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一只熊走過來打一成語(密室大逃脫4詭秘小鎮驚現T星人,追逐危機一觸即發)

導讀一只熊走過來打一成語文章列表:1、密室大逃脫4詭秘小鎮驚現T星人,追逐危機一觸即發2、詩經中的老虎3、00后大學生關于創業有十萬個為什么4、帶狐字的成語。與狐有關的四字成

一只熊走過來打一成語文章列表:

一只熊走過來打一成語(密室大逃脫4詭秘小鎮驚現T星人,追逐危機一觸即發)

密室大逃脫4詭秘小鎮驚現T星人,追逐危機一觸即發

白天充滿熱情的“有緣小鎮”

在夜晚降臨后被煙霧籠罩

隨著警報聲響起

一群狂暴狀態的青年沖向密逃團

一場激烈的追逐戰拉開帷幕!

在不斷追逐和尋找真相的過程中

密逃團技能全面“升級”?

和芒果崽一起康康吧!

大張偉的諧音梗成解題必備技能

地下水被鎖在寫有謎題的冷藏柜中

“有一只熊走過來 打一成語”

大張偉:“有備而(bear)來”

“理發師出門帶什么?”

大張偉:“帶水”(因為tony帶水)

全程秒出答案縱享絲滑

黃明昊的“冤種兄弟” 2

冤種兄弟之張國偉

冤種行為:手持灑水器

全方位“攻擊”黃明昊

冤種兄弟之王大陸

冤種行為:果斷關上安全屋閘門

全然不知隊友還在門外

黃明昊內心os: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

許凱的密室心眼子 800

為了讓幸福樹開花拿到幸福果

張國偉決定展示自己的“力量絕技”

詢問王大陸和許凱分別多重

王大陸(誠實):我七十七公斤~

許凱(謊報):我八十多公斤…

許凱:必須得說重點,要不然他得用我了

怕不是有八百斤“心眼子”吧~

彭昱暢get新外號“密逃不倒翁”

細數彭昱暢的密逃title

從“密室跪族”到“彭可云”

這次又因“滑站”喜獲新外號

“東方不倒翁”

(建議反復觀看彭彭“滑站”)

手工藝人王大陸進階密逃技術流

手工藝人階段:

搗鼓怎樣才能不被手環電到

技術流階段:

用吸鐵石打開抽屜隱秘夾層

手動拉環啟動發電機

被一頓操作震驚的小賈:

“密逃第一次來了技術流!”

突破層層阻礙

密逃團發現異化的小鎮居民

竟然與T星人息息相關

這些無社緣、無血緣、無地緣的“無緣青年”

被“有緣小鎮”愛與關懷的名義欺騙

成為T星人的實驗品

密逃團能找到拯救這群青年的方法嗎?

詩經中的老虎

作者:劉冬穎

虎與龍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源自遠古時期的圖騰,是傳統的吉祥物。甲骨文中就有“虎”字,為象形字,豎寫,字形像大口獠牙、長足利爪、身軀有斑斕花紋和尾巴的老虎形狀。

老虎很早就走進了詩人的歌詠中,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記錄了100多種生活在3000年前中華大地上的動物,305篇中有11篇17次提到了老虎,或描述老虎的兇猛,或傾慕如虎猛士的威武,或記錄以虎為名的正直能臣,或以虎比喻生存環境的險惡,以“虎”寄情寓意、比興言志,將遠古先民對于老虎的喜愛通過詩人之口,傳唱到了今天。

