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篇長征黑料不打烊(從1933到1976年43個春秋,他就做一件事,睡在毛主席的門前才放心)
萬篇長征黑料不打烊文章列表:
- 1、從1933到1976年43個春秋,他就做一件事,睡在毛主席的門前才放心
- 2、白+黑混合迎難而上,發泡設備緊跟變化
- 3、通信恩仇:華為高通們的江湖廝殺和5G里的中國機會 | 衣公子
- 4、通信恩仇,5G江湖
- 5、FF上市只是賈躍亭回國還債的0.0000000001步
從1933到1976年43個春秋,他就做一件事,睡在毛主席的門前才放心
“保衛光榮,發揚光榮。”
這是少將張耀祠一生都在踐行的箴言。毛主席身邊,有這樣一支部隊:8341部隊。這支部隊,在外國人的眼中相當于中國古代的“御林軍”。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8341”是中央警衛團的代號,這支部隊曾專門保衛中央,保衛毛主席。
張耀祠就是中央警衛團的團長。自1933年到1976年,他在保衛工作上一干就是43個春秋,曾有人評價他: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是負責保衛毛主席,保衛中央。
為做好保衛工作,他有時甚至會直接睡在毛主席的門前,才能安心。下面,我們就來聊聊張耀祠保衛毛主席的那些事。
一、第一班崗——激動
張耀祠出生在江西雩都縣。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正式成立。當時中央決定,以江西瑞金為首都。此時,張耀祠15歲。
正直青年,張耀祠和大多數的熱血青年一樣,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響,決定加入革命的隊伍當中。
是以,他憑借地緣優勢,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兩年后,正式在離家鄉不遠的江西瑞金參軍,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一員。
1933年的毛主席,雖然是蘇維埃共和國的主席,但是,當時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的錯誤,毛主席遭受排擠。即便這樣,毛主席作為首腦的地位仍然不容撼動。
由于局勢的動蕩,中央決定成立臨時中央政府警衛連,負責安保工作。毛主席作為首腦,也受到警衛連的保護。
警衛連成立后的第一天,張耀祠作為警衛連的一員,被安排在毛主席門口站崗。
自從毛主席在1931年擔任中華蘇維埃政府主席之后,他被更多的人熟知和崇拜,張耀祠就是其中之一。
站崗的第一天,張耀祠心情非常激動,但在工作時間還是保持理智,努力克制自己的心情。終于等到了下哨,他回到警衛連,向班里的同志激動地說:“今天,我見到毛主席啦!”
自此,在今后長達43年的時光中,張耀祠成為毛主席成為一代偉人的見證者之一。
從瑞金到遵義,經長征到陜北延安,再到太行山區、河北,直到扎根北京。張耀祠隨著毛主席輾轉各地,數次“搬家”。有一次,毛主席對張耀祠說:“等全國解放了, 我們再也不搬家了。”
可見,毛主席沒有將身邊的人當成外人,更多的時候他像是一個長輩。這也使張耀祠在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不像古代那樣,“伴君如伴虎”,如履薄冰。
作為一名保衛人員,張耀祠的一生中沒怎么打過仗,雖然只是做安保工作,但是這份工作并不輕松。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稍不注意,就會讓我黨遭受重大損失。
在做保衛工作的43年期間張耀祠一直踐行“保衛光榮,發揚光榮”的使命沒有絲毫懈怠。
二、“保衛光榮,發揚光榮”——忠誠
1953年,中央決定,在原有中南海警衛團的基礎上,擴大規模,創建中央警衛團。張耀祠擔任中央警衛團的首任團長,負責擴展隊伍的相關事宜。
根據中央指示,張耀祠不負眾望,中央警衛團很快組建起來。在他向總參謀部匯報組建情況后,總參謀部決定按照部隊編制序列,以“8341部隊”為代號來命名該部隊。
自此,“他幾乎就跟著毛主席轉了,無論毛主席在中南海還是外出,都形影不離 。”原中央警衛局秘書科科長孟進鴻說道。中央警衛團和軍隊中的正常部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首先在部隊人數上,中央警衛團的人數更多一些。自8341部隊組建成后,經歷過多次調整調動,巔峰時,部隊人數達到8000多人,相當于一個師的兵力。
換句話來說,張耀祠是一個稱得上是一個“師長”的“團長”,在中南海可以指揮調配“一個師”的兵力,地位非同一般。
然而令人們難以想象的是,就是這么一個“師長”,為了保護毛主席,甚至覺得只有睡在毛主席的門前才能讓自己安心。不僅如此,他還睡過毛主席的衣帽間,工作與生活完全圍著毛主席轉……
毛主席的衣帽間和電視上富豪們的衣帽間完全不一樣,狹窄、擁擠,并不是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但是張耀祠絲毫不在意,在保衛毛主席的工作上,他心甘情愿,毫不馬虎。
1972年,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在廬山召開,毛主席在廬山度過了一段驚心動魄的一段時間。
古話有云:不識廬山真面目。盛夏時節,太陽升起之前,廬山很大程度上會被茫茫云海所籠罩。仙境之下,人們總會面對現實:看不清路。
一天,毛主席工作到拂曉時分,準備乘坐轎車回到住所休息。然天公不作美,此時的廬山,煙霧彌漫,行車極為困難。
此外,受到地勢的影響,廬山的路大部分一面是靠山,一面是懸崖,如果行車稍不注意,便會在大霧中,墜入深淵。
為了保障行車安全,張耀祠讓幾位戰士,手提馬燈在車前開道,轎車緊隨其后,行車速度極為緩慢。
即便如此,張耀祠也絲毫不敢有所懈怠,他深知,做事不能全憑主觀臆斷,畢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長時間呆在毛主席身邊,張耀祠始終奉守只需服從命令的職業守則。不該聽的不要聽,不該問的不要問,該自己知道的,別人會主動告訴自己……
的確,為高級領導做安保,最忌諱的就是事事都想弄明白。手伸得太長,未免有所逾矩。1971年毛主席“南巡”期間,張耀祠將這一職業操守發揮到了極致。
“南巡”期間,毛主席乘坐專列,中途不下車,只在專列上接待沿途政要短暫停留,其余時間不做停留。張耀祠在此期間,只做一件事:聽從毛主席的命令,其余一句都不多問。
此次“南巡”,形勢非常不容樂觀。
雖然毛主席從不下車,但是為防止意外,張耀祠還是在每次短暫停留之時,嚴格檢查周圍情況,杜絕一切意外發生的可能。
除此之外,毛主席有好多次命令都讓張耀祠摸不著頭腦,但是他并沒有多管閑事,問主席為什么要這樣做。
在他心中,毛主席的指令,只管跟著做就行,特殊形勢下,少問多做,是他唯一可以為毛主席做的事情。
在張耀祠的領導下,中央警衛團為保衛毛主席為重任,而毛主席這支部隊,也有相應的回饋。對中央警衛團來講,毛主席不只是他們的保衛對象,還是他們的“校長”,是老師前輩般的存在。
毛主席非常注重對中央警衛團的教育工作。甚至他還動用自己的稿費,為中央警衛團的士兵創建學校,招收一些老師,購買一些學習課本和用具。
只為讓這些“可愛的”戰士們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便提高警衛團的文化程度。甚至,主席還經常為他們上課,并自稱為“校長”。
為了讓警衛團有一個良好的鍛煉身體的環境,毛主席還自費為他們購買健身器材……在張耀祠心中,毛主席更像是自己的師長,他像家人一樣關愛戰士,是自己一生中最崇敬的長輩。
警衛團的工作經過毛主席的改良,已經不單單只是做保衛工作這么簡單。
毛主席非常信任警衛團,他曾說過:下面的人送上來的調查報告都是只匯報好的方面,百姓真實的生活狀態他并不能從中真正的獲知。
為此,毛主席想到讓警衛團戰士到鄉下做調研,為自己提供真實可靠的調研報告,這也是毛主席注重警衛團教育的一大原因。
毛主席會時不時地為警衛員休假,讓其回到家鄉,一方面探親,一方面做調研。調研過程中的一切經費從毛主席的稿費中調取。
毛主席為人民做的一切,張耀祠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心里唯有佩服與尊敬,默默守護主席,保衛主席。是以張耀祠一生都在踐行“忠誠”二字。
毛主席作為一代偉人,受到全國人民的尊重。但是老話說得好,樹大招風。
很多人在不了解毛主席的前提下,喜歡道聽途說,對主席下定義,而且是負面定義。張耀祠聽到這些負面評價,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就拿毛主席的游泳池來說。社會上流傳著毛主席為了方便游泳,用稿費為自己修建了游泳池,這件事讓很多人當成毛主席的黑料,來抹黑主席。
先不說事情的真假,毛主席用自己的稿費為自己修建游泳池關這些噴子什么事?況且修建游泳池的事情,并不是毛主席的本意,他也是在事后知道的。
對于這件事,張耀祠心里也非常氣憤,他解釋道:毛主席喜歡游泳的事情不是一件秘密。當時有人趁著毛主席在外出差,未經請示,在玉泉山為主席修建了一個游泳池。
毛主席回來后,非常生氣。然而木已成舟,最后只得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批評,并將建造游泳池的經費用自己的稿費填補上。
張耀祠表示,毛主席之所以在后來被有些人抹黑,主要是主席太低調,外人沒有深入了解主席的為人,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洗腦。
三、一生“一事”——落幕
1976年毛主席的身體每況愈下,張耀祠白天的時候,就在主席的病床前值班。
看著自己敬佩的為人當下如此脆弱,但是卻什么都做不了,張耀祠的內心十分難受。只能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守護著主席,期待主席能夠順利渡過難關。
然天不遂人愿。1976年9月9日,隨著病床前的心電圖變成一條直線,毛主席永遠離開了這人世間,張耀祠當時就在主席就在病房內。
這是他曾經朝夕相處,形影不離的長輩、師長、偉人,現下就這么從自己的眼前消逝,張耀祠怎么也接受不了。一時不知怎么反應,唯有和醫護人員一樣,痛哭。
主席去世了,張耀祠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完最后一件事情之后,離開了北京,開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他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奉命粉碎“四人幫”。江青等人就是他奉命親手逮捕。
逮捕工作非常順利,張耀祠曾說,毛主席生前就多次批評并且看不慣“四人幫”,他們的倒臺是遲早的事。
此次奉命粉碎黨內害群之馬,一定程度上,是張耀祠為毛主席站的最后一班崗,做的最后一件事。
和往常一樣,張耀祠并沒有過多的問及逮捕計劃怎么準備的,他只管服從命令。毫無疑問,張耀祠對這次的行動亦是非常激動。
自此,在中國大地上長達十年的特殊時期結束了,張耀祠也成功完成自己最后的使命,從保衛毛主席的崗位上退休,離開了北京。
退休后的張耀祠內心沒有改變對毛主席的崇拜,家里多處掛著毛主席的畫像,還寫了《張耀祠回憶錄——在毛主席身邊的日子》,向民眾公布毛主席平時真正的生活。
為毛主席“正名”。對于黑毛主席的一些噴子,張耀祠從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敢于和噴子作斗爭。張耀祠曾說:毛主席是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我永遠崇敬他。
從第一次站崗,到最后一次站崗,張耀祠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保衛毛主席,保衛中共中央。
一生的激情都燃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當中,沒有為權力所迷惑,堅守初心,不忘使命,值得我們所有人去學習!
