤銷智慧空間產品部和交通平臺產品部。地圖平臺部基于騰訊在位置服務和地圖方面的能力,將進一步強化騰訊在底層建設方面的能力,新成立的地圖產品部主要負責面向C端用戶的騰訊地圖和出行等業務。基于騰訊大交通出行業務布局,騰訊將標準地圖、ADAS地圖、高精地圖三合一,目前高精度地圖已經覆蓋全國38萬公里高速與城市快速路數據,正加速覆蓋全國上百個城市普通道路。

人事方面,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智慧交通和出行總裁鐘翔平不再兼任地圖平臺部負責人,由地圖平臺部總經理張少宇負責,原地圖平臺部總經理張治東擔任地圖產品部負責人;萬超擔任數字孿生產品部總經理,均向鐘翔平匯報。

7月12日,騰訊公告稱,旗下打車服務已于3月上線,目前已覆蓋全國100多座城市。騰訊出行同時對用戶提供補貼,其中新用戶最高優惠為兩張8元券,老客戶最高優惠為5元常規券。“騰訊打車”主要依靠的導航來源也是騰訊地圖。

雖然騰訊地圖PC端將停止服務,但其他地圖PC端業務未見調整。

10月13日,百度方面回應澎湃新聞記者:“百度地圖于2005年上線PC版,目前運營順暢良好,同時正在按計劃推進優化升級。”高德方面則表示:“PC端正常運營。”

據了解,百度地圖已于今年并入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該事業群包含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交通、Robotaxi等業務。在百度看來,百度地圖的并入,可以與上述業務協同,發揮更大的價值。國慶節前,百度地圖宣布正式切換為北斗優先定位,從百度地圖官網數據來看,其日均位置服務請求1300億次,POI(某個地理位置周邊的信息)數量在1.8億個。

阿里則是將高德地圖并入本地生活服務版圖,使其成為連接出行、到店、酒旅、電商的基礎平臺之一。

2021年7月,在阿里的組織架構調整中,本地生活、高德和飛豬組成新的生活服務板塊,由高德集團董事長俞永福負責。

在外界看來,出行與本地生活聯系緊密,以餓了么為代表的本地生活業務及旅游服務平臺飛豬都需要地圖導航的加持,而生活服務不止上門還有出門,高德地圖可以做用戶出門之外的生活服務。從阿里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2023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來看,高德在6月份日均活躍用戶超1.2億。

微信十年,熬死一個又一個對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26日電 (張旭)2021年1月21日,微信迎來上線十周年。在此前兩天舉行的微信公開課活動上,微信公布了最新數據:

微信的日活躍用戶達到10.9億;有7.8億人每天翻看著朋友圈,其中的1.2億人還會在朋友圈里發點什么;3.6億人每天瀏覽公眾號來獲取對外界的認知。

巧的是,幾乎在同一時間,另一款社交軟件——小米旗下的米聊宣布將于2月19日停止服務。同樣走過十年,同樣背靠巨頭,甚至米聊還比微信搶跑一個多月,為什么兩者會迎來如此迥異的結局?

米聊宣布停服。

米聊,小米的千億機會

2010年10月,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一個學生團隊研發出了一款軟件,名為Kik Message。KikMessager基于手機通訊錄,實現了免費短信聊天,并加入real-time texting功能,為用戶提供了面對面溝通的場景。KikMessager一經推出,就對當時如日中天的WhatsApp的地位構成了威脅,發布兩周內,注冊用戶數就超過100萬。

這款APP的成功讓小米嗅到了商機,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小米上線了初代米聊。

米聊最初定位于跨平臺、跨運營商的手機端短信工具,是一款免費的即時通訊工具,只要用戶的手機能上網,就可以通過其進行免費的對講功能。除了支持語音,米聊后續也支持了圖片、視頻、文字、紅包、廣播、視頻電話、遠程協助、屏幕共享等多種功能。

米聊官網截圖。

米聊,和小米手機、MIUI系統一起,組成了早期小米業務的三駕馬車,被雷軍寄予厚望。雷軍曾在一次訪談節目中公開談到:“小米有幸遇到過兩個千億美金的機會,一個是移動互聯網,一個是米聊。”

可當時雷軍并沒有特別高興,甚至感到焦慮,因為身后有社交帝國騰訊的步步緊逼。對于米聊的未來,雷軍當年有三種設想,小米傳記《一往無前》中對此有描述:

如果騰訊用QQ這個產品來迎戰米聊的話,小米尚有一絲機會,因為QQ在手機上不符合移動互聯網短平快的用戶體驗;

如果騰訊沒有犯任何戰略錯誤,選擇用完全相同的產品形態來迎戰米聊的話,只有在它能給米聊一年搶跑時間的前提下,小米才有50%的勝算;

如果騰訊在一年之內拿出一模一樣的產品,那么,騰訊的綜合資源是小米的一萬倍,小米將處于完全的弱勢,屆時,騰訊會把全部的工程資源和推廣資源撲上來,小米獲勝的概率將是零。