老虎威猛無比,常常用來比喻勇猛果敢的人。《邶風·簡兮》中健壯英勇的“碩人”,“公庭萬舞。有力如虎。”詩人描繪了衛國宮廷的萬舞表演:領舞的“碩人”動作有力如猛虎,他的表演贏得了國君“錫爵”暢飲的贊賞。《秦風·小戎》的女子深情贊美夫君的武器裝備:“言念君子,溫其在邑。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俴駟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鏤膺,交韔二弓,竹閉緄縢。”詩中特別贊譽了有美麗花紋的盾牌和鏤金雕飾的虎皮弓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以空手打虎、徒步過河,比喻勇猛果敢、無所畏懼,也暗諷有勇無謀。暴虎馮河已經成了成語。《鄭風·大叔于田》中的男主角“叔”,是徒手打虎的英雄。“叔在藪,火烈具舉。袒裼暴虎,獻于公所。將叔勿狃,戒其傷女。”“叔在藪,火烈具舉”,將“叔”放在了一個十分壯觀的圍獵場景之中,圍獵場的三面燒起了熊熊大火,猛虎被堵在了里邊。“襢裼暴虎”,“叔”脫去上衣,一身的肌肉和剛毅果敢的面龐被火光映紅了,也照亮了將要拼死的困獸。我們仿佛走到了驚心動魄的古羅馬斗獸場。結果呢?“獻于公所”,“叔”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獻給國君。“叔”是《詩經》時代的武松啊!他比武松還高一籌!武松是在醉中打虎,而“叔”卻始終處于清醒中,因而也更勇敢!最后詩人還一腔柔情地勸告大叔:“將叔無狃,戒其傷女。”“狃”是習以為常的意思,“叔”啊,請你不要因為常與猛獸搏斗就太大意,當心老虎傷著你。可以想象,詩人對“叔”的傾慕到了什么程度。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將老虎視為萬獸之王,古人還巧妙地把老虎前額的花紋視為漢字“王”。詩人常借老虎來描繪威儀赫赫的環境、艱險恐怖的處境與敵人的野蠻兇殘。《大雅·韓奕》敘述周宣王時期年輕的韓侯娶妻時,夸耀韓國物產豐富時說到:“孔樂韓土,川澤訏訏,魴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羆,有貓有虎。慶既令居,韓姞燕譽。”說新娘子嫁到韓國很快樂,因為這里川澤遍布水源充足,鳊魚、鰱魚、鹿、熊、羆、山貓、老虎等動物也應有盡有。《小雅·巷伯》為詩人遭受小人讒言陷害,憤恨而作,“彼譖人者,誰適與謀?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詩人恨不能發將造謠生事者抓起來,丟給豺狼虎豹做食物(“取彼譖人,投畀豺虎”),如果虎豹不吃,就把他流放到北方寒冷的不毛之地(“豺虎不食,投畀有北”),如果北方也不接受,那只有把他交給上天來處置(“有北不受,投畀有昊”)。《小雅·何草不黃》中的征夫,同樣是以老虎來寫自己的苦衷:“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作者哀嘆,我既非野牛,也非老虎,為什么要像虎兕一般,奔行在曠野上呢?像這樣長年征戰,餐風露宿,幾時才能休息啊!

老虎常被用于象征勇敢和堅強的軍人。先秦典籍中的“虎賁”一詞,指的就是如猛虎一般的勇士。從周朝開始,軍隊中設立有虎賁,主要作為王室的衛隊,軍官中也有虎賁中郎將、虎牙將軍等職。據說“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與商戰于牧野”。(《尚書·牧誓》)調兵遣將的兵符上也刻著猛虎,稱為“虎符”。還有虎將、虎臣、虎士等稱謂。《詩經》中就記錄了數位以“虎”為名的公候、能臣、勇士。《大雅·常武》的“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闞如虓虎。鋪敦淮濆,仍執丑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描述周王朝的軍隊神武如虎,在“虎臣”的帶領下,在淮河岸邊布重兵設重圍,乘勝追窮寇,捕獲大量俘虜。《魯頌·泮水》中的“明明魯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宮,淮夷攸服。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皋陶,在泮獻囚”,歌頌魯僖公能繼承祖先事業,平服淮夷,成其武功,也是因為有“虎臣”輔佐。《大雅·江漢》記錄了周宣王時代取得赫赫功績的召穆公,他名為“召虎”。名為虎的勇士受到不公待遇,甚至殘忍地殉葬君王,自然會引起詩人的強烈同情,《秦風·黃鳥》:“交交黃鳥,止于楚。誰從穆公?子車針虎。維此針虎,百夫之御。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這是一段真實的史事。《左傳·文公六年》載:“秦伯任好卒(卒于公元前621年,即周襄王三十一年),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這是春秋時秦國人諷刺秦穆公以人殉葬,悲惋秦國子車氏三子的挽詩,其中一位子車氏的勇士,正是名為“針虎”。

在中國文化中,虎是富有力量和正義感的動物,能夠驅除火災、失竊和邪惡。老百姓常常用虎畫、虎臉、虎門神等祈福避邪。從《詩經》開始,古詩詞中歌詠“虎”的名篇佳作不絕于史,“虎”已成為一個蘊涵豐富的意象,在小說、戲曲、雕塑、繪畫、民俗、民間傳說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中無所不在,正所謂“虎虎生威”。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8日1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00后大學生關于創業有十萬個為什么

“紅色文化和綠色產業能不能融合發展?”“鄉村墻繪未來市場的大方向在哪里?”“依托地方景區做鄉村旅游,如何解決農家樂服務等級不高、景區內容同質化的問題?”“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算不算公益創業?”“大學生創業該瞄準生活類服務,還是科技創新?”

