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王國綠芽蛋蛋(從一株苗到一粒薯——甘肅農墾亞盛薯業打造種薯芯片)
甘肅農墾亞盛薯業。劉欣語 拍攝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朝霞 劉欣語
干脆酥香的薯片、沙綿滑口的薯泥、清香可口的洋芋絲……被譽為“國菜”的馬鈴薯,也是甘肅“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產業之一。甘肅是馬鈴薯生產大省和最佳種薯繁育基地,2021年種植面積1100萬畝,產量1650萬噸,面積居全國第3位,產量居全國第2位。
馬鈴薯經過怎樣的種植過程和環節上到餐桌?
日前,記者來到甘肅農墾亞盛薯業的種薯產業園區,探訪馬鈴薯種植的源頭,實地采訪馬鈴薯種薯脫毒繁育全過程以及馬鈴薯種薯產業現代化發展情況。
馬鈴薯薯苗。
科技引領 組培脫毒
細雨蒙蒙中,記者來到位于榆中縣城郊的甘肅農墾亞盛薯業的種薯產業園區。這里一行行柳樹碧絲垂絳,一方方波斯菊花綻放,一片片三葉草綠茵鋪展,映襯著一座座組培樓、連棟智能溫室、日光溫室等現代農業設施。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組培大樓,這里投資3600萬元建設了潔凈程度為10萬級的研發中心,配備了中央空調系統和凈化空調系統,是目前西北地區規模最大、配置最高的薯業研發中心。
進入組培大樓,經過風機室吹塵消毒再進入組培車間。穿行整個大樓,各個生產車間環環相扣,洗瓶室、培養基配置室、組織培養室、育種實驗室、病毒檢測室、煉苗室等,繁雜而精細。由于整個生產過程處于無菌環境,進一道門、必須關閉另一道門,像走迷宮一般。
組培室一角。
一樓洗瓶室里,透亮的玻璃罐頭瓶,經過機器清洗、高溫消毒、降溫,擺放在一層層臺架上;培養基配置室里,技術人員將透明培養基導入玻璃瓶,進行冷凝;組培室里,工作人員“全副武裝”,身著白大褂、戴著帽子和口罩,在潔凈的操作臺上,手持鑷子,小心翼翼將瓶苗進行莖尖剝離脫毒操作。
“這是個技術活,得小心操作。我們從源頭上做精做細,做好脫毒苗質量,才能保證大田里馬鈴薯生產不出問題。”負責技術的亞盛實業集團副總經理王艷介紹,從大田選優到催芽,從莖尖剝離到分株系病毒檢測,從基礎苗脫毒到試種,每個品種的研究周期大約3至5年,試種性狀穩定后才能大面積擴繁種植。
據介紹,馬鈴薯為無性繁殖作物,很容易感染病毒,帶病毒的馬鈴薯種子種到地里,產量驟降,品質下降,易腐爛霉變。而通過馬鈴薯種薯脫毒繁育技術,突破了這一生產“瓶頸”。繁育脫毒苗,則成為培育脫毒種薯的第一步。
工作人員進行莖尖剝離。
在二樓培養室,一層層臺架整齊擺放著玻璃瓶,里面最小的幼苗約有指甲蓋大;也有經過20多天生長、高約一指長的幼苗。這些長高的幼苗被送入組培室,再次經過剝離、分級分類、組培擴繁,分裝在玻璃瓶里;煉苗里,玻璃瓶的脫毒苗,長出細長的根須和莖桿,吐露嬌嫩的綠芽……
“盡管整個生產流程細之愈細,微之愈微,但成品煉苗必須經過病毒檢測后,才交由生產。”王艷介紹,種薯企業通常運用ELIEA法進行病毒檢測,這種常規性檢測只能針對薯塊,需要催芽才能進行,周期長,目前亞盛薯業引進芯片病毒檢測專利技術設備,快速提取馬鈴薯組織細胞,通過病原菌核酸試劑,即可快速檢測出結果。
看著玻璃瓶內生機盎然的綠苗,王艷拿起一密封玻璃瓶欣喜地說:“培育的脫毒苗,生長21天后,就能移栽到溫室里了。”
王艷介紹脫毒苗。
智慧農業 規模擴繁
在連棟智能溫室,從組培室生產的種苗,進入了擴繁環節。但見一方方苗床鱗次櫛比,一株株馬鈴薯生機盎然,在智能化控制下,被“呵護”備至。
工作人員點擊按鈕,移動式自動噴灌機緩緩行駛,在苗床上空噴灑絲絲雨霧,進行水肥一體化噴施作業。“涮涮”的毛毛細雨中,馬鈴薯舒展著綠色的枝葉,吸吮雨露與營養肥劑。再點擊按鈕,溫室上空的天窗徐徐打開,清涼的空氣透進溫室;太陽光線強烈時,遮陽簾自動打開幕布,適量遮住陽光;溫度過高時,溫室四周的降溫水簾開啟,“嘩啦啦”水花四起,水流循環,溫室里頓時涼快起來……
移動式噴灌機進行噴灑。
