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直播app破解版_欧美国产日韩无遮挡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强奷白丝女仆在线观看,超碰三级大陆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問答

聊齋志異打一成語([燈謎知識] 基礎知識·燈謎的結構)

導讀聊齋志異打一成語文章列表:1、[燈謎知識] 基礎知識·燈謎的結構2、古今異義 | 高考30個實詞重點練3、高中語文48組文言高頻詞超全歸類下4、知古喻今源于商丘的成語典故——

聊齋志異打一成語文章列表:

聊齋志異打一成語([燈謎知識] 基礎知識·燈謎的結構)

[燈謎知識] 基礎知識·燈謎的結構

燈謎一般都由謎面、謎目、謎底三個部分(有的謎還得加謎格)組成。因此,謎面、謎目、謎底被稱為燈謎三要素。如“學而時習之(化學名詞)常溫”。這里的“學而時習之”是謎面,“化學名詞”是謎目,“常溫”是謎底。

一、謎面

謎面,也叫謎題,是燈謎的重要部分。它是供人們猜射的說明文字,就是燈謎提出問題的部分。謎面可以用現成的詞語、詩詞,也可以是自撰文句。

除了上述文義謎,還有一些燈謎的謎面不用文字,而用圖形或符號或動作或音像等為表現形式,讓人猜射,我們通常把它們稱作花色謎。

二、謎目

謎目,指所要猜射事物的屬性、分類范圍和數量,是謎面和謎底之間的媒介和紐帶,它就像解題的提示和旅游的導游圖。謎目宜細不宜粗,宜明不宜暗,過寬則不易猜 中,過窄則失去謎趣。例如“問渠哪得清如許(古文一句)濁浪排空”。眾所周知,古代文章比比皆是,將謎目定為“古文一句”,這使猜射者很為難;而將謎目定 為“《岳陽樓記》一句”,就比較合適。讀過這篇美文的人很多,射中很容易。

燈謎的內容包羅萬象,凡世間一事一物都可入謎,所以謎目范圍非常廣,除了字、成語、人名、地名、各類名詞(如教育名詞、數學名詞、電腦名詞、音樂名詞等)外,有時還會遇到謎目簡稱或別稱。如:《聊齋志異》篇目,簡稱:聊目(志目);《水滸傳》中水泊梁山人物名(僅限一百零八將。泊,水泊梁山簡稱),簡稱:泊人;《東周列國志》人名,簡稱:列人。

謎目的寫法較多,如“猜數學名詞一”“打數學名詞一”“射數學名詞一”,意思都是“猜一個數學名詞”。通常情況下,如果是猜一個數學名詞,只要寫“數學名詞”即可;如果是猜兩個數學名詞,則必須寫明“數學名詞二”。

三、謎底

謎底,是指謎面所隱射的、要人猜射的內容,是燈謎隱藏在內的部分,也可以說是謎面和謎目所提問題的答案。例如:

永遠學先進 (禮貌用語) 老師好 這里的“老師好”,就是謎底。

再看一條加“格”的謎。“今天(秋千格,國名)”,謎底:“日本”。由于這條謎標了“秋千格”,所以猜時需將謎底兩個字對調成“本日”,從而扣合謎面。

個人微信公眾號:燈謎匯 (dengmi_hui)

古今異義 | 高考30個實詞重點練

古今異義30個實詞重點練

實詞是文言翻譯中最重要的得分點。為了考查考生對重要實詞的精準理解,命題人通常會選用那些最容易讓考生被誤導的實詞來命題。

翻譯文段中畫線的句子,并準確填出詞義。

1.哀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錄其罪;察其辭,而垂仁采納焉。愈恐懼再拜。(節選自韓愈《上張仆射書》)

(1)譯文

(2)不是所有的“哀”都是“哀傷”意,如上文中的“哀”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我希望您同情我的不足之處,憐憫我的愚昧,不懲治我的罪責。

(2)同情

2.險

然怒諫而激亂生禍者,累累皆是:納諫而悔過行道者,不能百一。何者?皆以辭語迂險,指射丑惡,致使然也。夫迂險之言,近于誕妄;指射丑惡,足以激怒。

(節選自杜牧《與人論諫書》)

(1)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險”都是“險惡”意,如上文中的“險”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都因為進諫的話迂腐,聳人聽聞,抨擊缺點、弊端,(從而)造成這個樣子。 (2)聳人聽聞

3.親

主父曰:“臣結發游學四十余年,身不得遂,親不以為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我厄日久矣。”(節選自《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1)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親”都是“親人”意,如上文中的“親”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父母不把我當兒子看,兄弟們不肯收留我,賓客拋棄我。 (2)父母

4.報

(司馬芝)遷廣平令。征虜將軍劉勛,貴寵驕豪,又芝故郡將,賓客子弟在界數犯法。勛與芝書,不著姓名,而多所屬托,芝不報其書,一皆如法。(節選自《三國志·魏書》)

(1)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報”都是“報告”意,如上文中的“報”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司馬芝沒有給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處理。 (2)回復

5.趣

城陷,賊縛云(花云),云奮身大呼,縛盡裂,起奪守者刀,殺五六人,罵曰:“賊非吾主敵,盍趣降!”賊怒,碎其首。(節選自《明史·花云傳》)

(1)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趣”都是“興趣”意,如上文中的“趣”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賊兵本來就不是我主上的敵手,為何不趕快投降! (2)趕快

6.擾

故太子少師清獻趙公,既薨之三年,其子屼除喪來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無名與文,無以昭示來世,敢以請。”天子曰:“嘻,茲予先正,以惠術擾民如鄭子產,以忠言摩士如晉叔向。”乃以愛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軾為之文。(節選自蘇軾《趙清獻公神道碑》)

