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王者榮耀李小龍粵語語音包怎么用(王者榮耀李小龍皮膚免費獲得攻略 李小龍皮膚玩法經驗獲取技巧)

導讀王者榮耀李小龍粵語語音包怎么用文章列表:1、王者榮耀李小龍皮膚免費獲得攻略 李小龍皮膚玩法經驗獲取技巧2、王者榮耀免費李小龍皮膚任務什么時候開啟 王者榮耀李小龍皮膚

王者榮耀李小龍粵語語音包怎么用文章列表:

王者榮耀李小龍粵語語音包怎么用(王者榮耀李小龍皮膚免費獲得攻略 李小龍皮膚玩法經驗獲取技巧)

王者榮耀李小龍皮膚免費獲得攻略 李小龍皮膚玩法經驗獲取技巧

我們馬上就要迎來王者榮耀的五周年慶啦,這周的例行更新也推遲到了十月二十三日。這次更新除了商城和巔峰賽的全新內容自然還有一系列福利活動,快來了解一下本次《王者榮耀》免費獲取李小龍皮膚活動。

《王者榮耀》免費獲取李小龍皮膚活動

活動獎勵:五周年限定裴擒虎-李小龍皮膚(永久)、李小龍粵語語音包(永久)等獎勵。

活動常駐入口:活動面板-限時

活動時間:10月25日-11月4日

活動規則:

1、活動玩法:

活動設置5個關卡,挑戰關卡野怪,挑戰成功可獲得對應關卡獎勵(第4關獎勵裴擒虎-李小龍皮膚,第5關獎勵李小龍粵語語音包)。獲取經驗提升經驗等級,可升級技能,提升挑戰關卡時的戰斗力,提升成功幾率。

2、如何獲取經驗:

① 定時積累:每2小時刷新一個實時經驗包,最多累計12個(24小時)便不再往上累計。通關關卡越多,經驗包值越大。

② 完成任務:

a)每日參與1局對戰獲得1000經驗,參與2局一共獲得2000經驗(包括:排位、匹配、娛樂模式、賞金賽、戰隊賽、微賽事、巔峰賽,每日對戰最多獲得2000經驗)。

b)每日分享李小龍絕技海報,獲得1000經驗。

③ 盛典經驗包:11月1日當天,與穿戴李小龍皮膚的召喚師同陣營游戲(包括:匹配、人機、開房間、娛樂模式),可立即獲得35000經驗。

3、如何升級技能:

① 經驗等級每提升1級,可獲得1個技能點,升級1級技能。

② 一共3個技能,1、2技能分別4級,從經驗等級1級開始可升級;3技能共2級,從經驗等級5級開始可升級。

③ 技能升級效果:

4、關卡可重復挑戰(第四關通關后需要等獎勵領取后才能重復挑戰),每個關卡獎勵僅可獲得一次。第四關挑戰成功后,裴擒虎-李小龍皮膚獎勵10月28日10:30開啟領取,第五關挑戰成功后,李小龍粵語語音包獎勵11月1日10:30開啟領取。領取時若提示網絡繁忙,或領取人數較多,建議錯峰領取。獎勵將在領取后24小時內通過游戲內郵箱發放,請注意查收。

5、更多詳情請關注活動規則。

來源:牛游戲網

王者榮耀免費李小龍皮膚任務什么時候開啟 王者榮耀李小龍皮膚任務開啟時間

王者榮耀李小龍皮膚任務什么時候開啟?王者榮耀李小龍皮膚是可以免費獲得的,這次的五周年活動了里,如果參與了活動就免費獲得五周年慶限定皮膚-李小龍。很多玩家已經開始期待任務的開啟了,具體的開啟時間可能是很多玩家不清楚的,這里就為大家帶來了具體的時間一覽。

王者榮耀李小龍皮膚任務開啟時間

王者榮耀李小龍皮膚任務預計在10月25日開始,持續至11月4日。也有可能是10月23日開啟持續至11月1日。

根據王者榮耀游戲內活動提示時間是:2020.10.25 - 2020.11.04

根據官方李小龍主題網站上的顯示是:2020.10.23-2020.11.01

活動具體開啟時間及規則請留意后續官方公告

官方公告活動內容如下:

慶祝王者榮耀五周年,參與活動每日收集經驗升級戰力,挑戰關卡,挑戰成功即可獲取對應關卡獎勵,可免費獲取五周年限定皮膚裴擒虎-李小龍和李小龍粵語語音包!