資料圖:騰訊廣告牌。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微信奇襲,7年10億用戶

事實證明,騰訊沒有給小米這個機會。在米聊推出僅僅40天后,微信就突然殺到。

相比于通過通訊錄添加好友的米聊,微信用戶可以通過QQ帳號或者郵箱帳號兩種方式注冊。此外,微信可以讀取QQ好友的信息,還可以通過回復消息將他們添加至好友列表。

當時,騰訊QQ注冊用戶已經超過6億,社交生態枝繁葉茂,成為騰訊在這一領域牢不可破的護城河。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米聊用戶超過了400萬。這一成長速度雖快,但是卻快不過依托QQ社交體系成長起來的微信。2012年3月,馬化騰在騰訊微博表示,微信用戶突破一億。從零到一億,用時433天。

馬化騰2012年3月宣布微信用戶突破一億。

當年4月19日,微信4.0版本中正式推出朋友圈,用戶可以在朋友圈曬圖、發布狀態,用社交關系留住用戶。而這也標志著微信從一個移動通訊工具向社交平臺的過渡。也是從那時起,米聊和微信之間漸漸分出了高下。

當你的朋友都在用一款社交軟件,你也就只能跟著轉移。一位從米聊轉至微信的用戶無奈地表示,“大家都用微信了,改變不了他們,只能改變我自己了”。

2018年5月,騰訊公布一季度年財報,宣布微信用戶突破10億。從無到有,從零到十億,微信用了八年。微信已經把所有人都甩在了身后,成為這個領域的巨無霸。

“圍剿”微信,無功而返

在社交領域,曾經有無數巨頭想要分一杯羹,但是卻都鎩羽而歸。

2019年1月15日,是中國社交軟件歷史上戲劇性的一天。上午10點半,快播王欣推出馬桶MT;下午2點半,字節跳動張一鳴發布多閃;晚上7點半,錘子科技羅永浩發布聊天寶。

多閃官網截圖。

三款社交軟件都在這一天發布,都定位社交,都想挑戰微信,然而一場社交戰爭還沒開始就結束了:三個APP被微信全部屏蔽。

對此,王欣連發三條微博:“不知道你在怕什么?”“騰訊大王卡短信也封了馬桶!”“怎么辦???”

羅永浩則淡定許多,他將馬桶MT、多閃和聊天寶三款產品備份在自家網站上以便大家下載,并表示:“自家的聊天寶,絕不會屏蔽任何友商的合法鏈接。”

值得注意的是,羅永浩的聊天寶實際上就是子彈短信的改名版。2018年8月20日,子彈短信上線,在羅永浩不遺余力的推廣之下,子彈短信出道即巔峰,迅速登上App Store免費榜和社交榜首位,上線7天公司便完成A輪1.5億元融資,日下載量高達44萬。

羅永浩在聊天寶發布會上表示,此前的子彈短信起名太草率:一是子彈屬于敏感詞,不少搜索引擎都進行了屏蔽,二是短信一詞在大家的印象中是收費的,因此更名聊天寶。

羅永浩 資料圖。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聊天寶復刻了趣頭條“看新聞有錢拿”的玩法,試圖用獎勵留住用戶。官方介紹:聊天寶是一款可以獲得獎勵的聊天軟件,這里有隨處可見的獎勵機制,聊天、看新聞、邀請好友、購物,都能獲得獎勵。

盡管不用像發短信一樣花錢,但聊天寶還是敗在了產品本身體驗較差的缺陷上。根據第三方平臺“個推”的數據,聊天寶在1月15日-16日發布頭兩天,迎來用戶爆發式增長,在16日的新增環比一度達到281%,然而17日便出現懸崖式下跌,之后的增速幾近停滯。

羅永浩的社交夢僅僅持續了半年,2019年3月5號,聊天寶團隊解散。同日推出的另外兩款APP也逐漸沒有了聲音,這次宣戰絲毫沒能觸動微信的地位。

其實,在移動社交領域,想挑戰微信霸主地位的,絕不僅僅這三家。

2007年中國移動推出即時通訊軟件飛信,鼎盛時期其注冊用戶超過5億,僅次于QQ,如今也已銷聲匿跡。百度推出的百度Hi也已轉型,2020年4月27日,正式更名為“如流”。官方表示,此次更名后,如流將繼續在全國范圍內免費開放,并支持企業定制。

百度Hi程序界面截圖。

2013年,中國電信和網易聯合推出易信,反響平平。但運營商不甘心做社交軟件的渠道商,2020年4月8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聯合推出5G消息服務。據介紹,5G消息是一款通訊服務軟件,支持發送文本圖片音視頻等消息。

2020年5月初,5G消息上架了App Store商店。但5月11日就匆忙下架。時隔大半年,2021年1月8日,中國電信、中國聯通2020年5G消息平臺(RCS)建設工程聯合集中采購項目正式啟動。同時,5G消息商用正在深圳南山等領域小范圍落地應用。換句話說,5G消息才剛剛起步。

張小龍2021年微信公開課截圖。

微信走過十年,曾經的對手要么偃旗息鼓,要么紛紛轉型,要么還在生長。下一個挑戰微信的APP在哪里,仍懸而未決。不知“微信之父”張小龍心中,是否有天下無敵的孤獨?(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賣身騰訊的搜狗,新戰場如何?