(1)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擾”都是“干擾”意,如上文中的“擾”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他)像鄭國的子產一樣用仁愛的辦法安撫百姓。(“惠術”“擾”,語句通順) (2)安撫

參考譯文

亡故的太子少師趙清獻公,去世三年后,他的兒子趙屼守孝期滿后來向朝廷報告說:“先父已經安葬,然而墓道上的碑還沒有名稱和碑文,沒有什么可以用來顯示給后人,(現在)冒昧地向朝廷請示。”皇上說:“啊,這位是我先前的賢臣,(他)像鄭國的子產一樣用仁愛的辦法安撫百姓,像晉國的叔向一樣用忠厚的語言勉勵士人。”于是用“愛直”命名他的墓碑,接著又命令我為他寫碑文。

7.方

《雙節堂庸訓》者,龍莊居士教其子孫之所作也。居士扃(關閉)戶養疴,日讀《顏氏家訓》《袁氏世范》,與兒輩講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證以事。

(節選自汪輝祖《〈雙節堂庸訓〉自序》)

(1)譯文:_______

(2)不是所有的“方”都是“方圓”“方正”意,如上文中的“方”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和兒輩談論探求堅守自己、經歷世事的道理,有時揭示那些道理,有時引用事例規勸(驗證)。(“持”“涉”“方”“證以事”,語句通順) (2)道理

8.知

種放與母俱隱終南豹林谷之東明峰。淳化三年,陜西轉運宋惟干言其才行,詔使召之。其母恚曰:“常勸汝勿聚徒講學,身既隱矣,何用文為?果為人知而不得安處,我將棄汝深入窮山矣。”放稱疾不起。其母盡取其筆硯焚之,與放轉居窮僻,人跡罕至。太宗嘉其節,詔京兆賜以緡錢使養母,不奪其志,有司歲時存問。(節選自《宋史·種放傳》)

(1)譯文: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知”都是“知道”“了解”“掌管”意,如上文中的“知”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你既然已經隱居了,還寫文章干什么?如果你真的被人知遇而不能夠安定閑適地生活,我就離開你(隱居)進入大山深處。(“何……為”“知”“窮”) (2)知遇(賞識)

參考譯文

種放與母親一起隱居在終南山豹林谷的東明峰。淳化三年,陜西轉運使宋惟干提到種放的才能操行,皇帝下詔派人召見種放。他的母親抱怨說:“我常勸你不要聚集學生講授文學,你既然已經隱居了,還寫文章干什么?如果你真的被人知遇而不能夠安定閑適地生活,我就離開你(隱居)進入大山深處。”種放稱有病沒有動身。他的母親拿出他的全部筆、硯燒掉,與種放轉移居住在深山偏僻、很少有人到達的地方。宋太宗稱贊他的氣節,詔令京兆府賜給他錢讓他供養母親,不強行改變他的志向,有關官吏每年按時令撫恤慰問他。

9.訪

元載當國久,益恣橫。棲筠(指傳主李棲筠)素方挺,無所屈。帝欲相棲筠,憚載輒止。然有進用,皆密訪焉,多所補助。棲筠見帝猗違不斷,亦內憂憤。

(節選自《新唐書·李棲筠傳》)

(1)譯文: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訪”都是“訪問”意,如上文中的“訪”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皇帝想任命李棲筠為相,但因為懼怕元載就此作罷。然而有要晉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棲筠咨詢,李棲筠的意見也多有補助。(“相”,以……為相;“憚”,害怕;“密訪”,暗中咨詢;大意對)

(2)咨詢

10.幣

抱真(指傳主李抱真)沉斷多智計,嘗欲招致天下賢俊,聞人之善,必令持貨幣數千里邀致之。至與語無可采者,漸退之。(節選自《舊唐書·列傳第八十二》)

(1)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幣”都是“貨幣”意,如上文中的“幣”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李抱真)曾經想招納天下的賢達俊杰,聽到別人的好,一定命人拿著貨幣、禮物從數千里之外把他邀請來。(“招致”;“貨”,貨幣;“幣”,禮物;“邀致”;大意對) (2)禮物

11.悲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節選自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1)譯文: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悲”都是“悲傷”“悲哀”意,如上文中的“悲”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又因此感嘆那古書的不留存,后代的人弄錯了它流傳的文字因而沒有人能夠弄清原貌。(“悲”“謬”“傳”“名”) (2)感嘆(感慨)

12.諒

彭時,字純道,安福人。天順元年,(帝)命入閣,兼翰林院學士。而帝方向用李賢,數召賢獨對。賢雅重時,退必咨之。時引義爭可否,或至失色。賢初小忤,久亦服其諒直。

(節選自《明史·彭時傳》)

(1)譯文: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諒”都是“原諒”“諒解”意,如上文中的“諒”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李賢平時很推重彭時,退朝后一定向他咨詢。彭時常常引據大義,與他爭論是否可行,有時會讓李賢不高興。李賢剛開始對他有點抵觸,時間長了也就佩服他誠懇正直。(“雅”“退”“或”“諒”,大意對) (2)誠懇(誠實)

13.物

傅祗字子莊,早知名,以才識明練稱。及趙王倫輔政,以為中書監,常侍如故,以鎮眾心。祗辭之以疾,倫遣御史輿祗就職。王戎、陳準等相與言曰:“傅公在事,吾屬無憂矣。”其為物所倚信如此。(節選自《晉書·列傳第十七》)