溫馨提示:皮膚領取開啟時會同步上架游戲內碎片商店(需重新登錄游戲),除了參與活動獲得皮膚,也可通過碎片商店兌換!

來源:蠶豆網

專訪劉偉強:回顧香港漫改電影巔峰的衰敗

作為影視作品創作的重要來源,漫畫改編作品一直備受推崇,除了美國漫威影業出品的漫改電影紅透了全球,建立起超級英雄宇宙,日韓每年也有不少電視電影改編自漫畫,在漫畫迷中攢下了不少口碑。在中國,曾有著“東方好萊塢”之贊譽的香港,漫畫曾一度成為電影圈的救命稻草,改編自本土漫畫的本土電影更不在少數,風靡一時。追溯香港漫畫改編成電影作品的歷史,哪怕較之于日本、美國,香港漫畫也能爭一日之長短,再加上很多漫畫因為十分貼近日常生活,在青少年間廣泛流行,豐富了幾代人的青春記憶。

近年來,“港漫已死”的論調頻頻見諸報端,港漫衰退的浪潮下,關注港漫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但仍然有不少創作者在這個方面堅持并且默默耕耘,新京報記者專訪劉偉強,由他揭秘港漫改編電影的酸甜苦辣,希望昔日港漫改編的經驗可以給如今的中國漫畫開發以啟示。

上世紀80年代是黃金年代,港漫風靡

事實上,香港漫畫有別于日本漫畫,一直保持其本土氣質:彩色畫版、單行本發行,內容多以武打或玄幻為主,而且畫風狂熱粗放,并且在制作過程上吸取了歐美漫畫的工業化流程,大多數作品商業色彩濃厚,題材多以武俠為主,兼及科幻、社會、勵志等。

《古惑仔》漫畫封面。

1980年代是港產漫畫的黃金年代,“李小龍熱”為香港漫畫的蓬勃發展點了一把火,讓香港漫畫在八十年代完全形成自己的風格。黃玉郎一統香港漫畫書的出版,為了增加生產量,他將漫畫分工成流水作業,每個步驟均由不同的專人處理。另一位大師馬榮成嶄露頭角,他奠定的細節寫實的畫風確立了香港漫畫的界定,他的作品《中華英雄》創下當時銷量最高的每期20萬冊的驚人紀錄,緊隨其后的《龍虎門》《醉拳》及《如來神掌》等每期亦有7萬到8萬冊的超高銷量。在劉偉強看來,香港漫畫是一種陪伴著一代代人長大的文化,“很多香港漫畫的連載時間很長,有些甚至達到十幾二十年,是我們年輕時就陪著大家長大的一種文化。那時候,在公交車上、在餐廳里,人人手執一卷,對年輕人的幻想力、通識文化有著很大的影響。”

90年代的熱門漫畫反哺了港片

七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產業的極度輝煌,給香港漫畫提供了無盡的營養。到了九十年代,成型的港漫也走到了反哺電影的這一步,一時間掀起了港漫改編電影的風潮:由徐克、程小東聯合執導的《財叔之橫掃千軍》,改編自許冠文抗日漫畫《財叔》;由葉偉信執導、改編自黃玉郎一度在香港引起風潮的漫畫《龍虎門》;由劉德華、林青霞領銜的《刀劍笑》則改編自馮志明的同名漫畫……90年代后期,隨著CG特效技術的革新,越來越多的香港電影人開始將原著漫畫搬上大銀幕。類型橫跨武俠、動畫、喜劇、愛情、戰爭,不一而足。

到目前為止,要論港漫改編作品,就影響力而言,很多人公認非劉偉強執導的《古惑仔》系列電影莫屬。1996年開始,這個電影系列把牛佬的漫畫搬上了大銀幕,男主角陳浩南的名字也響徹影壇,港漫研究者彭志銘表示:“香港這么多套漫畫里面,編劇最成功的就是牛佬的《古惑仔》,除其題材是江湖關系之外,它無疑是劇力和表達力方面最好的漫畫。”編劇文雋也回憶,《古惑仔》的走紅給當時陷入泥沼的香港電影業注入一劑新的力量。