2001年時,馮小剛的賀歲電影《大腕》上映,在包袱密集的電影中,一句“他們搜狐,我們搜狗……各搜各的”在其中并不特別逗樂。

但2年后,搜狐自己就真的另組建了一個品牌——“搜狗”!

2004年8月,搜狐正式推出“搜狗”,這在當時是全球首個第三代互動式中文搜索引擎,是搜索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后來隨著業務版圖的進一步擴大,“搜狗輸入法”、“搜狗瀏覽器”等一系列品牌都被孵化而出。

而經歷了17年的風雨,曾經艱難在搜狐內部求得生存并獲得獨立運營權的搜狗,如今再度失去自由身,轉投騰訊。

9月24日,搜狗正式發布公告,在歷經1年多的周折后,正式完成私有化交易,與騰訊實現合并。

搜狗預計在10月初完成退市。退市后,搜狗將成為騰訊控股間接全資子公司,并被納入騰訊的PGC業務板塊,與騰訊的原有產品并軌;根據多家媒體報道,未來搜狗搜索和輸入法將繼續保持“搜狗”品牌進行運營。

而搜狐一方,宣布Sohu Search出售搜狗所有A類普通股及B類普通股,交易價為每股9美元。在搜狗持股33.8% 的搜狐將在交易完成后獲得11.8億美元的資金,不再持有搜狗任何所有者權益。

但王小川本人,不會跟隨團隊進入騰訊。

從2014年在搜狐內部成立以來,搜狗走過了艱難獨立而后又投靠另一位大佬麾下的旅程。

而可預見地,這一起事件對整個搜索業態甚至中國互聯網的格局又將帶來一次巨大影響。

艱難獨立之路

提起搜狗,沒有人會忘記CEO王小川。

而關于王小川最負盛名的流傳則是,張朝陽曾經親自給王小川打了一通近一個小時的電話,為了提前預定這位當時還在清華繼續讀研的天才少年。

而說起王小川與張朝陽的淵源,則不得不提起另外一家今日在社交網絡大戰中已經幾近沉寂的網站——ChinaRen。這是由王小川的三位清華學長陳一舟、周云帆和楊寧創立的,那時他們剛在大學生創業的號召下開啟自己的互聯網征程。

一開始,他們只是做了一個在當時的社交網站中還屬主流的網站形態——BBS,然而很快就發現速度跟不上了。三位年輕的創業者遭受打擊,于是陳一舟找到了96級的學弟王小川,拉他入伙ChinaRen。

1999年,還在上大三的王小川,面對8000元的兼職月薪,無法拒絕,于是從此開始為ChinaRen打工。在他的帶領下,一個8人的團隊花了一個月時間,完成了陳一舟交給他的第一個重要任務——上線帶評論的新聞系統。新功能上線8個月后,ChinaRen一躍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的第四大網站。

王小川的技術實力得到認可,但他仍然拒絕正式加盟,選擇在清華高能計算所讀研,繼續以兼職身份為學長工作。到了年底,搜狐正式收購了ChinaRen,王小川也回到清華繼續學業。

而正是這次兼職經歷與搜狐的收購,使得王小川進入了張朝陽的視野。據稱,張朝陽親自拍板兼職位置保留,并許下一個土豪的承諾:“你上學多久我可以等你,你要多少錢我給你開。”

畢業后,王小川確實在張朝陽的邀請下入職了,并以前無古人的上升速度升為搜狐的副總裁,主管技術,距離他加入搜狐只用了2年。

張朝陽決定推出搜狗的目的,當然是增強搜狐的搜索功能,主要經營搜狐的搜索業務。但開局并不算順利,張朝陽找到王小川的時候,只給了他6個員工的配額,卻要求他從搜索上干掉百度。

掌握搜索就等于掌握了流量入口,不想被百度拿捏的張朝陽走出這一步也屬于意料之中。

當時剛加入搜狐不久、年紀尚輕的王小川欣然領命,但后來發現搜狐的程序員連C語言都不會寫,他又回到了清華找來12個學弟,和張朝陽說明,只用6個人的錢養活12個人。

就是這一群人,花了11個月,就在2004年8月推出了搜狗。

隨后,在王小川的主導下,搜狐收購了圖形天下,并將其豐富的地圖數據和應用經驗引入了搜狗,2006年推出搜狗輸入法,并且一經推出就火爆網絡。

然而,搜狗搜索雖然活著,但距離干掉百度還有很遠。

王小川認為,要搶占流量入口,就要先搶占用戶的桌面入口。想要做好搜索,可以先做瀏覽器。

不過,張朝陽并不統一這個觀點:“微軟的IE市場份額那么大,都沒有把Bing(微軟搜索引擎產品)做起來,憑什么瀏覽器做成搜狗搜索就能做成?”在張朝陽看來,瀏覽器對于搜狐的整體策略幫助不大。