白+黑混合迎難而上,發泡設備緊跟變化
聚氨酯硬質泡沫是以異氰酸酯(黑料)和組合聚醚(白料,含發泡劑)兩種主要成分,通過高壓發泡機預混、槍頭高壓混合,經充分的乳白、凝膠、發泡、交聯至完全固化,成為硬質閉孔高分子聚合體。在整個反應過程中,發泡劑使“白 黑”混合料膨化,并最終形成聚氨酯硬泡。因此,除了前文中提到的發泡劑和發泡工藝,黑料、白料以及發泡設備對聚氨酯硬泡的隔熱、穩定及強度等性能都有直接的影響。
利潤稀薄,白料市場增長乏力
組合聚醚由聚醚單體、發泡劑、勻泡劑、交聯劑、催化劑等組合而成。在實際生產中,組合聚醚廠最主要的工作是將聚醚和發泡劑等按照一定的配比進行預混,因此,如果發泡劑有更新,白料也必須適應。白料生產企業紅寶麗研究院副院長兼聚氨酯研究所所長邢益輝感慨道:“為整機廠供應白料,1個月不調整配方就有可能丟失客戶。”他還補充說:“產品出售給整機廠并不是這單生意的結束,相反,這才是我們和整機廠合作的開始,后續的調試工作十分繁瑣。”
另外,白料廠的上游是環氧丙烷,下游是整機廠,兩者都相當強勢。“為了生存,白料廠只好‘夾著尾巴做人’,業績遠不如過去。”在這樣的情況下,陶氏、亨斯邁、拜耳等一些白料界曾經的“大咖”均選擇逐步退出,轉而進軍其他行業。“這些技術標桿企業的退出使得我們更加盲目。”邢益輝如是說。
“目前,受勞動力成本上升、家電市場低迷影響,白料的利潤越來越薄。盡管如此,2014年,紅寶麗白料的銷量仍可實現增長,只是這樣的增長實在是來之不易,‘像紅軍長征一樣’。” 邢益輝表示。“目前,紅寶麗白料的產能為15萬~16萬噸,客戶主要是伊萊克斯、惠而浦、三星、LG等大品牌家電企業。由于家電業產能過剩,預計未來白料市場需求增長不會很大,但如果2015年房地產政策和資金都能松綁,市場可能有不超過5%的增長,而在過去,白料市場實現15%~20%的增長非常輕松。”
市場需求縮減,黑料均價呈下降趨勢
與白料廠的境遇相比,黑料廠面對的卻是另外一種情況。由于黑料屬于聚氨酯發泡的基礎原料,多年來沒有太大變化,因此技術比較固定。
雖然不用像白料廠那樣“低眉順眼”,但是由于家電行業整體不景氣,境遇不佳。國內生產黑料的主要企業萬華化學一位市場分析人員告訴《電器》記者,2014年,受冰箱冷柜、太陽能熱水器以及房地產市場萎靡影響,黑料的需求較2013年有所萎縮,市場整體呈供大于求的狀態。2014年初,黑料價格出現一波上漲,之后受市場需求低迷影響出現價格下跌,而后由于美國MDI裝置出現機械故障,停工檢修,影響到生產和供貨,黑料價格再度上漲,臨近年末,黑料價格才又有所回落。目前,黑料市場價格為15500元/噸左右,均價呈下降趨勢。
發泡設備緊跟技術變化
當發泡劑、發泡工藝發生改變時,需要及時跟上步伐的不只是白料企業,發泡設備企業也同樣需要隨時做好“應戰”準備。
康隆公司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兼業務經理周正平告訴《電器》記者,近幾年,家電用發泡劑的種類不斷變化,每種發泡劑都有自己的“個性”,為了適應市場的變化,發泡設備企業需要做的工作是根據發泡劑的“個性化”需求做出局部調整。“但發泡設備的程序設計和工作原理不會有太多變化。”周正平補充說。例如,環戊烷易燃易爆,發泡設備企業需要協助家電企業做好安全防護措施,一方面保證設備的安全配置齊全,另一方面需安裝抽排風設備。再比如,HFC-245fa和LBA都會對設備的密封圈造成腐蝕,因此需要對預混設備和發泡設備的密封部件進行改進。另外,對于環戊烷 HFC-245fa共混系統,由于涉及不安全的環戊烷,安全設備及裝置仍需保留。
此外,對于真空發泡和減壓發泡新工藝,發泡設備上不需要做太大的改變,只需要提高密封件的密封要求。
另外,海爾工程技術部有關負責人說:“以前是一種發泡劑,現在變成兩種甚至三種,由于不同發泡劑的沸點不同,設備流量及溫度控制系統、輸送發泡料的管道都要進行改造。”
通信恩仇:華為高通們的江湖廝殺和5G里的中國機會 | 衣公子
通信恩仇:華為高通們的江湖廝殺和5G里的中國機會
作者:衣公子
Apple決定不再忍受高通了。
以高通濫用壟斷地位為由,不僅停止專利費的進貢,更放出豪言,索賠10億美金。同一時間徹底倒向高通死對頭英特爾陣營,換上了后者的Modem芯片。
高通又豈是吃素的,這家號稱“律師比工程師還多”的科技公司,空前絕后。身未動掌已至,非常策略地選在中國起訴Apple,以侵犯專利的理由請求禁售iPhone多款機型。高通對Apple的指控黑料不斷,異常辣眼。比如,英特爾芯片根本不行,iPhone某些機型,部分批次用高通,部分批次用英特爾,Apple在系統層面限制高通芯片效率,才能保持同機型的體驗。又比如,Apple通過合作竊取技術,并利用竊取成果幫助英特爾提高芯片技術……真可謂招招誅心。
衣公子不禁煮酒輕嘆,十年前,兩人各自心懷大志,卻被視為平平之輩湮沒于喧囂江湖,再后來喬幫主登高一呼,Apple高通雙劍合璧,意氣風發。成就自己,改寫武林,男兒當如是。
如今各自坐鎮山頭,號令一方,卻兄弟反目,劍拔弩張。唏噓之余,風吹卷開,通信恩仇錄里,幾代豪門的恩怨和沉浮,緩緩展開,藏著現今5G時代的所有軌跡。
01 高通崛起
美國興于開放。
出生于奧匈帝國的猶太人海蒂·拉瑪爾(Hedy Lamarr),為了躲避納粹對于猶太人的追殺,由歐洲大陸逃到美國好萊塢。這位風姿綽約傾國傾城的三級片演員,佳片頻出,但是在接戲之余,還有一項神奇的愛好——研究無線電通信。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海蒂小姐借鑒鋼琴的原理發明“跳頻技術”——通過頻率跳變既加密信息又擴大通訊容量。在申請專利后,她將其無償捐獻給美國政府,希望祝后者在二戰中痛擊納粹。
美人好心之舉,但卻著實苦了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師,從此,抬頭跪舔她的碟,低頭怒擼她的書。
在經歷身體的嚴酷摧殘之后,意大利猶太移民、數學家安德魯·維特比AndrewViterbi,連同艾文·雅各布(Irwin MarkJacobs)在海蒂小姐的技術基礎上,開發出CDMA(碼分多址)商業化技術。由于立志于提供更好的通信(Quality Communications),幾位學而優則商的教授為公司取名高通(Qualcomm)。
想在通信行業里尋得立錐之地談何容易。行業里愛立信、諾基亞是歷經百年的江湖領袖。愛立信曾經向清政府出售中國第一批電話,充滿歷史意味的照片至今頻頻出現在企業介紹中,舉手投足間都是歐洲貴族的榮耀。幾個書生搞出的高通,亦或者是兩年后失意中年男人任正非創立的華為,在巨頭的技術、資金、市場面前,都是蚍蜉撼大樹。
圖1 愛立信和1890年的中國,來源:愛立信官網,ericsson.com
愛立信和諾基亞主推的GSM通信標準已經在1G(第一代通信)中證明了自己。當人類通信技術漸漸步入2G(第二代通信)時代,正是其自我迭代,大顯身手的好舞臺。
作為挑戰者的高通頻頻游說CDMA解決方案的高效和前景,成功拿下美國和韓國市場。歐洲大亨皺皺眉頭,行,那就玩玩唄。
畢竟,GSM早已確立為通信行業標準,從設備制造到網絡搭建,從終端對接到市場教育,木已成林,豈是一朝一夕可以撼動。更為關鍵的是, 1G的使用場景是大哥大 撩妹炫富;2G的使用場景是手機打電話 發短信 貪吃蛇。體驗上對于通信速度并沒有那么高的要求。CDMA是高效一些,但是要那么快的網速干嘛?相比較而言,GSM標準已有十多年歷史,基礎設施投入充足,不僅足夠滿足需求,而且技術成熟靠譜。
世上只有祖國好,美國和加日韓等國的部分擁躉力量選擇了高通的CDMA。但是以歐洲為大本營的GSM既是行業標準,也是市場主流,對前者處處限制。
整個90年代高通頻頻深陷虧損。通過上市募集資金繼續投入,苦苦堅持。這份CDMA的執著,會不會收到回報呢?