在2022年全國大學生創業實訓營的直播間中,來自天南海北的00后大學生不斷在討論區發出提問。隨即,這些問題得到了屏幕另一端授課專家的細致解答。

河南工業大學的石峰崢正在和團隊成員做無人機噴灑和病蟲害檢測項目,他提問:“我們該怎么更好地與鄉村振興緊密融合?”彼時,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處長高鳴恰好在廣東汕尾進行調研。

站在田間地頭授課,他給出了“接地氣”的建議,“這兩年,以社會化服務推進農業現代化成為鄉村振興的熱點。農村技術人員短缺,農村的地怎樣種好?就要靠農業的社會化服務”。他提醒說,當下,農業農村部正在全國范圍內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落地,“如果你要進入這一領域,還可以拿到30%的補貼”。

8月15日至19日,來自全國400多所高校的1000名青年創客在“云上”集訓。其中,00后在校大學生占多數。圍繞可持續發展與青年行動,聚焦科技創新、鄉村振興、文化創意、綠色發展、公益創業等領域,00后大學生化身“十萬個為什么”,在直播間與專家討教。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中之重。北京老栗樹聚源德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思鵬剛分享了他們是如何打造北京特色農業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馬上收到沈陽師范大學熊玉帝的提問:“我們當地的一種稀有品種的茶產量低,那么,鄉村農產品定位高端稀有產品時,是否容易推廣?”

在李思鵬看來,創業之初就為自己鎖定檔次是一種誤區,“所謂的高中低檔只是你自己認為的,并沒有經過市場的研判。我反而認為前期可以把產品分為高、中、低三個系列,雖然是稀有的茶,但肯定可以篩選出普通的口糧茶去鞏固產量和份額,通過中端茶賺取合理的利潤,通過高端茶樹立賣點。但實際上,到底要不要做高端茶,還是要靠市場給出反饋。”

鄉村振興遇到年輕人喜愛的新國潮,能否碰撞出新的火花?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的節馨提出了這樣的疑問:“農產品的包裝設計該怎樣引入國潮元素?”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寫作中心教師王沛楠解答道,國潮元素常在消費品、食品和服飾等領域出現,“我見過很多農產品喜歡走炫酷路線,希望和國潮鏈接,包裝得像百雀羚一般。但我并不認為這是很好的選擇,因為產品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消費群體”。

在他看來,農副產品的包裝不妨凸顯勞動要素,“比如用漫畫的方式,展現耕種過程或勞動畫面,這或許會更接近年輕一代消費者的文化認同。農副產品終究來源于土地、扎根于土地,既要彰顯這份文化情感,也可以把二次元引入進來,把它作為一種形象標簽,或許是一種思路”。

除了鄉村振興,科技創新也成為營員們討論最多的熱門詞語。有營員問:“大學生創業該瞄準生活類的項目還是科技創新項目?”

對此,華旦天使投資董事總經理張潔提醒說:“大學時期創業不要‘葉公好龍’,可以先去初創公司體驗創業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如果你有技術優勢,或許科技創新類項目更加適合,但科技類項目往往意味著需要更高的初始成本,或有技術的團隊;如果進入生活類賽道,即使在門口開一家奶茶店,也不一定意味著能夠賺錢。真要決定創業,就要循序漸進。”

梅花創投董事總經理談文舒提醒,“不要為了創業,強行進入自己不熟悉或者未來沒有前途的賽道中;也不要盲目追‘風口’,一山望著一山高,輕易轉換行業賽道;更不要完全服從情懷,逆行業趨勢創業”。