《古惑仔》電影海報。

但在劉偉強看來,當年選擇這個經典最難的地方也就是正確的選角,選到富有漫畫角色氣質的演員:“我們的組合陣容強大,導演王晶及監制文雋都是深得投資方熟悉和信任的制作人,資金并沒有太大難度,并且我一直很注重籌備工作,事前準備充分,拍攝會很快,預算也不會太夸張。反而選擇演員是較頭痛的問題,要有漫畫內角色的氣質,有知名度,有檔期,也要演員組合起來有化學反應。”

當時他相中鄭伊健、陳小春等于漫畫角色契合的演員,讓這個系列成為鄭伊健、陳小春等人影視生涯中難以逾越的高峰,陳浩南、山雞、大天二等角色也成為定在他們身上的人物符號。劉偉強說,現在選角也是漫改電影一個很難的問題,演員會有他們自己的考慮,例如漫畫人物是否跟自己形象適合,這真是需要時間去尋找和磨合的。

現如今故步自封,逐漸沉寂

《古惑仔》系列電影的大獲成功,更是開啟了漫改電影的先河,它的大賣讓劉偉強與文雋這對拍檔嘗到漫改電影的甜頭。于是,他倆又打起了馬榮成經典漫畫《風云雄霸天下》(后簡稱《風云》)和《中華英雄》的主意。《風云》是一部有里程碑意義的改編作品,在片中畫面風格里植入了港漫的血液,它不再像《古惑仔》一樣簡單地插幾幅漫畫到電影中,特效的大量運用使全片充滿了漫畫色彩,原著中的掌風劍氣、魔獸麒麟也幾乎被還原。作為當年最走紅、最賣座的影片,《風云雄霸天下》也擠進了港片十大賣座電影之列,之后《中華英雄》《老夫子》等漫改電影的超級賣座也印證著香港漫改電影迎來最好的時代。

《風云雄霸天下》海報,圖為聶風(左)和步驚云(右)。

《老夫子》是港漫中被搬上銀幕次數最多的作品,早于1960年代已拍成三部粵語黑白片。除了這些主打武俠、打斗的漫畫,還有愛情題材的《百分百感覺》《向左走向右走》,另外由謝立文、麥家碧創作的麥兜,從1990年開始連載,至今為止被改編為7部電影。

劉偉強談道,漫畫經過長時間連載,故事線很長,主線人物、副線人物眾多,每條故事線相互交織,而電影只有120分鐘,選取哪部分結合成電影節奏是漫改電影導演最艱難的選擇:“漫畫有表現意境的獨特方法,配以文字,可表達出作者在此情景的心意描述,可直白解釋人物的心理狀態,但不適合用在電影中。電影有聲音、音樂及電腦特效來輔助推動氣氛,這是漫畫沒有的。如何在不同的演繹方式中,把漫畫的意境升華為電影語言、擁有電影的節奏、孕育出這部電影的生命,這是改編電影的困難部分。”香港漫畫在取得輝煌后故步自封,認為它的風格是最好的,并沒有改變既有的風格,新出的港漫作品也沒走原來的老路子,一度沉寂在時光長河中。

獨家對話劉偉強

新京報:作為漫改方面特別成功的導演,你認為國漫如何能從之前香港對漫畫改編的操作中汲取經驗呢?未來漫改影視可以走的創作方向是什么?

劉偉強:不論是我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還是美國的《復仇者聯盟》,我相信只要在改編中挖掘出人物的個性,能給故事設計出電影的節奏,這都是成功的起步點和關鍵所在。還有一點很重要,電影走向工業化每一個環節都由專業人士處理,從劇本、造型、美術、攝影以至后期特效、音樂、音響設計、調色,每一個環節都追求專業,也在普及專業標準,就連播放設備也要與時俱進。所以,未來漫改電影要注意商業化、專業化及藝術性,各個方面都做到相應水平,觀眾才能認同電影作品。

新京報:未來會嘗試改編內地漫畫嗎?國漫會是影視作品改編新的風口嗎?