伴隨2G向3G的過渡,通信傳輸速度漸漸提升,CDMA解決方案在技術上優勢進一步突顯。
愛立信、諾基亞漸漸有了新的念頭,那天大軍中央的主帳篷里,各路人馬的首領正在商議著什么。突然,快馬探子來報,就在GSM大受追捧之際,高通趁著大伙不注意,暗中布了局,為CDMA解決方案申請了專利。
容衣公子多解釋一句。CDMA(碼分多址)是一種信息處理方法,無法申請專利。但是“把CDMA這種方法運用在手機等終端上,成為某種通信手段”這樣的解決方案可以申請專利。好比“把年糕切成片”這種方法不能申請專利,但是可以申請“把年糕切成片的機器”為專利。
高通狡猾之處在于,他不僅將自己開發的方案申請了專利,而且將“所有能想到的“CDMA應用方案全部申請了專利。如此一來,凡是想運用CDMA這款技術的后來人,都要向高通繳納專利費。高通的成功和詬病皆源于此。
歐洲貴族當然不會坐以待斃,當即成立3GPP組織,小心翼翼、最大程度地繞過高通的CDMA專利,推出以WCDMA為核心技術的UMTS標準。但是,由于高通提前的精密布局,愛立信們再心思縝密也無法完全繞過高通。專利費交定了,只是多和少的問題。在3G伊始,高通以“此道是我開,此樹是我栽”的形象,占得先機。
寒窗多年、屢經輕視的書生,此時豈肯見好就收。拉起旌旗,號召完全聽命于自己的3GPP2組織,主推CDMA2000標準。和老牌貴族的WCDMA陳兵漢河,爭鋒相對。
此時正逢20世紀結尾,21世紀臨近之際,WCDMA和CDMA真乃一場世紀大戰。
歐洲列強底子厚,出手快。由于市場預期高,3G牌照頻頻拍出高價。但是緊接著遭遇2000年IT泡沫破裂,先行的WCDMA運營商頓時被壓得踹不過氣。沃達豐、T-MOBILE資金鏈頻頻紅燈,法國電信還有不少人因為業績壓力自殺[1]。
而高通主推的CDMA2000陣營,實力弱出手慢,反而幸運地躲過了IT泡沫的破裂,又收獲了一個好開頭。
不過無論WCDMA,還是CDMA2000,越是如火如荼,越是深陷一個問題:網絡建好了,但是沒有需求。當年,手機屏幕小,電話、短信、貪吃蛇之外,依舊沒有什么有趣的玩意。顯然,成熟的以GSM為標準的2G網絡就已綽綽有余。
已經成長到可以和歐洲列強對峙陣前的高通,正欲沖出重圍,卻發現無路可奔。一身豪情無處發泄之時,對手的大軍陣中,聯發科拈弓搭箭,百步穿楊。
聯發科為自己推出的這套GSM解決方案命名Turnkey-Solution。“turnkey”顧名思義,像“交了鑰匙”就可以拎包入住的房屋一樣,有了這套以芯片為核心的系統,任何廠商只要裝上屏幕和電池,就可以生產手機。同時代的CDMA技術復雜又有高通貪婪的專利費,相比之下,聯發科的Turnkey-Solution即高效又實惠。
聯發科的Turnkey箭上帶火,點燃的是遠在東方的中國市場。世紀之初,中國人對于手機的需求剛剛蘇醒,從深圳華強北延伸全國,各類民間小廠紛紛搶購聯發科Turnkey上線手機生產線:裝8個擴音喇叭,一臺NCKia手機hold住一晚廣場舞;配一個像劣質玩具一樣發光的手機外殼,又是一只最新款的Samxing。這群被稱為“山寨機”的民間力量,在中國井噴的手機市場中,利潤喜人,卻在無意間扼殺了太平洋彼岸高通的第一次野望。
圖2:山寨手機
高端機諾基亞,低端機山寨機,GSM標準攻下全球容量最大、增長最快的中國市場。
戰爭結束。論功行賞。
02 多頭戰爭
一時間,3G已經失敗的論調甚喧塵上。高通忿忿不平,灰頭土臉不做聲。不過,歐洲貴族的慶功宴都沒結束,遠方的狼煙又燃了起來。
這些年盡管愛立信、諾基亞、高通等爭得不可開交,但是人類通信的解決方案一直是CT 行業(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內部的事。而CT諸侯們風風火火各領風騷,終于引得IT行業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眼紅。Wifi,正是IT行業的代表作品。
英特爾Intel作為IT界的執牛耳者,覺得到了自己這個老大哥出頭的時候。彼時,英特爾的芯片 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組成Wintel組合,在世界范圍內橫掃千軍,所向披靡。中國倪光南想打破壟斷,為民族造芯。實現了芯片的技術,卻繞不過芯片的專利;漫漫長征,繞過了專利,新做一個RISC結構,發現還得自己做原型;等到自己做出了原型,甚至連產品都自己做了,最后發現沒有軟件愿意來配套造生態。中國的民族芯計劃飲恨而終。留給挑戰者過不完的坎,最后還是不費吹灰之力的絞殺你,英特爾 微軟的巨頭力量如此可怕。
有趣的是,因為用戶太少,騰訊在2016年宣布停止微信、QQ軟件在windows phone系統上更新。多年以后,一模一樣的邏輯,一模一樣的角度,微軟被移動世界的大船拋下。已是后話,按下不表。
至少當時,IT新貴風光無二。
Wifi技術穩定、成本低,且長時間在速率上領先移動網絡,一時大行其道。那幾年,衣公子去別人家做客都是這樣打招呼:你家真漂亮,wifi密碼是多少?Facebook的扎克伯格和鋼鐵俠埃隆·馬斯克都揚言,會建立覆蓋全世界的wifi系統。IT大佬信心滿滿,英特爾以wifi技術為核心硬生生搞出一個Wimax方案。從而將原來的雙強紛爭變成了三國演義。
歐洲:GSM(2G)、WCDMA/ UMTS(3G)
高通:CDMA(2G)、CDMA2000(3G)
英特爾:Wimax(3.5G)
各大標準既然可以分庭抗禮,難分伯仲,必然各自有各自的利弊。設備商等其他通信行業玩家,在幾大標準中的選擇近似賭博。選對了,數錢發抖;選錯了,輸光所有。
正在3G建設如火如荼,燒錢如麻的時候。聯發科推出Turnkey方案,市場幡然醒悟,3G的瘋狂投資賺不回來錢,2G速率足夠成本又低,趕緊勒馬回殺,狠狠干GSM。
創業十余年,華為憑借狼性文化和中興拉開巨大差距,但是之后頻頻押錯寶,反觀中興賭對了流行一時的小靈通業務。多年的差距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磨平,那是中興最后一次和華為并駕齊驅。歷史時刻,已經在3G投入頗多的華為當機立斷,壯士斷腕,余承東把“UMTS和GSM行銷部“改命“GSM和UMTS行銷部”,底下的兄弟馬上看懂了,調轉槍頭玩命干GSM,賺得盆滿缽滿,完成華為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壯大。
各路豪強各顯神通之際,2007年金融危機不期而至,把這場世紀大戰渲染得愈發悲涼。美國朗訊投資CDMA虧損嚴重委身阿爾卡特,百年歷史的北電因為豪賭WIMAX破產,摩托羅拉分拆出售,諾基亞和西門子合并求存。曾經叱詫風云的劍士,死到臨頭也和普通人一樣,噴出來的血在寒風里很快就冷了。徒留一抹血色作為3G時代的祭品。
這些把華為和中興嚇壞了,發現自己只要什么都別干,活著躺地上,排名就可以蹭蹭往上升。
血染戰袍,但是還沒有分出勝負呢,還有口氣的都不愿意走,自己捍衛的標準一定可以一統天下。
只是每當有人再次提起那個尷尬的問題,所有人還是一愣。
移動設備要3G這么快的網速干嘛?
