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五虎將后傳夏侯霸(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歷史上五虎上將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導讀五虎將后傳夏侯霸文章列表:1、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歷史上五虎上將究竟是怎樣的存在?2、淺談皇家婚姻對魏、蜀、吳命運的影響和現實意義3、長坂坡據水斷橋的不是張飛而是關羽,會

五虎將后傳夏侯霸文章列表:

五虎將后傳夏侯霸(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歷史上五虎上將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歷史上五虎上將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三國志》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

作者:陳壽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史學家,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后,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并《三國志》。歷經10年艱辛,陳壽完成了流傳千古的歷史巨著《三國志》?!度龂尽肥且徊考o傳體三國史,書中有440名三國歷史人物的傳記,全書共65卷,36.7萬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蜀書·關張馬黃趙傳

關羽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御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先主之襲殺徐州剌史車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還小沛。

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于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于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奔榷|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斑|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乃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于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從先主就劉表。表卒,曹公定荊州,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

曹公追至當陽長阪,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勛,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比誰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庇鹈理汍祝柿林^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后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庇鸨闵毂哿钺t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于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愿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后,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自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于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

追謚羽曰壯繆侯。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子統嗣,尚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以興庶子彝續封。

關羽傳,關羽,字云長,原字長生,河東郡解縣人。

因戰亂逃亡到涿郡。劉備在家鄉招集兵馬,關羽和張飛擔任他的護衛。劉備任平原國國相后,任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管所轄軍隊。劉備與關、張二人連睡覺都同一張床,親如同胞兄弟。關、張二人在大庭廣眾之中,整日侍立在劉備身旁,跟隨劉備對敵作戰,從不懼避艱險。劉備襲擊徐州殺死刺史車胄后,即讓關羽鎮守下邳城,代行太守職務,自己則率軍回駐小沛。

漢獻帝建安五年(200),曹操東征徐州,劉備投奔袁紹。曹操擒獲關羽后返回,任關羽為偏將軍,對他以禮相待,賞賜優厚。袁紹派大將顏良在白馬進攻東郡太守劉延,曹操派遣張遼和關羽為先鋒進擊顏良。關羽遠遠望見顏良的帥旗車蓋,策馬上前刺殺顏良于萬馬軍中,將其首級割下返回,袁紹軍中的將領們沒人敢出陣阻擋,于是解除白馬之圍。曹操當即上奏朝廷封關羽為漢壽亭侯。起初,曹操欽佩關羽的勇猛氣概,后來察言觀色,發現關羽并無久留曹營之意,于是對張遼說:“你利用與關羽的交情設法去探探他?!辈痪?,張遼借機向關羽問起此事,關羽感慨地說:“我深知曹公對我情深意厚,但我深受劉將軍的厚恩,發誓與他同生共死,我決不會背叛他。我最終不會留在此地,我一定要立下大功報答曹公的恩情后再離去。”張遼把關羽這番話回報給曹操,曹操為他的義氣深受感動。待關羽斬殺顏良后,曹操知道關羽一定要離開自己,對其賞賜更為厚重。關羽將曹操賞賜的錢物全部封裹好,留下書信告辭曹操而去,徑直趕往袁紹軍營投奔劉備。曹操手下人想將他追回來,曹操說:“大家各為其主,不必追了?!标P羽跟隨劉備依附劉表。劉表死后,曹操平定荊州,劉備自樊城準備南渡長江,另派關羽統率數百艘船只走水路,約定在江陵會師。曹操追擊劉備至當陽長阪,劉備抄小路逃往漢津,正碰上關羽的船隊,于是一起趕到夏口。孫權派兵協助劉備打敗曹操,曹操退歸北方。劉備乘勝占有江南數郡,然后封拜各有功將士,任命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派他駐軍江北。后來劉備西進平定益州,授權關羽督掌荊州大政。關羽聽說馬超歸降劉備,他過去與馬超毫不相識,于是便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武藝才干與誰人可以相比。諸葛亮知道關羽氣傲心高,于是回信答道:“馬孟起文武兼備,勇猛超群,不愧一代人杰,是英布、彭越一類的人物,可與張飛并駕齊驅,但不及美髯公超凡出眾、卓爾不群?!标P羽蓄著一副漂亮的長須,所以諸葛亮稱他美髯公。看了諸葛亮的回信,關羽十分高興,把它交給賓客幕僚們傳閱。

關羽曾被流矢射中,箭頭穿透左臂,后來傷口雖然愈合,但一遇陰雨天氣,臂骨便常疼痛。醫生說:“箭頭有毒,其毒已滲入骨中,需要在臂上重新開刀,刮去臂骨上的毒素,才能徹底除掉這一病患?!标P羽當即伸出手臂讓醫生為他開刀治病。當時關羽正請眾將飲酒進餐,臂上刀口鮮血淋漓,流滿了接在下面的盤子,而關羽卻在割肉把酒,與大家談笑自若。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官封關羽為前將軍,并授予符節和斧鉞。同年,關羽率軍在樊城攻打曹仁。曹操派于禁領兵救援曹仁。當年秋天,大雨連綿,漢水泛濫,于禁督率的七軍全被淹沒。于禁投降關羽,關羽又斬殺魏國將軍龐德。梁、郟、陸渾一帶的豪強武裝,有的遙受關羽的印信號令,成為關羽指揮的地方武裝,關羽聲威震動中原。面對如此形勢,曹操建議遷離許都以避開關羽的威脅,司馬懿、蔣濟則認為關羽得志取勝,孫權是不會高興的,應該派人前去勸說孫權,讓他派兵從后面襲擊關羽,并答應事成之后割讓東南諸郡封給孫權,這樣樊城之圍自然而解。曹操采納了這一意見。起先,孫權曾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辱罵來使,拒絕結親,孫權十分惱恨。另外南郡太守糜芳駐守江陵,將軍士仁駐扎公安,兩人一向怨恨關羽輕視他們。當關羽領兵出征,由糜芳、士仁兩處負責供應糧草軍需,兩人不愿全力救援關羽。關羽放出話說:“回去后就懲處他們?!泵印⑹慷硕伎謶植话?。于是孫權暗中派人去誘降糜、士二人,二人即派人迎接孫權。而曹操又派來徐晃率軍救援曹仁,關羽攻不下樊城,只好領兵退還。這時孫權已占據江陵,將關羽及其將士的妻兒老小全部俘獲,關羽軍隊于是全部潰散。孫權派部將堵擊關羽,在臨沮斬殺關羽及其子關平。關羽死后被追謚為“壯繆侯”。他的兒子關興繼承了爵位。