(1)譯文: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物”都是“事物”“外物”意,如上文中的“物”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王戎、陳準等人一起說:“傅公還在任職,我們就沒有憂慮了。”他為大家所倚重信任到這種地步。(“相與”“物”“倚信”,大意對) (2)人

14.中

十年,(李絳)出為華州刺史。寶歷初,拜尚書左仆射。絳以直道進退,望冠一時,賢不肖太分,屢為讒邪所中。文宗立,召為太常卿。(節選自《新唐書·李絳傳》)

(1)譯文: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中”都是“中間”“內心”意,如上文中的“中”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李絳進退仕途均奉行正道,一時名望頗大,然而對待賢者與不肖之人態度判然有別,因此多次為邪惡之輩所中傷。(“以”“望”“太分”“中”,大意對) (2)中傷

15.存

四年正月,詔崇古(指傳主王崇古)總督宣、大、山西軍務。崇古禁邊卒闌出,而縱其素通寇者深入為間。又檄勞番、漢陷寇軍民,率眾降及自拔者,悉存撫之。

(節選自《明史·王崇古傳》)

(1)譯文: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存”都是“存在”意,如上文中的“存”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他又發檄文慰撫少數民族和漢族陷落敵手的軍民,率眾來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進行安撫。(“檄”“勞”“自拔”“存撫”,大意對) (2)慰問(安撫、撫慰)

16.構

昭儉(指傳主楊昭儉)美風儀,善談名理,事晉有直聲。然利口喜譏訾,執政大臣懼其構謗,多曲徇其意。(節選自《宋史·楊昭儉傳》)

(1)譯文: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構”都是“構建”意,如上文中的“構”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然而言辭鋒利,喜歡譏諷人,執政大臣害怕被他陷害誹謗,大多委屈自己順從他的意思。(“利口”,言辭鋒利;“構謗”,陷害誹謗;“徇”,順從)

(2)陷害

17.誅

希亮(指傳主陳希亮)為人清勁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貴人,皆嚴憚之。見義勇發,不計禍福。所至,奸民猾吏易心改行,不改者必誅。然出于仁恕,故嚴而不殘。

(節選自《宋史·陳希亮傳》)

(1)譯文: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誅”都是“殺”意,如上文中的“誅”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他到的地方,奸詐的百姓和狡猾的官吏都會改變思想和行為,不改的人一定會受到懲罰。(“所至”“改行”“誅”) (2)懲罰

18.廉

(1)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詳,故人難于為善;廉,故自取也少。

(節選自韓愈《原毀》)

譯文:___________

(2)概(指傳主熊概)用法嚴,奸民憚之。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與春(指另一人物葉春)所至作威福,縱兵擾民。帝弗問,陰使御史廉之,無所得,由是益任概。

(節選自《明史·列傳第四十七》)

譯文:_______________

(3)不是所有的“廉”都是“廉潔”意,如上文(1)中的“廉”就是“______”意,上文(2)中的“廉”就是“______”意。

答案 (1)他要求別人多,他對待自己要求低。(“責”“廉”) (2)皇上沒有過問,只暗中派御史去調查,但一無所得,從此更加信任熊概。(“問”“陰”“廉”“益”“任”) (3)少(低) 調查

19.貸

(陳公弼)徙知廬州。虎翼軍士屯壽春者以謀反誅,而遷其余不反者數百人于廬。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竊入府舍將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貸而流之,盡以其余給左右使令,且以守倉庫。(節選自蘇軾《陳公弼傳》)

(1)譯文: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貸”都是“借貸”“借出”意,如上文中的“貸”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陳公)寬恕了他,將他流放,把其余的士兵都交給下屬使喚,并且讓他們看守倉庫。(“貸”“使令”,“以”后省略“之”) (2)寬恕(寬免)

20.儉

(1)遵路(指傳主吳遵路)條奏十余事,語皆切直,忤太后意,出知常州。嘗預市米吳中,以備歲儉,已而果大乏食,民賴以濟,自他州流至者亦全十八九。(節選自《宋史·吳遵路傳》)

譯文:_____________

(2)王貴妃薨,久不卜葬,正春(指傳主翁正春)以為言。命偕中官往擇地,得吉。中官難以煩費,正春勃然曰:“貴妃誕育元良(指太子),奈何以天下儉之?”奏上,報可。

(節選自《明史·翁正春傳》)

譯文:____________

(3)不是所有的“儉”都是“節儉”意,如上文(1)中的“儉”就是“________”意,上文(2)中的“儉”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他)曾經預先在吳中地區購買糧米,以防備災荒之年。(“市”“儉”,省略句) (2)宦官卻以此事煩雜費事而責難翁正春,翁正春非常生氣地說:“貴妃生育了太子,為什么讓天下用輕慢的方式對待她?”(“難”“誕育”“奈何”“儉”) (3)歉收 輕慢

21.憾

安童,木華黎四世孫,霸突魯長子也。四年,執阿里不哥黨千余,將置之法。安童侍側,帝語之曰:“朕欲置此屬于死地,何如?”對曰:“人各為其主,陛下甫定大難,遽以私憾殺人,將何以懷服未附?”帝驚曰:“卿年少,何從得老成語?此言正與朕意合。”由是深重之。(節選自《元史·列傳第十三》)

(1)譯文: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憾”都是“遺憾”意,如上文中的“憾”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他們也是為了自己的主人,(如今)您剛剛平定天下,就因為私人的仇恨殺人,這樣怎能來收服(招撫、招引、招致)還沒有歸附的人呢?(“甫”“遽”“憾”“懷服”,大意對) (2)仇恨