劉偉強:每一個時期漫改作品都有不同的類型和內容去吸引大眾的目光,不管是前不久大熱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還是前些時候的《大圣歸來》,包括《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沒》,都有它們各自的觀眾類型和市場,我對國漫認識較少,不敢妄言。但不論什么類型,只要故事打動我,我都會考慮。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吳龍珍 校對 翟永軍

香港影壇10位胖子:洪金寶能打,鄭則仕會演,王天林地位比較高

香港電影輝煌時代,出現了李小龍、成龍、李連杰這樣的功夫巨星,也有許冠文、周星馳這樣的喜劇大佬。無論是“紅花”還是“綠葉”,那個年代都堪稱“百家爭鳴”。

在這之中,也不乏外形胖胖的明星,他們有的是導演,有的是影帝,也有相當一部分是配角,但都在輝煌年代給影迷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打造過難以復刻的經典形象。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香港影壇的10位“胖子”。

01、王天林

1928年出生的王天林,在攝影師梁洪的提攜下,王天林從錄音轉做了場記,并且擔任著名導演洪叔云的助理。

這段時間里,得益于洪叔云的暴脾氣和教導,王天林儲備了很多導演必備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被提拔成了副導演。

1950年,是王天林人生的轉折點,這一年他執導的首部影片《峨眉飛劍俠》上下集上映,而且取得了不錯的反響,從此開始自己的導演之路。

而且他還是一位“高產導演”,能夠駕馭任何類型的影片,如歌舞片、文藝片、清裝悲情片、市井喜劇片、粵語片等,因此他也被稱為“王大仙”。

此外,也有不乏優秀作品,諸如《野玫瑰之戀》《家有喜事》《神經刀》等。

在轉投TVB之后,王天林在執導電視劇上又發揮了驚人的能力。由他主導的《陸小鳳》《蕭十一郎》《小李飛刀》《楚留香》《射雕英雄傳》等,至今都是經典之作,堪稱TVB里金牌監制的王牌。

上世紀90年代,王天林退休,開始在自己徒弟的電影中客串,其中杜琪峰的大部分電影都有王天林的身影,最經典的莫過于《黑社會》里的鄧伯。

2002年,王天林獲得了香港金紫荊獎終身成就獎,這個獎足以證明他的成就。2010年,在其參演的《滅門》上映后10個月,王天林于香港病逝,享年83歲。

02、王晶

受父親王天林的影響,王晶從小就對電影產生了興趣。但與父親不同,他的標準是“只有大賣的電影,才是好電影。”

1981年,26歲的王晶終于開始獨立做導演,在父親的“默默協助”下,影片《千王斗千霸》大賣,王晶也被人們熟知。

此后,王晶陸續拍出《花心大少》《青蛙王子》《精裝追女仔》《最佳損友》等一系列賣座的搞笑喜劇片,雖然飽受當時電影人的詬病,但并沒有違背王晶自己的“標準”。

1989年,《賭神》橫空出世,一時間風靡香港。隨后王晶與周星馳在拍攝《賭俠》時,碰撞出了火花,開創了“無厘頭喜劇”時代,《九品芝麻官》《整蠱專家》《百變星君》等影片席卷全港。

此后,王晶還打造了一個大IP——《古惑仔》,這一系列影片的影響力不必多說。

王晶雖然多年來被人稱“爛片之王”,但他對電影也有追求,曾投資許鞍華拍攝《天水圍的日與夜》,自己也拍過《笨小孩》這樣的催淚影片。

2017年可以說是王晶的翻身之年,一部《追龍》,讓影迷們大呼“港片再現輝煌!”

現在王晶已經67歲,依然堅持拍片,今年上映的《倚天屠龍記之九陽神功》和《倚天屠龍記之圣火雄風》,雖褒貶不一,但卻也圓滿了影迷的情懷。

03、洪金寶

洪金寶出生在一個演藝世家,爺爺洪濟是武打片導演,奶奶錢似鶯是中國第一代“功夫女星”。

洪金寶幼年時,就被送到了京劇大師于占元門下學武戲,還機緣巧合與成龍、元彪、元華等師兄弟組成了“七小福”。

進入影壇后,洪金寶和師兄弟們都在給巨星李小龍做龍虎武師,他還在《龍爭虎斗》中與李小龍對打過。

李小龍離世后,洪金寶成立了“洪家班”,把元彪、元彬、午馬、林正英等人納入麾下。

洪金寶帶領著洪家班,憑借著過硬的武術功底及敢拼命演戲的精神,闖出了屬于洪家班的一番天地,產出了《贊先生與找錢華》《敗家仔》《雜家小子》等優秀的影片,并且多次奪得影帝稱號,或獲得了多個動作設計獎。