關興字安國,年少時就有聲名,丞相諸葛亮對他十分器重,且認為他不同常人。關興二十歲即擔任侍中、中監軍,幾年后去世。兒子關統繼承爵位,娶公主為妻,官至虎賁中郎將。關統沒有兒子,死后就由關興的庶子關彝續封爵位。

張飛字翼德,涿郡人也,少與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許,曹公拜飛為中郎將。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當陽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后。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后轉在南郡。

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憋w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于成都。

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余頒賜各有差,以飛領巴西太守。

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合守漢川。合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漢中,近軍宕渠、蒙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余日。飛率精卒萬余人,從他道邀合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后不得相救,飛遂破合.合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余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先主為漢中王,拜飛為右將軍,假節。章武元年,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策曰:“朕承天序,嗣奉洪業,除殘靖亂,未燭厥理。今寇虜作害,民被荼毒,思漢之士,延頸鶴望。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軍誥誓,將行天罰。

以君忠毅,侔蹤召虎,名宣遐邇,故特顯命,高墉進爵,兼司于京。其誕將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稱朕意焉?!对姟凡辉坪酰司畏思鯂鴣順O。肇敏戎功,用錫爾祉’。可不勉歟!“

初,飛雄壯威猛,亞于關羽,魏謀臣程昱等咸稱羽、飛萬人之敵也。羽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飛猶不悛。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

臨發,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之,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飛營都督表報先主,先主聞飛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飛死矣。”追謚飛曰桓侯。長子苞,早夭。次子紹嗣,官至侍中、尚書仆射。苞子遵為尚書,隨諸葛瞻于綿竹,與鄧艾戰,死。

張飛傳,張飛,字益德,涿郡人,年輕時與關羽一道侍奉劉備。關羽比張飛年長幾歲,故張飛把關羽當作兄長侍奉。劉備跟從曹操擊敗呂布后,隨曹操返回許都,曹操任命張飛為中郎將。劉備脫離曹操先后投靠袁紹、劉表。劉表死后,曹操進軍荊州,劉備逃往江南。曹操率兵追擊,急行一日一夜,在當陽縣長阪追上劉備。劉備聞知曹操突然趕到,拋下妻子兒女自己前逃,并令張飛率領二十名騎兵斷后。張飛守住河岸、拆毀河橋,怒目圓睜,手執長矛大叫:“我是張益德,誰敢前來與我決一死戰!”曹軍無人敢近,故劉備等得以逃脫。

劉備平定江南各郡,任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爵新亭侯,后又調守南郡。劉備西進益州,后還攻劉璋,張飛與諸葛亮等溯江而上,分兵平定沿江各郡、縣。張飛到江州,擊敗劉璋的部將巴郡太守嚴顏,并活捉了嚴顏。張飛怒斥嚴顏:“我大軍已到,你為何不及早投降而斗膽抗拒?”嚴顏回說:“你等興兵無名,侵奪我益州,我們益州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睆堬w大怒,喝令手下兵卒將嚴顏推出去砍頭,嚴顏面色不變,對張飛說:“砍頭就砍頭,發什么火呢!”張飛對嚴顏的勇氣甚為敬佩,當即下令釋放,并把他作為客人禮待。張飛一路勢如破竹,與劉備會師成都。

劉備平定益州后,賞賜諸葛亮、法正、張飛和關羽每人五百斤黃金、一千斤白銀、五千萬銅錢、一千匹蜀錦,對其他將士也給以數量不等的獎賞,任命張飛兼巴西太守。曹操打敗張魯后,留夏侯淵、張郃鎮守漢川。張郃單獨率領幾支兵馬南下巴西,打算將那里的百姓遷往漢中,張郃進兵宕渠、蒙頭、蕩石,與張飛軍隊抗拒五十多天。張飛率領精兵一萬多人,從另外的道路將張郃軍隊截斷后再與之交戰,山路狹窄,前隊后隊無法呼應救援,張郃遂被張飛打敗。張郃舍馬攀越山崖,只帶著十多名部下從小路逃走,于是退兵南鄭,巴西地方得以安寧。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任命張飛為右將軍,并賜予“假以符節”的權力。

章武元年(221),張飛被晉升為車騎將軍兼司隸校尉,晉封爵位西鄉侯,冊封說:“朕承應天命,續嗣漢室大業,掃殘敵平禍亂,但仍未大治天下?,F在賊寇作亂,百姓蒙受苦難,思念漢室的志士仁人,都在引頸翹首盼望國家復興。朕憂愁萬分,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頓各軍,宣布誓辭,準備替天行道,懲罰亂臣賊子。由于您忠誠果毅,有如周宣王名臣召伯虎,聲震遠近,故此特地宣布為您晉升官、爵,授權您兼掌京都護衛。您應該協助君王弘揚恩威,以仁德安撫百姓,用威刑討伐叛逆,滿足朕的心愿?!?u>詩經》說得好,‘不能侵擾百姓,不能過急冒進,一切都要以王朝的禮法為準’。‘努力成就偉大的功業,我賞賜福祉給你’。不可不努力啊!”當初,張飛雄武威猛,僅次于關羽,魏國謀臣程昱等都夸贊關羽、張飛有萬夫不擋之氣概。

關羽待下級士卒很和善,對上層士大夫很傲慢;而張飛則敬重社會上層人物,對士卒百姓不加愛撫。劉備常常告誡張飛:“你過度運用刑法,又隨意鞭打將士,還把這些被打的人安排在身邊辦事,你這樣做會自招禍害的!”張飛聽后仍不悔改。劉備征伐東吳,張飛遵令準備率領一萬人馬,從閬中出兵趕赴江州與劉備會合。臨發兵前,張飛的帳下部將張達、范強殺害了張飛,并割下他的首級,順江而下投奔孫權。張飛軍營都督上表飛報劉備,劉備一聽到張飛都督有表上奏,即說:“唉!張飛死了。”于是追謚張飛為“桓侯”。張飛的長子張苞少年早喪。次子張紹繼承張飛的爵位,官至侍中、尚書仆射。張苞之子張遵擔任尚書,隨諸葛瞻駐守綿竹,在與鄧艾的軍隊作戰時戰死。

馬超字孟起,右扶風茂陵人也。父騰,靈帝末與邊章、韓遂等俱起事于西州。初平三年,遂、騰率眾詣長安。漢朝以遂為鎮西將軍,遣還金城,騰為征西將軍,遣屯郿.后騰襲長安,敗走,退還涼州。司隸校尉鐘繇鎮關中,移書遂、騰,為陳禍福。騰遣超隨繇討郭援、高干于平陽,超將龐德親斬援首。后騰與韓遂不和,求還京畿。于是征為衛尉,以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領騰部曲。