參考譯文

安童,是木華黎的四世孫,霸突魯的長子。中統四年,抓到阿里不哥的黨羽一千多人,將要依法處置。安童在皇帝旁邊侍候,皇帝對他說:“我將要治這些人的死罪,怎么樣?”安童回答說:“他們也是為了自己的主人,(如今)您剛剛平定天下,就因為私人的仇恨殺人,這樣怎能來收服(招撫、招引、招致)還沒有歸附的人呢?”皇帝很驚奇地說:“你年紀輕輕,怎么說的話如此老道?你的話正合我意。”因此特別器重他。

22.短

二十三年夏,中書奏擬漕司諸官姓名,帝曰:“如平章、右丞等,朕當親擇,余皆卿等職也。”安童奏曰:“比聞圣意欲倚近侍為耳目,臣猥承任使,若所行非法,從其舉奏,罪之輕重,惟陛下裁處。臣謂銓選之法,自有定制,其尤無事例者,臣常廢格不行,慮其黨有短臣者,幸陛下詳察。”帝曰:“卿言是也。今后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

(節選自《元史·列傳第十三》)

(1)譯文: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短”都是“長短”意,如上文中的“短”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那些根本沒有先例的規定,我常常廢除不執行(或“那些尤其沒有作為的官員,我常常廢棄不任用”),考慮到(因此)他們同黨之中有說我壞話的,希望皇上詳細審察。(“事例”“廢格”“短”,大意對) (2)詆毀

參考譯文

二十三年夏,中書省奏擬漕司官員的名單,皇帝說:“像平章、右丞等這樣的官職我親自任命,別的你們定吧,這是你們的職責。”安童上奏說:“最近聽說皇上希望依靠近臣為您的耳目,我不才而接受任命,如果近臣行為不法,聽從人們舉報,罪的大小,請皇上裁定。我認為所謂的甄選官吏的方法,自有明確的規定,那些根本沒有先例的規定,我常常廢除不執行(或‘那些尤其沒有作為的官員,我常常廢棄不任用’),考慮到(因此)他們同黨之中有說我壞話的,希望皇上詳細審察。”皇帝說:“你說得對。今后若再有像近臣那樣徇情枉法者,不要任用;有妄自上奏的,就來告訴我。”

23.邀

正光末,賊兵圍夏州,刺史源子雍嬰城固守,以貴(指傳主宇文貴)為統軍。前后數十戰,軍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還,賊兵又處處屯聚,出兵邀截,貴每奮擊,輒破之。

(節選自《周書·宇文貴傳》)

(1)譯文: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邀”都是“邀請”意,如上文中的“邀”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后來,宇文貴護送源子雍返回,賊軍又四處聚合,出兵半路攔擊(宇文貴等人),宇文貴每次都奮力反擊,總是擊破賊軍。(“屯聚”“邀截”“輒”,大意對) (2)攔擊

24.遮

(姜彧)改知濱州,乃課民種桑,歲余,新桑遍野,人名為太守桑。及遷東平府判官,民遮請留,馬為之不行。(節選自《元史·列傳第五十四》)

(1)譯文: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遮”都是“遮蔽”意,如上文中的“遮”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等到姜彧升任東平府判官,百姓攔住道路請求他繼續留任,馬因此無法前行。(“及”“遷”“遮”“不行”) (2)攔住

25.視

劉基、徐達之見猜,李善長、周德興之被謗,視蕭何、韓信,其危疑相去幾何哉?

(節選自《明史·李仕魯傳》)

(1)譯文: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視”都是“看”意,如上文中的“視”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和蕭何、韓信相比,他們危害疑忌相距能有多遠呢?(“視”“危疑”“去”) (2)比較

26.伐

弁(指傳主宋弁)性好矜伐,自許膏腴。高祖以郭祚晉魏名門,從容謂弁曰:“卿固應推郭祚之門也。”弁笑曰:“臣家未肯推祚。”(節選自《北史·列傳第十四》)

(1)譯文: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伐”都是“討伐”意,如上文中的“伐”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宋弁生性喜歡自我夸耀,自認為門第高貴。(“矜伐”“膏腴”) (2)夸耀

27.掠

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訟庸者殺其子投火中,民不勝掠,自誣服。震(指傳主唐震)直其獄。(節選自《宋史·唐震傳》,有刪改)

(1)譯文: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掠”都是“掠奪”意,如上文中的“掠”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州民經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實服了罪。(“勝”“掠”“誣”) (2)拷打

28.誣

游雅常曰:“前史稱卓子康、劉文饒之為人,褊心者或不信。余與高子游處四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乃知古人為不誣耳。”(節選自《資治通鑒·宋紀十》)

(1)譯文: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誣”都是“誣蔑、誣害”意,如上文中的“誣”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從不曾看見他把喜怒哀樂掛在臉上,才知道古人是沒有欺騙我們的。(“喜慍”“誣”) (2)欺騙

29.逆

(查伊璜)即命仆馬,投刺(名帖)于門。將軍(指文中人物吳六一)趨出,逆諸大門之外。

(節選自《聊齋志異·大力將軍》)

(1)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逆”都是“違背”意,如上文中的“逆”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將軍快步跑出,在大門外迎接他。(“趨”“逆”“諸”) (2)迎

30.治

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夫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節選自《朋黨論》)

(1)譯文: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治”都是“治理”意,如上文中的“治”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國家興盛、衰亡、安定、禍亂的舊跡,做君王的可以用來作為借鑒。(“治”“可以”) (2)太平、安定

高中語文48組文言高頻詞超全歸類下

二十一、表朝見的:朝、覲

1.朝:朝見,封建時代臣見君。

如《明史·太祖紀二》:是月,天下府州官來朝。

2.覲:朝見(君主)。

如《谷梁傳·僖公五年》:天子微,諸侯不享覲。(微:衰弱。享:進獻。)