同時,在洪金寶的助力下,林正英也打造出了“僵尸道長”系列影片,至今令后人難以超越。

如今,洪金寶已經年過70,昔日最靈活的胖子已經不能打了,期待他的《七人樂隊》再現“七小福”練功場景。

04、鄭則仕

鄭則仕雖然為自己打造了一個“肥貓”的標簽,也有不少經典的影片和形象,但他的人生似乎有些坎坷。

在初入TVB,鄭則仕只能跑龍套,因外形肥胖,他被安排到周潤發等人主持的節目做嘉賓。也正是得益于周潤發的影視圈子,鄭則仕學到了很多演戲的技巧。

1985年,鄭則仕自導自演的影片《何必有我》上映,影片中他飾演的肥貓打動了觀眾的心,這部影片取得了成功,鄭則仕也獲得了當年的影帝。值得一提的是,周潤發在這部影片中為鄭則仕做配角。

《何必有我》之后,鄭則仕就獲得了“肥貓”的稱號,并且憑借這個IP打造了3部電影、4部電視劇,讓內地觀眾都認識了這個胖胖、憨憨的香港演員。

鄭則仕的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并且跟風開了一家電影公司。但天有不測風云,他的公司不僅賠光了本錢還欠下了2000萬的債務。

危急關頭,鄭則仕經歷了周潤發閉門羹、被張衛健告上法庭,最終在劉德華的幫助下,任制片人、拍戲,最終還清了債務,帶領一家老小重新搬回了豪宅。

如今的鄭則仕71歲,再加上糖尿病的折磨,讓他盡顯老態,但他依然活躍在銀幕,堅持拍戲,這就是老一輩港星的態度。

05、林雪

說起香港影壇的胖子,就不得不提林雪。作為香港最著名的胖子之一,林雪從小就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他在14歲的時候家道中落,隨著父母偷渡到了香港,打散工為生。

林雪脾氣非常火爆,常泡在桌球館,還時不時地和人打架,雖然后來在林正英的勸導和幫助下進入了劇組做場務,有了正經工作,但他火爆的脾氣依然沒有收斂。

林雪曾經說過,半個香港的娛樂圈,都得指望他才能吃上口熱乎飯。而他的這種暴脾氣,也被周星馳借鑒,在《喜劇之王》中重現。

90年代,林雪開始轉到臺前演出,《力王》中不僅演一個囚犯,而且還是變形后“所長”的替身,在三四十度的高溫下穿著厚厚的肉皮道具,與已經泡臭的豬肉牛肉一起,在大水池里泡了6個小時。

他和周星馳緣分也比較深,早就《破壞之王》中就被安排了一個角色,后又出演《回魂夜》《食神》,當然最經典的還是《功夫》里的二當家。

但林雪真正的伯樂是杜琪峰,劉德華、吳鎮宇、劉青云,雖然是杜琪峰經常合作的對象,但老杜的真愛是林雪,是他的御用配角,也是出演杜琪峰電影最多的男演員。

從《非常突然》到《再見阿郎》,再到《槍火》《放逐》《暗戰》,再到《孤男寡女》《單身男女》,基本上叫得出的杜琪峰電影,總有“胖雪”的一個角色。

雖然老杜現在不怎么拍戲了,但林雪一直活躍在影壇。

06、樊梅生

提到樊梅生這個名字,可能有些人會陌生一些,他是功夫明星樊少皇的父親,在香港影壇有著不俗的地位。

在顏值小生扎堆的香港影壇,外形粗獷、身材肥胖的樊梅生可以說是絲毫不占優勢,但是他卻憑借著自己一身的功夫,打下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雖然在影片中,樊梅生飾演的多是配角,但他卻把每一個角色都塑造得很出彩,如《水滸傳》中的李逵,《三少爺的劍》中的啞巴,《A計劃續集》中的虎哥手下等。

在數十部影片中,92年上映的《力王》可以說是樊梅生的代表作,他在影片中飾演副監獄長單眼蛇,與兒子樊少皇飾演的力王有段經典的對手戲。

據了解,樊梅生與李小龍關系甚好,甚至是至交,李小龍稱樊梅生為“自己的弟弟”。

如今的樊梅生已經80歲,已經淡出了影壇,但是他塑造的形象依舊經典。

07、秦煌

秦煌,老頑童代言人,早期在佳藝電視混跡,在《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里飾演老頑童 ,這個版本因為年代比較早,再加上電視臺曾經被燒,所以看過的人不多。