超既統眾,遂與韓遂合從,及楊秋、李堪、成宜等相結,進軍至潼關。曹公與遂、超單馬會語,超負其多力,陰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將許褚瞋目盼之,超乃不敢動。

曹公用賈詡謀,離間超、遂,更相猜疑,軍以大敗。超走保諸戎,曹公追至安定,會北方有事,引軍東還。楊阜說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軍還,不嚴為其備,隴上諸郡非國家之有也?!背手T戎發擊隴上郡縣,隴上郡縣皆應之,殺涼州剌史韋康,據冀城,有其眾。超自稱征西將軍,領并州牧,督涼州軍事??倒世裘駰罡?、姜敘、梁寬、趙衢等,合謀擊超。阜、敘起于鹵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魯不足與計事,內懷于邑,聞先主圍劉璋于成都,密書請降。

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先主為漢中王,拜超為左將軍,假節。章武元年,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犁鄉侯,策曰:“朕以不德,獲繼至尊,奉承宗廟。曹操父子,世載其罪,朕用慘怛,疢如疾首。海內怨憤,歸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義。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鑒董萬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懷保遠邇,肅慎賞罰,以篤漢祜,以對于天下。”二年卒,時年四十七。臨沒上疏曰:“臣門宗二百馀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托陛下,余無復言?!?/p>

追謚超曰威侯,子承嗣。岱位至平北將軍,進爵陳倉侯。超女配安平王理。

馬超傳,馬超,字孟起,扶風郡茂陵縣人。馬超的父親馬騰,漢靈帝末年在西州與邊章、韓遂等一同舉兵起事。靈帝初平三年(192),韓遂、馬騰率兵前往長安。漢朝廷任命韓遂為鎮西將軍,讓他領兵返回金城,任命馬騰為征西將軍,派他領兵駐扎郿縣。后來馬騰帶兵襲擊長安,兵敗逃走,撤回涼州。司隸校尉鐘繇鎮守關中,他派人送信給韓遂、馬騰,向他們陳說利害關系。馬騰派遣馬超跟隨鐘繇前往平陽討伐郭援、高干,馬超部將龐德親手斬殺郭援并割取首級。后來馬騰與韓遂有了矛盾,馬騰請求調還京城附近。于是朝廷召回馬騰,讓他擔任衛尉,又任命馬超為偏將軍,封爵都亭侯,接領馬騰的兵馬。

馬超既得到統軍大權,于是與韓遂聯合,又與楊秋、李堪、成宜等結盟,共同進兵抵達潼關。曹操與韓遂、馬超各率少量護衛離陣會談,馬超自負身強力壯,心中打算突然沖上前活捉曹操,曹操身邊護衛猛將許褚瞪眼怒視馬超,馬超才不敢妄動。曹操聽從賈詡的計謀,用離間計使馬超、韓遂互相猜疑,終于將他們的聯軍打得大敗。馬超逃奔西戎少數民族部落,曹操追擊到安定,正趕上北方又有戰事,領兵東還。楊阜勸曹操說:“馬超有韓信、季布之勇,甚得西北羌、胡少數民族的擁戴;如果大軍退還,不對他嚴加防守,隴上諸郡將不會為我們所有了?!焙髞眈R超果然率領西戎諸部襲擊隴上郡縣,隴上郡縣紛紛響應馬超,馬超殺死涼州刺史韋康,占據冀城,收編韋康的兵馬。馬超自稱征西將軍,兼任并州牧,督掌涼州軍事大權。韋康的老部下楊阜、姜敘、梁寬、趙衢等,共同密謀襲擊馬超。楊阜、姜敘先在鹵城發難,馬超出兵攻打而不能攻下;梁寬、趙衢乘馬超出兵之機緊閉冀城城門,馬超無法進城,進退兩難,于是逃往漢中依附張魯。張魯其人不值得馬超與其共謀大事,馬超因此心中抑郁不樂,當他打聽到劉備在成都圍攻劉璋時,即暗中派人送信給劉備請求歸降。劉備派人迎接馬超,馬超領兵徑直抵達成都城下。城中震恐不安,劉璋隨即投降,劉備任命馬超為平西將軍,督管臨沮,保持原都亭侯爵號不變。劉備做了漢中王后,任命馬超為左將軍,并授予他“假以符節”的權力。

章武元年(221),馬超被晉升為驃騎將軍,兼涼州牧,晉爵為阨鄉侯,冊封說:“朕以薄德,繼承皇位,接掌漢室社稷。曹操父子,罪行布滿天下,朕憂憤傷悲,痛心疾首。天下怨恨曹氏,盼望復興漢室,以至氐、羌、獯鬻等少數民族都慕義歸服。由于您信義聞名北部邊地,威望、武力都極為顯赫,故將涼州托付于您,鷹揚虎踞,兼守北方萬里之域,消除所轄百姓的疾苦。希望您明宣朝廷教化,招撫安定四方,慎重施行賞罰,以深固漢朝所賜福祉,酬報天下百姓黎民。”馬超去世于章武二年(222),享年四十七歲。臨去世前他上奏說:“臣家門親族二百余人,幾乎全被曹操誅殺,只有堂弟馬岱,應讓他執掌臣業已衰敗的宗廟祭祀,此事深托陛下,無復他言?!眲渥分u馬超為“威侯”,其子馬承繼承他的爵位。馬岱官至平北將軍,晉爵陳倉侯。

馬超的女兒許配安平王劉理。

黃忠字漢升,南陽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為作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太守韓玄。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益州既定,拜為討虜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于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基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遷征西將軍。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后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彼炫c羽等齊位,賜爵關內侯。明年卒,追謚剛侯。子敘,早沒,無后。

黃忠傳,黃忠,字漢升,南陽郡人。荊州牧劉表任命他為中郎將,黃忠與劉表的侄子劉磐共同鎮守長沙郡攸縣。曹操攻占荊州后,黃忠受命代行裨將軍之職,仍留在原來任所,統屬于長沙太守韓玄。劉備平定南方各郡,黃忠歸順劉備,后又隨劉備進軍蜀地。黃忠在葭萌接受任命,回攻劉璋,黃忠常常身先士卒沖鋒陷陣,勇猛果毅為三軍之首。平定益州后,被任命為討虜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219),黃忠在漢中定軍山攻戰夏侯淵。夏侯淵所率乃曹軍精銳之旅,黃忠率所部奮力向前推進,他激勵士卒,金鼓震天,吶喊聲響徹山谷,一戰即殺夏侯淵,夏侯淵軍被打得大敗。黃忠被晉升為征西將軍。當年,劉備為漢中王,打算起用黃忠為后將軍,諸葛亮勸劉備說:“黃忠的名望一向未能與關羽、馬超等人相提并論,如今讓他與關、馬等平起平坐,馬超、張飛現在附近,都親聞目睹黃忠的戰功,還可以對他們加以解釋,而關羽遠在荊州,知道這件事一定不會高興,能否取消這種任命?”劉備說:“我自會給關羽解釋的!”于是黃忠取得了與關羽等人相等的職位,被封爵為關內侯。