兩人之間爆發了激烈沖突,王小川被從搜索業務上直接擼掉。但他沒有走,還是一心要做瀏覽器。到2008年時,還真被他做成了。

2008年,搜狐成為北京奧運會官方新聞網站,而借著這一波紅利,搜狗瀏覽器迅速躍居國內前三。王小川又回到了搜狗CEO的位置上。

但獨立的心思或許在此時已起。

2009年時,百度曾經想挖走王小川,但王小川舍棄不下搜狗,最后不了了之。

時間到了2010年,谷歌宣布正式退出中國市場,看到了這個空白,360的“紅衣教主”也對搜狗動了心思,想買下搜狗的所有權。

但王小川另有主意,自己去找了阿里,求見馬云。在阿里推動下,搜狗于當年8月份完成分拆獨立,阿里占股10%,但卻作為重要的戰略股東,在董事會擁有投票權。

這一次,搜狗終于獨立。

最終選擇騰訊

到了2013年,曾經交惡的百度與阿里達成和解。搜狗在阿里的業務版圖中權重降低,于是搜狐花了2580萬美元回購了搜狗10%的股權。

“紅衣教主”再一次出現;當然百度也出現了,這次同意將整個搜狗收走。

但王小川面對阿里的退出、業務同質化的百度與價值觀迥異的360,想到了第四條路——騰訊。

2013年9月騰訊4.48 億美元戰略入股搜狗,成為搜狗第一大股東。跟著這筆注資一起并入到搜狗的,還有騰訊原來的搜索業務和QQ 輸入法,并在搜狗獨家上線了微信搜索這個功能大殺器。

來源:微信

搜狗的最新財報顯示,騰訊持股39.10%,搜狐持股32.82%,張朝陽持股6.37%,王小川持股約5.55%。

不過,這次與騰訊的合作徹底激怒了周鴻祎,據8年前科技媒體的報道,周鴻祎提起此事憤慨地提出:

我和他(張朝陽)談,合并之后老張成為新公司的股東,所以老張非常愿意做這事兒。后來我們談著談著感覺這家公司不姓張,它姓王。

2017年9月,搜狗在紐交所上市,以發行價計算,搜狗上市當天市值突破50億美元。

而對于騰訊來說,有分析師提及:

“搜狗有它重要的地方,它的輸入法、搜索業務,可以補上騰訊這兩個領域的短板,并且搜狗融入騰訊后,更有利于這兩項業務變現。”

退市計劃最早發生在去年,不過直到9月24日,這一筆收購案才終于要告一段落。

此時,距離騰訊入股,剛好過去8年;距離搜狗上市,剛好過去4年。

搜狗、搜狐與騰訊的前路

雖然根據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顯示,由于兩大原因,在合并前,搜狗已有500左右的員工選擇離職。

背后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職級變動。騰訊旗下的PGC事業群中的有一個“看點”部門,而看點下還分18個中心,搜狗此次將作為看點下的一個中心而存在,因此大部分原來的搜狗員工將面臨職級降低的困境。

其二是業務形態變動。搜狗原本的組織架構是偏業務的,但轉入騰訊后搜狗可能將以技術中臺的形式存在。

對于很多員工來說,這次變動或許不是好事;但對于搜狗、搜狐與搜狗自身三方來說,卻大概率是一件好事。

搜狗自身是虧錢的;搜狐的業務聚焦方向不太需要搜狗的技術了;而搜狗的技術對騰訊來說,卻是可以發揮出關鍵作用的一環。

1、騰訊

對于騰訊來說,它最大的優勢是具有一個超級大的內容平臺和最大的社交用戶群,而搜狗帶來的更多是技術增量。

從內容推薦技術來說,搜狗AI技術可以提升騰訊生態中的內容推薦精準度。

從語言交互來說,則可以提升用戶體驗。此前張小龍曾經提到:

微信原來并不想做輸入法,但收到了很多用戶的投訴,稱自己的聊天記錄被輸入法竊取了,因為輸入什么就會看到相應的廣告。

搜狗的輸入法、語音識別等都將大幅提升騰訊系產品的用戶體驗。

而搜索更毋庸置疑,是所有超級內容平臺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微信內部打造另外一個“百度”是一個較好的結局。

而搜狗搜索的技術在與知乎的合作案例中已經得到過驗證。

知乎剛上線時,搜索功能是弱項,而2015年時兩家就搜索業務展開了合作,知乎向搜狗開放數據,搜狗為知乎提供知乎搜索。這一項合作大大提升了知乎的效率,雖然知乎本身不是搜索引擎,但對于很多深度內容類用戶來說,知乎已經變成了另一種形態的搜索引擎。

雖然騰訊內部本身已經有團隊在做搜索、輸入法與語音相關工作,但搜狗帶來的技術能量也很顯著,其長期積累的數據與語言AI技術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2、搜狐

對于搜狐來說,這一次則是輕裝上陣。

一方面,搜狐持有的33.82%股權將帶來實打實的11.8億美金;對搜狐來說這是一大筆錢。

在出售搜狗前,搜狗是虧錢的,會為搜狐帶來虧損。在總結2020年的搜狐時,張朝陽說,“在宏觀經濟疲軟的情況下,搜狐今年盈利了。如果不算搜狗,整個搜狐的三個板塊(媒體、視頻、游戲)加起來是盈利的。”