結束了5天的學習,華南農業大學的梁嘉鳴感慨頗多,“創業一直是我的夢想。剛進入大學時,我覺得在城市長大的自己不會接觸到農業,在專業學習時接觸農業后,我更想為鄉村振興出一分力。創辦種業知識產權維護和種業品牌管理服務公司一年多,我們希望用專業知識,做好鄉村產業品牌服務管理,讓產業發揮更大價值時無后顧之憂。我也深刻感受到要做好鄉村振興需要有情懷、有創意、有決心”。

據了解,2022年全國大學生創業實訓營由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指導,中國青年報社、KAB全國推廣辦公室主辦。(孟佩佩)

來源:中國青年報

帶狐字的成語。與狐有關的四字成語都在這里,值得收藏

第一個字是狐

狐假虎威、狐朋狗友、狐貍尾巴、狐死首丘、狐鼠之徒

狐群狗黨、狐兔之悲、狐死兔泣、狐疑不決、狐埋狐搰

狐媚猿攀、狐鳴魚書、狐不二雄、狐藉虎威、狐朋狗黨

狐媚魘道、狐虎之威、狐裘蒙戎、狐裘蒙茸、狐奔鼠竄

狐潛鼠伏、狐假鴟張、狐疑不定、狐綏鴇合、狐鳴魚出

狐媚惑主、狐蹤兔穴、狐疑未決、狐疑不斷、狐裘尨茸

狐唱梟和、狐埋狐揚、狐裘羔袖、狐羣狗黨、狐聽之聲

狐鳴狗盜、狐鳴梟噪、狐憑鼠伏、狐鳴篝火、狐鳴篝中

第二個字是狐

一狐之腋、與狐謀皮、城狐社鼠、董狐直筆、董狐之筆

衣狐坐熊、宵狐之腋、豺狐之心、一狐之掖、野狐外道

第三個字是狐

兔死狐悲、篝火狐鳴、滿腹狐疑、魚帛狐篝、狗走狐淫

鬼火狐鳴、鴇合狐綏、鼠跡狐蹤、簡落狐貍、魚帛狐聲

虎黨狐儕、狼顧狐疑、雉頭狐腋、狗黨狐群、犬跡狐蹤

狗黨狐朋、花貍狐哨、進退狐疑、花麗狐哨、安問狐貍

第四個字是狐

社鼠城狐、兩腳野狐、

暢游在漢字里的動物世界

作者:余康(信陽師范學院副教授、陳虎(中華書局編審)

孔子云:“小子何莫學夫《詩》?……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說的是借助對鳥獸草木等自然事物的認知,讓受教育者因物思義,觸物起情。錢穆引申說:“對天地間鳥獸草木之名能多熟識,此小言之也。若大言之,則俯仰之間,萬物一體,鳶飛魚躍,道無不在,可以漸躋于化境……孔子教人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者,乃所以廣大其心,導達甚仁……不徒務于多識也。”(《論語新解》)由此可知,錢穆也認為孔子提出的“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是為了讓受教育者親近自然,從中獲益感發,開廣胸懷,臻于仁德之境,強調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性。近日,中華書局出版《漢字里的動物世界》,旨在帶領讀者走進漢字中的動物大觀園。

1.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在人一生的早期學習中,為什么“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這與中國文字的特點和文化傳統有著密切關系。文字的產生離不開人類的生產勞動,人類在勞動過程中,為方便相互之間交流,便產生語言。而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語言逐漸適應不了社會變革的新形勢,受到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因此就催生了文字的創造。正是在“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許慎《說文解字敘》)的過程中,先民們才最終創造出了文字。而漢字中的“鳥獸草木之名”,也正是先民在社會實踐中,通過對鳥獸草木等動植物的長期、仔細觀察,逐漸掌握了它們的生活習性,并以鮮活的形象簡明扼要地勾畫出來,慢慢形成與動物緊密相關的文字。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就收錄了466個蟲、魚、鳥、獸、畜類動物名。而這些鮮活、生動的“鳥獸草木之名”,正適合兒童識字啟蒙教育,符合這一年齡階段的生理和認知特點。《大戴禮記·保傅》云:“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周禮·地官司徒·保氏》補充說:“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乃教之六儀,一曰祭祀之容,二曰賓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喪紀之容,五曰軍旅之容,六曰車馬之容。”可見,周代的兒童教育包括了道德修養和知識、技能修養兩個方面的內容。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得更明確:“《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國子就是“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南宋朱熹《大學章句》)。而“保氏”主要負責對君主、天子的規諫,“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漢書·藝文志》)。可見,古代兒童啟蒙教育內容與漢字學習之間有密切關系。事實上,打開中國傳統的字書,我們即刻可以看到古人眼中的動物世界,以及他們對大自然的各種想象,比起今天的動物王國更為耐人尋味。