第二年黃忠去世,被追謚為“剛侯”。兒子黃敘早死,故無后人。

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云遂隨從,為先主主騎。及先主為曹公所追于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云留荊州。

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云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云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云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敵強,失利于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七年卒,追謚順平侯。

趙云傳,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縣人。他本是公孫瓚的部下,公孫瓚派劉備與田楷共同抗擊袁紹,趙云隨同前往,為劉備掌管騎兵。當劉備被曹操追逼至當陽長阪時,劉備舍棄妻兒向南逃走,趙云身裹劉備的幼子,即后主劉禪,保護甘夫人,即劉禪的母親,舍命拼殺使他們母子幸免遇難。后趙云被升遷為牙門將軍。劉備率軍入蜀,留趙云鎮守荊州。劉備從葭萌回攻劉璋,召諸葛亮前往。諸葛亮率領趙云、張飛等沿長江逆流而上,平定沿途郡、縣。至江州后,諸葛亮分派趙云率領一支軍隊從岷江直上江陽,與諸葛亮會師成都。成都平定以后,劉備任趙云為翊軍將軍。

建興元年(223),趙云被升任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爵為永昌亭侯,隨后又升遷為鎮東將軍。建興五年(227),趙云跟隨諸葛亮駐守漢中。第二年,諸葛亮出兵伐魏,揚言從斜谷道出兵,魏將曹真急調大軍前往抵御。諸葛亮命令趙云與鄧芝前去斜谷抗擊曹軍,自己則率領大部隊進攻祁山。趙、鄧兵力弱小而敵軍兵多勢眾,故在箕谷受挫,但他們隨即收整人馬固守險要,終于避免慘敗。軍隊退還漢中后,趙云被貶為鎮軍將軍。建興七年(229),趙云去世,被追謚為“順平侯”。

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謚。后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祎荷國之重,亦見謚;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得謚;于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云乃追謚,時論以為榮。云子統嗣,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陣戰死。

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并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黃忠、趙云強摯壯猛,并作爪牙,其灌、騰之徒歟?

淺談皇家婚姻對魏、蜀、吳命運的影響和現實意義

我們先看曹魏。

據《三國志·文帝紀》,黃初三年(222)九月,魏文帝曹丕下了一道詔書,說的是曹魏禁止“婦人”干政,禁止群臣向太后奏事,禁止太后和皇后的家人擔任輔政之臣,也不得接受賜有封地的爵位。并“以此詔傳后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

曹丕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曹魏的前朝是漢朝。在西漢,外戚王莽取代漢朝,建立新朝。在東漢,外戚與宦官之爭持續百年。曹丕此舉明顯是意在防止外戚專權,避免重蹈兩漢覆轍。但是,這樣一來就會出現一個問題,怎么講?

在三國時期,士族大家的子弟難免不擔任朝中要職,難免不被封給賜有土地的爵位。如果嚴格按照這個詔書執行的話,曹魏的太后和皇后就很難出自士族大家。那么,曹丕怎么立皇后呢?

據《三國志·文帝紀》,曹丕頒布這道詔書的當月,“立皇后郭氏”。這位郭皇后出自什么樣的家庭呢?

《魏書》記載:“(郭皇后)父永,官至南郡太守,謚敬侯。”

《三國志·文德郭皇后傳》記載:“文德郭皇后,安平廣宗人也。祖世長吏……早失二親,喪亂流離,沒在銅鞮(地名)侯家。”

由此可知,郭皇后出自官宦之家,但是,因為父母早失,而沒有在官宦之家長大。曹丕要立郭氏為皇后,朝臣有什么意見呢?

據《三國志·文德郭皇后傳》,中郎棧潛上了一道奏疏,其中有句話:“若因愛登后,使賤人暴貴,臣恐后世下陵上替,開張非度,亂自上起也?!边@明顯是在說郭氏出身低賤,建議曹丕立一位士族大家的女子為皇后。但是,曹丕沒有采納這個意見,仍然立郭氏為后。他為什么非要這樣做呢?

在曹丕看來,士族大家的政治影響力很大。如果皇后出自士族大家,外戚難免會憑借其政治勢力而危及皇權。那么,之前限制后族參政的詔書就成了一紙空文。

曹丕考慮的這一點,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如果按照曹丕的做法走下去,士族大家的女子就很難成為皇后。而士族大家內部是互相通婚的,如陳群是荀彧的女婿,王朗的孫女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這樣一來,曹氏皇族與士族大家的血親距離就會逐漸遠于士族大家之間的血親距離。

在曹丕統治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倚重士族的力量。在以后的歷史中,士族的權力越來越大,士族之間的血緣關系越來越密切,而曹氏皇族與士族大家在親緣上的密切程度漸漸地就不如士族大家之間了。這樣一來,就為士族大家司馬氏奪取曹魏政權埋下了隱患。由此看來,曹丕不是一個能夠深謀遠慮、總攬全局的大政治家。

我們再看東吳。

《三國志·劉繇傳》記載:“孫策東渡,破英(張英)、能(樊能)等。繇奔丹徒,遂溯江南保豫章,駐彭澤?!闭f的是孫策與劉繇爭奪江東,劉繇成了孫策的手下敗將。

據《三國志·劉基傳》,劉繇的兒子劉基被孫權任命為高官。孫權的兒子孫霸還娶了劉基的女兒。劉基的兩個弟弟都官居騎都尉。

孫權為什么要與曾經的政治對手兼手下敗將聯姻呢?

《三國志·劉繇傳》記載:“劉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人也。齊孝王少子封牟平侯,子孫家焉。繇伯父寵,為漢太尉。繇兄岱,字公山,歷位侍中,兗州刺史。”

由此可知,劉繇的伯父、哥哥都曾在漢朝官居顯位,更重要的是其家族屬于漢朝皇室。

孫權為什么要與漢朝皇室聯姻呢?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講究一個正統性。

曹魏的正統性在哪里?

據王隱的《蜀記》記載,鄧艾在給劉禪的書信中提出:“自古圣帝,爰逮漢、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曹操基本統一了黃河流域,曹魏占據中原。

蜀漢的正統性在哪里?

劉備自稱漢室宗親。曹魏代漢之后,蜀漢自稱漢朝的延續。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圓其說。

問題是東吳的正統性又在哪里呢?