此外,搜狐自身的業務增長也承壓。2016-2020年,搜狐處在持續虧損中。

1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6億美元左右,對于搜狐來說是一大筆錢,可以填補過去多年的虧損額。

來源:Wind,搜狐年報


另一方面,搜狐也需要將眼光更進一步地聚焦自己的新業務。

對于搜狐來說,當前主營業務有搜狐視頻、搜狐新聞和狐友,分別對標愛優騰B、今日頭條和微博,也就是視頻、媒體、游戲,而這些都需要燒錢并專注地進行。

曾經的搜狐是門戶網站,需要輸入法、瀏覽器、搜索來搶占流量,但如今的搜狐已經變了。

搜狐今后的重點努力方向是擴營收、降成本和減虧損,出售搜狗對于打算聚焦主業的搜狐來說,穩賺不賠。

3、搜狗

對于搜狗自身和王小川本人來說,一直是依仗巨頭的支持獲得生存空間。

起家于搜狐,引入阿里,選擇騰訊,每一步都是作為聚焦特色業務的“小巨頭”不得不走的路。因為搜狗的一切技術說到底,都是需要具體業務形態去實現落地的;每一個場景都可以成就一個APP,但沒有場景卻萬萬不行。

單靠輸入法、瀏覽器或者搜索實現盈利公司,在今天已經幾乎沒有。

搜索流量帶來的廣告業務收入在百度的收入占比中正在降得越來越低;UC瀏覽器正在邊緣化;輸入法更是幾乎沒有獨立存在和盈利的。

王小川曾經追求獨立的路當然沒有錯,但作為技術型公司,搜狗如果不從商業邏輯上探索變現模式,那么尋求綁定流量大戶實現技術變現也算是明智之舉。

移動互聯網起家之后,搜狐就已經失去了給予搜狗更多流量的能力,雙方的互利作用正在變弱。

但轉投騰訊,則可以獲得更多移動端的流量入口,包括騰訊新聞、QQ瀏覽器等,未來無論是在移動端還是PC端,搜狗都將獲得更大的探索空間,并作為技術支持部門為騰訊自身帶來更多收益。

搜狗的招股書披露,來自于騰訊的搜索流量占到了38.2%,遠高于搜狗自有產品所占的21.8%,幾乎與來自手機預裝和其他渠道的流量持平。

簡而言之,騰訊賦予了搜狗更大的舞臺,是一個對創始人和員工來說有些遺憾,但從公司層面來說又堪稱“完美”的歸宿。

搜索之局

站在騰訊的角度上,收購搜狗這一行為幾乎彰顯出其與百度在流量、搜索上一較高下的決心。

從目前情況來看,百度的地位仍然不容撼動。

根據美國網站通訊流量監測機構Statcounter給出的數據,今年8月時,百度以76.91%的份額一騎絕塵,而它還在通過對百度APP的推廣持續強化流量入口把控權。

截至2020年12月,百度在中國搜索引擎市場份額方面以66.87%排行第一,搜狗搜索以24.54%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

但百度與騰訊面對的局面不同:百度在移動互聯時代是艱難跟進,其C端不僅是較難增長,甚至還有下滑風險;而騰訊是即將見到移動互聯網流量的頂點,只是增速不復前高。

與百度的軟件相比,騰訊的產品矩陣和內容豐富程度都要更勝一籌,在整體層面上也并不遜色。

隨著百度的重心逐步向“AI生態型公司”轉變,B端云業務、硬件類業務正在取代曾經以C端流量為生的業務架構,其在C端的話語權與盈利能力也在逐漸減弱。

而反觀騰訊,其走的是C端移動互聯 產業互聯網模式。Q2財報顯示,騰訊實現營收1382.59億元,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25.87億元。其中騰訊網絡游戲收入430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約為31%;社交網絡收入290億元,占比21%;網絡廣告收入為228億元,占比17%;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為419億元,占比30%。

因此,即便騰訊收購了搜狗后,短期仍然不具備與百度正面剛的核心壁壘;但長期來看,對于騰訊而言,搜索仍然會是核心戰略板塊之一,既有內部內容分發機制的考慮,也有提升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能力的要求。

在搜索領域,仍然在線上發力的另外兩家巨頭也蠢蠢欲動:阿里和字節跳動。

今年6月,阿里創新業務事業群成立智能搜索業務部,發源于UC的夸克APP成為布局核心,夸克的搜索詞條上,“年輕人”與“智能”成為其搜索主打。5月,夸克推出5.0版本時,官方曾介紹,過去一年其活躍用戶量大增5倍,搜索量增長6倍,25歲以下用戶占比過半。

字節跳動的布局更為深遠,2020年2月,“頭條搜索”上線獨立APP,今年2月,抖音官方宣布,視頻搜索月活用戶已經超過5.5個億。

這更加說明,對于互聯網巨頭來說,無論在先還是在后,只要業務布局仍聚焦于線上及標準化業務,搜索就是放不下的流量蛋糕;從技術和產品層面來說,搜索引擎更是一切推薦引擎的基石。