《瑞應麒麟圖》(明)(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2.可思議的幼仔與傳說中的神獸

古代漢字中,動物詞匯豐富,且雌雄有別,大小有異。古代對同一種動物的小時候是怎么稱呼的呢?如與鹿相關的哺乳類動物,在《爾雅·釋獸》中有“麋”“鹿”“麕”三種,“麋”即今之所謂“麋鹿”,其幼仔稱為“?”。在今天動物界里是哺乳綱偶蹄目鹿科的科名,麋、鹿與麕皆隸屬其中,鹿的幼仔稱為“麛”。“麕”,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獐子,“麕”與“麇”音義俱同,獐的幼仔稱為“麆”。“?”作為麋的幼仔,出現在很多先秦兩漢典籍里。麋俗稱“四不像”,曾經廣布于亞洲東部地區,但在20世紀,麋在野外已基本滅絕,也難怪我們現在已經不知道世上有“?”了!狼的幼仔,《爾雅·釋獸》稱“獥”。《詩經·齊風·還》“并驅從兩狼兮”句,《正義》引舍人曰:“狼,牡名貛,牝名狼,其子名獥,絕有力者名迅。”幼兔,《說文》作“婏”,《爾雅·釋獸》稱“嬔”。幼兔為什么被稱為“婏”呢?清代學者郝懿行說:“兔生子極易,恒疾而速。”眾所周知,兔子的生育能力非常強,一胎可誕下7—13只小兔子,而且一年可以生產7次。因此,兔子的快速又表現在其生育能力和過程上,所以“婏”還可以解釋為快速之意。熊的幼仔,《爾雅·釋獸》中又稱“狗”,不可思議吧。如果稱小熊為“狗”,那么小狗又叫什么呢?甲骨文中沒有“狗”字,只有狗的象形字“犬”。在古漢語中,狗稱為“犬”,“狗”是后起的形聲字,《爾雅·釋畜》云:“未成毫,狗。”即小狗之意,因此小“犬”稱為“狗”。但熊與狗在現代生物分類法里屬于不同的科,熊在哺乳綱食肉目熊科,而狗在食肉目犬科。但由于“狗”又有小的意思,故稱小熊為“狗”,又是可以理解的。“牛”的幼仔《爾雅·釋畜》稱“犢”,與現代無異。自古即有“初生之犢不畏虎”之語,用來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敢說敢做、無所畏懼。又有“舐犢情深”,《后漢書·楊彪傳》謂“猶懷老牛舐犢之愛”,用以比喻父母疼愛子女的深情。

漢字中的動物是古人探索、認識自然的產物,烙印著農耕社會的氣息,蘊含著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龜、羊等。部分動物名依舊常見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但一些已經成為歷史遺跡。龜是長壽動物,龜頭與蛇頭類似,故《說文解字·龜部》云:“龜,舊也,外骨內肉者也,從它(蛇),龜頭與它(蛇)頭同,天地之性,廣肩無雄。龜鱉之類,以它為雄。”龜又與麟、鳳、龍并稱為“四靈”,即《禮記·禮運》中所言“麟、鳳、龍、龜,謂之四靈”。但龍、鳳都是傳說之物,龜、麟則是現實中存在的動物。《說文·龍部》云:“龍,麟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是一種神異瑞獸,人們常視龍為身份尊貴的象征。

羊是一種本性馴順的動物,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是正面的羊頭形狀。羊部動物名共17個,如“羔,羊子也”。羔即剛出生的羊。何休《春秋公羊經傳解詁》載:“羔取其執之不鳴,殺之不號,乳必跪而受之,類死義知禮者也。”意思是,羔被抓時不叫,被殺時不哀號,吃奶時跪下來,古人由此認為羔知禮儀、有教養。《說文》云:“羊,祥也。”因此秦漢金石多以羊為“祥”,“吉祥”也寫作“吉羊”。許慎又說:“美,甘也。從羊、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說文·鹿部》又云:“麙,山羊而大者細角。”麙,《山海經》作“羬”,云狀如羊而馬尾。明人費信《星槎勝覽》云:“阿丹國羚羊,自胸中至尾,垂九塊,名九尾羊。”“羚羊似羊,而青色毛粗,兩角短小;羱羊似吳羊,兩角長大”。羞,《說文》曰:“進獻也。從羊,羊所進也。”漢字中“羊”為部首,羊字族的姜、羯、詳、祥、羞、佯、徉、翔、鮮、羌、庠、羨、羲、鲞、蛘、羧、善、咩、羚、恙等漢字,都與羊有關。