孫權很難解釋其政權的正統性,在曹魏、蜀漢面前,他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政治壓力。面對這種局面,孫權看中了來自漢朝皇室的劉繇家族。從正統的角度講,漢朝要比曹魏和蜀漢都正統,所以,孫權與漢朝皇室聯姻,給劉繇的后人封官,意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這種政治壓力。

據《三國志·袁術傳》,袁術敗亡后,其女兒成了孫權的妃子;袁術的兒子袁耀在東吳官拜郎中,袁耀的女兒嫁給了孫權的兒子孫奮。

袁術稱帝后敗亡,名聲很差。孫權又怎么會和其家族聯姻呢?

孫堅出身縣吏,江東孫氏家族并非士族。袁術家族在東漢四世三公,是典型的士族大家。孫權與袁術家族聯姻,意在借助其政治影響力來抬高孫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最后說蜀漢。

據《三國志·二主妃子傳》,劉備的皇后吳氏早先是劉瑁(劉焉之子,劉璋之兄)的妻子。劉瑁去世后,吳夫人寡居。

劉備入蜀之后,當時孫夫人已經回到東吳,法正等人勸劉備娶吳夫人。這時,劉備有個顧慮,自己與劉??赡芏汲鲎詽h朝皇室。雖然劉瑁去世了,但是,人家媳婦正守寡呢!自己要是把吳夫人娶了,劉璋家族的人會不會有意見啊。但是,在法正等人的勸說下,劉備還是娶了吳夫人。

吳夫人到底來自什么樣的家庭呢?

據《三國志·二主妃子傳》,吳夫人出自陳留吳氏家族,其哥哥叫吳壹。吳壹的父親與劉焉有交情,所以舉家跟隨劉焉來到了蜀地。

劉焉是誰?

劉焉是劉璋的父親,漢室宗親,海內名士,擔任過洛陽令、冀州刺史、太常、益州牧等職務。

《三國志·楊戲傳》記載:“子遠(吳壹)名壹,陳留人也。隨劉焉入蜀。劉璋時,為中郎將,將兵拒先主于涪,詣降……壹族弟班,字元雄,大將軍何進官屬吳匡之子也?!?/p>

從以上記載,可以發現,吳壹的父親和劉焉有交情,吳壹的族親吳匡在大將軍何進手下當過屬官。可見吳氏家族的政治影響力很大,屬于中原的士族。

法正為何勸劉備娶吳夫人呢?

劉備雖然自稱漢室宗親,但是,到了劉備這一代已經屬于社會底層。劉備創業初期的基本盤是以劉備、關羽、張飛為基礎的涿郡派。劉備入川之后,當皇帝的事情逐漸排上了日程。這樣一來,就面臨一個問題:在當時的社會,士族政治的影響力很大;草根出身的劉備如何才能得到士族的廣泛認可呢?

法正等人的辦法就是讓劉備與來自中原的吳氏家族聯姻,讓劉備成為士族大家的女婿。劉備也采納了這個意見。后來,劉備稱帝,吳夫人成為皇后。劉禪繼位后,吳夫人當了太后。

劉禪繼位后,為何要立張飛的長女當皇后?

《三國志·二主妃子傳》記載:“后主敬哀皇后,車騎將軍張飛長女也。章武元年,納為太子妃。建興元年,立為皇后。”

《魏略》記載:“初,建安五年,時霸(夏侯淵之子夏侯霸)從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為張飛所得。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產息女,為劉禪皇后。”由此可知,張皇后的母親是夏侯氏,與夏侯惇、夏侯淵屬于同一個家族。夏侯惇是西漢開國功臣夏侯嬰之后,夏侯氏屬于中原的士族。

由此看來,這位張皇后具備了兩重身份。

第一,她是張飛的女兒。張飛屬于劉備草創時期的基本盤涿州派。

第二,她也是夏侯氏的女兒。張皇后有著中原士族的血統。

這樣一來,張皇后集合了涿州派的草根背景與中原士族的身份,自然是蜀漢從草根走向士族化的理想人選。可見,劉備稱帝時,讓張飛的長女當太子妃,那是動了一番心思的。

文/孫正宇。

長坂坡據水斷橋的不是張飛而是關羽,會不會被諸曹夏侯再次生擒?

在蜀漢陣營中,張飛的地位跟關羽相比,似乎要略遜一籌,因為連《三國志》也說“飛雄壯威猛,亞于關羽,魏謀臣程昱等咸稱羽、飛萬人之敵也?!薄坝鹉觊L數歲,飛兄事之?!?/p>

但是細看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張飛的名氣和官職,曾經比關羽高,在曹操和周瑜心目中,似乎也是張飛的分量更重一些。由此我們不禁產生一個更有趣的疑問:如果在長坂坡前據水斷橋的是關羽而不是張飛,那么諸曹夏侯會不會一擁而上再次生擒關羽?

?三國時期的戰爭就是這么奇怪:諸葛亮家族龍虎狗三人分任蜀漢丞相領益州牧、東吳大將軍領豫州牧、曹魏征東大將軍;劉備應該管比他小二十一歲的孫權叫二哥,張飛論起來也應該管曹操叫大爺;漢室宗親中的劉曄在魏、劉琰在蜀、劉惇在吳。這些人分成三個陣營打成一鍋粥,而且還經常轉換陣營,張飛的大舅哥夏侯霸,后來就受到了劉禪的隆重歡迎。

說到張飛跟曹操的親戚關系,這還真是三國正史中有記載的:“建安五年,時霸從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為張飛所得。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產息女,為劉禪皇后?!段郝浴贰?/p>

陳壽在做《三國志》的時候,把諸曹夏侯合為一傳,實際是認可了他們的同宗關系。諸曹跟夏侯不但同宗,而且還結了姻親,比如夏侯淵就娶了曹操的小姨子(淵妻,太祖內妹),夏侯惇跟曹操做了親家(太祖以女妻楙)。

?讀者諸君都知道,關羽生前的最高職務是前將軍假節鉞,爵位是漢壽亭侯;張飛生前最高職務是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爵位是西鄉侯。鄉侯比亭侯封地大十倍(十亭為一鄉),車騎將軍是三公級別,地位也比前將軍高。

關羽犧牲早于張飛,沒趕上劉備稱帝,官爵小一點情有可原,但是按照三國正史記載,即使是同時跟著劉備投奔曹操,張飛的地位好像也要比關羽高一些?!度龂尽ぞ砣酚涊d:“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許,曹公拜飛為中郎將?!?/p>