二十二、表暗中的:陰、間、密

1.陰:暗中,暗地里。

如《后漢書·張衡傳》: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

2.間:秘密地,悄悄地。

如《戰國策·趙策三》: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客將軍:原籍不在某國而任該國將軍。)

3.密:秘密,隱秘。

如《韓非子·說難》: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二十三、表離開某地的:去、遷、徙

1.去:離開。

如《聊齋志異·狼》:一狼徑去。

2.遷、徙:遷移。

如《史記·秦始皇本紀》:遷其民于臨洮。

如班固《蘇武傳》:徙武北海。

二十四、表到往某地的:如、過、詣、往、幸

1.如:到,往。

如《史記·項羽本紀》:坐須臾,沛公起如廁。

2.過:走過,經過。

如《孟子·滕文公上》:三過其門而不入。

3.詣、往:去,到……去。

如《百喻經·入海取沉水》:詣市賣之,以其貴故,卒無買者。

如《史記·項羽本紀》: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

4.幸:特指皇帝到某處去。

如《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帝幸梁山宮。

二十五、表走的:步、趨、走、遁、亡、逃、匿

1.步:行走,步行。

如《戰國策·趙策四》: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

(殊:特別。強:勉強。)

2.趨:快走。

如《論語·微子》:孔子下(車),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3.走:跑,逃跑。

如《寡人之于國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遁、亡、逃、匿:逃走,逃跑。

如柳宗元《黔之驢》:虎大駭,遠遁。

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懷其璧,從徑道亡。

如《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如《說文》:匿,亡也。

二十六、表饑飽的:飽、饑、餓、餒、饉

1.飽:吃足,與“饑”相對。

如韓愈《馬說》: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2.饑:餓,與“飽”相對。

如《孟子·公孫丑上》: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3.餓:嚴重的饑餓,因饑餓而病倒。

如《左傳·晉靈公不君》:見靈輒餓,問其病。

注意:“饑”指一般的肚子餓,“餓”是嚴重的饑餓,指沒有食物吃而受到死亡的威脅,不當一般的“肚子餓”講。

4.餒:饑餓。

如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無凍餒之患矣。(患:擔憂。)

5.饉:饑荒。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常作“饑饉”連用。

如《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注意:饑、饉分開講時,五谷沒有收成叫“饑”,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叫“饉”。但連用時“饑”“饉”無區別。

二十七、表食物的:糗、饌、肴、膳、羞(饈)、蔬、果

1.糗:炒熟的米、麥等干糧。

如《孟子·盡心下》:舜之飯糗茹草也。(飯、茹:吃。草:指野菜。)

2.饌:食物,多指美食。

如李白《將進酒》: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饌玉:美好的飲食。)

3.肴:熟的肉類食物。

如歐陽修《醉翁亭記》: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4.膳:飯食。

如《莊子·外篇·至樂第十八》:具太牢以為膳。

5.羞(饈):美味的食物。

李白《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6.蔬:蔬菜。

如《國語·魯語上》: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

7.果:果子,果實。

如《百喻經·嘗庵婆羅果》:我此樹果,悉皆美好者,無一惡者。

二十八、跟糧食有關的:粟、黍、禾、稷、谷、稻、菽、稼穡、耕耘、稔、熟、刈、糴、糶、廩、荒、欠收

1.粟:谷粒。未去皮殼者為粟,已舂去糠則為米。糧食的統稱。

如韓愈《馬說》: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2.黍:黍子。碾成的米叫黏黃米。

如《詩經·魏風·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3.禾:谷子,稻子,泛指莊稼。

如李紳《鋤禾》:鋤禾日當午。

4.稷:谷類。

如陶淵明《桃花源詩》:菽稷隨時藝。(菽:豆類。藝:種植。)

5.菽:豆類的總稱。

如陶淵明《桃花源詩》:菽稷隨時藝。

注意:上古時“豆”是一種盛食品的器皿,與“菽”的意義完全不同。漢代以后,“豆”才逐漸代替“菽”,成為豆類的總稱。

6.稼穡:春耕為稼,秋收為穡,即播種與收獲,泛指農業勞動。

如《漢書·高后紀贊》:天下晏然,民務稼穡。(晏然:安寧,安定。)

7.稔:莊稼成熟。

如《國語·吳語》:吳王夫差既殺申胥,不稔于歲,乃起師北征。

8.刈:割。

如白居易《觀刈麥》。

9.糴:買進糧食。

糶:賣出糧食。

如《商君書·墾令》:使商無得糴,農無得糶。

10.廩:米倉。

如《孟子·萬章上》:父母使舜完廩。(完:重新整修。)

11.荒:年成不好;兇年。

如《后漢書·鮑永傳》:時歲多荒災,唯南陽豐穰。(豐穰:豐收。)

12.稼穡(泛指農業生產;莊稼)

13.荒(荒年,收成不好)

14.歉(年歲歉收,收成不好,與“豐”相對)

15.豐、饒(富足,多)

16.贍(富足,充足;供給)

17.足、給(足,豐足)

二十九、表容器的:斛、斗、觴、樽

1.斛:古量器名,也是容量單位,十斗為一斛,南宋末年改五斗為一斛。

如《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是歲谷一斛五十余萬錢。

2.斗:古代盛酒器,也是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

如《史記·項羽本紀》: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3.觴:古代酒器。

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引壺觴以自酌。

4.樽:盛酒器。

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酒盈樽。

三十、表死亡的:(駕)崩、薨、卒、不祿、死、山陵崩、沒(歿)、終、圓寂

1.崩、薨、卒、不祿、死:都是古時對人死的稱呼。

如《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如諸葛亮《出師表》: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如《史記·魏公子列傳》:昭王薨。