大家真正認識秦煌,還是通過83版《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真正演活了老頑童這個角色,成為了最佳周伯通代言人,后來者很難將其超越。

不僅如此,秦煌還創造了一個紀錄,他是演出金庸劇最多的演員,比如大家熟知的黃日華版《天龍八部》里的岳老三、陳小春版《鹿鼎記》中的茅十八等。

不僅如此,他還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在拍攝電視劇《林沖》的時候,飾演魯智深的秦煌,敬業地從數米高的酒樓跳下來,即使摔得鼻青臉腫,也堅持完成拍攝。在表演動作戲的時候,更是曾受傷進醫院。

如今已經74歲的秦煌,依然沒想過退休,但現在的他身形變胖了不少,他也坦言體力和身手遠不如年輕,但依然堅持著演戲這個興趣,今年1月份播出的《青春訓練班》中還能看到他的身影。

08、黎小田

提到黎小田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與其他幾位“胖子”也不同,他的主業其實不是演員,而是香港影壇的“音樂扛把子”。

黎小田是著名音樂家黎草田的兒子,5歲時就已入行,參演過電影《女兒經》《可憐天下父母心》,可以說是一位小童星。

1973年,27歲的他參加了TVB作曲邀請賽并且獲得了季軍,從此開始作曲和編曲。

可以說,他的音樂是隨著香港武俠片時代一起發展起來的。到了七八十年代,武俠成為了香港影視劇的主流,黎小田也順應潮流,創作出了《萬里長城永不倒》等氣勢磅礴的流行曲。

此外,黎小田還捧紅了梅艷芳、呂方、張國榮等眾多明星,僅為梅姑就寫了幾十首。而且他和張國榮的關系很是親近,可以說是亦師亦友,他為張國榮寫出了《儂本多情》《迷路》《分手》等多首經典歌曲。

值得一提的是,梅姐和哥哥共同主演的《胭脂扣》,黎小田也有“參與”,影片的同名主題曲就是黎小田所寫。而且這首歌,還獲得了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和最佳電影歌曲2個獎項。

2005年,黎小田獲得第五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殿堂作曲家獎,并在次年金帆音樂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這些獎項,都在訴說著黎小田的成就。

2019年12月1日,我們永遠告別了黎小田,也告別了香港影壇樂曲的黃金時代。

09、陳龍

提起陳龍,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會是《瑯琊榜》中的蒙大統領,而今天我們要聊的是香港黃金配角陳龍。

陳龍早年是戲班出身,他出演的第一部動作影片是《七俠五義》,在當時那個武俠電影盛行的年代,陳龍憑借著精湛的武功,受到了不少導演的青睞,出演了《玉面飛狐》《唐山大兄》等影片。

后來,陳龍和弟弟陳會毅,一起加入了洪金寶成立的洪家班,與洪金寶并稱“洪家班兩胖”,參演了《富貴列車》《鬼打鬼》《龍的心》等一系列洪家班的影片,雖然都是配角,但也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外,他還與劉德華合作過《五億探長雷洛傳II之父子情仇》、與周星馳合作過《賭俠II上海灘賭圣》,與李連杰合作過《方世玉》,還在林青霞主演的《六指琴魔》中,飾演了每次都姍姍來遲的“遲來大師”,都是銀幕上經典的角色。

2005年,演完《一石二鳥》之后,陳龍就淡出了銀幕。于2021年10月10日去世,享年79歲。

10、林子聰

從小就胖的林子聰,在中學輟學之后,憑借著天馬行空的想法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進入了TVB,成為了TVB最年輕的編劇。

他在這里遇到了他一生的貴人——周星馳,當時的周星馳已經憑借著無厘頭喜劇成名,而林子聰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小編劇,而且首次見面的熱情也令不擅交際的周星馳對他“退避三舍”,不過他意外摔進游泳池的畫面卻讓周星馳記住了他。

也正是如此,在籌拍《少林足球》的時候,周星馳給了林子聰一個角色。得到星爺的賞識和機會,林子聰非常高興,但是拍片過程卻很是痛苦,一個吃生雞蛋的鏡頭就反復拍了很多遍,導致林子聰看見雞蛋就想吐。