用“天下苦百度久矣”來形容搜索引擎的爭戰或許并不夸張,而大家也都在等待一場新的變革。

騰訊收購搜狗,或許不是帶領戰局迎接巨變的時刻,卻可能從此吹響新的號角。

尾聲

王小川曾說:

搜狗是被注入資產(騰訊搜索,輸入法業務),如今,搜狗被當做資產反注入騰訊。

他帶領搜狗見證了中國互聯網的整個斷代史,作為“小巨頭”在巨頭庇蔭下求得生存經歷了一整個輪回。

此刻,無論他本人離開搜狗后是否做好了投入下一場戰役的準備,搜狗都將繼續勇敢地書寫搜索戰場的新篇章。

曾經來源于電影的品牌名稱,如今真要應了臺詞所言:“各搜各的”。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蝦米音樂倒下,是小眾平臺的悲哀

了解更多熱門資訊、玩機技巧、數碼評測、科普深扒,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

----------------------------------

2021年1月5日,蝦米音樂的粉絲們聽到了一個重大噩耗。

1月5日上午,蝦米音樂在新浪微博上發布官方聲明表示,“12年的陪伴,說不出的再見”。由于阿里內部業務調整的緣故,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于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未來蝦米音樂將更多轉向音樂商業場景服務,依托新成立的“音螺”平臺持續探索創新,服務獨立音樂人及業內合作伙伴。

消息傳出后,大量網友瞬間涌入蝦米音樂官方微博留言表達不舍,言語之中充斥著無限傷感。

- 蝦米要關了嗎???

- 再也不會有這么漂亮的UI設計了。

- 能安安靜靜聽歌的地方也陣亡了。

- 爺青結!一個認真搞音樂的app就這么沒了。

在中國在線音樂行業歷史中,蝦米音樂絕對不算是個無足輕重的名字,這款強調小而美、走差異化路線的音樂播放器,在不少音樂愛好者的心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直到今天,蝦米音樂被關停的話題還高掛在知乎數碼榜榜首,很多音樂愛好者都在話題下述說著自己對蝦米音樂的不舍。

對于整個中國在線音樂市場來說,蝦米音樂的隕落,意味著很多東西。

蝦米音樂之殤

“我想做個音樂平臺試試。”

當王皓在杭州的那家小咖啡屋說出這句話時,他一定很難想象自己一手創建的蝦米音樂會在今天落下帷幕。

2007年,曾任阿里巴巴系統分析工程師的王皓,和阿里巴巴中文站原運營經理王小瑋、原技術總監陳恩衛、原中文站開發工程師吳軼群等四人,一同創辦了蝦米網的前身“EMUMO”。2008年,“EMUMO”改名為蝦米網正式上線,這群愛音樂的人正式開始了他們的追夢旅程。

以文藝范而著稱的蝦米,用自己獨特的UI設計、純算法的音樂推薦機制、詳盡而準確的音樂分類,成功吸引了一波粘性強的用戶。2010年,蝦米音樂便已擁有200萬注冊用戶,每日擁有超過200萬的訪問量。2013年,蝦米音樂官方宣布注冊用戶超過2000萬名。

當時的報道內容

然而,在這輝煌數據的背后,隱藏著令人難以想象的痛苦。成立于2006年的蝦米音樂,是國內最早成立的數字音樂付費平臺之一。即便是在早期在線音樂市場的亂世中,蝦米音樂依然堅持購買版權音樂。音樂版權費用和用戶付費之間的落差,使得蝦米音樂很快陷入到財務危機中,蝦米音樂的收入僅僅能勉強覆蓋版權的支出。

不僅如此,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出臺的音樂在線史上“最嚴版權令”更是成為了蝦米音樂的劊子手。在版權令影響下,我國在線音樂市場正式進入版權時代。早期蝦米音樂是通過吸引用戶上傳音樂自給自足的“社區”模式運營的,而絕大多數用戶上傳的資源都可謂是“盜版”資源。在數字音樂市場逐漸走向正規化的情況下,蝦米音樂明確表示要在平臺體系內獨立運營版權,隨即下架數百萬首無版權歌曲。

(圖源:iResearch)

“沒有音樂的在線音樂平臺,那還有什么價值呢?”被卷入版權大戰的蝦米音樂顯然沒有做好準備。根據業內調查,2015年騰訊音樂集團的版權音樂在整體版權音樂中占比90%,網易云音樂的版權音樂占比70%,而阿里音樂的比例低于20%。以 2015年為例,僅QQ音樂的曲庫規模就達到1500萬首,而蝦米音樂只有400萬首,這直接造成了蝦米音樂用戶的大量流失。

更重要的是,隨著在線音樂市場不斷成熟,如今各大音樂平臺早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聽歌軟件,社區運營、短視頻應用,音樂人培訓,這些基于音樂平臺為用戶打造的完整的音樂內容生態與服務同樣重要。蝦米音樂在曲庫方面沒有優勢,在其他功能上做得也比較簡陋,沒落也是理所當然。