各路豪杰稍安勿躁,不妨枕戈待旦。開啟時代的人,已經在路上了。
03Apple熟了
加州陽光明媚,敘利亞移民后裔喬布斯(Steve Jobs)手中一款名為iPhone的手機熠熠生輝。
時代再次劃出一道分界線,喬布斯重新定義了手機。而伴隨iPhone,以及那個叫做AppStore的入口,通信世界的世紀之問終于找到了答案。
3G的通訊速度,在智能手機時代里,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更大的屏幕,更豐富的內容,那些原本叫囂著電話和短信就已經足夠的人,立刻明白自己錯了。盡管黑莓的創始人兼CEO貝爾斯利(Jim Balsillie)很自信的堅稱,“iPhone的產生對我們影響微乎其微”。但是,無論是商務手機巨頭黑莓,還是統治世界手機市場十六年的諾基亞,從被拉下神壇,再到撲騰掙扎幾下,最后壽終正寢,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
舊時代粉碎了。新時代上足發條地往前沖,面前是以app為代表的一大塊有待開發的處女地,一個被后人稱作“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等待著江湖去收割。
iPhone把通信世界的各大標準檢閱了一遍。
Wimax方案的局限性最是明顯。WiFi覆蓋有限、連接繁瑣,并且做不到無縫切換。“帶著男朋友的iPad去閨蜜家,竟然自動連接上了wifi”,這樣的便利和幸運只屬于少數人。 GSM太慢了,打開Yahoo的網頁都要3分鐘,時代必須拋棄你。 在歐洲的WCDMA和高通的CDMA2000中做選擇顯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CDMA終于贏了。高通把自己對于CDMA的多年堅持和積累濃縮成一顆驍龍Snapdragon芯片,裝進一批又一批的iPhone里源源不斷地銷往全球。同一年,維特比,這位全世界第二富有的數學家,志得意滿地從布什總統手中接過國家科學獎章。昔日的寒窗書生,如今名利雙收,巔峰處,俯瞰江湖,又是心生一計。
一流的企業賣標準,二流的企業賣技術,三流的企業賣產品。早期押注CDMA的高通,對外爭標準,低頭做設備,白天賣手機,晚上搞芯片。當高通憑借CDMA方案在3G尤其是4G時代占據絕對優勢之后,把基站等設備業務出售給了愛立信,把手機業務打包給了日本京瓷。手里的核心業務,只要芯片和專利授權,已經足夠。
高通的專利費收得不走尋常路。別人家都是對某項專利單獨定價,但是高通人狠勢強,堅持按照手機售價的2%至5%收取專利費。Apple不干了,這些年iPhone越賣越貴,Apple認為功勞在于自己對屏幕、解鎖、軟件、攝像頭等各個領域的創新。憑什么這這些增值也要分杯羮給你高通?!這才有了開篇兄弟反目,舉刀單挑的一幕。
04 中國何處
1G空白、2G跟隨、3G參與、4G追趕,是對中國通信世界的準確概括。
無論是諾基亞,還是聯發科Turnkey解決方案造就的山寨機,中國成就了他們最得意的市場成績。尤其在代表3G的CDMA和代表2G的GSM的角力最膠著的時刻,我朝單憑買買買,就幫一場國際糾紛分出勝負。但是改革開放整整30年的中國,顯然不會甘愿只在未來當一個毫無存在感的買單者。
2009年1月,金融危機高潮已過,四萬億刺激弦鳴箭發,中國信產部頒發3G牌照。中國電信負責CDMA2000,中國聯通負責WCDMA,而行業老大中國移動被指派承擔中國自行研制的TD-SCDMA建設。
由于高通把CDMA技術應用能想到的路徑都注冊了專利,后來人除了交錢,只能繞路,中國自行研制的TD-SCDMA就是一個非常繞路的方法。運用中普及困難,使用中問題多多。
為群眾廣加詬病的中國運營商寡頭模式在此體現了自己的兩面性。曾經憑借GSM業務躺著賺錢的中國移動,在國家意志的主導下,孤身一人,撐著中國自主創新的成果往前走。同一時間見,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CDMA技術都是進口的成熟技術,一上來就能帶來不錯的體驗。中國移動看著自己的高端客戶一批批地被挖走。
TD-SCDMA難言成功。但是中國人下血本的投資、絕不撤退的意志,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在通信事業上的決心。歐美明白,如果主流通信標準的制定不允許13億人口的中國參與,那么這個歷經足夠磨難的國家就拉桿起義,自己搞一個標準。
從此以后,國際組織3GPP再制定國際通信標準的時候,中國的意見開始逐步成為重要的考量。這才有了5G標準議定會議中多家中國企業的身影。
4G和Apple互相成就。Apple為4G的提速創造價值和需求,而正是4G的迅速普及,才讓喬幫主生前天馬行空特立獨行的終端 iOS AppStore生態有了實現的可能,從而在人類文明里摧枯拉朽,Nokia手機一沖即潰。技術的突變同樣改變了國內巨頭們的命運。那一年,QQ畢竟老了,社交之王騰訊被新銳力量新浪微博逼進了死角,為了鼓動明星和意見領袖開騰訊微博,騰訊從送iPhone到支付高額“創作費”,能用的招數都用了。騰訊微博比新浪微博晚上線8個月,但是8個月在產品生命里足夠間隔一個時代。坐立不安的深圳總部,聽聞張小龍在興起的智能手機上開發了一款叫做“微信”的應用,并且迅速突破1000萬用戶,馬化騰終于松了一口氣,從那天起,他再也不親自拉名人開騰訊微博了。
05 華為
2019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華為發布會上說了一句話:
要成功靠朋友,要大的成功靠競爭對手。
多年前,華為和中興在歐洲的3G數據卡業務增長喜人。但是只有高通一個芯片供應商。高通在華為、中興之間玩平衡,保持自己的絕對優勢。很多次華為、中興一切就緒但是因為拿不到高通的芯片,所以發不了貨。商戰講實力,一點脾氣都沒有。
華為歷史中有“大徐”、“小徐”。大徐,徐文偉,90年代狠抓通信系統芯片,知名度不及系統開發的鄭寶用、李一男或者是終端的余承東,但是堅實的核心技術才是華為成功的基石。小徐,徐直軍,04年開始掛帥領導進軍消費電子芯片市場。先想好了英文名稱Huawei Silicon,簡寫成HiSilicon,遂得名海思。名字的誕生和高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幾年后,知恥后勇的華正是以數據卡芯片切入消費電子芯片市場。
看著聯發科賺Turnkey-solution的錢,海思眼紅,開發了華為的Turnkey方案,妄想也發一筆財。負責營銷的副總裁胡厚崑覺得low,混淆華為給自己定位,堅持砍掉了。09年,郭平帶了一封方茂元做的PPT到EMT會議。“消費電子芯片花錢太多,收益有限”的觀點一經提出,就像點燃了炸藥桶,所有人吵成一團。華為手機芯片何去何從,到了一個關鍵時刻。
任正非親自拍板:將移動終端芯片從海思轉移到手機公司。統一戰線,手機、芯片共存亡。
華為的基帶芯片取名巴龍(Balong),是一座位于西藏定日縣的雪山,海拔7013米,珠穆朗瑪峰的鄰居。立志高遠,卻表現平平,比如工藝40nm的K3V2發熱量大,游戲的兼容性若,而同時期的高通APQ8064和三星Exynos4412都已經用上了28、32nm的工藝。[1]衣公子是華為第一款智能手機P1的用戶,冬天握在手上,完成勝任暖寶寶。
前幾代華為手機,創意多多,但是總體乏善可陳。余大嘴在發布會上熱鬧非凡,鏡頭之外壓力山大。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盡管Mate7選在和Apple、三星同月發布。但是華為內部并沒有對這一次貿然進軍高端機抱有很高的期望,備貨區區30萬。誰知同一時期iPhone陷好萊塢艷照門、中國境內沒有服務器問題,再惹信息安全警報。而三星Note4意外選用塑料外殼、滑動指紋等落后技術,老氣十足。
華為竟然意外脫穎而出。看熱鬧的人,對于顏值提升、指紋按壓、商務定位贊賞有加。看門道的人,贊嘆這款麒麟Kirin925芯片,集累年之大成,革多代之弊病,不僅集成度、兼容性、GPU圖形能力提高,而且采用28nm工藝,真正與高通的高端芯片在同一檔次了。
華為人翻山越嶺,又是一個春秋了。
今年巴塞羅那,華為說的那句:要成功靠朋友,要大的成功靠競爭對手。
衣公子就在臺下,本是局外人,也不禁心念一動,豪情斗生。
二十年前,CDMA和GSM之爭,中國只能負責鼓掌和買單;十年前,中國自主研發的TD-SCDMA只是一款邊緣的存在;如今,在5G最新標準的議定上,高通主推的LDPC碼作為數據信道的編碼方案,華為主推的Polar碼作為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中國企業開始為新一代通信標準的制定貢獻力量。
通信江湖的爭斗還將繼續下去。高通的經歷告訴我們,有后來者的進步,就有既得利益者的阻撓。無論是投票事件,還是美國在5G上的處處設難,都提醒著局中人,江湖還是那個江湖。
早年,中國在通信事業上的理想并不寄于華為。比如,創立于同一時間,常被用來比較的聯想,出生好,成績也走在前面。在孫宏斌還是“小孫”的時候,聯想錄用的應屆生清一色北大清華,90年代辦公室里如果本科不是清華,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現任的CEO楊元慶同樣出生豪門,本科上交、研究生中科大。再看民企華為,任正非自己畢業于重慶建筑,徐文偉來自東南大學,華中理工(后來的華中科技)貢獻胡厚崑、郭平、鄭寶用、李一男,再算上南京理工的徐直軍。沒有不敬的意思,不過任老確實教會了后來了,不是頂級大學的年輕人照樣可以打天下。江湖夜雨十年燈,有趣,有趣。
這兩年,60后的郭平英文一直在進步。上個月的巴塞羅那MWC,華為輪值CEO郭平用贛州英文念到:Prism, Prism on the wall, who is the mosttrustworthy of them all? (棱鏡棱鏡告訴我,誰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通信設備?)在場的西方人對這出妙筆生花開懷大笑,還有幾個捧場的吹了口哨。
圖3:華為輪值CEO郭平在MWC,2019
Prism,棱鏡計劃,是美國國家安全局實施多年的秘密監聽計劃,多年后經前CIA雇員斯諾登向《衛報》和《華盛頓郵報》曝光,世人才得以知曉內幕。
05 未來
命運的饋贈,都是用你意想不到的方式。
2G時代,中國只有基站幾萬;3G時代,TD-SCDMA技術瑕疵大,中國移動硬著頭靠多造基站的方式彌補,又燒錢又羞愧;等到了4G時代,全球700萬基站,中國基站占了400萬個。
根據公式C(光速)=λ(波長)ν(頻率),
其中光速是常亮,頻率越高,波長越短,越趨近于直線傳播(繞射和穿墻能力越差)。簡單來說,從1G到5G,波長越來越短,完成5G的生態需要更多更密的基站。曾經后發的中國,反而先至,跑到了隊伍的前面。
不過任正非在接受采訪時給過大家告誡:5G實際上被夸大了它的作用,也被更多人夸大了華為公司的成就。實際上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這么迫切的需要……不要把5G想象成海浪一樣,浪潮來了,財富來了,趕快撈,撈不到就錯過了。5G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
希望衣公子這篇文章能幫大家重溫通信歷史,尤其了解3G的故事,就會明白任老并非不看到5G,而是說,G的技術已經成熟,可以支撐5G通信,但是5G的應用,充分挖掘5G的價值,應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任老還有一個精彩的比喻,現在的5G時嘴巴大,喉嚨小。
最近很多券商、基金的朋友找衣公子聊5G的投資機會。我當然樂觀,但是結束時候還是說,不要讓5G步3G的后塵。人類總是高估最近兩到三年后的變化,而低估十年后的變化。
那么5G的機會在哪里?不妨梳理一遍5G的四個中心:設備商(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運營商(中國移動、AT&T),終端(三星、華為、Apple,以及以核心技術芯片參與其中的高通),應用提供商。
1:設備商:5G網絡要求更多更密的基站,華為、愛立信等紛紛推出更迷你低耗和生態的基站,功耗低輻射低,小到可以藏在路燈下廣告牌下。但是這個需求歸根結底是“造基站”,既然是老本行,機會屬于掌握核心技術的巨頭,強者恒強,沒有機會溢出。
2、運營商:繼續對上游采購基站,對下游收通信費,模式不變,機會有限。
3、終端:三星華為Apple都自立根生通信解決方案,其他品牌還有高通芯片。行業頭部紛紛擺脫高通單飛,其他玩家只要愿意交高通稅,拿芯片和基帶,生產5G手機不難。此外,折疊屏、攝像頭的創新只是為了賣出更多的手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前三大中心,格局不變,機會有限。5G時代最大的機會在第四個中心——應用。
叔本華說過:人類總是把自己目力所及的邊界當作這個世界的邊界。
試想一下,2G時代可能聊微信嗎?3G時代可能刷抖音嗎?同樣,歐美人不是因為傳統所以反感移動支付,而是因為美國區區20萬基站,部分地域沒有信號,有些信號完成支付需要1分鐘,又或者是部分網絡的延時不能讓商家第一時間聽到“支付寶到賬10元”,通信覆蓋不足,標準不統一,造就體驗不佳,所以才推廣困難。
那么挖掘5G價值的應用會是怎樣的呢?