也正是這部影片,讓觀眾認識了林子聰,也改變了林子聰的人生軌跡,影片拍攝完,林子聰就從TVB辭職,加入了周星馳的公司做編劇,還在2004年,參演了星爺的《功夫》。

《少林足球》《功夫》的火爆,讓林子聰的片約多了起來,還轉戰內地,參拍了多部影視劇,如《隋唐英雄傳》《仙劍奇俠傳3》《活佛濟公》等。

同時林子聰不甘只做演員,也開啟了自己的導演路程,他執導的第一部影片是《得閑飲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還獲得了劉德華“亞洲新星導”計劃的扶持,這讓林子聰信心倍增,又執導了《大四喜》《超時空救兵》《笑林足球》等影片。

近些年的林子聰隨著商業價值的下降,在銀幕上的曝光程度也越來越低,為了生存,他還接了不少網游廣告、參加綜藝節目,但卻激不起什么火花。

如今,這些曾經活躍在香港影壇、有著一定影響力的胖子們,有些已經淡出了銀幕、安享晚年,有些已經離世,還有些依然堅持著自己的初心,感謝他們曾經為輝煌的香港電影做出的貢獻。(撰文:西窗雪)

1973年,楚原用一部全明星陣容電影,斬斷了李小龍三連冠之路

你看過一部2000多集的電視劇嗎?

不少觀眾心里可能犯嘀咕了,這樣的電視劇真的存在嗎?

揭曉謎底的時候到了,播出十二年之久的大型情景喜劇《七十二家房客》,至今已經更新了17季共計2000集,絕對算得上是電視劇里的常青樹。

這部講述一幢大院內七十二家房客的電視劇,歷經13年仍熱度不減,不知不覺中伴隨著觀眾經歷了無數日夜,也足以讓一個懵懂的少年成長為有著寬厚臂膀的男子漢。

然而許多觀眾不知道的是,除了電視劇之外,《七十二家房客》的故事最早是先被改編成了電影,然后才有了電視劇。

1963年,王為一根據上海滑稽戲經典曲目《七十二家房客》,將其改編成電影,本片是第一部內地和香港合拍片,在中國喜劇電影史中,當屬扛鼎之作。

1973年,邵氏電影公司買下翻拍權,然后指派楚原執導,并邀請邵氏當時大半明星參與,諸如胡錦 、岳華、井莉、沈殿霞、田青、陳觀泰、李修賢、鄭少秋、許冠英、谷峰、宗華、劉丹等。

這部全明星陣容的電影一上映,好評如潮,收獲了562萬港幣,打破各種票房紀錄,連當時的票房神話李小龍的作品《龍爭虎斗》都不是其對手,由此也斬斷了李小龍的三連冠之路。

因此掀起一股香港粵語片高潮,被譽為粵語片復興期的杰作,后來許氏兄弟的《鬼馬雙星》、《天才與白癡》、《半斤八兩》等作品,推動了香港電影粵語化的進程。

相比后來改編的電視劇,《七十二家房客》的電影呈現更能夠反映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環境,直戳人心,成為了一代觀眾心中難忘的回憶。

01、家長里短,生活不易

《七十二家房客》之所以能夠在當年收獲如此高的票房,有一點很關鍵,那就是每個觀眾都從中看到了自己的生活圖像。

相比于其他電影中那些遙不可及的故事情節,《七十二家房客》中呈現的家長里短,能夠引起很多人內心的共鳴。

一幢破舊的大院里住著七十二家房客,狹小的空間里擠滿了人,大家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

電影一開頭就預告著生活的不易,包租婆八姑罵罵咧咧地抱怨著租客不按時交房租。

要知道住在如此破敗的房子里,每月的租金已經十分便宜了,可還是有很多人仍在為房租發愁。

為了收齊租金,八姑把大院里的水龍頭鎖住了,什么時候大家把錢都交了,什么時候再恢復供水。

大伙氣壞了,吵吵鬧鬧地要找八姑理論,你一言我一句,大院里鬧騰極了。

八姑的老公看不下去了,把水龍頭的鑰匙偷偷扔給租客,總算平息了這場風波。

包租婆、收房租、停水,是不是似曾相識,沒有錯,周星馳的《功夫》九龍城寨的生活群像,其實就來自于本片。

阿香是八姑收養的女兒,表面上是女兒,可實際上卻更像是個仆人。八姑每天指使阿香做這做那,伺候著八姑的吃喝。

有一次,阿香看到鄰居大嫂買不起雞蛋,而她的孩子又還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一時心軟之下,阿香偷偷塞了一個雞蛋給大嫂,沒想到被八姑發現了。