小雷認為,蝦米音樂的關停確實算是國內音樂愛好者一大損失。那獨特的播放界面、簡潔的功能設計、優秀的推薦算法、沉浸式的音樂電臺以及長期以來各種小眾音樂愛好者日積月累補充完善的各種音樂分類和樂隊信息,都是音樂行業的財富。更重要的是,蝦米音樂的關停意味著中國在線音樂市場即將進入全新時代。

未來的音樂市場,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加殘酷

在版權大戰中,從來只有一個贏家。在蝦米音樂關停之后,在線音樂平臺的戰爭正式進入終盤,如今市面上的頭部音樂平臺只剩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酷狗音樂、酷我音樂、QQ音樂)以及網易云音樂兩家巨頭。當前的中國在線音樂行業早已進入存量市場,頭部平臺正快速搶食中小平臺的生存空間,其他平臺也將面臨著和蝦米音樂同樣的問題。

即便是網易云音樂,近幾年的日子也并不好過,版權獲取困難成為了網易云的一大難題。從2018年開始,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網易云音樂與QQ音樂達成版權共享協議,雙方相互授權99%的版權。剩下的不足1%,這些具有巨大號召力的歌手的作品,成為了差異化競爭的關鍵。

根據國內媒體報道,今年年中,丁磊曾經在網易業績電話說明會中表達了對唱片公司版權銷售模式的不滿。以索尼音樂旗下的GARNiDELiA為例,QQ音樂購買了GARNiDELiA部分曲目的獨家授權,這使得包括網易云音樂在內等需要購買版權的公司付出了超出合理價錢數倍以上的成本。

進入2020年,網易云音樂開始加大力度購買獨家音樂版權,不僅一舉拿下《歌手 當打之年》《中國新說唱2020》等綜藝的獨家版權,也在繼續推進和環球音樂、BMG集團等各大音樂廠商的版權合作。但是在國內市場,如何通過版權音樂盈利同樣是一大問題。最終收效如何,或許只有等到網易2020年度報表出來才能見分曉。

(付費音樂市場增長減緩)

根據Fastdata發布的《2020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報告》,目前國內在線音樂市場已經明顯形成了“一超一強”的格局。騰訊音樂集團坐擁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巨頭,牢牢占據霸主地位。排名第三的網易云音樂月活用戶數量遠不及前兩名,而排名第五的蝦米音樂已經正式宣布關停。如果網易云音樂陷入危機的話,國內在線音樂市場隨時可能進入“寡頭”局面。

不管是版權方,還是我們這些用戶,沒有人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所有人都很清楚,一旦寡頭市場形成,行業內部競爭不足,很可能會導致娛樂成本全面上漲。不僅如此,原本處在上游的音樂版權方也會失去議價的權利,最終形成頭部廠商低買高賣的局面。

還記得今年年中,有部分QQ音樂用戶表示,在聽歌中途聽到了一段15秒的語音廣告的事情嗎。如果真讓頭部廠商一家獨大,那QQ音樂在歌曲之間加廣告,可就不是嘗試一下這么簡單了。到那時,你想聽一首歌,不僅需要購買昂貴的VIP會員、購買特定數字專輯,還要忍受歌曲之間隔三差五插播的音頻廣告。用戶體驗是什么?愛聽不聽!

小雷認為,如今在線音樂品牌的版權戰爭早已發展得有些畸形了。獨家版權本應該是國內音樂市場重視知識版權的表現,但現在更像是商業競爭的武器。這種不良競爭帶來的弊端很明顯,各家廠商在互相限制音樂作品傳播的同時,給用戶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最終導致蝦米音樂這樣的優質應用受到波及,黯然落幕。到最后,音樂應用不再專注于功能的完善,而是專注于獨家版權的爭奪,這何嘗不是對音樂資源的一種浪費呢?

----------------------------------

點擊文章頂部雷科技頭像,私信回復“搞機”,即可獲得玩機技能合集。

今天,微信突然崩了

國慶假期后的第二個工作周,還是有種朦朧的不真實感,小伙伴們可還適應?

小雷掐指一算,什么都不用做的7天小長假,已經走了11天。

取而代之的是,現在天天按時打卡上下班,這差距未免也太大了點兒。

理想和現實就是這么骨感,但是咱也沒轍呀,打工人哪有說「不」的權利呢?

班是肯定要上的,但如何在工作之余最大程度摸魚,就是各位打工人的本事了。

不過嚯,小雷得提醒一句,摸魚歸摸魚,咱們本職工作先得做好嘍。

別一不小心出了岔子,扣錢還好,要是飯碗沒保住,就得不償失啦。

小雷一早就切換了摸魚模式,對摸魚這個項目已經頗有心得~

在手機上刷抖音看微博玩游戲?風險系數很高,非常容易被老板逮到。

那刷電腦端的抖音微博呢?眼尖的老板一瞅,你可就有不務正業的嫌疑了。

經過小雷的不懈探索,其實最保險的摸魚神器,莫過于電腦版的微信。

今年以來,電腦版微信上線了朋友圈、看一看以及搜一搜等小功能。

工作累了,玩玩這些小功能輕度摸魚,休閑又安全,老板總不至于不讓我們微信吧?