如《左傳·僖公十六年》:公子季友卒。

如《史記·陳涉世家》: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等:同樣,一樣。)

2.山陵崩:比喻帝王的死亡。

如《史記·趙世家》: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山陵崩:指當時最高掌權者趙威后的死。)

3.沒(歿):死,去世。

如賈誼《過秦論》:始皇既沒。

如《戰國策·韓策二》:父母既歿,兄弟無有。

4.終:指人死亡。

如《禮記·文王世子》:文王九十七乃終。

5.圓寂:指僧尼死。

三十一、跟京城有關的:禁、闕、畿、京、京畿

1.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長居禁中。

注意:禁內(宮內);禁外(宮外);禁宮(宮殿);禁闥(宮門,借指皇宮。闥:門);禁省(警衛森嚴的皇宮)。

2.闕:朝廷;皇宮前面兩邊的樓臺,中間空缺為道路。

如《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

3.畿:古代稱靠近國都的地方。

如《詩經·商頌·玄鳥》:邦畿千里,維民所止。(邦畿以國都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維:語氣詞。止:居住。)

4.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

三十二、跟皇帝有關的:上、帝、朕、孤、寡人、踐祚、登基、用事、御、詔、誥、(駕)幸、膳、奏、表、疏

1.祚:帝位。踐祚:即位,登基。

如庾亮《讓中書令表》:陛下踐祚。

2.用事:執政,當權。

如《戰國·趙策四》:趙太后新用事。

3.朕、孤、寡人:古代帝王自稱。

4.御:對帝王所作所為及所用物的敬稱。

如:御駕(皇帝駕臨);御膳(皇帝的飲食);御酒(專供皇帝、宮廷飲用的酒)

5.奏:臣子上呈帝王的文書。

如《漢書·趙充國傳》:作奏未上,會得進兵璽書。

6.表:是封建社會臣下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

如李密的《陳情表》、諸葛亮的《出師表》等。

7.疏:給皇帝的奏章。

如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袁可立)榮寵甚盛,乃七疏自勉歸。

8.(駕)幸:特指皇帝到某處。

三十三、表時間的詞語

1.歲:年。

如《蘇武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

2.期年:滿一年。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3.積年:好幾年,多年。

如《張衡傳》: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4.曩:以往,從前。

如《捕蛇者說》: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

5.向:從前,往昔。

如《報任安書》:向者,仆亦常廁下大夫之列。(仆謙辭:我。廁:置身于。)

6.旦日:明天。

如《鴻門宴》: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7.明日、翌日:第二天。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明日,徐公來。

如《明史·宋濂傳》:翌日,問濂昨飲酒否?

8.即日:當天。

如《鴻門宴》: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9.是日:這一天。

如《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

10.是月:這一月。

如《明史·太祖紀二》:是月,天下府州官來朝。

11.旦:早晨。

如《木蘭詩》: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

12.宵:晚上。

如《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

13.久之:很久。

如歸有光《項脊軒志》: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4.后:過了。

如歸有光《項脊軒志》:后五年,吾妻來歸。

15.既而:不久,一會兒。

如林嗣環《口技》:既而兒醒。

16.須臾、俄、俄而、有頃、頃之、少間、頃刻、少頃:一會兒。

如《史記·項羽本紀》:坐須臾,沛公起如廁。

如李朝威《柳毅傳》:俄有武夫出于波間。

如林嗣環《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

如李朝威《柳毅傳》:有頃,(洞庭)君復出。

如歸有光《項脊軒志》:頃之,持一象笏至。

如蒲松齡《促織》:少間,簾內擲一紙出。

如蒲松齡《狼》:頃刻兩斃。

如林嗣環《口技》: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17.尋:不久。

如李密《陳情表》:尋蒙國恩。

18.他日:以后。

如李朝威《柳毅傳》:他日歸洞庭,幸勿相避。

19.將:方,剛才。

如李朝威《柳毅傳》:貴客將自何所至也?