曹操當年雖然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一言九鼎,但是官員任命需要皇帝劉協簽字蓋章,這個過場還是要走的,所以就留下了檔案,成了陳壽寫《三國志》的依據。

張飛受封中郎將的時候,關羽被封了什么官職,正史中還真沒有——他受封偏將軍,那是在被曹操生擒時候的事情了,斬顏良之后關羽受封漢壽亭侯,軍銜沒有變動。

?漢朝的中郎將是秩比二千石的高級武官,張飛的中郎將軍銜,是得到大漢天子認可的,含金量極高。中郎將不值錢,是三足鼎立后期的事情。

三足鼎立之前和三國前期的東南西北中郎將,地位是低于名號將軍高于雜號將軍和偏裨將軍的,比如軍師中郎將諸葛亮可以指揮偏將軍趙云——趙云以偏將軍領桂陽太守,諸葛亮以軍師中郎將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至于“為丞相副貳”的五官中郎將,就更不用說了,大將軍也沒他有權。

如果關羽跟張飛一同被封為中郎將,那么他投降曹操之后,就不應該僅僅受封偏將軍。而且如果關羽一開始就被漢獻帝封為中郎將,史書中一定會留下一筆的,因為那畢竟是他平生第一個得到大漢天子認可的軍職。

?關羽有沒有獲得大漢朝廷認可的中郎將稱號,可以討論,但是赤壁之戰后周瑜借張飛而不借關羽,可是有史料記載的。

赤壁之戰后,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襄陽在曹操手里,關羽是個空頭太守。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后轉在南郡”——這是實缺太守,劉備從舅哥孫權那里借來半個南郡(被孫權誣賴為借荊州),首先想到的是交給張飛。

張飛當年人緣兒可能要好于關羽,所以周瑜才會開口向劉備借張飛,而且一借就是一年。周瑜為什么借張飛打曹操而不借關羽,除了關羽跟曹操有交情之外,用后世史學家的評價也能解釋:“蜀之諸將,惟飛最雄。”

“蜀之諸將,惟飛最雄?!边@是宋代史學家祖龍圖說的。

?話題回到當陽長坂:“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后。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這樣看來,張飛既沒有在馬尾巴上幫樹枝虛張聲勢,也沒有自稱燕人(燕字一聲,讀起來不好聽),就是憑著一己之力橫矛立馬,嚇得曹營諸將不敢上千。

我們走知道,當時諸曹夏侯五子良將基本都在,這些人可不是泛泛之輩,他們怎么會被張飛一個人嚇住呢?

如果我們看看這個時間節點就明白了:曹操奪荊州攆跑劉備,是在建安十三年九月,那時候張飛跟夏侯姑娘結婚八年了,應該已經生了成為大小二位張皇后的兩個女兒,這種事情是瞞不過知情人的。

這時候我們可以想象得到,夏侯惇夏侯淵一聽前面是張飛攔路,早就捂著臉溜掉了,諸曹不好意思上前,張遼張郃徐晃許褚將也會覺得一個頭兩個大:“這是夏侯家的姑爺,打還是不打?”

?曹營諸將要是真想打,即使張飛身后甚囂塵上,也未必能嚇住他們——劉備那點兒人馬刀槍,就是全給了張飛又有啥可怕的?虎豹騎一個沖鋒就踩平了。

但是曹操沒有下令死磕,曹營諸將也沒有踴躍上前,抓了劉備兩個女兒的虎豹騎統領曹純,也不知跑哪兒去了,張飛施施然全身而退。

這時候要是關羽橫刀立馬站在橋頭,估計形勢就會完全不同了:夏侯惇肯定第一個沖上去要為部下報仇,而當年要追趕關羽而被曹操制止的眾將,也會借此機會跟關羽較量一下,關羽就是真有青龍偃月刀(當時并沒有,關羽應該是用長矛),恐怕也擋不住諸曹夏侯和五子良將的群毆。

曹營諸將是不是顧忌張飛的特殊身份暫且不論,反正當時那場架是沒打起來。咱們就來討論的這個問題,還真難以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如果據水斷橋的是關羽關云長,會不會被人家一擁而上二次生擒?

此人軍事能力詳解分析完全打臉那些歷史翻案者?續集

此人軍事能力詳解分析完全打臉那些歷史翻案者?續集

  諸葛亮在劉備在世的時候,主要負責軍糧籌集和穩定后方,其臨陣指揮才華展現在劉備過世后,諸葛亮的南征和北伐上。

  南征戰役爆發于在劉備過世后,南中一帶的土豪雍闿、朱褒和高定想趁機自立。諸葛亮在收到南中不穩的消息并不是馬上派兵,而是先交好東吳,穩固外交后,撫平劉備兵敗的影響后才南征。南中諸郡,并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

   諸葛亮南征將領選擇也很適,馬忠進攻牂柯郡、李恢攻建寧郡,大軍未至雍闿、朱褒都已戰敗被殺,高定也很快被斬殺,之后降伏孟獲,春天出兵,秋天就平定整個南中。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西南邊陲的戰爭往往因為地形、氣候的因素,是非常難平定,唐朝時三次討伐南詔地區,將近百年都沒有收復這個地區。明朝的播州之亂和奢安之亂同樣也說明這個地區的叛服不定,但諸葛亮不僅在短時間結束戰爭,并且終蜀漢滅亡,此地未再發生大規模的反叛。

  北伐的部分第一次北伐開局是順利的,諸葛亮在箕谷的佯動吸引魏軍注意,成功奪得天水三郡,隴右震動。馬謖和高翔的失敗是用人不當,不過蜀軍主力并沒有受到重創,諸葛亮本部無敗績,主力完整撤退。之后的數次北伐,在戰略上雖然沒有大的突破,但觀其戰績,第二次斬殺王雙;第三次擊敗夏侯霸、郭淮、費曜;第四次擊退司馬懿,斬殺張合;第五次與司馬懿在五丈原僵持不下。

綜觀五次北伐失敗要點在于糧食不濟,并非諸葛亮有明顯的指揮失當,蜀軍主力勝多敗少,反而歷次北伐魏軍的損失都遠大于蜀軍。諸葛亮的戰術是正兵之法,雖無大勝之績,但也無大敗,歷次北伐都能保持主力完整撤退,縱然死后也能讓蜀軍順利撤退。一支軍隊在兵精糧足要前進不難,但在糧食不足或喪失主帥的情況,依然安全撤退是極度困難的,由此可見諸葛亮的戰術和治軍能力之高。