3.凰來儀與麒麟呈瑞

《說文解字》中鳥類動物名共151個,云:“鳥,長尾禽總名也。”傳說中的神鳥共6個。如鳳,初為象形字,殷墟甲骨文的“鳳”字就像高冠、豐羽之孔雀類鳥形。《說文》云:“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像也,麐前鹿后,蛇頸魚尾,龍文龜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于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集眾多動物特征于一身,是一種吉祥鳥。《說文》中與獸類動物有關的部首達14個,獸類動物名共76個。其中“鹿”,《說文·鹿部》云:“獸也。象頭角四足之形。”鹿分公母,公鹿俗稱“馬鹿”,母鹿俗稱“麀鹿”,在許慎看來,鹿特指頭上有角的馬鹿。《詩經·小雅·鹿鳴》曰:“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古人把鹿與以禮待客聯系在一起,賦予鹿求賢若渴的文化內涵。鹿部動物名25個,如“麒麟,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傳說麒是主太平的瑞獸,在漢畫像中,麒的樣子是獨角,拖著長尾巴。古人把雄性稱麒,雌性稱麟,《宋書·符瑞志中》云:“麒麟者,仁獸也。牡曰麒,牝曰麟。……麕身而牛尾,狼項而一角,黃色而馬足。含仁而戴義……明王動靜有儀則見。”麒的外部形狀集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于一體。古人認為,麒麟出沒,必有祥瑞。有時,“麒麟”又用來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備的人。這種數千年傳說中的動物,到了明朝竟然變成了事實。明成祖永樂年間,鄭和第三、第四次下西洋時,竟分別帶回了榜葛剌國(今孟加拉國)和麻林國(一說今肯尼亞的馬林地)進貢的麒麟,舉國為之喧騰。從明代畫家沈度的《瑞應麒麟圖》所畫麒麟形狀看,原來長期以來作為中國人心目中圣物的麒麟竟然就是長頸鹿,不禁讓人茅塞頓開。實際上,在鄭和船隊曾經到達過的今索馬里的語匯里,長頸鹿Giri的音譯便是“麒麟”。時至今日,日語及韓語中,仍將長頸鹿稱作“麒麟”。

4.貓頭鷹正名

鸮、梟等鸮形目鳥類統稱為貓頭鷹,但這幾個字意思又不盡相同,《說文·木部》云:“梟,不孝鳥也。故日至捕梟磔之。”據《說文》之意,梟是一種不孝的鳥,因此到了夏至,捕捉梟鳥并處以磔刑。梟為什么會不孝呢?傳說它在羽翼長成后,會食母而飛。如北朝齊劉晝《新論》卷九《貪愛》云:“炎州有鳥,其名曰梟。傴伏其子,百日而長。羽翼既成,食母而飛。”明張自烈《正字通·木部》也說:“梟鳥生炎州,母傴子百日,羽翼長,從母索食,食母而飛。關西名流離。又土梟,鷹身貓面,穴土而居。”我們知道,貓頭鷹以包括昆蟲、蚯蚓、蛙、蜥蜴、小型鳥類和哺乳動物等為食。鳥類有時也會出現一胎數只兄弟互相殘殺的情況,但“食母而飛”實屬不可思議。畢竟雛鳥需要母親照顧,貓頭鷹從孵化后約一年,即可成長達到性成熟,便可生育繁殖了。然而,一些較大的物種,可能要到第二年或第三年,才開始繁殖。所以百日便將母鳥吃掉,自不可能。幼鳥依靠母鳥喂哺,如果貓頭鷹在百日之大即吃掉母鳥,雖然解決了一頓饑餓問題,但會引起更多的麻煩,未免稍微脫離事實。中國人長期視梟、鸮為惡鳥,但也有例外,如《嶺表錄異》載:“北方梟鳴,人以為怪,共惡之。南中晝夜飛鳴,與鳥鵲無異。桂林人羅取,生鬻之,家家養,使捕鼠,以為勝貍。”此乃南北文化不同所致。至于西方文化,更與中國迥異。在古希臘與古羅馬的史前文明時代,“owl”(貓頭鷹)是死亡與再生女神。在古希臘與羅馬神話里,貓頭鷹搖身一變又成了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圣鳥,站在她的肩膀上,也是她的象征。在《伊索寓言》與《格林童話》里,貓頭鷹又充滿了智慧。在《哈利·波特》里,貓頭鷹是連接魔法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重要樞紐,擔負著傳遞信件、包裹甚至是“魔法飛天帚光輪2000”等重要物品的任務。總之,貓頭鷹在西方文化里代表了智慧,更可以成為人類的好伙伴。這反映出中西文化意涵之別。