如果一個人介紹5G時,舉的第一個描述是“下載一部她的電影只需要幾秒鐘”,那么這個人就沒有抓住5G的重點。
其實,在傳輸速度上,4G非常夠用。5G最大的魅力是低時延。4G的時延在幾十至幾百毫秒,5G的時延將下降到幾毫秒。人類感官無法察覺,但是,對于一輛時速上百的汽車而言,轉彎、剎車的指令是真正的福音。5G為自動駕駛送來最后一塊拼圖。
再比如,電腦、手機最重要并且最昂貴的組件是處理器(數據處理)、顯卡(圖像處理)。只要時延達到理想水平,不妨把處理放在云端,只留下屏幕(顯示)和鍵盤(輸入),豈不是又經濟又強大?由PC和手機推及其他智能產品,所謂萬物互聯,必然掀起一場制造業的革命。
1G空白、2G跟隨、3G參與、4G追趕。5G同步。在這場如普羅米修斯為人間盜火一般的時刻里,中國的有志之士第一次和西方同仁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往事如煙。遠方夕陽殘雪,胯下戰馬嘶鳴。
參考資料:[1]. 老兵戴輝,公眾號:最牛博弈
通信恩仇,5G江湖
Apple決定不再忍受高通了。
以高通濫用壟斷地位為由,不僅停止專利費的進貢,更放出豪言,索賠10億美金。同一時間徹底倒向高通死對頭英特爾陣營,換上了后者的Modem芯片。
高通又豈是吃素的,這家號稱“律師比工程師還多”的科技公司,空前絕后。身未動掌已至,非常策略地選在中國起訴Apple,以侵犯專利的理由請求禁售iPhone多款機型。高通對Apple的指控黑料不斷,異常辣眼。比如,英特爾芯片根本不行,iPhone某些機型,部分批次用高通,部分批次用英特爾,Apple在系統層面限制高通芯片效率,才能保持同機型的體驗。又比如,Apple通過合作竊取技術,并利用竊取成果幫助英特爾提高芯片技術……真可謂招招誅心。
衣公子不禁煮酒輕嘆,十年前,兩人各自心懷大志,卻被視為平平之輩湮沒于喧囂江湖,再后來喬幫主登高一呼,Apple高通雙劍合璧,意氣風發。成就自己,改寫武林,男兒當如是。
如今各自坐鎮山頭,號令一方,卻兄弟反目,劍拔弩張。唏噓之余,風吹卷開,通信恩仇錄里,幾代豪門的恩怨和沉浮,緩緩展開,藏著現今5G時代的所有軌跡。
01 高通崛起
美國興于開放。
出生于奧匈帝國的猶太人海蒂·拉瑪爾(Hedy Lamarr),為了躲避納粹對于猶太人的追殺,由歐洲大陸逃到美國好萊塢。這位風姿綽約傾國傾城的三級片演員,佳片頻出,但是在接戲之余,還有一項神奇的愛好——研究無線電通信。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海蒂小姐借鑒鋼琴的原理發明“跳頻技術”——通過頻率跳變既加密信息又擴大通訊容量。在申請專利后,她將其無償捐獻給美國政府,希望祝后者在二戰中痛擊納粹。
美人好心之舉,但卻著實苦了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師,從此,抬頭跪舔她的碟,低頭怒擼她的書。
在經歷身體的嚴酷摧殘之后,意大利猶太移民、數學家安德魯·維特比AndrewViterbi,連同艾文·雅各布(Irwin MarkJacobs)在海蒂小姐的技術基礎上,開發出CDMA(碼分多址)商業化技術。由于立志于提供更好的通信(Quality Communications),幾位學而優則商的教授為公司取名高通(Qualcomm)。
想在通信行業里尋得立錐之地談何容易。行業里愛立信、諾基亞是歷經百年的江湖領袖。
愛立信曾經向清政府出售中國第一批電話,充滿歷史意味的照片至今頻頻出現在企業介紹中,舉手投足間都是歐洲貴族的榮耀。幾個書生搞出的高通,亦或者是兩年后失意中年男人任正非創立的華為,在巨頭的技術、資金、市場面前,都是蚍蜉撼大樹。
圖1 愛立信和1890年的中國,來源:愛立信官網,ericsson.com
愛立信和諾基亞主推的GSM通信標準已經在1G(第一代通信)中證明了自己。當人類通信技術漸漸步入2G(第二代通信)時代,正是其自我迭代,大顯身手的好舞臺。
作為挑戰者的高通頻頻游說CDMA解決方案的高效和前景,成功拿下美國和韓國市場。歐洲大亨皺皺眉頭,行,那就玩玩唄。
畢竟,GSM早已確立為通信行業標準,從設備制造到網絡搭建,從終端對接到市場教育,木已成林,豈是一朝一夕可以撼動。更為關鍵的是, 1G的使用場景是大哥大 撩妹炫富;2G的使用場景是手機打電話 發短信 貪吃蛇。體驗上對于通信速度并沒有那么高的要求。CDMA是高效一些,但是要那么快的網速干嘛?相比較而言,GSM標準已有十多年歷史,基礎設施投入充足,不僅足夠滿足需求,而且技術成熟靠譜。
世上只有祖國好,美國和加日韓等國的部分擁躉力量選擇了高通的CDMA。但是以歐洲為大本營的GSM既是行業標準,也是市場主流,對前者處處限制。
整個90年代高通頻頻深陷虧損。通過上市募集資金繼續投入,苦苦堅持。這份CDMA的執著,會不會收到回報呢?