  下面分析治軍能力,諸葛亮的治軍能力在歷代評價都很高,看諸葛亮一開始負責總管零陵、桂陽、長沙三個郡,征調三郡的賦稅,籌措糧餉。奪得益州之后,往往也是劉備帶兵打仗,諸葛亮坐鎮后方,這時期的蜀軍不僅沒有缺糧,還能持續擴軍。到劉備死后,諸葛亮南征,戰爭過程中還一邊治理地方,在這過程中一樣自給自足,不需要整個蜀國來負擔戰費,還越打越富。同樣在北伐時,諸葛亮和司馬懿對峙時,屯田于當地,當地百姓都安居樂業,未受侵擾。從這些記錄來看,諸葛亮在戰爭過程中往往能就地籌集足夠軍糧,不靠劫掠地方滿足。

  戰爭的勝負取決于雙方所擁有的資源,但在經濟與生產落后的古代,要能維持軍隊的補給非常不易。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講的就是要打仗,先要有充足的糧食。戰爭中常常會有軍隊過境寸草不生,燒殺擄掠的事情發生,都是因為補給不足所造成。但這些問題在諸葛亮的軍隊都沒有發生過,他的軍隊糧草充足,軍紀嚴明,這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少見的。

  結語

  

  諸葛亮在歷史中的政治能力是廣受推崇的,但軍事能力卻常被質疑,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并未光復漢室,北伐失敗。《三國志諸葛亮傳》陳壽評語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是歷來最常被引用的,但這個說法有簡略諸葛亮困難的問題。

  北伐失敗最大原因是蜀漢是個小國,在三國之中,東漢的十三州,蜀國僅有益州一地,東吳有揚州、交州和荊州南部,魏國則擁有其余的幽、兗、冀、青、徐、并、司隸、豫州、涼州,魏國擁有當時中國的一半領土。從人口說,魏國滅蜀前,66萬戶450萬人,蜀國為28萬戶100萬人,吳國則為52萬戶230萬人,魏國的人口是吳蜀兩國相加都還不及。蜀國百萬人口中還有10萬大軍在內,平均下來每9人要負擔一個士兵,這是相當沉重的負擔。并且蜀道難行,由巴蜀經漢中入關中,這段路都是山路,山路陡峭,運輸糧草是艱難的,而且糧草運送過程中也有損耗,搬運民夫也需要吃喝,這是北伐往往是糧盡退兵主因。

  

  相形之下,魏國有遠高于蜀國四倍的人口基數,土地和人口都遠超蜀國;并且魏國有主場優勢,關中和涼州是其領地,可待蜀漢來攻,軍糧補給也便利??v然歷次北伐蜀國都是勝多敗少,但魏國在人口基數的優勢下,縱然連敗,魏國還是擁有充沛的人力可補充軍力。相形之下,蜀國并沒有大敗的本錢,蜀國就百萬人口,十萬軍隊,一但大敗,旦夕就會亡國,這也是諸葛亮用兵總是慎之又慎,不輕易冒險的原因。這樣被評為不善奇謀,實在委屈諸葛亮。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魏大蜀小,蜀國卻多次挑戰魏國,大的奈何不了小的,不正說明諸葛亮的高明。

  此外諸葛亮歷次北伐的對手都不是省油的燈,曹真、張合、司馬懿都是宿將,其中司馬懿更是杰出的軍事家,平孟達,遠征公孫淵都是相當杰出的戰果,遠征公孫淵是軍事史上快速遠征的典范。在關羽北伐前后,對于荊州局勢的判斷都很準確。在高平陵政變中,計策之高明,手段之果斷,絕對是三國當中第一流的帥才。面對這樣的對手,諸葛亮在第四次和第五次軍力處于弱勢,依然能擊敗或保持平分秋色。戰爭講求天時、地利、人和,諸葛亮北伐戰爭中三者都不具備。在蜀魏兩方如此懸殊的國力和軍力對比中,在戰場上蜀國還能掌握進退,已經足以證明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之高明。

當我閱盡千帆后,為何對三國的認知又回到了原點?這也是一種成長

作為三國歷史文學的重度愛好者,二十余年來我涉獵了很多關于三國的書籍、影視和游戲,對于三國的認知也經歷了多次轉變,這些轉變,不僅體現在了對三國人物和事跡的看法,也深刻映射了對理想和生活的感悟,用禪宗史書《五燈會元》的一段記載頗為貼切:“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p>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是從《三國演義》這部書開始了解三國這段歷史的,自然而然地根據三國演義的愛憎,接受了尊劉抑曹、輕視孫權的思想,津津樂道于討論五虎將的武力排名和戰斗場面,為長坂坡鏖戰、漢中之戰、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而振奮鼓舞,為衣帶血詔、白帝城托孤、秋風五丈原、一計害三賢而唏噓感慨,對蜀漢將相的表字、事跡等如數家珍,由此被同學們冠以“三國通”,我也儼然以此稱號沾沾自喜。

進入大學之后,為了進一步學習三國的歷史文化,我開始研讀《三國志》、《后漢書》,關注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延伸了解常璩的《華陽國志》、魚豢的《魏略》等史書,又進一步拓展閱讀了黎東方的《細說三國》、魯小俊的《汗青濁酒——三國演義與民俗文化》、俞明俠的《諸葛亮評傳》、羅周的《時代人生之三國啟示錄》、京文文的《行游三國》、天將曉的《讓諸葛亮大師張開嘴》等一系列多維度、多視角的解析書籍,看了很多為曹操、為東吳翻案的文章。

此時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于是轉而開始重視曹魏,矚目孫吳,以及漢末群雄紛爭的格局,關注曹魏智囊集團、諸夏侯曹氏、五子良將,江東四大都督、十二虎臣,以及呂布、袁紹、劉表等集團的事跡。

回過頭再去回顧過去的認知,開始覺得自己被《三國演義》誤導了,從此接受了很多批判蜀漢君臣的新觀點:劉備“四失妻子,五易其主”其拋妻棄子孤身逃跑、投奔新主轉而反噬鳩占鵲巢的行徑有失仁義之名,屢戰屢敗以至喪師失地兵敗夷陵有違梟雄聲望,白帝城托孤也不是心神無貳而是暗藏禍心;諸葛亮外寬內忌排擠龐統讒害劉封罷黜李嚴逼死彭羕無所不用其極,連年北伐徒勞無功耗盡國力,拒絕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更是遺恨千古;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公、單刀赴會不過是演義的牽強附會甚至張冠李戴;況且關羽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最終都是以短取敗,身首異處,實是有損于“武圣”和“萬人敵”的威名;趙子龍被演義和游戲神化成近乎完人,其實不過是一個至死都是雜號將軍的親衛隊長;馬超阻戎負勇,陷父害親,出賣同僚,更是不值一提……