小雷單方面正式宣布,微信已成為廣大打工人辦公摸魚兩用之神器。

只是剛整活了摸魚功能,微信的辦公功能卻出了幺蛾子。

今天早上,小雷正刷著牙就瞅見微信又雙叒叕上了熱搜。

這次上熱搜的話題不是微信更新了啥奇葩功能,而是更簡單明了的#微信崩了#。

emmm,這剛周一一大早,正是各種工作交接的高峰期,微信崩了可還得了?

從各路網友的反應來看,崩的其實是圖片、視頻和文件的發送和接收。

而像微信登錄、文字聊天和朋友圈發動態點贊等其他基礎功能,倒是沒什么問題。

具體是這個崩法,發送或者接收圖片、視頻或者文件的時候,速度緩慢到接近龜速。

原本能用圖片視頻說明的事兒,現在得純靠文字描述,考驗語言功底的時候來了。

當然了,遇到這種情況咱們首先想到的都是信號問題,于是路由器慘遭背鍋。

有網友排除了路由器的問題,就開始懷疑起自家的電腦,反復卸載重裝微信也沒解決問題。

手機也成了網友們的重點懷疑對象,雙十一換新手機的理由有了~

有人歡喜有人愁,既然微信崩了,那不如愉快劃水一波~

也有很大一部分打工人因為文件和圖片無法正常發送,真的耽誤了工作……

不得不說網友還真是神通廣大,有人還真找出了臨時解決方法。

把網絡從WiFi和移動數據來回切換下,就能解決了。小雷實測了一波,確實能行。

不過嚯,#微信崩了#也不是百分百發生,有的網友微信就好好的,無事發生。

工作(摸魚)了一早上,小雷才等到微信姍姍來遲的官方回應。

微信團隊沒說具體是什么原因,但是確實有這個情況,現在問題已經修復好了,給大家道個歉。

好了,鬧了一早上的微信已經恢復正常,還想劃水的各位可得悠著點了。

小雷估摸著這次微信崩了應該是部分服務器出了問題,才會導致有些人出現故障,有些人沒事。

其實這已經不是微信第一次「崩了」,前幾年就陸續崩過好幾次。

不過嚯,要說最嚴重的那次,小雷覺得還得是2013年的微信宕機事件。

2013年7月22日這天,國內的微信經歷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宕機,網絡中斷將近7小時。

在這接近7小時的時間里,用戶發不出任何東西,除了著急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干等微信修復。

后來微信解釋了,這場事故的原因是上海一支施工隊挖斷了網絡光纜,導致騰訊華東數據處理中心的業務請求沒法及時處理。

這些請求只能轉向華南和華北,然鵝這股龐大的數據華南華北也受不了,最終導致微信業務的全面癱瘓。

當時微信還挨了用戶好一頓批,被吐槽應急方案沒做好。

無獨有偶,被挖光纜的不是微信一家,老熟人支付寶曾經也被挖過。

2015年5月27日,支付寶發生了一次大規模宕機事故。

很多用戶表示賬號登錄不上,或者登錄了卻支付不了。

后來支付寶也發了聲明,原因和微信一樣,都是因為市政道路建設被挖斷了光纜。

大概是有了微信的前車之鑒,支付寶工程師緊急把用戶請求切換至其他機房,受影響的用戶才開始逐步恢復。

到了當天晚上7點20分,支付寶才宣布用戶服務已經完全恢復正常。

前面都是幾年前的事,往近了說,今年7月13日,大伙愛看的B站就崩過一次。

好家伙,小雷當時正看著視頻,下一秒就變成「肥腸抱歉,該頁面暫時無法訪問」。

上完熱搜短短幾分鐘內,針對B站崩了的各種捕風捉影的揣測馬上來了。

像什么火災、黑客攻擊、刪庫跑路、大樓坍塌……網友腦洞是真的大。

小雷看過最離譜的就是外星人說,怎么著,合著外星人也愛看番唄?

B站修好后也發了條聲明,原因很簡單,就是部分服務器機房發生了故障,真沒網友想的辣么夸張。

而且吼,B站還挺有誠意,隔天還給每個用戶送了1天大會員。

雖然大會員就1天,用處不大,但好歹有個誠懇的態度嘛。

話說回來,其實7月13日晚上崩的不止B站,A站、豆瓣和晉江等網站也崩了。

這一口大鍋,依小雷看哈,很大概率還得B站來背。

當晚B站崩了后,大批無片可看的用戶涌入A站、豆瓣和晉江,造成網站流量激增。

很有可能就把這三個網站的服務器壓垮了,畢竟B站日活用戶可是有6000多萬。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這些崩了App也給咱們提了個醒,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有時候用微信辦公可能是無奈之舉,可以跟對方多要個聯系方式。

比如手機號碼、QQ號和電子郵箱等等,真出了狀況沒準就能用上。

支付這塊也是重中之重,小雷建議大伙錢可以多放幾個平臺。

這個平臺崩了其他的還能補上,不至于支付不上過于尷尬。

畢竟人在江湖飄,多留條后路總是沒錯滴~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