伴隨2G向3G的過渡,通信傳輸速度漸漸提升,CDMA解決方案在技術上優勢進一步突顯。
愛立信、諾基亞漸漸有了新的念頭,那天大軍中央的主帳篷里,各路人馬的首領正在商議著什么。突然,快馬探子來報,就在GSM大受追捧之際,高通趁著大伙不注意,暗中布了局,為CDMA解決方案申請了專利。
容衣公子多解釋一句。CDMA(碼分多址)是一種信息處理方法,無法申請專利。但是“把CDMA這種方法運用在手機等終端上,成為某種通信手段”這樣的解決方案可以申請專利。好比“把年糕切成片”這種方法不能申請專利,但是可以申請“把年糕切成片的機器”為專利。
高通狡猾之處在于,他不僅將自己開發的方案申請了專利,而且將“所有能想到的“CDMA應用方案全部申請了專利。如此一來,凡是想運用CDMA這款技術的后來人,都要向高通繳納專利費。高通的成功和詬病皆源于此。
歐洲貴族當然不會坐以待斃,當即成立3GPP組織,小心翼翼、最大程度地繞過高通的CDMA專利,推出以WCDMA為核心技術的UMTS標準。但是,由于高通提前的精密布局,愛立信們再心思縝密也無法完全繞過高通。專利費交定了,只是多和少的問題。在3G伊始,高通以“此道是我開,此樹是我栽”的形象,占得先機。
寒窗多年、屢經輕視的書生,此時豈肯見好就收。拉起旌旗,號召完全聽命于自己的3GPP2組織,主推CDMA2000標準。和老牌貴族的WCDMA陳兵漢河,爭鋒相對。
此時正逢20世紀結尾,21世紀臨近之際,WCDMA和CDMA真乃一場世紀大戰。
歐洲列強底子厚,出手快。由于市場預期高,3G牌照頻頻拍出高價。但是緊接著遭遇2000年IT泡沫破裂,先行的WCDMA運營商頓時被壓得踹不過氣。沃達豐、T-MOBILE資金鏈頻頻紅燈,法國電信還有不少人因為業績壓力自殺[1]。
而高通主推的CDMA2000陣營,實力弱出手慢,反而幸運地躲過了IT泡沫的破裂,又收獲了一個好開頭。
不過無論WCDMA,還是CDMA2000,越是如火如荼,越是深陷一個問題:網絡建好了,但是沒有需求。當年,手機屏幕小,電話、短信、貪吃蛇之外,依舊沒有什么有趣的玩意。顯然,成熟的以GSM為標準的2G網絡就已綽綽有余。
已經成長到可以和歐洲列強對峙陣前的高通,正欲沖出重圍,卻發現無路可奔。一身豪情無處發泄之時,對手的大軍陣中,聯發科拈弓搭箭,百步穿楊。
聯發科為自己推出的這套GSM解決方案命名Turnkey-Solution。“turnkey”顧名思義,像“交了鑰匙”就可以拎包入住的房屋一樣,有了這套以芯片為核心的系統,任何廠商只要裝上屏幕和電池,就可以生產手機。同時代的CDMA技術復雜又有高通貪婪的專利費,相比之下,聯發科的Turnkey-Solution即高效又實惠。
聯發科的Turnkey箭上帶火,點燃的是遠在東方的中國市場。世紀之初,中國人對于手機的需求剛剛蘇醒,從深圳華強北延伸全國,各類民間小廠紛紛搶購聯發科Turnkey上線手機生產線:裝8個擴音喇叭,一臺NCKia手機hold住一晚廣場舞;配一個像劣質玩具一樣發光的手機外殼,又是一只最新款的Samxing。這群被稱為“山寨機”的民間力量,在中國井噴的手機市場中,利潤喜人,卻在無意間扼殺了太平洋彼岸高通的第一次野望。
圖2:山寨手機
高端機諾基亞,低端機山寨機,GSM標準攻下全球容量最大、增長最快的中國市場。
戰爭結束。論功行賞。
02 多頭戰爭
一時間,3G已經失敗的論調甚喧塵上。高通忿忿不平,灰頭土臉不做聲。不過,歐洲貴族的慶功宴都沒結束,遠方的狼煙又燃了起來。
這些年盡管愛立信、諾基亞、高通等爭得不可開交,但是人類通信的解決方案一直是CT 行業(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內部的事。而CT諸侯們風風火火各領風騷,終于引得IT行業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眼紅。Wifi,正是IT行業的代表作品。
英特爾Intel作為IT界的執牛耳者,覺得到了自己這個老大哥出頭的時候。彼時,英特爾的芯片 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組成Wintel組合,在世界范圍內橫掃千軍,所向披靡。中國倪光南想打破壟斷,為民族造芯。實現了芯片的技術,卻繞不過芯片的專利;漫漫長征,繞過了專利,新做一個RISC結構,發現還得自己做原型;等到自己做出了原型,甚至連產品都自己做了,最后發現沒有軟件愿意來配套造生態。中國的民族芯計劃飲恨而終。留給挑戰者過不完的坎,最后還是不費吹灰之力的絞殺你,英特爾 微軟的巨頭力量如此可怕。
有趣的是,因為用戶太少,騰訊在2016年宣布停止微信、QQ軟件在windows phone系統上更新。多年以后,一模一樣的邏輯,一模一樣的角度,微軟被移動世界的大船拋下。已是后話,按下不表。
至少當時,IT新貴風光無二。
Wifi技術穩定、成本低,且長時間在速率上領先移動網絡,一時大行其道。那幾年,衣公子去別人家做客都是這樣打招呼:你家真漂亮,wifi密碼是多少?Facebook的扎克伯格和鋼鐵俠埃隆·馬斯克都揚言,會建立覆蓋全世界的wifi系統。IT大佬信心滿滿,英特爾以wifi技術為核心硬生生搞出一個Wimax方案。從而將原來的雙強紛爭變成了三國演義。
歐洲:GSM(2G)、WCDMA/ UMTS(3G)
高通:CDMA(2G)、CDMA2000(3G)
英特爾:Wimax(3.5G)
各大標準既然可以分庭抗禮,難分伯仲,必然各自有各自的利弊。設備商等其他通信行業玩家,在幾大標準中的選擇近似賭博。選對了,數錢發抖;選錯了,輸光所有。
正在3G建設如火如荼,燒錢如麻的時候。聯發科推出Turnkey方案,市場幡然醒悟,3G的瘋狂投資賺不回來錢,2G速率足夠成本又低,趕緊勒馬回殺,狠狠干GSM。
創業十余年,華為憑借狼性文化和中興拉開巨大差距,但是之后頻頻押錯寶,反觀中興賭對了流行一時的小靈通業務。多年的差距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磨平,那是中興最后一次和華為并駕齊驅。歷史時刻,已經在3G投入頗多的華為當機立斷,壯士斷腕,余承東把“UMTS和GSM行銷部“改命“GSM和UMTS行銷部”,底下的兄弟馬上看懂了,調轉槍頭玩命干GSM,賺得盆滿缽滿,完成華為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壯大。
各路豪強各顯神通之際,2007年金融危機不期而至,把這場世紀大戰渲染得愈發悲涼。美國朗訊投資CDMA虧損嚴重委身阿爾卡特,百年歷史的北電因為豪賭WIMAX破產,摩托羅拉分拆出售,諾基亞和西門子合并求存。曾經叱詫風云的劍士,死到臨頭也和普通人一樣,噴出來的血在寒風里很快就冷了。徒留一抹血色作為3G時代的祭品。
這些把華為和中興嚇壞了,發現自己只要什么都別干,活著躺地上,排名就可以蹭蹭往上升。
血染戰袍,但是還沒有分出勝負呢,還有口氣的都不愿意走,自己捍衛的標準一定可以一統天下。
只是每當有人再次提起那個尷尬的問題,所有人還是一愣。
移動設備要3G這么快的網速干嘛?
各路豪杰稍安勿躁,不妨枕戈待旦。開啟時代的人,已經在路上了。
03Apple熟了
加州陽光明媚,敘利亞移民后裔喬布斯(Steve Jobs)手中一款名為iPhone的手機熠熠生輝。
時代再次劃出一道分界線,喬布斯重新定義了手機。而伴隨iPhone,以及那個叫做AppStore的入口,通信世界的世紀之問終于找到了答案。
3G的通訊速度,在智能手機時代里,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更大的屏幕,更豐富的內容,那些原本叫囂著電話和短信就已經足夠的人,立刻明白自己錯了。盡管黑莓的創始人兼CEO貝爾斯利(Jim Balsillie)很自信的堅稱,“iPhone的產生對我們影響微乎其微”。但是,無論是商務手機巨頭黑莓,還是統治世界手機市場十六年的諾基亞,從被拉下神壇,再到撲騰掙扎幾下,最后壽終正寢,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
舊時代粉碎了。新時代上足發條地往前沖,面前是以app為代表的一大塊有待開發的處女地,一個被后人稱作“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等待著江湖去收割。
iPhone把通信世界的各大標準檢閱了一遍。
Wimax方案的局限性最是明顯。WiFi覆蓋有限、連接繁瑣,并且做不到無縫切換。“帶著男朋友的iPad去閨蜜家,竟然自動連接上了wifi”,這樣的便利和幸運只屬于少數人。
GSM太慢了,打開Yahoo的網頁都要3分鐘,時代必須拋棄你。
在歐洲的WCDMA和高通的CDMA2000中做選擇顯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CDMA終于贏了。高通把自己對于CDMA的多年堅持和積累濃縮成一顆驍龍Snapdragon芯片,裝進一批又一批的iPhone里源源不斷地銷往全球。同一年,維特比,這位全世界第二富有的數學家,志得意滿地從布什總統手中接過國家科學獎章。昔日的寒窗書生,如今名利雙收,巔峰處,俯瞰江湖,又是心生一計。
一流的企業賣標準,二流的企業賣技術,三流的企業賣產品。早期押注CDMA的高通,對外爭標準,低頭做設備,白天賣手機,晚上搞芯片。當高通憑借CDMA方案在3G尤其是4G時代占據絕對優勢之后,把基站等設備業務出售給了愛立信,把手機業務打包給了日本京瓷。手里的核心業務,只要芯片和專利授權,已經足夠。
高通的專利費收得不走尋常路。別人家都是對某項專利單獨定價,但是高通人狠勢強,堅持按照手機售價的2%至5%收取專利費。Apple不干了,這些年iPhone越賣越貴,Apple認為功勞在于自己對屏幕、解鎖、軟件、攝像頭等各個領域的創新。憑什么這這些增值也要分杯羮給你高通?!這才有了開篇兄弟反目,舉刀單挑的一幕。
04 中國何處
1G空白、2G跟隨、3G參與、4G追趕,是對中國通信世界的準確概括。
無論是諾基亞,還是聯發科Turnkey解決方案造就的山寨機,中國成就了他們最得意的市場成績。尤其在代表3G的CDMA和代表2G的GSM的角力最膠著的時刻,我朝單憑買買買,就幫一場國際糾紛分出勝負。但是改革開放整整30年的中國,顯然不會甘愿只在未來當一個毫無存在感的買單者。