苗床上種植著不同品種、不同生育期的馬鈴薯原原種。有的薯苗剛長出新綠,有的薯苗已蒼翠欲滴……深淺不一的綠色,昭示出薯苗旺盛的生命力。
“栽洋芋苗,要栽低一點,不要弄斷了,輕輕放進去。”來自榆中縣城關鎮周田村的杜月珍,麻利地插栽幼苗,她一手用木板在苗床的蛭石上劃出一條“溝”,一手將苗子快速栽進蛭石。“來這里務工按件計算,干多拿多、干少拿少,我一天能種一床苗,紅古區的李姐干得熟練,一天能掙400元哩。我在家門口打工,方便照顧兩個孩子。”
杜月珍栽種苗子。
杜月珍說的一床苗,長約38米、寬約1.7米,一行栽種42株苗,一床約栽1.8萬株苗。馬鈴薯種苗擴繁,在連棟智能溫室實現了生產規模化、標準化。
經過精心呵護和悉心培育,溫室里的馬鈴薯經歷80天至120天生育期,扒開松軟的蛭石,根系上已結出一顆顆原原種,有的僅僅指頭那么小,中等個頭的像鴿子蛋,大的像雞蛋。“別看小小一粒薯,可是值錢的‘金蛋蛋’,都是論個賣,而不是稱斤賣,像雞蛋大的原原種,可切成四份去種植。”甘肅大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開興笑著說。
亞盛薯業旗下的甘肅大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專門負責馬鈴薯種薯繁育和新品種培育。“公司現有連棟智能溫室約6.6萬平方米,再加上24余座日光溫室,每年生產組培脫毒種苗約3000至3500萬株,繁育原原種約4500萬粒,原種1.4萬噸,一級種薯7500噸。”徐開興介紹。
徐開興查看原原種。
補鏈延鏈 精深加工
從一株株幼小的組培脫毒苗,到一粒粒原原種,馬鈴薯經過關鍵種植環節,突破技術瓶頸與難關,完成了馬鈴薯脫毒良種化過程。
這粒健康、強壯、完好的馬鈴薯原原種下土種植,再經過原種、一級種薯、二級種薯擴繁后,進行大田種植,在北方地區春種秋收、南方地區冬播夏收,收獲到一個個沾滿泥土芳香的馬鈴薯。
“隨著馬鈴薯主糧化發展,全國各地馬鈴薯種植面積穩中有增,我們的馬鈴薯種薯俏銷市場。”徐開興說,公司按照馬鈴薯原原種個頭,把種薯分為五級,按照1克以下、2至5克、5至10克、10至30克、30克以上進行分級。
即將收獲的原原種。
亞盛薯業在規模化組培脫毒馬鈴薯種苗中,保留了國內外優質馬鈴薯種質資源,為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企業擁有大西洋、夏波蒂、克新、布爾班克、冀張薯12號、興佳2號、荷蘭薯系列及隴薯系列等優質馬鈴薯種質資源42個,同時培育出大有1號等馬鈴薯新品種。
不同馬鈴薯品種,性狀不同,用途不一。“大西洋品種,淀粉含量高,適合加工馬鈴薯全粉、淀粉、精淀粉;隴薯3號、隴薯6號干物質含量高,淀粉含量高,適合加工薯條;夏波蒂屬于早熟鮮薯品種,氨基酸含量豐富;大有1號馬鈴薯品種,適合于菜用薯或鮮切薯片。”亞盛實業集團銷售部副部長邵俊瑋介紹。
據悉,亞盛薯業與國內外馬鈴薯企業簽訂長期購銷合作,向美國辛普勞公司供應費多瑞它等早熟鮮薯品種,向好利友、百盛供應大西洋等全粉型品種,向下游企業供應大有1號等品種。
工廠化生產種薯。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朝霞 劉欣語 攝
亞盛薯業依托甘肅農墾集團的平臺和資源優勢,著力補鏈、強鏈、延鏈,打造成集馬鈴薯莖尖脫毒、種薯繁育、商品薯種植、全粉淀粉加工、主食化產品開發的全產業鏈企業。旗下的亞盛實亞公司與甘肅農業大學、河西學院、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合作,聯合主攻馬鈴薯主食化產品。旗下的芋興粉業與臺商進行薯片加工合作,天潤薯業與山丹培黎學院共建“現代農業學院”項目,大有農科參與“山西土豆革命”工程。
目前,企業每年生產運營馬鈴薯21.5萬噸,輻射帶動馬鈴薯種植面積20余萬畝,加工馬鈴薯雪花全粉9000噸。研發生產出馬鈴薯面條、餅干、月餅、薯片、薯條、薯泥、攪團等馬鈴薯主食產品,運往市場、進入工廠、來到千家萬戶的餐桌,成為舌尖上的美食。
馬鈴薯食品展示。甘味品牌運營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