5.寵愛的馬和被冤枉的狗

《說文》中與家畜類動物有關的部首有馬、犬、牛、羊、豕、?、彑、豚、犛等,動物名共145個。馬是被人類較早馴化的家畜之一,在古代是生產、交通運輸和戰爭的工具。《說文·馬部》曰:“馬,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認為馬是雄壯、勇武的動物。馬部動物名共48個,如“驥,千里馬也,孫陽所相者”。孫陽即伯樂,傳說是古代著名的相馬專家,韓愈《馬說》曰:“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古人騎馬講究規格,社會上不同地位的人,坐騎亦異。東漢何休《春秋公羊傳解詁》曰:“天子馬曰龍,高七尺以上;諸侯曰馬,高六尺以上;卿大夫、士曰駒,高五尺以上。”規定從天子到士人,要騎身高不同的馬。我國古代歷史上的改朝換代、攻城野戰,總與名馬結下不解之緣。如楚漢相爭時,項羽的坐騎名為“烏騅”,此騎所向披靡,助項羽奮勇殺敵。再如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建立過程中先后騎過的拳毛?、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六匹駿馬,后被刻成浮雕立于太宗昭陵北司馬門內,稱“昭陵六駿”。今天,我們的生活中依然有馬的身影,但遠不如古人世界中的馬勝義紛呈。所以,僅就《說文解字》而言,它已不再單單是小學字書,從中我們更可窺探古代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犬是家畜之一,指懸空蹄子類似狗的動物。《說文》犬部動物名37個,如“犬,狗之有縣蹄者也。象形。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獒,犬如人心可使者”。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這不單是現代人的說法,兩千多年前的許慎亦然。狗的種類繁多,從外形上分,如《禮記·曲禮上》曰:“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則大者為犬,小者為狗。”從應用上分,如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十釋狗云:“狗類甚多,其用有三:田犬,長喙善獵;吠犬,短喙善守;食犬,體肥供饌。”在中國古代,狗還有許多別稱。如明代《事物異名》中就記載有善噬、烏龍、鵠蒼、神獒、護兒、地羊、白龍、地厭、輕足、尨、赤虎儀同、韓廬、宋?、豺舅等名目。狗在古代人們的生活中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看家護院、看管羊群、狩獵幫手、祭祖貢品、烹飪佳肴、玩賞寵物、信使挽車等。在早期漢文化里,狗是神圣的圖騰,傳說中的盤古就是狗首人身。狗還是一種祥獸,能夠驅除邪魔,故古人把人、狗合埋,后演變成殺狗的祭祀即“伏祭”。因此,對人忠誠的狗是人類的朋友,自古至今一直受到寵愛。也正因為狗對主人忠誠,所以也使其背上了搖尾乞憐、卑賤低下的壞名聲。同時中國人講究氣節,如孟子所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狗在古人心目中茍且偷生、趨炎附勢的小人形象,就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格格不入,于是就出現了很多對狗鄙視、貶損的詞語,如狗膽包天、狗仗人勢、雞鳴狗盜、狗眼看人低、狗急跳墻亂咬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哈巴狗戴眼鏡——六親不認等。

由上可見,自然界的動物,進入古人漢字王國,被賦予了太多的文化內涵。透過這些與動物相關在漢字,可管窺中華民族文明的演繹與發展,而其中有更多的細節有待探索和研究。

(文中引用潘銘基《漢字里的動物世界》[中華書局2021年6月版]部分資料,致謝!)

《光明日報》( 2021年07月31日1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