2006年,我大三,醞釀寫一部關于三國的小說,于是開始全面整理自己對三國歷史和人物的理解,漸漸感覺到自己前述對蜀漢君臣的質疑有失偏頗,回看那些為曹魏、東吳以及其他群雄勢力的翻案文章,以及揭示蜀漢“陰私”的文章,發現很多都帶有著述人的個人傾向以及當時的思想局限性,有些單純是為了博人眼球,引經據典充滿了斷章取義主觀臆斷的成分。

我斷斷續續地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在紅袖添香網站上完成了這部18萬多字名叫《情舞三國》的小說,雖然小說中劉備、關羽、趙云等蜀漢人士仍然占據了較大的篇幅,但是也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呂布和貂蟬的故事,許褚和典韋的友情,袁熙、曹植和甄宓的悲情,赤兔馬和絕影馬的交誼,以及孫權、陳宮、高順、太史慈、曲阿小將等人的光彩。

以這個時間為起點,我開始在閱讀三國的書籍時,不完全被作者的思路左右,不人云亦云,而是在閱讀中加入自己的閱歷來思考,結合其他書籍的描述來研判,盡量進行客觀全面地審視。

大學畢業后,工作幾經輾轉,但是無論是在南京、泰州、合肥還是淮安,無論是出差到新疆、廣西、東北還是沙特,我總是會在行囊里裝上一本從圖書館借來的三國類的書籍,利用閑暇時光拓寬自己的認知。

然而工作的前幾年諸般不順,多次碰壁,常常陷入自怨自艾,自悲自嘆,惆悵滿懷的情緒中,此時再看三國,突然發現我又對蜀漢君臣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并通過他們振奮了我的斗志。

我把《三國志·先主傳》里評價劉備的“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奉為自己的最高座右銘,激勵我在沉淪下僚、落魄潦倒時仍然昂然向上,在面對困難、挫折、挑戰時始終保持奮發進取的姿態。

我把諸葛亮的《誡子書》、《誡外甥書》、前后出師表反復吟誦,鼓舞自己在困境中志存高遠、修身齊家、盡人事以待天時;在順境里安不忘危、開誠布公、有諸己后求諸人。

我搜羅關羽、張飛、趙云等人的事跡,品味他們安樂與共、顛沛相扶,志絕身殲、不避艱險,惟義是視,不計利鈍的深厚情誼,盡量用這種態度對待朋友和同事,并盼望著人生中也能有這樣的知己。

為何唯獨蜀漢勢力能夠在我陷入困厄時重燃我的激情,現在想來,可能是因為和其他勢力比起來,蜀漢群臣總體上體現了兩個突出的特點:

第一是溫暖

劉備的仁德世所公認,孔融、陶謙、曹操、劉表、孫權、劉璋等各路諸侯都樂于結交劉備。

《魏書》記載劉備早期的事跡:“是時人民饑饉,屯聚鈔暴。(劉)備外御寇難,內豐財施,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眾多歸焉?!?/p>

東晉史學家習鑿齒評價劉備攜民渡江時說:“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

再看劉備在白帝城托孤時給劉禪兄弟的詔書:“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于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勺x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史書中的這些描寫無不讓人感到親切動人,心生暖意。

蜀漢群臣的凝聚力也是出類拔萃的,關羽、張飛的“萬人敵”是得到周瑜、程昱等人公認的,但他們卻“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關羽千里回歸故主、張飛據水斷橋退敵,趙云長坂坡身抱弱子脫困,魏延守漢中固若金湯……蜀漢忠勇之輩冠絕三國。

蜀漢群臣很少有背叛行為,即使因為種種原因被迫投敵,仍然能夠在勾心斗角的時勢下感受到一絲溫暖,如糜芳和關羽不睦導致荊州傾覆,關羽敗亡,劉備不治其兄糜竺之罪(《三國志·糜竺傳》:“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叛迎孫權,羽因覆敗。竺面縛請罪,先主慰諭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保?。

黃權因為猇亭之敗被迫投魏,劉備不治其家屬(《三國志·黃權傳》“及吳將軍陸議乘流斷圍,南軍敗績,先主引退。而道隔絕,權不得還,故率將所領降于魏。有司執法,白收權妻子。先主曰:‘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待之如初。”)

對于投降之人,蜀漢大多量才處用,信任有加。夏侯霸因困奔蜀,劉禪指其兒子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寵。姜維王平等歸降之人,蜀漢均委之以方面大任,這些人也是忠心耿耿至死方休。

縱觀三國,無論是劉備還是劉禪治下,很少有滅族屠城的慘劇,這一點和曹魏、孫吳和司馬晉的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二是昂揚

蜀漢群臣,大多是織席販履、屠豬殺狗之輩,少有世家大族和名門望族,就是這伙人,沒有家世的幫襯和父兄的基業,高揚著理想主義的旗幟,依靠自己和同伴的拼搏,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終于在亂世中創下一番偉業,讓普通的我們能夠產生很強的認同感。

劉備的折而不撓,諸葛亮的鞠躬盡瘁,關羽的義薄云天,張飛的智勇兼備,趙云的深明大義,黃忠的老當益壯,魏延的氣吞山河,姜維的忠肝義膽,還有張裔、陳到、法正、馬良、關平、羅憲、馮習等一大批忠貞之士的事跡,無不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向上的動力、撒滿自信的陽光。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真的太需要蜀漢這種草根的樸素、兄弟的情義、君臣的信義,還有一顆不拋棄、不放棄的初心。

不可否認,三國演義對蜀漢有美化,但是查之正史,大多事跡也是有實證的,甚至有些地方三國志的記載要比三國演義更加詳實動人。

蜀漢并不完美,劉備也有很多政治家黑點,比如取益州的權謀,聯合東州集團打壓益州本土勢力,不顧大勢興兵伐吳等。

年輕的時候我們可能不太理解,但是隨著年歲和經歷的增長,我們會理解他的決定,為了自己的夢想,有些手段劉備不得不用。

現在網上還有很多爭議,比如劉備是不是想借東吳之手除掉關羽,趙云為何被壓制一直不得重用,子午谷奇謀究竟可不可行,魏延之死的悲劇究竟是怎么釀成的,費祎是不是姜維安排人刺殺的,等等。我也曾參與討論,我覺得懷疑的態度是很可貴的,每個人都可以結合自己的認知做出判定,而不是一味地全面美化,不容置喙。

回到開頭引用的《五燈會元》的描述,我對三國的認知,從閱讀之初的全盤接受到閱歷拓展后的全面質疑,再漸漸獨立思考理性判斷,再到回歸當初的認知。這些轉變不是倒退,不是反復無常,而是糅合了自己的經歷與感想后的主動成長,我也相信,每個人都能在歷史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動力源泉。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