20.良久:很久。

如《荊軻刺秦王》:秦王目眩良久。

21.嘗:曾經。

如《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

22.既:已經。

如《曹劌論戰》:既克,公問其故。

23.素、雅:一向,平素,向來。

如《鴻門宴》:項伯素善留侯張良。

如《張衡傳》: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24.適:剛才。

如《孔雀東南飛》:適得府君書。

25.卒:通“猝”,突然。

如《荊軻刺秦王》: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26.已而:過了些時候。

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已而相如出。

27.且:將近。

如《愚公移山》:年且九十。

28.輒:立即,就。

如《醉翁亭記》:飲少輒醉。

29.朔:農歷每月初一。

晦:農歷每月最后一天。

望:農歷每月十五。

既望:農歷十六。

如《逍遙游》:朝菌不知晦朔。

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如《赤壁賦》:七月既望。

30.當是時:在這時。

31.先是:這以前。

32.昔:過去。

33.比、迨、逮、及、洎:等到。

34.居無何:過了不久。

35.當、方、會、適、屬:適逢,正趕上。

如《滕王閣序》:“序屬三秋”。

三十四、表刑罰的:髡、黥、劓、笞刑、杖刑、刖、刑、臏刑、官刑、大辟、炮烙、湯鑊、車裂、凌遲、腰斬、棄市、梟首、菹醢、極刑

1.髡:又稱髡首,剃去犯人頭發的刑罰。

2.黥:即墨刑,用刀刺刻犯人額頰等處,再涂上墨,作為懲罰的標記,用來懲治犯有輕罪的人。

3.劓:一種割鼻子的刑罰。

4.笞刑:用小荊條或小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罰。

5.杖刑:用大荊條或大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罰。

6.刖刑:一種砍掉腳的刑罰。

7.臏刑:一種剔去膝蓋骨的酷刑。

8.宮刑:破壞人的生殖機能的一種酷刑。

9.大辟:是一種砍頭的刑罰。

10.炮烙:用炭燒銅柱使之熱,令有罪者爬行其上。

11.湯鑊:把人投入滾燙水中煮死。

12.車裂:將人頭、四肢分別拴在五輛馬車上,同時分馳,撕裂肢體。也稱“轅裂”,俗稱“五馬分尸”。

13.凌遲:將罪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地死去的一種刑罰。

14.腰斬:將罪人從腰部斬斷。

15.棄市:古代在鬧市執行死刑,并將尸體暴露在街頭的一種刑罰。

16.梟首:將斬下的首級懸于高處示眾。

17.菹醢:把犯人剁成肉泥。

18.極刑:分割肢體、零割全身的酷刑。

三十五、與科考有關的:

貢舉:古時地方向朝廷薦舉人才,指科舉考試。

第:科舉考試及格的等次。

登第:登科,科舉考中進士。

進士:通過最后一級考試殿試者,稱為進士。

中第:科舉考試及格。

落第、下第:科舉時代指殿試或鄉試沒考中。

狀元:殿試第一稱狀元。

會元:會試第一稱會元。

解元:鄉試第一稱解元。

鄉試:科舉時代,每三年,由朝廷選派考官,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選拔人才的考試。

三十六、表穿戴的:紈绔、布衣、履、屨、綬、冠、冕、巾、弁、弱冠、免冠、跣

紈绔:古代貴族子弟穿的細絹褲,常用來指富貴人家的子弟。

布衣:麻布衣服;平民,老百姓。

履:鞋。

屨: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綬:絲帶,常用來拴玉或印。

冠:①是帽子的總稱;古代的一種禮儀。②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

冕:帝王、諸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

巾:扎在頭上的織物。

弁:①古代用皮革做成的一種帽子;②男子成年加冠稱弁。

弱冠:泛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

免冠:脫帽,常表示謝罪。

跣:赤腳。

三十七、表少數民族的:蠻、夷、戎、狄、胡

蠻:南蠻,古代統治階級對南部民族帶污蔑性的稱呼。

夷:東部少數民族。

戎:西部少數民族。

狄:北部少數民族。

三十八、表布匹的:

布、麻、匹、絲、絹、錦、練、綾、綃、縑、綢、羅、緞、綺、紗、絳、縞、繒

三十九、表桌床的:

案、幾、床(供坐臥的器具)、榻(床;幾案)

四十、與馬匹有關的:

馬、駒、廄(馬廄)、策、羈(馬籠頭)、縻(韁繩,捆,拴)、轡(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逸(馬脫了韁繩,放縱)、馭、御、駕、轅、轍、秣(喂馬的飼料;喂養馬匹)

四十一、與水利有關的:

堤、決(疏通水道)、潰(水沖破堤壩)、溢(水漫出來)、漲、灌溉、澇(雨水過多,淹了莊稼)、旱、堰(擋水的低壩)、蕪穢(荒廢,雜草叢生)

四十二、與學校有關的:

庠、序、太學(中國古代的大學)、太傅(輔導太子)。庠序泛指學校

四十三、表年齡的:

襁褓(嬰兒的被子)、孩提(剛會笑而處于提抱之中)、黃口(幼兒)、黃發(老年人)、垂髫(兒童或童年)、弱冠(二十歲左右的男子)、豆蔻(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而立(三十歲)、不惑等

四十四、表祭祀的: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牢(作祭品用的牛羊豬)、太牢(牛羊豬三樣齊全)、少牢(只有羊豬)

四十五、表古代賦稅的:

賦、斂、課、調(征調)、庸(唐代代替勞役的一種賦稅法)、催科(催辦繳納賦稅)

四十六、表軍事行動的:

講武(訓練軍隊)、將(率領)、部(率領)、總統(總領)、禽(捕捉,捉住;戰勝,制服)

四十七、表喪事的:

丁憂、憂、丁母憂、吊(慰問:悼念死者)、唁、缞绖(用麻布做的喪服)、殮(給死人穿衣,裝入棺內)、槨(外棺,套在棺材外面的部分)、不豫(有病)、瘳(病愈)、漸(病情加重)、大漸(病重)

四十八、其他常見字詞

1.先:祖先,上代;已經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長輩。

如《史記·蒙恬列傳》:蒙恬者,其先齊人也。

如歸有光《項脊軒志》: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

2.逸:馬脫韁奔跑。

如《國語·晉語五》:馬逸不能止。

3.工:工匠;樂工,樂人;善于,擅長。

如《戰國策·荊軻刺秦王》: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

如《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

如蔡元培《圖畫》:善畫者多工書而能詩。

4.孤:幼年死去父親。

如蔡元培《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

5.阪:山坡。

如《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于阪。

6.課:按一定的標準試驗,考核;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賦稅;

征收賦稅,差派勞役。

如《管子·七法》:成器不課不用。(成器:指已制成的兵器。)

如《后漢書》:課家人負物百斤,環舍趨走。

如魏征《隋書》:免其課役。

如《宋書·徐豁傳》:年滿十六,便課米六十斛。

7.故事:按舊例,舊日的典章制度。

如《宋史·李若水傳》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

8.以……稱:因為某些才能而被人稱贊。

如《三國志·毛玠傳》:(毛玠)少為縣令,以清公稱。

知古喻今源于商丘的成語典故——墨守成規

墨守成規,手足重繭

“墨守成規”這一成語,是從春秋戰國時墨子的一個故事來的,亦作“墨守成法 ”。墨子善于守城,世人謂之“墨守”。后以“墨守成規”指固執舊法,一成不變。

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準的也。”