2009年1月,金融危機高潮已過,四萬億刺激弦鳴箭發,中國信產部頒發3G牌照。中國電信負責CDMA2000,中國聯通負責WCDMA,而行業老大中國移動被指派承擔中國自行研制的TD-SCDMA建設。
由于高通把CDMA技術應用能想到的路徑都注冊了專利,后來人除了交錢,只能繞路,中國自行研制的TD-SCDMA就是一個非常繞路的方法。運用中普及困難,使用中問題多多。
為群眾廣加詬病的中國運營商寡頭模式在此體現了自己的兩面性。曾經憑借GSM業務躺著賺錢的中國移動,在國家意志的主導下,孤身一人,撐著中國自主創新的成果往前走。同一時間見,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CDMA技術都是進口的成熟技術,一上來就能帶來不錯的體驗。中國移動看著自己的高端客戶一批批地被挖走。
TD-SCDMA難言成功。但是中國人下血本的投資、絕不撤退的意志,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在通信事業上的決心。歐美明白,如果主流通信標準的制定不允許13億人口的中國參與,那么這個歷經足夠磨難的國家就拉桿起義,自己搞一個標準。
從此以后,國際組織3GPP再制定國際通信標準的時候,中國的意見開始逐步成為重要的考量。這才有了5G標準議定會議中多家中國企業的身影。
4G和Apple互相成就。Apple為4G的提速創造價值和需求,而正是4G的迅速普及,才讓喬幫主生前天馬行空特立獨行的終端 iOS AppStore生態有了實現的可能,從而在人類文明里摧枯拉朽,Nokia手機一沖即潰。技術的突變同樣改變了國內巨頭們的命運。那一年,QQ畢竟老了,社交之王騰訊被新銳力量新浪微博逼進了死角,為了鼓動明星和意見領袖開騰訊微博,騰訊從送iPhone到支付高額“創作費”,能用的招數都用了。騰訊微博比新浪微博晚上線8個月,但是8個月在產品生命里足夠間隔一個時代。坐立不安的深圳總部,聽聞張小龍在興起的智能手機上開發了一款叫做“微信”的應用,并且迅速突破1000萬用戶,馬化騰終于松了一口氣,從那天起,他再也不親自拉名人開騰訊微博了。
05 華為
2019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華為發布會上說了一句話:
要成功靠朋友,要大的成功靠競爭對手。
多年前,華為和中興在歐洲的3G數據卡業務增長喜人。但是只有高通一個芯片供應商。高通在華為、中興之間玩平衡,保持自己的絕對優勢。很多次華為、中興一切就緒但是因為拿不到高通的芯片,所以發不了貨。商戰講實力,一點脾氣都沒有。
華為歷史中有“大徐”、“小徐”。大徐,徐文偉,90年代狠抓通信系統芯片,知名度不及系統開發的鄭寶用、李一男或者是終端的余承東,但是堅實的核心技術才是華為成功的基石。小徐,徐直軍,04年開始掛帥領導進軍消費電子芯片市場。先想好了英文名稱Huawei Silicon,簡寫成HiSilicon,遂得名海思。名字的誕生和高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幾年后,知恥后勇的華正是以數據卡芯片切入消費電子芯片市場。
看著聯發科賺Turnkey-solution的錢,海思眼紅,開發了華為的Turnkey方案,妄想也發一筆財。負責營銷的副總裁胡厚崑覺得low,混淆華為給自己定位,堅持砍掉了。09年,郭平帶了一封方茂元做的PPT到EMT會議。“消費電子芯片花錢太多,收益有限”的觀點一經提出,就像點燃了炸藥桶,所有人吵成一團。華為手機芯片何去何從,到了一個關鍵時刻。
任正非親自拍板:將移動終端芯片從海思轉移到手機公司。統一戰線,手機、芯片共存亡。
華為的基帶芯片取名巴龍(Balong),是一座位于西藏定日縣的雪山,海拔7013米,珠穆朗瑪峰的鄰居。立志高遠,卻表現平平,比如工藝40nm的K3V2發熱量大,游戲的兼容性若,而同時期的高通APQ8064和三星Exynos4412都已經用上了28、32nm的工藝。[1]衣公子是華為第一款智能手機P1的用戶,冬天握在手上,完全勝任暖寶寶。
前幾代華為手機,創意多多,但是總體乏善可陳。余大嘴在發布會上熱鬧非凡,鏡頭之外壓力山大。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盡管Mate7選在和Apple、三星同月發布。但是華為內部并沒有對這一次貿然進軍高端機抱有很高的期望,備貨區區30萬。誰知同一時期iPhone陷好萊塢艷照門、中國境內沒有服務器問題,再惹信息安全警報。而三星Note4意外選用塑料外殼、滑動指紋等落后技術,老氣十足。
華為竟然意外脫穎而出。看熱鬧的人,對于顏值提升、指紋按壓、商務定位贊賞有加。看門道的人,贊嘆這款麒麟Kirin925芯片,集累年之大成,革多代之弊病,不僅集成度、兼容性、GPU圖形能力提高,而且采用28nm工藝,真正與高通的高端芯片在同一檔次了。
華為人翻山越嶺,又是一個春秋了。
今年巴塞羅那,華為說的那句:要成功靠朋友,要大的成功靠競爭對手。
衣公子就在臺下,本是局外人,也不禁心念一動,豪情斗生。
二十年前,CDMA和GSM之爭,中國只能負責鼓掌和買單;十年前,中國自主研發的TD-SCDMA只是一款邊緣的存在;如今,在5G最新標準的議定上,高通主推的LDPC碼作為數據信道的編碼方案,華為主推的Polar碼作為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中國企業開始為新一代通信標準的制定貢獻力量。
通信江湖的爭斗還將繼續下去。高通的經歷告訴我們,有后來者的進步,就有既得利益者的阻撓。無論是投票事件,還是美國在5G上的處處設難,都提醒著局中人,江湖還是那個江湖。
早年,中國在通信事業上的理想并不寄于華為。比如,創立于同一時間,常被用來比較的聯想,出生好,成績也走在前面。在孫宏斌還是“小孫”的時候,聯想錄用的應屆生清一色北大清華,90年代辦公室里如果本科不是清華,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現任的CEO楊元慶同樣出生豪門,本科上交、研究生中科大。再看民企華為,任正非自己畢業于重慶建筑,徐文偉來自東南大學,華中理工(后來的華中科技)貢獻胡厚崑、郭平、鄭寶用、李一男,再算上南京理工的徐直軍。沒有不敬的意思,不過任老確實教會了后來了,不是頂級大學的年輕人照樣可以打天下。江湖夜雨十年燈,有趣,有趣。
這兩年,60后的郭平英文一直在進步。上個月的巴塞羅那MWC,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用贛州英文念到:Prism, Prism on the wall, who is the mosttrustworthy of them all? (棱鏡棱鏡告訴我,誰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通信設備?)在場的西方人對這出妙筆生花開懷大笑,還有幾個捧場的吹了口哨。
圖3: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MWC,2019
Prism,棱鏡計劃,是美國國家安全局實施多年的秘密監聽計劃,多年后經前CIA雇員斯諾登向《衛報》和《華盛頓郵報》曝光,世人才得以知曉內幕。
05 未來
命運的饋贈,都是用你意想不到的方式。
2G時代,中國只有基站幾萬;3G時代,TD-SCDMA技術瑕疵大,中國移動硬著頭靠多造基站的方式彌補,又燒錢又羞愧;等到了4G時代,全球700萬基站,中國基站占了400萬個
根據公式C(光速)=λ(波長)ν(頻率),
其中光速是常亮,頻率越高,波長越短,越趨近于直線傳播(繞射和穿墻能力越差)。簡單來說,從1G到5G,波長越來越短,完成5G的生態需要更多更密的基站。曾經后發的中國,反而先至,跑到了隊伍的前面。
不過任正非在接受采訪時給過大家告誡:5G實際上被夸大了它的作用,也被更多人夸大了華為公司的成就。實際上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這么迫切的需要……不要把5G想象成海浪一樣,浪潮來了,財富來了,趕快撈,撈不到就錯過了。5G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
希望衣公子這篇文章能幫大家重溫通信歷史,尤其了解3G的故事,就會明白任老并非不看到5G,而是說,G的技術已經成熟,可以支撐5G通信,但是5G的應用,充分挖掘5G的價值,應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任老還有一個精彩的比喻,現在的5G時嘴巴大,喉嚨小。
最近很多券商、基金的朋友找衣公子聊5G的投資機會。我當然樂觀,但是結束時候還是說,不要讓5G步3G的后塵。人類總是高估最近兩到三年后的變化,而低估十年后的變化。
那么5G的機會在哪里?不妨梳理一遍5G的四個中心:設備商(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運營商(中國移動、AT&T),終端(三星、華為、Apple,以及以核心技術芯片參與其中的高通),應用提供商。
1:設備商:5G網絡要求更多更密的基站,華為、愛立信等紛紛推出更迷你低耗和生態的基站,功耗低輻射低,小到可以藏在路燈下廣告牌下。但是這個需求歸根結底是“造基站”,既然是老本行,機會屬于掌握核心技術的巨頭,強者恒強,沒有機會溢出。
2、運營商:繼續對上游采購基站,對下游收通信費,模式不變,機會有限。
3、終端:三星華為Apple都自立更生通信解決方案,其他品牌還有高通芯片。行業頭部紛紛擺脫高通單飛,其他玩家只要愿意交高通稅,拿芯片和基帶,生產5G手機不難。此外,折疊屏、攝像頭的創新只是為了賣出更多的手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前三大中心,格局不變,機會有限。5G時代最大的機會在第四個中心——應用。
叔本華說過:人類總是把自己目力所及的邊界當作這個世界的邊界。
試想一下,2G時代可能聊微信嗎?3G時代可能刷抖音嗎?同樣,歐美人不是因為傳統所以反感移動支付,而是因為美國區區20萬基站,部分地域沒有信號,有些信號完成支付需要1分鐘,又或者是部分網絡的延時不能讓商家第一時間聽到“支付寶到賬10元”,通信覆蓋不足,標準不統一,造就體驗不佳,所以才推廣困難。
那么挖掘5G價值的應用會是怎樣的呢?