八姑暴跳如雷,兩只眼睛瞪得像銅鈴,大聲怒吼著,寧愿把雞蛋摔碎也不給那些沒本事兒的窮人家吃,說完還使勁兒掐阿香的胳膊,讓她長點記性。

大院里還住著一個舞女,她也是窮苦人家出身,憑著一技之長跳舞混口飯吃。

相比其他人落魄,舞女的日子看上去還算光鮮亮麗,每次也總能及時地交上房租。

按理說人家交房租如此及時,八姑應該高興才對。

可八姑這張嘴就是有些欠,總要說上幾句風涼話嘲諷舞女,氣極了的舞女也不想忍耐,直接懟了回去,說得八姑又是氣急敗壞地罵個不停。

里面還有失業的大學生、裁縫、醫生、小販、學生等,七十二家房客,七十二副眾生相,觀眾們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人情冷暖生活無處不相逢,嬉笑怒罵一切盡在不言中,這部香港喜劇市民喜劇的開山之作,舞臺感十足、人物形象多而不散、故事緊湊流暢,笑料鋪排密集,全片透露一種樂觀的氣質,看得人歡喜自在。

影片中諷刺的一些問題,放到現在依然適用,房子貴、看病難等等,對白針針見血,對惡人嘲諷和戲謔,展現窮人的善性和互助精神,是一部罕見的娛樂性豐富之作。

02、導演楚原——終身成就獎

好作品背后必然有一位優秀的導演,只有雙方互相成就,才能收獲美滿的結局。

《七十二家房客》的導演楚原,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在香港電影界無疑是標桿般的存在。

楚原入行很早,22歲就開始了電影編劇和導演的工作。成名較早,1960年就拍出一部《可憐天下父母心》,影片極富現實意義。

他本就是粵語片起家,中間拍過幾十部粵語片,見證了它的起起落落,直到1973年,他遇到了《七十二家房客》,再次將粵語片帶動了起來。

1976年,他又開始轉戰武俠片,執導了改編自古龍小說的電影《流星蝴蝶劍》,開創了獨樹一幟的奇情武俠的風格,并掀起一波浪潮。

而后,他成為了古龍小說的專業改編戶,吸引了狄龍、爾冬升等一批優秀演員加入,熱血江湖,鮮衣怒馬的少年縱情馳騁。楚原和古龍的搭檔成為了當時電影界的票房擔當。

然而花無百日紅,八十年代一批新興導演崛起,楚原引以為傲的奇情武俠風格逐漸被觀眾淡忘。之后幾年,楚原也陸續拍了幾部電影,可效果卻總是不如人意,后來也逐漸淡出了導演圈。

不當大導演之后,他搖身一變成為黃金配角,諸如《警察故事》系列的朱滔以及TVB劇集中,都有他的身影。

03、背后的邵氏電影公司

作為《七十二家房客》背后的出品方,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在香港電影界地位超群,參與制作了超過一千部電影,如此高的數量,即使放眼今天的影視公司,也難有匹敵。

作為香港影壇的第一個巨頭,邵氏公司于1958年成立,其總裁為邵逸夫先生。從1959年到1969年這十年間,邵氏幾乎包下了在香港電影界的絕大多數電影,妥妥的霸主地位。

從最早的默片,后來的有聲電影,黑白片,彩色電影,邵氏公司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造著自己的電影神話。

可就是這樣一頭兇猛的巨獸,在1985年賣掉院線,淡出電影事業,盡管業內都十分震驚,但其結果也并非無跡可尋。

從鄒文懷出走、放棄李小龍、拒絕許冠文,一系列的操作,讓邵氏再難以和嘉禾、新藝城競爭。

再加上邵氏公司的流水線制作電影模式,遠不及獨立制片人制度更吸引人,所以人員大量流失,本來如日中天的邵氏開始呈現衰落之勢。

巨頭在淡去,新興的公司不斷崛起,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此想來,邵氏公司的停產也在情理之中了。

1973年楚原拍攝的《七十二家房客》幫助邵氏重新拿下了當年的票房冠軍,本以為邵氏能借此機會重整旗鼓,然而世事難料,最終還是難逃淡出的結局。(撰文:三木)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