墨子(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春秋末戰國初期時的宋國人,曾為宋國大夫。他自稱“北方之鄙人”,年幼時做過木匠,造過車輛和多種守城器械,技術精良,和當時的著名巧匠魯班(即公輸般)齊名。小時候流浪到宋國都城睢陽的大街上為人釋典為生。宋國有一個叫墨文的大夫,是宋襄公之兄目夷之后。目夷又名墨臺,墨文便以墨為姓。墨文在大街上聽他釋典釋得很好,便收留了他。一天,他為墨文收拾書房,見桌案上有許多竹簡和羊皮紙書,便拿起來展開念誦。墨文見了,便讓他一篇一篇地念下去,他竟然把那些書簡和羊皮紙書一字不漏地念完了。墨文很吃驚,視其為出奇的天才,不敢自己使用,便將他舉薦給宋景公。宋景公將他召到宮中測試,見他果然是奇才,便讓他做了宋國的太廟小吏。他的太廟小吏做得很出色。人們覺得他是一個奇人,便叫他“奇人烏”。他聽了心里不舒服,便根據墨文的姓改名為“墨翟”。翟是深山里一種長尾野雞,可見他仍有飛翔之志。幾年后,宋景公見他確實有學問,讓他做了宋國大夫。但充滿權術的官場沒有引起他的興趣,倒使他很厭惡,他又離開了宋國。

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即人人相愛,不要戰爭。他不贊成儒家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的那一套學說,常與儒家學派進行辯論,而和他的門徒們自創一派,史稱“墨家”。

《墨子》一書記載:有一次,楚國要攻打宋國,用魯班為大夫,制造了一種攻城的云梯,準備攻城之用。當時墨子正在魯國講學,得到這個消息,便讓三百弟子到宋國來,囑咐他的弟子,楚國如果打來就幫助宋國守城。之后急忙趕到楚國去制止這場戰爭。

他一口氣走了十天十夜,“手足重繭”而不休息。到了楚國的郢都,立刻找到魯班,說服魯班后,兩人一起去見楚王。墨子竭力說服楚王不要攻打宋國。楚王說他有魯班新造的攻城器械,一定能攻下宋國。墨子說:“魯班有攻城的方法,我有守城的方法,魯班戰勝不了我的。不信就試試。”說著解下衣帶圍作城墻,用木片做武器,讓魯班同他分別代表攻守兩方進行表演。

魯班九次用不同方法攻城,九次都被墨子粉碎了。魯班攻城的器械已經使盡,而墨子的守城計策還綽綽有余。墨子說:“大王哪里知道,我的三百門徒早已守在宋國等著你們去進攻了。”

楚王眼看沒有把握取勝,便說:“好吧,我決定不攻打宋國了。”要留墨子在楚國做官,被墨子拒絕。

因為墨子善守,后來的人們就把牢守、固守稱為“墨守”。再后來一般都不指守城,而多指守舊,“墨守成規”成了頑固守舊的代稱。

如清代王韜著的《甕牖馀談·猶太古歷說》中有:“而至今,中法每不如西法之密,何哉?蓋用心不專,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陳出新耳。”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一卷第四章有這樣一句話:“你也是一個軍佐吧,如果破格把他介紹進來做同志,就會更加有利,不能墨守成規。”

墨子為了制止楚國發動戰征走了十天十夜,“手足重繭……”后來“手足重繭”也成了成語。“繭”同“趼”,手掌或腳底因緊握或多走而生出的硬皮叫“繭”,或叫“老繭”。老繭磨破,上面又生出新繭,繭子疊繭子,就叫“重繭”,人們就用“手足重繭”形容長途奔走的辛苦。或作“手足胼胝”。《莊子·天道篇》中作“百舍(一舍為三十里)重繭”。

例句:有些梅派演員,把梅蘭芳的一腔一調、一舉手一投足都奉為師傅定下的規章,不敢逾越一步,這種墨守成規,正與梅蘭芳一生改革的所作所為背道而馳,是阻礙京劇前進的保守態度。

“手足重繭,不堪其苦。”(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勞山道士》)

8個常被誤用的成語,寫文案的要注意了!

1、危言危行:危:正直。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

典出: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論語》

常被誤解為:危險的話,危險的事兒。


2、不刊之論: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刊:削除,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

典出: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議論》:“故中興難于創業,是謂不刊之說”。

常被誤解為:不值得刊發的言論。

3、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爽:差錯的意思。

典出: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冷生》:“言未已,驢已蹶然伏道上,屢試不爽。”

常被誤解為:每次嘗試都不滿意。

4、文不加點: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點:涂上一點,表示刪去。

典出:漢·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輟,文不加點。”

常被誤解為:寫文章沒有標點。

5、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大方:大道理。

典出:《莊子·秋水》:“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常被誤解為:這家人很大方。

6、明日黃花:原指重陽節過后逐漸萎謝的菊花。后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黃花:菊花。

典出: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常被誤解為:明天的黃花菜。

7、身無長物:除自身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貧窮。

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對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常被誤解為:沒有特長。

美人

8、七月流火:天氣轉涼的時節,天剛擦黑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宿從西方落下去。七月,為夏歷七月。

典出:《詩經·國風·豳風》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常被誤解為:七月天氣酷熱。像是下了火一樣。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