如果一個人介紹5G時,舉的第一個描述是“下載一部她的電影只需要幾秒鐘”,那么這個人就沒有抓住5G的重點。
其實,在傳輸速度上,4G非常夠用。5G最大的魅力是低時延。4G的時延在幾十至幾百毫秒,5G的時延將下降到幾毫秒。人類感官無法察覺,但是,對于一輛時速上百的汽車而言,轉彎、剎車的指令是真正的福音。5G為自動駕駛送來最后一塊拼圖。
再比如,電腦、手機最重要并且最昂貴的組件是處理器(數據處理)、顯卡(圖像處理)。只要時延達到理想水平,不妨把處理放在云端,只留下屏幕(顯示)和鍵盤(輸入),豈不是又經濟又強大?由PC和手機推及其他智能產品,所謂萬物互聯,必然掀起一場制造業的革命。
1G空白、2G跟隨、3G參與、4G追趕。5G同步。在這場如普羅米修斯為人間盜火一般的時刻里,中國的有志之士第一次和西方同仁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往事如煙。遠方夕陽殘雪,胯下戰馬嘶鳴。
來源:衣公子的劍
FF上市只是賈躍亭回國還債的0.0000000001步
作者:克瑞斯
編輯:秦安娜
01
CPUO(首席產品和用戶運營官),這是由賈躍亭創造出來的管理崗位。
2019年他從法拉第未來(FF)董事長和CEO職位轉任此崗。用賈躍亭的話說,“完成了由一名純粹的創業者,向以創業心態打工和用打工方式創業的轉變。”簡單來說,賈躍亭就是在FF打工還債。
其實,賈躍亭應該給自己定崗CLO(首席流量官),從昨天FF赴納斯達克敲鐘的傳播路徑來看,賈躍亭以一己之力扛起了媒體的關注流量。
憑借著何時還完債務、何時回國、FF何時量產的三項不知道何時會有答案的問題,賈躍亭和FF免費且持續地牽動國內的輿論神經,用現在的流行表述叫占用公共資源。
但好像FF還挺享受這種用負面形象蹭流量的方式。
FF中國CEO陳雪峰在FF的官方APP中寫到,本次上市的直播、轉播實現了0外包0付費推廣0費用,所以管理層決定將節省出來的所有開支(約百萬),捐給正經受洪澇災害的河南。
有一說一,如果真的要花錢進行上市宣傳,FF能宣傳什么?是從2017年開始到現在,遲遲無法量產的FF91嗎?還是上市前臨時跳票,取消1.75億美元投資的基石投資人?
網絡的一些“自來水”流量將業務沒有太多實質進展的FF掛在輿論非議里,時不時拿出來炒一炒賈躍亭的冷飯,但這些對FF的業務有什么幫助呢?
對外宣傳的時候,FF91稱自己對標的是邁巴赫、法拉利、賓利等傳統超奢華汽車品牌,可是這些品牌哪一個是利用欠債、玩概念等負面形象包裝出來高凈值感?(真想替這些品牌說句莫挨老子)
這究竟是品牌介紹還是虛假宣傳?買得起百萬跑車的車主,有多少人愿意更換品牌,開著FF91在路上跑,是怕路人不知道自己為“夢想窒息”了,還是怕路人不知道這是“老賴”制造車?不過在跑得快這一點上,賈躍亭還是有一些話語權的,畢竟他跑去美國的速度還挺迅雷不及掩耳的。
如果FF91持續利用負面消息還能做到賣出售價超百萬元的汽車,那真應該被記錄進哈佛商業案例,它給品牌傳播的基石理論——《定位》,狠狠的甩一耳刮子。定什么位,老子有錢買什么不行。
02
目前為止,FF包裝自己的方式,還停留在蔚來2017年的階段——拿著還沒有面向大眾消費者的EP9,在各項賽事上“刷臉”。比如在全球最貴地段的紐約第五大道,開設未來主義者體驗中心。
昨天法拉第未來登陸納斯達克前的試駕直播,賈躍亭就是和FF現任CEO畢福康一起,從第五大道的體驗中心駕駛到納斯達克交易中心,賈躍亭笑容滿面坐在售價超百萬元的FF91后排,不停說著“amazing!”
他還說,將在12個月內把FF91交付到用戶手中,實現對邁巴赫、法拉利、賓利等傳統超奢華汽車品牌的顛覆。
又是熟悉的顛覆故事,至于故事的效果如何,還得是市場說了算。
昨晚21點30分,美股開盤,法拉第未來開盤漲20%,但高開低走,開盤一小時后破發,最終收盤13.98美元,比發行價僅上漲1.45%,市值45億美元,瞬間蒸發近100億人民幣。
隨后,賈躍亭在社交媒體發文,試圖穩定市場信心:“FF91 Futurist 和 FF91 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產品和技術定位上高出特斯拉Model X 及 S Plaid 一個檔次的智能電車領域的塔尖產品。”
請賈躍亭將這句話從微博轉到Twitter并@馬斯克,沒別的意思,就想看看馬斯克會不會理你。前幾天貝佐斯的藍色起源要上天的事兒,馬斯克可是在Twitter上懟過貝佐斯是抄襲狗的。
有時候,誰是真對手,看看對方急不急就知道。
回歸到實打實的價值,FF市值只有45億美元。小鵬、理想約在300億美元,蔚來市值超700億美元。FF已經跟造車新勢力不在一條起跑線上。
2017年1月,賈躍亭在拉斯維加斯發售FF 91。當時,特斯拉Model 3還沒開始交付;蔚來還沒有面向大眾量產;小鵬工程車還未下線;理想還忙著跟滴滴合作,造低速電動車SEV。可以說,FF的起步一點也不晚。
如今2021年已過半,Model 3已經成為全球電動車銷量數最高的電動車車型,電車“三傻”蔚來、小鵬、理想的交付量總計已超過20萬輛。
而FF呢,波折近5年還沒有正式量產,還在靠著賈躍亭的黑料刷存在感。就這,FF還想將自己定位為中高端跑車品牌。
快點跑吧,新造車的風口都快關上了。
03
造車是一件非常耗錢的事情,特斯拉從虧損到盈利,整整花了11年。
電車“三傻”赴美上市,也是需求明確,直奔融資。蔚來、小鵬和理想美股IPO募集的金額在10至15億美元區間,后續又通過發行可轉債、增發美國存托股票(ADS)、赴港上市等形式進行融資,蔚來募資超50億元,小鵬募資接近40億元,理想募資13億至16億左右。
從上市的募集資金的數額來看,FF募資10億美金,可是它是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上市的,最后有多少資金能夠落袋,還要看協議約定。
而且這筆募資能夠支撐FF燒多久?從FF提交的上市文件顯示,FF這幾年一直處于年均虧損超一億美元的狀態,2019年、2020年、2021年一季度的凈虧損分別為1.42億美元、1.47億美元、7552.5萬美元。
FF的另一個故事就是中美雙市場。上市前的路演階段,曾傳言有一線城市愿意成為FF的基石投資人。而據未經證實的傳言,最后說是珠海國資委想要投資FF,并邀請它在珠海建廠。請問要如何定義中國的一線城市,怎么信息從FF這邊傳出來,失真性如此之高呢。
中美雙市場是FF區別于電車“三傻”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好講嗎?
在國內,售價在百萬元以上的造車新勢力,目前僅有特斯拉,那是2014年的Model S,引進中國后,特斯拉2016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營收為16億美元,共生產新車15510臺,較上季度增長10%。其中,Model S 產量為12851臺,達到預期,而Model X產量為 2659臺,依然供不應求。
在美國電動車的主場是特斯拉,回到中國特斯拉的銷量優勢依然強勁,電車“三傻”的資金優勢和領先優勢也依然明顯,FF彎道超車的機會在哪里?
當然,這些問題對FF而言都太過超前了。它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把全球超1.4萬輛車的訂單生產出來,在資本有限的情況。
04
債務纏身、屢次跳票的賈躍亭,在國內依然有信徒。
在FF的官方APP上,賈躍亭發布的上市敲鐘內容,獲得475個贊、449條評論。而且評論中充滿了極盡贊美和崇拜的聲音:“超級英雄”、“老賈從高中開始一直是我的偶像”、“包羞忍辱是男兒,卷土重來未可知!”、“百戰歸來再造車,臥薪嘗膽終不負!”……信徒們以霸屏的方式吹爆著這位中年男人。
資本市場也以別致的方式,蹭著賈躍亭能否再次崛起的概念。今年以來,退到老三板的樂視網,股價已經漲了600%。
可是,臥薪嘗膽的故事不是這么講的哦,FF上市除了募集資金以外,沒有新的動作。賈躍亭的還錢進展,除了一次又一次的下周回國,就是不斷保證還債、恢復名譽的承諾。
2019年11月,賈躍亭在個人破產重組法案受阻時,曾寫公開信給債權人致歉,講到“對我而言,比起金錢上的回報,徹底還債、恢復聲譽、把FF做成、實現夢想才是我下一階段人生中最重要的目標”。
然而,上市募資,只是FF萬里長征的一小步,更是離賈躍亭能回國還債近了0.000000000001步。
根據賈躍亭的個人破產重組申請,他將個人所持的全部FF股份轉入債權人信托,公司上市后,這部分股份能轉化為現金,但這筆錢也需要用于保證FF91以及后續車型的量產,才有還清債務的可能性。
這么多年過去了,賈躍亭的還債進程依然是模糊狀態,還了多少,還有多少,除了當事人,可能誰都不知道。
在還債這件事兒上,賈躍亭應該學習下羅永浩,不僅要還,還要還出人設來,時不時的跟公眾匯報下《真還傳》的債務進度。
這也有助于公眾形象的塑造,羅永浩從創辦錘子時的愛分心、摳細節、暴躁易怒的胖子,變成了人到中年背負6億債務的帶貨主播。實現從“中國最著名的創業失敗者”到最新銳網絡達人的轉變。
羅永浩曾在脫口秀綜藝節目里自嘲稱,等債務全部還完,他要拍一部紀錄片,取名《真還傳》,這個名字是根據國內熱播宮斗劇《甄嬛傳》的名字創作的諧音梗。
說起《甄嬛傳》,早在十年前,是被樂視網獨家買下了網絡播放權,那時候的樂視,如日中天,那時候的賈躍亭,擁躉者眾,那時候的羅永浩還在籌備創辦錘子科技。
十年后,這兩位同齡人,一位已經即將無債一身輕,另一位離給自己正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待羅永浩拍完《真還傳》時,賈躍亭買下獨播權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